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醇庵集卷之六
醇庵集卷之六 第 x 页
醇庵集卷之六
 题跋
  
醇庵集卷之六 第 478H 页
书三胜道路辨后
从弟君勉。性喜山水。凭按图记。尝为三胜辨甚详。盖其意深慨于隐晦不显。而叹无好奇者。穷搜深探。明其有无也。余入山中时。问诸寺。僧曰九歧渊。在永郎岾北。宿真佛庵。可往返云。或又曰。万物草塔下桥实未尝有也。未知其是否也。玆山。著自新罗之际。于今名益盛。游者巡匝于山中。岁以千百数。其有一壑之遗者乎。而况如三胜者哉。然余尝登断发之顶。以望玆山。其势逦迤盘延。以人迹所至而测之。宜不止此也。且如九龙百塔瑰绝之观。必藏于重险之内不常睹之所。岂造化之所惜而秘之。将以益其奇欤。然则果有愈奇而愈难见者欤。是亦未可知也。余尝穷九龙百塔之境。其危犯死者数。归而甚悔。以为人有舍性命趍货利者。人必讥焉。彼口腹之与耳目。其为欲均也。而此则为之亦过矣。盖君子之所不取也。繇是而言。三胜之有无。复奚用辨耶。余既悔之。书于是。用为后人戒。
醇庵集卷之六 第 478L 页
书北关高氏所藏帖后
呜呼。此吾家两世文献之藏于高氏者也。高氏累世居北青。其先。于吾家。有患难相济之谊。余尝考家牒所载。吾高王考天坡先生。降生于北青府南门外高姓人家。今则诸高氏住府之西门外云。是岁壬辰。吾家尝避兵于北。高氏为其主人。其后吾曾王考黜补本邑时。为序以赠其后孙。吾先考黜补利城。于青为傍邑。又为诗以赠之。此帖之所以在高氏也。然青距京师千有馀里。南北阔远。后世子孙。不能数相往来。或相见问。不相记识其姓名面貌。非此帖何以徵之。故余尝未知高氏之后尚今存否。而亦不知此帖之藏于高氏也。今高生访余于京师。余始与之语。尚不知其为高氏子孙也。生出此帖于橐中以示。然后乃知信为高氏之子孙也。吾家与高氏有旧谊。而不一识其人姓名面貌。今也乃见之。又有两世文献之足徵。其感而喜也何如哉。自壬辰六十六年。曾王考与高氏之孙遇。自丁酉七十七年。先考与高氏之玄孙遇。自癸丑二十七年。吾又与生遇。生于高氏为五世孙。名
醇庵集卷之六 第 479H 页
峻汉也。凡百六十馀年之间。吾家与高氏子孙遇者。三而已矣。何其相遇之疏也。遇之疏而必以文记之者。将以久不忘也。于是书赠高生。使付帖后云。
省斋零藁跋
吾友南君岳老。太学士雷渊公冢子也。与吾为累世交。岳老高大父壶谷公。与吾曾大父阳谷公友善。其唱酬诗什。俱载集中。雷渊公与吾先人月谷公交义之盛。一世诵之。由是两家子弟自童稚已能相识。余年六七时。往拜雷渊公于建德坊第。岳老以总发侍坐。一见辄相欢爱。将退赠其所弄瓦骖。吾至于今不忘。是岂非古人所谓竹马之交也欤。然时皆就学有所业。不能继而相从。戊辰夏。始得偕游于钟岩亭舍。披云林据岩泉。觞酒赋诗数日而还。呜呼。此吾两人从游之始终。而其岁秋岳老殁矣。吾与岳老藉累世之好。幼少相识十馀年。而论其平生之契。则仅一游耳。岂不可悲耶。且钟岩。吾别业也。先人与雷渊公杖屦数及焉。今与岳老得会于此。以追踵昔日文酒之乐者。岂偶然哉。而岳老遽
醇庵集卷之六 第 479L 页
殁。吾谁与复游也。嗟其已矣。岳老为人。短小精介。孝而有文。君子人也。早举进士。死时年二十八。雷渊公以文章清德高一世。岳老学于其家庭。为诗文清澹有致。而局于短年。不充其才。惜哉。雷渊公收录其箱箧若干首曰省斋零藁。命余题其后。窃惟公意非以余为能轻重岳老也。则何敢辞。遂书其世好从游之始终以为跋。
书东亭诗后
克卿静坐读书有日。若有勃郁于中而不能发。乃与君勉。骑马出卧东亭三日。得诗而归。十馀篇。皆清奇也。夫勃郁而不发则无诗。不能勃郁而发则难好。故草木根蕃者荣盛。大弩弦劲者矢远。其蓄仁义而施功言也。亦若是而已。克卿无特以诗为也。文卿题。
题三唐律选后
此。余旧时所选也。正宗诸人。浑厚和平。妙在神趣。不可以勾字求。羽翼以下诸人。淘洗巧变。妙在言语。稍有迹可学。故取羽翼以下馀响以上五七律百十九篇。然于今观之。其所取舍多未协于中者。选时距今计未十年。何其变之骤也。
醇庵集卷之六 第 480H 页
余于食幼时所嗜。今反有不嗜。今所嗜多幼时所不嗜。其于诗亦犹是哉。己卯季春日。书于听雨轩。
寒松斋沈公(师周)旌闾帖跋
寒松斋沈公。笃于孝诚。通神明而感物类。邻里士大夫皆称之。及公捐馆。具书其事。闻于朝。 上之三十四年。 命旌其闾。今读此帖。其事甚异焉。夫孝。不期于感而必诚之醇也然后。能有以感。何则。感固非一日之效也。若古孝子所为。感冰鱼雪笋之类者。其诚已孚于前久矣。岂以一动之善而遽致之也。则公积诚以致感者。与古所称孝子。何以异也。其诚孝之醇笃。可徵于斯帖矣。载纯以姻戚子弟。屡获拜公。公气貌端肃。终日燕言。未尝见惰容。入公室者。如挹清风于古松之下也。公敦友睦务正直。而其根于孝者为深。怀器识。尝欲善世而竟屈于公车。呜呼。公于德。可谓立其本矣。而用不少施。以理人而扶教。奚特为公惜也。今公侄定镇为此帖。属之言。不得辞以僭焉。
诗选跋
醇庵集卷之六 第 480L 页
致仕太学士雷渊南公。尝出示诗选而语载纯曰。此吾与而先大夫月谷公及故相国晋庵李公之所选也。而为是选者。欲以存正声于既泯耳。其宜有识。然今二公不在。而吾亦老矣。汝其书诸末。载纯蹙缩辞屡不获命。谨考其选。上自虞夏之际。下讫于季唐诗凡若干首。共为一十卷。夫诗莫尚于三百篇。然自周之衰。诗教不兴而正声浸微。輶轩观风之法废。而列国之诗。不陈于朝庙。则诗之难言也久矣。然汉魏以来。作者蔚兴。靡靡乎晋隋。而颇盛于唐。虽其声律屡变。而源流可考也。故其古体。雅之类也。其近体。风之类也。又其咏事。则本乎雅者也。其写兴。则本乎风者也。其沉郁者。得于雅之趣也。其平澹者。得于风之旨也。而有足以观性情者。则后世之诗。曷可废哉。此诗之所为选也。然由宋而降。诗道大坏。与风雅益绝。而正声不可寻。故其选止乎唐。于是上下数千年之间。自天子以至于公卿大夫贤人处士之所咏叹。发于其欢愉忧思感愤之真者。无不考论音调寻索兴想而去取之。噫。是亦有三百篇之遗则也。岂不盛哉。其
醇庵集卷之六 第 481H 页
始选也。古歌谣乐府诸诗。及李白诗各体。先大夫选之。唐诗各体。晋庵公选之。杜甫诗各体。雷渊公选之。然其评品存削。则未尝不迭及焉。呜呼。世苟有善读诗者。则必知正声之在斯也。丁亥七月三日。首阳吴载纯敬识。
书灵巢上梁文后
赵景瑞作灵巢上梁文。又系主人答问之辞于其下。而文特工。盖滑稽而寓戒也。余尝读其辞。固多名言。可以为戒者。至其言物累轻重安危之分也。则余尤服其识。孰可以出于滑稽而少之哉。昔韩退之为毛颖传。其文亦滑稽。读者怪之。然退之之志。则嘉其功耳。故君子之于文。非有惩创劝戒之旨。不足以书。其可书者。虽滑稽。不害乎书也。然则景瑞之为此文。亦可谓得君子之旨也。且景瑞滑稽而不遗所戒。吾知其无所不戒也。然讽言不如直言。嘻笑之戒不如庄言之戒。此则景瑞宜已知之。不俟吾言矣。
题崔逸翁(希亮)捷倭公牒后
左海兵燹之憯。无酷乎壬辰之寇。当是时。元帅权公战于陆。统制李公战于海。功俱为最。其麾
醇庵集卷之六 第 481L 页
下之士如公之左右其功者。泯没不显于世。岂不惜哉。按公家乘。公姓崔氏。名希亮。水原人。以武进。寇之再逞。公以兴阳县监。属李公军。每战辄胜。及公被劾。以专受舟师节制为咎。何其诬也。兴阳滨海。而李公用舟师。以遏寇路之冲。国之安危系焉。公舍李公而孰从哉。公玄孙某持示公报捷公牒若干度。公之署李公之花押。皆存。其文虽多缺落。酋虏卤获之数。尚可考焉。昔韩退之记南霁云事。徵泗上浮图之矢。欧阳永叔褒王子明节。寓想于丹青之像。后人之起感于斯牒者。岂出矢像之下哉。宜其子孙保而藏之。李公既没而寇亦已退。公不复以功名为意。飘然敛迹。优游江湖五十馀年而终。其当丙子之变也。年几八十。露立北向。日夜恸哭。送其子扈从 行在。其忠义之气。至老弥烈。公之贤。岂独战功也哉。尚论者可以观之。于是乎书。
金处士(斗雄)遗文跋
士能好善而嫉恶。则可谓贤也。而义不形于外。则其亦不诚者耳。故君子之于善恶。其好恶必达于外然后可也。呜呼。金翁斗雄。岂非其人也
醇庵集卷之六 第 482H 页
欤。余尝读翁遗文而得其为人。其好善则思遗其子孙而为训。其嫉恶则矢口奋言。忤众舌仇俦辈而不恤也。其不形于外者也欤。然其平生大节。最在于己巳之际。翁少时尝习弓马业。及闻 壸仪出逊。折弓碎矢。杜门以处。遂终身不复求用于世。何其贤也。非其所存于中者明。则何能择之精而行之勇。若是也哉。呜呼。翁于义。若勾芽之必伸。磁铁之必指南。发于其天衷而无不达于其言行也。如翁者岂易得乎。然翁之死去今不百年。世无能知有翁者。其可惜哉。渼湖金公。贤翁之为。始乃取翁遗文于其后属。遍以示诸人而嘉叹之曰。宜有以识之也。载纯感翁之义。不敢辞而谨为之跋。
梅湖诗集跋
梅湖诗集一卷。丽朝右司谏陈公澕之作也。集首有偶题绝句一首。盖公以书状官。奉使金源时诗。而其旨激昂悲咜。千载之下。犹令人击节而兴慨也。呜呼。当是时。中国陵夷。戎狄迭侵。而春秋尊王之义。漠然不复闻矣。然窃尝怪以三韩礼义之国。犹且靡然服从于胡虏。终至结婚
醇庵集卷之六 第 482L 页
媾通朝宦而不知耻。及读公诗。然后始知其时士大夫未尝无忍痛不得已之心。特畏约力不能有为也。昔周之衰。而有匪风下泉之诗。当时列国。慨念王室之意。蔼然著乎咏叹之中。使天下后世。知民彝之不可终泯者。实赖斯二诗耳。然则公之此诗。其可比列于曹桧之什。而无愧焉。公善为歌诗。与李文顺公奎报。齐名一世。搢绅学士皆推许之。尝有文集。佚而不传。公之裔孙。搜辑其残篇断句之散见文籍者。及诸名公评品之语。将付剞劂。以图不朽。属余跋其后。噫。公之贤。固不可名以一诗人。然今之知公者几希矣。非斯集。亦何所徵焉哉。于是书此以归之。
松岩集跋
松岩集三卷。故参奉奇公之作也。公既受业于大老之门。学识博透。大被奖与。且与傍邑同志之士。究穷性理之学。相遇则讲讨以言语。离居则反复以书牍。亹亹矻矻如嗜好之不忍一日忘。不知世之有荣名利禄者。噫。先辈好学之诚。丽泽之诚。有可以想见。然未知其遗风馀韵。今犹存否也。世称湖南辈出名贤。其来惟旧。而今
醇庵集卷之六 第 483H 页
久无闻。岂前贤倡明诱掖之功。寖远而然哉。读公遗文。不能不为之慨然兴叹也。诗若干首。文若干首。甚鲜矣。然其文章赡畅峻洁而饶理致。若其论理之说。遵守洛闽之训。有深体自得之意。不为循外以苟然也。斯亦见公之所存焉。噫。后之览斯集。庶几有感发兴起者。其孰以寡而少之也。公讳挺翼。字子亮。世居湖南之长城以荐。连授 齐陵 孝陵参奉。皆不仕。公后孙某来请载纯书其卷后甚勤。辞不获。谨为之跋。
皇甫忠定实记跋
皇甫忠定公实记凡三编。金公某之所辑也。噫。天命有时而去就。君纲万世而常揭也。则公之死也。岂不知天命之有归。其心诚为乎扶伦纲而不暇他顾耳。苟非理义根于心而不惑。恶能若是乎哉。呜呼。以天命为去就易。故未尝无人。灭身以扶伦纲难。故常几希矣。当时卿士大夫舍难趋易者。滔滔而然。则公之孤忠伟节。可以建天地而无愧也。 英宗丁卯。特命复爵 赠谥。崇褒之典其至矣。斯岂非绌于一时而伸于无穷者邪。公之著述行迹。散佚于变故之时。世
醇庵集卷之六 第 483L 页
无传者。其虽寂寥缺少。不有是记。其何以徵公也耶。悲夫。
久庵集跋
久庵金公遗集诗文若干首揔为二卷。公少随伯氏真乐公游。学于松堂朴公之门。与其门下诸君子相讲劘。深为所推重。其出而在朝也。与当世贤士大夫。上下其论。正邦礼斥奸凶。蔚然为名臣。及殁与真乐公。并享于洛江之祠。噫其盛矣。今 上十一年。宣额曰洛峰书院。公生于盛际。从游于一代贤者。以成就其学。退溪李文纯公至许以畏友。斯可见公之贤。而足徵于来后。其文章根据学问。必以理胜之。而不徒藻华为也。虽其放佚于兵燹。存者鲜矣。然犹可以想像当时师友之盛 国家作成之化。于斯集。其孰以少而不珍之哉。
第五游跋
文字。六经之本也。非文字。虽圣人。何以成六经哉。然自篆籀变而为隶楷。言六书者。穿凿者有之。傅会者有之。其义能不淆而隐者几希矣。夫六书之义不明。而六经之旨不晦者。吾未之信
醇庵集卷之六 第 484H 页
也。噫。圣人已远。而微言之绝久矣。又况其本之不明也乎。爱庐子沈公有之。尝潜心字学十馀年不懈。著为成说。其亦有意于助发经旨也欤。余昔游公卿间。闻公谈字说。浩浩乎若不可际涯。往往令人犁然有省悟。余于是知公心之独苦。而未及见其书也。公既卒。公胤子上舍君。以余与公交游之久。要题语于卷端。余受而卒业。则虽寡陋不能深解。然其存正黜讹。间附己意。渊奥古雅。皆有据依。旧时所闻。犹未有尽之者。摩挲阅玩。不禁俯仰之感也。书居六艺之五。夫子有游艺之训。故编之名以此。又可见公之志必欲依圣人之训。而非出于排閒消寂汗漫之为也。然独恨其止于半藁。字未满二千。奚异大鼎之一脔耶。倘使公无婴疾患。假以年数。极意覃考。裒成完书。则六书之义。可以复明。亦庶几于经旨之助发。而今不可得矣。惜乎。
航海朝 天图跋
载纯高大父天坡公以 天启甲子。充陈奏副使赴京师。竹泉李公德泂为正使。忠正洪公翼汉为书状官。时有虏警。关以外道不通。航海而
醇庵集卷之六 第 484L 页
达焉。载纯幼时尚见其画卷于旧藏。辛亥仲夏。忠正公后孙清安使君述祖。示其家藏画卷二册。宛然与昔日所睹。不爽毫发。盖其时三使各写一本。而载纯家所藏。今已不存矣。抚玩斯卷。不觉兴感。由郭山水行至登莱几里。岛屿渺茫。涛泷汹涌。龙腾鲸戏。若在舟行咫尺之间。由登莱陆行至京师几里。山川人物邑市楼台与夫帝王公卿圣贤英豪冢庙宅里千古之迹。沿道错列。无不历历如身履其地。寓目追想。信乎当时之行险且危。然其游览之胜。诚可谓富矣。 皇朝文物之盛。我 国事大之诚。亦可以徵也。使还十三年。忠正公为 皇朝捐身抗节。未几京师沦没。虽欲复见彷佛卷中之事。今不可得。岂不悲哉。宜使君之宝藏斯卷也。使君以载纯为天坡公孙。请跋语。遂略记事实于卷后。以寓风泉之思。且识两家世好之有旧云尔。
北洞雅会图后识
   甲子十一月。读书于北山之下。作小图识之。烛下凭丌而坐者。为吴敬父。对敬父而坐者。为李胤之。坐而端拱者。李元
醇庵集卷之六 第 485H 页
灵。丌上有古鼎像文王尊彝。古螺杯剑笔筒各一。胤之之左。负手而立且顾者。金孺文。而小童侍元灵立。其子远大也。二人坐于梅下。童子奉书向敬父立者。敬父从子文卿,子正,麟男。凡丌三书数秩画轴三砚一。屏南芭蕉竹各一盆。拥茶垆在南槛下者。小奴太辉也。纯泽书。
壬子春。儿辈得小画一幅示余。始见也茫然如梦中事。久之不觉怆悢于怀。尚记其时会中多当时胜流。而皆读尚书。李凌壶元灵麟祥。为此画。金公孺文纯泽识其右。自会至今四十九年。八人之中。在世者惟载纯一人耳。人事之倏忽嬗变如斯。诚未知古之人欲久视长生者。抑为何乐也。久生适多阅悲戚耳。金公识中吴某。我叔父清修公也。胤之。丹陵李公胤永也。子正。吾弟持卿载维初字也。麟男。从弟允言载纶幼名也。远大。亦其幼名。早夭者也。画细字微。磨灭几不可辨。于其泯没。余有不忍于心者。追为之识。并记金公旧识于前。庶几览者历历如见其画。而传其迹焉。
醇庵集卷之六 第 485L 页
书古韵疏后
字有四声。盖因人语音之高下疾徐而汇定者也。古今韵法。不外于此。是以韵法。古今之音。少异而相近者。为通韵。大异而不相近者。为叶音。以今韵而考古人用韵。可推而知也。故四声相近者。自相通而未尝相逾越。其逾越者叶耳。然古音。不可以今音测其同异近远。而自三代至于汉唐。其语音之转讹虽久。朝廷闾巷公卿大夫匹夫匹妇所与酬酢日夕相往来。未尝一日而废。则其大不同者固几希。而后世韵书。犹足以徵之也。然古韵通叶之法。知之者鲜矣。余少时尝得嘉兴陈荩谟古韵疏一册。缮写藏弆。时以考阅。窃意其于通叶之法。得其宜也。凡辞赋铭章古体有韵之文。皆可用之。而但未知陈氏为何代人。而是陈氏所自辑欤。抑取古人所已辑而疏之也。近见顾氏韵学五书。以平上去入。通为一韵者。往往有之。无部伍界限。古今声韵虽异。恐不至是。则是反使古韵淆乱。不如是书之齐整可据也。余虽好古韵而素昧其学。犹未能知其信然。姑附书于此。以俟博雅君子之辨
醇庵集卷之六 第 486H 页
之。
醇庵集卷之六
 铭
  
文王鼎铭(并序)
鼎。文王遗制也。叔父清修先生。尝考古图象以铸之。用为香炉。而因其名差其小大。为其用有异也。载纯亦尝以一具置座右。岁重光。叔父弃世。余未尝不摩挲兴思。以感曩时之事也。近余百嗜都废。尽黜玩戏之具。而特不去斯鼎者。所以寓悲于物也。铭曰。
文王有鼎。黍稷其飧。以享上帝。维德暾暾。惟叔父敬象。匪夏敦商樽。郁郁维周。之从之尊。用之伊何。然彼芬荪。亦对越皇天。古圣是宪。予怀叔父。悲其器尚存。式昭其言。永保子孙。
方木筒铭
虚中以容也。方形以宁也。不器其智也。无誉类愚也。惟其深而厚。是以蓄所有也。
耻畏铭(并序)
人之所以取善违恶者。由其有耻畏之心也。上之不能安于为仁。不得不有所耻而强于为善。下之不至愚而不移。不得不有所畏而强于不
醇庵集卷之六 第 486L 页
为恶。虽强之。苟能趍善而避恶。则亦可谓君子矣。此岂不由于其心之有耻畏也欤。是以人而无耻畏。则怠于善而无所愧怍。敢于恶而无所忌惮。终于小人之归而已。可不惧哉。然耻畏有小大而进德之深浅系焉。孟子曰。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此君子之所以有耻也。然耻不若圣人者。耻之大者也。耻不若众人者。耻之小者也。诗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此君子所以有畏也。然畏天者。畏之大者也。畏人者。畏之小者也。惟其大耻大畏者而后。为能深造乎道焉。由是言之。人有过于恇怯。甚于羞涩者。则或以为弃德。苟得于义。安知弃德之不为为善之基。人有勇于不惧。脱然无怍者。则或以为可取。苟失于义。安知可取之不为为恶之兆乎。是可以省于己而警诸人。乃为之铭曰。
有畏有耻。可为君子。无耻无畏。小人弗忌。
石友铭
我姓吴海州人。名载纯字文卿。丁未降主词盟。号醇庵 君赐荣。有石友磨不磷。四十年惟汝亲。呻钩赜力毫耕。注圣言奥而明。替鼎钟铭乃
醇庵集卷之六 第 487H 页
身。归九京携与行。
醇庵集卷之六
 赞
  
读易赞
姬辞孔翼。六经之宗。道法本原。天人会通。推则谓神。体曰圣功。知之在专。精思力攻。无骛玄眇。勿眩阳阴。即辞揆方。参互以穷。苟得厥要。如决川壅。而不多言。文顺字融。旨义既析。象在其中。拟议变化。弗外日用。上达天德。舍是畴从。周复无斁。神明如临。
芮孝子(归周)
惟芮孝子。始自三龄。跪而哺乳。敬亲是能。既长从师。先受孝经。日诵章句。以推于行。父母有疾。竭诚回春。呴肛吹温。止痢如神。尻肿傅獐。虎遗馀腥。六年垩庐。感其邻氓。积雪拜墓。或扫开道。闻其哀号。樵牧辍歈。不加禁呵。莫触丘柏。吁嗟孝子。顺德之积。享年七耋。孙曾十百。我信其孝。降祜孔硕。
醇庵集卷之六
 祭文
  
祭修斋先生文
维岁次壬申正月癸亥朔十一日癸酉。季父修斋先生之柩。自三水谪所。返殡于城西之故宅。
醇庵集卷之六 第 487L 页
从子载纯谨具清酌庶羞之奠。以二月朔日癸巳。敬祭于筵前。而冤极穹壤。痛贯心骨。神迷意错。不能成辞。陈其百一而告之曰。呜呼。先生之至仁厚德而至于斯耶。披心沥血。以扶大义。忠则纯矣。而其不能被天日之照。时之不幸也。事君尽职。不忝所生。孝之大者。而其不能终致养之节。命之不幸也。忠孝存乎己。时命系乎天。存乎己者。先生固已尽之矣。系乎天者。于先生何哉。然而小子之怨天尤神。不能自已者。以先生清和之姿。岂弟之德。宜享世所谓富贵福泽。而乃反放逐绝塞。离远君亲。不得展其志事。赍恨九原。终于不幸而止。呜呼冤哉。仁天明神。其忍于斯乎。呜呼。人间之百悲千冤。先生所不忍闻。小子之所不忍道也。先生之灵。其知之乎否乎。窃念小子险衅负戾。早失先君。赖先生扶将教导之恩。得至今日。小子顽忍苟活。既不能下从先君。则其依仰凭恃。以所事先君者事之。寓其穷天之痛者。惟先生而已。对门而居。子育父视十年之中。未尝有数月之离。花晨月夕。陪杖屦承警欬。怡怡融融。以为鲜民之乐。而顾小子与
醇庵集卷之六 第 488H 页
先生年纪之差。十年以间。盛衰存没。当不相远。承颜侍欢。可期于无穷。而岂意先生遽弃小子而先归。使小子终抱无涯之痛。而遂为天下之穷人乎。呜呼痛矣。先生之行。水潦暑湿跋涉艰难。而不能执靮先后。先生之居。居处风土不适其宜。而不能供事左右。先生之病也。饮食起居。不能躬护。汤砭熏灸。不能躬侍。承讣千里之外。不能奔哭柩前。返榇冰雪之路而不能攀绋随行。人理至此灭绝。而小子之罪实通于天矣。且其十年教养之恩。罔报涓埃。五朔梦寐之颜。因而永閟。虽呼号天地。愿假须臾之顷。而不可得。则终身之至痛。而天下之至冤矣。昔者先生尝有移居之计。念小子之孤孑。悯然中止。夫同城跬步之间。尚不忍相离。而东亭一拜。遽分千里。则小子之情。已不可堪矣。矧乎今日。遂作千古之诀。小子自此其将畴依而生。畴与而乐。有过如山。畴复诲责。有疑如丝。畴复启发。世故百变。畴教应之。世路千歧。畴导行之。先生之容。将不可复承。先生之音。将不可复闻。先生语默动静。虽欲模范。而将不可复得其彷佛矣。思之及此。
醇庵集卷之六 第 488L 页
心摧肠裂。直欲无生。而不可得也。呜呼痛矣。小子事先君日短。常怀痛冤。又不获终事先生。每于父事之地。不得尽其诚养欢乐。此小子之痛。十死而难瞑者矣。愿世世为父子叔侄。续此生未尽之乐。慰此生无穷之悲。而未知有此理否耶。呜呼痛矣。尚飨。
平康祭神文(二首)
维年月日。官姓某以刚鬣清醴之奠。祭于紫烟潭之神曰。旱既太甚。亦孔之哀。高原其灼。污邪飞埃。守多失政。干玆大灾。宜降疾殃。谴止厥身。久而不雨。何罚于民。既告马渊。仅得一濡。病穗焦秧。无望其苏。牲币重举。于神疾呼。维神之居。为邑南纪。阴壁森森。云雷中閟。夙著灵应。黎庶攸恃。庸终冥惠。驱彼魃祟。替遂天养。神职亦得。油云霈雨。滂沱溢域。百谷其成。万姓其食。当修报礼。以谢灵德。尚飨。
维年月日。官姓某。谨以牲醴之奠。虔告于县社县稷之神曰。神惟人是依。人惟神是事。神人惟一。乃道之常。既勤农稼洁粢盛。以谨享春秋。其去灾锡休以庇佑之。宜罔有攸阙。今玆大暵。暵
醇庵集卷之六 第 489H 页
月亦二。既普吁于川泽群灵。冥惠其邈。地产尽焦。民且大弃。神不少悯恤。若以降大罚。示罔可赦。是守土者不惠不明以干之。民何辜哉。彼蠢蠢设有淫慝。咎专在守土。况其可罚有枉及。凡厥有罪。一皆谪于是躬。惟神是施雨。则时降润泽嘉生。济彼群不辜。于神惠罚允宜。其亦永享于人。尚飨。
祭外姑贞敬夫人宋氏文
呜呼明灵。夙禀懿质。慈惠温恭。柔嘉有则。播闻姻宗。六耋偕老。封秩从崇。世所云福。称德而丰。夫子之丧。疾添疚中。葬而既虞。霤复告凶。乘化同归。匪从伊从。淑且考乐。灵其何恫。呜呼小子。获忝良姻。恭承德容。令仪令言。觌焉心融。云胡一夕。万事遽空。再哭灵帷。不改春风。门馆寂寥。悽悽旧踪。令辰不稽。卜合堂封。终天告诀。有陨沾胸。
祭持卿文
呜呼持卿。汝尚忍舍吾而长逝耶。吾尚忍失汝而独存耶。呜呼持卿。吾与汝生差两岁。实犹一体。吾今犹食犹饮犹寝犹兴。而汝则不闻不视
醇庵集卷之六 第 489L 页
昧然而无知耶。呜呼持卿。惟吾与汝。天地穷民。幼失先君。衔哀茹痛。惟兄弟相赖而生者。以慰我慈母。丁丑哭尹妹。今年又哭汝。不十年。再哭同气。吾何辞而慰慈母之心耶。呜呼持卿。吾与汝。幼而同戏。长而同业。未尝一日以离者。十有馀年。丙寅之岁。汝出城西。离居之忧。自此已始。其后汝自珍山解官北归。因居赤城之故里。余罢峡县。南还京师。则间以山川。不得复与汝源源而见矣。吾岂不知骨肉之远别。为可悲哉。而汝既深乐山居。不喜处城市。吾又不得远离京城。从汝于乡山。遂与汝不能合者八九年。竟失汝矣。呜呼持卿。今岁之初。我书讯汝。使未返而病报闻。药未达而凶音至。汝素强健无他病。虽夙抱疝疾。何尝虑及于死生邪。乡曲无医药。病发二日卒。未得试药饵之治。以至斯祸。使汝得在京城。医药及时。则抑有可救之道而不能邪。其终不可救邪。其天邪。其人邪。死又无一块肉。使宗祀重绝。丘墓无托。此岂独生者之悲而已。汝亦将蕴结踯躅于冥冥之中矣。呜呼持卿。我闻汝讣。晓走宵达。及汝之门。不见汝迎。及汝之
醇庵集卷之六 第 490H 页
寝。不闻汝声。欲见汝面而非复汝之面。欲见汝形而非复汝之形。终又敛之重衾。戢之玄木。此天下之至不忍也。而我犹视若常然。犹复自持。人之不忍。胡至于此。此何人也。此何为也。呜呼持卿。自吾兄弟失所怙。已二十有馀年矣。由汝诚孝。先我归拜。我实不孝。尚今在世。而又丧汝。吾岂不欲椎膺顿头。不顾五体。从汝九泉之下。同侍先君之傍。而恐重贻慈母之戚。既不能然。则亦岂不欲以理自遣。务乎忘情。而死生之际。遗恨无穷。有不可以理遣者。此吾所以不得不哀而不敢肆其哀。知生无乐而逾恐不生也。呜呼持卿。吾与汝。气性有刚柔弦韦之异。吾每谓汝。我当学汝。汝当效我。则汝亦尝颔之。然其以刚方之志。迈往之气。方进于学而不已。则吾实欲师汝而不能者也。策吾驽钝。从汝步武。生而相乐。没而并名。欲如古贤兄弟窗玉思慕之为者。今焉已矣。呜呼持卿。人之知我。惟知吾可。人不知我。惟知吾不可。惟汝于吾。既知其可而亦知其不可。吾由是以汝为真知我也。汝其亦云尔邪。他人知我。尚欲为之一死。今余之痛。惟汝
醇庵集卷之六 第 490L 页
知之。呜呼持卿。涉世大方。居家微节。相逢娓娓。夜或继昼。吾知所及。不汝苟循。知所不及。必以相询。而至于饭匙之大小。亦几乎问汝矣。汝亦言吾之过争吾之失。其达识妙论。能尽义之精。则吾未尝不服汝。而年来离合不常。此乐不全。吾尚期之于晚暮之年。学业粗成之日也。此事已矣。可复得耶。呜呼持卿。自吾哭汝。抑塞烦冤。悲哀万端。而数其大者。则抱恨者三。怀痛者三。生不得尽兄弟同室之乐。病不得致医治之方。殁不得握手相诀。而以言其所欲效则者。则失吾之良师也。以言其相知之深者。则失吾之知己也。以言其规勉之切至者。则失吾之畏友也。此恨此痛。当与吾身而终始矣。呜呼。自今以往。吾虽享颐期之寿。无见汝日。虽穷天地之倪。无觅汝处。呜呼。此别千古之诀也。吾忍与汝作此诀也耶。
祭姊兄南公文
惟公初志。勋业文章。上希陶夔。暨韩欧阳。屈意中年。两邑绾黄。政成勤仁。迹实栖遑。蹇而未伸。谓有馀祥。天神孰忍。而至斯殃。余自幼蒙。被公
醇庵集卷之六 第 491H 页
抚将。友朋兄弟。义兼恩彰。驩爱隆洽。赢三十霜。记昔从公。山榭徜徉。百诗互唱。射帿衔觞。雪园纵兴。后游益张。浩歌相顾。翰墨盈堂。矢激壶口。终夕钉铛。十曹文酒。属日聊浪。方其得意。忧喜都忘。胶胶尘区。此乐差长。十载回薄。昔游悲凉。我叔先逝。关塞苍茫。公又继化。亲爱屡丧。悼往伤今。塞胸摧肠。呜呼我公。岂弟慈祥。不随与矫。处世有方。德仪温温。内实慨忼。酒后悲咜。孰知所伤。而年不永。志竟不扬。譬彼球璧。不陈序房。惟我之恸。念切存亡。我姊哀哀。我甥皇皇。勉而支持。后事是臧。自我哭公。日月其忙。窀穸隔晨。靷就吉冈。沥醴告诀。我涕横眶。
祭允言文
维岁次癸巳三月庚寅朔初三日壬辰。再从兄某。略具时羞。操文告诀于再从弟成均进士之灵。呜呼。昔余与尔。俱在丱发。学而同业。居则对闑。群游嬉戏。无朝及昳。自岁涒滩。并罹巨割。视生为戚。相依以活。未及中年。重之离阔。赤城汉水。迢递川嵲。隔隍复聚。在寅之岁。往来晤言。始愿是遂。我以永期。天胡速夺。頫仰今昔。毒我肠
醇庵集卷之六 第 491L 页
剟。其在童时。有乐无怛。中间聚散。尚以岁月。幽明遽阂。奈何此诀。生者之恸。不如长殁。尔实休休。兼有秀骨。广眉脩髯。有颀其杰。信善可为。其襟坦豁。名止登庠。寿竟中阏。亲老在堂。而养未阕。嗣无主丧。女有未适。贤而无禄。命不可绎。尔之云亡。岁今再阅。卉木方荣。泉扃永闭。于于之容。款款之说。何日复闻。何处复接。日远如新。存亡痛结。摛辞荐杯。有泪盈颊。尚飨。
祭沈以之文
呜呼。公仪秀洁。其志俊奇。敛若水澹。用或风驰。荣名骨法。林壑襟期。佩玉褐衣。无施不宜。我爱公质。时辄献规。英迈之气。往易摧隳。折衷于道。庶几无疵。公笑熟视。不我訑訑。远大是勉。寿夭遽催。已矣恸惜。万事如灰。公之始病。我昧其危。倏忽已化。惝恍悲疑。中宵病悸。抚枕达曦。死生之理。渺不可推。孀妹孤女。喤喤靡依。竟无一男。后事是尸。寂寥虚堂。丹旐素帏。图书掩翳。竹树衔悲。触目陈迹。彷徨涕洏。郁彼幽宫。坡山之隈。病未临穴。情事有违。旋赴岭县。迟荐诀杯。陈辞恸哭。公其有知。
醇庵集卷之六 第 492H 页
祭雷渊南公文
呜呼。自道之衰。文与道为二而离。公则于文。由其所存而推。自世之降。仕不为行志而趣乎时。公则于仕。务合于义。不以苟随。繇公所养乎中者。敦厚坚确而不可窥。故其发而为议论。动而为出处者。光明贞介而不失其宜。文章则本六经而追正始。精如金玉之美。朗如星汉之辉。可以垂不朽而无疑。立朝也。秩跻崇班而弗渝素持。年至勇退而克保完名。可以为簪绅之表仪。此所以公之存也。大夫士之贤者。无不宗仰而亲依。公之归也。识与不识。咸为之悼惜赍咨。盖公之德之业。其有百世之尚论。讵小子之所敢私哉。呜呼。公昔与我先君。相许以心。期之莫违。逮及其孤稚。情意勤挚。抚视导牖之孔慈。持身处世。引其不逮。勉与古君子为期。良辰名节。折简为招。属酒命韵而驩嬉。凡如是三十馀年。逾往而弥见其靡衰。公于疏质鲁性。岂云有取。繄维先谊之是思。高风厚眷。求之今世而稀觏。私心铭镂。以感以悲。呜呼。天时不淹。公之去世。将暨两期。丹霞卷舒。明月徘徊。想英灵之不散而
醇庵集卷之六 第 492L 页
尚留。今玆操文长号。终天告诀。庶几歆乎斯卮。
祭伯姊文
嗟我兄弟。早遘凶否。先君见背。俱依母氏。衔哀怀痛。忍不灭死。慰我母心。以度龄晷。馀祸荐仍。失娣与弟。犹自存活。泪眼相视。岁及著雍。永违慈颜。姊氏之丧。在其翌年。靡有凭恃。天地廓然。存殁之间。痛毒惟均。重泉冥邈。号呼无闻。我生逾酷。奈何于天。呜呼我姊。父母之爱。先君谆谆。尤加奖诲。扬确事物。历溯上世。晨夕中闺。笑言和惠。我时童年。隅听歆跂。愧以男身。而莫之逮。每见姊氏。先君是思。今焉莫觏。五内崩隳。姊氏之德。宗姻咸慕。令闻孔彰。自其稚孺。内存粹明。外著冲素。言行淑慎。识度朗悟。推其孝友。仁爱均布。闺闱之内。上下优裕。宜享多嘏。以受天报。云何反斯。畸穷是蹈。未老称寡。子孙继夭。曾无孑嗣。托以宗兆。行路闻之。尚且弹泪。矧余同气。中肠如剚。青冥莫诉。鬼神其邃。时哭灵帷。百悲填萃。钜哀在心。未暇奠卮。日月其遒。遽及再期。终天之诀。告以短辞。崇酒载肴。灵其歆玆。
祭亡儿允常文
醇庵集卷之六 第 493H 页
岁癸卯仲夏。余以副价。衔 命出疆。还至金川途中。闻长儿夭殁于十月三日。既诣 阙外而归哭。就木已八日矣。翌年春。孀妇又以毁下从其夫。悲忧未暇为诀语。近始略摛文字。五月五日己未。使仲儿熙常。读于灵几之前曰。古人有言太上忘情。斯言也亦施之乎父于子之间也耶。今吾于汝之亡。其欲忘之也。则疑乎薄而乖于义矣。欲不忘也。则悲又无穷极也。其忘与不忘。且焉所适可矣。然于汝之亡。有不可以不忘其悲者三焉。呜呼。汝今无嗣而殁。汝两弟又皆未有子属。而宗事凛乎其靡托矣。吾宁不知其生之不如死哉。吾诚冥顽。再罹巨创。而忍哀贪生。苟全性命久矣。今于汝之亡也。过戚以伤其生。则其将取讥于君子。而增其不孝之辜也。吾由是不得不忘其悲焉。且念我先世厚仁积德。岂不能垂庥于后昆。而使汝夭阏。又无一块之遗体者。由吾平日恶积于躬。福溢于器。天降奇殃以罚之也。然而烦冤叫号。不知排抑。则是不安于天之所命。而昧于反己。其违理尤大矣。吾由是不敢不忘其悲焉。噫。从今以往。未死之前。
醇庵集卷之六 第 493L 页
惟思自力为善。承续先世厚仁积德。用徼惠于神明。而无遏其遗庥于嗣属。是吾洞洞之志。则又有所不暇于悲。而自不能不忘之也。是以自汝之亡。含痛割情。自其言动食息而勉之。欲其胸中恢然无悲者。不徒为顾惜躯命而已。然则其忘也。或不至乎乖义也耶。其终冥然而顽也耳。天地无穷。人生有涯而吾已老矣。纵使不忘。亦复几何。而泯然都归于无有也。呜呼。欲俟汝两弟幸而生男。立为汝嗣。而汝妇又继而亡矣。谁复保养而成立之。汝虽欲使少延晷刻之生。其理无有也欤。吾既欲忘其悲。复何言之邪。言止于斯。汝其知之否耶。
祭沈霁轩一之文
始我遘公。年俱未冠。昵随共业。以善相观。耿然襟期。物累靡干。古义交勉。矢不自谩。暇辰乘兴。啸傲为驩。挥翰东城。雪压松盘。泉榭把酒。俯临飞湍。意气方豪。乐事未阑。那知岁月。剧于流丸。悠悠聚散。两发已䰉。公遽先归。我涕汍澜。迩来公衰。我慵而孱。过从纵阔。逢辄怡颜。斧封永閟。邈矣难攀。孰寻我巷。而扣我关。倏忽悲欣。五十
醇庵集卷之六 第 494H 页
年间。如泉滔滔。无日而还。嗟公文章。瑞世琅玕。虽则十袭。其光有烂。公于问学。志锐仰钻。肇轫洛闽。规矱既端。上溯六经。沉思剖剸。用修诸躬。行业其完。自我失公。再阅炎寒。老益荒惰。神志销刓。循顾畴曩。寐悸寤叹。公应怜我。矧我悲酸。崇酒于卮。载肴于槃。陈辞告哀。泄玆填肝。
醇庵集卷之六
 哀辞
  
招务稼子魂辞(并序)
族兄务稼子。以丙子七月七日。皋复于珍山逆旅之舍。将以某月某日。归榇于阳城故里。恐羁魂易滞。乃谋为文以招之。夫魂气飘飘扬扬而无不之。虽泰山巨浸稽天之限。苟一隙之所通。云举飙过。无远不至矣。而况一域之内数百里之间哉。是无待乎招者耶。然或久熬于呻喟之壳。倏然腾离。迷错彷徨。不知趣向而不能归也。则宜导之。或幸其脱形骸之缚。超埃壒之臼。超然远引。乐放于冥冥而不思归也。则宜劝之。或山峻水回。欲归多畏。雨舂风撞。易散艰聚而不得归也。则宜勉之。由是而言。魂岂有可招之理邪。呜呼。死者不复生。生者安得知死。以为不可
醇庵集卷之六 第 494L 页
知而任之。非后死之谊也。遂为之辞曰。
魂归来兮自南适。背日行兮里四百。天德下兮惟子宅。父倚闾兮长号啜。妻与子兮交踊擗。子念玆兮勿远蹑。完龙寒芚兮子儗遨游。生未践志兮莫为稽留。殊乡百乐兮不如吾庐。川可越兮山可踰。风雨恶兮莫悔疑。退益为祸兮南鬼眵欺。能百苦兮归斯怡怡。
李君范(龟祥)哀辞(并序)
君范。姓李氏。名龟祥。其先延安人也。少孤贫家。居湖西奉其母为养。就师力学。君范为人。气清而和。动止端静。貌眸皎莹如画。读书过目辄记。其居家事母甚谨。躬执隶役无违志。其为学操履清苦。深明乎六经。而旁及群籍。虽贫穷志益励。故其精解博识。人莫能及。君范自湖来家京师。始与吾比邻相识。余服君范特深。以为一世之英才。呜呼已矣。君范死时年三十四。传曰。天道福善而祸淫。于君范果何如哉。或曰。人之君子。天之小人。或又曰。天之杀。恒在善人而佑不肖。皆有激之论耳。何足徵哉。盖古者天地之气清胜浊。故其赋于人也。圣贤君子。常得其清而
醇庵集卷之六 第 495H 页
多且寿。愚不肖小人。常得其浊而少且夭。后世则反是。祸福之报。所以谬也。呜呼。君范何其夭也。然则后世之君子。不可以常见也耶。辞曰。
祸福之施人兮余久疑。何恒夭其淑善兮寿顽痴。岂天地之久生兮气日漓。昏浊其盛兮清明衰。禀其衰者促兮盛者迟。善恶寿夭之报兮因以隳。呜呼凤凰麒麟兮不时来。甘露灵芝兮易晞而萎。奇祥嘉瑞兮不可复睹乎今之时。子之云亡兮。余为沾颐而涕洟。
沈圣三(中镇)哀辞
富贵之揭兮而心斯汩。贫贱之逸兮存其澹一。丰约百歧兮死归同辙。保一遗二兮谁其云阙。悲辛困阨兮子实备尝。惟弗逐逐兮其中靡戕。滔滔浊流兮幽泉静莹。事母则孝兮有孚神明。曰延寿命兮繄子之诚。胡无血胤兮以报其善。质彼昭昭兮此理久舛。彼寿不臧兮伊辱则那。全真反源兮短也奚嗟。为子未易兮我哭以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