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修山集卷之十一 (自动笺注)
山集卷之十一
 東史本
  
檀君本紀
公元1748年
朝鮮王檀君者。
祖曰神人桓因。
桓因有庶子
桓雄
桓雄太白之山。
有神熊之異。
而生君於檀樹下。
號檀君
或曰
檀君名曰王儉
或曰
姓桓氏
檀君之時。
東夏君長
百姓蚩蒙。
禽獸與羣。
於是檀君敎民編髮盖首。
始有君臣男女之分。
飮食居處之節。
陶唐氏立於中國
而始檀君開國
盖在戊辰歲云。
九年之水。
彭吳
高山大川
至于牛首
奠厥民居
檀君盖年數十百歲。
終。
扶婁立。
甲戌之歲。
夏禹氏於塗山
扶婁之後
世系年譜逸而不傳
或曰
檀君不死
商武丁乙未
入阿斯達山爲神。
或曰
至周。
箕子於唐莊之京。
千有餘歲云。
檀君平壤之邱。
而當殷,周之際。
後世子孫
徙於白岳
君立千五百八年。
箕子八條之敎。
代莅東夏
方俗用正
外史氏曰。
虞夏之際。
天下之有君久矣
東方之君始於檀氏
而立
此其故何也。
徐氏通鑑
獨載羅麗以下
雜記檀君
其文頗不經
縉紳先生難言之。
金富軾所傳天神,神市,天符三印檀君年歲
者多不信
余嘗聞摩尼山檀君天壇
月山三聖祠。
東有所謂唐莊京者。
往往佳氣其上云。
總之不離
四佳所論者近是
余觀中國古史
表見檀君王儉之名章矣。
檀君首出聖人
在中國。
伏羲神農之君乎。
竊取古記文意頗雅者。
本紀書首
箕子本紀
朝鮮箕子
姓子氏
或曰
名胥餘
殷王成湯十六世孫
末帝諸父也。
始封於箕。
子爵
因號曰箕子
箕子仕殷爲太師
殷道衰。
卿士民師非度
汩陳倫常
大道幾隱。
箕子獨治夏后氏洪範九疇
周西伯昌
拘於羑里
伏羲之易。
是時天下
西伯箕子胥餘
皆爲聖賢
末帝無度
王子比干諫而死。
微子啓去之。
箕子不聽
被髮佯狂爲奴。
嘗曰。
商其淪喪
我罔爲臣僕。
周侯發旣克受。
召公奭
箕子之囚。
王就見之。
問殷所以亡。
箕子不忍言
王乃問以天道
箕子陳洪範九疇
大目
一曰五行
二曰敬用五事
三曰農用八政
四曰協用五紀
五曰建用皇極
六曰乂用三德
七曰明用稽疑
八曰念用庶徵
九曰嚮用五福
用六極。
其論皇極曰。
無偏無陂
王之義
無有
作好
遵王之道。
無有作惡
遵王之路。
無偏無黨
王道蕩蕩
無黨無偏
王道平平。
無反無側。
王道正直。
會其有極
歸其有極
箕子旣爲周王傳道
乃避中國
走之朝鮮
殷之遺民舊臣之者五千。
詩書禮樂醫巫陰陽卜筮之流
百工技藝皆具焉。
周之守臣
箕子之聖也。
莫敢阻遏
周王聞之。
因封之爵。
爲侯而不臣焉。
初居遼水之左。
百姓咸歸之。
於是檀氏白岳
箕子平壤
東民父老酋長咸來迎。
箕子曰。
嗟爾有衆。
荒陋僻處
不知禮義日久矣。
予與爾百姓
約法八條
父子有親
君臣有義。
男女有別
長少有序
朋友有信
百姓相殺
償以命。
相傷
以糓償。
相盜。
男爲奴。
女爲婢。
自贖者人五十萬。
雖免爲民。
嫁娶無所售。
畫井
民産
爲畒七十而助公田
形類田字
周制略異。
然其什而一。
一也。
野都飮食器用籩䇺衣冠制度
悉同中國
西過遼河
東北至于忽汗。
南極于海。
方四五千里。
濊貊餘韓之屬。
革面歸義
箕子東方朞年
民知有禮義之方。
三年
大化
詩書禮樂之邦。
崇信讓。
儒術
邑無狗吠之盜。
夜戶不閉。
婦人貞信
無淫辟之行。
盖東民柔善
敎化易入。
其天性然也。
箕子薨。
葬兎山。
太子立。
史失其名氏
箕子
公元1766年
丙戌
己卯入于東國
戊午薨。
在位十年。
朝鮮箕子周武王同時
享年皆九十三云。
箕子之治。
省簡文條而用信義務
以德服人
嘗謂一日之亂。
十年不定
生民塗炭
不能安其業。
四十年之間。
干戈措而不用
强暴隣國
不敢相侵。
東方大定
朝野無事
百姓歡樂之。
浿水黃河
作歌以頌其德。
其後三十餘世。
至武康王
周燕僭稱王。
東略地。
后怒謂羣臣曰。
願從士大夫之力。
擊周之僭賊臣伯。
以西尊周室
大夫禮力諫。
后乃止。
使禮往見通好
君亦止。
不敢攻。
後后亦稱王。
王薨。
太子立。
史亦失其名謚。
後王修德
虐用其民。
驕於隣國
遣兵來攻
我師大敗
縮地二千里。
以滿潘汗爲界。
遂失遼東
於是朝鮮遂弱。
箕子之業衰。
十一世孫否。
是爲王否。
秦王嬴政滅周幷天下
自稱秦始皇帝
長城遼東
王畏之。
臣服于秦。
王薨。
太子準立。
是爲王準
,趙入于秦。
舊民多亡歸之。
皇帝滅秦。
功臣盧綰
朝鮮浿水爲界。
燕王綰亡。
燕人衛滿率黨數百千人東渡浿。
求居塞內空地
藩屛王國
王拜博士
錫圭封之百里
令守西鄙
博士滿招納,齊亡命
徒衆漸盛。
詐遣人稱漢兵十道至
公元1801年
欲入宿衛
遂叛襲平壤
王戰不勝
海南奔韓。
滿遂據朝鮮
箕氏都平壤
傳世十二。
凡九百二十九年。
盖箕氏亡。
在周君王赧入秦後六十三年
歷年亦大槩相同云。
其後千五百有餘年。
太祖立國平壤
文物禮樂
絶而復興
外史氏曰。
余觀西海首陽山
南有所謂夷齊兄弟嶼者。
然則箕子之避周。
伯夷叔齊
亦隨之東遊耶。
余觀中國輿地
霍州首陽
迫近豐鎬
孤竹國在遼水之西。
二人者。
自其故國
遂來於斯歟。
未可知也。
其後孔子又欲居九夷
由是觀之。
天生東國
爲君子避世之所耶。
吁亦奇矣。
當殷周之際。
泰伯虞仲去之吳。
箕子朝鮮
吳至闔廬
而竟不變文身之風。
朝鮮仁賢之化。
于今不絶
亦可以見箕子之聖矣。
孔子曰。
君子居之。
陋之有。
矣哉
朝鮮侯伐燕尊周。
以明春秋之義
倘其克成
可與齊桓,晉文中侯伯侔矣。
大夫禮之諫。
抑獨何哉
難免君子之誅矣。
雖然
侯則烈哉。
侯則烈哉。
三韓本紀
盖檀箕之際。
別部東南濊貊
西南曰韓。
東北曰餘靺鞨
中國之有蠻夷閩粤也。
於玆五種
韓爲
公元1738年
最大。
其人居辰地辰韓
卞地曰卞韓。
馬地曰馬韓
馬韓在西
故辰卞人稱西韓
地在漢江以南
方千里
分而爲七十八國。
臣屬朝鮮
出貢賦。
郡縣焉。
馬韓土著種植
蠶桑綿布
大栗
雞尾五尺
城郭
草屋土宇
其戶在上
不貴金寶錦罽。
瓔珠飾髮。
垂耳爲美。
婦人魁頭露紒
男子布袍草履
勇悍
少年築室作力
繩貫脊皮
縋以大木
讙呼爲健。
常以五月田竟
鬼神酒會
晝夜
羣聚歌舞
舞輒數十人相隨
蹋地爲節。
十月農工畢。
復如之。
總之其俗力農作。
鬼神
其兵弓楯矛櫓
祭賽鈴鼓樂之
辰韓在其東。
土地肥美
五糓
蠶桑作縑。
嫁女娶婦以禮
男女有別
行者相逢於路。
駐足以讓。
或曰
其人自言秦亡人
岐周舊俗然也。
弁韓辰韓南。
城郭
其人長大美髮
衣服齋潔
刑法嚴峻
東南黑齒夷人
頗有文身者。
馬韓始王箕準者。
朝鮮箕子四十二世孫也。
王否子也。
否薨。
卽位
十餘年。
博士滿守西鄙
叛陷平壤
王率左右宮人
南浮海入
金馬
擊滅小國五十四。
郡縣
辰卞二十四國。
亦來屬。
修職貢。
於是王改朝鮮舊號曰馬韓
以奉箕子之祀。
或曰
朝鮮武康
公元1825年
王卽準。
豈準雖居韓地。
不變舊號朝鮮耶。
未可知也。
王薨。
太子立。
其後歷代名謚。
皆逸不傳
立國年數可推云。
王準南渡後八十七年
朝鮮王右渠漢兵所滅。
漢始置樂浪玄菟,眞番,臨屯四郡朝鮮舊地
百三十八年。
韓六部
立朴赫居世爲君。
國號徐羅伐。
百六十七年。
卞韓諸國降於徐羅伐。
百六十九年。
扶餘人高朱蒙據卒本。
國號高句麗
百八十七年。
徐羅伐使來聘
王盛兵威
召入讓曰。
辰卞本我與國
自爾赫居世爲君。
久闕職貢
以小不能事大
豈禮乎。
公對不遜
王怒欲殺之。
左右諫之。
乃聽還。
明年王薨。
太子立。
徐羅伐遣使來弔。
百八十九年。
高句麗朱蒙卒。
百九十年。
高句麗庶子溫祚來奔西北百里地界之。
溫祚自稱百濟王
都慰禮城
二百年。
百濟君溫祚獵獲鹿來獻。
二百三年。
溫祚徙漢山
遣使遷都
遂畫定疆界
熊津爲限
二百十四年。
百濟置柵熊川
遣使百濟君溫祚曰。
始君窮而歸我。
寡人百里安之。
其待君殊不薄
若乃報我固也。
今以國完民衆
謂莫我敵。
高城深池
侵軼封疆
縱君自爲計良矣。
獨於義何。
溫祚慙。
遂毁之。
百濟靺鞨破之。
來獻俘。
二百十六年。
百濟君溫祚
公元1739年
潛師來襲
王都
王走保圓山錦峴。
明年
二城不守
將軍周勤保牛谷城不降。
四年。
敗死之。
馬韓亡。
箕氏不祀
外史氏曰。
余以馬韓朝鮮
退衛滿於後。
明正僞之統。
箕子子氏。
其後分處四方
東方者。
以國爲姓。
而有韓氏。
箕與奇音相類
有奇氏。
中國鮮于氏。
鮮于氏。
春秋鮮虞子之裔也。
系本最明。
故來東方者。
崇仁殿祀。
崇仁殿者。
本朝箕子平壤
其後
號曰崇仁殿監
監者。
宗室之號。
比古之子男。
以奉其祭祀
禮也。
周勤當國亡。
孤城守死
保歲寒之節。
林氏東史。
馬韓有孟召者。
守覆巖城。
不降百濟
嗚呼
豈非箕氏仁賢之報耶。
辰卞二韓
事蹟無可考。
不能自立世家
春秋黃隨紀虢之流也。
朝鮮本紀
朝鮮王衛滿者。
故燕人也。
漢高皇帝功臣盧綰於燕。
盧綰叛。
漢亡入
滿故爲盧綰臣。
亡命
聚黨千餘人
浿水
求屬朝鮮
朝鮮拜爲博士
封之百里
使守西鄙
滿幷有秦故空地
上下鄣。
役屬眞番諸小國燕齊亡命者。
衆漸盛。
遂詐遣人稱漢人來伐
請入宿衛
朝鮮未及設備
滿潛師已迫。
王準南遁
公元前195年
馬。
滿入據平壤
王位
故國朝鮮
時漢惠帝元年丁未也。
遣使稱臣漢。
遼東太守朝鮮外臣
保塞外蠻夷。
無使盜邊
諸國欲入見天子
禁止
以故朝鮮兵威財物
諸國不服侵降之。
地東西四千里。
南北二千里。
東至大海四百里。
北至營州九百二十里。
南至韓六百里。
北至肅愼氏千四百里。
王薨。
右渠立。
右渠之時漢亡。
人至者滋多。
寖强
王驕未嘗入覲天子
旁衆國欲上書見天子。
壅閼不通
濊君南閭怒畔。
率其衆詣遼東降漢。
漢置滄海郡其故地
漢元封三年
漢使涉何
誘諭王。
王終不肯奉詔
何去至界上
浿水
使御刺殺何者
裨歸報漢。
天子曰。
朝鮮長。
天子爲其名美。
卽不詰。
何爲遼東東部都尉
王怨何。
發兵襲攻。
涉何
天子聞之。
樓船將軍楊僕
渤海
五萬人
左將軍荀彘
遼東朝鮮
問殺使涉何罪。
王發據險
左將軍兵。
楊僕將齊兵七千人
先至平壤王城
諜知漢軍少。
卽出城擊漢軍大敗之。
楊僕入山中。
又敗荀彘浿水西。
漢使衛山
兵威來諭王。
王見使者
頓首謝。
願降。
兩將詐殺臣。
今見信節
請服降。
乃遣太子入謝
獻馬五千匹。
及饋軍糧
人衆萬餘。
持兵方渡浿水
使
公元前107年
衛山左將軍荀彘
疑其爲變。
太子服降
宜命從者
持兵
太子亦疑使者
左將軍詐殺之。
遂不渡浿水
還歸國。
荀彘卽破浿水上軍
前至城下
圍其西北
楊僕軍亦往會。
城南
王遂堅守都城
兵戰不利
王使大臣
陰遣約降樓船將軍以間之。
左將軍急擊
樓船欲就約不戰。
左將軍樓船朝鮮反。
以故不相能
漢更遣濟南太守公孫遂往征之。
有便宜。
得以從事
至。
荀彘卽執樓船將軍幷之。
急擊城。
相國韓陰,尼谿長參,相國路人將軍王唊。
相與謀曰。
欲降樓船
樓船今執。
獨軍幷將戰益急。
不能當。
王又不肯降。
漢陰,唊,路人皆亡。
左將軍
路人道死
明年夏
谿長參。
使人弑王降漢。
大臣成己。
王都拒降。
收兵漢軍
左將軍
使王子長降。
路人子最。
告諭都民。
大臣成己。
衛氏遂亡
漢分其地。
四郡
其後七十三年
高勾麗興。
衛氏詐滅朝鮮王準。
立八十七年而絶。
而王右渠子長
封爲畿侯
古史氏曰。
甚矣。
衛氏之詐也。
始王滿。
旣以詐。
箕子一千年之社稷
末孫右渠
又以詐。
挑漢天子怒。
以此亡國殺身
甚矣。
衛氏之詐也。
路人尼谿
賣國弑君
獨大臣成己。
區區守節義。
孤城存亡
亦足尙已。
山集卷之十一
 東史世家
  
箕子世家(補遺)
公元前1007年
朝鮮太祖文聖王姓子氏。
或曰
名胥餘
其先殷王成湯也。
末帝受之諸父
周武王革命
率其徒五千人
渡遼水
平壤之邱。
周武王仍以封之而不臣也。
三代之際。
聖人之裔。
不得志中國
而爲方外異域之君者。
箕子以外
吳泰伯仲雍及越無余莊蹻之類。
吳越及周之衰而繼霸中國
以鳴其盛。
箕子之後無聞
朝鮮馬韓
相繼千餘不絶
東方之民。
至今頌其仁賢之化。
流澤不斬
可謂盛矣。
箕子十年
而周所立殷後武庚及周三叔
作亂河內
周殺武庚而封微子啓於宋。
以奉殷祀。
四十一年。
王薨。
子松立。
是謂莊惠王
四年。
周成王崩。
康王立
二十五年
莊惠王薨。
敬孝王詢立
自敬孝至于哀平
年代謚可記
不可詳其父子兄弟次云
五年
周康王崩。
二十七年。
王薨。
貞王立。
二十九年。
周昭王南廵渡江
爲楚人所弑。
三十年。
王薨。
文武王椿立。
二十八年。
王薨。
太原王孔立。
六年
周穆王犬戎
獲其四白鹿四白狼。
自是荒服不朝於周
二十一年
徐夷誕率九夷以伐周。
周畏之。
東方諸侯
使徐
公元前869年
主之。
陸地而朝者。
三十六國
四十四年。
王薨。
景昌王莊立。
十一年。
薨。
平王捉立。
十四年。
薨。
威王調立
七年
周封殷紂惡來之後非子于秦。
十年
周夷王立
諸侯覲禮廢。
荒服不至
十八年。
王薨。
宣惠王索立。
宣惠之世。
周道衰微
箕子之業愈盛。
國家晏嬉無事
二十九年。
王薨。
襄王師立。
十五年。
周厲王出奔彘。
共和行政
二十九年。
周宣王立
征伐四夷不朝者。
是歲。
燕惠侯卒。
韓侯朝王
韓北也。
五十三年。
王薨。
文惠王炎立。
二十二年
周宣王崩。
三十三年
西戎入中國。
周幽王驪山下。
三十四年
東遷洛陽
諸侯力征
文武之業益微。
中國大亂
是謂春秋之世。
東方無事
五十年。
王薨。
盛德王越立。
十五年。
薨。
悼懷王職立。
十九年。
周平王崩。
二十五年。
王薨。
烈王優立。
十年
南蠻熊通稱王於荊楚
十五年。
王薨。
昌國王睦立。
二年
周桓王崩。
▣年。
王薨。
武成王平立
四年。
周莊王崩。
二十二年。
齊侯小白諸侯之師。
山戎
至于孤竹
孤竹朝鮮西隣也。
命燕君納貢于周
賜燕南境之地。
至於長蘆
使復修召公之法。
燕莊公時也。
二十六年
王薨。
貞敬王闕立。
二年
燕莊公卒。
十八年。
中國齊桓公薨。
十九年。
公元前663年
王薨。
樂成王懷立。
四年。
宋公玆父卒。
玆父者。
微子之後也。
微子十九傳而爲玆父。
玆父欲以見執於楚。
然世人稱爲五伯之一
自文聖至王。
亦十九世云。
二十八年
王薨。
孝宗存立
六年
周匡王崩。
十七年。
王薨。
天老王孝立。
十一年。
句吳壽夢立
吳自太伯虞仲之後
壽夢凡十九世。
而吳始大稱王。
通於中國
二十四年
周簡王崩。
是歲王薨。
修道王襄立。
三年
大夫魏絳
諸戎
無終子嘉父之言也。
無終近燕。
十八年。
燕文公立。
十九年。
王薨。
襄王邇立。
二年
孔子生于中國之魯。
魯。
周公之國也。
孔子名丘
宋公之後而殷之裔也。
與箕氏同本。
于湯八年
周靈王崩。
二十一年。
王薨。
奉日王參立。
十二年。
周景王崩。
十六年。
王薨。
德昌王僅立。
十一年。
句吳闔廬破楚入郢
十八年。
王薨。
壽聖王翔立。
壽聖之世。
中國愈亂。
孔子歎曰。
夷狄之有君。
不如諸夏之無也。
於是欲居九夷
或曰
如之何
孔子曰。
君子居之。
陋之有。
又嘗欲乘桴浮于海曰。
從我者。
其由也與
也者
門人仲由子路也。
後世儒者以爲孔子之浮海。
盖欲之朝鮮也。
爲其箕子之國
而有仁賢之化也。
然終不居之者
不忍父母國之魯也。
十七年。
句吳夫差
公元前562年
中國諸侯黃池
二十年。
孔丘卒。
二十二年。
周敬王崩。
二十四年
越王句踐滅吳。
遂伯中國
周元王勾踐胙。
三十四年。
周定王立
四十二年。
王薨。
英傑立。
十六年
薨。
逸泯王岡立。
十七年
薨。
濟世王混立。
濟世之世。
周威烈王
三晉始侯。
周室愈微。
七雄中國
王保安民
國以之濟。
二十一年
薨。
淸國王璧立。
三十一年。
桓公立
三十五年。
王薨。
導國王澄立。
十九年
薨。
赫聖王隲立。
十七年。
燕易王立
二十六年。
燕君僭稱王。
東略地。
王怒謂羣臣曰。
願從士大夫之力。
擊周之僭賊臣
以西尊周室
大夫禮力諫。
王乃止。
二十八年。
王薨。
和羅王謵立。
使大夫通好於燕。
燕止不攻。
其後朝鮮亦稱王。
或曰
朝鮮通燕與稱王。
在赫聖時
而以王之義推之。
不然也。
六年
周愼靚王崩。
七年
燕王噲讓國相子之。
齊伐破燕。
王噲相子之。
人立太子平。
是謂昭王
十六年。
王薨。
說文王賀立。
八年
薨。
慶順王萃立。
和羅以下諸王之際。
修德
虐用其民。
驕於隣國
燕乃遣兵來攻
我師大敗
縮地二千里。
以滿潘汗爲界。
遂失遼東
於是朝鮮遂弱而箕子之業衰矣。
十一年
宋公自立爲王。
齊楚魏爭攻。
諸侯謂之桀。
宋爲齊
公元前586年
湣王所滅。
殷遂絶祀
十九年
燕昭王卒。
是歲。
王薨。
佳德王詡立。
七年
燕武成王立
二十二年。
秦攻周。
周王降于秦。
是歲周赧王卒而周亡。
二十七年。
王薨。
三老王煜立薨。
文王釋立薨。
章平王潤立薨。
宗統王恤立。
正史恤作否。
三老宗統
年月
中國正史不同
不論次其年月云。
宗統王之時。
秦王嬴政起於西夷
六國而幷天下
自稱秦始皇帝
長城遼東
王畏之。
臣服于秦。
王薨。
哀平王準立。
哀平之時
燕齊趙入于秦。
舊民多亡歸之。
漢高帝初立
王其功臣盧綰于燕。
朝鮮浿水爲界。
燕王綰亡。
燕人衛滿率其黨東渡浿水
求居塞內
王拜博士
錫圭封之百里
令守西鄙
博士滿叛。
平壤
王率左右宮人南浮海。
居于韓地。
爲馬韓。
馬韓自有本紀
王準南遷
漢高帝十二年
以時考之。
則恐不然也。
或曰
惠帝高后際云
朝鮮史泯。
不可詳其事。
然以箕子之聖。
旣罔僕於周
東出海外
義服其民。
使九域之土。
躋於中華
道載洪範一編
不可掩也。
箕子本出契。
契。
高辛之子
其後爲湯。
箕子以湯十六世孫
而出之朝鮮爲君。
傳四十一世。
吳太伯虞仲
周太王之子
而周祖后稷
亦出高辛
太伯逃之
荊蠻而爲句吳君。
傳二十五世。
其間闔廬伯中國。
勾踐之祖。
小康庶子
而封於會稽二十餘世。
而爲勾踐
伯中國。
於越本於顓頊
滇王莊蹻之祖。
亦出高陽
至于漢武帝之世。
而爲王不已
四國俱古聖帝之裔。
而皆興於方外異域
惟箕氏之祚最長。
而其澤最遠。
盖施與力之報。
自然異也。
扶餘世家
公元前37年
扶餘之先。
出自檀君
檀君支子於餘地。
後世自號曰扶餘
或曰
扶餘其始封君之名。
其國在鴨江之北。
地方二千里。
歷檀箕之際。
或存或亡。
臣屬朝鮮云。
傳世二千餘年。
至王解夫婁。
遷都迦葉原。
東海濱。
是謂東扶餘
國人解慕漱自稱天帝子
竊據扶餘故都
王薨。
太子金蛙立。
是爲王金蛙。
蛙生而神異
或曰
王扶婁老而無兒息
禱子於山川
馬逸
鯤淵
大石相對
液流如淚者。
王怪之。
使傅之石下
小兒金色
形類蛙。
王喜曰。
是天賚我兒耶。
遂子之云。
王金出遊
女子於優渤之水。
自稱河伯女
名柳花
載與歸。
爲日所炤而生朱蒙
神怪
非人也。
王金生子七人
子帶素。
朱蒙技能
朱蒙出奔卒本。
王金卽位
漢宣帝元帝之間
元帝建昭二年
公元前36年
朱蒙據卒本。
國號高勾麗。
三年
沸流國降于高勾麗。
漢成帝陽朔元年
高勾麗國母柳花卒。
以太后禮葬之。
神廟
朱蒙遣使方物謝之漢。
鴻嘉二年
高麗王子類利。
逃歸
是年高麗王朱蒙卒。
明年
朱蒙子溫祚建國河南
國號百濟
其先扶餘
自號扶餘氏
漢元延四年
高麗鮮卑
漢哀帝建平元年
王金蛙薨。
子帶素立。
是爲王素。
元年
遣使高麗
責入質子
太子都切不至
率師五萬。
高麗
雪寒
士卒凍死十二三。
引還
九年
高麗徙都國內巖。
十五年。
高麗殺其太子解明
王使人責高麗君曰。
始我先王王先東明相好父子
而乃招誘臣民
逃據我邊裔
開國稱君之日久矣。
夫幼事長。
事大
禮也順也
禮順
天之所助也
不以禮順
天其助乎。
高麗王子無恤對曰。
君王其忘之乎。
昔我先王
生也非常
多才且能。
王所嫉。
屈爲牧圉
幾陷非辜
見幾逃生
介在南鄙
是咎在君王
不在我祖。
縱王且輕我。
獨不見累卵耶。
王如不毁其卵。
將吾事之。
不然
何畏哉。
王問左右累卵之故。
不知
老嫗對曰。
累卵者。
危也。
不毁者。
安也
言王不知自危
而欲人之事己。
不如易危而自安
十一年。
新莽高麗
十二年。
公元前194年
高麗
至鶴盤嶺下
遇伏大敗
十三年
高麗滅梁貊。
十九年。
民得異烏獻王
或曰
以烏而赤也。
又一頭而二身
其以二國而爲一之徵乎。
王喜
高麗
其所以爲已應。
麗王報曰。
黑爲北色。
今變而赤南色也。
赤烏瑞物
君不自爲爲我有。
未知存亡在誰也。
王悔之。
二十一年
高勾麗擧國來侵。
王自率衆出戰
遇於泥淖
王御馬陷。
得出
麗將怪由直前殺王。
我師不屈
麗王數重。
大霧七日。
麗王潛師遁去。
王季弟走保曷思水濱
王位
王從弟謂國人曰。
先王身弑國亡。
百姓無所依。
曷思偏安
不能自國。
吾亦才智魯下。
無望興復
以故都人民萬餘口。
高麗
高麗立爲扶餘王
置之椽那部。
以其背有絡文。
賜之姓絡氏。
其後六十七年
漢明帝永平十一年
思王孫都頭
擧國臣屬高麗
曷思遂絶。
扶餘後稍自國。
漢安帝永初五年
扶餘王步騎八千人
樂浪郡
殺傷吏民
復歸附漢。
高麗濊貊
玄菟
王遣太子仇台
率師救之。
其衆二萬。
漢兵夾攻麗師。
大敗城下
漢永寧元年
王遣尉仇台
詣漢貢獻
天子嘉之
賜印綵。
漢永和元年
尉仇台朝京師。
天子黃門鼓吹角牴戱
勞之
尉仇台薨。
子夫
公元161年
立。
漢延熹四年
王背漢。
率師二萬人玄菟
太守公孫迎戰
我師大敗
死者千餘人
漢熹平三年
王復奉貢漢。
至王依慮。
晉武帝太康六年
鮮卑慕容廆來伐
我師大敗
憂迫自殺
王子依羅等。
走保沃沮
遂夷都城
驅掠萬餘人而去。
明年
王子依羅。
請援於晉。
校尉何龕。
督護賈沉救之。
將孫丁。
還復故國
侵掠國人賣於晉。
晉輒以官物贖還。
邊郡扶餘之口。
王玄
晉穆帝永和十三年
燕王皝三將軍騎萬七千來襲
王都不守
燕獲王及臣民五萬餘人而去。
署王爲鎭軍將軍
以其女妻之。
扶餘益微。
不能國。
後百二十七年。
齊明帝建武元年
扶餘孱王以其國。
折入于高麗
扶餘氏遂不祀
外史氏曰。
扶餘大國也。
迫近中原
其俗嚴急
少恩好戰
其得北鄙肅殺之風乎。
檀君之後數千百年。
立國稱王。
世世不絶
此其始封。
必有賢聖之君。
仁惠于物。
流澤子孫也。
惜乎。
其事不槪見也。
帶素不能安其累卵而又毁之。
赤烏之瑞。
適足麗人兵。
悲夫
渤海世家
渤海國高王姓大氏。
名祚榮
其先高麗末人
高麗亡。
率衆保挹婁之東牟山
地直營州東二千里。
公元719年
新羅泥河爲境。
東窮海。
西契丹
築城郭以居。
高麗逋殘稍歸之。
唐武后萬歲通天中
仲象因契丹李盡忠之亂。
靺鞨酋比羽及高麗餘衆
東走渡遼水
太白山東北
阻奧河樹
自固
武后封比羽。
(姓乞四
)爲許國公
象震國公
比羽不受命
后使將軍李楷擊斬之。
是時
仲象卒。
子祚榮引殘痍遁去。
固窮
躡度天門嶺。
祚榮因高麗靺鞨兵。
拒破固。
於是契丹突厥
唐師道絶。
祚榮卽幷比羽之衆。
荒遠
建國
號震。
王位
遣使突厥
地方五千里。
戶十餘萬。
勝兵數萬。
頗知書契
盡得扶餘沃沮弁韓朝鮮海北諸國。
唐先天中
冊王爲左驍衛大將軍渤海郡
以所統爲忽汗州。
領忽汗州都督
開元七年
王薨。
武藝立。
是爲武王
斥大土宇
東北諸夷畏臣之。
建元仁安
未幾黑水酋長
遣使朝唐。
唐以其地建黑水州。
長史臨總。
王議羣臣曰。
黑水假道於我。
唐通
異時請吐屯於突厥
皆先告我
今請唐官。
不吾告。
是必與唐腹背攻我也。
乃遣弟門藝及王舅任雅相
發兵黑水
門藝嘗質京師利害
謂王曰。
黑水請吏而我擊之。
是背唐也。
大國萬倍
我與之産怨
我且亡。
高麗盛時
士三十萬。
抗唐爲敵。
可謂雄强
公元318年
唐兵一臨
掃地盡矣。
今我衆比高麗三之一。
王將違之不可
不從
兵至境。
又以書固諫
王怒。
從兄夏代將。
召門藝將殺之。
門藝懼。
儳路自歸唐。
拜門左驍衛將軍
王使使暴其罪。
請誅之。
唐詔置之安西
好報曰。
門藝窮來歸我。
誼不可殺
已投之惡地
並留使者
王知之。
上書斥言
陛下不當以妄示天下
意必殺門藝。
唐陽斥門藝以報。
後十年。
王遣大將張文休。
海賊登州
帝馳遣門藝。
幽州兵擊之。
又使太僕卿思蘭
新羅兵。
南境
大雪袤丈。
凍死過半
無功而還
王望門藝不已
募客入東都
狙刺於道。
門藝格之。
得不死。
河南刺客
悉殺之。
王薨。
子欽茂立。
是爲文王
改元大興
唐冊王及所領王因是境內
天寶末
上京
舊國三百里忽汗河之東。
寶應元年
唐始冊王渤海國
檢校太尉
其後日本舞女十一。
獻于唐。
貞元時
東南東京
王薨。
子宏臨早卒。
族弟義立
一歲
猜虐
國人廢殺之。
推宏臨子華璵。
爲王。
是爲成王
改元中興
復還上京
王薨。
文王小子嵩鄰
是爲康王
改元正歷
薨。
定王立。
改元永德
薨。
僖王言信立。
改元朱雀
薨。
簡王明忠立。
改元太始
一年
薨。
從父宣王秀立
公元830年
建興
四世祖野勃高王
弟也。
王能討伐海北諸部。
開大境宇有功
唐憲宗王檢校司空
唐太和四年
王薨。
子新德蚤死
孫彝震立。
改元咸和
諸王之世。
數遣諸生唐太學
知古今制度
至是遂爲海東盛國。
地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
肅愼故地上京
龍井府。
龍湖三州
其正南六百里爲中京
顯德府。
領盧顯鐵蕩六州
濊貊故地東京
龍原府。
亦曰柵城府
領慶鹽穆賀四州
沃沮故地南京
南海府。
領沃晴三州
高麗故地西京
鴨綠府。
領神桓豐正四州
神州鴨綠江泊汋城泝流七百里至焉。
自此東距中原四百里。
仍正北行六百里。
而爲上京
土中所在
可推而知也。
長嶺府
領瑕河二州
扶餘故地扶餘府。
常屯勁兵
契丹
領扶仙二州
鄚頡府。
領鄚高二州
挹婁故地定理府
領定潘二州
安邊府。
領安瓊二州
率賓故地
率賓府
領華益建三州
拂涅故地
東平府
領伊蒙沱黑比五州
鐵利故地
鐵利府
領廣汾蒲義歸等六州
越喜故地
懷遠府。
領遠越懷紀富美福耶九州
元府
領寧郿慕常四州
銅涑三州
獨奏州涑州
以其近涑沫江
所謂粟末水也。
龍原東南濱海
日本道也。
南海
新羅道也。
鴨綠
唐道也。
長嶺
營州道也。
扶餘契丹道也。
禮樂官府制度倣象中國
王命謂之敎。
王之父曰老王。
太妃
貴妃
長子副王
諸子王子
官有宣詔省。
左相左平章事侍中左常侍諫議居之。
臺省
右相右平章事內史詔誥舍人居之。
政堂省。
大內相一人居。
左右相上。
左右司政各一。
居左右平章之下。
以比僕射
左右允比二丞
左六司仁義部各一。
卿居司政下。
支司爵倉膳部
部有郞中員外
右六司智禮信部。
司戎水部卿郞準左。
以比六官
中正大中正一。
御史大夫
司政下。
少正一。
又有殿中寺,宗屬寺。
大令
文籍院。
有監令。
監皆有少太常司賓大夫農寺
有卿藏司
膳寺有令丞。
胄子監有監長
巷伯局有常侍等官。
武員
左右猛賁,熊衛,羆衛,南左右衛,北左右衛
大將軍一。
將軍一。
以品爲秩。
三秩以上
紫牙金魚
五秩以上
服緋牙笏銀魚
六秩七秩
緋衣
八秩綠衣
木笏
物産俗所貴者
太白山之菟。
南海昆布
(今咸興以北。
海出昆布
)柵城之豉。
扶餘之鹿。
鄚頡之豕。
率賓之馬。
顯州之布。
沃州之綿。
龍州之紬。
位城之鐵。
盧城之
湄沱湖之鯽。
果有丸都之
公元926年
李。
樂遊
王彝之後
史失薨年謚號
弟虔晃立。
虔晃之後
又有玄錫
玄錫之立。
唐懿宗咸通時
其後五十餘年。
後唐明宗天成元年
王諲譔與契丹戰。
契丹西鄙諸城
進攻扶餘
陷其城。
遂圍上京
戰敗乞降
主使兵衛王及宗屬
出置王於臨潢西。
賜名烏魯古。
渤海
東丹國。
忽汗爲天福城。
冊其長子爲人皇王以主之。
於是渤海世子大光將軍申德。
禮部大和匀。
均老司政大元匀。
工部大福謩。
左右衛將軍審理
少將豆干
檢校開國男,朴漁。
工部吳興等。
率其餘衆
前後高麗萬戶
麗主厚待之。
世子姓名王繼
附之屬籍
使奉其祀。
僚佐賜爵渤海
唐開元元年受唐封。
至後唐天成元年
契丹所滅。
凡二百十四年。
贊曰。
大祚榮高麗一餓隷。
乘時鵲起
奄有東北諸夷五千里地。
折獰詭兇獷之心。
衣冠禮樂椎䯻引弓之民。
爲餘屢百年中華之國
太師以來
一人而已
可謂盛哉
其中東西四京之地。
入我朝者五之二。
而其餘一京十一府五十餘州。
爲生女眞諸部所分。
奴兒哈赤合之而建金國。
盛京寧固一帶其地也。
豐鎬之域。
得之仁。
得之强。
公元980年
矯之異也。
豈係於風土哉。
我穆祖肇基之地。
在其東京圻內。
而今白山亦其中京之域也。
檀君東明發祥之地云。
渤海後五十四年
遺孫大鸞河
西附于宋。
宋太宗
卽拜鸞河渤海都指揮使
伽倻世家
公元42年
大伽倻伊珍阿鼓王者
駕洛首露王之弟也。
爲五伽倻之首。
漢光武建武十八年壬寅
立國高靈郡。
四伽倻分據洛東江西。
而古寧今咸昌也。
星山今星州也。
阿羅咸安也。
小伽倻卽甘文小國也。
而大伽倻最大。
壤接新羅
世相侵伐
互有勝負
婆娑王時襲擊新羅南界
殺其將長世
又圍羅王於黃山江上
幾獲之。
其後新羅侵滅小國
而伽倻武力不競
遂服屬於新羅
興王妻以宗女
後世有嘉悉王者
妙解音律
製十二絃琴
以象十二月
其法。
中國樂部箏。
而以華東方言之各異。
聲音之難一也。
樂師于勒。
更造十二曲。
一曰下加羅都。
二曰上加羅都。
三曰寶伎。
四曰達己。
五曰思勿。
六曰勿慧。
七曰下奇物。
八曰師子伎。
九曰居烈。
十曰沙八兮。
十一曰爾赦。
十二曰上奇物。
弟子泥文所製又三曲
一烏
二鼠
三鶉。
更爲河臨嫰二調
調共一百八十五曲。
今世
公元562年
所傳伽倻琴是也
後勒等。
國將亂。
樂器新羅
陳文帝天嘉三年
道設智王痛國之衰弱
而見凌於新羅
謀侵其國。
以復其耻。
反爲所攻。
新羅將斯多含
以五千騎。
馳入奪旃檀門。
而立白旗
城中大將異斯夫。
率軍繼之。
王城驚潰
遂爲所滅。
伽倻凡十六世。
五百二十年。
於五伽倻最後亡。
而所傳琴聲
平淡近古
可以推知其治云。
山集卷之十一
 東史列傳
  
濊貊沃沮,沸流,樂浪列傳
公元前128年
濊貊之先。
扶餘同出
檀君子孫也。
地多山水嶺阨間之。
東爲濊。
西爲貊。
貊微甚。
附庸於濊。
濊貊臣屬朝鮮云。
濊或稱薉。
或稱銑。
或稱倉海
開國傳世歷年
茫昧無可推。
秦時濊有倉海君。
張良大父父相韓五王
韓亡。
欲報仇秦。
倉海力士
東來見君。
君爲求士。
鐵椎重百二十斤。
與俱歸。
秦皇帝博浪沙中。
副車
秦皇帝大怒
大索天下
十日不得
力士俱免
後至南閭
朝鮮王右渠驕。
不通國使入漢。
南閭怒。
遂絶朝鮮
二十八萬人
遼東降漢。
時武帝元朔元年也。
漢遂郡縣其地。
號倉海
險遠
數年而罷。
後復屬樂浪東部
公元30年
尉。
濊貊遂亡
漢光武建武六年
棄單。
大嶺東地
悉封其渠帥爲侯。
大君長。
不相統率
其官有侯邑君三老耆舊
其人愚愨
嗜欲
廉耻
男女皆衣曲領
重山川。
各有部界
不得相干涉。
同姓不婚。
不以珠玉爲寶。
候星宿。
豫知明年豐約
侵犯者。
出生牛馬
又有軍征調賦如中國焉。
最有箕氏遺風云。
其後服屬高勾麗。
常同侵上國
魏晉之際。
濊貊入麗羅靺鞨
公元前5年
沃沮
檀君之裔也。
國在盖馬山東
東濱大海
北與挹婁扶餘
南與濊貊接。
地東西狹
南北長。
可折方千里
土肥美。
五糓
人性質直强勇
便持矛步戰
漢建平二年
沃沮君聞南韓王赫居世神聖
遣使良馬二十匹。
後六十一年
高勾王宮
遣兵來伐
沃沮君以國土迫小
介於大國之間。
不能自立
遂擧國降高勾麗軍。
沃沮遂絶。
有南北沃沮
不知始封在何世。
土地法俗。
大抵不同
後高勾麗滅之。
沸流王松壤。
其先檀君苗裔
國於沸流水上。
與卒本靺鞨扶餘相隣接。
神明王。
聖德
百姓神明之。
死而因謚之神明
今祥原郡。
有神明王塚云。
王松壤。
扶餘朱蒙
自稱天帝子
據卒本。
見王
王曰。
公元57年
寡人僻在海隅
未嘗見異賢君子。
君親屈從者。
幸臨弊邑
寡人受賜大矣
然而卒本沸流壤地相接
國小無以兩君
寡人不肖
先人不腆之業。
至今日。
君雖神武
立國日淺
若論其後先。
君其附庸我乎。
朱蒙怒曰。
寡人繼天之後
今王非神之胄。
强號爲王。
若不歸我。
天必殛之。
請較武藝
與之射。
不勝
朱蒙有神術。
白鹿倒掛之樹。
呪曰。
天若不雨沒壤都者。
而固血吾刃。
鹿哀鳴如訴于天者。
雨七日。
大漲沸流水而城遂沉。
明年
王以國降高勾麗。
已而
朱蒙復封松壤爲侯
使復其舊土。
納其女。
爲子類利婦。
公元前28年
樂浪王其先
盖漢之樂浪太守也。
昭帝始元間
四郡二府
旣而高勾麗起。
樂浪與漢路絶
相通
樂浪之興。
在於是時云。
漢河平元年
樂浪王南韓
其民夜戶不扃。
禾糓野峙。
王曰。
是國無盜。
意者其君有道者
吾屬潛師以來
襲其不備
其實盜也。
能無愧乎。
引還
時則赫居世王辰韓矣。
永昭二年
百濟遣使修好
漢綏和元年
王以靺鞨之衆。
百濟山柵破之。
殺獲百餘人
百濟設柵於禿山狗川。
以塞我師來路
漢元壽二年
百濟侵我牛頭山城。
大雪而去。
漢元始四年
我師南韓
不克而還
漢建武
公元9年
年。
王崔理出遊
沃沮之野。
逢一男子少年
好美
王問曰。
相君之貌。
非常人。
北國王胤耶。
果高勾王子好童也。
同歸
以其子女焉。
樂浪鼓角甚神。
寇至輒鳴。
以故守備豫。
倉卒患。
好童與崔氏相憐愛
將還。
潛謂女曰。
若能入武庫
割破神鼓角者。
吾將六禮迎女歸。
否者。
自此別矣。
若當如何
女曰。
諾。
武庫鼓角
割其面而决其口。
還報
好童歸。
起兵來襲
涉境至城下
前所鳴鼓角終無聲。
以故樂浪設備
王崔理謂其女爲敵國謀。
鼓角
破其國。
遂殺之。
以洩其恨。
請降
麗人引還
後五年
麗人復襲滅之。
以爲郡。
樂浪遂亡
衛滿之末。
郡縣自相君長
卒本人。
盖馬句,黃龍,梁貊,藻那,朱那之屬。
高勾麗滅之。
直音汁召文之屬。
徐那伐滅之。
而其餘浦上八國
嶺北七國之屬。
不可勝數
或有事蹟可考。
微少不足齒列。
不采著于傳上。
外史氏曰。
甚矣。
東史之脫略也。
扶餘濊貊之屬。
中原吳楚燕齊之國
而其事僅一二附見三國史。
不能自立世家列傳
言雖云小微不足論。
子長亦世陳杞
微顯闡幽
良史法。
余故表而出之。
六國世家言。
又曰。
子長序列古之十二諸侯
若六戰國之屬。
至其傳世多。
歷年長。
未嘗追稱虞,,周之德。
厚之至也。
余聞古史扶餘濊貊,沸流,沃沮
皆出於檀君
立國傳世
或數千年不絶
其所從來遠矣。
無乃檀君之德。
姚姒湯姬耶。
不然
何如久也
高勾麗家人列傳(東明柳花太后東明禮后,后,于太后中川椽后)
嗚呼
自有國家以來
興亡治亂
未嘗基於閨闥之內。
以至于朝廷之上。
四海之外
其端至微
所及者遠。
方其興也。
塗山
有莘配商。
及其亂也。
漢遇呂雉
唐逢武曌
殆若有命數存乎其間
不能得之于天者。
如是
故雖以高帝太宗明智
無奈何于商顔之羽翼
淳風先見
則彼壼閾之分。
內外之閑。
爲爾耳。
雖然
聖人必爲之禮防
以正其本者。
無他
徒欲使中人以上
有所戒守不敢爲。
下等之人。
亦或可以懲畏汙不至大亂而已也。
焉能使褒,妲,呂,武之屬。
變化天質不爲惡哉。
嗚呼
以高勾麗于后事見之。
可知也已
方男武之爲君。
當邦運之鼎盛
藉新大之餘烈。
英明之姿。
有爲之志。
擢巴素於遺逸
外戚跋扈
莅事聽斷
寬猛得中
可謂不世
出之君矣。
其所以刑御之道。
雖未得其詳。
然以平日后黨之事推之。
其必能嚴防剛制。
綽然有閑
有家悔亡之吉矣。
及其死。
肉未冷。
中壼淫穢
社稷之重。
寄之私人
天倫瀆亂
國勢扤捏。
則此豈男武之罪也哉
未必不由於麗運中衰
世道寖微
所謂命數存乎其間
不能得之于天者也。
嗚呼悲哉。
本史荒略。
后妃事蹟
無可考者。
于后以上三人
以下一人
作家人傳。
東明柳花太后
扶餘國人也。
自稱河伯之女
常與諸弟遊於熊心山下
與北扶餘君解慕漱野合而孕。
父母棄之於優渤水上
東王金蛙行見之。
而奇其異。
與之歸。
置諸幽室中。
日光隨其坐而炤之
後生朱蒙
朱蒙長。
多才
王子帶素等忌。
欲殺之。
后知之。
使朱蒙行。
朱蒙開國卒本。
太后不從
東明王十四年。
后薨於扶餘
以太后禮葬之。
爲立神廟
高勾麗遣使謝之。
方物
東明禮后。
扶餘人也。
王在扶餘娶之。
有娠
及行。
別妻曰。
而腹幸而男子
爲我遺物在七稜石上松下
得之者我兒也。
免得類利。
奇氣
喜彈丸。
嘗出而彈鳥雀爲戱。
中婦人汲器。
婦詈曰。
無父兒頑乃
公元448年
爾耶。
類利慙。
更爲泥丸中。
有罅完之
歸語母曰。
人謂我無父
無父寧有兒耶。
母戱曰。
無父
人盡而父也。
類利泣曰。
天地寧有無父兒耶。
固無定父
自殺
欲刎之。
母復曰。
兒戱而耳。
遂告之故。
類利曰。
父爲君。
兒爲匹夫可乎。
遂出求所謂七稜石上下遺物。
國中不得
一日
所居若聞柱礎間有聲錚然者。
見之。
石七稜。
悟曰。
此非石上松下耶。
果有劒半折
間行至卒本。
諸王
王故藏其半。
合之果驗
王大悅
立爲太子
南來得卒本女召西奴。
二子
沸流,溫祚。
王之開刱。
召西奴頗有助焉。
王愛幸之。
及王薨。
沸流等奉之南行
百濟始王十三年
妃卒。
年六十一。
東明立廟
琉璃后。
沸流國君壤女也。
大武神王
早薨。
又有禾姬雉姬。
寵幸不相能
乃築東西二宮於凉谷以處之。
姬漢人也。
禾姬乘王出獵箕山
詬而逐之。
王聞
躬自追之。
雉姬恚。
終不肯返。
王嘗見黃鳥繞林而飛。
於是感而傷之。
黃鳥之歌曰。
黃鳥姍姍桂枝兮。
其妃之優游羣而不離兮。
優游優游
黃鳥不如兮。
太后椽那。
于素之女也。
故國川王二年
策爲王后
于氏貴盛
沛者菸畀留。
評者左可慮
皆以親戚
執國
公元454年
柄。
子弟恃勢驕汰
姦利
國中占取良田美女
不知紀極
百姓怨憤
王聞之。
謀欲誅之。
事頗泄。
可慮等。
遂與椽那叛。
王都
王徵畿內兵馬討平之。
以先王命娶。
不忍廢后
十九年無嗣子。
王疾大漸
夜奔王弟發岐第。
探其意。
岐曰。
天之曆數
自有所歸
社稷之事。
不可輕議。
惟幾之日。
自省視而乘夜擅行
婦人之道乎。
后大慙。
復往延優第。
衣服冠。
迎之門外
倉卒設酌以勞之
割肉以進。
刃傷其指。
后截裙帶
手自裹之。
遂與之歸。
翌朝發喪
稱王遺命
立延優爲王。
發岐大怒
率衆王宮三日
人無應者。
左右稍稍散亡
發岐遂奔遼東
太守公孫度
言于后延優之罪。
度與兵三萬。
使討之。
發岐爲王弟罽須所敗。
死于裴嶺。
元年
王德于氏
遂立爲后
王無子。
數禱山川
嘗夢天謂己曰。
與而子。
其在小后乎。
以后嫉妬
不敢畜他姬。
十二年冬
郊豕逸。
典者追之。
不能得。
酒桶村。
一女子前執之。
王聞而異之。
微行至其家。
女年二十。
甚美。
王悅之
一幸有身
后性陰賊
伺王得微行狀。
潛使人殺其女。
大呼曰。
來殺我聖旨耶。
后命耶。
吾腹幸而有子。
非聖旨而殺我。
則是王子也。
可殺也。
王子可殺
使者不敢逼。
告后。
后愈怒而王亦知之。
不復加害
及免而男也。
王志其異。
命之曰郊彘。
立女爲小后。
立郊彘爲太子
小后在母卜之。
曰生男爲君。
生女爲后
故其名曰后女。
于后遂養郊彘爲子。
東川二年
尊號曰王太后
八年卒。
將死。
曰。
妾旣失行
面目見國壤於地下乎。
若羣臣不忍擠之溝壑
則惟是窀穸之事。
請歸卽于山上王之側。
臣從之。
國壤降於巫曰。
見于氏。
歸于山上
不勝憤恚
遂與之戰。
退而思之。
顔厚不忍國人
告爾王。
遮我以物。
於是植松七重故國王陵前。
公元509年
中川椽后。
亦椽那貴族也。
中川元年
立爲王后
貫那夫人
王之寵姬也。
長髮九尺
妙麗無雙
后畏其專房
欲以計去之而不能得。
由是夫人交惡
夫人乘間讒后。
無所不至
一日
王獵於箕丘還。
夫人革囊
其大蔽身。
訴曰。
中宮以此盛妾。
將投諸海。
妾以智幸免
將囊來。
一見上而備陳之。
及此縷命之幸存
歸死於家。
以避中宮之怒。
不敢望復侍君王耳。
涕泣嗚咽
王覺其詐。
熟視之曰。
汝要入海乎。
遂盛以囊。
投之西海
西川王于后。
故國川王周太后
俱有其氏。
事蹟
傳。
其餘二十一王后
與其氏而不得記。
嗚呼
語曰。
婦人不可有善
不可有惡。
使彼二十一王后
不能有德而可記於後。
則寧碌碌無稱
晦昧名氏之爲愈。
若如后貫那之留名
則不幸之甚也。
高勾麗宗室列傳(解明,好童,鄒安,罽須,達賈,報德王)
公元530年
琉璃五子
長曰都切。
其次解明無恤解邑,朱再思
都切爲太子
早死
解明以次代爲太子
二十二年
遷都國內
解明舊京
不肯徙。
黃龍君遺解明强弓。
解明多力好勇
使者挽而折之曰。
非予之力。
弓自不勁耳。
黃龍君慙。
王聞之怒。
使人黃龍君。
解明
黃龍不敢殺。
二十八年春三月
王告解明曰。
吾所遷都
本欲安民而固國。
不從
隣國遺弓
本以好意而事我。
汝又結怨
非所以爲子事父道也。
賜之以劒。
解明自殺
或曰
太子宗社之本也。
使者一至不更請。
以死爲快。
獨不見扶蘇李斯之事乎。
解明曰。
折弓之事。
本欲重我國勢。
使彼不敢輕視我。
豈謂以此見責君父
君父謂我不孝
賜我自裁
逃父之命而違君之令。
是重我不孝
雖生何爲
乃往礪津之東原
揷槍於地。
使衆鋒外嚮
怒馬而觸之乃死。
時年二十一。
葬以太子
廟祀之。
號其地曰槍原
好童者。
大武神王子也。
母曷思妃。
思王之女也。
容顔美好
故王爲之名好童。
愛之
樂浪王女崔氏。
樂浪有神鼓角
冦至則鳴。
以故武備預。
鄰國莫敢犯。
好童。
使女鼓角
起兵樂浪
王理乃殺女出降
王后甲氏
以好童爲王所愛。
且立奇功
恐王有奪嫡意。
遂譖之王。
將罪之。
或曰
何不自釋而蒙暗昧之過。
以自死爲乎。
好童曰。
與其卞而生。
不若無卞而死。
伏劒而死。
國君鄒安者。
大王太子也。
答夫之難。
鄒安逃匿
大王二年
大赦下令
國人咸得自新
於是鄒安詣官門上書曰。
鄒安生丁邦禍。
不卽滅死。
以丐餘生于山谷之間。
今聞新政
敢以死告。
若大王守法之經。
布告民臣
之市朝。
惟命是聽
若以聖人之心。
以不死。
投之遠方
則臣所願也。
敢望也。
王覽而悲之。
封爲讓國君
賜以狗山婁谷之地。
大王四子
長曰男武。
次曰發岐,延優,罽須。
罽須最少而有智勇
國川之薨。
發岐以次不得立。
聚衆攻延優于后。
不克
遂走告于遼東公孫度。
引兵三萬來討山上
使罽須御之。
漢兵大敗
罽須乘勝追擊之。
發岐急顧謂罽須曰。
兄弟固無異同
何相乃爾耶。
老兄
於爾安乎。
罽須曰。
次兄乘時奪國。
非義可云。
而兄亦不忍一時之憤。
借手寇讎
欲陷宗國
縱快於心。
他日何以拜先大王地下乎。
發岐大慙恨。
至裴川自刎
罽須哭之甚哀。
收其尸。
厝之淺土。
王聞之。
怒謂罽須曰。
發岐欲亡國家。
而爾縱之已過矣。
今又哀哭收瘞之。
是殆以我爲無道乎。
罽須伏地泣。
起而對曰。
大王怒臣。
臣罪固無所逃。
而第臣得忝友于之列。
敢不一言而死乎。
大王雖以遺旨得立。
羣臣不得與於顧命
倉卒之頃。
只憑王后口傳而已
大王不以昆季之次。
退謙於發岐。
而使發岐托身異國
挑亂宗祊
則此豈徒岐之而已哉。
王亦於友恭之義
不能無愧
臣之收瘞
匪惟洩臣之哀而已
所以大王之美也。
大王誠能以仁而忘惡。
以弟而思兄。
以禮葬之。
使恩不掩義。
不傷恩。
則天下國人。
孰不感王之德。
而歸王於義乎。
臣言且盡。
雖死猶生
遂趨而出。
王引而進之。
拜而謝曰。
寡人知過矣。
遂迎發岐之喪。
王禮
葬於裴川之原。
中川五子
長失其名。
次曰藥盧。
西川
次曰達賈,逸友,素勃。
賈勇而有智略
西川十一年。
肅愼數寇內郡
屠掠民畜。
王謂羣臣曰。
寡人眇末之軀。
叨承
邦基
不能綏。
不能震。
致有隣賊之來侵。
殲劉我黎庶
敗壞壃域
匪茹之勢。
莫可沮遏
凡我帥臣邊督。
無有敵余愾者。
漢文聽鼙之思。
寡人夙夜于玆。
咨爾羣公
若有奇謀異略稱予旨者。
各擧一人
羣臣僉擧達賈。
於是王命達賈爲將。
肅愼
達賈以奇兵
間道
直趍檀雲城
出虜不意
掩擊大破之。
殺其酋長
遷六百家於扶餘烏川
降其七部落。
肅愼自此附庸於高勾麗。
王大悅
拜達賈爲安國君。
知內外兵馬事兼統梁貊,肅愼部落
晩年
猜忌骨肉
逸友,素勃輕躁
稱病往浴溫泉
與其出言悖逆
王詐宣旨
拜爲相國
至則伏力士
執而誅之。
及烽上之立。
猜忌甚於前王
達賈屬尊望隆。
與其左右謀而殺之。
國人追思其功。
巷哭屢日。
公元668年
高勾麗報德王安勝者。
寶臧王之庶子
或曰
之外孫也。
唐高宗總章元年
李勣等滅高勾麗。
寶臧京師
三年
高麗大兄劒牟岑。
潛謀興復
收合亡散
浿江
殺唐官人僧法安等。
南至漢城
迎立安勝爲王。
小兄多式等。
新羅曰。
我先王臧失道見滅。
今臣等奉安勝爲君。
願作藩屛
永世盡忠。
臣等聞興滅繼絶
天下公義也。
大國是望而已
唐將高侃等。
公元677年
來伐安勝
殺劒牟岑。
新羅
羅王置之國西金馬渚。
使沙飡金須彌山
冊勝爲高勾麗王
其辭曰。
公之太祖積德立功
子孫相繼
開地千里
年將八百。
至於建産兄弟
禍起蕭墻
成骨肉。
家國破亡
宗社湮滅
生人波蕩
無所托心
惟公逃難在野
歸身隣國
百姓不可以無主
皇天有以眷命
王正嗣
惟公而已
高氏祀。
非公誰。
冊命爲高勾麗王
公宜撫集遺民
紹興舊緖。
永爲隣邦。
事同昆弟
敬哉
兼遺粳米二十石。
甲具馬一匹
五匹
絹紬布各十匹。
綿十五稱。
儀鳳二年
以降王臧
遼東都督朝鮮王
遣歸遼東
安輯餘衆
東人先在諸州者。
皆遣與王俱歸。
仍移安東都護新城以統之。
遼東
謀反
潛與靺鞨通。
開曜元年
召還邛州
永淳初死。
衛尉
而詔還葬長安頡利墓側。
弘道元年
新羅安勝爲蘇判。
賜第宅。
賜姓金氏
族子文將軍
據報德城。
興復
不克而死。
安勝凡立十四年而亡。
垂拱二年
唐以孫寶元。
朝鮮王
聖曆初
封忠誠國王
賜統安東舊部
不行
明年
以降王子德武。
安東都督
後稍自國。
至元和十三年
遣使入唐。
樂工
渤海大氏。
繼高而興。
海東盛國。
羅列
羅國星主高厚者。
其十五世祖曰高乙那。
始耽羅無人物。
漢挐山之北麓
有穴。
曰毛興。
三神湧出其中
長曰良乙那。
次曰高乙那。
又次曰夫乙那。
三人登沙羅峰
射矢卜地
長三州。
而就泉甘土肥處。
號其所居曰都
居第一都
高,夫居第二第三都
其地環海
幅員餘四百里。
北距馬韓
船路七百里。
乙那之世。
遊獵爲生
衣皮食肉
一日
登漢挐山。
望見東海上有異物
就而見之。
紫泥封木函
中又有石函
紅帶紫衣使者其後
曰。
東海國使也。
以吾王命
侍王三女而來
以配西海中岳三神子。
今君將欲開國
作配以成大業
乘雲而去。
函開靑衣三處女。
及諸駒犢五糓種。
其後
人物日就蕃庶
成都成邑
海中別國
盖九百餘歲。
民心並歸高氏
以爲君。
號毛羅
而夫,良二氏
亦自
高氏柱天
擧兵兩國
累年解兵
其後高準與夫氏,祥出,奇世華三人
潛出居於海平子午島某里谷。
而其子孫多仕新羅
新羅▣▣王時
客星見于南方
太史奏曰。
異國人來朝之象也。
至是君高厚。
與其弟淸等三人
舟泊于耽
入朝新羅
王嘉之。
以其動星象
賜厚爵曰星主
淸出袴下
愛如己子。
稱曰王子
又號其季曰都內
賜國號曰耽羅。
以其初泊耽而朝新羅也。
各賜寶盖衣帶而遣之。
自是耽羅遂事新羅
其後羅廣廵使良巖。
按撫使夫繼良。
入朝新羅
通隣之義
王賞衣冠
又賜星主王子之爵。
改良爲梁。
改夫爲浮。
先是漢武帝時
耽羅入貢中國
唐太宗東征高勾麗也。
唐將李懷根乘筏渡海。
詔諭耽羅。
於是梁氏星主世子寶瑗。
出質於唐。
十二年返國
讓國於其兄寶璣。
與其弟寶瑢。
入仕高麗
濟州城內。
有石築遺址
三姓之初。
北斗形。
築臺分據之。
因名七星圖。
高麗初。
耽羅始納降
降而爲郡。
其後牧云
耽羅一名耽乇羅
耽乇羅海舶泊于廣州
新羅季世
漢羅君良洵。
渡海新羅
而後孫涉川。
至保崇及峻。
皆事高麗
世襲星主
而峻子淳入仕高麗元宗
官至贊成事。
陜扶乙列傳
陜父。
扶餘人也。
王金蛙時
東明王以才見嫉。
覊孤不寧
陜父與烏伊,摩離。
俱愛於東明
從王南之卒本以建國
其降沸流。
靺鞨
沃沮
經略四方
謨猷規畫
皆陜父等贊之。
嘗與克再思,仲室,武骨,少室
公元前120年
居諸人。
開國元臣
父事東明琉璃父子之世。
四十餘年。
至大輔。
琉璃二十二年
徙都國內
築尉那巖城。
新都當北浿之委。
山水深固
麋鹿射獵之樂。
王又逸於無事
嘗射獸質山。
逾日忘歸
陜父諫曰。
國都新移。
民望德政安居
大王軍國之務。
雉兎之娛。
離城空宮
五日不返
若久不悛。
民心一散
先王之業。
其如何哉
王怒。
罷陜父職。
是時
王頗好殺
託利斯卑。
以微罪坑殺
大臣多恐
陜父遂南奔韓。
烏伊,摩離俱爲琉璃王將。
率兵二萬。
西滅梁貊。
陜父後不知其所終。
公元前131年
扶芬奴有智勇
東明王爲將軍
將兵
與烏伊等。
太白東南
人。
取其國。
當是時。
麗業新造鮮卑靺鞨侵盜
邊境騷然
琉璃明王十一年夏
鮮卑又寇。
王憂之。
顧羣臣曰。
爲我鮮卑者。
土地人民寡人不惜分。
芬奴進曰。
鮮卑險固
其人勇而愚。
此難與力爭
可以計破也。
王宜自將
臣請以奇兵從王
乃匿其精卒。
自傅其南城
羸師以誘之。
鮮卑指而笑曰。
孰謂高勾麗强者
顧易與耳。
因其佯北
空城逐之。
芬奴率精騎
間道入門
高句麗旗幟城上
鮮卑望見大驚
奔奪關。
王擧鳴鼓
還擊之。
鮮卑大敗
渠帥盡降。
自是鮮卑屬於高勾麗。
王賜芬奴食邑辭。
乃與之黃金三十斤。
良馬十匹。
當高勾麗之初。
扶芬奴爲時名將
芬奴同氏。
扶尉猒。
亦爲將軍
攻北沃沮滅之。
與芬奴同時
乙豆智。
東方大姓也。
智見稱。
松屋句。
其先出沸流王。
大武神王十年
拜相
豆智爲左。
屋句爲右。
當是時。
中國王莽亂。
劉氏復起
天下未定
十一年
遼東大擧來攻
王問羣臣戰與守孰便。
右輔松屋句曰。
以爲戰便耳。
古人云。
恃德者昌。
恃力者亡。
中國荒儉
盜賊四起
邊帥擅興師。
自規其利。
逆天違人
理必無功
憑險出奇
破之必矣。
左輔乙豆智曰。
臣則謂不可
夫小敵之强。
大敵之禽也。
臣料大王之兵。
孰與漢多。
漢兵遠闘
鋒不可當
嬰城自守
以待其老而出擊之。
未晩也。
王從智計
守尉那城。
其高險。
自固漢攻之數旬。
不解
城中頗困。
王懼。
顧羣臣曰。
事急矣。
奈何
智進曰。
以爲山城無水。
持久而弊之。
中池有魚。
且多藻葭之屬。
宜假犒以示之。
王乃使人包魚於草。
挈壺而遺之漢將曰。
勞公暴露
敢饋從者
漢將不可亟拔。
乃謝之。
班師去。
豆智之後
乙氏多顯。
氏之世無聞焉。
乙支文德列傳
嗚呼
天地萬物而人處一焉。
以其一物裁制其萬。
於是乎人爲貴矣。
天地以來
禀其陰陽五行之氣而生且滅者。
一世焉。
能不爲他物而爲人
則其幸莫大
所以幸其爲人者。
則以其有仁義禮智之行。
英雄豪傑之材。
生則經濟一時利澤及於物。
死則焜耀百代風猷動於人。
不與鳥獸草木共生而共滅也。
不能如是
則是鳥獸草木而已矣。
何所貴於人哉。
是故
古之聖賢
有其生於天地之間。
則必汲汲淬礪琢磨
惟恐不及
其生而有所成立
使苟有人之名而已也。
惟彼堯舜禹湯武周公孔子諸君子者。
形貌智力
非與衆人異也。
年壽所極。
非與衆人殊也。
其中天地爲人者。
不過百年之間。
聲名功化
與天地之壽。
共弊不泯何哉
然彼大聖人者尙矣。
無容議爲。
至如三代漢唐之間。
名臣碩輔
功烈耳目
聲猷垂天壤者。
實賴夫載籍之博。
墳典之盛耳。
是故
王嚴柱下之藏。
名山之牒。
金匱石室
以期無窮
雖有呂政之火。
五胡之亂。
不能焚滅之且盡也。
由是觀之。
雖以堯舜禹湯武周公孔子之道。
不能捨是而能傳焉。
下者乎。
二典三謨八誥之文。
史家權輿
司馬遷班固之類。
又沿其流而溯之。
渢渢大哉
黃帝以下
至于漢之西京
三千餘年之間。
賢人君子與夫功名事蹟可傳後者
得以炳烺不昧
不與草木鳥獸同歸
之力爲多。
至於東方者。
溟渤一隅
而亦先聖遺化
非如三方貿貿而已也。
箕子以後
立國千年
君賢輔。
豈無如中華諸君子之可傳後者哉。
然亦寥寥無聞
或有之。
事蹟疎略
不足以知其爲人
則雖有仁義禮智之行。
英雄豪傑之材。
亦何以與中華君子
並稱也哉
然則司馬遷班固不可無於天地間
盖亦審矣。
司馬遷班固不恒有於中國
則此一隅東方
不能一遇者。
無足怪也。
嗚呼
萬物之數。
而得與於人。
幸也。
旣得與於人而能砥礪名行
不苟爲人
幸也。
不苟爲人不能生於中國
雖有良,平之智。
孫,,韓,白之材且武。
不得傳其事蹟
則又不幸之甚也。
余於高勾麗乙支文德之事。
不勝感慨也。
其傳曰。
乙支文德
未詳世系
資沉鷙有智數
兼解屬文云云
(盡用本文
)惟二千七百人
由此觀之。
乙支文德可謂豪傑之才者非耶。
以數千疲羸之卒。
當百日滋之師。
一日之中。
七戰皆捷。
使蕞爾之邦。
天子百勝之威。
有如破竹之易。
此其功名勳業磊磊爀爀
可以軒天地蔽古今
而本史無其名氏
金富軾僅得之於隋史。
牽連纂入。
寂寥數十語。
不足以傳其萬一。
東方之士。
英偉特立若此類名湮滅不稱者。
又曷可勝道哉。
余於安市城主
尤悲焉。
安市城主者。
史失其名。
爲人才勇
莫離支之亂。
城守不服
莫離支擊之。
不能下。
因而與之。
唐貞觀年中
太宗延壽惠眞之師。
使諸將急攻安市
李道宗督衆築土山於城東南隅以逼之。
城主增高其城。
士卒分番交戰
日六七合。
衝車礟石
壞其樓堞
城中隨其缺。
立木柵以拒之。
晝夜築山
六旬不息
用功五十萬。
山頂去城數丈。
下臨城中
山頹壓城。
城崩。
我軍數百人從城缺出戰
遂奪據土山
塹而守之。
不得已班師
耀兵城下而還
城中屛跡不出
城主登城拜辭
帝嘉其固守
賜縑百匹以勵事君。
或曰
安市城主楊姓萬春
其名云爾
薛聰崔致遠列傳
薛聰者。
字聰智
元曉
世稱小性居士
三韓三國之際。
新羅僻遠
不知儒學
庾信之徒。
馳騖功名
大世淡水遊方之外
花郞少實而多華。
然世爭
慕之
薛聰好讀九經
方言解其義。
訓導後生
新羅之儒。
始焉。
法興之世。
近臣異次頓者。
西夷之敎。
新羅未有佛。
欲立之。
而羣臣議不一
異次頓曰。
請斬臣頭。
以定衆。
佛如有靈。
臣死必見異焉。
王惡其妖。
殺之。
異次頓死而頸血白乳
王神之。
自是新羅佛法
歷世寖盛
至於擧國崇奉之。
皇龍寺丈六之像。
重三萬五千七斤。
奉德寺鍾十有一萬斤。
撞之。
數十百里。
伽倻佛經之本。
其目八萬。
㙮廟殿刹。
隨山碁布
凡其棟宇櫳戶之規。
金碧之制。
極壯麗。
孝成宣德元聖
燒柩散骨。
茶毗之法。
飯僧
聽講八關之會。
無世無之
新羅之世。
儒敎不振
異次頓之害也。
豈以方俗貿貿
異說易以惑。
先王之敎。
不足以其所好歟。
悲夫
當神文王時。
高句麗百濟已亡。
國家無事
薛聰翰林
豐豫之易怠也。
老成之多疏也。
諂佞之數進也。
妖冶之易惑也。
於是進花王說
其辭曰。
王以仲夏之月。
高明之室。
視朝之暇。
而謂曰。
今日宿雨初歇。
薰風微凉
高談善謔
可以舒鬱。
子有異聞
願爲我陳之。
俯而謝。
仰而對曰。
唯臣聞花王之始來也。
植之芳園
護以翠幕
三春發艶
百花獨出
於是艶艶
之靈。
夭夭之英。
無不奔走上謁
忽有一佳人
其名曰薔薇
朱顔玉齒
鮮粧靚服
伶俜而來
綽約而前曰。
履雪白之晴沙
對鏡淸之春水
沐惠雨而去垢
淸風自適
竊聞王之令德
願薦枕於香帷。
王其容我乎。
又有一丈夫。
其名曰白頭翁
布衣韋帶
戴白持杖。
龍鍾而步。
傴僂而來曰。
僕在神京之表。
通衢之隈。
下臨茫蒼之野色
上倚嵯峩山光
竊謂左右供給
膏粱雖足。
巾衍儲藏
須有良藥
故曰雖有絲麻
無棄菅蒯
百君子
無不代匱
不識王亦有意乎。
王曰。
丈夫之言。
亦有道理
佳人難得
如之何
丈夫褎然而進。
辴爾而笑曰。
凡爲君者。
莫不親近老成而興。
昵比夭艶而亡。
然而夭艶易合。
老成難親。
是以夏姬亡陳。
西施滅吳。
孟軻不遇終身
馮唐郞潛皓首
自古如此
其奈何。
花王瞿然而起。
拱手以謝曰。
吾過矣
吾過矣
王曰。
子之言諷深切
請書之。
以爲戒。
薛聰又爲俚語
製吏札。
行於官府
或曰
嘗入學。
不知所師何人
韓愈之前
亦無儒者
其學未必中國得之也。
其後有金大問,朴仁範,崔彥撝,金垂訓之屬。
其前。
任强首。
治孝經,曲禮
太宗
主事大文字先薛聰
其次崔致遠薛聰
然皆從容辭令
文字
而終不能及薛聰沉潛儒學
或曰
薛聰明銳
生而知道
當新羅尙佛之世。
其學無所施。
又善屬文
南中往往製碑
文字剝落不可讀。
文章不知如何也。
薛聰東方儒者之始。
學士志之不倦
高麗顯宗贈弘儒侯。
薛聰之後五百餘年。
而瀑池有崔冲。
九經
訓誨後學
以接薛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