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颐斋遗藁卷之十三
颐斋遗藁卷之十三 第 x 页
颐斋遗藁卷之十三
 题跋
  
颐斋遗藁卷之十三 第 281H 页
洪枫溪(芳)状录后序
盖惟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道一而已。随事著见。以为三才。才则用之著也。人亦万物之一。而于天地相参者。非以其有仁义之性乎。肰仁则父子。义则君臣。而师生夫妇。又无往而非义。义也者。非他。仁之所施。各当其宜之谓尔。则是仁与义。名二而实一。未有仁而不义。义而不本乎仁者。乌可以异视之也。自余幼侍先子晚隐公侧。获承曾考醉隐公风旨。长又游云叟先生三席。已知尤庵宋子为东表紫阳。而及守甑城。又知其有三仁焉何哉。甲子尹拯叛宋子则愚翁以同门绝之。己巳镌䣊倾 仁显则愚翁踵宋子死之。呜呼。斯其仁之至义之尽者矣。而门人有慎大谷后尹,洪枫溪芳二公一心之死。克成事一之义。虽其流窜而仅活。缧绁而终殉。若有幸不幸可辨。而其各从其心之所安。非一豪有为而为之。则二公者何异真廪廪乎。尤愚一脉之传。抑并称三仁也宜哉。仁体至大。非圣曷尽。而得其一端。已足千古。况愚翁之祸。自有树立之
颐斋遗藁卷之十三 第 281L 页
卓。非止一端。而二公所就。亦出人远甚乎。惜夫愚翁之门。今威迟久矣。则二公之裔。何怪乎积衰。而 清明之世。公论不到。无以承膺恤褒。而乡社之报。亦遏而不行。君子孰不悲之。乃丙午九月。始克复旧纸榜于雷岩之斋。致愚翁巍肰有临。而二公配焉。天理在人。人心不死。昭乎日月。若也非遗风馀韵起人百世之下者。能乎哉。世与道交丧极矣。父子之仁。犹不尽分。即君臣师生夫妇之义何如也。朝而盛则趋之。夕而败则攻之。是于曰师曰弟者为甚。其视悖子乱臣嫁妇之流。将亦安所区别。而上下中外。一切恬肰。人自此不人矣。余实慨焉。既用紫阳涖南康慕光风霁月遗意。为愚翁谒墓审斋。而登四观跋官诰矣。为大谷跋遗藁矣。会且弃官。而枫溪后人又示以状录求题。噫孟斯文镇璧,金野人钟秀先之矣。余欲无言。顾此三贤。死当同传。不可舍一取一。而三仁之号。又区区所刱。遂牵联书之。庶几后有如宋子者作而莞尔而笑也。
题李(缺缺)所赋老人星诗后
自史汉以下。天文诸家。咸言老人星者民星也。亦曰南极星。亦曰寿星。在井柳界中弧之南。直狼师地去
颐斋遗藁卷之十三 第 282H 页
参三丈。常以秋分之晓见于丙。春分之夕没于丁。秋分丑时。候之南郊。出三十日即没。其色黄。见则治平主寿昌。人主寿大赦。明大亦同。天下安宁。不见。人主忧岁荒兵起。客入民疫兵起老者忧。流星犯。老人多疾兵起。高丽史仁宗元年二月西京平壤府留守奏老人星见。毅宗二十四年十二月狼星见于南极。西海道按察使朴纯嘏以为老人星。驰驿以闻。闰四月忠州牧副使崔光钧奏前月二十八日祭老人星于砥平县竹长寺。(在龙门山。)其夕寿星见。至三献乃没。王大喜百官称贺。按元史高丽国都开城府。赤道北极出地三十八度二十五分。则西京北极应高四十度有馀。而老人星大约隐映于地平。其得见未可必也。试以忠州一款参之。岂亦狼星欤。及观 明史。以为老人星江以南常见。而燕京必无见理。故不书。盖当汉魏晋唐之际。都长安洛阳等处。可容老人之得见。而天文家傅会灾祥。故 明史破之耳。崇祯戊辰。徐光启李天经等。与西洋人撰新法历书。立星宿黄赤经纬表。而老人星入黄道未宫八度半。(经也。)出黄道南七十五度。(纬也。)又入赤道未宫四度半弱。(经也。)出赤道南五十一度半强。(纬也。)此自燕京测定。而赤道北极出地三
颐斋遗藁卷之十三 第 282L 页
十九度五十五分。爰考天下赤道北极须出地三十八度半弱以下者。乃始得见老人星矣。今清乾隆甲子。赤道北极出地亦三十九度五十五分。而老人星入黄道未宫一十一度三十分五十九秒。(经也。)出黄道南七十五度五十分一十九秒。(纬也。)又入赤道未宫四度三十六分二十三秒。(经也。)出赤道南五十二度三十二分二十四秒。爰考天下赤道北极须出地三十七度二十七分三十六秒以下者。乃始得见老人星。此出近年所测。比旧加密。便当以此为主。盖北极出地与本地天顶。距赤道度数相同。故以加于本星出赤道南度则得周天四之一。正满象限九十度者。而本星正当地平。其三十七度二十七分三十六秒以下者则以加本星出赤道南度而不满九十度。以减九十度。即得本星出地度矣。今 本朝国都汉城府。赤道北极出地三十七度三十九分一十五秒。此则清康熙所测。而余家全罗道兴德县一东面龟寿洞里。顷岁用秋分日晷测得午正。赤道高五十四度一十八分二十秒。以减象限。乃得本地赤道北极出地三十五度四十一分四十秒。以较汉城减一度四十五分五十六秒。(相距六百里。而此得直线四百四十一里三八三三。是用西洋本法一度二百
颐斋遗藁卷之十三 第 283H 页
五十里者。乘除得之。乃以六百里而一得。〇里七三五六。为逐里直线差。又得〇度〇分一十〇秒五九。为逐里直度差。)海南县南沿馆头。距汉城一千里。则赤道北极出地约减二度五十六分三十秒。而为三十四度四十二分四十五秒。济州牧距汉城二千里。则赤道北极出地约减五度五十三分。而为三十一度四十六分一十五秒。其珍岛郡直海南县西。约同一纬线。则赤道北极亦应出地三十一度四十六分一十五秒矣。乾隆甲子既测老人星。南下距赤道南极三十七度二十七分三十六秒。(此以本星出赤道南度。减九十度得之。其纬规三百六十度。而度狭当赤道全经之二百一十八度五十四分。)故知汉城必无见理。而兴德县龟寿洞里。老人星出地一度四十五分五十六秒。(其纬规见于地上者二十八度三十一分〇八秒。当赤道全经之一十七度二十〇分一十一秒。)海南珍岛等县。老人星出地约二度四十四分五十秒。(其纬规见于地上者三十五度三十七分二十秒。当赤道全经之二十一度三十九分三十七秒。)济州牧。老人星出地约五度四十一分二十秒。(其纬规见于地上者五十一度二十七分一十四秒。当赤道全经之三十一度一十七分一十三秒。)各以纬规见于地上者之所当赤道全规折半。则得其午中东西出没之度。而地轮二十四位。各具一十五度。其子午卯酉四中。在一十五度之中。故左右各尽七度半。以考午中东西出没之度。则其方位亦可推知。
颐斋遗藁卷之十三 第 283L 页
试以地面热界戴赤道下者言之。赤道二极。俱当地平。而老人星出地三十七度二十七分三十六秒。其纬规见于地上者一百八十度。当赤道全经之一百〇九度二十七分。而午中左右各五十四度四十三分三十秒。东起于辰位之一十二度一十六分三十秒。历巽巳丙各一十五度。至于午位。左七度三十分。又历午位右七度三十分及丁未坤各一十五度。西止于申位之二度四十三分三十秒。此其春分以后之夕。秋分以前之晨。东出西没之位也。又以兴德县龟寿洞里言之。老人星出地一度四十五分三十六秒。其纬规见于地上者二十八度三十一分〇八秒。当赤道全经之一十七度二十〇分一十一秒。而午中左右各八度四十〇分五秒。东起于丙位之一十三度四十九分五十五秒。至于午位左七度三十分。又历午位右七度三十分。西止于丁位之一度一十〇分〇五秒。此又其春分以后之夕。秋分以前之晨。东出西没之位也。以此考之则海南珍岛二县及济州牧等处。其东出西没各位之有差。亦可推而信其肰也。但兴德县龟寿洞里南阻方等山。眼界有碍。而无以候见耳。未知海南珍岛二县及济州牧得见者。
颐斋遗藁卷之十三 第 284H 页
果皆一一推验于赤道北极之出地纬规。当赤道全度者之横跨午中东西出没之差乎。尝闻入济州者其在汉拿山北则亦不见。须在其南大静㫌义二县者方可得见。大如灯盏。才出旋没。又如南海巨济及方等山南光州罗州列邑无不见者。而兴德县二西面沙川里则方等山西峰凹低处。亦幸得见。则天下诸方。其见其隐。又可反隅而知之。岂可拘于灾祥之旧说。而我东人往往不知此理。乃言济州二县以其见老人星。故人多百岁寿考。庸可信耶。
书全有亨鹤松集后
全氏即金时让荷潭日记所云全同年也。许任痘疫经验方所云全同知也。(误以亨为馨。其四圣回天汤。是全氏所刱云。)外此世不甚著闻。今观是集。有日记有科表赋。有上疏有杂著有诗。而毛文龙答书附焉。虽以起复得谤。而 宣庙特教出于金革中。至呼以宾友。其所论倭胡与夫兵法。以至内外城九区之制。尤卓卓可述。虽 元宗追崇之辨。异于沙溪。而张溪谷,金时让亦既同归焉矣。为人若此。可以医学拘之乎。若肰朱丹溪理学而医学也。亦可不以列于理学乎。独其斥尔瞻二疏。在三昌只举其一。则其不为其二相轧之助者。有未
颐斋遗藁卷之十三 第 284L 页
可知耳。姑书此以示来者。全氏生卒无详。盖卒于丙丁乱后云。
跋节士孝子二赵公复户公帖
右万历三十三年乙巳五月初九日。按问 御史及淳昌郡守。奉 宣祖大王特教。为故孝子赵公义孝有此印署公帖。而并及于其父故节士公汝宽者也。节士字士弘。生嘉靖丁巳三月二十九日。清谨忠孝。有为国一死之意。壬辰之乱。 宣庙西狩。乃作赴敌歌一阕。有为 君死节。战场白骨。斩贼悬树。归事 圣主语。歌罢有泪盈襟。吐血盈盆。人称血泪节士。遂自奋北首。出入义军。以大义申谕士民之奔迸者。贼自黄涧入锦山。郡守败死。移兵独战。土城厚完。不可猝拔。乃少退。明日贼空壁出。先犯官军。炮丸雨下。义军亦大崩。公乃死之。是壬辰九月初七日。寿三十六。后重峰文烈赵公之死仅十九日。孝子字百源。生壬辰十二月十七日。即节士闵腹也。既三岁。始问母尹氏曰人皆有父。我父何在。母呜咽告以实。五岁就东亭山节士招魂葬处。恸哭终日。自是不与邻儿游嬉。独处悲泣。不食鱼肉。日三哭墓。泪继以血。养母定省甘旨无一阙。有不安节。尝粪斫指。母所嗜竭诚以供。
颐斋遗藁卷之十三 第 285H 页
十五岁始为父追丧。自其日便用初终礼。庐墓号泣。不见天日。泣血歠粥。伏墓前终日不退。隆寒极热。亦不少懈。冬则日必为之旸。夏则云必为之阴。人皆异之。既三年。衣不绵笑不矧。母丧亦如之。伯父老无子。乃以宗祀之重。不得不僶勉为后。一以未及于父者事之。远近莫不推伏。 御史以战亡孤儿 启。复户五十负。蠲一切役。郡守以追丧三年。行迹异凡。并免坊内烟役及田结中柴藁草。至今一百八十有六年矣。二纸黝赤。尚赫赫照人。而外此文献又只有郡志寂寥语而已。呜呼。 国朝褒奖之典。非不盛矣。有力者易得。无力者难得。揆以公议。可 赠可㫌。非节士孝子仍父子两世而谁也。况节士之父 宣陵参奉应坚。与其祖昌宁教授彭龄及曾祖泰仁县监渊。溯而上之则历沔川郡守士淳,司正龟山。而得高丽忠臣乐斋瑛。其清风大节。尤可以千古。此节士孝子家法之所自。不亦芝根而醴源哉。方今 圣明在上。大举阙典。不以前朝而或忽。不以遐土而或遗。有能继乐斋三父子事实。而因并以节士孝子上闻者乎。老臣白首不死。卧病田间。犹喜谈道学节孝文章家事。谨牵连书之。以待好古考德者徵焉。
书七政算内篇后
小序云高丽崔诚之从忠宣王在元。得授时历法以还。本国始遵用之。肰术者只得其造历之法。其日月交食五星分度等法则未之知也。 世宗命郑钦之,郑根,郑麟趾等推算。悉究得其妙。并所未尽究者。加以睿断。始释肰矣。又得太阴太阳通轨于 中朝。其法小与此异。稍加檃括。为内篇。又得回回历法。命李纯之,金淡考校之。乃知中原历官有差谬。表而更加润正。为外篇。于是历法可谓无遗恨矣。(今按太阴太阳通轨则 明洪武中历官元统所修大统历通轨也。)
题西獭请和清人文后
昔余幼时得见此文于寿村白丈(时德)历褙所录。云是清康熙末年时事。顷丁未在全义。又从邑士黄老时亨家藏旧帙中目之。黄故同春尤庵门人霁谷公(世桢)玄孙。而三世荫仕者也。东人世称西獭必早晚代清人有天下。肰亦未详西獭之为何种。余考西獭即蒙古部裔。大抵元顺帝遗烬。而今遍布大碛南北。东起辽沈。西北栅外。西接河套哈密。其幅员视清人不翅倍蓰。盖与清祖女真同一鞑靼之旧。而彼在西故清人目以西獭。女真在东故汉人目以东獭。獭与鞑字
颐斋遗藁卷之十三 第 286H 页
转而声同耳。西獭之西一部。自 明朝已出没河套。河套故朔方重地。 明人必欲驱出。竟无以出之。今清人任其入居。自谓抚驭有术。肰犹有朝降夕叛大征小伐之苦。故此未免穷黩。彼未免吓诱。以其所云贺兰山下者證之。其为河套一部明矣。余在东海外。恒愿一闻河清。而康熙壬寅忽又一周有八年矣。奈天未厌清何哉。若使西獭果复代清。则金大谷所谓太阳渐南漠阴渐长之验者。亦天地厄运使肰。哀哉。姑录之以备远方异闻而书其后。
书万年历后
自余得裕叔此书以来。宝藏披阅不止。以其代观象监所颁也。辛丑九月二十二日忽焉佚。既惜故人厚赠。至以书报求新。犹远迩物色不少舍。乃己酉闰五月二十五日终焉还。盖得八年失九年矣。从今为我后者。能俯仰印章。愈久勿复失则幸哉。
书兵学指南后
右兵学指南五卷。京中军器寺锲印。而余在木川县所得也。盖自 明名将南塘戚继光。南御倭北御胡。有所撰纪效新书行天下。此亦其所出尔。始我国自初用五卫镇管法。如兵将图说可考。而后之知兵者
颐斋遗藁卷之十三 第 286L 页
谓得八阵遗意。南北随用。无不可者。升平数百年。猝值乙卯之乱。刱行济胜方略束伍之制。及壬辰乱益甚。而五卫因又积废。至是无复可循。而非五卫本法之不善也。 宣庙既西幸。领议政柳文忠成龙建选丁壮。往学火炮狼筅鎗釰诸用于 天朝东援浙兵参将骆尚志及戚金等。金即继光族孙云。癸巳十月驾还。设训鍊都监。以依训鍊本院而权设本监。募健儿习鸟铳刀鎗。置把总哨官以领之。后遂为新设各军营之一大衙门。专以此书为师。而中外无复异者。肰其车战一法。独阙焉不行。夫步短于骑。骑短于车。而北胡须用车战可制。南倭只用步骑及舟战可也。时方忧倭。不急于车。此所以阙。及丙丁北变。在在奔溃。亦可惩矣。况继光初而御倭。晚而御胡。用固各有变。而我国乃胶于癸巳。以后近二百年。偏习之久。不或省其本法之全也。近虽一二知其不肰。而讳兵亦已甚矣。其谁请用车者。一朝怆惶。当为之怵肰追悔而无及。呜呼惜哉。
跋隐松堂金公行状
右故南原教授隐松堂金公行状者。华阳宋子门人四梅堂尹公三举所作也。尹公既师大贤。亦见寒水
颐斋遗藁卷之十三 第 287H 页
斋集中。则其遗言必百世可徵。虽使区区无状改述。亦何加诸。盖金公天质之美。家法之正。克肖曾王考永慕堂至孝遗风。重有先考 赠参议公孝悌忠信四字之符。其平日一言一动。已皆足于听闻。而晴沙高公用厚至为之躬劝出仕。时 仁祖大王用荐者。特除教授。以公不当止于给复。尤当托以训学。而公则谦不欲受 命故也。先是壬辰之乱。以丁酉与士友约守灵光郡。甲子适变。又偕士友大募。是举也。我五代祖考安村府君亦所共之。而近行募义一录。我云叟先生又并屏溪兼山诸老。相与拳拳焉表章而无憾。呜呼。仁莫大于父子。义莫重于君臣。公于忠孝大者既立。即家间内行之细。虽略之可也。肰天经地义民彝之重。实不移于日用常行之间。如饥而食。如寒而衣。一日无是。人不人矣。若公所树。有能取法。虽佗人亦必有得。况于上下一气之相嬗者乎。今其六代孙昌白为是慕也。既与其子养坤先后徵永慕公祠院上梁丘墓表石之文。而又继以公状之增修。胤锡老病田间。犹喜谈纲常大事。其何辞焉。顾比日惛甚。又重于改作。谨依朱夫子暮年跋人状已例我云叟所遵者。尾以若干语如此。为公后者尚夙兴夜寐。
颐斋遗藁卷之十三 第 287L 页
无忝尔所生哉。
题海东异迹后
屈子于远游篇愿度世。朱子于参同契有注解。其旨微矣。岂易与不知者道哉。则海东异迹之辑而补。亦或有百世之杨邵与。噫。
颐斋遗藁卷之十三
 铭
  
东矶金公(知光)文房玉瑱铭
   故六友堂宋公以锡蓄玉瑱。长尺而弱。博十长之一。厚如博。瑱之言镇也。书之翻。风或闹之。厥功在镇。故文房之友四。瑱实五之。公宝若是。后以是用考亭深衣故事遗东矶金公。公其玉润故也。既又申之以书曰。君子比德于玉。子其勉之。后几年东矶公嫡抱天根氏克趾其美。盖尝奉玩手泽。不翅羹墙之慕。而又不忍两祖授受之意。将湮而无传也。乃以铭若序。属诸箕城黄胤锡。胤锡辞不获。谨稽东矶公学问渊源。盖不由师传。顾于一世。若农沧诸君子悉与之讲劘。而见称之无已。则公所至到可知也已。原其立跟科臼之外。玩心真实之地。终焉德器之成者。岂惟天品高
颐斋遗藁卷之十三 第 288H 页
明。不靠佗人而肰哉。其必有使知斯学之可乐。而竟委身从事于此者矣。宋公抑其人欤。胤锡生也后。虽未及趋拜门庭。窃覸其德之一二。肰其传授不徒曰玉瑱是以。而必以六言。则自非君子人。其何以若是勤恳。必欲推自比者于人。而亦使有以比之哉。肰则东矶公玉成之效。公实与有其功。而瑱也亦为有助。是宜铭。铭曰。
匪金匪石。玉之瑱兮。相彼文房。何取瑱兮。风之漂卷焉乃瑱兮。谅不瑱无以镇兮。斯其取瑱兮。而宋公之取。非瑱瑱兮。盖八德之攸比兮。矧玉琢而为瑱兮。传授之义。肆托瑱兮。东矶之德。肆若玉之为瑱兮。我怀若人于此瑱兮。高山之思。劖之瑱兮。嗟尔来许。珍此瑱兮。
东京水晶眼镜铭
   岁乙酉武城金使君履信。知余患眼眚。出是镜语之曰。是庆州水晶也。昔闵公机为府尹得之。传老峰骊阳丹岩及近故正献相国。今为我有。我亦用公物。贻子则奚妨焉。其质厚。虽跌坠不碎。其用周。虽老少无异。子其珍之。
颐斋遗藁卷之十三 第 288L 页
圈若匣。正献在岭臬所新。斯又不可不知尔。余既以归。偶遇西京识者示之则曰。贵耳贱目。我人之未免。肰今天下眼镜。惟庆州为最。余于是尤有幸焉。丁亥正月二十六日。辄铭于其匣以自勉云。
鸡林产天下一。历闵金归我室。视思明非礼勿。宝之哉维此物。
乌晶眼镜铭
   余平居阅细字甚多。自弱冠已患眼。乃乙酉始用镜代视。苦未有品佳者。间获鸡林水晶。闵正献相国五世所藏。而今顺兴金使君(履信)所贻也。虽燕市之购。殆无以过之。顾质白犹恨不及乌者。盖五色惟黑为能养眼力尔。玆庚寅春郑参判(存谦)以余适叨下僚。闻其肰也。出以惠之。其爱余厚矣。苟因是益见所未见。庶几不至终迷则又何幸哉。于是乎铭。
噫用晦而思明。所非礼有如铭。
泮人琴铭
   主人李阳培尝蓄玄琴一张。即参判鱼锡定所卖者。有时招朱永昌度曲以听。今年二月。
颐斋遗藁卷之十三 第 289H 页
余以太仆至。亟问琴安否。则已为奸骗所诱失久矣。则为之太息。第令跟侦。既得其端绪。将讼于东部。而余适乞暇而南。托边僚(得一时为东部奉事)以书曰琴而有讼。不亦韵事哉。及余觐还。琴亦果还。而永昌之指法老且废。不足听。姑属主人善藏。以待余他日转购以行可矣。辄铭若干字于腹中。庶当质剂云。
在地则复。出地豫兮。宜山下是。有函微著兮。(古人有名琴大小忽雷者。盖雷在地中则琴声之微也。雷出地奋则琴声之著也。而颐之象。山下有雷。则举其微著而函之矣。)
蓍囊铭
表天玄里地黄。一百蓍九寸长。
(右一百蓍囊铭)
表天玄里地黄。五十蓍九寸长。
(右五十蓍囊铭)
明馀三己亥。日在亥十四。长园直颐叟。寸法同身视。
(右二囊同)
颐斋遗藁卷之十三
 箴
  
自省箴
知不善为之者。人耶否也。知可改不之者。人欤末也。
颐斋遗藁卷之十三 第 289L 页
人而否。其死为无宁。人而末。其生为何益。且夫一念之恶天必识。毋或曰天奚以识。一虑之辟天则殛。毋或曰天安能殛。天非识以目而识以不目之目。奚翅如十指之严。天非殛以刃而殛以不刃之刃。奚翅若五刑之戮。肰则其必以人而否为戒而慎无乎天识其恶。亦必以人而末为警而慎无于天殛其辟。始所谓人而人。而更何有知而为。乃所谓人之人。而又安有知而不也耶。
人间私语。天听若雷。毋曰高高。而惟慎哉。暗室欺心。神目如电。毋曰冥冥。而畏其显。
客中题壁三箴(时直东部)
莫重者身而或不捡。莫危者心而或不收。言往往失之于居显。行往往忽之于处幽。世之人固具曰余人。噫若是尚可曰人。不惟自今如临而如履兮。庶不至泛泛而悠悠。
其二
有不忍一时之欲而误平生。有不忍一时之忿而踬大事。是孰重孰轻孰利孰害。盖不须单拆方弓而辨之易矣。𨲠玆昧者汩相寻于既覆。卓彼智者独先觉于未至。蒙其昧者邪智者耶。请姑事惩窒之二字。
颐斋遗藁卷之十三 第 290H 页
其三
科举所以出身。其可曲径求诸。仕宦所以事主。其可钻穴图诸。义之所在。虽齑粉不当少避。势之所归。虽钟驷不当或趋。有用我者。述礼乐而赞刑政。无用我者。乐畎亩而忧江湖。余盖将有意而学。未之能信也。肰用晦自明。尚毋愧古人之与徒乎。
集古训题斗儿册房示箴
至要教子。至乐读书。真实心地。刻苦工夫。夙兴夜寐。日乾夕惕。履冰蹈虎。临渊陨谷。
颐斋遗藁卷之十三
 赞
  
拟杨诚斋自赞。谨述 上褒师奖亲命。
圣曰谦质。贤曰博实。自有丹青。贲颐不用。千秋直笔。
真庵李公像赞
   李公世枢咸丰人。箕窝孙茂。南崖依桢。漆室德一。孤峰泰华之后。 肃庙丁巳生。辛卯生员。师遂庵受真实心地刻苦工夫八字。因从艮庵丈岩寒泉诸老游。尝上疏论尼尹父子及辛壬邪论。寿秩佥枢。戊寅卒年八十二。子廷熻孙上舍基畴。两世与我两世同庚。公又闵妹之舅兄也。湖岩安公(致宅)尝赞其像。上舍
颐斋遗藁卷之十三 第 290L 页
遣子镇源。具币请余续之。
英英乎箕南漆孤之遗胤。严严乎遂艮丈寒之一心存诸身。足以厉真实而期刻苦。发诸事。足以靖邪逆而伏诐淫。肰其踪自混于耕耘。而其貌不别于墈岩。少余望之。莫省其有寒潭古井之(缺)光。老余思之。才认其有朱弦大球之希音。盖丹青虽曰传神。而不能以定人也久矣。观公像者。其庶参夫微而究夫深。
颐斋遗藁卷之十三
 疏
  
请先正臣文靖公金麟厚从享文庙疏
八道生员臣姓名等。诚惶诚恐。稽首稽首。谨百拜上言于 主上殿下。伏以皇天申休。宝历无疆。 圣孝弥笃于 三朝。 震邸诞庆于四重。臣等久沐鼓舞之化。第切环拱之悃焉。因窃惟念吾道在东。人文丕兴。上下数百年间。真儒之辈出。以阐继开之业。以赞昭明之治。其功大则报之也崇。其德盛则尊之也至。啜食两庑。前后相望。斯文由是而益光。治教由是而益彰。肰而礼有疏密。犹未遑于并举。时有显晦。亦或待于后来。有若先正臣文靖公金麟厚。以一代儒宗。百世师表。尚阙文庙之跻。久致公议之郁。此诚 天地之犹有憾者也。臣等俱以遐乡末学。其于大贤阃
颐斋遗藁卷之十三 第 291H 页
域。顾何能蠡测管窥。而若乃得于前人之论撰者则有之。请举其梗槩而仰陈焉。麟厚以清明温粹之姿禀。有超迈洒落之襟怀。自在幼少。言语简寡。步履整正。不经心于外物。已默观乎生理。明月无私之吟。天圆至大之咏。皆在就傅以前。而能自见得大意。人或谓近于颜子之明睿。此则天赋之绝异也。早既志学。晚益进修。以小学大学为始终条理。终身服习。如诵己言。已又致力于语孟。而参之以诗易。以至太极图之义理精深。西铭之规模广大。亦尝玩索不已曰。学者不可偏废也。知已及之而心若不足。择已精矣而思之益谨。此则学问之纯笃也。以言乎其造诣则敬以持守。义以裁度。体之心而反之身。德日进而业日广。表里无间。动静如一。卓肰乎大中至正之规矣。我朝诸儒率皆专心明理之学。肰于精微地头。尚或有听莹者。而麟厚默契道妙。洞见大原。有以太极阴阳为一物。道心人心为体用者。则一言剖破。明白的礭。文宪公臣奇大升尝于四端七情之辨。多所质疑。得其印證。后与文纯公臣李滉往复论难。殆数万言。要皆本之于麟厚之旨者。而李滉亦尝见其论学文字。深服晚岁之功深。平日立论大致。不惑于新奇。不乱
颐斋遗藁卷之十三 第 291L 页
于缴绕。平正易知。攧扑不破。而亦不自以为知。一皆折衷于朱子。盖朱子之道。在天下万古。未始不如日中天。而中国则陆王乱之。偏邦则文献阙焉。学者虽知学朱而鲜克真知其为真。而麟厚乃始尊信之笃。谓当直接乎孔圣之统。尝有诗云天地中间有二人。仲尼元气紫阳真。则文康公臣金昌翕为之啧啧未已。其卓识独见。大明朱道之功。尤何如哉。而又明于天理人事之仪节。有所修家礼考误者。其于引据。无不精当。文元公臣金长生多取其说。以订礼书焉。以言乎其出处。则自 仁庙毓德春宫之日。侍讲多时。恩遇甚隆。直庐之 躬临问难。墨竹之 手写宣赐。可知同德相与之盛。文正公臣赵光祖诸贤之冤。人莫敢言。而麟厚在馆职。独上劄开陈。辞意剀切。 中庙颇示悔悟。 仁庙初载。首命伸雪。人以为当日一言盖发其机焉。方 朝廷倚重。而乞养出外。已有敛退之志。及 仁庙升遐。而杜门谢事。独切悲慕之情。呜呼。五百 圣作。名儒应时。而不幸生民无禄。未得终致明良康哉之休。此固遗恨千古。肰士大夫进退辞受。实有关于风俗之盛衰者。而麟厚能烛微见几。沈晦而没。顾其明知达识。清风大节。未可以一行称
颐斋遗藁卷之十三 第 292H 页
述。而深造厚积之发。实根于道学之正矣。至若治家则正伦理而笃恩义。教人则该知行而一内外。为文章如周易观象篇。西铭事天图及论大学讲义。孝经刊误。夙兴夜寐箴。以至诗赋诸作。亦粹肰一出于正。皆所以理性情而涵道德。真仁义者之言也。见其威仪也。俨肰而可敬。接其辞气也。温乎其可乐。文理密矣而有庭草一般之意思。圭角泯矣而有凤凰千仞之气象。其殆庶乎中和之不倚不流焉。是以闻风者诚服。觌德者心醉。少事文敬公臣金安国。呼以少友。至谓三代上人物。文成公臣李珥亦称其出处之正。海东无与伦比。因以清水芙蓉。光风霁月为喻。文正公臣宋时烈尤加景慕。于国朝人物独许以道学节义文章之兼有而不偏。所撰大碑文字。极其阐扬。末又举道德博闻之文。以示斯名之称情。千载之下。孰得以改评哉。而文正公臣李縡继而谓宜追配于 圣庑。呜呼。世无古今。人无贤愚。盖莫不仰以山斗。凡诸杖屦遗泽之所。既皆俎豆而尸祝之。粤在 显庙朝。 特命宣额于笔岩。象贤之举。非不盛矣。而若乃儒林宗仰之心则犹有歉于崇报之未尽也。今臣等所陈。盖述先贤之定论。非出后生之私见。政当俟百
颐斋遗藁卷之十三 第 292L 页
世而不惑。则从祀之典。舍此其谁。而只缘年代稍远。自致因循。近世章甫之封章拟请。亦既屡遭。而辄值事会。一未 登彻。向臣所谓时有显晦者。于此亦可见矣。恭惟我 殿下嗣服以来。政令施措。动合天则。而于崇儒重道。益致 圣意。凡系 列朝未遑之事。次第修举。则一世公议之积屈而庶伸者。顾不在于今时也耶。臣等虽极陋劣寡闻。而惯承前辈绪论。自切慕贤之诚。八方重茧。一辞仰吁。伏愿 圣明恢询荛之盛。轸崇德之报。特 命有司。亟举先正臣金麟厚跻配文庙之礼。以尽昭代之盛典。以副多士之颙望。则斯文幸甚。世道幸甚。臣等无任屏营祈恳之至。谨昧死以闻。(右疏本出李监司基敬丁酉之制。而今试檃括之。)
请忠武公臣李舜臣井邑遗爱祠赐额疏
全罗道井邑县幼学臣姓名等。诚惶诚恐。稽首稽首。谨百拜上言于 主上殿下。伏以皇天降骘。 宝祚跻隆。 圣孝方光于三朝。 离明诞庆于重轮。臣等久沐鼓舞之化。第切环拱之忱焉。因窃惟念我 国家四百年经文纬武崇德报功之典。至矣尽矣。时乎无事则礼乐出治而道学之贤在所必奖。时乎有事则兵刑拟乱而干城之良在所必劝。诚以文武不可
颐斋遗藁卷之十三 第 293H 页
偏废。而功德不可或忽故也。今以一世所耳目者徵之。先正名臣。自 宗庙 文庙配食以外。或祠或院。亡论重复。举有 恩额之华。而故名将殉 国者亦肰。则臣等所居井邑本县。故忠武公臣李舜臣遗爱之祠。宜其一焉。顾始营建。正在 肃宗大王七年辛酉。兹已一百有六年。而乡俗贸蚩。犹未请额。则是乃以一时叠设之禁。为可苟安。而百世虔享之礼。似或终亵。臣等死罪。请试大声一言而鸣号焉。盖舜臣苦诚大节。伟勋壮烈。既应 宣庙之洪褒。亦受 神皇之峻擢。不惟功冠海东。实是泽被天下。则都督陈璘参将戚季金之称服。故相臣文忠公李恒福先正臣文正公宋时烈之推重。其见于朝野传志与夫祠墓记碑之类者。将不暇一二论列。而第举其梗槩则舜臣性赋忠孝。才兼文武。尝言丈夫生世。用则效死。不用则耕野足矣。若媚要人窃浮荣。吾所耻也。其立心如此。古之真士大夫何加焉。故于故相臣文忠公柳成龙之在京第也。虽以同闬受知。而于先正臣文成公李珥之判吏曹也。不以同宗赴邀。此而犹肰。他可知矣。及其浮沈南北。出入镇幕。尚毅毅持是不变。则其厄甚矣而孰援者。逮万历己丑十二月。始得井邑
颐斋遗藁卷之十三 第 293L 页
县监。居官十四朔。移佥使者三。移郡守者一。而竟并以骤升为台驳不果去。间兼泰仁。剖决如流。其民爱之。请 御史仍管。则本县之爱当如何也。寻自是擢全罗左道水使。独忧倭衅。早备海防。而曾未几何。大寇至矣。于是乎壬辰而有玉浦,泗川,唐浦,唐项,永登,闲山,安骨七大捷。而闲山为其最。癸巳而有釜山一大捷而移营闲山。以统制兼本职。则元均已有流诬。倭谍亦有间言。至丁酉被逮旋 宥。起复前职则又有碧波,鸣梁二大捷。而鸣梁为其最。继以戊戌再移营古今岛。有露梁一大捷。尤为其最。而忽被丸中之毒。爰应星陨之变。身虽死矣。贼已遁矣。即干戈七年。大小百战。龟船筹堂。再造 中兴之盛者。舍舜臣一人而谁也。呜呼。 祖宗之隐恤。部曲士民之哀痛。夫孰不原于天理人心之同肰。而全罗则顺天府左水营本镇及东岭也。海南县右水营之鸣梁也。庆尚则固城县统制营本镇也。南海县之露梁也。洪忠则牙山县罗山之墓。白岩之里也。石刻板锲。前后相望。并有祠焉。亦香火不绝。凡系 宣额之号。为忠悯为显忠者各一。为忠烈者二。 上下崇报之议。夫肰后庶无缺矣。虽肰独不念舜臣七年百战之绩。实自井邑
颐斋遗藁卷之十三 第 294H 页
一本县作宰而发迹乎。先乎此则权管助防兼宣传。何其惫也。后乎此则佥使郡守水使升统制。何其壮也。是殆 天命 国运一否一泰之关梁。而井邑以遐方下土十室之残者。邂逅而当之。斯已不或偶肰。则岂独区区遗民念念遗爱而已哉。抑是祠也。在本县治西南十里。以其东则有内藏山龙窟飞来二庵。而壬辰乱初。故参奉臣吴希吉柳讱故别提臣安义孙弘禄等。奉 太祖庆基殿 御容及全州 国史藏护得完之所也。以其南则有长城府界。笠岩山城。俯临大小芦岭一大路。而高丽宋君斐破蒙兵。丁酉故奉事臣尹轸死倭乱之所也。以其北则有茅川考岩书院而文正公宋时烈俎豆 宣额。再三 致祭之所也。而舜臣之祠。周遭映发。风声光景。惚恍如在。臣等尝试想像而思之。倘 朝家不拘令甲之有禁。特许额号之有 赐。庶几召杜循良之治。葛岳恢攘之功。幸令一举而并章。则舜臣明灵。其死不死。千秋万世。必冥祐图报。脱有缓急。馀威所及。或可以翊 圣真之留 迹。并先正之遗烈。使狂尘恶氛永熸于一城二岭南北数千里之域。而我 国家亿万年丕丕之基。将巩固无缠矣。此臣等所素耿结。而顷当考
颐斋遗藁卷之十三 第 294L 页
岩致 祭之日。又一路多士。相与指点而矫企者也。何哉。昔宋时烈为舜臣露梁碑也。 孝宗大王亟命徵草本赐 览。以寓拊髀之怀。而先正亦追书其实。哽怆未已。今先正书院与是祠邻近。而 圣眷既洽于先正。额号顾阙于是祠。斯固臣等不敢早吁之罪尔。不抑有憾于天地之大乎。伏惟 圣上嗣服以来。寤寐忠良。光宠节义。虽在前朝人物。亦骎骎遍举。而叠设之令。有不恤者。则公议之伸。旷典之行。时哉时哉。此诚其时。兹敢六百里一辞仰请。而一国所同。非特一县之愿也。伏乞 圣明亟命有司。 赐额于忠武公李舜臣井邑县遗爱之祠。以慰忠魂。以副舆望。则世道幸甚。 国家幸甚。臣等无任瞻 天望 圣激切祈恳之至。谨昧死以 闻。
请文忠公臣朴淳月井书院。故参判臣金继辉,参判臣沈义谦,文清公臣郑澈,故宣谕使臣洪千璟等。并 赐牲币疏。
全罗道幼学臣姓名等。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百拜上言于 主上殿下。伏以惟天眷祐。惟 祖宗降监。大历无疆于延长。 重轮有徵于开先。臣等沐 圣化仰 圣孝。不胜忻忭之忱久矣。因窃惟念 国家
颐斋遗藁卷之十三 第 295H 页
四百年声明文物之盛。莫今兹若也。凡匹夫匹妇一节一行之可取。既拳拳㫌复而靡遗。而溯而上之则宗儒大贤之尊尚。名臣烈士之表章。亦且无久远无沈晦。或庙而谥。或墓而碑。或祠而额。或家而继绝。或太庙文庙而从享矣。士生斯世。孰不竭蹶鼓舞。思有以对扬。其于天地之大而犹有憾。日月之明而犹遗烛者。又安敢不庶几仰赞万一。而默而息而已乎。今本道罗州牧有故领议政文忠公臣朴淳所享月井书院者。即淳桑梓之邑。而 孝宗大王十年己亥。因请额所 宣也。间者太学诸生。又佥同发论。以淳之同德四臣故参判 赠判书金继辉故参判沈义谦故右议政文清公郑澈及故宣谕使洪千璟等。有按道同里遗迹布昭者啜食焉。昔光州月峰书院。以先正臣文元公金长生,文敬公金集。追配于文简公朴祥,文宪公奇大升诸贤。则本院之为。亦其遗也。顾不及为之 上闻。以致官阙牲币。夫既同德矣啜食矣。而牲币之仪。独于旧而阙于新。呜呼。一人向隅。满堂犹且不乐。况于四人之非一。而淳之英灵。乐乎否乎。臣等请申举淳之德善事行。而继以四臣。为 殿下大声一呼而因乞伏积逋不敏之诛焉。盖淳即文简
颐斋遗藁卷之十三 第 295L 页
公祥从子也。文康公徐敬德门人也。先正臣文纯公李滉,文成公李珥,文简公成浑与夫故参赞宋纯,文宪公奇大升。同声同气之契也。始焉贬百龄之谥。中焉黜元衡之罪。终焉白癸未三窜之交诬。而国人倚之。士类宗之。在内则温申。在外则伊洛。故其曰松筠节操。水月精神者。 上而受乎 宣庙之所褒也。其曰宋人物唐诗调者。远而得乎 天使之所称也。自是又有故相臣文忠公李恒福,先正臣文正公金尚宪,宋时烈长弟而公诵。则千秋万世。斗如山如。卓卓乎文成文简两先正之主人者。非淳而谁。要之当时君民之志。又莫非小学心经近思录所从出尔。此 孝庙所以不拘永平之享。而一疏亟 允于本院者也。不亦猗欤休哉。乃若继辉以文成道义之交。启文元家庭之学。祠箕子而下汔于文正公赵光祖之师生。崇文纯而追及于文敬公金安国之文集。邦礼是正则淳与闵纯之议合焉。党人是斥则沈贞元衡许晔金诚一之类熄焉。即 国系辨诬。厥功尤伟。而文成所诩。初不独以是。则故相臣文贞公申钦文忠公李廷龟以至故府尹崔岦所述。今可覆也。义谦袭乃祖名谦之训。有自号巽庵之旨。虽居戚畹而扶士类
颐斋遗藁卷之十三 第 296H 页
有力则文成一队所胥赖也。虽云党首而非本意修隙则金世濂一言所追谅也。外补之时。文成固是公议而文元犹疑于诚心。文网之日。仁弘岂无题目而末流竟归于误国。苟欲为斯人折衷。当于宋文正序铭得之矣。澈则先正臣文靖公金麟厚及奇大升门人也。文成文简诸大贤之友也。方其释褐。坐兄姊乙巳之祸而枳废无极。逮夫言事。荷文纯谏臣之誉而峭直有忤。非不恢恢乎古昔清者之量矣。金洪诋贤。立叱之以衮贞。非不勉勉乎文成变和之托矣。三尹遘谗。亟脱之于暗昧。于是乎李泼,金宇颙三窜之徒。日张月滋。而文成文简继辉,淳,澈,义谦之蔑。无复馀地。虽汝立背 君师之后。暨仁弘雠 母妃之际。而焦原之酷。几及泉壤。而微癸亥之靖 社。文元之颂冤。则天人定胜之理。不殆殄乎。一鹗猛虎。元有 圣奖。壹惠华扁。可见公评。斯于宋文正与夫故相臣文忠公金寿恒传信之文。重可稽者。至若千璟一小官耳。其初一寒畯耳。文辞夙就。能续高丽舍人侃之家声。名行自厉。无愧故大司宪履祥之宗盟。既从忠烈公高敬命。以至奇大升而闻见博矣。转师文成。以交淳澈继辉义谦而门路正矣。故当介清之背淳则面
颐斋遗藁卷之十三 第 296L 页
折伪学。不免于首祸。群壬之陷澈则身罹缧绁。又困于停举。而壬辰丁酉之乱。旋有大焉。协守江华也。文烈公金千镒犹资其方略。从事海徼也。都元帅权慄亦仗其召募。况乎龙湾抗疏。发弘老间 两宫之状而文简昉获曲保。倭氛扈 驾。膺从勋授直长之 命而布衣实有光荣。自夫进士一等文科壮元以往。则名益隆而忌益甚。虽以尹斗寿,吴允谦,张维,金瑬,赵希逸,朴东说一代名流之推服。而低回于典籍提督察访之冗班。出入于仁弘,尔瞻,筠贼之毒手。犹且悲 西宫锢门而危言凛凛。不怕曹友仁之诗案。愤辽阳梗路而苦心炳炳。终有航海使之赆章。非夫所畜之厚所养之正则安能如是。惜乎二子东俘。八帙西迫。乃以壬戌间 宣谕癸亥后通政而没矣。有识尚论。按野录集家者。宜彳亍俯仰而靡已。噫此四臣者。比之于淳。名位声迹。诚有差等。非一槩可论者矣。肰其阳焉而非阴。白焉而非黑。淑焉而非慝。则未始不一而二二而一。而参差之序。澜漫之归。信乎其迭经迭纬。总之犹五星在天。有大小进退疾迟伏见之分。而其芒寒而色正则均耳。良亦盛矣。目以同德。谁或不可。是则前之特享后之追享。亦天时人事早晚
颐斋遗藁卷之十三 第 297H 页
疏密之别尔。其又何疑之有。士论既肰。 朝议可知。而 国家多事之会。乡俗斗海之故。重以臣等至愚至微。无以夙请牲币之典。遂令咫尺神位。有丰约相悬。呜呼。臣等不敏之辜。宜无所逃。而 圣聪有闻。亦必旷感而亟 允矣。抑臣等于淳。重有可戚。夫以他馀大臣。不幸无后。犹为之继绝。况淳之贤而一孽子应犀为群匈嗾杀。则淳之祀无属。岂不恸哉。肰淳伯仲二父后裔在光州者。今不一二。倘 圣朝追取其旁支昭穆可为淳子之人。不论年远。 许成之为后。如 肃庙朝故参判忠烈公河纬地 英庙朝故持平金䃴两臣之追继。则淳家之慰。亦士林攸慰也。兹敢一辞八百里。来吁于 阙下。伏惟 殿下穆肰垂察。特 命攸司。先令臣等本道罗州牧所有故领议政朴淳月井书院。并 许金继辉,沈义谦郑澈,洪千璟四臣追享者牲币。因令淳家追继有后。以光圣德。以重天秩。则 国家幸甚。世道幸甚。臣等无任瞻 天望 圣激切祈恳之至。谨昧死以 闻。
颐斋遗藁卷之十三
 婚书
  
一汉婚书
伏以草木之味。地迩宿舂。琴瑟之逑。天叶景贶。自愧
颐斋遗藁卷之十三 第 297L 页
衰落。何意扳联。㙻长男房下长孙一汉。诗礼粗闻。宗祀是托。扶床绕膝。既丱兮而弁兮。授室嗣亲。庶昌尔而炽尔。玆承先伯氏第四小娘子。教袭图史。仪习蘋蘩。凤毛犹存。矧季兰之能敬。熊梦可卜。知下莞之有祥。顾老病方剧于半年。而婚姻特宠于吉日。恭将五寻不腆。永乐二姓无疆。虽锦里冠冕之荣。莫容敢望。肰月亭茅土之烈。尚或相依。忻荷之私。鉴念甚幸。
  改本
伏以草木之味。地切宿舂。琴瑟之逑。天定景贶。自愧衰落。何意扳联。埏继高祖近故宗兄长孙一汉。诗礼粗闻。宗祀是托。扶床绕膝。既丱兮而弁兮。授室嗣亲。庶昌尔而炽尔。顷承先伯氏第四娘子。教袭图史。仪饬蘋蘩。凤毛可徵。矧季兰之能敬。熊梦胥协。将下莞之有祥。顾范砚奄哭于隔旬。而桓车未挽于经岁。荐祔才毕。惜乎遗命之在书。借吉因谐。允矣大信之如约。玆脩五寻不腆。永洽二姓无疆。虽锦里冠冕之华。莫容敢望。肰月亭文献之绪。尚或相依。慰幸俱深。鉴念至企。
一汉再聘柳氏书
伏以牺皮之俪而刱孔嘉。姬书之填而徵至敬。盖将
颐斋遗藁卷之十三 第 298H 页
传万世嗣。靡直合二姓欢。今胤锡长子一汉。责重奉宗。时急迎相。恭承先叔氏第二小娘子。德容方茂。寿福咸宜。顾衰落之非华。愧扳联之不称。岂期谦盛。遽赐允从。玆当吉日三商。谨纳菲币两卷。敷宣曷既。鉴念是希。
七汉婚书
伏以相望八舍。久仰声气之同。爰卜三商。遂讲婚媾之好。虽俪币之不腆。岂填书之其徐。胤锡少子七汉袭先庭而粗能知方。当弱冠而未及有室。伏承令季氏房下长女娘子。毓美于内外名族。齐茂于古昔宜家。不图衰落之馀。乃获扳缘之宠。玆诚以贤妇而归快婿。亦特拜大姑而徵多男。诗已称乎孔嘉。礼斯行乎至敬。敷宣曷究。鉴念庶希。
颐斋遗藁卷之十三
 上梁文
  
宋圣能(思权)厚里新第上梁文
儿郎伟述夫。匡山西樊。芹湖东坞。瓜畦稻亩。自昔耕樵之结邻。柳径筠扉。只今轮鞅之寡迹。美名既称于厚里。何异处仁。先业幸传于弊庐。庶追来孝。于焉拓旧而重葺。所以图新而永观。苟美苟完。亦侈于玉川先生数间屋。爰居爰处。犹胜于秋崖老子一把茅。斯
颐斋遗藁卷之十三 第 298L 页
其意有所存焉。盖是筑不得已也。主人闻善华裔。章德孤踪。半生谬悠。已无成于书剑。累世迁徙。曾未宁于鹑鹌。惟门户久益秪残。而第宅尚不遑理。亲宾过从。安免矮椽之打头。祖考享将。尤窘小厅之陈位。门闾高大。纵既富方谷之难期。礼仪沽粗。亦终贫且窭之可病。遂发愤于比岁。将邀福于前人。节饪缩裘。十指之拮据其戚。写材购木。一心之劳苦敢言。藁苫磶础之需咸已备具。阴阳温凉之候实惟吉良。乃相故居之傍。乃移数武之外。酉年戌月。事或有待于今。巳背亥颜。地若增胜于旧。坟墓密迩。慕陟降而深深。田墅頫临。课稼穑而宁懈。桑梓恭敬在是。苾芬吉蠲于斯。房栊幽修。不徒适体而容膝。琴棋高会。行见引朋而论心。维承祀接客之仪肰后无憾。矧披褐却轨之志绰乎有馀。虽眼界少逊于泓峥。伊梦想讵在于尘坋。回籍溪正铺之遗意。足称善人。缅野塘小隐之高风。且急胜事。优游哉可以娱桑榆之景。消摇乎可无愧草堂之灵。辄成短谣。庸表素愿。儿郎伟抛梁东。晓窗日透初红。閒里从容睡起。此间此乐何穷。儿郎伟抛梁南。烟楸极目相参。但愿此心兢惕。承家勿忝先龛。儿郎伟抛梁西。楞枷碧海天低。早晚会寻仙去。灵
颐斋遗藁卷之十三 第 299H 页
源莫遣人迷。儿郎伟抛梁北。夜夜疏檐天极。不随斗转河回。一段天机谁识。儿郎伟抛梁上。云尽高空月亮。深更独步小除。心境澄澄难状。儿郎伟抛梁下。咫尺西风䆉稏。趁凉观刈归来。童子候门欢迓。伏愿上梁之后。老稚长健。寝兴载安。斋明思成。噬无射于神鬼。纯嘏锡后。式勿替于耳云。尊中之酒不空。户外之屦常满。太平衰暮。永保清閒。
本县司马养士二斋合设上梁文
儿郎伟。伏以学政弊而诸路之教官全裁。讲堂虚而两夹之生徒靡寓。不有司马养士之别馆。曷称存羊告朔之遗仪。藏修息游。庶增广于邑校。秀选俊造。赖益盛于 王庭。环东表四千里之幅员。孰无大小院之肄业。曕(一作瞻)南中五十区之牙错。遂多内外舍之分居。永念吾邦。尚缓斯筑。瀛山卞山之包括。风气已深。吴城漆城之翻传。谣俗不泯。清藻伟绩。历历三宰相于前朝。异迹贞符。往往双进士于同榜。或慕义兴孝。并扶树而流芳。或讲学劬书。申教育而遗泽。盖角奎临对之有验。而稼毕留咏之职由。嗟乎万历兵馀。久矣十室力诎。方礼殿始迁之际。未遑大拓儒宫。逮县廨再移之辰。不欲重劳民户。漕贡礼擢。纵翘楚之可书。
颐斋遗藁卷之十三 第 299L 页
夏课冬程。奈帲幪之莫备。斯父老有识者所共惜。则士友有志者所宜图。才谋众而获同。因举一而兼二。乃命龟食。仍开如舟之墟。不满牛鸣。斜联释菜之地。大火当面。天已笃于右文。老屋呈材。人亦便于趋事。殆非偶尔。抑有待欤。我知县曹侯。以晦谷文忠之孙。涖白江俎豆之邑。尝从槎于海外。实著膂营。既创城于关西。转膺符使。次第专阃而克绍。急先隆儒而是经。为政几时。割养廉于文会。召工即日。倚光学于乡评。纲纪多方。仰鼓舞之嘉惠。赡助殚力。庆轮奂之允臧。伊东头西头之互通。岂非事半而功倍。若先辈后辈之相益。当知体立而用行。诚幸一初之耸观。恭陈六伟之赞颂。儿郎伟抛梁东。迤起台山隐约中。一抹酣霞迎旭早。清平光景又春风。儿郎伟抛梁南。碧梧浮翠在疏栏。宿云万顷何方雨。终古悠悠动静涵。儿郎伟抛梁西。月度逍遥想更奇。太极元来天画活。回头鹏鴳自高低。儿郎伟抛梁北。华屿烟生应水色。长与杨江一汎通。帆风衮衮星宗极。儿郎伟抛梁上。培风旧馆山千丈。寓言惊世亦何为。作镇降神方共仰。儿郎伟抛梁下。苔古泉寒双眼泻。不到平川未肯休。滔滔大化如斯者。伏愿上梁之后。乡跻善俗。士归同
颐斋遗藁卷之十三 第 300H 页
心。崇德艺而举贤能。奚特衒玉之戒。爱 君亲而隆师长。尤须丽泽之资。其出也根六经而措治。可以上贲 昭代。其处也囿七事而承化。可以下慰贤侯。一隅城市山林。千秋人才府库。
灵光郡宜宁南氏坟庵重修上梁文(为南上舍彦极制)
儿郎伟。伏以丁阁之仪降杀而达下。丙舍之号沿袭而迄今。玆当一小庵毁成。亦幸我故家继述。粤若丽季。有赠侍中。籍宜宁之乡。实称云霄峻阀。官灵光之郡。盖卜风水佳城。龙輴踯躅而不行。终焉显圣。凤苞飞腾而爰导。或云徵奇。自非积德而累仁。曷能承先而帱后。雄藻(龙翼)正学(彦纪)。方将万子孙相传。卓节(乙珍)清风(孝温)。不徒一碑碣可纪。山川蓄泄。松槚尚免于虫灾。霜露循环。香火讵阙于牲祭。乃经营于坟左。曾突兀于眼前。备昭穆之周旋。猗欤酌献秩秩。思体魄之密迩。允矣陟降洋洋。报本寻原。可见秋江酹而壶谷记。代兴修废。亦有季父董而宗叔偕。嗟岁月之几何。奄风雨之交萃。一洞寥阒。奚但缁髡之失依。五楹摧颓。尤切昆云之痛慕。林樵野烧。其属谁而禁诸。春苾秋芬。殆自此而旷矣。肆小子不肖而妄作。庶前人克绍而苟完。日吉辰良。岂非神理之默相。事半功倍。亶由
颐斋遗藁卷之十三 第 300L 页
族谋之佥同。溪耄谷倪。咸拭目而改观。木客山魈。犹动色而助欢。是飨是宜。敢曰推孝不匮。可久可大。所期绳武无疆。咨尔工师。听我善颂。儿郎伟抛梁东。早起帘㫌日透红。但得至诚无远近。大明何处不灵通。儿郎伟抛梁西。风露残更桂影低。朔望盈虚元一理。休烦太乙照青藜。儿郎伟抛梁南。倚汉奇峰矗矗三。已验形家台室象。几年灵气郁相函。儿郎伟抛梁北。枢轴分明瞻斗极。千里松京与汉京。归心前后知同得。儿郎伟抛梁上。凤顶崚嶒尊万丈。应似当时老祖翁。枝分叶别随生长。儿郎伟抛梁下。令节跄跄将事者。一念芝泉有自来。无幽不格承纯嘏。伏愿上梁之后。祖烈弥永。宗风益弘。尔公尔侯。轶项背而麇至。允文允武。循轨䠱而鼎来。一抔衣履旧藏。千代享祀大礼。
茂长县道岩祠三修上梁文
儿郎伟。窃以国学之从祀重而节目或有未该。书院之 赐额华而时势亦有所限。惟一乡公议之乃定。必百岁盛德之是隆。玆当三修。益耸群听。伏惟永慕堂金先生。上洛勋胄。长沙寓公。中年上庠。直为母心之慰悦。安身立命。实在圣训之沈潜。戴记孝经。何尝
颐斋遗藁卷之十三 第 301H 页
一日释手。小学家礼。尤徵四方及门。原诚爱之立先。而奉养之自幼。疽吮祷应。旋负土而为坟。寒处淡糊。纵居庐而无疾。二十八而靡怙。尚传群鼠毙而飞雉投。四十八而违慈。重见女奴远而内子避。若其环墓而不雪。与夫遍山而裁松。里社咸称。奚独荐承重之祭所。篁竹自屏。因为永思亲之斋居。观河西眉岩之表章。宜尔倭燹之莫犯。逮松川高峰之推服。终焉 天朝之有闻。嘉靖㫌闾。固已并遗文而不泯。万历创庙。还复即旧墟而维新。嗟癸卯之未周。奄风雨之交萃。俎芬豆苾。虽幸准祭礼无隳。壁涎牖丝。安可在儒林或恝。谋工举事。居肰不日而告完。尚德报功。真若待时而非偶。枌榆动色。碑留歌之名。弦诵流音。祠接忠贤之号。聊成演伟。用赞呼邪。儿郎伟抛梁东。道山苍翠入帘栊。但令默识存心后。物物鸢鱼只个中。儿郎伟抛梁南。孝岳遥开一水涵。百行源头要自省。清明夜气性天函。儿郎伟抛梁西。鹿洞烟霞望不迷。光霁别传何限意。建溪当日亦濂溪。儿郎伟抛梁北。岁晏松林森黛色。还有臧坛古杏存。令人手抚成追忆。儿郎伟抛梁上。仰止龙岑高几丈。倘得乾乾日夕间。与时不失偕行象。儿郎伟抛梁下。无冬无夏朋来
颐斋遗藁卷之十三 第 301L 页
者。希颜有志即颜徒。须信功名同土苴。伏愿上梁之后。士行齐兴。乡风丕变。入孝出悌。争怀我丈夫之心。馀力学文。举以君子儒自勉。藏修观感。所贵师范之非遥。肃穆趋跄。毋曰祀事之亦足。庶乎闵拙堂 启本之随续。必也尹圃岩状文之因仍。一区王辥遗祠。千代邹鲁比屋。
祠堂再修上梁文
儿郎伟。伏以前庙后寝之义兴而东必先。左昭右穆之位废而西乃上。盖不特祖功宗德者达乎下。顾庶几追远报本者发乎中。人彝人伦。其以是而可纪。天叙天秩。其以是而可明焉尔。永惟罗朝。实始我姓。越松灵境。犹传汉学士遗墟古碑。牧隐名章。不泯都巡问同声高义。历缮工检工之缵述。并海县江县之明敡。或 璿潢相联于族志集家。或棣萼交映于舆览科录。逮乙巳丁未否塞之会。即从仕通政旅琐之辰。湖南薄庄。几多恋于汉华。貊西先垗。竟赍恨于瀛吴。怀哉佥正之晚居。宛尔寿衕之高顶。心乎致悌。仰贤兄烈嫂之耿光。智以全宗。验千里三年之元吉。爰有遁昏朝而协义旅。亦有斥虏号而驩异颜。伟欤醉翁。卫乎尤老。文章气节。惜入海而沈冥。学问知行。幸传
颐斋遗藁卷之十三 第 302H 页
家而绳武。楚山奔哭。不忝松叟之从游。龟岩藏修。远耸农门之往复。汔济美于晚隐。早闻道于西山。 元陵华褒。喜是父是子之俱被。云楼敬字。得彻上彻下之同归。祖训相袭而文献之足徵。天意有待而蒸尝之勿替。嗟几世之屡徙。自先子而苟完。由正寝而继祠堂。势所肰也。规癸亥而成乙丑。力不足焉。地盘靡坚。纵略葺而何益。雨漏无歇。每一念而多伤。既久因仍。可畏颓压。不肖胤锡。不食之报。有陨其休。桂坊虚名。慕先庭而莫及。木州乍养。叫慈舆而难攀。虽贫窭于丧威。尚继开于宗事。晨晡经祀。仗一弟之衰龄。远迩奔驰。倚大儿之涩脚。从白氏而归黄氏。木瓦便输。背子方而颜午方。时日协简。于焉精灵之获妥。于焉荐献之罔忧。式凭呼邪。聊演赞伟。儿郎伟抛梁东。象岳青尖晓旭红。隐约龙头(祖考妣所葬)知几里。横张侧展郁流通。儿郎伟抛梁南。薄天方等迥相参。辞楼顾祖谁迎送。珍重王轮(通政府君考妣所葬)一气函。儿郎伟抛梁西。逍遥(醉隐府君遁居之所。而龟岩府君斋院遗址在焉。)千仞海云低。厚邱(从仕佥正数世鳞原及晚隐府君初葬之地)。安陇(先妣初葬之地)。无多路。间界金鱼(村西甘同峰)色不迷。儿郎伟抛梁北。遥怀白岳撑元极。汉江一半亦昭阳。(江名。在春川。)楸露桑烟森在目。儿郎伟抛
颐斋遗藁卷之十三 第 302L 页
梁上。夜夜分光奎壁朗。终古诗书我故家。从他萤爝纷相放。儿郎伟抛梁下。阶藓庭莎来拜者。安得千儿与万孙。英贤寿贵传图画。伏愿上梁之后。墙垣缭邃。锁钥扃牢。鸟鼠去而蛇蚓除。一区清洁。鼎俎陈而丝管作。四时和宁。赫赫名家法门。乙乙忠臣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