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青城集卷之九
青城集卷之九 第 x 页
青城集卷之九(昌山成大中士执 著)
 行状
  
青城集卷之九 第 515H 页
知中枢府事李公行状
公姓李氏。讳箕男字静叔。庆州人也。始祖谒平。其后多闻人。高祖讳成茂 赠吏曹判书。曾祖讳礼臣 赠左赞成。祖讳梦亮左赞成。 赠领议政。考讳恒福领议政鳌城府院君。谥文忠公。勋业名节。具在国乘。母锦城吴氏。监察彦厚女。文忠公之副室也。公以 万历戊戌十二月十五日生。气宇豪俊。识虑深远。文忠公奇爱之。以为类己。尝制大鹏诗以遗之。郑锦南忠信亦曰。静叔才气。胜于白沙大爷云。 宣祖尝问文忠公。卿诸子孰可用。文忠公以公对。时公尚幼也。光海戊午。文忠公卒于北青。公从母氏守墓于抱川十馀年。斗屋萧然。柴水不给。而穷达欣戚。不一动其心。 仁祖庚午。中进士。愚伏郑公经世。以吴氏节行白于筵席。 仁祖命官一子。公感激 殊恩。图以身报。时北胡方肆。戎马数警。公乃舍文就武。求效于边。朝宰亦以将材荐。辛未。以功升资。丙子胡乱。扈 驾入南汉。躬侍羁靮。不避艰险。 仁祖泣谓群臣曰。仓
青城集卷之九 第 515L 页
卒之际。失予乳女。有能为我求得者乎。公请识其乳媪名。卒求得于贼薮以返。当送使虏阵。人皆惮行。公自请于卿宰曰。此行可属之我乎。绫城具公宏遂荐之 朝。假公礼曹判书。驰往虏阵。将入阵门。虏故夺公马鞭以试之。公正色顾之曰。军中不可无鞭。汝安得无礼。虏皆耸然敬服。竣事复命。 仁祖奇之。乱定。命升资。仍除洪原县监。旋移灵岩郡守。未几 命升资。入为同知中枢府事。两西新刳于兵。疮痍未苏。又当燕路之冲。虏使旁午。列邑疲于供亿。 朝家难其任。常以公应选。戊寅。除宁远郡守。辛巳。除阳德县监。乙酉。除遂安郡守。 孝庙辛卯。除白翎佥使。癸巳。除理山郡守。乙未。除丰川府使。己亥。除信川郡守。未几移瑞兴府使。 显庙甲辰。除长渊府使。庚戌。除祥原郡守。在西者凡十邑。虏使入我境。徵求无厌。少不如意。辄肆詈辱。节度使以下。莫敢谁何。独至公所。恭受馆饩。相戒不出一声。公居官。常务清净之治。铃阁之下。寂若无人。清白尤为吏民所怀。解官则家无儋石之储。所居城南小屋。不蔽风雨。妻子冻馁。晏如也。公兄主簿公奎男。退居高阳。治农自资。公家居。辄仰食焉。主簿公常戏曰。吾弟无我必饿死。传者以为美谈。
青城集卷之九 第 516H 页
其递丰川也。载一石以归。常谓子孙曰。余平生官力。惟此一石。可置我庙前。人或比之郁林石。贼适鼎贵时闻公名。固求见。公辞不往。人或谓公曰。彼以善辞请。盍一见而辞之。公乃造焉。适方坐池边。使侍婢梳而延公。公直入坐。取其梳投诸池而责适曰。周公大圣也。犹握发以待士。足下何人。乃无礼如是耶。适遽起谢。然公归谓人曰。适不可再见。适亦不复请。未久逆乱作。人始服公先见。丙子乱时。公与主簿公议家属避乱之所。主簿公曰。江都天堑。势必万全。我之家属必送于此。公曰。江都虽固。必争之地。不如山峡。主簿公不从。送之江都。及城陷。主簿公两子皆俘焉。独公家属避于山峡。皆得全。尝随使入燕。我国妇女被虏者。皆来见泣诉曰。我某某家女也。幸公归言。使即赎还。公归绝不一言。子孙或有问者。辄呵之曰。 国运不幸。士夫家遭此变难。吾固不忍言。况令汝辈知之。为妄言招祸之资耶。老而闭眼长卧。不问世事。尝闻一家有兄弟称贷之言。蹶然起坐。召戒之曰。凡称贷云者。在他人则可也。兄弟一己也。己物亦可贷乎。斯言奚宜于吾之家也。尝书遗子孙。戒令薄葬。仍曰。余年已八十。利欲鄙俚之事。吾知免夫。其自信之笃
青城集卷之九 第 516L 页
如此。呜呼。公少以材器举。晚以廉谨称。趾美名家。受知 圣上。又值薪胆之会。一时名公钜人。莫不推毂。谓可以大用。而顾肮脏自守。不事苟合。以故历试止于州县。其除白翎也。朝议将以西阃畀之而亦未果。完城崔相公鸣吉。常为之嗟惜不已。 肃庙丁巳。升资宪。戊午。升正宪。皆寿职也。庚申十月十二日卒。享年八十有三。葬于抱川花山负坎之原。从先兆也。碣文公所自著。略书其平生。然亦足以想见其为人也。配开城朴氏。主簿悌男女。有妇德。先公十九年卒。子时宪,时敏,时一。五女适某某。庶子时健。时宪子世百,世绩。时敏子世业,世茂。时一子世蕃。曾玄以下。多不能悉记。列居畿湖。无一食贫者。君子于是知公种德之深而清白之于贻后也大矣。今 上丙戌。官公六世孙百乔。谨状。
迟斋金先生行状
先生姓金氏。讳焌字子文。号迟斋。世籍延安。始祖讳暹汉。显于丽朝。官四门博士。十三传而至懿悯公讳悌男。以 宣祖朝国舅。有死生大节。事载国史。于先生五世祖也。高祖清州牧使 赠左承旨讳琜。曾祖广兴仓守 赠吏曹参判讳天锡。祖工曹正郎 赠
青城集卷之九 第 517H 页
吏曹判书讳潪。考永柔县令 赠户曹参判讳相履。以文章行义重于世。号蟾曲。妣 赠贞夫人延安李氏。缮工监奉事讳弘著之女。考妣之貤职。以先生寿也。先生以 肃宗乙亥十二月十六日子时。生于汉都之大寺洞宗家。四岁。遭大夫人丧。清羸善病。参判公悯之。及就傅。未尝课督。然先生幼自勤学。及长。华闻藉甚。雅性恬素。淡于荣利。于世间一切事务。泊如也。𨳲户潜居。专意古经。间从槎川李公秉渊为诗。先辈莫不推许。而亦非所好也。常以为六经固皆圣人之书。而易则更四圣而成书。实群经之祖宗也。故其学专主于易。时可湖安公重观善本义易。以邃学称。先生从之学。久之而未得其方。于是遍搜诸家。凡所谓佐翼易经者。无不讨究。而竟亦无得焉。乃求之于河图。精思冥索。至忘寝食者屡年。尽得其奥。推之于易。涣乎其四达矣。始易家者皆以河图属之伏羲八卦。故论方体则序次违。辨时义则生成错。而图若无藉于易矣。金仁山履祥。始知图之四方。与文王卦合。而四隅则犹未省其相合也。先生始定以河图属之文王八卦。四方以正。四隅以变。象数功用。无不相合。而易之本。于是乎在矣。先生逾益自信。用力之笃。如
青城集卷之九 第 517L 页
汉儒之专门也。积累既久。解剥益精。传义之未详者。先生皆洞释之无遗。参判公识鉴高明。少许可。然听先生论易。则为之欣然起坐。若沉痾去体也。戊辰。丁参判公忧。既葬。归原州丙舍。服阕之二年。铨曹举先生为缮工监监役。知故虑先生不出。多移书起之。继妣贞夫人亦劝之出。先生黾勉就职。未几用别工作劳。甲戌。升拜司饔院主簿。迁东部都事。除永平县令。涖民以诚。听讼以直。政简而惠孚。取廉而予厚。永人久而颂之。暇则辄展易讲究。几案之间。萧然若无物。适值乙亥大歉。丙子春。 朝令设赈。先生以邑薄不能办赈谷。屡请于按使而未见许。固求免归而亦不获。御史之过境者。乃以赒赈无策 启罢。先生欣然返曰。固我愿也。 上既闻永民急。令御史复驰往赈之。至则实无以赈也。始悔前 启之误。先生自未官时。已注易数卦。至是益励著述。虽寒暑疾病不废。凡三十馀年而成。穷天地之故。极阴阳之变。吉凶消长之几。礼乐刑政之本。诗书语孟大学中庸之要。一于是而发之。书盖数千万言。名之曰传义后录。命嗣子缮写而藏之。又有河图解,深衣解并藏于家。先生性至孝。奉养务悦亲志。及遭大故。年已衰老矣。执丧无
青城集卷之九 第 518H 页
违制。居常语及先故必涕。事继妣贞夫人。尽其诚礼。贞夫人安之。逾于己出。兄弟五人。常欲同室以居。而贫未能也。常以为恨。三弟最贫。居隔一岗而犹以为远。使移家相近。当食必与之同。待人一以诚信。表里坦然。无物我之辨。见人有过。必正规之。已则忘之。厚于故旧。容其过忤而纤芥不滞于心。晚年家益贫。朝夕屡空。而不以为忧。左右图书。惟以讲说为乐。冠带必整。终日端坐。未尝见倦惰之色。虽笃老亦然。聪明绝人。读诗经三遍。终身记之。平居简重寡言笑。及论经义。沛然若不可遏。待问而应。如钟受扣。虽与稚昧言。必竭其端。不晓不止也。先生以寿耇。屡承锡爵。拜佥枢同枢府事。至登资宪阶。 英宗乙未十月二十七日夕。考终于点易轩。前五六日。顾嗣子曰。吾将逝矣。遍诵古文不撤。气色逾益安泰。将终。子弟有问曰。夫子何憾与。答曰。工夫未足。是为憾也。曰夫子六十年笃工。而犹以为不足与。莞尔答曰。是何足为笃工也。享年八十有一。以其年十二月七日。窆于安昌负壬之原。后四年。改葬于癸坐之麓。即点易轩之背也。堪舆家以为吉。故撤旧第以厝之。先生以醇雅高洁之资。畜刚健笃实之德。志以道立。气以理顺。不俟操
青城集卷之九 第 518L 页
存而涵养自熟。不劳省察而言为自正。平生保赤子之心。始终守处女之行。天分既高矣。夙深风雅之工。长笃性命之学。沉潜乎经典。贯穿乎子史。唐宋以后无理文字。未尝经眼。而惟古文是尚。其载道也。若地负而海涵。其晢理也。若毫分而缕析也。文章亦伟矣。孝于父母。友于兄弟。谨于祭祀。惠于宗族。笃于朋友。俭于衣食。内行亦备矣。非王道不言。非天德不行。杂霸功利之说。不敢至于前。衰世朋比之习。不能动其心。择术亦精矣。退然归卧于江湖之上。穷饿而无闷。俯仰而无怍。教授著述。乐以忘老。晚节益尊矣。然此未足为先生大也。窃尝听于先生之教矣。盖曰易格物致知之书也。惟圣为能知易。明于人道故也。故近而日用事物。远而天人性命。无非易也。后之学者。反乃求之于玄虚窅茫之境。故其说逾精而其理逾舛。至于谶纬术数之言。亦必援易以为重。高者足以乱经。卑者足以害教。易道宁有是哉。故易道之不明。诸家贼之也。及程朱之传义出然后。易道始正。圣学复明。然程传专于义理。本义专于象数。莫得以一之。是易犹未得为断书也。夫易之为书。假象以显义。依数以明理也。义理固象数之本也。然舍象数而论义理。
青城集卷之九 第 519H 页
则犹舍形气而论心性也。乌可得以明之哉。然主象数者。乃或以占书断易。占固易道之一也。然易苟占书而止。则一卦繇足矣。羲之画。文,周之辞。孔子之翼。何如是郑重哉。且以孔子之圣。三绝韦而十翼乃成。今之求易者。舍是而奚准哉。卦变者天地阴阳之变也。节候蓍策之变。皆以十八为度。卦之交变。并自否泰而来。咸恒损益之类。十八卦是已。逐卦而谓之变。吾未敢信也。数者天地自然之法也。莫神于河图。莫巧于蓍策。大极之一也。而分之为参两。八卦之重也。而衍之为六十四。是皆数之自然者也。邵子之数。谓之一家言则可。以之定易则未也。故卦体宗孔翼。卦变法程传。而数则祖河图及蓍策。如其言之合也。丘建安之卦变。胡云峰之杂象。并吾取之。苟有疑于吾心。则虽程朱之传义。亦不敢强信也。使四圣之道。万一有因我而阐发者。则虽举世罪我。何恤焉。先生自信之笃如此。故卒能卓然有立。作为成书。以倡绝学于千载之后。于此方可见先生之大者。非后学之所可指议也。然先生犹以为义理无穷。见识有限。书既成矣。而修润不撤。终身孜孜。若初学者然。观乎其易箦前之言。可知也。于戏其至矣哉。安徵君锡儆。尝有
青城集卷之九 第 519L 页
寿序赞之曰。高极于象数之原。而不以事物为可遗。赜尽于变化之流。而不以彝伦为可离。钜包宇宙。细入丝毫。道学经济。无所不具。后有大贤。折衷群言。必将见采。以载易书。亦必与天壤俱弊。君子以为知言。锡儆即可湖子也。先生四娶俱不育。元配全州李氏。县监万赫之女。次配全州李氏。通德郎益祉之女。三配德水李氏垙之女。并 赠贞夫人。四配贞夫人延安李氏。宣辅之女。佐先生于贫而无违礼。宗党称其贤。后先生四年卒。取第五弟炆之子载轼为嗣。载轼娶县监李圣中女。有一男锳。四女。载轼以大中承学稍久。属以行治之文。大中之庸下。岂足以知先生盛德之万一。而僭与于是役哉。顾以受恩之深。有不敢终辞者。谨书平日所闻于函丈者而第其世次。以为知德者考焉。谨状。
东屏金进士行状
公姓金氏系清风。讳得厚字子容。始名致默。后改今名。字因之。始祖忡。高丽令同正。四传而入我 朝。曰吉通。户曹判书月川君。曰顺命。礼曹判书清陵君。曰世英。牧使清风君。曰弥性佥正。曰大临。始落南不官。曰柱天。避开宁土贼。流寓金山。子孙因家焉。于公为
青城集卷之九 第 520H 页
六世五世祖。高祖讳德用。曾祖讳亨述。祖讳义宽。父讳重鲁。安可湖重观尝称以岭南神童。妣盆城金氏。万重之女。以 景宗甲辰九月二十九日生公。公幼而躁。九岁学书。颠错句读。又不耐久。父怒辍教。役以樵菜。菜虽少无可拣。十一岁。以母氏命学于邻塾。一日受四十行。众莫不惊异之。父始立日课课公。公发愤劬业。殆忘寝食。比冠。已尚其曹偶。岭俗安土。交游罕出于境。而公独喟然遐眺。怀广交之志。 英宗丁卯。通信使入日本。文士在行者多。并一时之选也。公乃以弊笈蹇骖从之。莱州海上文士。无不倾倒推与。于是金布衣之名。噪于都下。公益厉意进取。词藻敏如宿搆。每入场屋。环立而覸公下笔者如墙。然屡踬于南宫。乙酉。始举进士。年已四十馀矣。游太学。华闻益盛。都下贤士大夫。无不扫席待之。然公不以自多。弥肆力为文章。天才人工。各自过人。老而格力益振。岭之人士。推以为长。善于教授。教无贵贱亲疏。各当其才。成材者多。以故从学者。殆居岭之半焉。读书韵折动人。人为之语曰。青田唳鹤金子容。公既负不羁之才。垂老无所遇。乃自放于诗酒山水。遇会心人。辄留连忘返。乡人或讪之。不顾也。朝士大夫之至于南
青城集卷之九 第 520L 页
者。如闵侍郎钟显,李侍郎秉模,金侍郎尚默,郑顺兴持淳,金庶尹履复,俞判官汉炅,洪判官元燮。并一见。驩如宿要。与共唱和。其所谓达句长轴。亦峤南盛事。而余亦轴中之一也。金侍郎至称公以岭南第一人。见公之所交游。亦可以知公也。今 上嗣服。搜访俊髦。吏部举公副拟 献陵参奉。而亦不复荐也。家故酷贫。漂泊就食。而亲厨不乏甘旨。人称其孝。公妇翁仁同富人也。田民半州。而不能仁其女。闵正献百祥按察岭南。怜公贫。欲勒分其财。公力辞曰。丈夫纵不能自资。岂宜掠妻财以腴己。闵公奇其言已之。是亦足以见公之介也。与人交。终始不易。然去就甚辨。郑锡达挟子厚谦势。为尚州牧。欲得爱士名。因公门生求见者屡。公终不往。后厚谦以逆诛。而锡达窜死。人始服公先见。少与洪翼敏凤汉好。及其贵盛。绝不至其门。没乃赴吊焉。公虽穷居草野。常抱忠 君忧国之志。适 上求言。草疏将上。旋以父命止。甲辰春。以父病不解带二十馀日。亲愈而公病矣。呼家人泫然语曰。吾若不起。谁能养吾亲乎。因使子邦骏展达句长轴而曰。觉吾胸洒然。病谻不废谈文。将绝精神不乱。惟视老父之面。没以二月十六日卯时。享年六十
青城集卷之九 第 521H 页
一。葬于比安机锦山艮坐之原。有二子四女。长即邦骏。季子光骏。一女适柳英绰。二女适吕斗明。馀幼。公自号癯仙。以貌癯也。晚居比安之东屏山下。又号东屏。没而都下送诔以哀之者多。岭之从公学者。上书按使。请刊行其文集。余亦艳闻公久矣。幸与邂逅于达句。相视便莫逆也。一面之后。遂成千古。嗟呼惜哉。邦骏累然杖苴来。求公状。余不忍辞也。遂依公自状及闻于宿好公者序次之。待立言君子。谨状。
坯窝金公行状
公姓金氏。讳相肃字季润号坯窝。又号草楼。系出光山。新罗王子之后。有讳继辉司宪府大司宪。 赠吏曹判书大提学。于公为七代祖。是生沙溪先生文元公讳长生。是生讳槃。吏曹参判 赠领议政。高祖讳益熙吏曹判书大提学。 赠领议政文贞公。曾祖讳万均承政院承旨。 赠吏曹判书大提学。祖讳镇玉江原道观察使。 赠左赞成。考讳元泽汉城判尹。 赠领议政。妣青松沈氏 赠贞敬夫人。右尹讳廷辅女。以 肃宗丁酉正月十八日生公。翌年。贞敬夫人捐世。 英宗甲子。登进士。壬申。除 明陵参奉。甲戌。升掌苑奉事。乙亥。移司饔奉事。丁丑。迁汉城参军。升
青城集卷之九 第 521L 页
宗簿直长,工曹佐郎。戊寅。除狼川县监。辛巳。升杨根郡守寻罢。甲申。为翊卫司司御。乙酉。迁司饔主簿。升工曹正郎。丙戌。拜朔宁郡守。未赴罢。冬。丁议政公忧。庚寅。授黄涧县监。癸巳。迁永平县令。丙申。解官归结城梨洞墓下。 当宁庚戌。 特教升佥知中枢府事。壬子二月十六日。考终于丙舍。享年七十有六。以其年四月廿二日。葬于梨洞负甲之原。此其世系履历生卒之大略也。公天资近道。得师于心。未尝以学问自居。而谨守规矩。敦行孝弟。古君子之学识。于其身备矣。然闇然自修。无求于外。若世之功名毁誉。荣悴得失。无一寘诸心。而端居京洛。类林野静散之士。时议欲以南台起之。南台荫仕极选也。有吏部官来传其议。公遽前执其手。以俚谐答之曰。君不通我南台。君必匪人有如掌。吏部及旁观者。无不愕然。议遂沮。及除寝郎。亟出应 命。仍不复就举。居官简澹真率。似魏晋名士。腴司膴官。视之若浼。公会常屏处静默。座若无人。然遇会心人。辄移席就之。晤言终日不厌。出宰并山水郡也。至辄瀹井栽树。无异家居。民吏两忘。讼狱以息。去则常见思。门户鼎盛而公益谦约。自持弊袍羸乘。人不识其卿相之弟。相门宾客傔从。亦
青城集卷之九 第 522H 页
少识面者。间遭非理之加。未尝与之辨。邂逅失官。亦无几微之见乎色。平居喜读易论语老子。人或以老道目公。公亦不自解也。然公非耽老者也。盖以吾道律身而以老道避世也。公虽澹怀居物。然内实严于淑慝之辨。见古孝烈忠义之迹。辄感慨泣下。不能自已。于其相反者。愤嫉亦如之。盖其天性然也。于世常恐其遇事触发也。先自敛避。早岁谢举。实由此也。意所不合。未尝曲徇。道有难伸。未尝自直。口不臧否人物。而衮钺自形于言外。故其心日远于俗。而憾愠不及之也。及遭家难。廷论多赖公以纾。而于公则议超常格而用之。虽懻忮乐祸者议亦然。即公之见推于世可知已。然公削迹都下。从仲氏于楸下。潜居静玩。一如在洛时。沉冥自晦。与世相忘。然声望之彻于时。如少微之在远霄也。庚戌。 元子诞生。 上覃庆中外朝士。年七十者。并许加资。而公独未之与。 上特奖公知识之有泾渭。 授佥枢职。使即日谢恩。 上盖意公尚在洛也。公亟来肃 命而返。公没而 上念公不置。屡发之筵席。叹未及涤用。乃官公庶弟相谦。排铨缴而授之。公乐善爱才。惠好人伦。披露情素。扫剔畦畛。谈笑从容。风流弘长。性不喜贵游。虽或见
青城集卷之九 第 522L 页
访。亦不往谢。所与过从。并寒素之士。以故怀才而穷老者。多以公为归。文章不取藻饰。缘情起辞。情尽则止。语并玄悟有味。诗亦不主声律。意到辄赋。古诗酷爱陶,杜之作。书法肖钟太傅。世传稷下体。稷下公京居巷也。碑版家皆求之。端雅古澹。可知其有道者书也。人问作字法。则答曰无他法。作字敬而已。少时清羸善病。以其精于摄养。老益充健。终致遐龄。俭约绝人。饮食亦喜淡素。一裘挟之终身。蠹毳殆尽。乃其少时判尹公所赐也。一毫未尝求人。笔亦手束以用。问学之工。老而弥勤。夜亦闇诵古文不辍。此公行治大略也。然窃听于世之尚论者。徒知公遗世之迹之高。而未知其救世之志之深也。何以知其然也。孔子曰。我信而好古。孟子曰。君子反经而已。故君子学则古经。行则古礼。言则古昔。古之辅世兴俗。用是道也。今也则不然。经焉而宗笺注。礼焉而主仪节。文焉而尚藻绘。谓是之学者。举世皆是也。斯并道之末也。而其本则弁髦也。至如牛李之党仇。崔卢之甲乙。均之为末流之弊。而明者亦莫能出其彀也。公则所守者古经也。所好者古文也。礼则从简。非礼之本耶。标置以自高。辞华以自衒。风议以相驾。阀阅以相长。高足以
青城集卷之九 第 523H 页
擅名达。污足以网势利。众武之所竞趋。而公则不屑也。安时处顺。夷旷萧散。视世之声闻荣耀。如飞鸟之过虚空也。宁为寒士之楷范。不肯为显者之质的。思以身救一世之弊而莫之能也。无宁避世而安身也。然山野高蹈。亦标榜之所趍也。公又避其名也。夙就荫调。预拒徵招。贞不绝俗。隐不违亲。栖息都市之间。低回富贵之傍。无土室之诡而有其遁。有于陵之介而无其瘠。哀乐不入于心。去来不见其迹。殆古所谓大隐者非耶。卒之哀壑幽光。自彻 九重。没而犹承圣主之眷。使公而在蒲轮之迓。舍公而谁哉。呜呼。是亦足为 圣世之光。何必用然后得哉。配 赠淑夫人坡平尹氏。县令之彦女。生二女。继配淑夫人咸平李氏堉女。生二男一女。长箕常娶延安李氏郡守述源女。次箕书。公以后仲氏。女佥正李耇永,判官沈公著,李源顺。箕常一子幼。公过爱吾文。谓可与议于古作者之轨。而与闻其行懿本末亦熟矣。少时知照之盛。老益不能忘也。今承二胤之托。谊不敢辞。且幸托名于有道之状。谨为之叙次如右。以俟知德者采焉。
青城集卷之九(昌山成大中士执 著)
 墓志
  
淑人金氏墓志铭
青城集卷之九 第 523L 页
云阳之阡。有枕甲而上下封者。其上故正郎和隐李公时恒之藏也。下则公之配淑人金氏也。公既以文章名世。淑人亦贤而有文。佐夫子以女史。淑人系出庆州。考讳必济。妣坡平尹氏。思稷之女。世居平壤。家产素饶。公游学京师久。交游亦广。而资用赖以不乏。及公连取大小科。宦达矣。淑人之乘鱼轩而从公者再。终乃偕公隐于和浦。和浦在浿江下流。江山之美具焉。公筑书楼江上。蓄书数千卷。别起家塾。聚徒常百馀人。莳花种药。养鹤贮琴。楼下系小舫。暇则上下溯洄于练光石湖之间。西都人士望之若神仙中人。而淑人实共其乐焉。其遭父丧也。适公在鱼川任所。淑人草状乞铭。情文曲备。公因以序之。公没。淑人手抄公文集八卷。登之锓梓。遣公门生。乞序于李大学士德寿。又乞铭于李相国宗城。刻之墓道。于是都下士大夫并称淑人之贤。淑人没以 英宗癸亥。享年七十有六。其以未亡称者八年矣。从公于祔而亡嗣。葬礼不备。乡里悲之。后三十有五年。大中适守是郡。为之改葬如礼。仍为之志。其铭曰。
谷与其文。死扬其美。书之于幽。以补女史。
广宁李公墓志铭
青城集卷之九 第 524H 页
淮阳府西北长弥山下有冢。直己其碣曰上国广宁李公应仁之墓。是为 皇朝太傅宁远伯成梁之曾孙。少保征倭提督如松之孙。辽蓟总督中军副将性忠之子。李氏本籍朝鲜。宁远之曾祖英。始入中原。世居广宁之铁岭卫。宁远始以武功显。父子六人。并列明史。提督又与弟如柏,如梅。著绩朝鲜。始提督公自朝鲜还。戒其子孙曰。天下将乱矣。朝鲜可以避地。及崇祯甲申。李自成陷北京。 天子崩。总督公与兄子遵祖死之。未几。清人破自成据北京。而天下遂为戎矣。公时年二十七。义不薙发。乃与潘姓一人,墨姓二人。脱身东出朝鲜。墨姓者一人。道死辽东。公独与二人浮渡鸭水。至于汉师。朝廷欲官之。公辞曰。国破 君亡。何以官为。朝廷重其义。不复强焉。而命世世复其家。公遂与潘墨入东峡。至淮阳居焉。终身不出山门。言语不改华音。每值 崇祯皇帝讳辰。辄上屋后山巅。西向恸哭终日云。公初名应祖。以避乱故改焉。生于 万历戊午。卒以 肃宗甲午。享年九十有七。娶庆州金氏。生三男。曰泰善,泰明,泰基。孙十三人。东锡泰善出。东辉,东华,东葵,东赫,东灿,东彬,东秀,东开,东休,东白泰明出。东馥,东馣泰基出。东辉生莞。东华
青城集卷之九 第 524L 页
生萱。东彬生范。东秀生芳。东开生蓂。曾孙若而人。先是总兵公如梅之子宪忠。死于深河之役。其子成龙逃入朝鲜。子孙多居海曲。 肃宗甲申。筑大报坛。廷臣有以成龙之孙白。即 命录用。 英宗庚申。 命立总兵公主。定为不迁之祀。 国家之崇报总兵者备矣。独提督之裔。僻处穷山。世无知之者。 英宗甲戌。萱始得上闻。遂登武科。历官内外。其守泰安也。具状助祭于万东庙曰。 皇朝提督臣如松五世孙朝鲜国陪臣泰安郡守李萱。敢助祭于 神宗显皇帝,毅宗烈皇帝。与祭者莫不异之。萱之子光遇。又登武科。今 上四年。燕京李鸿文者。送其世谱于宗族之在东者。光遇受而藏之。 上闻之。亟命徵入。光遇亦被引见。谱于总督公及宪忠。并以殉难无嗣志之。知其东来而犹谓之无嗣者。盖秘之也。呜呼悕矣。铭曰。
总督之子。少保之孙。曷为东来。葬此荒原。冠巾在顶。不愧先人。呜呼百世之下。曰惟 崇祯之民。
进士崔君墓志铭
东海之陬有士焉。曰崔君天翼字晋叔。兴海人也。世为郡小吏。君独自奋为儒。及举进士。则曰吾分足矣。遂不复应举。家居教授者三十年以终。今 上己亥
青城集卷之九 第 525H 页
十月辛未也。年六十八。葬于龙田乡负亥之原。君崛起遐贱。游学四方。于书无所不读。文学蔚然为一路之望。然常自视若不足。闻有贤豪长者。必就见之。性俊亢多气槩。睨一世。鲜当其意。顾谦抑自持。未尝以材能尚人。平居仪容甚肃。语必中理。戏狎者莫至其前。以故知君者先称其德而后其才。申青泉维翰为延日倅。君贽文而谒。请为弟子。维翰叩其所学。惊曰君吾畏友也。我焉能师之哉。及归。以其书籍付之。官长之至其邦者。未尝不延见。见则。必加礼焉。虽骄恣者。无敢以地处侮之。出入官府数十年。是非一不及身。乡人以是益贤之。内行淳备。兄弟五人。共被而寝。家属恒饥。未尝见戚色。居室破弊。邑守欲助之葺而固辞也。宾至。必命觞赋诗。风流动人。遇可意人。谈古今治乱得失关防形便。瞭然如指掌。听者忘倦。盖亦非无意于世者也。老而信从者益众。邻州或开馆延之。没而加麻者多。兴海。僻邑也。今多知名士。君之功也。君幼颇纵肆。不循法度。父俊杰独奇爱之。常曰兴吾门者是子也。纵之游学。不使服刀笔。及长。果以文学名。郡称崔吏知子。君无子。以兄之子为嗣。门徒数人。分藏其书。有诗集一卷。将剞劂之。永嘉权𧟓少许
青城集卷之九 第 525L 页
可。久为郡宰。知君深。以为举世罕俦。常称以龙田翁而不名。言于道伯。欲荐之朝而未果。原城元重举亦盛推君。目以岭左伟人。余从二君习闻君。及至其郡则没矣。每过其墓。辄驻马久之。遂为之铭曰。
灵芝无根。醴泉无源。是惟孺子之铭。吾于君也亦云。
洪士沃墓志铭
南阳洪公士沃笃行士也。家居三陟海上。余所记海云亭主人也。没之四年。孤仁协茧足远来乞铭。嗟呼。铭公固余愿也。谨按其世谱。曰洪氏祖太师殷悦。至版图判书思礼。丽末谪真珠郡。因家焉。于公为十二世祖。曰淳海曰景业曰尚渊。公之高曾祖三世也。曰讳重濂。配江陵金氏。通德郎始殷女。寔公考妣也。公讳启夏。以 肃宗甲午九月一日生。生有至性。嬉戏不违亲教。动止俨若成人。见者皆异之。未冠遭内艰。病革将斫指。为祖考所觉不果。葬仍庐墓。值祖考丧。以父居忧。子不可居外。径归事亲。一依小学。及遭外艰。庐墓啜粥三年。晨昏谒庙终其身。迁葬亦庐墓三月。事祖妣崔氏,继母金氏至孝。祖妣尝病谻。医技穷矣。公号泣夜祷于庭。气窒而入。户外有声视之。虎也。低首振股。若报喜者然。祖妣病忽愈。人以为孝感。弟
青城集卷之九 第 526H 页
益夏稚而患痘几殊。公扶抱祷祝。经岁不懈。弟赖以生。长而求异居。公叹曰。我无缪肜之德。安能止汝之析居哉。且从俗。古人所不免也。然连屋共被。无异同宫。弟及嫂并没于疠。公躬护其殡。未或出避。抚育遗孤。均于己出。撤屋材藏器用。待其长成。筑舍居之。如弟之初。教学先于己子。以其文才之愈也。两妹丧。并以家财殓葬。不使其夫家费。族有远配。当赎而贫不能。公卖田而与之赎。一乡称其仁。家故饶。以行善故贫。然终不自悔。屡空晏如也。凶岁。守宰悯其贤而饥。厚周以米。则留数日食。尽分之邻里。尝阻饥数日。岭客有至者。谢无以馈。客出橐米数升。求与共饭。公笑曰。家不食有日。君我可独饱耶。客亦笑曰。吾固试君也。罄橐与之。公命尽具粥。浑家共啖朝夕。仁及比邻而客亦不异供也。其介而通如此。老而鳏卜妾久。乃知其前夫亦姓洪也。即出之。邻族有诬公不测者。一乡公愤。甚于己雠。相率毁其屋逐之。公力止之不得。其人或来则待之如常曰。渠直误耳。恩可绝乎。雅性谦退。未尝以学识自处。而视其行则笃学君子也。岭南礼法之家。亦自以为不及。李咸昌宪洛。目以关东夫子。再登乡解。屈于南宫。邑人以公孝行。共请于府。
青城集卷之九 第 526L 页
求达诸上者三。卒不果达。李判书献庆为三陟宰。行乡饮礼。延公为宾。深衣大带。揖让樽俎。一邑以为荣观。今 上甲辰十一月二日卒。享年七十一。葬于屈山负辛之原。从先兆也。配江陵崔氏。粲奎女。继配江陵金氏。同枢声重女。子仁博前配出。早卒。仁协。继配出。庶子仁恰,仁悟。女适崔启穆。九睦,元睦仁博子也。铭曰。
孝友谦恭。䫉安色温。身无择行。口无择言。我思古人。于公也存。
庆州金义士墓志铭
草野岂乏死义者哉。特患无地尔。一或得当。必以身殉。如渴赴饮。肉食者犹或后之。悲夫。盍观乎壬辰之殇。庆州金公应泽。其一也。 万历壬辰倭陷东莱厉螫北上。庆直其冲。州民不鱼肉则鸟兽窜。公居墙洞。在州之北。山木蒙密。线径通永川。倭十七。迹之入。公与奴千竹及村丁。伺击歼之。间数日。倭数十。夜爇炬群过。公与里人十馀。潜踰山夹路伏。贼至。急击其背。尽馘之。于是人知倭可击。竞起从公。公乃与从叔自平会里人。刑鸡狗盟。公武勇冠众。千竹亦壮士也。一路倚以为重。东莱金廷瑞,青松金声远,义城朴茂先,
青城集卷之九 第 527H 页
安东卢义贤。并忠勇人也。闻风而起。乐与相应。公舍家辞亲。起兵大寺洞。总二百六十人。战鸡川。杀贼无数。我军死者。亦六七人。遂赴权忠毅应铢阵。大战永川。斩二级。战独子岩。斩三级。仍击土贼之出掠者。抵平床原止军。单骑至家。谒老父即去。癸巳。战仓岩。斩一级。射杀贼无数。薄贼蔚山鹤城。斩六级。上兵马营。战庆州金藏台。斩三级。射杀贼无数。千竹中丸仆。公负上龟尾山。覆以落叶。纳之以涎。有顷而苏。复负至家而去。自是千竹病不能赴战。公失强辅矣。是岁设倭头科。公中格而不受红牌。以倭未殄也。连战永庆间。获四级。射杀者三十馀。战西岳前浦。斩四级。日昃军疲。贼围数匝。公奋力疾斗。赖朴茂先,权应福救之免。甲午。战永川临皋。杀贼不可胜计。永川别试。二百四十二人。次第登科。而公独不与。防御使未及 启闻故也。公亦不肯自言。事遂寝。只除训鍊副正。至彦阳猝遇贼。大风急起。公殊死战。贼披靡退。乙未。拜训鍊正。自是至丙申。不下数十战。丁酉十二月四日。逐贼至西生浦。力战竟日。矢尽剑折死之。权忠毅从弟应心亦斗死。公死之十九日。髽妇稚孤跋涉至战场。寻公尸不得。乃招魂返葬于鹊店负艮之原。是岁秀
青城集卷之九 第 527L 页
吉死。倭亦捲军返。公字就用。义城人。高丽金紫光禄大夫太子詹事龙庇。于公为十一世祖。奉翊大夫三重门下赞成事兼集贤殿直提学英。为十世祖。入我朝。有郡守 赠兵曹判书之锐。判事 赠吏曹参议修德。为九世八世祖。以七世祖用超录 太祖原从勋故 赠也。曾祖希达。祖亿。考顺番箕子殿参奉。公以嘉靖辛亥生。以孝称。死时年四十七。配永川李氏。子景龙军资主簿。后 赠军资正。景龙生得元。 赠工曹参议。得元生德俊。 赠汉城左尹。德俊生汉起。同知中枢府事。以寿推 恩三代。汉起生庆铎。为庆铎缌免亲者十四人。不能尽记。公之倡义。非志于功。故赏第则去之若浼。力斗六年。誓殄国贼。死而后已。百世之下。亦足以识公志也。然 国家崇报节义。岭之死事者。幽隐毕彰。貤旌博被。而公独佚焉。然传公不在此也。今去壬辰百九十有七年矣。盟录尚在公家。首书金廷瑞。权应心亦在焉。故纸破烂。犹可徵也。铭曰。
匹夫殉节。死国也荣。后千百年。识此孤茔。
县监李公墓志铭
故河阳县监李公。以疾卒于官。在任才三月耳。及其
青城集卷之九 第 528H 页
返靷。民吏哭送之甚哀。久其颂不衰也。非仁教之入人捷。然乎哉。嗟呼。公居则为善士。仕则为良吏。斯亦足以答天分也。公讳喜复字士休。咸平人。高丽大将军彦。其始祖也。高祖讳效元。以大司谏。论孽臣李尔瞻配巨济。 仁祖御极始还。屏居田野以终。曾祖讳澥咸陵府院君谥忠靖。祖讳久松阴城县监。考讳燮涟川县监。妣坡平尹氏。进士斗宗之女。寔生三子。公其季也。始咸陵公以布衣。恫念家 国之难。与于靖社之勋。而视功名若浼。自靖以终身。以故子孙皆谨敕修洁。克世其美。世称李氏家法。公薰沐庭训。性又勤学。文艺夙就。然病世之以衒鬻招名者。常退然内敛。未尝以文学自居。然精华之外发者。自不能掩也。二十举进士未几。伯氏喜谦。仲氏喜观。联举进士。伯氏又登第。历官中外。涟川公寿考康宁。备受志物之养。于是世又以纯嘏艳李氏。公长身烱眸。言笑简易。一见可知其仁善君子也。仲氏木川公清修岂弟。举世称其贤。而谓公不愧为难弟。己巳。除典狱寺参奉。升广兴仓奉事。辛未。遭涟川公丧。乙亥。授吏文学官。丁丑。迁尚衣院别提。戊寅。监牧兴阳。辛巳。遭母夫人丧。服阕。授承文院制述官未几。监蔚山牧。戊戌。知河
青城集卷之九 第 528L 页
阳县。公以 肃庙甲午三月十六日生。卒以 当宁戊戌五月初七日。享年六十有五。葬于水原治北负庚之原。公内行纯备。孝友天至。涟川公性严重。公左右承事。未尝有子弟过。亲意甚安之。母夫人多疾病。公躬执药饵。未尝去侧。遭艰。举家就食于乡。而独寄京庐。以毕三年。伯氏罹奇疾。饮食之费。债用以积。兴阳素称腴牧。而公为更其债。自食者鲜。解官仍赴楸下。茅屋麦饭。安之如素。京仓例有赢米。公尽散之亲族。不以自腴。居官务尽诚勤。其在尚方。荐当 国恤。僚官尽以公事出。公独当直。事集如织而无不周办。老吏惊服焉。再监分牧。并有民颂。河阳俗鄙恶。分党相轧。或兄弟反面交訾。公具晓之以道理。悍嚚驯格。争閧以息。配东莱郑氏。县令世恭女。有妇德。先公十三年卒。祔焉。生三男一女。长鋐进士主簿。次铢早没。次铎。女适清风金在默。内外孙男女皆幼。徵余铭者鋐也。铭曰。
孝友恬洁。以承其家。推之于政。善士之华。
白阳川墓志铭
英宗乙未。余守云山。识县尉白公风标耸拔。一见知其俊人。嗟乎。材俊之生。岂有中外遐迩之别哉。直时
青城集卷之九 第 529H 页
有用不用耳。如公者安所用其材耶。始公以词学自奋于弓马椽曹之伍。擢 英宗丙寅道科。梧川李公宗城。牧谷李公箕镇。以新旧道伯涖试。二公雅以试鉴名。榜称得人。而公以妙年与焉。唱榜之日。命韵促赋进退七律。藻采动人。二公甚加叹赏。及其从仕在京。北之吴尚显,张达星。西之李斗运。南之田永受。并以遐乡巨手名世。而公又优与之上下。时誉归之。尝入殿讲。讲讫。 命诵公科制。 上临筵发叹曰。向也岭南高裕上殿通讲。下殿作赋。余知其奇才。今日之讲。赖此人洗之。是亦关西奇才。有给马之赏。出为丹丘察访。庚午。丁外艰。乙亥。充承政院假注书。兼春秋馆记事官。春。逆狱大起。 上日视鞫。公记注传宣。娴于要近。 上亟称其能。鞫讫。 命升六品官。仍除成均馆典籍。迁司宪府监察,刑曹佐郎。丁丑。拜阳川县监。二年而解归。遂不复仕。云山山水明丽类京洛。钟其秀者。前推李德川时恒。后则推公。然公之辞章。逊于李。而风节则胜之。临江置小亭。调琴观鱼。常有出尘之想。始与余遇。欣然相合。谈笑之间。感慨半之。余尝规之曰。公处小邑而黑白太晢。以此居世。能无咎乎。公亦视余而笑。 圣上嗣服。励精求治。四方风动。
青城集卷之九 第 529L 页
俊髦迭升。余语公曰。公今则可求仕也。公亦首肯。将与余偕归。临行则曰。闻朝有大厚谦。岂吾求仕时耶。余至今服其言。盖郑厚谦以权凶诛。而洪国荣继之。榷权甚于厚谦。故世以大厚谦称之。未几国荣亦败死。朝著清廓。 上益求遐外之士。关西文官。多登台阁之选。而公则忘于世久矣。孰有举之者。惜哉。老修乐天故事。与楚山金楗,朴采凤,渭原朴致采,嘉山金潚,宁边吉衍,同郡李晋夏,金泽丽及香山僧六坦。设九老会于香山。留像普贤寺。移书千里。求记于余。关西传为盛事。己酉。以罢散之久。拜 庄陵令。不就。翌年。超授嘉善阶。公讳大成。字君集。生以 肃庙戊戌。卒以 当宁辛亥。得年七十四。始祖宇经。唐元和五年。避宵诬入新罗。居鸡林紫玉山。号松溪。其后二十三世孙天藏。入元登第。官至翰林学士。元顺帝时。封随城伯。东还始贯随城。子琚以微眚徙云山。子孙仍居焉。高祖讳嗣文。以寿授通政阶。曾祖讳惟珉 赠掌乐院正。祖讳时增 赠工曹参议。考讳昌道 赠工曹参判。兼五卫都总府副总管。三世以公贵也。公之少也。负笈夏栖宁边灵鹫寺。适少出。暴雨山坏。寺僧尽没而公独免。人知其必有异也。葬云山之延州
青城集卷之九 第 530H 页
马山负壬之原。配广州李氏。恒成女。先公八年卒。葬宁边墨方山。子凤逵。公没之四年。余复至西邑。道过云山。遂为之铭。铭曰。
生长老死。并在 清时。一县虽小。犹见厥施。云阳之麓。葬此俊民。我铭其幽。以诏后人。
渭原姜生(建恒)墓志铭
笃行之士。多在边鄙。以其外营寡而内饬专也。以吾所闻见。如朔州之崔。郭山之金。并西土之选也。皆已仕于朝。金则吾亦志其旌也。及官渭原。得姜君建恒。惜乎已没矣。君生长边塞。非有文学友师之益。而居常雅敕。自合礼律。幼时见人侈服。羞不再眄。暗室独处。常若见宾。虽逢暴雨。未尝疾步。见者莫不异之。孝友天至。兄弟三人。供奉老父。君其季也。舍其家私。专意亲养。父鳏居善病。君昼夜不离侧。寝则抱之同被。保若婴儿。以故不入妻室十馀年。渭俗以为美谈。病则日尝其粪。及丧。殓葬以礼。庐墓三年。忌日哀毁。常如袒括时。祭尽其敬。乡里法之。笃于宗祀。置祭田。躬自耕穫以助祭。或有故不与祭。则衣冠而坐至朝。出遇墓傍人。虽贱必下马礼之。兄弟衣食与共。平居不衣䌷帛。释菜致膰之日。必斋宿于外。盗尝入库被逐。
青城集卷之九 第 530L 页
遗其帐籍而逸。家人获之。将白于官。君取而火之。乡里推其仁。郑尚书实为道伯。致问馈以米酒。沈侍郎履之谪渭原。知君笃行。亦以文褒之。然僻处遐荒。名不上闻。不得如金崔之通籍。惜哉。君字兴甫。晋州人。考云贤以孝称。祖万昌嘉善大夫。曾祖厚一。自河东谪宣川。子孙遂为西人。妣金海金氏。香楠女。以 英庙甲寅生。 当宁乙巳卒。寿五十二。葬南浦负酉之原。娶密阳李氏昌柱女。子亨齐,弘齐。女适宋继殷。亨齐有文名。为郡掾。以廉直称。铭曰。
以厥懿行。生彼荒裔。董不遇韩。曷称于世。
赠持平郑公墓志铭
乌川郑公讳好谦。字谦之。大中之王母之外王考也。以孝义称。孝则 赠司宪府持平。义则陶庵李先生縡书之尊攘录。及 正宗丙辰。大中奉 命编尊周汇编。又谨书公事。公之名。遂百世矣。大中亦与有荣。呜呼盛哉。公以 崇祯丙子十月某日生。才三朔而国有金虏之难。父讳梧避乱入江都。明年正月。江都陷。死于虏。母泰安李氏。与公在海州庄。抱匿之免。伯父砥平公讳槚无子。取以为子。公遂主两家祀。稍长。闻江都事则辄悲号不止。十岁。从砥平公入京。适清
青城集卷之九 第 531H 页
使来。观者填街。公群从兄弟。要与出观。公方食。推案责之曰。虏杀我父。家雠也。灭 大明。国雠也。两雠未复。我稚弱。终不能手歼其使。岂忍观也。闻者悚然异之。遂终身衣不苧帛。食不滋腴。尝以苫戈自处。闻 孝庙有志北伐。欣然独喜曰。吾志今可成矣。乃卖庄土。潜购战马具戎服。子亦使习鸟机。欲与之从军。及孝庙薨。公痛哭曰。天不佑汉。吾亦已矣。每遇 孝庙讳日。必饭蔬。性至孝。母尝气塞欲绝。公割指灌血遂苏。后十八年而终。公庐墓啜粥三年。制毕。直往江都。沿渚哭擗。舟人无不洒涕。招魂而返。复庐墓三年。上食适乏肉。忽飞雉入厨而伏。取之以供。王母冲龄。从公于庐。目睹如此。大中又亲闻于王母也。服阕犹蔬食。朔望省墓。风雨不辍。哀慕至老弥笃。 肃庙乙未二月四日卒。享年八十。临殁诫子孙曰。父体不收。吾当委骨原野。汝等必不从令。宜以素服薄板。靷不用舆。葬勿筑灰。毋重吾罪也。子孙从其诫。 景庙辛丑。道臣上其行于朝。遂蒙 貤赠。公早孤失学。然内行修洁。学问者有不及也。家素腴。喜拯济人。穷族皆依之而活。雅性和厚。而严于嫉恶。不少假贷。邻有悍悖者。每偷牛潜屠。遍馈邻族。有不与者。必刃劫之。夜尝
青城集卷之九 第 531L 页
包肉而至。公方卧。背面责之。曰亟去。吾岂食若肉耶。盗亦不敢怒而去。郑氏世笃忠孝。圃隐先生讳梦周。雪谷先生讳保。公之九世七世祖也。曾祖 赠判敦宁府事霮。祖 赠右议政行判中枢府事应圣。妣骊州李氏尚达女。配广州李氏徵相女。子淰 赠承旨。女适李公维贤。大中所自出也。淰生光孝,元孝。光孝赠参判。曾玄以下多不录。嗟乎。公直海乡一下士耳。然殁才七年而列于 朝家之褒。徵乎百世而备于儒贤之策。非至行之格天。然乎哉。大中幸备弥甥。无愧于志墓矣。铭曰。
孝登褒籍。义著惇史。镵之于石。以报泉隧。
敦宁都正罗公墓志铭
安定罗氏。代有名德。至翊卫公。振之以学。是生二子。长曰烈字子晦。次曰杰字仲兴。并有盛名于世。而长公独老寿。尽其才学。类汉儒之专经。不屑屑于笺注。盖其家学然也。公傍治举业。 英庙癸酉。赴进士会试。太学士雷渊南公有容举其赋。以魁多士。癸巳。除献陵参奉。坐微事罢。乙未。复 贞陵参奉旋罢。庚子。除童蒙教官。壬寅。升通礼院引仪。转义禁府都事。癸卯。出为涟川县监。政不吐刚而求容。以是见黜。己酉。
青城集卷之九 第 532H 页
复内资寺主簿。始翊卫公久于 庄献世子宫僚。随事献规。后公没之四年。 英庙重加叹惜。命别致赙。至是 正庙见公首拟。谕铨官曰。予欲录罗某之子。铨曹拟之甚善。旋移工曹正郎。以轮对官召见。 上曰。 先世子容受尔父之忠言。予以此载之 显隆园志。尔闻之乎。惜乎尔不由科甲进。无以尽其用也。庚戌。除咸昌县监。咸俗喜仇争。县有新安里塾。奉孔朱二夫子及尤庵宋文正公画像。或人嫉其宗文正。讼于官者久矣。公至则曰。书塾慕圣贤而奉画像。宜奖不宜沮。于是或人赴于监司而又不得。乃讦诸时相而达于 上。请撤院而罪公。及逮问。 上直其对曰。某岂避罪瞒上者。予非惟念旧也。 命还之官。画像移奉于鲁城阙里祠。而诬讦者付道臣查治。公以文正画像未宜奉于阙里。腾牒监司。转报礼曹。得仍奉于新安。时相复以阁令力请公罪。公卒罢官就理。人皆虑其重何。供上即放。及冬。监司以咸昌逋籴闻。盖咸邑甚瘠。孔道供亿。专藉仓谷。秋则偿之。袭谬既久。公则未秋而递。籴固未完。及置对。 上察其实。令道臣庚之。而罪止削职。癸丑。叙复义禁府都事旋递。庚申。 当宁册储。拜翊卫司卫率。至京。以眼病不得
青城集卷之九 第 532L 页
肃命。 上命递职。舍格给禄。济其旅食。时有优老典。公年七十。加通政阶。特除敦宁府都正。及归。给乘及道里费而遣之。公气峻性夷。处丑不争。居俗无染。然每独吟遐眺。有挥斥八极之意。见世之龌龊荏厉者。去之若浼。与人交。终始不易。门户町畦。无异视也。乡居则不立崖异。汎爱卑牧。由由如也。笃于内行。敦尚孝悌。祭则虽祈寒。必沐浴致斋。至七十不懈。与季氏同居共学。寝必同被。食必对案。雅好山水。三入金刚。尝尽室入茂朱。十年乃返。诗宗少陵。书学右军。奇健奥妙。季氏亦然。晚与余好。屡顾乡庐。常慕庞家炊黍之会。及余久直秘省。公在禁府。每公罢。辄过余竟晷。是时秘省会者多名士。然常待公而为重。公素不喜权贵。适有贵人之妹婿为僚郎。以府规设馔会诸僚。公意其出妇家。托病不往。与余出北屯看花。其人知之怒。欲因府规罚公。公笑曰。何事乎罚。我固将去矣。即投状乞递。七滩李匡吕亦高士也。责其人曰。是公岂可以俗僚待耶。亟使之摧谢而还其状。罚公诗尽肴韵。以两解之。一代名流多和之者。传为禁府盛事。其以卫率入京。年老眼瞖。行步资人。然须眉益奇古。从之观者。皆集余家。临别。丝竹以送之。广陵遗响。从
青城集卷之九 第 533H 页
此绝矣。嗟乎。世复有斯人哉。公家之为宫僚者五世。而教官则三世也。五代祖鸥浦公讳万甲。气节著于仁祖朝。高祖讳星汉 赠参议早卒。曾祖讳硕佐教官。尤庵宋先生称其文行。祖讳浚监役。著洞玄易。玩世不仕。考讳蔘以经行荐拜翊卫。妣蔚山朴氏。进士塾之女。配镇川宋氏。基孙之女。子后野娶掌令崔履亨女。德野娶李显迪女。生二子。女适李贞中,李宜秀。公生于 英庙辛亥十月二十五日。没以今 上癸亥正月初七日。享年七十有三。葬于大兴插峙洞负壬之原。志墓公实属余。铭曰。
特立直行。心雄万夫。天赋之豪。世谓之迂。其道也古。貌亦如之。子云之知。后我其谁。
青城集卷之九(昌山成大中士执 著)
 碑铭
  
永丰君夫人朴氏墓碑
故永丰君讳瑔夫人顺天朴氏葬。在忠州德防枕癸之原。夫人考刑曹参判 赠吏曹判书谥忠正公彭年。祖吏曹判书 赠左赞成谥文悯公仲林。曾祖牧使 赠吏曹判书安生。妣天安全氏。都巡察使弥女。永丰君 世宗第十六子也。 端宗乙亥闰六月乙卯。与母惠嫔杨氏。同日被祸。惠嫔实乳养 端宗。而
青城集卷之九 第 533L 页
禅授之时。引正义守国玺。永丰适以云剑入卫故首及焉。明年而有六臣之事。全夫人就孥忠州。夫人无所归。挈一女往依之。女嫁万户李襄孙。仍依其家。全夫人年八十三。没于弘治己酉。李氏为之葬。夫人以弘治八年乙卯卒。葬迩其母。李氏世护其茔。永丰葬高阳大慈山。后迷其蕝。 中宗甲午。复永丰宗牒。 明宗命复官。子孙世袭。 肃宗戊寅。 端宗复位。死其事者。并加褒恤。惠嫔 赐谥礼葬。 英宗乙丑。 赠永丰谥贞烈。以汉南君𤥽八世孙世球奉其祀。汉南亦惠嫔出而与于𥚁也。世球又死无后。祠版寄宗人正华家。乃桂阳君璔十世孙也。久之事闻。亟 命以正华继永丰后。今 上己酉。李氏之裔箕炯。上章告夫人墓圮。乞下道臣修封。 上始悉其故。特官正华子在天。令求永丰墓。竟莫识也。乃筑坛大慈。予复岁一望修夫人墓。而立碑志其迹。呜呼。乙丙之祸。民到于今悲之。赖 列朝崇报忠节。宣扬幽郁。百世之下。殆无馀憾。而独于永丰。犹未之尽也。今则设坛树碑。官其嗣孙。幽郁毕伸。忠节益有光矣。 列朝之未遑。盖有待于今欤。于戏休哉。文献之残缺庸何伤。石泐山颓。其惟不泯者在。
青城集卷之九 第 534H 页
幻庵法师浮屠碑铭(并序)
西山祖师。倡教香山。法派宗风。代有山门。以故香山重于国中。而近有幻庵法师者。实主山盟焉。师名善钦。俗姓张。生于安州。其娠也。圆珠见母梦云。幼而聪慧绝人。初学辄屈其曹。偶然嬉戏。常作佛事。十四辞父母。入姑射山祝发。受具于贞策长老。居数年。参云坡和尚于香山。坡实西山五世法孙也。夙以耆宿称。见师器重之。卒以衣钵传焉。师貌和言约。戒行精严。内典秘奥。靡不贯淹。而尤致力于金刚圆觉二经。晨夜彻诵。终身如一日。以故远近宗之为讲师者。四十馀年。尝三设华严大会。四方风趋。执策升座而听者。会辄千馀人。将寂。沐浴削发正衣。命其徒曰。清凉国师不云乎。遇缘不动。对境无心。则不孤我矣。言讫而化。时 英宗癸巳也。禅腊六十有八。茶毗之夕。祥云密布。灵骨灿然。门人道一立祷五日。得舍利一枚。圆活净澈。类师之性。爰贮石钟。厝于西山浮屠之侧。从其祖也。抑师之诫弟子曰。浮屠外物。徒役人耳。我则无以为也。弟子服是诫矣。然卒浮屠之者。尊师道也。夫无待于外。必裕于内。师之嗣有教宗。而四众之尊向之也有以哉。余则徵诸一也。铭曰。
青城集卷之九 第 534L 页
浮屠何涌。舍利何沉。是师之幻。对境无心。云归上院。月出西林。是师非幻。道在香岑。镵之于石。以晓来今。
兴海九堤纪功碑
生民之本在农。农之本在溉。故利民之政。莫善于广溉。兴海傍海而邑。泽农多而溉源少。邑民病焉。 英宗壬午。今统制使金公永绶以郡守至。乃筑十有一堤。曰太平。曰松洞。曰柿木。曰都沱。曰德城。曰余岘。曰予美。曰城谷。曰小长生。曰大谷。而南星则因前人之绩。公之视役。便衣菲屦杂迹畚锸。寄宿近堤之闾。晨出昏息。手桴鼓以倡作。悬钱布以赏勤。具牛酒以饷劳。一如治军之法。众皆乐趍。役必先期。用民之隙。一岁十一堤成。太平之趾。捐粟百斛。购受溉之田。按使金尚哲亦助之粟百斛。岁收租数十斛。属之民帑。以当公费。其惠不止溉也。小长生,大谷二堤今废。而九堤沄沄。民餍其惠。久益颂之。公安东人。以武举历守州阃。所至尽力民国。辄有成绩。时议以戎垣待之。不幸罹重狱置对。如高允之直。 上始以其罪罪之。未几宥还。置年格而除郡。旋擢之湖阃。不踰期。授统制使。盖赏其不欺也。 圣上之励世如此。为臣下者孰不愿为之死哉。惜乎。公则老矣。兴海之绩。直公之末
青城集卷之九 第 535H 页
也。然亦可谓识农之本而勤民也。宜民颂之久不衰也。郡民旧尝治碑。图纪公绩而文未具。后二十馀年。大中适守是郡。因众请而记之。辞不必侈。特书公之受知于 圣上者。以告兴人。
青城集卷之九(昌山成大中士执 著)
 祭文
  
祭林华伯(养浩)
记余髫时。见公叔侄。冻屐叩门。松篱堆雪。先子迎笑。留与信宿。寒灯照书。四山寥寂。子诵其诗。响撼冰屋。往往逸调。楚骚燕筑。大阮和之。风韵谡谡。我坐其侧。喜欲狂舞。公亦爱我。舍年而伍。遂与过从。届此皓首。差池雁塔。乃居吾后。夫既穷命。又何短龄。祥缞未阕。繐帷遽冥。哀音跨塞。官烛涕零。及我还山。墓草再霜。林皋冷阒。里社凄凉。竹林之悲。复哭山庄。芳尘未沫。素琴犹张。能复晤言。与我疏狂。清扬在目。俾也可忘。稚胤零丁。独抱父书。尚冀成立。食公之馀。孤怀悒悒。寤寐宿昔。病枫残菊。助我悽恻。
祭永湖赵公文
永湖赵公之榇。返自海上。就葬于龙津。故吏昌山成大中谨以鸡絮之奠。痛哭于灵筵而告之曰。昔以文事。事公东槎。攀公知顾。愧我词华。空山落木。雨雪交
青城集卷之九 第 535L 页
积。云阳之诀。我泪先渴。呜呼哀哉。尚飨。
祭迟斋金先生文
迟斋先生弃世后三年。门人昌山成大中。始自西邑返。乃哭于墓隧而告之曰。呜呼。人天之合。是谓之学。不有人文。曷證天则。猗欤先生。后百世作。厥惟为学。本之于易。易之为书。代天立极。上为日月。下为河岳。幽则鬼神。明则礼乐。弥之六合。卷之一握。微以数显。义以象烛。灿然天秩。是徵是度。九师分裂。斯道遂错。传义既立。理象方析。微言奥义。后世靡晢。先生特起。独追古昔。河骊之点。庖牺之画。心究指摘。缕理铢积。万世之解。若梦始觉。推之说卦。涣然冰释。象数初炳。万理俱跃。观其会通。于礼三百。孔孟叙述。虞夏史策。如辐三十。共辏一毂。古经之学。于是乎复。天人一德。瞭焉在目。是惟先生。师心独得。发之为书。彖象是索。程朱之后。有此笺释。群经会源。百度齐躅。假以高年。卒此重役。非求人知。盖以俟百。小子何幸。获侍丈席。洞阴之朝。安昌之夕。江山雪月。助我清寂。风流间发。士友觥轴。有弟偕隐。安此藜藿。麟凤之辉。贮之丘壑。牛刀暂试。一县枳棘。多积寡享。为世运戚。胡不期颐。蓍龟矜式。小子不幸。乃遭此衋。攀诲廿期。愧我不力。
青城集卷之九 第 536H 页
全书之托。半道而画。尚我致职。岁常一觌。今来号咷。墓草再宿。入室僾然。左图右籍。讲诵之迹。宛其如昨。亡矣丧矣。不可复瞩。筵帷已辍。典刑逾邈。曷慰余悲。成书盈束。行治之文。嗣胤有托。小子奚述。奉以踧踖。尚冀冥佑。诱我晚读。未卒之业。庶几追续。先生有灵。鉴我悃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