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存斋集卷之八
存斋集卷之八 第 x 页
存斋集卷之八
 读书劄义○[论语]
  
存斋集卷之八 第 154H 页
宪问篇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邦有道。言可以应于外。故危言二字在上。邦无道。行可以主于内。故危行二字在上。不曰逊言而曰言逊者。盖言不必逊。君子何尝欲逊言哉。但无道之世。不得不有时而逊。故言字在上。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君子志于仁。便是仁之徒也。但仁道至大。苟有一毫差忽。便是不仁。是责备贤者。而警学者日新而致极工也。非谓君子例有不仁也。故矣字下着夫字。若只用矣字则揔断之辞。着夫字则或有之辞。小人则直以也字断之。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愚父之爱子。逸之以败其性。不慈莫甚。鄙夫之忠君。逢之以长其恶。为贼莫甚。
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为命。四人各用其长而同之。是四人皆有休休之
存斋集卷之八 第 154L 页
量。而一心为国者也。亦末俗之难得者。虽非圣人之浑成。若有一分偏私之心则不能也。虽乡里之人。有此义者。能为十室之忠信。苟反是。不能为一室之长。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惠人也。便见为民之母而已。斥管仲曰人也。便有器小哉意。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贫而无怨者。方能富而无骄。富而无骄者。未必贫而无怨。则难易可知。然二事必知命而量大然后可能。有为己之学者。方可就其中论难易。若小人则二事皆极难。贫必怨富必骄。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以孟公绰推之。才德兼全然后可为真儒。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成人。全人道也。人道未全则未成人也。食息行动矣而非人也。四子有其一。犹未得为成人。况元无其一者乎。哀哉。彼圣人宁独非人乎。
  
存斋集卷之八 第 155H 页
廉足以养心。非朱子不能道此。盖丧心莫甚于贪。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夫子盖曰孰毁孰誉。而评论有若毁誉何也。訾人而诬实为毁。奖人而过实为誉。圣人评品。訾得其咎。将适其善。正所谓惟仁能好恶者也。且圣人非故为此论人长短也。皆所以为教也。若圣人不为评品则是非不明。而人心陷溺。为世道之害不少矣。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管仲之不死而佐桓公。圣人已与之。而程朱有正论矣。当是时天下将为左衽。而管仲有拨乱之才。弃小谅而立大功。固可也。然若使纠是兄而小白弟。管仲亦当不死而就大功乎。是枉尺直寻之道也。呜呼可哉。然委质之义。固重矣。假使管仲无可施之才。而但以为纠是不当立。晏然视召忽之死于其主。而独归于桓公。苟为随行而生。亦可为乎。徒为负主偷生之人而已。又呜呼可哉。此君子死
存斋集卷之八 第 155L 页
生出处之义。不可轻议。而至使魏徵之徒藉口也。若为推原之论。纠与小白为人。平日可知也。管仲初能审于去就。不委身于不当立者。后来所为。岂不绰绰有裕乎。若小白遽死于射钩之镞。子纠为君而不能任管仲为一匡之治。管仲只为助弟杀兄之人而已。又何所取哉。然则管仲只是幸人也。夫召忽之死。亦是不负所事者也。又不可以原管仲之故而直斥之为小谅。以启后世负君事雠之祸也。是以论管仲魏徵者。当斟量死之轻功之重。死之重功之轻。如孟子色礼轻重之义可也。至于魏徵。当时建成太宗人物形势。非至愚皆可知也。魏徵若有自重待可之量。不为建成党。不犯其乱。至太宗受禅。见可而进。岂不全美乎。汲汲于名利。日劝太子除同气以自固。贤者所为。果如是乎。引元吉为援。元吉果可恃者乎。以建成为君。以元吉为辅。果可为国乎。良臣为社稷者。果如是乎。徵之才。是谏诤而已。建成之不能受谏。宜熟揣矣。若杀秦王而为天子。则徵不为建成杀死亦幸矣。虽免杀死。一无辅于君德。而唐室乱亡。固其所也。徵可谓何如人也。只为窦建德报雠。如秦王之言而已
存斋集卷之八 第 156H 页
矣。为太子而谋杀同己则已不知孝友之义者。故目见手杀其兄而不耻。委质于其人。其可论非特事雠而已者也。天子无天命不可为。愚夫所知也。秦王若有天命。徵果可以谋杀乎。建成若无天命。岂杀秦王而可得乎。兄弟相图。形势至难。何不奉身而退。自立于全地乎。名利掩其天明。自陷于葛藤。若徵者无一段可原者也。手杀兄弟。又妾弟妻。生子为弟后。是三纲斁绝。苟有知者。虽非建成臣。亦不可仕于太宗也。或曰夫子大管仲之功。魏徵亦有可取也。曰贞观之少康。只王圭,房杜亦可做。徵也何与焉。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诡诞恣肆。放言者之心事容状。以不怍二字模写出。是圣人甚痛疾之辞。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勿欺而犯。虽似两事。其实相通。有勿欺之诚然后能犯颜敢谏。有犯诤之忠然后能不欺。欺者非必如指鹿为马然后方是欺也。一毫非实心。便是欺。毫分自欺。似不至败事失道。而差以毫分。遂至遗君矣。犯之与犯上。字同义别。臣之不能直谏。畏雷
存斋集卷之八 第 156L 页
霆之威而避死窜之祸也。不畏死而敢进其言。是犯之也。犯是子路所优为。而只与勿欺对举。故着而字顿放这犯字。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君子小人。初何尝如天壤哉。一则鸡鸣而为善。一则鸡鸣而为利。及其朝昼。已分舜蹠。一则慎之于一念之几。一则无伤于独知之隐。及其事为则便成君子小人。是所谓上达下达也。譬如正面向山而进步者。必达乎山顶高明处。反身背山而跌下者。必达乎深谷污下处。夫子言此。最切于觉后。学者只当谨之于最初知止有定时。此所以贵格致也。
  日进日究四字。最宜着念警省。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得之于己则人自知。理之必然。但学者每为欲速之心所惑。才用工一分。便求人知。才着力二分。已悯人不知。苟悯焉则其工日退矣。谢氏去得个矜字。能出为人利臼者。故程子善之。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
存斋集卷之八 第 157H 页
乎使乎。
 伯玉使人。非特渠善辞令。伯玉居常自修用工之诚。有孚感于人。故使者能言之也。若无伯玉之实。使者虽善。何从而得此言也。伯玉之欲寡过也。何尝对人说吾欲如此乎。使乎知之。夫子知之。学者但为己而已。何患莫己知也。
  每一年觉一年之非。改而化之。故六十年而六十化。天假之百年而百化。其不几于圣乎。且觉一年非者。非是捺到腊月三十日始觉其非也。朝觉朝非。昼觉昼非。一日觉一日非。一月觉一月非。一言觉一言非。一动觉一动非。才觉便改。才改便不贰。故既过一年。便是一化。是用工以日日新又日新者也。若凡人则恰生得百年。只是一筒顽壳。未尝一化。则性虽是舜何人之性。终于乡人而已矣。夫子生知也。三十而立。至七十从心。亦是六十化之义。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人君思不出其位则臣下思不出位。士庶人思不出位矣。自一己言而食息坐卧言动皆位也。各思不出则各尽其道。举天下皆如是则天下治而万
存斋集卷之八 第 157L 页
物各得其位也。思不出位之义大矣哉。此当与易之定民志。中庸之素其位。合看而熟思之。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不忧不惑不惧。夫子既言之。泛观亦知其理即然矣。然学者须体思仁何以不忧。知何以不惑。勇何以不惧。自得于心。方有益。此是学圣之大家工程。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自治熟而在我者既优则自不方人。自治之工未至则又无暇矣。方人则为己之意犹疏。故责之。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世固有一种议论有以德报怨之说。是乡愿德之贼也。今曰何以报德。彼即曰以德报德。其言甚厚。本欲无怨。似无不可。而天下事物。无大小皆有相当之对。盗长陵一抔土。何以加其法。正犹此意也。盗一环而族。盗一抔而亦止于族。盗环者岂不冤乎。有怨者报以德。有德者亦止于德。有德者得无怨乎。欲无怨而致深怨。莫此若也。许行欲平市价而布帛同价。反致大不平也。此义之所以贵裁制。
存斋集卷之八 第 158H 页
而处事不可容私也。以德报怨与乡人皆好之。其义若同。实小人之事也。且以德报德而已。则是所厚者薄。推其情则无所不薄者也。若曰以怨报怨则举天下而为仇雠也。故曰以直必报当报之怨。则不善者惩。不报不当报之怨则为义者劝。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何为其莫知子。其字是怪之之辞。重何为之意也。若有怨尤之心。必求可以知而沽之矣。无怨尤。故任天人。而只尽在我者而已。下学上达。在我之事也。上达则与天为一矣。与人不合。故人不知。与天为一则天知之。知我者天则又何怨尤之有乎。学者知此义则可以入道矣。
  问集注曰人不及知而天独知之之妙。何谓也。曰众人穷通荣辱。待于天望于人。故不得则怨尤。君子穷通荣辱之道在我。天虽穷之。吾则不穷。人虽辱之。吾则不辱。天所通人所荣之道。吾即尽之矣。夫何怨尤。天德在我。我自知我则便是天知之也。非是别有知我之天苍苍然在上。其义众人不知。岂不妙乎。
存斋集卷之八 第 158L 页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伯寮其如命何。泛看只是谚所谓万事皆前定之意。未必圣人方能言之也。然人苟达此义则天下之谗人者绝矣。何也。道之行不行。人之穷通死生。皆当人元自有底。非别人所可与也。设令君子可猜可憎。其穷通死生。本有命焉。如其命通而命生也。吾虽谗之。谗不行矣。如其命穷而命死也。吾虽不谮。君子自受其命。吾何不耐一时之猜心。漫取谮人害贤之名哉。夫谗人得售则自喜。吾能穷彼死彼而快乐之。殊不知渠虽不谗。彼即自穷自死。渠之富贵。亦命中自在。而非缘拉彼而幸得之也。然则朱子之不得行道而没。非陈,贾,胡纮辈所为也。虽无陈,贾,胡纮。朱子亦自如此而已。彼如之人不达而谗之。朱子之道德。由是益尊。名声由是益远。而陈贾辈所得只是小人之名而已。小人之名。渠亦知恶。而不耐猜心。取之若蜜。自陷于千仞粪污之坑。而推跻所憎恶者于三清日月之上。诚可哀也。还可笑也。
  
存斋集卷之八 第 159H 页
其实寮无如之何。定是夫子之意。그실은寮ㅣ엇욤업슨거시니라
  万古谗人之祸罔极。皆由不知命故也。且以南衮事言之。衮之位极人臣。富贵考终。已定于衮出腹之初。非衮凶肠逆谋倖成而致之也。至若赵文正之位止三品。遘悯早死。亦定于天降初载。非衮慝计奸诬得售而致之也。况三代之治不复于东韩。亦天数已定者乎。若凶衮知此义则忍其凶肚猜肠。安心徐待。即当平步登黄阁。而免万古凶人之名矣。岂不两得哉。设令赵文正不死而得美官。亦何害于南政丞哉。彼类固非至愚者。亦读圣贤书矣。亦谈一饱有数矣。只因猜心蔽其天明。不喜身傍有人。不耐头上留人。故羿愈己则射之。膑胜己则摈之。求我独尊。不去不除则不忍顷刻忘于怀也。彼类亦知身后贤邪之名。可取可畏也。只因私欲汩其良心。高堂美食姬妾使令玉帛金银。必欲速致而不能徐待其自至也。是以万古如衮辈位至上相。则不堪头上有君。得势则弑之。富至百乘则不堪不及千乘。每图其夺之。其幸不为王莽,董卓。
存斋集卷之八 第 159L 页
亦赖有命焉耳。其心则无时不称王敦为可人者也。呜呼。人苟昧于命。虽奴隶亦不得为好奴隶也。读书者虽不能笃学希圣。苟能着念知得命一字。犹可为乡里之好人也。
子曰作者七人矣。
 无他辞而直云作者七人。不忍忘世之意。溢于言外。有千古不平之意。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曰奚自。已知而犹问之。其气象可掬于千载之下。是字似有不足与数之意。高士高士。可惜其名之不传。万古只称晨门。是自家得意处。荷筱荷篑皆然。虽不知圣人。然其视下也。奚啻苍苍。
子击磬于卫。有荷篑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
 当曰荷篑者过门。而必曰过孔氏之门。记者真知荷篑之心哉。读者宜体念圣人击磬时心怀气象。洒落则梧桐霁月。悽恻则蒹葭白露。
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存斋集卷之八 第 160H 页
当曰斯己矣。而必曰而已矣者。甚之之辞也。人之处世甚难。若不及圣人。宁为荷篑可也。得此道则末之难矣。视汩没尘埃榛棘者。奚啻快活。圣人视不义富贵如浮云。此辈这一心则同。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冢宰非伊尹周公则不可使百官总己而听之三年。后世非特王者狎于逸乐而短丧也。不言之礼。自不可行矣。但其礼自有斟酌。若易月之制甚无似。后世乱逆接迹。亦由短丧之灭天理也。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上好而民甚。民兴于礼。故民志定。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自放于礼外则幼不逊悌可知。以是而老。有何所述。生莫哀于老而无述。非特为害人之贼。亦谚所谓米贼也。贼字之义。当致思而警省焉。
  贼而已矣。快然之辞。痛疾之意。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
存斋集卷之八 第 160L 页
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岂特童子有是病哉。人有速成之意者。皆是童子也。万无长进日新之理。
卫灵公篇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俎豆之事在我。故曰则尝闻之。有谦意。军旅之事在彼。故断言以未之学。直斥之辞。如孟子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也。其实军旅之事。夫子岂不知之。大抵君子固有穷时。小人曲径无数。自无穷时。其或至于穷乞于墦间而醉饱。亦其通也。何时而穷。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教而成之。见其几于有得。其为可乐。真所谓王天下不与存者也。如登山者步步拶到九仞尽处。才消一步超上。我即与手接跻。何等快活。非特曾子
存斋集卷之八 第 161H 页
子贡之身举力轻。神爽意豁。如见日出天开。夫子之神怡情惬。手轻心快。如见雨降花绽。何喜如之。惜乎子贡不能曰唯也。是由所得非行到极处。故只其所知如曾点之见大意也。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人不相似。不相知。百工伎艺犹然。况贤者乎。人之有才能亦相似。而后知之欠一分则不能知。然以才知才者。非真知也。夫知者彼此无间。穷通如一。死生交管。然后方为真知。故徒才之知。未免于猜乖。必德胜才然后人己为一。夫德则兼量。故相知尤难。义理全备。无一毫欠阙。自得于己。则量与天地同其大。人己融而为一。故必尧而知舜。舜而知尧。假如九官十二牧。莫不以尧舜为圣。而德欠一分则终不如舜之知尧也。三千皆以夫子为圣。而其知夫子不及七十子。七十子莫不心悦诚服。而其知夫子。不及颜曾。彼子路岂不是悦圣者。终是性粗。故不能深知圣人。夫子特呼以告知德者。盖有以也。当时蘧伯玉是六十化者。岂不是贤人哉。然谓之知德则未也。况其他乎。三国诸雄。知孔明者独周瑜。而但坐无德。至于气死。然则知己之难。
存斋集卷之八 第 161L 页
岂不诚然哉。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虽三皇之圣。未免有为。兴于鸿荒草昧故也。至于尧。非圣不足于无为也。非德不足于恭己正南面也。亦非屑屑有为者也。但天地之化犹未尽宣。人物之生犹有所阏。费些有为。观于咨洚水。亦可知也。舜则承尧之后。典章具备。八元八凯各任其职。譬如五行四时宣其气。而天则无为也。通万古无为者。果是舜也。饶氏以为与无忧其惟文王相似者得之矣。后之帝王欲效者。宁不急于得人乎。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忠信笃敬。造次必于是者。而必以立与在舆为言者。因行字为言也。立者行之始。车者行之具。学者不笃于持守者。动时工夫。恒不及于静。若忘忠信笃敬。虽立而在车。何处可行。参前倚衡。便是不睹不闻时戒惧在于是也。正所谓不可须臾离也。
  念念不忘四字说得尽。程子之言。是学圣全工。
存斋集卷之八 第 162H 页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
 如矢二字。史鱼为人性情可想见。
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蘧伯玉难处。在可卷而怀。伯玉未尝断然卷怀。而其行则是能卷怀者。故着可字。凡行处顺卷处逆。故人之患。常在于知进不知退。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宁失人。不可失言。失言之害。大于失人之过。然不失人者。方能不失言。故以知者统之。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人之所以生者仁。而仁亡则人亡。非禽息兽食之为生也。夫以仁为人。愚者惑焉。盖人之为人。只是心也。脏腑血肉。只是心之苞匮也。心亡则与犬豕之脏腑无异。仁是心之所以为心。故君子重之。明知失仁则为犬豕之肉走而已。是故以心死为死。不以血肉生为生。夫血肉之躯。一度必有死。君子何忍死吾以活犬豕之肉。留臭于百年乎。此理无疑。故不害仁而成仁。吾心全德。是天地之全体也。君子为天地惜其心。成仁而死则与天地同悠久
存斋集卷之八 第 162L 页
而吾不死。君子长生之心大。故成仁。小人求生之欲重。故恒死。
  成就一个是。旨哉言乎。君子为天地爱心。为天下惜是。是存则吾存。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工不利器则虽有巧思。不能达其巧而成其事。士无师友。虽有美质。不能制其质而成其德。事大夫之贤则小心畏忌。友士之仁则闻过讲善。为仁之利器。孰加于是。贤以地位言。仁以德义言。行事已著地位尊重。而事之则畏忌而不敢肆。德义在躬。学问精熟。而友之则亲近而资之深。尽是克己复礼之利器也。今之学者。趋权势而好便佞。不得不巧言令色。安得为仁乎。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问为邦而告之以为天下。师弟知己可乐。若无颜氏之问而夫子无此言。四代损益之制。后人何以知之哉。正所谓万古开群蒙也。夏时殷辂周冕。何以为天下哉。盖夏正用人。人道忠。故尚忠。忠者人
存斋集卷之八 第 163H 页
生之实理也。无是理则人无生。凡所以出令行事制度法纪。取义于人为重。故为人统。殷正用地则地道质。故尚质。质者人道之实体也。无是体则道无寓。凡所以出令行事制度法纪。取义于地为重。故为地统。周正用天。天道文。故尚文。文者实体之光华也。无是文则体无饰。凡所以出令行事制度法纪。取义于天为重。故为天统。圣人非有心于革代。而故为是变更也。盖唐虞以前。洪濛虽开。而三才之道。全体浑然。犹是大羹玄酒也。自夏禹之有天下。天益开地益辟人益生。不得不有所作为。如不盐梅则肉湆不可为常食。不曲檗则井华不可为常饮。故其为治不无所尚。存乎人者心为主。而尽心然后人道立。故尚忠。忠之弊过于切直。故殷因其忠而救之以厚重而尚质。则真素而不为贲饰。其弊过于朴野。故周因其质而加之以文章。(其实非尽革忠而尚质。尽革质而尚文也。因其本而救末弊也。)则万事万物。文质备具。灿然可观。天地人之道宣朗无隐。日月之光明。山川之流峙。草木虫兽夷狄之蠢动含灵者。无不现形达情。扬文著彩于礼乐教化之中。此所谓郁郁乎文者也。文之弊浮华而灭忠。奢靡而灭质。反
存斋集卷之八 第 163L 页
不如弊于忠质者矣。圣人又继此则将何尚哉。夫忠者。三才之心也。质者三才之体也。文者三才之章也。三者具而为道之全。其外无他道。只得因三统而损益之而已。然非大圣。又不能损益合理也。夫子乃各举其本者曰行夏之时。其意便是反本而主于忠也。盖忠者存乎中者也。非忠何以为质。何以为文。但不偏尚以生弊。故取人统之最得宜者而用其时。其法令制度之系于忠者。损益可以类推也。既主于忠则便有质矣。故取地统之最得宜者而用其辂。车是服载行地之物。因质无妨故也。其法令制度之系于质者。损益可以类推也。既有质则不可以无文。故取天统之最得宜者而用其冕。冕是加首行祭之服。因文为可故也。其法令制度之系于文者。损益可以类推也。非谓时辂冕三物可以为天下也。然推类损益。唯颜渊可以如夫子之志。其他不能也。时以秩民人也。辂以行地地也。冕以象天天也。圣人之言。合于理而自然不苟又如此。乐以象功德。治定然后乐作。故韶舞在末。是虞书命夔在后之义。天下既平。豫大既极则人心易逸。而郑声佞人。乘逸之寇贼也。必放而远
存斋集卷之八 第 164H 页
之然后功可保业可远。不能放远则虽损益三代之美制昭度。不得时月行矣。故以是终之。即虞书命龙于末。易戒既济之终之义。亦非三代之制尽行然后方始远佞而放郑也。齐乐入郊而夫子已去。臧仓在侧而孟子不遇。正当如克己复礼之工。并行而交举也。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已矣乎。是没奈何。没奈何之辞。切痛之意。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辞无迫切而直斥言窃位者。罪莫大于蔽贤。故不得已直斥之以警世也。不与立三字。描出他猜忌实情。严于斧钺。盖其不为引进。只怕他逼己而并立也。
  盗得而阴据之。画出鄙夫心事。这之字尤格切。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当曰厚责于躬而薄责于人。而曰躬自厚何也。盖君子不但自责而已。其所以勉勉修饬。不患人不知者。只图自尽而已。这自字是为仁由己之意。这厚字非特责之厚也。亦厚吾德义之意在其中。君
存斋集卷之八 第 164L 页
子非全为远怨而自修也。然怨者人之所恶。故言此以喻之。反是多怨矣。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叠言如之何者。是未尝顷刻忘于怀而不敢自逸者也。古圣之战战兢兢孜孜慄慄。坐以待朝。不遑暇食。皆如之何如之何者也。夫子之无大过。曾子之知免。是如之何之究竟工课也。易之其亡其亡。亦如之何义也。非特治身而已。齐家治国平天下。苟不如之何如之何。乱亡即至矣。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言不及义。虽州里不能行。好行小慧。虽家室不能保。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不言仁而只举义礼者。主行事而言故也。若心德不全则义礼何从而出。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君子非恶名也。但不求焉耳。夫有实则必有名。理之当然也。苟实在我而名不称。亦何贵乎德也。其德亦无所用矣。是以光被四表。玄德升闻。声教讫
存斋集卷之八 第 165H 页
四。尧舜禹之名也。徯后后来。不陨厥闻。蛮貊率俾。成汤文武之名也。有朋自远。立身扬名。闇然日章。仁声入人。孔曾思孟之名也。圣贤修仁义道德。实得于躬矣。而名不称于世。与草木同腐。则固何所用哉。有名故可以淑人。可以救世。可以传万世而开昏蒙。名者真圣贤之所重也。重其名故修道益笃。为善益力。皆所以求为可知也。知则有名矣。小人之求名者。徒知人之誉己为可喜。亟求其誉而袭取之。不知务其实则名自至也。无实而求者。非惟无名。其名即败。是以求名者。不能真知名之可贵者也。苟能真恶名不称者。不求于人而自求于己。虽不幸不及圣贤。亦不失为州里之名士。犹胜于禽降兽渍而死也。且圣贤非不欲长生也。而死是常理。不可苟免。又不可如仙佛之妄求。则长生之术。莫如全心德。心德全则万古不死。子曰疾没世而名不称。盖恶吾心之与世俱没也。心者名之主也。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君子小人。对言者多矣。而推极其情则只是人己而已。小人之情。不求其孝而求慈于亲。不求其慈
存斋集卷之八 第 165L 页
而求孝于子。不求其友而求弟于弟。不求其弟而求友于兄。不求其业而求财于人。不求其能而求官于人。不求其善而求誉于人。不求其改而求无谤于人。故每事逆天咈人苟且奸诡。遂骄而不泰。比而不周。同而不和。长戚戚而恒怨尤。君子则近自六亲。远至万物。每事求诸己而不求于人。故道成德全。天不能穷。人不能屈。万物不能加于我。身可杀而道不死。身可拉而名不毁。与天地合其悠久矣。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持敬故矜。行恕故不争。不求备故群。无私比故不党。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道尽于仁。问终身行之者。必曰仁也。而仁是昆仑底。何处下手而可以行之。是以提出恕字。而又说行恕之方。苟能恕则尽乎仁矣。大凡人道不可以独生。必待人而生。待人而生则非恕不可一日生。近自父子夫妇兄弟。远至华夷细至禽兽草木。恕则皆得其宜。不恕则乖离乱亡。然则终身行之
存斋集卷之八 第 166H 页
者。岂有外于恕者哉。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是独生者也。恶能为人乎。然则磨顶放踵而为之者。可谓仁乎。曰视邻人之父如吾父则是视吾父如邻人之父矣。不恕之甚。恶得为仁乎。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或曰人既弘道则道在我而人为君子。岂不是道亦弘人乎。曰道无形体。人不行之则道隐于无声无臭矣。人能体而载之心。推而施之事。然后道始明显。是人能弘道也。乃若人则降生之初。与道为体。无少欠缺。人既得道则只是尽其降生之体而已。无毫发加于本分也。非道之所弘也。
  性不知检其心。是就工夫上说。以警学者也。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上过字错误之过。下过字过遂而为非者也。当曰是为非矣。而曰是谓过何也。常人之意。每耻恶服。过而遂之。故因其所恶而极言之曰是所谓真过也云耳。其意深切矣。
  将不及改四字极好。又喻不改之人开其追改之路也。有过者若因夫子之言。警惕追改。则过虽成非。而还为无过矣。故用将字及字提起警
存斋集卷之八 第 166L 页
人。如临峻崖将坠未坠之际。使之惊惧省悟者也。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不学而徒思。是不致知。而欲诚意正心者也。夫子亦忧世之有禅陆之学也欤。静而存心。嘿而思索。则似乎可得。故欲速者谬认圣人以为思而得之。而徒用心于思者。亦应有之矣。故不泛说而直称吾。又说不食不寝。以證其工。而断之曰无益。其意深切矣。
  特垂语以教人。正是夫子本意。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谋字是一心营念之谓。耕以谋食而馁在其中。(缺)然谋食而馁或不免。则失道失食。是两失。谋道而循理得禄则是两得。虽或理变而禄不至。道则在我。一得岂不愈于两失哉。可以不贫之道。元是在我。故不忧贫。虽终不免贫。贫即士之常。何忧之有。虽然缊袍箪瓢。人所不堪。方丈狐貉。人所歆羡。安得不忧贫乎。然而君子不忧。果非人情哉。盖禽兽之生。无不温不饱者矣。只以无礼义无见识。故止
存斋集卷之八 第 167H 页
于禽兽。人之所以生者。以心有天德也。天德全则人。亡则禽兽。天德存亡。不在温饱。故所忧在道而不在贫。若道存而兼温饱。君子亦岂不喜哉。但温饱有命。私意求之而不可得。则宁求在我之心德而已。是君子之计。可谓万全矣。如此说话。昔贤初不屑屑者。而为末俗之陷溺。不得不详释云。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不可小知。是夫子无所成名。可小知。成汤与人不求备。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谓仁甚于水火。民孰信之哉。及言未见蹈仁而死者。其證明显矣。然与杀身成仁章合看。而审其义理然后。愚者可以解惑。
  不过害人之身一句。说尽义理。此所以有杀身成仁之义也。不仁则失其心一句。白地抬举心字。作天下不换底物事。鄙夫祇应惊怪啼走了。自但水火以下至无者也。是索性说出仁字。以著夫子言外意。特下况字以结證案。此正老婆
存斋集卷之八 第 167L 页
心切。入泥入水说话。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君子于事。无引以自当者。唯受君之职则以为己任。然量己之材而当之。亦不瘝官。若鲧之自当治水则亦不可也。至于为仁。是我本分。而只在用力之如何耳。故大心直前担着做去方得。凡辞让者。皆有争底物事。外物故有争。若仁则元是在我。初不干人。虽师何让。虽父子兄弟。无让逊自退之义。且让者吾让则人可取底物事。若仁则谁可取于我也。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
 圣人教门人。亦如相瞽。及阶然后曰阶。及席然后曰席。坐然后曰某在斯。若才入门而告之曰此有阶有席某在斯。岂不反惑乎。发政治民。亦使足衣食然后教之。教然后使之。此是万物各得所之道也。然若事事着念而为之。亦不给矣。都从忠恕中出来。故触处曲当。如春来而桃红李白。
季氏篇(洪氏曰此篇或以为齐论)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
存斋集卷之八 第 168H 页
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欤。○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子者尊称之辞。门人记夫子之言。而若称孔子则夫子之外。别有与夫子并立而称某子者。故但称子则举一世只一子。如史书但称帝曰王曰。而不称虞帝周王也。齐人则与鲁异。故称孔子。
 不但曰先王而必称古昔。其义尤重。二臣者。不欲遁辞以文之。故深责之。夫子告门人。未有若此之旁引曲證而详说者也。又说颛臾固。以證不可不伐。自欺甚矣。故又切责之。宜曰疾夫不曰欲之。而曰舍曰欲之。舍字直撞破厌然自掩底幢盖了。夫子言不迫切。而于冉求。既曰鸣鼓而攻之。今又有此。而他无一善答问。其以(缺)谋动之谋字。是季氏破胆处。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
存斋集卷之八 第 168L 页
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三愆。非特侍君子。与众人言。皆如此。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老则宜无欲于得矣。而虽平日稍自矜持者。不免也。戒之在得。真圣言哉。医书肾藏志。心藏神。精壮神旺。然后志坚固。血气衰则精枯心弱。故志不固而不能戒。禁欲得之意。非平日养精颐志者。不能戒也。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非真知天命大人圣言。亦不能畏。君子真知。故不期畏而自畏。夫畏者。别物与我对。然后有畏。夫天命则在我而无形段无声臭。小人宜其不知畏也。夫天以正理赋之吾心。心是天心。非吾私物也。天心吾安敢不畏。是以疚内而自欺则得罪于天。安得不畏乎。戒惧于不睹不闻无形像。故工夫最难。初学须自慎独上着工始得。盖独知之时。其几已动。工夫有下手处。自此而约之。到诚意地头则不睹不闻时。涵养易得力。况独知之时。明知十手十
存斋集卷之八 第 169H 页
目之指视。则宁不悚惕畏惧乎。十手所指。十目所视。皆是侮天命处。岂非可畏乎。且命字与贫贱富贵之命。非二物。只是一也。小人之妄求分外侥倖。皆是不畏天命也。侮圣言。是三风十𠎝之一。则其可畏明矣。畏天命则无自欺。畏大人则有忌惮。畏圣言则进德行。
  何畏之有。不啻不畏而已。是恣睢无忌惮之意。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与生知者。共生于天地。为下等民。宁不痛心乎。真知痛心。宁不思学乎。学于何处。学于生知。生知不世有则学于何处。生知之言。昭载方策。学之则是。而由人乎哉。只缘侮圣言。故不之学。此类虽生逢仲尼。亦莫之学矣。虽生尧舜之世。只当御魑魅而已。记者记于畏圣言之下。其意深矣。下愚自弃者。必曰困知。成功则一。是虚言也。姿质鲁钝者。岂有与生知一之理。生知之圣。固不可企。则宁自肆而从吾欲。此所谓下愚不可移者也。人有此四等则明矣。假如金四品。黄金为上。白金次之。钢金次之。水铁为下。水铁虽不可化为黄金白金。鍊冶有方
存斋集卷之八 第 169L 页
则可变为钢金。岂不是犹可为乎。况人之气质变化无局定。而有善变之理乎。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人开眼便见物。何必思明。然人之视事物。私意蔽之则义理昭然而莫之见。心为私意所牵而放之在外则泰山在前而不见。是以君子必致思于明。祛其私而收其放。方其视时。心在于视则视无不明。可以存之为见识。发之为事务。听思聪亦然。九思是日用无顷刻不思者也。无顷刻无思则心一而存乎内。工夫到心一则学圣。思过半矣。况兼之以九容则主敬工夫。不期熟而自熟。是笃恭天下平之根基也。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见善如不及。非特好之而已。不如是则不止。见不善如探汤。非特恶之而已。不可尝试以近之。然后善日新而不善日远。修己而好善恶不善。如郭公之治国。而善善恶恶。则亦终于亡而已。不曰隐居
存斋集卷之八 第 170H 页
而求道。而曰求志。君子立志。必以圣人为准。故所求者不负当初之志。不曰达而行义。而曰行义以达道。君子之达。非达其身也。乃欲达其道也。欲达其道。故必行其义。不曰行仁而曰义者。就裁制之用而言也。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知圣虽未易。然苟有人心者亲见夫子。宁昧然不知乎。陈亢游圣门。而全不知圣。故既疑夫子不贤于子贡。又疑圣人阴厚其子。真钝才哉。然喜问一得三则有学圣之意者也。犹贤乎下流者欤。甘为陈亢之罪人者。宁不悲哉。
阳货篇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
存斋集卷之八 第 170L 页
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阳货之欲见孔子。非有慕圣向德之心者也。只欲使圣人出其门下。自尊其身者也。其心尤险。此其窃权囚主无所不至也。不畏君子之视其肺肝。无耻之甚者也。故无耻者无所不为。或曰夫子瞰无往拜。似非不校之德。亦似效尤。曰恶少者犹可恕。恶大者。仁者不饶。此以直报之义也。若往拜而成其自尊。是助桀也。夫子曰不可也不可也。吾将仕矣者。是所谓言逊。然只为言逊而违于理。则亦非君子之言也。圣人辞气体认而得其旨则可以处世矣。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天地之中。只有理气而已。气以成形而理在其中。然后有性之名。性即理也。然到那名以性时。已带气质。故理虽无恶。而因气有清浊。性不能纯善。而有万不同。虽然本原继之者善之理则一而已。故孟子言性善。急于救时。单搦理一而为言也。仲尼则但就成之者性而言。故曰性相近。是就理在气质者而言也。今以尧舜桀纣论之。其性不啻天壤
存斋集卷之八 第 171H 页
冰炭。何可谓相近。若就有生之初。同得继之者善而言则不啻相近而已。即孟子所谓人皆可以为尧舜之性也。性虽万殊。而一原之理则同。故不同之中。犹有相近。而虽浊驳者习善则可以复于同。夫子警学者以谨于习。故就万殊而垂戒。孟子喻世人以可为善。故就一原而立训。盖所遭之时不同。而其言少异。其实一为万而万是一而已。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昏騃蒙窒者。厥初禀气。至浊至啬。与狗豕虫豸无异。犹不及马牛之知觉者也。元不可与论于人理愚知之科者也。此所谓下愚。则桀纣及懒惰之类也。今问桀纣曰汝是下愚则必怒矣。是下愚真可恶也。如恶之。宁不思改乎。知恶而不思去愚之道。真是下愚。亦奈何哉。悲夫。亦有一种人。以圣贤让与别人。自当为恶曰彼亦人我亦人。庸何伤。此即视蛇蝎胜似麟凤者也。其昏騃亦狗豕而已。虽圣人如之何。亦有一种人稍有知觉。而每事自欺。以身试祸而自得。以己罔天而自喜。是下愚之尤甚者。反不如狗豕之因其天分。犹有真心也。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
存斋集卷之八 第 171L 页
用牛刀。
 夫子之刀。将用之天下。而大而不容于世。忽见宁馨小子试之于一邑。不觉戏言之自发于口。读者须体认莞尔而笑那时。夫子心下何如。是亦颜子退省其私。亦足以发之喜一般。呼二三子而语之。是无限好怀。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
 公山佛肸之召。犹示欲往之意。忧世如伤之心何如也。当时君大夫之泄泄何如也。虽然若无夫子之德。当以子路不悦为正。是所谓无伊尹之心则不可者也。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子张问仁于孔子。决非门人所记。有似庄子辈所引文法。此是孔子书。而曰问于孔子。失主客体裁。读者当知之。有编家语而称孔圣家语者。甚无义理。只称家语则与称子曰之义同。若称孔圣家语则这圣字便成平等题目。人间有无数圣了。必欲
存斋集卷之八 第 172H 页
下孔字。称以孔氏家语则犹可矣。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不曰坚乎。不曰白乎。非平平地等閒坚白。犹曰如此坚底。岂非所谓坚欤。如此白底。岂非所谓白欤。盖谓坚一坚十分坚。白一白十分白。如此然后不磷不缁。若以七九分坚白学孔子。撞一撞片片粉碎。没一没窣窣黑地。狼狈滋甚。幸勿以圣人为口实也。匏瓜也哉。九州千八百国。便是儱侗寂漠底。谚解吾字作句。特用伊吐。真知读书哉。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不曰何不学诗。而曰何莫学夫诗。语意顿挫。有督过意。善恶事俱载方策。独诗可以兴者。以其歌咏之。故心气舒畅。与诗为一。歌善诗则风动歆艳。心怡神旺。自然感发其良心。歌恶诗则瞿然悚惕。心
存斋集卷之八 第 172L 页
愧神馁。自然惩创其逸志。是以可以兴可以观及其可以群可以怨。所得尤深。至于事父事君则不知其所以然而然。今之读诗。何曾有这一段功。草木鸟兽之名。于君子修齐平治之工。有何紧关。然一草一鸟。周公有所不知。非全圣。周官制度。固当有一二分欠阙。其理有不可易言者。夫子岂苟为博识而已而为此言哉。且非特知其名而已。苟知其名。当尽知其形容性情方得。今之读诗者以其无用于科文。故初不留念记识。哀哉。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欤。
 今人不读二南。不觉其正墙面。虽读二南。不觉其去面墙奈何。此圣人所谓吾末如之何者也。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苟失其本。玉帛钟鼓。非礼乐也。今亦当曰学云学云。章句云乎哉。文云文云。诗赋云乎哉。士云士云。巾服云乎哉。
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荏字训柔弱而有邪曲之义。从草从任。草是柔弱。任是孔任。盖巧言令色。谄媚阿谀。徒是柔底事。易
存斋集卷之八 第 173H 页
以阴柔为小人。大抵小人无刚者。每事求诸人。而不能自守。虽悻悻自矜。终是屈曲转滑。内怀此心而外示严厉不可犯之色。岂不是穿窬也。墦间乞食时。何等柔肠。骄其妻妾时。何等厉色。信乎穿窬而已。
  常畏人知四字。画出小人。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乡之为言。向也。每事专趋向于人。不能自守也。主于徇人而不能自守则鄙俗甚矣。鄙俗之人。咸称愿。则似是而非。可知也。此则所谓乡人皆好之也。以人皆好之而怗怗然自处以德。岂非德之贼乎。全体恶者。可诲以改。乡愿万无入德之理。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路曰道。行路曰涂。未必是道上听得而涂中说了也。言其不着心而泛率轻浮也。涂字尤是轻浅。才听一言。不解意味。不究义理。轻轻自知。怗怗自喜。才入耳孔。不耐入送腔里去了。旋从口中洒洒说出了。虽对坐听之。如在道上听。虽对坐说之。如行路而说。何曾留蓄在心。以益德行。虽日听师友之言。日说道义之谈。依旧是痴措大。岂非德之弃乎。
存斋集卷之八 第 173L 页
谓之弃者。痛疾悯惜之辞。若谚所谓风闻而走说也。非特无益于德。气象骇恶。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
 鄙夫。即小人也。谓之鄙夫者。其意尤切。小人。细小卑薄之称。以行事言者多。鄙夫。庸恶陋劣。以心情言。故尤痛切。宜曰不可事君。而曰可与也与哉。甚言欲唾其面。不忍对视之意。
  庸恶陋劣四字。细思令人欲呕。骄人白日。自夸豪雄。而昏夜乞哀。庸之甚也。巧言令色。自夸恭逊。而幽险奸狡。恶之甚也。美食高堂。自夸清高。而吮痈舐痔。陋之甚也。富贵安逸。自夸材干。而婢颜奴膝。劣之甚也。此类非特不可与事君。亦不可与共州里也。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再言天何言哉。致丁宁之意。
  惜子贡终不喻。学者当思若喻。当以何辞对耶。唯朱子知其未喻。他人则未知也。天何言哉。夫子既详释之。谁不喻哉。朱子以为不喻。此是自家知行俱到。故意思自别。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
存斋集卷之八 第 174H 页
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不曰期已足矣。而乃曰已久。况耐三年之久乎。礼乐虽曰不轻。比论于亲丧而虑及于彼则哀忘已甚。譬引谷登改火。以为可已之證。则履其霜露。恝然无怵惕悽怆之感者。不仁甚矣。衣锦食稻。必曰衣夫食夫。这锦字稻字。一倍珍美。抬顿衣食字。使渠骇惧反省。若曰忍衣如此珍美之锦。忍食如此珍美之食云尔。又着于字于汝上。则把起锦稻二物。筑着宰我身上。而即对曰安。实是意外。实是意外。汝安则为之上。似复有子曰而。才曰安。即曰汝安则为之。当是夫子平生一怒。记者亦写当时景色。故去子。曰释言古礼三年有不忍之义。再言安则为之而着今字。又是加一层峻切。若曰予也无三年之爱则只是倒诘之辞而已。曰有三年之爱
存斋集卷之八 第 174L 页
于其父母乎。恳恻感激之意。殆令人落泪。其父母之其字。予也宁不心惊。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奕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但曰终日无所用心可矣。而着饱食二字。真是食虫。难矣哉。望断之辞。不有二字。这博奕是何等冷物。分明牧猪奴戏耳。观难矣哉不有犹贤乎八字。犹不省悟者。诚禽兽而已。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众人之好恶。私一己之同异而已。圣贤之好恶。公天下之善恶。好恶之正也。读书者苟能以圣贤所恶七事。惕然自省。而化其气质。则上可为君子。下不失全身保族。七事有一于身。亡身破家。其或幸生。六亲俱离。乡里共弃。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女子小人。养之以无私则自然不勉庄而自庄。不
存斋集卷之八 第 175H 页
要慈而自慈。庄莅慈畜。虽善道。若有心则便是私。庄而益不孙。慈而益怨。
微子篇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三仁之行不同。而各不愧于其心。故人无间言。诚之著也。但仁则至夫子而为定评。苟非知三人之心不负人天之实者不知。事殊而同归于仁。唯吾心尽仁者知仁。后世荀卿,王通辈依仿此言而称仁者。妄也。
  
有以全其心之德。有以二字。是就三子自靖人自献处商量来。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居末世之道。柳下之和最得。而若无柳下之贞而以和行和。自不觉其流入于小人之科。初学宜以鲁男子为师而学其和。方得枉道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理到之言。殆令人落泪。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存斋集卷之八 第 175L 页
所谓季氏季孟之间。只是衣服饮食姬妾宫室也。万古帝王不能为贤君只以此。不能用君子只以此。万古丈夫不能为名士只以此。万古小人无所不为只以此。景公亦皎皎者。乃意孔子亦为此。诚鄙夫哉。千乘而鄙夫。故有马千驷而民无称焉。离骚曰内恕己而量人。切至之言也。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谓之凤则非不知孔子者也。但不知圣人之心耳。以圣人为不可。而被发狂歌。诚过矣。然视吮痈者。何等高士。已而已而。有千古慷慨之意。夫子欲与言之情。学者宜认取。泛看集注。欲告出处之意而已。则非善读者。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
存斋集卷之八 第 176H 页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沮溺以贤者避世。非不闻仲尼适楚。而聊且耦耕于路傍。是亦高士伎俩。知而必问。是欲一番口呼鲁孔丘者也。当时无两孔丘。而必称鲁孔丘。则孔丘少了一层。曰是知津则已熟知孔丘者。长沮问答。溺非不闻知。而又必问为谁。不必曰鲁孔丘之徒。鲁孔丘三字。一番开吐。慇勤情地。清快口气。便是卢仝诗白玉璞里。斲出相思心。黄金矿中。铸出相思泪意思。谁以易之。尽名言名言。夫子怃然。是为沮溺欤。为自家欤。读之不禁慷慨。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问丈人不以孔某名姓。直问子见夫子。尽所谓子诚齐人。孔丘之徒。虽呼以夫子。茫茫天下。岂有荷蓧者之夫子乎。宜其倒问孰为夫子也。其间心怀景像宜嘿想。拱而立。信是夫子弟子善学事长之
存斋集卷之八 第 176L 页
礼者也。止子路宿而无一言。是何高士。已先计料。至则行。处置者也。
  四十年周流天下。未尝见此等人。老来楚南之行。连见此等高士。岂非彼流避世。特就遐僻。并游于汉南衡阳欤。夫子此行之后。亦不复出矣。一番与此辈撞着。彼此千载一会。此亦胜事。为士者须嘿想此类心事景趣而得其心。然后可免鄙夫。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
 梦断周公。河不出图。杏坛斜日。坐数逸民。读者宜体念圣人心事。亦自有感发警省处。
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挚去干去缭去缺去。已令人悽然。方叔又去。武又去襄又去。阙里老翁。甚是无聊。大师乐正。以官号可矣。亚饭以下。各以其职。可见当时各取其长而任其职。秩秩有成而可观也。适字连四而特大师为一句。以三适为一节。集注分节。分明是神画手段。三入又各一节。是令人神消泪下处。适而国之。
存斋集卷之八 第 177H 页
犹之可也。不地而河之汉之海之。便见与世长辞。一去无迹也。改适为入。妙哉妙哉。不图文章之夺化至于斯也。
 编论语者。篇次章次。皆略有拟义。到此篇之末。不应若是漫浪。其或有意也。若傅会为之说则凿矣。读者但当意会。亦不无益。
子张篇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人生斯世。不幸为焉能有无者。其生也死也。或曰何谓也。曰生则物也。虽犬豕为有为无。今称为人。而生不为有则已非物也。虽一日万死。孰知其无也。然则其食息时。岂非死已久者乎。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
 教小儿以洒扫应对。一向做去。孰不能之。以是期望上达天德。则黄门宦竖。皆可为君子欤。其法自即席教让以上。常薰养敬恕之道以开其性。洒扫应对之际。皆使知敬是人道。而吾心恶尘则使其尘不及长者。吾心恶口臭则掩口对长者。每事如此。以习其恕。渐次推扩则无往而非敬。无往而非
存斋集卷之八 第 177L 页
恕。习与性成而敬恕达于事为。此所以达天德而极功至于齐治平也。敬恕不习于儿时则年岁长而起敬无地。人欲炽而行恕不得。遂为弃人。此古人重小学之教。而必审其所以然之理者也。今人读书。只取洒扫应对字。杂之乎者也。以为程文而已。何曾教儿孙以敬长恕人之习哉。蹉过十数岁。已是顽蠢难化。世间安得有美俗哉。子游若曰徒为洒扫应对不可也则可矣。乃曰末也则甚不可。是以程子曰只看所以然如何。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若曰今日仕。尽其事而力优。明日方去为学。甚不可。学何必端拱读书静坐存养之谓也。方其仕而为政。尤不可顷刻忘学。敬以处事。恕以临民。义以裁断。礼以节制。皆是学也。何可断定以为优则仕也。下句学而优则仕。可矣。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人皆自断好恶。自擅事为。以行其私。有父母者不得自断自擅。躁心不耐。及父殁则逞其素志。进退人物。改作事务。无所不至。虽庶人绳枢之子。莫不
存斋集卷之八 第 178H 页
皆然。况卿大夫乎。况王公乎。是以夫子有三年无改之训。又赞孟庄子不改其臣与政也。燕惠王欲去乐毅。陈后主欲相江揔。是其心待其父之死者也。隋杨广急于所欲为。遂行弑逆。一心自私之祸。可畏如此。大抵父殁即改。除盗贼凶悖之外。因之无妨者。虽未尽善。因之可也。可改者。亦徐徐改之。而亦不可有显然善作之意。虽器用汁物之不紧者。有父母手泽者。不可抵弃。况父母所尝爱之人乎。有一人其亲生时不喜扫除。父殁翌日。即扫除堂室及庭。净净洒洒。是其平日之心。有不可言者也。有一人其父爱猎狗。其子谏不止。及父殁成服后即杀狗。是不忍之甚者也。其父母爱少子则常常恶之。亲没则必待其弟如仇敌。是杨广之徒也。夫子称孟庄子此事为难能。泛看似不着题。彼以上卿家富贵子。岂无所私狎。岂无所欲为也。乃能不改。诚是难能也。圣人许人之意。可谓深切矣。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散民之犯罪。皆非其罪也。得其情。哀矜而勿喜。殆圣人之言哉。文王之视民如伤。大禹之下车泣罪
存斋集卷之八 第 178L 页
人。皆此意。大舜怙终贼刑之义。亦在其中。言简而理尽。只此一心。可以平天下。学者且想曾子存乎心是何道理。此是忠恕也。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众恶所归。非特恶名而已。蜚廉恶来同恶之类皆归之。渠辈所为。未必纣皆知之。如郭解之客杀人。解不知者也。恶名则皆归于纣。子贡之言。最切于戒人。而人未之念听也。其亦无如之何矣。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夫子焉不学亦何常师。是大舜与人善。禹拜昌言。汤好问。伊尹主善为师。同一揆也。今人既无生知之聪明。而又耻师焉。安得免乡人乎。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存斋集卷之八 第 179H 页
小不能窥大。理之常也。人岂可苟毁哉。矮人看儡于场外而妄是非善否。岂不大为人笑乎。子贡以宫墙为言。州仇之不愧死。亦无胆者哉。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八字。便是挞州仇于市。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踰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踰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人虽欲自绝一句。可以一刀劈破小人心肠。若有愚夫放言日月不明。祇是自绝于日月者。何损于日月哉。东坡诋伊川。祇是自绝。何损于伊川哉。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编论语者。岂无意哉。中人以下。不知避下流。以恶终而不知耻。文过而不知改以过终。是通患也。故以子贡言两节系之。终以警人。因记圣人集众善。警人之学问。又记量小者不能见大。警人之见识。
存斋集卷之八 第 179L 页
又记自绝而毁圣者。警人之侮圣。又记子禽之妄问而极论夫子之德。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是尧舜雍熙之治也。其生也荣其死也哀。是大学所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圣人继天立极之盛德大业。尽于此矣。以是终夫子之书。呜呼无以加矣。且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凛乎其可畏。悚然心寒。学者须有此心。以读圣人之书。然后方有益。故又以子曰不知言无以知人。揔结于下篇。孟子知此义。故着工于知言与养气并举。为训深矣。
尧曰篇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论语之书既终矣。记者能无意乎。夫子之大德。是
存斋集卷之八 第 180H 页
必得其位者也。故以天之历数在尔躬为首一节。上接动之斯和章。守其位以心法。故允执厥中为第二节。有德必传次受授。故亦以命禹为第三节。三代以后革命。故以成汤伐桀之事为第四节。汤之事必举告天之辞者。略应尧舜禹荐于天之义。以明其奉天命而承尧舜之历数也。君人之政万机。而其要是不蔽贤及恕以临民。故为第五节。武王之事同于汤。故不别其文而连系之。以见前后无异揆。以应上亦以命禹之亦字。而此下略取武成大旨。详叙大经大法。其义盖曰圣人允执厥中。承天以御天下。治道如此而已。大赉善人。得民之初政。为第六节。仁人国之纪。罪己德之基。故为第七节。谨权量以下是治国之大政。故为第八节。兴灭国以下平天下之大纪。故为第九节。重民食则牧民之仁。重丧祭则厚民之德。故为第十节。宽则得众以下。为人上之大法。故为第十一节。如夫子之得邦家者。必如此以承尧舜精一执中之统矣。所记错落无伦。故或疑其有错简阙文。其实自有妙谛。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
存斋集卷之八 第 180L 页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君子之德。只是知命而已。知命故尽心而知性。死生不贰。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以成其德。不知命则这事都虚。何以为君子。虽圣训洋洋。何能服行乎。不知礼。何以自立而进学乎。不知言不知人。何以知圣人而服其言乎。此所以为书之终。而与首章相副者也。且知命亦包中庸非天子不议礼之义。夫子既无天子荐之于天者。又不可革命。则只得从时王之制而已。知命故也。首章以人不知不愠之君子始之。此章以知命之君子终之。知命乃所以不愠也。则一书全是夫子一身之始终也。
 自训诰之学盛。而读圣书者。释理释言。类多细入蚕丝。妙分牛毛。而体得躬行之君子。绝无而仅有矣。朱子集注已极深研几。义理昭晰如日星。而小注诸家又从而支分节解。读者宜开卷瞭然。圣贤妙旨。如指诸掌。而可以感发警省。以淑其身。奈何科举之学又盛。则读者但涉猎句读。以资其雕章绘句而已。故圣言微辞奥旨。茫然初不经意。虽忠孝二字。亦不绎其何以为忠何以为孝。况其他乎。
存斋集卷之八 第 181H 页
其弊既极。则非特不能淑之于行而已。既不善读。故亦不足以藻绘。则所谓场屋之文。犹不能得其妙。到今其弊尤甚。圣经贤传。反不如东人近体。而殆将弁髦矣。余自少读古文。略有所窥。不止于就句论句。旁引曲推。六经大旨。殆将融为一套。然一不能反躬而体行。年今六十有六。犹是曲巷学究而已。永言顾怀。不禁浪然沾襟。而时时思绎其所得则亦不无千虑之一得。索居无事。为之疏记。眼昏不复审阅。故有已出小注而重复者。亦不可拣削矣。大体则为言外衍义。必使挨着读者身上。或冀其因此有益于服行。故往往至于繁冗而亦不暇恤焉。若以此例读经传。则其文义庶可类推而旁通。未有通于义理而不得力于属文者也。亦未有行优于己而文章不达者也。观者或勿以非科程而抵之则幸矣。虽然燕北之石。安敢出之于市。只得藏之巾笥。以俟同志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