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三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三 第 x 页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三
 传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三 第 501H 页
壶岩卞公传(仁川附)
卞公成温字汝润。草溪人。艺文提学孝文后。父佥枢球。自尚州赘居茂长县长沙山下四美洞。公生于嘉靖庚寅年间。幼有异质。孝友备至。母没庐墓于高敞县长渊之东。挈四弟奠哭。不脱缞绖。父没又如之。有猛虎莫敢近者。公不以怖。虎亦自避。晨必谒庙。朔望必参。祭祀必先期斋沐。躬涤器具馔。一深衣达夜。及灌益诚敬如在。家众化之。文靖金子麟厚自乙巳不仕讲道也。公首就学。家贫性朴。恒顶平凉子。徒行不懈。受小学卒业则曰作圣模范。尽在此书。苟潜玩力行。何患不成。于是凡日用造次言动。一以小学为律。尤念念九容。一日在路天骤雨。犹徐行。或讥以非处变。公笑曰当此时虽疾行若飞。亦不及避。与其徒失足容。曷若守常之为愈也。识者咸服。公温厚愿悫。敦确绝人。为学惟本实是务。亦不以文藻自耀。其时同门如奇锦江孝谏,梁鼓岩子澄,赵月溪希文,李永膺至男,尹艮辅祁,南考槃彦纪诸公。皆一时之选。而至于践履操守之笃。又莫不首称公焉。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三 第 501L 页
奇公尤致敬重。每公至必倒屣出迎。讽咏数日而罢。公早厌世纷。已卜仁川德山间。是兴德高敞茂长三县界也。间以长渊。峙以壶岩。山水之胜。闻于湖南。晚竟因墓庐居之曰永慕亭。自号壶岩居士。金子尝赠六诗。有曰灯花檐外雨。与子一时心。又曰草绿花红溪水碧。点狂应发岭头春。又曰润也吾相许。工夫入大哉。又曰仁德山川里。相将一笑居。其许以同心同归者可见。乙卯公始拜文纯李子滉。庚申正月金子卒。公为之筑场。秋又谒李子。以金子诗一律解武夷九曲歌者为李子诵之。李子与公游天渊台。留馆寒栖庵数日。将别赠诗八绝。有曰河西蓬观旧同游。歘去修文白玉楼。今日逢君门下士。话君终夕涕横流。又曰佳山佳水日徘徊。仁智吾犹未竭才。敢叩师门有何诀。请将馀论贲江台。又曰风雪寻师十载前。云何一瓣叹靡传。劝君莫被因循误。努力须撑上水船。其拳拳师友而期以久大者又如此。公既深于易学。又有木制玑衡。能用晦知几。当贼臣郑汝立自玉堂南归托讲学。出没方等山中。一世辐辏。公独深藏不见。其请甚恳而终始拒之。公素躬耘。一日在田间。汝立适至。不省其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三 第 502H 页
为公也。问曰卞处士在否。公漫应曰我乃邻氓。知其出外久矣。汝立竟怅肰空归。己丑汝立谋逆走死。人伏其先见。自金子卒而微言渐绝。其大节又为世所讳。公益悲愤无已。不惮茧足。累访奇公。劝边公以中刱祠院。以庚寅告成。又属梁公状行而编文。盖金子之百世不朽。愈久愈章者。公之功也。公固夙承父训。而又得金子为归。以及李子之门。则观感所得。良已深切。而文简成子浑亦尝答书曰。事业之远大。工夫之笃实。不望于兄而谁也。世变如浮云。君子直道无容足之地。惟有山林为安顿处。兄已得之。足以明哲。又曰超肰独立。顾影无猜。自守益坚。操履益确。向风羡慕。不自已也。文忠朴公淳亦有书曰。颓世纷纶。吾辈但当高蹈自饬。不为风声所移而已。高明受气不浅。材料甚优。所期于吾道者在此耳。观于此。又可以得公矣。公娶河东郑希说女无育。以季弟成振长子希天为后。初葬茂长水洞。后移父墓下。其后又凌替。凡遗言遗事之传者百止一二。 肃宗丁丑湖南生员罗天枢等上疏。请以公及奇,梁二公配金子以享。有 命禀处而不果。惜哉。成振字汝玉。生庚子。亦颖悟不群。既长弃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三 第 502L 页
举业专学问。初从公学。后又同师金子。以至李子及文宪奇公大升。又莫不从游。其于公学同道同。如大小二程。故世传事行与公同者非一。惟其刚毅慷慨。不忘民国则微有间焉。庚午奔哭李子丧。见推为执礼。文简成子亦乐与往复。壬辰之乱。文清郑公澈以体察使南下。则以书戒酒。因言万户安匡国水使李蘋等功大罪小之状。郑公谢曰微公至情。夫孰能之。谨当奉以周旋。甲午九月上封事。切于时艰者二十馀条。观察使不以 闻。乙未正月又上疏二千二百馀言。首陈复雠大义。次请正 坤位严后宫。而斥金公谅舞弄之可罪。次言赐馈降倭。起复文武。偏举武士之失。终请选名儒辅东宫。勿遽语及传位。 宣祖闻有荐书。欲不次大用。为当路所抑。只 除中部参奉。非其志也。迫于父命。强就旋辞。戊申光海嗣位。又上疏五千五百馀言。备论和庶官选将相。斥姻娅择守令。奖清白严赃法。遣御史息民力。缓军籍宥横罹。任贤能定君志。得人才诸说。而请用李公恒福,李公元翼。因荐本道潭阳府使金柅,高敞县监李义传,前全州判官金瑬,前扶安县监尹铣,前金沟县令金滋及茂长县监林之贤。又以临海君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三 第 503H 页
狱事为言。而终以扶安县幼学金坡之可用。光海优批。令大臣议处。甲寅卒。寿七十五。葬长沙古县。有家礼解及壶岩别录诗文。退溪河西往复说话。丁酉俱被燹无传。世称仁川先生。有三子希天,乐天,敬天。
越松外史黄胤锡曰 明 宣之际。吾东表人文亦郁郁綦隆矣。惟岭之李子湖之金子。屹肰对峙。为东西两宗。而公得出入其间。与其弟偕焉。不抑伟哉。原公修德之笃。固自金子所传小学之敬身。而精义之神。亦殆金子所授周易之观象。则不易不成。何其卓也。知微知彰。何其灼也。故嵁岩羔雁之日。公独无一命来逼。而其弟同德。又仅仅入流而止。呜呼。非夫实有得于金子世嫡之统。而庶凤凰千仞者能乎哉。或谓公伯季初不肯一面汝立。为一世不可及。此特其能事之一耳。吾故补松岩奇先生挺翼所为行状及事实记。为公传稍详。而以其弟附焉。
霞谷郑公传
郑公云龙字庆遇。河东人。祖监察章孙始赘长城县。公以嘉靖壬寅生。幼丧母。鞠于外氏。器度不伦。舅怀斋朴公光玉爱而教之。文辞日就。己未年十八。并中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三 第 503L 页
乡试两场。会儒奴作乱几乎踣。遂不赴覆试曰。身易毁志易丧。吾不为也。乃从文宪奇公大升学。潜心四书。参以宋儒书如小学近思录心经。未或释手。而尤用力论语曰。言近指远。最切于日用。又自谓沈潜涵养。真实刻苦。求变化气质而乃已。故其后以告门人吴公希吉者亦肰。盖俛孳不懈。初不求知而名自归焉。既筑介川精舍。燕超自乐。又卜县东二十里霞谷蒙溪岩瀑之胜。有书室游息。与奇公芦山草堂分东西为区。而文简成子浑为之记。复答书谓公以静为主。其受许可见。盖公尝与边望庵以中。访成子坡山。而文忠朴公淳,文清郑公澈,文孝卢公禛,忠烈高公敬命,葛川林公薰。以至文忠李公廷龟。俱其所与游者。朴公暇归罗州过县中。明日屈年位去驺御。直造介川。公方一竹床孤坐。朴公责以试之曰何不入县见我。公正色曰公为大臣。不肯下士。反责我可乎。朴公摧谢。因终身敬服。至有书以羡。又有诗赠别曰。风尘多少好男儿。谁免劳心逐物移。杳杳独寻山路去。万株松下一茅茨。郑公同门友也。亦以公戒酒。待以畏友。卢公固称公讲学楸渊。而复以为天网高张。不暇游双溪青鹤。是谓将有荐者云。惟于文成李子珥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三 第 504H 页
未始一识。及癸未尼汤介之乱。李子为许篈宋应溉朴谨元所诬。而成洛为之代草。则公乃贻书成子。以世道为忧。其处义之至公又如此。岂殆父训故欤。公性至孝。有继母李遇公不慈。至有人所不堪。公则起敬起孝。克执子道。鸡初鸣正衣冠谒庙毕。亟候李。日三以为常。李竟感悟。恒戒其己出德龙曰。处心行事。如尔兄可也。德龙溺酒色。素为人所贱。公顾友爱之笃。未或一毫拂戾。乡里竞啧啧称伏。素慕高丽侍中徐节孝棱笃孝好学之盛。倡立慕岩祠以享。又立石县东旧墟而乞朴公铭之。白玉峰光勋书之。风声所树。亦不独祖母先故也。朝论嘉其孝友授参奉。公且自视欿肰。辞以学未进不起。李公𡹘时为县令。则文忠公廷龟父也。推公为训长。以教一乡后生。文学始彬彬焉。多出其门。贼臣郑汝立本李子门徒也。壬午自玉堂退归。托讲学出没方等山中。众莫不受欺。而李泼兄弟亦为公詑其博学。公遂一再与汝立相识。甲申李子卒则汝立辄附泼背李子。追攻并及文简。至丁亥戊子尤甚。公觉其心迹诡秘颇疑之。会汝立为赴泼所历介川访焉。公避不见。汝立语家僮曰吾某日当复过此。其语尔参奉待我。及来公又不见。汝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三 第 504L 页
立怒而去。公曰久欲斥绝。今则可矣。亟邀吴公口占走书曰。公以文学自任。人皆仰之。今所与皆非正人。请与公永绝。遂并泼绝之。李公𡹘忽得汝立书。不答以语公曰公知汝立乎。于我未一日有雅。而移书责祭需。有若上司号令。其使气凌人极矣。必不善终。因出书示之。公曰固吾所面。近闻事多匈慝。得此书尤信。不绝必有后𥚁。肰吾已绝交。尚复何论。乃相与斥其心术。后闻汝立有聚众谋乱状。因从李公请托家属及借龙仁县小庄曰。汝立必败。吾不可不避。李公许之。时汝立下士犹恭。而反形有未尽著。文忠亦疑其过计。归告妇翁权克智曰郑某南中高士也。既绝汝立。又谋避借庄可怪也。于是南北士友稍有闻知公事者。己丑汝立事觉果走死。而泼等亦逮死。人莫不贤智公。 宣祖亲检汝立文书。得公书以问郑文清。(原状作朴思庵。而思庵以己丑七月卒。而十月汝立狱事作。则此必公家文献之讹也。后其裔孙郑学鲁来言此必郑文清也。此言信矣。)则对曰此南中高士。以学行称者。 下教嘉奖。特 除 王子师傅。是光海在潜时也。公一谢而归。若将终身。壬辰四月倭贼大至。 大驾西狩而讹言藉藉道路。谓李德馨王矣。本道观察使李洸荐承 严旨。不得不勤 王。五月一路兵七八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三 第 505H 页
万会公州。乃恇㥘逗遛。青严察访姜弘秀来自京城。劝以急行。洸不动。助防将李由义已行至锦江。反令招还。前佥使起复将白光彦高山县监申景禧自请赴难。光州牧使权慄,长城县令白守宗亦迭进争难。并不许。遽鸣锣退归。大军一朝奔溃。洸单骑至全州。人心瓦裂。在在相聚为盗。及其再徵兵。莫有应者。六月洸又自龙安诸邑。迂行后期。仅至振威县。距水原府四十里。犹沮挠不进。越三日乃进则贼已遁。只有百馀遇于龙仁县。杀伤相当。而洸及庆尚道巡察使金睟,忠清道巡察使尹先觉(后改国馨)拥精兵十五里外。自卫而莫之救。白光彦,李之诗以前锋孤行。力尽而死。本道防御使郭嵘诿日暮麾退。翌朝蓐食将战而嵘遽走。洸睟先觉亦继溃。于是一路士大夫咸切齿思奋。公与进士朴公宗挺(号兰溪),生员柳公思敬(朴怀斋光玉女婿),首推怀斋朴公主谋。倡纠义兵。先告兵使崔远及都事崔铁坚。次谕列邑士民。远近为之风动。文烈金公千镒领罗州兵数百先发。忠烈高公及怀斋诸贤募光州兵三百。高公既继行。而怀斋则留本道团乡兵。为保全根本计。洸虽絷拘赴义者家属。欲其沮万方而有不恤者。公遂募武人朴希寿。驰疏 行朝。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三 第 505L 页
而朴公宗挺,柳公思敬又与联名请黜洸嵘偾军之罪。请简文武大臣镇抚召集。请遣巡按御使咨询宣布。尾又请保民心。疾敬德。察阴阳。审贤邪。任股肱。而以朱文公所谓真有志于恢复者。果不在于抚剑抵掌之间者申之。疏凡一千七百九十九言。明白周至。又严正痛切。既达 宣庙始知湖南有义举。而洸果拿鞫。以白衣充军碧潼郡。是冬特 授公高敞县监。以其旁近也。公念时事孔棘。僶勉赴之。癸巳五月十四日在县衙清节堂。有诗曰皓月盈天地。人间夜未央。起看松竹影。苍翠满池塘。翌日忽感微疾以卒。寿五十二。葬慕岩先垗。戊申光海嗣位。用旧学恩赠左承旨致祭。 肃宗丁丑士林追享慕岩祠。有子圣一及察访圣俞,圣敏。
越松外史黄胤锡曰。郑公当文靖金子之卒。已十九岁。又里中子耳。其及门否乎。疑莫能明也。顾奇文宪所与文纯李子往复四七理气之辨。既莫不本诸金子。有如吴公所记。则公之以文宪为师者。不亦金子渊源哉。盖其门路之正。故竟为诸大贤所诩。而百世之下。犹可想其造诣。矧义兵首事之功。又实为文烈忠烈之前茅若后殿乎。惜 宣庙宝鉴于丁亥戊子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三 第 506H 页
事。微有爽者。于壬辰事。又一切不纪。则自有松岩奇先生挺翼状行在焉。吾得剟而著之。
韬庵吴公传
吴公希吉字吉之。罗州人。罗城君自治玄孙。左赞成谦从孙也。父彦麒始赘高敞县。公以嘉靖丙辰生。魁伟简密。幼戏异凡。乙丑就傅。既长慕文靖金子麟厚正学大节。为录遗事。因从其门人奇公孝谏受小学。是妇父孝宽同堂也。又从卞公成温,郑公云龙讲论。无常师。盖出入父师间。专意六经及宋儒书。学与识俱进。而一以孝友忠信为本。甲戌丧父。奉母鞠二妹。不喜交游。不屑屑科业。惟以母在或赴试。母没不复出。忌祀节荐及朝夕参谒。并一遵家礼。致诚敬尤笃。尝于祭之日。夙兴将事。既毕不彻。围以屏。假寐其外。忽梦父母曰汝孝可感。但饭有不洁耳。公惊起恸哭亟检之。果得一发寸馀。乃诣庙自笞。其后是日申诫具洁。又梦父母曰至诚所在。吾实飨之。其追远如在者如此。先是贼臣郑汝立师事文成李子珥。兼宗文简成子浑。而又不仕。托讲学出没方等山中。壬午公闻其学博。一往见之。时或历访。甲申李子卒则汝立遽背之。附李泼一队。追斥李子。以及成子。而处心行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三 第 506L 页
事。多不可测。丁亥春公始觇知。与郑公商议。贻长书告绝曰。自此以后。希吉之迹。不复到于门下。其反覆晓斥几千馀言。己丑汝立谋逆走死而大狱作。全罗监司洪汝谆以公名在汝立门徒录。先囚全州狱以 启。庚寅五月 宣庙检汝立文书。得公丁亥书 特释。因令驿 召。既诣 阙。亟下备忘记曰予观尔书。不觉嘉叹。以如许学术之正所见之高。缘何出入于汝立之门。平日师某人读何书。参初试几度。父母兄弟俱在耶。详悉以对。公 启以实。又 下备忘及长书于政院曰。忠顺卫吴希吉言论平正的确。朝廷亦无此论。其斥汝立诡慝。极其形容。有非俗儒所及。予以为南中有人出入汝立之门。而其论如此。尤可尚也。此必奇士。予欲授职。其令议 启。领议政李山海,左议政郑公澈,领府事沈公守庆并无异议。又 下备忘记曰。当丁亥奸党充斥。邪说肆行。李珥成浑为其所制。虽朝廷之上无一人救珥,浑斥汝立者。吴希吉乃能贻书逆魁。推尊珥,浑。斥逆贼心术。良用可嘉。不可不褒。成子亦答书曰有此倾盖。殊以为幸。又曰笃学趣操。可谓不移于伪学。又曰高迈秀伟。固足自拔于横流。其见重又如此。六月六日 授 厚陵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三 第 507H 页
参奉。公上疏辞。 批曰方逆贼欺世盗名。孰不推许。尔之出入其门。盖亦非怪。惟其出入而不肯比附。独守是非之正。此予所以特恕尔迹。而深取尔心者也。古人取士。其道不一。可勿辞尽职。辛卯四月十六日换 授 庆基殿参奉赴全州府。壬辰四月倭贼大至。五月公官满当去。顾大小涣散。莫有固志。乃日赴府馆。与本道都巡察使李洸,都事崔铁坚,本府尹权燧,本府提督官洪麒祥,参礼察访尹趌及僚官柳讱等。共议兵事。又与府人前都事李廷鸾俱习远射。遂有纠义计。因募呈才人骁勇者百馀名以属燧。时 本殿及列朝实录并在府中。洸等初欲就史阁中板下埋安实录。俄闻本道防御使郭嵘所捕倭贼于庆尚道金山县者。装中有所掠星州史阁实录二张。咸愕肰觉埋安非计。公曰我乃真殿官。 御容一本正当负抱跋涉。死生以之。若实录非职。肰今以此推之。他处所藏必已被燹。不可不移安深山。亦安可无所处置。况我曾蒙 圣褒。报效无地。愿并奉实录。死则死耳。幸而获全则庶报万一也。因曰古人藏书有名山古冢复壁三策。其处事密矣。我东史家自檀君至三国无存。此必兵火所灭。尤不可不念也。洸等以为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三 第 507L 页
肰。属公遍求一道深山险绝处。公以访武人金弘武。弘武亦骁勇有胆略。乃与公及守仆韩春等。日夜奔走。竟得一山于井邑县南三十里内藏山中。其绝顶则隐寂庵也。(亦曰隐峰庵。)公归语铁坚曰海滨则扶安边山为可。请姑移安。急则当以舟避。陆地则隐寂栈路断续。尤足为久计。乃与铁坚,讱,麒祥,趌往审之。至龙窟台。(亦曰龙窟庵。)可望不可上。惟趌超上视之。议乃定。六月贼入锦山郡。晦日官军遇于熊峙。大败报至。先锋浸薄府城下。士女军兵鸟兽窜。洸等又议择儒士有学行智虑者二人。并参奉周旋。而安义孙弘禄自泰仁应募赴之。公及讱乃与弘武义弘录及春等。先移实录。将袱袋樻各去之。七月九日。又移 御容。将轴端玉饰及流苏袱樻。以至轴上尺许两傍寸许各去之。裹以油芚。俱务轻约。并 祭用银器及史阁中高丽史形止案诸帙五十馀驮以行。实录首安龙窟。而 御容以次偕安。实录寻移隐寂。再相尤险绝处。移飞来庵。九月自龙窟移 御容。复偕实录安焉。弘武义弘禄等三人。僧熙默等四五名。近邑呈才人百馀名则日夜卫庵台不离。公及讱自邻寺轮直。而公子以精亦从。既以报洸及都体察使郑公澈。以新观察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三 第 508H 页
使李公廷馣。亦以申 启。幸而贼不深。 御容实录获俱完。十一月公则官过期已久。十二月仇贞礼(一云廷吕)自 行朝来代。公乃递归。而李道吉亦先后代讱矣。癸巳六月九日。公再授 厚陵参奉。有以乱初实录 御容有从轻约者为言。则上言待罪。自陈当时图保。断无他肠之实。是月贼陷晋州。 命自井邑俱移西北。 御容行次牙山县权安。 宣庙在行宫恸哭。命官祭告。实录至海州牧权藏。丙申 御容移江华府。丁酉又并实录由海道达安州牧。至宁边府妙香山普贤寺以安。盖义弘录陪至牙山。转赴江西行朝而归。春独始终六年。勤劳居多。又有守仆姜守朴也金金顺卜自全州赴守普贤亦五六年可纪。自公之递。虽非公所与。亦莫非公功所暨也。先是乙未七月奇公卒。公为文祭之。甲辰上疏三千三百馀言。以革弊政得民心为纲。以海溢水旱。徭役烦重。量田不均。军民侵渔。节义不褒五者为目。而请用李公元翼尹公根寿李公恒福三人。上嘉之。 特除沙斤道察访。是时录扈 圣宣武二勋。 上教录勋厅曰吴希吉,洪汝栗则保 太祖御容。李尔瞻则保 世祖御容。当乱保 影帧。反重于护予之功。皆可录正勋。盖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三 第 508L 页
汝栗以庆州 集庆殿参奉。尔瞻以 光陵奉先殿参奉。实与公同时同功。故有是 命。而柳永庆当国为元勋。与尔瞻分党相恶。遂并公沮之。戊申光海嗣位。庚戌公又上疏五千馀言。首陈传心之法。以及治体。次陈进学之要。以及用人。次请辅导东宫。以延国祚。终请崇奖道学。以正士习。而谓金公净,奇公遵不及与五贤从享文庙者为可恨。又谓马融,杜预,王弼,何休及崔致远可黜。又谓箕子庙宜复额。求其后以祀。其言尤明白剀切。识者韪之。是年除平陵道察访。壬子六月闻脩 宣祖实录。广求逸事。乃随疏进庚寅所被 褒教及壬辰奉 御容实录时事。请下实录厅资考。七月礼曹启升六品。癸丑九月授东部主簿。甲寅十月韩春䜣礼曹请录公壬辰功。礼曹请公及春俱褒则光海可之。柳希奋亦恶尔瞻同功格不行。先是戊戌 庆基本殿火。至是十一月。命全罗观察使李庆全重建告成。命中官崔彦俊,左副承旨李好义,礼曹参议金闿自宁边奉 太祖御容还安而祭之。公时为监察。特命为初献官。又画像赐之。因除泰仁县监。所以表公功也。公亦感激 两朝恩典。一心奉公。清白自厉。丁巳三月柳讱子景缵言公既蒙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三 第 509H 页
恩。而其父独否。又有南原生员崔尚业为崔铁坚上疏。请与公同录。金弘武以军功训鍊正。㬥与公同事状。八月公从子乞依汝栗尔瞻例录公。而乙卯有诬者。子以精先被拿囚刑曹。公又递赴汉城。戊午七月以精又继之。竟只录卫圣功臣原从一等。赠父承旨。(卫圣者。光海录壬辰为世子监国时卫从诸臣者也。癸亥反正并削。惟赠父者否。)时柳希奋李尔瞻朴承宗并称三昌元勋。迭相倾妒。而许筠又甚。至谋害 西宫。既用事。公遂见忤。己未谪巨济。中瘴毒痢。癸亥三月 仁祖靖社。而七月二十九日公卒。未及释。寿六十八。远近士大夫莫不伤之。归葬淳昌郡新垗。有二子以粹以精。公不事辞章。有道东渊源录三卷及日记私藁若干藏于家。(按吴谱公无从子。本文以子疑即再从子以武娶公舅女者。)
越松外史黄胤锡曰。世称公壬辰之功非细也。肰特其馀事耳。何者。吾东大儒道学文章节义之备如金子者。殆无几焉。矧湖南师法之尤切乎。公之少日已私淑有得。而又游于其高弟奇氏及卞氏。则渊源固正矣。郑氏亦后学逮闻而有起者欤。公之从之。必非偶肰。今据庚寅 召对之辞尤信。抑其发诸前后二大疏。凡所以拳拳乎君德时政。而必以正学为归者。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三 第 509L 页
𠅩非本诸师友身心之际乎。诵其诗读其书。可知其人。玆且挈其大者。以补 宣庙宝鉴云。
乐斋赵公小传
赵公瑛号乐斋。淳昌郡人。父元吉事高丽恭悯王检校门下侍中。洪武己巳与郑公梦周契公长寿。共立恭让王有功。官重大匡玉川君。时我 太祖大王威德日盛。天命人心。已有所归。乃退居郡之金掘里。自号农隐。与圃牧陶冶四隐相追逐切磋。累徵不就。有四子。公其长也。将生。母金氏忽梦一老妪手白璧一双白华一枝。自天来归。故名曰瑛。及长容貌气度。允叶厥祥。有大人君子之风。性尤儒雅谨俭。服父训师古道。又游于一世诸贤。通经笃行。不求闻达。惟以善父母兄弟自勉。众啧啧称之。有以荐者授书云观副正。时事已非。不仕南归。极山水之乐。 圣朝革命。益无世念。 太宗大王徵以工曹参判 世子师傅。 召命前后狎至。并不起。时其弟虔谷瑜亦为丽氏守节。再居庐。 世宗大王除汉城判尹不出。终身称前朝副正。 太宗下教美之曰。父子三贤。每月白风清。自悼身世。携一童子琴榼。陟家后最高峰顶。一弹一酌以自慰。有时鼓琴间歇。北望松京。歌曰白云知我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三 第 510H 页
心。青山如故人。欲说亡国恨。云山默似颦。后人因名其峰曰停琴山。又有近体二律。咏夷齐田横故事以示意者。一传一逸。其清风大节。斯可见矣。有二子龟山司正,斐生员。
越松外史黄胤锡曰昔史迁传夷齐。称其得夫子而名益彰。岂不信哉。盖当胜国之季。其卓卓不贰之节。古已记之矣。若公一家忠贤。亦庶乎三仁。而玉川公纪在徐氏胜览。虔谷公亦肰。况近自我云楼先生为虔谷表章以来。雷渊南文清有容又从而徵之。则虔谷声名。昉得与日月争光矣。惟公子孙文献之传。仅一线比耳。年代既远。丘墓亦失蕝。巾衍所记。又无以早告于大贤之门者。墨陈纸故。明灭于残萤老蠹之间。吁其悲矣。公评在人。人心不死。乃有若余者。秉彝所同。犹能以云楼老门生。喜谈四百年放失旧闻。爰始摭郡志家谱。继先师书之。以补其漏。尚熊熊白虹生黄壤动人也。
梅堂,慕亭二杨公小传
杨公墩字亨叔。改君厚。南原人。始祖敬文。高丽知宁越事。八传至以时。生员状元文科。官集贤殿大提学知申事。牧隐李文靖公穑称其愿而悫。言可信。载徐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三 第 510L 页
居正胜览。能诗有稻花豆叶一绝。亦载徐氏东文选及 明万历中会稽吴明济朝鲜诗选。其子首生文科集贤殿直提学。早卒。妻李氏鞠遗腹守节。我 世祖大王旌闾封墓。历晋州判官渊。至县令子瞻。有四子。长培号龟岩。次即公也。县令有弟子由。进士文科。 成宗朝艺文馆奉教 经筵侍讲官知制教持平掌令执义。以公为后。公丁酉进士。与兄俱有俊声。南秋江孝温为金荣叔作鉴亭记。称二公才士而贺其得友云。及燕山戊午甲子士祸大作。则绝意仕进。遁世自娱。所居淳昌郡龟尾里西有散人洞。洞西有东西二石岩临江。一曰培岩。一曰墩岩。兄弟分占。日钓游其间。盖混名樵牧。与渔子争隈也。里俗至今传道之不衰。公晚居南原府之阿山坊。癖梅盛植。自号梅堂。其后有因号世梅。而河西金文靖先生麟厚为赋诗者以此。又卜东数里菉豆梁上。筑光霁亭。以寓濂溪之慕。稍移南数里甘隐山下。没而葬焉。有三子。长公健。次公信。其季公佅。四山监役号伴仙亭。有白云居士邕梦辰为赋赤城诗。河西和之曰闻说江边好事翁。白云题咏揭船中。只今烂却沙头月。梦里沧波举眼空。自注翁指伴仙也。公健子泗。泗子希迪。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三 第 511H 页
杨公希迪号慕亭。即梅堂墩曾孙也。自阿山又稍移城南坊之寒沙岘。性英明刚毅。自幼已志忠孝。万历壬辰四月。倭贼大至。 宣祖西狩。公昼夜号泣。几忘寝食。五月与同志成均学谕月波柳公彭老吏文学官青溪梁公大朴。赴光州见霁峰高忠烈公敬命曰。主辱如此。吾辈倡乡兵。北首勤 王何如。高公欣肰曰子实先获。亟驰檄远近。约会潭阳府。建旗鼓。时右道则健斋金文烈公千镒在罗州为义兵大将。左道则高公为义兵大将。而柳公梁公为从事官。正郎李公大胤正字未能斋崔公尚重前直长渔隐杨公士衡及公为募粮有司。渔隐即公三从兄弟也。无几公与进士朴公大挺(光州人即兰溪宗挺兄)为赴战运粮将。李公崔公为在乡运粮将。公在义陈。草回文遍谕一路曰。义兵来月十一日将发。诸具既备。而军粮独无出处。大将已收议。令近邑随办。凡食土地有馀积者。皆可任多少。以助樵爨。此乃一军之望也。向所得军粮。半归输送之费。如人马日用。皆已出此故也。或精兵或战马服马。各自随所有出助。千万幸甚。六月金文烈先发。高忠烈继之。义声四驰。兵粮辐辏。或在乡接济。或赴战奔走。虽高金二军先后死敌。而又有金忠壮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三 第 511L 页
公德龄亦得次第而起。于是湖南左右三义将之名。闻于天下矣。即公一身。偶不至死。要之其始之倡议。其后之督运。与三将何间焉。是岁十一月有 命设军功厅。赏义士以职。自佥正正郎主簿以下有差。而公授奉训郎内瞻(一作赡)寺判官。卒葬本坊甑山下木瓜山。过者尚啧啧指点云。
越松外史黄胤锡曰。往余习杨氏文献。其上下五百年。人物亦嫔肰盛矣。试举梅堂慕亭二公之遗。不亦骈美一门哉。夫以秋江之高亢少许可。犹亟称才士。则梅堂之难弟。已可略约想见。况其用晦自明。超肰乎濯缨寒暄一网之外。而慕林氏周子之馀韵者。益令人遥耸而无已乎。慕亭亦一布衣耳。为湖左大义倡。能令高忠烈一言倾动。非夫素畜之厚未施而信则能乎哉。顾年运以往。声光䵝昧。自巾衍回文一纸与夫赵孤山庆男野录寂寥语以外。有未易详者何也。世之秉 朝论者。徒以迹不以心。其褒所到。如金高诸公尚矣。而柳公犹 赠司谏。梁公犹 赠参议。杨公犹 赠承旨。崔公在世。亦犹出入于玉堂。惟公一判官。曷足为百世劝哉。噫其义举。初非有所为而为之。则死不死湣不湣。亦烂熳同归于靖献之地耳。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三 第 512H 页
公其何恨之有。肰今 圣明在上。大举阙典。凡前朝遐土事苟可徵。莫不为之表章。而老臣病不死。犹吃吃谈古道如此。学士大夫其庶有以梅堂慕亭二公上 闻者乎。谨搦管迟之。
故处士龟岩杨公,进士梅堂杨公合传
龟岩杨公讳培字而厚。南原人。自高丽知郡事敬文。八传至集贤殿大提学知申事以时。恭悯癸巳魁生员。乙未文科。为人悫信。从牧隐李公穑游。受许可甚重。见徐氏居正胜览。其稻花豆叶一诗。见徐氏东文选及 明会稽吴明济征倭时所编朝鲜诗选。是生集贤殿直提学首生。祦丙辰中生员文科。在松京早卒。妻李氏年幼有遗腹。父母欲夺志。既生子思辅。从一婢负而逃。并夫舅红牌自随。至南原夫家乡庄。转上飞鸿峙。西望择地。得淳昌龟尾里居焉。鞠子中进士官县监。其盛年苦节。与同时恩津宋进士克己妻柳氏。光山金检阅问妻许氏。并称三烈妇。用能革罗丽更二之丑。启 祖宗敦五之盛。而 惠庄王旌闾封墓。继以李文正縡立传。盛矣哉。又传判官渊。至生员县令子瞻。以孝友清白著。娶府尹顺兴安知归女。亦有闺范。是公父母也。公自幼与弟墩。服庭训崇孝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三 第 512L 页
悌。以曾子温公为法。推之睦姻任恤。靡不用极。馀力学文。蔚有重望。南秋江孝温为金荣叔记鉴亭。称昆季才士。以贺其得友。燕山戊午甲子士祸再作。尤绝意科宦。语及时事。辄慷慨乌邑。即里西钟湖上得一洞。消摇沈冥。若将终身。时昆季并自号散人。则洞之名散人始此。有东西二石岩屹立江心。总名钓台。而兄东弟西。各占其一。刻东曰培岩。西曰墩岩。盖混名樵牧。与渔子争隈。而不愠于不知也。是于家乘郡志尚可徵者。惟公生卒无纪。惜哉。妻直长密阳朴仲愚女。 庄宪王作乐名臣判书堧孙也。与公上下葬于砺山新阳洞。一子公俊丁卯生员。庚辰文科佐郎。孙洪庚子生员。文科府使。曾孙士选。有庶裔。世传恭谨。士敏将仕郎号双梅堂。孝友自律。慕柳文节希春卢文孝禛学问。士献进士。其后移益山。士衡稍移龟南里筑映霞亭。亦号渔隐。早游柳卢二门。己卯生员。戊子文科佐郎知制 教体察从事官。至郡守。壬辰之乱。与柳学谕彭老,梁学官大朴,李正郎大胤,崔正字尚重及三从弟判官希迪。大募兵粮。共推高忠烈敬命为左道义将。贻书方伯李洸。责以大义。丁酉又与丁牧使焰边参奉士贞纠义再举。录宣武从勋。 赠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三 第 513H 页
都承旨。 当宁丁未。追享于郡东华山祠。公子孙今百馀人。始乡人以公里有龟岩。故因以号之。非公所自称也。 当宁戊申。士林并享公昆季于瑞龙祠。
梅堂杨公讳墩字叔亨。改君厚。龟岩之弟也。初叔父子由 惠庄王乙酉进士。戊子文科。 康靖王辛卯以艺文馆检阅。转奉教移正言持平掌令执义。兼记注侍讲官知制 教。出郡守有声绩。无子以公为后。公自幼从伯氏服庭训。孝弟既笃。百行咸备。馀力为学。为南秋江孝温所推。燕山政乱。绝意名涂。自放湖山。如钟湖散人洞。寔昆季俱遁之所。而江心二钓台东曰培岩西曰墩岩。各自斥名。甘混樵牧者。其微旨可见也。 恭僖王改玉。公乃以丁卯就试中进士。若将乘运汇征。而犹且嚣嚣肰不改其初。其殆先见于己卯欤。公晚岁自淳昌移南原阿山防。为近执义公衣履之藏也。素慕林君复风韵。植万梅实庭。呼以梅兄。以寓长枕之恋。因号梅堂。又就下流数里许菉豆梁上。筑光霁亭。盖濂溪之朝暮遇也。日消摇觞咏。爰有金文靖麟厚,张沙村经世诸贤记以诗。一世高之。惜公生年失传。以壬辰卒。葬于本坊甘隐山南。妻通德郎光州郑承顺女。有妇德母仪。三子长公健次公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三 第 513L 页
佅。授四山监役不仕。季公信。公健孙希迪。壬辰倭乱募义官判官。公佅还居淳昌卜华山之西赤城江上。筑伴仙亭。扁其轩曰世梅。如晋山姜氏故事。有白云居士为赋赤城诗。金文靖和之曰闻说江边好事翁。白云题咏揭船中。只今烂却沙头月。梦里沧波举眼空。自注翁指伴仙主人也。先后又有苏阳谷世让,林石川亿龄,白岐峰光弘,郑郡守希濂,林观海桧并为之有诗。其子沆有文行重望。早废公车。作餐霞亭于赤城下流。亦伴仙遗趣也。子士秀号华隐。简亢少许可。不一迹公门。只诵邵子四不出故语。修先亭揭诸贤诗。传至今不衰。多其力也。 当宁戊申。公与伯氏并享于瑞龙祠。
越松外史黄胤锡曰。余自童时。已闻二杨公名德之懿。稍长又得家乘及郡志。讲服之熟。重信一门之多贤。何其伟也。原二公志节见识。不以遇昏而无传。不以际 明而有耀。使夫百世之下。犹知有杨氏二难。斯已难矣。况观人之法。必于所与。秋江翁东国所谓生六臣之一也。得其一言。不亦尤难。而公昆季居肰得之。俾其友亦得得友之贺。只此一言。其为重也何啻尺蔡拱璧。宜其子孙之承士林之仰。愈久愈光。虽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三 第 514H 页
以若余之亡能为役。犹得有所据而申之。呜呼。石室金匮有修隐逸之传者。其尚曰夫夫也非诬者乎。
故四山监役伴仙亭杨公传
杨公讳公佅字彦衡。南原人。谱自高丽知郡事敬文。八传至大提学以时。魁生员文科。悫信能诗。见牧隐李公穑集徐居正东文选舆地胜览及 明会稽吴明济万历东征所辑朝鲜诗选。是生直提学首生。生员文科。在松京早卒。妻李氏盛年守志。负闵腹子思辅。并夫舅红牌。南走南原乡庄。卜淳昌龟尾里止焉。鞠子成进士县监。 世祖命旌闾封丘。李文正縡铭之。历判官渊有执义子由。进士文科荐检阅至执义。取兄县令子瞻次子墩子之。墩孝悌文学名于世。为南秋江孝温所重。燕山政乱。与本生兄龟岩培。俱遁世游钟湖散人洞。得江心二钓台。刻东曰培岩西曰墩岩。各自斥名。若将终身。 中宗反正。以丁卯中进士而终不改初服。殆先见己卯云。晚居南原阿山里。为迩所后父墓。植梅树满庭。自号梅堂。有孤山风致。又慕周元公胸襟。筑光霁亭。娶将仕郎光州郑承顺女。举三子。其仲即公也。以燕山壬戌生。温厚端庄。简默寡喜怒。尤孝悌刚明。事父母养志物无方。叱咜不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三 第 514L 页
及狗马。闺门斩斩如也。推诸睦姻任恤。各以其道。燕笑欢治。威仪棣棣。而乡里有讼。辄一言折之。不爽豪芒。讼者自服。不就官。或乃望其门径去。公既夙谢功令。用小学自律。又以训子侄不倦。常曰士之立身。先行而后文可也。晚归淳昌卜郡东华山稍西赤城江重渊之上。筑伴仙亭。渔钓自放。侑以觞咏。有白云居士者为赋赤城一绝。金文靖麟厚和之曰。闻说江边好事翁。白云题咏揭船中。只今烂郤沙头月。梦里沧波举眼空。自注好事翁指伴仙主人也。于是一世高之。称公曰伴仙亭。又慕先梅堂家风。裁梅林绕屋。用韩氏世柳姜氏世梅故事。自号世梅堂。先后有金文靖及林石川亿龄苏赞成世让白歧峰光弘郑持平希濂林观海桧诸公并赋诗记之。有以公隐德尉荐者。授四山监役不就。郡守以 朝令采乡议。将复举以贤良。公力辞曰。一命已是分外。此又奚为。郡守为之改容。恒语门族曰吾家自胜国汔今科宦。莫非先李妣苦节馀庆。如我謏谫。方自视欿肰。恐为人笑。其平生高厉多此类。自是虽累举不一举。而终若不闻也者。用能不愠不惧不易不拔。视羔雁钟驷。一切付诸浮云。则区区家人之作业。乡里之閒言。又安有非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三 第 515H 页
义而干者乎。 明宗庚申考终于家。寿五十九。葬祔父墓。子沆 中宗戊子生。世济文行。有志节见识。废举业。构餐霞亭于华山下妓岩之侧。诗酒自娱。诸贤亦多与酬唱者。 宣祖癸巳卒。葬亭后。子士秀忠顺卫。 明宗乙卯生。号华隐。简亢少许可。人咸敬畏。亦谢科不一蹐公门。常诵邵子四不出故语。修伴仙亭复揭诸公诗。 仁祖庚辰卒。葬郡东昌新驿后。爰有四子。伯时干 宣祖丁丑生。孤洁寡合。文行备焉。每茶酒论时事。忼慨突兀。其言大而密。高而切。观听竦肰。惜累举不中。光海辛酉尝一赴京中覆试。见大北三昌一队嘱赂曲径。折试卷不复出。自以世守世梅轩。故自号梅隐。仲时茂。叔时泰。季时复。诜诜无忝。仍累世可纪。今公八代孙堉。亦有文无成。实梅隐玄孙而肖者也。
越松外史黄胤锡曰。杨氏之门。何其文献之多也。又何交游渊源之盛也。若公者。使得益广所与。先己卯而从乎赵文正。先乙巳而从乎金文敬。则公之声光事业。不亦㬥著当世乎。而乃敛肰退肰。山焉水焉。有不以一名博者。呜呼。己卯乙巳之际。宏儒硕彦。岂不项背相望。而其实未及而祸已随者。亦已不赀。则公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三 第 515L 页
之终身不出。盖有以也。不肰何以见君子。余尝一再过华山赤城间。见岩秀壑流。已俯仰公遗躅。而今复得诸家乘若郡志。恍肰旷世謦欬。而后公三世。亦灼乎可书。高山仰止。嘻其远矣。岂易与不知者道哉。肰公所以为公。又不专在幽贞。有欲知公。其试求诸小学则几矣。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三
 杂著
  
题吴生在浩松下狮子画幅。寄柳孙希柱。(丁未)
狮一奋迅。惊天怖地。维虎象熊。脑裂而殪。陆图苏赞。已足千祀。嵬嵬紫阳。重以孟比。既又撤遗于勉斋子。期诸兽王。刚尔健尔。匪私外孙。我亦睎是。尔希勖哉。毋曰迂止。
金侄宅焕字说
元年丁酉十月十七日己酉。水楼翁冠其子宅焕。有拘不克备礼。乃依宿宾遗仪。前期属余。仍其少名而祝以仁而字之则已尽之矣。余止配伯仲若甫。如古者且字耳。其何辞之赘。肰窃闻之。孟子之称仁也。首曰天之尊爵。末曰人之安宅。夫不以天地生物之心。惟仁也得之最先。而遂兼义与礼智而统之。譬之亨利贞之有元。仲叔季之有伯乎。其在于人。又本心全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三 第 516H 页
体之德也。有天理自肰之安。无人欲陷溺之危。人当常住其中。不须臾离。譬之行者之即其家。居者之处其室。回视道涂之栖遑。风雨之凌震。不尤泰肰康宁矣乎。是则尊而安。安而尊。其势动必相须。而天下之广居得矣。仁顾可不勉耶。盖惟圣之尽伦。昉不失夫全体。而初学复性之道。当自善乎父子而始。推以之乎君臣夫妇长幼朋友皆是物也。故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而尤庵宋子之于河西子。亦曰先生之义。既尽乎君臣则其尽仁乎父子可知。意者先生盛德。虽固本诸天赋之仁。而正体表德。其有得乎家庭师友之期待者。又隐约有徵。则目今 朝野之一辞崇奉。门户之十叶昌炽。曷尝外于仁体之范围哉。矧尔先曾考先王考两世敦孝。不幸不章。比稍稍发之科荫。信乎仁孝之必有报也。肰亦自外至者耳。乌足有无于为仁。往默翁先师命麟孙字说。既拳拳欲其仁而进乎圣贤。又欲其恶不仁而尽夫仁。夫如是。自己之私有不克乎。天理之公有不纯乎。五伦有不尽乎。五性有不复乎。一动一静一语一默。殆无往非仁。而以其安则妥帖。以其尊则光荣。此吾与若翁所共受于函席。而若翁所以自勉而勉尔者也。若余亡状。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三 第 516L 页
独惟于尔之降。吾先子晚隐老人实取魏氏宅相之说名尔宅焕。而要其指归。未始不与诸大训相会。请试参而衍之。字尔曰仁伯。尔其上以服乎贤圣。下以念乎父祖。一心敬畏。惟仁是求。安且尊惟尔。危且辱惟尔。宅乎勉乎哉。伯舅永叟书于颐斋。
自叙说(丁未)
余少时读书写字。候星占月。登高望远。明灯达夜。劳心费力。其于经书史集心性理气声音篆肄图画医药象数。一切九流百家。无非思索之地。已尝苦头目眩晕矣。乙酉丙戌间。撰先世行状。数月而毕。则始有看一成二之病。自是见月则月成数三片。见星则星成一字㨾。见人则一人成二人。至辛卯草土三年。辛丑又草土三年。则前后头风大发。丧巾大热汗。丙午七月赴官全义。因渐目昏。难于署押。盖本病以外添以朱墨政事之劳故也。今夏罢归。日增月加。自十一月初一日间。左目始觉全瞖。望后右目亦次第不明。自念此是四十馀年积伤所祟。抑少时闻灵光柳叟明象评余大紫微命格曰。晚必失明。天命使肰。尚复何恨。但先子行状自壬辰脩遗藁以来。非不念念结轖。而古人如欧阳永叔作其先人泷冈阡表。犹待晚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三 第 517H 页
年。盖必年进识进肰后方可有辨于遗言遗事可书不可书之际。而示后世无讥也。小子窃有此意。不免迟留。自丙午冬后则目益昏心益惧。既封致遗稿于官斋。间一留念。多拘未及下笔。而卒双昏如此。不惟是也。古学经心。乱草盈架。不住脩改。月添年增。苦无书手。未及裒理。而病乃沮之。此又吾子孙千古一恨也。奈何。
记严户长事略(丙戌)
世祖丁丑。 端宗在宁越升遐。人皆畏祸不敢视。本郡户长严兴道具棺负至北五里钵山。将葬于其族葬处。乍憩山脊路傍。棺因傅地不可动。即而葬焉。此虽俚传。而忠义所感。有不可诬者。 显宗己酉。尤斋宋文正公领 经筵。启曰臣待罪铨曹。欲录用兴道子孙。而不知其有无。今闻或在本郡或在槐山。其在扶奖节义之道。合加收访。 上允之。 肃宗乙丑士林立祠于今 庄陵侧。享六臣而兴道配。己卯复 端宗位号。 赠兴道承训郎工曹佐郎。因 命访其子孙。则清州人严信武守汉。赍先代户籍族谱。历谒公卿。左议政崔锡鼎书答东平尉郑载崙。以为兴道墓。信武云在清州。守汉云在义兴。其户籍又无及兴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三 第 517L 页
道也。不以信。庚子本府使任舜元搜 宣祖辛卯户籍。有展力副尉严汉吕者。父希龄启功郎。祖和将仕郎。曾祖好贤将仕郎。又有严承轸者。其妻父和。祖好贤。曾祖兴道。以两籍并而考之。汉吕之为兴道四世孙明矣。汉吕有三子。曰应垣应平应一。自辛卯至丙午。应平身故。己酉应垣应一。俱以骑兵。逃役去。籍遂绝。任公意后日有考。封藏官匮。私录一本以归。 当宁丙午。因后孙清州人从汉等上言。 命旌兴道闾。丁未 庄陵参奉李搢属甥侄屏溪尹公凤九。为兴道立传。并录故判书朴忠元祭 端宗时事。本府使尹阳来所撰兴道八溪墓碑。用续陵志。甲寅从汉与槐山人严世昌。醴泉人严圣和重一等刊族谱。而从汉则以其先光舜为好贤之弟。世昌则以其先顺为和之弟。圣和则以其先汉义为汉吕之弟。若求可證明文。无有也。但从汉之祖海立。有免役官案。称兴道四世孙。海立以上三世。又载义兴户籍。则光舜之为兴道子似有据。世昌一派则宋文正公已称其居槐山。亦似非希 恩妄认者。至于圣和重一则严翊泰序谱谓醴泉旧谱。汉义果系希龄之子。而汉礼还归故土。汉义仍居醴泉。圣和重一为置八溪墓田。年年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三 第 518H 页
省扫。汉礼即汉吕音转而异也。己未参判朴师正奉审 庄陵 启曰。闻兴道子孙移寓岭南者。往来修墓。亦能儒业。择其尤者授以相当职幸甚。 上允之。癸亥礼曹参判李周镇还自奉审。又 启兴道义烈与六臣无间。而所成就则过之。先正臣宋时烈已经建白 赠职守冢。因有子孙录用之 命。而散落无存。不得举行。臣于奉审后。即问兴道墓所。则一抔之土。芜没原野。而邑人犹知爱慕。每年春秋。香火不绝。遐氓亦肰。在 朝家树风声之道。岂无加 赠。其祭需。请并令官给。 上曰赏典固不可滥。但兴道之前既无兴道。兴道之后。又岂有兴道乎。况在 先朝曾已推 恩。其于今日。可不继述。可令超 赠下大夫。本道给祭需。是年十月果 赠通政大夫工曹参议。戊寅又加参判。丙寅京中人严瑗自言旧传兴道后孙。不能详其世也。近以曾祖起生户籍。归准本贯。始得详焉。盖起生当 仁祖丁丑。以都监炮手。当南汉受围。冒矢石守堞。昼夜风雪不少懈。 上劳之曰他日不汝忘。起生感泣益励。及昭显 孝宗入沈阳。则又慷慨请从。 国制从军者三月而递。起生留不去。十年㬥露。多保守功。作军中忠之乐。至今传 世。朝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三 第 518L 页
廷记其劳。阶通政升嘉善。至 肃宗丁亥。年九十二而没。文学李玮校理申靖夏为之立传。洪世泰叙其后。起生父即应垣。或云应坦。或云应元。自本官逃役。居高阳自称严居士。没而葬焉。祖即汉吕。曾祖不知名。此于任公所搜。凿凿相契。但名字讹误。无怪乎其不文者之为也。溯而数之。起生之为兴道六世孙甚明。数百年求之不得者。今乃得之奇哉。呜呼。起生前之丁丑。乃祖效忠。后之丁丑。其孙效诚。甲子三周。而祖孙伟肰。当 肃宗追褒兴道。追罪贡生之日。有能举起生以 闻者。其所记劳。岂止南汉沈阳而已。进士任选,宗人严璘,尹公阳来,李公搢,府使曹夏望既皆记之。庶来世可徵。又按起生子信赞嘉善。其子后安后善后延。而后延之子即瑗。改名启祖者也。自兴道以后其裔有散居洪川金城地者。相传是兴道子孙。而考其久远户籍则洪川严尚宽祖命仁者。父泰运祖应鹤曾祖汉补。此二世名。与应垣汉吕同一行字。亦非妄称。故洪川县监李均以述于谱序。承轸则子天一定一。天一子海守。定一子德守。海守子三上亦曰三尚。其子悌汉。以世居本府祀兴道之故。 当宁戊申参判吕必容 启请。永免军役。尝经 庄陵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三 第 519H 页
假官。其子虎锡又差五台山史库参奉。夫户长下邑一首吏耳。宜不烦士大夫挂齿。而惟严公愈久愈光。 列朝之褒崇。诸贤之表章。至矣尽矣。虽以余之无似。犹且笔之于其内外微裔。亦一一讨谱。欲归示士友而广其传也。世之以严公无后者。尚亦鉴玆。
记柳允吉(迪)疏事(己丑)
自允吉赴谪。余在持被闻晚。不及往别助赆。每念三水极北二千里。未知几时能无恙得达否。心未尝忘也。昨日其季达卿偶来相慰。因言已送伯氏行矣。虽余亦为之太息。且曰伯氏此举。令一路生色。令一国耸听。不可无传于后。子其一一言之。吾当笔之。达卿曰肰。今年二月二十日。始会多士于光州鱼登寺。通告一路。三月十七日更会于罗州双溪寺。吴上舍时裕为疏头。四月初二日移疏厅入罗州养士斋。五月州人李玑投文诋吴。吴引退。多士更复通告大会。伯氏为所推。见致三币。辞不可得。乃出行疏头事。初九日又移于光州喜庆堂。十七日陪疏发行。二十四日与参疏诸人都会全州。六月二十六日入京城。先是自甲申 中批从享以来。朝论承顺。公议拂郁。申以 御制裕昆录颁降。而一时士林之愁沮极矣。间有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三 第 519L 页
一二搢绅稍一开口。辄得罪。京儒李鼎烈沈仪之岭儒成岱柱等。相继疏请釐正裕昆。而伸儒贤罪名。亦窜逐。甚或为民。已成一大时讳。以祸福相戒。而太学诸生又希望北路人金淑鸣无言得官故事。噤不言有年。比则庙堂严饬五部民旅店接客者。至于捶刑。意盖在疏儒也。时又 上候未宁。众议不敢投疏渎扰。而旅店不容寄住。七月初三日入泮村。复被逐出梨岘。十五日转出青坡。二十日再移敦义门外圯桥。大抵务得免逐。权示隐讳。以待机会而已。奈人多食乏。不可偕为久计。而吓喝且四至。诸人往往径归。伯氏独不动因留。八月初二日。乃始奉疏伏庆熙宫外。昼夜不离跬步。初六日闻有 命诣 明陵。姑退寓 阙下路旁小屋。既累日露处。泄利作矣。初十日 驾还。十一日晓又伏 阙。而政院终不捧入。因斥壅蔽。侵夜乃退。十二日又伏 阙斥政院。政院相率避出。适值有 命诣 仁显王后诞生遗墟追慕洞碑阁。又复姑退。天且雨 寝命。十三日 驾还。又伏 阙。政院以疏有违格。更令改写。未及完。遽 命袖疏入侍。盖此疏本大意。先请裕昆录刊灭。次请崇儒如 祖宗家法。次请亟撤朴世采文庙从享。次请优容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三 第 520H 页
前后言者。尾又以正言金致九请毁祠院一节。请 命加罪。而因斥政院以结之矣。既入侍。 上曰进前近伏。乃就伏小阈外。 上曰入于房内。乃入伏。 上曰汝居何处。对曰小臣居全罗道。 上曰何邑。对曰光州也。 上曰汝是何许家人。对曰臣故教官臣世翊之曾孙也。 上曰何乃独疏。对曰初非独疏。自三月大会本道多士近二千人。由罗而光。大议疏事。而臣忝带疏头。终不敢固辞。臣若固辞则多士必谓臣怵慑时讳。况此事大系名义。又是一世公共之论。故臣敢出头治疏。与多士入京。则 玉候违豫。不敢投进。退伏有日。而粮已乏矣。乃与疏色诸人商议送归。臣若亦归。是欺 国而欺世也。以此独留。既得伏 阙四日。又值 陵幸。因仍迟滞。今才上彻矣。 上曰汝于先正臣有骨怨乎。未及仰对。 上又曰有疏录乎。对曰有之矣。 上曰疏录中人数几何。对曰未及二千。恰成一千九百馀人矣。 上微语曰甚多甚多。如是者三。又 问承旨金光国曰。岭儒则疏录几何。光国曰其时臣适在外。未及闻知矣。 上曰知入。光国即出考 启曰。一千六百人矣。 上曰湖南多于岭南矣。是时疏本在 御榻咫尺。而 不赐省览。因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三 第 520L 页
又 微语曰疏语虽不见可知可知。又 曰疏录入送。汝则退去可也。乃从开阳门退出。俄而 命为三水府乡民。三倍途押送。遂出敦义门外。将星夜奔驰。而无资无骑。踌躇街上。兵曹书吏五六人率驿夫促行甚急。顾夜深不得已待晓。十四日朝 国舅金府院君汉耇赆以三两钱。金麻田相戊以五两。郑都事日焕以一两。沈君仪之以二两。郑判书实以五两。除偿青坡圯桥两主人宿债外。只馀五六两。成君道钦又拨力出债二十两助费。秉彝之心。世犹有其人乎。圯桥主人李姓又岭儒主人也。有义气相感。前后疏儒虽乏食。至诚善馈。岭儒赴谪六镇。能从行六百里而还。彼微犹肰。太学廪养独何为者。抑我湖南亦非无异议。或沮戏或观望。或先诺后悔。而参疏犹若是不鲜。虽毕竟 严旨为民。而其视千驷万钟何如也。噫。吾家温叟幸也。吾于为民乎。羡之何得。始允吉举事。有自南来者报余。余未之甚熟。而宋仲建独熟。谓余曰夫夫也。虽死不挠。余曰信乎。仲建曰信。盖外议初皆谓其必死。乃我 圣上虽以调停之策。不能不降罚。而入侍之日。 天语温谆。如老父于少子。庶几改之。臣日望之。呜呼。仲建之言果信矣。允吉真不忝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三 第 521H 页
先世沙溪渊源哉。谨私识如此。冀余之文。赖允吉不灭云。
书白云秘笈
自高丽史有新罗僧道诜入唐传一行地理法以还之说。则至今九百馀年。靡不曰肰。而世又有一种说。以为一行望气知道诜生于今灵岩鸠林崔氏女家。嘱海舶诱以珍玩。至鸠林西十里海上。舶载以西。俾传其风水。其舶载之地。俗犹呼阿伊川。阿伊者方言见夺也。谓其母有子而见夺也。盖上下今古举谓道诜之于一行。亲面师受。肰试考诸唐书及舆览则一行即凌烟十八学士张公谨孙也。遇异僧于天台山国清寺。学九数。遂通易大衍法。隐嵩山。玄宗开元九年辛酉。奉诏造大衍历。十三年乙丑造水运浑天仪。十六年戊辰八月行大衍历。历成而一行卒。是即新罗圣德王二十七年。下距唐文宗太和元年丁未。新罗兴德王二年。积一百年矣。道诜生于丁未。安得亲受于一百年以前之一行哉。盖其入唐。犹崔致远故事。而得一行以后再三递传之地术耳。则丽史非误。而后人自不免误认尔。乃今所谓唐师传道书者。亦沿其误。以为一行先知道诜之自至。而因又亲授。此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三 第 521L 页
其辗转而称托尤明矣。肰其所说九星一法。如元刘秉忠地书又已言之。岂此或出一行。而在东国为道诜所用。重为 国初无学所用。其在中国为刘秉忠诸人所见。而自秉忠不以为可用。则东人亦中间数百年不用。而今始出于积废。使夫寡闻骤见者。相诧以新奇欤。是未可详也。若其一行道诜亲授受之误则不可以不辨。故辨之。而其法之中不中则世必有经验者。吾何强颜于其间哉。
题栗谷外集与郑季涵书后(甲辰)
   云云且中前日下询事。商议于浩原。则渠见与珥无异。盖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是圣人之中制也。厥后因注释之误。引之于二十七月。行之已久。从厚无妨。故朱子亦因而不改。但禫后即同平人。无复拘忌。则朱子因俗而亦不欲过于圣人之中制也。今者二十七月毕丧。而又待逾月吉祭。乃从仕。是三年之丧二十八九朔。而乃(缺缺缺缺缺)。此是非礼之礼。思(以下缺)
按此书辞则其曰下询者。盖郑公以禫后又逾月吉祭乃从仕可否为问也。栗谷牛溪之意则以为二十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三 第 522H 页
五月大祥。乃古礼而中制也。于是月毕丧而便禫。不待更逾一月。故通典所载王肃说以中月而禫。为月中。是谓就大祥本月之中而禫。犹今俗言月内者也。夫肰后三年问本说与檀弓是月禫徙月乐之说。相合而不悖。故朱子已谓当如王说。惟郑玄注士虞礼云中犹间也。犹丧服小记中一而祔。汉书间不一岁者。自丧至禫凡二十七月。故历代多从郑注。杜佑于通典亦从之。而宋制亦定以二十七月。肰与古礼中制不合。故朱子又谓礼宜从厚。肰未为当。盖家礼因温公书仪。一从时王律敕。不敢违尔。其以为未为当之义则亦昭肰可见。肰奈礼时为大。非大害义理者。不可以自用而有违。故二十七月遂为不易之制矣。但禫者大祥以后吉祭以前。过接关梁。澹澹平安之义也。不过为丧馀之祭。而或过时有不禫者焉。故禫后即同平人。如复寝从政等事。无复拘忌。亦已成俗。而朱子遂因之为礼。不欲更过于中制。今郑公既二十七月毕丧矣。而又欲待逾月吉祭肰后乃始从仕。肰则禫月适当四时仲月。应行吉祭之限者。固是二十七月而毕丧矣。若当四孟则下距四仲为一月。是二十八月而毕丧矣。若当四季则下距四仲为二月。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三 第 522L 页
是二十九月而毕丧矣。其视中制二十五月者。岂不延之又延。一再踰越而反成非礼之礼乎。栗牛之意。大约如此。虽其末端有缺。而大义所在。无可疑者。由是推之。林象德之以本生家禫月内发行。以次月入京登科者。尚亦不为无据。而胤锡之今春乐簿 陵令之 除也。以其在禫月内不行。或反归于太过耶。肰近世大臣名官丧毕。虽铨曹及其月内为之付职。而得之者。必以次月出仕。已成铁定之式。意者沙溪备要移家礼大祥章。始饮酒食肉复寝一条。归诸禫祭章。如丘仪以来出仕一节。亦因在吉祭以后。今不可独异。肰退溪亦守朱子所是王肃之说。而谓以非误。则栗牛之见。无乃得朱子本旨。而为不易之中制欤。(下距四仲。姑以解二十八九月之说耳。其实当以踰月吉祭者为正。则无二十八九月矣。况三十月乎。○后考闵老峰鼎重李竹西敏迪崔相锡鼎并以禫月出仕。自南判书二星独不仕。以后则一世至今遵行云。)
题栗谷外集与郑季涵书后[又题]
又云用牲。若依礼用羊猪则当于禫用一牲。又于祫。别具一牲。若用家鹿则只是从俗虽分肩支先藏。亦无妨。今按家鹿岂鹿而家畜者乎。或言东俗方言呼狗为家鹿。故凡字旁伏犬作犭者。呼曰狗鹿。又呼狗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三 第 523H 页
皮为狗鹿皮。曲礼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豕曰刚鬣。豚曰腯肥。羊曰柔毛。鸡曰翰音。犬曰羹献。盖犬肥则可为羹以献。凡煮肉皆谓之羹。古煮用犬以祭。近世不肰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