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耳溪外集卷六
耳溪外集卷六 第 x 页
耳溪外集卷六
 易象翼传
  
耳溪外集卷六 第 229H 页
下经
萃䷬。
萃。坤兑合也。坤位西南。兑位正西。万物之所成聚也。王假有庙。郑康成曰。互艮与巽。艮为门阙。巽为木。宫室之象。假。至也。卜祭之占。当从本义。
用大牲。坤为牛。兑为羊。大牢之象。损用二簋。萃用大牲。易之时也。
彖曰。聚以正者。中正相应也。顺天命者。坤顺承天也。初六。乃乱乃萃。聚不以正也。若号为笑。兑口在上也。一握者。前有艮手也。
六二。利用礿。卦用大牲。二利用礿。卦言王假庙之礼。爻言下享上之道。
六三嗟如。以阴居阴。又应于阴。所聚非正。可嗟而无利。然上巽而受。所以无咎也。
九四大吉。率三阴以从于五。聚之至大也。然以阳居阴。近君位偪。故有无咎之戒。象曰。位不当也。胡氏曰。益之初九。在下而受上之益。且戒之曰。元吉无咎。然则萃之九四。在上而受下之萃。戒以大吉无咎。固宜
耳溪外集卷六 第 229L 页
也。
九五匪孚。萃凡三言孚。初之有孚不终。不能孚于上也。二之孚乃用礿。能孚于上也。五之匪孚。不能孚于下也。盖萃物由孚诚。而孚道贵无心。五处君位。为萃之主。而居兑之说。有违道干誉之戒。故必元永贞。然后悔亡也。萃与比相似。比独以九五一阳比众阴。故于卦言元永贞。萃则二阳萃四阴。故独于五言元永贞。元以善始。贞以善终。永为恒久之义。具此三德。萃道之至善也。
上六。赍咨涕洟。赍咨。兑口之声。涕洟。兑泽之流。说极而知忧。可免凶咎。三则嗟如。上乃赍咨。皆小人之情态。而上说下顺。故虽吝而无咎也。
升䷭。
升。巽为木为风。不但为地中生木。亦为风起地下也。盖风者。起于土囊。自地而上也。用见大人。九二刚中之大人也。南征吉。巽位东南。自巽而坤。其行自离也。
朱子曰。巽坤二卦拱得南。如看命人虚拱。
初六允升。胡氏曰。晋三众允。下为二阴所信也。升初允升。上为二阳所信也。以阴信阴。不过悔亡。以阳信阴。故大吉。象曰。上合志。与大畜九三同。
耳溪外集卷六 第 230H 页
九二。孚乃利用礿。以阳居下而得中。犹巽木之直干。上应于坤地之中虚。干虽小。可以升高。犹物虽薄。可以感神也。萃与升反。萃之二即升之二也。胡氏曰。损之六二十朋。言于反卦六五。而今皆在下卦中爻者。萃六二。求萃于上。升九二。求升于上。故其义同。而彖传皆言刚中而应。
九三。升虚邑。阴为虚而坤为邑也。象曰。无所疑。即坤之不疑其所行也。
六四。王用亨于岐山。随上体兑西方。故称西山。升四互兑。故称岐山。亦西方也。兑口为饮食。故称祭享。山者。坤而在上之象也。
六五升阶。阶土之高者。处坤之中。当六五之尊。故先儒以为人君践阼之象。先言贞吉者。升以不正。则不吉也。
上六冥升。阴之极为暗。不息之贞。阴极而阳生。贞则复元也。升于位而不已则为冥。升于德而不息则为贞。象曰。消不富。坤变也。
大抵升之为卦。阴多阳少。升之为道。从阳为正。故初之从二为大吉。下巽而上顺。以柔而应刚。故六爻皆无凶咎。
耳溪外集卷六 第 230L 页
困䷮。
困。泽水之间。离火隔焉。所以无水而困。谢叠山曰。困有未济。井有既济。困塞而井通也。胡双湖曰。天地之气。由西而北。则其势顺。故兑下坎上为节。由北而西。则其势逆。故坎下兑上为困。
困。亨处险而说。身困而心亨也。柔掩刚。故身困。刚得中。故心亨。颜子之不改其乐。柳惠之阨穷不悯也。故曰。其惟君子乎。
彖曰。有言不信。兑口在外。故有言。坎为耳痛。故不信。尚口乃穷。逊言以辟害也。
初六。臀困于株木。互巽为股为木也。初与四应。而处险之下。故不能自济也。幽谷。坎之深也。三岁。自初至四。隔三爻也。
九二。困于酒食。兑口而坎润也。朱绂方来。朱互离之色。绂朝祭之服。利用亨祀。二五同德相应。下享上也。
朱子曰。以之事君。则君应之。以之事神。则神应之。
六三。困于石。承四之刚而兑变艮石也。据于蒺藜。乘二之险而坎为丛棘也。入于其宫。坎为宫象。不见其妻。上应于上而二阳隔之也。坎中男。兑少女。志不相得。故不可见也。
耳溪外集卷六 第 231H 页
九四。困于金车。坎为舆。九二在下。载己而体刚。故称金也。来徐徐。互巽为进退也。
九五劓刖。上下俱伤于阴也。赤绂。乾为大赤。阳而居尊之象。乃徐有说。兑盛而出险也。利用祭祀。下与二应。中实相孚也。
上六。困于葛藟。柔而在木上之物。动有缠也。臲卼。韵书作臬兀。臬者。门橛。兀者。木床。坐不安也。下与三应。三则于石于蒺藜。言困于刚险也。上则于葛藟于臲卼。言困于柔险也。然以兑之说。居困之极。故有悔而征则吉。
大抵困。以柔掩刚成卦。然刚之困。则能亨而无咎。柔之困。则终凶而有悔。小人之害君子。不能为害。而适足自害也。胡氏曰。柔之困也。困于株木。困于蒺藜。困于葛藟。所困者。槎蘖之木。缠绕之草。而困于石则又甚焉。刚之困。困于酒食。困于金车。困于赤绂。饮食车服。皆美物也。其崇阳抑阴。亦可见矣。
井䷯。
井。上体坎水。中互兑泽。下体巽入。为泉自下入而初为止水。终为流水之象也。徐氏曰。初柔为泉眼。二三刚为泉石。四柔为井中空处。五刚为泉实。上柔为井
耳溪外集卷六 第 231L 页
空处。有全井象也。
改邑不改井。张氏曰。下体本乾。上体本坤。初五刚柔相易而成井。坤为邑。变坤为坎。改邑也。坎水为井。五以刚中而不变。是不改井也。
繘井。巽为绳直也。羸其瓶。瓶如木罂之类。亦巽象也。
初六井泥。柔而在下也。无禽。初应于四。而四为离体。禽鸟之象。初既无泉。而上应六四。两阴相应。不能及物而物亦不来也。
九二井谷。泉不上出而反下也。射鲋。不能养人。而就下湿之物也。瓮敝漏。从初则下坼而水漏也。自二至五。互离兑。离为蠃蚌。又为矢。故有射鲋之象。兑为泽。故有谷水之象。
九三。井渫不食。阳刚得正。居下之上。泉已渫清而未及上达也。王明者。离之火也。受福者。兑之说也。三在内卦。故渫于井内。四在外卦。故甃其井外。
六四。井甃。四以阴柔居上之下。为井砌之象。但可脩治而未至于汲也。
九五。井冽寒泉食。阳刚中正。居上之尊。得坎之正。冽者。水味之正也。寒者。坎水之性也。食者。互兑之口也。井卦。固取井养之义。亦为人君养人才之象。阳刚为
耳溪外集卷六 第 232H 页
井泉之体。上出为井水之用。位高而功益博。民众而养益远。
上六。井收勿幕。居井之上。可汲而不可掩也。井道之成。是以元吉。
丘氏曰。三阳为泉。三阴为井。阳实阴虚之象。九二曰射。九三曰渫。九五曰冽。非泉之象乎。初六曰泥。六四曰甃。上六曰收。非井之象乎。以卦序而言之。二之射始达之泉也。三之渫。已洁之泉也。五之冽。可食之泉矣。初之泥。方掘之井也。四之甃。已脩之井也。上之收。出汲之井矣。
革䷰。
革。以象则泽中有火也。以性则离火克兑金也。又互巽木。在水火之间。火然而水涸。所以为革。又巽为风。风在金火之间。从革之象也。故郑东卿以为风炉。朱子取之。
隆山李氏曰。兑以少阴之气。不能敌南方之正火。兑之阴画。下有二阳限之。而离火从下暵之。此火能革泽水也。故有温泉而无寒火。
已日乃孚。离为日也。中虚而上应阳实故孚。胡氏曰。日入泽。有已日象。
耳溪外集卷六 第 232L 页
彖曰。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变革之道。非内明而外说。必有悔也。水火相息。息非灭息也。乃止而化也。泽为止水。而火能化物也。盖水火相薄。则灭。而泽火之间。有木隔之。为煎水之象。故革之后。受之以鼎。
天地革而四时成。离为夏而兑为秋。夏秋之交。为阴阳进退之机。四时成。岁之分也。汤武革命。离为干戈。而兑为金。皆征伐之象。
初九。黄牛之革。离得坤之中体。故离之彖曰。畜牝牛吉。六二曰。黄离。本义曰。革所以固物。亦取卦名。而义不同。然人物之变化。皆在于皮革。人之盛衰。鸟兽之氄毨。草木之荣落。皆于是乎见焉。则革之得名。其亦变化之谓乎。
六二。已日乃革。即彖所称孚而后革也。二居离日之中。故胡氏曰。一爻为一日。初至二已日也。
九三。革言三就。上接于兑口也。自初至三。革道乃成。故三就。
九四。有孚改命。居兑之初互巽之上。巽为命令也。变革之道。非信不可。故彖曰有孚。而爻亦三言有孚也。言孚必于三四五爻者。皆阳实故也。四居二体之变。
耳溪外集卷六 第 233H 页
故乾之九四。亦曰乾道乃革。
九五。大人虎变。互乾之上。乾金有虎象。故天泽履。亦曰履虎尾。盖履有兑有离有乾有巽。具革体也。乾之九五曰。飞龙在天。尧舜文明之象也。革之九五曰。大人虎变。汤武神武之象也。离夏变为兑秋。虎豹毛毨之时也。故象言其文炳也。
上六。君子豹变。乾变而为兑金。虎之小者也。小人革面。说见于上也。从五而革。故象曰。顺以从君。其群雄攀附。与民更始之象乎。
鼎䷱。
鼎之象。程传备矣。以质言则乾兑皆金也。离火蒸于上。巽木爇于下。兑水化于中。故彖曰鼎象也。子夏传曰。初分趾也。次实腹也。中虚耳也。上刚铉也。离为目。五为鼎耳。故曰耳目聪明。
初六。鼎颠趾。在下而形坼。鼎之足也。得妾。巽为长女而阴柔在下也。以其子。巽之对为震长子也。
九二。鼎有实。下体之中为腹。阳刚为实也。
九三。鼎耳革。下体之上。象耳也。上下之交为革也。其行塞。下不应趾。上不应铉。不可动也。雉膏。承离之雉互兑之泽也。不食。如井之九三井渫不食。皆互兑口
耳溪外集卷六 第 233L 页
而行塞。故不食也。方雨。兑泽得离火之气。则成雨也。
九四。鼎折足。兑为毁折也。盖初应于四。则下倒向上。故趾颠。四应于初。则上重压下。故足折。覆公餗。兑口无食也。其形渥。兑泽下泄也。
六五黄耳。中色而耦形也。金铉。兑为金而上贯耳也。上九玉铉。上居天位。阳为乾爻。下应于三。而互乾之中。乾为玉也。变金言玉者。以阳居阴。故象曰。刚柔节也。
大抵鼎之为器。有足而不能行。故曰颠趾。有口而不能食。故曰不食。有耳而不能听。故曰革曰塞。其功与用。皆仰成于铉。故五金铉曰利贞。上玉铉曰大吉。然初二三则居巽之顺。故无咎而终吉。唯四居腹之上口之下。乾刚而兑说。有贪食之戒。满溢之忧。故至于折足而凶。
震䷲。
震。一阳。压于二阴。奋发而振动。故其象为雷。其性为动。以位言则坤承以震。故于时为春。以气言则阳自左旋。故于方为东。以生卦之序。则乾交于坤一索而有阳。故为长子。
震亨者。吴氏曰。雷动而万物发生者。亨也。人闻雷而
耳溪外集卷六 第 234H 页
恐惧修省。亦能致亨。
胡氏曰。震来虩虩。释震。笑言哑哑。释亨。
不丧匕鬯。长子主器也。亦震木之象。
初九。一阳为震之主。所以成卦。故全用彖辞。虩虩者。雷之威也。哑哑者。雷之声也。始忧而终乐。故吉。
六二。震来厉。逼于阳也。亿丧贝。阴为财也。跻九陵。上承艮也。七日得。六爻周也。九者。老阳。七者。少阳。阴变而从阳也。
六三。震苏苏。去初远而缓于厉也。行无眚。震性动而阴避阳。故二则跻九陵。三则行无眚也。
九四。震遂泥。一阳陷于四阴。而又居坎体。故泥滞而不能动也。
六五。往来厉。二只言来厉者。下迫于阳也。五兼言往来者。二正而五不正。故进退俱危也。二丧贝而五无丧者。二之迫初。其势猛。五之迫四。其力缓也。二勿逐而五有事者。二居卑而五居尊也。象曰。其事在中。大无丧也。反释爻辞曰。所事得中。故终无所丧也。
上六索索。雷声之将穷也。矍矍。雷光之将散也。征凶者。动不可过也。其躬。指上。其邻。指五也。婚媾。指三之不为应也。有言。震为开口之象。声之所出。故在我则
耳溪外集卷六 第 234L 页
笑言。在他则有言。
艮䷳。
艮。以象言则阳进居上。止而不行也。以质言则阳在阴上。隆然如山也。以气言则二阴既盛。一阳独存。万物既终而将始也。以位言则互坎与震。东北之间也。艮其背。覆碗之形。如人背立也。不获其身。背立则身不可见也。行其庭。艮为门阙而互震之动也。不见其人。人在背后也。
彖曰。时止则止。时行则行。终物而始物。各随其时也。动静不失其时。动亦定。静亦定也。其道光明。阳在外也。
上下敌应。朱子曰。八纯卦。都不相与。而艮卦是止。尤不相与。内不见己。内卦也。外不见人。外卦也。
初六。艮其趾。咸与艮。皆近取诸身。初在下趾象。趾不动则身止矣。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腓居足上。随股而动也。其心不快。二与三互坎。故皆言心。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限是上下之交。夤在心背之间也。寅者。艮方。肉在寅上。背上肉也。厉薰心。居互坎之中。陷四阴之间也。坎错离。有薰烁之象。
耳溪外集卷六 第 235H 页
六四。艮其身。胡氏曰。咸九四憧憧往来。以心之动言也。此不言心而言身。兼动静言也。
六五。艮其辅。自三至上。成颐体也。错兑有口舌象。咸之辅在上。艮之辅在五。何也。口辅阴坼之象。咸则兑口。阴在上。艮则惟五以阴居上也。胡氏曰。辅颊之两傍骨。背后可得而见者。咸言其面。故并见颊舌。艮言其背。故只言辅。初艮趾。止其行也。五艮辅止其言也。
上九敦艮。三上二阳。为艮之主。而三则陷于二阴之中互震之动。故不如上之敦厚于止也。艮即震之反。如震之四。不如初之吉也。胡氏曰。敦临敦复。皆取坤土象。盖艮之在上体者。凡八卦而皆吉。人可不厚其终哉。
渐䷴。
渐之言。水渍物也。水之渍物。徐进而不遽。故卦以进取义。卦体互未济。火水未交。故有渐进之象。遵水而徐行者。莫如鸿。故爻以鸿取象。巽女在外。应于艮男。而五与二。皆得正。故彖以女归为吉。
彖曰。渐之进也。女归吉也。女之于归。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六礼俱备而后成婚。人道之有渐。莫大于是。
耳溪外集卷六 第 235L 页
进而正。可以正邦。士之进于朝也。如女之归于夫。其交也以正。其接也以礼。而其进也犹难。然后可以格君而正国也。
止而巽。动不穷也。物之进者。极必穷。故升之后继以困。惟渐则内止而外巽。无意于进。而其进有序。故不至于困穷也。
初六。鸿渐于干。自二至四互坎。而初在下。故有水湄之象。小子。艮少男也。有言。初与四应。遇风而鸣。鸿始鸣也。诗云。雍雍鸣雁。旭日始朝。士如归妻。迨冰未泮。其亦女归之象乎。
六二。鸿渐于磐。艮为石也。饮食衎衎。坎有饮食之象。
九三。鸿渐于陆。居艮之上。为高平之原也。夫征不复。居艮之主。而互坎之险也。妇孕不育。互离与坎。为未济之象。而三四非正应。故象曰。失其道也。利御寇。互离为干戈。
象曰。夫征不复。离群丑也。传释以离叛其群类。为可丑也。礼曰。在丑不争。诗曰。戎丑攸行。丑亦类也。恐不宜析而言之。
六四。鸿渐于木。始去坎水而入巽体也。或得其桷。胡氏曰。九三一阳画。衡于下。有桷象。
耳溪外集卷六 第 236H 页
九五。鸿渐于陵。木在山上。最高之象。三岁不孕。自五至二隔三爻也。终莫之胜。胡氏曰。三与五。皆言妇。而三四相比而为夫妇。故虽孕而不敢育。女归之。不以渐也。二五相应而为夫妇。故虽孕。而三四莫能胜。女归之以其渐也。
上九。鸿渐于逵。进已极而离于山木。为云路之象也。其羽可用为仪。居巽之上。如鸿毛之遇顺风。可望而不可取也。扬子曰。鸿飞冥冥。弋者何慕焉。其惟渐上九之谓乎。
归妹䷵。
归妹象与义。程传备矣。中爻为既济。水火相交。亦男女相感之象。
归妹征凶。归妹渐之反。渐言女归吉者。男止而女巽也。归妹言征凶者。女说而男动也。诗曰。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胡氏曰。彖辞唯临与井。言凶。否与剥。言不利。而归妹则既曰凶。又无攸利。何也。以说而动。非情之正。恣情肆欲。何所不至。故六十四卦中不吉。未有若是之甚者。然随亦动而说者。为元亨利贞。何也。随震动而兑说。归妹女说而男动。故不同也。
彖曰。归妹天地之大义者。震东兑西。阴阳之大分也。
耳溪外集卷六 第 236L 页
归妹。人之终始。张氏曰。女子之嫁。子道终于此。母道始于此。
初九。归妹以娣。兑为妾也。跛能履。与履之六三同象。
九二。眇能视。离之明在下。不能远视也。利幽人之贞。女之德得中。为幽閒贞静之姿也。
六三。归妹以须。居兑之终。求说而无应。所以反归于娣也。
九四。归妹愆期。当动之始。互坎之险。所以愆期。而震兑终相合。故迟归有时。
六五。帝乙归妹。以阴居尊。下应刚中。故与泰六五同象。袂者。五居坤中。坤有帛象。初居乾初。乾有衣象。五为君。初为娣也。
上六。女承筐士刲羊。上与三。皆阴虚而相应。故无实而无血。胡氏曰。震有虚筐象。兑羊象也。
丰䷶。
丰。日在离震东南之间也。在一日则亭午也。在一岁则盛夏也。故物盛而大也。
勿忧宜日中。物盛则必衰。日中则将昃。惟其忧。所以无忧。胡氏曰。盈虚消息。惟剥与丰言之。天地鬼神。乾卦后。惟谦与丰言之。谦则有虚。可以持盈。丰则自盈。
耳溪外集卷六 第 237H 页
必至于虚。此天地鬼神之常理。
初九。遇其配主。初与四以阳应阳。同德相配。如雷电之相须。自下应上曰配。自上应下曰夷。
六二。丰其蔀。以阴居阴。应五亦阴。故掩翳而不明也。日中见斗。当明而暗也。有孚发若。虚中为信也。自二至四互巽。为日入草底之象。故二与四俱称蔀。
九三。折其右肱。离在震下。震居离右也。震为足。上六有肱象。互兑为毁折。
九四。丰蔀见斗。丘氏曰。六五暗主在上。二应而四承之。所睹均也。故皆曰。丰蔀见斗象。于九四始解。丰蔀见斗者。以二之蔀斗。由四而成也。
六五。来章有庆誉。下应六二之中正文明也。自二之五。则曰往。五暗主。故称得疾。自五致二。则曰来。二贤臣。故称有庆。
上六。丰其屋。上雷如大壮。有宫室之象。三虽为应。而四蔀蔽之。故户阒而无人窥者。自上视下也。三岁不觌。上去三。隔三爻也。凡丰极之时。必至于峻宇雕墙也。窥其户。阒其无人。扬子曰。高明之居。鬼瞰其室。
旅䷷。
旅。火在山上。非常居而不留处。为行旅之象。柔而顺
耳溪外集卷六 第 237L 页
乎刚。止而丽乎明。互兑说与巽顺。皆处旅之道也。王临川曰。入而丽乎内。所以为家人。出而丽乎外。所以为旅。
旅小亨旅贞吉。在旅之时。亨不能大而贞。然后吉也。初六。旅琐琐。诗云琐兮尾兮。流离之子。唯其琐琐。所以取灾。
六二。旅即次。得中正也。怀其资。阴为财也。得童仆。乘初柔也。
九三。旅焚其次。刚居下。上承离之火也。丧其童仆。上无应而下无与也。故象曰。以旅与下。其义丧也。
九四。旅于处。以阳居刚。得其正也。而不如二之得中而即次也。得其资斧。才刚而处明。下有应也。然在旅之时。不得其位。故我心不快也。中爻坎为加忧不快之象。
胡双湖曰。斧者。离为兵象。亦互兑金在巽木上。离兑在四上。所以得也。若巽上九。丧其资斧。亦有离兑象。
六五。射雉一矢亡。离为雉为兵也。四有应。故得斧。五无应。故亡矢。程传曰。人君无旅。故不取君义。然如晋文之出亡。文明柔顺而得众。终能反国者。可以当之。
上九。鸟焚其巢。离为鸟象。又为科上槁。居离之上。故
耳溪外集卷六 第 238H 页
为焚。三承九四之离。为人所焚也。上居离火之极。自焚也。先笑。互兑说也。后咷。变为震也。丧牛。离为牝牛也。
胡氏曰。同人。亲也。故先咷后笑。亲寡旅也。故先笑后咷也。旅之时。不宜用刚。故三阳皆不利。六二柔顺中正。六五柔顺文明。故皆得其道。初不及中。故有琐琐之灾。三过乎中。故有焚次之危。四不及中。故不快。上过乎中。故号咷。不及则弱不自持。过则刚必自折。
巽䷸。
巽者。一阴伏于二阳之下。旋转而行。故象风。二阳出于一阴之上。渐冉而上。故象木小亨者。阴为主故小。顺于阳故亨。位在东南。而互离相见于离。故利往而见大人也。
彖曰。重巽以申命。上之出令。如风之行。上顺于天。下顺于人。重巽之象也。内巽以始之。外巽以申之。申命之象也。
初六进退。巽为进退为不果。其进其退。一顺于阳也。利武人之贞。武为阴象。居柔而上顺于刚也。此与履之六三。以阴居阳。故皆称武人。
九二。巽在床下。巽为木而两足。有床象。用史巫。互兑
耳溪外集卷六 第 238L 页
为巫也。
九三频巽。居上下之交。或进或退。所以为频。如复之六三为频复。复者。复于善。故频亦无咎。巽是随于物。故频则有吝。
六四。田获三品。初与四。以阴为卦之主。故初为武人。四为田获。而三品者。下三爻皆顺于上也。盖初则在下。只利于贞。四则在上得位。行巽之权。故象曰有功。
九五。无初有终先庚三日。中溪张氏曰。蛊言先后甲。而曰终则有始。巽言先后庚。而曰无初有终。何也。盖甲者。十干之首。事之端也。故谓之终则有始。庚者。十干之过中。事之当更者也。故谓之无初有终。况巽九五。乃蛊六五之变。蛊者。事之坏也。以造事言之。故取诸甲。巽者。事之权也。以更事言之。故取诸庚。
云峰胡氏曰。巽体本无艮。九五变则为巽下艮上之蛊。故特于此爻发之。先庚后庚。申命以防蛊也。与先甲后甲。又自相贯。
上九。巽在床下。过于巽如九二也。丧其资斧。胡氏曰。离为戈兵。旅九四本离。故得资斧。巽上九。在互离之外。故丧资斧。
兑䷹。
耳溪外集卷六 第 239H 页
兑者。西方之卦也。说卦曰。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盖万物至秋而成。所以为说也。且泽水润物。物之所说也。杂卦曰。兑见而巽伏。兑者。阴在上。故可见。巽者。阴在下。故为伏。泽照万象。风不见形。亦兑见巽伏之义也。
兑。亨利贞。本义曰。刚中故说而亨。柔外故利于贞。又曰。柔外故为说亨。刚中故利于贞。亦一义也。上说虽主彖传。而以卦德推之。下说为长。圣人于三女之卦。多以贞戒之。离巽兑皆曰利贞。三男之卦。不言利贞。刚固贞也。故咸取无心之感。兑取不言之说。
彖曰。顺乎天而应乎人。上阴一爻。顺天之象。下阴一爻。应人之象。
初九和兑。以阳居正。无比无应。和而不流者。故象曰。行未疑也。
九二孚兑。以阳居中。内有诚于己。外有孚于人。所以吉而悔亡。
六三。来兑凶。兑者。不言之说。说之道。贵以中诚相孚。若来求于人。则枉己以干誉者也。故凶。
九四。商兑未宁。居上下之交互巽之进退。故商度而未定也。介疾。传义皆训以介然守正疾远邪恶。而文
耳溪外集卷六 第 239L 页
理似不然。恐是刚介之疾。如齐王称寡人有疾也。四才阳。故刚介。位不正。故过而为疾。然处说之道。宁过于介。故有庆。
九五。孚于剥。胡氏曰。说之感人。最为可惧。将以剥之也。况为君者。易狃于所说乎。夫兑秋之终九月为剥。他爻皆称兑。而五称剥者。深为君子戒也。
上六引兑。三与上。皆为兑之主。而三之来兑。下就于二。枉己徇人。故凶。上之引兑。引二阳于上。使人说己。所谓声色之于感人末也。然不至于悔吝。而其道则未光也。
大抵兑之为卦。阴虽为主。而说之为道。贵于刚正。故四阳爻。皆吉而无悔。二阴爻。反有凶咎也。圣人之戒深矣。
涣䷺。
涣。风行水上。所以成涣。木在水上。所以济涣。故舟楫之利。盖取诸涣。
王假有庙。胡氏曰。萃与涣。皆互艮。艮为门阙。一阳在上为屋。二阴在下为阙。故曰有庙。
彖曰。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传谓九来居二。六上居四。居二。故不穷于下。居四。故上同于五。
耳溪外集卷六 第 240H 页
利涉大川。乘木有功。杨诚斋曰。济难者。才也。散难者。非才也德也。巽之才木也。其德风也。胡氏曰。易以巽言利涉大川者。三皆以木言。益曰木道乃行。中孚曰乘木舟虚。涣曰乘木有功。
此卦有二象。假庙取处涣之道。涉川取济涣之功。
初六用拯。济川之始也。马壮。坎为美脊。震为良马也。
九二。奔其机。传谓俯就于初。本义谓九奔而二机。胡氏从本义曰。奔九象。互震为足为动。机二象。互震为木。位偶为足。然皆于取象。终未衬的。宁从古注。以九五为机。盖巽为木。而下画偶有机象。二互震。有奔象。当涣之时。二以刚中。上与五同德相求。可以出险而济涣也。程子谓若能同。则济涣之功当大。岂止悔亡而已者。恐未然。二五虽非阴阳正应。水木同气。有相合之理。二以阳刚得中。有拯涣之才。而上趍中正之君。足可济涣。故象曰。得所愿也。岂可下奔于初阴。而求一时之安哉。第其居险而在下。故只可悔亡而已。本义之谓九为奔者。取卦变而非正义也。
六三。涣其躬。胡氏曰。涣三与艮四。同取反身之义。盖艮之四。互坎之上。而涣之下体。为坎而互艮。凡遇坎者。惟有反身而已。
耳溪外集卷六 第 240L 页
六四。涣其群。居上体而为巽之主。能解天下之险者也。群。指下二阴也。涣有丘。散其小群。以成高大之功。丘。指九五互艮之止也。匪夷所思。胡氏曰。丰之夷主。阳与阳等。此曰匪夷。阴不与阳等也。
九五。涣汗其大号。如风行水上。声大以远也。涣王居。如乘木涉川。去险就安也。盘庚之播告迁邑。其得此爻之象乎。来氏引光武之都洛阳。高宗之定南京。是也。
上九。涣其血。坎为血卦。九五之汗。感人心也。上九之血。远人害也。逖出传义。皆谓作惕。文理殊与诸爻不伦。窃谓涣其血与去逖出。各以三字为句。逖者。远也。谓去害而远出也。上去坎最远而无位。故只能远害而已。丘氏曰。三上二爻。阴阳相援者也。三处险内而应外。有所攀援而出险。故三以应上为美。上处险外而应内。有所系累而不能去。故上以不应三为善。盖易中。以阴应阳。则为柔得刚援。以阳应阴。则为刚以柔累。是以阴应阳多吉。阳应阴多凶。
节䷻。
节。在兑涣之下。兑水溢而为涣。涣则散。故承之以节。盈科而后进也。又互艮震。震动而艮止。所以有节。胡
耳溪外集卷六 第 241H 页
氏曰。天地之数六十。故卦六十而为节。月有中。气有节。气节以抑其过而归之中也。
彖曰。刚柔分而刚得中。物必平等。然后有节。事无过不及。然后为节。
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稼穑作甘。得中央之气。故九五为甘节。炎上作苦。火偏于上进。故上六为苦节。
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兑坎成卦。秋冬之位也。天地之气。始于春。极盛于夏。至秋而反。闭藏于冬。然后成岁也。
初九。不出户庭。初与四应。四互艮体。艮为门阙。而与二同为艮所止。故不出。居下能节。故无咎。象曰。知通塞。时止则止。时行则行也。
九二。不出门庭。门则出于户而犹未及庭也。二以刚中之才。互震之体。当可进之时。而上无应与。前遇坎险。当出不出。所以凶也。张南轩曰。处节之道。要知时识变。故曰当位以节。中正以通。初九无位之人。九二有位大臣。盖处颜子之世。不可为禹稷之事。当禹稷之位。不可守颜子之节。胡氏曰。初九为兑始。兑于时为酉。阖户之象。九二互体震。震于时为卯。辟户之象。
六三。不节若则嗟若。柔不中正。临险而求说。不能节
耳溪外集卷六 第 241L 页
而反嗟若。兑口之开有嗟象。象曰。又谁咎也。胡氏曰。爻辞言无咎者。九十有九。多补过之辞。此非可以例论也。
六四安节。四居水泽之交。就下而能止。顺承九五。不勉而自节者也。
九五甘节。坎水为味。下乘兑口。位居坤中。故象曰居位中也。夫甘者。物之所说。上润而下说。彖所称中正以通者也。故曰。往有尚。胡氏曰。他爻之节。其在我者。九五当位以节。节天下者也。节天下而使之甘。所谓中正以通者。甘临则我求说于人。故无攸利。甘节则人自说于我。故行有尚。
上六苦节。苦者。甘之反。水之性流。停久则腐。居坎之上。当节之极。所以为苦。悔亡者。传谓悔则凶亡。本义谓虽不免凶。而悔则亡也。传则文理恐未畅。当从本义。如困之九二。征凶无咎之例也。
中孚䷼。
中孚。以象言则风泽相感也。以上下互体言则长女感长男。少女应少男。故为孚而有鸟抱子之象。胡氏曰。合上下卦。则柔在内。为中虚。所以受信。分上下体。则刚得中为中实。所以为信。
耳溪外集卷六 第 242H 页
豚鱼吉。中孚是厚画之离。离为鱼鳖。且豚知风。鱼好水。物之感于风水者也。或曰。豚鱼是江豚。知风之至。物之有自然之信者。本义不取。盖以江豚。则信在豚鱼。而不在我。然信无物我。风水感物。故物亦信之矣。易之取象。必有义矣。
彖曰。乘木舟虚。以巽之木。而行兑泽之上。中虚故利涉也。
初九虞吉。虞者。戒辞。当说之初。度其所从也。有他不燕。胡氏曰。凡言有他。指非正应而言。比之初有孚。自有非正应而来应者。有他。许之之辞。中孚若舍正应而他求。戒之之辞也。
杨氏曰。虞虽训度。亦防也。萃戒不虞是也。
或曰。燕者。鸟之有信而说风者也。春来秋去。乘震兑之气。而经冬于古木虚腹之中。故取象焉。
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以九居二。犹阳鸟之在阴也。厚离有鸟象。而鹤卵生。故象中孚之阳爻。胡氏曰。兑为正秋为口舌。感于秋而鸣鹤之象也。
好爵者。中爻震。为玄黄衣章之象也。上巽为绳縻尔之象也。
六三得敌。三以阴而居说之极。上以阳而居信之穷。
耳溪外集卷六 第 242L 页
所以为敌。上应于敌。不能自信。故鼓罢泣歌之无常也。鼓象巽风。罢象艮止。泣象兑口。歌象震雷。
六四。月几望。巽者阴盛之卦。故小畜之上九。亦言月几望也。马匹亡。互震为良马。初九则有他不燕。六四则绝类无咎。皆信从于上也。
九五挛如。即九二之縻尔。巽有绳象。且挛从手。有爪象。小畜三至五。为中孚。故于五亦曰有孚挛如。
上九。翰音登于天。巽为鸡。鸡曰翰音。鸡之鸣。必先振羽。故谓之翰音。登于天。飞之极也。故象曰。何可长也。鹤则阳物。而其鸣在阴。感于中也。鸡是阴物。而其音登天。过于中也。豚鱼知风。鹤知夜半。鸡知晨朝。皆物之有信者。故并取象于中孚
小过䷽。
小过。雷在山上。其声过空。即踰过之过。非过误之过也。上下四阴。似鸟羽。故取鸟象。小过中孚之反。故卵变成鸟也。故彖言飞鸟。言上言下。爻言过言遇言不及。然飞则有凶。下则大吉。不及则无咎。所以为小过也。大象三过。皆宜下之意。所谓过于小。非小事过也。
朱子曰。退后一步。是也。
初六。飞鸟以凶。自下而上进者。莫如飞鸟。六以阴居
耳溪外集卷六 第 243H 页
阴。居艮之下。当止反飞。故凶。上六居震之极。其飞已高。变而成离。则丽于罔罟。故曰离之凶。
六二。过四刚而遇五柔。不及三阳而反遇二之臣。即彖所称柔得中之吉也。祖妣君臣。以阴阳尊卑而言也。居小过之道。莫善于此爻。
九三。以阳刚之才。当阴过之时。力不能胜而过。则当谨而防之。或从而狎之。则反受其戕害矣。卦体居艮之上。能止下二阴。故言防之。当读以两字一句。如九四例。胡双湖之说得之。
九四。以刚居柔。过众而上近于五。故称遇。然居震之初。志在上进。故戒以往则厉也。勿用永贞。彖所谓与时行也。言宜小过而不宜大过也。若如程传所解。不可固守其常。则恐有自失之弊。盖谓上遇五阴。而亦不可久从也。象曰。终不可长。此之谓欤。
六五。互兑之泽。居震之龙。故有云雨之象。而阴阳不和。安能致雨也。弋者。二体为厚坎而坎为弓也。穴者。山之空处。即六二居艮之中而与五应也。两阴不能相应。而五互兑说。二互巽入。故求而取之。如弋者然也。
上六。以阴居阴。处动之上。当过之极。而三以正应。居
耳溪外集卷六 第 243L 页
艮之体。不肯相从。如飞鸟之亢高。不能下也。彖所称不宜上也。凶不可言。双湖胡氏曰。此爻与四正相反。
九四曰。弗过遇之。上六曰。弗遇过之。弗过遇之者。阳微而弗能过阴。反遇乎阴也。弗遇过之者。阴上而弗能遇阳。反过乎阳也。阴过如此。非阴之福。凶孰甚焉。
既济䷾。
既济。水性润下。火性炎上。相交而相济。故为既济。盖上经为易之体。故篇末。坎离各居其位。下经为易之用。故篇末。坎离相交而为两济也。
彖曰。既济亨小者。三阴得位。阴为小。故传曰。小者亨也。
刚柔正而位当者。六爻相应而皆得位者。六十四卦。独此一卦而已。
初九。曳其轮。坎为弓轮。亦有舆象也。轮与尾。皆在下。曳与濡。互坎在前也。
六二。妇丧其茀者。车之蔽。离之二。即坤之二而坤为帛。故有此象。丧茀则不能行。而勿逐则终复得。七日者。六爻反也。
九三。三年伐鬼方。离火欲上。而坎险在前。以刚居刚。才足济险。然必用力而持久。然后乃克。坎为幽远。离
耳溪外集卷六 第 244H 页
为戈兵。故有此象。小人勿用者。用兵之后。必以小人勿用为戒。如师之上六也。三年者。来氏曰。离之数也。故未济。亦言三年。
六四。衣袽之戒。居济之上。防患为急。而四居中虚有舟象。互居两坎之间。有漏舟之戒。大象所称思患预防之义。此爻当之。
九五。东邻杀牛。离为黄牛而遇坎而杀也。西邻礿祭。如王用亨于西山。言五之刚居尊。不如二之柔得中也。
上六濡首。当济之极。居坎之上。故如狐之濡首。初之濡尾。慎于进也。终焉濡首。溺于济也。
未济䷿。
未济。坎离之不交也。然互体为既济。有将济之理。故不曰不济而曰未济也。上经之终。先坎而后离。故下经之终。亦坎下而离上。既济之中。互未济。未济之中。互既济。水火互藏其宅。皆自然之象。非人之所为也。
序卦言物不可穷者。特言其理而已。
彖曰。小狐者。阴得位。故称小而坎为狐也。汔济。当从本义训为几。如井卦汔至也。
初六濡尾。亦取狐象。而既济之初濡尾无咎者。才刚
耳溪外集卷六 第 244L 页
而离体明。故缓于济而终能济故也。未济之初濡尾吝者。才柔而坎体陷。急于济而不能济故也。
九二。曳其轮。未济之二。即既济之初。故象与辞俱同而得中。故义尤吉。
六三。独称未济者。阴柔不中而居坎之终。前有互坎。为未济之主也。坎三变为巽木。木在水上。乘木有功。始出于险。故曰利涉大川。
九四。伐鬼方。未济之四。即既济之三。故象与辞亦同。然既济之三。以刚居刚。处内卦之上。故取象于人君。而未济之四。以阳居阴。处大臣之位。故言受赏于大国。震用者。上九变则成震。四与上。同德而济险故也。汉儒言震者。挚伯之名。或有所据也。
六五。君子之光。以文明之主。应刚中之臣。中虚则有孚。应实则有光。所以既吉又吉也。九四之悔亡贞吉。然后悔亡。犹有戒也。六五之无悔。既贞且吉。自无其悔。故再言吉以喜之。
上九。有孚饮酒。出险而无咎也。濡首失是。当将济之时。不知戒惧。则失其义矣。故象曰。不知节也。大易教人之意深矣。
厚斋冯氏曰。乾上坤下。离东坎西。此先天之易也。天
耳溪外集卷六 第 245H 页
地日月之四象也。故居上经之始终。以立造化之体。山泽通气。雷风不相悖。水火相逮。此后天之易。六子之用也。故居下经之始终。以致造化之用。既济之后。犹有未济者。示造化之用。终则有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