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湛轩书外集卷八 (自动笺注)
湛軒外集卷八(南陽洪大容德保五代孫榮善編後學洪命憙校)
 燕記
  
孫進士
三月初九日
山海關
宿八里舖
昏後有人踵門請見
出迎之。
來意
其人曰。
大人當有說。
問其姓爲孫。
來者稱之以老爺
余問其官。
孫曰。
進士出身
未及補官
余因引入
禀于季父
延坐炕上。
孫問使臣職品。
我國科制
詩文所尙。
因稱有病
願得淸心元。
擧止驕倨
安譯世洪問曰。
關城扁額天下第一關五字
或傳爲李斯筆。
然否
孫曰。
前明蕭顯筆。
李斯豈有楷法
余曰。
長城見在者。
秦皇所築乎。
孫曰。
然。
隋煬帝明萬曆間重修
仍舊址。
關城
前朝中山王徐達創設
余曰。
望海樓何時所創。
孫曰。
望海樓本名知聖樓
明時所創。
余曰。
關城南數里。
城壞百餘步。
只樹紅柵。
不更築何也。
孫曰。
南水門也。
爲水所壞。
樹紅柵以禁人行。
余曰。
君豈未聞乎。
本朝初入關。
吳三桂本朝疑之。
毁城以兵。
遂破自成。
以有天下
本朝以毁城爲得天下之本。
不復塡築
樹紅柵以識之。
孫曰。
豈有是事
長城南北
舊有水門
王守關觀兵
北水門出。
入于南水門。
換衣換馬
以示兵衆
及破自成。
自成駐兵石河西廟堂前
王開關先戰。
佯敗以誘之。
本朝兵張左右翼
兩水門而入。
循關而西急擊之。
王復還軍力戰
自成不意本朝兵猝至。
大敗遁走
奇門家生門之法。
壞城兵。
初無是事
余曰。
然則皇上關東
不由關門
治道
何也。
孫笑曰。
亦無是事
皇上關東
必由古北口
歸必由關門入。
余曰。
城外將臺
本朝攻關時。
要瞰城中
一夜成云
信乎。
孫笑曰。
亦非也。
此號威遠臺。
萬曆間
經略熊廷弼,楊應昌所築。
關城掎角之勢
費財巨萬
數年而成。
內有地道。
通城內。
吳王請兵時。
歃盟于其上。
則地堙塞不可用。
曰。
公元1582年
門果如公言
何不塡築
孫曰。
修城非動官項
州縣損修。
無力塡築
長城皇上所管。
天下之大。
豈曰無力乎。
孫曰。
無人奏聞
仍笑曰。
不思甚矣。
在前朝。
邊塞不靖
修城乃其勢也。
天下一家
關外皇上本家
修城將以防誰。
大笑稱善。
又問中國進士有錢得官
信乎。
孫曰。
不然
進士甚多
十年乃補知縣
曰。
援例捐納
有爲知縣者。
豈非以錢補官
孫曰。
近因擧班擁塞
去冬奉旨
知縣一途。
不許開捐
夜深
淸心一丸而送之。
學究
公元1581年
三月二十二日
歸到瀋陽
復主拉助敎家。
門左置學堂。
助敎兩子及他學生四五人讀書
年幼蒙學
平仲共至其堂。
諸童逬出亂嚷。
相謂曰。
他們亦人乎。
平仲卓上諸書
諸童又相謂曰。
他能知書乎。
平仲詩經一章
皆笑曰。
此何聲。
余以漢音讀一章
諸童驚曰。
能會。
一童孟子令讀。
又讀數行。
童曰。
貴處亦有此書乎。
余曰。
汝不讀中庸乎。
天下同文
點頭而喜。
平仲問一童姓。
答曰姓吳。
平仲書問曰。
吳起之後乎。
童意平仲故辱之有怒色
王八二字曰。
君知此乎。
正色曰。
汝輩聖賢之書。
不知長幼之節可乎。
變色曰。
不敢
塗抹之。
固請坐炕上。
待之頗有禮。
問其師傅
答云姓周。
適歸家。
少間當來
余因歸內堂
午後周生至堂
卽往與相見
施禮而坐寒暄後。
余請紙筆
書問曰。
易經有程傳有朱義。
考文主何說。
周生答語不可了解
請書則不肯也。
又問曰。
詩經
集註乎。
小序乎。
變色不答。
又問學生念書講書不同
何也。
周生曰。
念書者念其文也。
講書者講其義也。
不解章句
安能意義
所以先念而後講也。
語意大約如此
終不肯書對。
余又問孟子首言仁義
何如
可謂仁義乎。
周生不答。
益有愧色
余曰。
有問不肯答。
豈以鄙夷不足敎耶。
又曰。
所謂不屑敎誨耶。
周生面赤不知所爲
助敎仲子隨至立卓右。
亦有悶色。
諸童在炕上者皆停讀。
仰視相顧無言。
至堂
周生對卓讀書
見其書。
程文印本
如我國東人也。
余仍請見所著文章詩律
再三
公元1582年
强之。
周生始書對曰。
關東水土硬。
肉食太重
子弟聰明者少而昏魯者多。
不以念書爲事
秖以淸書滿洲話。
求取功名
最易又快。
余曰。
願聞淸書考試之法。
周生曰。
關東
朝廷殿內考。
京中皇上出漢題。
其題是外省摠督調陳的事一件。
以淸過來
將軍五部會合主考
取中卷子
送京交部
皇上面驗。
余曰。
尊亦赴此考乎。
周生曰。
然。
余曰。
漢人亦爲滿試乎。
周生曰。
吾家旗下漢軍也。
民家不赴
余曰。
同是漢人
或稱漢軍
何也。
周生曰。
明末天下未平
吳王未服。
大淸一統之前
在先投順有功者。
俱爲漢軍
滿語謂之烏金朝。
亦算旗人
後順者。
仍謂之民。
其實同一民也。
曰。
旗下皆名載官府乎。
周生曰。
三年兩頭淸査册檔一變
曰。
一人屬某旗則其子若孫。
雖至千百。
世襲其旗乎。
周生曰。
然。
曰。
民家不屬旗下
然則民家兵丁乎。
周生曰。
民家亦有六旗兵。
一年吃糧
不過十二兩銀。
此出蠻兵纔用
曰。
關東亦有民兵乎。
周生曰。
沒有
曰。
然則民兵南邊有之。
北京以東。
民家雖有才力者。
只令爲士農工賈。
不入兵丁乎。
周生曰。
然。
亦有武考
曰。
然則民武進士者。
亦爲將軍乎。
周生曰。
總督都統
惟其是用
曰。
關東郡邑領兵之官
亦有民武乎。
周生曰。
時有之。
曰。
知府知縣管民之官
皆是民家乎。
周生曰。
十年以前
用民人。
十八年皇上關東以後
俱用滿洲
知縣知州
曰。
瀋陽五部八旗
皆屬五部乎。
周生曰。
五部五部官人
不如旗人
不準當兵
曰。
旗家或有孩兒不離襁褓而受捧銀者。
何故
周生曰。
如征策王家
不盡然
曰。
征策王爲誰。
周生曰。
往策王。
㺚子也。
與淸初得關東者。
後陣亡。
子孫世襲
周生文筆俱拙。
書語往往不成文理。
壁上至聖先師孔子之位八字
設椅坐其前。
學生輩皆整容讀書于其下。
惴惴不敢跳踉也。
師道之嚴。
亦可尙也。
一童年十四。
秀美英氣
周生之子也。
卓上粘小紙。
書學生姓名
下各爲井間
間書羊字各五。
傍置朱筆
學生因事出堂門。
就卓前以朱筆加紅于一点或一畫。
揖而出。
以此記其出而警其頻也。
俗之周密如此。
日晩辭歸
夕飯後。
閑步庭中
助敎第三適來與語。
問方讀何書。
對曰。
告子
曰。
義猶杯棬也。
且問義者何物也。
對曰。
講書
曰。
試言之。
對曰。
義者衣裳之衣乎。
曰。
不然
義者孝于父母
弟于長上
日用當行之事。
皆義也。
聽罷。
點頭而走。
讀書而不講義者。
皆此類也。
王文擧
公元1590年
王文擧
車夫也。
狼子山人
十數年來
使行入柵。
大小卜駄。
徐王馬哈七人主其車運。
始以任載有厚利
每人各出太平車一乘
應行中求車者。
其後任譯以爲不可空受其惠。
乃定貰銀五十兩。
數年。
徐王輩亦不自安
除其貰銀。
約以自柵門進京
每日車夫午飯一椀
到京。
衣資銀十五兩。
歸時自京到柵。
幷給人馬糧費。
是行。
首譯以文年少伶俐
頗識文字
擇送于余。
十一月三十日
文擧驅車來。
問其年方十七。
氈帽短裘。
狀貌不甚醜。
駕車黃白兩馬
簾外有橫板。
舖行布帒
文擧持鞭超乘
御馬閑熟。
余每掀簾與語。
日以爲常
凡人山川風俗器數
必訪其名號事實
以此頓忘行役之苦。
十二月
靑石嶺
道上
文擧請余往宿其家。
余始未之許。
文擧强聒不已
盖聞此輩生計專籍使行。
故待我人特厚。
其車者。
邀致乃已。
又以使行子弟爲貴人
愈欲致之。
將爲鄰里光色
行近狼子山。
有人奔走前來
文擧下車迎之。
其人直至車前
執余手慰問甚欵。
余疑之。
問于文擧
文擧曰。
我父也。
余始笑曰。
何不早言。
擧手致意
王哥復執手請直往其家。
余辭以當禀于大人然後敢往
王哥唯唯而退。
店舍
議于丁譯及下輩
以爲不可不往。
有頃
王哥踵至固請
文擧入謁季父
請許余共往。
季父笑而許之。
已向夕矣。
促駕而出。
家在店舍西南數里許。
隔溪林樹欝然
隱約四五莊院
瓦甍穹窿
諸王之家也。
文擧近因車卜。
頗致饒富
新建舍宇尤精麗
再入門始下車
文擧兩弟出迎歡笑
文擧引余入門
門內設屛而障之。
中庭築磚爲路。
內堂東炕。
屋內可七八間甚軒敞
三壁雜粘書畫
鈍拙無可觀。
惟椅卓箱櫃。
整齊華侈
入柵後初見也。
坐定
首譯與王哥追至。
茶罷明燭設卓。
先進各種果物葡萄橡實之屬。
次進各種糖餠。
香美可食。
白糖
出自遼東
異味也。
次進鷄雉猪肉
或烹或炙。
隨喫隨進。
皆新發於鼎
蒸暖味全。
盖亦其俗也。
最後陳菹菜數種。
飯碗于前。
已飽餠肉。
飯且粗硬
略喫一碗而罷。
文擧之從祖。
昨日病死
首譯以一匹布賻之。
子年十歲
隨來叩頭炕下以謝。
白布帽裹以紙。
首譯握手慰之。
仍饋肉令喫。
余曰。
幼童
父死未斂。
豈忍饋肉。
首譯曰。
此輩邊鄙愚民
心如禽獸
可以禮義責之。
仍笑曰。
死者饒財
各以三千兩銀。
分與三子
長子頃在柵門
自以長子而與兩弟均分怨言
請與勸其父。
使加與之財。
其頑蠢如此
卽聞其父已死。
其家亦不卽通訃。
以待其歸云
俗尙薄惡
禽獸也。
文擧之弟名文顯。
年十三歲。
已讀四書詩經
令讀詩。
文顯上坐關雎葛覃兩章
幷讀六義
令讀孟子伯夷章。
文王作爲句。
屬下讀。
余問其
文顯答曰。
講書
給紅僧頭一把。
以別扇三把。
白紙三束
藥果五箇
淸心元三丸。
文擧傳于其父。
翌日
其父以猪雉糖之屬。
往獻于季父
行次已發未果獻。
以爲恨云。
文擧年幼耽睡。
每早發輒後時
屢責之終不動。
朝發喫粥。
德裕必與之同餕。
不然則怒焉。
高橋舖
平仲大車在前
困睡揮項脫落車下
文擧收而藏之車中
余亦睡不覺也。
其後平仲文擧得之
使人推之。
文擧面皮不肯出。
余聞而責之。
文擧强辨不已曰。
我固收之於路。
非取之于彼。
天賜我也。
何可徒然還之。
余曰。
道不拾遺
古之俗也。
何責於汝。
但汝不顧同行
强取人物
是賊行也。
不意中國有此風也。
文擧慚憤面赤曰。
老爺何謂我賊乎。
余曰。
强取人物
非賊而何
文擧益怒。
余因兩日不與語。
文擧頗有愧悔色。
東關驛
文擧還揮項于平仲
德裕請受大杖涕泣
余笑曰。
向者吾責之過矣。
汝何罪焉。
文擧赧然曰。
老爺愛我甚。
故責之過。
年少不能體此意。
早晩歸家
何以見我父。
老爺若杖我。
我固甘心
不然
從此不敢復見矣。
余仍慰謝之。
由是文擧恭謹
車上給使惟命
迂路遊觀不敢拒。
北京
依例與衣資銀十五兩。
文擧欲加得數兩。
諸譯慮後弊力挽之。
余因以不加與。
文擧怒發嘖言
余亦怒而逐之。
數日又來請受杖。
見欺同伴
非其本意云。
盖是邊鄙賤品
公元1591年
性又奸貪
不可束之以禮法也。
余因以紙扇數種謝之。
文擧尙未娶妻
自京發歸。
方定婚。
買紬緞爲迎婦費。
余每以此戱之。
文擧羞愧不敢對。
有喜色。
歸時又到其家。
年運不吉
退定於明年
文擧未之聞也。
路上又以戱之。
文擧始笑而不信
失色驚沮
屢日怱怱不樂
可笑
瀋陽
買餠糕一榼饋。
余至柵上。
頻來寓舍
扇子丸劑
惜別意。
至爲流涕狀。
余亦爲之傷懷焉。
員外
公元1590年
員外
柵門稅官也。
使行出柵。
仍令互市于柵外。
凡東商。
紙扇牛革綿布魚網狐狸之皮。
義州照數入送。
定以一萬兩價銀
不許濫入
貿取于柵商者。
棉花咸錫蘇木胡椒龍眼荔枝橘餠各種磁器之屬。
凡柵貨皆有稅。
東貨不與焉。
使行京貨亦無稅。
惟持驢騾者。
必收三升數疋。
驢騾大小增减焉。
納稅
不敢出柵。
此皆稅官掌之。
有博氏甫十口七八人
甲軍十數人
稅官以下
瀋陽將軍所差送也。
四月初一日留柵。
以待卜車凡十餘日。
一日過稅官所寓。
稅官門外
熟視良久
擧手招之。
余進與之揖。
問其居住職名
答云滿洲人
家在京裡
見任瀋陽戶部員外郞
希問國王何姓。
余對以實。
希曰。
在先有姓金姓王
今何姓李。
余曰。
新羅姓金。
高麗姓王
本國姓李。
希曰。
然則高麗革世而爲朝鮮乎。
余曰然。
希曰。
何以革世
余曰。
君獨不聞湯武事乎。
大笑曰。
專對之才也。
因曰。
本朝前明滅大賊。
天與人歸
無異堯舜禪讓
貴國亦知之乎。
余笑曰。
舜亦東夷之人。
但未聞唐虞之際易服色如今日也。
希笑曰。
有古今。
時義不同
衣冠何嘗定制
唯唯而歸。
後數日又過之。
希邀入炕內坐定
燒香于爐。
及烟。
我國科制俗尙
余略對之。
婦人再嫁
通行三年喪
擧手稱善曰。
禮義之邦
又問我國書畵所尙。
仍曰。
貴國亦有董其昌書畵乎。
余曰。
東國亦甚珍之
但買于京市
絶無眞本
希曰。
中國極多贗作
眞本非百餘兩銀。
不可得矣。
余問員外一年俸祿幾何
希曰。
銀三百八十兩。
米一百五十斛而公費爲百金云。
良久
博氏張哥入來
坐炕下椅上。
希問余曰。
在先門市朝鮮貨物
定價以二萬兩銀。
今折其半何也。
余恐妄漏邊情
謬曰貨價漸高
故二依前貨物少也。
希問于張
張目余曰。
他散謊。
年前已有公移酌定
余愧謝曰。
無職事。
致此錯認
希頷之。
希問余解滿語與否
卽與張語。
皆以滿話
盖語門市收稅事及余行止。
不欲余聞之也。
有間辭出
揖別于炕下。
張替送于門外
白貢生
三月二十七日
歸到甜水店。
有白姓人。
自稱山西貢生
家貧行商
開舖於此
我國白紙十張
願得筆法
余辭以拙。
送于洪譯命福使受去。
向夕
出步街上
偶入一舖
白生所居
白生欣然延坐
出洪譯書
謝余指使
觀其人極淳良
到柵後數日。
白生尋來余處
余問其能詩
白卽書五絶七律一曰
策馬邊關
義河對鳳山
淸風明月下。
屈指幾時還。
七律曰。
取道朝鮮直上溝。
悠悠行過鳳城頭。
層巒聳翠山途險。
疊嶂崎嶇石徑幽。
紫氣東來鎖鑰
雲山北面咽喉
崇墉屹屹難輕渡。
威鎭皇圖千百秋。
書畢。
固索余詩。
不得已書夢作二絶曰。
平生不會吟咏
年前甞夢入長城有詩曰。
秦帝長城萬世圖。
當時設險備凶奴。
一朝禍起夷宮裡
畢竟亡秦有別胡。
又曰。
天險由人在城
將軍夜入八旗營。
萬里山河一掬淚。
秦關明月海濤聲。
白稱善曰。
情在詩外
又曰。
古詩云。
雖然萬里連雲壁。
不及堯階三尺高。
兩詩亦此意。
余曰。
此誰作也。
白曰。
忘其人。
黃眉故事中。
余命桃花爲題。
令白賦之
少間書曰。
和風萬象
桃蘂爭姸
獻眉迎風笑。
呈濃帶露鮮。
西廂人映玉。
南陌凌烟
滿眼韶光動。
芳情少年
盖其數詩。
不甚佳。
得之邊門荒穢之中。
亦足奇也。
白言二年小考
童生五百餘名。
額取十二人貢生云。
沿路記略
義州渡江時。
五所搜驗。
向晡過江
三江氷雪如陸。
十里秉炬。
露宿九連城
翌日
中火于金石山
露宿秀。
盖柵外百餘里。
空其地以隔兩界
山水林藪
猶是東國風土
砂麓明媚
往往山回路轉
依然有鷄
犬吠之聲。
其金石山矗拔環擁如屛
秀有石壁
壁下有川。
宛如平山秀。
故我人所命名也。
露宿也。
上房蒙古行幕
長圍如覆鍾。
內可坐四五人
副房三房
狗皮幕。
僅容兩人
皆掘地架板。
熾炭于其底。
裨譯以下
張布相枕藉。
下卒羣聚露坐
斫木環積于外。
夜爇火。
烘烘火城
下卒之得免凍死
賴有此爾。
吹角吶喊
達曉警嚴
戒心不敢睡也。
秀早發。
行三十五里至柵外。
柵者植丈半之木。
不容人馬。
橫木而編之。
所以界夷漢而爲塞障。
長城河口外界
靼韃東南
黑河白山
鳳城而距于海。
延袤亦幾萬里也。
有門
使行入柵。
鳳城將必親莅之。
是日
瀋陽戶部尙書有事鳳城
鳳城將托以不來。
一行又將露宿矣。
使行嚴飭首譯。
促令開門
首譯請于門大使
屢懇于城將。
昏後始送當月章京。
替令開門
惟許納使行及堂譯數人。
門乍開。
灣上刷馬軍及譯卒百餘人
排門突入。
守者不敢抗。
大使章京大怒閉門。
使行始求入而不可得
乃言于大使
軍牢驅出突入諸人
又棍打其頭領數人于門外
然後開門納使行。
夜已三更矣。
其譯卒以下露宿于外。
翌日
將出來。
開門而後始入也。
柵門
邊鄙荒僻之地。
習俗椎悍
衣食專仰朝鮮
每使行至
柴草諸費。
乘時刁踊。
收房錢。
視灣人如鄰親。
熟諳東國事。
機利狡猾
東國俗也。
居宅貨物
粗醜足觀
惟初行創見
耳目俱新。
是行之第一賞心也。
使行到柵。
瀋陽郞中一人主其貨稅。
大使一人主機察搜驗。
我人騾驢有稅。
餘外不問
盖以厚往也
使回。
書籍黑角等凡禁物
無行無之
近年每以公用銀賂之。
出卜時。
只解一二包。
以存其法而已
鳳城
編戶僅數千。
土城盡圮。
市肆夾道
卓匾牌雕彩炫人。
車馬塡塞
邊門一都會也。
入柵翌日
遍遊諸舖。
鳳城公差遠近商儈
牟利庸漢。
山西諸商。
質厚
待人有情禮。
饋以茶果
公差箕踞嫚罵
不可嚮邇也。
道傍有碑。
皆甎築其左右及上。
不用石簷而風雨不能刓。
亦善制也。
北俗辟人
鳳城習知我國事。
將行
必呵下我人也。
鳳城將乘太平車
甲軍六雙
帶劒前驅而已
鳳城龍鳳寺
正殿爲樓。
上安佛像
下爲炕。
僧徒所居
皆頑蠢不識禮。
惟其樓閣丹雘
東國差有異觀
余稱其奇。
從人竊相笑。
以爲此比北京諸觀
不啻精麁云。
道上
逢一官人
自稱鳳城防御
禮意慇懃
問其家在瀋陽
幹濟者。
以文章稱云。
其後訪于瀋陽而不得也
八渡河。
鉅子鉋子
如東制。
長竿可三丈。
下有鐵鎗三枝
叉魚具云。
邊門店房
槩多貧弊
婦女布衣村粧
䯻不簪花
曉起梳洗
脂粉不暫廢。
或有耳環蠻俗者。
羣聚烤手不離爐。
見我不羞不怕
不惟貌色粗醜
創見其衣䯻。
無不駭異
數日習熟之後
視若故常也。
將宿通遠堡
下車少休于店房
有光棍十餘人聚首圍爐
余雜打話
仍與之戱笑
王文擧變色促余歸。
還車問其故。
文擧但曰店房不好
不喜余與雜類談笑
以傷體面
文擧邊門賤人
其意如此
中國名分可知也。
八渡店主姓盧。
有田十日耕。
每年三四十甔。
今年水澇致災。
僅收十餘甔云。
中見戱子十數人
持諸樂器
願買網巾于我人。
戱塲前朝衣冠
少此不得
一行不謹收藏
多見偸也。
十里堡店主姓張。
有弟三人
富豪
三使行分入于其兄弟家。
大門有扁曰嫠耀慈幃
崇屋雕牕
有牛七頭
馬數十匹。
其母年八十歲。
邀坐與語。
視聽不少衰。
簪花于䯻。
余戱之曰。
花應羞上老人頭
應聲答曰。
人老花不老。
有四子十六孫曾三十餘人
歲時慶集。
婦子滿座
不能辨云。
柵門白塔堡。
謂之東八站。
石門以東。
山磎險隘
終日谷中行。
石門豁然通曠
天野相承
漭漭蕩蕩
惟見遼陽白塔特立烟雲中。
北行
一觀也。
遼東
在遼金爲南京
或稱東京
元置行省
明置都司
今爲遼陽州
屬之瀋陽
城池閭閻
亞於瀋陽
瀋陽今稱盛京
奉天府承德縣
在城內。
五部
侍郞以下官。
有將軍副都統
管轄八旗軍卒
城周十里
八門
城皆甎築。
門樓皆三簷。
護以甕城
城制雖高壯不及皇城
精緻過之
外周土城
民物之富。
市肆之侈。
亞於北京
中街爲三簷高樓
下出十字路
通車馬。
市門夾道數里。
彩閣雕牕
貨財充積
諸商皆紋緞衣狐豹裘
面貌凈白傅粉
滿人多美而嫵媚者。
西有行宮。
正門太淸
正殿崇政
窺殿內有扁曰正大光明
飛龍閣。
右翔鳳閣
殿後有三簷高樓
彩甍飄空曰鳳凰樓
五朝寶鑑云。
左右有翊門。
門內殿閣重重
禁不得入。
因地震。
諸殿多圮坼
未及修改
殿東兩簷八角亭大政殿。
庭方百餘步。
庭南設紅柵。
皇帝視朝處。
神祐宮在太淸門東
三淸塑像
扁曰昭格
康煕筆。
玉虛眞帝。
雍正筆也。
瀋陽數十里。
路逢大車五十兩。
建小黃旗。
車載五大櫃。
譯言每年北京運至瀋陽
爲諸官及八旗俸用。
以其餘送于興京船廠寧古塔等地
一櫃裝銀五千兩。
一車爲二萬五千兩。
五十車爲一百二十五萬兩也。
遼東夾路植柳
達于京城
大路皆然
間可方十軌
夏月
潦水遍野
藉此不失路云。
時遇赭衣者。
一車數十人
問之多是挖挷搥。
挖挷搥者。
採蔘犯罪之稱。
其以鐵鎖繫頸者。
罪重當死。
店舖
肆虐顧忌
或辱之以强盜
發怒歐人
勸解之乃已。
州縣
或見戴枷不卸帽。
行于街市
枷號舊制也。
亦有戴枷而鐵鎖係縶市門
或云死因待時者。
不與飯。
係于街市
令其乞食云。
村兒學書
必先百家姓
三字經
千字文
大學
四書而後詩書
四書不讀集註
詩讀賦比興大旨
如東俗。
先授音讀
謂之念書
念之旣熟。
講說其義。
講書
學生十數歲。
無不遍讀經書
惟不講書
故徒能讀耳。
問其義。
茫然也。
讀書本。
奎璧薄紙。
歲久不甚垢弊
華俗之精核可見
有賣五銖錢者。
每文要錢三文
嘗問于盲人
中國錢卜
亦尙五銖錢開元通寶云。
路上王文擧言。
村人嫁娶
富者費千金
貧者亦不下五十金。
成禮也。
軍家
婿在其家。
只送名帖于婦。
乘車至婿家。
相拜行禮而仍宿于婿家。
滿洲家。
婿必親往迎婦而亦成禮于婿家。
但婿往。
騎馬步行
平時云。
余語東國俗及古禮
必具大夫品服車馬
文擧驚笑不信也。
是年大水
關東歲荒特甚
方設賑而濟之。
每戶月給五斗
亦分六等
甚者八月
稍裕者至三月云。
大抵關內賦稅甚輕。
不過什一
輕或至十五之一。
民家正供之外
無他繇役
旗下選入披甲的者。
月俸二兩
其餘同民家
未知北京以南疾苦如何也。
瀋陽造紙處。
大石磨。
黃水滿其中
駕三馬以硏之
硏盡者簾取。
如我國法
傍築甎墻
其中而熾石炭
兩面溫炕
傅濕紙頃刻乾落
爲冬日用也。
問其料。
楮皮也。
意中硏末
故不堅韌
我國細解。
故毛生。
各有短長也。
其人亦聞我紙之爲楮。
相顧差異也。
遼東太子河邊。
積材木亘數里。
大皆連抱
不知其幾巨萬株。
每堆小者數十株。
多或百株
長短無分參差
堆垜齊整
兩面如削。
標號印烙
秩然不可亂。
可謂大規模細心法也。
遼東東京
淸世祖所築。
自此移都瀋陽云。
遼東西行三百里
大陸漫漫涯涘
日月於野而沒於野
新店村後
小陵十數丈。
登眺甚快。
盖行平野
四望不過十餘里。
是故觀海度遼
地圓之說。
終不得行也。
歸時渡周流河。
遇風雨。
一行競渡
使行禁之不得
不免狼狽
土人者莫不駭且笑。
盖華俗行路
有後先無貴賤
遇險不相迫。
津涉亂次
素無
爭奪之風焉。
新店路傍有甎窰
深四五丈。
下狹上寬。
一窰之大。
可燔萬甎。
役者皆醜黑如炭夫。
一板二道井之間。
地平濶多窪。
夏潦春泥可行
邇來累有詔飭。
逐歲加築。
行路甚便之。
瀋陽五里
烽臺及汛堠。
墩臺可數丈。
上爲短女墻
臺下列烽筩。
如大瓮者五。
汛堠如我國旌門制。
上加短簷。
地名及里數。
詳細條記
關外百里
烟臺相望
戚將軍所築。
高七八丈。
或圓或方。
不過數十步。
廣寧女人跑馬戱。
矯捷倍於男子
時在舊廣寧不得見。
十三山村後廟堂
僧善吹笙簧。
招使吹之
爽亮可聽
其制白銅爲室。
安十七管爲長嘴。
使譯官稍解歌者唱而和之
其唱羽調。
或有一兩近似
界面調則聲絶異
不相應也。
其僧。
俗衣俗帽。
言貌浪蕩
山人氣。
問其故。
僧答云惟念經時僧帽
又云非念經時則喫酒喫肉如常人。
余譏之曰。
如此則當有妻。
僧曰。
和尙豈有妻。
余曰。
喫肉的和尙
怎不娶妻
僧曰。
雖喫肉。
實無妻。
余曰。
小姑子却不是僧妻。
聞者大笑
僧亦嘻笑無慚色。
紙扇數種贈之。
僧指其頭曰。
是和尙
不要面幣。
余猶以爲山人語也。
出門
反討其幣而去。
柵門北京
十三山實爲半道
使還至此。
先送軍牢
安信義州
行因家信
舊例也。
沿路店主
往往子女
許與我國驛卒
托爲父子
諸譯亦或有之。
相見恩愛相洽。
其家必備酒饌待之
爲其父者。
亦必以土物賞之
盖爲幼兒度厄
如東人賣兒俗也。
高橋舖店主周姓。
自稱站里
站里者驛人。
周言當站里者。
每年俸銀十二兩。
驛丞俸銀三十六兩米三十六擔。
每站有驛馬五十匹。
每年瀋陽給銀一百三十五兩。
病死立代之資。
剩縮任驛丞
使客表文者。
皆與焉。
支飯之費。
亦受於瀋陽
以時會計
一人一頓支用七陌
一陌爲十六
文云
時逢柩車
柩上必置雄鷄
未知何意也。
錦州府高橋舖東北五十里。
東距小陵河二十里。
三月十四日
高橋舖早發。
村北行數里。
有古城曰高橋堡。
盖明以前邊關苦兵
村皆有堡。
見今人畜布野
城堡破壞不修
四郊無戎馬之憂者百年矣。
天運盛際歟。
人謀之多算歟。
行三十里。
望見觀音寺白塔
高入雲霄
山水極其明媚
謂之錦州有以也。
此去邊門口外
只百餘里。
沿路婦女尙多纏足者。
可異也。
由街樓而北。
路上壓花車。
一人一日之功。
可去八十斤棉核云。
書舖
有數十種粗醜無可觀。
北門而還
由街而南。
閭里蕭條
復由街而東。
市肆最盛。
百步金碧夾途。
此去大路數十里。
我人所罕到。
舖商輩皆驚喜邀坐。
裝烟設
待之惟謹
少坐
觀者已圍數重。
不可久停也。
寧遠衛東南五里有溫井。
泉源頗盛。
最上爲御井。
石甃甚侈。
浴室欄檻
一小行宮也。
環井數十戶。
皆賴湯沐爲生
此距口外不遠
蒙古男女來沐者數十人
嘔血臺。
寧遠城十里山上
傳言袁崇煥地雷大殺淸兵
淸汗僅以身免
憂憤嘔血於此
因以名之云。
東人傳說多妄。
不足信也。
祖大壽,祖大樂
寧遠人
明末猛將
屢立邊功
畢竟降虜
當街有兩牌樓
明朝勑建
旌奬其功。
上下純石爲三間
高四五丈。
神鎪鬼削。
巧不可殫記。
城南祖家墳。
圍繚以短墻
前爲門而鎖之。
墻外望之。
凡有四墳。
二爲方墳
三面及上。
皆爲甎築。
前設床石。
香爐石在床石之上。
其二無甎築。
一則墓上木已連抱矣。
有守一戶
招問其故。
不可解也。
門外十步
設全石小牌樓
又前十餘步。
華表二雙
可三丈。
上冠鐵螭頭
中後所。
閭井繁庶
市門夾數里。
摩蕩可行
關帝廟極壯麗。
路上多賣麝香
譯言皆假品云。
有生
大者一根或數斤。
靭而多絲云。
歷視帽廠。
我國冠帽
皆出於此
一屋十數間。
中置五大爐。
炭火烘烘
入戶蒸暖如
汗出不可久留也。
帽匠四五十人
環坐班行不亂
渾脫衣帽
徒着
單袴
身手齊力
揮霍驍敏。
踴躍跳蕩之狀。
始見莫不驚恠
華人工匠末技
勤厲不苟如此
不可及也。
路上馬糞相望
四枝小鐵鎗。
微曲掌指
馬糞則叉納之如用手
務農勤嗇可見
糞堆皆有㨾子。
中規方中矩。
三角中句股。
穹者如傘。
平者如案。
滑潤如塗壁。
未見狼藉傾斜者。
華人用心
自來如此
郭有道
旅舍灑掃
武候行陣溷廁亦有定度者。
何足爲奇耶。
貞女廟在山海關十里
野中小麓陡起。
土石相參
石色蒼潤
環以松樹
築甎爲道
數十級。
夾以石欄
雕鐫頗巧。
上有望夫石
長丈餘廣七八步。
左有微坳如鑿
傳謂貞女足跡云。
廟中貞女塑像
村粧純素
左有童子
有人持傘。
象其携子尋夫時事也。
柱聯一對
傳是文丞相筆。
秦皇安在哉。
萬里長城築怨。
姜女不死也。
千年片石留貞。
余就塑像前。
嗟歎而出。
王文擧持錢一絛。
置于卓上
磕頭無數
爲其行求福也。
廟後有觀音殿
有主僧頗長者
爲之傳說古蹟指示之。
邀入炕勸勸酒
禮意慇懃
淸心二丸酬之。
壁上觀音像。
前供香爐花甁
楚楚可喜
廟後有題刻御製七律振衣作如是觀等字。
皆今皇作也。
威遠城
孫進士語中。
東人誤稱胡汗將臺
其實方城也。
方百餘步。
高十餘丈。
南有小門。
僅容一人
入門四望
入深井中
四面鑿城爲洞各五。
每洞可容五十人
築階數十級以登城。
一行膽㥘者不敢登。
盖其堅壯
眞是金城鐵壁
有粮有水而使數十人守之。
萬夫不敢響邇也。
長城北嶽大脉。
居庸古。
東北千里
聳峙角山
大斷爲平地
南二十里。
至于望海亭
其在角山者。
山勢亂石
不過數丈。
外爲女垣
內因山麓
如我國山城制。
自山底至海二十里。
十丈甎城。
內外塹絶
眞是鐵瓮也。
長城之內。
別築關城山海關
天下第一關
徐達所創也。
關城八里
門四池廣二丈
西城六里
東城三里
南城三里
北東一里餘。
連環五座
或稱五花城
雄富可埒瀋陽
副都統等官以鎭之。
行旅出入
皆有路引
稽察甚嚴。
使行到關。
人馬數。
上報單于京。
出入皆令同時
不許散亂先後
盖東海千里夷漢所舘轂也。
關內外隔城。
十步之間。
氣候絶異
三月之半。
關內靑草遍野
桃花爛紅
出關見。
山崖雪氷未盡消。
風威凜凜
盖人有限
地理隔斷
天時隨之。
所謂人衆勝天者耶。
鳳城而西。
凡州府公站。
皆有朝鮮舘。
謂之察院
以供一行
使行每因炕室踈冷
必出寓私舍
以此察院毁廢不修
永平府舘雄麗
金字扁額
內外庭花菀然
盖聞皇帝瀋陽至此
舘舍多圮。
大怒知府職。
自是修理惟謹
每使行至
自官備床卓器用待之
使行入私舍。
撤去云。
撫寧城西。
戶部尙書因公瀋陽者。
乘車氈帷
三面玻璃
轎盖銀頂。
兩騎負槖(一作櫜)鞬前行
後有十數騎。
繡鞍駿馬
最後兩官蟒衣補服
儀狀俊俏
聞是知縣迎候也。
豐潤縣有古鼎。
體圓兩鉉三足
足爲牛形。
內有欵識曰。
八月丙寅
帝若考古
肇作宋器。
審厥象作牛鼎
格于太室
從用亨億寧神休
惟帝時保。
萬世惟永賴。
又一瓦犧樽
靑黃雜彩
制亦古雅
有盖
主者文廟創建得之地中
或云南宋孝建元年八月二日作。
以享太廟
未知孰是。
沿路城池
北京山海關瀋陽三處
最其雄麗
不許人登。
犯者罪至死
故從其下仰而已
豐潤
豐潤小縣也。
不甚嚴。
東南角有樓二簷曰文昌宮
登之見內外女墻。
其廣可馳十馬。
舖甎平濶如砥。
女墻睨望西北
方中矩。
弦直中繩
如磋如削。
半點歪斜
華人作事如此
小縣如此
京城雄麗
無可言矣。
永平府以西。
野田半是楮桑
聞葉飼蠶皮爲紙。
種之可以耕云
列植整直。
纖毫委曲
此中華素性。
不由安排
大規模細心法。
豈易言哉。
高麗堡在豐潤縣西二十里。
村前水田
雖甚粗
猶是東國制作
關內外所未有也。
小米糕。
雜以肉。
如東蒸餠
數十以前
堡人見我使。
極其歡迎
享以酒食
自稱高麗子孫
近因驛卒輩。
强討酒肉
奸騙器物
不堪其苦。
漠然不相接。
或問其有高麗子孫者。
則皆怒曰有高麗祖公
高麗子孫
豐潤玉田之間。
店人雇站驢爲生
小驢木鞍。
僅代跋涉
十五里受貰三十銅錢
猶牽驢求售
如决性命
下輩或誑使隨之。
奔走數里。
憮然而歸。
豐潤多士族。
使行入城。
持書器玩求賣者。
多少秀才也。
有谷姓
自稱谷應泰曾孫
聞其家有鄭漁仲通志一部三百卷
前朝印本
每卷價銀一兩云。
玉田縣西二十里路右。
山勢甚峻。
望其上有寺。
南通薊門
大野烟樹
必有偉觀未暇上。
問其名。
菩薩庵云。
沿路買雉爲饌羞
膏腴勝於東產。
但獵砲用細丸。
散入肢節
挑出不盡
嚼之易傷齒。
北行最可戒者也。
薊門烟樹
北行異觀
陰雨新晴
極望平野數里之外
非雲非霧白烟
汪洋如海波。
林樹出沒
帆檣島嶼
宛爾天際識歸舟
雲中江樹也。
娼妓之弊。
粤自女閭
盛于唐宋。
表子,䘕䘕,養漢的之號。
極于明末。
康煕以來
嚴禁公私諸娼。
千年淫風
一朝凈盡
眞是不世弘功
年來或有之。
惟潛相挑招
不敢公然聚會
行到烟郊堡。
見少漢女
服飾輕鮮
手持朱竹烟帒
遊目濃笑
村婦色態。
王文擧笑云表子也。
公元454年
路上屢遇蒙古
極寒不入店舍
日暮停車于路傍。
水草炊飯
露宿車上
曉行霜雪滿衣帽。
齁齁自適也。
此雖頑蠢如禽獸
强忍飢寒
可畏不可笑也。
三月初一日
京城八里橋下。
與數譯雇船
通河而下
通州北門
門外河面始濶。
帆檣擁泊。
北門
門內百丈古塔。
街上
閭井繁麗
亞於盛京
向夕
隨使行出東門。
河面益廣。
帆檣益盛。
最是小旗颭風。
賽鼓鼕鼕。
宛是東國浦景。
其收錨懸帆。
許邪奮勇
如東聲氣也。
雇數船。
一行分載。
順流下數里。
出入諸船間。
船中婦女老幼
競出縱觀
沿洄盡日而歸。
行一奇遊也。
沿路村家
皆有搖車
關外尤尙焉。
糊紙黑漆
長圓器。
黃彩畫花草于其外
內舖襁褓
小兒其中
引綆而懸于梁。
之如鞦韆狀。
所以兒啼也。
山海關
副都統以下坐門內。
使行轎車
皆脫馬扶挽過之
未及下馬
不免甲軍鞭打也。
是時
余自角山來。
草鞋急裝
諸譯相視而笑
出關以後
凍解泥甚。
至一板門二道井之間。
尤甚焉。
往往方數百步
全地浮動
若將陷下也。
車馬過之
危險甚於春氷也。
宿東關驛
主人言。
田種高粱一斗
秋收七八甔。
一畝爲三百六十步。
高粱蜀黍也。
寧遠嘔血臺下小庵
彌勒塑像
坦腹大坐
笑容如活。
前有屛墻。
雕龍甚奇。
麟甲生動
不敢狎也。
白澗店途左。
香林庵。
尼姑所居
白幹數十株。
欝然交蔭。
屋宇妙麗
譯輩言曾有一尼。
國色也。
皇帝愛幸
故新修以侈其居。
其時行過者不敢入。
今已不在矣。
其言不足信也。
時有數尼居之。
炕室什器
蕭灑無塵色。
迂路入舊廣寧
街上寧遠伯李成梁牌樓
城東雙塔
甚奇。
瀋陽油衫
使德裕往推之。
至于白塔堡。
言主人之子
推諉不欲出。
拔劒欲自刎
然後助敎之妻大驚
叱其子出衫帒而笠帽終不出云。
店主姓李者。
自稱承德縣序班
識字
邀坐與語。
余語其事。
責其見利忘義風俗薄惡
李序班言此必旗下也。
漢人無此俗。
因言習俗漸惡。
小利不憚殺人
年前有舖舍板門墜下
客商壓死。
舖主之罪也。
因致訟獄
同班姓王者主其獄。
求銀十二兩于舖主
舖主恃其無罪不與之。
王姓憾之。
獄案中改𣑐爲
改用
二字之換。
翻成死罪云。
爛泥堡有織布者。
器物甚繁。
兩足交踏。
機有低仰而經絲因以上下。
織筬之進退
不由人力。
布之疎密可均。
盖東八站多野繭紬。
紡織
男子婦女不與焉。
過遼陽入石門嶺
山谷周遭
風氣少靜。
日候稍煖。
岸際杜鵑花爛紅
土人謂之映山紅
其稱柳絮狗兒者。
東人土話暗合
不可曉也。
遼陽以後
故國日近
遊興日闌。
至于連山甜水之間。
則灣吏之迎候者將到矣。
家信吉凶憂疑日積
靑石嶺
半嶺困睡之際。
微聞灣吏抵嶺上
驚喜下車
奔上于嶺。
一行上下
色喜者知其承安信也。
色沮者知其有喪報也。
此時心緖皇皇不能自定
及拆家書
審知國安報。
然後眞是喜欲狂矣。
古人家書萬金
久客憂念之中。
其如是觀也。
近年以來
一行出柵。
不許先後
卜車阻於泥濘
瀋陽遼東諸處
換雇他車。
自致淹滯
柵門八日而出。
三房門市
又留監三日而後疾馳一日
鴨綠而歸。
余宿一遊之志。
略見譯語諸書
習其語有年矣。
及入柵。
尋常行語。
全未解聽。
則不勝慌悶。
自此以後
在車則與王文擧終日講話
投店則邀主人男女
强起話頭
絮叨不已
瀋陽
與助敎父子。
無不到而不用筆舌
其在北京則周行街巷。
隨事應酬
音韵益熟。
至文字奧語及南邊士人
茫然聾啞也。
京城記略
燕京北有居庸
距七十里。
西至玉泉萬壽諸山。
皆四十里。
東南豁然距于海。
是以四望平濶。
丘隴之隔也。
一城內外
不下數十萬戶。
城內宮闕府廨寺廟占地居其半。
東西四牌樓街上市井最盛。
不及前門外。
外城永定門天地壇下。
蕪沒菜園也。
朝陽門外。
華侈不及
道上人煙湊集
不能行。
城內小衚衕
皆有軍舖
甲軍弓劒守之。
夜則懸燈傳柝。
城上舖相應
擊柝從更數。
報更一城齊打。
大街束木。
引繩御路
以禁人行。
左右邊路爲車軌
官人則不敢不循軌行。
其軌有淺深
乘車蕩搖
引出坦道。
則甲軍守舖者必揮鞭呵禁之甚嚴。
往往紅漆木桶
可儲四五石水
灑道以浥塵。
九門大道
平直引繩
其餘委巷狹邪
未必盡然
不如我國廻曲也。
自宮庭至巷閭。
皆設隱溝。
雖甚兩乍晴
無沒屣之泥。
大小街巷兩傍
亦爲隱溝。
車馬通行無碍
春初往往有掘修者。
見其深可二丈餘。
不可近也。
井泉極多。
水味俱惡。
玉河傍者。
飮河水。
一城隱渠所灌注
穢濁不可近。
猶勝於井泉云。
土黑墳。
車馬所磨蕩。
風起
塵灰蔽天
隔手見人
市肆皆具鷄羽箒。
拂拭器物停手
極寒節土凍不過寸餘。
終日隔夜無點白。
依然南土風氣
人煙厚集
鼓發呴噓
足以敷布陽氣耶。
風俗氣味
我國十倍寬厚
雖有盛怒詬罵者。
一人發誓自明
怒者輒破顔開心
不復疑阻色。
嘗坐正陽門內。
拜歲車馬甚盛。
一人衣裘新鮮
驅車誤觸之仆于泥。
意其發怒鬪鬨
其人徐起拂拭
笑而去。
此雖劉寬輩。
何以加焉。
諸王騶衛甚盛。
前後各十餘雙。
逢人必呵下。
其外一品閣老
不辟人不奪路
胡俗之簡率
亦可尙也。
或乘大轎
前後兩馬
如我國雙轎制。
無人
執鞭以驅之。
馳走而轎不傾墊。
或有乘馬者聯數十小鈴。
絡于馬項。
或以木鞍載物
如我國法者。
山西行商者云。
道傍處處爲凈廁。
多塗丹艧
壁間彩畫
淫戱狀。
前置紅漆木機。
遍揷黃片紙
廁籌用。
樹竿懸招帘。
潔凈茅房字。
出恭者必施銅錢一文
主其廁者。
旣收銅錢之用。
又有糞田之利。
華人作事之巧密。
皆此類也。
路上見人肩挑獨轎小車
上置方箱。
滿載糞穢而行。
勤苦纖嗇可知也。
我國下卒輩或從傍侵戱之。
甚者挑其糞而抹其嘴。
其人恐翻車不敢報。
嬉笑而已
通街日夕
行人始稀。
婦孺輩簸塵拾遺
相望於道。
京師生理之艱。
民物之繁。
俗尙之纖且密。
可想也。
都城外凡係輦道
城門皆築石爲路。
廣可方五軌
長至四十里。
是故東南城外。
石上車響。
轟轟如震霆。
城外墳園極盛
太半貴人之藏。
往往築土爲山環拱之。
多樹側栢
前爲墳庵
雕墻彩閣。
牌樓華表
極其壯麗
京師四面平濶。
無龍虎砂水之分。
葬法之不行
宜哉
雇車每聚於通街
多或數百兩
一日雇錢。
隨城遠近
槩爲三四百文。
其弊車載多人。
或至十餘人
合錢叢載。
弊袍窮漢
要爲息脚也。
男女之際極嚴。
士大夫家。
宮室內外
雖婢屬。
無事出門
若野饁市貿炊汲縫織之事。
不與焉。
是以道上無徒婦女
如塲戱遊觀之事。
不預也。
貴家婦人
車轎垂帳。
其餘皆掀簾露面
惟少者在後
老者婢子在前
看車者又在其前。
男子行者
不敢顧眄
但遇我人
少婦盛飾者。
驚怪闚望
我人不得不偸視。
看車者輒誶罵不已
關東歲荒
路上乞錢者。
漢女也。
或率五六歲小兒
使之磕頭叫化
大老爺賞一箇錢
然其服飾不甚弊。
或扶車轅隨數百步
苦懇不休
纏足尖鞋。
追步如飛焉。
京城則絶未見焉。
或有男子丐者
惟片布掩下體
遍身塗泥
凍瘃不忍見。
直入市肆
打滾於彩椅錦茵中。
舖主着急布施而送之。
盲人丐者
皆鼓琵琶弦子之屬。
求賞于道。
刺面乞哀者。
未見焉。
城內街上推命相望
皆爲小簟屋設椅坐。
置籌筒術書于卓。
或竪招旆于前。
嘗從琉璃廠歸。
路左置大木樻高丈餘。
周布鐵釘蝟毛
三面通穴
中有一人從其穴揮手
招人咻咻不已
盖言其發願甚懇。
絶食囚身。
以求布施
傍人爲言將修觀音廟云。
其人椎䯻着網市(一作巾)。
道士之尙守明制也。
紙鳶或曰鶴兒
皆用厚紙
鳳鶴等諸飛禽之形。
惟務遠颺
無我國童戱
橫衝交割之法。
亦可見習俗之質厚
其稱風箏者。
莫曉其意也。
堂子在玉河東數里。
皇帝正朝朝謁
自來不知其何神。
一統志
亦言元朝親祭而已
終不言其何神也。
我人或稱鄧將軍
或云劉綎死爲厲鬼
淸人畏而祠之。
或云祖汗賤時所服用
劉裕耕具繩屨之屬。
無所考。
但秘諱之。
中外不敢知。
必有其故也。
塘報者。
我國朝報也。
印本
時得見之。
多是四方獄案
朝野政令
無所考也。
雍正帝名允禎
康煕帝之第四子
有弟曰光稹。
康煕大漸
遺詔傳十四王光稹。
時光將兵在外
顧命者謀易樹。
加一畫於十上而鉤其末爲于。
稹爲允禎。
字畫相近也。
雍正已立。
稹自邊奔喪
欲以臣禮見。
雍正帝囚之。
至今皇始復爵如舊云。
公元456年
京外。
喪親三年絶少
愚民衣白布不剃頭
百日而除之。
男子指腕。
往往戒指
盖如節酒愼言行。
凡有所戒者然也。
來往二千里。
所與語者數百人
未見中身以上無子者。
中國運氣之旺。
可知
婦人十歲小兒
無不吸烟
蒙古回子亦然
西洋人鼻烟
華人亦多效之。
市上烟壺甚盛。
但佩壺者多滿人也。
衙門
正堂三間
中置卓子
上置筆硯及磁筆山
傍有兩筒。
各揷竹簽十餘。
一書聽差甲軍所持
以發差追捕也。
一書行杖鞭笞時所計杖也。
東有廊房數間。
大使寢處
內馬堆積成丘。
使行歸後。
大使賣于糞田者
歲收銀五六十兩云。
歲時
見諸衙門
皆以片紙正門
題曰封印大吉
自除夕至上元
公事皆停。
與民休息
其間酒食聲樂遊戱尤盛。
賀歲衣裘新鮮
相見擧手
稱好過年
不尙醫藥
是行。
淸譯邊翰基病甚危。
宗孟護視甚勤。
爲之求醫而終未得焉。
業醫者甚珍東醫寶鑑
書舖刊行久矣
董其昌書畫甚貴。
眞蹟障帖。
不下紋銀百兩云。
琉璃廠畫舖
皆庸品。
且多淫戱
少年學習者亦多爲之。
不以爲耻
古本書畫
類多贗作
嘗有賣蘇李河梁別親筆
下有王獻之蔡邕米芾小跋。
紙墨剝落
如千百年古物
價爲八十兩銀云
正月初十日
皇帝郊祠天壇
衙門我人不敢出。
舘隷有姓許者號曰包水月
能通鮮語。
亞於宗孟烏林哺。
以下不及焉。
是時
皇后見囚冷宮
朝野寃之。
是年秋
果薨。
貴妃禮葬之。
鳳城移咨于我國。
盖聞昨年皇帝關東打圍
皇后從焉。
大珠一顆
宮中重寶也。
帝疑之大索
得之典儅舖。
以爲皇后侍衛官某人典銀四百兩。
乃捕其人而鞫之。
搜其身。
衣縫中有一札
皇后手筆也。
不復腰斬
皇后得罪以此
其實宮中專寵者。
設計而譖誣之云。
夜坐舘中。
李德星來言客星見于北方
出望之。
果見北斗間有星大熒惑
芒角勃勃彗孛
予仍戱之曰。
皇后幽廢
所以告警也。
少間西行數度矣。
德星亦疑之。
以爲客星遊移無定。
不應若是之速也。
驛卒老者笑曰。
風箏也。
懸小燈于其尾。
以識其遠近也。
相與大笑而罷。
使行入柵。
方物雇車輸來。
是行。
白木四十餘疋。
綿紬好紙等失者亦多。
譯輩恐生事
貿而充之。
品類不合
覺於通官
藉以索賂。
譯輩不堪其苦也。
厨房失火
通官甲軍輩趍入無人色。
環立視之
不敢撲滅計。
驛卒騰身乘屋
撤其瓦而灌以水。
少頃而息。
譯言華人畏火甚於虎。
一家火則只撤其旁舍
不令延及而已
愚拙如此
仍戱曰。
我國早晩北代
若以火攻
天下可不勞而定。
一譯曰不然
嘗見正陽門失火
惟架十數水車
飛瀉如雨
頃刻而滅。
有此巧器。
何畏火攻
華俗火禁甚嚴。
公私皆用燈籠
不用炬燎。
我人夜行
束薪爇火。
必大驚止之。
其舍屋多瓦少
茅舍
高簷廣廈
間架遼濶
不易延爇。
猶謹火如此
見我國草幕草芚炬燎橫行
不敢暫居也。
二月望後。
皇帝東陵
皇后剃頭
尙在冷宮云。
朝參
正官三十人
使臣譯官二十三人
皆入焉。
裨將四人
以資級選入。
譯主其事。
前此子弟裨將充選
則不欲備朝參員。
且不欲受賞銀。
不入焉。
賞銀者。
皇帝賞賜正官也。
使臣以下
銀緞各有差。
堂下譯官裨將所受。
共銀均收。
以給裨將及雜官之不得正官者。
惟賞緞不以分焉。
故諸裨將及醫畫寫日諸官必欲入於正官者。
以賞緞故也。
領賞後首譯收銀五十餘兩。
依例送來。
不入正官
不當預焉。
卽令諸譯均分焉。
書狀一行三房
下至伴倘奴子
皆自上副兩房
輪供其於子弟裨將
待之亞於使行。
年前雇車
有欄頭之稱。
關東富人
專收其利。
他人有車者。
不敢與焉。
欄頭乘時操縱
雇價轉踊。
商譯不堪其苦。
呈文禮部而禁之。
邇來宗顯之父稱六太爺者。
與其弟七太爺者。
家居柵門內。
宗孟兄弟之勢。
一行買賣雇車利權皆歸焉。
雇車徐王馬哈七家
雄覇邊門
漸復攔頭之法。
皆六太爺宗孟兜攬也。
行中卜駄之雇車者。
惟具標號
附之車主
車主秤其斤重以定價。
一任之後
不復相關
交付柵門
復照標號而受之而已。
攔頭都雇之法。
價雖重而事亦便也。
歲時下馬上馬宴。
皆自光祿寺
送三肴羞于使行。
數十器。
使行具帽帶叩頭中庭以受之。
諸正官皆有賜饌
通官從中之而食其費云。
衙門諸役及諸舖商。
願得餠果少許
奔走囑托不及
盖聞不惟貴上賜。
兼有藥用云。
三月初一日
使行將還。
二月晦夜
舘門乍閉旋開。
諸商攔入。
夜喧爭。
不能睡。
先來裨譯。
使行出舘日。
曉發疾馳
行中最苦役也。
是故其所乘馬
必擇一行强力善走者。
首譯以下
不敢爭焉。
山海關外道有古碑。
先來過者。
必書其所日時
備使行考焉。
盖由虎狼古道
千山下直遼東
徑數百里云。
先來山海關時。
有禮表文
通官原食賂銀三十兩。
是行。
宗孟加索二十兩。
表文過時不出
禮部領賞宴時。
使令任譯直言侍郞
侍郞卽許之。
通官慚沮云。
嘗見古史
朝鮮童子喜走
心怪之。
以爲童子喜走
天性也。
及見中國童子
雖驕戱輕快者。
絶不走跳如東兒者。
中外風氣懸殊
可知也。
罵辱絶無醜語
沒良心
甚麽東西
尋常罵話
王八滓子。
雜種狗滓子等話。
乃賤漢嫚戱
發怒者。
天火燒死也。
北人大官
端士掉臂行速
及見塲戱。
具古衣冠者。
聳肩大步
然後漢官自有威儀也。
致敬拱手
亦以垂手疾行爲禮。
其賤者屈一膝
雙手按地。
爲最恭也。
朝參拜叩之法。
屈膝危跪。
兩手垂地。
不着蹠者。
謂之拜。
雙手按地。
頓首至地者。
謂之叩頭
三叩而後
起而復拜。
如是者三。
摠爲三拜九叩頭。
君臣之禮也。
路上有射響撲頭者。
木箭牛角撲頭
橫穿六孔
數十步。
響聞百步外。
有打小鼓者。
鼓有柄。
塗以東國紙。
鼕鼕響亮
少兒戱具也。
每坊各有牌樓
牌樓者。
如我國迎恩門制。
廟堂街市
必設牌樓門外
京城東西四牌樓
正陽橋外
牌樓五架
制作宏麗
關外祖家石樓最奇。
北鎭廟石樓次之
舖商林哥有黃錫燈臺
長數尺。
可油可燭。
幷爲螺釘
製㨾甚巧。
西洋器也。
嘗入雍和宮
有守宮太監白姓。
年五十餘。
金頂
豐貌胖體。
待人欵洽如舊識
邀坐內炕。
饋以餠果珍味十數種。
器碗皆古今名窰。
想其祿俸不薄也。
命馮姓小宦。
鑰匙開示諸殿。
其後隨使行再往。
待之尤厚。
余亦以紙扇數種報之。
盖聞時制
明朝之弊。
宦官不過六七品。
備灑掃而已
公主行。
辟人甚嚴。
甲軍一雙
皮鞭前驅
宦者一雙
後隨者亦七八
騎。
四面垂黑緞帷。
擡轎惟用四人
時方雪寒
袷衣流汗
賈勇遺力
不若東俗之尙多人張虛儀也。
嘗往西山
紅帷大車
前後十數雙。
甲軍鞭辟人益嚴。
問之。
妃嬪皇城圓明園者。
亦無女侍從者
宗順死後。
子由戶部郞中
方爲知縣
盖以財得官也。
宗孟入京居其家。
見其門懸燈。
尙題戶部二字
其後數年。
聞犯臟(一作贓)革職
抄其家財
宗孟以憂死云。
嘗往徐家。
有瞽人白頂彈弦子及琵琶者。
唱曲和之
問其辭。
黃忠大戰長沙事。
啁切不足聽也。
琉璃廠招牌
曰修自鳴鍾處。
入舖要見自鳴鍾
舖主言惟知修理而已
他舖有一件鐵匣常制木機。
一丈
問其價。
答云五百兩銀。
虛價胡討如此
蓍草一束
稱是孔陵眞品
不可信也。
路傍往往有牌。
刻字處。
見其板刻。
族譜書。
間架如我國法也。
文廟
守者開門許謁。
時使行不具帽帶
不敢謁焉。
登科者。
門前樹旗竿一雙
上爲木匡
朱漆之。
東華門而歸。
逢親王行
下車立。
王停轎褰帷
侍者一人走馬
問有能解漢語者乎。
余令譯官金復瑞出應之。
語未明白
其人還奏于轎前。
不下屈身而已
王微笑。
少頃下帷去。
望其風儀偉然
前後十數呵衛甚嚴。
在舘有小商來坐。
盛稱裁房之利。
凡蟒龍朝衣。
皆其裁縫
一日十兩銀云
余問如是何不爲裁房生活。
作此小買賣爲。
小商答云。
裁房喫利雖多。
名稱不好
無異戱子
子孫雖有好文章
不敢考試作官。
盖以針線男子事。
其賤如此
不爲也。
二月二十八日
一行包卜。
裝載于舘前。
車馬塞路
余出觀之。
時一序班在傍。
余笑曰。
我們有用銀子
京裏無用雜貨
豈不可笑。
序班亦笑曰。
京貨猶屬有用
不食不衣銀子
有何用處
京人甚珍豹裘玉版陸珠北貂。
東人往者
多售厚利
留舘六十二日。
遊觀三十三日。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