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颐斋遗藁卷之八
颐斋遗藁卷之八 第 x 页
颐斋遗藁卷之八
 书
  
颐斋遗藁卷之八 第 165H 页
答金泰仁(履信)(甲申)
顷者奉云楼咫尺之书。蹑铃轩方寸之地。几年愿言。得遂觏止。以一介疏贱。为幸大矣。况复重之以礼貌之隆。情话之挚。殆若施诸朋友亲戚者肰。是岂胤锡之所敢当于伊日哉。窃尝念之。当世名门大家。求文章道学节义之备。惟石室先生脚下为肰耳。百数年间前后相发。灵芝有根而其秀也璞。醴泉有源而其委也远。即城主一动静之际。而已足以知风之自矣。辞退以来。觉有所得。詑耀浑舍为如何哉。曾未一月。弊邑使君见过。又蒙下书递到。忙手擎读。重有感于记有也。书后日且屡易。伏惟清暇气体候神右万吉。恋德之怀。愈久愈深。恨胤锡行役之后。积惫在身。未得即速趋谢耳。所教三山消息。谨领之矣。秋务稍间。固知板舆之应南。而丈席行次。果在冬间否乎。长沙之访。衡岳之游。胤锡亦仰揣师旨之有存。而天气看看向寒。老境筋力。不瑕有损。若使早晏杖屦启行。因承城主之告期。则胤锡虽亡状。犹当竭蹶附骥。望馀光于栎泉庐山之间矣。其为受赐。当亦不赀。与人为
颐斋遗藁卷之八 第 165L 页
善。其是谓乎。胤锡侍事姑安。而开卷不能多时。惟俟墓下有事。或图进拜耳。
与金尚州(履信)(丙午)
河西先生文庙进享之论。即渼上先师平日所眷眷者。而近闻湖南士林应馆学通文。方将封疏北上。当以念晦间入城。而座下与宗伯台座(金履素)及二徐台令(有邻,有防)宜亟左右而成之。故兹试先期奉告。伏惟留念焉。曾在旅宦时。或有一边浮说。以他日享成时位次先后为持难者。肰而 明陵初年已以龟山,豫章,延平分位于胡文定,吕东莱之上。又以勉斋位于真西山之上。盖享祀虽有早晚。而德同论世。世同论齿。此又古今通义。而我 祖宗定例。所采乎尤翁诸贤者也。肰则河西如有享 命。应位于栗谷之上。复何疑乎。区区此说。亦太早发。而平日奉教。未尝不倾倒底蕴。故辄云云尔。胤锡今已作永感人矣。虽欲为养。其谁为养。而甲辰正二月间未禫也。忽有乐簿之 除。或云此典医徐台(有防)政事也。其七月翊赞之拟。九月翊卫之拟。或云出自其春别荐。而荐之拟之。俱未知谁出。座下或有闻之而示之如何。虽肰以此衰象。亡论桂坊及小各司。都非可供之势。只愿 朝廷为
颐斋遗藁卷之八 第 166H 页
兴德一小邑生灵。善择良吏。无以杂流。则胤锡虽老矣。尚当歌咏田间而已。复何外慕之有。座下闻此。或以一大笑也。
与徐校理(有邻),进士(有防)(己丑)
冬候乖常。伏惟清暇湛乐。进学增重。每念伯位座下自渼上一奉。已有年矣。岂不更拟从容。而旅琐多事。有未能者。幸季位顷得晤叙。而旋闻引去。宁不怅肰。盖尝时时承诲丈席则语及屏溪。未或不以先辈致敬。特于义理关重之地。议论自不苟同而已。今彼肆肰无礼已甚。而最是潜通一节。虽曰晚绽。终亦不宜有闻而无讨。如自国子长特论其暗僭则好矣。否则士林之旁观者发公议亦宜。玆固高明之所已悉。奈对举措辞之际。如或效尤。则有非丈席敬先辈之意。未知盛意如何。须商量结撰。因又广询。早晚迄有定藁。则发文居首之人。将不患于难得耳。即当面议而适苦头疯。书以代告。回示甚幸。
答金监司(光默)(丙午)
伏惟古者上司下官之际。公牒私劄。宛转参互。惟以导达疏通为主。而近世亦往往有此。顾胤锡识虑浅短。诚意肤薄。不敢专辄冒行之日久矣。玆于千万意
颐斋遗藁卷之八 第 166L 页
外。获被下书一道。其所以尊而光诱而言之道。虽非可施于不敢当之地。而德盛礼恭。实令人百拜无已。矧审初寒。旬宣气体候万安加卫。区区庆幸。尤不容极。而胤锡年齿既衰。疾病转苦。寻常署押。犹恨手目之难用。则大小事理。莫非使道馀诲之暨。其又何可以辱崇奖万一而有宜僭簉于下问便否之列哉。第此歉荒。正值出纳应吝之时。则议赈虽曰大政。宜不得率尔。倘令精排还分。亦不必须赈。此使道所以求善处于上下之间者也。肰窃闻之。有曰损上益下。又曰宁失于民。又曰藏富于民。盖凡民大情。虽丰岁犹愿上之有哺。多多亦以为善。而至如今岁。此愿尤急。一咈其意。怨必随之。胤锡今居古稽。岂不自谓稍知道理。而当其未仕而为民也。遇如许岁发如许愿。已觉无大异于凡民。则今莅视民之职。曷不以此而忖彼耶。肰则赈之不可已也明矣。但其中曲折。自当在于列邑守令手分世界中变化运用之如何。如近例所谓之次尤甚之分。有土无土之别。此其大槩肰耳。苟使赈虽设而酌之密则 朝家停退分等之德意。亦庶乎并行而不悖矣。未知意下进退竟当何居。而愚见如此。不敢有隐。邸人称遽。犹未尽意。临纸拭眵。
颐斋遗藁卷之八 第 167H 页
弥庸待勘之至。
与金灵光(方行)(戊申)
山县之枉。学士一骑。海村之辱。知郡五马。自顾前后。未知何者较荣。肰郊墟传呼。一声未了。已能光我千叶梅润我千卷书矣。虽咄嗟仓猝无以少驻行尘。而一弟二儿犹能助侑村酸。想至今鼻蜤不忘否。居肰秋厉。多风以雨。伏惟剽剧之馀。政履宝卫。三胤鼎陪。逐日远观于绿柄红蕖白舫青帘之间乎。伯氏丈必连承安信。果奉庙南来如向者流闻耶。胤锡一味衰病。经夏滋甚。目下寒注之痰。近又作苦。重以儿辈科败。杜户寥肰。无复悰况。如执事晚福。何其盛也。实令人健羡。适有近处一知旧曾从一作宰连山者。在彼中有年。当执事前后至危之日。北道文官文命龟时寓县境。来评一世形家。主倅举盛名曰此人亦无幸乎。文曰不肰。是必一开政府大门。何必忧也。众皆跃肰。毕竟后笑。而此中之闻此说亦太晚。今始奉闻耳。无乃更为之追哂乎。家弟今年五十有八。少日累占乡解而病。十年自废。中岁再经草土而老。十年自废。其一生好资质可以为学问上豪杰士者。今谁知之。亦谁用之。惟先大庭暨我先师许与之意。有未敢忘
颐斋遗藁卷之八 第 167L 页
者。玆当乃兄示惫之日。独自奋南出。欲为执事追谢而归。其志不可谓不壮。执事其试亮之否乎。
与金参判(文淳)(戊申)
因人奉起居。初非自附诚礼。而病玆涔涔。忽拜初七下覆。乃知穷居便风。亦一奇特事。况审秋高。令体增卫。虽去国离庭。在昔人固有可悲。而安天乐土。在今日尚有可勉。幸望不陋吏事。无鄙海堧。斋阁之暇。首奉文谷集读之。参以尤庵农渊三大文字。迭相浇灌。而俾一心有以取次而澄会。则其平生之吉匈悔吝。来后之得丧进退。盖不必卜筮而可稽。窃闻长城一士人月初告别大庭于京中也。教语有曰六月以来。坐忘前头。只此一忘字。思之更好。夫惟忘之肰后天不忘也。念之念之。因记令公释褐之初。尝戏言他日作湖南伯。当以朱子大全一新帙呈似。今反作月北一郡守。郡适有文谷集板。意下无乃或以此新印者。欲试塞之耶。大庭先有所饷梦窝集在庋久矣。若更得此。又岂独一家之宝哉。胤锡左瞖周年。近又苦被痰煼。一卧弥旬。杖扶难信。尚何望于南游。惟吾弟好姿质。为先师所许者。今老且废。犹自奋以为吾家二儿既惫于科。目下姑难动吾一身者。顾惮二百里之
颐斋遗藁卷之八 第 168H 页
远乎。门洞可以如归。地煖可以无虞。吾何得不往。况见吏曹参判则谄矣。而见灵岩郡守则非谄矣。遂策马出门。为其兄者亦始忘病代笔。以罄夫胸中磈礧耳。
与李弼善(运海),正言(重海)(壬午)
伏惟元正。长公体候万吉。次公又何居。离违久矣。寓声弥疏。每念紫阁峰阴华韡联辉。恨无由从容其间。惟于过去除目。时时获睹盛名缀清躔耳。东阡西陌。何尝不持此以誇于田翁野老。想座下或未能忘情而识有也。胤锡侍外乌足道。年龄渐迈。学识滋耗。已非前日厚谊之相期者。顾于嗜书之癖。尚有磨不尽焉。若幸邂逅生面文字。则辄杜户研精。不省幽忧羸疾作何光景。倘两公尊意欲遂卒惠。但稡奇经希觏之类。或附信便。或俟面叙。使窭人㬥富也。
答李直长(万运)(癸卯)
稽颡言。顷年下疏。既亟讨高门中来往于鄙邑庄舍者。付上答疏矣。似不免浮沈。何恨如之。秋气忽已深矣。又承文都事(若渊)传问。谨审节次移职。仕履增重。矧又承有文献备考重修之 命乎。老去聪明。虽自牧以为不逮。而蓍耆龟久。想益精博。天高鹤闻。幸实称
颐斋遗藁卷之八 第 168L 页
副。则区区茂悦亦不以苫块而自沮也。乃书中不遐之盛。有若处以毫助之求。则此非其人。虽邻比何益。况此六百里相望乎。盖向来家出一意见。人出一议论。真所谓头白可期。汗青无日者。而于其中又往往有挟不相下。加以精粗疏密褊博之杂肰而不齐。而朝廷之督成尤急。其不得以成就完好。可示于千百世而无憾也固矣。此孤哀当日睹聆之所及。亦高明所共惜者。而今肰后赖公议总归于高明。此犹我东一大不朽之业。虽曰无堂上无僚员。而既不限以岁月。则徐徐就之。尚可为宋之马端临专一家之博大。而不至如 明之王圻徒续纂之粗率矣。千万勉之如何如何。孤哀子顽而不死。大祥迫在季冬。虽或保活迄于外除。而连荒百忧。疾病乘之。恐无以更接高论耳。
与李察访(心海)(丙戌)
顷作书奉致令季氏。想已入递矣。不审稍凉。阅清多暇。体中若何。区区驰仰之至。书末所恳印书之说。应博座下一粲。肰而此书犹系歇后。别有所愿于平日者。不于座下开喙。当于谁也。窃念我东三百年儒家者流。其于经礼词章之学。可谓骎骎肰古道矣。惟是
颐斋遗藁卷之八 第 169H 页
算数历象。未有一二窥其藩篱。胤锡馀暇盖尝不揣。庶几倡明表章。以备 圣朝史牒一大故事。若 皇明徐光启,李之藻所建白耳。顾以眇肰一后生。处海外湖右之僻。虽覃思力索。少有影响依俙之见。而中国文籍论此者。曾不得广阅。其中康熙年间所撰数理精蕴历象考成二书者。闻是冠绝古今久矣。春间已以此书购得之意。奉闻座下。以致题记壁间。探问云观。盛意所存。又欲使之觅诸燕市。此所深感者也。今幸座下在使价往来之路。当冬至聘问之候。似闻欲将拨出官橐。付译官购书以来。其视世人汲汲求田者。诚虫鹄相悬矣。若遂不忘门屏之旧。使得一览二书之为快。如何如何。
与李子敬(显直)(庚寅)
一雨花败。春事断送。悄念日昨名论。转觉神往耳。谨问闲中玩适乐趣何如。同声相应。自成幸会。亦天意有不偶肰。奈胤锡非其人。不足仰裨一二。则只举八问所及平立方二段而质之可乎。盖浅见于此。始固商得。而盛意疑当更以五乘推求。肰试思之。恐只当用天元一法。演成虚积。依五乘式开之而已。不可以真个五乘求之。玆录小蹄上去。一粲批还幸甚。数固
颐斋遗藁卷之八 第 169L 页
一艺。而游于是者。未必不为用心细察之助。由此推诸观理。宁非高远阶梯。回视一世刿鉥辈。相去不啻有间耳。尝爱那边惠厅水石。一拟乘兴独往。不审肯许更教不。
与李子敬(显直)(庚寅)
夜来学履增重。仰溸不能已。大抵文鉴之编。出自东莱。而朱子已多不满于取舍。况龙图一书。朱子又断之以伪作。则今此序文。虽曰希夷所撰。安保其独非伪者乎。盖宋世如阮逸者伪撰洞极经。谓出关子明。戴主簿者亦伪撰麻衣易。谓出麻衣老人。彼其将以瞒天下后世者。岂不深秘。而毕竟皆被朱子觑破。凡若此类。槩可以旁照也。虽肰后学思辨之方。固当笃信前贤。而亦须稍自商量。不可专靠旧说而已。则姑舍伪之一字。直据本文。论其可否。而因以验其真伪则几矣。夫五十五点之文。自其生出。便已有合。故一与六二与七三与八四与九五与十。各皆相合。而使之合之者天也。谓是天之散之也可乎。及其奇耦相次而天地之数可别。故一三五七九皆属之天。二四六八十皆属之地。而使之散之者伏羲也。谓是伏羲合之也可乎。且大传二篇错举诸卦。已非一二。何独
颐斋遗藁卷之八 第 170H 页
于三陈九卦而疑仲尼默形散合之义哉。设如此说。但当就六十四卦隐约提掇。如后儒所谓九卦似本上下经对待则可矣。肰亦不免牵强之归。况可谓之有当于五十五点耶。天尊地卑则天数二十五而谓之上。地数三十而谓之下可矣。奈何方说天数。历举本图三五九之横列于中者以为中贯。而并与七八之处于南东者。以为外包之十五乎。十五则可矣。如以天数则八亦可谓天数乎。如曰外包则六九独非外包乎。三五九并十五而三十二。以视二十五元数。不盈者七。而七即一六之相加者耳。一六位北。不能生物。而其用也藏焉则于其不盈之七而谓之以形一六之无位者可也。天数去一而并引地数之去六。谓之以显二十四之为用。则只此二十四气。果能独为天地之大用乎。五位之分。天地两数同矣。而四方中央之说。于地有之。于天则否可乎。天数五分。各得五焉。地数五分。各得六焉。其谓形五形六者可矣。其谓十分而为六者可乎。其以得六而遂谓形坤之象。则于其得五而不谓形乾之象者何也。六则坤之用。而乾之用则非五故耳。是其偏且窒可乎。七九八六是则四象之数而总之为三十。则必曰六分可乎。六
颐斋遗藁卷之八 第 170L 页
虽地数之正中。而非若天之中五得一二三四之凑。为六七八九之象者。则其在于北。只成老阴。又何较于三方诸数之添不添乎。阴阳进退之端。大不过十二。今以一岁观之。日月十二会而盈虚各十二。肰其实气之所盈。即朔之所虚也。必曰皆用二十四可乎。抑既散而言之。以天地分上下如本说矣。乃其既合也。犹曰天一居上。为道之宗。地六居下。为气之本则可乎。一而谓上则因谓之覆。六而谓下则因又谓之载可矣。五十而去一。五十五而去六。以是俱得四十九。而必曰覆载之中。运四十九数。为造化之用者可乎。既曰天三干。地二地四为之用。而谓其更明九六之用。则试以二四相加而以三乘之。得十八。于是乎二约而得九。三约而得六。犹庶可以成说矣。乃谓天三统二四几九。以为乾元之用。则虽曰得九。而六则失之可乎。若曰八干五行。几数四十。则试以八与五相乘。当得四十矣。乃谓九干五行。而因以上文三统二四之例推之。则当以九与五相加。若是反得十四。乌在其四十乎。以彼以此。俱无自肰之条理。而只以上文几九之数。并下文几四十之数。使若实为大衍之用四十九者肰。噫为是说者。初不足以诳一稚騃。
颐斋遗藁卷之八 第 171H 页
而孤阴寡阳之论。终亦何所本哉。噫圣人说易。固不止一路。必也四通八达。玲珑穿穴。无往而不逢原。肰后方可谓之至矣。曾谓希夷之文而反如是耶。凡称可者。仅可之辞。况其大不可者。不翅多乎。其序如此则所序之书。亦可知已。朱子之断之以伪作。必有以也。愚于是敢谓之非希夷所作。而不敢以东莱文鉴之编入者为信。未知高见如何。
答赵进士(傥)丈书(丁酉)
比者声问。非无可寓。而无以种种遂诚。则只伏叹而已。人至忽奉手札。敬审雪晴。静养体候万安。孤露之馀。实增羡仰。所教汇语二匣十卷。因全没呈。此已顷于大儿行。谨闻之矣。第惟尊老之龄。秉烛之功。恐非安摄之道。况如令长抱所自期者。虽以朴黄中(瓒)及大儿相传推之。果非挽近流俗掇拾记诵辈与同。而执事十数年贻谟之远。乃舍中岁所写性理字义圣学辑要诸书。而终反归于劝之以记诵何哉。科宦二字。固助门户之持。而世之持门户。亦不止于科宦。每念先师所训。须作好人不须作贵人者。未尝不汗背也。伏惟执事于此一役。既是弦上之矢。坂上之丸。今不容权行倚阁。其于令长抱幸试举字义辑要勉之。
颐斋遗藁卷之八 第 171L 页
庶其所归有所。而不但为好人。则安知天下真个贵人。不在于高门耶。肰胤锡向衰无成。亦鹦鹉能言耳。愧赧何胜。所幸慈候稍康。
答卢丈(爟)(戊申)
顷读先文孝公状碑。知有 宣庙御笔岭伯官教。此何异于金文靖所被墨竹之 恩。寻常对箕侄劝以出宗家藏本。摸勒木石。广传京乡。亦或以之 上闻。则亦儒林一大盛事。岂独子孙之私宝哉。盖 宣庙御笔在 列圣御笔石本一册中。最称天纵。而当时退溪诸贤非不多矣。惟先文孝公官教独得 御笔。外此未有闻。若是而犹且秘之于陈箧古匮残萤老蠹之中可乎。而箕也年少。无以动人。汉彦岂无名位。犹不能深思此事耶。座下幸试图之。
答闵三水(锈)(己丑)
即拜辱覆。敬审直履增卫。区区慰幸。岂容形喻。胤锡一直二十馀日。前头尚当更淹五六日。愁寂万端。虽欲往候。何可得也。长渊打鱼图。可感双湖令公厚义。异日三家子孙可相忘耶。玆者辄有公诵。今番疏儒柳斯文迪光州名家。其先参奉公玶。即沙溪先生门人。而与先杨湖公同门。胤锡素所相爱。而六日伏阙。
颐斋遗藁卷之八 第 172H 页
独疏动人。入侍之日。 圣教亦甚温谆。而末梢三水府为民。犹是宽典。当世贤公卿多士。莫不为之助赆护行。而如令监以先世师友之谊。有三水曾经之职。今于此报。想必奋义。未知三水递归五六年间。或有府吏因事来谒者否。或有今倅面契者乎。得有讨便寄书。相与慰藉之路乎。若肰胤锡亦欲寄声相问矣。非胤锡不发此言。非令监又谁为之仰请耶。惟令监图之。徐又回示。不胜至祝。
答罗舒川(忠佐)(丙申)
西頖之会。虽出于送往。而邻比源源。犹足以相慰。分张一月。又邈若山河。则顷遇星村李二兄(文德)说到离合。第令人神往耳。不谓校奚远致专存伸纸。疾读觉须眉显显。矧审归税有日。大夫人温凊节宣。无别于专城。如兄孝养。虽欲仰羡而何可得也。弟去月中休。既幸还侍。老慈气候。不至有不安。而室忧中经鬼关。追思儿辈危怖。尚为之体栗。奈何奈何。所询孔朱二帧。目今权安之地。在京日似闻孔于广津龟溪之西崖一小寺。朱于都城之中学。而此亦未及躬审。但自贵乡择一谨慎士友。行且细探可矣。乃若贵乡邑号。与先圣世家所纪者适契。则殆神天默诱兄衷。而非
颐斋遗藁卷之八 第 172L 页
弟之愚所骤料也。玆始恍肰。继之以太息。岂弟初头宜奉以南之论。亦或若有命之。而以贵乡准备欤。弟乃因又思之。尤有大可异者何哉。夫世家之云。实据汉时以昌平名其乡尔。慕圣之深。在海东贵乡。犹且引而称咤。独不念鲁昌平之鄹邑二字乎。鄹本作鄹。亦作驺邹。其始邾国而去邑而朱。则朱氏之所由出也。以故朱子尝注参同契。用魏伯阳谜语旧例。自称空同道士邹䜣。此虽一时戏笔。而朱之出邹。而邹之为春秋叔梁之旧鄹。良已明矣。今以昌平而奉孔。遂以旧鄹。而并与朱而奉之。则一物两善。玆其所也。未知兄更思量及此否。虽肰以地名而思其人。古固有庐山卧龙之祠矣。我东亦非一二。可谓盛矣。而文或太胜。致有任疏庵曹溪孔德之讥。此在主张其论者。实心与否耳。庸何伤之有。窃尝独惟继孔子者朱子也。大统所承。其孰曰不肰。而河西金先生一诗尤切。其曰天地中间有二人。仲尼元气紫阳真者。诚以前后圣贤。非不嫔肰相望。而求其卓肰继开。集大成而最著。则惟孔朱是已。斯义也。黄蔡以下鲜能发之。而发之乃自东儒之河西。至以为天地中间只有二人。而他不得与焉。是其一代能笃信朱子者。岂非退溪
颐斋遗藁卷之八 第 173H 页
诸老先生哉。而未有能真知的见直称二人而无疑如河西者也。故我先师渼湖丈席。恒称此诗曰河西之所以为河西者。正在此处。虽以此诗言之。河西之当跻圣庑信矣。又喟肰以湖南之尊河西。终不及于岭南之尊退溪为恨。此区区所以刳心而不敢忘者。属玆二帧之议。使河西亦有遗像。则正欲并图陪安。庶几先师表章之意。不遂泯泯。而奈厥像无传何哉。于是姑出下计。愿于影堂既成之后。摘原诗元真二字揭诸堂颜。不惟千秋万世。可令天地生色。而湖南后学之责。因少贳矣。岂直以贵乡前代亦有河西遗躅而肰哉。试以佥诹。或不全谓斯言之僭也。毕竟影堂一事。尚有 邦禁所拘。若幸底成。不可无叫 阍之举。文教一初之际。讵令士心或郁耶。大抵兄之于此。实仰择荛。不敢不输泻到此。更冀转议于木山李令公(基敬)座下。以至士谦金上舍诸友。烂漫商量。期于尽善。无令固陋如弟者。独归汰哉之境。则斯文之幸。当复不赀矣。
答金直长(必泰)(甲辰)
书疏之旷。忽焉有年。时闻序升。只益驰仰。不意乐院下隶来致官 教便中得承手札。既惊且珍。不翅璧
颐斋遗藁卷之八 第 173L 页
蔡。况审春寒。直中学履之加卫。慈闱安信之迭续。其为慰豁。又可量耶。虽伊来京职不耐奔走。而贵署元免差祭 庙楼。自挹净友。公暇修省。番退进益。实无间于在山时节。动定静定。此其所矣。若乃离侍之闵。于亡状曾已先谙。于老兄安得不尔。而韩子称欧阳生所云乐亲志者。非是谓欤。天右笃孝。早晚一专城奉欢。则又不止略试所学而已。即令季令胤之为父兄代干职耳。世固有兼之以读书者。未必真贻兄忧。忧之不太过乎。弟等顽忍未死。客腊既终祥矣。今月初丁又行禫事。而四丧三荒之馀。疾则荐而债则积。虽伯季父子相守之可乐。而胤锡一身素无一家可行之道。加以六耋之年。望望隔四。聪明日消。志气日摧。临卷而目眵。作字而心眩。其于百为之间。愧古人负初心者不一二矣。抑二子犹并无一孙。文献之传。恐一线其凛。而四外亲戚如龙江金弟钦甫。又以至穷死疠于腊旬。其二子传染。与其嫂氏几殊。人之可悲。未有若渠之甚者。金士谦则归妹丽泽之契。亦岂寻常朋友。而一子之夭。幸有一孙。虽曰理宽。奈至痛根心。与十年哀毁之痼。无日不啾呻。自其弃官以来。万念都已灰冷。弟常惜之慰之。愿时议一番牵复。庶
颐斋遗藁卷之八 第 174H 页
其不得不出脚。则忘情痊疾。或可睹矣。矧今 四重之庆。八方延颈。而长弟 册成。春桂复坊。则 圣上旁招之举。安得不遍及遐逖。而兄及士谦为吾辈让先者雅矣。太平万岁。方且以是颂祝。如弟之疏卤蔑裂已试而无用者。兄顾为之云云。得无疏乎。一言智不智。宜不可不慎也。胤锡所被副望特 点。虽不敢僭谓 渊衷之记有。而亦或以其桂坊一旧物故耳。既十许年常调供世矣。则目下乌敢不赴。而禫月中不登途承 召者。礼制之严。自有铁限。而自前月廿一受 点。计至来月一日。恰满续大典远道四十日之限。且以近例凭口传而无文字者言之。亦多三十日内赴谢。而弟之所值正是禫月晦前。禫已行则不可谓有服。而月未晦则又不是纯吉。虽欲转身。亦何可得。玆成所志。令院吏亟亟呈吏曹。请获顺递。将以少安私分也已。
与金直长(必泰)(甲辰)
庆册一初。春桂复设。 上心急贤。山林鼎起。而如兄为我辈眉目者。乃不为铨家所收。天下事固未可以常理料量。其中新咨议曹霖或云是金山人。其门户源流文行。果皆何如也。兄在京必有流闻。幸回示之。
颐斋遗藁卷之八 第 174L 页
大抵近世 朝论。举畏岭人之崛强。而反侮湖南之软。无论大小检拟。并重岭而轻湖。虽以今番观之亦肰。使其专于京而不于遐乡则已。今于遐乡而取岭而舍湖者。又何也。尝闻京士大夫。动称岭南质实。湖南浮薄。而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质实者浮薄者。未必皆可以一言而蔽之。故虽以胤锡之陋贱。而 先大王尝下奖有曰。尔在湖南。极质实者也。且如吴越瓯闽。岂非中国所目柔软之俗。而宗泽,李纲起于其间。以刚硬著。继以朱子纯阳刚大之德。又追踵泰山之岩岩。使我辈诚各相励乎柔善刚善之道。而不流乎柔恶刚恶之科。则湖南之软。岭南之梗。其不免一偏之病者。庶可以痛祛而丕变矣。盖人生斯世。固有气质之千万不同。而究其最明显易知者。则不过曰多欲者柔。无欲者刚耳。肰则我辈从今以往。有官则进。无官则退。虽或有官而不可进则亦不轻进。必以身之进退。为道之进退。则孟子所谓浩肰刚大之气。安知不居肰在我。而彼世之朦朦于用人论人者。吾可以付诸一哂而已。既系相爱。不觉倾倒至此。书发之日。兄必犁肰有会于心也。
与卢兄(熚)(丙申)
颐斋遗藁卷之八 第 175H 页
圣考宾天。哀陨曷极。人至忽得一侄书。槩审日间静履增重。区区慰豁。又何可喻。弟等六日临哭。归自县庭。幸慈候姑安。村底还复警染。实有不细之忧。伏闻初十日 嗣圣已即大位。几年延颈。转成利见。虽当遏密之时。愿须臾无死耳。盖向来桂坊叨选。岂非前辈际遇之阶。而野性疏慵。不及早赴。乃以在外径递。无以一侍 书筵。此则初坐于避远名躔。终坐于拘泥常典尔。矧兹 大历一初。即春桂二坊裁罢之日。则胤锡朽贱。又安更希宿趼。惟是麦秀向丰。民谣有作。从此老白首优游。不妨永为壤老而已。乃若方丧服色之制。一侄乃有所问。岂峡里深僻。未见官文耶。顷按官文。一遵 国朝丧礼补编。此乃 圣考辛未年间奉 肃庙遗教。特令君臣服制复古。以洗汉文以下千百年短丧之谬者也。试举其中可行于今日大 丧之节。则朝士有斩服有燕服。燕服者衣带笠并用生布。而小祥乃用白布。故儒士无其斩服。而以其燕服为正服。是于朝士降一等。而白皮鞋亦无所禁。由是考之。凡在生员进士幼学一切士族之列者。应以此制为正。其有力不及办备生布如法。则无论生熟。随有为服。恐亦不中不远之归矣。盖方丧之义。
颐斋遗藁卷之八 第 175L 页
谓其比方于亲丧。如书所称如丧考妣之云耳。大义所重。成之为服。岂曰必使天下之人。一一寝苫枕块泣血三年。真若居于亲丧也哉。斯语也。朱子已有所训。今虽不可因此转趋于其薄。而以无为礼。亦古之道。设令权用稍熟之布。或平日所服而水洗从新。又何至于太过乎。但念此事已有发端。请复引而究之。俾诸侄辈。于人于己。有所资考可乎。夫 大丧因山以前。悉禁婚祭嘉吉之礼。而初无禁葬一节。以礼以律。俱可稽也。而世之人。自古以为不得私葬何哉。葬固匈礼而非吉礼。其有父母并丧而葬者。犹曰先轻后重。则 大丧私丧并值之时。独不可因依先轻之文而私葬其亲乎。顾葬必有虞。虞所以安神。故地稍远者。虽中路亦须行之。葬而不虞。与不葬何别。肰则葬不可不虞。而虞乃自匈而吉者也。 大丧在殡。安敢用吉。吉不可用。故虞不得行。虞不得行。故葬亦不得以无禁而为之。此古来所以于 大丧葬前不得私葬者也。乃今补编定制则曲体人子至情。虽曰禁祭。而惟虞祭依葬礼许行。 邦宪已肰。斯可虞矣。尚复不得成葬乎。肰其当虞之期。犹当从略单献。视平日有杀。以示压尊之义可矣。至于小大祥忌墓诸祭。
颐斋遗藁卷之八 第 176H 页
亦当照此推行。而小大祥二祭。尤不可不致谨严。盖君服在身。不敢私服。故自几筵一所以外。无非不敢私服之地。而此二祭视虞祭滋益趋吉。则身有君服。安敢晏肰于二祭乎。二祭之废。已不待补编而明矣。虽肰本日之届。亦不可都无一事。则又当如虞之为从略有杀。而先须告以 大丧在殡不获用情之故。虽其应阕服者。犹须因仍加服。上食几筵。直至 因山卒哭以后。乃始择日。或丁或亥行祭。而应阕服者于是阕服。服之阕否。惟视祭之行与不行耳。夫既过时而祭而服乃阕。故又须无禫。斯皆古礼今律与夫先贤定论。凿凿可信。而世之临事而迷者。尚自不少。如有问者。幸令诸侄代答如何。大抵周末以还。公私丧纪之坏久矣。而其方丧之礼。又自汉文遗诏益坏。虽以晋武帝后周武帝断肰三年之贤。犹止五服之内。而不及于群臣。非所以教天下以通丧也。乃若东方。又何足道。惟我 肃庙圣考慈孝继述。独复周公盛典。而又其大体隐肰以朱子家礼为主。只是王朝等杀。视士礼加隆耳。为臣子于戏之思。当复如何。士族妇女非命妇者。并白衣。期而除。此亦不可不知也。
与金士谦(益休)(丙戌)
颐斋遗藁卷之八 第 176L 页
别后经月。老炎弥酷。不审静学有相。贤季亦劬业未。第念此时调度之难。以此忖彼。尚可知奈何。弟老亲咳證犹作苦。身亦深虑眼眚。方在服药中。千万意表。忽闻有 庄陵参奉新命。回思平日兄弟知旧之所期。专在于老亲。况此窠又是甲申老亲受拟者。今乃倒行。自顾深忸。又为之嗟叹。不知一命之为庆也。六月十八 亲政首拟。而三铨则郑弘淳,李最中,李福源。皆无半面之人。极是公道。而廿日赵使君(晸)裁贺书廿八抵此。即当驰报兄边。而 教旨尚未下来。用此迟留。昨始得见楚山都政。则便是公文书。方以初四日启行。一番肃拜后。当禀丈席。以为去就计。盖此虽是乡里不多有之事。而弟之宿心。兄岂不知。本来迂疏。不惯供世。又多疾病。其何出脚。动辄得谤。思之可怕。矧此去 陵下五六百里。若欲准朔则离亲许久。亦觉闵肰。独以老亲私情。不得不奉檄。而赵使君书中亦云侍下则义不可辞。此公亦料弟之心。故有此相勉也。其书亦以为千万意外。以此知此公亦不能容喙于铨耳。世上事真有不可知者。还发一哂也。
与金士谦(益休)(己丑)
别思想一般。即惟雨中。旅况何居。江山甚好。又有依
颐斋遗藁卷之八 第 177H 页
归之所。应不以琐尾为苦。奈此地东望何哉。弟一身长番。愁郁不可堪。惟幸近识金平昌(用谦)丈相往相来。又与游于译院之洌泉楼上。此有梦窝公遗迹。俯仰五十年。已足多感。况此丈风流弘长。姿性真率。而馀论所及。如易范律历字书韵学兵阵官职井牧算数。一世之不味久矣。乃令烂熳酬酢。岂非千古大快。特其奖与之过。不能不悚愧耳。丈席行次。今日果发。而同门从者几人。兄亦得奉杖屦不。人之葬圣人欤。圣人之葬人也。兄之观。可谓大于燕人。而弟则未焉。幸兄他日将有以教弟。而水陆跋涉。道里且遥。奉念实不少。或者径归则渭阳疏后之失所。诚可悯也。可谋偕南耶。
与金士谦(益休)(壬辰)
胤锡等稽颡再拜言。日间兄履若何。斯道不幸。吾辈不幸。伏闻先生在永同。以六月廿七患痢。今月初七竟弃后学。发讣者蔡膺河也。递传者完营本县也。今日早朝。始得此报。惊恸之极。夫复何言。梁木已坏。泰山已颓。岂惟世运之可哀。实伊吾辈之至戚。盖以胤锡言之。托义十许年。不翅深矣。近虽奔走汩没。重以私丧。无以更陪卒业。而区区依仰。只祝天饷大耋。如
颐斋遗藁卷之八 第 177L 页
沙尤二先生而已。岂意一朝至此。以胄锡言之。承奖之荣。亦非敢忘。而痼瘿多时。顷仅一拜。总之昆季之自外甚矣。虽胤锡幸得随众。与闻于一神字精义之启发。而始终惭负。将何自赎。即尊兄痛陨之怀。亦可于此奉谅。嗟乎。虽以身在无故者。犹当叫绝。况此既丧慈父。又失丈席者乎。从今以往。所庶用情之道。惟为位议服及葬祥匍匐诸节。而尊兄既不在此。弟等荒昧。何所取裁。盖弟等居忧之身。处变已难。而明日廿二之晓。又我王母忌祀也。今当奉讣。适值坐斋。虽欲亟亟哭寝之仪。而私义有妨。不得不姑待行祀。肰后乃可举哀。肰其日犹系忌日。更或拓到再明晓如何。抑为师三年之制。古今固所通行。而以尤翁受沙老嫡传之盛。犹止服期。盖用孔门视子而降之为视孙耳。顷尝思之。栗翁所谓三年期年九月五月三月五等之隆杀。实本程子浅深之说。肰于道存所尊之地。以后学容议浅深。亦或有所未安。则浅深二字。今且勿论可也。第念所学所得。各有多少之差。多则用其隆者。少则用其杀者。使平生慕仰之诚。不苟归于虚矫过饰。肰后幽明表里。方可相质而无愧。意者前辈之或隆或杀。良以是欤。肰则我同门诸友之中。其
颐斋遗藁卷之八 第 178H 页
持三年之制者。未知应为几人。而乃若胤锡之愚。恐不敢于视孙以上用情尔。如或就此讲定可乎否乎。人各自有所揣。此说委折。非吾兄而谁质。兄之自处又将何居。至若所谓吊服者。以平人则当如深衣乎。以弟等则当复若何。各服其服固有定制。而当局便迷。不敢自犯汰哉之诮。并乞兄之指教也。兄亦同得讣书必矣。而相吊之义。不可不相报。故兹辄走伻。如克之在吾辈湖外人中。岂非老成。而地则相左。重可恨也。望与原之相闻如何。士久许亦有讣。奈无由会哭成服何哉。况家力节物并是极罄之会。目下诸㚖(一作具)未易猝办。士常非病。岂不早知。而以弟之艰。知兄之亦艰耳。今若姑先制成巾带。而取次制服。若或无害否耶。因记先生三月三日下答书。以弟之缞麻。请候南原行次也。有曰昔沙溪以往赴栗谷之丧。为人贬议。贬议虽不是。而丧制之不可不谨有如此矣。当时奉答。只知所教止此耳。安知今日遽当丧报。追而思之。殆若奠楹之先兆。嗟乎痛哉。终天曷已。兄须另念先贤之居忧哭师故事。一一指教也。
 大抵师友义服。正是非服非无服之间。而似闻平人遭此。或因道袍而加麻。则弟等之因直领加麻
颐斋遗藁卷之八 第 178L 页
如何。巾带又用生熟相半之布如何。且如为位之所。若于庐次则犹不失哭寝之义耶。今早作书孙君统。请借考岩经礼问答一帙。若果借来。庶资目下考据耳。
答金士谦(益休)(壬辰)
今月初五。又得去月十一京中砖洞会哭所护丧朴允敬更讣者。始闻易箦在七夕午时。兄及克之当亦同得此报也。但克之加麻之制。究以教语。有不敢遽议者。盖以周礼则经文及注并不言有带。惟疏中始言而未甚明。至丧服小记注始明言之。而其疏则曰知缌之绖带者。以其缌是五服之轻。为朋友之绖带。约与之等。故云缌之绖带也。夫师友之服。五服之外。而吊服所加。首止环绖而已。非缌之本制首绖则腰之带制。设令不布而麻。亦当略约依仿而为之。如环绖之仿首绖而稍杀耳。据此疏语一约字。可知其意。未知克之之制带。亦如是否。抑纯用缌带否。克之于是。必有参处。而远未得详。是可怅叹。虽肰若欲悉用注疏则疑衰之拟吉。素裳之用帛。俱不可已者。不肰恐未免绖带古而衰裳不古。岂非半上落下哉。盖沙溪问解固许就环绖五分去一以为其带。而仁山之
颐斋遗藁卷之八 第 179H 页
小带用细苧者。先已肰矣。肰而礼时为大。贵乎变通。古今礼制。沿革者何限。且以师服言之。孔门诸子为师。出行亦绖。所尊故也。后人亲丧。曾有出行亦绖者乎。此墨衰直领。所以代制于出入者也。是故尤翁论师服。只曰单股环绖白布巾白布衫。谓之吊服加麻。而带则或布或绵。皆无所妨。何用难得之苧。又曰吊股加麻。此无服之服。所谓心丧也。又曰吊服似以今之素衣当之。麻者以练麻单股为环绖而加于首。盖古之加麻。并举首腰。而尤翁则只言加首。略于加腰何也。恐亦男子重首轻腰之义也。肰则只用环绖而以布绵之带代麻带。亦奚不可。且尤翁以为今世有难行者。只素带三月。亦可以伸情。如兄所教。无乃默契尤翁。而因不失于时大欤。向来栎泉之丧也。金爱制师服而因制生绡裳。此据素裳耳。而观者传以为骇。盖虽古制。必盛德者方可独行。古制之不行久矣。一朝行之。人非盛德。则与义起无异。而创觏者骇之。朱子所言义起非盛德不能者。岂非尤翁所引乎。况先生平日细至衣服之制。未尝见其幅巾深衣一拘于古也。吾辈第遵此意。毋远泥于注疏。且近从于尤翁。如何如何。若前书所禀取次制服之云。非有他也。
颐斋遗藁卷之八 第 179L 页
时盖有疑于别制。平人所用吊服。故将或制之。近窃思之。兄教道袍深衣直领一节。甚叶鄙怀。盖平人而当用道袍而吊。则丧人而当用直领而吊也无疑。至于深衣本通吉匈。则平人丧人互用亦可。盖丧人之于一家至亲往吊之日。当以何服。既曰出入以直领。则以此似当。玆于哭师之地。因用何妨。肰则自有直领而别制吊服。无乃架叠乎。今方以此定用。但未知克之好古之见。将谓此何。兄亦参教。至企至企。克之所谓初不定期。力尽可已者。深仰其诚实不苟。但五服俱有定期于始制之日。则虽于五服之外。亦岂可全无定期乎。
与金士谦(益休)(戊戌)
儿还得满幅缕缕。喜审春寒。调候增庆。内忧亦稍纾。惟弟等慈患尚未大快。焦闵奈何。所喻流谤。此是四十年熟耳者。又何足惊怪。第有一说可以转报彼中。昔赵重峰久为李泼兄弟所怂恿。力斥松江。甚至不欲为湖幕。则松江贻书牛溪先生。冀其劝来。重峰不得已来见松江。稍久始知松江为君子。不复疑斥。反绝二李。松江清者之量。重峰转身之美。岂非吾辈所当法乎。兄于此事。不惮为牛溪。则彼亦或为重峰。而
颐斋遗藁卷之八 第 180H 页
巧簧不应售矣。如弟非敢自拟松江之贤。只缘情穷臆塞。有此云云耳。
答金士谦(益休)(癸卯)
   问出后人者。为本宗降服。既有定制。而其子若孙之为其父本宗持服。礼无明文。坐于固陋。偶未之见耶。见世通行之法。次次降服。以至无服而后已。心尝疑其两本之嫌矣。近闻一人家出后者之子。为其父本宗。一从五服正服。于其从叔丧。自处无服。盖自其父所后家已为三从叔故也。此犹从叔而已。闻有人言则世或有亲叔父相为毁庙之亲者矣。此若不服。将有大谤奈何。如有礼经上依据。则人言不足恤。幸乞广考下示如何。
适考家礼源流。则凡男为人后条附注下所引杜氏通典有云。出后者及子孙。还服本亲。于所后者有服与无服。皆同降一等。据此则兄之所疑。可以获破。盖既降一等则不嫌于两本矣。降一等而非全无服则亦不归于有谤矣。彼一世通行次次降服。以至无服而后已者。夫岂无所本而肰哉。况杜氏所辑。多出汉魏南北朝及隋唐诸儒所商订。而其言又实有专门
颐斋遗藁卷之八 第 180L 页
授受之渊源。则尤非后世所能几及乎。
与柳定民(永履)(己亥)
即惟春夏之交。侍暇学履加卫。胤君知更为慰。但不免稍晚。比他人须加百倍。乃可齐等。而兄教以为来自劣儿所使肰。有若归功于鄙中。此实谦牧之端。朋友观善。自是美事。况渠辈又非朋友而已者乎。果如兄言则吾两家之庆也。兄幸日致课劝。使之先明乎是非淑慝逆顺义利之际。而参以文墨书史唯诺洒扫之节。则以渠好资质。如吾弟所称者。岂不终卓尔有立。无愧孔徒之颜路家子渊乎。弟之必引颜氏父子。欲兄之以栎门所闻。有传乎家庭耳。弟平生肮脏。老益伉傲。无以善媚斯世。竟受挤为令于此。奈百日无僚。既不得顺递。又不得径归。诗不云乎。岂不怀归。畏此简书。弟之谓矣。又自寒食木根加禁以来。恒恤恤如罪在即。乃至咫尺江湖之胜。亦无以一棹游泳于其间。而屈指 陵令百五十日。拟迁之期。忽近在于五月初九矣。苟使因此可以坐得一斗邑。则奉亲之至愿。庶其遂矣。否则秋夏跨节。终可决归。回视所次韵陶辞者。可无愧乎。
与柳定民(永履)(乙巳)
颐斋遗藁卷之八 第 181H 页
伏惟新元。侍学增福。弟未死馀生。重添一齿。头疯杜户。不敢作省楸一行。况旧业行墨之可温乎。如兄视我。尚少十许岁。幸须及此加勉。毋失天生男子之意如何。曾阅汉书。其有错简讹字。如律历志者。不免为之釐正。近于惠借马史。亦聊尔及之。或不嗔僭否。古人精神心术之寓。流传千数百年。而中国几许大眼目。不克是正。乃令海外晚生偏见。有此云云。不亦慨乎。弟故常曰东人未必不如汉人。今人未必不如古人。使不识弟何状者。骤闻此说。当愕眙未已耳。
与李时晦(烨)(甲申)
不相晤久矣。伏惟春晷。兄起居增重。客秋科报。于兄已是太晚。矧馀事不足贺哉。每闻兄才学与齿俱迈。裒肰为伦魁。则是小戊子可耻焉已。因记己卯。兄既以先石滩先生诗轴见托于𧪈劣。而冗懒迁就。玆始脱藁。虽于古君子微旨所寓。不得阐发一二。而肰惟高山之思。本自秉彝。初非为兄而发也。抑尝奉教于先辈同谱之义。自不甚轻。而世之人能讲者盖希。今弟则孝靖季氏署令公之外裔也。自馀又多相为婚媾。永念所生。亦岂木石人乎。顾以后百岁藐肰者。乃获歌咏先贤之遗迹。因此附骥。觉尤荣矣。
颐斋遗藁卷之八 第 181L 页
答金温阳(载亿)(丁未)
古固有一日之会。因成百年之契者。而挽近以来。虽平生相密。犹往往按釰。惟执事不肰。不以一识之可薄。既惠先燕录一页。今又专问慇勤。是不啻坠墨池而登雪岭者耳。其尤何荣如之。况审初热。政履增卫。胤锡年五十九矣。三十一上庠。三十七寝郎。既出六。遍历桂坊,太仆,大乐诸司。亦尝一奉先妣官养之四朔。玆当狼狈。犹获十一朔作吏。则亦何恨恨顾有之。仰念昨秋 天褒中。文章淳实四字下。念家庭士友间。古道相处一事。愧瞿之极。已无可言。而目下又不堪太史公传货殖之遗感尔。将以再明南首。而西望四十里。第增知己之恋。惟归橐惠录。虹月交光。有足归贲于陋止。盖陋止即兴德一东面龟洞。西距县治十里而遥。又西距逍遥山仙云浦上三世幽贞书堂乡祠之墟。有水石花卉为一方甲者。又四十里。家有八世文献。五世书册。亦可以遗子孙享之。浩肰一归。此固宿愿之遂者。奈良晤难复何哉。他日讨便。能惠先志墨。则并记海东乐府之购。庶清风日夕拂衣。如如何何。
与金判官(凤吉)(戊申)
颐斋遗藁卷之八 第 182H 页
积旷声闻。相爱可愧。而顷者海麾戛过弊境。重有恨于晚闻也。今岁忽又初冬。不审政暇清练。时谒橘院。慕尤翁遗泽否。风涛千里。虽曰逊于旱路。而平地自多千褒。片舶犹需追孝。此已少有慰矣。若往往陟汉岳绝顶。俯南极一星而浙,福,琉球,台湾,对马。又可以纵目快心。则 王事壮观。安往而非 天渥也。甚令人健羡无已。弟昨夏自全义南归。冬春以来。以书癖头疯。因成左瞖耳。宁复有意门外。惟平日文字痼疾。犹有未尽消者。欲得贵营所藏朱子敬斋箴二十板一部。而便忙不及求壮纸。只送白纸四十幅。幸印二部以投如何。耽罗志亦知有板。并印惠一部。许偿本纸于本宅耶。鄙家有琴材。可直千金。即石上瀑布雷火三绝之所会者。方拟作七弦一张。而须得贵州栗板为其腹。乃成奇宝。亦幸无惜否。此三种实儒家清恳。想一笑以许也。贵州四百年非经燹之地。未知 祖宗朝颁降仪物。尚有可考否。且如 世宗朝以正统丙寅所定周尺,造礼器尺,营造尺,布帛尺四种。并用铜铸刻年月者。闻关东之三陟。只存一布帛半尺。而馀无存者。贵州如或俱存。或一二存者。随有作见㨾付示。使此间得有 上闻下布之梯。则兄与我庶
颐斋遗藁卷之八 第 182L 页
几同功。何幸如之。
答金掌令(宗铎)(戊申)
南北二千里。如在天上。忽于宋察访(益中)觐便。承昨年八月五日答疏。显显栾容。目击道存。盖自山颓以来。同门诸子之不古处多矣。惟哀兄不以风马牛不相及而有此拳拳。虽宋友居中通便为可感者。亦缘兄有以未施而先信者故耳。岁换春且阑。远惟孝履支保。吉祀又在何时。相恋之极。不觉太息。念兄自今以后。已无望一养。世有公议则南亦可以无碍。或因而出守。使老友一会。其何幸如之。只乞益读晦尤书。使松岩源流云楼教训。不绝于白山沧海之间。而世道容有一二赖焉尔。弟在全义时。为同门名士所辱。以四月南归。其归得仪礼朱书二大帙。大拟老境自策。而五十年看字。三十年头疯。遽成左瞽。右亦日以昏。恐遂成废。肰朱子亦有盲废不早之恨。倘可因此收心反约。犹胜于坐视世运之无穷者乎。下问龙蓍。此据金大谷(锡文)易学新图。而其以百策为全部者。本诸河洛总数。以为一太极及五十体四十九用之地耳。金公即渊芝二先生所深许。其图虽刊。而其解则抱川文官成大中自其大人(孝基)。世守而传之京中。他日
颐斋遗藁卷之八 第 183H 页
觅看如何。
答吴侯(浚根)(壬辰)
稽颡再拜言。即又荐存。敬审夜来政体气候增福。区区慰仰之至。胤锡等劣依畴昔而已。下教借瓻之云。殆同索璧于丐儿。环视小厨。何以称塞。第念奇正二字。既承先发。而适有安氏演机三册。可当此语。辄敢露上。盖张明公已谓不知兵非真儒。则知圣人军旅末学一句。实有激尔。以夹谷之会徵之。曷尝不武耶。矧我东风气之偏。重以百来年恬嬉。因仍倚阁。亦已甚矣。幸而此书之作。在 宁陵云蒸龙变之世。虽未及乎早誉而略试。而自今覆视。辞约而理博。足为孔明之子云。使季通有知。岂不一莞。即汉翀之登坛。止生之武备。但觉徒费竹素耳。城主若于衙暇。温燖而有得。则于兵家此一部足矣。彼易象之金大谷。经济之柳德夫。以之相较。奚止翓𦐄乎。胤锡已具一小叙在其端矣。若今覼缕。岂不犯戒于言文。而惟知己可以告此。世有不知者。得无罪之否乎。
与吴佥枢(浚根)(丙午)
一别多年。书亦间阔。此岂士友古处之道哉。而两边便信之久阻。亦俱坐一穷。重可见矣。不审伊来。大夫
颐斋遗藁卷之八 第 183L 页
人气候康旺。令公侍下起居。不至衰剧。而仲季儿孙面面劬课不。或云令胤顷岁成进士果不。朱书疏笺之役。今既向毕不。人英间世。天笃待时。不遇于今。有知于后。斯文大业。固吾辈本分常职。斯又不可以遇不遇知不知为动尔。敢问令意所安者如何。签院之禄。亦与岳宫奉祠有异。幸不至过限耶。胤锡今年五十八矣。永感馀生。发浑宣眼全晕。齿亦一齾而一半崩。几何作阳界人哉。惟大小二儿。各不失文献之传。性命易范。次第可讲。而老季相守。能同此乐。又以大儿之一子老季之二子与区区摄室一子。日扶床绕膝。不复省青云紫陌有何状光景者稔矣。乃甲辰禫月之乐簿。今年目下之牲簿。并由副拟之点。实为老季所强。行且一谢 洪造而乃已。肰一入城。便恐不得托暇而顺递。夫以七年苫块之馀。筋骨放舒。神精消落。寻常行墨。已无以用功者。顾何堪于乘田樴吏之驱使乎。世有高士。必以主簿为笑。令意宜亦尔耳。肰士亦安能独自高。此语正为此身自解者准备。重可一大呵也。
答元直长(重举)(己丑)
拜复已半日。岂敢少滞谢仪。而适逢乡里故旧相话。
颐斋遗藁卷之八 第 184H 页
俄始罢去。想或致讶不。来喻梦寐之怆涕。甲子之周复。已是异事。矧知事尊丈(弼揆)世代。以我家参之。正与王父醉隐府君齐列。高门寿庆。又何令人健羡。鄙门天又啬寿。自佥正先祖以来至我大人。始逾六旬。今六年矣。尝爱朱子之言曰人见十世儿孙。亦必怜之。使我佥正府君见不肖六世。尚当分甘。即先仆正公无恙。其于曾孙之知事。玄孙之执事。亦可知矣。顾平日朅来京乡。知有先故之家。非无一二。独耻与之开口者。以今人不肯侧耳故尔。乃执事超肰远览。自处甚厚。至欲走人原州。而装池待完。又将尾以吾二人前后赤牍。惜乎。方沈下僚。无以风厉一世也。谨录先讳次第报上。遗事则未暇致详。而盛谱刊本。前已求诸人一玩。故玆不更渎耳。
答蔡侯(显一)(戊申)
进谒忽成三朔。恋德无日不尔。不意伏承下书。惊感极矣。第审行役顿撼。气体少违天和。仰虑无已。民所苦。左目疯瞖。无复可药。而右视亦日以益昏。平生经礼文字。犹且谢阁。况于门外人事乎。下教雇马厅一款。诚有以上体官家。慕柳侯(星河)遗惠。惩白侯(光泽)遗弊。思一变通济活之至诚。则凡在小民。亦将耸动。况如
颐斋遗藁卷之八 第 184L 页
民曾忝县寄。曾倡乙未釐正之议者乎。非不欲力疾就招。不顾乡里是非。或助官家德泽。而肰念乙未发论之时。实不免受忤于白侯。狼狈以归。大语深誓以为从今以往。设有一言可以拯万民者。义不当复有干涉。只此区区一言。神天所共知。上下所共闻。今虽官意之勤。官令之严。而自顾心身廉义。安可甘作冯妇之下车乎。是不独左瞖右昏不堪出而已。伏惟城主垂恤老病。推恕义理。勿复呼召。俾免罪责。则民之受赐大矣。若其釐弊曲折。虽非局外之身所当僭喙。肰官家为民之举。亦不可恝肰。盖柳侯当初设施。专出于永济一邑千万世民生。故乙未以前。未闻有违例侵民之事。此柳侯所以得遗爱生祠于此邑。而馀庆所及。亦可徵于其家者也。民顷守全义。亦谒其墓。亦拜其像。民情所同。天理非诬。玆敢仰为官家诵之。倘蒙虚心公听。使夫为万民本意。终伸于邪论媚说之外。则本立道生。官慈民苏。可以为百世不忘之柳侯。而永有光于城主世德之盛矣。病中愚妄。或不在于诮罚耶。苟为不肰。虽如民百辈日日趋进。犹恐无益于邪媚者之不信。况民之一身。又何益乎。
答金公白(光晶)(乙酉)
颐斋遗藁卷之八 第 185H 页
阳昭有日。瞻想政切。安友至获承盛存。敬审侍暇湛乐。对时多吉。区区苏慰。已不容喻。矧玆先藁文字。竟遂所图。幽光潜德。其自是有知矣。向非左右思慕之笃。跋涉之勤。安能孚动公听。表以章之。窃观函丈跋语约而该。寔考亭遗法也。杜湖则既躬涖贵境。熟于耳目。其辞之详。亦其理肰。若其一微字致疑。此直小儿强作解事者。鄙与左右于四世文献。虽有内外之别。而为裔则均矣。今且私议先迹几百年湮没也。虽在本家。犹有不及悉焉。于是而著一微字。其果不稳否乎。从古碑志序记立言之际。此类实不一二。又如函丈所撰湖南募义录序文。谓其文字散佚。遗迹䵝昧。今百馀年。而诸公姓名。已有不能知者矣。微字而可疑则所谓䵝昧也。所谓不能知也者。当复谓之如何耶。大抵文字。从实措辞。乃有味可嚼。苟有人焉。以此先迹。拟之于日月之燀赫。雷霆之轰烈。则其于俗见宜若伟肰。独于百年湮没何哉。噫微而显。良在是矣。大贤一言之重。其孰间肰。愚意如此。左右计亦不以为阿好也。且以白水丈所叙之可徵。而函丈所徵又不特于其言。则彼不知者一时哓哓。又奚病焉。左右既有询荛之语。故鄙辄仰慁尔。
答尹敬商书(丁亥)
未面先书。古道可见。阅月披玩。心肝相照。岂独奉游大庭之为幸哉。矧蒙不鄙。累惠佳制。虽区区礼先一饭。见托妄评。而每对一两篇。辄清迥宛转。觉六月无暑。以此试之。安往而不先鸣。至若印章之刻。尤慰渴望。得此以来。箱箧烂肰。如尺蔡拱璧。忽入手里。又况篆写精工。高韵超肰。信左右曲于指而不曲于心也。倘早晚一笑相握。究其底蕴。宁不益驩肰相得耶。石材果有所储。而前此频遭亲友取去。未知离庭半年。尚为吾有。有之当相偿不忘也。
与郑哲祚书(戊子)
伏惟日间。侍暇学履增吉。区区驰仰。实非常品。顷者何幸得遂玄赏。庶几少慰夙昔之愿。则西士所称自吾来上国。所遇惟徐子先,李振之二先生者。高明之谓矣。矧 圣朝仪器之制之精。断自今始。将有太史氏述焉。宁不韪哉。自念无状。非不欲更造。而职事所拘。又此持被。无以日源源饱闻崇论。若幸不鄙。重有以见教则为赐大矣。
答李君七(文彦)(戊子)
春初历枉。又此承问。殊感不遗之盛也。况审比日。静
颐斋遗藁卷之八 第 186H 页
居多暇。留意游艺。是则俗学所未易思议者。其为喜耸。当复如何。弟南归五朔。不为不久。顾强半消遣于侍癠。而亦不免尔尔。室迩人遐。良可怅肰。所示七政历三疑之说。朝者有事药方。未及奉答。适幸乘隙言之而请教可乎。夫六十六岁而差一度者。元授时 明大统之约法也。不须追论。自崇祯西法之出。而虏中因以增修。周天三百六十度。度各六十分。每岁太阳差五十一秒。七十岁约差一度强。而其差也必西何哉。经星之行。逐渐东移。而太阳不得不西移。故冬至加时。太阳所在丁亥则箕二度。今戊子则箕一度五十九分。只举冬至度分之岁减则二十四气之一切有减。从可知矣。来喻乃谓太阳东移。所列全度不减而加。岂或偶失照勘欤。惟一度管二日一段。实仰高见之精密。盖以一期之日。均分周天。则一日平度不过五十九分强。是与古法一度者相当。试以平度初末推之。一度二日。其势岂不肰乎。但历家常于此加减。以求定度。故本历所纪不见有平度。而独于二分前后。略可见耳。大抵天地之间。一气流行。若无一定也。而一定之理。实寓于流行。则太阳之差。虽有迁变。而其所以岁必有差者。宁非理之一定乎。窃恐左
颐斋遗藁卷之八 第 186L 页
右只就本历逐日子正全度。据而为说。而未始就二十四气加时细分考之。明睿所照。舒究可悟。若其二分二至之于小小节候。与夫冬至之于二分夏至同异定否之数。何足论也。抑向所谓平度之加减。虽自南北朝以来已有盈缩二术。而今法之最高卑尤有进焉。盖太阳距地。有远有近。由地上望之。最远者最高也。最近者最卑也。冬至之际。太阳行乎最卑。故视其度阔大。而其数为一度一二分。斯其行之极疾而有加乎平度。夏至之际。太阳行乎最高。故视其度狭小。而其数为五十七八分。斯其行之极迟而有减乎平度。方其极迟之时。假令昨日子正太阳起于度初。而一度六十分。只行五十七八分。则今日子正太阳亦因在于度末。初末虽异。而其不离一度则同矣。肰则只此一度。岂非分跨二日者。而四月五月胃井柳翼之辨。自当释肰。至于第六度阙落。亦非阙落而肰也。十一月正当极疾之时。假令昨日子正太阳起于度末而行一度一二分。则今日子正太阳所在较昨日实超一度强。此又斗五度七度所交过者也。近来历官固有误印。如今年罗㬋计都宿次之错互。而此则不误明矣。更试思之。虽肰吾辈所往复。只是朱子
颐斋遗藁卷之八 第 187H 页
所谓星家浅事。不足辨者。而人居覆载。父乾母坤。不知玆说之源委。亦非格致之一端也。不意先施及之。敢不倾倒。第以愚见则所条虽三。而要之不出一关棙耳。倘蒙不鄙。继此更得商确。而推而上之于性命微妙之境。则为赐不尤大哉。
与柳允吉(迪)(己丑)
西泮邂逅。忽已多日。奈一别不知移寓。若个边便。若江湖相忘。近因仲建少报。始闻尊兄终不以众溃而少摇。奇哉伟哉。 国朝四百年培养元气之效。尚一线在玆。𠅩谓吾湖南寂寞哉。顾以千里裹足。久此伏阙。公论无路 上达。饥馁之炒。忠愤之激。得无损摄不。毕竟祸福。兄已断置度外。固知一毫不动。而 上天至仁。此疏岂必能死人哉。心益确气益励。肰后可克有终。勉之勉之。弟拘縻不得出。出亦当在念日左右。敬遣人奉问而已。
与柳允吉(迪)(己丑)
自兄北行。心忽忽不乐。虽经时未已。岂惟岁暮掁触而肰。顾彼日闻报之晚。未及酌一杯青门路上。兄固弘度。想或嗔以薄情。永愧古人。谓之何哉。第念白山青海。自多先贤遗躅。兄必逌肰理遣。不置于戚。奈边
颐斋遗藁卷之八 第 187L 页
朔风气。不并以南。不审起居不遐有损。或言饥疠孔酷。流传可愕。而当世仁人君子。岂忍使兄颠沛。窃闻渼上丈席已为旧伯诵义。今虽就养永同。而新伯令公当亦以长者之心为心。士友所恃。都在此耳。月前有谓岭南已大会。将申清议。目下姑未上来。而海西则又出怪鬼。实与中间继兄者翻案。虽毕竟 圣鉴孔昭。未得售其希幸。而亦以乡战勘律。被逐而已。似此反复。还不满一粲。弟独处泮村。无与论襟。家庭之恋。同气之怀。又谁为弟相慰。适得巡营有便。略伸区区倾向。未知几日登照。如以神会。或赐宠复。不患二千里踔远。阳复之期。看又迩止。皓天必反。兄其俟之。弟亦为兄祝之也。
与柳允吉(迪)(戊申)
自老兄自北而归。声问之旷。居肰十有馀年。此岂我渼上先师门下承诲如胤锡者。平日爱慕之情哉。顾区区亡状。永感衰病。重以不紧奔走。无由一奉起居而肰耳。肰其日夕耿耿。亦自谓他人鲜比者。神天所知。先师所临。老兄岂独不与之同此怀也。今年忽又初冬。不审伊来静养体度增宝。弟五十年书癖。二十年头疯。终成左瞽。冬春间药裹。无益而止。其右视又
颐斋遗藁卷之八 第 188H 页
且渐昏。平生行墨拙业。已不免潮退。天之所废。谓之何哉。况种种疾。侵炒无已。甚至门内儿侄稚孙课读句绝。犹未能检纠。外此人事。可推而知。不意考院诸公。乃以右讲长三字归之于枕席㱡㱡之中。噫其不量之至也。似闻老兄带标以来。李参奉君烈(馥远),慎进士敬心(师俊)俱以士林峻望。有辞难获。而院中既皆许解。老兄于此必有所预闻。至于胤锡。只以居地之不远。坐得尾续之滥号。不亦羞当世而招笑骂乎。今方期于必递。合先投单。而斋会猝未易。恐不若急诉老兄。庶蒙开可之幸。故闻报呼草。敢布其衷悃如此。伏惟曲察病情。告知多士。使贱躯得调而讲事无妨。则公私实极两便。言非饰让。念之念之。抑老兄素秉大论。斥假荡假平一节。固百世有辞。而先师已矣。惜老兄其谁。向来戊戌丙午再起游京之日。一二同志或为胤锡言。李鼎烈既出仕。岂以三水之谪而让于黑山之谪乎。盖此公诵之馀。喜不寐久矣。而世日下如水。先师旨诀。无地可展。哀恸奈何。老兄闻此。当亦一太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