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一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一 第 x 页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一
 行状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一 第 457H 页
统制使赵公行状
  本贯全罗道金堤郡古碧骨郡。
  高祖考讳润珽 武科秉节校尉。 妣宜人晋州柳氏。
  曾祖考讳大鹏 赠司仆寺正。 妣赠淑人全州李氏。吕兴守姬女。
  祖考讳惟精 靖陵参奉 赠左承旨。 妣 赠淑夫人文化柳氏。生员德润女。
  
考讳思诲 赠户曹参判。 妣 赠贞夫人砺山宋氏。通政大夫伋女。
公讳必达字行之。赵氏本出杨州汉阳县。高丽高宗朝有讳连璧。以翊祚功移封碧城君。其后因贯金堤郡。子简能文章。忠烈王己卯魁文科。翌年又魁亲试。官佥议府赞成事。谥文良号悦轩。享郡之龙岩祠。见高丽史,东文选,舆地胜览诸书。自是历军簿总郎令诲,典工判书通元,版图判书希甫。至 本朝定山县监义葬天安郡。夫人金氏早寡。挈五子女南下。卜本郡竹山里居焉。葬泰仁县。赵氏居乡始此。世称同时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一 第 457L 页
有京城八妇人。俱就湖南。择居全节。能焘后为祖者。金氏其第一云。又传副司直理智。至训鍊参军元祐。不乐武官还乡里。诗酒自娱。有五子四婿。并以科宦著。其季子润珽。即公高祖也。后三世 赠典。皆以公贵。考参判公有节行。士林推服。妣宋氏典书禧七世孙。亦东方故家。以万历庚子我 宣庙三十三年七月初七日巳时。生公于竹山里第。公性度严峻。器宇端重。少业儒术。能一读便诵。十行俱下。骎骎通经史。弱冠忽奋肰投笔事弓马。百发百中。读兵书一目辄记。天启甲子李适之乱。 仁庙幸公州。适诛传首 行在。亟设庆科。公登武科朴俊英榜。时年二十五。始试部将。时议称屈。崇祯己巳稍擢宣传官义禁府都事。辛未都总府都事。壬申出顺安县令。自丁卯金虏劫和以来。虏差织路。吓喝日甚。公之得是。实 庙荐也。既上官。遇虏差过者。一以信字相接。不少屈。虏差亦为之口呿自此。公名益著。及递归县民往往有执辔愿留者。丙子授罗州监牧官。甫八朔超拜都总府经历。是年金虏改号曰清。十二月寇我报至。完丰君李曙檄公 御营从事官。扈 大驾入南汉山城。丁丑正月媾成围解。移备边司武郎将。荐入银台。 朝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一 第 458H 页
议寻以宁远郡积累凋弊。极择文武良吏。公到郡一月。革旧鼎新。百废俱兴。其民立石颂之。俄以南汉扈从旧劳。特升折冲阶。内迁五卫将兼七局别将。戊寅又以在宁远。拊军仁慈。 授所江镇水军佥节制使兼防御使。庚辰妣宋氏卒。丧葬尽诚。一遵家礼。庐墓三年。朝夕惟以粝饭。不问家事。不一迹本宅。人谓是文良公家法肰也。壬午服阕。 除釜山浦镇水军佥节制使。迁通政大夫定州牧使。癸未有 御史褒启。入五卫将。四月平安道观察使李公厚源以定州治绩 启闻。有 赏典。又迁杨州牧使。有不悦者论公气质峻厉。递为内禁卫将兼 御营别将。甲申 崇祯皇帝殉社。而清人入北京矣。 上特授济州牧使。才数月已有清白声。有 御史欲试之。潜行至海南县馆头梁。亟传令罢职。公立发。吏民遮道泣诉曰。今我赵父。无故罢职。一岛之不幸也。日又暮。越海良难。盍待来日。公曰既罢即行。此乃 朝命。不可违也。其翌日既到馆头梁招魂亭下。未及登陆。 御史急搜舟中装物。只有草鞋一对麻绳三百尺白米三升军服一部长剑及锥各一而已。 御史以闻。 上大嘉之。以万古清白干城将赵必达十字。识于寝殿梁上。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一 第 458L 页
乙酉差仁庆宫假卫将。未一月出宝城郡守。居官为政。一以公直。吏畏民怀。譬诸杜母。戊子以善治将升秩。平安道观察使 启差中军。宝城民立铜碑去思。旋 授咸镜道兵马防御使兼吉州牧使。 孝庙元年庚寅 上将奋发大有为。密召京外贤俊。公与姑子咨议白石柳公楫。以至尤庵宋子,同春宋子,郑公太和致和,金公万基,李公惟泰,李公浣素相善。有所私议北伐者。不意金自点阴泄 国情。虏差来劫。诸公既退。公亦无可为矣。辛卯二月付副护军。四月移七局别将。六月为守御厅别将兼五卫将。十二月擢咸镜南道兵马节度使。癸巳秩满。入为行首宣传官兼禁军别将。甲午拜训鍊院都正。乙未四月春塘台观武才入格。因察禁军别将兼五卫都总府副总管。五月移训鍊院正。九月 授捕盗大将。因察本任。 上谒 章陵。还次鹭梁驻 驾。猝令整军容如操鍊为者。一行诸将。无不愕眙失措。公独指挥应变如素定。 上大悦。特 授全南道兵马节度使。仍阶嘉义。 赏以七种。公当官竭力奉公。与人棘棘不阿。虽宰相子弟。为下官不法者。不少假借。用是见疾于人者非一。丁酉有上疏诬公者。公上章自辨。 上素知公。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一 第 459H 页
械治诬者。时论快之。五月递付副护军。六月差训鍊都监中军。十二月兼副总管。戊戌四月又 除训鍊院都正。仍察训鍊中军副总管二职。七月 授庆尚右道兵马节度使兼晋州牧使。六阅月慈恤军卒。修理戎器。禄奉不以自殖。列邑并立铜碑颂之。十二月特 命授庆尚全罗忠清三道水军统制使兼庆尚右道水军节度使。公感激知遇。矢死自励。己亥五月 孝庙升遐。 显庙嗣位。公入为 御营中军。有忌其盛名者。托以褒贬不参。考中罢职。十二月李公浣以武相乞退。 上曰卿去矣。孰可代者。李公以公对。 上即命因授本任。辛丑考参判公卒。公已踰耆。不脱缞不辍粥以终制。癸卯服吉。起授 御营别将。五月除副总管。八月出平安道兵马节度使兼安州牧使。甲辰七月十三日。以病卒于官。年仅六十五。讣闻 上震悼辍朝三日。 命礼曹优赙。 谕本道护丧行。九月初十日遣礼曹正郎朴靖致祭。其文有曰忠赤既殚。清白自励。始终不替。逮予三世。是实录也。是月二十八日返柩。又命礼葬于本郡竹山甲坐之原。 圣朝所以隐卒者备矣。公内行甚备。事亲至孝。妣宋氏患肿。日夜扶持。药饵必亲。丧葬及祭。有令人动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一 第 459L 页
者。与二弟友爱。其分田宅奴婢也。择老弱硗瘠者而取之曰。吾以先世馀庆。早受 国恩。得以衣食。此亦足终吾身矣。二弟没。殓葬所需。悉自营办。至身无完衣不恤也。虽少而急养。不得不业武。而终不以武夫自处。所交游皆一时英杰。以此不免招谤。而亦为诸公所重。原其志行清慎。气节轩轾。立朝四十年。六典州符。五仗阃钺。前后所历几七十馀官。又多西班极选也。其中见称腴窠者。亦不为少。而所在兢兢洗手。绝苞苴杜贿赂。以至京邸乡舍。俱不赡。往往公私丏贷。家属或乃怨詈。而公处之怡如也。心德所孚。感及人畜。卒之日。部曲皆泣。所乘骏马亦长鸣以涕。 致祭之文。并于是及之。异哉。乃若丙子以后。天地翻覆。公固有一洗 国耻之志。及 孝庙初服。延揽山林。为十年生聚。大可以尊周攘夷。小可以闭关绝约。则尤庵宋子李公浣又伟肰时望之首矣。公以遐方下土一个身。得出入其间。庶同许驱驰。虽贼臣所惎。大事瓦裂。而 上心简注。晚更奖用。则天不悔𥚁。 宁陵已复土矣。今以李公浣临归自代之请观之。亦可以仰窥 孝庙知公之明。而时移事变。触处剌谬。公又未七十先逝矣。清人之虎视天下。亦于玆一百四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一 第 460H 页
十馀年矣。想其赍恨九地。终古犹视。而一家文献。殆一线靡章。往有司䆃寺正洪南立固铭其墓。而又怵于时讳。欲吐旋吞。遂使公本心大义。不见白于来世。哀哉痛哉。公有二室。并封贞夫人。初配宝城吴氏。震女。乙酉四月十三日。从公卒于宝城内衙。葬竹山先垗。后配罗州罗氏。守门将珩女。 肃庙甲戌十一月二十四日。后公卒三十一年。而卒祔公墓。二夫人俱无育。以仲弟义禁府都事必远第三子通德郎安忠为后。侧室二子。安天,安命也。内外曾玄共若干人。今尔钦长子尚麟。与胤锡善。使尔铎子启麟来属以状行曰。旧状佚矣。碑文疏矣。子其增定可乎。呜呼。公之卒已一百二十有六年矣。生晚识浅。其何以发挥幽潜。肰当日知公之深。上而有 孝庙。下而有宋子李公。斯足以有辞百世。而 孝庙既定议世室。而宋子则追享 庙庭矣。李公则特 命不祧矣。惟公同德。岂下于李公。而公乃泯肰无闻。此胤锡所尝戚者。辄据 朝野睹记。参以家藏文字。谨叙次如右。以待当世学士大夫好古论世。而请加以爵谥俎豆者考焉。谨状。
慕村金公行状(己酉)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一 第 460L 页
公讳汉光字子润。金氏本全罗道光州牧西一洞大族。洞出八平章。因名平章。始祖兴光。新罗神武王第三子。知国将亡。遁是洞。追封府院君。今有遗墟碑。传高丽角干轼。功臣司空吉。左仆射顺。状元平章事文贞公。策平章事致仕贞俊。至平章事文安公良鉴。入宋游凝祥池。苏文忠轼赠诗见本集。又传平章事忠贞公义。元中郎将同正赠同知枢密院事珠永。别将同正赠知门下省事光存。赠平章事大鳞。侍郎致仕良简公琏。侍郎贞景公士元。至大提学章荣公稹则沙溪金文元先生长生所共祖者。复传判书光利。判书仁雨。 本朝县令承吉。寺正五行。副正命元。至 光陵参奉敦睦斋麒瑞。生员芦溪景熹。仍世德学。嘉隆间名流也。芦溪子文科佐郎弘宇。丁酉素沙之捷。接伴 天将解生等。寔公高祖。曾祖通德郎汝声。祖义村处士南式。用崇祯全节。自高敞遁于古阜郡声浦面毛助里。考市隐处士履成。 肃庙己巳自废。郡志其孝。妣牙山李氏。副司果英震女。牙城君硕蕃五世孙。本生季考履绥三十卒。季妣庆州李氏。日新女。主簿 赠参议续超亭成白孙。益斋文忠公齐贤后。二妣俱贤孝妯娌。寡居同室二十年无间言。季妣以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一 第 461H 页
己巳二月十五日亥时。生公于毛助里第。十一月季考卒。伯氏夏光三岁。公才十朔。而寓乡又鲜佽者。丙子考复捐背。丁丑公奉祖妣柳氏及季妣命承宗事。戊寅柳氏又卒。自是公伯季稚子。已极幸鞠于二寡母。泣血以为命。犹兢兢慈训。不敢以无父为解。初从柳氏本家从孙东翼就本郡权进士枢学。东翼自其先曾祖处士浒。明易受 孝庙春邸密咨。不肯仕以来。家学已有所传。而权又青霞克中兄弟家诗礼之教。公实擩染。及壬午癸未间。稍童年矣。又从柳慕庵翼明。就柏溪殷先生鼎和学于泰仁东村之塾。慕庵亦柳氏本家从孙而柏溪门人也。柏溪即念修斋柳公晋锡(眉岩文节公希春玄孙。西归李公起浡门人而女婿也。尝与慎独斋金文敬集往复。西归亦丁丑后不仕。明礼见称于尤庵宋子。)及宽谷崔公瑞琳门人。有文行。授徒冠湖南。公执经数年。奈母老阙养。虽不及卒业而归。而渊源之渐。不可诬矣。公天赋慈祥。仪观秀整。而发诸言辞。通畅厉举。不务为惊世绝俗之行。而一主忠信。言不疾色不遽。平恕循物。笃厚退让。不一露圭角。尤庄敬谨密。虽稠人广座。恒俨肰若思。其论事娓娓。本末大小无遗。如宿究者。因才设教。不严而威。又善于因事导人。故善者乐闻。不善者无怨。所在敬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一 第 461L 页
爱。咸为之驩如。虽曾所不熟。一望公详言正色。莫不曰古君子风也。或有目以稍缓。而亦未始临机忙错。丁酉八月妣忧。戊申五月季妣忧。并葬祭如礼。奉祀接宾。称有无一诚敬。于伯氏敬爱甚至。其有微失。温言以告。如有不豫色。亟止慰以他说适意者。事不可但已则他日复从容引譬。伯氏曰尔复言耶。吾已知之。公曰期于无过足矣。以故得恒无拂。孺人亦往往举此为允明训之。客至终日静。相对泊如。其有戏具。若不见也者。不引烟茶。奴辈化之。亦不喜饮。不许诸子佩刀侈靡及手钱者曰。钱者众所欲。幼虽远之。老大自近。今安可径手。以启利心。己酉与士友筑书斋里后竹林中。迎慕庵属以子侄群蒙。而其应对进退。一切养正之道。必躬涖之。诲人喣喣谆谆。常曰稚儿读书。旋忘可患。肰如饮食立化。虽不留腹中。而异日之肥。实此饮食故也。勿责其忘。只勉其新。则其所前忘者。尚自作胸中元气。早晚必发文理。训诸子不大声色。第令循序致勉。无或凌躐。在旁读书也。或纠其音吐。或诘其义趣。不甚刻督。惟微微拨起。使时至自悟。时引古今人事以證辨之。一日语允明曰尔读中庸。何不径师。学而无师。便多疑晦。心头虽曰了了。舌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一 第 462H 页
头不免愦愦。此其不知为知之弊也。允文幼好读书。临没语人曰世宁有好读儿子。吾畏庭训。其或出外则恐其径归。树影叶声。浑疑謦欬。自不觉对册耳。公又每夜举湖南人物族派。以广儿辈闻知。故允重于氏谱颇博。公于程式之文。非其屑也。及允贞允文赴试数邑。必设席正衣冠。临写四祖单子。䌤封不或怠。因令躬往录名印券。不听代人。有少年抱子则曰教育初不在是。因之成习。渐次溺爱。儿必狎恃而教不行。况目下所见不敬而亵圣言。所以不可易也。一小儿气颇不羁。亟授论语。使知为学务本之略。儿遂一变为沈毅者。尝葬幼女。洞中有后生争地稍不逊而止。后数月后生来贺岁。遇之若平生。允贞言彼未谢罪。不必经纳。公曰其来必其悔尔。不当申说。以伤旧情也。乙卯郡守洪某。尚州诗人也。下车兴学。用岭俗择儒士清谨者。分视秋灾。毕而劳饮。一乡曰十九面中声浦最井井有条理。公谢曰同事者之功也。丙辰春约一洞八九里上中下一百一十馀人立契。赙丧率一十文。葬率二文。虽乞办无淹阙。散聚有法。汔今五十馀年无废。尝涖乡校。及递既以传于交承。又别录器服书籍钱谷。经官印藏留。后公十馀年。人莫不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一 第 462L 页
贤智公者。公于士农工贾。各以其业问答。又必依老少慈孝为训如严君平。人皆尽情倾服。里有礼论若他争端。必来请判。多不赴官。一士人以一悍氓方旱争溉作梗。讼于官请治。氓对官诉曰其时某爷适过其所。不敢偷溉。是以无罪。其藉公重。亦见公孚物之一端也。公生计清寒而不以私自累。有陈田一段在高敞故庄。本价无多。而时价稍高。将宅则尤高。有族人欲宅第。请买以时价。公曰且先宅可决。既宅则曰一家事只以本价可矣。一门义之。凡财利不毫介意多此类。外戚李护军庆老年八十。公以时候之。其子薰亦望于乡。退与终夕。其家奴老慧语其辈曰两爷只说义理。令人不厌。思之真一世士大夫也。公素不与富贵交游。邻邑有朝士来谪者。众奔走不暇。而独曰吾所不亲。何必见也。于是京外党伐大张。有当座峻论。而公则绝不与。只以至公贤者曰贤而已。善事曰善而已。此实宽谷柏溪法门一脉。而令闻所薰。大小无复异辞。邻里有过者。亦恐公有闻。其至则不及言。已蹙蹙不安。自首而去。或春暖消摇前堤之上。有书斋儿童因沐获小龟三十头。欲烧食之。公诃止曰药用非得已也。春月生物。而无端㬥殄可乎。亟令放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一 第 463H 页
水。古云亲亲仁民而爱物。其谓是欤。辛酉夏季女十三而夭。而公气貌日以瘠。姊婿金墅曰子有四子。奈何以一女死自伤。公曰亦自尔尔。允文一病既累月矣。壬戌九月伯嫂辛氏又寡居九年而殁。一子甫弱冠矣。公固恸之。自本郡富安面返榇。忽患胸痛。二十馀日无一言少及家私。惟连叫嫂氏未葬云。疾方病。允明未冠独侍。呼之近枕曰家贫余且死。若等将何聊活。竟以十一月五日戌时卒。寿五十四。允重血指竟无效。十二月二十四日。葬于兴德县二东面鱼龙浦午坐之原。配孺人竹山安氏。国赟女。隐士堂祉玄孙。参判超后。生己巳十月十五日。与公同庚。有妇德。后公二十八年庚寅十月三十日卒。寿八十二。有四子一女。子长允贞有贤行。次允文孝友好学。后公七年殁。得年三十四。次允重博闻勤诲。即公病血指者。季允明。女婿金应瑞。呜呼公乎。质美行笃。不华而朴。众善所具。公议自归。虽其遐方下土田野之间。不以功令自见。而全天之赋。亦已懿矣。彼一时徒文者。何足道哉。试以舆诵质之。本郡朴君乃贤曰公开心见诚。如饮醇醪。虽再三见之。馀薰袭人。至今不觉心醉。虽与公子善。终不能忘公也。黄君佾语人曰公行中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一 第 463L 页
伦言中虑。古黄卷中人也。我国取人不古。世鲜知者。虚老惜哉。井邑柳君恒遇允重亟曰戊戌哭舅母高敞而公亦至。戚戚相慰。有亲戚礼谊。罗州一士人亦相语。贤公之正直。至若兴德之兔湖李公玄一。早游我叔祖龟岩先生门下。夙负士望。非阿好者。其为公相绋二十韵。又盛道夫明义利谨是非。炯冰壶坚铁石。而纚纚焉若写真肰。一洞父老亦嗟咄齐声曰。某甫不淑。吾何生为。庚辰允贞以乡校微文。忤奸吏陷。巡营廉问。称以豪强。滞囚累月。邻人有偶过百里外旅店者。遇一衣冠在会中相语曰。不独其人之冤。其先人亦贤者可哀。公之卒已十馀年矣。天理在人。人心不死。不多日狱果免。异哉。则公之存没。得此声于人。而视炰炰钟鼎饕餮轩驷之流。不翅倍蓰而千百者。不亦真是天爵之尊荣乎。公于是可以逌肰自安。而孝子慈孙之心。亦有以胥慰矣。乃者允明氏博采闻见。为遗事一通。则信乎惇史之遗。而非子孙私语也明矣。而命其侄性玉性溵余所游者。属状公行。胤锡生晚识浅。重有朱夫子临老瞽左之疾。固辞累年。终不获命。性溵。比又致季父之辞曰。子既为我敦睦斋,芦溪,义村,市隐四祖文字。而又有妇人焉。是我庆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一 第 464H 页
州李妣。并劳子良苦。倘先考状不及早成。吾老矣。子亦非复少日奈何。愿蚤蚤成之。辞甚悲可动。因独惟念当公之世。其朝士长弟谪邻邑。以正而不以邪者。有若朴公师益,洪公禹传,金公致垕之于泰仁。尹公凤朝,黄公璿之于茂长。黄公梓之于本郡也。大约皆斥背师扶建 储之故尔。则公虽韦布。亦丁丑己巳两世名义家也。岂或不愿于党籍之光华哉。昔我曾祖醉隐公答李西河敏叙曰。道苟同。不面而面。公之不见。亦必不出乎此。不肰则其何以承先而垂后。噫是未易与夫人道也。辄参比壤宿闻。敬叙次如右。以俟百世大君子秉笔考德者采焉。谨状。
桃源道察访柳公行状(己酉)
  本贯全罗道兴阳县古高兴。
  高祖考讳沔 内资寺正。 妣淑人高敞尹氏。忠武卫苯女直提学汝衡五代孙。
  曾祖考讳宜諴 武科水军节度使。 妣贞夫人安岳李氏。吏曹佐郎希舜女。
  祖考讳春发 武科行宝城郡守 赠兵曹参判。 妣贞夫人星州李氏。乙巳名贤礼曹正郎 赠吏曹参判爓女。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一 第 464L 页
考讳东信 通德郎。 妣恭人灵光丁氏。希闵女生员琦孙。
公讳铁坚字汝寿。高兴之柳。自高丽户长英著于谱。历六世都佥议政丞清臣始大。其孙诚斋濯亦政丞。入元讨张士诚。名闻天下。正陵之役。忤恭悯被𥚁。我 太祖梦而哀之。追谥忠靖。是祖孙俱见史传。又四世即高祖寺正公也。始因妇家寓高敞。水使公葬坡州。参判公才全文武。万历丁亥守宝城郡。倭贼犯边。鹿岛万户李大源战死。水使沈岩坐不救诛。因被郡民郑侃所诬谪庆源。戊子以将才可用。与李忠武舜臣等同宥。不复仕。筑临涧堂于县东涧西。又筑观澜亭于兴德县西长渊之东。渔钓琴书以自娱。权石洲韠,白承旨惟咸(休庵仁杰子),林监司㥠(初名𢢜)诸公。各有诗纪之。事载县志。有五子。长东立文科正郎。壬辰扈 圣从勋一等。葬坡州。祔参判公旧阡。即副提学素隐慎公天翊妇父也。次通德公勤学笃孝。父病祝天血指。既葬居庐。不胜丧。县志其孝。次东荣武科万户。壬辰之乱。战死岭南。 赠训鍊院正。次东美。季东辉生员禁府都事。早游沙溪金文元先生长生门下。癸亥靖 社从勋一等。后 赠左承旨。一兄三弟皆无子。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一 第 465H 页
惟通德公有子。妣灵光丁氏。亦灵光大姓五龙洞故家。而副提学白麓辛公应时妇侄也。以万历癸未 宣祖十六年七月十七日生公。公天姿魁伟。夙袭庭训。忠孝谨严。制行卓肰。而季父都事公齿不甚绝。相长大资学业。出处义理。靡不咨谋。人称大小疏。又从戚叔大司宪丫湖辛公庆晋(白麓子)及姨从金苔川地粹游。闻见益广。己酉参判公卒。庚戌七月。通德公又卒。公居丧如礼。时参判公旧阡在坡州未迁而南。爰以祔。南北展省。奉母居高敞。志物咸备。后丁忧。别葬于寺正公兆次。而参判公继又移葬其下云。乙卯中司马。年三十三。为慰悦母心。寻除 昌陵参奉。居官清谨。军肄刻石颂之。 陵官有碑。实一世鲜觏。顾光海昏乱。仕非其志。未一期弃归。天启癸亥三月 仁祖靖 社。甲子正月贼臣李适以关西兵犯 阙。 上幸公州。 仁穆大妣转幸全州。公闻报大恸。与灵光郡守元公斗杓(后封原平府院君入相)及郡进士辛公惟一等协议。一路分九都会邑。而公为本县都有司。大募兵粮。列邑响应。兵且发而适已诛。乃以请补军需而退。事载近行湖南募义录。屏溪尹公凤九,渼湖金先生元行,兼山俞公最基。并褒以序跋。丁卯正月金虏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一 第 465L 页
以叛帅姜弘立东抢至平山。 上奉 大妣幸江都。 昭显世子分朝转至全州。沙溪先生奉 命为湖南号召使。倡南士举义。公与宝城安牛山邦俊,光州高正郎循厚(霁峰敬命子),泰仁金鸣川灌(即同年进士。光海朝请斩三昌柳希奋,李尔瞻,朴承宗等。后享武城书院)。赴之。立差募粟。有司。管兴德县募粟事。以 御供军兴之乏为急。募兵粟分输于 行朝及户曹。无几虏媾成。相率而归。辛省斋应纯盛称公前后如一。为 国可尚云。 朝廷义之。特授桃源道察访。此亦当世华选而终不就。丙子十二月金改号清。大举猝至。 上与 世子幸南汉被围。 庙社 中宫 世子嫔 元孙两大君以下入江都。有哀痛 教出自围中。公与季父都事公并自为都有司。竭力奔谕。广募兵粮。则李云嵓兴浡,崔砭斋蕴,梁据梧曼容,柳白石楫诸公在砺山义厅。得助甚多。莫不啧啧。丁丑正月兵至清州则江都陷而南汉已下城矣。遂相向痛哭而罢。近行丙子倡义录详焉。而渼湖金先生又序而美之。公自是益无意世事。重修临涧堂。觞咏泓峥。俯仰先故。终身以自适。其视世间浮荣漠如也。尤廉于财腻。方诸父沦逝。赀归诸从姊妹。或劝以还推。公曰若如子言。是或一道。幸犹有馀饶。以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一 第 466H 页
清寒遗我子孙。不亦可乎。闻者伏焉。癸巳修族谱。属姜正言时儆序之。是柳氏旧谱也。 孝宗乙未三月二十七日卒。寿七十三。葬茂长县治北梧里面中浦村后壬坐之原。有二配并祔同穴。前淑人光州郑氏。都承旨 赠吏曹参判士伟女。生甲申卒甲子无育。后淑人宜宁南氏。忠义卫挺荃女。副司直应井孙。 国初相臣在及智后。生丙午卒丙寅。育四子一女。子长万龄辛丑司马。亦 昌陵参奉。则公所初仕也。不数月递归养母。娶海美郭圣龟女。次乔龄通德郎。学于权青霞克中。前娶杨州尹徵女。监司 赠吏曹参判安国孙。后娶佥知中枢咸从鱼震奭女。次松龄通德郎。娶绫州具致中女。季彭龄无后。女婿进士全州李时辉。侧室一子鹤龄。为人不群。娶进士光州金伯生女。是文正公同春宋先生浚吉内从妹也。以下不尽记。大约文行相尚。不失公遗训。而城隐公(即乔龄长子翊夏之第二子海宗之子光迪也)六岁孤。与畏庵(即翊夏长子星宗之子明迪也)并处湛乐斋。无间亲兄。早废举肥遁。旋以宗事为念而归。及畏庵长子生员永观没无子。亟命仲孙寅彬嗣之。栎泉宋先生明钦宰玉果也。以元妣旧谊。托子永履俾承渊源之传。士林称焉。今永履氏谓我渼湖金先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一 第 466L 页
生于栎泉。内外兄弟。志同道同。则两门人亦兄弟也。既申之姻好。又谓胤锡素慕公风烈。或者惇史之遗。乃命之状行。呜呼。昔五代祖考亦甲子丁卯。与公募义之一尔。其何敢辞。因念公故家华胄。博学敦行。又游于家庭朋友之间。而后先 国难。竟奋义有立。其不得死地则天也。心乎矢死。与死者何别。况其轻爵禄乐山水。三募大义。终不自功。克超肰远引于丁丑下城之后者。微意所存。尤可想也。宜后来诸老先生一辞特笔于义录。而子孙绳绳。又蔚肰多贤。尤庵宋子序柳氏己酉旧谱。所谓一直传来。久益不衰者。将复在是也欤。易曰硕果不食。又曰井冽寒泉食。百世以俟。斯已足矣。彼弥文诬先之流。亦何人哉。辄摭睹记。敬叙次如右。以备大君子发幽者考焉。谨状。
通德郎友琴堂金公行状(己酉)
  本贯庆尚道义城县。
  高祖考讳齐颜号竹轩。 妣宜人南平潘氏。进士倚女。
  曾祖考讳晟 成均生员号思轩。 妣恭人扶安金氏。进士资宪同知中枢应鳖女。
  祖考讳地南 进士文科司宪府持平号九峰。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一 第 467H 页
 妣淑人顺天李氏。县监思孝女。
  考讳八柱 通德郎。 妣恭人平康蔡氏。县监时钦女。
公讳日晋字晋三。义城之金。始于新罗敬顺王子义城君锡。传曰逸曰国曰景珍曰彦美曰袭光曰公祐共六世。即龙庇。高丽金紫光禄大夫太子詹事袭义城君。有功德。邑人祀于镇民祠。历银青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宜。朝显大夫内盈库少尹瑞芝。奉翊大夫文睿府左司尹台权。至居翼入 本朝授右议政不屈。传马岛千户澹。集贤殿直提学湄。弘文馆校理运秋及直长傅显。世家汉京。其殁夫人崔氏挈家南下。肇寓全罗道古阜郡优德谷面。其子护军 赠刑曹判书颢。娶生员 赠参判扶安金锡沃女。即参奉梅堂坫。参判云江启妹也。生四子。伯齐闵文科寺正号鳌峰。学于一斋李先生恒。仲竹轩公。于公高祖。从舅云江游文靖河西金子(麟厚)之门。德行为时辈所推。思轩公师忠烈霁峰高公敬命有气节。丁巳生员不仕。仁川卞公成振为记其轩。甲子李适之叛。偕一路士林募兵粮。以义事见湖南募义录。屏溪尹公凤九,渼湖金先生元行,兼山俞公最基并褒以序跋。九峰公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一 第 467L 页
夙以文学为权青霞克中,郑东溟斗卿,林闲好埬诸公所诩。 仁祖甲子进士。荐授义禁都事昌乐道察访。升户曹佐郎。戊寅 庭试乙科。历工兵礼佐郎。间兼春秋记事官。辛巳以司宪持平。排僚议独 启。斥吏曹判书南以雄在昏朝托权奸。酒色狂粗。营建苛媚。与夫因从兄以恭冒得大司宪事状。以恭之夺文正清阴金先生尚宪铨柄者。崔鸣吉之力也。以恭,以雄一队。由是积忤。坎坷七八年。仅得户兵正郎兼春秋记注官,成均直讲,茂长县监而终。清议惜之。东溟实铭其墓。通德公文行亦著。人称厚德长者。妣蔡氏亦故家。 肃庙之复 仁显壸位。有武人末官疏论首相南九万自托深长。不亟将顺之罪。为梦窝金忠献昌集所敬礼。擢兵马节度使者。其弟以章是也。内外名德既㬥著一世。而公以 孝庙十年己亥三月七日生。有异表嶷嶷不群。见者以为千里骨相。七八岁占联对语必惊人。稍长聪颖轩昂。文辞夙就。沈郁纡馀。操笔立成。而尤长于骈俪。踰弱冠。连捷大小解。顾不以自足。立心制事。必求诸古谊。侪流推畏。期以远大。其奉先事亲。尽礼无违。训子弟必先孝经小学。乃及诸经曰。苟徒读不实践。则鹦鹉之言语。马牛之襟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一 第 468H 页
裾耳。居乡接人温温如也。如其非义。虽尊行大年。必喻以义理。改而后已。人有过者相与戒曰。无使金公知之。凡有讼。不之官而之公。其见尊信类此。于是远迩亲疏贵贱。鲜不被诱掖善良者。素忼慨自厉。往往发之诗。其咏松曰参天直干郁苍苍。连抱奇材合栋梁。世乏良工谁剪伐。空令志士起嗟伤。是因而自道也。其追愤南汉曰忆曾丙子年间事。志士忠臣泪未乾。天命再归朱氏子。伫看恢复旧长安。又曰 圣主方深拊髀叹。时危谁是济艰难。 天书若起金堂老。歼尽匈酋奏还。公因潜心经术。间以弦歌。榜其堂曰友琴。而 肃庙甲寅乙丑间。 皇明旧将吴三桂及其孙世璠。先后与孔耿连兵伐清。秦楚蜀吴越响应。清出死力。仅厎于定。公之此诗。其此时作欤。年未三十。已以老自称。则其自任之重。重可知已。时则有文正尤庵宋子受 孝庙之托。承朱子之统。明天理正人心。拒诐辞辟异端。而春秋之义。己亥之礼。厥功伟肰。实不在朱子下。顾公亲老且病。虽未及请业。而屡度问难。实有观感者深矣。及尹拯背宋子。与庚申护逆者合。而己巳四月 仁显为内人张氏所纂。士祸先后络续。六月宋子自济州行至井邑县受 后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一 第 468L 页
命。距公里十里所。仲父鳌柱,季父元柱并趋哭。公适病谻不克行。力疾扶起。南望一恸失声。有诗曰栋梁已折泰山颓。林下衿绅𠅩不哀。一部春秋尊攘义。应陪 宁考讲泉台。其悲慕之诚。真一字一涕也。自是睦来善,闵黯,柳命贤等柄国。尹拯起大司宪。而世道无复可为。壬申公偶因乡解至汉京。先就 仁显逊居门外。大哭而退。以十一月二十八日。沥血投疏。累千言。由浅而深。由婉而直。虽其不斥姓名。如诗人谁秉谁为之辞。而句句言言。无非所触于奸党也。其略曰臣身虽藿食。心切伤时。窃迹往史。以證今日。施政之仁。莫如我 殿下。恤民之诚。莫如我 殿下。以若所为。宜食其效。而若之何仁爱之天。转为威怒矣。望治之民。变成愁怨耶。治平无日。衰乱有形。而言路杜塞。下情莫达。忠臣扪泪。志士㧖腕。目击时事。可言者非止一二。而姑以当务之急者。为 殿下胪列焉。臣窃伏念旱涝相仍。霜雹失序。匈荒之惨。振古所无。富者既急。贫者可知。散而之四。十室居九。监司则付之相忘。庙堂则略不加意。独使 至尊日夕焦劳。旱田水田之给灾。压死渰死之加恤。皆出 特教。赈救之政。一日为急。而庙堂诿之赈厅。赈厅漫不惕念。愿 殿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一 第 469H 页
下特命有司。克举荒政。设糜颁粮。得免捐瘠之叹。臣窃伏念军民纳布之类。减捧其半。其半则待明秋更捧。今年所减。入于国用者。既以他物移用。则虽不徵之。亦无所损。而饥馑之馀。又责年前之未纳。则是无异于倍徵。愿 殿下特命有司。今年所减。永为蠲除。臣窃伏念养兵所以应猝。徒存虚簿。与无奚异。今之兵固多精壮。而死逃并厕其间。通计八路。其数极多。按名徵布。不遗一人。此岂仁政之所忍者乎。凡今氓庶。𠅩无身役。自己军布。已患难办。而死逃之布。亦为替纳。侵一族之一族。困切邻之切邻。每当纳布。一国太半骚扰。 朝家非不知之。而终不恤者。重其布也。其布之于国用。不翅马体之一毛。而生民怨痛。不但刻肉而浚血。可不思变通之方乎。愿 殿下特命有司。明查死逃。绝不徵布。则臣不胜幸甚。臣于今日。抑有所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者。请冒万死。更申一言。呜呼。毒雾漫空。四年不开。淫虹见冬。逐月斯生。宜静者地而地道失宁。当蛰者雷而冬月扬声。其他星官报祲。难以一二而数。无非危乱之象警告之切。至于百谷不收。万姓将尽。而以 殿下之圣。 殿下之德。致此惊心惨目之灾者。 殿下亦知其所以肰乎。朝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一 第 469L 页
廷者四方之根本。而今日朝廷。不可谓正。朝廷不正则四方不治。四方不治则民生日困。民生日困则愁怨成沴。愁怨成沴则阴阳不和。阴阳不和则年谷大侵。年谷大侵则民失其业。察影推形。其理甚明。此正君臣上下一心修省。以弭天变之日也。 殿下今日上畏天戒。下念民事。供御之物。太半减除。台殿之间。绝无营缮。对越怀保。足以感动天地。凡为 殿下之臣子。所当仰体 圣上之心。克尽节俭之行。冀回天怒。弘济艰难。而日夜之所经营。大小之所筹画。只是第宅之宏丽。舆马之肥泽。服饰之华靡。器用之奇巧。转相慕效。仍成习尚。至于荒淫无道伤风败俗之境。试以委巷之所嗤笑。通朝之所共知者言之。或有一宴浃旬。歌吹沸天。纱灯引路。夜以继日。或有劫买故名相第宅。东西增益。穷极崇侈。或有一岁之中。两办甲第。一区之价。俱费千金。至于大官小官之结搆修营。务为壮丽。宴乐放辟。靡所不为者。指不胜屈。噫 圣上减膳于上。而臣子酣乐于下。 圣上辍作于内。而臣子木妖于下。其可谓君臣上下。一心修省。以应天灾者乎。尤有甚于此者。君之路马。犹且式之。况于供事掖庭之人乎。因一细微之争。鬨打掖庭下人。恣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一 第 470H 页
擅无忌。长此不已。何所不至。掖庭所属。虽有重罪。必 启禀囚治。此乃 祖宗朝已行之规也。今则视若私贱。任自棍打。几至殒命。贾谊所谓陛级近地者。不幸近之。此果严畏远敬之道乎。呜呼。内奴是讼。所关几何。而 榻前陈达。不翅缕缕。苞苴之简。至于 上彻。而终归掩遮。不克钩得。一讼立落。固不足论。而窃恐自今以后。贿赂益炽。赃污难禁也。且凡设科之举。勿论大小文武。其所出题试才。必须十分慎重。以尽公正之道。肰后人心可服而国体得宜。曾闻故老之言则以题被罪者。前后非一。可见其可慎而不可忽也。千百年事迹。千万卷子书。可题者何限。而今年一所监试诗题之出也。国言籍籍。谓宜罢榜。乃三公不言。两司缄口。人心愤惋。至今未已。公共之论。其可遏乎。臣于乡解。亦幸入格。而公愤难抑。不暇私计。愿 殿下勿以已过而置之。必令罢榜。则人心可定矣。至若水原设科。此盖出于 圣心之收拾人心者也。奉使之臣。亲承 圣教。则所当竭诚殚虑。以尽公道。而竣事之前。人言喧传。主司之臣。一有不谨。损国体乖人心如此。则岂不大可寒心哉。呜呼。可骇可愕。不止于此。有心者皆忧惧。有口者咸欲言。而若有一撄时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一 第 470L 页
议则台谏先击。大臣继发。惟恐 殿下之万一觉悟。交相掩蔽。虽以 殿下之离明乾断。亦没奈何。思之至此。未尝不胆寒而骨冷也。窃念自前遇灾则必下求言之 旨。以来四方之言。而式至今日。天之示警。有加于前。而求言之 教。犹至今不下。臣窃惜之。愿大开不讳之门。勿閒朝野之言。兼听并受。克恢采纳之道。臣以草野寒踪。素乏知识。忧爱之忱。出于天赋。危衷所激。不忍含默。一字一言。无非时讳。固知言出于口。祸必逮躬。而臣死国治。是死贤于生也。伏愿哀怜而省察焉。其曰毒雾四年者。以 仁显之逊私第也。其曰阴虹逐月者。以张氏之亵非位也。其曰任打掖属者。谓其本于废 妃也。其曰宜罢科榜者。谓其恣于引诗也。公之言。于是乎深矣直矣。百世之下。当有知言者矣。疏既入。传曰观此金日晋上疏则托以进言。用意不正。丑诋朝廷。无所顾忌。良可骇异也。所当施之儒罚。而姑从宽典。治之以不治。此疏还出给。俄因承旨搆诬。下 备忘记曰。朝者幼学金日晋之疏。藏头游辞。诪张阖辟。而要其归宿。则不过曰朝臣不恤民隐。不顾国事。耽宴乐侈第宅也。擅用棍罚。恣行威势也。循私蔑公。壅蔽聪明也。造意巧密。遣辞危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一 第 471H 页
险。令人有所不忍正视者。至于监试诗题之事。其用意尤极叵测。盖此说者著见于诗邶风之篇。而细究厥意。断肰无他。其荧惑天听。惎閒搢绅。欲售嫁𥚁之计者。至此而益透露无馀矣。如此日晋之辈。予非不知夬施投畀之得宜。而既已洞烛其情状。坚定其好恶。则草野腐鼠。不足挂齿。故出给其疏。治以不治矣。今闻承旨所陈。不但辞严而义正。此人假托乡儒。行已无状云。予始觉前者处分之失之太过也。决不可还给其疏而止。金日晋边远定配。一以严惩恶。一以熄邪说。是十二月二日也。得配咸镜道茂山府。闻 命即行。五日至抱川。县监许淑馈粮馔。七日至金化。府使洪璛待之厚。八日至金城。县令俞集一馈粮馔借马。十日至淮阳。府使尹以道出见馈酒及粮馔借马。十一日过铁岭。十二日至安边。府使柳公成运礼貌甚款。馈粮馔借马。十六日至高原。郡守李寿民待之如安边。十八日至永兴。府使尹就五馈粮馔借马。公以为意外也。二十日至定平府。乡校助粮。乡厅借马。二十一日至咸兴府。病留六日。判官尹溥馈粮馔。亦意外也。巡营中军李弘肇。乡校有司韩九坛,李亨白,朱汝止等。馈粮馔布匹借马。文青二书院有司及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一 第 471L 页
韩文川某,韩直讲某,韩察访某并来助粮。二十八日过咸关岭至洪原。县监崔镇汉馈粮馔借马。饯以酒甚款。亦意外也。乡校有司韩世琦又为之助粮。二十九日至平浦驿。仓吏馈朝夕。则亦崔镇汉令也。三十日至北青府留。至癸酉正月三日。南兵使李世选,虞候朴守彪并厚馈。乡校有司全言行,全继曾,李溟翼,刘汝宗,韩昌基,李瀛翼,张一兴,张允兴等馈麻布四疋。判官金公时杰。文简农岩金先生昌恊族子而门人也。时黜补本府。除夜与其子出见馈酒。申以蓝衣一领曰此恋恋绨袍之意也。子须服之。无忘故人。又馈粮馔借人马。五日过侍中台。至利城县。谪人尹愿握涕有赆。六日至谷口驿。察访申光翼以生辰置酒月波亭。邀请甚恳。公曰未安。乃撤乐更请。不得已暂赴。光翼以为固执。令各驿私通借马。亦意外也。八日过磨云岭。东俯大海。自谓壮观。至端川。府使洪受渐上京。先遇于高原。令乡厅助馈借马。乡厅座首南某既奉行甚恪。又有私馈。至欲张乐以慰云。十一日过磨天岭。南北九十九曲。十步九颠。十三日至明川府。赵判官正绅拙修斋圣期子也。时谪同舍。下庭握涕不自抑。留过一日别。将馈美馔。一一躬审。又出大学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一 第 472H 页
或问一部为赆。而书其尾曰古之人。送者必有言。行者必有赆。今于兄。送何以赠言。行何以为赆。披出旧箧。有一部大学或问。此是朱夫子一生用工之书也。格致诚正之方。脩齐治平之道。尽载此书。愿兄为轸惟疾之忧。逢屯处困。利贞益亨。勿以穷愁忧戚。伤损荣卫。惟孜孜矻矻。著实下工。以为他日需用之地。况且言忠信行笃敬。可行于蛮貊之邦。圣训甚切。以此书赆兄之行。以此言送兄之别。惟兄勖哉勉之。因吟古诗不堪同望太行云。共作逐臣君更远二句。拭泪分手曰。世间难堪。𠅩有甚于此哉。时留四日。府使辛昙病不出。屡请乃与赵公入见。是上元夜也。既退有妓五六人。以官令蹑至以慰。而公与赵公相约不一近。昙闻之戏曰二谪客心肠坚固如此。可作逐臣也。遂馈粮馔借马。继以送马。十七日过鬼门关。即镜城府南一百里云加委废院也。十八日至镜城留三日。北兵使某在钟城府行营未归。而本营军官柳胤兴馈粮馔。判官李三硕出见亦如之。二十二日至富宁。府使金一夔馈粮馔。亦意外也。路遇城津佥使河海云送人马。二十三日至古茂山。二十四日过废茂山至新参驿。峻岭四塞。树木参天。如入深窟中。二十五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一 第 472L 页
日始至茂山府配所。距京一千九百三十里。府使李天根致凡具甚款。又出见送馔。丰山万户某来见。会宁府使李公弘述专伻书问优馈。后又来见。镜城判官某来见。北兵使递归。优助以粮。输城察访某来见。又馈粮馔。而乡厅及乡士蔡姓者居多。并馈粮馔。承政院书吏传谕北方各邑者。亦馈以麻纸粮馔。时有全义士人慎大谷后尹。自己巳为其师打愚李先生翔上疏鸣冤。先谪本府。住邑外远村。为公来见。馈二雉。盖打愚即尤庵同春二宋子高弟。而甲子尹拯之背师。首以书告绝。又以清州天安二大狱。为黯党所毒。继尤庵瘐死于禁府。而从孙文正陶庵先生縡纪其实者也。凡公谪路馈问。与夫非类称以意外者。今皆摭日记。不以刊落。亦以见公之一疏。为一世公议所与者尔。公在茂山二年则甲戌 肃庙大悔悟。 仁显复复中宫。而张氏废。黯党悉伏罪。于是公以四月三日。首蒙 特命。与尤庵诸贤。一时伸宥。公既归侍庭闱。息交绝游。用琴书花卉自娱。逍遥吟咏。视一世万变。若无足与者。辛巳张氏竟以蛊 仁显赐死。而南,柳,尹,崔之徒祖述睦闵柳遗丑。因为壬寅戊申之厉阶。即公一言。又果大验。而公已以癸未十二月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一 第 473H 页
十五日。卒于正寝。寿止四十有五。远近士友知不知莫不嗟惜。甲申二月。葬于优德山先垗艮坐之原。时考妣并笃老在堂。后丙戌考乃卒。庚子妣乃卒。配恭人全州李氏。参奉东耆女。先公十九年。以乙丑卒。葬广州吹笛洞坤坐。继恭人镇川宋氏。兵使文徵孙。先公六年以戊寅卒。葬阳川县讷语里卯坐。李氏有一男普润。宋氏有二女。婿宋禧孙,洪镇东。普润有二男。长维宽早从陶庵先生。号诚斋。亦曰万宗庵。因所居里名而寓一心万化之旨也。学成行尊。士林推之。故谕善朴公圣源以同门铭墓。季维寅号省吾堂。副室有一男维弼呜呼。公姿英毅。济以学力。一时交游属望甚重。或比秋天之雕鹗。或比大冬之松柏。用能以眇肰一布韦。爱 君而忧国。嫉恶而斥邪。廪廪乎古之遗直之风焉。若使出为世用。不止为草野之清议。则民彝可扶。国论可定。如己巳甲戌之事。亦未必遗毒无极。而时之不淑。一命不到。甚至五十之年。亦未及满。惜哉。天下不治。清议固已在下。而吾湖南一路古称多清议。故公之世。又有南原生员金公裕庆之舆榇请讨赵嗣基。茂长姜公敏著之请斩南九万。咸平李公仁华之持斧请诛张氏诸党。先后四疏。可与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一 第 473L 页
日月争光。噫其盛矣。肰细而论之。姜公既不被谪。而尹圃岩凤朝踵农岩铭之则幸哉金公。不徒不谪。而生而褒官。没而祀乡。又未为不遇也。惟李公朔州三朔之宥。视公则遄。而血胤旋绝。不及公后之有贤。是公与李公不无少反。而其不及表章则同耳。不亦尤可惜哉。顾尝闻之。陶庵先生顷语万宗公有曰。吾儿时犹及尊王考承拜而钦艳之。及壬申一疏出而名声益殷殷一国。时吾年十有三矣。目见诸长老求疏本读之。无不称赏。吾亦从旁默诵。几过半矣。因诵五六行曰年岁虽久。吾犹记之不忘。又曰当时匈燄薰天。而敢死叫阍。冀悟 天听。其忠愤节义。尚令人凛肰。而公道孔塞。竟未褒扬。将泯泯草莽。宁不慨肰。吾病或閒。当有以发挥也。万宗公感泣而退。记家庭闻见有非子孙之私者以俟。而先生弃后学矣。万宗公亦不幸继之矣。胤锡之愚。虽喙长三尺。其何改于先生之评哉。噫先生一言。真尤翁以后第一华衮之褒。彼浮云人爵。曷足道哉。辄据朝野流传。参以万宗公文字。敬叙次如右。以备百世之下。更有如陶庵先生者出而采焉。谨状。
副护军松斋宋公行状(庚戌)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一 第 474H 页
本贯全罗道砺山都护府。
  高祖考讳寿 学生。 妣金氏。
  曾祖考讳希福 部将。
  祖考讳梦瑞 通政大夫。
  考讳时献 学生。 妣浍尾张氏。
公讳日中字文明。宋氏本砺山大族。始祖惟翊高丽进士。始免乡役。是生淑文。始仕政堂文学。是生希植三宰。是生松礼。有名节。诛逆臣崔谊及林衍。子惟茂迎元宗于蒙古即位。册勋封砺良府院君。官至侍中。谥贞烈。丽史有传。是生琰军簿判书。是生元美少尹。是生珣部令。是生公孙亦部令。是生复入 本朝生员文科判决事。葬全州府西金川。是生自殷判事。是生贞庆。始居金堤郡。自是不振。历祖荣,仁良至之安。即公五代祖也。世有隐德不仕。公以崇祯五年壬申我 仁祖十年正月二十一日己丑。生于郡之白石面斗岳山下。山本翠密。先忽自童。至是一乡异之。以为是古所谓嵋山枯三苏出者也。公资禀醇粹。望若仙鹤。幼已孝友。事父母处兄弟。咸尽其道。稍长从外傅学。不须臾离侧。不游戏逐队。当沧江赵公涑知郡也。又得早游其门。如陈北溪师朱子故事。馀力攻诗。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一 第 474L 页
见称场屋。而尤以笔家大噪。盖公考庭训既笃。而大备纸笔墨。无或少阙。虽农耕孔棘。亦卖牛供费。公则日夕奉承不敢懈。尝栖兴福寺。夜读昼书。书用笔和水。日用水四盆三递。经年既久。寺楼三间数百板。受水自腐。至今传为美谈。其侍亲癠也。时值初冬。医言是病风湿。宜急用小龟。公不避风雪。号泣水上。破冰裸投。果得一龟亟效。而指爪因以落。 显宗庚子丁外艰。柴毁踰制。庐墓三年。癸卯妣临终。口苦索梨。而市远伻迟竟不及。公自是终身遇梨。辄涕泣不忍食。既丁内艰。又尽制庐墓。首尾六年。哀痛如一日。庐只草幕一间。不蔽风雨。不避寒暑。距家可十里。必自炊上食。一夕所奠酱乏。不得不冲夜归索。忽有鬼火如烛。引路至家而止。歠粥多时。肌肤枯黑。气力廪廪难持。而哭泣犹不绝。远近莫不感泣。及服吉祭庙期在不远。而有牝狗先已孕矣。公每语之曰恐汝临时而乳。使我废祭。狗果乳于邻家。每朝冠带谒庙。虽老不废。兄弟三人同堂寝食。和乐且湛。扁其堂曰怡怡。宛然杨播家法云。己酉捷乡试两场。中生员三等。主司有知笔法者。得公券大书笔字以表之。声名益章。有并荐公才行者。 肃宗八年壬戌七月。初 授将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一 第 475H 页
仕郎北部参奉。九月加从仕郎。十一月加承仕郎。又加通仕郎。癸亥三月由启功郎加务功郎。六月由宣务郎加宣教郎。即 太祖 太宗加上谥号祭官 恩例也。九月换 授 璿源殿参奉。殿在咸镜道永兴府。即 太祖御容所安也。甲子三月加承训郎。升司饔院奉事。公固不乐旅宦。寻南归不复出。癸巳二月公家以公年八十二乞 恩。 判下升通政大夫。乙未十二月送西铨 授折冲将军行龙骧卫副护军。先时薄游汉城。时相许积有孽子贼坚。恃其父体府兵力。缔群匈谋戴桢楠。公有从子德周。力武艺冠一世。适中武科乡试。赴覆试。坚闻其名。胁令招致。则公奋曰坚之心。路人所知。大丈夫岂忍遽从。遂令德周托疾。灸之遍体。以示不可用。人或疑其太过。及庚申坚等伏诛。郑判书亨益素所称服。后为文祭公有曰逆坚抄勇。灸侄示病。正指此也。郡有碧骨堤。实湖南巨浸。创自新罗。中经湮废。 国初观察使朴础重修十里堰。以灌傍近列邑。而又架大江。以通于临陂沃沟。有乖龙怒毁两所。水乃横溃。漂没民户田地无虑六万。既积年伤农。天大雨。又渰人无纪。举皆摇散。公甚闵肰曰。吾穷而在下。何以则泽可远者。乃倾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一 第 475L 页
家财。又以告方伯本邑。凿长渠三十馀里。以便水道。民户奠居。田地复腴。人之颂之名曰宋公渠。盖功不在朴氏下矣。一夜偷儿入室。先偷衣衾。又偷釜鼎。行且走。公卧不起。徐曰汝无鼎则不妨偷鼎。若道服则吾日谒庙者。岂忍偷去。偷儿亦感动。留衣衾而去。自甲申七月。约旁邑善养堂金公胄万以下八人有齿德者。用香山白傅至道李文正元丰文潞公故事。为九老会于边山之禅溪来苏诸寺。无岁不会。各有诗唱酬。而公子德七跋于序尾。公又手书传刻。为世所宝。原公笔法。于草则始慕张东海黄孤山杨蓬莱诸家。而融而通之。自成一家。少无蹈袭。于肄则有颜鲁公柳公权遗意。而会之于韩石峰。其题额大字。又李雪庵以后一人。或径可一丈。逾大逾奇。逾老逾劲。如古钗如怒猊。观者骇悸。一国碑版多出其手。宗室临阳君桓及前后赴燕者。往往赍公书各体入会同馆。清人与列国使价。互相誇宝曰朝鲜亦有宝乎。则曰我东偏小无他宝。所宝惟此书而已。众皆啧啧曰真一字千金。争投金购之。康熙主亦自命笔家。亟取以诩曰不意王右军更生东土。庚寅应 肃宗传旨书进松柏凌寒四大字。以自寓蓄积。既承 隆褒。申以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一 第 476H 页
衣食之 赐。尝为陜川郡海印寺僧题大字额号。僧不戒火。一寺尽灰。而公书大版独超脱烈焰。得诸崖石间。是又与杨蓬莱镜浦台壁上大书一飞字乘雷风入海者类也。都中有一富贵家求公书。一字或以银十两。方公庐墓所为书者。腕力视平日微减。识者谓之僧气。亦深赏绝人尔。公于笔家。既尽人功。竟夺天造。以至名天下籍甚。而顾自视欿肰不自居也。晚更清高自厉。肯搆先庐。庭有百年老松一树亭亭。日逍遥其下。自号松斋。开小塘盛植荷花。中有小岛。植丛竹。即公少日所已自娱。或陪沧江公以游者。而老又修筑者也。恒蓄玄琴一张。铭曰。松窗月白。竹轩风清。朱弦手抚。南薰正声。每一弹辄诵出师表。间以归去来辞。风流趣尚。至今犹可想见。盖沧江学于风玉轩家庭。风玉学于牛溪成子。牛溪又听松胤子。而听松道学。非笔法之所掩。肰其遗墨为后学珍敬。亦不赀矣。沧江于此渊源既的。而兼得听松笔意。有不可诬。则公之所受。不亦于光有耀乎。千秋在后。其庶有知言者否乎。丁酉六月二十五日公卒。寿八十六。葬斗岳先垗丑坐之原。配全州李氏厚宗女。育三男二女。男长德九。次即德七。端谨雅洁。兼传笔法。次德一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一 第 476L 页
也。女长适李震邴。次适柳载熙。是乡先生咨议白石楫从孙。教官盘谷棹孙。内外曾玄共若干人不尽记。今曾孙启远介外曾孙金镒彦。来示公诸孙所草家状。属胤锡增定。呜呼。胤锡之生。后公卒十二年矣。识陋闻謏。重以老病瞖蹇。其何以发挥万一。肰窃尝奉教于先子晚隐公。已知公于先曾祖醉隐公交好不浅。以公所与我从祖龟岩公一书真本家藏者徵之尤信。童时又及见公孙有谦氏尝为先子书六君子像赞及草书略约公家法。于玆四十馀年不忘者。况累辞不获。亦何忍终辞。因念公笔迹胤锡所睹闻者。其真本则唐诗清明时节雨纷纷一绝也。其石刻则河西金子笔岩书院庭碑及故统制赵公墓碣也。其木刻则九老会诗文及茂长县禅云寺觉皇殿。罗州牧锦城馆之柳色楼。泰仁县乡校万化楼等处。而柳色楼泥金三字。世称辟鬼。万化楼三大字。即向所谓径可一丈者。胤锡虽不习笔家。而亦一二有窥于宋太宗淳化阁帖。 明宗藩东书堂法帖。以至大东书法矣。中国姑无论。第以东表则金生之白月碑。白玄礼之弘庆碑。崔致远之四山碑诸书。亦各方正严密。不失颜柳遗矩。而 本朝诸公承丽季祖子昂积习。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一 第 477H 页
骎骎流于轻媚者多矣。公则起而一洗之。可谓盛矣。此一世童孺之所共知者。而旋考公内行。则孝友通于神明。功泽被于民田。若其大义之严。先见之明。尤炳炳烺烺。虽谓之百世之师亦可也。即公笔法反止一艺之归耳。又曷足重公。世之拘拘肰以笔法称公者。其亦浅之为知也已。辄据前后公评。参以愚见。谨叙次如右。以待大君子考德者采焉。谨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