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存斋集卷之十五
存斋集卷之十五 第 x 页
存斋集卷之十五
 杂著
  
存斋集卷之十五 第 313H 页
格物说
  诗人
诗盛于唐。谈者尚之。自始音至遗响累千万篇。何处用之。诗经国风。虽女子闾巷之言。皆可以观可以言可鉴戒可体行者。唐诗何尝有是哉。歆慕富贵则口角流涎。五脏掀倒。怨恶贫贱则痛心刻骨。宁欲溘死。离别则肠肺寸断。讪刺则剑戟露刃。讥议侠少而其实艳之。讽咏山野而其实怨之。大体伤风败俗。荡心丧性之资也。二南尚矣。至于变风。其思人则曰道之云远。曷云能来。其比讽则曰椒聊且。远条且。其讥刺则曰不绩其麻。市也婆娑。言约而意至。优閒而渊永。唐人警句。何曾有此等气象哉。且诗人每言陶写即景。玩弄时物。草木禽虫。风云月露。触境吟哢。然周南曰葛之覃兮。施于中谷。其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读之令人心神和怡。精彩彯畅。唐人何尝梦到此哉。且圣人曰不为周南召南。正墙面而立。必非欺我之言。今读唐诗千篇。何以掇面墙哉。是以唐诗名人。其近正可取十仅一二。其馀都是轻薄鄙
存斋集卷之十五 第 313L 页
夫也。杜子之外。李白高矣。而过歆富贵。流荡不归于正。托兴于神仙过多。皆是无用。毕竟狼狈于胁迫上楼船。无足怪也。自唐以后。诗律为儒士胜业。至于宋之苏黄。皆不免浮薄之空言。末至于大明季运。举天下去诗则无以名士矣。其弊至于陆沉。理所固然也。今之人开口便吟诗。其气象污陷轻亵。殆有不可言者。将奈何哉。
  唐德宗
德宗身遭卢杞之害。蒙尘奉天。而犹不悟其奸。恋恋不忘于既黜之后。目见颜太史之忠诚烈日秋霜。而送之必死之地。更无惋叹于既死之后。至如李晟,马燧,陆贽。皆亲赖诚勤。拨定祸乱。而少有谗言则疑之不已。至于贬窜。并不能终君臣之契。至愚至騃之难乎为人。有如是者矣。况丧乱奔走。艰于乏财则知之而蓄私财于板荡抢攘之日。难于乏人则不知而疑荩臣于祸难甫定之后。苟有一二分为国忠亮之意者。无不疏之斥之。其十分邪佞欺君之类。无不亲之爱之。甚哉。不人也。观其往往发于言语者。亦似了了非全儱侗者。但猜愎自圣。不能与人为善。终为万古一愚。哀哉。非独帝王如此。自卿大夫下至士庶人。猜
存斋集卷之十五 第 314H 页
愎自圣者。无不亡身覆宗。故曰祸莫大于猜。愚莫大于愎。殃莫大于自圣。
  杜祐
祐博学大儒。观通典可知也。然当韦执谊,王伾,叔文乱政之时。以平章伴食不去。如此之学。何处用之哉。学者所以明义理也。乃以身命当富贵而莫之悟。万古同患。是皆无耻之祸也。善读孟子不受尔汝之实义不可胜用章。庶几可悟。
  李光弼(光弼与子仪。同在朔方牙门。不相能。及同受讨贼之命。光弼难之。子仪下堂握手曰共济王国。岂记私憾。遂同事。则已不如子仪矣。)
光弼勋望。郭令公一辈人。而特未达于义命。一不赴朝。万事瓦裂。竟忧恚以死。可胜惜哉。功勋地望。汾阳自忘。故人亦忘之。人亦忘之。故谮间不得售。光弼自有。故人亦有之。人亦有之。故疑阻生于其间。疑生于己则亦生于人。我疑而人疑则自成骑虎之势。虽欲善处。莫之奈何矣。夫光弼之勋业。人臣所当为之职分。非我加毫分之劬也。国家之兴覆。社稷之灵。非我贤能而与有功也。知其然则震主而人不疑。时违而祸不成。其或不幸而有求全之毁。诬捏之谗。是无妄之灾也。其于命何哉。朝廷有召。拥兵不朝。何为哉。入
存斋集卷之十五 第 314L 页
朝而死命也。死于命。吾何与焉。幸而不死亦命也。吾所安者命也。可为两得矣。不朝则虽不死。而其生也死也。果何乐乎生也。生而无乐则不如死于命而全吾生也。畏死不朝而死以生以。亏吾平生。岂非两失乎。且一不朝则再召。尤不可入朝。再不朝三不朝而朝廷声罪致讨。则其将效安禄山称兵向两京乎。虽至愚者。可知自处之方。光弼不知。可胜惜哉。凡人之达义命者。上自王公下至士庶。皆有此不难辨之理。为私意所蔽。滔滔狼狈。可胜痛哉。夫义与命非二物。义之所在。命亦在是。命之所定。义亦不外。君子只循义而行。命亦随之。知命而安。义亦因之。故死生穷通。不能动其心也。小人循私而不顾义。趋利而干其命。故无义无命。禽兽而已。
  郭子仪
万古数全福。独称郭汾阳。人孰不歆羡哉。只慕郭公全福。而不慕郭公之为人。岂不愚哉。郭公有大勋而不自矜。临大难而不自挫。处大疑而不自阻。休休焉与人善而无猜愎。绰绰然守其分而无攀援。以生附之于天。富贵若固有之。满而不溢。盛而不居。虽欲不全。其可辞乎。诗曰求福不回。郭公有焉。又曰景命有
存斋集卷之十五 第 315H 页
仆。郭公是耳。(郭公之往鱼朝恩章敬寺也。将士束甲以从。郭公曰彼无天子之命。安敢害国之大臣。若受命以来。汝曹欲何为。只从数僮行。李光弼未达此义。故至于忧愤以死。大凡古今达此义者无几人。苟达此。天下无难处之事。)
  白居易
居易历扬清显。位至参政。不可谓不富贵也。富贵之事。如音乐女色酒食。不可谓不尝试也。然而平生所为诗歌。全是龂龂于富贵。歆羡若未得也。咨嗟若不足也。及其老也则尤怨嗟叹。不胜其情。诚不免于鄙夫者哉。晚结香山社。为方外游。则必非斯人所能优为。而既不得专时得君。朱门华屋。百年耽佚。则簪组几时。倏然白发。酒色无聊。志气沮丧。不耐寂寥。聊且寄兴。以赛其馀生者欤。闻道君子。无论行止老少。自有庸德素履。别无此等奇绝之行也。且长恨歌脍炙今古。然如此文字万不关系于世道。非戏非刺非讽。只是荡人意惹悲绪而已。况起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等语。非臣子所敢乱道者。其末则又以道士金盒不经之语终之。是诚诗家之罪人也。
  李德裕
德裕亦贤相之流也。然其与牛僧孺分轧。显有排拉角胜加之意者。此与牛党将无同者乎。至如悉怛谋
存斋集卷之十五 第 315L 页
之死。诚有关于国计。则其败事者。自有公议。吾何与焉。悉怛谋虽向化。其本降胡也。恐不必追赠立祠也。凡事能行其所无事而加之意则虽至公之善事。不得为公而服众。况未必是善十分事乎。是以古今朝廷分党。虽义理当然之事。其发于心也。不能出之以无所为。故甲之党举有快意矜酬之色。乙之党自有激伤增愠之心。互相翻转。终无一是者此也。文饶虽自处以善党。然才有一分加诸心者则不过彼善于此而已。但观于百年之后则文饶之党多好人。牛党多憸壬。安得使时君觉察于当日耶。虽然德裕治平泉庄极其奢丽。已是不解事者。而为花石记遗戒子孙。不得以一石一木与人。世世守之。何其愚之至于此极也。是私意胜而心窍塞者也。私意胜。何事可做。只当为牛僧孺之耦耕者耳。
  郑歇后
歇后郑五非是不辨寒暑者。岂不欲锦衣肉食华堂朱轮哉。然而堂吏上谒。笑曰人皆不识字。宰相必不及我。及制下则曰歇后郑五作相。时事可知。及固辞不许则入府三月。乞骸而致仕。人之自知若郑五。必无冒据贪恋之祸。自知非分。通古今只是郑綮一人。
存斋集卷之十五 第 316H 页
若使人人皆郑綮不受非分之职。天下其庶几乎。然则郑歇后亦可谓百世师也。
  唐末宗室宫眷
唐末李茂贞之乱。六宫饥绝。以稚儿锦段斑斓之衣。出卖于市。易米肉以入。十六院幽锢宗室。始出门外。见牛马而不知。皆年过二三十而未婚娶者也。六宫以斑斓为儿衣。则生子而知爱者也。才八九岁则已幽废而不得婚娶。绝人道以死。是其为子女则爱之。而为兄弟则恶之者也。兄弟之初生也。吾父母盖衣之以锦绣斑斓而顾复之矣。于我乎为兄弟则只见其可恶可幽而已。吾且生子则复衣之以锦绣斑斓。未念非久此又为吾子之所幽废也。呜呼哀哉。世俗之情。吾子则生生而皆爱之。父母之子则不爱。何其不恕之甚也。且当时都民在围中。人相屠食。朝不虑夕。而见宫中珍镂之衣。犹以米钱易之。则愚夫之愚于目前。亦尤可笑也。此可以反隅矣。
  李沆
文靖治第。厅事前仅容旋马曰宰辅厅事。诚狭矣。大祝奉礼厅事。已宽矣。自秦始皇万年计后。无人觉此理。文靖真圣人哉。自帝王至士庶。连世贤哲。自古绝
存斋集卷之十五 第 316L 页
少。若世世贤哲则不须奢丽。若不贤则奢丽尤以速祸。覆辙昭然。而万古不悟。既自累于吾身。为祸于子孙。哀哉。
  王文正
文正诚贤相也。而封禅天书之际。内愧伴食。而终不能奉身而退者。终是方丈之食妻妾之奉。茅塞其心也。惜哉。万古几人能超出此臼欤。
  宋仁宗
仁宗立相而人情贤。梦卜之言。自其口出。不啻真知其贤相也。而未一年旋罢其相。至相夏竦则才罢旋收。至死不舍。而自定其谥为文正。不啻不觉其奸也。其于文富则若唐玄宗之于韩休。其于夏竦则若唐德宗之于卢杞。甚矣。君子之易疏而小人之易狎也。仁宗而如此。无怪乎其他也。盖君子警人之过。小人逢人之意。警过者主于敬。逢意者流于怠。常情惮敬而恣怠。故君子不觉疏而自疏。小人不期狎而自狎也。夫狐能訹人。然人之有精神者不能訹。精散神昏则狐乃迎以媚之。渐至于夺精换神而杀之。若仁宗之精凝神清。夏竦安能訹之哉。其不至于换夺则幸而免矣。
  
存斋集卷之十五 第 317H 页
韩琦
魏公德量气业。大似郭汾阳。昼锦堂记所谓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者。可谓传神。▣像于百世之下。如对面前。其谓王安石曰此人颇识难字云者。正是安石行状。亦可见魏公弘量。此等人物。如蜾蠃螟蛉。
  富弼
富公尝与韩公阅故事。韩公曰起复非朝廷美事。其后富公母死。累诏起复终不起。上章曰臣曾与韩琦有言。故不敢起。韩公叹曰吾但以义理言之。不料以为怨。自此二人稍稍有隙。夫起复非美事。义理当然之言也。而不能平心听之。则岂以其老母在而心中预拟吾当起复者欤。不然则其辞起复也。只言礼义不可起而已。何必引魏公之言乎。然则若无魏公言。当起矣。墨缞从戎。为社稷不得已之事。犹非孝子之所安心。国家无事之日。越绋而坐黄阁。行呼唱于道路。剑佩趋阙庭。于汝心安乎。是为贻令名于亡亲乎。立殊勋于国家乎。只是名利之私而已。虽召公有周公太公则不当起。况其他乎。况韩公是何如人欤。岂预为此言。以防彦国起复乎。吾有某日。吾当起复之
存斋集卷之十五 第 317L 页
心。等待拟议。故彼无心之言。刻心不忘也。富彦国如此。其馀何足云。富公未必是狎于富贵者。但不能忘其才。有自负之意。故有此陋。可胜惜哉。
  王安石
安石之狼狈。先知者多矣。苏洵以为必为大奸慝。李师中以为眼多白。恰似王敦。必乱天下。吕献可弹其必乱朝廷。则其必有所以然者矣。然而司马公以下皆取之者。以其不爱官职。不耽声色。有操守者也。盖其不爱官爵不耽声色。非其德性有定力也。眼多白则其心猜险刚戾。故好名之欲。能有所不为也。执拗之性。偶然撞着好事则为好事。而其实非性之也。安石酷爱冯道。以为五季之名士。伊吕之流。匹夫冯道初年以士自名。远女色救贫乏。多有可取者。及出身而事四姓十主。皆为佐命劝进之臣。专是浊于富贵者也。安石歆艳。以为名士。其心即冯道之心也。此岂不爱官爵者哉。尽食钓饵。自欺之甚者也。自欺者无所不为。若使契丹执神宗而入汴。安石必先称臣矣。以冯道比之伊尹五就汤五就桀。以如此义理解经义。岂有一节可取者哉。韩魏公曰此人颇识奇字。盖安石所长。只此而已。大人之言。简而尽。有如是者矣。
存斋集卷之十五 第 318H 页
然观安石字说。非特无所用而已。亦皆牵强杜撰。太半不成说。然则难字亦不能识者也。
  苏子瞻
子瞻家学。全是纵横家智力权数之术。而文之以儒者也。以管晏之糟粕。为治道之胎骨。以文章之英华。为人道之极则。方其始出中州也。三苏之名。脍炙天下。莫之敢抗衡。自视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忽有河南程氏兄弟者出。观其仪容。面背粹盎。听其言论。义理精粹。且其从游。皆宿德令望。其弟子皆俊雅端饬。令名稳藉。渐觉逼己。既无横渠勇撤皋比之德量。自惹钦若城下孤注之猜肠。遂欲每事与程子分歧。殊不知天下万古真正大道。只是一条路。舍此一条。前后左右。毫釐一跬。皆是荆刺坑堑。程子虽未必是圣人。而其所履则一条大路也。嫉程氏而并嫉其路。自落坑堑。是何等愚夫也。惜乎。以本分英望。又与程氏而合德。其高于程氏果几许层耶。顾此之不为。至于对人公言曰吾何日打破这敬字耶。这敬字是尧舜以来十二圣相承之一字符也。打破这敬则为丹朱之傲虐。三苗之侮慢。有扈之威侮。夏桀之简贤。殷纣之夷居。盗蹠之恣睢。桓魋之顽傲而已。何幸子瞻不
存斋集卷之十五 第 318L 页
尽打破也。若使十分打破去。是宋朝又生出小三苗也。虽中国之妇孺。谁复问大苏也。夫国忌食素。大公之义理也。座上初无此言则已。既有此言则岂可立异哉。子瞻以伊川主食素。而呼其徒以左袒。恣供肉膳。为君食素。是一条路。而嫉伊川以背驰。其归则是慢君也。一念之差。至于慢君。其为坑堑。果何如哉。元丰奸党。虽非尽苏党。其使世道灭裂。君子逢罹。小人得势。驯致司马家为魁奸。皆苏党为羸豕之蹢躅。而章蔡辈刺卞庄子之虎也。章惇言论智慧。岂不知刘元城君子哉。既放逐之。必欲杀之。至嗾运判则未知子厚之报父仇。若是之烈乎。是不过平日惮元城之至诚持敬。不敢自试其怠傲。有若芒背之故也。正是苏轼欲打破敬字之同一心肠也。盖敬者天地之神髓。人生之胎骨。一息有间。天地晦塞。人生灭绝。或者未之斯信也。殊不知为君而为桀纣幽厉。不敬之故也。为臣而为羿浞莽操。不敬之故也。为子而为许止隋广。不敬之故也。其馀不夫妇不兄弟不朋友。皆不敬之故也。然则宋氏靖康。岂非苏轼打敬字之祸欤。然而自当时至于今。诵苏氏不啻贤于程伊川。呜呼。人之自绝于敬若是甚也。
  
存斋集卷之十五 第 319H 页
奇才
神宗常称苏轼奇才。轼之再入也。闻其言发哭于便殿。轼之发哭诚是矣。然轼是能文善诗。议论颖发而已。是何奇才铭心而不能忘也。神宗亦尝不恶程颢矣。其德容和气。义理明确。岂亦非奇才欤。一退而不复记臆。至其死后。一不闻可惜之叹。是何君子之难遇至于此极也。是亦畏颢之敬字。若芒刺在背。一去而不啻快心肆体而已者也。以此推之。打破敬字。果可以为国乎。轼之见黜由诗案也。若使应教碧海变桑田之句。出于程颢之口。虽程氏死后。必施孥籍之律矣。至于闻水调歌头则曰苏轼终是爱君。未知爱君者之诗。亦有此等语乎。轼之诗蛰龙二字。诚是诬捏罔极。至于海变桑田儿童语好三月无盐等语。岂是忠厚者之语。是倾侧危殆。去息夫躬无几矣。然苏氏海外文字。亦颇自艾。多婉娈语。晚年议论。多折臂成医处。后之论者。亦可末减而奏当也。程朱子诗文忧国爱君至诚恻怛之语。奚啻玉楼不胜寒而已。无人诵之君前者。已是异事。而虽或上闻。时君决无称某终是爱君之理。吁亦异哉。呜呼。何其异哉。
  司马君实
存斋集卷之十五 第 319L 页
君实长揖曰天若祚宋。不宜有此事。是君子之言也。君子恃天。故凡事不以加之吾心。而循理自然。从容不迫。小人无天。故凡事专以吾私心为之。刻毒险迫。故彼恃天者天终不顾。此无天者天必曲护。惜乎。君实昧于是也。儿童诵司马而独道君不诵。走卒知君实而独天公不知。彼九万里不审于听卑无足怪也。鼎铛尚有耳。道君者宁不闻司马君实是好人乎。手碑文曰奸党第一人司马光。大观元年太上道君书。贞珉雕镂。银钩玲珑。将传之万古而不泯。天公之生得神笔。果有意乎。其冻杀五国城也。犹应悔司马光奸邪不早辨以致此也。何不早自决以从章平章童太师于地下欤。天若有灵。宁忍生此浪子于天王家欤。通宇宙一罪人。是宋徽宗也。
  宋高宗
田单之攻狄。有黄金横带之乐则尚不克。况荡败之馀。讨贼复雠者乎。必有死之心。无生之气。然后可冀其万一也。高宗之不住建康而趋临安则已有龟玆足王之意。卧薪握冰。元是度外。富厚锦玉。甘心百年。谁肯衽金革。更北向图事乎。况幸而事成。二帝南还。则吾之富贵。将为骑虎者乎。唐肃宗之迎上皇。尚以
存斋集卷之十五 第 320H 页
精兵二千则其所以待上皇之心可知也。若史思明执上皇归于范阳。肃宗未必不召还郭李矣。然则高宗不欲旋父兄之心。明若可知也。小人辈逢迎以和字愚之。固其所也。为其臣者。亦有枕戈尝胆之志。然后可以回君心而感天意也。举皆名园华堂。饰珠翠焚沈香拥越女而饭嘉兴。虽赵鼎辈皆如此。况他汪黄一种辈。下至西湖人士。谁复舍吾目前安乐。而用力于万死之地哉。呜呼。绍兴初复。乐工百十六户。则高宗之所乐可知也。太上道君北地饥寒。何曾念到于梦里哉。岳飞辈独煎无限血肺。反自取祸。噫嘻痛哉。此事万古。惟夏少康越句践卫文公汉光武。能有志矣。能从事矣。周宣王尚未尽善。况其下者乎。始知圣贤以一身奉养为外物。盖欲为吾所当为也。苟有一分燕安耽乐之念。不能尽于义理所当为也。余尝于刘先主娶吴忘归。不能无慨然也。呜呼。殷纣衣宝玉而投火。陈炀抱丽华而入井。死犹不忍舍。况一息尚存乎。
  宋孝宗
自当时皆称孝宗有复雠之志。而遇金世宗赍志未遂。至今为孝宗惜之。此皆未然之论也。宋之南渡后
存斋集卷之十五 第 320L 页
事。皆秦桧误之也。孝宗在东宫时。不能审知则不慧甚矣。乌能有志而恢复旧物也。若少有知也则即位之初。即当追削官爵。斲棺戮尸。上告宗庙。下告天下。以雪神人之愤。人心抃贺。义士增气。曩时为贼桧之党而全驱图富贵者。丧胆缩首。朝廷清明。士气激慨。虽使金世宗少有令誉。我则以倍蓰之德。名正之义。兴师执言。设或天运不幸。未得尽复神州。岂至于受书之礼。叔侄之名。若是其区区争之而不得请也。便当驱之于会宁燕涿之北。比之大宋之西夏而已矣。或曰高宗尚在。若追罪一德之臣。则恐伤养志之孝。故不为也。曰否否。义有轻重。事有大小。帝王之义。宗社为重。继述之事。盖愆为大。孝宗正当声罪秦桧以欺天罔君。而正其天讨。布告中外曰。贼臣桧欺罔我上皇。陷君父于忘君事雠之地。我光尧寿圣皇帝晚始觉悟。而天厌贼臣。经自殒毙。未施显戮。予小子其承厥志。追举王章。削棺斩尸。昭告于天地宗庙。颁示于普天士民。自今以后。或有绍述凶贼。惑乱国是者。天地神人所共戮云。则南方之士气如雨沛苗兴。中原之义声如鼓鸣响应。旌旗变色于南天。壶浆争徯于河北矣。完颜雍虽有小尧舜之名。安敢南向而牧
存斋集卷之十五 第 321H 页
马哉。顾此不为者。非嫌于上皇而不为也。元无复雠之志。故若追罚秦桧则恐惹起虏吓。害于和议也。不然则曾觌之奸佞而屡黜还召。终不能忘甘昪之譣邪而称其有才。竟不能去。陈贾郑丙请禁伪学则听从如啖糖。刘珙上经远之谟则大怒詈骂。杨申对策而言恢复之志不坚则不悦而抑置下第。朱熹戊申封事。秉烛而读之。非不知其有学有才有诚。而终不能使之立朝任职。至如张栻,吕祖谦辈诸君子皆在散僚冷职。而其所委任。皆依违随行之类也。况不能为句践之草次。卫文之大白。而南面尊荣之乐则备具之矣。岂有志者之所为哉。是以在位二十七年。生聚教训之事。一无所施。有志者果如是乎。夫朱子之德容言动。其目击而可认者。必有异于曾觌陈,贾辈。而私意茅塞。目如盲瞽。噫嘻痛哉。况亲习骑射。至弦断伤目。是即匹夫复雠之事也。帝王只当任贤命将。六师问罪。而我则制胜于樽俎之间。其或亲临誓师之日。只是山立麾白旄而已。何必自习弓马然后为有志哉。大抵孝宗之于徽钦。是十世之亲。休戚已是不相关。况烛影移席。两王非命。含冤忍痛。世世不忘。而高宗之选立孝宗。未必非悔祸盖愆之意也。得伸
存斋集卷之十五 第 321L 页
于十世之后。被袗衣御黄屋。幸之幸矣。谁肯尝胆卧薪。舍此南面之乐。与强虏争锋于万一之地哉。孝宗心事。诚有未可知者也。是以历观其二十馀年政事。谓之有意则可。谓之有志则不可。匹夫之志。可通金石。况万乘之志哉。若真有志。武夷云谷。早已入于梦画矣。安知朱熹必复雠之志。反不为其君之所厌斁也耶。呜呼惜哉。
  宋宁宗
嘉王是皇长子也。光宗有疾。当立者非嘉王而谁。赵汝愚以宗戚大臣。定策立之。是当然之职分也。未必奇功异勋。况其时使令之韩侂胄乎。若称以大勋而酬之则赵汝愚为首勋。韩侂胄当时第三第四。嘉王时年二十七。机事首末。皆是目击。而汝愚则不数月贬逐穷治。如去仇雠。侂胄则宠眷优渥。位极人臣。是知愚騃罔极者。不记恩怨。有若菽麦不辨。以此人主大宝三十年。国安得不亡哉。朱子之得免大祸。考终于寝。岂非天未丧斯文欤。
  宋理宗
理宗之位。即济王竑之位也。理宗负竑。竑何负于理宗哉。有天命则沂王子贵诚得之。无天命则皇子竑
存斋集卷之十五 第 322H 页
不得。既得之后。何所嗛于未得者哉。即当晓喻竑曰大行皇帝育王于宫中。天下即王之天下也。朕何可干于大宝乎。但天与人归。朕叨缵大统。天人之际。伯益不能受之禹后。启不得让于益。朕非冒据。王亦何憾。所乐乎为君者。富贵安乐也。今封王为济阳王。袗衣玉食。耳目之玩。身体之奉。未必不足。何必皇帝然后为贵哉。慎乃服命。与国同休。永世不替。则反不愈于外攘强虏。内修捍御之皇帝哉。是王有朕之乐。而无朕之忧也。是亦天也。王其钦哉。遂册为元侯。而敢以济王事有所惎议者。论以大不敬之意。布告中外。源源而见之。以政接于济。厚往薄来。情义交孚。则奸臣安敢间之哉。仁至义尽。足以祈天永命矣。不此之为。而至于贬迫而杀之。既死之后。又何猜疑而至于降封郡王。再降县公。小人之刻毒狠鸷。无天无人。至于此极矣。四十年不君之政。史不殚记。但尊奖程朱。颁行其书。颇施茂典。以是得庙号理宗。然程朱之书。岂有是哉。虚读程朱之书者也。是以若真西山辈当时之话程朱也。而终不能登庸。其不覆亡于当年。盖幸而免者也。然死后头骨为蕃僧之净器。万古亡国丘陵之祸。未有若是烈者。论祸淫之理者。亦可以有
存斋集卷之十五 第 322L 页
辞云。(净器即僧徒所谓净瓶。登厕洗后之器也。发陵事见下。明太祖索取于西僧。纳旧穴而瘗之。)
  赵师𢍰
师𢍰为侂胄犬。古今孰不笑之。然师𢍰官工部侍郎。是宰相也。以金官玉佩。乘朱轮辟人而行也。岂非魁然丈夫人也。及其嗥于丛薄。视之则犬也。夫患得患失。昏夜乞哀。胁肩谄笑者。皆不嗥之犬也。人生世间。能免为不嗥之犬则幸之幸也。
  珠实金蒲萄
赵犬作镂金蒲萄架。明珠为实。馈侂胄。夫此物用之何处。玩之何益。创意造作者犬也。受而喜悦者贼也。此即商辛所为奇伎淫巧也。在国亡国。在家亡家。欲壑逆辙。败轴如山。而金脚珠驷。扬鞭稛载而趋之。昼夜不息。送古迎今。将翻天穴地而后止。末至西洋东倭之伎巧。遍于中国。则金蒲萄还是卖饼家笆子边物也。宫室园亭。衣服饮食。佩用什器。其馀无用之玩好。淫亵之机巧。皆陈炀隋广之所不曾梦。蜡薪玉炊之所未尝谋。府寺郡邑。日夜所营造。都是金葡萄。邮亭街陌昕夕所转输。都是金蒲萄。非薄蚀而日月晦盲。非泸南而草木焦毛。孰谓师𢍰侂胄之害。至于此极耶。朱夫子封事。有珠玉为脯醢。契券为诗文等语。
存斋集卷之十五 第 323H 页
甚痛疾之辞也。是以夫子平居。与门人言。至于贿赂赃物。不觉甚怒曰此类当大字面决去。已而却曰惩忿之难。呜呼。夫子岂得已乎。(大字面。强盗面上刺强盗字也。)
  陈宜中
宜中虱附似道。骤登政府。专事壅蔽。恣为蟊蠈。及江上师溃。问军吏曰督府何去。对以不知。宜中以为似道死。乃上疏数其误国之罪。请诛之以正邦刑。及郑虎臣诛似道则天下莫不快之。而独宜中执虎臣而杀之。其心果何如也。不问社稷安危如何若何。而我欲富贵则谄事似道以阿衡冢宰。似道既死。欲免党奸之名则陈告阿衡冢宰以穷奇梼杌。似道为人所诛杀则初年卵覆之恩。还有恋恋于心。为之复雠。其心果何如也。小人罔极。曷至此欤。何不早投金人。而立度宗则来会。立端宗则来会。立帝炳则来会。讨贼好会。随机内沮。主和大议。航海犹坚。使文,张忠胆义肝。寸断火焚。至于帝入崖山则快走占城国而不顾。是秦桧之后身。飓风之飞廉。未知宋祖有何冤缘。而生此鬼蜮于末运耶。
  飓风
天高听卑。以理言之而已。未见其必然之迹。故人不
存斋集卷之十五 第 323L 页
能无疑。至于宋亡飓风而观之。果信然矣。况张世杰祝天。言才讫而覆舟则天耳只在人左右。何其神哉。况元军住江沙而潮水三日不至则天视亦在人目下矣。但其视听多神佑于小人之事。今又奇验于兴胡而亡宋。岂其所欲者。果异于人情欤。或曰为周公大风。岂不神哉。曰否。当初生三叔于文王太姒家。已是天视蒙蒙。周公请代何人。背负何人。而生此流言。已是天听茫茫。更有何神于万事杌捏。几败乃公之后乎。其时大风。是元圣之诚心上格。天亦不得已而应之者欤。不然则万古何使人难谌若是甚耶。
  
许衡
衡学问践履。验其乡邻之感化服从。可知也。然虽曰生于元。而其实以中国之人。生于中国之地。蒙古入主中国。岂无慨然之心乎。况宋室犹存。岂无谁能西归。怀之好音之叹乎。目击生缚中原之主。奴隶其母子妃嫔。囚俘其衣冠士大夫。至于再度则统天下。六合之内。更无二帝三王之影响。衡则为二帝三王之学者也。其心宁无廓然感痛乎。衡生于铁木真立国之四年。即宋宁宗之十五年。则其父与祖皆大宋人也。衡以蒙古衣冠。入其父祖之庙。宁无颡泚乎。以孝
存斋集卷之十五 第 324H 页
孙集贤殿大学士兼国子祭酒。祭告酹酒父祖之灵。其忍顾歆乎。况元世祖行事违天悖人者。不一而足。设使衡格其非而尽正改。犹近严尤之谏王莽。衡则一无所正。而逐队于桑哥阿合马之列。委蛇委蛇。腼然自公。宁不自愧其影乎。诚使衡真知圣人之学。真行君子之道。不义富贵。宜如浮云。遁世无悯。确乎不拔。隐居教授。以终天年。其声名必不下于白云处士许谦。内省不疚。将质天地而无愧。岂不快活丈夫哉。衡尝言尊信小学如父母神明。小学中何曾有冒羞忍耻以取官爵之义理乎。或曰以元人仕元朝。有何冒羞忍耻乎。曰诵五帝三王之书。读孔孟颜曾之文。谈周程张朱之道。而被发左衽。百拜顿首于奇渥温忽必烈曰。宪天述道仁文义武大光孝皇帝陛下。生之杀之。贵之贱之。惟天所命。此而不羞耻。世间更有何羞耻哉。临终属其子曰虚名所累。不能辞官。死后必勿请谥立碣。但表曰许某之墓。丘琼山以为此将死而悔。其言也善。诚得之矣。
  赵孟頫
孟頫是孝宗同母兄献靖王伯圭玄孙也。曾祖师垂。祖希永。父永訔。皆大官。孟頫荫补司户参军。其于宋。
存斋集卷之十五 第 324L 页
非特宗姓而已。有子房五世相韩之家者也。目见一帝为僧。一帝沉海。忠臣义士。皆归泉下。岿然独生于世。又见西僧奉诏发诸陵。劫取宝玉。以其遗骸杂牛马骨建浮图。折理宗头骨为净器。高,孝,光,宁,理。曾祖祖父所尝臣事者也。度宗即其所委质受命者也。宁忍忘之若秦瘠耶。蒙古学士院非蓬莱金阙。翰林俸禄。非琼膏玉液。谁使汝抗颜曳履。委蛇踏花砖。自称小臣即宋太祖十一世孙。拜受恩旨耶。方元主之问汝太祖孙太宗孙也。其颡能无泚乎。以其文章笔画。优游自终。可以万古不埋没。况必有为之续传于文山之后者哉。官爵于渠何有焉。以翰林承旨四字。恰放一块粪于文殊佛顶上。真可哀哉。真不人哉。
  吴澄
澄。宋乡贡进士也。未尝委质通籍。然犹是宋臣。苟有高致。不合事二姓。且革命若如汉唐。而吾有名世拯民之材德。虽出而仕。亦或一道。蒙古以夷变夏。绝五帝三王之文物。换侏离左衽之政俗。虽夷人而生于夷者。苟禀最灵之性。宜有惋叹之心。况以中华族姓。贡为礼闱进士。读尧舜以下十二圣之书。生老于正统大宋皇帝之雨露者哉。读大学之陆秀夫何人而
存斋集卷之十五 第 325H 页
负帝沉海。上万言策之文天祥何人而死义不仆。无书不读之谢枋得何人而死为赵鬼。况以道学自负之草庐吴进士何为而出仕乎。发诸帝陵骨。杂牛马枯骸建浮屠。则彼唐珏以遗民。尚破产拾骨而葬之。林德阳以前太学生。亦赂求两帝骨而瘗之。此两义士亦岂不知富贵之可欲哉。赏之万钟。必不仕于是朝矣。澄也独非遗民欤。进士岂非太学生欤。虽地远时违。未得为唐林之所为。其宁无痛怛激烈之义胆乎。忍以朝衣朝冠。与桑哥趋走云衢哉。(发陵。西僧倡之。桑哥成之。)何况元主定民十等。自一官二吏至于七匠八倡九儒十丐。澄之所业。正是倡之下丐之上也。忍为六品官五斗米。自显以九儒成均司业乎。澄以明于春秋礼记称焉。春秋之所攘何事。礼记之所叙何事。可谓不善读者也。隐居讲学。不失为名士。殁而表其墓曰故宋乡贡进士吴君之墓。岂不快活开颜于万古哉。(理宗头骨为净器。明太祖始索取于西僧。纳之旧圹。则元世祖不忍于此尤著。而宋人仕于其时者真有罪矣。)
  大明君臣有史论(内容缺)
  富贵尊荣
无所求为富。无所屈为贵。人皆敬戴为尊。人服英华
存斋集卷之十五 第 325L 页
为荣。此君子之富贵尊荣也。积货财以为富。高爵位以为贵。矜大以为尊。侈肆以为荣。此小人之富贵尊荣也。小人之富尊。或败于中途。止于身死。君子之富荣。异于是。人力而不能夺。身殁而不遂亡。大者与天地常存。小不下数千百载。其视小人之富贵尊荣。不啻黄鹄之与壤虫。然莫之御而不为。滔滔趋于彼。何也。为锦衣玉食计也。为高车驷马计也。为使令呼唱计也。为夸耀市童计也。若言君子厌此而不为计则似不近情。然审思则亦可厌也。亦不足为也。乃若不为计而自至。尧舜禹之所不辞也。岂不美哉。然圣贤若固有之。锦衣之御寒。与缊袍同而不知其乐也。玉食之疗饥。与蔬食同而不见其美也。玉辂匀驷之代步。与鹿车同。执事百工之使令。各供分职。而非吾所以尊。愚氓市童之瞻望。渠所自仰。而非吾所以荣也。故不为计也。若为之计则失吾真富贵尊荣可以与天地长存者也。况为之计而得者。祸必随之而并丧其富贵尊荣之身。身亡其谁富贵尊荣哉。此理甚明。帝王知此则必不为桀纣陈隋。公卿知此则必不为郿坞宝阁。然且不知何哉。由未知人心惟危。而一念之差。至于亡国亡家亡身。孰知圣人一言一字。为生
存斋集卷之十五 第 326H 页
民万金地哉。孰知舜曰十六字。为吾人富贵尊荣之无量宝藏也。
  我
以无我为极则儒道佛三教一也。人受天地之理气。生而为我。既以生矣。我乌得无乎。吾儒我有。故爱而珍之。欲其无过也。欲其尽美也。恐其自亡也。恐其不寿也。不敢以私心助之也。不敢以放心忘之也。因天之命循性之则。存我而养之。全我而成之。无将无迎无固无必。不使我加于心中。故曰无我。此所谓无有于有而不有之之谓也。不以生有。不以死亡。与天齐寿也。此之谓爱我。老佛有我。故不胜其有。恶之而欲其无也。吾儒践形以成我。而彼则欲希夷罔象而为枯木死灰也。称为尘根而以抛弃为胜乐也。食货。吾儒之所以养我也。而彼则必欲去之。父子夫妇君臣兄弟朋友。吾儒之所以成我也。而彼则必欲绝之。凡我所以为我。尽绝而去之。乃曰无我矣。得道矣。我诚无矣。得道者谁耶。(吾儒则我有。故可以得道。)凡不得者可哀。得者可乐。无者乌乎乐哉。(吾儒则我有。故可以乐。)彼乃曰并与其得与乐而无之。故谓之道也。既无矣。乌有所谓道也。(吾儒我有。故有道。)既无所谓道矣。求之者果谁欤。庄周为髑髅
存斋集卷之十五 第 326L 页
之说曰吾何舍南面王乐而复为人乎。其意以为已归于无。故其乐如南面。既知南面王乐则知之者谁。其非我乎。吾儒虽真南面王。未始加于心以为乐。(此则无我也。)彼髑髅设辞而犹以为大乐。诚陋矣哉。佛者言断三根入三昧。离轮回之苦。登极乐之岸。离苦者非我而谁。极乐者非我而谁。我欲离苦得乐。而舍四大弃六亲。有我孰甚焉。诚如其言。度尽众生。皆往净土无量寿界。菩萨罗汉如林似沙。而赡部三千。只是空洲而已。便是无天无地。杨墨学仁义而差至于无父无君。佛氏治心性而差至于无天无地。孰谓有我之祸。至于若是烈耶。吾儒以天地万物为一身。故必欲仁民爱物博施济众宜矣。佛氏自吾身形。谓之秽器。亲属事物。皆谓业尘。必以舍弃断绝为度。更何慈悲必欲使之超火坑济苦海也。非相非色。缘法俱灭。千手千眼。不能忘情于度众生耶。果是不能无我之甚者也。(若如吾儒之无我而位天地育万物则两只眼看见。不患不足。而只此左右手。亦当端拱。若如佛言则可度之众。不止亿万。虽千手千眼。岂非太不足欤。是知千手千眼等说。非至人真诠。是后来杜撰。)庄周好为丧我之说。而拶到究竟。终不成说。则必曰虽然吾且言之。果是不能无我之大者也。吾圣人则不然。曰予欲无言。岂非亦洒洒真无我欤。(老佛欲超有而言无。
存斋集卷之十五 第 327H 页
故究竟至于未始有无。而终不能无。则不胜愤悯。每每推上。而只是一个无字话头而已。其有固自若也。道德经庄子列子皆然。终不能脱落有字。怏入于无。盖其本皆私意弸塞。不能克己而无我。故怕死生荣辱穷通。心中懆悸。不可奈何。故为汪洋自恣之言以自慰耳。虽然老子庄周释迦元是出众之英豪。只因一念之差而枉入。久而自得。亦自结裹者。必非至人之徒。但一传而低一等。则皆淫惑矫诬。愚民祸世。甚于洪水矣。)
人说序
自古圣贤千言万语垂之经传者。片句只字。无非为人道理也。但读书者不能体之于心。玩而味之。故读书万卷。依旧愚人。岂不哀哉。苟不体验而读则于文亦不能通其旨意。故虽寻章摘句。犹不能得妙达趣。岂不惜哉。人苟不能为人。其发为文章。只是鸟哢虫啼。其可曰文章乎哉。遂不量不佞。略举读书一得之馀意。书之为人说。其意则欲与众人同为圣贤徒也。诚愚矣妄矣。圣贤万卷经书。谆谆晓告而不能开者。岂可以愚耄者数十百言指告而谕乎人哉。诚知其良工心独苦劳而无益。而其心则诚切而望于人者厚矣。但念隔靴于圣经。括毛于贤传者。谁能着心而赐观者哉。一番披阅之爱。反不如剪灯新话,御眠楯之类矣。几何不为覆瓿之物也。虽然不忍弃之。书之为帙云。
存斋集卷之十五 第 327L 页
人说
夫人万物之一也。四肢运动。鼻咽呼吸。耳目视听。口吻饮食。牝牡交媾。人与犬豕豺狼一也。然而人为万物之贵而最灵者。只以其有仁义礼智故也。若无此四者则五万四千年之间。一番得生。幸而为人。与犬豕豺狼无异矣。人而与彼众物。同生于天地之间。不能为贵为灵。驹隙倏忽。但知暖而乐。饱而嬉。才过百年。羽降毛渍。草亡木卒。则其为生也。岂不虚哉。以此幸生。不免虚生。宁不悲哉。人苟能知耻知悲。庶几不虚其生。而为贵为灵矣。岂不快哉。岂不乐哉。圣人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道即仁义礼智之谓也。苟闻此道。其一日生之快乐。有胜于虚生百年之耻且悲也。倘不免耻悲。还不如速死。诗所谓胡不遄死。盖为此也。人情莫不以尊贵为荣。卑贱为辱。然尊卑贵贱。在天而不在人。由吾而不由彼。苟不知在天由吾。而欲以人求之。欲望彼致之。则不惟不得。违乎天悖乎彼。反害滋甚。殊不知仁义恭俭礼让。天所以与我者。我因以修之。其尊莫尚。其荣莫大。虽舆儓妇孺。皆尊敬而贵重之。其荣孰大焉。鄙悖奸滥狼愎。人所共弃者也。我乃愚而行之。虽名门士族。其卑莫甚。其贱莫比。人
存斋集卷之十五 第 328H 页
皆笑侮而凌蹴之。其辱孰甚焉。孟子曰人皆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诚哉言乎。
存乎人者。莫大乎分。非特尊卑上下之为分也。天地间事事物物。莫不有当然之分。是以褐者锦麻者苧粥者饭菜者鱼厞者屦仆者我。徐行者在先。步行者乘马。竹笠者黑笠。当勤苦者好卧宿。当一妻者畜妾。此皆犯分也。触类长之。无事无分。无物无分。凫之效鹤。人皆知脚裂。而殊不知虎之效雉。亦是招祸。是以越分则一事起十祸。安分则心安而福臻。君子慎之。虽唾洟便旋之间。皆有当然之则。所以终身无忧也。人之祸莫大乎骄矜。人之妄莫甚于多上。以今俗见知者言之。则苟得一品官。其心已痒。足趾自高。目眦已斜。为文者才得一张入格。言语已矫妄。食贫者才得一两钱。已买盈尺鱼。投笺者才得十两榜。已宿花房。习书者才写一张名纸。开口便说王右军。奴视赵孟頫。读书者才读通鉴西汉记。便詑无所不读。习做者才作十篇诗七章疑。便称八体俱能。以之乎者也。编成数行。便称曹七步李倚马。自欺欺人。盗虚誉望迁乔。小则亡身丧名。大则亡家覆族。举世惑而不悟。故希觊侥倖之习。滔滔成风。士子才参白场优等则
存斋集卷之十五 第 328L 页
已备赐花板。点定啸竹材。品官才得尊位则已窥风宪堂首席。朝官才得一张告身。已习行步于政府大门。人吏才穿吏服。便耻三十前不能吏房。缁徒才读初心食经。已称大师。才免路卜。已望住持总摄。人奴才娶妻受雇价。已谋赎良补充队。卜筮者才付飞伏神。已称邵康节袁天纲。佩铁者才识二十四方。便谈周公定洛邑。朱子风吹萝带。都是蚁慕虎走。鴳效鹏抟。小则蹉一步而落九坑。大则垫一身而败九族。上一段骄矜为病祟。下一段多上为祸根。可不惧哉。可不悲哉。诗曰无然攀援。无然歆羡。赞帝谓之德。不过此八字。则人如文王。更何求哉。攀援与歆羡。皆是多上之心也。其终则便生骄矜。骄则败矣。乌能以百里之地。成八百年之基也。温温恭人。维德之基。斯其挚矣。人之患在于不能大。盖有大者有知大者有见大者有效大者有慕大者有无所不大者。无所不大则小之至者也。维天则不自为大而无有与大者。焦明则视蚊为大而栖其眉。安知无飞尘视焦明为大者乎。余与村人饮宴。饮食颇大。幼孙女晚至。饮食已无见在也。余闷之。拾取筵上漏蚶五个。刮取器中糁菜五条与之。其两握已溢。孙女急归。蹈舞轩房。呼唤三兄
存斋集卷之十五 第 329H 页
而分之曰余往村宴。大有饮食。大爷以此与我。言笑鬨聒。矜誇极大。余见而哂之曰此儿巢于蚊眉矣。若使蝇蚋得此。其自大岂不如赵佗得南越。稚狗逢泄溷耶。
古人以骄字接溢字称为骄溢。夫溢者器小水多之患也。器大则海受水而不溢。山受壤而不溢。天覆物而不溢。地载物而不溢。器小者反是。溢则败矣。尧舜有天下而不与。不与者不以有天下干其心也。尧舜之心。何尝有吾为天子。吾有天下之念哉。处茅茨以土宇。坐南薰以耕夫。心中常忘天子与天下矣。心既虚矣。何物可以溢乎。圣人之量。与天地同。而未尝溢。故赞其德者。尧曰允恭。舜曰温恭。禹曰不伐。汤曰敬跻。文王曰懿恭。武王曰不亵。至于孔子。乃曰温良恭俭让。恭者骄之对也。是以恭则大。骄则小。恭则天。骄则人。恭则德尊而日益贵。骄则德悖而日益贱。圣人常曰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身临渊冰。慄慄危惧。夙夜不宁。奚暇其骄哉。夏桀殷纣。为天子而有天下。故非肉山酒池无以饱。非琼宫玉门无以处。及其殒身于南巢。焚玉于牧野。则求为匹夫而不得。求立一锥而无所处。乌在其天子与天下哉。小而溢者之祸。果如
存斋集卷之十五 第 329L 页
是哉。董卓之量。自满于郿坞则僇死于燃脐。似道之量。方盈于多宝则拉胁于木绵。汉文不克作露台。故太仓红腐。光武不克开玉关。故子坐明堂。万古君臣。不满者几人。不溢者几人。只有郭令公匹夫于将相。诸葛武侯抱膝于三分。司马君实一马二僮于平章军国。是其高人几等。无物可以盈其量。呜呼大哉。
试观物之小者则坳堂之芥舟。雨滴而溢覆。枪榆之鸴鸠。风至则径投。饮河之鼹鼠。半勺而肚裂。逢阴之蠛蠓。乍旸而翅乾。朝菌日出而萎。秋蛩霜降而毙。是皆方其得意也。岂不汪扬自得乎。根器本小。便为物所掩。诚可笑也。人亦有芥舟蠛蠓。欲举风帆。欲凌云霄者。不思甚矣。岂不可哀哉。
人之衣服。所以掩身而蔽寒也。随贫富贵贱。厚薄粗丽。各有当然之分。其分不可丝毫违越。但无贫富贵贱。而一而无二者。人之心也。以樵牧之心。着卿相之锦衣。其可谓之贵乎。以司马公之心。加庶人之布被。其可谓之愚乎。盖衣服。身之外物。而不属于己者也。今以绣缋被泥猪。见之者果以其服而爱之哉。以褐冕加虎狼。见之者果以其服而不畏哉。子路衣弊缊袍。人尤爱而美之。王恺被火浣布。人尤笑而憎之。衣
存斋集卷之十五 第 330H 页
服果有关乎人乎哉。心之无良者。不耻心不如人。反耻衣服之不如人。不顾其分。不顾其财。专以侈衣丽服为务。才得一䌷衣。足趾已高。目眦已闪。才借一锦囊一色带。言语骄妄。已字其诸父。殊不知其为禽心兽肠已久。锦囊何有焉。况因此而家业板荡。瓶无斗粟。稚子弱妻垢腻脚不袜。老父母将为纥干山冻雀。然且自好谈时体矜稠人。岂不可哀哉。子路衣弊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达此故也。
饮食人所以充腹而免死者也。粝藿与珍膳。美恶虽殊。其为充腹一也。脯林与酒池。腹非不饱也。而牧野冷灰。头骨不保。菲食薄饮。非珍味也。而克俭大圣。万古不死。其得失果何如耶。然人之度量。万品不齐。蔡泽世所谓丈夫哉。而其所詑是持粱齧肥。则志气可怜。局量可哀。丈夫之心。得明君行吾道。泽生民安天下。是其所欲也。若为此则爵自贵禄自厚。只是不厌而已。所乐不在于此。若乐之则颜渊必忧箪食瓢饮。曾子之歌声。必不出于金石矣。是以颜曾万古血食。其鬼常饱。饴釜蜡炊之王恺,石崇。东市遗魂。云消草腐。是其生前之只为犬豕之饫糠粥。牛马之餍刍秣而已。肌肤膏骨。只供馋人之口而已。彼犬马之饱食。
存斋集卷之十五 第 330L 页
果有益于渠哉。然而人物每求饱不已。自陷祸阱。鱼死于香饵。兽死于嚊啖。鸟死于贪粟。人死于求禄。万古滔滔不悟。皆为鱼生鸟死。诚可哀也夫。孟子曰饮食之人。则人贱之。其贱之也即宜。既生而为人。苟欲以人生而以人死。君子知所择矣。
大抵饮食衣服宫室器用。皆外物而不与于我者。君子所贵。在人而不在彼。然而世之以身发财者。全求衣食。竟为禽兽。是与贾胡之剖腹藏珠者。何以异哉。呜呼。不思之甚也。设令愚夫食具鱼肉。服丽锦绣。观者其果敬畏乎哉。庶可自反而自觉矣。富贵贫贱。皆有命于我生之初。不可以人力求也。欲以力求者。非徒不得。心莫劳焉。祸亦随至。孟子集注曰求利未得而害已随之。读书者谁不读诵。而不能反躬自思。哀哉。
父子之亲。天伦之至者也。虽曾闵之孝。其心反不如父母爱我之心。况下于斯者。其能有一半分爱亲之心哉。是以经曰孝子之有深爱。孟子曰养而不爱是豕畜之也。甚言其无爱之罪也。平时无爱。及其既没则吉地蒙福之念弸中。杀牛豕损钱币。以奉佩铁者。爱而敬之。尽其心力。其亲生时。其果有此等诚心哉。
存斋集卷之十五 第 331H 页
彼造物翁岂肯以吉地与彼。许其长远之福哉。噫噫愚哉。
君臣之义。人伦之大者也。出身许国则吾身荣贵。美食好衣。高其门大其家。其恩与生我者同。是以古人有事一方丧之义。非是苟为此比并也。父虽生我。无君则不得其生。谓之生之族者。其理诚然矣。君子审知其然也。故君死与死。报恩之道。与孝一也。三代以后。傍蹊曲径。求得富贵则认之为己力。不以为君恩。欺君害国。无所不为。而对人言则例曰圣恩罔极。其欺心欺天之罪。甚至无谓。夫欺君未必廷对欺罔也。毒民败法。蠹财害物。都是欺君也。汉之魏,丙,召,杜之外。能免于斯者几人哉。仕于国而富贵则一也。刘萧有君臣恩义而弘石则忘之者也。李杜有恩义者也。节甫弃之者也。历代皆然。有恩义则君死亦死。国亡亦亡。苟忘而弃之则皆不兵之穷羿。不戈之成济也。
夫妇之别。人伦之密者也。异姓胖合。情志无间。配德天地。化成万物者也。然而世人只有牝牡之情。昵而无别。狎而苟合。亲过则酿成大祸。疏甚则乖作行路。是以古之君子。相敬如宾。无私谋无曲听。有相规有正分。百年同德。造端大道。此所以为五伦之本始也。
存斋集卷之十五 第 331L 页
长幼之序。人伦之懿者也。年岁先后。天之所生。非人所强。后当敬先。理之自然。非力可凌。此所谓天叙之序也。顺其序而次次敬而不越则事事不乱。人理顺成。年幼而敬事年长。非以俊劣贵贱愚智差池之势而强为之下也。天序自然之所为也。吾何耻焉。然而世人耻为之后。故为之躐等而凌蔑之。殊不知敬长之风一乖。则吾年既长之后。幼于我者复凌我也。其不思之甚也。孟子曰徐行后长者谓之悌。其言似非难事。而行之甚难。心苟无顺德者。自幼已不能后长者。苟不能后则百恶俱备矣。
朋友之信。人伦之成者也。人苟不信于朋友。不足以事亲。不可以事君。不能宜其家室。是以古圣特取之。参于父子君臣夫妇兄弟而为五伦。其意可知也。苟不信于朋友。其心无实也。无实心者。其果尽人道乎。然所谓朋友。非如今世面交执袂拍肩之谓也。其初则问年许友。其终则如弃弊屣。何友之有。朋友之信。只是情志也。情不通则事事乖戾。志不同则节节伤悖。乖则相害。悖则相弃。既害而弃则按剑于吞舌。投石于同袍。是以存乎人者。莫大乎情。苟无人情。父子为行路。兄弟为仇雠。行路父兄者。乌能事君。仇雠兄
存斋集卷之十五 第 332H 页
弟者。乌能蓄妻。故朋友之信。如五行之有土。无土则水火金木皆虚矣。其理信然哉。
孝者顺德也。顺者恭逊敬谨之总名。诗曰温温恭人。维德之基。古人以孝为百行之源者。盖以是也。是故孝子以爱亲为主。有深爱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夫孝于亲者亦人也。岂无忧愁忿懑之事乎。但至爱在心。忧愁忿懑。如冰消风息于视无形听无声之地。及其趋庭问寝之际。色容自然和怡。如春花迎日。雨柳随风。故经于事亲之节。必曰下气愉声。顺色怡颜。非是孝子必欲如此而为之也。自然如此也。其不深爱者。对亲之时。虽勉强和愉。皱眉蹙额。弸心捩肝。终不和解。触处乖激。便不得恭人。安能为百行之源德之基哉。今世所谓孝子。未免斗乖宗族。捏争乡党。攘取钱财。斗讼他人。甚至于兄弟为仇。夫妻反目。此辈虽日用三牲之养。岁供丝绣之服。未足言孝也。况毕竟未免于戮身亡家乎。吾身即父母之身也。吾家即父母之家也。苟至于戮亡。父母其果以甘温而安之哉。夫孝者美名也。人皆趋之。故多掠名而求之者。苟平日无愉色婉容。和仪顺德。温言懿行。而但断指割股于忧患急遽之时者。或有自欺而求名者
存斋集卷之十五 第 332L 页
也。自欺则欺天。欺天天必殃之。夫断指割股至难事也。有深爱于其亲者。不觉其为而自为之。是无所事而出于天者也。苟有一分有意于孝而为之。其事则孝。而其人则非孝也。夫孝者苟一分不及于圣孝。欠一分者也。是以不合妻子。不和宗族。不谐乡邻。非孝也。凌侮贫贱鳏寡非孝也。妄取不义之财非孝也。妄伐无故之草木。妄杀无故之犬鸡。非孝也。贪嗜酒食非孝也。轻为驱打非孝也。剧忿妄詈非孝也。亲没则乃言曰吾无所拘。自行自止。非孝也。攀援崇高。歆羡富贵。非孝也。亲没而自任为老者。非孝也。无财而侈丽衣服器用者。非孝也。不顾名节者非孝也。不好古事。不慕古人者。非孝也。是以苟有意于孝。全之则为君子。下不失于令名。苟有令名。其美则归亲。其为孝顾不大耶。
恕者三才之通理也。天道非恕。日月不得明。风雨不得行。万物不得生。地道非恕。山川相薄。万物相扎。是以存乎人者。莫大乎恕。视人若己。物我无间。与天地同德。所求于吾子者事亲为孝。所求于吾下者事君为忠。所求于朋友者反躬为信。每事不专以利己为心。每以彼心自度则天下无难处之事。身便为吉人。
存斋集卷之十五 第 333H 页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忠者体也。恕者用也。尽吾心则恕自尽。尽乎恕则忠自全矣。天地至诚无息。忠也。物之各定性命。恕也。夫子之道。惟此二字而已。则与天为一。人苟存心于恕。便是学天。而不及者。其超出众人。岂不万万哉。世人只知有己则吾身益卑。视人若己则吾身益尊。愚者不知。专事为己。甚至亡己。是其天亡故也。
猜者。万善之仇。百恶之长。见人有善。喜若在己。从而学之。其善在己。自为好人。于甲学一善。于乙学一善。于丙学一善。合而全之则为君子为圣人。岂不大哉。是以大舜善与人为善。则是所谓取于人为善也。此其为大圣也。众人则至愚至惑。见人有善。猜而忮之。伤而害之。苟至伤害则众善无一学。众恶集于己。终为凶人而已。上自共工,驩兜。下至南衮,沈贞。逢圣主生明时。不免为凶人。皆猜一字为之祟也。其馀千古小人。岂无才智巧辩。皆是此一字存乎心。故不觉其陷为禽兽。岂不哀哉。秦誓曰人之有技。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能保我子孙黎民。岂不信哉。
上等人畏己心。其次畏天。其次畏人。最下者无所畏。夫畏心者不忍为非。畏天者不敢为非。畏人者不得
存斋集卷之十五 第 333L 页
为非。无所畏者。无所不为。无所不为之大者。王莽,杨广。小者赵高,李林甫。又小者穿窬。又小者饮食之人也。
耻之于人大矣。君子耻不如圣人。圣人耻不如天。庶人则不然。耻不善盗攘。耻不善诙谐。耻不善角抵。耻不善博奕。耻不善行淫。耻不善服食。陋哉。
一元终始说
气聚则形成而为始。气散则形坏而为终。三才一理也。但人之始终。百年而近。故易见。天地之始终。一元而远。故难信。(一元是十三万六千年。)虽人之始终。愚者或未之理会。殊不知百年即一日之朝暮也。以一日之理推之。一元可知也。史略所记人皇氏兄弟一百五十世四万五千六百年。是上古神圣所传。而作史者记之。盖寅会之半人始生。得本会五千四百年。计到午会七千八百年则恰是四万五千六百年也。夫以一日验之。子时之半天气始开。丑时地形始分。寅时人物始辨。至巳时旸气始盛。正是燧人钻燧时也。巳午之交。万物咸畅。是尧舜之交也。午时之半。虽日影正中。而深林幽嵌。阴风已嘘。至正初刻。西崖生阴。物象带黪。所谓四万五千六百年。是午时正二刻时候也。人
存斋集卷之十五 第 334H 页
皇氏最灵之化。人理之生。止于此。而渐复为洪荒。晡于申曛于酉。至于亥时。天地消矣。若自洪荒至燧人以前。不知火食。不知衣服。不知婚嫁。是犹幼儿。咀生裸体。不辨男女。然神日旺而智日开。自迷入悟。故渐就圣睿。为太昊神农之时。黄帝时犹人二三十年也。唐虞犹人四五十岁。商周犹人六七十岁。计虑知识。虽曰练熟。而精血已耗。春秋以后至于今日而犹人八九十岁。食色筋力居处。还似幼儿。神日消而智日昏。自悟入迷。若至百岁则只有形骸而已。此则一元之幼老也。其幼则自禽兽而入人。鹑居鹿游。而其智则人也。鳞身角首而其神则圣也。其老则自人而入兽。羝羯蛮狄之擅弄中夏。是入兽之渐也。然而午时方中。故驱罗夷亶幽都流鬼。日光遍照。书文不殊。但泰冲元和之气已过半而向虚。故俗化不及巳午之交矣。过此以往。宫居室游而鹑心鹿性。言语服食而鳞肠角肺。末至于酉戌。安知无马牛熊虎之世也。韩子曰夷狄禽兽皆人也。是理到之言也。呜呼。吾辈不幸而不出于巳午之交。未蒙纯阳之化也。其亦幸而出于四万五千六百年之前。得见人道也。且天地之生也。中土之地脐先成。故三皇皆起于冀雍豫而风
存斋集卷之十五 第 334L 页
气先开。四裔则水渐褪而土渐坚。约四万年而夷貊始有君长。其大数可推而知也。及其终而消也。亦四裔先软融。渐垫入于水。人物渐以内尽。至于中土然后尽消矣。今吾辈生于海东之滨。尤亦幸而免于先融也。一元之内。一度之得生。而幸而免于入兽。又幸而免先融。宁可不思尽人道以生。不忝为人皇氏之民欤。
  论河洛图说
先天图。乾南坤北。是天地定位之义也。天赢于南。日月星辰皆就之。凡天道之可见者徵于南。故南为乾之位。坤之北亦然矣。然此是天地自在之体也。无以见其行变化之用。故乾卦因其见行之用而换易其卦。夫离于象为大阳。其为火为赤为羽为热为丽为长养。皆南方之义也。且离为日。日之体始于东。故先天居东。而日之用盛于午。故其位宜于南。且中函一阴。为阴之胞。正是南方之事也。天之色玄。地之色赤。坎离之交。玄黄之杂。天地之泰也。离为中女。能字养万物而成就之者。又是长夏之事也。皆是乾之用也。乃若河图明天地之体。故五行各居所生之方。二七之居南。固其宜矣。洛书明天地之用。故阳正阴隅。而
存斋集卷之十五 第 335H 页
是天地定位。六是老阴而位于北。九即老阳而位于南。然六退于隅而九进于正者。阴输而阳赢。阴静而阳动也。北东以阳而用静。西南以阴而用动之义也。且生成之数。顺逆相对。自合于先天卦气。皆是自然之妙也。大抵先后天。本非彼一局此一局也。前后交换。假如乾南坤北则离南坎北之理自在其中。六北九南则阴生阳阳生阴之理亦合先天之体。潜心默玩。触类究验。自可推认也。且凡阴阳之理。验之人身。最近而著。人身之头上足下。即先天乾南坤北之体也。目在头阴在下。即离南坎北之用也。五脏之肾居下。即图书一六之居北也。肺为金脏而乃居五脏之上。其叶则九也。即九以金数而处于上之理也。莫非先后天本非相离。迭为体用之实理。而引而宣之则近而吾身之肢体荣卫寤寐言笑。细而草木昆虫之生息动静。莫非图书之證也。
礼说(说本二卷丙辰入内阁无家藏本)
秫灰非特为杀虫而已。盖将以蘸蓄化汁。使不漏外也。汁漏则非特人恶之。亦有欠于全归之义故也。七星板所以隔秫灰。而凿孔所以导汁。亦不可徒孔。故又取北斗司死之义以为象。俗不达本意。或不用秫
存斋集卷之十五 第 335L 页
灰而但用七星板者。甚无谓。凡用秫五斗足。四斗亦可。
棺最忌异日空旷。故古人衣衾。非不优足。而必为上大下小之制。今人必欲正方。而以去核散衣揳之使盈。以下小者为薄丧。是不知本也。
袭则象生右衽而结带必纽。俗因小敛不纽之文。袭亦不纽。甚者或割去小带。可笑也。盖因贫俗小敛不更用衣。袭敛又同时为之。故讨不纽处不得。遂施之于袭也。
括发是去缯縰而用麻若布之节也。至是敛发为髻。以麻括束也。或者乃收散发。向后垂之。以麻束之。名为括发。至大敛始作髻。甚无谓。古礼无散发之时。已有括发之名。未知古之括发。束而垂之何处欤。且大敛条何无作髻之文欤。礼既曰麻绳撮髻则岂有发垂后之名也。又小敛时着环绖。既敛袭绖。则绖岂垂发可着者欤。此不足深辨。
俗于人始死则坚束肩胛。以缩体广。要及气才绝体未冷时束者为得法。猛一猛束者为良。又引肩耸上。使头两傍空处缩小者又尤良。故治棺时苟有广稍阔者。众诮之曰是不习于治丧。不善束肩者也。其丧
存斋集卷之十五 第 336H 页
人亦赧然自服其不习。诚可叹也。父母气绝。遽以死人处之。即令束缚不饶。以极小为度。果人情之所可忍乎。况两肩前蹙而上耸。有若雪中丐儿貌㨾。死若有知。以此安往乎。广阔板材诚难得。只当用付板。世人甚忌付板。殊不知终归朽灭之物。全板与付板何择焉。宁不愈于急缚而忍其死变其形乎。且六十以下热病与痘疮红疹中恶风症死者。尤不可即以死处之。必过一日然后方治死事可也。但两肩病时委贴于席。因以不敛。亦失生时本形。但当以枕衣等物支两肩。使与胸前平而如生时仪象可也。大抵今时广板极难。以狭板苟联白边用之。大不如削去白边。付板用之。此等不可与拘儒论也。
不忍死其亲。是饮食居处奉养之节。不忍遽变于生也。谓小小节目。可以生之而无碍者也。若父死三年之内。母死若祖父母死者。犹以父在处之而服期年。则不忍死其父之义。到此推去不得。而以死父为生父。吾谁欺。欺天乎。其葬母也。其将以亡室题主乎。其将以夫某告祝乎。到此虽欲不死其父得乎。不得不题以显妣。不得不告以孝子。则既以死其亲矣。独于衰绖之事而不死之。果人情乎。且祖父无论先后殁
存斋集卷之十五 第 336L 页
于父。苟以亡父之心为心。忍使祖父几筵无斩衰之主人乎。不忍死其亲之义。尤当服代父之服也。然则虽一日之内。母之皋复在父复之前。服母以期。而父丧成服。告于母之几筵。练祭前一日。又以练祭之由。并告于父母几筵。翌日行母之练。初期行祥祭。而前一日以大祥彻几筵之意。并告于父母几筵。既祭而彻母之几筵。禫则不行。但父葬前不可行练祥之祭。俟既葬行练。后月行祥祭为可。父居丧而殁者。成服告于祖父(缺)两几筵。服承重服以至大祥。而禫则不行焉。父殁三年内祖父殁。既发丧。告于父殡。既成服。因服承重服为可。服祖与服母异者。于母则压而不申之义为重。于祖则继志述事之义为重故也。徐邈云素服临祭。服令云申心丧云者。皆不可晓。方在父服。何时可以素服。何为而可申心丧。小祥受服及小祥后不受服云者。尤不通。祖父练祥。其将以祖之期衰主之乎。以父之斩衰主之乎。其将不主其祭乎。不得不服祖之服也。古人于此数节。似失消详。
今俗惑于地师之说。例不用地灰。通龙气。甚无谓也。若不用地灰。其埋于土一也。四墙灰。亦不必用也。盖吉地气聚则自然温燠蒸郁。圹中自安。如房温酒沸
存斋集卷之十五 第 337H 页
一般。若如术师言。酒亦去瓮可也。且廉贞亦是地气。而透入于灰。吉气独不能透灰何也。诸杀之气亦将避四墙之难入。而从无灰易入处入矣。今葬者地之全吉。既未可必。则与其不用地灰。以待不可必之吉气。宁用地灰。以防必入之杀气。顾不善乎。大抵术家诸说。一无可取。若言地气上升。如甑孔气上。则圹中只上一席之气。圹外之气安得曲入棺中。若言龙气自圹壁而来。则气到四墙而止。安得屈曲下寻无灰处入棺乎。且地家既言阴阳宅一理。则阳居房室。以死石乾土隔之。又以烟火炙之。龙气何从蒸上而人膺其吉乎。穿崖作屋者。疏凿后庭。厚筑墙壁。重之以屏簇帷帐。龙气何从而入室乎。平地作屋者。龙气由地中用力。必如竹笋迸出。然后可以入室。其自四方者。皆止于四山。而为风所冲散矣。以此推之。地家不用地灰之说。果近于理乎。甚者乃有不用棺及黄土葬者。噫。愚夫之眩于祸福。一至于此乎。
术家又以山运定葬年。乃曰某年不当用某山。近来其法益琐而密。或曰今年不当犯旧坟。或曰今年不当作某向。甚者又避旧山太岁定命三支等诸杀。故妻不得祔于夫。子不得祔于父。其或祔之者。不敢从
存斋集卷之十五 第 337L 页
东西正位。不敢一考妣坐向。不敢用三月葬期。上下左右邪正尊卑。乱杂无序。又况邪师占穴于旧山者。妄争一金井半金井。则竟无一葬得夫妇双坟合葬如古礼合情理者。是其祸福妄念。已招祸祟于自己心头。安得膺吉地之福乎。殊不知古无此说之时。及期而葬。双坟合葬。而今人皆当时人之子孙。愚夫之难悟。若是其甚也。且死则同穴。夫妇之常理。故孔子以祔而离之者为非。况各葬于他山乎。况一兆而斜其案背其荣乎。人家祸福。皆有先定。岂有葬父而不得吉地者。母而独得其吉。夫不得吉而妻独得吉之理乎。今人惑于祸福。以父母两柩。为罔利之奇货。或冀其双举而两得。或冀其失此而得彼。或冀其得十而加百。全不念父母生时同穴之至愿。苟推其心之所极。必天地之所共弃也。宜其举世滔滔而终无一得者矣。
世人于主材则不必预备。临时觅得。而近来主材甚贵。故十之八九。都是不堪用之材也。况丧家不能亲自监造。泛嘱匠人。造卖工匠。岂有能知义理者几人乎。能致敬尽诚而造之乎。且栗木易缺。伤于斤钜。而代以他材。至有其或缺不忍言之弊。甚可惧也。且蓄
存斋集卷之十五 第 338H 页
主材者。欲其易乾。置之房中。妇孺之慢亵。臭恶之浸污。岂是他日依神之物乎。宜庋之净处。使木之真气不丧可也。栗封所出材。恐其坼裂。必蒸乾云。凡木之自乾者。犹全生理。若蒸之则是死木也。神主有生道。焉用蒸木。恐不若自乾者矣。凡造主必邀匠人。躬自看捡。必断主身下方为趺。(或取木理以上端为跌甚不可。)以木下为跌前。以木南为趺上面可也。造主时新帨巾新袜子新洁席。虽家贫不可不备也。
古礼曰丧车不夜行。又曰日中而堋。又曰日中而虞。其义好矣。丧车之行。何等重难。而夜行易失于颠仆。况妇人从之。尤不可以夜。况五服之人。与宾客俱从。然后亦为死者荣。而夜行则老幼不可从也。况平时惟奔丧见星而行。而今夜行非如事生之道也。故不夜行。悬棺而堋。何等慎重。而夜堋易致不谨。况永归于万年幽宅。岂可以夜。况亲戚朋友当临圹永诀者。或不及至。死生俱有憾矣。日中而堋。体魄才入于地。神魂飘忽无依。即为题主以依之可也。而夜不可题主。题主或可夜为。而神魂之依主。尤为苍茫于昏暗之中。故白昼而题。白昼而返。礼意之详慎委曲有如此矣。俗惑于日家说。不敢违时日。例多夜行而夜封。
存斋集卷之十五 第 338L 页
甚不可也。见今葬者虽白昼。鲜能得时之正。况昏夜乎。其不失时者。十无一二。然则与其用日时而不可必得。曷若用古礼而有所凭据。与其用术家之荒唐。曷若用圣人之经文。好古而审于理者。量而行之可也。
仪礼贾公彦疏。大夫之家臣为大夫斩衰。而布带斩衰。布带之说自此始。而经文则无有也。丧服图式。因以施之于父丧练后。盖从渐杀之义也。然斩齐之别。在于绳与布。故虽冠绖之系。不许相浑。练而相浑。顾可乎。若斩衰杀于练而用布。则齐衰亦当杀于练而用他带矣。今斩衰则降同大功之布。而齐衰只用练布。其何轻重之颠错欤。斩既用绳。以绳而杀而终之。岂不始终俱全而无害于义理耶。前后圣人皆以绳布别斩齐。而独贾公彦浑而通之。后人乃舍古圣而必从贾氏何也。斩衰既练。以练麻为绞带。则何损于渐杀之义欤。间传有葛带三重四股之文。岂非绖与带俱用葛欤。独注家以葛带之带字。释为绖字。疏家又从而撰出布带。诚可怪也。今人于礼文平易大经。多不能行。而独于横出别路处。必忒守不挠。此圣人所以恶索隐也。且葛若用粗葛则比麻尤凶。不可为
存斋集卷之十五 第 339H 页
受服。若去粗皮则过于鲜矣。只当练麻用之为得中。以用顈之说推之。葛去粗皮可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