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存斋集卷之六
存斋集卷之六 第 x 页
存斋集卷之六
 读书劄义○论语
  
存斋集卷之六 第 104H 页
学而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习非特思绎而已。绎而行之。心身俱熟之谓也。学字致知格物工夫也。习字诚意以下之事也。不亦二字倒言而激撼之。使人兴起也。便有作新民作字意思。下二节不亦字皆然。这二字兴起童蒙求我之心。有无限意思。
  其心自不能已。是点化不亦二字义。盖深知不亦二字。学之亦自不能已矣。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皆为私己所梏。不知学道。苟有来学者。是豪杰之士也。故有朋之有字。是无限慇勤喜幸意。明知道之在我。不远千里而来。其喜乌可量乎。然此非好为人师之心也。但文不丧而在我。不忍无传。况人性与我同。有教无类。而来学者众。安得不乐。是圣人大公之心也。以善及人而乐。是天地之心也。尧舜病博施之心也。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存斋集卷之六 第 104L 页
学者之患。在人不知。苟有一分要人知之念。存乎中者。苟且狭陋。发乎外者。巧令矜饰。心德全丧。虽七分人幸免于此者。其中不能无愠。苟有愠则日新之工不进。浩然之气无养。惟十分成德而自得者。能不愠。然犹不及于不见是而无悯。愠字专在我。悯字兼在人。不字有迹。无字无迹。无悯是大舜地位。若将终身者也。不愠是乐字。乌可已之境。无悯则与天为一矣。
  愠训以含怒也。含怒貌怒也。皆不可。必曰含怒意。极尽无欠。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好犯上好作乱。这好字极有意。是凶人为不善。惟日不足之义也。盖凶人不耐头上看人。故必犯上。不犯上则心中烦懑不快。必好犯上作乱。如蝮蛇不得齧人则必齧生草木也。犯上作乱。然后快于心。故好之也。好犯上者好凌下。盖其心惟我独尊故也。与中庸居上不骄为下不倍章。参看方得。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生字有不已之意。如木有根则枝叶次第生生不
存斋集卷之六 第 105H 页
已也。无根则枯死矣。
  孝弟行于家而仁爱及于物。是释生字。孝弟行于家则本已立矣。不期仁民而自仁民。不期爱物而自爱物。如木之不期枝而自枝。不期叶而自叶。生而不已。便仿诸四海而准。国治而天下平也。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巧善在言与色。则其心已外矣。安能仁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日省之日字。是时习之时字。三乎字。是习之工课。深有惕念意。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不曰治千乘。而曰道千乘。治字在政事。道字在心。无是心则其政为徒法而已。不曰道天下。而曰千乘者。当时列国皆千乘。故只就目下言。国有大小。而治心无大小矣。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于事亲则曰竭力。事君则曰致身。然则事亲者不
存斋集卷之六 第 105L 页
致其身。事君果重于事亲乎。曰吾身即父母之身也。更何致之之有。竭其身之力而已。竭字是十分无馀之义。君臣则以义合者也。苟有一分身是吾身之意。则不能尽职。以吾身委致于君而不自私。则竭力在其中。君辱臣死。致身故也。假如亲辱则竭其力以救之。而不可遽死。遽死则还是遗亲也。盖子死则亲无养。况葬以礼祭以礼。子职尚未已也。但这竭字不可歇看。以吾身为父母之身者。方能竭。竭字与惰其四支不顾养之惰字顾字相反对。子夏深恶学者无实践而务浮文之弊。而其太过处在必字。口气刻迫。欲使听者。当下即省。乃若圣人则无此。非故为此和缓也。无意必固我。故言自如此。敷说理所当然而已。未常期必于人之必听用也。如天生物。只云行雨施而已。何尝期桃以必成桃。期李以必成李乎。是以常人居家室乡党者。语癖有必字意。甚害事。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无友不如己者。
 大凡人轻薄则大本已误。为善无基。何事可做。虽欲尽心而以实。本薄乌有尽。本轻乌有实。不尽而无实则胜我者已弃之矣。虽欲与友。其可得乎。从
存斋集卷之六 第 106H 页
我者皆轻虚浮薄之徒。虽欲闻过。其可得乎。诗云有扁斯石。履之卑兮。从下之谓也。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慎字追字。宜深味之。非诚心大孝。安能慎安能追。归字亦心悦诚服之意。尚文末弊。孰不以礼丧之。孰不以礼祭之。都是文具而无诚意。故民德益薄。此章即郊禘之义。可以治天下之意也。慎字有过不及皆不可之意。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夫子之求之求字。与假乐诗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之受字。伊尹尧舜之道要汤之要字。同例。
  五字训义。当玩味而想见其气象何如。恭训庄敬尤好。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以谓孝矣。
 为人子而有自专之志。虽其志善。亦不得为顺子。盖其志有自信专行之意。由父在而不敢为。则是杨广不远矣。此所谓观志者。是君子善观人者。得之于性度气禀之间者。非如小人向人说吾欲为
存斋集卷之六 第 106L 页
如此大好事之意。特以亲命不许。未能者也。此辈无宁待其亲之死者欤。三年之内。父母所为。一切改之。虽事事胜于父。其不忍之心。足以亡家国也。乃若其父为盗窃则是不可待三年而改。然改之之时。亦当血泪不禁。盖追念其亲未及改而殁。是终天之痛。亲已殁而我乃自改。是刻骨之悲。傍人称之曰是子胜厥考。尤是五内崩裂之痛也。其无大义理者。何忍改之。但有一等人。又以无改为辞而固守不义者。是贼其亲者也。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子此章。与记乐记篇通看。方尽得其义。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尾生之纳女子。不可复之信也。致恭于阳虎。近辱之恭也。媚于王孙贾。不可宗之因也。
  上章训恭以庄敬。此即训以致敬。此是妙解。因仍苟且四字当体认。其本既误。末虽悔悟。莫之奈何。舍之不得。因之不可。牵补引掩。掩耳偷钟。四面狼狈者。滔滔是矣。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
存斋集卷之六 第 107H 页
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饱与安。亦非君子所恶。但求之则不可。有一分之求。丧心一分。有二分之求。丧心二分。初头以一分。为所枉者尺。所得者寻而求之。毕竟无所不求。全丧心性。
  改无求为不求。甚是晓学者。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好礼之下。必下者字。便是就子贡方人处着题字。
  超乎贫富之外则有光风霁月气象。然苟非大舜生知若将终身。巍巍不与者。先无谄然后可以得乐。先无骄然后可以好礼。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曰不知己。而必曰不己知者。其意极好。若曰不知己则这己字犹属我。虽欲不患。不可能也。曰不己知则将己属他矣。他之不知。吾无与焉。故自不患。圣贤文字。不可粗看如此。
为政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以而字属下众星为句极好。北辰居其所。非有意
存斋集卷之六 第 107L 页
于众星之共也。只是理当如此。而星自共之。众星之共。亦非为北辰之居所而必共之也。彼既居所则理不得不共。正如商书非商求于下民。惟民归于一德也。这而字即书之惟字。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三百。皆感于情而发者也。故以思无邪蔽之。是诚意谨独及几字工夫。
  不曰惩创人之恶心。而曰逸志者。心本无恶。只由放而不存。而所之遂入于不善。如创其逸志则斯无恶矣。邪字意在逸而之之间。即几字已分之后。己所独知之际无邪。是诚意下手处。不曰性情而倒言情性者。性本正而情荡之而不正。情者思之头绪也。情动而有些计较是思。思无邪则情实而(即诚意)正。情既正则性遂复其正矣。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生知之圣。十五以前。岂不好学。但十五则力量规模。弘远恢扩。宇宙事物。皆备于己分内。而天下国家平治之道在我矣。故曰志。这一字甚占地位。
  训志字而添不厌二字。非深知志之义不能也。是朱子设以身处其地而得圣人者也。以两无
存斋集卷之六 第 108H 页
所事。渐加一层。至知天命。乃曰不惑又不足言。恰是自家身亲经历过。声入心通。谓声才入而心已通。如水入窍。无少留滞也。天命训二十一字。玩绎而得于心。然后可读经传。大学注曰矩为方之器。此先言法度之器。次言所以为方。大学絜左右前后四方方义为主。此所欲不踰法度之义为主故也。末言所以为方者。但指矩之为器之名也。如此没紧管处。犹细密斟量如此。况义理肯綮乎。朱子注疏。学者宜细心看。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能养而不能敬者。其罪犹至于同其亲于犬马。况不能养。又不能敬者。视其亲犬马不若也。其罪通于天矣。呜呼痛哉。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不能服劳奉养者。初无一分之爱。故尤多不恭忿戾之色。其亦谓之何哉。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存斋集卷之六 第 108L 页
回也不愚。是何等喜悦之辞。学者宜想像师弟相得之际。气象意思何如。
  坦然由之四字。泻得夫子喜意思。说出颜回好男子。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一作廋)哉。人焉瘦(一作廋)哉。
 不曰所为。而曰所以。以字是其心有所为而为不得自已者。是所谓惟日不足者。由字安字。皆自此一字出。叠言焉瘦(一作廋)。快断无疑。有趯趯毚兔。遇犬获之意象。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若为师道而发则必曰成德大人为人师。而此即为学者犹在记闻之科。而好为人师者发。故曰工夫到温古知新者可为师。非究竟说也。故曰可以为师矣。这以字已是仅可之意。而又去人字。又着矣字。则分明是仅可而劝勉学者之辞。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周字是泛爱众之意。比字是私昵之意。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攻字是索隐行怪。索行二字意已字。断无馀疑之
存斋集卷之六 第 109H 页
辞。若如明祖之训攻斥异端。其害乃止。则必不下乎斯二字。已字尤不合。且已字为实字。则必不下也字。盖攻字甚言彼辈怫人之性。执拗之心。用力于不当强之事。痛斥其心术之病也。圣人之言。婉而严如此。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不待问而呼由者。悯其病而亟告之也。不曰诲汝知乎。而必曰知之乎者。诲以进其知之道也。不知为不知。是进知之道也。这之字好。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大德则必得其禄。然不可躐等骤告。只言寡尤寡悔而曰禄在其中。况大德元不干求乎。在其中三字。是孟子有命不性之义。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好人之所好。恶人之所恶。是谓民之父母。既为父母。民何不服。
存斋集卷之六 第 109L 页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敬忠。实行也。劝字合敬忠。故下以字。举善是教之本。不举则虽教不从。此与上章民服意互见。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或问不为政。而所答非所问。故不直曰书。曰而曰书云孝乎。咏叹歆动。冷地话头。使施于有政之政字。磕着为政之政字。此文章妙处。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欲言无信之不可。岂无他辞乎。盖信非别㨾一段道理。仁义礼智之实得于心实行于用。是信也。无信则仁义也是虚。礼智也是虚。虽曰知之而行不得。故必借车以喻。车是行物。而行之实在于輗軏。无是则辐轮轸辕。都是虚器也。取譬切近矣。
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知来世之道。推其制度之污隆。风俗之消长。以證其必至之势而已。不曰夏制殷制。必曰礼者。三才
存斋集卷之六 第 110H 页
之节文仪则等级度数皆礼也。而国所以为国。全系于此。言礼则制俱举矣。可知二字。非特当时见其已然而知之也。在夏末可知继夏者尚质。殷末可知继殷者尚文。秦汉晋唐宋之相继者。考其已然。皆可依据。而但宋末之因为夷虏。有不可知者。若以夫子系秦书于周书者观之。宜有至诚如神者。惜乎。未得亲见而问之也。读百世可知之训。不胜惘然长吁也。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非其鬼而祭之以求福。其侥倖苟艰之念。将无所不至。故直以谄断之。谄者何所不为。见义勇为。是为其所当为者也。为其所当为者。无侥倖之心。谄于人谄于鬼。皆所不屑也。故连言之。且鬼之降福。苍茫不可必者。而犹且祭之。况媚灶附势。有必得之形者乎。
八佾篇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当曰季氏舞八佾。子曰云云。而特书孔子谓季氏。俨然有正位发号意。恰似王若曰气象。分明是春秋诛乱贼之义。盖子曰是弟子私记尊称孔子。则
存斋集卷之六 第 110L 页
当时秉天法者也。舞于庭三字。是排劈出忍字心肠。六十四人方将万舞。在前上处。而季氏晏然堂上坐了。少无警惕恻怛之心。其宁忍此。其宁忍此。孰字。何字兼人字意。盖曰是可忍也。何人不可弑也。凛然有声罪致讨意。此所谓笔钺也。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三家者三字。有幺么无知狗鼠辈意思。盖繁缨朱户。取其文饰。犹或可为也。相维辟公。天子穆穆。歌之何益。而自取滔天之恶乎。无知妄大。狗鼠而已。不言其罪。而但言奚取于三家之堂。若使三家者有辨菽麦者闻此言。惭惶愧惧。求死不得。圣人之言。可畏如此。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尚文末弊。不知礼乐本意。人皆为礼。人皆为乐。繁文僭窃。大小混蒙。世道益陷。人心益薄。君子傍观。有爱莫助之叹而已。如礼何如乐何六字。有无限意味。
  人心亡三字训不仁。甚是着题语。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
 
存斋集卷之六 第 111H 页
大哉问三字。有嘘唏竦听。殆欲下拜气象。朱子释经分节之妙。每每如此。若不分节。直接下文。几埋没吾夫子。
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宁俭宁戚这宁字。极有斟酌。过于奢过于俭。皆非礼。而与其失之奢。还不如俭之为近本也。丧主于哀。然曰宁哀则不可。盖戚字是过于哀之名。戚而灭性。谓之不孝。然只以衣衾棺椁。送葬之易为丧。而无哀意则还不如戚之为近本也。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不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季氏之祭泰山。谄以求福也。僭上擅国。而又祈福以求益。将为何事而使神助之欤。慢诬神天甚矣。直曰旅泰山而举其祭名。可见方其祭也。具旅之礼而告祝陈币。其无严之心。不可胜诛矣。
  知其无益四字。可为小人攀援躁竞者警策。世之趋高门赴势利者。皆季氏之类也。如知其无益。必自止矣。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存斋集卷之六 第 111L 页
当时鲁亦郊禘矣。衰削益甚。乌有所谓治天下示掌之易乎。只是无实心故也。苟无实心。虽先王之法。井田封建。大射乡饮。朝聘祭享之礼俱存。无益于治矣。
  理无不明。诚无不格二句。当深味之。明理又诚之本也。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虽奥。乌可媚乎。以媚意而祭祷。神岂顾歆哉。当时之有此谚。是无所不至。而乱贼无忌惮者也。子曰不然云云。语虽浑然无圭角。气象凛烈。如顶门上霹雳。理到之言盖如此。读之战栗。世人孰不读此。犹不知警。不善读。不知文之害。果如是乎。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每事问。有多少说话。可分疏者。夫子只以三字断之。这三字峻截明白。如刀断物。或人其将捧头退缩。不敢仰见天日矣。闻人毁言而呶呶申白。皆自家先自不足者。若地位高则无辨而毁自息矣。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存斋集卷之六 第 112H 页
愚夫不知圣人。固其分也。但圣人之显于容貌辞气者。决非常人。虽不能好是而从之。彼为彼我为我。亦足矣。何必侵掠訾诋也。那般无状。犹有猜心。不耐其舌。乃曰不知礼。曰谄。圣人虽不自辨。渠之自绝于天。岂非残矜可悲者哉。每怪淳于髡闻孟子圣人所为。众人固不知之言。当下不死。其果禽生而已乎。孟子以大人圣人之言并天命。为三畏者此也。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定公问意。重在臣事君。而夫子之答。双举对说。便是君君臣臣义。
  各欲自尽。是夫子本意。而又系以而已字甚好。君欲得臣之忠而使以礼。非君君也。臣必待君之礼而事以忠。非臣臣也。而已二字。此外无他之义也。各尽在我而已。彼何与焉。是以使以礼而不忠则舍之。事以忠而无礼则去之。是亦君君臣臣也。尹氏即下一即字。是缴定公本意而为说也。非夫子正义。其衰世之意欤。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存斋集卷之六 第 112L 页
关雎诗。夫子岂欺我哉。学者体认咏叹而得其实然者。然后可谓真读诗也。
  正字是乐字包在。故言失其。和字是哀字对边。故言害于。虽语助。一字不可泛看。乐不淫哀不伤。是性之本分。故直言性情。与上篇情性之倒言者异。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
 曰使民。这曰字。是剩文。盖臆对。故不得不有此字。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或当问曰何以谓器小也。而器小诚是意念之外。故断然以为俭。而直问曰俭乎。既不许俭则又断然以谓知礼。故然则而倒缴之曰知礼乎。俭与知礼美德。故再问而益美。无一分回念其可贬处。管仲之大于人心果深矣。圣言虽不迫切。此等处而字孰字。翻蹴顿挫。少无饶护。深恶霸习之陷人心也。
  
存斋集卷之六 第 113H 页
王霸之略。混为一途。盖可由之谓道。见行之谓途。此用途字诚是。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乐其可知也。得其理则非难之辞也。此章与虞书命夔章。节节相符。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仪封人请见之辞。雍容谦挹。有贤者气象。一见而得夫子果然。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若曰子曰韶尽善。武未尽。则是评议先圣也。但闻乐之时。自有所见。而言之如此。门人合而记之也。美者声容之盛。善者美之实。既有其美。更于何而得其善未善也。古人之审乐如此。今人亦当听今乐。而审其理也。若使圣人听之。当谓何如。呜呼。
里仁篇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
 不曰不智非智。而曰焉得智。甚不可之辞。凡反辞
存斋集卷之六 第 113L 页
皆甚言之辞。诗经以显为不显之类亦然。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由利仁而熟之则安仁。若以利仁。为第二工。而直欲安仁。是亦陆学而已。
  有得则未可。不用不字而用未字。有斟酌。
子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人孰无好恶。好恶而不公则不可谓好恶。这二能字有深意。盖谓真好可好。真恶可恶也。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苟志于仁。这苟字极言之辞。所以引发学者之意。更以矣字承之。是决定必然之辞。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当曰若不以其道得之不处。虽不以其道得之不去。而苟下若虽二字则非平常之辞。于彼有歆艳。于此有厌恶。而勉强思量而为之者也。无二字则若固有之而恬然不处。若将终身而晏然不去。圣人吐辞为经。岂谓是欤。
  训诰当对举两节而合而一之。曰于彼则不处。
存斋集卷之六 第 114H 页
于此则不去。朱子亦殆圣矣乎。然字以下四句。非躬行自得。必不能说尽到此。所以训学者。何等生力。他人无此四句。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好仁者一于仁。故直曰无以尚之。恶不仁者犹是二也。仁在对境。故必下其为仁矣四字。这矣字似剩。然包了勉行意。论语结辞语助虚字。比他书为多。盖圣人言虽不迫。意则切到。故馀意在言外者。皆于语助字泻出。读者宜玩味。有能二字。极言而反其辞以起头。故以矣乎结之。甚慨惜之语也。力不足者之下。例宜有也字。而若也之则是决定之辞。世间亦岂无力不足者。此但开喻学者。使振其懦立其志。当下勇做担当了。那能字而已。不用也字。便带起下文盖有之一段。而又用矣字也字则有无限嗟叹意思。便见圣人教人有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气象。与天之造化一般。
  果能一朝奋然用力六字。极泻得夫子本意。气
存斋集卷之六 第 114L 页
必至三字。是学者刀圭丹粒。是朱夫子身亲得效方。至之二字尤分晓。曰容或曰但偶曰莫肯曰苟能曰实用等字。节节到骨。非朱子白地剩说。皆深味本文。直描夫子本意故也。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不直曰观过知仁。而曰斯知仁。这斯字有斟酌。注中诸般意。都包在这一字。此章亦仁者能好恶之事。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生亦圣人之所欲也。但甚言道不可不闻。故曰夕死可矣。盖人而不闻道。虽食息在世。与死一般。诗所谓何不速死者。还不如速死之为愈也。君子一日之生。不易小人之百年。可与知者道。这矣字。易以也字。亦不可。
  生顺死安四字。君子终身用之而不能尽者。苟闻道而得其实理于心。虽一日之间。与天地参为三。而超然独出于万物之表。何等快乐。学仙者遗弃人间。羽化升天。实无所用。而其舍世则与死等耳。而人皆慕之。至于闻道则有实体有实用。不啻百千胜于仙。其超然之乐。又不啻升
存斋集卷之六 第 115H 页
天。而世人不慕也。其愚迷甚无谓也。况人之所以乐生者。以其有父母妻子食色富贵声名之爱也。乃若仙佛则去父母以下诸乐。并去心思。为枯木死灰。然后始得。则其在人间。犹死耳。况升天归寂之后乎。君子之道。得父母妻子食色之真乐。富贵声名。亦自在也。且心知而意会。不溷于尘俗。高出于物外。是即真仙也。而人皆慕虚仙。此夫子所以有朝闻之训也。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未足与议。切迫之辞。学者宜痛之若挞。
  
识趣卑下则没奈何。没奈何。虽七圣为师。无计提起警省。学者切宜先其见识志趣。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无适无莫。释之则无可无不可。而可不可。平常语。适莫。是心有偏主之癖。最害于学。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放于利。是专以利为心者。而并其见于行事而言。放即孟子所谓何以利何以利之意。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存斋集卷之六 第 115L 页
让之为德。大矣。礼之为用。至矣。天地万物之所以生成。都是让也。天地万物之所以不乱。都是礼也。是以少而让座让行。而扩之至于位天地育万物。皆让之功也。小而家室之不和。而驯之至于弑逆。斁彝伦殄万物。皆无让之祸也。当时列国。只有礼之烦文末节。而无让之实。则至于以弑君比尸老牛。不以礼让为国。于礼何者。不其然乎。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君子修身。非求为可知而为之也。然中人七分以下。皆不免求知之心。不知之愠。故因其明而晓之。以勉其学。正所谓三代以下。犹恐不好名者也。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夫子呼名而告之。亦当名以应之。不尔则只曰唯可也。必称曾子曰。记者亦有意哉。
  无疑者也这者字。极有商量。真精力久四字。分明是亲见曾氏一理浑然忠。泛应曲当恕。至诚无息忠。各得其所恕也。天地圣人之道。只是忠恕而已。门人问而即以忠恕答之不疑。此其所以能曰唯者也。不曰此外。必曰自此之外。何其文不杀欤。必有以也。当深思之。忠是尽心而恕
存斋集卷之六 第 116H 页
自在其中。故曰天道。恕是循乎理而尽其心。故曰人道。天道自在之恕。人道行至之忠也。违道不远之忠恕。是学者尽己推己工夫。故属人道。一贯之忠恕。当下即忠即恕。故属天道。所谓动以天也。于穆不已。至诚无息也。各正性命。各得其所也。自志学至不踰矩忠也。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恕也。夫子告曾子以忠恕已熟之体。曾子告门人以一贯未成之用。体用本无二致。故曰亦犹夫子之告曾子也。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微谏。非面争而期必听从也。但进言讽告之际。察其言色。知其固执之志有所不从者也。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知训记忆甚妙。(父母之年。岂有初不知之理。常记忆而顷刻不忘也。)
公冶长篇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夫子使之仕。其所造诣可想也。夫子岂不谅哉。开也乃对以此。非苟为逊辞也。斯之未信四字。其见得实志得实。何等姿质。何等志气。夫子之喜有不可量者。门人记其言。并记其悦。是又可喜也。
存斋集卷之六 第 116L 页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问曰孰愈。对曰不如也。许之曰吾与女不如也。圣师贤弟相得气象与圣门为学施教法术。宜深味而体得之。
  一与十训无者字全在也。二即者之者抽一也。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治世民兴于道则中人以上。皆有浩然之气。中人以下。亦皆有所不为。刚者宜多。世降俗弊。人皆无集义之工。其气皆馁。苟且无耻。无所不为。此夫子所以叹不见刚者也。人有欲者私胜。故所行不能自慊。所求不免卑陋。焉得刚哉。
  悻悻自好为欲。尽知言。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子贡则欲之。而夫子则曰非尔所及。其所以抑之。实所以勉之也。
  仁是熟底恕。恕是生底仁。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
存斋集卷之六 第 117H 页
道。不可得而闻也。
 性与天道。夫子则可以不言而成教。下夫子则世愈降道益隐。全体晦塞。不可不言。是以曾子子思明德天命。已起其端。至孟子则详言之。孟子殁。其说全晦。自荀卿以下至韩柳欧苏。遂成漆夜。其所言性道。皆不及于尚类鹜者也。(下韩欧者初不知有性道二字。)韩欧姿禀。原非小人。故犹可支吾。若其说益降而益讹。遂为小人之迷藏。则人之类灭久矣。何幸洛闽夫子详说而阐扬之。至今五百年。绪论尚不坠地。可谓斯民之大幸。今又不幸。寻摘之学盛。而读书不复穷研。举世还复为漆黑界。此将奈何哉。此将奈何哉。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圣门高弟曾闵以上。岂歇后于闻而行之哉。唯恐有闻。独称于子路。其勇于为善之心。尽可尚也。而是其力量则有所不弘者也。不能免得一善。便自好之意。观其不忮不求。从浮于海。率尔而对。可见也。其犹未及于温故知新之科也欤。若颜氏之博文约礼。终日不违。则其力量何如也。虽然今之学者。又子路之罪人也。读书万卷。终无一行。则子路
存斋集卷之六 第 117L 页
亦谓百世师者。尽非过言也。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子产有是四者。恭则不悖人。敬则不犯上。惠则不暴下。义则不违理。宜其为春秋之名士也。学者勿以夫子之少之而忽之。则四亦可学矣。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归与归与。有千古不平之泪。圣人不怨天不尤人。然彼一时也。此一时也。读之不觉洒然心寒。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伯夷所恶在彼。而怒不在我。故改之即止。是其无私泥者。故能得仁。
  清者之量。这量字。宜体认而得之。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微生高是其心先有不直。故不敢直言其无。若自家直。一直坦然自由。何有于言无也。满腔藏了欺人之心。故便歉然自习。遂生掠美沽名之计也。
  掠字市字。是霸者心术。世人万般病痛。皆从这二字出。有微生之心者。失势则为吮痈。得志则
存斋集卷之六 第 118H 页
为大逆。王莽,曹操,华歆,赵普。皆乞醯徒也。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巧令足恭匿怨而友。其心一也。巧令足恭者得势。下阱石。匿怨而友者。背恩如脱髦。天理全丧。为恶无所不至。圣人曰耻之云者。因左丘明之辞也。岂徒耻之云耳。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与朋友共弊而无憾。即与衣狐貉。立而不耻之心也。无伐无施。心公量弘。无人我然后可能。子路忘我。颜子兼忘人。夫子人我自在而合为一。如天覆地载。
  子路之志。亚于浴沂之义。宜细察而得其洒落胸次。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人之甚于欺者。能口言其过。此则凶狡尤甚于不知过者。内自讼然后。真知耻者也。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
存斋集卷之六 第 118L 页
也。
 此篇大槩论人物。而末章以丘之忠信好学结之。记者其有意乎。忠信又学之本也。
雍也篇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
 居上之道。不简则烦扰苛刻。最不可也。皋陶所谓丛脞。万事隳者也。
  以要直二字训简甚妙。要则守约。直则不苟。是垂衣以治之道也。然必先有明诚主一之功。然后可语此。若躐等好高则为老佛矣。学部名目。曷尝有简字乎。但主敬则所行自简。若先以简为主则简为一道。而与敬双立矣。故曰多一简字。多字是剩字意。不必有而有者也。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有颜回者。隐然含天丧予意思。今也则亡。更无馀言。而又曰未闻。甚言好学之无有也。三千七十。夫子孰不见之。犹曰未闻。则门人之警省。果何如哉。
存斋集卷之六 第 119H 页
子贡以上。犹不得为好学。则如吾辈终身读书。而无一分淑其心身者。自夫子视之。岂非切痛可哀者哉。
  便更不萌作。是指心之所发处。盖颜子之过。非必显于行事也。三月之后。一念私意。便是违仁处。是所谓过也。于此不贰则工夫亲切细密。可见矣。颜子之过。在违仁之违字。不贰之工。在克己之克字。用工之力。在请事之事字。才违便复。(复礼之复字。)才复便不失。(服膺不失。)苟寿而熟之则便当至从心不踰矣。诸子只是学焉者也。颜子则好之。好之至。故不改乐。至于欲罢不能。则是孟子所谓乌可已之境也。改大过而不贰易。谨一念而不贰难。维慎独者能之。维戒惧于不睹不闻者。方无过。不迁怒。性度和缓者或可能之。然程子曰必理会其所以不贰云者。诚是矣。若怒去而馀意留心。如镜面嘘气者。犹是迁。且当怒九分者。怒十分。亦是迁也。苟非真切用工于克己者。不可易言也。真而静三字。人性之本。学工之原。真而静。故明通而知。无私而仁。自强而勇。易之无妄。中庸之诚。
存斋集卷之六 第 119L 页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必曰其心三月不违。若圣人则无其心二字。这二字从颜子用工处言之也。是程子所谓守之。夫子所谓不失也。子曰依于仁。这不违。是依字义也。仁如大道。颜子已得是道而由之。遵而不违。其或久而差失一足。便是违也。诸子则但因夫子指示。知道之在彼。而时或至焉。未到依字地步者也。若圣人全体是仁。不复言依也。存乎心者仁。发乎事为言语者仁。岂可曰其心。
  
几非在我者。是切至之言。盖其心不违则我用力勉焉者也。若仁熟则由仁而行。不勉而中。我无与焉。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闵子辞宰辞气。有少之为丈夫之耻者。斯言何为而至哉。殆欲洗耳云。
  孔门师弟朋友间无不言。言无不从。而仕于季氏仕于卫。夫子何不止之也。朋友何不告之欤。求也至于鸣鼓而犹不止。吾恒怪之。学者于此。
存斋集卷之六 第 120H 页
宜有嘿识而自警焉尔。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亡之矣。何等爱惜。命矣夫。何等咄叹。矣夫二字。隐然有怨意。曩日回已死。今日耕又疾。天乎胡宁忍我。
子曰贤哉回也。一簟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爱之深悦之至。故不暇叙事。而先说贤哉回。既叙事则洽于心发于口。故不觉重言贤哉回。不堪忧这堪字里面。有无不为意思。甚可惧也。人能处贫而堪之则已过人一等。能安之则过于堪一等。能乐之则又上一等。能贫而不与焉。与尧舜有天下不与一般。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其曰悦子之道者。是非真悦者也。若真悦则当竭其力。死而后已。力不足三字。非惟不必说。亦不当说也。求也本末见夫子之道可悦之实。故其言曰非不悦。若见大意。非不二字。宁自其口出欤。
存斋集卷之六 第 120L 页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为政得人为先。而子游亦应以此为先。故问之。而焉尔乎三字。包这两意。有丁宁恳挚意。
  行不由径。似是细事。苟非席不正不坐意不能。大抵人事狼狈。何莫非欲速之心害之也。故虽细事。必去是心而熟之。以及其大也。若不矜于细则私意渐长。尤不能自禁于图大也。折旋中矩。周旋中规。亦不由径之意。折旋处径度则速。周旋处曲超则速。未为不可。以必中规中矩者。造次必于是。以习其耐迟之心也。末俗奔竞。专是由径之心也。文王三分服事。元是不由径之心也。然则学者其可不反省而戒谨哉。论桀纣之恶。不患无辞。而离骚乃曰捷径而窘步。甚似歇后语。然探桀纣本心则都是由径之意为祟也。秦汉以下能言之士。并无以捷径罪桀纣者。见识之卑。世道之衰。可知也。且究竟论之。则君子平日所养者大。故身躯虽只是七尺。而柱天踏地。塞乎两间。何许径路。能担当此躯子两脚耶。非惟不合由也。亦惟不忍由也。周公几几之
存斋集卷之六 第 121H 页
舄。君子容重之足。岂曲蹊细路所可容受哉。世人之必由径路者。其心则以速自得。而是其身平日自视。细如稊米。元无千金之重者也。席不正不坐。亦非惟不当坐。实不忍坐也。假如夫子顸(一作顸)顶海口章甫大带。何忍坐歪席也。不正不坐。是凡事不苟之道也。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只当曰难免。而必着乎字者。极痛切叹之辞。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何莫由。倒蹴言之。甚悯不由者至愚没奈之意。
  怪而叹之。若曰人皆有是心。何其昏愚若是耶。解何莫二字。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彬彬然后君子之下。例当有也字。若对举君子与小人则当用也字。此直下说君子。故无也字。
  奚啻宁野而已。人既病于史则虽圣师提耳。莫可回悟。人心全亡。福地都丧。天厌众离。终于覆亡而已。野则犹有可悟之质。犹有可教之姿。若审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之义。决不可文胜也。
存斋集卷之六 第 121L 页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当曰幸而不死。而曰幸而免。似有馀地。然其免者禽视兽息。直则一。一则实。实故生。罔则反是。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直当曰先难后获。而乃以仁者提头。是答问之别例也。盖先难后获。本非仁之事也。但先克其迟难之私。而自强于所当为。后计其功效之利。而自尽于用其力。是去私笃行之方也。因以熟之则可以为仁矣。是以其言如此。若曰欲为仁者。如此云耳。
  
上言知者之事。下言仁者之心。甚分晓。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乐者。与物为一。而嗜好无以易也。君子观物。以身体物。即物格理。故乐之。非苟焉而已也。仁理之普遍流行似水。智理之微妙凝定似山。不必泥看。但仁智之实在我。而自得于心者。方能乐之。不可泛言也。且能静而体立。然后方能动而不括。能乐而心安。然后方能静而有常。岂可忒分仁智为二端哉。况此所谓智。非谓智谋巧术之谓也乎。
存斋集卷之六 第 122H 页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器觚故名觚。至愚可知而末俗好新。削觚为圆而犹呼之为觚。以时人作时事。何事不然。何物不然。愚騃无识。循俗流亡之状。不忍对看。况凡事近真则限死违背。近误则登时学习者乎。是以迫问之曰此是觚耶。此是觚耶。甚恶之之辞。退之原道。惟怪之欲问一节。盖得此章言外意。(旧时为寒而有毛扇。今以纱绡为之。岂非觚不觚哉。末俗事事皆然。)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人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几年亲炙承教。益友讲讨。尚未识仁。予也陋哉。观夫子答问仁。诸子之学。浅深可知也。颜,冉之外。无识仁体者。甚者如予。宜乎后世之不能知也。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约。结束而渐益敛缩。以至坚固之名。博学于文。于事物义理。无所不会。而反循天理当然之节文。履用人道当然之仪则。见识明而择善精。繁文削而执守精。是所谓约之以礼也。亦非今日博学尽了。明日却去约礼也。博学属知。约礼属行。
存斋集卷之六 第 122L 页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此章比中庸。多德字而无能字。此重在中庸之德。中庸重在中庸之道。此叹民鲜之意切。故不暇言能字。中庸赞中庸之义大。故未必及德字。道为主。故必着能字。德为主。故合无能字。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子贡想见仁道至大。而不得于心。故臆料而过于大。亦不敢自信。乃曰如有如此则何如。夫子当曰是圣也。乃曰必也圣乎。把这必字乎字。照如有字勘鍊看。可知文法之妙。既曰圣乎。而又曰尧舜犹病诸。可知道理之无极。亦所以开晓学者也。人者己之对。初学者能推于己之对则可以为仁。因而熟之。人无不立。人无不达。则便是博施济众也。能近取譬四字。初学刮眸之金篦。欲行恕者宜着心。
  引手足不仁以證仁。极明白易晓。君子以万物为一己。故一物不得所。为一肢痿。众人自家一身五脏四体。皆不得其所。是全身痿痹也。何不
存斋集卷之六 第 123H 页
求可疗之方欤。
述而篇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我老彭之贤。未知何如也。然不贤于夫子则必矣。尊而爱之。不敢曰老彭。不忍曰老彭。必曰我老彭。我字爱而亲之之意。溢于言外。夫子是时已七十矣。好贤之诚心。惓惓无已。故发于言者。自然如此。后来有称吾黄叔度者。何等亲之之语。学而不厌者。方能诲人不倦。倦于诲人者。亦厌于学人。是由不知义理之无穷。而私意塞中也。人而不厌学于人。虽有不善者。寡矣。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以四者为忧。非谦辞也。惟圣人恒有此四忧。有十分忧十分圣。九分忧九分圣。渐而杀之至于一分忧。亦胜于下愚。圣人终身有忧。故至从心不踰矩。尧舜禹汤文武之战兢临深。皆此忧也。不能迁善者。每以不快于改过。故因循苟且而不即迁善。徙字即断然迁之之辞。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存斋集卷之六 第 123L 页
申申夭夭处。嘿想圣人之心无所偏倚。虚静明定。外貌自然如此。学圣者学之必主敬。敬在工夫时。端庄整肃。全体敬时。申申夭夭。到此地位。天下万物。无可以易吾乐。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不暇叙事而先叹者。意切至故也。必先曰甚矣。这里有悲悼意。见周公时酬酢甚说话。当熟想梦时何以梦。梦何如方见得吾仲尼。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自志至据。猛着心大着力方得。既得于心则便是省力处。省力非谓歇后怠缓也。但工夫熟而行不艰涩也。至游泳适情之界则便有乌可已之乐矣。学者每患当初之志不坚固者。未至据底地位。才见生涩。便中途而废。
  忽不自知。这忽字非身亲经历不知也。到此有手舞足蹈。乐莫乐意。西都赋排飞闼而上出。若游目于天表。似无依而洋洋。正道此气象。(盖从重楼复阁到极尽处也。)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不以礼来者。无求我之诚者也。无诚则虽诲不入
存斋集卷之六 第 124H 页
矣。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以常理言之。反三隅。苟非丧心者。皆可能。然私意蔽之则告之而不知。视之而不见。如吾欲子之孝于我。反隅则可以事吾亲矣。而举世无知者。至近而出于天彝者尚然。况其他乎。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是日哭则不歌。不合常情。故人未察其当然。盖哭出于哀甚。俄倾之间。发哭之哀。何忍遽忘。而又为歌也。人未深知其当然。故有歌则不哭之讼。若宴乐方将之际。忽有丧惨。哀猝重而掩喜。哭不觉自发矣。奚暇论不相参也。若早日宴乐极欢。而但以日尚未暮。赴吊昨日之丧。则非特吊死无诚。吾心之哀乐。宁不卒遽无常乎。盖宴际遇丧。哀自外至而掩喜。故喜不入于哀。宴罢而吊。哀自我作而喜尚留。故喜入于哀。不可哭也。哀自我生。喜亦我生。俄倾之间。不当两生。然则哭不歌歌不哭。一义也。伊川之说。人多疑其迂。毫釐之差。宜俗士之不能卞也。
存斋集卷之六 第 124L 页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维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维我与尔。慇勤爱悦。恰有一身意思。其意甚挚。(关雎诗注挚而有别。挚字有无限天人至情。)此所以有天丧予之恸也。行三军。颜子为大将。子路为扁箱而已。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不曰富如可求。而曰富而可求。把那富字放作冷物。只以而字关接拖出如可求三字。妙哉。附势求富者。何事不为。执鞭最雅者也。雅者而曰犹可为。则下于此者。何忍为也。虽可求而得。不可为也。此特设言。以警鄙夫而已。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乐由人心之感而作者也。人之性情。皆现于乐。后世之乐。不及古乐。人之性情。不古故也。韶虽存。听之者性情不古。故不知其美。而举世不用。独夫子好之如此。当时之君有能好韶者。亦能用夫子矣。学者当想像舜德如何。韶舞如何。夫子所以好之如何。今吾之所好如何。可以有得矣。
存斋集卷之六 第 125H 页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冉有曰为卫君乎。子贡曰诺。是二子之心。皆有疑也。子路何独无疑欤。入问伯夷。读者但依例言子贡能言而已。须思子贡平日知夷齐何如也。苟非深知夷齐。安能以为今日对举也。马迁引此而曰求仁得仁。又何怨乎。去而字着乎字。而夫子语意太疏漏。学者宜玩读而识之。
子曰假我数年。卒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晚而喜易。是时已七十矣。故曰假我数年。曰卒以学易。这卒字即死而后已之意。可以无大过。若以谦辞看不可。盖圣人之心。未尝自以为无过。若以为无过则非圣矣。是以其言曰七十不踰矩。前此则独觉其有踰矩者矣。数年无过者。其岂非不踰矩欤。不但曰过而曰大过。此孔子也。然而世有恒曰吾无过。或告之过则怒者。此何人也。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若曰子之雅言则常言只此而已。曰所雅言则常时言语。此为多也。末端不必更言皆雅言也。盖子
存斋集卷之六 第 125L 页
所雅言。自夫子教不倦而言。皆雅言。自门人笃信服学而言也。非心悦诚服者。记之不能如是矣。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人有问而不对。不可也。且彼既问圣人则亦宜以启之。故曰奚不曰如此云。然若他人问圣人者千百则答辞亦随异千百矣。此特告叶公者也。虽自谦之辞。然辞气活泼明快。有倾天河洗玉坂意气。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知之者这两者字。是丁宁提耳学者语。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门人疑夫子有所隐。则大害于进学。故发此言。既曰无隐乎尔。又曰是丘也。便是矢之辞。使门人信其无隐而学之也。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亡恒。即诗所谓二三其德者。学者所谓无持敬工夫者。中无执守。百恶并萃。末至于无所不为。甚可
存斋集卷之六 第 126H 页
惧也。病根是亡而为有三事也。凡人有一分虚夸之心。其为人也无足称也。亡有以一对一而言。虚盈则所该广。约泰则尽之乎人也。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不曰人多不知而作之。我则无是。而曰盖有作之者。辞气之厚。待人之恕。可见也。
子曰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
 不保往不与退。是上天生物之心。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仁远乎哉。有怜悯开喻意。斯仁至矣。有欣欢庆幸之意。圣言理到。故见于言外者类皆如此。仁本在我方寸。故欲之则当下便是。而其曰至者。如自外始至。形容其可喜意。便有父家何在。何相见之晚也意思。学者体玩圣人训辞。得其兴起感发浃洽薰陶者。则可见所谓时雨化之之妙。
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某也幸。有过人必知之。只是因司败发而学者修己为学之方。不外乎此。真圣人之言也。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存斋集卷之六 第 126L 页
时人赞夫子。故自言曰岂非吾之文如人故耶。苟直曰躬行则未也。无以进学者。故若曰行则行矣。未有得云。
  全未有得全字。自未之未之字出。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亦可谓善学师矣。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
 必问有诸者。引起子路答语。使吾言易入也。某之祷久矣。有无限义理。深思体认。可得人生也直。内省不疚之义。而苟且侥倖歆羡攀援之意自无矣。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俯仰无愧。常由正路。宜其坦荡。孔孟屡言之矣。小人长戚。世或莫之知也。虽富贵万钟。广厦玉食。其心未尝一刻平常和泰。病源只一字曰我也。心中有我则大道如天而无容足处。世界三千而无着身处。白日中天而目无见。八珍在前而无可口。官至宰相而不堪卑贱。岂不昼夜长戚戚乎。还不如鹿豕之饱食逸走也。(推极论之。唐太宗之为天子。亦长戚戚者也。人之兔戚戚。
存斋集卷之六 第 127H 页
诚难矣。)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温而厉。威不猛。尚可说也。恭而安三字。真天地之传神。非以身体之而神会心得者。不可得也。读者须嘿念熟想。僾然如见夫子。然后可谓读书也。
  读者宜思程子以此断然为曾子所记何也。亦断知果是曾子所记。然后可谓读论语。
泰伯篇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至德也。语已足。又添已矣。是决定歆叹之辞。这三字隐然有诗经于字意思。泰伯让天下。非夫子亦不能知。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纹。
 勇直。无礼之病。易知易见。恭慎。无礼之病。难知难见。恭无礼。是足恭也。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曾子非欲告门人而引诗也。是其心顷刻寤寐。未
存斋集卷之六 第 127L 页
尝忘此诗者也。而今而后四字。可见死安意。(西铭殁吾宁之意。)免夫夫字。可见幸意。身体犹不可亏。况心性其可亏乎。子之堂构父室。敬止桑梓。是一理也。深知免夫之意。非惟保身保德。君子保宗庙。小人保家业。此孝之所以源百也。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曰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暴慢色庄鄙倍三者有一。不得为吉人。况有一则三者自兼乎。学圣学贤。世皆不喜。谁能为曾氏将死之言而学道。以远此三疾欤。有此三疾。虽乡里不行。学者当慎之。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从事。专以是为事也。从事于斯。颜子之所以为颜子也。从事而熟之。至于不勉而无所事。则圣而化之矣。到此则能而问不能。多而问寡。有而无。实而虚。犯而无校。两以字两若字。并不当着矣。下愚则不能而不问能。寡而耻问多。虚以为实。无以为有。好犯人而自称则曰予圣。谓之何哉。
  
存斋集卷之六 第 128H 页
颜子卒时。曾子年二十三。追念颜子从事于此而为此言。则亦以此从事可知也。夫子殁时曾子年二十七。闻一贯已在此前。及载论语。曾子之言。亦皆夫子未殁。门人群居时言。诸子欲事有若而禀曾子时。年亦不过三十。其所谓鲁。果何如也。学者当嘿想而自勉也。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可以托六尺。不可以不弘毅。分明是曾子影子。此所以独得其宗。三传至孟子而益章也。仁以为己任二节。读之有凝然独立。万物在下底气象。不亦二字须着念看。有鼓舞意。有慷慨意。谁不读论语。而轻薄虚躁者。果虚读书哉。呜呼。不亦重乎。不亦远乎。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以今之读诗。今之行礼。今之为乐。反而思之。今人之生。罔而已。其实皆科学害其心。而不善读书故也。
存斋集卷之六 第 128L 页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下愚不可喻于道。喻之不从则刑以弼之。只得使由之而已。若欲必使知之则渎而至于厌斁。教化不得成矣。误解此章。以为圣人治民。不欲令民知道。此汉唐以下杂霸之术。而宋时苏氏之学。专主此说者也。正如汉儒误解皇极以为大中。致孔光,扬雄学术之误。驯至于王莽之祸也。苏学大槩如秦人愚黔首之术。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恶不仁。当然之事。疾则与恶异矣。有不忍耐而与为对斥之意。已是褊心。况已甚乎。
  无所容则致乱必矣。学者当熟思其处之之方。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馀不足观也已。
 周公之才。非今俗之所谓才也。当熟读仪礼礼记。体察其节文制度。曲尽天人之理。玩味诗之雅颂。书之诰训。心得其薰养性情处置辅理之道。是何等智能何等伎艺。无其德者。必无是才。既有其德。自无骄吝。此甚言骄吝之不可。故借周公以为言。若小人之才。才有才便骄吝矣。
  
存斋集卷之六 第 129H 页
量狭者见小故吝。易盈故骄。盖小人专是私我。才穷约不胜我少故吝。才通显不胜己大故骄。君子所主者义理。虽穷约而浩然之气塞乎天地。虽富贵而若固有之。非我穷也。何吝之有。非我富也。何骄之有。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夫子之时。三年学不志于谷。已不易得。况今时乎。半年学。已志卿相。亦何所不志。
  如此之人四字似剩而紧。泻出夫子本意。妙哉妙哉。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笃信好学以下三节。是君子修身处世之始终。经传几千万言。都不外此。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在其位章。与中庸生今反古章参看。其意备矣。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师挚适齐之后。追思想像。故曰洋洋盈耳。其情戚矣。若使鲁之君臣有听德之耳。必反师挚。亦必念挚乐之所自出而用夫子矣。齐东之女乐。在前上处。乐不淫之关雎。谁肯念听哉。杏坛斜日。思西方
存斋集卷之六 第 129L 页
之美人者。只是击磬之孔氏而已。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有天下也而这也字似剩。若曰有天下而不与则犹有我有底意像。着也字然后那个天下公然是自有底。此一字便是不与之影子。是文章神妙处。(着也字而后有字无力。妙哉妙哉。)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巍巍竖说。荡荡横说。巍巍成功。书之放勋。焕乎文章。书之光被。
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当曰周有乱臣十人。乃曰武王曰何也。泰誓以予有。对受有。是武乐未尽善处。读者宜想认其揖逊征伐气象。服事殷者文王也。当曰文王至德。而若拈举文王则武王是何如人也。乃曰周之德。所以恕武王也。其意若曰武之事。所不得已也。其心则同是至德之心也。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
存斋集卷之六 第 130H 页
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天子是神民之主也。故致孝乎祭享。尽力乎民事而已。吾之一身。何有于为君哉。若使禹有意于菲卑。未得为大圣也。其心未尝有我为天子。故不期菲卑而自菲卑。是其量与天地同其大。故帝王之尊。九州之富。初不有无于其中。量小者虽强焚雉头裘。心中常有天子。安得不发狂乎。诚可怜哉。降而至最陋者。饫吃呼来之一盘。望见大官之半面。其举趾已高。奚足与议于人道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