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二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二 第 x 页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二
 行状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二 第 478H 页
处士养源堂赵公行状(庚戌)
  本贯全罗道金堤郡。
  高祖考讳梦得 孝子 赠掌肄院判决事。 妣 赠淑夫人济州高氏。经历世豪女。
  曾祖考讳中立 成均进士号斗麓。 妣宜人南阳洪氏汝仁女。
  祖考讳克谨 武科宣传官。
  考讳硈 学生。 妣罗州罗氏玧女。 继妣清州韩氏俊杰女。
公讳时璧字粹卿。赵氏金堤大族也。始祖连璧赠左政丞。有三子。伯曰歧大护军。季曰简重魁赞成文良公号悦轩。事见丽史本传。李谷稼亭集及舆地胜览。后人称其里曰龙头洞。建龙岩祠享之。是取伯氏子军簿总郎令晦为子。是生典工判书通元。是生户曹典书希甫。是生定山县监义。是生副司直理智。是生训鍊参军元祐。是生参奉润圭。始居古阜郡之雨溪。即公五代祖也。斗麓公以才行鸣世。罗氏亦名家。其曾祖表孝子 赠 孝陵参奉。其高祖应参亦孝子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二 第 478L 页
旌闾。号怡怡堂。 中宗御笔 赐号龟山处士。题名 御屏。详三纲续录。其五代祖承文校理安世号建溪。亦孝子旌闾。配享龙岩祠。妣有内范。寡言慎行。闺门雍睦。崇祯二年己巳我 仁祖七年十二月十三日癸亥申时。生公于金堤龟山里外家。时外氏庙有龙瑞。外祖锡名阳祖以志之。公禀赋清秀。气度温雅。自儿时不与人校。不事谐谑。寻从妣归古阜宫洞之松山本家。能事长敬谨。处事精详。祖考宣传公甚奇之。六岁偶中门而立。宣传公曰不履阈可也。公怵肰奉教。尝曰余一生当门。辄思此训耳。十岁始入学。与从兄光璧偕焉。公少从兄一岁。同室而处。事之如严父兄。遇有出入。未始不为之起。 孝宗癸巳妣有疾。气息恒奄奄。公一身无姊妹。侍病六年。不解带不少离。凡有供具。虽饘粥蔬菜。必自治之。戊戌春竟丁内艰。考嘉其诚孝。终远诸具。一从公所请。公亦承命。以至哭泣之节。亦不敢尽哀。及继妣入门。而二弟城璧贵璧生。公仰事二亲。俯恤二弟。言不疾色不遽。犬马之微。亦不以叱骂。馀力科业。累举不中。 显宗辛亥秋考有疾。奉赴兴德县医家。竭尽子职。宽譬亲心。诚恭温和。有动人者。手书六勿三当六戒八期五必诸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二 第 479H 页
辞于一小帖。以训城璧。而总之曰大凡孝悌。惟事之首。而今不先举。所谓意在言前也。读书则汝虽不欲。而似不当任意。盖亦承顺病亲而勉小弟也。会是邑设别科。考曰汝参榜。吾疾当瘳。公乃入场先呈。以对策冠魁。考病果少愈。命治行赴覆试。公敬曰如教。旋命不行。越一年癸丑丁外艰。丧葬尽制。视前如一。既练依遗命送城璧奉继母。从戚叔于古阜郡东长顺里以居。服吉即废举不出。从其好也。 肃宗庚申春避一门疾患。举室寓泰仁县山外之城底里。创书斋于其西三里薰谷里。自是与世相绝。专心实学。每夜诵中庸大学二书。以为求道之方。尤喜读易不释手。因以教育后学为一乐。晚于孟子浩肰章。恍肰有得。常曰其为气也至大。初无限量。体也至刚。不可挠屈。用也直字含体用。义先于道。盖连上节体用字。又曰自夫头容直手容恭。与夫居处恭执事敬。无非由养气中出。如曰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一节。岂非吾儒最著力处也。学者于勿字上。宜加省察。其助长二字。应上节无害一句。更须潜心。思革其病根也。公老益屯蹇。不克奠居。己巳又移同县山内之绫桥里。山深地僻。尤便读书。昼夜无懈。真乐(缺缺)。与教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二 第 479L 页
官李公禧存,参奉宽谷崔公瑞琳及六友堂宋公以锡。定为道义交。隔山来往。讲论相得。丙子夏与门人宋山峻书曰余今年六十八矣。血气澌尽。精魄昏耗。听言不能记。读书不能诵。处身不能修敛。对客不能祗敬。蛰伏穷山。块肰一死物而已。适书籍披览之极。老气惫困。当午而卧。帖身于席。因假睡。睡觉叹嗟不已。有诗云平生无午睡。毕竟有斯辰。心身多漏缺。补绽更无因。盖至是始觉其甚衰也。是岁大饥。家属分离。丁丑闰三月。从女婿朴承洛转寓任实县之九皋古邑。每朝坐一斗屋。取易困卦小注二条朱子所谓困而不失其所亨。自说得好者。及杨诚斋所谓亨。不于其身于其心。不于其时于其道者。揭壁上以资玩心。有外孙隅坐请教。因采易中纲要可以发蒙者。间以己意。名曰易经钞解。己卯挈家避疠。有顽氓亦知慕公。以公不寓其家为耻。净扫以请。公为之留数朔。庚辰八月始有疾。十月委顿。自知不起。送城璧觐继母。兼供雉鱼曰。世有百岁人乎。死生有命。以此白之。奈汝衣薄。我无可温。归而絮焉可也。又书邀泰仁柳亭金公万采。托以后事曰。为我治丧。务从俭约。因出布一匹曰以制深衣也。十一月初三日。舅子罗尔愚请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二 第 480H 页
见。公曰姑徐之。使侍者取酒一器。置之前而引入。罗生据握手泣。公曰无恙乎。饮此酒也。既而曰可去矣。罗生退且泣。公曰好去。神色略不动。初四日索茶沃喉。语城璧曰长顺里门巷道路。尚在吾目中。又曰汝学易乎。是不可不学。遂举乾坤卦各数行以告。公尝著动静分辨说。以遗城璧。又著庸学表里图。未成而病。命藏之箧衍曰欲与家弟而不可。欲与薛生而亦不可。至是门人赵亨谦进曰。小子平日赖先生提撕。粗解文字。而禀赋愚陋。有不可移者。今先生有所著。藏之曰无可与者。小子自叹不敏也。公命具封出付曰勿泄。惜乎其今无传也。初五日命门人勿请挽辞。时孺人年七十六在侧。继子恽镇日侍药。长女亦在焉而早寡。十年不姜桂。公常怜之。是日终不以一语示戚。门人宋光亨以为先生素不衣䌷。脱不幸用䌷不可。城璧以禀曰儒者有丧用䌷何如。公曰死生所尚无二。亦有经权。今不许用䌷则何以治丧。随所有可也。但勿用缯属。初六日甲午。命屏妇女。未时竟卒。寿七十二。金公万采亟至护丧为执礼。诸生分治丧具。察访思村金公舜衡。宽谷门人也。在苫块致书诸生。有斯文不幸。少微韬精。天胡不慭。吾将安放之语。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二 第 480L 页
诸生议以棺板有缺当改。孺人命勿改。诸生齐进请曰从俭先生意也。奈木缺何。再三泣强而后乃许。发讣称养源堂先生。是公所尝自省以善养浩气为义者尔。铭旌则书处士。门人生员赵恒谦等六十馀人皆服期。十二月二十七日乙酉。葬于泰仁山外隐象洞辛坐。从先兆也。公尝曰葬我先人墓侧。慎勿卜新。盖微意欲诸生并护樵牧也。公平居晨谒庙。朔望奠。或只酒果。每忌祀先一旬斋戒。素服静坐。不接燕语。祭需务洁。不求备。供馀则虽果壳菜根。必盛之器。以待罢斋。自奉极薄。不以温饱。虽布衣以新为厌。有人杀鸡为黍者。不再食。居乡七十年。不迹县门。不参公会。不赴宴席。晚居当奉仁云住象头二寺间。知旧置酒邀。会者过五六人则亦不肯。少日有势家子弟求同砚已不应。中岁有名卿门族求连姻又不许。公之所守。此可见也。独处必正衣冠。待人必以诚恪。一日对客。侍者进食。误覆于公衣。一座皆惊。而公则自若。其所与语有乖戾者。必讽而悟之。遇不幸厄穷者。必抚而恤之。虽门生之亲近。家僮之贱微。未始遽加警责。而喣喣晓喻。自肰孚感。子妇忽叱婢。公待其定。自书斋徐入曰婢辈有过乎。子妇惶恐下庭。拱手以待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二 第 481H 页
罪。城璧扶从兄上马敛衣也。李教官适至见之。既去公以语曰李亨吾见汝之为。为我贺之。汝之扶上马细事也。彼之贺之。所以扬善也。盖欲城璧由是扩充故也。又语城璧曰金漆原永宗顷访我山中。及归上马。不令我或见。以贵人若是者。以我为士而下之也。吾尝见汝上马时亦肰乎。城璧失色。有二三童子来在公所。必夜起抚摩。候其寒暖。覆庇之甚勤。或曰得无劳乎。公曰是其父母所爱。割而归我。其忍恝诸。每正朝诸生例谒孺人。有童子泣于门外曰偶落人后。无以礼也。公亟令入谒。尝语诸生曰余于洪生之言。深味之也。余顷告洪生云胡不责子。彼答云生之者父也。教之者师也。吾儿之过。非吾之所当知也。余不觉惊谢。诸君识之。是亦为诸生微讽耳。公贫甚朝夕亦不给。而闵女婿薛暹之病。躬贸药京城。门人李有尚凡民之秀。能文早死。其父邻居饥且寒。与共衣食。女婿金敏采值前妇练祥。既先期劝归。随以祭物。前妇有遗婢泣曰吾犹有女君矣。尝入云住寺。逍遥树下。有僧出山。将赴主人家会葬。问主人名。即公先墓村民。所尝款者也。闻而悲之。亟付挽辞一绝。时人谓公平生不入是非林中。肰不知是非之说自不到也。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二 第 481L 页
有一好辩者当广座。抵掌大言。犹曰吾遇赵公。自无语云。有知旧将葬。公方赴之。闻山有禁者径归。其人亦自悔撤役。明日禁者来谢。则公曰悟人微意而不果葬。不亦善士乎。子其谢彼可矣。其一言一动。虽不离常行。而必诚必敬。能无往不入。故观其眉宇。鄙吝自消。听其谈论。横悍自敛。无贵贱贤否。举悦服如此。公初入学。自病有逊于聪敏。及其千百弗措。终极于博约。则凡圣贤微辞奥旨。虽注疏之细。犹熟口顺耳。如诵己言。而存养省察。无非可验于日用。发诸言志。亦一一有物。其述怀曰摆脱人寰不尽愁。閒中清趣更悠悠。搜探经籍心归静。节制仪文事得休。夙见乍明来著脚。新知间蔽去回头。认他密密恢恢地。随步梯登在几秋。病后寄李教官曰。苦海恒罹疾。年前断复生。雪消春力展。云尽月光清。养气承邹圣。游心玩易经。幽居间寂寞。谁与吐深情。题退溪高峰往复书曰。理之根体本天真。静即无为动即神。清浊由来分是气。纯源反在暗明间。偶吟曰万事纷纷过眼前。一心平淡任天肰。深林返照秋蝉噪。杖屦逍遥涧水边。崔宽谷极称服未已曰。兄暮年工夫渐进矣。非积功所发。能如是乎。又曰勿谓有成而更加极功。又曰吾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二 第 482H 页
兄至老不废读。盍亦立说。盖崔公之卒。公服以缌。而李公之没亦肰。又祭李公曰同堂合席。几年讲讨。推心相长。认是疆辅。谓我有说。理气难辨。思孟程朱。證为公案。片辞分析。我心释肰。追思往事。老泪涟涟。温理旧学。与谁为邻。昔在去年。既哭崔兄。逮至今岁。又哭吾兄。时运属否。善人继亡。独我顽命。支离在世。杜门屏息。听天所授。其交谊之隆。此犹可以隐约。而于宋公亦无间焉。公尝述梦有曰。使志气之相背则虽几席不可谓之同堂也。情义之相孚则虽胡越不可谓之异国也。此非公友道之因梦而发者乎。原公下学既笃。因又以之上达。自大学中庸相表里者。而竟优入于易。则理气动静之辨。画象数辞之解。亦不止养气之有得耳。即事亲抚弟刑妻诲人之际。安往而非是之推也。公又尝言凡为学。必有积渐。而至于觉。自有关界。如曰诚意关人鬼关是也。方是关得踰之时。自有一朝惺惺意思。故朱子必以一朝二字为言。如一朝豁肰贯通。一朝得其要领者皆是也。苟非自得于心者。不能也。公之自道如是则其真修真悟。悟必有渐。而非佛祖陆王之顿悟者尤章章可徵。不亦盛哉。孺人光山金氏。文正公台铉之后。其考故进士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二 第 482L 页
晛。家灵光郡。夙称神童。 天朝豫章都督省吾刘公綎之征倭镇南原也。延处幕府。敬重有加。因得所秘太乙奇门六壬三式之法。以传于其徒故参奉李有仁。俾为吾东国兵家大用。其文行实名一世。以天启乙丑二月二十日生孺人。归公媲德。有少君德耀风。无子。始城璧有子。公锡名绳绳而记之曰。一绳上继其断。一绳下属其连。非汝𠅩能绳绳我乎。既夭。城璧劝养族子不应。盖以其非父母血胤也。朴承洛亦争之不得。与城璧禀于继母。以三从弟文璧子恽为后。时恽已有妇并至。公乃许以闻官。有六女。长适道康金理衡。次某郡金塑。次即咸阳朴承洛。次某郡辛锡泰。次即玉川薛暹。季即道康金敏采。敏采柳亭从弟也。柳亭孝友习士丧礼。己巳尤庵宋子受后 命于井邑县。京乡多士数千人推以治丧都执礼。公之托治丧亦以是尔。今公孙天垕以公易经抄解及门生录治丧记与夫门人不知何氏所撰状。具币命胤锡增定。而自惟老病阁笔砚久矣。固辞不获。亦不敢三辞。呜呼。公之弃后学于玆九十一年矣。承家之裔不自树。及门之徒无复存。使公韬铲之馀。将益泯泯。可不悲哉。肰试考之遗言遗事。尚传佚相半。良亦幸尔。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二 第 483H 页
古云豪杰之士。不待文王而兴。又云气质之用小。学问之功大。公起南服。不由师承。虽未及学于北方。以求石潭华阳之渊源。而回视一世。亦弥文虚名之可耻。则无宁尚友私淑。独奋而孤厉也。人必气清质粹而后方可能于知行。而公志乎大。自期变化。其学也聚而博之。其问也辨而审之。故向也未极乎清粹者。于是骎骎肰复其本分。而所知所行。终各得其当。彼只见伊川之面而以中下自画者。于公何如哉。即韩子所谓刺史之不荐。天子之不闻。斯乃古今之所同恨。而公固逌肰任之。初不足论也。抑宽谷文学德行高尚教诲之盛。殆当时湖南之峻选。而公之同德。实在于是。是亦不一识尤翁矣。而恒称其文则韩。其道则朱。此其高弟柏溪殷先生所诵于吾先子晚隐府君请教之地者也。则公于是言。亦必犁肰有契。而微言既绝。岂不重可惜也。辄据前后公评。参以謏闻谫见。敬叙次如右。以待百世大君子知德者采焉。谨状。
府使阳山金公行状
  本贯全罗道灵光郡。
  高祖考讳忠 筽城君 本朝赠吏曹参判。
  曾祖考讳子松 护军 本朝赠工曹判书。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二 第 483L 页
祖考讳彦 判将军 本朝赠右议政。
  考讳云宝 本朝领中枢府事号竹轩。
公讳佑生字文叔。金氏出新罗。初籍尚州。以甫尹需为上祖。历大将军韬,侍中贞靖公湜,侍中清平公希逸,赞成事商山府院君匪躬,判侍中致远,赞成事商山君侣。至中郎将则杰魁有文学忠节智略。征珍岛,济州及日本有功。封筽城君。始移贯灵光郡。后五百馀年而复其旧。竹轩初名伐大。改今名。 皇明又赐名参。忠定朝防倭寇。恭悯朝讨红贼。恭让朝工曹判书。我 太祖开国录从勋。退居本郡。犹给一品禄。有三子。伯法生司宰令赐紫金鱼袋。仲德生佐命功臣龙骑侍卫司左领护军 赠同知中枢院事。其季即公也。公以洪武壬子十月初三日。生于郡之森溪县。天资庄重。风度秀朗。又杰魁绝伦。有忠孝大节。其乙卯在竹轩抱中所试火炉吟二句。丙辰所试白鹭吟半联者。并奇警可诵。稍长好学不倦。通九经四书。已知有性理之学。明于典故。睦于宗族。不妄交游。亦未尝干谒权门。戊辰祦遣我 太祖犯 明朝辽界。公以白衣书生。自奋至军前。屡上书力陈春秋大义。以小逆大之非。 太祖嘉之。乃条上四不可而不见纳。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二 第 484H 页
 太祖不得已径还放祦。己巳从圃隐郑先生受忠孝二字之传。壬申郑先生被杀。自是遇忌日必致斋设位而哭。 太祖竟受终则癸酉为竹轩屡讽不可仕者。竹轩曰我亦何为事二姓。奈平日与今 上善。又于壬寅红贼时同功。故 上数数起我。我若守志。必害我家。况母氏再三言无尔则筽城君不祀矣。老身亦将安托。故我不得不为母命以仕。而禄则不食耳。丙子以戊辰陈义。追 奖授顺天府使。家素贫。自仅立家庙以外。饮其水而已。毫不自肥。士民相庆愿留。 命加一年。有清白善政碑。后碎于万历倭乱。又有舆诵八字拟公朱吕。而亦为有嫌者所毁。庚辰朴苞之乱。谋推怀安大君芳干为世子。而仲氏则 太宗潜龙故旧也。奋身翊戴有大勋。及 太宗受禅。扈 驾郊外。有猛虎犯跸。仓猝射殪。左右为苞地者搆以不待命发矢。遂致于死。公固负重望将大用矣。而恸同气非罪。惧馀𥚁及身。乃见几弃官而归。吟三传市虎人皆信一句以自怨。盖世传无名氏诗也。公既致仕。而群小朋结。犹不相容。门户之衰始此。壬午丁竹轩忧。庐墓于随缘山。三年尽制。一遵朱子家礼。东俗旧鲜知礼。见公深衣幅巾。守家庙如礼。则哗肰讥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二 第 484L 页
之曰。此非东国人也。乙卯 世宗命召以司谏。时仲氏亦已雪冤矣。而不复起。恒慕朱子采紫阳山名及其诗竹牖向阳语。自号阳山。而立正寝南向。遗命葬地亦名以阳山洞。钞古礼撰家礼衍义二卷。甲子与郑公苯,成公三问五六人。文字往复。为道义交。又代成公作夷齐庙诗。有当年叩马敢言非之句。其前后用名节自励如此。自权近,黄喜一队以来。诸人并于公不平。丙寅撰训蒙要语二卷。癸酉郑公与皇甫公仁,金公宗瑞三大臣被杀。而革除之祸兆矣。甲戌 端宗命除承旨。谢 恩而终不起。丙子成公等六臣又死。公亦必及。而赖郑麟趾得免。丁丑十月 端宗在宁越郡升遐。公入山中朝夕痛哭。以其十一月十五日。向宁越四拜而卒。寿八十六。盖仰药自决云。尝晚寓罗州道林面之倒也村。因葬于州之希余山一支艮坐。即阳山洞也。淑人某氏别葬近麓五伦介之癸坐。四子曰伯瞻进士。曰仲明潭阳府使。出继仲氏。曰叔瞻副司猛。曰季康龙骧卫左部摄副司正。伯瞻之后居长兴失系。仲明子九鼎,五鼎之后。居本郡及咸平茂长龟城永柔等地。叔瞻子生员自精。传万户义献,兵使守贞。其后居罗州。季康子忠义卫秀亨。传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二 第 485H 页
忠顺卫雄,佥正贵珍,通政佥正敬信。至通德郎赫号质实。是公六代孙也。赫又传至曾孙润彩。从妇家咸平而有孙鼎钦。是公十一代孙也。馀不尽记。始公有所撰二书及文集八卷。与夫乡里士林通文称以乡先生而请褒者。不翅一二可传。而万历丁酉俱燬于倭。则赫得诸家传姻娅间所闻见作遗事。而其弟哲继之作年谱及后录曰遗迹。以贻后承。公之二百年君臣父子师友伦义之大者。庶其不泯于一家。而自是又一百八十年矣。子孙在墓下者。既无一文献。而遗事遗迹因不省有无。幸而丁酉鼎钦之子寿海偶于故纸得遗事。己亥又于其族人家发褙纸秘封而得遗迹。则为之怆慕无已。爰始谒跋于其师龙村安公凤胤。而传疑传信之辨详焉。安公陶庵李文正高弟也。其言必重于今与后。胤锡之陋。尚复何赘。乃庚子安公枉顾于木川县斋。创属以状行。则恍肰若汲简再发。第令人惊奇而未敢受也。今年十月又过龟庄。申复甚勤。而寿海所致大人书若币实从而至。盖再宿请益笃。覆按事迹所记。亦朴而不华。有可观者。谨叙述折衷如右。以俟异日外史氏网罗而笔削焉。谨状。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二
 遗事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二 第 485L 页
从叔父秀才遗事
秀才名增。少字兴童。龟岩先生子也。以 肃庙己巳生。为人清秀。颀而长。才性绝人。自知读书。日诵五百行。酷好韩子。笔下渺㳽。众皆夺气。其文步武古作者。盖有王父醉隐先生遗风云。母镇川宋氏。其王父进士时雨。父范。季父进士华及诸兄弟进士思纲,掌令思胤,佐郎思翊。世称南中词家。幼则就而学。成童归侍先生书堂。得闻性命绪论。能志于远大。且有立矣。先生爱之。长公时未有嗣。将以宗事传之。先生又请属诸农岩金先生。金先生见先生。首问其文行。推奖不已。及甲申长公有嗣。视己出亦无间也。是年行冠礼。方议授室而已病水土矣。呻吟之暇。犹自策励。戊子五月二十四日竟夭。寿才二十。葬醉隐先生兆下午坐。先生兄弟哀恸不能忘。宋氏亦哭泣成疾。继而卒。葬于其墓后。其二妹长罗氏妇葬其东冈先兆后百步高处卯坐。末及归夫氏尔。次将笄夭。葬其同冈东北十许步。亦卯坐。及先生葬则并弟均墓。魂气可以相依矣。在世述作甚富。没先生不忍见。悉以畀炎。今止存三篇。而其一又不完。附先生藁后。庶不终泯。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二 第 486H 页
呜呼。程伯子铭其子邵公之圹曰精一者间或值焉。以其间值之难则其数或不能长亦宜矣。若是者天实生之而实夭之。岂独一家气候之使肰哉。悲夫。
记亡室生卒
亡室淑人昌原丁氏。 英宗五年己酉二月初四日(己卯)亥时。生于南原府北五十里真田坊月谷(旧云梯谷)里之本第。盖先余二朔也。性度柔顺。仪观丰硕。无一毫刻薄忮害之心。无一时浮薄轻遽之容。姊妹四人。居其三焉。末有一弟。能友爱无间。妣孺人张氏尝曰是肖我者。考四友斋为之择对。丁卯十二月。与余议亲。戊辰正月初三日(戊子)成婚。己巳二月二十二日(庚子)来行新妇礼。我先子晚隐府君及慈氏许其能孝。三月损胎。医用药误甚。不克调血。先是十八岁丙寅。在室患天行。才汗举室出避。乳婢不谨饮食。始有积滞之祟。至是又兼血病。而余太疏迂。不及致意疗治。是岁十月十三日请归宁。余以亲命带行。取路长城柳姨家。历宿潭阳巴顺峙小店,南原玄圃张山阴别庄。以其翌晓早发。乃至本第。时天大风雪寒剧。而资乏阙褥食又病。自是疠气遍一国。越庚午尤炽。余既归侍二亲奔寓无宁日。君亦从二亲过夏山窨。邻里之间。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二 第 486L 页
书信不相闻。君固闵念余不忘。因致病进瘠极。而余亦莫之往也。八月君专书问余。有不得生面之悲。我二亲闵肰命小子以九月九日祭龙山先茔。转赴视之。既至不忍舍留。至十一月乃归。辛未春再往。病益深。乃迎医诊脉。为背城一战计。医素著名者。既诊言病中兼有胎脉。属余用开结清解饮曰每月十六日以后恒服八贴。限差为度可也。余如其言。因又挈归我家。九月果有娠。壬申六月十三日(壬寅)生一汉。而血病稍调。诸證微差。我先子尝曰一汉孝子也。使其母病间。孝哉。肰无奈乳乏。其鞠稚最费心力。病不得终快。甲戌闰四月君以有娠。承命赴月谷。余又带行。为将留护产事。朅来黉寺。与诸友攻业。七月初二日(己卯)长女生。我先子命名(缺缺)曰生于月谷第。愿多福如月之恒则幸矣。十月初三日君归。余邀于半程之云岩店。丙子五月初一日张氏卒。君哭且绝。强之食得全。是年又损胎。盖男子云。戊寅三月二十三日(己酉)亥时第二男寿豹生。貌状甚奇。先子爱之。十二月初三日夭。己卯三月。余中进士覆试。四月十六日到门庆二亲。君寔偕焉。九月十七日四友斋卒。君又号恸如前丧曰女子出嫁在舅姑侧。不能放声哭父母。命矣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二 第 487H 页
奈何。庚辰三月二十七日(壬申)第二女甲恒生。是我慈氏周甲。故名以甲。辛巳九月归哭四友斋大祥。余又带焉。壬午二月二十一日(乙酉)第三男斗龙生。我慈氏梦斗柄南指。正临内寝而众星绕之故名。甲申八月初十日(己丑)亥时第三女八朔而生即夭。乙酉七月三十日(癸卯)第四女贵恒生。丙戌六月。余蒙 恩拜 庄陵参奉将行。君言荣养二亲。此其始矣。终若获依 国典。官供吾父母祭需。则虽死犹幸。子必勉之。盖自是六年。千里契阔。无复同室之娱。其以每岁受暇七旬而归觐。则日限有定。聚散又悤悤矣。君非不以怅。而亦不形于色辞。丁亥二月痘气大毒。十九日哭甲恒。甲吾先子所钟爱者。授以文字。能诵古诗。其夭余在直中未及知。先子哭之恸。七月七日葬有祭文。君独逌肰承慰若无恸。先子称之。戊子六月余内迁义盈库奉事。则自京通书视 陵下差便也。己丑正月十二日(丙申)酉时。第五女(缺缺)生。六月转迁宗簿寺直长。奉 朝命安璿源御牒于茂朱府之赤裳城。 王程有禁。不得迂觐。君则只以我先子命冠一汉。送候余全州而已。辛卯六月余又转司圃署别提。七月归觐。而先子已有微感。留侍汤药。十月限满职递。十二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二 第 487L 页
月十四日先子竟弃诸孤。盖养疾六朔。君亦极其艰闵。而能助余所不及者居多。惟一汉定亲期迫一旬。而奄罹大故。君尝痛之。壬辰三月二十四日(己未)不肖兄弟不孝不能择地。奉先子权厝于大井之先茔。四月十一日以上有八耋慈氏。兼奉先子婚书遗意。与林氏对姻。送一汉借吉礼成。而子妇克贤则君又为之太息曰。惜不逮先舅也。甲午二月制毕而吉。呜呼。与更三年。昔人所重。于君乎余忍忘诸。乙未六月十一日哭贵恒。贵时病十七日矣。君年衰心弱。哀不能定情。自此宿病更添。九月红疹一网。君犹自力挈二女及斗儿避于大井山直家。计平日患滞。不夕食者久矣。朝犹不过数合。至是能善饭七合曰。吾其健乎。得诸儿长成毕嫁娶则又何恨。及斗儿自愿归家发疹。君能徒步往来。不须竹兜。十月二十四日撤寓。十一月二十二日始患寒感。申以殇哭馀𤺌。瘦立益甚。犹遣一汉赴本生考妣缅礼。又服羊肉如医言。觉肌肉微肥。丙申正月贱臣 恩授 世孙翊卫司翊赞。惟我 东宫睿学天纵。妙简宫僚。而无状如臣。乃获齿焉。实惶且愧。不敢前进。不独以其非养亲一路也。闻 命一旬。犹趑趄不行。终以慈命乃行。君亦从傍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二 第 488H 页
劝之尔。甫入城已以在外受递而归。君虽不甚苏完。而能迎余起居。奈羸悴到骨何哉。君言如更得吃羊肉。庶乎可矣。而家无力如意。三月 英宗礼陟。君以命妇受服。为余叹曰 先王罔极之恩。虽妇孺何敢忘诸。七月十二日贱臣为哭临 元陵赴京。君言 国葬后当行庙墓私祭。因禀仪节若干。二十五日病复作。家弟时赴哭县庭未归。一汉躬往茂长医家。天大雨。行过苔川。几被渰死。幸而药微效。八月二十日余既归侍。则君且骎骎向瘳。相与致庆不已。顾真元已虚。大肉还夺。二十八日送小奴求羊于泰仁南原淳昌地未返。而九月初六日始霜触寒。病日谻矣。自此举室遑遑。明烛达夜。初八日奴以羊至。君且慰满。亟命宰进曰卢甥为我买羊。吾其幸乎。十一日(己卯)巳时。竟奄肰弃余而逝。寿止四十有八。修短有命。余其何恨。君亦何用戚为。惟是长女之婚未免失时。二儿亦未成长。病中遗语。令人悲切。而长女之祝天哀号愿以身代者。尤为乃爷不自忍之一端。呜呼君乎。其有知耶。其不知耶。十四日成殡成服。十五日又行月半奠讫。觕记生卒大都。以示二子。庶他日考德者有资云。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二
 传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二 第 488L 页
烈妇李氏传
烈妇李氏。士人林择基妻也。始我 庄宪王有别子临瀛大君璆。立宗为之祖。五世而至判书廷臣。又五世而得运。侍父母疾。并血指。母得苏三朔。盖仍父子称孝。李氏其女也。天性亦肖。幼能日亲侧养志。忧则慰之。怒则悦之。大为宗族所伏。父且死。见长兄血指则泣而吮之。血止乃已。及嫁母嘻而曰贫不能礼。奈汝舅姑何。辄婉容进曰称有无独非礼乎。况浮文识者所或非之。无忧也。将行知母戚于相离。又徐为之解曰。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请安意保重。其不以华美为悦。而动引古如此。择基平泽世家。故旌忠观海公桧之六世。状元献纳得悦之五世。焘其父也。少亦得乡里誉。李氏至则人更啧啧言有是夫宜有是妇。夫氏素清寒。有不堪其忧者。顾处之泰肰。恒为夫交勉曰士之常何病。犹日夜育鞠服勤。庶家业有成。而不形色辞。不贻舅姑忧也。平居言笑不出外。克敬克谨。毫不违则。邻妇目以女师云。母没终三年不以酱盐。是其孝既嫁不衰。故能移诸舅姑。尤竭力温凊。务极滋味。饭麦羹蔬。罔不以诚。每瓜果食新。必先于舅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二 第 489H 页
姑及夫。舅尝痢。养之不遑寝凡三朔。供鸡无算。奁资罄矣。卖剃继之。终截发不惜。晚有一男。舅姑所钟爱。其殇而舅姑恸甚。必从旁和颜。冀有以宽之。自夫有疾而病既有年矣。又夙夜对證。躬药饵专精如法。不容晷刻爽。病且革则日斋沐。潜祷愿以身代。夫竟以 当宁四十九年癸巳五月亡。遂立决下殉。不谷垂绝。舅姑泣曰若曷不生见棺瘗。而欲我荐遭逆境耶。于是太息强稀粥。廑能无死。而骨柴立就澌。朝夕之奠。必以夫所嗜。遇时物犹以舅姑之馀。十一月十一日葬有期。乃用国字制祭文焚告其夫。有曰远父母兄弟。来此数百里所者。以郎君文行可仰望故尔。百年偕老。古不云乎。奈之何上有两亲。下无一男。年才三十。倏焉先逝。穹壤薄命。罪盈首穷。望缺三从。生世何义。死从泉下。庶不相负。既葬之三日。又作二封书。分诀舅姑兄弟。其于舅姑略曰。哀哉子妇。天壤罪人。恭受十年恩爱。未效一日滫𤅵。而祸萌孀命。病缠孝郎。乃以妙龄三十。夭于两亲之前。冤魂饮恨。九地难暝。生前绝嗣。身后何望。三从既缺。一死合义。但念不告而死。罪则深矣。告则难死。书以告之。尚幸亡夫有季。今既长成。若得嗣子。可传家事。愿我舅姑。百岁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二 第 489L 页
终堂。死者已矣。保勿伤生。箧有浣衣。殓具则足。慎勿华饰。因埋夫侧。又有身世叹一纸在笥。有曰诗之关雎。为三百五篇之首。易之乾坤。为六十四卦之基。是知人理之所以生。亦一诗易之道。而此至穷之命。独绝天人之理。生斯世也。顾有何义。虞祭讫。竟从容自绝。寿止三十六。有一女。盖其定计内确外缓。舅姑不甚周防。至是惊惶急救。已无及矣。犹冀或生。越四日乃殓。而貌宛肰不变。远迩莫不酸涕。
越松外史黄胤锡曰。余阅高丽史。传烈女者不过十四。即五百年。何寥阔廑有哉。惟我 庄宪王以海东尧舜之盛。首敦风教。毕竟收效。外而有成朴诸臣。内而有安平,锦城,寿春,汉南诸公子。并能为 端宗争死。俾至今谈者。知三纲五典之增重。夫麟趾之贤。视馀人为烈。况其历十世子南而犹有三世承孝。重以死烈如李氏者。不益鲜觏哉。噫。此可以仰测 祖宗家法矣。或言妇人褊性。又言慷慨杀身易。从容就死难。夫妇人者褊固有之。李氏则不肰。既默契经礼矣。既克尽孝敬矣。既矢死有待矣。既临死乃告矣。其素养前定。熟思而审处者。与一时慷慨。不翅相远。是果褊乎否乎。且也古之烈妇。多死于夫有冤戮。贼有㬥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二 第 490H 页
辱之日。不肰无死可矣。虽肰人于其心。各有所安。得其所安。天理在是。故生而可安则其生也天理。死而可安则其死也天理。李氏于此。其亦自就所安而成夫恻怛之仁者欤。抑观海公忤奸死贼。固已为 国之光矣。天又归以李氏。使其耳云相映发无极。而谓非有意于其间则𠅩信之。方今 圣上五十年。作人 祖典咸在修复。而乌头双阙。又中外相望。吾知他日必采李氏以 闻。重有太史述焉。谨据灵光长城乡评之公者。立此传以俟。彼嫠而不恒者。独何心哉。
高丽义士朴公传
朴公承奉。高丽遗老也。其先胄于新罗儒理尼师今。当脱解以昔氏受国。忌儒理八子。分封外邑。长曰密城其爵大君者。史无志。或谓盖乃景明王子非也。凡朴所贯。今不可胜书。而大都不外八家。自牧隐李先生穑。已言八家惟密城尤著。李益斋诸贤则又先言密城。皆本于新罗中叶大将军郁。郁生辽东督捕使澜。自是疑二十四世无可谱。可谱者昉于密直君彦详。是高丽文宗侍中彦孚弟也。传少监良臣,监务直,文林郎仁卿,内府寺丞俭,赞成事夷靖公说,县丞昌密。而有曰居仁。不仕。谱称丽末有谪宦仁义县。因居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二 第 490L 页
者。其殆以官则县丞而以居而名。旋移泰山县则其子欤。盖仁义入我 国初。并于泰山为泰仁。而既三世遂贯泰山。后三百馀年复其旧。公居仁少子也。志气清介。卓肰不群。丽氏之亡。自以世禄故家子。心忼慨。爰及兄问奉偕废举不仕。绝迹朝市。潜心经传。惟圣贤以为则。尤慕夷齐元亮之为。其平生所树。实无愧古人。顾值鼎革之际。耻一二自宣。而人之知之。咸与号以义士。及其久且远也。言动生卒配匹之详。甚亦至于罔徵。而大节所存。犹略约有传于家庭尔。子德明始移长城县小谷。 太宗壬午以承义副尉虎翼巡卫司右领副司正。中武乙科十六人。官至三品。葬县之狐山。其子衍生折冲将军行忠武侍卫司大护军。事 端宗在京。有智勇操守。 世祖初潜。知遇綦隆。而知几早遁。既 受禅。遥录佐翼从勋。竟托疾不起。隐于潭阳府月山女婿家以终而葬。其贯以奉山。所自悼自别也。又历二世至 赠判书宗元。有四子。伯守温宣教郎 庆基殿参奉。仲守良进士文科用文学礼律孝谨清白。受知金十清世弼。累迁资宪大夫议政府右参赞。为 中 仁 明三朝名臣。生 锡宴没 赐祭。遗命勿请谥立碑。岂有感于治进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二 第 491H 页
乱进。进或非志者乎。河西金文靖先生志其墓。其言外之意。有可见矣。守温孙尚义笃内行。友于弟。如古辥包。以星气风水名天下。为 明经理杨镐及李月沙廷龟所赏。晚用荐依 祖宗盛际旧典。初授观象监兼教授。则是自本监本业人外。生员进士一切学士大夫通象数者极选也。转通训大夫行司宰监主簿。八十升折冲将军行龙骧卫副护军。松岩奇先生挺翼书诸碑。守良子思愚进士通训大夫行镇安县监。思鲁承仕郎丰储仓奉事。思愚子尚谨。武科通训大夫行居昌县监。有曾孙世大学于松岩。为士友所推。而尚义子允鉴宣教郎行军资监参奉。其子行重号梅轩。笃孝好学。松岩之畏友也。尤庵宋文正先生之私淑也。后公十世克趾公美。如祭仪谱牒墓刻。既皆得松岩讲定而跋铭。则师友渊源之渐。其人不抑贤乎。乃有文若干言。以纪公隐德。而系以诗曰吁嗟我中祖。生际乱离中。未采西山蕨。犹专栗里风。玩经心自得。漉酒意方融。若遇朱夫子。千年事发公。是用王鲁斋诗特笔谁书晋处士。千年心事一朝明者。为结句耳。公虽不幸沈晦。而忠义之报。子孙多贤。又重以梅轩之表章。而后之人获有闻焉。大者著矣。细者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二 第 491L 页
设有可书。宜且略也。
越松外史黄胤锡曰。我 太祖代王氏有国也。天与人归。噫其盛矣。彼一时云蒸龙变。誓山河而勒鼎彝者姑亡论。虽以权近之经学。黄喜,许稠,柳宽之相业。为前后峻望。而亦莫不为用。讵非天哉。于斯时也。有若而忠烈。或死或生。迹殊而心同。大约不忍背王氏何哉。呜呼。王氏五百年治道所袭。以罗济夷也。以蒙古亦狄也。其于风教名节之植。宜不克专力。而犹宽且简。无甚灭质。故一朝社屋。人往往不丧天赋。如郑圃隐,李牧隐,吉冶隐诸先生尚矣。如崔公莹,金公宗衍,禹公玄宝,郑公地,边公安烈亦伟矣。而自馀赵汉山仁璧,南沙川乙珍,赵松山狷,朴桃隐文彬,元耘谷天锡,徐樊塘甄,金笼岩澍,李石滩养中,崔晚六瀁,赵虔谷瑜,李琴隐阳昭,林监务卓,全监务永忠,金光山若时,权弃仕定,金丽村子进,僧懒翁,惠勤。以至开城一府杜门之洞不朝之岘。其相枕以殒。甚或不省谁某。而男行商女戴笠。世世崇墙壁。不见天日者。不尤可恻可敬哉。近世博古之士。固已夷考其实。绳以春秋传疑传信之法。则意非不勤。笔非不直。而言人人殊。鲜归乎成美。美虽宜成。岂诬之云乎。必其传者之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二 第 492H 页
可信。则君子以为无疑。斯又史例之一也。呜呼。人心本天。公议不死。虽百世如隔一晨。以余观乎朴义士遗事犹信。以其后梅轩之贤而习松岩慕尤庵。有文有诗。非先祖无美而称之也必矣。是直寂寥语耳。忠孝学问。众美俱该。一览可以得之。信乎其为贤者之言也。肰窃覆而稽之。凡为王氏自靖者。虽皆无所为而为之哉。要亦文武科宦中人。其如是职耳。独耘谷琴隐无一命是沾。肰犹进士焉尔。若义士是何科何宦哉。究极言之。不过世禄之一裔。而禄不及又二世矣。则自齿平民。庶几观我 朝一初之耿光。亦或未为不可之大者。而新之违而旧之归。人则穰穰。己则望望。非其中有甚不安于彼而安于此者。能之乎。昔宋之亡胡一桂,吴澄。俱举子也。俱大儒也。胡不一出。而学者尊之曰双湖先生。澄乃七出而史氏书之曰临川郡公。公于是二者。盖有以择之审矣。则后来定胜。芳丑之相反。则岂公始虑之攸及。而天理本直。自不得不尔。呜呼。公其真读书义士哉。
大护军朴公传
朴公衍生密城人。其始新罗儒理尼师今。有八子为昔氏脱解所忌封于外。长则密城。今密阳府也。世有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二 第 492L 页
大官。至高丽赞成事夷靖公说。有子昌密止县丞。是生居仁不仕。谱称有谪宦仁义因居者。疑二世是尔。是生承奉。丽亡及其兄问奉。废举不仕。读经书。慕西山栗里。人号以义士。自有传。是生德明。建文壬午以虎翼副司正登武乙科至三品。盖仁义入 国初并于泰山为泰仁县。而至是自泰仁始移长城县。即公父也。公故家子。智勇过人。确肰有不可夺之志。 端宗朝仕为折冲将军行忠武侍卫司大护军。在京城时 世祖以首阳大君位领议政。威德日盛。天命人心。已有归矣。谋臣韩明浍,权揽,申叔舟,郑麟趾等出入潜邸。行且翊戴改玉。而公亦受知遇旷绝。顾不乐为用。决意南归。作书托贱妾旅寓者曰。尔乃人家婢子。不可随我同行。他日有追我者。恐尔不免穷诘。出是书以示。庶其免矣。谨藏之勿失可也。公既南则妾藏诸衣衿中如戒。 世祖果招妾问公迹所在。欲加以刑讯。妾乃出公书以进。 世祖览毕。立释不复问。盖公书大意。与妾永诀。不愿荣禄故也。及乙亥 受禅。六臣死而 端宗徙矣。丁丑 端宗又竟升遐。既累有 徵命。而公犹称疾不起。当戊寅先后策二勋。又以 潜邸旧恩 特旨遥赐佐翼原从功券。公终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二 第 493H 页
遁于潭阳府西月山之下女婿李硕孙家。不出而卒。盖因其遁以葬。而不于长城狐山之父茔。又贯泰山而不以密阳之旧号。则亦微意有所自悼而自别欤。是未可知也。而百世之远。犹隐约可知。大者既著。小者宜略。则其卒年之无纪非病也。其家祭二月七日之仅传非幸也。惟后公三百馀年大谱之役。而诸宗合谋。俾旧贯得仍。其一改一仍。无殆不偶肰者耶。抑公一子二孙。至曾孙不振。则义而窒极。人或疑天。而爰有 庆基殿参奉守温。议政府右参赞守良四昆季。与其从昆季三人。实始克大其家。守温孙尚义笃内行。友于弟如古辥包。精于星气风水家。 明经理杨镐既礼致幕府。有戎机必咨。李月沙廷龟亦深诩。名天下。晚用荐初 授观象监兼教授郎。 祖宗盛际旧典。学士大夫通象数者极选也。累迁司宰监主簿。以寿升折冲行副护军。而松岩奇先生挺翼刻诸碑。守良进士文科。以文学礼律孝悌清白。受知金文简世弼。如内而成均馆承文司谏承政三院。司䆃内赡军器奉常四寺。司宪都总汉城中枢及议政五府。工刑兵礼户五曹。为判书者再。而间累兼 经筵。义禁都总二府。寄卫禄。外而广州牧教授。古阜宝城二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二 第 493L 页
郡。潭阳府忠清道都事兼春秋如内。咸镜全罗二道观察。世所目清要崇显者。几皆历躔。自曾祖大护军文雅。祖宣略将军贤孙。父宗元亦以世追貤。而生也 锡宴而褒之。没也 赐祭而惜之。子思愚进士县监。思鲁奉事。孙尚谨武县监。重以五代孙世大之学行。有源有流。其未艾乎。最其末命。勿请谥立碑者。必乙巳以后有感而肰。故河西金子以之特笔志铭。尤盛矣哉。尚义孙行重号梅轩。笃孝好礼。寔松岩道义交也。有记公遗事。附义士以传。而谓参赞亦承先志。呜呼。不有贤孙如梅轩者。又孰能发挥历世之未遑。而使来者识公之志节哉。所谓天者。于是可无疑矣。
越松外史黄胤锡曰。 端宗之复。我 肃宗卓古今盛事也。彼许穆南九万前后持以不可。独何心哉。盖自是缛礼举而公议快。冤气伸矣。向也折积畏不敢发一口者。虽赖尤庵宋子 筵白。致 孝宗下 教。而有立祠不禁。肰后得稍稍颂言于野。而于 朝犹未能以骤。今则安所不可。窃稽 端宗之世。其不附靖难者有三大臣。曰忠翼节斋金公宗瑞。忠定永泉皇甫公仁。忠庄郑公苯。有六臣曰忠正平阳朴公彭年。忠烈丹溪河公纬地。忠文梅竹成公三问。忠简李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二 第 494H 页
公垲。忠景柳公诚源。忠穆俞公应孚。而并宁阳都尉郑公悰则七与三而十贤也。又有生六臣。曰渔溪赵公旅。秋江南公孝温。雾巷元公昊。梅月金公时习。耕隐李公孟专。农隐成公聃寿。而并栗亭权公节。监察郑公保则八贤也。外此如安平,锦城二大君。汉南寿春二君。权自慎,宋玹寿二戚。与夫朴公仲林,赵公克宽,金公文起,成公胜,赵公崇文,李公甫钦,李公澄玉,闵公仲,张公季叔,柳公自湄,李公筵孙,尹公譓,奇公虔,李公岸,严公兴道。以至淑仪金氏,后宫权氏及申叔舟妻尹氏。凡若是者。或甘戮或偶全或起兵或祝发或托盲或赴江或投缳以待。夫自 庄陵志以外。漏不漏何限。玆又得朴公衍生联之。大约天翻地覆。目駴而心恻怛者耳。呜呼。曾谓申叔舟郑麟趾文学之自命。 世宗集贤之储养。而一朝幸𥚁贪功。因附于韩明浍权揽之密谋乎。余尝东奉 庄陵。阅宁越本府故吏。有记 端宗升遐之日。山氓谷妪。亦奔走号哭。一辞以为麟趾杀我 君王。又尝赞文献备考纂修。大考野史。有记 端宗王后为婢也。叔舟诿勋典赐牌。请以自属。则彼其罪百倍韩权。不已明乎。回思少也。历谒六臣祠冢于鹭梁江南。毛发觉飒肰植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二 第 494L 页
立。使靖难佐翼诸孙在者。必不敢过此。赴 庄陵也。路遇揽裔。渠亦太息言百世公议。吾其奈何。在 陵也。有李季甸一裔来言。瞻望象设。便怵惕泚颡。夫以遥遥而胄彼者犹肰。彼之当日之心。抑何如哉。故叔舟顽寿且死。乃始叹曰人生会有一死。死等耳。死于义。岂至为叔舟麟趾。是其言亦苦晚矣。虽曰文学而不识天地间元有一义字。威刑爵禄宜有以动之尔。是则俞公之武夫。严公之吏人乎。而不以文学士夫而饶彼也决矣。抑彼之大张勋券。初不满一笑。余顷得而徵之矣。夫以雾巷之却从子勋臣不见。坐必向宁越西江者。其烈烈如何。而混而录之。欲其券藉重。亦所谓英雄欺人之术欤。世衰道微。士夫廉义之坏极矣。白首畎亩。维忧无疆。辄为公奋笔如此。庶补他日国史之阙。而尾以狂言。呜呼。栗亭之有膂力佯狂。雾巷之录从勋全节。于是合而一矣。千秋万世。其尚知我罪我。而重以之信我哉。
主簿朴公传
朴公尚义字宜甫。自新罗儒理尼师今有八子。为昔氏脱解所忌。托分封出外。而其长得密城。为别子立宗之祖。冠裳舄奕。与东京相终始。至高丽亦肰。益斋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二 第 495H 页
牧隐二李氏实是称焉。其季有赞成事夷靖公说。生县丞昌密而其子居仁不仕。谱云谪宦仁义县因居者。盖谓此也。居仁少子承奉。当我 太祖革命。及其兄问奉。偕废举不仕。忼慨读经书。慕西山栗里之风。自有传。子德明以 太宗壬午为虎翼副司正。中武乙科。终三品。始移长城县。世居而葬。一子衍生有智勇节义。事 端宗以忠武大护军在京。被 世祖潜邸知遇甚厚。而不乐为用。作书诀妾。矢必不复仕。遂遁于潭阳府月山下女婿家。虽累有 徵命。遥录佐翼从勋。而终托疾不起以卒。葬因其遁而不于先兆。贯以泰山而不于旧贯。所以自悼而自别也。亦有传。后三百馀年而子孙与诸宗修谱。复旧贯云。自是历大护军文雅,宣略将军贤孙及宗元而有 庆基殿参奉守温。议政府右参赞守良四昆季。复昌其家。守良即 中 仁 明三朝名臣也。有河西金文靖先生志铭。称其遗命勿请谥立碑。岂以乙巳以后微意欤。守温第三子士珣御侮将军。娶延日吴世谌女。生公于嘉靖戊戌七月四日。公幼游街上。有人见而异之曰。他日名天下必此子也。既就珍原县生员朴公元恂学。聪明绝伦。日诵三百馀行。同门如边望庵以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二 第 495L 页
中诸公莫不伏。寻不欲以章句腐儒自居。骎骎古今象数百家者流。日用力不懈。竟得其妙。有言无不中。人已目以邵子。尤廉介自厉。不顾家人产业。与弟奉事尚智友爱淳笃。无一毫物我。其析箸日。择田肥仆壮者。手券归之。弟执手止之曰父母所遗。理宜得平。彼饶而实者。奚为于我。人之駴惑姑亡论。我心其得安乎。公乃曰吾年逾四十。连举七女而无一子。将不免女孙香火。尔才三十。必有子有孙。传以先业可矣。忍作女孙所有耶。因并他馀器用悉以畀。无一留者。弟不敢终辞。亦恒以不安。及公子允鉴生而长成。则弟以水田最沃者五斗地还之曰此吾志也。若公之为。视古之辥包录朱子小学者。不其班乎。即其弟亦加人一等矣。世犹有就苏琼相讼而不以耻。抑何理哉。公既内行之备。而仰观俯察之理。老而益精。盖星气大经。要不出周礼汉晋志占候之范围。而所用葬法。亦克藏往而知来。岂又兼以唐典三式之相参。而为 本朝郑虚庵希良南格庵师古前后之方驾欤。方万历中邦运文明。实廪廪太平矣。而栗谷李文成先生重峰赵文烈先生已皆相讲乎土亭李文康之菡龟峰宋持平翼弼师友之间。以丁丑长星期在十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二 第 496H 页
五年者。为 国事先忧。而公亦前言必有青衣贼入自 国城东门若南小门。时李月沙廷龟自丁亥随父长城本县衙中。已独先识公相密。而公不甚知名。人往往莫之遽信。不数岁而壬辰四月倭贼果大至。 宣朝西行。汉城开城平壤相续以陷。而八路惟全罗粗完。癸巳 天将李如松东援。虽略致收复 旋跸。而贼据岭海。犹狺狺可虞。甲午正月有荐者。用 祖宗盛际特 教选名儒明象数者。直授六品之典。擢公奉训郎行观象监兼教授。俾训本监三学本业诸员。转奉直郎。盖月沙所公诵也。丁酉 天将麻贵董一元刘綎陈璘水陆再举。邢玠至汉城。总督四军。而御史杨镐奉经理军务衣食之 命。将转赴庆尚。单车至平壤。月沙沿檄往对所问状。杨公既入汉城。语接伴使李汉阴德馨曰俺知贵国有前言青衣贼入城者。可得见乎。李公曰我国无此人也。杨公牢请不已。且曰俺发北京 陛辞。已仰占天象。知此人当在贵国。可相欺耶。李公以 闻。 宣祖亟命探致出见。公方在都下。才蹐门。杨公为延上座。语移日大悦曰。子果是祖地狐山之精。必名天下。因留处行府。待以军师。不须臾许离。凡征伐机宜之秘。无不咨决。是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二 第 496L 页
冬师期行且发。有鸢盘翔于上。杨公曰此何祥也。公曰今行必无利。亦必无败。杨公曰无利必败。宁讵无败。公曰师行将以杀伐。鸢亦飞而食肉者。杀伐食肉。其势等故也。既至蔚山郡。击贼果破外寨而围内城。竟不克乃退。公言之验。大率类此。于是华东竞大噪以为神。甚至儿童走卒。亦莫不传诵。戊戌七月升通德郎行司宰监主簿。庚子十一月升朝奉大夫行典狱署主簿。辛丑三月升通训大夫。还司宰主簿。俄以军职寄禄。移宣略将军行忠佐卫司正。七月义兴卫副司正。戊申光海嗣位。丙辰四月御侮将军行龙骧卫副护军。丁巳六月以寿八十。加折冲将军得绯玉。因行本卫副护军。盖公初志非必屑屑一官。而特以月沙三十年虚馆知己也。杨公又越万里倾盖托契也。斯不得不为之屈者。而辛丑以后迤至光海之世。则时事转非。人亦莫我好也。浮沈军禄。庸非其益所不乐哉。故公踪迹多散于湖海梓楸之閒。乃以天启辛酉二月六日卒。年八十四。妻河东郑氏。郡守和曾孙。判中枢佐翼功臣河源君文节公守忠玄孙也。一子即允鉴宣务郎军资监参奉。四女婿长李翰龙进士。次金友玉,李浔,奇文献。丁酉七月倭贼再至。陷闲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二 第 497H 页
山岛。八月陷南原府。九月逼畿。南至稷山县素沙坪。为麻贵票下解生所大败南走。清正一枝向尚州。平行长一枝实刳全罗。十七日逾芦岭至本县。所过血道。而郑氏以十九日被害。允鉴年十八未娶。被俘历光州昌平县。至绫城县。诳贼万端。每樵采及期。以示信无疑。乃脱逃。既五日不食。食林蔓乌食子三四掬。目始视。犹昼伏夜行。十月四日得归乡。则奇氏妇先幸免。收母尸以殡。而得而葬之。公时系官未归。能苍黄中礼事。公亦以孝闻。崇祯丙子十二月清虏东抢。本府使柳时定以守城将。将领兵入笠岩。属允鉴留镇。时定妻金氏。府使尚宽女也。仙源文忠公尚容清阴文正公尚宪从女也。子允鉴母家姨亲三从也。以故素为时定所倚仗相驩。至是转米自邑仓。输于城仓。则力劝时定听从军者妇子不在输中。一军感悦。方伯北援。猝夜惊逃。府军亦溃。再徵次芦岭不肯行。时定欲斩其魁。允鉴止之。亟驰往。众皆罗拜曰留镇大人来耶。允鉴谕以大义。且曰尔若逗遛。奈官家必先杀我何。众乃齐谢曰妻儿既被顾恤。何敢忘恩。乃不督而行。时定叹曰兵不可以威。可以德。吾其得人哉。旋闻虏游骑南过砺山郡。不一二日且犯本府。欲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二 第 497L 页
先散官储。因以避去则又不可曰。私计则肰。动一境民心可乎。虏竟幸不至。时定又称其得体。始公在世。京外大小名家葬亲者。得公一指点。乃谓以孝。公亦自信。既为妻因祔府北龙门洞亲墓下。规其侧埋灰识之。拟与同兆。旋不满改求他山。卒莫得。晚岁乃曰天也。肰亦足保我子孙哉。果如其言。后公卒六十六年 肃宗丁卯。孙梅轩处士行重谒文树石。则松岩奇先生挺翼素重公。又重梅轩之以道义交也。特笔以诏百世。而终以公所称天之一字拳拳焉铭之。昔程叔子谓数学至邵子方及理。夫邵子尚矣。理也天也。无古今一也。公亦几乎知天哉。
越松外史黄胤锡曰。昔我五代祖考值光海斁伦。年三十左右。不赴举。遁于兴德本县王轮山北保安里祖墓之侧。遇公卜居。屋未就而其地失。余八九岁读手笔日记。有万历四十三年乙卯以下三百九十字。皆公语也。今在箧可徵。于是始知东国有主簿朴公。稍长阅李文靖植泽堂集启山志。知公与 皇明杭州人杜忠亦名思忠而东来者齐名。中岁得柳梦寅于于野谈。知公八耋寓潭阳畜侍儿。其游走辄跟致如神曰。尔所之上。必有白气。既又三十年。南北游接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二 第 498H 页
耆老士大夫博古非妄语者非一。闻所未闻。益知公之为艺。实旷世一人。而玆获奇先生所采家状及一世公评而书诸石者。则反茫肰童观之愧。为之弥日月未已。徐乃覆而按之。其少日聪明之空群而不拘拘章句者。此何等志气也。晚景友爱之孚人而不逐逐财产者。此何等姿质也。受知杨公。能坐决胜败。累试而愈验。则虽谓之密赞 天朝。再造藩邦之烈。宜未为夸也。思改寿藏。将默斡造化。方耋而郤悔。则虽谓之真悟天理。莫容人力之境。宜未为过也。夫精义入神。大而化之。圣学之极功。而圣于艺者亦肰。由艺造极。何往而不天。且如文人之文。不抑艺之一乎。而世之因文而悟道者。不甚鲜也。道之所悟。即天所在。譬之佛氏所喻。舍筏登岸。宁讵不肰。肰则公之于艺。亦殆圣矣。奇先生生于公里。才后公六年。而原公所传之祖。直以张子房赤霆经。与其裔洞玄子微玉髓经。大为朱子蔡氏所称道发挥者。言之至曰公于此有符。使朱蔡见之。其必莞尔也审矣。是用朱子自言太极通书二解。必致周子莞尔者。而引而为公重尔。朱子后孔子也。体全用大。非一艺可名。而山陵议状亦千古至论。或者以其有谓宜广求草泽。意在欲官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二 第 498L 页
蔡氏。此未可知。肰蔡氏其老友而高弟也。亦上承牧堂而下启九峰者也。非杰肰大儒而肰乎哉。盖天文地理易范律历。武侯之八陈。邵子之经世。无不就正朱子。而玉髓发挥又其一焉。奇先生正学旁通。亦越乎玆。故为能灼知公传之所自。语曰惟佛与佛。始能相知。余肰后知公之圣于艺者尤信。肰古之所贵乎艺无他。必其本之以德与行。乃其艺可贵。而沿而溯之。天可几。其亦知也。否者。即幸而名一方也有之。如水无源。如木无根。虽家庭州闾。不足以有孚。而况于上国之彻乎。而况于天象之动乎。而况于毕竟知天之际乎。今公友爱既尽乎同气。而继以贤子孙承家法未艾。则其当日尽孝者可知。即一艺虽圣。亦馀事游戏之发耳。初不当为公之重。故风声自彻于上国。光景自动于天象。而一言归天。尤洞肰可敬于迟暮。呜呼。天之一言。古圣贤千言万语。有不以为归者乎。是则读书而求道者固自知之。以公言之。岂特公一事之所关哉。观夫历昌之交。有康津县潜夫李懿信者。谓汉城运尽。宜迁都交河县。一疏倡发。举国骚动。有扶安县武人金驲龙者。谓 元宗塞门洞本邸。有王气。宜夺地建宫阙压之。庆德之役。民力罄竭。有务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二 第 499H 页
安县总持寺僧性智者。谓 储庆仁嫔顺康园在丰壤古县。应出王者。上下猜疑。添𥚁懿亲。是皆全罗之产。亦公所比壤而识面也。矧公之艺。不与彼有间。而公乃独默于斯何也。要之彼之窝主。大则瞻奋耇筠。小则造讱缵伟。而三南在在。又是仁弘之客尔。其日夜唆嗾鹰犬是甘。才非无可逞。术非不幸中。而大都迷君废 母。灭临海永昌绫昌之类。故天之降监。致癸亥戮死。而懿信亦无一块肉。不可谓幸逭也。公则不肰。所深契月沙也。所相从泽堂一队也。虽兵间筮仕。人曰妙选。而自以故家子弟。宁偃蹇傲兀。不冒昧侥倖。晚更超肰远举。自污自晦。而军禄有无。有不以为意。则亦无惑乎独默。不肰公之名。天下众所知也。一不默。安知奸匈之锋。不转急于 仁祖乎。肰则癸亥靖 社之义。公亦实是阴翊。而向也知天之说。其为通 国家大运而包之也。又不翅明甚。夫如是。彼哓哓啾啾妄目公徒艺者。其尤浅之为丈夫也。抑有一说可粲。聊试究之。我 成宗 中宗远踵宋沈括,元许衡故事。近遵钦敬阁简仪台成法。自天文地理律吕卜筮医药诸学教授习读。各令极选者外。别置兼教授教官。而著之大典之前后续录。大率出于虚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二 第 499L 页
白成文戴公伣慕斋金文敬公安国前后诸贤建白。而其预是选者。又𠅩非名门名儒。如柳城隐桂邻为天文习读则眉岩文节公希春父也。寒暄金文敬公宏弼门人也。郑华为天文教官则户曹参议复始父也。直提学赐玄孙也。赵养心晟为监修仪象监校律吕兼医筹律三学教授则龙门昱兄也。退溪李子友也。李玉山瑀为观象监教官则栗谷李子弟也。柳■(示寻)为天文教授则谦庵云龙子也。西厓文忠公成龙从子也。而郑北窗𥖝亦为观象监教授。是皆于公。或先辈或并世俱选也。而别兼者尤选也。故至 肃宗又命勿论生员进士幼学拟差天文教授。典录通考续大典可考也。旋复并文武官拟差。而犹以兼教授为重。以余耳目所及。则其时全罗有郑都事得天光州人也。崔察访天璧古阜人也。皆故家闻人也。顷余奉教于嘐嘐金参判丈用谦则亦曰兼教授。如中世掌乐院兼主簿。此 列圣盛事也。吾壮义洞中郑谦斋㪨以世族通周易中庸。馀力丹青。少日亦差兼教授。训本业人有效。后迁义禁府都事。历河阳县监江华府经历。惜今人徒识其为画院中人耳。又曰自 英宗中年。始令本业人受差。遂成常调。则今不可复古。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二 第 500H 页
重可惜也。呜呼。 英宗以前。若公所初仕者。其为选何如哉。祖典昭载。耆德确据。而一种謏闻。乃以今疑古斯则曷足云云。惟世之搦史笔者。未必皆三长也。余是惧焉。又悲公言行出处之为艺掩也。不得已并以为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