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修山集卷之七 (自动笺注)
山集卷之七
 行狀
  
世父曹參公狀
公諱廷傑
字秀甫
系出 璿源。
宗大王元子曰讓寧大君諱禔。
至德
世謂東方泰伯
屬盡而有諱光立。
 世子翊衛洗馬
生諱宗榮。
承旨
無嗣
取 定宗王守道正諱德生七世孫沃川郡守贈吏曹參判諱敏厚爲後
守道生語山副正諱儉。
山生崑山守諱淑祚。
崑山楊谷副守諱
楊谷生贈參議諱憲誠
出系再從父終南正諱昌壽
號耻齋
早遊寒暄金先生之門。
學問峻整
見推於趙先生光祖
名蹟俱載靜菴集及東儒師友錄。
參議生諱大福
曹佐郞
行誼純篤
被選南臺
判。
生諱元
號慕菴
文行
 仁廟改玉
初以薦直。
拜安陰縣監。
官至同中樞左參贊
二子
判公卽其季也。
於公爲曾祖
祖諱齊杜。
州牧使贈吏曹判書
少負公輔望。
阨於公車
廟堂連有府尹觀察之擬。
而居判公憂。
以毁卒。
人多惜之。
考諱相
長厚之德。
筮仕繕工監役。
後以仲子侍從
推恩中樞
又以季子貴。
屢贈至左贊成。
成公初配和順崔氏。
曹參判諱逸女
公元1786年
 顯宗丙午十一月乙酉生公
公幼而神淸
不煩敎而於文與筆有天才
外王判公課之益勤。
十一歲。
丁崔夫人憂。
季氏旨公
鞠養外氏
伶俜辛苦
嬰綿疾𧏮。
文詞筆翰
早已成就
年未弱冠發解已五六。
英聞大播。
戊辰
薄遊兩湖
而聞酉峰尹先生旌招儒賢
閉戶潛修
踵門請見
先生一見而以學問勸勉
意甚諄篤
授以擊蒙要訣
自是遂執弟子之禮。
先生孟子無爲其所不爲
無欲其所不欲之句。
曰。
此語最好治心
又曰。
眞實心地
刻苦工夫
爲學問要法。
終始着念處。
又曰。
須讀朱子書。
先辨義理
公服膺而退。
自是肆力於爲己之學。
己巳監試
發解兩塲
生員司馬
壬申
挈家下鄕
居尼城之五丘山庄舍
爲近丈席
朝夕叩質。
止觀齋朴公銑。
方任山郡
時邀與遊。
朴公亦學問士也。
乙亥
捲還京洛
將別。
先生授以手書
持敬講學省察三綱十二條凡五十二字曰。
學問要旨
無出於此
公作帖寶守焉。
壬午
丁繼妣申夫人憂。
悲慕記。
以述前後妣之懿範
又作布衾銘。
咬菜根
被布幅。
旣安且燠。
衣兼帛。
食重肉。
匪榮伊辱。
安兮樂道
辱兮循欲。
由義全。
命緣利促。
儉以養性
君子之福。
奢以亡身
小人
慾。
其視我衾。
以爲勖。
自少不志於溫飽如此
嘗於春秋名夕。
與同諸君子。
倡爲眞率會
序曰。
集坐池亭
掛鐺巖罅
晩飯
川上法。
不過數行。
不過數品。
乃吾洞淳素之風。
而亦洛社風流遺意也。
陶寫性靈
開發襟懷
曠然遐想
規規繩尺
如此
壬辰庭試。
丙科十名
分隷院。
癸巳
爲省掃往公州。
進拜酉峰
請受一言之敎。
以爲終身之用。
先生曰。
循例立朝
自可從俗而已
欲以古人繩墨爲準。
則是不可容易也。
公曰。
凡人偏處
皆爲病痛
今日所願承敎者。
在於隨病痛而矯揉之也。
先生曰。
今世立朝
不立偏黨之論。
第一義也。
公對曰。
不事偏論之道。
聞命矣。
事君行己
承明訓。
先生思之良久曰。
以不爲主
不欺者。
誠也。
格物致知而後窮理
窮理而後意誠。
誠者其難乎。
凡人孰不欲爲善。
然志有所不立。
而反爲利害所撓奪。
則善萌泥於內。
私欲勝於外。
及其措事立言
未免自欺而欺人。
以不爲主
則於事君行己
何有
然此在立志之如何。
須要先立此志。
公起而拜謝曰。
今日親承妙旨
此實小子平生之幸也。
敢不佩服
又問曰。
近日淸風權宰。
撰宋相碑文
語多謬盭
誣詆先生
遠近聽聞
駭惋
士論朋興
勢將有卞誣之擧矣。
先生曰。
惡是何言也。
夫以私家文字
上之朝廷
本非美事
公議不以世季而終泯。
是非何待百年而定乎。
况以吾一身之事。
作一風波者。
有年所。
常爲世道
不勝愍懼。
豈可較其是非
又添一塲風波乎。
切宜緘口默視
以待數年之間。
自有公是非可也
如或有妄欲陳卞者。
願諸賢至誠力阻也。
公對曰。
士林之論齊發
則何可以一二人之言尼之乎。
先生曰。
若其不可已之事。
則雖係我私
何敢勸沮
此事則揆以事勢
已而不可爲
夫以多士明識
强爲不可爲之事。
起閙於朝端
貽害世道
則當何如
先生喟然曰。
吾謂近年以來
以不士論爲眞士論
彼家言語
惟當一哂而已
苟使角
便與彼無異
自此回語儕友。
未嘗推波助瀾之計。
而毋自欺三字
爲公平生需用之符。
立朝行己
皆可驗於後日無違云。
甲午
明齋先生捐舘
公操文往哭。
略曰。
傳道爲難
繼道不易
見之有不明
執之有不弘。
出入義理之間。
假跡而掩其行。
或至衰耋。
倦氣之所奪。
一反之則其於道也。
不但不可與論。
顧其爲害
有甚焉。
故必有大人者見之明。
執之弘而終始一出中正
然後斯道
有所統。
千古聖脉。
得以不墜矣。
恭惟先生純粹高邁之姿。
溫良恭儉之性。
遠承文簡淵源
近守家庭傳受
內而誠明精一之工。
無間隱微造次之頃。
純乎不息
年彌高而德彌卲。
外而眞積久之效。
有見面背盎睟之際。
和氣象。
瑞日而爲祥雲
余觀先生
可謂深造妙詣而名世眞儒也。
意將以斯道陶斯世也。
而天不佑東方
不欲平治
始値華夏羶穢之變。
而痛深家國
終遭黨邪橫潰之禍。
而義專歸潔。
卷而藏之
于彼山樊
橫逆之來。
千噂百沓而犯而不校
一以道處之。
雖使聖賢當之。
不過如此
然後得正
他山之石
不害爲錯。
而其道愈高。
其德愈光
及夫大耋之日。
啓手之時。
其所處順而處寧者。
亦無非精體實踐之用。
則此皆先生之於道。
見之明執之弘。
終始一出中正者也。
嗟夫
道大則難容
德高則毁來。
從古聖賢所不得免。
先生之見嫉於黨人
亦何虧損乎。
但以先生守道淵潛
與世無求
千駟萬鍾
不易
彼附利而投勢者。
無所逞忮。
而自俗敗於淵膝之習。
士痼於阿比之論。
一種爲說。
棄外倫理
跳踉奮擊
不塞不止
微 聖主一言定爲斷案
則其害將不免於率人類而胥陷於禽獸
之域而終莫之悟矣。
先生所以不與計較
一任隳突者。
不在憂世道之傾敗
矜人心之迷狂
無藥可救
無方可回也耶
先生歿而斯道將熄。
則鰌狐之噑舞。
又將不知有幾許。
此其爲人世道之憂。
尤可量乎。
先生葬地在公州之香芝
葬禮畢而歸。
丙申
夢陪先生有所問對
感而作詩曰。
春天欲曙夢回時。
獨對山意自知
玉色金聲如在眼。
不堪怊悵香芝
歲有斯文之厄。
公以師誣未辨。
自廢者殆十年
嘗著魯懷錄二冊
裒集彼此往復文字前後章疏
蒐羅罔缺。
分彙成帙凡六編。
江都之事。
二驪尹之事。
三交際之義。
墓文之事。
五擬書之事。
六師弟之義。
逐段辨說
立爲斷案
極其周詳精切
一開卷。
瞭然使人易以曉解
以證兩家是非
九月
贈別趙果川泰徵還鄕詩曰。
道寧長晦
皇天本自明。
祗憐丹地血。
空灑禁門行。
趙君以門生疏頭
爲廵將奉御作戱
臺啓就理
泣曰。
吾以師門至痛。
橫罹此獄。
千里籲天
血沾丹地云。
下句及之。
丁酉
典籍
以師誣未泄不出
絶意榮進
讀書求志爲樂
戊戌
二典有感
作思美人辭曰。
美人兮悵。
獨立延佇
江有芷兮谷有
芳草兮誰予。
堯舜之晠世
兮。
固衆芳之所滋。
土階兮。
衢室瓊芝
芬郁郁其滿室兮。
敷厥美而揚風
無勞化理兮。
夫惟任賢之功也。
專心執中兮。
運輶毛以終始
穆穆垂衣兮。
四海庭階
匊香馨於九州兮。
從欲而爲治。
風雨以時兮。
和氣翔而洋洋
人無札瘥兮。
庶物豐長
黎民於變而煕皥兮。
老死樂康
余悲不及斯世兮。
徒有志於踵武
千載不可遌兮。
焉余往而復覩。
願吾君爲堯舜兮。
豈讓美於異世
古今兮。
民亦惟其三代
仁爲體兮義爲用。
實心行實政。
行行不息兮。
何患不及前聖
忽忘身之賤微兮。
思奮飛以左右
閶闔容與兮。
不可經度
澡余躬兮潔余佩。
羌信修以俟時
世俗之薄阨兮。
蔽美自私
朋淫而嫉貞兮。
夫孰異己相容
指縞光而爲䵝墨兮。
雲屯四塞兮。
白日何由回照
樹黨自固兮。
乘時和附
蕭艾蓬棘襍進而並御兮。
不分簾陛與堂奧
歷年歲而培達兮。
糾結成林
蛇虺盤紆兮。
鴟梟赴而叫音。
叢薄冥冥兮。
固幽魅之所處
鳳凰祥禽兮。
豈不遠引增逝
琅玕之日以零兮。
又無碧梧菶菶
徘徊江干兮。
棲宿
公元1779年
山徑
高翔苦飢兮。
夫豈從雞鶩而爭
幽蕙自在兮。
蕪絶空谷
世人之好蕕兮。
芳華其不可佩
方菉葹之充幃兮。
復孰云其採女
物性自不變兮。
又於女乎何傷美人兮。
焉往從而抒情
堯舜不可攀援
寧莫志乎少康
亂亡兆之日著兮。
灾沴棼其憯傷
天則夏雪兮。
地則螽蝗
旱魃爲虐兮。
鬼癘肆兇
方神祇之不顧兮。
國亦以之三空
羣生殿屎兮。
委棄原野
世頑幽而罔念兮。
氣志而忍下。
謂天槪之當然兮。
赤子湯火
死亡不顧兮。
又浚剝之靡已。
國以民而爲本兮。
背離而奚恃。
微風忽以動搖兮。
亂略之可遏。
今時蹉過兮。
管葛其難策。
噫乎嚱。
岌岌殆哉。
何以兮莫察。
陳辭而無路兮。
鬱結忉怛
日月以不淹兮。
老冉冉其將罷。
歲旣晏兮佳期暮。
折芳馨兮增余思
美人美人
願若今兮念玆。
凡五十六句。
上溯唐虞
藹然堯舜吾君之志。
中多慷慨掩抑
辭婉旨遠
瀏瀏風騷遺韻
一二老成見之。
以爲一唱三歎之旨焉。
深得魯門之正脉者也。
己亥秋
先府君板輿
下往扶安縣衙。
仲弟旨公
爲養出宰本邑。
是時新成爲學之方圖。
貽書崔副學孝伯昌大求跋。
略曰。
呈圖本。
先生所證成而明齋先生畫一之圖。
亦述學方之餘範。
作爲吾道指南者也。
逕路明約
首尾該貫
雖以幼學蒙士
一見可曉聖賢造道之法。
要不出此兩圖中。
道本平易
學由淺近
而今學者
若不役志高遠
率循名號走作
若無正學妙旨
導之以實下工之路。
學術不可復明
世敎不可復振
玆欲取此作屛。
幼少輩朝夕看警。
頃過魯中。
已與議定
乃敢繕寫奉上
幸賜一言
發揮先生本意
深所蘄仰云。
手寫一本
送于扶安縣
入梓廣布
以爲久之道。
公學上工夫。
晩猶靡懈。
嘉惠後學之意。
亦甚盛矣。
庚子
證正冶谷文字三官禮說等書。
往復書。
盖冶谷。
故掌令趙克善之號。
學問見推先輩
著述亦多。
曾經函丈之所點標而未卒者。
至是重證。
以還本家
辛丑
遭贊成公憂。
癸卯
服闋
以前典籍
通擬司書
旋拜兵曹正郞
未幾
正言
啓請韓重遠竄
鑄人嚴覈事。
又論啓憲府處置
有咈公議
前持平趙趾彬避辭
專以己巳年半日庭請之罪。
責之於其時首相者。
朝廷擧措
實摠於首相
人臣效節
不可塞責而止此。
扶植其言。
以嚴臣子事君之義。
執義廷弼
苟然置之落
科。
未免偏係之失。
請罷其職。
又論冬至陳賀
 王世弟進箋 坤殿之後
承傳內官移時不還
以致 東宮久立
禮吏催促
始乃緩緩出來
滿庭觀瞻
無不爲駭。
請罷職。
論官淆雜
請汰監察朴璘,直講李龜禎等。
十二月二十日
司書
自入春坊
逐日書筵
多陳文義
 東宮下敎曰。
司書其盡所蘊。
輔余不逮
甲辰春
又拜兵曹正郞
三月
哭男泰徽喪。
以掌令拜弼善。
拜獻納,司成
七月
拜獻納。
八月
 景宗大王昇遐
九月
山陵都廳
受命敦匠。
殫心區畫
費約而工倍。
十月
掌樂院正。
連拜司諫輔德
十一月
執義
十二月
陳疏辭執義
以爲都廳
又兼封閉官
非但事始刱行。
有乖官備之規。
其在敬事謹禮之道。
實爲苟簡
縷縷乞遞。
仍請烽峴民塚寬限掘移。
陳蒙 允。
盖烽峴一座
爲 山陵前案
纍纍民塚
彌滿岡谷。
自 上有自願掘移者聽之之敎。
時値堅凍。
民難措手
一行植木之後
則衆塚無遷動之期。
爲其子孫者。
不忍樹根草蔓縈紆朽骨
故請以明年春夏
寬其限。
卒之塚民無傷怨之心。
案山潔淨之幸。
推 上德意。
澤及枯骨
賴公之力也。
又製進 大行挽章
事竣
用其勞。
通政
公自通仕
公元1785年
後。
一經弘錄。
而辛壬要人
有以私怨齮齕公者。
主其圈而遺之。
是年
遂加資。
乙巳正月四日
始拜承旨
時事將變。
鄕儒侵辱斯文
多畏緘默
而公奮然陳疏萬餘言。
痛卞師誣。
世皆韙之。
其略曰。
向者疏儒之徒。
迭攻臣之亡師先正臣文成公尹拯
罔有紀極者。
在臣私義
安得晏然抗顔朝列乎。
人之攻臣師者。
不過父師間事
而臣師之處於父師間者
理義得失
自非聖賢精一之見有以裁定
則昧者躗襍之言。
雖千噂百沓。
不過爲讒而已
臣固不欲與之卞對。
而第惟 聖上臨御
至明裁物。
愼思審辨之工。
必有所一覽洞析之道。
敢只據其彼此實蹟
不加毫末而的陳之。
惟 聖上恕其狂僭而試垂察焉。
尹拯之於宋時烈
師生之義。
不得保其終始者。
盖以父子恩重。
師生義合
不可以義奪恩。
不得兩全故也。
父子師生
不可兩全
則不待較輕重其間
秉彝之天。
不得不終於如此
所謂不可兩全者也。
父師之間。
不可兩全
是豈拯之已而不已者哉。
不可兩全之勢。
可以兩全之道。
不忍果於義裁。
惟務盡吾忠赤
至誠惻怛
苦心懇欵
庶幾有萬一之幸。
擧足便陷坑坎。
轉身輒罹網罟
跋前躓
後。
進退惟谷
理窮事極
無可奈何
徊徨戴履
有如窮人
杜門抱寃
以沒其世。
拯之人倫之變。
不失本心之正者也。
 肅廟父師輕重之訓。
固是大聖人精義之極。
而若拯之心。
則初何暇於較輕重
亦何敢身質其處義之自是乎。
只是一道之外
更無一分餘地可以一足一膝
以爲依違苟且其間
其勢不得不終於如此而已
第觀今日換面迭出百端眩惑者。
輒引 肅廟最後之敎。
在後王固遵承
然而義理無窮
權度各殊。
一是一非
俱出於公。
故 仁廟己卯之寃。
 宣廟乙巳之枉。
至今臣庶
稱頌盛德
則臣固知 殿下淵聰。
不或爲此讒說所動撓。
而只恐 聖上未悉兩家事實
不避煩猥
冐陳至此
不勝死罪
嗚呼
人之所以爲人
國之所以爲國
亶在彝綱之得其正。
是非之得其實
故 肅宗大王父師輕重爲敎者。
正其致慮乎此理。
而樹棟樑宇宙者也。
今 殿下念及於此
則不待臣言而可决。
何敢煩復
第臣師道受誣不一
暴白自同平人
斷無是理。
玆於卞疏之末。
兼陳屛謝之義。
批曰。
盡覽疏辭。
可以如是自劃乎。
使之從速察職。
感激應 命。
四月
値一番人得志
以曾在
公元1787年
兩司時事
臺評
屛居靑坡。
丁未七月
 上收舊臣
公與前參議沈珙同除承旨
公爲左副而旋拜工曹參議。
移除右承旨
求外。
江陵府使。
莅任之日。
文雅爲治。
政尙寬仁
刑弛鞭撻
嘗曰。
斯民三代之民。
在治之如何耳。
以此吏民俱便之。
戊申夏
江陵遞歸
又拜左承旨
十一月
 孝章世子昇遐
製進挽詩二首
己酉二月
寫進哀冊文。
嘉善
仍除右尹
轉拜工曹參判兼同義副摠管
內而提擧
外而居留
亦多見擬
特進官。
晝講
古無特進進講之規。
而 上特命講之。
使兼陳文義
時講酒誥篇。
公因文據義。
多所開陳
 上嘉納曰。
卿言是矣。
體念焉。
庚戌夏
公以禁堂。
按鞫獄。
繼値庭請。
公素淸羸
且患脚痺。
時當盛暑
積勞成病
形神頓悴
傍人苦勸引疾不赴
公曰。
近來牌不進之弊。
吾實痛之。
惟當筋力奔趨
以盡吾一分之責。
况在輿疾之義。
何敢引病乎。
疾進
終不自懈。
又奉審 明陵還。
日劇
精爽不衰
易簀前一夕。
起坐覽金吾公事百餘牒而着押。
筆畫平日
遂以六月初一日
臯復于誠明坊之正寢
享年六十五。
八月
葬于龍仁德谷丑坐之原。
辛亥
 上遣禮郞致祭
祭文曰。
玉韞
公元1790年
于櫝。
其光不顯
器藏于身。
有用斯見。
惟卿姿禀淸高
操持雅典
歸依師門
早悅詩禮
祛華刋浮。
實學是啓。
敦素葆眞
古人爲柢。
詞藝餘事。
克臻美。
優餘姸妙
宋文蜀技。
乃擢巍第。
晉途方始
幾年自屛
守志不移
中歲起廢
歷揚臺司
進思獻替
退無詭隨
斂謝榮路
豈染私黨
甲辰大喪
受命敦匠。
殫誠董役
恤民陳狀
德音旣下。
枯骴亦榮。
竣事陞秩
舊典式程。
銀臺
出莅嶺府。
惟允無愆
亦濡以煦。
君民一念
內外咸盡。
鶴禁哀册
和淚寫進。
貳卿晉擢。
輿望惟屬。
水部金吾
長第踐歷
恬靜之守。
老而冞篤。
淸愼之操。
貴且不易
平步素進。
容止委蛇
講筵 命讀。
盖出殊知。
演說經義
予心曰咨。
暑月按鞫
勞積病㞃。
恩召方遄。
幽音何速。
施用未久。
悼惜靡及
伻官致酹。
靈庶來格
校理申致謹所製。
貞夫金海金氏
鶴林南兵使世器
海城北兵使汝水
曾祖武功臣訓鍊都正鶴城君完。
外祖興安太晩。
掌令儆之子
以 顯廟丙午三月十八日戊戌生。
癸亥歸于李氏
辛酉九月二日
卒于誠明坊第。
享年七十六。
祔葬于公之墓右。
夫人性嚴重。
有法度。
喜怒不形
絶無私昵態。
富貴一女
田土臧獲豐足
不以自矜
于歸之後
公元1741年
克盡婦職
公有士望
交游甚廣。
辦酒肉以待之
公聚學徒而敎之。
饋供無所怠。
來學者如就其家。
屢經慘慽
不示悲楚色。
與公爲夫婦四十八年。
和樂如一日。
一男二女
男泰徽。
呂光復
同知
景興
進士羅州使。
泰徽娶正郞邊佾女。
二男
東賓進士山府使。
東寅
呂光復系子善養。
士麟蹄縣監。
景興無後
東賓說書呂啓周女。
無子。
以圭容爲嗣
東寅參奉梁廷麟女。
生男圭容。
出系于東賓
呂善養子駿永。
文科正言
龜永。
李遇濟。
文科今弘校理
進士
圭容娶豐山洪瑞漢女
生男遠培。
女尹義植。
公器端嚴
操履精約
文詞爾雅
筆翰超妙
早歲已成就。
餘事治科業
纔踰弱冠
歸依師門
得體用學。
以毋自欺
三字符。
終身佩服
整襟危坐
儼然儒者氣象
雍容蘊藉
詳審的當
造次顚沛
不易其所守。
居家禮法律身
冠昏喪祭
多所講明
起居遊處
皆有法度
未嘗踰越
辭受必辨毫末
苟求
不苟取。
立朝公正宅心
發言措辭
依於理。
世衆所趍。
斂身避之。
視人之阿附翕訿者。
若將凂己。
所謂功名利達
不足以動其毫髮
人或以簡亢目之。
盖其寸心
潔淸貞愼
終始如一
知者知之。
癸卯
公元1787年
辰間。
嘗有要人通塞
不與之往還。
時相有親悅公者。
仍公之子弟。
諭以一訪其人之義。
公正色訶之。
俾勿復焉。
丁未秋
公自門黜除承宣
尙在藥田僦舍
有自當塗來者
從容爲公言。
公方遲暮隨時之義亦大矣
與時合。
權任腴藩。
可以坐致
其言亹亹
有情念。
公所居堂右。
南麓蠶頭
午日轉爲斜陽而客猶不去
自始至終
面向蠶頭
不顧答。
仲氏旨公又在傍曰。
榮塗進取
不宜士夫多言
起去
絶不復通。
其恬於勢利如此
故蹇屯寡合
與時乖。
通籍歲計則幾二十年。
仕進日計則僅三四歲。
中而折閼於斯文之厄。
晩而稍通而天又不假之年。
才猷志槩。
不少表見當世
士論惜之。
公先系雖出宗班。
耻齋先生學問
判公以行誼
贊公又以小學律身
子孫傳爲家法
至公而又薰炙酉峰
嘗自謂先生士論橫潰之時。
而又遭師生之變。
杜門却掃
益窮性理之學。
深明乎義利之分。
大勢有歸。
擧國靡然
獨見源頭之隱。
遂决自靖之義。
所謂威武能屈
利害能動
求心所安。
惟義之歸者矣。
及夫先生年德旣卲。
面背盎睟。
春風之座。
立雪之席。
親炙之旣久。
漸益心悅誠服
體實踐。
而愈篤。
當時及門之士。
灼知忱恂
斷斷思齊
有出於公右者哉。
公甲午操文與乙巳卞疏。
可以知其一端矣。
小子後公歿一歲而生。
聲容旣遠。
見聞靡及
而公嗣孫東賓
亦以孤兒承家
琴書散落
公之遺業
無傳者。
嗚呼悲哉。
先君判敦寧公所家乘中。
梗槪可見
及疏章簡牘堇存而不泯者。
略加蒐採
成文字。
以俟當世立言君子
俯取裁擇焉。
從子前公州判官種徽。
述。
先君判敦寧府事府君狀草
公系出 璿源。
宗大王元子
曰讓寧大君諱禔。
至德
世謂東方泰伯
四世
有諱光立。
世子翊衛洗馬
生諱宗榮。
承旨
早圽無嗣
取 定宗王守道正諱德生七世孫沃川郡守贈吏曹參判諱敏厚爲後
守道生語山副正諱儉。
山生崑山守諱淑祚。
崑山楊谷副守諱
楊谷生贈參議諱憲誠
出系再從父終南正昌壽後。
終南耻齋
早遊寒暄金先生之門。
學問峻整
見推於趙先生光祖
名蹟具載靜菴集及東儒師友錄。
參議生諱大福
行誼純篤
遺逸被選南臺
早世
卒官工曹佐郞
生諱元俊
號慕菴
文行
 仁廟改玉
初以薦直。
拜安陰縣監。
官至
公元1755年
中樞左參贊
二子
判公卽其季也。
於公爲曾祖
祖諱齊杜。
州牧使贈吏曹判書
少負公輔望。
阨於公車
廟堂連有府尹觀察之擬。
而居判公憂。
以毁卒。
人多惜之。
考諱相
長厚之德。
筮仕繕工監役。
後以仲子侍從嘉善中樞
屢贈至左贊成。
三代貤典
公貴也。
成公和順崔氏。
逸女
二男
又娶高靈申氏。
漢女
二男
公其季也。
公生於 肅廟乙亥十二月十七日乙巳
八歲而遭申夫人憂。
哀慕成人
不好弄
受書
不煩程督
夜寢抱卷於懷。
公淸弱甚。
成公憂其過勤。
爲害莊弆。
所讀而猶不輟也。
成童漢城試。
試紙
口占手筆
揮灑如飛。
人士遶觀嘖歎。
騈儷對策
弱冠已有聲。
四六一篇出。
士友傳其警句
謂之古儷文。
詞賦癸巳增廣進士
時年十九。
趙相顯命亦在榜中。
謂人曰。
他日公輔
不讓人。
玉貌淸標
一代佳士
當屬某也云
乙卯泮試。
主文李公德壽
公所製賦。
以筆詭降置第二
及拆名。
惋惜久之
又以四六一發庭解。
上考李公日躋
拔之亂軸而置之魁。
人服其明鑑
丙辰
筮仕義禁都事
序升軍資主簿
辛酉
出爲振威縣
甲子
遞歸
辛未
典設別提
長興主簿
申。
出爲昌寧縣監。
乙亥
遞歸
丙子七月
 英廟以東朝七旬
 聖壽六十三歲。
靈壽有感
命設庭試。
許人六十以上赴擧
六人
公擢丙科第一名
放榜時。
 上顧曰。
兄弟三人
及第
奇矣。
追念 孝純。
余心愴矣。
 孝純。
成公自出也。
是月
銓曹直擬持平
九月
正言東疏論吏李成中。
而攙及公不拘解由散啣通淸事
 上切東。
特除正言
仍卽辭遞。
丁丑春
拜吏曹正郞
除掌令。
遞拜弼善。
掌憲時。
因 東宮責躬下令
上應旨疏凡萬餘言。
略曰。
竊伏向日下令旨。
辭意惻怛
至性內發
引過歸己。
不少自恕。
旣往之不諫。
臣隣匡救
奉讀未半。
感激嗚咽
不知所云
旣而作而歎曰。
嗚呼懿哉。
 邸下此旨。
實非尋常謙挹之比。
亦非一時警動而止。
其必有大振作。
深感愴。
霆震風發
日新又新之實。
機斡於中而端見於外者
正所謂充之而四海
放之則彌六合者。
而何幸今者上天默牖
發之於 邸下方寸之地
不惟痛祛己私而擴其善端
將必以復其本體而進乎堯舜
自非英才大略一變至道之資。
何以及此乎。
此則 邸下不可失之機。
東方千一之會也。
於此一有怠忽
使此心不繼
本體之明有息。
氣質之害無窮
雖欲隨失隨救。
其勢末由
而旣失此機。
則後雖責躬之旨日下
而亦難以有益實事矣。
竊惟我 大朝無憂於上。
 邸下丕承于下。
燕翼貽謨。
常不弛於敎誨
而 邸下服循省
不克體行是懼。
至於愧悔自訟
發於辭旨
苟推此而精思深造
其必有不待言語之諭。
先意承志
自盡孝道之極者矣。
古之孝子
惟以父母之心爲心。
無事勉强
與之爲一。
雖在閑居獨處
聲容莫接。
而常若承其顔色
受其敎訓
則凡在一出一擧足之際。
無所不用敬謹之心。
而况於瞻顔奉敎之地乎。
念惟疾之貽憂
髮膚毁傷可戒。
奉養竭誠
耳目玩好非遑。
帝王之孝。
雖與匹庶不同
語其極致
無以異也。
伏願 邸下深察此義。
每於 大朝敎誨
遵省服行之外
必務潛喩默聽於未言之前
不以燕私暫逸。
而或惰其戒。
不以幽獨得肆
而或弛其念。
以至出言擧足
遇事接物
無適不以 大朝之心爲心。
兢兢業業
如臨淵谷
身非己有。
心與天通。
若此不已
則我 邸下身表裏
殆無一事之可悔。
而其於孝也。
無以有加矣。
然其先意承志
克盡繼述之道。
在於問學政事之要。
問學躬行實效
公元1758年
政事關國家之治謨。
我 大朝期望之切。
有過於此者乎。
今於 令旨中以講學之不篤。
政事不勤爲咎。
於此
有以推類反躬實心
古語有之。
知得如此是病。
不如便是藥。
是在 邸下修省之力耳。
羣下仰助之誠所能及哉。
禀賦不齊
聖智所難免。
而氣有發用
進步常礙。
學問之道。
必在變化氣質
自古大有爲之君。
未有不自變化中出來者
然而此事之用功最難。
伏願 邸下反躬省改
脫然丕變爲期
恢弘志氣
成天資。
以無孤 大朝期望焉。
嗚呼
日月如流
往而不返
 邸下冲齡倐已撫壯。
而 大朝堯年
非復昔時
自今以往
 离筵分陰
莫非可惜之日。
誠願汲汲遑遑
及此時。
進德修業
慰悅 聖念。
光睿孝。
無負今者振作之意。
微臣耿耿愚悃也。
戊寅春
又以弼善達曰。
顧今春陽方舒。
晝漏漸長。
正當 睿學日富日新之時
無妄之疾。
種種發作
以沮我 邸下有爲之志。
 睿候之經歲彌留
已極焦遑。
講筵之曠月久停
亦甚憂憫
伏想 邸下於此
亦必耿然憂歎
惕然警懼矣。
伏念疾病之來。
聖人所不免。
調養之方。
在於愼攝起居
節宣之要。
亦貴乎疎泄湮鬱
志之所存
氣必隨之。
决然振作
不時進接。
患候添加
難於動作之時。
引入卧內而見之。
夜氣淸明之時。
簡禮儀。
繁文而見之。
日氣和暖之時。
則具筵體。
備講規而見之。
今日行之。
明日行之。
則始雖難於强作
必至於習成。
臣等縱不能說古今。
開廣 睿聰
以 邸下高明之資。
其於討論問難之際。
亦必有犂然當心
不覺沉痾之祛體。
昔之薾然不振者。
或反行之而有餘矣。
到此地頭
 邸下程課之工。
自底於欲罷不能之域。
而必不待等之請日召見矣。
今於靜攝之中。
有此煩
非不惶悚
而臣等待宮僚
亦旣久矣
念書閣之塵生
离筵之跡阻。
孤負職責
慚愧無地
惶恐
自是或當進見時。
則因端陳勉
每賜溫諭
夏升納言亞諫。
而秋拜太僕正
又移輔德
春坊入直
參 殿講。
初講周易同人
講書益稷
讀聲琅然
 上曰。
不錯一吐
可知老而不廢學矣。
特賜鹿皮
以勵年少
日觀者。
侍衛諸臣。
莫不讚歎
翌日講筵
 東宮俯詢所講篇名。
所陳文義
而有嘉奬之言。
兩筵久停之餘。
自公復入
數月之間。
而公侍講者。
凡五十餘次。
而畢中庸之講。
遇灾陳戒。
屢次
冬末
以僚嫌罷。
己卯春
翊善
 世孫冊封贊儀
公元1760年
職也。
禮畢則例加階
而夏。
別試考官事。
見罷
數月。
叙拜輔德
旋移司諫
以 陵幸時不隨駕罷。
庚辰春
叙有璿譜改修事。
宗簿正。
四月
役訖。
升資
卽拜副承旨
入侍政堂
 上曰。
李某外似順。
中則强勁風彩矣。
編次李喆輔曰。
弱冠進士
文名藉甚
卽今顔色韶華矣。
兵判李昌壽曰。
雖老。
能爲國事之人也。
後以傳旨寫出時誤書見遞。
仍敎曰。
人君申飭處當申飭
可取之處宜可取
勑已行而其心其文則可取
特除兵曹參知
春塘試考入侍
 上特命讀卷曰。
欲聞汝讀書聲矣。
又參律詩之選。
 上曰。
旣嫺四六。
能詩乎。
移拜承旨
以僚嫌遞。
更除參知
右副承旨
又以僚嫌遞。
更拜左副。
有雷異。
上陳戒疏。
不過數晷矣。
 上亟稱其敏速
入直昌德宮。
又以雷變達辭 東宮
略曰。
臣等竊覸 邸下。
所以修省者。
不可謂能盡以實之道。
三對之廢。
旣已久矣
兩筵之停。
亦已多矣。
勤政之說。
不過章奏空言
勸講之語。
只爲戒之常談
而 睿候長調攝中。
因循玩愒以度時月
則毋怪夫天之所以警告者。
至於此極也。
倘 邸下因此大警動厥心。
大振作厥政。
深宮燕濩之中。
常勉志氣淸明
幽獨得肆之地。
恒戒便嬖之易近。
疾病痊祛而天和夬復。
氣候蘇健而心地自泰。
日開書筵
時行賓對。
催命鶴駕
問寢龍樓
則將見天悅豫
 大朝孚格。
東方無疆之休
在斯歟。
冬末
受由呈遞
辛巳春
又拜右承旨
因問遲滯
一院並遞。
又拜承旨
三朔呈遞
七月
又拜承旨
以病遞。
先是
戶部經費不急
有防啓草記。
而久未入啓。
公入喉院。
當國忌日
卽爲入
人多韙之。
拜綾州牧使。
未辭陛。
通擬諫長
未幾
仍前受點
參李涏鞫獄
李涏者。
卽刑黃景源姑夫也。
以其父己巳成揆憲疏下。
上言
事涉干恩。
其中觸犯 先王語。
 上卽命親鞫。
涏刑二次
宋普命製上言者也。
大不敬論。
 上以景源方在本曹。
萬無不見上言之理。
旣命竄配。
屢顧臺諫欲加律。
公以景源本與有私嫌。
且見事亦出無妄
如進乎此。
則又恐歸於過中
堅不發啓。
 上卽下嚴敎
而公則不叙。
從孫東泰正言
投畀珍島
是月
以不啓言事書
並罷伊日承宣
而公又在其中
同罪諸人
皆蒙叙。
而獨不及公。
歲末
始叙拜驪州牧使。
臺評罷還。
癸未秋
叙拜諫長
鞫獄流配罪人恒延命垕酌處之命。
請還收。
 上侵夜殿坐。
嚴敎荐降。
以爲
公元1763年
恒延等處分
一則國體
一則正事面。
今者大諫莫見下敎而然乎。
今日臣子不信君父之敎。
卽一痼弊。
李某亦爲此乎。
若不嚴懲
何以信君命。
還給疏章。
施以不叙。
八月
叙拜諫長
違牌罷。
特除諫長
宗室壎事請對
特遞。
冬末
叙拜工曹參議。
甲申夏
左副承旨
年限呈遞
仍前職。
乙酉正月
年過七耋。
因領相洪鳳漢筵白加資。
卽拜漢城右尹
未幾辭遞。
仍除副摠管
丙戌冬
拜行大諫
違牌罷。
丁亥
拜同中樞
戊子夏
左尹
遞拜同樞。
己丑春
大諫
次對所懷
略曰。
昔之衛武抑詩自警。
乃在於九十有五之歲。
顧其年德俱卲。
無所加勉。
然而屋漏之戒。
圭玷之喩。
自修嚴切
固無異於盛壯之年。
伏願殿下以衛武之心爲心。
凡於幽獨之中。
益軫屋漏之工。
辭令之間。
恒軫圭玷之句。
涵養而自底於康寧
省察日就中和
又曰。
伏見人日試士
耳目開廣命題
有以見 殿下自勑之誠。
來諫之實。
而第念帝舜明目達聰
在於四門之際。
公聽幷觀
物我無間
然後爲來諫之實矣。
又曰。
近來紀綱日頹。
名分不嚴
躁競成風
廉耻掃地
有識寒心久矣
方當歲首
一初之政。
凡此數事。
尤係蕫勑之先務
惟 
公元1770年
殿下益勵羣工
痛革此弊。
俾有實效焉。
 上曰。
今爲院長
眷眷愛君
兼附陳勉
年今望八
誠可嘉。
噫。
豈特衛武。
昔之周武
九十得尙旅獒微物
召公獻戒。
若在幼歲。
噫。
武王已有盤盂几杖之銘。
而其臣猶若此。
否德乎。
其宜猛省焉。
大臣犯導遞。
庚寅春
耆老進講小學
公因文義修齊之道。
言以訓勑八路
 上嘉納。
壬辰夏
副摠管
移除兵曹參判。
癸巳春
特拜左尹
閏月
因筵臣陳白
以小科回甲。
特 命爲昔年服色
靑衫儒巾謝恩後。
入侍便殿
書回榜郞三字以待。
虎皮 親授
卽除知中樞
 賜樂以寵之。
 上親製憶昔文。
跋尾曰。
同年同月同乙亥
而昨甲戌乙亥
追慕千萬也夫
噫且此人卽 孝純嬪內舅也。
三人登科
長則李某。
仲則李某。
皆前登科承旨
季則此李某也。
暮年登耆科。
亞卿
昔年司馬回榜年。
其亦可奇也。
特異云爾
謝箋曰。
甲環上庠
方切感舊
秩升耆社。
恩忽侈於自天。
彩纓耀頭。
皓髮生色
伏念臣躬逢聖世
名忝耆科。
自笑華眉。
猶堪賁飾壽域
徒慚朽質
莫能報效明時
居然小成之年回。
有此異數天降
儒服命賜
錫以度支輕紗
寶墨親頒。
謂是 
公元1773年
先朝進士
御樂隨臯比俱下。
人皆榮之。
烏巾與金圈交輝
古有是否
那知少日登庠之幸。
遂媒暮年入社之恩。
墨花暎鬚。
光增盡白
靑衫繞體。
榮動凋朱之顔。
仰惟恩數相仍
若時雨初不擇地
始知造化所及
枯木亦能生花
閭里聚觀
闔門感頌
伏遇 主上殿下優老設宴
憶昔名窩文王善養之仁。
無不被舜帝大德之壽。
孝爲之源。
遂推感古之懷。
亦及無似之質。
敢不歌咏聖澤
優游暮塗。
子子孫孫
傳三字之寶。
年年歲歲
長祝萬壽之齡。
漢城亞堂時。
江上奸民
鉗勒外方船隻
操縱米價
京市直高。
大爲民弊。
公嚴杖治之矣。
江上御史奸民誣訐
以爲驅逐米商之際。
自多騷擾之弊。
時臺李漢一因之搆捏請罪
削職
秋叙。
甲午
以八耋陞正憲階。
知義禁選特進官。
七月
以 先朝平復回甲。
推恩崇政
十一月
拜知敦寧。
乙未六月
 上因診筵。
藥院諸臣曰。
李某斷斷無他
好人也。
特命入侍
顔貌鬚髮
度支
造給犀帶
優賜衣資食物
未幾
輔國階。
丙申二月
遞知敦寧。
始拜西樞
丁酉三月
拜判敦寧。
五月
辭遞。
旋付知中樞
己亥十二月十三日
卒于正寢
享年八十五。
訃聞
朝市
贈賻如例。
公元1780年
庚子二月二十五日
葬于公山先壠亥坐原。
前夫人前葬贊成公墓下。
地窄難容合窆
宅兆且安。
中室繼室左右公墓
而距前夫人墓。
同崗八十步。
天資祥順愷悌
端潔簡重
持己處子
接物悃愊
平居疾言遽色
處世無營計較
起居飮食
皆有恒節。
巾屨丌几。
無失常處
書史之間。
端拱終日
事爲之際。
任眞自然
文辭雅麗
筆翰華敏
自少博通書籍
十歲
不由師承
左氏傳。
手抄一編
分國分章。
瞭如指掌
伊後不復開卷
到老口誦無疑
於書無所不覽。
覽輒終身內記
經史子集稗官家言。
細字手寫者累百。
餘卷。
先輩期以遠大之業。
詞塲雕篆
乃其餘事耳屢阨公車
中年棲屑蔭路。
居官莅事。
絶不世俗夸衒之態。
以故所在抹摋
眞心實惠亦行於不言之中。
去後輒思之。
在圻縣。
値大歉。
賙恤備至
道伯殿最曰。
殘邑營賑。
一無捐瘠
賑狀又置首褒曰。
守令賑政。
當以穀數多少
分等褒貶
其中或有邑殘糓小而盡心撫摩
隨時救恤
無一捐瘠之民。
則李某爲最。
嶺邑
壬申大疫
邑底累百戶
一人札瘥者。
以謂仁善之化。
驪州則豪武之鄕。
軍政甚窘。
搜括奸民之偸籍私奴者。
以除黃口之弊。
分糴之
際。
計籍均授。
使無冐受之患。
民誦慈惠至于今。
少而謂科第
可如摘髭
後占末宦
毫無進取意。
晩猶不斷科業
領縣以後益高
遂無復餘意。
偶然一第得之
 先王格外設科
衰暮以往
潛深閉伏之中。
平生才華
向來志業
人誰復知者
惟能遭際先 大王仁壽之化。
節次推遷
秩極崇高
而時從諸耆臣後。
歌詠廣施聖澤
沐浴均被之覃恩
使當日搢紳
知其爲聖世壽耉而已
然而平昔之所蘊。
少日自勉
亦自有消磨不得者。
丁丑己丑間。
書疏所陳。
亦可見其耿耿一端也。
相天輔。
讀公丁丑疏。
曰。
語皆勤勤懇懇
令人感激泣下。
每當朝廷得失
雖在大耋之際。
憂喜間發
寢寤未嘗忘。
辛丑
居贊成公憂。
晩年
常言當此時。
遑遑汲汲
如追不得
逾久而逾然。
言罷輒淚下。
先考忌及兩妣祀日。
至終不停齋素
子弟泣請而不得也
公山墓碑
亦公經紀
文之書之。
不假於人。
世道嬗變
人家埋踣之患。
往往有之。
家人始服公之先見
以養不及親
前後作宰。
哀懇宗子
奉祠以往
盡誠豐潔
祀日如在袒括
同氣
昆季之間。
未嘗絲毫間。
仲妹韓氏婦年衰居貧
奉養內外于衙中。
極其愛敬
伯氏參判公嚴
小可
顧遇公甚異。
門戶之責在汝矣。
中文獻。
一以付之。
鄕居昆弟
異姓
遠邇親戚
一經於門。
無不覿德心醉。
濟人活物
亶出至誠
祿位微薄
不能博。
而心則無窮
常歎曰。
使我有石奮祿。
我族豈有餓者耶。
伯氏及門酉峰
而公少日一再謁。
學問雖不自命
動止自合規度
除非甚憊。
傍人未嘗晷刻跛倚之容。
言前輩所患正在思慮紛拏
整襟危坐
邪妄自然退聽
在圻邑時。
圻湖間學者
亦多委訪。
一聽言論
歸曰。
大凡善於言者
不如行之篤也。
自直截而曲成義理
此學之所以晦也。
至於博奕戱玩之具。
未嘗一接於前。
而雖絲竹之娛。
謂非矩矱之內。
平一不聽
每曰。
子弟讀書聲外無悅耳者。
然於子孫課業
未嘗程督
家人生計
不經心
輒誦黃山谷詩語政爲百草憂。
春雨自解
其視衣服飮食居處器物之屬。
初不卞其美惡厚薄也。
見錢猥瑣
礙於行步
婢使去之。
未嘗近之手而道諸口。
與人言。
未嘗使鄙悖戱褻之語及於己。
自己榮名利祿之間。
平居對子弟。
不有意必期望之語。
輒曰。
吾之身名祿位
正在貴賤之間。
所謂苟完苟美如此矣。
爲文亦不求刻意
平實樂易
委曲
纖悉
以盡其所欲言而止。
書亦不爲甚工而端正姸好
見之令人喜悅
殆欲忿消而意解。
或謂萱草書。
徐相國志修。
常語子弟學此書。
當有壽福吉祥矣。
微而至於餔啜咀嚼之間。
涕唾警咳之際。
閑宴獨處
未嘗有慢放偎雜之節。
居處有恭。
聲氣可樂
皆此類也。
見聞人有傷人害物之心與事。
愀然不怡久之
入侍 上前
有因御冊弁卷文字
聲罪其人無遺力。
侍者從而和之
獨無一言
及出。
僚堂尤之。
公不答。
歸語家人曰。
以世之噂沓而爲不由中之言
攙及古人罪可乎。
因歎曰。
或有殺人而求榮進
是誠何心哉。
戒子孫。
有此心雖躐致榮顯
不願也。
 英廟筵中。
嘗語及公曰。
宰臣履之
常稱李某有赤子心。
今世保有此心者。
果某也。
公以承宣入侍
 上指公曰。
承宣
當爲方伯矣。
公雖晩第。
而每 上眷頗異。
故間遭齮齕
由於此。
公自著榮辱以爲解。
又嘗手抄陶詩及擊壤詩中格語。
揭之壁。
以寓恬安澹泊之趣。
於物無所好。
而顧獨喜飮。
時時自酌
浹洽爲度。
未嘗或過也。
當其無也。
不强索也。
花辰燈夕
時復命駕登眺
怡然獨酌而歸。
篤好文字
至於著書不朽計。
則亦以爲外物
無足浮慕
嗜尙
本無嬰情留意如此
年登耄耋
而猶晩顔有華。
眼有精光
髭髮不全素。
視聽言動無改。
 英廟嘗謂筵臣曰。
李某必有修養而致此。
大臣曰。
爲人安靜
安靜者必壽矣。
末年
三字符於座右曰。
言語
營爲
太虗
四時
又著自誌。
以寄曠達之意。
又有詩曰。
 新陵草宿悲吟長。
舊帶塵堆淚眼視。
從此任他乘化歸。
白雲天上好趍侍。
自是體中雖不平
無意調將。
去藥餌曰。
大限將至。
陳根可延。
惟當順受而已
有氣喘。
入冬頗劇。
然斂枕襡衾簟
轉側起居
不勞旁人
每朝盥巾端坐
應酬人客平日
子弟至於疾革
而猶不覺其危也。
前一夜。
燈下親閱小報
解衣就寢前夕
及曉。
擁衾而坐。
氣息雖微。
神識愈明。
數問雞幾鳴。
日光透窻
翛然委命
顔色不改
寢寐之時。
至于沐浴就斂。
而膚體猶溫。
入殯側而若聞異香
人或以爲近於所謂仙化坐化
嗚呼
死生之際。
人之大變也。
類多求延不得
欲去不忍
從容就化
視若晝夜易於前。
而意無留戀者。
苟無其實
不能容僞。
觀乎此。
亦可以知素養矣。
初娶大丘徐氏
參議命遇女。
聰明粹潔而有禮
生三三女
男一夭。
女俱夭。
男長晩徽。
生員奉事
公元1781年
先公歿。
次種徽。
進士前縣監。
再娶坡平尹氏
鼎運女吏正渟之六世孫也。
慈惠勤儉
治家有法
生三男六女。
男長時徽。
次景徽昇徽。
女長韓濟裕進士
次鄭東臣
未晬而夭。
次申大䎘。
次趙斗采
韓友裕。
三娶昌寧成氏。
震榮女。
校理夢吉之後也。
端淑雅整。
才範出倫
生一男。
夭。
奉事進士崔烜女。
生一東秀
再娶進士德潤女。
生一一女
男東永。
女金炳鉉。
縣監娶府使崔普興女。
二男一女
東稷
正言
次東冕。
女宋永載。
時徽娶敎官林象九女
生一女。
趙起存。
景徽娶承旨朴昌潤女。
再娶台鉉女。
二男
皆幼。
昇徽娶朴天淳女。
東臣德容
女幼。
申大䎘男幼。
斗采男幼。
東秀早歿無嗣
以東永男爲後
嗚呼
先君潛德幽光
不止此。
不肖等其生也晩。
今又悲哀荒亂
不能記其萬一。
文辭拙。
撰次失度
然不敢有一毫浮夸大之語。
以自犯古人非其親之戒。
庶幾立言君子
哀其志而賜之裁擇焉爾
辛丑十二月己巳
不肖男種徽。
泣血謹識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