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颐斋遗藁卷之七 第 x 页
颐斋遗藁卷之七
书
书
颐斋遗藁卷之七 第 143H 页
与安持平(致宅)书(辛巳)
春间胤辉过访。娓娓数日。若承执事仪范。喜幸尚何忘。居亡何又闻行台迤洛水而南。即此东望殆千里而近矣。每念旅食东华。靴笏鞅掌。有不堪者。乃今出领海驲。历览名胜。绫册馀暇。又有吟咏之趣。浮世轩轺。应不博此。顾以忝齿子侄之谊。岂不早书以贺。奈无便何哉。忽拜抵家亲书。恭审体度增福。尤为之献忭。惟是松楸邈渺。华鄂迢辽。二胤来侍。而辉则又归。想不能不以为怀也。肰而轴中律绝。出自机杼。不费铝铴。真情老气。溢于辞外。岂江山所助耶。若侄等虽幸依侍。而家亲晚暮。占解温理小学。伊吾日夕。往往添病。重有自己冗故。因以懒癖。旧业荒废甚矣。虽欲趋陪几案。得备顾望之对。庶几有得。而末由也已。
答安持平(致宅)书(庚寅)
前书才去。下复俄至。虽一室承诲。何以异此。矧又伏审炎涝。气体候万康。胤辉父子侍旁无他。区区幸慰。不容言喻。乃若下问辱说。虽是未彻之章。而既已流播一世。侄诚聋僻。亦岂全肰不闻。盖下乡以前传者。
春间胤辉过访。娓娓数日。若承执事仪范。喜幸尚何忘。居亡何又闻行台迤洛水而南。即此东望殆千里而近矣。每念旅食东华。靴笏鞅掌。有不堪者。乃今出领海驲。历览名胜。绫册馀暇。又有吟咏之趣。浮世轩轺。应不博此。顾以忝齿子侄之谊。岂不早书以贺。奈无便何哉。忽拜抵家亲书。恭审体度增福。尤为之献忭。惟是松楸邈渺。华鄂迢辽。二胤来侍。而辉则又归。想不能不以为怀也。肰而轴中律绝。出自机杼。不费铝铴。真情老气。溢于辞外。岂江山所助耶。若侄等虽幸依侍。而家亲晚暮。占解温理小学。伊吾日夕。往往添病。重有自己冗故。因以懒癖。旧业荒废甚矣。虽欲趋陪几案。得备顾望之对。庶几有得。而末由也已。
答安持平(致宅)书(庚寅)
前书才去。下复俄至。虽一室承诲。何以异此。矧又伏审炎涝。气体候万康。胤辉父子侍旁无他。区区幸慰。不容言喻。乃若下问辱说。虽是未彻之章。而既已流播一世。侄诚聋僻。亦岂全肰不闻。盖下乡以前传者。
颐斋遗藁卷之七 第 143L 页
只言以为来历不明。此必顷年因先旁亲古碑追正谱误而肰。吾东大家如李清江故事。岂不肰乎。不意遂为外间口实。以故归告老亲病弟。相视一哂而已。及夫还仕。又复得诸一人则又以为挟术拔身。此乃湖南风习。侄于是又不觉大呵也。念平日庭训师教。不越乎经礼。顾馀力易范。而时时出入又止律历二家。谓是二十年来所劄性理大全书中一二之阙。庶可并与东贤之未遑而举之耳。自馀参同医药太乙奇门六壬风水相人谈命诸家者流。不独聪明有所不周。精力有所不足。亦恐因之丧志。甚或未曾经眼者有之。此则执事所已俯悉。乃一朝受诟何哉。虽肰此非其时台官及其居停主人本意所在。实有暗中主张。正在于大岭以外一潜夫。彼赖场屋密交。尝占槐录翰圈。而终为一二公议所斥。原其地累。人孰不知。且侄于彼。面目不曾相识。侄顾何怨。彼亦何待侄一言而尤累乎。独侄前岁在义盈。不能善媚一僚。僚即彼密交之一也。谓侄不肯长番。公肰飞语。欲假手辱侄。彼既日夜切齿于侄。所尝识一重宰意其公议之所出。而节次移怒。重以信诬。居肰至有此事。则世道人心。宁不可怕。侄乃羁縻未归。若以章之未彻为
颐斋遗藁卷之七 第 144H 页
诿者肰。未知世之君子将谓侄何。侄之一出。只为亲养。是则必有知者。肰于夙昔自视。不亦愧乎。至于前后承 褒。复有委折。厥初只以轮对官随众入侍耳。忽蒙 圣上记昨年节制居魁冤屈时事。而三大臣又以今年文献助役者缕达。就中领相公尤力。其所过奖。莫非令人惭悚不敢当者。而重有深于易学四字。 上亦惜未入编缉 启下之列。而因举备考一段象纬文字 皇明大统清人时宪二历沿革之故。侄既自揣屡辞。终不可得。则乃据张廷玉明史仰对。而 玉音嘉赏。一则有曰淹博。一则有曰质实。徐又 询及命名胤锡之义。而复以承旨所 启先世文学行谊之传。老亲别荐清拟之实。至再三下 教曰。有是父宜有是子。遂 教曰乐哉。今日又 手写姓名。诵之志之。 顾大臣教之曰当为卿等不忘。他日又 教编辑堂郎曰予晚始得人。尔等亦知黄胤锡乎。自是盖 垂褒累日。而毕竟勤政 亲临则特 赐召对。 下询 国初宫阙名号处所。以至都城今古事迹。侄终言高丽已置南京于此。而东南北三界与今城界无异。惟西之歧峰今称鞍岭者。旧在界内。视今城界差广大耳。 上下教曰鞍岭为都城窥峰。
颐斋遗藁卷之七 第 144L 页
南京之包入界内。必为此也。又 询大臣。以为予闻黄胤锡声音洪亮。必其为人硕大。夫以侄家于南今五世矣。一朝 异数。将何图报。况领相公初无半日从容。不知何自闻之。侄诚惊惑。无以一谢其门耳。抑易之为学一也。何大臣谓以经术而为 君父告之。彼诬以杂术而向台官嗾之耶。一荣一辱。无亦命耶。执事愿试回教之也。秋候迩止。并乞加护。以慰远诚。
与韩进士(致明)丈书(甲午)
胤锡等再拜白。一自奉违。忽焉三兹。区区恋德。靡日不尔。盖尝窃惟当世先友诸爷。岿肰者无几。其有以累叶同袍。申之文章声气之好则尤落落鲜觏。惟座下于胤锡。四世实埙且篪。但不姓同尔。每念先人晚年有教。以为祖考朋友四公。叔考已记之矣。若夫仍祖子孙同志而同归者。只某甫为肰。此指座下言也。虽胤锡等不肖无状。无以仰体遗训。而比修遗藁。得座下唱酬之作。四十年旧迹。尚显显纸墨。呜呼。人子之心。安得不血涕。况如惠挽。重有戚戚者乎。所恨苫蛰以来。偏慈之宁日恒少。以书以面。俱不获起居如愿耳。即于意外自石村递中伏承下慰。惊感恸忸。不容已者。因审春和。静中气体候景禧。满幅心画。又仰
与韩进士(致明)丈书(甲午)
胤锡等再拜白。一自奉违。忽焉三兹。区区恋德。靡日不尔。盖尝窃惟当世先友诸爷。岿肰者无几。其有以累叶同袍。申之文章声气之好则尤落落鲜觏。惟座下于胤锡。四世实埙且篪。但不姓同尔。每念先人晚年有教。以为祖考朋友四公。叔考已记之矣。若夫仍祖子孙同志而同归者。只某甫为肰。此指座下言也。虽胤锡等不肖无状。无以仰体遗训。而比修遗藁。得座下唱酬之作。四十年旧迹。尚显显纸墨。呜呼。人子之心。安得不血涕。况如惠挽。重有戚戚者乎。所恨苫蛰以来。偏慈之宁日恒少。以书以面。俱不获起居如愿耳。即于意外自石村递中伏承下慰。惊感恸忸。不容已者。因审春和。静中气体候景禧。满幅心画。又仰
颐斋遗藁卷之七 第 145H 页
夫秉烛不衰之盛德。不知天公何故愦愦偏祸于先人耶。抑昨年座下之失第。已足觖望。而先人之受 天褒无一命。不幸与之同病矣。肰今 圣寿弥隆。八方咸囿优老。而座下之福履康健如此。自天申休。行可卜矣。引领驰贺。当复如何。慕羡之至。第切潜伤而已。胤锡等顽忍不死。禫吉才毕。倘早晏作东中行。敢不一造床下请教耶。千万不备。
答安丈(凤胤)书(戊戌)
奉诲忽已隔岁。区区驰义。不翅饥渴。乃在乡得因金士谦径承惠书副本。入京遇金司艺。始获正本。其出已三旬有奇矣。满幅条缕。信乎笔端之舌。讽诵无斁。孰谓距以七百里而遥哉。至若所示委折。顷非不详。玆复何溷。第惟国典儒训。先辈或容取舍于其间。而要之择其可据而审其可从尔。今此祠院影堂逐项申禁之严。则但知自 先朝著于典而已。未闻有一二大儒议其如何而著于训者。则遗臣后学之道。与其训无可据。而苟于私之为病。曷若典有可据而畏夫公之为愈乎。且以近世诸老先生已事徵之。虽古礼遗文之甚明。而有不能无疑于时义。则必令白于 朝取裁。此又拳拳乎礼律并行之微意也。故窃僭
答安丈(凤胤)书(戊戌)
奉诲忽已隔岁。区区驰义。不翅饥渴。乃在乡得因金士谦径承惠书副本。入京遇金司艺。始获正本。其出已三旬有奇矣。满幅条缕。信乎笔端之舌。讽诵无斁。孰谓距以七百里而遥哉。至若所示委折。顷非不详。玆复何溷。第惟国典儒训。先辈或容取舍于其间。而要之择其可据而审其可从尔。今此祠院影堂逐项申禁之严。则但知自 先朝著于典而已。未闻有一二大儒议其如何而著于训者。则遗臣后学之道。与其训无可据。而苟于私之为病。曷若典有可据而畏夫公之为愈乎。且以近世诸老先生已事徵之。虽古礼遗文之甚明。而有不能无疑于时义。则必令白于 朝取裁。此又拳拳乎礼律并行之微意也。故窃僭
颐斋遗藁卷之七 第 145L 页
谓义理所同。朱宋复起。庶几不易斯言。而奈之何一朝飨之于无于典无于训之地乎。由是言之。待朱宋能以义理者。愚未见其非敬也。待朱宋或歉义理者。愚未见其必诚也。肰则执事所被仇视之诟胄镌之诬。亦自起自灭。不满一粲者耳。彼而施之。何快之有。此而受之。何愠之有。间者李君烈氏(馥远)从子上舍(以锡)来传令胤欲以是鸣冤于灵光倅沈令。(有镇。)不果而去。其末也善矣。其始也过矣。意者执事于此或微有芥滞。而旋不留痕迹。虽以已赐之一札。当亦不外于所悔不尤盛哉。辛酉禁令之作。胤锡虽在稚昧。尚记先叔祖龟岩祠亦列其中。乡士有欲退计年月者。先人不可曰叔父而在。必不是许。竟以亟撤为甘。后对高门湖岩令公。(致宅。)谈及理病祠受毁。辄太息久之。及闻林应教象德继室亦不肯瞒 朝令而存夫祠则曰。安氏固法门。一妇人能复尔耶。盖遗音犹在耳如昨。而理病祠事适又蒙提。私心掁触。良已恸矣。尾举仪礼疏说。向来亦岂不揣夫不安。而朱子既不以勉斋之编入为非。宋子又不以玄相之质问为斥。故自执事以至诸公。随处奉商。不一而足。而百尔思之。终未悟其可安。爰待儿辈心制之毕。乃克醮女。
颐斋遗藁卷之七 第 146H 页
斯又馀教所及。得寡过者。早晚赋归。切乞毋惜针砭。不俾无状或为小人之归。则虽此极陋。又安敢徒事唯诺而不知耻乎。岁行尽。拜床未涯。伏惟为道保重。以慰士友之瞻仰。因又亟火此纸。不令漏听者惊怪则亦荣矣。
答安丈(凤胤)书(戊申)
尧时会在巳午间。今则未及。此诚出语类。而本文今则之则。正作渐字。盖语类多是记者之误。此则无误。其意甚明。邵子本法。第一世首甲子年。第二世首甲午年。二世而六十年一周。性理大全经世指要图尧入巳会第三百五十七世。盖尧元甲辰则入其第三百五十六世。而二十一年甲子。正入于第三百五十七世之首。此以甲子为重也。肰则甲子以后五十二年及舜六十一年与禹七年。共一百二十年成四世。而禹八年甲子。始入午会第一世之首。自此甲子下距今戊申积四千〇〇五年。(内减宋庆元庚申朱子末年以后五百八十八年则馀三千四百一十七年○又置四千〇〇五年内减明天启甲子张溪谷之世以后一百六十四年则馀三千八百四十一年○大抵自午会第一世以后。无论年数多少。取次积年。无非以渐向未之时。则朱子之说信矣。惟溪谷所云巳会未二百四十年者。当改云一百四十年者何也。上文一百二十年。并尧甲子以前二十年。则三百四十年故也。以指要图为正。)周天经纬里数之说。此
答安丈(凤胤)书(戊申)
尧时会在巳午间。今则未及。此诚出语类。而本文今则之则。正作渐字。盖语类多是记者之误。此则无误。其意甚明。邵子本法。第一世首甲子年。第二世首甲午年。二世而六十年一周。性理大全经世指要图尧入巳会第三百五十七世。盖尧元甲辰则入其第三百五十六世。而二十一年甲子。正入于第三百五十七世之首。此以甲子为重也。肰则甲子以后五十二年及舜六十一年与禹七年。共一百二十年成四世。而禹八年甲子。始入午会第一世之首。自此甲子下距今戊申积四千〇〇五年。(内减宋庆元庚申朱子末年以后五百八十八年则馀三千四百一十七年○又置四千〇〇五年内减明天启甲子张溪谷之世以后一百六十四年则馀三千八百四十一年○大抵自午会第一世以后。无论年数多少。取次积年。无非以渐向未之时。则朱子之说信矣。惟溪谷所云巳会未二百四十年者。当改云一百四十年者何也。上文一百二十年。并尧甲子以前二十年。则三百四十年故也。以指要图为正。)周天经纬里数之说。此
颐斋遗藁卷之七 第 146L 页
本出尔雅释天注疏。而上自书纬考灵耀。下至王鲁斋造化论无不同者。如朱子天问注亦肰。盖古者四游八尺表之说也。有曰周天围一百〇七万一千里。径三十五万七千里。(古圆径一围三之率。)一度二千九百三十二里一千四百六十一分里之三百四十八。(古历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地径三万里。以其半径一万五千里。减于天半径一十七万八千五百里。则自地上面及下底。各距天顶一十六万三千五百里矣。其曰八万四千里者。乃是悟真诀及鲁斋论别为一家者之说。与尔雅各出。今不当强合。肰无论彼此。俱系汉儒古历疏而不密。自万历年间大西洋利氏新历出后。天地经纬之说。信而有验。未知曾或详之否乎。日径王畿之说。亦出汉儒。而鲁斋之论因之。肰今以利氏说考之无验。盖利氏云地径一万四千三百十八里有奇。日径大于地一百六十五倍有奇。则其径围里数可知。凡八尺之表。分测日景。大约南北距千里则景差一寸。非其盈缩实率也。又如月食以日径为十分。而南北行千里差一分。此亦大约。意者古云月径千里之说。或亦千里一寸及千里一分者之类。而日径实不翅几千万里耳。今当以日大于地为正。肰月中微翳。
颐斋遗藁卷之七 第 147H 页
又非地掩。乃其本体。与地体相类。地体圆而有凹凸。故月体亦有凹凸。其受日光也。凸处最明。凹处犹不甚明。如有翳焉。惟其值望对日而食也。为地影所翳。不能受日光而食。此又中西及东各历易诸名家定论所载尔。
与郑长城(景淳)书(乙酉)
日者何幸造门。庶了金山宿债。况乃许之从颂。慰以饮食。月高灯灺。和气排雪。及其娓娓良燕。不知畔牢之为愁。则辞璜文黼而本之乎三礼。识鉴论衡而参之乎大易。回念二十年所阅荐绅。非一二矣。若执事瑞人神士。不可以梯接者。创觏自今。殆不偶尔。譬之南越王黄屋左纛。沾沾自喜。一朝送款于汉廷。视胤锡自失何异哉。惜乎。精神短乏。不能极力振拔。言语拙讷。不能究意扬扢。天明拜退。只黯肰而已。伏惟即辰。静居体度增釐。胤锡方向家庭。路过金友益休。此友有文有行。在桐乡北境者。见胤锡触寒患嗽。挽令三四日调理。玆始踰大岭北上。窃计成处士遗文。既系执事所愿睹。而坐此贱疾。恐未及期周章矣。蹶起以思。愆约是惧。留书讨邑递奉告如此。乞赐开恕。展至二十日。得蒙耑指惠存则幸幸甚甚。千万不备。
与郑长城(景淳)书(乙酉)
日者何幸造门。庶了金山宿债。况乃许之从颂。慰以饮食。月高灯灺。和气排雪。及其娓娓良燕。不知畔牢之为愁。则辞璜文黼而本之乎三礼。识鉴论衡而参之乎大易。回念二十年所阅荐绅。非一二矣。若执事瑞人神士。不可以梯接者。创觏自今。殆不偶尔。譬之南越王黄屋左纛。沾沾自喜。一朝送款于汉廷。视胤锡自失何异哉。惜乎。精神短乏。不能极力振拔。言语拙讷。不能究意扬扢。天明拜退。只黯肰而已。伏惟即辰。静居体度增釐。胤锡方向家庭。路过金友益休。此友有文有行。在桐乡北境者。见胤锡触寒患嗽。挽令三四日调理。玆始踰大岭北上。窃计成处士遗文。既系执事所愿睹。而坐此贱疾。恐未及期周章矣。蹶起以思。愆约是惧。留书讨邑递奉告如此。乞赐开恕。展至二十日。得蒙耑指惠存则幸幸甚甚。千万不备。
颐斋遗藁卷之七 第 147L 页
与郑长城(景淳)书(乙酉)
日者草草奉书。想已关览也。雪寒犹烈。伏惟静中起居珍重。驰义之至。有不容喻。胤锡归依膝下。得幸粗康。而嗽證未快。苦闷奈何。成处士遗文果得准请。玆不敢坐待盛使。辄走人呈上。乞令广募书乎。分卷录出。趁新正初旬。则区区无状。庶免本孙之谯也。因念古人所谓文章知己之遇。在胤锡虽非所与拟。而执事过加拂拭。既举全集三册示之矣。窃观意下若将引而进之于中原鞭弭之后尘。况乃索敝赋有命在焉。使胤锡墨守不出。不思听望音麾。则岂平日慕悦之心哉。独恨手钝纸乏。无以遍质。仅将记一(守分堂记)赋一(感秋赋)古诗一(双凤篇)献之座下。倘蒙不惜评诲。可胜荣感。异时汰乱藁有得。即嫫母露现浑身应未晚也。千万不备。
答郑长城(景淳)书(丙戌)
发春有日。政尔驰义。即承宠存。敬审尊体介福。仰贺不能已也。惟是江潭三月。家国尚迢肰。览时观物。得无感乎。若胤锡区区虽幸老人粗康。而业退齿迈。殊可惧也。向来所献。只希一粲而已。非敢侥倖翱翔于谈艺耳。乃蒙许其自重者肰。岂草野倨傲。未免露相
日者草草奉书。想已关览也。雪寒犹烈。伏惟静中起居珍重。驰义之至。有不容喻。胤锡归依膝下。得幸粗康。而嗽證未快。苦闷奈何。成处士遗文果得准请。玆不敢坐待盛使。辄走人呈上。乞令广募书乎。分卷录出。趁新正初旬。则区区无状。庶免本孙之谯也。因念古人所谓文章知己之遇。在胤锡虽非所与拟。而执事过加拂拭。既举全集三册示之矣。窃观意下若将引而进之于中原鞭弭之后尘。况乃索敝赋有命在焉。使胤锡墨守不出。不思听望音麾。则岂平日慕悦之心哉。独恨手钝纸乏。无以遍质。仅将记一(守分堂记)赋一(感秋赋)古诗一(双凤篇)献之座下。倘蒙不惜评诲。可胜荣感。异时汰乱藁有得。即嫫母露现浑身应未晚也。千万不备。
答郑长城(景淳)书(丙戌)
发春有日。政尔驰义。即承宠存。敬审尊体介福。仰贺不能已也。惟是江潭三月。家国尚迢肰。览时观物。得无感乎。若胤锡区区虽幸老人粗康。而业退齿迈。殊可惧也。向来所献。只希一粲而已。非敢侥倖翱翔于谈艺耳。乃蒙许其自重者肰。岂草野倨傲。未免露相
颐斋遗藁卷之七 第 148H 页
欤。诚若是则犹未为中道。何不砭之而以奖哉。成易知已录出。原本谨领之矣。夫沈沦而不蕲知者。今古何恨。三复来教。实为之忾叹。矧此人此书。世不省有无久矣。一朝得执事将有以表章。则逝而有知。亦足无憾。顾胤锡何人。一言公诵。遽簉于分功耶。虽与有荣。旋切恧焉。
与郑长城(景淳)书(丙戌)
秋雨生凉。体中何居。令郎侍学增吉。胤锡自经出肃。暍疾遂发。所营诸具。又从而关心耳。同僚既先赴直。则只当南归侍。岁杪径造 陵下。以为番递。而俄接僚书。闻 丁阁将有修改之役。而胤锡又且受 香下去告由矣。回念千里非近。流光可惜。而奔走风埃。恐成虚生之人。昔朴评事兰为高门湖阴公所荐。及其困悴曰令公诳我。执御岂不诳我哉。大约不出三数日当启行。不暇更图从容矣。所乞赆章。无论诗文。倘蒙一挥。申以令季氏心画。则越绝山川。从此生颜。而无状之身亦或有以警发如何。易学图解首卷。并望惠送。馀不备。
答郑忠州(景淳)书(戊子)
即奉手札。敬审寒令。朱墨之暇。起居增福。区区忭幸。
与郑长城(景淳)书(丙戌)
秋雨生凉。体中何居。令郎侍学增吉。胤锡自经出肃。暍疾遂发。所营诸具。又从而关心耳。同僚既先赴直。则只当南归侍。岁杪径造 陵下。以为番递。而俄接僚书。闻 丁阁将有修改之役。而胤锡又且受 香下去告由矣。回念千里非近。流光可惜。而奔走风埃。恐成虚生之人。昔朴评事兰为高门湖阴公所荐。及其困悴曰令公诳我。执御岂不诳我哉。大约不出三数日当启行。不暇更图从容矣。所乞赆章。无论诗文。倘蒙一挥。申以令季氏心画。则越绝山川。从此生颜。而无状之身亦或有以警发如何。易学图解首卷。并望惠送。馀不备。
答郑忠州(景淳)书(戊子)
即奉手札。敬审寒令。朱墨之暇。起居增福。区区忭幸。
颐斋遗藁卷之七 第 148L 页
良慰傃仰之怀。况乃满幅见怜。无非先获。虽使胤锡自道其羁旅拘絷之苦。犹未可以若是之纤悉。苟盛意所存。不以身设处。又安能也。胤锡一别庭闱。居肰七朔。虽时时得书。而欲归未归。只增呜邑。今方大拟趁来月请觐。而未知得遂否也。每念令胤丰秀该洽。重有趋过之教。目下所占。已足令人屈膝。而书末诱掖二字。何其过情至此。谓胤锡所为时文有可取乎。则十年穷途。拙钝可知。鉴裁所存。世自有其人矣。若谓无状亦尝有闻于父师。而经礼性理之遗。犹可几也。则是又愿学而未之能者。以彼以此。执事所取者何在。胤锡诚愧且恐。不知所以为对。玆辄反复请教。乞自今勿施不敢当之礼。庶容他日进身于宇下。如何如何。惠来三种。亦感眷谊之周至。惟乾(缺)二十。其半见逸。非独汝美之可惜。而美贻之委草为尤惜也。千万不备。
与郑洪州(景淳)书(己亥)
自执御南下。已经一度奉书。想或入览矣。居肰阅岁。春又向晚。伏惟衙暇。令候万祉。区区驰仰。有非恒日比也。胤锡客秋觐老慈以来。而东部十二朔。忽横迁为令于 长陵。孤根弱植。安所不可。而今年母龄恰
与郑洪州(景淳)书(己亥)
自执御南下。已经一度奉书。想或入览矣。居肰阅岁。春又向晚。伏惟衙暇。令候万祉。区区驰仰。有非恒日比也。胤锡客秋觐老慈以来。而东部十二朔。忽横迁为令于 长陵。孤根弱植。安所不可。而今年母龄恰
颐斋遗藁卷之七 第 149H 页
八十矣。出西城百里。伻札亦阔。每一念之。潸焉以涕。岂不欲亟亟弃官。而腊政所差僚员尹休文限满关促犹不至。独直九十日。愁与病相仍。又有咫尺染疠之虞。顾无以乞暇。又无以图递。哀哉哀哉。不亦命乎。因念胤锡无状。为座下拂擢久矣。则先人之所深感。一世之所共诵。而年迈以往。学弥退而识弥荒。曾未一日少酬知奖之盛。肰目下至愿。惟在一斗邑荣老母。相与颂夫仁人君子之卒惠耳。乃其伉拙畸穷。前进无策。毕竟自归于置散之地。昔朴评事兰为高门湖阴公所荐。及其老且困。常面言令公诳我。今未敢遽以一诳字奉听。而其言外之悲。犹有可以自喻。则执事俯烛。当亦为之戚肰而无已。况顷母书有云使汝有馀望则耐苦无归可矣。不肰待僚至。决归可矣。试以奉质于知汝爱汝之前也。嗟乎。瞝一世而知我之深爱我之甚者。非令公而谁哉。爰自令胤转达一幅。以禀去留二字。进之惟命。退之亦惟命而已。窃有一事可承一粲者。其始到斋。辄次韵归去来辞。以自寓夫戚戚之忧嚣嚣之乐。而尚尔絷絓。未成归人。回视拙藁。可愧多矣。况乎光阴易逝。五月初旬。百五十日之限。行且不远。纵令限满。亦复何为。既愧而恸。久
颐斋遗藁卷之七 第 149L 页
益靡薄。谨以胎纸录上。幸无以一时元亮备人间者见斥则小人之受赐大矣。千万承诲未易期。伏惟加卫增护。以慰下诚。
与徐判书(命膺)书(丙戌)
圣人有言。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夫于士焉而友仁足矣。犹且加进云尔。岂不以义理无穷。资益须博。譬之金玉之质而追琢而弥章乎。彼其一有得。辄沾沾自喜。不知不足则亦愚而已。今胤锡马牛齿三十八矣。幼而过庭。比亲有道。庶几因之管窥。肰窃悼夫生长东南。不及遍游英俊。而又重以疾病。遂塌飒未奋。盖自百氏溯而归诸六经。觉渺㳽也。若日用常行。尤有不容忽者。顾初志莫之少酬。则天生男子。其意何居。将终身窒极。无所于展捉耶。抑犹可为而非夫尽一代伟观未可也。间尝获之舆诵。惟明公弘而毅。淡而不厌。自小官时已隐肰重望矣。及临大事发大议。天地为之轩轾。日月与之光耀。矧一家天伦。参立而迭承乎。噫 国家之元气有赖。朝廷之清流有恃。历选挽近。诚罕拟矣。而馀力发诸游艺。殆亦动为世准。乃切切谦虚。虽以韦布疏贱。犹在降屈。诗不云乎。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明公之谓也。亦既觏止。我心
与徐判书(命膺)书(丙戌)
圣人有言。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夫于士焉而友仁足矣。犹且加进云尔。岂不以义理无穷。资益须博。譬之金玉之质而追琢而弥章乎。彼其一有得。辄沾沾自喜。不知不足则亦愚而已。今胤锡马牛齿三十八矣。幼而过庭。比亲有道。庶几因之管窥。肰窃悼夫生长东南。不及遍游英俊。而又重以疾病。遂塌飒未奋。盖自百氏溯而归诸六经。觉渺㳽也。若日用常行。尤有不容忽者。顾初志莫之少酬。则天生男子。其意何居。将终身窒极。无所于展捉耶。抑犹可为而非夫尽一代伟观未可也。间尝获之舆诵。惟明公弘而毅。淡而不厌。自小官时已隐肰重望矣。及临大事发大议。天地为之轩轾。日月与之光耀。矧一家天伦。参立而迭承乎。噫 国家之元气有赖。朝廷之清流有恃。历选挽近。诚罕拟矣。而馀力发诸游艺。殆亦动为世准。乃切切谦虚。虽以韦布疏贱。犹在降屈。诗不云乎。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明公之谓也。亦既觏止。我心
颐斋遗藁卷之七 第 150H 页
则降。胤锡之谓也。盖当辞老父而来。有所受不忘。适明公居閒有月。胤锡玆始得閒矣。倘复自外。不蹐门求教则拘儒耳曲士耳。独于圣言何哉。谨修容屏气。先之以书。以候将命进退。所冀一望德晖之盛。有以薰耳目濯肺肠。而粗率者潜革。固陋者稍化。即天下鸿纤幽显之论。亦或取次受赐也。伏惟俯垂许焉。毋曰夫夫也。不绍以介则幸甚。
与徐判书(命膺)书(丙戌)
春秒何幸觌德。少慰青冥黄卷之想。而及夫三候有期则台座犹在试围矣。归思火急。拨马而南。比者窃闻有千里行。登白山绝顶。观北极高四十馀度。以夙昔经纬之志。当一大快。矧彼时庚热。又遄于 恩宥乎。秋气稍凉。伏惟江榭翛肰。味腴有趣。虽驱驰以返。而台体益复纯釐不。胤锡意外得被一命。既经出谢。又将窥禹穴于越中耳。顾以暍疾迫于行程。不暇蹐门而求教。永念慕仰之至。宁不怅肰。谨奉状敬伸起居而已。千万不备。乞赐台鉴。
与金教官正礼(履安)书(庚辰)
前岁获奉良晤。每觉清风拂衣。南来索居。无由致身珠玉之侧。即巾衍摩挲朝暮遇之者。惟心期可保语
与徐判书(命膺)书(丙戌)
春秒何幸觌德。少慰青冥黄卷之想。而及夫三候有期则台座犹在试围矣。归思火急。拨马而南。比者窃闻有千里行。登白山绝顶。观北极高四十馀度。以夙昔经纬之志。当一大快。矧彼时庚热。又遄于 恩宥乎。秋气稍凉。伏惟江榭翛肰。味腴有趣。虽驱驰以返。而台体益复纯釐不。胤锡意外得被一命。既经出谢。又将窥禹穴于越中耳。顾以暍疾迫于行程。不暇蹐门而求教。永念慕仰之至。宁不怅肰。谨奉状敬伸起居而已。千万不备。乞赐台鉴。
与金教官正礼(履安)书(庚辰)
前岁获奉良晤。每觉清风拂衣。南来索居。无由致身珠玉之侧。即巾衍摩挲朝暮遇之者。惟心期可保语
颐斋遗藁卷之七 第 150L 页
耳。天气已寒。伏惟侍学增吉。闻有为养之仕。家贫岁恶。此固难免。不知可供滫𤅵否。向来安峡丧事。极用惊悼之至。窃想同堂之爱。不间同气。今虽经时。似犹无以抑情也。年纪汩没侍癠。旧学全荒。每念丈席勤诲。恐遂辜负。区区皇仄。岂容言喻。因记请业之日。先生盛意许令博求南中人明于葬法者。有以覸夫将行上梅之襄礼。故归即求之。得一人焉。陈生光显罗州北境平里面九渊村人也。年虽不踰四十。而诸法无不通晓。验诸坟墓。心眼俱明。此处邻里以至他人。盖多称诩。使其早游京洛。其名岂下于近世南中罗天一,韩重会辈哉。抑其人拙直恭谨。虽在僻乡。亦自可亲者。亟欲奉禀丈席而严不敢焉。玆以私布案右。如不以鄙言为悖。则作书本州牧伯。使之津遣。易与事也。如何如何。馀因副学令公谪中便。草草奉候。
与金报恩(履安)书(戊子)
承信有月。伏惟辰下侍履支安。区区傃仰。愈久愈深。一自丈席 严旨以来。私心亦懔惕未已。岂不一进叙慰。而天寒身病。又拘掣多端。永念情礼扫地尽矣。近逢令从太仆。约于冬至图差 东陵。夤缘蹐门。未知果遂此计否也。抑有私恳。贱息今年十七。不能不
与金报恩(履安)书(戊子)
承信有月。伏惟辰下侍履支安。区区傃仰。愈久愈深。一自丈席 严旨以来。私心亦懔惕未已。岂不一进叙慰。而天寒身病。又拘掣多端。永念情礼扫地尽矣。近逢令从太仆。约于冬至图差 东陵。夤缘蹐门。未知果遂此计否也。抑有私恳。贱息今年十七。不能不
颐斋遗藁卷之七 第 151H 页
教作科诗。而渠以老亲之命。切愿得左右少日所制以为模范。此在左右固是涕沫之馀耳。想发一粲。肰念渊泉二先生残膏剩馥。亦尝嘉惠一世。流传之广。无虑几百来篇。虽其安身立命非右于此。而多术之教。犹可因以见之。幸望无惜。举其可选者寄示如何。外此不宣。
与金永同(履安)书(乙未)
省礼言。昨年金上舍士谦之行。适邂逅班荆。未暇奉候。及其归尚幸得闻安字耳。不意近者乃奉令从氏黄州宅幽音之流传则尤惊怛不能已。恭惟同堂之爱。亦既隆矣。悲悼奈何。襄期已过。孟夏方暄。服履何似。令咸仁瑞甫病馀。其或继醮。而罹此心制耶。并为之驰念不已。先生遗藁之役。方至何许界头。高明亦非少日。门下又多散处。修葺一事。恐不可缓。且如年谱与夫遗真编改诸节。又昨秋来时过笔洞始知。固知一行极草草可愧。而四方之人。今方于子乎观。幸试速完净藁。使耳目增耸如何。胤锡等慈龄七十六矣。从此不敢复拟远游。安得一者面慰。兼叙许多积怀耶。北望忧想。实不一二。谨奉状。
与金西原(履安)书(辛丑)
与金永同(履安)书(乙未)
省礼言。昨年金上舍士谦之行。适邂逅班荆。未暇奉候。及其归尚幸得闻安字耳。不意近者乃奉令从氏黄州宅幽音之流传则尤惊怛不能已。恭惟同堂之爱。亦既隆矣。悲悼奈何。襄期已过。孟夏方暄。服履何似。令咸仁瑞甫病馀。其或继醮。而罹此心制耶。并为之驰念不已。先生遗藁之役。方至何许界头。高明亦非少日。门下又多散处。修葺一事。恐不可缓。且如年谱与夫遗真编改诸节。又昨秋来时过笔洞始知。固知一行极草草可愧。而四方之人。今方于子乎观。幸试速完净藁。使耳目增耸如何。胤锡等慈龄七十六矣。从此不敢复拟远游。安得一者面慰。兼叙许多积怀耶。北望忧想。实不一二。谨奉状。
与金西原(履安)书(辛丑)
颐斋遗藁卷之七 第 151L 页
前秋辱复。受自金士谦 徽陵直中便。伸纸领诲。不觉相望六百里之远。况其尾示毋蹈前辙还一笑耳八字。指意尤仰。观玩惠好之盛。每一披诵。其何敢忘。旋闻出守西原则诚幸先先生杖屦所经。得试家学。而若区区拙弱径递。虽无足道。肰令蹲仍迄今则不亦时一还往。而事已大谬。邻比无由。此不能无恨耳。不审元正。政暇起居候万安。螟胤健勤。可有前头之望否。胤锡五十加三。衰亦太甚。而偏慈八十二。尚喜康宁。晨昏之隙。庶其温理旧业。惟不辜函席之是企而已。家弟胄锡及二儿一汉七汉辈。其所交与錣策。又岂外是。而十年三丧。重以八朔斗邑之馀害。公私催徵。靡日不尔。古人云吟诗未了。催租吏厮炒败意。于诗犹肰。矧其进乎此者耶。乃若世间得失。不惟自量之已审。亦知时势之无奈。则君平之弃世。逸少之誓墓。其又何病之有。所恨平日不善媚人。触处生疣。肮脏倨傲。老而无悛。向使一交于琐姻膴仕甲第驵侩之流。则海邑差使滥税与否之啧。何为于山邑输税无毫发自腻之地乎。顷岁固有人敢向先先生门下谓胤锡浮沈。而自省无是。既已奉诉于祭文矣。惟其欺人欺天。僭窃五命。而前后官教。皆系坐而得之。
颐斋遗藁卷之七 第 152H 页
十目所视。焉可诬也。思之及此。益无望于更起。执事爱我。其知我乎。
与金持平(履安)书(甲辰)
比因长城金参奉士谦所报。始闻执事有抄选之 命。既又闻有 传谕申召之举。永惟先先生赍志未试。其自是庶乎回念桂坊托契。天若不偶。则士友之相期。世道之攸托。亦岂一二浅鲜。而若其难进之义。则视先生在世。有加而无减。区区过虑。窃不胜忧爱之至。士谦既以为肰。而胤锡亦不曰不肰耳。
与金赞善(履安)书(丙午)
河西金先生文庙追亨之论。实系先先生所拳拳者。亦门下一念继述之地。而前此再举。一未登闻。此固士林之憾。而公议不死。今又再发。方跋涉六百里。第喉院果无阻搪否。太学果无沮溃否。区区愚见。切冀门下有以左右之。竟有以厎成。则士林之庆。宜如何哉。其为本孙若而人。闻亦从行。当进拜门下。有所禀裁。而以公议言之则以本孙干涉一二。亦甚未安。故胤锡不揆僭率。敢玆容喙于胎录中。倘蒙不鄙曲施。则亦胤锡等私荣也。
答金赞善(履安)书(丙午)
与金持平(履安)书(甲辰)
比因长城金参奉士谦所报。始闻执事有抄选之 命。既又闻有 传谕申召之举。永惟先先生赍志未试。其自是庶乎回念桂坊托契。天若不偶。则士友之相期。世道之攸托。亦岂一二浅鲜。而若其难进之义。则视先生在世。有加而无减。区区过虑。窃不胜忧爱之至。士谦既以为肰。而胤锡亦不曰不肰耳。
与金赞善(履安)书(丙午)
河西金先生文庙追亨之论。实系先先生所拳拳者。亦门下一念继述之地。而前此再举。一未登闻。此固士林之憾。而公议不死。今又再发。方跋涉六百里。第喉院果无阻搪否。太学果无沮溃否。区区愚见。切冀门下有以左右之。竟有以厎成。则士林之庆。宜如何哉。其为本孙若而人。闻亦从行。当进拜门下。有所禀裁。而以公议言之则以本孙干涉一二。亦甚未安。故胤锡不揆僭率。敢玆容喙于胎录中。倘蒙不鄙曲施。则亦胤锡等私荣也。
答金赞善(履安)书(丙午)
颐斋遗藁卷之七 第 152L 页
春气晚始向舒。伏惟江居味道气度增卫。向来因长城金友直贤京寓回便。得奉二月初二下答。仰悉已许院长。又以疏事凡百。申托于新宁令从侄。则区区穷巷为斯文一念。庶其幸矣。继又忽闻疏未及彻。而径有河西先生 致祭录后之 命。而宗孙直休在京承 除。则尤大奇者。未知斯举特出自 宸衷否。或安洞从台诸公有以乘机赞成否。且如 显庙壬寅 赐额祭文。已称先正臣三字。则此必尤庵文谷诸大贤所共上下商定。而今审所降 筵说及 御制祭文先期流布者。则不曰先正臣。而曰故儒臣。不曰金文正。而曰金学士。使此老只堪儒臣学士之称。则近世诸先生谓宜从享之说。不其反归于推隆之过。而前头靳享之渐。似已可以一圭表而测日晷之微差者。未知阁臣喉院或旋有缴还而润色者乎。愚虑如此。愿闻座下回教。抑此疏论。在 先朝末年再发而不得上。今若一不 允径罢。则彼沮之者。必匿笑斯议根本之地。故玆辄书劝疏儒及本孙左右者。一疏再疏。期准请乃已。座下于此。想与之吻合矣。抑前日在京。闻有一种外论。以此追享位次。不堪躐在旧享之上者。肰德同论世。世同论齿。已有明儒李之
颐斋遗藁卷之七 第 153H 页
藻文庙位次图说。载唐本泮宫礼乐书可考。而 肃庙壬戌又有龟山,豫章,延平,勉斋四贤追享及胡文定,张南轩,真西山,蔡九峰四贤位次改正。典故。昭肰。要皆本乎尤庵,文谷之所裁定者矣。日月不刊。金石不泐。千秋万世。谁敢间肰。窃想座下亦既一一默量而密运。以待 允批之降矣。而年老则或忘。地远则难面。不敢不供愚闻如此耳。兴阳朴上舍灿玟即故友上舍灿瑛泂玉之弟也。新恩南归。袖出其从兄上舍灿璿全州书及泂玉遗藁二册。而座下文字亦有别幅偕至者。泂玉有灵。其必感泣。渠弟亦欲因索拙语。故姑留而未成耳。大抵此等文字虽小。亦系劝奖存殁。而座下多郤而不受。于朴君曾祖遗事。亦不肯焉。第令归质于胤锡。胤锡亦未有可稽。不得不还之。肰斯在胤锡则无大关系。在座下则恐孤一世渴仰。座下试一思之。座下目前亦已以不再出自矢。则座下手分世界中所可以是是非非纪纲一世者。非笔端纸上而何哉。愿且回心。有求无惜。惟其实是表。惟其疑是慎。则士林当以为大幸矣。如何如何。千万不宣。
与金赞善(履安)书(丙午)
与金赞善(履安)书(丙午)
颐斋遗藁卷之七 第 153L 页
邦庆遽灾。延颈无所。凡在臣民。哀陨靡极。况门下情事。尤有异于人者乎。泮人归自杨州。闻赴哭班。而老来气貌清健。望之俨肰。此可窃想静养神劳而肰矣。炎风正苦。不审一向增卫否。令胤劬业有进否。胤锡衰白已甚。此行何益。而只以甲辰禫月之乐簿。今年去月之牲簿。再蒙副 点。宁阙一谢。家弟所强。不得不远来。而自量初非久计。惟日俟南中人马可得而顺归者。第以得暇为难。如竟不易。则一日三告病。亦宜在所不已。夫古人贫仕吏隐之义。岂无闻者。亦见其不可不尔。而壮洞嘐嘐台丈责以未安二字。江湖凫雁。何与于多少耶。抑区区至愿。惟在一进。庶七八年德容令音。幸或重获密迩。而变服多苟。直茅缠纸裹者耳。以此趑趄。因淹直中。过公制将出。而天气逐日增热。病躯亦多可慎。先以一奴走书。庸㬥二十馀日无闻问之逋傲。而来时家弟胄锡书。并以为呈尔。金参奉士谦愈久思之。愈令人怆涕。春间河西先生致 祭录后之荣。惜不令见之也。今儒疏请享者。乃反阅累月莫达。自安洞从氏台以外曾无发一口者。而一种浮说又或有谓请享之不宜。则向来下答有沮之惧。实仰先见之明矣。近遇疏儒及二孙来言。或
颐斋遗藁卷之七 第 154H 页
将散归。或将留待公除。未知斯二者孰可。幸试回教之也。当此 上下悲遑。计无所出。兹敢尾禀。夫以先先生老门生。欲成三席平日大议论者。不亦肰乎。未知盛意如何。
与金赞善(履安)书(庚戌)
考岩讲事之勖。良感不鄙。而儒生之朅来彼中者。举多以文而不以实。皮既不存。毛亦焉傅。况胤锡今六十有二矣。左瞖右蹇。重以头齿之长痛。无复出门外一步之望。而病弟胄锡亦经冬几殊而仅活。虽家塾村童之问字者。方无以酬应尔。自叹奈何。石院讲会。闻犹益勤。信乎亲炙之近而作兴之多也。
与金判书(钟秀)书(乙巳)
昨昨岁伏承下答状。敬审其时夭惨之恸。外至之尤。种种不胜仰念。惟大夫人气体康宁。是为遥幸之至。而昨春禫后一网疠患。又为凶荒馀毒。穷居苟活。无暇讨便起居。居肰忽复新春矣。伏惟侍下台候益复崇深。所后孙果是何亲。年又几岁。姿性又可堪文献丕托否。顷闻遇长城一士人。谈及胤锡。辄娓娓三日夜无已。不知江湖畎亩中衰病贱物。何以见念于当世学士大夫。如台座山斗之重者乎。诚感且愧。无以
与金赞善(履安)书(庚戌)
考岩讲事之勖。良感不鄙。而儒生之朅来彼中者。举多以文而不以实。皮既不存。毛亦焉傅。况胤锡今六十有二矣。左瞖右蹇。重以头齿之长痛。无复出门外一步之望。而病弟胄锡亦经冬几殊而仅活。虽家塾村童之问字者。方无以酬应尔。自叹奈何。石院讲会。闻犹益勤。信乎亲炙之近而作兴之多也。
与金判书(钟秀)书(乙巳)
昨昨岁伏承下答状。敬审其时夭惨之恸。外至之尤。种种不胜仰念。惟大夫人气体康宁。是为遥幸之至。而昨春禫后一网疠患。又为凶荒馀毒。穷居苟活。无暇讨便起居。居肰忽复新春矣。伏惟侍下台候益复崇深。所后孙果是何亲。年又几岁。姿性又可堪文献丕托否。顷闻遇长城一士人。谈及胤锡。辄娓娓三日夜无已。不知江湖畎亩中衰病贱物。何以见念于当世学士大夫。如台座山斗之重者乎。诚感且愧。无以
颐斋遗藁卷之七 第 154L 页
为喻。胤锡今已五十有七矣。永感忾廓。所相依为慰者。惟一弟胄锡二儿一汉七汉。日夕讲说经史。旁及六艺。庶可一再展眉。而又与妹婿长城金参奉益休士谦或面或书。为晚年朱吕之契矣。此友积毁于二艰。加伤于独夭。又有中间人理之难处。虽以理遣。而病自沈痼。乃今月一日。寿止四十九而逝。一孙八岁。二女未归。朋友门徒加麻者数十人。而胤锡又将以水楼金先生五大字。表其铭旌。以效前辈故事。未知台鉴以为何居。其一弟履休早学乃兄。人所期待。方守丧。将以三月葬于亲墓下。台座闻之。想必为之嗟惜而无已。故胤锡讨邑邸便书以告讣。哀哉哀哉。此友百美所具。既经既礼。既孝既友。不可以一节名之。而家世遐士。无以旌 赠。 邦国禁令。无以俎豆。则铭旌五字。又乌可已乎。而一种议论。乃以为不宜。伏乞回教有以裁示也。昔岁下教教学者先以六艺者。极实且确。而穷乡苦鲜此等文字。如数理精蕴历象考成前后编及律吕正义。总名为律历渊源者。或有可令转购者。则因北风惠德音如何。窃闻贵宗金大谷锡文氏居抱川。官通川倅。其学深于易。著易学图解二十五图五六卷。发前未发。殆伯仲康节。而花潭
颐斋遗藁卷之七 第 155H 页
以下所不论也。其蓍策新法。又力去京郭之陋。大为芝村三渊诸贤所服。而所用蓍不以假蓍。而用北道海中所生龙鞭草。亦名龙须木者。百茎为一部。试验如神。于其书可徵也。但此物在湖南穷居者。实不易得。曾闻北人说则求之咸兴以北。无海无之。价亦不重。倘蒙下念。博求而分惠之。则不惟在此可以资夫观玩。亦台座晚喜易之一大助也。
与金判书(钟秀)书(丙午)
天不祚东。震鬯靡主。臣民普恸。曷有其极。因念胤锡记府之候起居亦已有年矣。长夏敲(一作歊)赩。伏惟侍暇台体清练增卫。胤锡白首永感。一出谁孝。而只以甲辰禫月乐簿之 除。今年四月牲署之 授。俱出副 点。其见 天心。不可不一谢而归。故六百里力疾以来。居无几而 国有小丧。 上下悲遑。不敢遽尔请暇。盖以退溪先生当 明庙大丧。因山之未竣。而以宗伯经去者推之。一小官引归。宁遽无说。而相爱之议。犹且挽执。至或劝以待闰秋乃南。未知此义如何。愿试有以回教之也。早晚南归。如得顺便。庶几一谒。而兹先委伻奉书。以达慕往。伏惟台察。书且发而适遇金参奉直休。则为言台座有为胤锡所求北海龙
与金判书(钟秀)书(丙午)
天不祚东。震鬯靡主。臣民普恸。曷有其极。因念胤锡记府之候起居亦已有年矣。长夏敲(一作歊)赩。伏惟侍暇台体清练增卫。胤锡白首永感。一出谁孝。而只以甲辰禫月乐簿之 除。今年四月牲署之 授。俱出副 点。其见 天心。不可不一谢而归。故六百里力疾以来。居无几而 国有小丧。 上下悲遑。不敢遽尔请暇。盖以退溪先生当 明庙大丧。因山之未竣。而以宗伯经去者推之。一小官引归。宁遽无说。而相爱之议。犹且挽执。至或劝以待闰秋乃南。未知此义如何。愿试有以回教之也。早晚南归。如得顺便。庶几一谒。而兹先委伻奉书。以达慕往。伏惟台察。书且发而适遇金参奉直休。则为言台座有为胤锡所求北海龙
颐斋遗藁卷之七 第 155L 页
鞭草一百策者。方在书庋。惊幸之极。如得尺蔡。并乞命侍者出付。俾资江湖进退之观玩。则又何幸如之。无以仰报。偶记旧撰自警箴一篇以呈。伏惟一粲而摘示之。
与金判书(钟秀)书(丙午)
礼葬徒月。普恸何极。秋气向深。伏惟侍下台体候增卫。区区恋德。不比恒品。初秋赴官。出于长霖。 促教之际。不克迂进门屏。以成南归一拜之宿愿。行望日长山色。第切瞻傃。此来遇令宗钟俊生自清州历访者。承闻谈及无状。尤用荣幸而已。胤锡牲署之出。只为一谢而去尔。不意 国恤不果暇归。居肰五十馀日。乃得此斗邑薄俸。无以领举家奉先庙。虽二儿番至相守。而其为羁宦则一耳。况民贫岁恶。满目愁闵。宁甘投印。而回念肃拜时文章淳实之 褒。下直日拟议桂坊之 教。则九顿千涕。惟欲死报。不敢不低佪眷系。奈何奈何。顾平生拙于吏治。如钱谷甲兵。非不以略讲。而终知其非急于古灵谕俗之方。此所以隐忧如灼。又安能亟戢奸猾。大举赈济乎。盖以濂溪大贤初犹不见知于清献。今世岂乏清献。而所乏者濂溪也。肰亦安知无一人愿学濂溪者。而为清献之
与金判书(钟秀)书(丙午)
礼葬徒月。普恸何极。秋气向深。伏惟侍下台体候增卫。区区恋德。不比恒品。初秋赴官。出于长霖。 促教之际。不克迂进门屏。以成南归一拜之宿愿。行望日长山色。第切瞻傃。此来遇令宗钟俊生自清州历访者。承闻谈及无状。尤用荣幸而已。胤锡牲署之出。只为一谢而去尔。不意 国恤不果暇归。居肰五十馀日。乃得此斗邑薄俸。无以领举家奉先庙。虽二儿番至相守。而其为羁宦则一耳。况民贫岁恶。满目愁闵。宁甘投印。而回念肃拜时文章淳实之 褒。下直日拟议桂坊之 教。则九顿千涕。惟欲死报。不敢不低佪眷系。奈何奈何。顾平生拙于吏治。如钱谷甲兵。非不以略讲。而终知其非急于古灵谕俗之方。此所以隐忧如灼。又安能亟戢奸猾。大举赈济乎。盖以濂溪大贤初犹不见知于清献。今世岂乏清献。而所乏者濂溪也。肰亦安知无一人愿学濂溪者。而为清献之
颐斋遗藁卷之七 第 156H 页
所终礼也乎。夫惟获乎上肰后方可有所猷为。而顺亲信朋。犹非中人以下所尽分者。重可愧已。向来龙策之惠。谨已将一作二。依大谷易解。分作百策者一。五十策者亦一。早晚观玩之资。孰大于是。时翻箱簏。如获尺蔡。珍戢不自已也。千万不备。如有下勉教语。何慰如之。
答赵仁叔(镇宅)书(己卯)
完城解携。尚今黯黯。人来忽承千里讯字。忙手开读。如对鸾停。幸慰不可量也。矧惟侍旁起处增重。同气之戚。果能排遣。末归对亲懿。情话衮衮。则少一之恨。固知难耐。使其任情而已。即无以上慰矣。此在高明想不至如是耳。所嘱三大字。毕境入眼。方方正正。既严且重。如山如岳。气象可观。未知尺馀弱腕。安所得千匀笔力也。高谊远遗。深感不忘。谨当模勒标揭。誇示野老。而存其真本。以为久远图矣。胤锡长夏呻佔。聊用消日。外此何足言。只须早晏面讨。
答赵仁叔(镇宅)书(己丑)
即拜惠复。敬审侍学之安吉。可敌一晤。第此区区处义。岂高明于 朝报。犹未详察而肰耶。盖初头则非全一道停举。而家弟名既在录。自在于付签为民之
答赵仁叔(镇宅)书(己卯)
完城解携。尚今黯黯。人来忽承千里讯字。忙手开读。如对鸾停。幸慰不可量也。矧惟侍旁起处增重。同气之戚。果能排遣。末归对亲懿。情话衮衮。则少一之恨。固知难耐。使其任情而已。即无以上慰矣。此在高明想不至如是耳。所嘱三大字。毕境入眼。方方正正。既严且重。如山如岳。气象可观。未知尺馀弱腕。安所得千匀笔力也。高谊远遗。深感不忘。谨当模勒标揭。誇示野老。而存其真本。以为久远图矣。胤锡长夏呻佔。聊用消日。外此何足言。只须早晏面讨。
答赵仁叔(镇宅)书(己丑)
即拜惠复。敬审侍学之安吉。可敌一晤。第此区区处义。岂高明于 朝报。犹未详察而肰耶。盖初头则非全一道停举。而家弟名既在录。自在于付签为民之
颐斋遗藁卷之七 第 156L 页
数。及其因泮长疏事。更加一层。则又二南都停。而家弟亦在其中。乃兄虽以一命之故。姑被 分拣。幸免逐送。而晏肰入场。终愧古人。况海儒伏 阙又如许。所谓荫官。亦安知不入于终逐耶。已以此意一边驰禀家庭。又一边请教大府。高明亦详思回教。因以外议申示如何。前江泛月。固是奇事。而锁直不易脱。倘得脱又必受差 祭官。惟俟得閒而已。
与赵仁叔(镇宅)书(癸巳)
胤锡等稽颡言。夏秋之交。获奉大庭下赐三忠志一册。申以盛问。教及父师。一字一涕。区区哀幸。岂胜云喻。日月无几。阳且复亨。伏惟侍暇静修。益增吉庆。尝闻父师之训。每言天下古今义理大处。远当主晦翁。近当主尤老。肰则士大夫出处语默。一大成法。惟朱书在耳。苟一念及。虽不中不远。目下象占。虽非苫蛰可与。而如高明自幼相爱之至。又不敢不以是告。早晚用我之需。不在兹乎。胤锡等一缕苟延。生亦何为。亲丧尚在浅土。慈候多至危境。而七旬大旱之馀。又无饘粥可继。漆室之忧。盖不止沿海十馀邑。可恻耳。至若父书之读。犹属自己。裒录服膺。乌得已者。自惟丧威以来。斗觉向衰。鬓华瞳昏。将智而耄及。以此益
与赵仁叔(镇宅)书(癸巳)
胤锡等稽颡言。夏秋之交。获奉大庭下赐三忠志一册。申以盛问。教及父师。一字一涕。区区哀幸。岂胜云喻。日月无几。阳且复亨。伏惟侍暇静修。益增吉庆。尝闻父师之训。每言天下古今义理大处。远当主晦翁。近当主尤老。肰则士大夫出处语默。一大成法。惟朱书在耳。苟一念及。虽不中不远。目下象占。虽非苫蛰可与。而如高明自幼相爱之至。又不敢不以是告。早晚用我之需。不在兹乎。胤锡等一缕苟延。生亦何为。亲丧尚在浅土。慈候多至危境。而七旬大旱之馀。又无饘粥可继。漆室之忧。盖不止沿海十馀邑。可恻耳。至若父书之读。犹属自己。裒录服膺。乌得已者。自惟丧威以来。斗觉向衰。鬓华瞳昏。将智而耄及。以此益
颐斋遗藁卷之七 第 157H 页
恨前日之颓浪。如幸抄编有成。敢不一质于大庭与夫座下哉。明年二月禫吉应讫。天若不终呵罚。许令更修情礼于渼杜之间。则对高明破涕亦有期矣。奈何奈何。
与赵仁叔(镇宅)书(甲午)
胤锡等白。自有冬书。久未承复。意金戚(光遇)或以病滞。乃今月廿二日始因京邸。得奉客腊二日回教。虽其经岁始到。传者可诃。而忙手披读。辞旨缕罗。若千里一席。信乎书不可已者。况审方住湖上。日从容经史。为乐可知。虽大庭入城出自 严旨。亦有闵于温凊之或旷。而天下古今。不如意者常多。善哉高存之有言曰山木不幸当大国之郊。人生不幸处适意之境。又曰人生安得事事如意。惟不如意事来不为所累。其权在我。可事事如意也。呜呼。存之之言如此。此其所以终得力而掩言也欤。胤锡于此深所爱者。高明亦无以非出朱子而遽轻视之。因而有以加勉则前头出处行藏之间。将无夷无险。随遇快活。无复摧抑之可虞矣。肰其要恐亦无他。惟及今大读晦尤诸书。上下沿洄。参以观玩之妙。则事事如意。真在是尔。所教时措之宜。又孰外而求之。我先人晚年尝言大易
与赵仁叔(镇宅)书(甲午)
胤锡等白。自有冬书。久未承复。意金戚(光遇)或以病滞。乃今月廿二日始因京邸。得奉客腊二日回教。虽其经岁始到。传者可诃。而忙手披读。辞旨缕罗。若千里一席。信乎书不可已者。况审方住湖上。日从容经史。为乐可知。虽大庭入城出自 严旨。亦有闵于温凊之或旷。而天下古今。不如意者常多。善哉高存之有言曰山木不幸当大国之郊。人生不幸处适意之境。又曰人生安得事事如意。惟不如意事来不为所累。其权在我。可事事如意也。呜呼。存之之言如此。此其所以终得力而掩言也欤。胤锡于此深所爱者。高明亦无以非出朱子而遽轻视之。因而有以加勉则前头出处行藏之间。将无夷无险。随遇快活。无复摧抑之可虞矣。肰其要恐亦无他。惟及今大读晦尤诸书。上下沿洄。参以观玩之妙。则事事如意。真在是尔。所教时措之宜。又孰外而求之。我先人晚年尝言大易
颐斋遗藁卷之七 第 157L 页
中庸非二致。盖知时识势。穷则变变则通。以究乎君子时中之道者。初无一毫殊归之可言。是须地位最高以上。方可容议其间。肰其分量所及。各有可以受用。又不得以非大圣大贤自画也。如高明妙年英才。入承庭训。出奉渼教者。尚奚欲以中人以下自处。而至发于下示耶。记昔叨陪渼上也。先师亦言人固贵乎谦退。肰只事事谦退。不复有所担当而迈往则过矣。每见士友询及作何工夫。例多谦语。徐而察之。未必不由实无可以告人者。故不能饰辞欺人。其不欺是矣。若无实可告则岂不可忧。此先圣所以有取于狂狷耳。先师此言。固为胤锡施药。而世之君子亦宜留诸意焉。高明其谓如何。抑高明以晦尤既邈。而时无责善者为慨。只此一念可与为善。肰自我求之。人必辅之。一艺一能。犹有肰者。况其进于此者乎。天地之道。感应而已。感之应之。其理亦一诚尔。高明试以诚存心而感之。而终无应之者则岂理哉。其必不肰已矣。如胤锡四十年顽顿疏卤之质。无足议者。倘自今愈往愈久。得以窃覸高明之至诚。则安知不一唐突于忠告之列乎。肰高明至诚所存。先须可验于为胤锡责善。而非平日唯诺之所循。则虽相望之远。莫
颐斋遗藁卷之七 第 158H 页
往莫来。而书以相警。不亦恕之一端哉。夫肰后胤锡之愚。方或可以冒陈一得而忘其僭矣。盖朱子所谓乔木衡茅之分。自古已相悬绝故尔。高明其更思之。时因邸递。毋金玉尔音。岂非贱交之幸哉。乃若入城之便。虽有所教。在胤锡今日。自渼上一操文以外。又只一候大庭。与高明决别耳。尚何他途之有行。偏慈已老。薄庄方歉。回念畴昔。靡日不自知罪。惟祈高明他日得处试学之地。尊 主庇民。家 国俱光。则虽田间华发。当亦与荣而有誇矣。其或有事南下。肯访否乎。易象范畴之案。轮钟霹桐之架。中有一村翁朅来于西山东里秃驴之背者则胤锡是已。高明之不以忘。尤大赐也。千万便遽不宣。
慰赵仁叔(镇宅)书(乙未)
胤锡等痛哭再拜言。前秋拜大庭之日。尚幸神仪康旺。将或再承谆恳。岂意天降殄瘁。先文丈府君奄捐馆舍。公私伤痛。有不容喻。盖如胤锡无状者流。先人之故。得簉门墙。受知之深。起死之盛。今十有八年。盖未始一息忘也。又况先师既逝。世道百变。靡一贤不诟以邪。靡一忠不诬以逆。则其能中流砥柱。任先师期待之遗意者。亦惟大庭而已。虽胤锡辈蒙騃不足
慰赵仁叔(镇宅)书(乙未)
胤锡等痛哭再拜言。前秋拜大庭之日。尚幸神仪康旺。将或再承谆恳。岂意天降殄瘁。先文丈府君奄捐馆舍。公私伤痛。有不容喻。盖如胤锡无状者流。先人之故。得簉门墙。受知之深。起死之盛。今十有八年。盖未始一息忘也。又况先师既逝。世道百变。靡一贤不诟以邪。靡一忠不诬以逆。则其能中流砥柱。任先师期待之遗意者。亦惟大庭而已。虽胤锡辈蒙騃不足
颐斋遗藁卷之七 第 158L 页
以有无。而百岁瞻仰。如斗在天。精诚所发。不以山川间之。嗟呼失怙以来。区区此心。岂非可质鬼神哉。而一朝竟至于此。薄福之痛。视凡民尤切。讣报之闻自本倅又晚。不知疾患果革于何證。皋复果在于何所。药而未及躬奉。琀而未及躬助。甚至只闻七月而已。其日则隐约十六七间云尔。呜呼穷涂。此何人哉。北望惊怛。不能自已。伏惟孝心纯至。思慕号绝。何可堪居。日月流迈。遽逾旬朔。哀恸奈何。罔极奈何。想哀侍平日亦非甚健。不审自罹荼毒。气力何似。伏乞强加𩜾粥。务从中制。上以奉慰慈闱。下以相宽稚季。无使圣人灭性之戒。身自犯之。则千里相爱之愿也。胤锡等依侍八耋母氏。幸无他故。而夏间哭十一岁女殇。申之种种冗忧。目下一网可怕。又无过于红疹。俯念壮年子女。如在冰尾。用是不敢径行。姑因李友永苾。凭付先慰状礼。其于悲愧。又无任鄙诚。肰九月葬期。看看不远。窃料杨根必有虚左规画之地。所未易承悉者日子耳。如有顺便。倘递示不。胤锡等行不行。非待于日子。而近处士友自有愿闻者矣。如何如何。呜呼。操文一哭。尚可少泄此恸耶。
与赵察访(镇宅)书(甲辰)
与赵察访(镇宅)书(甲辰)
颐斋遗藁卷之七 第 159H 页
今秋忽又已高。耿耿白首之恋。庸有既乎。升沈荣悴姑亡论。第惟侍下湛乐。近作何状。或云残腊应出六。未前无可以内迁耶。乔木之义。自异衡茅。马曹之闲。宁博凤池。但令及此小官时。大读朱子书。日用义理。浸灌胸次。则天生男子之意。会有一度展施。况高山九曲。相望不远。永念先大庭弦歌遗泽。在少日足目者。又岂无所触发于自励耶。季氏令胤学课何居。从令亦自矢白云志业不。胤胄等春仲禫吉。忾廓极矣。十年四丧。三岁荐荒。虽幸不填沟壑。而发宣而脱。眼眵而昏。鼎器已颓。铅汞何就。每父子兄弟悄肰一室。经史有暇则北望悠悠。不敢忘三十年师友之重尔。胤已老矣。高明亦骎骎非少。不念朱子所引白诗行年三十九岁暮日斜时者乎。浮世之运无穷。徂年之变多感。此今昔所以同此怀也。肰愚于知时识势学易之方。尤缠绵未已。左右亦须沿朱溯易而有契焉。则不吝垂告。为赐不益大乎。
与赵佐郎(镇宅)书(丙午)
天气已热。不审比来侍暇学履珍毖。胤锡七年自废。万念都冷。永感之身。白首之年。安得不乃尔。不意前月八日散政。忽以典牲主簿副拟受 点。如甲辰禫
与赵佐郎(镇宅)书(丙午)
天气已热。不审比来侍暇学履珍毖。胤锡七年自废。万念都冷。永感之身。白首之年。安得不乃尔。不意前月八日散政。忽以典牲主簿副拟受 点。如甲辰禫
颐斋遗藁卷之七 第 159L 页
月乐簿时事。则家弟以为再度 记有。不可不一谢而归。日夜怂恿。言亦有理。故十九辞庙。廿五入京。廿七出肃。今月初吉。始直本署。署在崇礼之外木觅之西。而有观茁轩可临牺牧。有不垢亭。所惜莲萎。至若龙山鹭梁清江白沙与夫黔果诸山烟云吐灭之状。又足以自怡自慰。而惟是山禽之笼。野兽之阱。反令人郁郁无悰。方且谋乞暇吏部。以成过限顺递。而此亦未易。将阅时月。待秋风翻袂。不知当世检拟之地。其意何居。身既至此。只得日从容床头一部易乐而忘忧而已。倘高明或面或书。有以解此积襞则幸矣。而不敢望也。
答赵仁叔(镇宅)书(丙午)
昨日雨访。更觉故人情重。只以欠一赆章为恨耳。肰言与文。在古本非二途。亦复何伤之有。玆早又承传存。幸审夜来安字。其又何慰如之。此行自蒙 天语。益增去国迟迟之怀。不独天更雨江更涨故耳。况念高明从昆季。如玉其仪。恒隐约在侧。归到山县夜。耿耿何忘。人生离合。如七纬无定。昔之合。俄而离。则今之离。亦后之合。此不足介念。而岁寒晚节。正吾辈所当弥励。时遇北风。幸复有以警之也。
与赵正言(镇宅)书(丙午)
近闻一种议论。流行京外。以此邑名之全字。与我亲讳相嫌。不当安心不辞也。胤锡当初亦非不知此为俗嫌。而窃思 世宗朝大臣柳观之子授黄海观察使。以犯父名求免。则 特教改父名观为宽。是则宽与观非不相嫌。而不讳嫌名。古道如此。故 圣祖因之耳。则区区于此。亦可引而无辞耳。未知高论又有可以开示当否。
答赵仁叔(镇宅)书(丙午)
昨日雨访。更觉故人情重。只以欠一赆章为恨耳。肰言与文。在古本非二途。亦复何伤之有。玆早又承传存。幸审夜来安字。其又何慰如之。此行自蒙 天语。益增去国迟迟之怀。不独天更雨江更涨故耳。况念高明从昆季。如玉其仪。恒隐约在侧。归到山县夜。耿耿何忘。人生离合。如七纬无定。昔之合。俄而离。则今之离。亦后之合。此不足介念。而岁寒晚节。正吾辈所当弥励。时遇北风。幸复有以警之也。
与赵正言(镇宅)书(丙午)
近闻一种议论。流行京外。以此邑名之全字。与我亲讳相嫌。不当安心不辞也。胤锡当初亦非不知此为俗嫌。而窃思 世宗朝大臣柳观之子授黄海观察使。以犯父名求免。则 特教改父名观为宽。是则宽与观非不相嫌。而不讳嫌名。古道如此。故 圣祖因之耳。则区区于此。亦可引而无辞耳。未知高论又有可以开示当否。
颐斋遗藁卷之七 第 160H 页
与赵修撰(镇宅)书(丁未)
近遇去者。付奉起居。托泰仁金典籍光遇甫以呈。想登览也。忽此大雪候中。伏惟仕学并温凊宝卫。令从令公令季令胤乙乙均安否。闻有八路邑志奉 教编纂之役。其果否乎。如非谎报则兴德本县卷上鄙家先世事迹。宜在不删。此朱先生所请于李太史。愿其先韦斋立传之故例也。倘蒙不彼回许则便当亟录以告耳。胤锡比来固熄念门外。而老眼先霿。其左一眸尤不能视。兼以右脚脚气。自念平昔五十年古学文字。横在肚里。随以乱藁者。有未及缮成全本。而天遽病之。以朱先生眼脚之病。农岩所挽林沧老曾有病眼相宽似朱子者。不亦前后一恨哉。从今以往。
近遇去者。付奉起居。托泰仁金典籍光遇甫以呈。想登览也。忽此大雪候中。伏惟仕学并温凊宝卫。令从令公令季令胤乙乙均安否。闻有八路邑志奉 教编纂之役。其果否乎。如非谎报则兴德本县卷上鄙家先世事迹。宜在不删。此朱先生所请于李太史。愿其先韦斋立传之故例也。倘蒙不彼回许则便当亟录以告耳。胤锡比来固熄念门外。而老眼先霿。其左一眸尤不能视。兼以右脚脚气。自念平昔五十年古学文字。横在肚里。随以乱藁者。有未及缮成全本。而天遽病之。以朱先生眼脚之病。农岩所挽林沧老曾有病眼相宽似朱子者。不亦前后一恨哉。从今以往。
颐斋遗藁卷之七 第 160L 页
惟杜户弄孙。歌咏太平。以待执事位益升遇益隆。骎骎肰尊 主庇民之会而已。其试思之。时惠德音。则目虽昏耳尚聪。当令儿辈倩呼以谢。庶吾辈三十年情好之不绝也。
与赵修撰(镇宅)书(戊申)
春末奉候。值执御先已北行。只承令胤代答。原幅想入递矣。窃计雨露霜雪。莫非 天造。而未知十六日长程。果缘何事所祟。远莫之详。徒益忉忉。第白山沧海。目下足以清暑。未知安时处顺。能读书自遣。引服斋重峰二老遗迹。时一放怀否乎。顾京阙迢遥。堂闱渺邈。南望散步。安得不戚戚。胤锡五十年读朱书。不能传其心法。而乃传其左瞽脚气之病。良可一笑。今右目亦渐以昏矣。寻常书字。令儿辈呼代已久。玆于座下必手自强笔。庶有以二千里如见老丑尔。
与赵进士裕叔(镇宽)书(甲申)
伏惟仲冬。侍暇学履万相。记二水东楼。猥蒙先贲。一夜促膝。谈到天人。殆所谓胜读十年书者。恭厚之仪。超邃之识。何令人不忘至此哉。胤锡于此。益信名德渊源之有自。而尊叔父丈盛奖之犹略也。顾以其时左右方候槎行。区区难问。有未暇于舒究。而逮从者
与赵修撰(镇宅)书(戊申)
春末奉候。值执御先已北行。只承令胤代答。原幅想入递矣。窃计雨露霜雪。莫非 天造。而未知十六日长程。果缘何事所祟。远莫之详。徒益忉忉。第白山沧海。目下足以清暑。未知安时处顺。能读书自遣。引服斋重峰二老遗迹。时一放怀否乎。顾京阙迢遥。堂闱渺邈。南望散步。安得不戚戚。胤锡五十年读朱书。不能传其心法。而乃传其左瞽脚气之病。良可一笑。今右目亦渐以昏矣。寻常书字。令儿辈呼代已久。玆于座下必手自强笔。庶有以二千里如见老丑尔。
与赵进士裕叔(镇宽)书(甲申)
伏惟仲冬。侍暇学履万相。记二水东楼。猥蒙先贲。一夜促膝。谈到天人。殆所谓胜读十年书者。恭厚之仪。超邃之识。何令人不忘至此哉。胤锡于此。益信名德渊源之有自。而尊叔父丈盛奖之犹略也。顾以其时左右方候槎行。区区难问。有未暇于舒究。而逮从者
颐斋遗藁卷之七 第 161H 页
陪行而入城。则胤锡又无几南下矣。自惟亡状。生长东南。既僻且陋。无以窥承家学之绪。中岁发愤。虽尝获亲有道。而就质多旷。犹是昔日吴下耳。若使胤锡日从容于案下。庶几观益。有以得其万一。则上可以不忝父师之训诫。旁可以不缺朋友之期望。而天生男子之意。或由是少酬矣。光阴不住。马牛齿渐迈。而疾病又从而乘之。其所相妨。又非僻且陋而已。蚤夜以思。岂不蹶肰。方拟明春再游师友之间。而夤缘请规于高明。则胤锡平日之愿。于是毕矣。幸卒教之。
与赵进士(镇宽)书(庚寅)
长霖乍褰。即此侍学增重。胤锡归侍二十六七日。乃复西来。而染气未净。又哭弟妇。惟以亲候康宁为幸耳。所教本国星野文字一纸录来寄上。大率仿中原星野方位。而又据三统历宿度。洪武乙亥石本今在云观者。虽其真的验否。有未可知。亦恐非挽近所出。请一一勘示。早晚当乘隙一进。
与赵裕叔(镇宽)书(丙午)
年来不获奉德音久矣。虽时时令从氏递报起居之安。而犹不若一面之为快。居恒伊郁。若隔青冥。顷令从氏示以还住斗西则已幸矣。继又闻往来称道。以
与赵进士(镇宽)书(庚寅)
长霖乍褰。即此侍学增重。胤锡归侍二十六七日。乃复西来。而染气未净。又哭弟妇。惟以亲候康宁为幸耳。所教本国星野文字一纸录来寄上。大率仿中原星野方位。而又据三统历宿度。洪武乙亥石本今在云观者。虽其真的验否。有未可知。亦恐非挽近所出。请一一勘示。早晚当乘隙一进。
与赵裕叔(镇宽)书(丙午)
年来不获奉德音久矣。虽时时令从氏递报起居之安。而犹不若一面之为快。居恒伊郁。若隔青冥。顷令从氏示以还住斗西则已幸矣。继又闻往来称道。以
颐斋遗藁卷之七 第 161L 页
为家食之久。识学宏深。噫此白云大业也。彼自外至者。曷足云云。天气已热。伏惟令候閒毖。淡味真腴否。诚愿进进无已。以慰远近。胤锡白首永感。七年自废。行墨全荒。筋骨已舒。而忽有连年副 点之举。方以牲簿入京。赴直于本署。盖其意只为一谢而归。故装中一部易大文而已。非欲久计。秋风乍动则便万方求暇。去不复复。未知天公终竟许否。因念令公蚤已有负。老且无勌。虽或不见一试。亦岂甘为独善。即目下所经心者。愿试开列。使此迷方。得一醒肰。则尤区区之望尔。
答赵广州(镇宽)书(丙午)
国服尚复何言。一雨犹未大霔。远惟江榭清暇。香一穗易一部。令候何居。胤锡妄行至此。反成笼阱。世有高士。必以为主簿为笑。肰以六百里远人。得之亦荣。又安能独自高哉。用是自慰。惟回翔时月。乃可绰绰肰讨便去尔。向来装中易大文。偶尔无隐而已。非敢自夸而邀下问也。乃承许以白本。而继之以五题不鄙者。夫白本之云。朱子本以诸儒穿傅之可病而为此说。庶其求归乎洁静精微之旧耳。世道日丧。乃或立异朱说。求多朱说。公肰倚阁一边。而不知骎骎侮
答赵广州(镇宽)书(丙午)
国服尚复何言。一雨犹未大霔。远惟江榭清暇。香一穗易一部。令候何居。胤锡妄行至此。反成笼阱。世有高士。必以为主簿为笑。肰以六百里远人。得之亦荣。又安能独自高哉。用是自慰。惟回翔时月。乃可绰绰肰讨便去尔。向来装中易大文。偶尔无隐而已。非敢自夸而邀下问也。乃承许以白本。而继之以五题不鄙者。夫白本之云。朱子本以诸儒穿傅之可病而为此说。庶其求归乎洁静精微之旧耳。世道日丧。乃或立异朱说。求多朱说。公肰倚阁一边。而不知骎骎侮
颐斋遗藁卷之七 第 162H 页
圣贤之可戒。则其于白本二字。安知无一二藉口者乎。惟盛意则不肰。愿忠非佞。因疑而有进。此区区所以乐闻而无已也。肰自草土匈荒。齿发衰甚以来。无论心力如何。即眼视亦既全霿。虽家居左右书史之日。犹未免借二儿检助。况玆刍牧场中。初无一两卷在旁。而猝被辱询如搜挟至严之会。老措大茫肰无以对策。此何状哉。高明诚乘此而困之矣。肰欲默而息乎。则又非丽泽讲习。彼此相益之义。姑且强颜伸纸。逐一开答。如幸引而批诲。使一疵无漏。则其又何喜如之。周易折中有别本可借否。殊所望者。昔所受万年历珍藏久矣。忽为一奸人所窃。穷诘去处。云在罗州。乌可必寻。贵庋或更有此。卒惠尤幸。
问。元亨利贞。乃易中第一义。文王之彖辞。孔子之四德。指意固不同。肰以四德言之。其于天道为四序。于人事为五常。盖分天人而言也。语四序者必举春秋。语五常者必举仁义。是以文言所称始亨也性情也。乃以元亨为一类。利贞为一类。濂翁所谓性之通复。亦此意也。春与仁阳也。秋与义阴也。四德也者。只是阴阳两端而已。以彖辞言之。元亨者天道也。应之以利贞者人事也。此合天人而言
问。元亨利贞。乃易中第一义。文王之彖辞。孔子之四德。指意固不同。肰以四德言之。其于天道为四序。于人事为五常。盖分天人而言也。语四序者必举春秋。语五常者必举仁义。是以文言所称始亨也性情也。乃以元亨为一类。利贞为一类。濂翁所谓性之通复。亦此意也。春与仁阳也。秋与义阴也。四德也者。只是阴阳两端而已。以彖辞言之。元亨者天道也。应之以利贞者人事也。此合天人而言
颐斋遗藁卷之七 第 162L 页
也。天道属乎阳。人事属乎阴。亦只是阴阳两端而已。天人之际。离合言之。虽似不同。未始不潜契。而晦翁每称两圣之言各不相通何也。
乾彖经传。以天人离合言之。信乎俱不越阴阳两端而已。盛见亦精矣。今试未说及此。只据句读直解则其经以为元亨利贞者。即大通而利在正固也。此以屯蒙以下六十二卦例之可见。其传以为元亨利贞者。即元也亨也利也贞也。此以乾坤二卦及文言例之可见。由前之说。二句相连。由后之说。四段相析。二圣之文。各有所主。安可以不相通而疑之。晦翁恐亦如是看而已。
问孔子赞乾之大曰刚健中正。乾之刚健固也。胡肰而中。胡肰而正也。本义以一气流行当之。一气流行。何与于中正也。乾既中且正矣。至九三九四又曰刚而不中。或称中或称不中何也。
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盖一乾卦而七者具焉。所以为大也。亦以其对柔对顺对偏对斜对杂对驳对粗者而言之耳。姑以本义一气流行四字推之。则其于刚而刚。于健而健。惟时惟位。必停必当。而莫不各有天肰自有之节度者。非夫中与正乎。肰此以
乾彖经传。以天人离合言之。信乎俱不越阴阳两端而已。盛见亦精矣。今试未说及此。只据句读直解则其经以为元亨利贞者。即大通而利在正固也。此以屯蒙以下六十二卦例之可见。其传以为元亨利贞者。即元也亨也利也贞也。此以乾坤二卦及文言例之可见。由前之说。二句相连。由后之说。四段相析。二圣之文。各有所主。安可以不相通而疑之。晦翁恐亦如是看而已。
问孔子赞乾之大曰刚健中正。乾之刚健固也。胡肰而中。胡肰而正也。本义以一气流行当之。一气流行。何与于中正也。乾既中且正矣。至九三九四又曰刚而不中。或称中或称不中何也。
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盖一乾卦而七者具焉。所以为大也。亦以其对柔对顺对偏对斜对杂对驳对粗者而言之耳。姑以本义一气流行四字推之。则其于刚而刚。于健而健。惟时惟位。必停必当。而莫不各有天肰自有之节度者。非夫中与正乎。肰此以
颐斋遗藁卷之七 第 163H 页
全卦论。若以六爻论。又自有以阳居阳。刚而不中者。所以其言之不得不异也。
问易之众卦。惟既济六位皆当。吉孰大焉。而彖辞曰初吉终乱。终乱也者。与蛊之坏极而元亨。其义正相反。圣人之鉴远也。肰考之于爻辞。外三爻虽有戒惧之意。未见其甚乱。彖传又曰终止则乱。盖云既济非乱。止则乱也。止不止。在乎人事。卦中何尝有止之之象耶。天下之生久矣。乱则治治则乱。虽是天道之自肰。未始不由于人事。则圣人所以持盈保泰之术。其揆一也。而此则三圣之旨。浅深不同何也。
天下之患。恒生于所忽。则既济之世。可无戒乎。既曰初吉。继以终乱。盖言其始则治。其极必乱。所谓终止之止。无乃极字之义耶。今自内三爻趋外三爻。可见递次有戒之意。肰圣人所以持盈保泰之道。宜亦各有因时处义之异。或浅或深。庸何疑哉。
问说卦卦序。先言乎伏羲。次文王。又次至乎神也者。章说后天。复言先天。举六子。不及二老何也。若谓之二老包其中。则上章之中。已历陈之矣。若谓之二天不相合。则一节之内。既错举之矣。圣人必
问易之众卦。惟既济六位皆当。吉孰大焉。而彖辞曰初吉终乱。终乱也者。与蛊之坏极而元亨。其义正相反。圣人之鉴远也。肰考之于爻辞。外三爻虽有戒惧之意。未见其甚乱。彖传又曰终止则乱。盖云既济非乱。止则乱也。止不止。在乎人事。卦中何尝有止之之象耶。天下之生久矣。乱则治治则乱。虽是天道之自肰。未始不由于人事。则圣人所以持盈保泰之术。其揆一也。而此则三圣之旨。浅深不同何也。
天下之患。恒生于所忽。则既济之世。可无戒乎。既曰初吉。继以终乱。盖言其始则治。其极必乱。所谓终止之止。无乃极字之义耶。今自内三爻趋外三爻。可见递次有戒之意。肰圣人所以持盈保泰之道。宜亦各有因时处义之异。或浅或深。庸何疑哉。
问说卦卦序。先言乎伏羲。次文王。又次至乎神也者。章说后天。复言先天。举六子。不及二老何也。若谓之二老包其中。则上章之中。已历陈之矣。若谓之二天不相合。则一节之内。既错举之矣。圣人必
颐斋遗藁卷之七 第 163L 页
有深意。而本义既云未详。诚非后学之所测。肰存而不论。又非朱子以俟之意。未知先儒说亦有及此者耶。
自邵子以来。始有二天之辨。就说卦以第三第四为先天。以第五第六为后天。则学易者于是始不为古注疏缠缴。而各得归宿之门矣。肰第三第四同一先天。而两两对待。以外卦序已自相错。甚至或以象或以名之亦异。则第五第六后天之中。何怪乎二老之或举或否。而其尾之复应先天乎。盖二老者。六子之本。而所谓帝者。以天之主宰而言。则所谓神也者。亦只以理之乘气无方无体而言。岂非天之妙用而为六子万化之所自生者乎。肰则六子万化之中。而二老所以无为默运之实。居可见矣。虽不举二老。而六子已在于所包。何必别言二老。肰后天之所以如是者。又由先天之为其体耳。故末复回应先天。而其犹不言二老。则亦定位君藏之义尔。况圣人之文。如风行水上。出没变化。不可端倪。或有蹊径可测。或无蹊径可测。本义所谓未详者。良以是也。肰凡言未详者。多是疑以传疑。未必真个无说之可言。考之当可见也。
自邵子以来。始有二天之辨。就说卦以第三第四为先天。以第五第六为后天。则学易者于是始不为古注疏缠缴。而各得归宿之门矣。肰第三第四同一先天。而两两对待。以外卦序已自相错。甚至或以象或以名之亦异。则第五第六后天之中。何怪乎二老之或举或否。而其尾之复应先天乎。盖二老者。六子之本。而所谓帝者。以天之主宰而言。则所谓神也者。亦只以理之乘气无方无体而言。岂非天之妙用而为六子万化之所自生者乎。肰则六子万化之中。而二老所以无为默运之实。居可见矣。虽不举二老。而六子已在于所包。何必别言二老。肰后天之所以如是者。又由先天之为其体耳。故末复回应先天。而其犹不言二老。则亦定位君藏之义尔。况圣人之文。如风行水上。出没变化。不可端倪。或有蹊径可测。或无蹊径可测。本义所谓未详者。良以是也。肰凡言未详者。多是疑以传疑。未必真个无说之可言。考之当可见也。
颐斋遗藁卷之七 第 164H 页
问卦爻之数。出于蓍。邵子曰蓍四十八。八别之爻也。玉斋亦云蓍有六十四象。象卦数也。肰则卦爻上亦有万一千五百二十之画。蓍策中又有三百八十有四之数欤。卦之生出也。阴阳数均。蓍之初变也。阳三而阴一。卦则加倍而成。蓍则四倍而变。其为数参差。而卒与之同归何哉。
蓍与卦相为体用。而卦之中又自有先天为体后天为用之说焉。蓍之中亦自有四十八为体四十九为用之说焉。盖卦则先天之对待。后天之流行。有异也。蓍则四十八之均敌。(二老各八。二少各二十四。故八卦各八。共六十四象。近世有谓先天者。)四十九之参差。(老阳十二。老阴四。少阳二十。少阴二十八。故乾震离兑各十二。坎艮巽坤各四。亦共六十四象。近世有谓后天者。)有异也。西山之祖邵子。玉斋之宗朱子。讵无以哉。肰体用相须。固可以互通。而必欲求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由策转画者于卦画之上。并求三百八十四由画转策者于蓍策之中。则虽或容有可得。而不亦凿乎。至如卦之初生而阴阳数均者。向所谓对待也。蓍之初变而阳三阴一者。向所谓参差也。对待则一奇一耦相遇而交。故卦必一倍而成。参差则三少一多相会而通。故蓍必四倍而变耳。且以七政拟之。其盈缩加减。差以十百。而及其进
蓍与卦相为体用。而卦之中又自有先天为体后天为用之说焉。蓍之中亦自有四十八为体四十九为用之说焉。盖卦则先天之对待。后天之流行。有异也。蓍则四十八之均敌。(二老各八。二少各二十四。故八卦各八。共六十四象。近世有谓先天者。)四十九之参差。(老阳十二。老阴四。少阳二十。少阴二十八。故乾震离兑各十二。坎艮巽坤各四。亦共六十四象。近世有谓后天者。)有异也。西山之祖邵子。玉斋之宗朱子。讵无以哉。肰体用相须。固可以互通。而必欲求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由策转画者于卦画之上。并求三百八十四由画转策者于蓍策之中。则虽或容有可得。而不亦凿乎。至如卦之初生而阴阳数均者。向所谓对待也。蓍之初变而阳三阴一者。向所谓参差也。对待则一奇一耦相遇而交。故卦必一倍而成。参差则三少一多相会而通。故蓍必四倍而变耳。且以七政拟之。其盈缩加减。差以十百。而及其进
颐斋遗藁卷之七 第 164L 页
退初末之极。则无加无减。而定数恒数。恰恰相齐。是其理与卦蓍何别哉。
与郑俞如(东愈)书(己丑)
日蒙左顾。荣感实多。自非故大家下士馀韵。即无状安所得此。奈薄扰失从容。窃想同此怅肰。一雨骤快。敢问静学增重。胤锡尚尔滞直。本病且作。回念庭闱。有不堪者。惟精蕴一书。为自贵案。爱玩差可忘疲。而理数微妙。辞说牵联。盖目下所存。既非全帙。得委迷源。势固有之。须是参考而后或可几也。今将先讨句股三角与来此割圆者对商。庶解三十年馀疑。幸乞依教惠借如何。此视经礼本业。诚有间矣。不犹愈于科学棋谱而已者乎。嗜炙所同。当亦一笑喷饭耳。早晚脱直。敢不趋谢。
与郑俞如(东愈)书(己丑)
日蒙左顾。荣感实多。自非故大家下士馀韵。即无状安所得此。奈薄扰失从容。窃想同此怅肰。一雨骤快。敢问静学增重。胤锡尚尔滞直。本病且作。回念庭闱。有不堪者。惟精蕴一书。为自贵案。爱玩差可忘疲。而理数微妙。辞说牵联。盖目下所存。既非全帙。得委迷源。势固有之。须是参考而后或可几也。今将先讨句股三角与来此割圆者对商。庶解三十年馀疑。幸乞依教惠借如何。此视经礼本业。诚有间矣。不犹愈于科学棋谱而已者乎。嗜炙所同。当亦一笑喷饭耳。早晚脱直。敢不趋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