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湛轩书序
湛轩书序 第 x 页
湛轩书序
 [序]
  
湛轩书序 第 3H 页
湛轩书序[郑寅普]
湛轩书者。洪先生大容字德保之所著也。旧分册十五。今稍并其编为七册。篇名及类次之第。具如目录。夫学术之于人群大矣。善败由之。或慎守其本。以正德利厚。或反焉。致百度失贞。久且深。中于人心。习以若性而不可如何。以是二者而镜之于吾近古之世。其所由者可知已。故当其时。论议以相伐者则有人矣。势利以相残者则有人矣。与接为构。若水火冰炭之不相入。而至其表臬春秋。眛本剽人己之大分。则无彼此焉。何也。以其中于心者同也。至弊之极而一二明智之士感焉。治佐民之学。以遏颓风。譬若东方微曙。高下通塞稍分。然以其犹承于积晦之后。明为所摄。分焉而未尽。故虽通人辈出。经世之绪。几得复振。而卒未有直就春秋而正本剽人己之分者。岂其明不足于体哉。夷之初朝而照有所未周也。今先生之书。其最要者。有曰筹解需用。有曰林下经纶。或精几何算数。或劬心政法。皆佐民之学。而又有曰医山问答。则专以覈本剽而析人己。在当时所仅见者。呜呼。岂非豪杰之士哉。先生知世之靡靡而至于此。其源在于学术。遗根弃柢。不知人己之为谁孰。而虚起伪伪导虚。于是焉实心实政。不可望矣。乃拟为东海虚子与医山之实翁相问答。而首论虚实。谓道术之惑乱天下。且敷申其意。以为孔子之丧。诸子乱之。朱门之末。诸儒汩之。崇其业而忘其真。习其言而失其意。正学之扶。实由矜心。邪说之斥。实由胜心。救世之仁。实由权心。保身之哲。实由利心。天下滔滔。日趋于虚。(医山问答语。)然于春秋之说。则自念人之中于心也久。非言语所能祛解。故不遽发焉。而故引天文新学。论地员地转。至诸星界轻重钝疾之别。相距之远近与其对于地者。明日月之蚀。非治乱之所系。星辰分野之说。尤无据可笑。因及风云雨雪霜雹雷霆虹晕之所以然。海之咸。地之有震。皆有由五行之数。原非定论。术家祖之河洛。以傅会易象。以穿凿生克飞伏。支离缭绕。卒无其验。而一一举现前目證之实。若别白黑。使胶旧者知所自失。然后始乃奏之以摩厉。以入人心症结之间。而末质言春秋内外之故曰。孔子周
湛轩书序 第 3L 页
人也。春秋者周书也。宜其自内而外人。若使孔子而九夷。则其尊攘之义。自当有域外春秋。所谓医山问答者是也。寅普每读之。未尝不慨然慕乡其为人。盖其苦心矫拔。不独当时所仅见而已。苟由先生之说。而触类以达。则正德利厚。皆不外是。惜乎其少继也。先生 英 正间人。(英祖癸亥生 正祖癸卯卒。)与黄颐斋胤锡。俱师事渼湖金文敬。而是时。星湖犹未没。子孙门弟多崇寔致用。为新进所依归。虽门户有阂。声气互流。同焉者应。故先生所善朴燕岩趾源,朴楚亭齐家。皆夙籀星湖僿说。而皆善郑石痴哲祚。楚亭又善茶山。知先生之学。内实渐渍星湖。以上溯磻溪。然至明辨春秋。则归先生弘毅独绝。藉云开始之难。而衍绪者易为力。亦天生夫人。以澄源疏流。不然。何一时通才达识。于此犹姑舍旃。而先生言之至此也。顾先生之书。此三著之外。则往往与此所云者相龃龉。又深讳其学所自来。骤见之。殆不可辨。此无他故。吾之烛于理者深。而人之守于惑者坚。不能不有蓖焉以违于害。观燕岩。亦为虎叱以讥儒弊。而其表揭之作。或随众为弟靡。庸非彼为真而此为诡欤。先生何以异此。知者于此而哀其遇。又见以如此之遇。而犹崎岖自达。蕲民不迷其事。愈可敬也。颐斋历算。亦传自石痴。然不敢述其事以公世。与先生略相似。由此言之。近古二三百年之间。士之怀独见之明。而隐泯而没世者。可胜言哉。况于材俊芟夷精色遂沉之后哉。先生尝随其叔父使燕。交陆飞,严诚,潘庭筠。事具先生燕记及笔谭尺牍。三人于先生。死生不相忘。先生没。燕岩为志。盛称此事。然先生何等人。燕岩岂必以此重先生哉。特有槩于三人者之犹知先生。而偏宕其辞。以深悲先生之不见知于域中也。先生天算之邃。固无俟言矣。燕岩又称其可使掌邦赋。使绝域。而视林下经纶。平四民。兵全国。禁游手。改城法。皆不可易。其论君择相。相以下各择其属。几合于近世责任内阁之制。然此视茶山。犹逊其闳而精。欲知先生者。当于其本剽人己之辨而求之。则先生之所以为先生者见矣。后学东莱郑寅普。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