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梦梧金公年谱卷之一
梦梧金公年谱卷之一 第 x 页
梦梧金公年谱卷之一
 年谱
  
梦梧金公年谱卷之一 第 589H 页
梦梧金公年谱
英祖大王四年戊申二月八日己丑之子时。公生于汉城府之西部美墙洞第。
 公容貌雅秀。声气英爽。岐嶷异凡儿。一门长老咸器重之。
五年己酉。(公年二岁。)
六年庚戌。(公年三岁。)
七年辛亥。(公年四岁。)
八年壬子。(公年五岁。)
九年癸丑。(公年六岁。)
十年甲寅。(公年七岁。)
十一年乙卯。(公年八岁。)
十二年丙辰。(公年九岁。)陪祖考赞成公。往杨州任所。
 
祖母贞夫人尝制蓝䌷衣以衣之。公辞曰。何不教儿以俭耶。盖公平生清俭得之天禀。不待勉强有如此。○与群儿戏。偶失火。群儿皆惊走。公独解衣。渍水以扑灭。闻者比之温公破瓮。
十三年丁巳。(公年十岁。)
 公幼好读书。夜辄彻晓不寐。赞成公虑其病作。戒勿过四更。而公犹读如故。赞成公怒将挞之。公曰。未闻以读书而被挞者也。赞成公笑而止之。
十四年戊午。(公年十一岁。)
十五年己未。(公年十二岁。)
十六年庚申。(公年十三岁。)
十七年辛酉。(公年十四岁。)
十八年壬戌。(公年十五岁。)
梦梧金公年谱卷之一 第 589L 页
十九年癸亥。(公年十六岁。)
二十年甲子。(公年十七岁。)中合制初试。
 及赴会试。公尚未冠。考官目属之。出谓赞成公曰。令孙大器也。年太早。名太盛。吾是以不取也。
十一月。聘海平尹氏。
 弘文馆校理得敬之女。梧阴文靖公斗寿七世孙也。
二十一年乙丑。(公年十八岁。)四月。谒道峰书院。
 任仲思圣周俱。
九月。陪伯氏本庵先生。游朴渊。
 尹诚中显东俱。历登花石亭。谒崇节祠,崧阳书院,花潭书院。
十一月。谒六臣祠。
 
尹诲父献东俱。
二十二年丙寅。(公年十九岁。)正月。往道峰书院读书。
 间与诸生。行旅酬礼。设讲会。阅月而归。
三月。中庭试初试。
五月。陪伯氏游清潭。
 尹子穆冕东俱。
二十三年丁卯。(公年二十岁。)九月。游三角山。
二十四年戊辰。(公年二十一岁。)三月。往忠州。省五代祖墓。
十二月。魁合制。
二十五年己巳。(公年二十二岁。)八月。中式年科生员初试。
九月。再游清潭。
 
梦梧金公年谱卷之一 第 590H 页
洪子直益弼,韩礼之用和,金伯愚尚默俱。
二十六年庚午。(公年二十三岁。)正月。子若渊生。
二月。中生员进士两试。俱三等。
二十七年辛未。(公年二十四岁。)二月。游丹阳。
 时丹陵李公胤永及其弟运永。方在丹阳郡。公与金公尚默。往会遇李公于清风寒碧楼下。遂溯流抵丹阳郡。李元灵麟祥追至。共游龟潭舍人岩等诸胜。抵永春而还。
九月。中庭试初试。
二十八年壬申。(公年二十五岁。)
二十九年癸酉。(公年二十六岁。)二月。中庭试初试。
十月。丁高隐公忧。
 
高隐公寝疾至九朔。公与伯氏。左右扶将。未尝少须臾离侧。洎易箦慎终之制。致哀之节。壹遵朱夫子家礼。
十二月。葬高隐公于广州静林。
三十年甲戌。(公年二十七岁。)六月。编烂馀。
 辛壬士祸时事也。
三十一年乙亥。(公年二十八岁。)十二月。服阕。
三十二年丙子。(公年二十九岁。)五月。游仁川浮海而还。
 李胤之胤永,李健之运永,李惧之喜永。俱有记及诗十数篇。
十月。立表石埋志于赞成公及高隐公墓。
三十三年丁丑。(公年三十岁。)二月。女生(归徐有守)
三十四年戊寅。(公年三十一岁。)四月。拜 世子翊卫司洗马。
梦梧金公年谱卷之一 第 590L 页
八月。 车驾展 明陵。陪 世子行。
三十五年己卯。(公年三十二岁。)二月。哭郑玄翁来侨。(公儿时塾师也。)
四月。陪伯氏。谒六臣祠及四忠祠。
五月。哭丹陵李公胤永。
 公与李公交契最密。为之加麻。操文而祭。又撰墓表。及为箕伯。捐俸钱。刊行遗稿。有跋文。
差 嘉礼都监监造官。(丁丑。 贞懿后薨。至是册 贞纯后。)
七月。升掌苑署别提。
十月。往仁川。会从叔父忠州公葬。
十二月。往仁川。会仲祖议政公葬。
三十六年庚辰。(公年三十三岁。)正月。移工曹佐郎。
五月。移户曹正郎。
六月。以宣武祠监董郎入侍。
 上曰。其为人详明矣。户曹判书洪凤汉曰。人皆以为当继其从祖迹云矣。
拜江西县令。
七月。赴任。
 公为政。本于经术。一洗流徇。每月躬至县学。与诸生讲小学论语。肄武士射御。行养老宴。专以教化为先务。一境翕然称治。
八月。入京。奉大夫人还县署。
九月。谒鹤洞书院。
三十七年辛巳。(公年三十四岁。)正月。往永柔县。
 时赵公晸宰是县。遂与共访武侯祠。登梨花亭。归时。历拜箕子墓。
梦梧金公年谱卷之一 第 591H 页
四月。往平壤。
 时 庄献世子西行。到平壤。方伯以书邀公。公驰往与赵公晸会话而归。后数日。复以方伯书驰往。与赵公会。一宿而还。○己酉八月。公以文衡入侍也。 正宗大王与语 显隆园志文事。 教曰。予闻 先世子辛巳西行时。卿为江西县令。与永柔县令赵晸。约遮途泣谏。有诸。公曰。此传闻之过也。其时 鹤驾自平壤直还宫矣。二县之去平壤且远。岂可论遮途与否乎。 正宗曰。还宫后。有予于西行。得直臣二人之 教矣。及公卒。 正宗命阁臣徵公行状以入。 赐札于沈文忠公焕之曰。 先世子西行时。江西事佚不录。想其家人后生未及知其时事也。公于是时。必有进谏事实。而公平日未尝对家人语。今不可考矣。
五月。游妙香山。
 历黄鹤,降仙等楼。至无尽台。约赵公晸与共入妙香山。访檀君窟。转临四绝亭,药山东台。登百祥楼而还。
九月。谒西山书院。(在平壤。)
呈辞罢。
十月。奉大夫人还京第。
哭李元灵麟祥。
 有祭文。后为箕伯。捐俸刊遗稿。有跋文。
搬家寓宫村。(广州地。)
三十八年壬午。(公年三十五岁。)正月。陪伯氏。往良才。会李敬思商穆葬。有祭文。
三月。往骊州。
 姊氏家在是州。为趁忌祭也。转访止庵金公亮行。五月。往礼德。会外祖洪公迁葬。
八月。除掌乐院主簿。不赴。移敦宁府主簿。
梦梧金公年谱卷之一 第 591L 页
十一月。移平市署令。
十二月。往仁川。会仲祖母沈氏葬。
三十九年癸未。(公年三十六岁。)四月。以捧俎官。陪 宗庙亲 享。祇受弦弓之 赐。
五月。移 永禧殿令。
七月。除安山郡守。赴任未几。罢归宫村。
 以沈星镇为道伯。有世嫌也。
九月。谒秀谷书院。
 李明叔时中俱。
十二月。除沔川郡守。
四十年甲申。(公年三十七岁。)正月。赴任。
三月。往德山。访屏溪尹公凤九。
上京。承 命入侍。
四月。还郡署。
六月。上京省大夫人。
九月。还郡署。
十月。觐大夫人。
十一月。还郡署。
四十一年己酉。(公年三十八岁。)罢还。
四十二年丙戌。(公年三十九岁。)二月。中庭试初试。
十一月。魁捷黄柑试。
 既坼名。 上问诸试官曰。其为人何如。佥曰。有学识可用人也。翌日。公承 命入侍。上命进前举颜。 教曰。昔其父以洛川君议婚事。见困于予。今其子登科。诸试官
梦梧金公年谱卷之一 第 592H 页
皆欲勿取。予特命拔取。可谓偿前事也。公退。 上曰。相貌亦好。予则以为得人矣。
四十三年丁亥。(公年四十岁。)
四十四年戊子。(公年四十一岁。)三月。赴式年殿试。中丙科第 十三人。 特命以乙科施行。
 ○上教曰。金钟秀已经郡守。犹在通德郎。其执可尚。不坠古风。亦涉可嘉。其资以乙科例施行。以示予意。
四月。拜礼曹正郎。呈辞递。
拜司谏院正言。
五月。拜弘文馆副修撰兼东学教授。
六月。拜 世孙侍讲院弼善。承 召入京。即递。
拜 世孙侍讲院兼司书。上章辞。未彻。
入对 世孙于尊贤阁。论历代追崇之非礼。
 
时 世孙讲纲目。读至汉顺帝事。公进曰。宦官外戚之祸。历代皆然。西汉以外戚亡国。而东汉又不知惩。诚可悲也。宋臣所谓宦官宫妾不知名者为相者。真名言也。外戚与宦妾虽殊。其为内径则一也。人君因宦戚而用人。则必致乱亡。人臣因宦戚而进身。则其立身不正。虽抱管葛之才。决不可用也。 世孙曰。然。汉之外戚能保全者只数三家矣。公曰。假之权柄。安得不亡。其所以爱之者。乃所以害之也。时君世主不知家国俱全之道。辄皆崇用外戚。毕竟至于家国俱伤。盖由于其心。以外戚为私人也。王者奉三无私。以治天下。则等是臣子耳。宁合置亲疏于其间哉。后数日。复入对讲汉桓帝事。 世孙曰。历代追崇。未知始于何时而皆非矣。公曰。诚如所 教矣。汉光武虽曰中兴。即是创业也。异于自藩邸入继之主。而建四亲庙于南阳。此事最卓越。朱夫子亦甚称之。汉唐诸臣无一人明言追崇之失礼。至宋濮王典礼时。先贤之论出。而礼意始大明矣。 世孙为之动听。
梦梧金公年谱卷之一 第 592L 页
七月。陪 世孙。行陈贺礼。祗受鹿皮之 赐。
与宫僚。达请行召对。
八月。入京。承 睿教。书进屏风。
 世孙令公书屏风十六幅。公书无逸及抑诗以进。仿故事。仍制进跋文。 世孙复令公依屏风样书进。
九月。留疏归乡庐。
十月。入京上章辞。未彻。
十一月。以亲病。上章请递职扶护。 不许。
十二月。除弼善。上章辞递。
四十五年己丑。(公年四十二岁。)正月。入京。参陈贺。即归乡庐。拜兼文学。
 世孙尝临筵。问公去就。宫僚对以未闻。 世孙曰。进宴日近。必为上来可也。须以予意书报。
二月。入对 书筵。宣示 睿制。小宗合大宗论。
 世孙曰。上番侍讲。今几月矣。公曰。已半年矣。臣于昨年侍讲也。倾竭愚衷。悉蒙 开纳。臣之前后所进勉。不外乎克去私意。容受人言与审慎威仪动作之节矣。大抵私意最难克去。一有未克。则符验之见于外者。有不可掩。岂非为学之切要处乎。且一人之聪明有限。天下之义理无穷。虽匹夫为学之道。莫大乎取人为善。况帝王家乎。至于威仪之节。臣以渐次用工。先祛泰甚。尝有所陈。伏想 睿衷必记有之矣。臣窃瞷 邸下于义理见得处。皆已卓然。不胜钦叹。而但臣所虑。则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凡在事理。常时固已知得。及到行处。却不能然。知得而不能践行。则安用知为哉。 睿学于知得义理处。无容加勉。但于躬行上益加之意。则方为尽善矣。 世孙出示睿制史论十数篇。其中有小宗合大宗论。历论汉代悼考定
梦梧金公年谱卷之一 第 593H 页
陶皇追崇之失。大旨以为入承大统。义不当复隆私亲。以犯贰统之嫌。公起拜曰。见识高明。义理严正。更无容以一辞仰赞。只以俄者所勉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八字。奉献焉。
六月。移校理旋递。
七月。上京参陈贺。
八月。 车贺展 明陵。还上京祗迎。
拜弘文馆应教上章辞。 不许。
九月。递馆职。
十月。拜奉常寺正。寻递。
 以在外而值 祭享也。
十二月。入侍昼讲。 上手书赐䌷。 命归傅老亲。
 
上问老亲起居。 命取绿䌷一段授之。手书十六字曰。面赐此䌷。傅于尔亲。示予感年。仍其勿谢。仍教曰。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李密陈情表。有足感动者矣。且举阳城许太学生归养故事。 特许归省母。且 教曰。好与之过岁后。即来见予也。
四十六年庚寅。(公年四十三岁。)正月。入京拜侍讲院辅德。
五月。特升通政大夫承政院同副承旨。以病递。
闰月。除刑曹参议。移同副承旨。入侍崇政殿月台。
 上以星变。俯伏于崇政殿月台。时夜已深矣。公进曰。感格之道。惟在至诚对越。虽房闼之内。苟能至诚对越。无异乎露祷。 上曰。予欲以一身代万民矣。公曰。 殿下每于敬天等事。自轻 玉体。虽至诚攸到。不觉疲劳。其有损于静摄当如何哉。古人云。陛下纵自轻。奈高庙何。以 殿下追慕之诚。当体念斯言也。 上遂还内。
哭子妇徐氏。
梦梧金公年谱卷之一 第 593L 页
六月。除谷山府使。承 命入侍。
 入侍延和门。 上曰。前于此门。亦见矣。好去养亲。七月。辞朝赴任。
四十七年辛卯。(公年四十四岁。)三月。下义禁府夺告身。
 以兵使春操时不赴也。
四月。往杨花渡。哭李深远惟秀。
 有祭文。撰行状。又有遗稿序。李公家东城驼骆山下。有树石园池之胜。蓄古书画彝器于其中。公与尹公伋,南公有容,李公得培,赵公暾,宋公载经,沈公履之,金公尚默,尹公蓍东,俞公彦镐,金公熤,金公光默。日会于李公家。时号为十三学士。有水青樵夫郑姓者。方外人也。时亦来预斯会。相与挈壶赋诗。挥毫围棋以为乐。李公命画工绘其事。至今传之。诸公恢张清议。阴扶士风。韬于文酒。以避笼罩。于时用事者。尝曰东山之会。意欲杀我。识者谓我东士论之正。止于此。
八月。往朽川。哭李士春羲天。转往马谷。拜丹陵李公墓。
十月。 命给牒叙用。
 承旨读奏岁抄诸人。至公名。 上曰。其人则予以可用之人。知之矣。
十二月。拜刑曹参议。上章辞。 不许。
四十八年壬辰。(公年四十五岁。)三月。 命投畀机张县。
 吏曹判书郑公存谦。以公及赵公晸,徐公命天。拟国子长三望。 上以三望皆新通。又是一党罪铨臣。时宪肃公为领相。 上以问宪肃公。宪肃公以有已例对。 上仍询例在何年何人。宪肃公对以未能记。 上震怒。翌日 教曰。昨闻丙戌国子长通望。为其已例云。则必以其望。有金龟柱之故。欲以钳制君父也。荐降严旨。责领相以自称清流名流为党人领袖。 命领相削黜。永拔公国子望。 时 天威震叠。时议峥嵘。人皆为公代怖。而公拜辞大夫人。怡然就道。无几微之见于色。
梦梧金公年谱卷之一 第 594H 页
人不知其为去国行也。
四月。移配金甲岛。
六月。 命即其地栫棘。
八月。 命限己身为庶民。子弟皆禁锢终身。
十月。 命荡涤庶民律名。
四十九年癸巳。(公年四十六岁。)五月。 特命放释。
五十年甲午。(公年四十七岁。)二月。 命给职牒。
 以 上候平复称庆也。 上临筵教曰。此人终是可用。岂草草空老者也。
五月。哭子若渊。葬于广州狮乐里。(癸卯。疏请取族孙东善为其后。)
六月。 命叙用。
八月。哭子妇洪氏。
 
公为相葬地。在开农山。闻洪氏殉节报。即还。洪氏事。详见公所撰行状。
九月。往铜雀津。
 时 上候平复。行陈贺礼。公不敢在家。往至铜雀津而还。
五十一年乙未。(公年四十八岁。)正月。往铜雀津。(以陈贺也。)
四月。陪伯氏。谒道峰书院。转谒清节祠。
六月。陪伯氏。往慕洛山观瀑。
祇受子妇洪氏㫌闾之 命。
七月。往仁川。哭再从弟钟春。
九月。往铜雀津。(以 上候平复陈贺也。)
五十二年丙戌。(公年四十九岁。)正月。往铜雀津。(以陈贺也。)
拜工曹参议。(以末拟受 点。)
梦梧金公年谱卷之一 第 594L 页
入京肃 命。留书旋归。
 自公之在谪。 世孙眷念弥笃。屡形于辞教。至令讲官。读公所制屏风。及颁柑帖等跋文以听之。至是代听万几。 批曰。末拟落点。出于 特恩。尔其勿辞。
三月五日。 英祖大王升遐。入京参哭班。
差 大行大王行状撰辑堂上。
正祖宣皇帝即位。参陈贺。
四月。陪伯氏往高阳。送从叔宪肃公赴燕。
五月。呈辞递。
七月。拜右副承旨。
 公肃 命。 上引见曰。于今几年。复入银台乎。公曰。已七年矣。 上曰。春坊侍讲。是戊子年乎。公曰。戊子己丑庚寅。皆侍讲矣。 上曰。固知从此可得常见。予有速见之心。故 特命入侍矣。今在何处乎。公曰。臣在谪时。移家沙川。比前居稍远矣。○自是 上每从容引接。 谕曰。小宗合大宗论。能记之否。公曰。何敢忘也。 上曰。此予冲年作也。常惧不能践其言。幸有一二臣同获。守予此志矣。公曰。此事卓然。真可谓万世法也。 上曰。予备尝艰难。承旨亦万死馀生。今日君臣同会一席。天也。仍历举麟谦诸贼内外和应状。而 教曰。凶徒自以为保护东宫。指承旨诸人为不利。此时为保护之说者。皆逆贼也。公曰。打破窝窟与反侧自安。自有恰好道理。今日先务。莫如举措得宜。使人心咸服。譬如内修外攘不可偏废。而内修为本矣。
八月。与僚员请对。论李应元疏事。
 岭儒李应元上疏。托 先世子辨诬。语犯 英庙。命鞫应元。应元文书中。有上疏草本。 圣上之得有今日。为洪凤汉之功一句语。而删于正本者也。公与诸僚。请
梦梧金公年谱卷之一 第 595H 页
对奏曰。即此可见脉络之贯通矣。 命公录出其正本所删语。以备后考。
拜弘文馆副提学。承 命抄进特进官。入对 经筵。上以登极后。初开 经筵。趣召公。公不敢固辞。肃命入对曰。臣尝叨讲 胄筵。已窃仰 圣学之高明。而私忧过虑。犹以言顾行行顾言六字为献矣。伏见 嗣服之初。政令注措。沛然若决江河。真古人所谓见诸行事者也。然伊时所继陈慎终如始四字。尚不容不勉也。 上嘉纳。又曰。人君处崇高之位。受言甚难。臣下进言亦甚难。况 圣上初政。动合天理。皆可为后世法。则赞颂之辞易入。箴规之言难从。此其势然也。周公之戒成王曰。毋若商王受。汉周昌。以桀,纣比高祖。晋刘毅。以桓,灵比武帝。此为人君者所当知也。田文。狗吠之雄也。尚言私得宝于外而止文过者入谏。大抵无论其人之善恶。惟以受其言有益于己为主。则无不可受之言矣。臣请以诸臣之有言与无言。验 圣上受言之量也。今日是 殿下初筵也。请 命诸臣毕陈所怀焉。 上从之。是日。 上以特进官精选。可见公心。有褒嘉之 教。而不预是选者。举怀怨怒。至有终身不释然者云。
移右承旨。
承 命制进 景慕宫上梁文。 赐豹皮。
 上览至沈疴遽婴。其奈虽圣人不免之句曰。此等句极善矣。公以不娴四六谢。 上曰。司马光亦以不习四六。辞知制诰矣。
九月。奉 命诣华阳洞。揭额于万东庙。
十月。转左副承旨右副承旨。乍递旋授。
十一月。奉 命审诸 陵寝。
特授嘉善大夫工曹参判。上章辞。 不许。
 公方直喉院而 恩旨遽降。趣令入侍。公不得已肃 命。及退。上章固辞。因陈中
梦梧金公年谱卷之一 第 595L 页
批之当慎。 批曰。特擢亚卿。意实不浅。予亦知中批之难慎。苟叶物情。与铨注何间。
除江华府留守。上章辞。 不许。
 批曰。居留新命。念卿情理。
上章。乞焚黄先垄。历省老母。 许之。
辞朝赴任。
 公虽出外。 上眷遇弥隆。闻公入城。辄无时引见。或旷月不至。令政院下谕召之。
正祖皇帝元年丁酉。(公年五十岁。)二月。奉大夫人诣府。
四月。上章辞明义录跋文制进之命。不许。
移拜京畿观察使。
七月。奉 命审 元陵, 永祐园。
八月。特升资宪大夫兵曹判书。以甲冑宿卫 禁中。洪相范谋逆。募力士姜龙辉等入大内。为铺卒所获。 上亲鞫相范等。 教曰。此时金钟秀岂可置之外藩。本兵重任。宜付国边人。特授兵曹判书。遣宣传官以旗箭趣召。时夜已深。 命以甲冑入侍仍宿禁中。
兼艺文馆提学,缮工监提调。上章辞本兵及提学。 不许。
 批曰。擢卿本兵。非为卿也。词垣新命。以卿文学。何庸过辞。
九月。差式年覆试试官。诣一所。
拜吏曹判书兼知 经筵知春秋馆事,司译院提调。上章辞冢宰。 不许。
 批曰。冢宰新命。只为公耳。岂容私焉。
十一月。 上亲临黄柑试。承 召入侍。
二年戊戌。(公年五十一岁。)正月。差献官诣 元陵。
梦梧金公年谱卷之一 第 596H 页
二月。赐暇归觐。祗受丸剂之 赐。
三月。兼司仆寺提调。
四月。复上章辞冢宰。 许递。
拜议政府右参赞。
五月。上章乞解任。径归乡庐。
六月。 特召宣酝。(上宣酝曰。今日。是召见戚里之会。而特召卿矣。卿则止酒好矣。)
八月。差庭试殿试读券官。入侍春塘台。
九月。拜平安道观察使。上章辞。 不许。
十月。辞 朝。宣酝赐宸章。奉大夫人。赴箕营。
 上引见宣馔曰。今将远出。予心不胜怅然矣。公曰。犬马之恋。临行益切。臣忧爱之悃。不敢以内外有异。臣之平日愿忠于 殿下者。略具于向来所陈册子中。倘蒙时 赐观览。留神采纳。则臣虽外出。何异于昵侍左右乎。臣惟以 圣体日康。 圣德日隆。仰祝而去矣。 上曰。予心实不胜怅然。欲以文字为赠。适有事 太庙。未及成矣。遂 口呼七言绝句一首。 命公书之。 御制诗曰。送卿怀绪正难裁。板舆知应稳往回。远色廉财存素戒。江山虽好惜深杯。公书讫。起而拜谢曰。 恩眷至此。臣惟有感泣。不知所达矣。 上曰。财色二字。非卿所当戒。予以酒为卿戒也。 命以大斗斟酒。 教曰。虽戒酒。而今当远别。此爵不可不尽饮也。公进前受而饮之。 上曰。关西恐多釐正事。卿其勉之哉。公曰。目今京外固多虚簿。而似闻关西十将居八九云。可为寒心矣。 上曰。卿必不惮任怨矣。公曰。曾见野史。当 宣庙时。平壤城中。有米十万馀石。壬辰西巡。赖此供亿云矣。臣待罪惠厅。见本厅之入。已不可支出。今年收租。又将大缩。此所谓国非其国也。为今日计。莫若益轸节用之道。另择谨管钥之人矣。大学传十章。专论理财。彼以料理。为理财者。非也。
梦梧金公年谱卷之一 第 596L 页
节用度谨管钥。乃所以理财也。临退。 上命进御座前。公逡巡良久。承旨曰。安敢不承 命乎。公小进前。 上遽握公手。公小退而请仰瞻天颜。 上许之。
十一月。谒箕子墓及仁贤书院。
三年己亥。(公年五十二岁。)正月。谒西山书院。
二月。巡列邑。
九月。再疏辞。 许递。
 公时患痁。且以亲老不可久滞关外。连上章陈情。批曰。予方思卿。卿又求归本任。许递。○公在藩。廉明为治。恩威并流。捐俸廪。修城府。补敕需。躬临乡学。与儒生讲讨经传。设宴寿大夫人。请邑中父老。以礼飨之。闻者耸动。歌诵遍一道。及归。俸廪所馀。悉散之乡党朋旧之贫乏者。不以一物入于家。西人至今称之。
十一月。奉大夫人于乡庐。还 朝入侍。
 
上引见问疾患加减。公叩谢讫。拜而曰。臣西出之后。日夜颙祷。惟在螽斯之庆。而圣上德选之本意。已归虚矣。今则螽斯之庆。日急一日。不审 殿下将何以为计乎。 上曰。依国朝近例。已于宫中有属意者矣。公曰。毋论德选与近例。螽斯之庆。从此有望。此 国家之幸也。 上以洪国荣致仕事语公。公曰。臣本不识国荣。丙申秋。以承旨入侍 庐次。自 上备述国荣忘身卫上之功。且 教以协心戮力。共奖 王室。盖国荣凶徙(一作徒)之仇敌也。一朝告退。必有妄相揣度侥倖希觊之徒。照检防杜。不可不倍劳 圣虑也。 上曰。卿言诚是矣。
拜兵曹判书兼同知成均馆事知实录事。
上章辞本兵之任。 许递。
拜礼曹判书兼授守御使。上章辞。 不许。
 批曰。所辞职务。予岂欲侈卿身也。
梦梧金公年谱卷之一 第 597H 页
十二月。哭金伯愚尚默。有祭文。撰墓碣。
四年庚子。(公年五十三岁。)正月。差文臣殿讲试官。入侍宣政殿。
二月。拜吏曹判书兼内医院提调。
三月。兼奎章阁提学,艺文馆提学,校书馆提调。差备边司有司堂上。
四月。以政注做错。上章引义。承 例批。
 以忠勋都事拟望人。方在罪谪也。
五月。罢还乡庐。
特叙用复授守御使。上章辞。 不许。
六月。承 命。釐正奎章阁志。
擢崇政大夫判义禁府事。上章辞。 不许。
七月。递判义禁府事。
八月。上章辞守御使。只 许归觐。
 时公病小愈。请归乡庐。
特递守御使司仆寺提调。除知中枢府事。
 上闻公痁疾复剧。有是 命。
九月。 车驾展 永陵。往昌陵店祇迎。
十月。哭伯氏本庵先生。
 公事先生甚恭。朝夕必参谒。出入必下堂迎送。先生或有不悦色。恐惧若无所容。俟色解乃退。及先生疾。凡起居医药。公躬服其劳。不使人为之。先生蹙然曰。吾弟已贵且老。而服勤如少年。吾其为栗谷兄乎。
上章乞归养。 不许。
十一月。 上屡下谕趣召。以病辞。
梦梧金公年谱卷之一 第 597L 页
除工曹判书。上章申前恳。 不许。
十二月。兼活人署提调。递工曹判书及弘文馆提学。复上章申前恳。 不许。
五年辛丑。(公年五十四岁。)正月。仍任奎章阁提学。
二月。还差宣惠厅提调,备边司提调。仍察有司之任。拜左参赞。递知 经筵事。
三月。承 命。书进奎章阁直署扁额。
四月。进内阁故事。
五月。承 命。钞进圣学辑要。
六月。递左参赞宣惠厅提调。
七月。承 召。入对于摛文院。
 上亲临摛文院。与抄启文臣。讲大学。公以 特召入侍。罢讲 宣馔。○教曰。卿容貌近颇瘦败矣。疏批亦已言之矣。扶接元气则宁有他忧乎。公曰。臣之式至今日。莫非造化生成之泽。而臣身虽已退。姓名尚列仕籍。若并与姓名而不列仕籍。则于 圣上曲保终始之意。亦不为无助。此臣所以累请而不知止也。 上曰。此则决不可从矣。
八月。进内阁故事。(见文集。)
九月。拜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知成均馆事。
十月。 上遣画师韩廷哲来图公像。亲制赞以宠之。
 上命图进诸阁臣小像。及图上。 御笔题公像曰。在朝独任大义。在野不染缁尘。是所谓迹突兀心空荡底人耶。 上仍以突兀空荡墅主人。作公别号。凡 赐宸章于公。多以是号书下。
十一月。搬家寓梦村。
十二月。递左参赞。上章申前恳。 不许。
梦梧金公年谱卷之一 第 598H 页
六年壬寅。(公年五十五岁。)正月。辞冢宰。 不许。
二月。递吏曹判书,缮工监提调。除礼曹判书。旋递。
四月。 上遣阁吏。 宣御札。
五月。承 命。书进屏风九本。
六月。兼判义禁府事,宗簿寺提调。
八月。特递判义禁。留疏归乡庐。
十月。还差承文院提调。
移拜司宪府大司宪。寻除户曹判书兼平市署提调。特递户曹判书。
十一月。 上遣阁吏。 宣教。
 阁吏来宣 内下谕湖西民人纶音纸面上。有曰。卿近得无恙否。卿在乡外。稔知蔀屋物情。纶音中果无爽实语耶。斤正以示之望也。
上章乞致仕。 不许。
 批曰。卿虽日上百章。万无从施之理。上下相持。徒欠诚实。卿其亟撤所请。
十二月。入城参陈贺。即归乡庐。
 以 元子定号也。
七年癸卯。(公年五十六岁。)正月。拜吏曹判书。上章辞。 不许。
二月。 下谕趣召。以病辞。 不许。
三月。上章辞冢宰。 许递。
四月。承 召。参陈贺。
五月。拜兵曹判书。
七月。拜左参赞兼判义禁府事,宗簿寺提调。
八月。递左参赞判义禁。拜吏曹判书。
梦梧金公年谱卷之一 第 598L 页
上 又命以牌趣召。公随牌过江。纳牌而归。
九月。诣兴仁门外。待命。上临轩趣召。遂肃 命入对。
十一月。递宗簿寺提调。上章辞本职。 不许。
十二月。复上章辞本职。 不许。
特递吏曹判书。
上章陈情。乞近畿一小县。
八年甲辰。(公年五十七岁。)正月。承 召入对。
 参 元子辅养官相见礼。
拜刑曹判书。移除杨州牧使。 上遣阁吏宣谕。
 备忘记曰。重臣乞郡。事体自别。笃老侍下。若非畿邑。无以将往。曾经道伯人。虽不得拟道内守令。岂必胶守常格。杨州牧使。递付京职。以重臣金钟秀拟入。上来辞朝。俟稍暄将往之意。自内阁下谕。
辞 朝。赴任。
二月。奉大夫人于州署。
三月。谒临漳书院。
四月。谒㫌节祠。(时有宣额之 命。)
六月。谒道峰书院。
七月。拜 世子右宾客。旋 命仍任前职。(盛暑难于将母上来。)
八月。参 王世子册封陈贺。
九月。承 命。赓进 御制诗。
 上以鹤城君榆为 先大王同庚 赐几杖。而 御制诗以宠之。仍 命公赓进。
梦梧金公年谱卷之一 第 599H 页
十一月。兼右宾客。
十二月。递吏曹判书。(即 批下日也。)
九年乙巳。(公年五十八岁。)二月。仍任奎章阁提学。
授判义禁府事。参李瑮鞫。
 前县监金履容逆于道左。授李瑮变书。公即受上之。 上曰。卿当为判义禁矣。公以不可离亲侧固辞。 上笑曰。卿勿多言。欲以缓于讨逆。又见困乎。
三月。 特赐暇归觐。
四月。递判义禁。乞暇归觐。(以撤鞫也。)
命赐田民以褒赏。上章辞。 不许。
 左议政洪公乐性。以公有先事弭乱。转危为安之功。上劄请褒赏之典。 上询诸大臣。诸议有不一。上犹命赐田民。公上章固辞。时大司谏李义行。疏论按狱疏漏傅轻之失。公又自引。 批曰。田民之锡。予亦非得已。无怪乎力辞。朝廷举措。务存事面。相劄既发。何辞靳许。疏末附陈。不容如是过引。
拜判敦宁府事。上章乞解本兼诸职。仍再辞 赏典。 不许。
 公引 英庙戊申故相臣崔奎瑞辞勋事以辞。 批曰。故相辞勋之故。 先朝特加曲谅。今此所施于卿者。即不过赏典。何必过辞乎。卿于本兼诸任。若是过辞。又岂不万万乖当乎。卿其勿辞领受。
降 御制王牌教旨。 赐量外田及奴婢邱使。
 教旨曰。以卿遭逢也树立也。至于今番事。不足为多于卿。而既从相劄所请。宜有优异之典。量外田一百五十结。奴婢十三口。邱使七口。特赐赏。卿可传永世者。
复上章。三辞 赏典。 不许。
 上既下前批。已 命此后勿捧辞赏之疏。公疏入。自政院还给。公乃辞职。而附陈
梦梧金公年谱卷之一 第 599L 页
不敢冒受赏典之义。 批曰。卿须休言处义。予则惟知树立。
命减田结婢使之数。
 宪肃公以奉朝贺入对。 上问公辞赏之故。宪肃公曰。虽不录勋。田民之锡。比例元勋。其不安固也。上乃教曰。闻重臣处义。不但辞赏。以其所授赏典之用一等例也。数爻酌量。既非难事。如是然后可以勉膺。以田九十结。奴婢十口。邱使五口赐给教旨。改书以传。
诣熙政堂。上笺谢 赏典。
五月。遣阁吏 宣别谕。(卿于上京。不无多少谈论。日得录记得之语。封送阁僚。)
七月。献守御,总戎两营兵符造给议。(议见文集。)
八月。 车驾展 永祐园。入侍于路次。
九月。入城参 诞辰候班。
十月。承 命。书进云汉门扁额。(即奎章阁之奉谟堂正门。)
十一月。承 命。制进天翰阁铭。移揭记实文。
十年丙午。(公年五十九岁。)正月。入对论蔡济恭,韩光协事。
二月。兼艺文馆提学。寻递。
四月。承 谕入对。论尹光绍疏事。
五月。入城参 候班。贺 世子疹候平复。
文孝世子薨。参哭班。
撰进 文孝世子墓志文。
七月。制进 文孝世子挽章。
十月。递社稷署提调。
十一月。承命。制进宜嫔挽章。
梦梧金公年谱卷之一 第 600H 页
十二月。拜大提学。承 命入侍。
十一年丁未。(公年六十岁。)正月。造朝。 命宣酝。
二月。上章辞文衡。 不许。遣阁吏 宣谕。
承 命。制进 绥嫔教命文。(判敦宁府事朴准源女也。)
三月。上章辞奏文撰进之 命。 不许。(引丁酉北咨事以辞。)
四月。陪 车驾。诣 永祐园。入对于斋殿。请宥申应显。
特授守御使。上章辞本兼诸任。 不许。
五月。陪 车驾。幸 孝昌墓。
七月。差内试射试官。入侍春塘台。
八月。差抄启文臣 亲试读券官。入侍。
九月。差抄启文臣 亲试读券官。入侍春塘台。
十月。差抄启文臣 亲试试官。入侍。
除夕。入侍于东二楼。
 上曰。卿所制进春帖诗。予为卿解其义可乎。其云天教积雪净浮埃者。积雪即卿等自况也。浮埃指杂流而言也。其云暗护春光好遣回者。谓予不露形迹而扶植阳气也。对曰。区区之意。已被天日悉烛。臣何敢有隐乎。诚如 圣教。而积雪二字。泛指洁白之人也。
十二年戊申。(公年六十一岁。)正月。除刑曹判书。
二月。上章辞本职。 命还给。
三月。入对。请表章李弘茂死节,咸万重擒贼之功。
四月。 上遣阁吏问亲病。 宣赐珍剂。
五月。承 命。制进 文禧庙大祥 亲祭祭文。
梦梧金公年谱卷之一 第 600L 页
六月。再入对。请甄用柳星汉,郑泽孚,金相肃等。
七月。启请寝宪府吏 处分。 许之。
八月。 上遣阁吏问疾 特递刑曹判书。(时公患吐泻方苏。)
九月。除判义禁府事。寻递。
十月。往南汉巡城堞。试武士射。
十一月。承 命。制进 文禧庙 亲祭祭文。
十二月。除判义禁府事。寻递。
十三年己酉。(公年六十二岁。)正月。造朝复乞致仕。 不许。
二月。 车驾展 永陵。承 命留都。
三月。入对论事。仍请还乡里。 不许。
五月。承 命。制进 文禧庙 亲祭祭文。
闰五月。入对。请寝俞铉章处分。伸辨俞彦镐心迹。
六月。承命。纂海东邑志。
七月。奉 命审 永祐园。
八月。陪 车驾诣 永祐园。
拜大提学。
九月。入对请任珹,郑纯俭,金履坤等褒赠之典。
除判义禁府事。 特命兼察训,御,禁三营大将,总戎使及左右捕将。
进拜议政府右议政。
 公自筵中退。 上即命卜相。遣史官谕曰。卿之受知。自予在储时。倚毗眷待。岂有加损于大拜前后。大礼当前。鼎席宜备。此时枚卜。尤出常格。卿须勿循例让。即起视事。以裨平荡之治。
梦梧金公年谱卷之一 第 601H 页
上章。辞 新命。
 上遣承旨宣批曰。卿之枚卜。亦云晚矣。矧值此时。岂可循常劝出乎。方今大礼隔日。酬应委积。如卿在揆席者。是岂雍容言私之日乎。须即起视事。承旨以公不承应启闻。 上曰。予方临轩待卿。即为造朝事。更为传谕。仍与偕入。
肃 命。登对。
 公以大礼不远。不敢固让。翼日造朝。领相李在协,左相蔡济恭同入侍。 上曰。领相予以为君子人。左相以若遭罹。有若登庸。殆前古所无。右相则不但是甘盘之旧。于予有同患难之义。同心协力。以赞治道也。予于右相。传谕书平荡二字。其意深矣。公辞谢曰。臣于万万不近似之职。疏不过一上。日不过一宿。遽尔拜 命。虽曰大礼在近。他不暇顾。所谓大臣行止。岂有如许奇怪乎。传云。其身不正而能正人者未之有也。臣今承 圣教。惶愧不知攸达矣。将退。 上顾谓公曰。自此以往。从容频见。不得如前日。可怅然也。
上劄乞解兼带诸职。 不许。
 特命仍带文衡及守御使。惟内阁提学 命照例禀处。寻 命亦为仍带。
十月。陪 车驾。诣 永祐园。
入对请解所兼将任及阁职。 不许。
十二月三日。 特召宣酝。
十四年庚戌。(公年六十三岁。)正月元日。造朝。
三月。哭从叔父议政公。
四月。 上御慕华馆。试三营门劝武射。差命官入侍。
五月。陪 车驾诣 文禧庙。入侍于斋殿。
 公曰。臣母年今九十有四矣。臣之目下情理。诚不忍暂时离侧。倘垂 矜谅。特许
梦梧金公年谱卷之一 第 601L 页
臣递职归养。则臣可以朝夕亲侧以终天年。臣之贱齿。犹未笃老。岂无报效之日乎。 上慰谕不许。
七月。献赵曮伸雪当否议。
 昔在丙申。赵公曮以关西事获罪。至是赵公之子镇宽上言暴其冤。 上命下大臣议。公献议曰。赵曮所坐三件事中。有用下已填充者。无甚关系。惟是税小米执钱一款。似为持难之端。然税小米详定价之上纳外馀剩与去处。 朝家从前一未尝何问。则其袭谬而成例者久矣。以此计赃。终涉不令而用法。且陈其居官任怨状。以明其诬枉。赵公竟得伸雪。
上劄乞解相职。 不许。
八月。以亲病添㞃。复上劄申前恳。 不许。
遭大夫人洪氏忧。奉榇。还梦村。
 
公事大夫人有深爱。恒朝夕其侧。为小儿戏。大夫人享大耋而多疾恙。公夜辄再三起诣寝室外。属耳窗间。候气息调安而后方退。天未明。辄候于户外。侍婢出。乃敢入。大夫人意所欲为。辄曲意承顺。未尝有少违咈也。每当 严谴。戒家人勿使大夫人知。事已。始和颜怡声而告之。及丁忧。昼宵为孺子泣。执制甚严。跪拜不暂惰。或有以七十惟衰麻在身讽之者。公曰。此惟七十而后可也。吾年尚未满七十。何可以此为准乎。梦村旧无白鹭。及公奉榇。还自京城。而白鹭翔而随集于墓木。自是梦村常有白鹭。人谓公孝感之致云。(公之在京。尝借人屋于景福宫墙外。)
上命地方官存问。 赐食物。
 上教曰。前右相闻已搬往乡庐。在京时。刀圭所费。菽水难继云。下乡之后。调度必多苟简。令该邑优送食物。仍令地方官存问
十月。迁高隐公墓。与洪夫人合葬于静林。
梦梧金公年谱卷之一 第 602H 页
命致赙给役夫。
十一月。 上遣阁吏存问。
上复遣阁吏 宣煎药。
十二月。 上遣阁吏存问 宣酪粥。
十五年辛亥。(公年六十四岁。)正月。 上遣阁吏存问。
二月。 上遣阁官存问。仍 询 庄陵配食人取舍当否。
 上将以 端宗朝尽节诸人。坛享于 庄陵傍。令阁臣议取舍当否。 特遣检书官。问议于公。公以草土臣例无献议辞。 上复命依阁臣往复例。略以可否之意。录于小纸。入送于阁中。公复辞曰。录以所见。作为文字。名虽往复。实则献议。臣不敢为也。 上又遣阁官。命就诸人姓名上。随所见付签以进。公不得已。付签于姓名录纸。因阁官上之。
四月。 上遣阁吏存问。 赐海鱼。
五月。 上遣阁吏存问。 赐鱼醢。
八月。 上遣阁吏存问。
十一月。 上再遣阁吏问疾。宣谕 赐珍剂。
 时公患风疾。颇不轻。 上遣阁吏问症形。公以实对。翼日。 上复遣阁吏。宣蔘料谕曰。近日亦数省墓否。若逐日作行。须间日一往。间日作行。须间数日一往。若值风雪及大寒。必勿往也。
上复遣阁吏。 宣酪粥。
上复遣阁吏问疾。 赐珍剂。
十二月三日。 上遣阁官。 宣别谕。
 上使检书官问疾。 谕曰。不见卿久矣。不翅若渴者之思饮。卿不量筋力。过守礼
梦梧金公年谱卷之一 第 602L 页
防。以致荣卫之受损。得无怍于古人之垂诫耶。窃为之慨惜。须念勉抑之方。姜桂以苏胃。蔘桠以调疴。速复常度。毋贻虑念。今日是何日。年年是日。每颂 先大王天地日月之之大之明。而赖有卿等协力阐廓。使大义不至湮晦。今焉忠宪逝矣。伊时藜藿之势。以卿在野愿忠而多助。岂有关于托名原书之与否乎。誊送忠宪家赐祭文一度。烦卿修明之功。卿其努力故谕。(忠宪徐命善谥也。)
上复遣阁吏。问疾。
十六年壬子。(公年六十五岁。)正月。 上遣阁吏问疾。
上复遣阁吏。 宣珍剂。
二月。 上遣阁吏。问疾。
三月。 上遣阁吏。存问。
闰四月。跋岭儒李㙖等入侍 筵本。
 
岭南儒生李㙖等一万馀人上疏。请辨先世子诬。讨诸逆贼罪。 上召见㙖等。 下教至数千百言。有曰。予于此事。自有量度称停者数十年。讲明者。即此个义理也。前后凶逆。竟不得声罪致讨。诚以事在 先朝。难于为说故也。诚恐百世之下。不知予之本心。须以予之本意。归语一道人也。㙖对曰。太清无损于阴翳。日月无关于螮蝀。 殿下之快伸义理。顾何伤于 先朝处分乎。 上曰。阴翳虽无损。螮蝀虽无关。而语及太清与日月。已有所不敢矣。时邪说喧豗。举世波奔。判书徐有邻李秉模。儒生朴夏源等。相继投疏。日盈公车。公慨然曰。贱臣于此事。获闻人所不闻之 圣教。义不可以在苫块而不言。遂谨书于 筵本之下曰。呜呼。此大圣人精义之言也。古所谓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非耶。臣尝获侍从容。 上语及此事而 教曰。予则知各尽其道而已。又 教曰。予则以以道理事亲为孝矣。仍 教曰。予之此心。惟卿知之。卿死之后。谁复知者。贱臣起而对
梦梧金公年谱卷之一 第 603H 页
曰。从古处人伦之变而不失其正者。辄称舜,周公二圣人。若我 殿下所遭值。则虽谓之舜,周公。犹为处其常可也。而乃 殿下之处之也。不失其正。视舜,周公为尤难矣。后千百岁。必有知 殿下之心而悲之者矣。遂掩泣而退。今览 筵本。 圣上所以含哀忍痛开示心腹于远人。若是其勤者。 圣虑所及至深远也。其晓与不晓。在乎其人。非上之人所可必也。呜呼。事之常者。其理亦常。此则固愚夫愚妇之所共知也。至于事之变者。其理亦随而变。变而不违乎道。乃所以为大圣人也。彼师翰相老道显辈之为逆。皆由于见未到此。而前有党论之诖误。后有利害之诱怵故也。宁不哀哉。臣于草土癃疾之中。忽忆卿死谁复知之 圣教。不觉戚戚然心动。遂就 筵本。钞节其大旨而附书其下方如此。以为广示士友计。呜呼。后千百岁远矣。而八方之广有能一人。因此而知我 殿下之本心者。是尚可为微臣报答 殊遇之一道也否乎。文既成。授同志人。使遍示于京都。邪说遂得稍熄。
五月。上遣阁吏。问疾。
七月。再 遣史官。问疾。仍 遣御医看护。 宣珍剂。
上 遣阁吏。 赐贡马。
上再 遣阁吏。问疾。
八月。 上遣阁吏。问疾。
上复 遣阁吏。问疾。
九月。 车驾展光陵路 遣史官谕宣。
 辇路由青龙洞洞口外。 上闻公新寓所。有是谕。
哭夫人尹氏。
 夫人病革。家人请公暂入面诀。公以未禫。持不肯。家人再三泣告。始入见。夫人已
梦梧金公年谱卷之一 第 603L 页
不能视矣。
上遗(一作遣)阁官。慰谕致赙。
十月。制除。付判中枢府事。 上遣史官。宣谕。
 谕曰。于焉之顷。卿之制事终讫。以卿加人一等之行。何以堪居。自此造朝。在即为之企企。玆遣史官。先布至意。须待吉朝。安心肃命。
兼司饔院,司译院,训鍊都监都提调。
十一月。葬夫人尹氏于静林。
十二月三日。 上遣阁官。宣 御制诗。 命赓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