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修山集卷之十一
修山集卷之十一 第 x 页
修山集卷之十一
 东史本纪
  
修山集卷之十一 第 508H 页
檀君本纪
朝鲜王檀君者。祖曰神人桓因。桓因有庶子。曰桓雄。桓雄居太白之山。有神熊之异。而生君于檀树下。号檀君。或曰。檀君名曰王俭。或曰。姓桓氏。檀君之时。东夏无君长。百姓蚩蒙。禽兽与群。于是檀君乃教民编发盖首。始有君臣男女之分。饮食居处之节。时陶唐氏立于中国。而始檀君开国。盖在戊辰岁云。当九年之水。命彭吴。定高山大川。至于牛首。奠厥民居。檀君盖年数十百岁。终。子扶娄立。以甲戌之岁。朝夏禹氏于涂山。扶娄之后。世系年谱逸而不传。或曰。檀君不死。以商武丁乙未。入阿斯达山为神。或曰。至周。避箕子于唐庄之京。年千有馀岁云。檀君居平壤之邱。而当殷,周之际。后世子孙。徙于白岳。檀君立千五百八年。箕子以八条之教。代莅东夏。方俗用正。
外史氏曰。盖虞夏之际。天下之有君久矣。然东方之君始于檀氏。并尧而立。此其故何也。徐氏通鉴。独载罗丽以下。而杂记言檀君。其文颇不经。缙绅先生难言之。金富轼所传天神,神市,天符三印,檀君年岁。儒
修山集卷之十一 第 508L 页
者多不信。余尝闻摩尼山有檀君祭天坛。九月山有三圣祠。其东有古所谓唐庄京者。往往有佳气其上云。总之不离。四佳所论者近是。余观中国古史。其表见檀君王俭之名章矣。盖檀君首出圣人。在中国。其伏羲,神农之君乎。窃取古记文意颇雅者。为本纪书首。
箕子本纪
朝鲜后箕子。姓子氏。或曰。名胥馀。殷王成汤十六世孙。末帝受诸父也。始封于箕。子爵。因号曰箕子。箕子仕殷为太师。时殷道衰。卿士庶民师师非度。汩陈伦常。大道几隐。箕子独治夏后氏洪范九畴。而周西伯昌。拘于羑里。演伏羲之易。是时天下。周西伯,箕子胥馀。皆为圣贤。末帝无度。王子比干谏而死。微子启去之。箕子谏不听。乃被发佯狂为奴。尝曰。商其沦丧。我罔为臣仆。周侯发既克受。命召公奭。释箕子之囚。王就见之。问殷所以亡。箕子不忍言。王乃问以天道。箕子陈洪范九畴。其大目。一曰五行。二曰敬用五事。三曰农用八政。四曰协用五纪。五曰建用皇极。六曰乂用三德。七曰明用稽疑。八曰念用庶徵。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其论皇极曰。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
修山集卷之十一 第 509H 页
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会其有极。归其有极。箕子既为周王传道。乃避中国。走之朝鲜。殷之遗民旧臣随之者五千。诗书礼乐医巫阴阳卜筮之流。百工技艺皆具焉。周之守臣。以箕子之圣也。莫敢阻遏。周王闻之。因封之爵。为侯而不臣焉。初居辽水之左。百姓咸归之。于是有檀氏徙白岳。箕子至平壤。东民父老酋长咸来迎。箕子曰。嗟尔有众。荒陋僻处。不知礼义之日久矣。予与尔百姓。约法八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男女有别。长少有序。朋友有信。百姓相杀。偿以命。相伤。以谷偿。相盗。男为奴。女为婢。自赎者人五十万。虽免为民。嫁娶无所售。画井田。制民产。为亩七十而助公田。田形类田字。与周制略异。然其什而一。一也。田野都邑饮食器用笾豆衣冠制度。悉同于中国。西过于辽河。东北至于忽汗。南极于海。地方四五千里。濊貊馀韩之属。革面归义。箕子治东方期年。民知有礼义之方。三年。民大化。为诗书礼乐之邦。崇信让。笃儒术。邑无狗吠之盗。夜户不闭。妇人贞信。无淫辟之行。盖东民柔善。教化易入。其天性然也。箕子薨。葬兔山。太子立。史失其名氏。箕子生
修山集卷之十一 第 509L 页
于丙戌。以己卯入于东国。戊午薨。在位四十年。盖朝鲜后箕子周武王同时。而享年皆九十三云。箕子之治。省简文条而用信义务。以德服人。尝谓一日之乱。十年不定。生民涂炭。不能安其业。四十年之间。干戈措而不用。而强暴邻国。不敢相侵。东方大定。朝野无事。百姓皆欢乐之。以浿水比黄河。作歌以颂其德。其后三十馀世。至武康王。周燕伯僭称王。将东略地。后怒谓群臣曰。愿从士大夫之力。击周之僭贼臣燕伯。以西尊周室。大夫礼力谏。后乃止。使礼往见燕君通好。燕君亦止。不敢攻。后后亦称王。王薨。太子立。史亦失其名谥。后王不修德。虐用其民。骄于邻国。燕乃遣兵来攻。我师大败。缩地二千里。以满潘汗为界。遂失辽东。于是朝鲜遂弱。而箕子之业衰。至四十一世孙否。是为王否。秦王嬴政灭周并天下。自称秦始皇帝。筑长城至辽东。王畏之。臣服于秦。王薨。太子准立。是为王准。时燕,齐,赵入于秦。旧民多亡归之。汉皇帝灭秦。封功臣卢绾于燕。与朝鲜浿水为界。燕王绾亡。燕人卫满率党数百千人东渡浿。求居塞内空地。藩屏王国。王拜为博士。锡圭封之百里。令守西鄙。博士满乃招纳燕,齐亡命。徒众渐盛。诈遣人称汉兵十道至。
修山集卷之十一 第 510H 页
欲入宿卫。遂叛袭平壤。王战不胜。浮海南奔韩。满遂据朝鲜。箕氏都平壤。传世四十二。凡九百二十九年。盖箕氏亡。在周君王赧入秦后六十三年。其历年亦大槩相同云。其后千五百有馀年。我 太祖立国南平壤。文物礼乐。绝而复兴。
外史氏曰。余观西海有首阳山。其南有所谓夷齐兄弟屿者。然则箕子之避周。伯夷叔齐。亦随之东游耶。余观中国舆地。霍州首阳。迫近丰镐。而孤竹国在辽水之西。岂二人者。自其故国。遂来于斯欤。是未可知也。其后孔子又欲居九夷。由是观之。天生东国。为君子避世之所耶。吁亦奇矣。当殷周之际。泰伯,虞仲去之吴。箕子居朝鲜。吴至阖庐。而竟不变文身之风。朝鲜仁贤之化。至于今不绝。亦可以见箕子之圣矣。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信矣哉。朝鲜侯伐燕尊周。以明春秋之义。倘其克成。可与齐桓,晋文中国侯伯侔矣。大夫礼之谏。抑独何哉。难免君子之诛矣。虽然。侯则烈哉。侯则烈哉。
三韩本纪
盖檀箕之际。有别部于东南曰濊貊。西南曰韩。东北曰馀靺鞨。犹中国之有蛮夷闽粤也。于玆五种。韩为
修山集卷之十一 第 510L 页
最大。其人居辰地曰辰韩。卞地曰卞韩。马地曰马韩。马韩在西。故辰卞人称西韩。地在汉江以南。方千里。分而为七十八国。皆臣属朝鲜。出贡赋。如郡县焉。马韩人土著种植。知蚕桑作绵布。出大栗如梨。鸡尾长五尺。毋城郭。作草屋土宇。其户在上。不贵金宝锦罽。而璎珠饰发。垂耳为美。妇人魁头露紒。男子布袍草履。性勇悍。少年筑室作力。辄绳贯脊皮。缒以大木。欢呼为健。常以五月田竟。祭鬼神酒会。毋昼夜。群聚歌舞。舞辄数十人相随。蹋地为节。十月农工毕。复如之。总之其俗力农作。好鬼神。其兵弓楯矛橹。祭赛用铃鼓乐之。辰韩在其东。土地肥美。宜五谷。知蚕桑作缣。嫁女娶妇以礼。男女有别。行者相逢于路。辄驻足以让。或曰。其人自言秦亡人。盖岐周旧俗然也。弁韩在辰韩南。有城郭。其人长大美发。衣服斋洁。而刑法严峻。东南近黑齿夷人。故颇有文身者。
马韩始王箕准者。朝鲜后箕子四十二世孙也。王否子也。否薨。准即位。十馀年。博士满守西鄙。叛陷平壤。王率左右宫人。南浮海入韩。都金马。击灭诸小国五十四。为郡县。辰卞二十四国。亦来属。修职贡。于是王改朝鲜旧号曰马韩。以奉箕子之祀。或曰。朝鲜武康
修山集卷之十一 第 511H 页
王即准。岂准虽居韩地。不变旧号朝鲜耶。未可知也。王薨。太子立。其后历代名谥。皆逸不传。惟立国年数可推云。王准南渡后八十七年。后朝鲜王右渠为汉兵所灭。汉始置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四郡于朝鲜旧地。百三十八年。辰韩六部。立朴赫居世为君。国号徐罗伐。百六十七年。卞韩诸国降于徐罗伐。百六十九年。扶馀人高朱蒙据卒本。国号高句丽。百八十七年。徐罗伐使瓠公来聘。王盛陈兵威。召入让曰。辰卞本我与国。自尔赫居世为君。久阙职贡。以小不能事大。岂礼乎。瓠公对不逊。王怒欲杀之。左右谏之。乃听还。明年王薨。太子立。徐罗伐遣使来吊。百八十九年。高句丽王朱蒙卒。百九十年。高句丽庶子温祚来奔割西北百里之地界之。温祚自称百济王。都慰礼城。二百年。百济君温祚猎获神鹿来献。二百三年。温祚徙汉山。遣使告迁都。遂画定疆界。以熊津为限。二百十四年。百济置栅熊川。王遣使责百济君温祚曰。始君穷而归我。寡人以百里安之。其待君殊不薄。若乃报我固也。今以国完民众。谓莫我敌。高城深池。侵轶我封疆。纵君之自为计良矣。独于义何。温祚惭。遂毁之。百济击靺鞨破之。来献俘。二百十六年。百济君温祚
修山集卷之十一 第 511L 页
潜师来袭。陷王都。王走保圆山锦岘。明年。二城不守。惟将军周勤保牛谷城不降。四年。兵败死之。马韩亡。箕氏不祀。
外史氏曰。余以马韩接朝鲜。退卫满于后。以明正伪之统。箕子子氏。其后分处四方。在东方者。以国为姓。而有韩氏。箕与奇音相类。而有奇氏。中国有鲜于氏。鲜于氏。春秋鲜虞子之裔也。系本最明。故来东方者。主崇仁殿祀。崇仁殿者。本朝立箕子庙平壤。封其后。号曰崇仁殿监。监者。宗室之号。比古之子男。以奉其祭祀。礼也。周勤当国亡。孤城守死。独保岁寒之节。又林氏东史。马韩有孟召者。守覆岩城。不降百济。呜呼。岂非箕氏仁贤之报耶。辰卞二韩。事迹无可考。不能自立世家。亦春秋黄随纪虢之流也。
后朝鲜本纪
后朝鲜王卫满者。故燕人也。汉高皇帝封功臣卢绾于燕。卢绾叛。汉亡入胡。满故为卢绾臣。亡命。聚党千馀人。渡浿水。求属朝鲜。朝鲜拜为博士。封之百里。使守西鄙。满并有秦故空地。上下鄣。稍役属真番诸小国及燕齐亡命者。众渐盛。遂诈遣人称汉人来伐。请入宿卫。朝鲜未及设备。满潜师已迫。王准遂南遁金
修山集卷之十一 第 512H 页
马。满入据平壤。即王位。仍故国号朝鲜。时汉惠帝元年丁未也。王遣使称臣汉。辽东太守约朝鲜为外臣。保塞外蛮夷。无使盗边。诸国欲入见天子。勿禁止。以故朝鲜得兵威财物。诸国不服者侵降之。地东西四千里。南北二千里。东至大海四百里。北至营州九百二十里。南至韩六百里。北至肃慎氏千四百里。王薨。孙右渠立。右渠之时汉亡。人至者滋多。国寖强。王骄未尝入觐天子。旁众国欲上书见天子。又壅阏不通。濊君南闾怒畔。率其众诣辽东降汉。汉置沧海郡其故地。汉元封三年。汉使涉何。诱谕王。王终不肯奉诏。何去至界上。临浿水。使御刺杀送何者。裨归报汉。天子曰。杀朝鲜长。天子为其名美。即不诘。拜何为辽东东部都尉。王怨何。发兵袭攻。杀涉何。天子闻之。遣楼船将军杨仆。浮渤海。兵五万人。左将军荀彘。出辽东攻朝鲜。问杀使涉何罪。王发兵据险。败左将军兵。杨仆将齐兵七千人。先至平壤王城。守谍知汉军少。即出城击汉军大败之。杨仆遁入山中。又败荀彘军浿水西。汉使卫山。因兵威来谕王。王见使者。顿首谢。愿降。恐两将诈杀臣。今见信节。请服降。乃遣太子入谢。献马五千匹。及馈军粮。人众万馀。持兵方渡浿水。使
修山集卷之十一 第 512L 页
者卫山及左将军荀彘。疑其为变。谓太子已服降。宜命从者。毋持兵。太子亦疑使者。左将军诈杀之。遂不渡浿水。还归国。荀彘即破浿水上军。前至城下。围其西北。杨仆军亦往会。居城南。王遂坚守都城。汉兵战不利。王使大臣。阴遣人约降楼船将军以间之。左将军急击。楼船欲就约不战。左将军意楼船与朝鲜反。以故不相能。汉更遣济南太守公孙遂往征之。有便宜。得以从事。遂至。荀彘即执楼船将军并之。急击城。相国韩阴,尼溪长参,相国路人,将军王唊。相与谋曰。始欲降楼船。楼船今执。独军并将战益急。恐不能当。王又不肯降。汉阴,唊,路人皆亡。降左将军。路人道死。明年夏。尼溪长参。乃使人弑王降汉。大臣成己。保王都拒降。收兵攻汉军。左将军彘。使王子长降。相路人子最。告谕都民。杀大臣成己。卫氏遂亡。汉分其地。置四郡。其后七十三年。高勾丽兴。卫氏诈灭朝鲜王准。立八十七年而绝。而王右渠子长。汉封为畿侯。
古史氏曰。甚矣。卫氏之诈也。始王满。既以诈。灭箕子一千年之社稷。末孙右渠。又以诈。挑汉天子怒。卒以此亡国杀身。甚矣。卫氏之诈也。路人尼溪。卖国弑君。而独大臣成己。区区守节义。与孤城存亡。亦足尚已。
修山集卷之十一
 东史世家
  
修山集卷之十一 第 513H 页
箕子世家(补遗)
中朝鲜太祖文圣王姓子氏。或曰。名胥馀。其先殷王成汤也。末帝受之诸父。当周武王之革命。率其徒五千人。东渡辽水。居平壤之邱。周武王仍以封之而不臣也。当三代之际。圣人之裔。不得志于中国。而为方外异域之君者。自箕子以外。有吴泰伯,仲雍及越无余滇庄蹻之类。吴越及周之衰而继霸中国。以鸣其盛。独箕子之后无闻。然朝鲜马韩。相继千馀年不绝。而东方之民。至今颂其仁贤之化。流泽不斩。可谓盛矣。箕子立十年。而周所立殷后武庚及周三叔。作乱于河内。周杀武庚而封微子启于宋。以奉殷祀。四十一年。王薨。子松立。是谓庄惠王。四年。周成王崩。康王立。二十五年。庄惠王薨。敬孝王询立。自敬孝至于哀平。年代名谥可记。而不可详其父子兄弟之次云。五年。周康王崩。二十七年。王薨。恭贞王立。二十九年。周昭王南巡渡江。为楚人所弑。三十年。王薨。文武王椿立。二十八年。王薨。太原王孔立。六年。周穆王伐犬戎。获其四白鹿四白狼。自是荒服不朝于周。二十一年。徐夷诞率九夷以伐周。周畏之。分东方诸侯。使徐
修山集卷之十一 第 513L 页
主之。陆地而朝者。三十六国。四十四年。王薨。景昌王庄立。十一年。薨。兴平王捉立。十四年。薨。哲威王调立。七年。周封殷纣臣恶来革之后非子于秦。十年。周夷王立。而诸侯觐礼废。荒服咸不至。十八年。王薨。宣惠王索立。当宣惠之世。周道衰微。而箕子之业愈盛。国家晏嬉无事。二十九年。王薨。谊襄王师立。十五年。周厉王出奔彘。共和行政。二十九年。周宣王立。征伐四夷之不朝者。是岁。燕惠侯卒。韩侯朝王。韩北伯也。五十三年。王薨。文惠王炎立。二十二年。周宣王崩。三十三年。西戎入中国。弑周幽王于骊山下。三十四年。周东迁洛阳。而诸侯力征。文武之业益微。中国遂大乱。是谓春秋之世。而东方尚无事。五十年。王薨。盛德王越立。十五年。薨。悼怀王职立。十九年。周平王崩。二十五年。王薨。文烈王优立。十年。南蛮熊通称王于荆楚。十五年。王薨。昌国王睦立。二年。周桓王崩。▣年。王薨。武成王平立。四年。周庄王崩。二十二年。齐侯小白以诸侯之师。伐山戎。至于孤竹。孤竹盖朝鲜之西邻也。命燕君纳贡于周。赐燕南境之地。至于长芦。使复修召公之法。燕庄公时也。二十六年。王薨。贞敬王阙立。二年。燕庄公卒。十八年。中国伯君齐桓公薨。十九年。
修山集卷之十一 第 514H 页
王薨。乐成王怀立。四年。宋公玆父卒。玆父者。微子之后也。自微子十九传而为玆父。玆父欲以宋伯而见执于楚。然世人称为五伯之一。自文圣至王。亦十九世云。二十八年。王薨。孝宗王存立。六年。周匡王崩。十七年。王薨。天老王孝立。十一年。句吴子寿梦立。吴自太伯虞仲之后。至寿梦凡十九世。而吴始大称王。通于中国。二十四年。周简王崩。是岁王薨。修道王襄立。三年。晋大夫魏绛。和诸戎。听无终子嘉父之言也。无终近燕。十八年。燕文公立。十九年。王薨。微襄王迩立。二年。孔子生于中国之鲁。鲁。周公之国也。孔子名丘。宋公之后而殷之裔也。与箕氏同本。于汤八年。周灵王崩。二十一年。王薨。奉日王参立。十二年。周景王崩。十六年。王薨。德昌王仅立。十一年。句吴王阖庐破楚入郢。十八年。王薨。寿圣王翔立。寿圣之世。中国愈乱。孔子叹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于是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又尝欲乘桴浮于海曰。从我者。其由也与。由也者。其门人仲由子路也。后世儒者以为孔子之浮海。盖欲之朝鲜也。为其箕子之国。而有仁贤之化也。然终不居之者。不忍去父母国之鲁也。十七年。句吴王夫差会
修山集卷之十一 第 514L 页
中国诸侯于黄池。二十年。孔丘卒。二十二年。周敬王崩。二十四年。于越王句践灭吴。遂伯于中国。周元王赐勾践胙。三十四年。周定王立。四十二年。王薨。英杰王藜立。十六年。薨。逸泯王冈立。十七年。薨。济世王混立。济世之世。当周威烈王。而三晋始侯。周室愈微。而七雄横于中国。王保境安民。国以之济。二十一年。薨。清国王璧立。三十一年。燕桓公立。三十五年。王薨。导国王澄立。十九年。薨。赫圣王骘立。十七年。燕易王立。二十六年。燕君僭称王。将东略地。王怒谓群臣曰。愿从士大夫之力。击周之僭贼臣燕伯。以西尊周室。大夫礼力谏。王乃止。二十八年。王薨。和罗王謵立。使大夫礼通好于燕。燕止不攻。其后朝鲜亦称王。或曰。朝鲜通燕与称王。在赫圣时。而以王之义推之。恐不然也。六年。周慎靓王崩。七年。燕王哙让国于相子之。齐伐破燕。杀王哙及相子之。燕人立太子平。是谓昭王。十六年。王薨。说文王贺立。八年。薨。庆顺王萃立。当和罗以下诸王之际。不修德。虐用其民。骄于邻国。燕乃遣兵来攻。我师大败。缩地二千里。以满潘汗为界。遂失辽东。于是朝鲜遂弱而箕子之业衰矣。十一年。宋公偃自立为王。与齐楚魏争攻。诸侯谓之桀。宋为齐
修山集卷之十一 第 515H 页
湣王所灭。殷遂绝祀。十九年。燕昭王卒。是岁。王薨。佳德王诩立。七年。燕武成王立。二十二年。秦攻周。周王降于秦。是岁周赧王卒而周亡。二十七年。王薨。三老王煜立薨。显文王释立薨。章平王润立薨。宗统王恤立。正史恤作否。自三老至宗统。其年月。与中国正史不同。故不论次其年月云。宗统王之时。秦王嬴政起于西夷。灭六国而并天下。自称秦始皇帝。筑长城至辽东。王畏之。臣服于秦。王薨。哀平王准立。哀平之时。燕齐赵入于秦。旧民多亡归之。汉高帝初立。王其功臣卢绾于燕。与朝鲜浿水为界。燕王绾亡。燕人卫满率其党东渡浿水。求居塞内。王拜为博士。锡圭封之百里。令守西鄙。博士满叛。袭平壤。王率左右宫人南浮海。居于韩地。是为马韩。马韩自有本纪。王准南迁。在汉高帝十二年。然以时考之。则恐不然也。或曰。当惠帝高后之际云。朝鲜史泯。不可详其事。然以箕子之圣。既罔仆于周。而东出海外。以仁义服其民。使九域之土。跻于中华。其道载于洪范一编。而不可掩也。箕子之本出契。契。高辛之子。而其后为汤。箕子以汤十六世孙。而出之朝鲜为君。传四十一世。吴太伯虞仲。周太王之子。而周祖后稷。亦出高辛。太伯亦逃之
修山集卷之十一 第 515L 页
荆蛮而为句吴君。传二十五世。而其间阖庐伯中国。勾践之祖。小康之庶子。而封于会稽二十馀世。而为勾践。亦伯中国。盖于越本于颛顼。而滇王庄蹻之祖。亦出高阳。至于汉武帝之世。而为王不已。盖四国俱古圣帝之裔。而皆兴于方外异域。惟箕氏之祚最长。而其泽最远。盖施仁与力之报。自然异也。
扶馀世家
扶馀之先。出自檀君。盖檀君封支子于馀地。后世因自号曰扶馀。或曰。扶馀其始封君之名。其国在鸭江之北。地方二千里。历檀箕之际。或存或亡。皆臣属朝鲜云。传世二千馀年。至王解夫娄。迁都迦叶原。在东海滨。是谓东扶馀。国人解慕漱自称天帝子。窃据扶馀故都。王薨。太子金蛙立。是为王金蛙。金蛙生而神异。或曰。王扶娄老而无儿息。祷子于山川。御马逸。至鲲渊。有大石相对。液流如泪者。王怪之。使傅之石下。有小儿金色。形类蛙。王喜曰。是天赉我儿耶。遂子之云。王金蛙出游。遇女子于优渤之水。自称河伯女。名柳花。载与归。为日所炤而生朱蒙。神怪。殆非人也。王金蛙生子七人。长子带素。忌朱蒙技能。朱蒙出奔卒本。王金蛙即位。在汉宣帝元帝之间。元帝建昭二年。
修山集卷之十一 第 516H 页
高朱蒙据卒本。国号高勾丽。三年。沸流国降于高勾丽。汉成帝阳朔元年。高勾丽国母柳花卒。以太后礼葬之。立神庙。朱蒙遣使贡方物谢之汉。鸿嘉二年。高丽王子类利。逃归。是年高丽王朱蒙卒。明年。朱蒙庶子温祚建国河南。国号百济。以其先出扶馀。故自号扶馀氏。汉元延四年。高丽破鲜卑。汉哀帝建平元年。王金蛙薨。太子带素立。是为王带素。王带素元年。遣使高丽。责入质子。其太子都切不至。王率师五万。伐高丽。雪寒。士卒冻死十二三。引还。九年。高丽徙都国内岩。十五年。高丽杀其太子解明。王使人责高丽君曰。始我先王与王先君东明相好如父子。而乃招诱我臣民。逃据我边裔。开国称君之日久矣。夫幼事长。少事大。礼也顺也。礼顺。天之所助也。不以礼顺。天其助乎。高丽王子无恤对曰。君王其忘之乎。昔我先王。生也非常。多才且能。为王所嫉。屈为牧圉。几陷非辜。见几逃生。介在南鄙。是咎在君王。不在我祖。纵王且轻我。独不见累卵耶。王如不毁其卵。将吾事之。不然。何畏哉。王问左右以累卵之故。不知。有老妪对曰。累卵者。危也。不毁者。安也。言王不知自危。而欲人之事己。不如易危而自安。十一年。新莽侵高丽。十二年。王
修山集卷之十一 第 516L 页
伐高丽。至鹤盘岭下。遇伏大败。十三年。高丽灭梁貊。十九年。民得异乌献王。或曰。以乌而赤也。又一头而二身。其以二国而为一之徵乎。王喜。遗高丽。言其所以为已应。丽王报曰。黑为北色。今变而赤南色也。且赤乌瑞物。君不自为为我有。未知存亡在谁也。王悔之。二十一年。高勾丽举国来侵。王自率众出战。遇于泥淖。王御马陷。不得出。丽将怪由直前杀王。我师犹不屈。围丽王数重。适大雾七日。丽王潜师遁去。王季弟走保曷思水滨。即王位。王从弟谓国人曰。先王身弑国亡。百姓无所依。曷思偏安。不能自国。吾亦才智鲁下。无望兴复。遂以故都人民万馀口。降高丽。高丽立为扶馀王。置之椽那部。以其背有络文。赐之姓络氏。其后六十七年。汉明帝永平十一年。曷思王孙都头。举国臣属于高丽。曷思遂绝。而扶馀后稍自国。汉安帝永初五年。扶馀王以步骑八千人。入汉乐浪郡。杀伤吏民。后复归附汉。高丽濊貊。侵汉玄菟。王遣太子尉仇台。率师救之。其众二万。与汉兵夹攻丽师。大败之城下。汉永宁元年。王遣尉仇台。诣汉贡献。天子嘉之。赐印绶金䌽。汉永和元年。王尉仇台朝京师。天子作黄门鼓吹角牴戏。以劳之。王尉仇台薨。子夫台
修山集卷之十一 第 517H 页
立。汉延熹四年。王背汉。率师二万人侵玄菟。太守公孙域迎战。我师大败。死者千馀人。汉熹平三年。王复奉贡汉。至王依虑。晋武帝太康六年。鲜卑慕容廆来伐。我师大败。王忧迫自杀。王子依罗等。走保沃沮。廆遂夷都城。驱掠万馀人而去。明年。王子依罗。请援于晋。晋校尉何龛。遣督护贾沉救之。斩廆将孙丁。遂还复故国。廆复侵掠国人卖于晋。晋辄以官物赎还。禁边郡市扶馀之口。至王玄。晋穆帝永和十三年。燕王皝遣三将军骑万七千来袭。王都不守。燕获王及臣民五万馀人而去。署王为镇军将军。以其女妻之。而扶馀益微。不能国。后百二十七年。齐明帝建武元年。扶馀孱王以其国。折入于高丽。扶馀氏遂不祀。
外史氏曰。扶馀大国也。迫近中原。其俗严急。少恩而好战。其得北鄙肃杀之风乎。檀君之后数千百年。立国称王。世世不绝。此其始封。必有贤圣之君。仁惠及于物。流泽至子孙也。惜乎。其事不概见也。带素不能安其累卵而又毁之。赤乌之瑞。适足速丽人兵。悲夫。
渤海世家
渤海震国高王姓大氏。名祚荣。其先高丽粟末人。高丽亡。率众保挹娄之东牟山。地直营州东二千里。南
修山集卷之十一 第 517L 页
新罗以泥河为境。东穷海。西契丹。筑城郭以居。高丽逋残稍归之。唐武后万岁通天中。仲象因契丹李尽忠之乱。与靺鞨酋比羽及高丽馀众。东走渡辽水。保太白山之东北。阻奥娄河树。壁自固。武后封比羽。(姓乞四。)为许国公。仲象震国公。比羽不受命。后使将军李楷固击斩之。是时。仲象卒。子祚荣引残痍遁去。楷固穷。蹑度天门岭。祚荣因高丽靺鞨兵。拒破楷固。于是契丹附突厥。唐师道绝。祚荣即并比羽之众。恃荒远。乃建国。号震。即王位。遣使交突厥。地方五千里。户十馀万。胜兵数万。颇知书契。尽得扶馀沃沮弁韩朝鲜海北诸国。唐先天中。册王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以所统为忽汗州。领忽汗州都督。开元七年。王薨。子武艺立。是为武王。斥大土宇。东北诸夷畏臣之。建元仁安。未几黑水酋长。遣使朝唐。唐以其地建黑水州。置长史临总。王议群臣曰。黑水始假道于我。与唐通。异时请吐屯于突厥。皆先告我。今请唐官。不吾告。是必与唐腹背攻我也。乃遣弟门艺及王舅任雅相。发兵攻黑水。门艺尝质京师知利害。谓王曰。黑水请吏而我击之。是背唐也。唐大国兵万倍。我与之产怨。我且亡。昔高丽盛时。士三十万。抗唐为敌。可谓雄强。
修山集卷之十一 第 518H 页
唐兵一临。扫地尽矣。今我众比高丽三之一。王将违之不可。王不从。兵至境。又以书固谏。王怒。遣从兄壹夏代将。召门艺将杀之。门艺惧。儳路自归唐。唐拜门艺左骁卫将军。王使使暴其罪。请诛之。唐诏置之安西。好报曰。门艺穷来归我。谊不可杀。已投之恶地。并留使者。王知之。上书斥言。陛下不当以妄示天下。意必杀门艺。唐阳斥门艺以报。后十年。王遣大将张文休。率海贼攻登州。帝驰遣门艺。发幽州兵击之。又使太仆卿金思兰。督新罗兵。攻南境。会大雪袤丈。士冻死过半。无功而还。王望门艺不已。募客入东都。狙刺于道。门艺格之。得不死。河南捕刺客。悉杀之。王薨。子钦茂立。是为文王。改元大兴。唐册王及所领王因是赦境内。天宝末。徙上京。直旧国三百里忽汗河之东。宝应元年。唐始册王渤海国王。进检校太尉。其后以日本舞女十一。献于唐。贞元时。东南徙东京。王薨。子宏临早卒。族弟元义立。一岁。猜虐。国人废杀之。推宏临子华玙。为王。是为成王。改元中兴。复还上京。王薨。立文王小子嵩邻。是为康王。改元正历。薨。子定王元瑜立。改元永德。薨。弟僖王言信立。改元朱雀。薨。弟简王明忠立。改元太始。立一年。薨。从父宣王仁秀立。改
修山集卷之十一 第 518L 页
元建兴。王四世祖野勃高王。祚荣弟也。王能讨伐海北诸部。开大境宇有功。唐宪宗册王检校司空。唐太和四年。王薨。子新德蚤死。孙彝震立。改元咸和。初诸王之世。数遣诸生诣唐太学。习知古今制度。至是遂为海东盛国。地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以肃慎故地为上京。曰龙井府。领龙湖渤三州。其正南六百里为中京。显德府。领卢显铁荡荣兴六州。濊貊故地为东京。曰龙原府。亦曰栅城府。领庆盐穆贺四州。沃沮故地为南京。曰南海府。领沃晴椒三州。高丽故地为西京。曰鸭绿府。领神桓丰正四州。神州自鸭绿江泊汋城溯流七百里至焉。自此东距中原四百里。仍正北行六百里。而为上京。其土中之所在。可推而知也。曰长岭府。领瑕河二州。扶馀故地为扶馀府。常屯劲兵。捍契丹。领扶仙二州。鄚颉府。领鄚高二州。挹娄故地为定理府。领定潘二州。安边府。领安琼二州。率宾故地。为率宾府。领华益建三州。拂涅故地。为东平府。领伊蒙沱黑比五州。铁利故地。为铁利府。领广汾蒲义归等六州。越喜故地。为怀远府。领远越怀纪富美福耶芝九州。安元府。领宁郿慕常四州。又郢铜涑三州。为独奏州涑州。以其近涑沫江。盖所谓粟末水也。
修山集卷之十一 第 519H 页
龙原东南滨海。日本道也。南海。新罗道也。鸭绿。朝唐道也。长岭。营州道也。扶馀契丹道也。其礼乐官府制度仿象中国。而王命谓之教。王之父曰老王。母太妃。妻贵妃。长子曰副王。诸子曰王子。官有宣诏省。左相,左平章事,侍中,左常侍,谏议居之。中台省。右相,右平章事,内史,诏诰舍人居之。政堂省。大内相一人居。左右相上。左右司政各一。居左右平章之下。以比仆射。左右允比二丞。左六司忠仁义部各一。卿居司政下。支司爵仓膳部。部有郎中员外。右六司智礼信部。支司戎计水部卿郎准左。以比六官。中正台大中正一。比御史大夫。居司政下。少正一。又有殿中寺,宗属寺。有大令。文籍院。有监令。监皆有少太常司宾大夫农寺。寺有卿司藏司。膳寺有令丞。胄子监有监长。巷伯局有常侍等官。其武员。有左右猛贲,熊卫,罴卫,南左右卫,北左右卫。各大将军一。将军一。以品为秩。三秩以上。服紫牙笏金鱼。五秩以上。服绯牙笏银鱼。六秩七秩。浅绯衣。八秩绿衣。皆木笏。物产俗所贵者。曰太白山之菟。南海之昆布。(今咸兴以北。海出昆布。)栅城之豉。扶馀之鹿。鄚颉之豕。率宾之马。显州之布。沃州之绵。龙州之䌷。位城之铁。卢城之稻。湄沱湖之鲫。果有丸都之
修山集卷之十一 第 519L 页
李。乐游之梨。王彝震之后。史失薨年谥号。弟虔晃立。虔晃之后。又有玄锡。玄锡之立。当唐懿宗咸通时。其后五十馀年。当后唐明宗天成元年。王諲撰与契丹战。契丹败西鄙诸城。进攻扶馀。陷其城。遂围上京。王战败乞降。丹主使兵卫王及宗属。出置王于临潢西。赐名曰乌鲁古。改渤海。为东丹国。忽汗为天福城。册其长子倍为人皇王以主之。于是渤海世子大光显及将军申德。礼部卿大和匀。均老司政大元匀。工部卿大福谟。左右卫将军大审理。少将墨豆干。检校开国男,朴渔。工部卿吴兴等。率其馀众。前后入高丽数万户。丽主厚待之。赐世子姓名王继。附之属籍。使奉其祀。僚佐皆赐爵渤海。以唐开元元年受唐封。至后唐天成元年。为契丹所灭。凡二百十四年。
赞曰。大祚荣以高丽一饿隶。乘时鹊起。奄有东北诸夷五千里地。折狞诡凶犷之心。而衣冠礼乐于椎髻引弓之民。为馀屡百年小中华之国。盖太师以来。一人而已。可谓盛哉。今其中东西南四京之地。入我 朝者五之二。而其馀一京十一府五十馀州。皆为生熟女真诸部所分。奴儿哈赤合之而建金国。今盛京宁固一带其地也。丰镐之域。周得之仁。秦得之强。所
修山集卷之十一 第 520H 页
矫之异也。岂系于风土哉。我 穆祖肇基之地。在其东京圻内。而今白山亦其中京之域也。檀君东明所发祥之地云。渤海亡后五十四年。遗孙大鸾河。西附于宋。宋太宗。即拜鸾河渤海都指挥使。
伽倻世家
大伽倻伊珍阿鼓王者。驾洛首露王之弟也。为五伽倻之首。以汉光武建武十八年壬寅。立国于高灵郡。四伽倻分据洛东江西。而古宁今咸昌也。星山今星州也。阿罗今咸安也。小伽倻即甘文小国也。而大伽倻最大。壤接新罗。世相侵伐。互有胜负。婆娑王时袭击新罗南界。杀其将长世。又围罗王于黄山江上。几获之。其后新罗益侵灭诸小国。而伽倻武力不竞。遂服属于新罗。法兴王妻以宗女。后世有嘉悉王者。妙解音律。制十二弦琴。以象十二月。其法。祖中国乐部筝。而以华东方言之各异。而声音之难一也。命乐师于勒。更造十二曲。一曰下加罗都。二曰上加罗都。三曰宝伎。四曰达己。五曰思勿。六曰勿慧。七曰下奇物。八曰师子伎。九曰居烈。十曰沙八兮。十一曰尔赦。十二曰上奇物。勒弟子泥文所制又三曲。一乌。二鼠。三鹑。后更为河临嫩竹二调。调共一百八十五曲。今世
修山集卷之十一 第 520L 页
所传伽倻琴是也。后勒等。知国将乱。抱乐器投新罗。陈文帝天嘉三年。道设智王痛国之衰弱。而见凌于新罗。谋侵其国。以复其耻。反为所攻。新罗将斯多含。以五千骑。驰入夺旃檀门。而立白旗。城中大将异斯夫。率军继之。王城惊溃。遂为所灭。伽倻凡十六世。五百二十年。于五伽倻最后亡。而所传琴声。平淡近古。可以推知其治云。
修山集卷之十一
 东史列传
  
濊貊,沃沮,沸流,乐浪列传
濊貊之先。与扶馀同出。皆檀君氏子孙也。其地多山水而岭阨间之。东为濊。西为貊。貊微甚。常附庸于濊。而濊貊皆臣属朝鲜云。濊或称秽。或称铣。或称仓海。其开国传世历年。茫昧无可推。秦时濊有仓海君。韩人张良大父父相韩五王。韩亡。良欲报仇秦。仓海多力士。良东来见君。君为求士。铁椎重百二十斤。良与俱归。击秦皇帝博浪沙中。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十日不得。力士与良俱免。后至君南闾。朝鲜王右渠骄。不通诸国使入汉。南闾怒。遂绝朝鲜。率二十八万人。诣辽东降汉。时武帝元朔元年也。汉遂郡县其地。号仓海。以险远。数年而罢。后复属乐浪东部都
修山集卷之十一 第 521H 页
尉。濊貊遂亡。汉光武建武六年。弃单。单大岭以东地。悉封其渠帅为侯。无大君长。不相统率。其官有侯邑君三老耆旧。其人愚悫。少嗜欲。有廉耻。男女皆衣曲领。俗重山川。各有部界。不得妄相干涉。同姓不婚。不以珠玉为宝。晓候星宿。豫知明年丰约。有侵犯者。责出生口牛马。又有军征调赋如中国焉。最有箕氏遗风云。其后服属高勾丽。常同侵上国。魏晋之际。濊貊入丽罗靺鞨。
东沃沮。亦檀君之裔也。国在盖马山东。东滨大海。北与挹娄扶馀。南与濊貊接。其地东西狭。南北长。可折方千里。土肥美。宜五谷。人性质直强勇。便持矛步战。汉建平二年。沃沮君闻南韩王赫居世神圣。遣使遗良马二十匹。后六十一年。高勾王宫。遣兵来伐。沃沮君以国土迫小。介于大国之间。不能自立。遂举国降高勾丽军。东沃沮遂绝。又有南北沃沮。不知始封在何世。而土地法俗。大抵不同。后高勾丽灭之。
沸流王松壤。其先檀君之苗裔。国于沸流水上。与卒本靺鞨扶馀相邻接。至神明王。有圣德。百姓神明之。死而因谥之神明。今祥原郡。盖有神明王冢云。至王松壤。扶馀人朱蒙。自称天帝子。据卒本。来见王。王曰。
修山集卷之十一 第 521L 页
寡人僻在海隅。未尝见异国贤君子。今君亲屈从者。幸临弊邑。寡人受赐大矣。然而卒本沸流壤地相接。国小无以容两君。寡人虽不肖。先人不腆之业。式至今日。君虽神武。立国日浅。若论其后先。君其附庸我乎。朱蒙怒曰。寡人继天之后。今王非神之胄。强号为王。若不归我。天必殛之。请较武艺。与之射。王不胜。朱蒙有神术。获白鹿倒挂之树。咒曰。天若不雨没松壤都者。而固血吾刃。鹿哀鸣如诉于天者。雨七日。大涨沸流水而城遂沉。明年。王以国降高勾丽。已而。朱蒙复封松壤为侯。使复其旧土。纳其女。为子类利妇。
乐浪王其先。盖汉之乐浪太守也。昭帝始元间。废四郡为二府。既而高勾丽起。而乐浪与汉路绝。不相通。盖乐浪之兴。在于是时云。汉河平元年。乐浪王伐南韩。其民夜户不扃。禾谷野峙。王曰。是国无盗。意者其君有道者。吾属潜师以来。袭其不备。其实盗也。能无愧乎。遂引还。时则赫居世王辰韩矣。汉永昭二年。百济遣使修好。汉绥和元年。王以靺鞨之众。袭百济瓶山栅破之。杀获百馀人。百济设栅于秃山狗川。以塞我师来路。汉元寿二年。百济侵我牛头山城。遇大雪而去。汉元始四年。我师围南韩。不克而还。汉建武八
修山集卷之十一 第 522H 页
年。王崔理出游。至沃沮之野。逢一男子少年。好美。王问曰。相君之貌。必非常人。岂北国神王胤耶。果高勾王子好童也。遂同归。以其子女焉。乐浪有鼓角甚神。寇至辄鸣。以故守备豫。无仓卒患。好童与崔氏相怜爱。将还。潜谓女曰。若能入武库。割破神鼓角者。吾将六礼迎女归。否者。遂自此别矣。若当如何。女曰。诺。入武库取鼓角。割其面而决其口。还报。好童归。起兵来袭。涉境至城下。前所鸣鼓角终无声。以故乐浪不设备。王崔理谓其女为敌国谋。割鼓角。破其国。遂杀之。以泄其恨。请降。丽人引还。后五年。丽人复袭灭之。取以为郡。乐浪遂亡。
卫满之末。郡县自相君长。卒本荇人。盖马句,茶黄龙,梁貊,藻那,朱那之属。高勾丽灭之。悉直音汁召文之属。徐那伐灭之。而其馀浦上八国。岭北七国之属。不可胜数。或有事迹可考。而微少不足齿列。故不采著于传上。
外史氏曰。甚矣。东史之脱略也。扶馀濊貊之属。比中原吴楚燕齐之国。而其事仅一二附见于三国史。不能得自立世家若列传。言虽云小微不足论。子长氏亦世家陈杞。则微显阐幽。固良史法。余故表而出之。
修山集卷之十一 第 522L 页
作六国世家言。
又曰。子长氏序列古之十二诸侯。若六战国之属。至其传世多。历年长。则未尝不追称虞,夏,商,周之德。厚之至也。余闻古史称扶馀,濊貊,沸流,沃沮。皆出于檀君。立国传世。或数千年不绝。此其所从来远矣。无乃檀君之德。如姚姒汤姬耶。不然。何如其久也。
高勾丽家人列传(东明柳花太后, 东明礼后,松后, 于太后, 中川椽后)
呜呼。自有国家以来。兴亡治乱。未尝不基于闺闼之内。以至于朝廷之上。四海之外。其端至微。而所及者远。方其兴也。涂山匹夏。有莘配商。及其乱也。汉遇吕雉。唐逢武照。殆若有命数存乎其间。人不能得之于天者。夫如是。故虽以高帝太宗之明智。亦无奈何于商颜之羽翼。淳风之先见。则彼壸阈之分。内外之闲。徒为尔耳。虽然。圣人必为之礼防。以正其本者。无他。徒欲使中人以上。有所戒守而不敢为。下等之人。亦或可以惩畏污不至乎大乱而已也。焉能使褒,妲,吕,武之属。变化其天质而不为恶哉。呜呼。以高勾丽于后事见之。可知也已。方男武之为君。当邦运之鼎盛。藉新大之馀烈。以英明之姿。奋有为之志。擢巴素于遗逸。诛外戚于跋扈。莅事听断。宽猛得中。可谓不世
修山集卷之十一 第 523H 页
出之君矣。其所以刑御之道。虽未得其详。然以平日抑后党之事推之。其必能严防刚制。绰然有闲。有家悔亡之吉矣。及其死。肉未冷。中壸淫秽。社稷之重。寄之私人。天伦渎乱。国势扤捏。则此岂男武之罪也哉。其未必不由于丽运中衰。世道寖微。所谓命数存乎其间。人不能得之于天者也。呜呼悲哉。本史荒略。后妃事迹。无可考者。于后以上得三人。以下得一人。作家人传。
东明柳花太后。扶馀国人也。自称河伯之女。常与诸弟游于熊心山下。与北扶馀君解慕漱野合而孕。父母弃之于优渤水上。东王金蛙行见之。而奇其异。与之归。置诸幽室中。日光随其坐而炤之。后生朱蒙。及朱蒙长。多才。王子带素等忌。欲杀之。后知之。使朱蒙行。及朱蒙开国卒本。而太后不从。东明王十四年。后薨于扶馀。王以太后礼葬之。为立神庙。高勾丽遣使谢之。致方物。
东明礼后。扶馀人也。王在扶馀娶之。始有娠。及行。别妻曰。而腹幸而男子。为我言遗物在七棱石上松下。则得之者我儿也。既免得类利。有奇气。喜弹丸。尝出而弹鸟雀为戏。误中妇人汲器。妇詈曰。无父儿顽乃
修山集卷之十一 第 523L 页
尔耶。类利惭。更为泥丸中。有罅完之。归语母曰。人谓我无父。无父宁有儿耶。母戏曰。而无父。人尽而父也。类利泣曰。天地宁有无父儿耶。儿固无定父。宁自杀。欲刎之。母复曰。儿戏而耳。遂告之故。类利曰。父为君。儿为匹夫可乎。遂出求所谓七棱石上松下遗物。遍国中不得。一日。所居若闻柱础间有声铮然者。见之。石七棱。悟曰。此非石上松下耶。果有剑半折。间行至卒本。纳诸王。王故藏其半。合之果验。王大悦。立为太子。王南来得卒本女召西奴。生二子。沸流,温祚。王之开刱。召西奴颇有助焉。王爱幸之。及王薨。沸流等奉之南行。百济始王十三年。妃卒。年六十一。与东明别立庙。琉璃松后。沸流国君松壤女也。生大武神王。早薨。又有禾姬雉姬。俱宠幸而不相能。乃筑东西二宫于凉谷以处之。雉姬汉人也。禾姬乘王出猎箕山。诟而逐之。王闻。躬自追之。雉姬恚。终不肯返。王尝见黄鸟绕林而飞。于是感而伤之。作黄鸟之歌曰。黄鸟之姗姗集桂枝兮。其妃之优游群而不离兮。优游优游。黄鸟之不如兮。
于太后椽那。于素之女也。故国川王二年。策为王后。于氏贵盛。沛者烟畀留。评者左可虑。皆以亲戚。执国
修山集卷之十一 第 524H 页
柄。子弟恃势骄汰。为奸利。横国中占取良田美女。不知纪极。百姓怨愤。王闻之。谋欲诛之。事颇泄。左可虑等。遂与椽那叛。攻王都。王徵畿内兵马讨平之。王以先王命娶。不忍废后。十九年而无嗣子。王疾大渐。夜奔王弟发岐第。探其意。岐曰。天之历数。自有所归。社稷之事。不可轻议。况惟几之日。不自省视而乘夜擅行。岂妇人之道乎。后大惭。复往延优第。优衣服冠。迎之门外。仓卒设酌以劳之。亲割肉以进。刃伤其指。后截裙带。手自裹之。遂与之归。翌朝发丧。称王遗命。立延优为王。发岐大怒。率众攻王宫三日。人无应者。左右稍稍散亡。发岐遂奔辽东。见太守公孙度。言于后延优之罪。度与兵三万。使讨之。发岐为王弟罽须所败。死于裴岭。元年。王德于氏。遂立为后。王无子。数祷山川。尝梦天谓己曰。与而子。其在小后乎。王以后性嫉妒。不敢畜他姬。十二年冬。郊豕逸。典者追之。不能得。及酒桶村。有一女子前执之。王闻而异之。夜微行至其家。女年二十。甚美。王悦之。一幸而有身。后性阴贼。伺王得微行状。潜使人杀其女。女大呼曰。来杀我圣旨耶。抑后命耶。吾腹幸而有子。非圣旨而杀我。则是杀王子也。我可杀也。王子不可杀。使者不敢逼。归
修山集卷之十一 第 524L 页
告后。后愈怒而王亦知之。故不复敢加害。及免而男也。王志其异。命之曰郊彘。立女为小后。立郊彘为太子。小后在母卜之。曰生男为君。生女为后。故其名曰后女。于后遂养郊彘为子。东川二年。上尊号曰王太后。八年卒。将死。曰。妾既失行。何面目见国壤于地下乎。若群臣不忍挤之沟壑。则惟是窀穸之事。请归即于山上王之侧。群臣从之。国壤降于巫曰。予见于氏。归于山上。不胜愤恚。遂与之战。退而思之。颜厚不忍见国人。告尔王。遮我以物。于是植松七重于故国壤王陵前。
中川椽后。亦椽那贵族也。中川王元年。立为王后。贯那夫人。王之宠姬也。长发九尺。妙丽无双。后畏其专房。常欲以计去之而不能得。由是与夫人交恶。夫人乘间谗后。无所不至。一日。王猎于箕丘还。夫人为革囊。其大蔽身。诉曰。中宫以此盛妾。将投诸海。妾以智幸免。将囊来。一见上而备陈之。及此缕命之幸存。归死于家。以避中宫之怒。不敢望复侍君王耳。因涕泣呜咽。王觉其诈。熟视之曰。汝要入海乎。遂盛以囊。投之西海。
西川王于后。故国川王周太后。俱有其氏。而事迹不
修山集卷之十一 第 525H 页
传。其馀二十一王后。并与其氏而不得记。呜呼。语曰。妇人不可有善。亦不可有恶。使彼二十一王后。不能有德而可记于后。则宁碌碌无称。晦昧其名氏之为愈。若如于后贯那之留名。则不幸之甚也。
高勾丽宗室列传(解明, 好童, 邹安, 罽须,达贾, 报德王)
琉璃五子。长曰都切。其次解明,无恤,解邑,朱再思。都切为太子。早死。解明以次代为太子。王二十二年。迁都国内。解明留旧京。不肯徙。黄龙君遗解明强弓。解明素多力而好勇。对使者挽而折之曰。非予之力。弓自不劲耳。黄龙君惭。王闻之怒。使人告黄龙君。杀解明。黄龙君不敢杀。二十八年春三月。王告解明曰。吾所迁都。本欲安民而固国。汝不从。邻国遗弓。本以好意而事我。汝又结怨。殊非所以为子事父道也。赐之以剑。解明欲自杀。或曰。太子宗社之本也。今使者一至而不更请。以死为快。则独不见扶苏李斯之事乎。解明曰。折弓之事。本欲重我国势。使彼不敢轻视我。岂谓以此见责于君父。君父谓我不孝。赐我自裁。逃父之命而违君之令。是重我不孝。虽生何为。乃往砺津之东原。插枪于地。使众锋外向。怒马而触之乃死。时年二十一。葬以太子。立庙祀之。号其地曰枪原。
修山集卷之十一 第 525L 页
好童者。大武神王子也。母曷思妃。曷思王之女也。容颜美好。故王为之名好童。遂爱之。娶乐浪王女崔氏。乐浪有神鼓角。寇至则鸣。以故武备预。邻国莫敢犯。好童。使女破鼓角。遂起兵袭乐浪。王理乃杀女出降。王后甲氏。以好童为王所爱。且立奇功。恐王有夺嫡意。遂谮之王。将罪之。或曰。子何不自释而蒙暗昧之过。以自死为乎。好童曰。与其卞而生。不若无卞而死。乃伏剑而死。
让国君邹安者。次大王之太子也。答夫之难。邹安逃匿。新大王二年。大赦下令。国人咸得自新。于是邹安诣官门上书曰。臣邹安生丁邦祸。不即灭死。以丐馀生于山谷之间。今闻新政。敢以死告。若大王守法之经。布告民臣。肆之市朝。惟命是听。若以圣人之心。待以不死。投之远方。则臣所愿也。非敢望也。王览而悲之。封为让国君。赐以狗山娄谷之地。
新大王四子。长曰男武。次曰发岐,延优,罽须。罽须最少而有智勇。国川之薨。发岐以次长不得立。聚众攻延优于后。不克。遂走告于辽东公孙度。引兵三万来讨山上。使罽须御之。汉兵大败。罽须乘胜追击之。发岐急顾谓罽须曰。兄弟固无异同。何相厄乃尔耶。且
修山集卷之十一 第 526H 页
杀老兄。于尔安乎。罽须曰。次兄乘时夺国。非义可云。而兄亦不忍一时之愤。借手寇雠。欲陷宗国。纵快于心。他日何以拜先大王于地下乎。发岐大惭恨。至裴川自刎。罽须哭之甚哀。收其尸。厝之浅土。王闻之。怒谓罽须曰。发岐欲亡国家。而尔纵之已过矣。今又哀哭而收瘗之。是殆以我为无道乎。罽须伏地泣。起而对曰。大王怒臣。臣罪固无所逃。而第臣得忝友于之列。敢不一言而死乎。大王虽以遗旨得立。群臣不得与于顾命。仓卒之顷。只凭王后之口传而已。大王不以昆季之次。退谦于发岐。而使发岐托身异国。挑乱宗祊。则此岂徒发岐之罪而已哉。王亦于友恭之义。不能无愧。臣之收瘗。匪惟泄臣之哀而已。亦所以成大王之美也。大王诚能以仁而忘恶。以弟而思兄。以礼葬之。使恩不掩义。义不伤恩。则天下国人。孰不感王之德。而归王于义乎。臣言且尽。虽死犹生。遂趋而出。王引而进之。拜而谢曰。寡人知过矣。遂迎发岐之丧。以王礼。葬于裴川之原。
中川五子。长失其名。次曰药卢。为西川王。次曰达贾,逸友,素勃。达贾勇而有智略。西川十一年。肃慎数寇内郡。屠掠民畜。王谓群臣曰。寡人以眇末之躯。叨承
修山集卷之十一 第 526L 页
邦基。德不能绥。威不能震。致有邻贼之来侵。歼刘我黎庶。败坏我疆域。匪茹之势。莫可沮遏。凡我帅臣边督。无有敌余忾者。汉文听鼙之思。寡人亦夙夜于玆。咨尔群公。若有奇谋异略称予旨者。各举一人。群臣佥举达贾。于是王命达贾为将。击肃慎。达贾以奇兵。从间道。直趍檀云城。出虏不意。掩击大破之。杀其酋长。迁六百家于扶馀乌川。降其七部落。肃慎自此附庸于高勾丽。王大悦。拜达贾为安国君。知内外兵马事兼统梁貊,肃慎诸部落。王晚年。猜忌骨肉。逸友,素勃轻躁。尝称病往浴温泉。与其徒出言悖逆。王诈宣旨。拜为相国。至则伏力士。执而诛之。及烽上之立。猜忌甚于前王。达贾属尊望隆。与其左右谋而杀之。国人追思其功。巷哭屡日。
高勾丽报德王安胜者。宝臧王之庶子。或曰。王之外孙也。唐高宗总章元年。李绩等灭高勾丽。迁宝臧于京师。三年。高丽大兄剑牟岑。潜谋兴复。收合亡散。至浿江。杀唐官人与僧法安等。南至汉城。迎立安胜为王。遣小兄多式等。告新罗曰。我先王臧失道见灭。今臣等奉安胜为君。愿作藩屏。永世尽忠。臣等闻兴灭继绝。天下之公义也。惟大国是望而已。唐将高侃等。
修山集卷之十一 第 527H 页
来伐安胜。杀剑牟岑。奔新罗。罗王置之国西金马渚。使沙餐金须弥山。册胜为高勾丽王。其辞曰。公之太祖积德立功。子孙相继。开地千里。年将八百。至于建产兄弟。祸起萧墙。衅成骨肉。家国破亡。宗社湮灭。生人波荡。无所托心。惟公逃难在野。归身邻国。百姓不可以无主。皇天必有以眷命。先王正嗣。惟公而已。主高氏祀。非公谁。玆册命为高勾丽王。公宜抚集遗民。绍兴旧绪。永为邻邦。事同昆弟。敬哉。兼遗粳米二十石。甲具马一匹。绫五匹。绢䌷布各十匹。绵十五称。仪凤二年。唐以降王臧。为辽东都督朝鲜王。遣归辽东。安辑馀众。东人先在诸州者。皆遣与王俱归。仍移安东都护于新城以统之。臧王辽东。谋反。潜与靺鞨通。开曜元年。召还邛州。以永淳初死。赠卫尉。而诏还葬长安颉利墓侧。弘道元年。新罗徵安胜为苏判。赐第宅。赐姓金氏。胜族子大文将军。据报德城。谋兴复。不克而死。安胜凡立十四年而亡。垂拱二年。唐以臧孙宝元。为朝鲜王。圣历初。更封忠诚国王。赐统安东旧部。不行。明年。以降王子德武。为安东都督。后稍自国。至元和十三年。遣使入唐。献乐工。而渤海大氏。继高而兴。为海东盛国。
修山集卷之十一 第 527L 页
耽罗列传
耽罗国星主高厚者。其十五世祖曰高乙那。始耽罗无人物。汉挐山之北麓。有穴。曰毛兴。有三神人涌出其中。长曰良乙那。次曰高乙那。又次曰夫乙那。三人登沙罗峰。射矢卜地。分长三州。而就泉甘土肥处。号其所居曰都。良居第一都。高,夫居第二第三都。其地环海。幅员馀四百里。北距马韩。船路七百里。乙那之世。游猎为生。衣皮食肉。一日。登汉挐山。望见东海上有异物。就而见之。紫泥封木函。中又有石函。而红带紫衣使者随其后。曰。我东海国使也。以吾王命。侍王三女而来。以配西海中岳降三神子。今君将欲开国。宜作配以成大业。仍乘云而去。函开有青衣三处女。及诸驹犊五谷种。其后。人物日就蕃庶。成都成邑。为海中别国。盖九百馀岁。民心并归高氏。立以为君。号毛罗。而夫,良二氏。亦自国。高氏柱天。将举兵伐两国。累年不解兵。其后高准与夫氏,祥出,奇世华三人。潜出居于海平子午岛某里谷。而其子孙多仕新罗。新罗▣▣王时。客星见于南方。太史奏曰。异国人来朝之象也。至是国君高厚。与其弟清等三人。舟泊于耽津。入朝新罗。王嘉之。以其动星象。赐厚爵曰星主。令
修山集卷之十一 第 528H 页
清出裤下。爱如己子。称曰王子。又号其季曰都内。赐国号曰耽罗。以其初泊耽津而朝新罗也。各赐宝盖衣带而遣之。自是耽罗遂事新罗。其后耽罗广巡使良岩。按抚使夫继良。又入朝新罗。以通邻国之义。王赏以衣冠。又赐星主王子之爵。始改良为梁。改夫为浮。先是汉武帝时。耽罗入贡中国。及唐太宗之东征高勾丽也。唐将李怀根乘筏渡海。以诏谕耽罗。于是梁氏星主世子宝瑗。出质于唐。十二年返国。让国于其兄宝玑。与其弟宝瑢。入仕于高丽。今济州城内。有石筑遗址。三姓之初。仿北斗形。筑台分据之。因名七星图。高丽初。耽罗始纳降。降而为郡。其后置牧云。耽罗一名耽乇罗。唐时。耽乇罗海舶泊于广州。当新罗季世。汉罗君良洵。渡海朝新罗。而后孙涉川。至保崇及峻。皆事高丽。世袭星主。而峻子淳入仕高丽元宗。官至赞成事。
陜扶乙松列传
陜父。扶馀人也。当王金蛙时。东明王以才见嫉。羁孤不宁。陜父与乌伊,摩离。俱爱于东明。因从王南之卒本以建国。其降沸流。攘靺鞨。灭沃沮。凡经略四方。谟猷规画。皆陜父等赞之。尝与克再思,仲室,武骨,少室,
修山集卷之十一 第 528L 页
默居诸人。为开国元臣。陜父事东明琉璃父子之世。四十馀年。官至大辅。琉璃王二十二年。徙都国内。筑尉那岩城。新都当北浿之委。山水深固。有麋鹿射猎之乐。王又逸于无事。尝射兽质山。逾日忘归。陜父谏曰。今国都新移。民望德政以安居。而大王抛军国之务。从雉兔之娱。离城空宫。五日不返。若久不悛。而民心一散。先王之业。其如何哉。王怒。罢陜父职。是时。王颇好杀。托利斯卑。以微罪坑杀。大臣多恐。陜父遂南奔韩。乌伊,摩离俱为琉璃王将。率兵二万。西灭梁貊。陜父后不知其所终。
扶芬奴有智勇。事东明王为将军。尝将兵。与乌伊等。出太白东南。伐荇人。取其国。当是时。丽业新造而鲜卑,靺鞨数侵盗。边境骚然。琉璃明王十一年夏。鲜卑又寇。王忧之。顾群臣曰。孰为我制鲜卑者。土地人民寡人不惜分。芬奴进曰。鲜卑险固。其人勇而愚。此难与力争。而可以计破也。王宜自将。臣请以奇兵从王。乃匿其精卒。自傅其南城。羸师以诱之。鲜卑指而笑曰。孰谓高勾丽强者。顾易与耳。因其佯北。乃空城逐之。芬奴率精骑。间道驰入门。立高句丽旗帜城上。鲜卑望见大惊。奔夺关。王举旗鸣鼓。还击之。鲜卑大败。
修山集卷之十一 第 529H 页
其渠帅尽降。自是鲜卑属于高勾丽。王赐芬奴食邑辞。乃与之黄金三十斤。良马十匹。当高勾丽之初。扶芬奴为时名将。芬奴同氏。有扶尉厌。亦为将军。攻北沃沮灭之。与芬奴同时。
乙豆智。东方大姓也。以智见称。松屋句。其先出沸流王。大武神王十年。俱拜相。豆智为左。屋句为右。当是时。中国有王莽乱。刘氏复起。而天下未定。十一年。辽东兵大举来攻。王问群臣战与守孰便。右辅松屋句曰。臣以为战便耳。古人云。恃德者昌。恃力者亡。今中国荒俭。盗贼四起。而边帅擅兴师。自规其利。逆天违人。理必无功。若凭险出奇。破之必矣。左辅乙豆智曰。臣则谓不可。夫小敌之强。大敌之禽也。臣料大王之兵。孰与汉多。今汉兵远斗。其锋不可当。宜婴城自守。以待其老而出击之。未晚也。王从豆智计。守尉那城。依其高险。以自固汉攻之数旬。围不解。城中颇困。王惧。顾群臣曰。事急矣。奈何。豆智进曰。汉以为山城无水。欲持久而弊之。今中池有鱼。且多藻葭之属。宜假犒以示之。王乃使人包鱼于草。挈壶而遗之汉将曰。劳公暴露。敢馈从者。汉将知不可亟拔。乃谢之。因班师去。豆智之后。乙氏多显。而松氏之世无闻焉。
修山集卷之十一 第 529L 页
乙支文德列传
呜呼。盈天地者万物而人处一焉。以其一物而裁制其万。则于是乎人为贵矣。有天地以来。禀其阴阳五行之气而生且灭者。仅一世焉。而能不为他物而为人。则其幸莫大。夫所以幸其为人者。则以其有仁义礼智之行。英雄豪杰之材。生则经济一时而利泽及于物。死则焜耀百代而风猷动于人。不与鸟兽草木共生而共灭也。苟不能如是。则是亦鸟兽草木焉而已矣。何所贵于人哉。是故。古之圣贤。有其生于天地之间。则必汲汲焉淬砺琢磨。惟恐其不及。其生而有所成立。使苟有人之名而已也。惟彼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诸君子者。其形貌智力。非与众人异也。年寿所极。非与众人殊也。其中天地而为人者。多不过百年之间。而声名功化。至与天地之寿。共弊而不泯者何哉。然彼大圣人者尚矣。无容议为。至如三代汉唐之间。名臣硕辅。功烈照耳目。声猷垂天壤者。实赖夫载籍之博。坟典之盛耳。是故。帝王严柱下之藏。秘名山之牒。金匮石室。以期于无穷。虽有吕政之火。五胡之乱。亦不能焚灭之且尽也。由是观之。虽以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亦不能舍是而能传焉。况
修山集卷之十一 第 530H 页
其下者乎。夫二典三谟八诰之文。亦史家之权舆。而司马迁班固之类。又沿其流而溯之。沨沨乎大哉。自黄帝以下。至于汉之西京。三千馀年之间。贤人君子与夫功名事迹可传于后者。得以炳烺不昧。不与草木鸟兽而同归。则迁固之力为多。至于东方者。溟渤之一隅。而亦有先圣遗化。非如三方之贸贸而已也。箕子以后。立国数千年。明君贤辅。岂无如中华诸君子之可传于后者哉。然亦寥寥无闻。虽或有之。事迹疏略。不足以知其为人。则虽有仁义礼智之行。英雄豪杰之材。亦何以与中华君子。并称也哉。然则司马迁,班固之不可无于天地间。盖亦审矣。司马迁班固不恒有于中国。则此一隅东方。其不能一遇者。无足怪也。呜呼。在万物之数。而得与于人。幸也。既得与于人而能砥砺名行。不苟为人。幸也。既不苟为人而不能生于中国。虽有良,平之智。孙,吴,韩,白之材且武。不得传其事迹。则又不幸之甚也。余于高勾丽乙支文德之事。不胜其感慨也。其传曰。乙支文德。未详其世系。资沉鸷有智数。兼解属文云云。(尽用本文。)惟二千七百人。由此观之。乙支文德可谓豪杰之才者非耶。以数千疲羸之卒。当百万日滋之师。一日之中。七战皆捷。
修山集卷之十一 第 530L 页
使蕞尔之邦。敌天子百胜之威。有如破竹之易。此其功名勋业磊磊赫赫。可以轩天地蔽古今。而本史无其名氏。金富轼仅得之于隋史。牵连纂入。寂寥数十语。不足以传其万一。则东方之士。英伟特立若此类名湮灭而不称者。又曷可胜道哉。余于安市城主。尤悲焉。安市城主者。史失其名。为人才勇。莫离支之乱。城守不服。莫离支击之。不能下。因而与之。唐贞观年中。太宗克延寿惠真之师。使诸将急攻安市。李道宗督众筑土山于城东南隅以逼之。城主亦增高其城。唐士卒分番交战。日六七合。冲车炮石。坏其楼堞。城中随其缺。立木栅以拒之。唐昼夜筑山。凡六旬不息。用功五十万。山顶去城数丈。下临城中。山颓压城。城崩。我军数百人从城缺出战。遂夺据土山。堑而守之。帝不得已遂班师。耀兵于城下而还。城中屏迹不出。城主登城拜辞。帝嘉其固守。赐缣百匹以励事君。或曰。安市城主杨姓万春。其名云尔。
薛聪崔致远列传
薛聪者。字聪智。父元晓。世称小性居士。当三韩三国之际。而新罗最僻远。士不知儒学。庾信之徒。驰骛于功名。大世淡水游方之外。花郎少实而多华。然世争
修山集卷之十一 第 531H 页
慕之。而薛聪好读九经。以方言解其义。训导后生。新罗之儒。自聪始焉。法兴之世。有近臣异次顿者。信西夷之教。而新罗未有佛。王欲立之。而群臣议不一。异次顿曰。请斩臣头。以定众。佛如有灵。臣死必见异焉。王恶其妖。杀之。异次顿死而颈血化白乳。王神之。自是新罗有佛法。历世寖盛。遂至于举国崇奉之。皇龙寺丈六之像。铜重三万五千七斤。奉德寺钟十有一万斤。撞之。闻数十百里。伽倻佛经之本。其目八万。塔庙殿刹。随山棋布。凡其栋宇栊户之规。金碧之制。穷极壮丽。而孝成,宣德,元圣。烧柩散骨。徇茶毗之法。王饭僧。听讲八关之会。无世无之。终新罗之世。而儒教遂不振。异次顿之害也。岂以方俗贸贸。异说易以惑。而先王之教。不足以易其所好欤。悲夫。当神文王时。高句丽百济已亡。而国家无事。薛聪为翰林。念丰豫之易怠也。老成之多疏也。谄佞之数进也。妖冶之易惑也。于是进花王说。其辞曰。王以仲夏之月。处高明之室。视朝之暇。引聪而谓曰。今日宿雨初歇。薰风微凉。高谈善谑。可以舒郁。子有异闻。盍愿为我陈之。聪俯而谢。仰而对曰。唯臣闻花王之始来也。植之芳园。护以翠幕。当三春而发艳。凌百花而独出。于是艳艳
修山集卷之十一 第 531L 页
之灵。夭夭之英。无不奔走上谒。忽有一佳人。其名曰蔷薇。朱颜玉齿。鲜妆靓服。伶俜而来。绰约而前曰。妾履雪白之晴沙。对镜清之春水。沐惠雨而去垢。快清风而自适。窃闻王之令德。愿荐枕于香帷。王其容我乎。又有一丈夫。其名曰白头翁。布衣韦带。戴白持杖。龙钟而步。伛偻而来曰。仆在神京之表。居通衢之隈。下临茫苍之野色。上倚嵯峨之山光。窃谓左右供给。膏粱虽足。巾衍储藏。须有良药。故曰虽有丝麻。无弃菅蒯。凡百君子。无不代匮。不识王亦有意乎。王曰。丈夫之言。亦有道理。而佳人难得。将如之何。丈夫袖然而进。辴尔而笑曰。凡为君者。莫不亲近老成而兴。昵比夭艳而亡。然而夭艳易合。老成难亲。是以夏姬亡陈。西施灭吴。孟轲不遇以终身。冯唐郎潜而皓首。自古如此。吾其奈何。花王瞿然而起。拱手以谢曰。吾过矣。吾过矣。王曰。子之言讽谕深切。请书之。以为戒。薛聪又为俚语。制吏札。行于官府。或曰。聪尝入唐学。又不知所师何人。然韩愈之前。唐亦无儒者。其学未必于中国而得之也。其后有金大问,朴仁范,崔彦撝,金垂训之属。其前。任强首。治孝经,曲礼。事太宗。主事大文字先薛聪。其次崔致远后薛聪。然皆从容辞令。涉
修山集卷之十一 第 532H 页
猎文字。而终不能及薛聪之沉潜儒学。或曰。薛聪性明锐。生而知道。当新罗尚佛之世。其学无所施。又善属文。今南中往往有聪所制碑。而文字剥落不可读。其文章亦不知如何也。盖薛聪为东方儒者之始。而学士志之不倦。高丽显宗赠弘儒侯。自薛聪死之后五百馀年。而瀑池有崔冲。治九经。训诲后学。以接薛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