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自著卷之十五
自著卷之十五 第 x 页
自著卷之十五
 传
  
自著卷之十五 第 260H 页
柳馨远传(庚子)
柳馨远者文化人。字德夫。 世宗相柳宽子孙也。父𢡮。 仁祖初为翰林。柳梦寅以寡妇词得罪诛死。𢡮坐善梦寅。被系死狱中。 仁祖察其冤。叹曰使𢡮在。吾且尊用之。馨远魁颜广颡。美须髯。背上有七黑子状如北斗。七岁从金世濂受禹贡。至冀州击节曰。尊重哉文也。 明烈帝十七年。清人寇陷燕京。自立为帝。馨远自以 明陪臣义不出。隐于愚磻山谷中。 显宗八年。 明人曾胜,郑喜等漂海至。馨远往见。问明存亡。胜等言 帝在南方。 明统未绝。乃出其装橐中岁书。永历二十一年也。馨远尝私记中国道路险易。藏鸟铳美弓箭。以教苍头。其所居海上也。有大船四五号为飞船常寘之。有骏马日行三百里常蓄之。其意微。人莫之知也。馨远深于学。旁通阴阳律吕天文医药卜筮之术。尝夜观星文以为箕东分汉水以北。北至燕当为尾。南为其斗云。馨远既自屏。不求
自著卷之十五 第 260L 页
仕宦。然其志恻怛。其思远。伤群生不得其所。赋役亡节。狱讼繁兴。风俗媮薄。日入于危亡。而闵世主不能远惟根本。瞿然顾化。以道揆事。令简易易行。袭文为末事。沿事设法。苟为枝梧。破补以为政。譬如积棼丝。终不可治。乃著书。稽圣经因天理原人情审治乱之故为录。凡二十六篇。其大意以为先王立井田以正经界。崇教选以尽人才。简其职官。厚其俸禄。以励其廉耻。是以民有常业。兵有恒赋。贵贱上下各得其职。古所以巩固维持数千百年。风俗敦厚。礼乐兴行者。由是术也。商鞅废井田而经界之制坏。隋炀开词科而教选之法绝。于是冒占兼并。役贫豪暴之弊兴。浮靡傲诞。禄利争夺之习成。而教衰政乱。财竭民散之患起矣。夫官有庞杂之设而薄其廪。兵有搜括之骚而重其敛。敛重则怨聚。廪薄则奸生。故善为政者。弃烦而就要。后末而先本。夫本莫如经界。要莫如教选。教选行则百虚退。经界正则万实进。故善为政者。进实而退虚。简设而裕廪。去骚而弛敛。故夫就其要者能绝患。先其本者能息弊。弊息患绝而国不治者未
自著卷之十五 第 261H 页
之有也。于是参古之法。因今之宜。比互而建式。拟议而设条。先立田制。其法用周尺。六尺为一步。百步为一亩。百亩为一顷。四顷为一佃。凡制田。计步定亩。画方成顷。若山溪水川尖仄不可画。随地形。以开方法折补以成。其不可成者。或数十亩或一二亩。其不可佃者。或一二顷。其不可顷者。随亩数为馀田。虽道路溪涧皋阜之地。地可以计步。仿馀田之亩。又为馀田。馀田满亩数。通为一顷。顷通小界。佃通大界。一亩三亩。惟一地面大小。如是则田九顷为方一里。方一里长三百步。东国东西短而南北长。折长广广八百里。长二千里。二千八百相乘。方百六十万而田千四百四十万顷矣。初行法时选公勤。称步量一尺度。精其分数。明其图籍。乃听民受田。凡大小人从自望。各以其科受。民年二十以上一夫准八口一顷。士初入学及有亲有荫之类二顷。士入于内舍四顷。职官从实职。九品至七品六顷。遆加至正二品十二顷。工商及吏胥仆隶役于官五十亩。而其游隋无常业。不籍于四民之版。及僧巫觋优倡不听受。禁民毋得叠夺隐
自著卷之十五 第 261L 页
漏。凡受田者。身殁还田。大夫士三年。军民百日。遆田其子孙。以应受科传受。孤独子幼弱者待年满。以其科受父田。无子孙身殁妻存者。受口分田。正二品以上身殁妻存者。虽无子孙。受其田半。若清白吏功臣死节战亡者妻全受。再嫁者不听受。军士七十者。受口分田。乃以田出兵。里次编伍。凡军骑步水四顷一丁。公私贱外居束伍二顷一丁。漕三顷一丁。烽燧能橹一顷一丁。皆给保有差。非一夫一顷。皆免出兵。其居聚之地。以顷为准。亦名以城邑之顷闾里之顷站店之顷。三十里一置店。户出钱。二十家为一顷。家出布。大君以下家基三十亩。屋六十间为率。至庶民遆减有差。其不受田闲户。户岁役三日。定顷亩之税。凡田水旱火。分其等次九田三年。年以上中下。下稻种一斛之田。十斗为斛。以斛行。上出十斛。中出八斛。下出六斛者为一等。遆缩一斛历八等。上出二斛。中出一斛六斗。下出一斛二斗者为九等。九等八十斛出为一顷。遆增四十斛。溯八等至一等四百斛出。其税取米十斛者为上年。八斛者为中年。六斛者为下年。
自著卷之十五 第 262H 页
多不可桀。少不可貉。其遇水旱风霜虫螟之灾。灾六分至九分。遆减税十之六。全灾免税。凡籍田及大君君以下赐税田。八道营镇军资之田。驿马户田。立顷有差。亦免出税。其税内之田。每九月。守令观察使察年等。计其年顷亩实数。冬内留税。春内漕税。岭东南听代布䌷。其北与关西。毋内备军须。凡 御供以下通京外一切应用所费。量所入大小疏数。皆支以经税。非常赋。敛军民一粒一缕者。罪从重论。其次教选。凡选以有德行学术者为师长。乡寘约正。邑寘都副约正。而郡县寘教授。大府都护府府寘教导。诸道营学。观察使都事为长贰。内四学寘教授教导。中学寘司教司导。太学吏曹判书大提学大司成为长贰。学设内外舍。内舍生四学四百。大府都护府八十。府六十。郡四十。县二十。外舍生倍其数。皆公食之。寘记名籍。非工商市井之子。巫觋杂流公私贱。毋隔品流。乃教之以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之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之事。修身处事接物之要。劝业规失交礼恤患之约。月朔。师长以乌纱帽黑团领。率诸生讲
自著卷之十五 第 262L 页
堂肄习。四孟月。乡约正率其乡之人士。校堂讲诵。春秋。都约正率乡约正以下。学中讨论。奖其能。简其不率教者。大总大夫士子弟凡民俊秀年十五以上志学者然后始入学。居于外舍。其材行力学者然后入于内舍。教授教导聚教之三年考德艺。其贤者能者然后升于营中二学。司教监司又聚教之一年考德艺。其贤者能者然后升于太学。太学长贰又聚教之岁秋考德艺。其贤者能者然后升于朝。非他格。必年四十。乃听升朝。比三年。三十五人为额。既升。议政取旨。与政府六曹弘文馆司宪府官考讲。许为进士。属进士院。其阙荐误荐徇私故荐者。皆有罚。凡进士冠带从事。无职掌无定员。分番直院。四时讲射。礼其廪膳。厚其礼遇。 王视朝。侍殿上。常在 王左右。助 王祼荐。告 王德义。一年然后。政府吏曹辨其等差。命之官。凡官人惟其贤。勿以门地。其阴阳医筹律译书画之学。亦寘教官教训生徒。一式一试。其额阴阳四医五筹一律三译十一书三十画十五。于是汰冗官。均郡县。厚廪禄设久任。立军旅之制。先以尚瑞院合
自著卷之十五 第 263H 页
于承政。济用监合于尚衣。两医司合于内局。典牲署合于司畜。归厚署合于缮工。而其枢勋宾禁都总之五府。译隶谏鍊之四院。需设之二司。资赡䆃簿之四寺。市纸若圃酝昭狱之六署。别设都监司宰之二监。经筵御守总捕盗宣传官军职之七厅。盈兴养贤之三库。中东西南北之五部。凡四十一衙门。及艺文之馆。读书之堂。耆老之所。诸司提调。其他凡兼衔东西班杂职之法。悉罢除之。增寘三师宗学常平监监门城门二司掖庭。署改品阶。大夫特进至从四品朝奉郎。通德至从九品通仕。凡三十六阶。文武班宗亲仪宾功臣通用一阶。凡官纪皆省烦挈要。以约其内而外均郡县。先改七道名。忠清曰汉南。全罗曰湖南。庆尚曰岭南。江原曰岭东。咸镜曰岭北。黄海曰关内。而平安曰关西。乃行并割。自京畿始。并礼德割长湍之北为开城府。割果川半杨州之南杨根之西为广州府。并积城割麻田三之二涟川四之一为杨州府。割广州之西果川半。为水原府。并仁阳二川割安山半衿川五之三。为富平府。并金浦为通津县。割仁川之
自著卷之十五 第 263L 页
东及德积岛为南阳郡。并永平割加平之南杨州之东为抱川郡。割原州之西砥平之南为骊州府。割阳智三之一阴竹广州之西为利川郡。并阴竹割安城半阳智三之一忠州之北为竹州府。并振威割安城三之一平泽稷山之西水原之南为阳城府。割阳智三之一为龙仁县。割广州之东南骊州之西砥平三之二为杨根郡。割金川之牛峰为长湍府。并交河割高阳三之二为原平郡。割麻田三之一涟川四之一长湍之东北为朔宁郡。馀七道其省并分割。皆视京畿。凡一邑之地四至。皆以五十里为率。而其地形大都会特繁盛。田可四万顷者为大府若都护府。其次为府。又其次为郡。又其次为县。县以上。皆寘上副二官及乡官。乡官冠带从事。仕满升迁。五家为统。统有长。十统为里。十里为乡。皆有正。尽罢列邑外仓。寘常平仓社仓漕仓。漕仓寘判官。乃寘吏额。通京外录事四十五。书吏七百四十。皂隶四千三百十四。小史千三百十六。月给禄四斛。以次为等。溯而上之。亦通京外自九品岁六十斛。遆加至正一品。止于六百斛。凡
自著卷之十五 第 264H 页
堂上官以下列司长官。必率眷居廨六周年。观察节度使以下至教授乡官。必率眷居任九周年。非有大罪。但增秩削资。以行赏罚。每岁终一考。黜其尤无良。每三年。校其田户增减。进退其阶。凡兵制先令郡邑修其城池。饬其车马舟船。凡船统营七战船。水营五战船。佥使之镇三战船。每一船属船。防牌一船。兵一船。伺候一船。凡马唐马胡马诸岛马。令武士自择以备战马。济州岁一上马。罢进上马年例马递任马分养马。禁邮驿滥骑马立待马刷马度寘引把之马。而车用李之制。城用戚继光法。于是节度使总诸镇。诸镇使兼管郡县。守令揔把揔。把揔总哨官。哨官总旗总。五人为伍。二伍为队。三队为旗。有警俱起。其平时。步兵番上。骑兵与束伍皆不番上。水军就属镇。以风和风高。排额立防。凡兵通京外。月三试艺。番上兵各以元定分隶都下五卫。五卫皆设营。卫各五司。司各五百人。寘内禁卫士二百。合忠义忠顺二卫为一司。以备宿卫。改巡厅为金吾卫。主巡警捕奸盗。凡将领自大将以下。皆升为实职。京炮手马队。皆以京近而
自著卷之十五 第 264L 页
准减。外兵收其布。支下春秋。于是罢山林柴草楮㓒果木之征。海泽折受之入。工匠商贾公廊船铁冶鱼盐滥取之税。衙门屯田市场之赋。 御供所需诸司日供八道进上之规。罢贡物罢还上。罢一切无名之税。罢诗赋表雕刻轻浮之文。庭监增别 谒圣之试。节日之制。明经之科。武举之选。罢陈贺。罢拣择。罢署经。罢解由。罢复户。罢妓乐优棚。罢奴婢以世之法。然后造嘉量以一轻重。悬度量衡以均万物。颁小钟以宴公私。改衣冠变语音。以从中华。讲亲迎以正人伦。设时宴以通上下之情。其度数节目自有录。录既成。其友郑东稷,裴圣瑜谓馨远曰。子于经邦之谟。制治之术。可谓勤矣。然五帝不同乐。三王不同礼。故夫因俗而为治。不必泥古。为事而不危。不必变今。故善为国者。度时而制宜。善为法者。因弊而出能。能多者其政顺。宜众者其民宁。且吾闻之。圆不可以为方。枘不可以为凿。子乃欲革衰季之俗而回鸿古之风。不亦难乎。馨远曰不然。政乱而不正。其众必散。法弊而不变。其国必亡。夫转危者。依道而循理。法古者。顺性而
自著卷之十五 第 265H 页
沿情。故星失其当则衡不得为衡。寸失其当则尺不得为尺。天下之道。本末大小。曷尝离哉。今东国事不师古。政不挈本。纲纪紊乱。百度丛脞。吾且数之。今东国结负以立制。租税以均田。科目以取士。资格以用人。官纪烦冗。郡县乖错。廪禄薄。遆易数。军伍亡纪。兵制亏缺。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舜禹复生。亦无如之何矣。今结负之法。主税而遗地。重科而轻尺。尺虽行。不齐于田面。徒载于簿书。簿书殽杂。文策稠浊。其乘除增减长短之差。官不能尽察。民不能尽辨。而吏由以行其奸伪。夫以难察之簿莫辨之数。而御吏胥无穷之奸难矣。故有贿赂之风。有漏落之患。有兼并之弊。夫春秋之义。诸侯无专封。大夫无专地。今豪民私占。或至数千顷。富过王侯。是专封也。买卖由己出。是专地也。而贫者无立锥之地。如此而能行政教者未之有也。故曰莫如立顷亩。今明经者造语而资诵。制述者摘句而资缀。刻烛而试高下。瞥眼而定取舍。故主举者无保任之责。应试者无侥倖之耻。耻无所立。责无所归。于是曹吏按资而勘籍。政宰循格而署官。立好恶
自著卷之十五 第 265L 页
之私。察炎凉之势。崇门地之法。所举非所教。所教非所养。是以士相高以浮薄。相矜以虚伪。相嘘以势。相引以利。法令滋多。巧伪日兴。如此而能行政教者未之有也。故曰莫如复贡举。昔唐太宗省内外官寘七百三十员曰。吾以此待天下贤士足矣。故后世称贞观之治。今京都多不急之官。而郡县或残小不成邑。邑有无土。官有无民。而汉郡守九卿之禄岁二千石。所以如此隆厚者。欲令官卑者足以代耕。位高者足以仁亲。励廉耻成礼俗。上下相安也。今为官者俸入至薄。而吏胥无恒廪。欲其亡营私征利厉民益己之弊难矣。昔唐虞建官百。夏商二百。而天下治者。三载而考绩。三考而黜陟。委任之效也。今吏数易。无安官乐职之意。而齐列国也。筦子修内政。卒伯天下。今兵农为二。民力已竭。军役不均。族邻逃散。祸患蔓延。如此而能行政教者未之有也。故曰莫如简内而均外。厚廪而委任。立制以定军。今子之言。不可变今而泥古。亦局矣。书凡二十馀万言。馨远著书最多。独此书用力深切。言弊事析秋毫矣。而其法皆平易简略。务
自著卷之十五 第 266H 页
为必可行。后其书稍出。然世莫能用也。时宰相有荐馨远者。馨远笑曰。我不知时宰。时宰岂知我也。馨远显宗十四年卒。
余闻馨远其为人明正公平。崔永庆死。永庆党谓郑澈搆杀。持澈不已。独馨远心知澈不杀永庆。少与尹镌善。 孝宗时。朝廷欲尊用镌。客问于馨远。镌何如人。馨远曰。镌好自用。用则必败。已而果败。余观其所为录。可谓三代上王佐之才矣。嗟乎。其秉心持论。有由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