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自著卷之二十六
自著卷之二十六 第 x 页
自著卷之二十六
 杂著
  
自著卷之二十六 第 417H 页
名解
上为日。下为火。离之象也。易象曰离丽也。其传曰离为日。虚明之象也。又为火。火体虚。丽于物而明者也。人之心如谷。谷者虚也。虚则静也。静则一也。一而神其德也。人之心如镜。镜者明也。明则公也。公则通也。通而化其德也。日丽于天。火丽于物。心丽于德。不可以蔽。蔽则昏也。不可以翳。翳则氛也。上而观于日。下而观于火。浚而虚之也。磨而明之也。吾名不离也。吾心常持也。吾心常恪也。吾名不怍也。作名解。
帝诰(二十三章)
   帝上帝也。诰犹诰敕也。所以为人之理。与夫所以为人之道。虽近在于人身。而实则若上帝谆谆然命之也。故假上帝之命。设为辞以成此篇。
惟上帝冲漠无朕。无声无臭。动静厥为极。肆纽于造化。根于品汇。
自著卷之二十六 第 417L 页
乃动而生阳。静而生阴。惟极之本体。是动是静。变而合之。厥惟生金木水火土。列名惟五。立本惟二。
乃化以气。乾为牡坤为牝。同出于一。以化生万物。
帝曰。惟时人咸克受天地之中。于二气五行禀厥秀。厥心惟最灵。予惟诞诰尔三极之理。用牖迪汝。汝惟一乃心予听。
惟时人咸造在下。亦惟有若性有若气。有若心有若情。有若志有若意。具造听帝命。
帝曰。性汝惟天地之理。道之本体。汝惟无有不善。其咸赋玆人。
帝曰。气天地之性。无有弗善。惟汝有清浊粹驳之弗齐。惟时人厥有上知。厥有下愚。惟上知罔变作下愚。惟下愚克变作上知。
帝曰。心汝惟性之郛。主厥躬虚明纯一。俾时人知觉。汝虽小体而具众理惟汝。用而应万事惟汝。汝或罔出于天理。为物欲攸弊。厥郛用坏。人乃邪惑慝。
帝曰。情汝暨性咸统于心。性之未发罔汝睹。汝乃感于物而性动焉。惟喜怒哀乐爱恶欲。惟恻隐羞恶辞
自著卷之二十六 第 418H 页
让是非。汝弗克和于厥攸感。其害于性凶于心。惟迁罔反。
帝曰。志汝惟导玆有心。惟东惟西。汝惟指挥玆有气。厥或充满。厥或亏缺。惟汝御气。毋俾气役使汝。乃克使主汝者定。
帝曰。意汝惟起于心。汝弗克慎。起于心则有弗实。
帝曰。呜呼惟时人。二气流行。五运综错。杂然而成形。汝则处于中。参天配地。汝弗克全。葆有玆则。无以参天配地。则无以处万物之灵。玆予其申命用休。
惟时人。恭承帝命。咸以受。
有利氏逆帝命。率厥师侵诱时人。厥师有生龙千首。活虎千头。马千匹。猿千躯。翻车千乘。
帝曰。予惧有利氏逆朕命。螟蟊我有民。榛莽我有生。乃离尔性败尔气。牿尔心叛尔情。灭尔志丧尔意。
帝曰。畴克俾玆人全厥性。咸曰仁义礼智哉。帝曰俞咨仁。汝惟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其克厥己私。长于善。咨义。汝惟断庶(事庶)物。罔有拘滞。咨礼。惟经三千。惟曲三百。汝惟节文之。汝惟仪则之。咨智。汝惟知含藏别
自著卷之二十六 第 418L 页
分。惟乃德。懋哉。
帝曰畴克充厥气。咸曰直哉。帝曰俞咨直。汝惟无有弗缩。用以养。罔有攸伤。
帝曰。予玆惧天下之道心微。畴克乂俾显。咸曰敬哉。
帝曰。俞咨敬。汝惟主于一。惟一其克存此心。
帝曰。畴和厥情。咸曰节哉。帝曰俞咨节。汝惟罔有过。以适喜怒哀乐爱恶欲。罔有弗及。用以推恻隐羞恶辞让是非。
帝曰。畴正玆志若意。咸曰道哉诚哉。帝曰俞咨道。汝惟高明正大。毋俾志溺于小哉。咨诚。汝惟毋自欺。厥攸向弗流于邪。
帝乃分命仁义礼智。申命直。申命敬。申命节。分命道暨诚。咸授时人。
黜恶性。放外气。斥人心。退溢情。屏卑志。逐邪意。六罚而有利氏败。
帝曰。呜呼惟时人。厥逌玆以徂。咸归于极。其克以是飨予。
文诀(三十四章)
   
自著卷之二十六 第 419H 页
法者。规矩绳墨之谓也。篇中言为文之规矩绳墨。故以大法名篇。
 大而化之之谓圣。圣人唯大而化之。故动而如天。静而如地。天地之中。事不可胜数。物不可胜穷。日千变万化而无有际极。惟圣人为能约而权之。故曰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天下之人。不可以皆圣。故以圣喻愚。以知喻不肖。无以喻之。则蔽民之惑矣。故教之以言语。虽然。事众矣物繁矣。天下之大。不可以户说。而后世之远。不可以不死而待之也。故教之以文。既有文矣。不可以无法。法者所谓九类是也。
文有四纲五基四质六用三调。文有成法大序三始。六忌居六用之下。成法之上者为中位。文有中位。
 纲者。网之纪也。基者。除地而为址也。质者。犹受和
自著卷之二十六 第 419L 页
之甘。受采之白也。用者。变而通之之谓也。位者。位置也。调者。犹饮食之均味。琴瑟之理弦也。法者。所谓已成之法度也。序者。犹一二三四之次也。始者原也。忌者忌讳也。
文以理道事物。是为四纲。
 天所赋为理。人所逌为道。自孝悌忠信而为事。至昆虫草木而为物。文有千涂万辙。而揔不出于此四者之外。故首以为纲。如网之有纪也。
文以博辨精专守。是为五基。
 学之不博则是非不明。是非不明则知不能精。知不能精则为之不专。为之不专则无以自守。反是则基立。犹除地而为址也。
文以字句章篇。是为四质。
 先立五基。乃入四质。寄法于篇章句字之间。而篇章句字受其法。譬则篇章句字于法。犹受和之甘。受采之白也。
自著卷之二十六 第 420H 页
文以体用起结枝节。是为六用。
 体以正其方圆。用以通其屈伸。起以鼓其虚。结以乱(乱武乱之乱也)其实。枝达其四旁。节关(关关摄也)其上下。此变而通之之法也。
体曰静。用曰动。起曰始。结曰止。枝曰馀脉。节曰更端。是为六用。
 静则一定而无移易。动则四转而有流通。始于无所有。止于所当止。而馀脉而畅之。更端以缝之。
文有奇正。肇位于正。出入于奇。
 
正为主故为肇位。奇为客故有出入。位置不可不慎也。
奇乃神。神乃变。变乃化。化乃圣。
 滞于法之正而已。则无以化。化本于奇。然惟以正为主之。奇为能神变化。神变化而文至于圣矣。
今夫文克恒厥德。克重厥仪。是其惟正之则。
 恒者。有常之谓也。重者。不躁之谓也。正则静。静则有常德而无躁仪也。则法也。
今夫文静惟山岳。动惟河海。不定惟火。难知惟阴。是
自著卷之二十六 第 420L 页
其惟神之权。
 正面而观之。而山岳之峙也。回头而瞩之。而河海之流也。倏焉而明。而火之炽也。忽焉而幽。而阴之蓄也。不可知。不可状。不可执。不可言。故谓之神。盖奇之极也。权机也。
正惟不居。文乃不舒。神惟不藏。文乃不光。
 不以正则局。不以奇则晦。然正不可以隐故曰居。奇不可以露故曰藏。主客之所以分也。
夫神之至妙。是嬴是缩。鬼神其不能测。
 
此形容神之妙。虽主正而客奇。亦无无奇之正。此所以专言神也
六三调。一曰长短。二曰虚实。三曰先后。
 文有宜长宜短宜虚宜实宜先宜后之别调。此六者犹饮食之均味。琴瑟之理弦也。
中其长短。适其虚实。审其先后。中有进退。适有呼吸。审有开阖。
 不长不短之谓中。非虚非实之谓适。可先可后之谓审。中适审三者具而斯调矣。然中之中。亦有进
自著卷之二十六 第 421H 页
退。知进退方。可谓中矣。适之中。亦有呼吸。能呼吸方。可谓适矣。审之中。亦有开阖。善开阖方。可谓审矣。知进退呼吸开阖之方。则其于中适审。势顺而易入矣。
惟神进退。惟神呼吸。惟神开阖。匪神斯无以进退呼吸开阖。
 所以知进退呼吸开阖之方者以其神也。盖此三者。尚在中适审之中。其际微。其机隐。故非神以掇之。则不可得矣。
匪神而有进退呼吸开阖。色不幽蕴。肤不深厚。貌不流动。精不洋溢。
 三者不以神。则不免于浅薄胶滞之病矣。
如是则长短贸置。虚实乖施。先后易位矣。
 承上文言有浅薄胶滞之病。则长短虚实先后。并不得中适审之功矣。
七观成。文既成。乃观厥成。
 观章句字合而为一篇者。所谓成法也。
惟字惟句。惟章惟篇。
 
自著卷之二十六 第 421L 页
申上文。
字真句活章密篇敕四者备。是惟天下之至文。
 真不杂也。活不萎也。密不疏也。敕齐整也。不杂不萎不疏而齐整。则无上之文也。
字真句活章密篇敕。其纯乎古。
 古。古文也。
字真句活章密篇不敕。其犹古。
 言虽未能纯。犹为近古也。
篇敕章密。句不活字不真。其半古半今。
 
今。今文也。得失相半。故居古今之间。
章密。篇不敕句不活字不真。以古远。以今近。
 得其一而遗其三。所以与古远。
字不真句不活章不密篇不敕。其纯乎今。
 得其一。故犹以远近论。至是始纯于为后世之文也。
八大序。曰意曰理曰气曰术曰机五者。无失其度。各以其次。
 序者。次序也。凡作文。先须以意布置之。故意在于
自著卷之二十六 第 422H 页
先。然理非正理。则语无依靠。故理次之。意圆理得而无气以驱之则弱。故气次之。一于气则不驯。故术次之。术无所寄着则不能自立。故机次之。机者所以济术之柄也。五者皆有序。犹一二三四之次。不可紊也。序亦在观法之中。故居七观成下。
文有强弱。五纯强不可。五纯弱不可。
 强之过而至于捍格而不驯。弱之甚而至于曼靡而不振。同归于不可。惟能强能弱者得之矣。此以下言为文之忌。
前不应于后。左不通于右。尾不管于首。背不摄于腹。是惟乱文。
 无端绪于前后左右之间。无根蒂于首尾背腹之际。颠倒错谬。卒归于乱矣。
声中于律。色协于采。是惟治文。
 沨之而有宫商之音。玩之而有青黄之文。文之治者。治者乱之反也。
上文惟变。中文惟用。下文惟力。
 变变化也。用运用也。力惟力而已也。所至有浅深。
自著卷之二十六 第 422L 页
故其效有上中下之分也。
先力次用次变。文乃惟所欲。先变次用次力。文乃捍。
 知力之用。能用矣。知用之变。能变矣。故由力而为用。由用而为变则变矣。行其所无事矣。反是则捍。捍者捍格也。
九三始。一曰道。二曰德。三曰才。
 行于其所当然之谓道。得于其所已赋之谓德。尽于其所可培之谓才。道全矣。德备矣。才具矣。然后斯文至矣。道不全则无本。道全矣。德不备则无内。德备矣。才不具则无襮。才具矣。道不全德不备则无器。故必先立此三者于为文之始。此其大原也。
六忌。一曰散无统。二曰俚。三曰腐。四曰流。五曰棘。六曰死。
 散无统者。散乱而无统绪也。俚者。鄙俗之辞也。腐者。陈腐之说也。流者。谓如水流然。下而无上也。棘者。谓如树荒然。塞而不通也。死者。言无生气。如人之离形神而去灵觉也。盖此六者为作文之忌讳。忌讳虽有大小次第之不同。而其终于无文则一
自著卷之二十六 第 423H 页
也。
 为文之法。其类有九。凡文先立纲。既立纲。不可以无基址也。故受之以基。基者基址也。又质也。有质然后可以布置也。故受之以质。质者所以受者也。文不可以固也。故受之以用。用者运也。正以经之。奇以纬之也。故受之以中位。中位也者处于中。上以包纲基质用。下以括和亲慎懋去者也。文不可以舛也。故受之以调。调者均也协也。文不可以不整于已成之全。故受之以观。观者整也。文不可以紊也。故受之以序。序者次也。文不可以独行。必资本之以道。蕴之以德。成之以才也。故受之以始。始者本也。为文而不用九类之法。则不可以为文也。故受之以忌尽矣。
经赞(丙子)
   六经之文。圣人之言也。天地之初。未有著理。亦未有显道。及夫圣人者出然后。始代天地而言。而理与道明。故夫发天地之藏而昭乎人耳目。见而为孝悌忠信仁义礼智。闻而为
自著卷之二十六 第 423L 页
观感惩创体验服行。由之则人。悖之则兽。六经岂非根本哉。杨子云云好说而不禀乎圣人。说铃也。好书而不裁乎六经。书肆也。作经评。
维天垂象。维圣设卦。圣代天言。厥教万世。维始太极。维阴维阳。易行于中。维道之常。形一受生。神一发智。乃定吉凶。乃辨情伪。乃藏乃弥。乃变乃化。居观动玩。无弗存者。苟非大圣。孰能通之。苟非上知。孰能穷之。(易)
性始静焉。情乃动焉。其心感焉。其声应焉。出于自然。乃合节奏。正善邪恶。莫不皆有。小人咏性。通而达之。天子巡俗。验而察之。圣人寓教。黜而升之。后世观迹。劝而惩之。求之尽之。大之要之。其始至微。其用孔昭。(诗)
惟皇降衷。惟圣作极。极由道立。道从心得。凡厥此心。四代之经。曰仁与敬。曰德曰诚。乃合大道。光耀天下。乃建于中。而直方大。日而月之。星而辰之。当焉者缗。背焉者昏。尧舜以昌。桀纣以殆。凡百有土。曷不监哉。(书)
自著卷之二十六 第 424H 页
春气发生。秋气肃杀。圣寓舒惨。王事斯达。一尊一攘。义理源之。一夺一与。权度根之。明道辨事。乃钺乃斧。一部春秋。万物散聚。圣悲无王。春秋攸昉。圣伤猉獜。春秋攸终。建天质鬼。莫与为仇。其惟春秋。其惟春秋。(春秋)
洋洋盛哉。天出性焉。优优大哉。圣出礼焉。礼义三百。威仪三千。顺文称器。殽地本天。乃合大道。以事鬼神。以致百物。以谐万民。以治人情。人利人患。正人副诚。邪人防乱。不有圣人。孰立我则。孰正我人。圣人之德。(礼)
极满则溢。太盈则倾。圣人节之。而乐乃成。而音乃生。而体乃立。万事之本。轨物之则。荡涤邪秽。鼓舞性情。亦无滞阴。亦无散阳。以若神祗。鸟兽鱼鳖。使性自正。不淫不佚。夫惟不佚。是以不失。是以唐虞。至化洋溢。(乐。○六经之中。亡乐经。只有乐记一篇。)
三要
   余读史至衡石程书卫士传餐。未尝不太息也。易曰。天地不言。四时行焉。百物成焉。至若
自著卷之二十六 第 424L 页
任私而废分。又何足道焉。
   
(换行书)
天地有至为而不自以为为。四时有至运而不自以为运。万物有至变而不自以为变。人君之道无为而已。无为也而风自趍功。雨自行令。足以措世矣。有为也而简发以栉。数米以炊。不足以济世矣。龙不见其体而收其神权。不露其迹而行其灵化。故能兴云出雨。利人泽物。人君之道。如龙首焉。高居而远望。深视而审听。夫下居之。近望之。浅视之。易听之。人必有乘之者矣。故曰上有一善。下有二誉。上有三衰。下有九杀。人君之道。故虚之而已矣。因之而已矣。虚合大道。因反无名。故君尸臣位谓之侵。上椽下事谓之奸。侵官奸事谓之乱。故上而体天。下而法地。幽而位四时。显而育万物。人君能不自以为则几矣。
缯薄则裂。器薄则毁。国薄则瘠。瘠则亡。
自著卷之二十六 第 425H 页
肥则兴。君子道长。小人道消。肥国也。君子道消。小人道长。瘠国也。小人亡国矣。然非小人亡之也。君亡之也。非君亡之也。君之心亡之也。夫心也亦可畏也哉。夫心也声色狗马左眩之。宫室玩好右荡之。小人使之也。日夜使于人。而不能以一日安其心。哀哉。心正则鉴识明。鉴识明则取舍辨。取舍辨而君子举矣。不正则鉴识不明。鉴识不明则取舍不辨。取舍不辨而小人进矣。士有其君不爱之。而天下人爱之者。亦有其君独爱之。而天下人不爱之者。未有天下人不爱之而能君子者也。未有天下人爱之而能小人者也。故君能易其所爱则几矣。汤诛尹谐。文王诛潘正。太公诛华士。管仲诛付乙。子产诛史何。孔子诛少正卯。其意一也。爱憎惟难。故惟大人为能好人。亦能恶人。夫爱憎一偏。好恶不公。心私故也。夫私不去乎心。而求国之不亡难矣。故曰祛其私者其国肥。
名者国之防也。分者国之依也。名不可废。犹防不可疏也。分不可坏。犹依不可绝也。防疏则危。依绝则殆。
自著卷之二十六 第 425L 页
足之于地也。践而已矣。然恃其所不坠跌而后安。人之于国也。为而已矣。然恃其所不危殆而后全。故贵贱者必别之者也。尊卑者必严之者也。等级者必辨之者也。品序者必明之者也。别如黑白。严如天地。辨如一二。明如秤称。故有国者不可以一日无名。亦不可以一日无分。一朝而决演洋乎云梦之薮。而被于彭蠡之洲者。防之疏也。形存而无灵觉则同于偶人。与偶人同者。依之绝也。不以名而制国。国之势溃。不以分而御国。国之形偶。偶国亡。溃国亦亡。亡一也。是故名以出信。分以守器。器以藏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民平而国治矣。
(甲戌)
   舜之言曰。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傅说之戒曰。木从绳则直。后从谏则圣。盖古初为君为臣。其道如此。夫百世无善治。谏不行也。故观人国治乱兴亡。观于谏。鲜失矣。
   
(换行书)
凡善听谏者。在善用赏罚。故不罪谏。罪其不谏。罪其
自著卷之二十六 第 426H 页
不谏而谏至矣。故上国无谏。其次用谏。其次容谏。其次罪谏。能使臣无可谏而无谏者。万之一矣。能使臣谏而行用其言者。千之一矣。能使臣谏而虽不行用。而优假其言者。百之一矣。能使臣谏而罪之者。十之十矣。故夫性之谏因之也。势利之谏役之也。故善听谏者。谏者赏之。不谏者刑之。赏之不惜千金。刑之不避五辟。夫赏者利之府也。刑者势之枢也。故利势莫大于刑赏。是故夫人之避威而趍利也如水下。水之性避高而就下。人之情畏刑而怀赏。故曰罪其不谏而谏至矣。谏至而赏之。而谏愈至矣。夫主之大如天。其尊如神。其威如雷霆。前无利而诱之。后无势而驱之。则彼亦何苦而必犯天忤神。触雷霆哉。故夫性之谏。不可以常有之矣。且欲通谏道。惟在克用刑赏哉。惟在克用刑赏哉。
凡直谏。主听亦谏。主不听亦谏。凡谏之道。先得主明而进谏者安。不得主明而进谏者危。故伊尹,傅说直谏而安。龙逄,比干直谏而危。时而已矣。故安则谏。危
自著卷之二十六 第 426L 页
则不谏者。就时者也。安亦谏危亦谏者。去时者也。就时而谏也者。谏其所必入。百谏而百听。去时而谏也者。谏其所必不入。百谏而百不听。故赏而后谏者利也。刑而后谏者威也。不趍赏不避刑而谏者性也。性也者忠义者也。忠义也者。日悬千金而来之。而不加动。日设刀锯而威之。而不加摄。故主听亦谏。主不听亦谏。此直谏之道也。故夫谏而必入。以为无所待于谏也而不谏者匪直也。谏而必不入。以为无所益于谏也而不谏者匪直也。是故夫善直谏者。尽吾责而已矣。
凡谏。直谏为经。说谏为权。经固不可废。权亦不可少。故辩有所不厌。术有所不弃。机有所不避。辩术机三者谏之权也。不可不察也。夫惟谏主骄慢暴戾怠惰懦弱。则终不能以入之矣。故善谏者。骄主能使惧之。暴主能使容之。怠主能使动之。懦主能使立之。恐之以千匀之重而掀其心。危之以一发之微而惕其情。此以势禁之者也。意出于为名高也者而引之以厚
自著卷之二十六 第 427H 页
利。意出于为微术也者而引之以反势。此以讽微之者也。我欲往。不得不与我往。如饿虎之趁兔。我不欲往。不得不与我不往。如悬流之遇潭。此以利诱之者也。我耻之而至于使之推案起立。我怒之而至于使之按剑太息。此以理激之者也。故夫善谏者。禁以惧骄。微以容暴。诱以动怠。激以立懦。夫惧则戒。容则思。动则奋。立则勇。如此则天下无不入之谏矣。是故夫善谏者。穷其辩而不穷也。露其术而不露也。弛其机而不弛也。故权可以用者莫如辩。权可以持者莫如术。权可以寓者莫如机。是故善用权者。安之主必静之。危之主必动之。方之主必止之。圆之主必行之。故夫善谏者。其行吾谏乎人主之前也。如用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此说谏之权也。
檀弓难(辛卯)
   刘氏曰。檀弓之文。首言子游。及篇中多言之。疑是其门人之所记也。由是观之。记之自子游之徒。而汉以来诸儒又傅会之。是以其文多可疑。余故难其疑者四十馀条。名曰檀
自著卷之二十六 第 427L 页
弓难。
记曰。事师无犯无隐。
 汉炅曰。古者朋友相责善。师不幸有过失。而进不能犯。退不能隐。是处其师。朋友之不若也。恶在乎事一之义。(张氏于师分三等。若所谓如朋友如兄弟之师。则可以犯而隐欤。)
子思曰。吾先君子无所失道。道隆则从而隆。道污则从而污。○郑玄曰。道犹礼也。道道理也。○道理有可隆可杀。故隆杀之于礼也。(末圈皆难也。下仿此。)
丧三年以为极。亡则弗之忘矣。○亡未详。(或以极为句或以亡为句。俱未分晓。)
夏禹氏尚黑。殷人尚白。周人尚赤。○郑玄曰。夏以建寅之月为正。物生色黑。殷以建丑之月为正。物牙色白。周以建子之月为正。物萌色赤。言取物色而为建也。○曰。禹以治水。汤以征伐。周取所胜。故色从所尚。水为黑而寅。金为白而丑。火为赤而子。故建各
自著卷之二十六 第 428H 页
以类。色从所尚。建各以类而生芽萌属焉。非专取生芽萌而为建也。
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申生再拜稽首乃卒。是以为恭世子。○方献公欲杀申生也。申生惟有几孰号耳。(陈氏曰。君子之于亲。有言以明己。有谏而明事。谏则以几为顺。以孰为勤。几而不入则至于孰。孰而不入则至于号。号而将至于见杀。则亦有义而逃之。)几孰号而不听。为申生者将何所处而可哉。惟有奔耳。苟天下一家。亡可𨓏矣。为申生者又将何所适而可哉。其势终于死而已矣。至是君子何以处申生。
鲁人有朝祥而暮歌者。子路笑之。夫子曰。三年之丧。亦已久矣。子路出。夫子曰。踰月其善也。○礼。祥之日鼓素琴。(见丧服四制)琴与歌等耳。故鲁人之歌。孔子讥其急。不讥其非礼。或以为琴以手。歌以气。气在内而近故重。手在外而远故轻。(丧服四制鼓素琴注)夫内气外手。同出于一体。使外而可轻也。则凡祥之日。而己衣轻裘乘肥马。听淫声视女色而可乎。
自著卷之二十六 第 428L 页
鲁庄公及宋人战于乘丘。○郑玄曰。二人赴敌而死。言卜国并死也。又曰白肉○股里肉。乘丘之死。县贲父也。白肉。非股里肉也。马不必股皆白。适此马白而矢贯于上也。
曾子寝疾病。瞿然曰呼。○郑玄曰。呼。虚惫之声。○呼者。使呼二子至前也。
子路有姊之丧。可以除之矣而不除也。孔子曰。先王制礼。行道之人。皆弗忍也。○郑玄曰。行道。犹行仁义。○行道。犹行路也。言路之人。皆有此弗忍之心。非必行仁义之人独有之也。
曾子之丧。浴于爨室。○郑玄曰。见曾元之辞易箦。矫之以俭。○不于适室而于爨室。必有所以也。
记曰。大功废业。或曰。大功诵可也。
 汉炅曰。诵六艺之文也。诵为六艺之文。则业为六
自著卷之二十六 第 429H 页
艺之业也。
子张病。召申祥而语之曰。君子曰终。小人曰死。吾今日其庶几乎。○郑玄曰。言易成也。盖言子张言此。欲令子执治其丧。每事从礼。使我得成君子。○生不失君子之道而死。自幸之也。
曾子曰。小功不为位也者。是委巷之礼也。子思之哭嫂也。为位。申祥之哭言思也。亦然。○贾公彦曰。说者云言思子游之子。妻之昆弟亦无服。过此以往。独哭不为位。此指妻之昆弟也。自妻之昆弟之外。独哭不为位。然则妻之昆弟。可以为位也。夫妻之昆弟。有何别嫌推远之义。而为位同于嫂乎。奔丧礼。哭妻之党于寝。党属也。自其昆弟而已为党也。○别嫌故无服。推远故为位。为位于嫂。固礼也。言思申祥之妻之兄弟也。而用哭嫂之礼。(妻之昆弟。无别嫌推远之义也。)所以讥申祥也。
曾子谓子思曰。伋。吾亲执之丧也。水浆不入于
自著卷之二十六 第 429L 页
口者七日。○贾公彦曰。曾子誇己居亲之丧。能行礼也。○曾子自述其事也。居丧而自矜其善。乡党自好者犹耻之。况曾子乎。
记曰伯高死。赴于孔子。孔子曰。吾恶乎哭诸。夫由赐也见我。吾哭诸赐氏。
 汉炅曰孔子不由赐氏见。当于何哭。
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曾子曰。丧尔亲。使民未有闻焉。○子夏既除丧。弹琴而不成声曰。哀未忘也。夫子夏也而岂无闻于丧哉。亦曾子责其善之过耳。不然。匿其师而薄于亲。众人且羞之。曾谓子夏而为之乎。
子贡曰。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梁木其坏。哲人其萎。则吾将安放。记者之误也。泰山其颓。梁木其坏。则吾将安仰。哲人其萎。则吾将安放。○
夫子曰。夏禹氏殡于东阶之上。则犹在阼也。殷
自著卷之二十六 第 430H 页
人殡于两楹之间。则与宾主夹之也。周人殡于西阶之上。则犹宾之也。○贾公彦曰。夫子梦在两楹而见馈食。知是凶象。无听朝之事不得云。则犹尊之以有宾主二事故云与也。○孔子殷人也。亲见之。故不言犹也。(庾蔚云东阶西阶。平生宾主所行礼之处。故云犹两楹之间。生无此礼故不云犹。)
孔子之丧。饰棺墙寘翣设披周也。设崇殷也。绸(音叨)练设旐夏也。○葬孔子以三代之礼。亦弟子尊之之义也。然孔子殷人也。故恒言曰某也殷人。某也殷人。圣人不忘本之意也。葬孔子。葬之以殷。庸何伤乎。记掘中霤而浴。毁宗躐行。殷道也。学者行之。由是观之。丧礼从殷。孔门之所尚也。崇练旐。非俭葬也。记一日三斩板。尚行夫子之志。由是观之。丧礼从俭。孔子之命也。何必葬孔子三代之礼而后为恔哉。
子夏问居昆弟之仇。夫子曰。仕不与共国。㘅君命而使。虽遇之勿斗。○
自著卷之二十六 第 430L 页
㘅君命。仕者之事也。不仕则何以㘅命。
曾子吊于负夏。主人既祖填池。(音彻。)○郑玄曰。填池当为奠彻。声之误也。奠彻谓撤遣奠。○填奠也。记池视重霤。(池者织竹为之。形如笼。衣以青布。以承鳖甲。名之曰池。以象重霤也。)由是观之。池柳车之池也。盖既祖而填(奠)此池于车。将就途也。又礼掘肂于西阶。肂陈也。陈尸于坎也。寘棺于肂而涂之谓之殡。将葬。启殡设祖奠乃行。由是观之。池坎也。盖孝子不忍虚其所殡之坎。故既祖而填之也。
公叔文子升于瑕丘。○郑玄曰。刺其欲害人良田。○瑕丘地也。
叔孙武叔之母死。既小敛。举者出尸出户袒。且投其冠括发。子游曰知礼。○郑玄曰嗤之。○贾公彦曰。子游见武叔失礼。反谓之知礼。故知嗤之也。○出户衍。举者将出尸。主人袒括。然则袒括
自著卷之二十六 第 431H 页
在已敛之后未侇(丧大记云奉尸侇于堂。)之前。非失礼也。子游嘉其不陵节。故曰知礼。(出尸出户。其文易错。出户二字。恐是衍。注说直解之。故其说牵强。○丧大记云卒小敛。主人袒说髻括发以麻。下云奉尸侇于堂。是括发在小敛之后夷堂之前。主人为欲奉尸。故袒而括发在前。今举者出尸之际。主人括发。正合礼意。)
仲宪曰。夏用明器。示民无知。殷用祭器。示民有知。周兼用之。示民疑也。曾子曰。明器鬼器也。祭器。人器也。古之人。胡为而死其亲乎。○周礼。士以下只用鬼器。然则士以下独可以死其亲乎。
夫子始死。羔裘玄冠者。易之而已。○始死。小敛之前也。羔裘玄冠。与裼裘其吉等耳。子游何以裼裘而吊。
鲁哀公诔孔子。○列生时行状之谓诔。哀公之辞悼之也。非诔也。
祥而缟。是月禫。徙月乐。○祥在晦。是月恶得禫。祥在旬。是孔子之十日笙歌。月未徙也。必祥在月半。月半之祥。又恶得
自著卷之二十六 第 431L 页
夫人而然。
大夫之适长殇。车一乘。○贾公彦曰。诸侯大夫再命以下。则不合有遣车。今大夫适长殇。得有遣车者。以其身为大夫。德位既重。车得及子。○礼。三命始赐车马。杂记。士无遣车。大夫之适士而无命者也。恶得有遣车。夫以其身之为大夫也。而皆私与之子。则服乘安有等。
记曰季武子寝疾。蟜固不脱斋衰而入见。武子曰。不亦善乎。君子表微。○郑玄曰。时无如之何。佯若善之。○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武子之言。安知其不由于真心哉。
妻之昆弟为父后者死。哭之适室。父在。哭于妻之室。○父在。妻之父在也。干尊故不哭于适室而哭于妻之室也。(陈氏曰。父在之父。言己之父也。)
饭用米贝。不忍虚也。不以食道。用美焉尔。○
自著卷之二十六 第 432H 页
郑玄曰。尊之也。○不以食道。用美焉尔。
愠。哀之变也。○贾公彦曰恚。○愠蕴也。哀戚之情。积蕴在中也。故经愠斯戚。此之谓也。悲与怒异情。
弁绖葛而葬。与神交之道也。○郑玄曰。踰时哀衰而敬生。敬则服有饰。○父母三月死。则至于其次之四月而天时踰矣。其可以踰时也而衰于哀乎。孔子之教贫者还葬。已敛即葬。岂皆踰时。时未踰。哀不可衰也。则凡还葬者将无饰乎。
歠。主人主嫔室老。为其病也。君命食之。○贾公彦曰。亡者之妻。○主妇。主人之妻也。
反哭升堂。反诸其所作也。主妇入于室。反诸其所养也。○贾公彦曰。皆谓在庙。○
自著卷之二十六 第 432L 页
堂与室。非独庙中也。孝子之思其亲。而不见而求之也。于其平生起居出入饮食寝睡之所。无乎不在。何独于亲所行礼之地而已乎。
葬于北方北首。三代之达礼也。○孔颖达曰。北方。国之北也。○地皆有东西南北。言就其地之北方而葬也。
丧有死之道焉。○郑玄曰。人之死。有如鸟兽死之状。鸟兽之死。人贱之。○未详。
子思曰。毋为戎首。不亦善乎。○郑玄曰。为兵主来攻伐曰戎首。○戎祸也。不为祸首。亦幸矣。
国昭子之母死。曰噫母。曰我丧也。斯沾。○郑玄曰。斯尽也。○下曰衍也。斯语助也。
季康子之母死。陈亵衣。敬姜曰。妇人不饰。不敢
自著卷之二十六 第 433H 页
见舅姑。将有四方之宾来。亵衣何为陈于斯。○郑玄曰。四方之宾。严于舅姑。○四方之宾虽尊重。岂严于舅姑。特以其内外亲疏言耳。
柳庄寝疾。公请于尸曰。柳庄非寡人之臣。社稷之臣也。闻之死。请往。○贾公彦曰。言寡人者。是后人作记者之言也。○尸前称寡人。公之言也。何以知之。不释服也。襚也与之邑也。皆非礼也。
季孙之母死。哀公吊焉。○孔颖达曰。二子初时不具衣服。则阍人拒之。二子退而脩容。阍人虽愚鄙。犹知所敬畏也。是其尽饰之道。行之可长远也。盖尽饰。指饰衣服也。○厩犹空廊也。脩容。图先容也。饰。饰礼也。美二子雍容不迫也。
原壤登木而歌。夫子为不闻也者而过之曰。亲者。毋失其为亲也。故者。毋失其为故也。○夷俟小过也。孔子杖其胫。歌木大悖也。孔
自著卷之二十六 第 433L 页
子不弃。岂记者误邪。
叔仲皮学(效)于子柳。○姑姊妹之服。非可以引之于舅姑之服也。而衍引之而子柳从之。而其妻卒为之缌而环。为其妻者。始未尝不美而终则失。为柳子者固未可谓知礼。而衍又甚。
成人有其兄死。而不为衰者。闻子皋将为成宰。遂为衰。○子皋之贤如此。不庚禾。(庚偿也。子皋葬其妻。犯人之禾。申祥以告曰。请庚之。子皋曰。买道而葬。后难继也。)何大罪也。而郑谓之恃宠虐民。方谓之不仁不恕。呜呼何其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