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耳溪集卷三十七
耳溪集卷三十七 第 x 页
耳溪集卷三十七
 谥状
  
耳溪集卷三十七 第 97H 页
吏曹判书李公谥状
公姓李。讳宗白。字太素。本庆州人。以新罗沙梁部大人谒平。为初祖。罗丽之间。世有冠缨。称钜宗。暨本朝。工曹参判延孙。政府参赞梦亮。尤显。五世祖领议政鳌城府院君讳恒福。勋业名节。载国乘。赠谥文忠。世称白沙先生。高祖讳井男。礼宾寺正。曾祖讳时术。吏曹参判。祖讳世弼。以经术徵。拜刑曹参判。谥文敬。学者称龟川先生。考讳衡佐。以荫进。治行著称。官至方伯亚卿。妣贞夫人坡平尹氏。牧使趾庆之女。以 肃庙己卯十月三日生公。幼时明谷崔相公见而奇之曰。体干虽小。精神过人。他日必至宰相。尝拜明斋先生于乡庐。先生馈以粟饭菜羹曰。此人将大有为。可使知生民艰难。辛丑。中司马两试。癸卯。擢增广丙科。明年。分隶承文正字。夏。拜 世弟侍讲院兼说书。间求为金泉察访。未几解归。丁未。拜说书兼 肃庙实录记事官。秋。荐入翰苑。拜检阅。明年。升待教奉教。时逆变起。 上御南门。讯囚贼。发不道语。 上震惊。至于涕下。公停笔仰瞻。 上厉声曰。新进小官敢尔。命
耳溪集卷三十七 第 97L 页
罢职。公退伏曰。自古史册。或称上笑。或称上泣。史臣必仰瞻故书。 上嘉叹不之罪。秋。移说书。明年。升户曹佐郎。旋拜正言。递为平安都事。闰月。选入玉堂吏曹录。拜副校理兼中学教授。以村疠方炽。民力不堪。请寝 宁陵行幸。寻兼东学教授,校书校理, 景庙实录都厅。九月 诞辰。联劄陈祈天永命之道。附张九龄献金鉴之义。 优批。赐近思录。冬。以副修撰。讲东国通鉴。论崔致远从祀文庙之非。且言关东驿站凋残。请以本道查得之田结。分给列驿。 上纳之。又明年。拜献纳。疏论宫房折受之弊。寻移吏曹佐郎兼汉学教授。除北评事。不赴。拜正言。以伯父忠定公。在相职。引吕公著,范祖禹事乞免。不许。自是屡拜玉堂吏郎。明年辛亥。三南大饥。命为两西船运御史。明年。竣还。升应教。秋。以违牌补康津县监。大臣白移涟川。未几以朝著乏人。命内迁。为政数月。民竖碑追思。是冬。监赈岭南。条奏赈邑。褒黜得宜。又请故参奉李万敷,郑葵阳赠职。以励士民。故左尹郭再祐,郡守赵宗道赐谥。以风节义。下庙堂施行。又明年。拜应教司谏掌乐正。掌湖南左道试事。明年。拜司谏。移司仆正。三月。改厝先妣尹氏于长湍。五月。拜校理。引礼陈章请。
耳溪集卷三十七 第 98H 页
终三月持服。秋。拜宗簿正,执义。奉命廉察咸镜南道。明年。又以御史。审理北关。将行入对。言信赏必罚。即人君励世之具。而近来赏罚。多失平。李倚天章牍之间。语犯 先朝。舆儓尚且骇愤。今虽以大霈蒙宥。其可拟议于银台近密之班耶。宜责铨官拔望。 上嘉纳之。既至北。按犯越狱。请设都会于钟城等三邑。试儒武。宣告德意。以慰边民。八月复命。擢兵曹参知。移同副承旨。三迁至左副。出为公洪监司。首罢白地徵税。禁鱼箭盐盆之立案收税者。尽刷乡豪。讲院缁徒之逃。官役者状请均役。明年冬。以亲年来岁满七旬。六上章乞解明年春。以大司谏。召还。历礼曹兵曹参议判,决事。屡入承旨。明年。拜大司成。冬。为养求为广州府尹。明年秋。内迁敦宁都正命仍。又明年冬。遆拜礼曹。移大司成。复以养牧骊州。又明年夏。入吏曹参议。一日赴政。判堂欲重通李倚天承旨。而枳李公哲辅。公曰倚天。罪负何如。而欲拟之哲辅。文章直道。 上所倚重而塞之何也。判书持之不得。遂从公言。自是屡移他职。明年。复入吏曹。以亲老。自注杨州牧。明年。入为户曹参议。又明年。以承旨。移吏曹。又明年。升拜刑曹参判。迁礼曹兼备堂。俄拜大司宪。命遆。使专
耳溪集卷三十七 第 98L 页
管备局。秋。历汉城右尹,兵曹参判兼同经筵,同义禁。明年夏。遭父忧。戊辰外除。拜刑曹兼副总管。明年。荐授平安监司。 上以广储蓄。修戎政。寻人才。结民心十二字。遣承旨传谕。时关西大饥疫。民颠连相属。弥满平壤城中。公疏请移三南海西谷。及停身布户役等事。区划赒救。条绪详备。别设赈所于永明寺。流民日增。几至万口。无一捐瘠。明年赈毕。不请劳赏。 上叹曰。方伯得人。使予纾西顾之忧。先是。因朝令。查出各邑隐结。属之均厅。道内漏结查得者。万馀结。公驰启曰。本道隐结。太半是民库需用。今若一并括属于均厅。则列邑公用。不得不加敛于民结。其势自至于邑力日凋。赋税日繁。至若山邑火田。未经改量。今若不卞名色。只以帐付馀数。归之隐结。按例徵税。则峡邑薄田。将不数年而陈废矣。庙议难之。屡启蒙允。民邑赖焉。明年辛未遆特仍。夏。以吏曹参判召还。兼济用提调。时宪府有从氏梧川公安置之启。公上书言备拟台官。即铨部事。今日政席。臣不敢冒处。寻单遆。冬。以户曹参判。差 孝纯墓都监堂上。明年。兼承文提调。秋。除咸镜监司。不赴。冬。拜都承旨。明年。又拜户曹。兼典设提调。又明年夏。差冬至副使。赴燕。归装萧
耳溪集卷三十七 第 99H 页
然。明年春。复命。夏。以同义禁参鞫。公表从居春川者。名出逮捕。公请于委官曰。以罪人至亲。义不可按狱。上闻曰。予当区处。会畿伯缺。命拟入。顾大臣曰。道臣亦得人。公感激。即谢归家。泣曰。 圣恩至此。曷不以百口报万一哉。是秋。畿内大歉。公自备谷万八千石。殚诚赒济。家人薪米之资。一不取给曰。受国厚恩。何可以家私。累赈政耶。三月。 上幸墓所。历临畿营。特赐豹皮。七月。进秩资宪。领相李公天辅荐白也。俄命内移。及新伯入辞。 上谕以前道臣治规井井。可一遵也。拜知中枢兼知义禁。移刑曹判书兼司译提调。还差筹司槐院。丁丑。 仁元大妃, 贞圣王后相继升遐。差 明陵 弘陵都监堂上。秋。升正宪。特除户曹判书。公奏曰。各衙门田结。自是屯田。例当免赋出税。而今并与田税许免。以致国计渐缩。总计各军门衙门免税之数。至为二万二千馀结。乞依屯田例出税。 上可之。明年秋。特除吏曹判书兼同春秋典牲提调。冬。行都政。退曰伯父暨从兄。皆经一都政即遆。先君子尝谓子侄曰。人臣不可久处权要。余岂忍忘之。自是屡违政命。梧川公适入侍。亦以先训白。特许之。除内局提调。拜工曹判书。是时。 上违豫。移直春
耳溪集卷三十七 第 99L 页
坊二十馀日。 上日再御建功汤。咳气忽添。医官皆谓天香汤为当剂。而不敢请。公曰。明知当剂。则岂可以违命为难。而不请改药乎。时尚鲁为都提调。屡请改。不听。末乃以天香汤。改名香橘茶。进御有效。公奏曰。所进非香橘茶。即天香汤也。 上曰。既得药路。宜以天香汤改定。公曰。建功汤自 上命名。故讳言改药。虽知天香之为当剂。而乃以香橘改名以进。臣等之罪也。以臣子敢欺 君父。推此一事。三隅可反。尚鲁变色。 上罢公职。时夜漏下二鼓。退出及陛。天黑无烛。公积瘁气惫。不敢趋下。忽有从傍扶掖者。公问曰。公是何人。乃扶人殿前耶。对云不敢言。才出门。星陨于前。从者皆恐。还家疾谻。犹日送人药院。问 上候。洪尚书凤汉。送医来曰。素知家贫。药无多少。而我自当之。但为朝廷活贤宰相云。明年己卯正月四日。圣候差胜。命药院轮直。以劳。进公阶崇政。侍者入告。公蹶然起曰。 圣候乃瘳。实 宗社之幸。吾虽死何恨。亟呼写辞赏之章。是日酉时。疾革。犹索帽加首。北向辞阙曰。 主恩未报。又问亲候安乎。言讫而卒。寿六十一。梧川公凭而泣曰。君可谓殉国矣。恨不得以吾身代也。仍大恸而归。疾未甚亟。后公八日而逝。尚
耳溪集卷三十七 第 100H 页
鲁衔公甚。逝单久不得入。后因 下询闻之。惊悼下教曰。此人自翰林任之久矣。今于药院。浃旬焦心。顷者所陈。深悔处分矣。凡赠赙其令从厚。三月。葬于长湍长北亥坐之原。公雅性简静。操履坚确。居家笃于孝友。早失慈母。每以禄不及养。为至痛。善事继大夫人。尝称孝子哉判书。立朝则进尽忠言。退持清议。居官则尽心国事。不营家私。内秉铨衡。外按雄藩。居第朴陋。服用澹素。人不知为宰相也。至若爱君忧国之诚。谨守白沙公家法。向在壬癸之间。贼臣鲁禧用事。宗国之忧。凛然有难言者。时梧川公以原任大臣。退处畿乡。尝隐忧永念。公慷慨言曰。万一天不祚宋。吾辈只手难支。徒死无补。彼独一二凶人然耳。谓见李宜叔议之。归而喜曰。宜叔亦我辈心。国家事不足虑。宜叔。即李相国天辅字也。于是同朝忠志之士。矢心协力。按壁不动。贼势遂益孤。此皆平勃交欢。而刘氏安之策也。公乃能讲定于同堂之内。倡结于廊庙之间。终底凶谋自沮。 社稷有赖。岂不伟哉。呜呼。当时之事。知者盖鲜。而梧川公纯忠血忱。久而乃彰。公之志与事。惟梧川公知之。故死生诀别之际。许之以殉国者。良有以也。公配赠贞敬夫人东莱郑氏。府使锡
耳溪集卷三十七 第 100L 页
圭女。继配贞敬夫人光山金氏。赠参议宗硕女。男敬伦文科参判。出后梧川公。敬存早殁。二女长归尹迪东。次归朴英秀。敬伦子永老生员。女进士郑履容妻。敬存子永后。尹迪东子益烈。今校理。朴英秀子尚荣,敦荣,彦荣。不佞后进也。自少获私于梧川公。屡拜公于公座私席。容貌不及中人。神彩动人。举止安详。言辞简当。知其中有所守矣。及见晚节。勤劳国事。乃心王室。迹虽未显。而功在不运。不愧为李文忠同堂之知己也。今永老兄弟列公事迹。来属易名之状。余何敢辞。谨撰次其大节。以告太常氏。
判敦宁府事赵公谥状
公赵氏。讳远命。字致卿。其先丰壤人。高丽太师孟之后也。入本朝有讳希辅。斥贼臣尔瞻。不仕昏朝。官止西宫分承旨。即公高祖也。曾祖讳珩。行礼曹判书。号翠屏。负重望。为名卿。祖讳相抃。县监赠吏曹判书。考讳祺寿。直长有文短年赠左赞成。妣赠贞敬夫人李氏。麟坪大君讳㴭女。公以 肃宗乙卯降。幼而警敏。季祖东冈公甚奇爱之。及长。文艺夙成。颖达绝辈类。从祖弟丰陵公。以俪文名世。而推公为不可及。壬午。中司马。庚寅。擢增广乙科。分隶槐院。除侍讲院说书。
耳溪集卷三十七 第 101H 页
升成均典籍。历兵曹佐郎,司谏院正言。明年。为龙冈县令。邑素腴。清净为治。阖境谧如。又明年。遆拜正言。时科狱起。公抗疏辨论。请更穷覈。忤时议。削黜。寻叙。屡拜骑郎谏官。辄以病解。丙申。选弘文录。有人论圈事违式。削全录。庚子。接慰倭使。壬寅。复录。拜修撰,校理。历司书,献纳,吏曹郎兼司书,西学南学汉学教授,校书,校理。皆引义不出。惟春坊。实官除下。即谢。每自胄筵退。喜语人曰。 睿学高明。窃覸十数日间问难辨解。顿觉日将。实 宗社臣民之福。以故必经旬侍讲。不忍替直。除北评事。不赴。由检详。升舍人兼弼善辅德。以兄弟同院辞。历军资监掌乐院正,成均司成,司谏执义应教。以御史赴江都试才。甲辰。 英庙御极。首擢同副承旨。升至右承旨。以雷异。陈戒曰。宫闱旧供。宜加节省。以昭俭德。臣下驱使。宜养廉耻。以存大防。 上嘉纳焉。冬。明正逆贼镜虎之罪。其党明谊辈。方在院议。将覆逆。公正色折之。因拂衣出。遂辞遆。拜兵曹参知。明年。拜吏曹参议。违召。罢出东郊。时朝著大变。或黜或削。公之亲友。多居近郊。往来觞咏。辄邀公。公既习静自适。虽林下文酒之会。亦辞不赴。丁未秋。拜礼曹参议。移户曹。又移吏曹。以同堂兄弟相
耳溪集卷三十七 第 101L 页
代。引义递。其后屡除。黾勉暂出。而不过数三参政而递。拜工曹参议。时以良役变通。 上御宣政殿。进诸臣询当否。公奏曰。结布户布之论。自古甲乙互争。然结既有税。又令出布。则是加赋也。户口多寡不齐。徵税无别。则是不均也。惟口钱差可。上自贵近。下至庶民。计口出钱。通行京外。则不至惊扰难行。欲救钱荒。则楮币布币。皆不可复。惟有加铸而已。寻拜副提学。历判决事,大司成,兵曹参议。明年。擢拜开城府留守。岁大歉。捐廪全活者数千人。改量田。正经界。而官自支费。不以烦民。松人镌铁以颂惠。瓜递。明年辛亥。迁长陵。以敦匠劳。升嘉义。明年。又为副提学。又明年。荐授咸镜监司。首釐田蔘之弊。民赖以安。咸兴有万岁桥。跨十里。岁调民构缮。一邑受病。公出官钱。取息佣役。留缗钱万馀储民库。以备不赡。明年。因事坐罢。寻叙。历大司谏,大司宪,都承旨,汉城左右尹,户礼兵刑工曹参判。尝以筹堂登筵。时有更张之论。群言迭进。公默然。 上顾问曰。卿何独无言。对曰。古语云。毋变旧。毋作新。臣只知率旧无愆而已。 上深然之。丁巳。拜吏曹参判。夏。荐拜平安监司。时闻北使将至。倍道驰赴。供亿有条。公私节省。别备白金四万两。藏之泉
耳溪集卷三十七 第 102H 页
流库。又出数千金。助成一路嫁娶之过时者。甫九月罢归。叙拜副学,都宪,知申,诸曹参判,兼筹司堂上,副总管,同知经筵义禁府春秋馆成均馆事,承文院,社稷署,尚衣院,观象监,内赡寺,典设司提调。公素恬于荣进。及贵显。益思敛止。而患视不良。不堪强策。自解西符。营小屋于杨州之白石里。凿池莳花。以终老。凡有除拜。皆以病辞。至岁甲子。公年七十。以子载德。官侍从推恩。升资宪。入耆社。拜汉城判尹。历工曹判书,知中枢府事。是岁 英庙遵 肃庙故事。跻耆社。加诸耆臣。秩升正宪。 上幸社。公病不能参。伏路左特命扶掖以入。颁示 御制歌诗。公与诸耆臣赓进。丙寅。以 仁元大妃宝龄六旬。又推恩升崇政。拜判敦宁府事。己巳。拜议政府左参赞。五月九日。卒于正寝。祭赙庀葬如例。公慈仁孝友。早失怙恃。终身茹痛。季父后溪公年高郊居。事之如父。每遇美味。必先致之。时节制衣服以献。尤致虔祭祀。既耋或病未将事。则摄衣起坐。待告彻。教育三弟。皆至成立。急人恤穷。出于真诚。释褐之初。当辛壬之际。时事极艰。拒绝凶党。闭门自靖。甲辰以后。半朝劻勷。投合时宜。公则只知尽心事君。不为冷热得失动心。故当群凶鸱张之时。
耳溪集卷三十七 第 102L 页
既以缓而见摈。及亲戚贵盛之日。反以峻而见疑。盖所谓世人无常。而徐公有常也。不入睢盱之场。不主言议之柄。惟以进取为戒。敛退为心。故立朝五十年。历扬清显。致位崇峻。而令名介操。终始无瑕。历西北雄藩。而归装萧然。踵公按西者。虽素不悦。咸曰。一鞭出大同门者。惟赵某一人。尝曰。我非欲清白也。以官物施土人无惜。而与私人则于心不安。故不能滥用也。家居不畜姬侍。素屏纸帐。终日宴坐。晚节得眼病。几不辨子孙。而七情不役。神精内旺。终享遐龄。韶颜皓眉。见者以为老仙。方病革。欲见丰原公。遣人促之。至则勉其竭忠报主。无一言及私。丰原公出而泣曰。素知兄乃心忠国。临殁之言果然矣。尝自著铭曰。性本过慈。不尚苛严。而仁恕则未。少也善病。不狎声色。而修饬则未。略涉宦海。不至助澜。而激扬则未。出莅外藩。不过居简。而清白则未。杜门养拙。不喜交游。而高尚则未。引疾归田。不乐供仕。而恬退则未。我守我法。不逐时好。而贞确则未。随遇随安。不求人知。而卷怀则未。即公自叙。而可槩其平生矣。夫人沈氏。青松大姓。通德郎冲之女。二男皆文科。载德弘文馆校理,载厚侍讲院文学。四女适判书李春跻,都正尹得运,
耳溪集卷三十七 第 103H 页
县令崔守身,领议政尹东度。校理子鼎镇户曹判书。文学继子彝镇。李五子。昌儒参判,昌佐,昌伋承旨,昌任大司谏,昌伦。尹无后。崔二子。弘简左从史,弘靖县监。尹继子光裕牧使。鼎镇五子。县监云絅,云绘,云继,云绪,云绍。一女归应教郑东观。彝镇一子云圭。内外孙曾不尽录。良浩晚生也。未及蹑公后尘望见仪容。而窃听于士大夫之论。近世公卿之清慎恬介。举翕然推公无异辞。及与公季子文学,孙判书游。益知其居家制行之笃谨。立朝持论之公平。尚见其遗风馀韵。未尝不嗟叹向慕。今云絅。具公事行来。徵易名之状。谨撮其表表著明者。撰次之。以备太常氏之采焉。
吏曹判书逸庵尹公谥状
公姓尹氏。讳德骏。字邦瑞。鼻祖高丽西京留守威。以平贼功。封南原伯。子孙因以为贯。其后代有簪缨。至典书璜。当革国。退而不仕。与圃冶诸先生齐名。号后松。本朝赠谥忠简。观察使临。仕我朝。选廉吏。孙譓。文科郡守。 端宗逊位之日。佯狂浮海。杜门自废。贞忠大节。载 庄陵志。孙刚元文科判校。罹戊午士祸。官不显。寔公高祖也。曾祖讳祁。魁文科。官止佥知。登海东名臣传。祖讳天衢。官同敦宁。本生祖讳衡觉。官通
耳溪集卷三十七 第 103L 页
政牧使。即观察公第三子之后。敦宁公无嗣。取牧使公子讳攀为子。官观察使。以公贵。赠赞成。即公之考也。妣韩山李氏。吏曹参判廷夔之女。以 孝庙戊戌生公。幼而聪颖过人。时称神童。郑公太和一见奇之。妻以孙女。弱冠通经籍。文辞捷给。 肃庙己未。擢庭试第三名。时年二十二。入起居注。笔翰如飞。在禁直。与崔明谷锡鼎诸公。酬唱颉颃。人皆惊叹。被翰荐。以同荐人之被论。荐未完。辛酉。升典籍。转兵曹佐郎。入台省。初拜正言也。发启争国舅闵维重之仍带兵判。上严批。坐罢。骊阳终亦辞递。在持平也。疏论金益勋之援订者。既以诬罔伏法。益勋不可独免其罪。不报。寻以接慰官。往莱府。随机制变。殊俗戢服。方伯尹公趾完亟称之。壬戌。选知制教。癸亥夏。被瀛选。拜副修撰。秋。除北评事。甲子春。拜副修撰。因天灾。进戒极言敬天典学立志之道。 上优批答之。乙丑。拜副校理。时儒生金盛大等。抉摘明斋尹公书中一句语。谓之诬逼先贤。发文诋辱。四馆金洪福等。发简罚儒生。大臣以先启不靖之端。请罪四馆。副学崔公锡鼎。疏卞尹公本心。因救四馆。 上以敲撼大臣。下严教。罢崔公职。公半夜求对。备陈尹公被谤及士习不端之弊。
耳溪集卷三十七 第 104H 页
仍暴崔公疏非出敲撼之意。 上特命推考。九月。丁赞成公忧。丁卯服阕。拜副校理修撰。陈疏乞养。 上以经幄乏人。优批不许。命赐衣资食物。盖特恩也。公进笺谢。冬。登夜对。下 御制一绝。命诸臣赓进。公献诗曰。夕露侵轩湿未晞。词臣沾醉更迟归。从容上下规箴地。咫尺 天颜正不违。 上览而嘉之。兼校书校理南学教授。转吏曹佐郎。又拜校理。时有滥乘屋轿入阙者。公见而骇之。闻持平李公益寿诣台。遂简通之。李公即令府隶撞碎屋轿于台厅前。 天威大震。罢李公职。而有名官指嗾之 教。下府隶于法曹。至于杖毙。公陈劄首实。请同被其罪。又言新生王子未及十日。加给职田事曰。王子长成。不患不富。岂可以预虑其贫而加给乎。退而又上劄。以理欲二字。反覆陈戒。留中不下。己巳。以中批。起金德远等。正言李公益寿启请还收。 上责以伐异。而递李公职。公陈疏救。拜吏曹佐郎。升礼宾寺正。时朝廷有大进退。公之伯父承旨公。以营救尤庵宋公。谪海南。继斥公为高山察访。秋。以病罢归。奉大夫人。屏居光教山丙舍。口不言时事。以诗酒自娱。癸酉。叙拜镜城判官。公积忤当世。再被谴黜。而夷然就途。及到官。兴弊苏残。边
耳溪集卷三十七 第 104L 页
民赖安。甲戌四月改纪初。拜校理。升副应教。疏请归觐病母。命赐药物。转应教兼 世子侍讲院辅德。移舍人。以亲病。再疏乞终养。 上批以将母上来。乙亥春。以兼春坊。参 世子入学礼。移司谏兼备局郎厅。除执义。五月。擢拜同副承旨。移大司谏。时有权大运放释还收之启。公以大运年过八十。窜逐炎荒。已经一年。使之归死田里。不害为宽大之典。以崖异公议。遆职。拜礼曹参议,右副承旨。丙子。拜刑曹参议。夏。除舒川郡守。宽简为治。丁丑冬罢。戊寅。叙拜兵曹参议。历右承旨,户曹参议。己卯。复拜大司谏。以县道陈疏言大侵毒疠。经阅屡岁。八路生灵。死亡过半。为国之道。在节用爱民。而工役不辍于阙内。此是 殿下役心于玩好也。又言别军职。即 孝庙入沈时褊裨也。扈卫军官。即癸亥反正时从义者也。局出身。即南汉捍卫之士也。今则岁久人亡。名实不称。廪禄太广。服饰过侈。并宜革罢。各营各镇水军之散在山峡。脱有缓急。难以得力之状。末乃结之以戚臣之不宜典兵。缕缕四五千言。皆不报。九月。又拜大司谏。以前疏之不见采用。戚臣对疏之过加疑怒。引嫌辞遆。冬。拜工曹参议。庚辰。拜大司成。疏请严科场。禁厚纸。遆拜兵
耳溪集卷三十七 第 105H 页
曹参议,大司谏。寻拜吏曹参议。旋移工刑曹参议。冬。复拜大司谏。陈疏言妖巫贱婢。不宜亲自诘问。以损人君之体。仍言姜世龟之疏语不择发。诚如 圣教。还给足矣。窜之岭海。宁不过重。年过七十。废仕居乡之人。安有利害之念耶。即今第一急务。惟在保护 东宫。所谓保护者。不但寝食起居而已。亦宜慰其情怀。张氏之丧。虽不敢就哭。宜于葬时。别遣宫官护丧。以报诞育之恩也。希载之容贷。业同之缓治。其时大臣诚有错事之责。其心则断断无他。日昨 圣教。诚是圣人精义之言也。仍救领敦宁尹趾完。以私书被合启事及吴道一之以闵彦良事。不可混被窜配之请。 上以疏语未知其一一得当为批。壬午春。正言金相稷。以公深攻近日台启请罪。 上以公疏中何必亲鞫之说。极可骇异。罢职。癸未。西叙。甲申。除安东府使。邑有土豪蒋姓人山讼。其人有所挟。理屈而百计图伸。公以法痛绳。置之落科。丙戌。擢拜本道观察使。以蒋讼事大忤揆地。再疏辞递。拜礼曹参议。丁亥。拜吏曹参议。移大司成。旋拜吏议兼承文备局副提调。皆堂上官峻选也。又兼东文选纂修堂上。冬。递拜户曹参议。冬。复拜吏议。乞养为骊州牧使。领相崔公
耳溪集卷三十七 第 105L 页
锡鼎。以公前赴岭邑。已遂便养。见今所带俱要职。不可外迁。筵白还寝。戊子。复拜吏议。四月。荐授咸镜监司。辞陛时。陈北路守令久任之宜及商税还属本营事。皆蒙采施。公凡四入北路。区画措置。咸得其宜。一道赖之。己丑。以亲病。四疏得遆。拜刑曹参判,大司成,同知经筵事,吏曹参判兼奉常平市提举。先是。崔公锡鼎。撰礼记类编。不悦者以诬贤凿经。合启请罪。朝议以为合启。非出公论。参启诸人。并停望。公行政。不分首从。一向枳塞。有非调停之道。首发数人外。渐次甄通。庚寅春。正言韩永祚以排摈异己。杜塞公议。论斥铨地。公陈疏辞遆。拜大司成。为参进宴入京。旋移吏参。以弹墨之未乾。力辞不获。暂出参宴。以亲病还乡。辞遆。连拜礼工兵三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事。移大司谏。秋。复拜吏参兼 世子右副宾客,司译提举,副总管。遆付西枢。时北咨忽来。朝野震恐。公陈疏水陆战守之策及诘戎侦贼之要十八条。末乃结之以得人才。破朋党。节财用。振纪纲。 上优批嘉奖。辛卯春。复拜吏曹。遆拜掌隶院判决事,观象监提举。时有北汉筑城之议。公于筵中陈白。北汉地形险窄。脱有驻跸之时。许多军马实难容接。与其悔之于后。不若
耳溪集卷三十七 第 106H 页
始初之详审也。三月。以特旨。擢拜刑曹判书。曹多疑讼。久不决。公一按文簿。立卞枉直。裁决如流。于是定郎吏久任之法。练习曹务。疏通幽郁。一曹肃然。遆拜汉城判尹,右参赞,礼曹判书。公陈疏引病。 批旨有年龄未衰。昔病宜苏之教。时以为荣。壬辰。拜京畿监司。八月。拜吏曹判书。公以亚铨时。屡遭颠沛。四疏力辞遆。拜右参赞,判尹,礼判兼都总管, 世子右宾客。癸巳。拜工曹判书兼宗簿提调。夏。奉璿源录。往藏于沁都。时 肃庙在宥四十年。廷请称庆上尊号。公独上疏。略曰。今玆尊号之议。十馀年来陈请者甚多。 殿下辄断然挥斥。此实盛德事也。臣愚以为将顺斯美。以彰抑损之实。则传之史册。必增其光。比之数字徽称。岂不相悬哉。 上优批答之。儒生赵廷豪投疏。论公立异大礼。辞语危险。 上命窜廷豪于绝塞。公上疏引罪。遆拜刑判。夏。差伴送使。因事坐罢。甲午。叙拜大司宪。先是。台臣郑寿期论宰臣郑浩痼党之习。其后持平权熀。追发寿期削黜之请。公疏救寿期。于是熀盛气引避。公亦引遆。除知中枢,都总管,知春秋。乙未。复拜刑判,知义禁,知春秋。时有阙门挂书之变。一队士流。皆入其中。而公名亦在焉。公自乡庐仓黄
耳溪集卷三十七 第 106L 页
进伏城外。则先已有诸臣勿胥命之命。公陈疏请罪。公自中年以后。倦于进取。渐谋就閒。及遭挂书之变。益无意于从宦。且以亲年八旬。仍请乞退。 上温批慰解。丙申春。复拜吏判。以特旨擢拜判义禁。公县道陈章。 上以东铨首席。不可久旷。今玆宠擢。亦非偶然为 批。公不获已进诣阙外陈疏。 上不许。至有念君臣大义之 批。终不出膺。知旧相爱者。亦以处义之太过。互相劝起。公自以疏逖之臣。蒙不世之遇。铨长之除。金吾之擢。一时并萃。已极满盈之惧。而且念朝象不靖。调剂无望。不宜冒当。疏凡六上。首尾三朔。 上亦嘉公所守。而谅其终不可强。许解长铨。四月。移左参赞兼判义禁。时有壬辰科狱。辞多株连。人皆厌避。公慨然出膺。究覈端绪。务尽平允。七月。有大处分。公以金吾查事。被削黜还乡。丁酉。 上猝下非常之教。举国震駴。公蹶然惊起曰。吾世臣也。义同休戚。不可以身有罪名而默无一言。以负国恩。立草一疏。激切恳到。拜辞大夫人。半夜驰到城外。缮写将上。闻尹公趾完先已入对反汗。疏不果上。而其临大节不计祸福如此。是年十一月十一日。以宿患。考终于光山寓舍。享年六十。临终。以国恩之未报。孝事之未
耳溪集卷三十七 第 107H 页
终。为恨。讣闻。特命给牒。翌年春。权窆于果川先茔下。后迁于高阳见达山下向坤之原。配贞敬夫人东莱郑氏。知敦宁府事载岳之女。生与公同年。后公二十三年而殁。与公同圹。举一男熙启郡守。有一女。无嗣取三从弟谌子昌宪为后。又无子。取同宗弟昌洙子珩为后。公器度端凝。神采莹澈。行方而识周。辞约而理明。妙龄决科。际遇明时。出入经幄。遇事直前。语多触忤。咫尺前席。时承严旨。而不少摧沮。尽言无讳。 主知之深结。盖由于此。而时值士类分朋之际。独持清议。不以利害动心。亦未尝自立标帜。每参铨席。通塞取舍。一循公议。惟以消融保合为期。敛迹名涂。不事驰逐。筑室山樊。左图右书。栽花移竹。啸咏自适。每有除命。旅居京第。 圣眷深隆。恩擢荐降。而居宠若惊。操履愈坚。尝曰。从古人臣之取祸。皆由于兜揽权势。贪恋而不知止。自在小官。难进易退。是以立朝四十年。名德无玷。至于辞铨衡一节。谭者比诸君实之不拜枢密。当官处事。谨守法度。综理纤密。置水不漏。性至孝。居赞成公忧。致毁几灭性。朴公泰辅来吊而心服。及服阕。朴公时秉铨笔。以公善居丧。首荐自代。奉大夫人。备极志物之养。每日必晨兴省寝。或以公
耳溪集卷三十七 第 107L 页
年纪之向衰。请少休。公曰。人子事亲之诚。不可以老少有间也。聪明绝人。经史百家。无不淹贯。尤详于国朝典礼。为文章。信笔立书。词理俱到。诗亦简雅多趣。而不以文学自居。有诗文杂著若干卷。藏于家。工于楷草篆隶。一时士友家金石之刻。多出公手。崔艮斋奎瑞。祭公文曰。孝友之行。仁恕之德。敏达之才。通明之识。坚贞之操。公平之议。求之今世。孰有伦比。此可以观公之平生也。良浩邈然后生也。尝闻先辈言。称公为近世名流。而立朝事迹。耳目皆不及。谨就李忠正公彝章所为状。撰次其大节。以备易名之考焉。
礼曹判书致仕奉朝贺洪公谥状
公讳重孝。字圣源。姓洪氏。肇自丽季。居丰山。国学直学讳之庆。为上祖。是生舍人讳侃。文章名世。号洪崖。密直使讳侑。大提学讳演。两世大显。曾孙郎将讳龟。退居高峰县。当国革。四世不仕。至大司宪讳履祥。以德行经术。为 穆陵名臣。号慕堂谥文敬。即公高祖也。曾祖讳𩆸。南原府使赠左参赞。祖讳柱文。礼山县监赠户曹参判。考讳万纪。右副承旨赠吏曹判书。妣原州李氏。通德郎说之女。以 肃庙戊子生公。器宇隽异。见者期以远大。早孤劬学。十八。魁乡解。中进士。
耳溪集卷三十七 第 108H 页
庚申。中增广会试。遂魁殿甲。例付成均典籍。辛酉。除兵曹佐郎正郎。壬戌。拜正言。 上朝谒 南殿。属疠气炽。大臣诸宰。迭请停行。不许。灵城君朴文秀大言力争。 上始从之。笑谓大臣曰。灵城入来。固知尼予行矣。公进前曰。人主听言之道。当观其当否而从违。诸臣之齐声。岂下于文秀一言。而下 教如此。臣窃惜之。 上曰。言甚得体矣。癸亥。除侍讲院文学。寻拜吏曹佐郎。八月以敬差官检灾湖左。甲子六月。选入都堂录。拜校理修撰。每入讲筵。因文进戒。至木牛流马之制。奏曰。名物度数。非所先务。当以不得诸葛亮为忧。 上善之。寻移正言。论严宅周背父欺君之罪。宅周者。全义县吏子也。本名李万江。变姓名。占科第。灭伦欺世。人无言之者。后宅周杖毙于鞫狱。时有都城修筑之议。公谓王者守在四境。方今春而虹贯。夏而下霜。宜静而不宜动。上疏请寝。以亲年近八十。陈疏乞养。九月。得永同县监。冬。与道伯争体例。坐罢。丙寅。叙差接慰官。赴莱馆。却书启之违式。禁单蔘之换劣。倭人为之惮服。竣还。拜副修撰兼东学教授。陈疏乞归养。 上还其章。是后连除修撰,正言,持平,掌令,献纳。俱不拜。九月。丁忧。己巳服毕。以修撰。入侍讲圣
耳溪集卷三十七 第 108L 页
学辑要。 上曰。 景庙朝。有一儒臣。斥栗谷以异端。而故宰臣吴光运。独称先正矣。彼儒臣议论何如。公对曰。臣高祖臣履祥。与先正道义相与。挽诗传于世。故臣祖子孙无敢斥先正。 上曰。今日君臣始知心矣。在直时。值内三厅试射。军号晏颁。公因夜对。陈戒曰。古称皇帝在宫中。言动起居。必令经筵官知之。今日试射。或云殿庭陈角抵之技。诚有是者。殆近玩戏。恐非所以示 东宫也。后入侍。 上记前言。称其贤。七月。除北评事。时北路荐饥。多过时不婚者。檄谕列邑。使门地敌者。择对成礼。旬月之间。嫁娶者凡四十馀人。冬。递还。辛未。除弼善。寻移掌令。以违牌谪茂朱。九月。宥还。癸酉。除校理。登讲筵。论奴婢世役之弊。又陈常贱早寡无子女者。当许改嫁。勿令属公。时因李光佐诸人追夺事。三司发启已四五年。人皆规避。不停不连。作一机阱。时议必欲驱属于公。公念义不可苟合而丧守。又不可缄口而取侮。乃上书略曰。今三司之间。机弩互伏。台谏具则玉堂不入。玉堂备则台谏不进。臣是色目外人。落席于沧桑既变之后。释褐于劫灰已冷之馀。本无恩雠。谁有爱憎。若不早自引避。毕竟路穷势隘。袒左则刘氏喜而吕氏怒。袒右则
耳溪集卷三十七 第 109H 页
吕氏感而刘氏怨。终不免寄食东家。托宿西家。将何藉手而事 邸下乎。于是谤怒喧然。应教韩光会以疏中数句引喻乖当。奏请罢职。持平赵宗溥。又请永刊仕籍。 令旨不许。自是连住乡庐。甲戌。 上临筵教曰。洪某疏野纯实。因用刘吕二字。公然见枳矣。可见中立不倚。屡饬铨曹调用。至丙子。始除献纳。陈书不就。九月。承召入城。时有人告洪州海中。有二岛。漏王税者。命公往查。覈其岛名之讹传。指告之非实。仍发前后守宰之冒犯箭税者。启罢之。既复命。子秀辅擢庭试。戴花诣阙。及公入对。新恩亦珥笔登筵。观者荣之。奏事讫。仍陈湖中饥荒状。特停沿海逋籴。民以大赖。是日。东莱府使李裕身。以倭差平如敏等请开被执规外出来事。驰启。 上以守臣义当据例责谕。而遽登闻。命罢拿。而即席以公代之。当日辞陛。既上任。戮通事将校之一二奸滥者。以肃边禁。遂探得倭情。有传五郎者。以倭通事留馆。久习知我国事情。挽留倭差以规利。公择译人能干者。授方略行间而挠之。且以国有大丧不慰问。责其无礼。倭差语塞。丁丑七月。举帆渡海。幕属请以骑拨驰启。公笑曰。是守臣职耳。若辈欲以此希赏耶。且今沿海颇骚。屑驰拨骑。
耳溪集卷三十七 第 109L 页
恐惑听闻。乃封启。付一步卒。卒病脚路滞。启未彻而严教下。有巨济府定配之命。数日启始到。 上嘉其举职。即释之。屡称曰。善处边事。已而特除大司谏。暂肃遆。十月。除判决事。戊寅正月。拜同副承旨。 上询及莱府逐倭事。公嫌于自衒。略陈行间之由。仍言契人造蔘。易致生梗。官钱放债。害及徵族。二弊。不待外侮之至。将有内溃之忧。 上为之动听。即命罢蔘契焚债券。蔘契因庙议歧。未尽罢。债券则悉令焚之。莱之妇孺欢声如雷。是后屡除承旨大谏。辄以病遆。庚辰。 上饬铨曹检拟。而未即举。十二月。因工曹参议望。以 御笔添书公名以下。罢铨官职。公以县道疏辞。优 批不许。辛巳正月。上京拜命。二月。移承旨。违牌遆。除绫州牧使。八月。因事罢归。壬午正月。除礼曹参议。时有咸兴 陵役。公以该堂当进。间移承旨而特仍之。二月辞朝。三月。复命。叙劳升嘉善。行都承旨。受暇下乡。间除副总管同知义禁。五月。入谢旋归。除工曹参判。以在外遆。十二月。册 王世孙。充奏请副使。癸未正月。带户曹参判。如燕。当呈咨礼部。通官索例赠情银。公令谕之曰。藩国之奏请册使。大礼也。尔们预有徵索。则讨贿也。俺等若有赠给。则是行赂也。
耳溪集卷三十七 第 110H 页
岂不伤事体乎。待完请。当以礼单为名而准送耳。通官敛服。七月。复命。 上询及银货事。教曰。名正言顺。后遵为例可也。叙劳。升嘉义。兼受土田臧获。仍下乡。三除大谏。皆遆。十二月。除同敦宁。陈疏辞。乙酉十月。上受 世孙及诸臣献爵。子秀辅以玉堂。赓进 御制。即以 宸翰题下曰。今见赓韵。忆尔父深。命以此纸送尔父。乃手札宣召之意也。公闻命感激。即诣京。将以特进入侍。闻有二亚卿缺。遂止不赴。其恬于进取。审于避嫌。多类此。丙戌十月。以大司宪。承召入谢。遆授同中枢。丁亥正月。以总管入卫班。 上问年。惜其屈。特命升资宪。付知中枢。俾于殿庭谢恩。旋拜工曹判书。以焚黄。受暇下乡。五月。还朝。 上召见。特授刑曹判书。时有白头山望祭之议。佥谋既同。公独持不可。与公同者。惟徐相国志修云。寻呈辞归。十二月。上教曰。君年望八。岂可以乡为家。公停行。参正朝候班而归。三月。趁 陵幸入城。特除刑判。公单心举职。狱囚多所平反。语人曰。刑者。非毒人。将以补治而弼教也。凡伤伦悖俗者。必绳以重法。若老妪之奸骗良女。僧尼之留连城市。居士之当街敛钱。乞丐之成群讨索。以至杂术妖书之惑人乱俗者。博奕浮浪。薄父
耳溪集卷三十七 第 110L 页
母弃妻子者。轻者刑配。重者杖杀。都下为之肃然。一日。 上召郎官。询老妪刑配事。教曰。归语汝判书。昔先正赵光祖。为都宪。男女异路。果能痛革此风。副予望矣。九月。持平宋霮。疏论秋曹事。加污蔑之语。 上答曰。秋判谓之执滞则可也。今所斥与其人判异。是倾轧也。命遆霮职。公上书自理。持平李溎。谓以对章反詈。又请谴罢。 上严斥之。命刊侍从案。公即拜章寻乡。 上赐批曰。卿无宦心。予已知矣。人虽倾轧。予不舍卿。意在礼使。许解本职。己丑正月。上京参候班。特命入侍。谕曰。卿既来矣。以卿为国之心。宜在京也。不得已留京邸。适有疾。秀辅以玉堂陈章请护。 上览疏。命赐药物。盖异恩也。二月。特除礼曹判书。一日。四违牌。筵臣以病白许遆。三月。还乡。四月。秀辅以言事被罪。诸僚皆配远地。 上曰。洪某之子。宜配横城。盖横距原廑一舍也。五月。除知中枢。七月。移刑判。闻上候未宁入城。九月。参 诞辰候班。因登对。赓进 御诗。翌日径还。十二月。亲政。特除知中枢。促令登途。公陈疏辞。 赐批曰。今岁不来。予心怅然。命监司传谕。又令政院下谕曰。卿之寻乡。今几朔矣。昨夜梦卿。今朝见卿子通礼。噫。君衰臣亦六旬。须即上来。仍除
耳溪集卷三十七 第 111H 页
都宪。公疏陈病状。兼暴情地。答曰。往事今作浮云。其何芥滞。俟少间。即登途。自是台臣之在外者。多因事递改而都宪。每命毋论带职。八十馀日未解。公强疾以水路上京。入对乞免。 上悯其衰。许递。命付知中枢。即日谢恩。以特进入侍。 教曰。待秋凉。往受便养。时秀辅以乞养得平海也。公对曰。卿宰异于微官。不欲随之官矣。 上曰。予已许之。独不谅卿子之心乎。九月。参 诞日候班。即还。十月。又除都宪。闻 上候未宁。驰入城。既平复。递职还乡。辛卯。除都宪。十月。疏陈当退者五。辞甚恳。答曰。顷年朴弼琦。以下大夫许休。元景夏年未及而致事。观卿章嘉卿意。见卿来当许。宜躬来受麻。壬辰正月。 上闻公病甚不得赴召。特许前请。付奉朝贺。宣麻于乡庐。仍书下今以手书代其临宣二句。并颁赐之。公手擎 御书。伏枕稽首。不能加朝衣出户庭。使秀辅具冠服替受焉。自是病日笃。谓子侄曰。吾位跻八座。年望七旬。生老太平。更何馀憾。仍区处家事。井井有条。并及葬祭之节。手录数纸以遗子。谆谆戒饬曰。惟恐坠家声。罹世网。为吾不瞑之忧也。疾革前数日。拈周易得归妹之二爻。利幽人之贞。象曰。未变常也。公怡然曰。持正安命。吾所
耳溪集卷三十七 第 111L 页
自知。而天以幽人之贞命之。诚不敢当。始病用蔘芪。有微应。终无显效。公遂却药曰。死生命也。刀圭何力。临箦。令妇女暂入诀。即麾出。竟以三月十一日考终。享年六十五。讣闻。 上惊䀌不已。亲撰文。令州官致祭。是年五月。葬于原州衣冠村坐癸之原。公容仪颀硕。器质敦重。立心则宽弘而峻正。处物则周通而综密。至于事亲之孝。根于天赋。每以不记严颜为至痛。侍大夫人。至盛壮。犹作婴儿戏。力治农圃。躬执钓采。口体之奉。竭诚无缺。尝谓事亲者。不可不知医。心究古方。洞晓药性。每值不安节。手制汤剂。辄收奇效。及其寝疾。昼不解带。夜不交睫。或尝粪以验色味。或血指以调茶饮。既丧。勺水不入口。以水道运柩。时当秋冬之交。阅旬寝处于船中。家人忧之。而终无恙。人谓诚孝所感。牲石圹志。手摹古书。殚精致诚。可谓生死尽礼也。事伯仲如严君。诸姊早殁。抚育孤甥。人皆感服。推以事君。一于忠爱。知无不言。孤立无党。难进易退。出处本末。著人耳目可按也。常语人曰。吾素无进取之念。视世之钻刺巧宦者。甚于夏畦。而高官显职。不求自至。可见升沉。有定命矣。生平与世凿枘。独受圣知。十年之间。超至正卿。眷待之隆。无异山林遗逸。
耳溪集卷三十七 第 112H 页
去则敦留。来必引接。殆当朝公卿之所罕得者。人臣遭遇。可谓盛矣。盖自壬午后。尤无意于仕宦。前后召命。辄以疾辞。而癸未奏请。则事关宗国。义重往役。力疾往还。自是屏居乡庐。占别业于凤溪上月云亭。有水石园林之胜。架插图书。乐以忘忧。尝阅辛未年间书筵日记。垂泪谓子孙曰。猗我 先世子姿禀光明正大。高出百王。发难经史。精析义理。每以耻为汉唐中主为 教。余每罢讲而退。喜不自胜。岂料今日忽抱此天地罔极之痛也。此莫非群不逞。鼓煽惎间。积有酝酿之致。而如吾者病伏乡庐。未效愿一死之诚。况今一种枭獍之类。又将不利于 春宫。思之凛然。惟恃 圣明慈覆。保无他虑。而吾年迫日吴。未及睹阴翳快扫。太阳重辉。将为不瞑之恨。汝辈他日值有事。则勿惜一死以报国也。此可见秉执之确然。先见之卓尔。而公子判书乞休之章。所以明其志而趾其美也。性本俭质。一巾一屦。十年不易。淡然若寒士。虽不以学问自命。而覃思经传。有独得之见。所著有学本内外篇,理气往复书及礼记纲目考异。文辞赡敏。操笔立就。识解皆本于六经。轨范不畔于八家。尤长于诗。俊逸流丽。出入中唐。常谓宋人失于言筌。明人
耳溪集卷三十七 第 112L 页
病在多华。集大成者惟李唐乎。有诗文十卷。藏于家。至若书法。非所自任。而晚好颜太师。遒劲有法。先世碑志。多其手迹。可见才无不周也。贞夫人清州韩氏。西平府院君浚谦之后。尚衣直长德师之女。无育。以仲氏同敦宁第五子为后。即秀辅。文科行判书致仕奉朝贺。侧室二男。陟辅迪辅。二女适李泰万李尚殷。秀辅二男。仁浩参判,义浩承旨。公所居有老柏。尝号柏西轩。以自况。及立朝。 上每称其疏野。故改号疏窝。识 恩言也。概公平生。事亲则诚礼两至。立朝则赤心为国。当事敢言。处身则难进易退。晚节无瑕。可谓当世之完人。而乃若馀事文章。亦足以名世。俱不可泯而无传也。谨采公议之表著者。以告太常氏。
户曹判书赵公谥状
公讳鼎镇。字士受。丰壤之赵。以高丽侍中孟为肇祖。入我朝。世冠冕。至礼曹判书讳珩。始大显。谥忠贞号翠屏。寔公五世祖也。高祖讳相抃。县监赠吏曹判书。曾祖讳祺寿。直长赠左赞成。祖讳远命。判敦宁府事。清德雅望。为世完人。考讳载德。弘文馆校理。文行见重士类。寿不永。以公赠吏曹判书。妣砺山宋氏。礼曹判书讳成明之女。以 英宗壬子十一月二十九日
耳溪集卷三十七 第 113H 页
生公。沉静详顺。不妄游戏。六岁丧母。育于继妣。诚孝深至。己巳。判敦公殁未葬。校理公不胜丧。公弱龄重衰。见者危之。能自奋力学。癸酉。中生员。辛巳。筮仕。 明陵参奉。转济用监奉事。移义禁府都事。奉命入耽罗。换童蒙教官。升司饔主簿。以僚嫌递。久之甄叙。司宪府监察。迁平市署令。己丑。丁继妣丧。既吉。辟为户曹正郎。屡值敦匠之役。费省而事办。堂上。甚器重之。甲午。出监任实县。捐廪刷弊。栉逋实庾。民邑以苏。丙申。与监司李普行。争事贬罢。民镌崖追思。今 上元年。擢增广乙科。坐前县事。久未付文职。戊戌。始除礼曹正郎。参修 英庙实录。冬。拜司谏院正言。己亥。为京畿都事。选入弘文录。拜修撰。时 上日开讲。公每陈文义。 上亟称实才。秋。接慰莱馆。解馆职。兼文臣宣传官。自是屡拜正言,持平,校理。因嘉礼都监。选差礼曹正郎。用其劳。升宗簿寺正。庚子夏。差贺使书状官。赴燕。穿北口诣热河。往来万馀里。赏赉倍常使而悉散之从人。冬复命。拜副校理兼西学教授。辛丑。三入修撰兼禁卫从事官。 上亲临瀛馆。讲心经。宣法酝。公与馆僚进笺谢。三月。特擢同副承旨。夏。从兵曹参知荐。为水原府使。寻坐事拿罢。未几叙。复入喉院。
耳溪集卷三十七 第 113L 页
越例兼司飨院副提调。历户兵曹参议。壬寅。连拜承旨。升至左。拜司谏院大司谏。迭为诸曹参议。间以承旨。修进宾筵日记。 上奖之曰。综明如此。内而鉴别。外而按釐。何试不可。特赐铨选笔。仍谕大臣曰。古例才可铨衡。则有不经国子而直通者。于是选入吏曹参议注拟。公平口不道党目。递拜敦宁都正。复拜吏议者再。兵议者一。癸卯。拜成均馆大司成。春夏屡践薇垣,春官,骑省,铨部,国子长,银台。转刑曹参议。值久旱。上应旨疏曰。近来风俗不古。名分渐淆。贱流之辱士夫。则直施以抑强之政。悍仆之背主人。则必断以压良之律。品式无别。等级不明。礼义何由而生。纪纲何由而正。京司如此。外邑可知。请严饬中外。缕缕数百言。皆执艺也。 上优批嘉之。甲辰春夏。三入银台。再入骑省。居铨者八。时庙议谓辅德。为胄筵讲官之首。宜简通政中有文望者。公遂膺是选。丙午。拜副提学。自释褐至此。不过八期。外而畿幕者四朔。莱馆者四朔。专对者七朔。防御者六朔。内则司喉舌者三十七。佐铨衡者三十四。宿卫十五。师儒之长四。宫僚之长三。薇垣长二。玉署长一。刑议四。敦都二。华诰联翩。首尾相衔。殆无一日家居时。于是相臣白 上以居
耳溪集卷三十七 第 114H 页
铨最久。宜晋嘉善阶。擢兵曹参判。递拜汉城右尹。寻拜左承旨兼同知义禁府事。复拜大司成兼五卫副总管。复移左承旨兼内医尚衣副提调。递拜兵参。移承旨。冬。荐拜江华府留守。至则民饥赒活。不烦于朝。改筑外城水门。疏湮泄卤。以资民艺。丁未。以吏曹参判召还。临归。闻岛民磨石颂惠。以待离营。公将骑船。命褊裨取石沉之甲津。赋诗以自嘲。后以春秋馆事。诣史阁。髫白盈街。持壶酒迎劳。戊申春。拜左尹。移吏参。复行政数月。因事承严旨。判书宋载经拔公铨望。上教切责之。俾复望。后复授公。荐违召自划。 上召使前慰谕恳至。公涕泣力辞。 上特从之。不竟日。再除督出。公露章乞免。悉暴情势。 上为许一伸。移授户参。秋特除大司宪。当是时。公宗党太盛。为世指目。独自忧叹。已而势张罪炽。群言沸腾。公适当台地。不胜公私之痛。陈疏自列。引陇西士夫之耻。旋移亚铨。递拜工曹参判。九月。出按京畿观察使。人有摘公前疏为言者。公露章自引曰。识未知几。意非怵祸。 上命还其疏。下教开谕曰。未即先发。由于趑趄。入台后言。亦由畏慎。此人此举。人孰不恕。而何乃吹觅乃尔。盖先此春坊旧僚。齐发联讨之论。而公隐忍未参。至
耳溪集卷三十七 第 114L 页
是而不敢不以义断之。大哉 恩言。有若白日之照衷情。慈父之保赤子也。公感激图报。不敢力辞。己酉。内移兵参。寻除承旨。又拜大宪。时有逆宗。自谪上来之变。公偕三司伏閤陈启。被削黜。无何。有荡涤之命。拜吏参。旋移承旨。递拜大司成。庚戌。历都宪工参兼同知经筵。移拜吏参兼冰库提调。因高应观台通。有人言坐削。盖公于复铨望之后。或黾勉赴政。而至于通塞。则一切不可否。况应观之出入某家。公实不知也。 上寻烛论者诋诬。昭晰无馀。叙拜都宪。复入吏曹。未几超授资宪大夫刑曹判书兼都总管,同知经筵,司译院奉常寺提调。公久居秋官。审理重囚。都民称其平允。辛亥。荐拜户曹判书。 上教曰。郎官时已知其综明。仍特差备局有司堂上兼内医院 宗庙署提调。坐事削黜。不旬日放叙。仍前职。兼内资寺典医监提调。壬子。兼宗簿寺 景慕宫提调。还差有司之任。秋。因事罢。即叙仍任户判。还差筹堂。复兼 宗庙提调。是时公病瘁甚。当冬至 亲享。荐俎官。非度支不可。而公不能进。 上惜其递。询替行例有无。该曹覆奏。始勉从之。公闻解重务。喜动言色。竟以是月十二日终。享年六十一。不及晬甲若干日也。 上临
耳溪集卷三十七 第 115H 页
朝悯惜。停朝市。致吊赙如例。曹中吏隶。皆失声号哭。市人亦为之赍咨出涕。公承乃祖清慎之规。一心抑畏。粤自横经。已受 圣知。政注则谅其精白。近密则嘉其诚恪。及至门族倾败。情迹臲卼。而洞察忱赤。曲加庇焘。公每自公退。对诸子曰。欲报之德。昊天何极。历试藩都重寄。察其廉洁详明。故畀以财赋。委以吁谟。尝 教曰。前后除职。皆出予意。予不用卿。谁为卿者。公感结中心。生死向前。一疾跨岁。实无以强策。而弹精竭膂。不敢言劳。金谷经用。入不支出。而谨塞尾闾。痛戒关节。每曰。损益之间。毋或归怨于上。而沽誉于下。杂物库。世称判堂私储。而常俸之外。一不犯手。故不假生殖。而财用常裕。然事烦食少。貌日瘦而病日革。呜呼。其真尽瘁国事者欤。公娶韩山李氏。大司谏万宗女。举五男。长县监云絅。次云绘,云继,云绪,云绍。一女适应教郑东观。公孤露成立。复振家声。官位隆显。子姓蕃衍。人以为恭俭谨约之报。概其平生。持身则温栗如良玉。接物则气韵如冬日。立朝居官。廉辨自砺。官尊禄厚。不改布素。文辞足以需馆阁。才力优于综事务。驻足于热闹之场。拔身于波荡之中。 主眷不替。群猜自熄。可谓朝之吉士。国之忱臣也。云
耳溪集卷三十七 第 115L 页
何天不假年。向用方隆。而中途陨折。凡在同朝。无不举笏嗟惜。如不佞者。托契最深重。以姻好。步履相先后。言议相引重。而遽然失我强辅。后死之恸。宁有既耶。今于易名之状。其何忍执笔。而又何敢终辞。谨件系其官历事行。要之直而不华。以告太常氏。
水原府留守赠左赞成赵公谥状
我 圣上即阼之十有三年己酉。将移奉 显隆园于水原府。既卜吉。当撤旧邑营新治。于以卫 仙寝而壮关防。临筵询曰。惟汝文武臣。谁可任大事者。佥议难其人。惟简在 上。非前总戎使赵心泰。莫可。七月。特授水原府使。即日陛辞。驰往相基于府北八达山下。野旷水环。可容万户。于是移廨舍。建行宫。徙吏民千数百家以实之。宣 上德意。务尽人和。役夫子来。迁者如归。已而因山礼举。百堵俱兴。庶事咸集。 上懋其劳。进秩嘉义。居数年。升都护府。为留守。筑城建谯。防水溉田。通商立市。增兵建卫。屹然为三辅巨镇。皆公所规画张设也。公字执仲。本平壤大姓。远祖贞肃公仁规。在丽朝为名将。受封平壤府院君。连世以武功显。我朝开国。领议政浚。为佐命元勋。有弟按廉使胤。弃官隐于清溪山。改名狷。字从犬。 太祖亲
耳溪集卷三十七 第 116H 页
幸其居。欲起之终不肯。环封其山以旌之。遂避入松山。诫子孙勿仕。后二世至讳又新。始官郡守。讳溥。副提学。讳寅。当废朝斁伦。不赴举。自号江湖散人。除寝郎。不就。后赠执义。生讳廷翼。以孝闻。复其家。及丙子难。从 庙社入江都。城陷。配李氏先引决。公亦骂贼不屈死。朝廷旌李闾。赠公职承旨。复加吏曹判书。谥忠肃。寔公高祖也。曾祖讳猷。被俘赎还。誓心复雠。及孝庙登极。命投笔以武进。擢至统御使。己亥 上宾。恸哭呕血而卒。祖讳世发。有至性。父殁不胜丧。配闵氏。以公终丧日。绝食而尽。旌其闾。考讳儆。以全罗兵使。当戊申之难。逆贼维贤。以肺腑亲。据潭阳府。倡凶言。煽惑人心。潜输火药于贼中。诈报以失火。状闻罢之。贼以破胆而警备得要。 英庙奖之曰。逆折奸萌。再造湖南。录原从勋。官至统制使。居官廉洁。家无甔石。选入清白吏。以公贵。赠兵曹判书。元配郑氏。举一男。继室晋州姜氏。柱五之女。晋山君希孟后。亦举二男。公其季也。以庚申正月二十五日生。梦日入怀。与贞肃公同祥。故小字以应先。生而风骨嶷然。声若洪钟。统制公曰。是吾家千里驹也。四岁而统制公卒。姜夫人教以义方。日令就外傅。公聪悟异凡。一经眼。辄
耳溪集卷三十七 第 116L 页
记诵。十九。始业箕裘。雄俊善射。而动止凝重。诸少年皆惮。辛巳。丁母忧。既阕。应劝武内试。 英庙见其颀然出众。使之前。问姓名。命调用。丁亥正月。除南行宣传官。承传帐殿。周旋称旨。 上褒异之。命设劝武科。意盖在公也。僚友皆劝以诡获。公正色曰。非义取第。是欺君也。闻者咸服。明年秋。始魁试射。直赴殿试。登乙科。例升六品。以训鍊主簿。历都总府都事,经历,训鍊副正,庆尚左兵虞候。癸巳冬。以训鍊正。拜全州营将。升通政阶。甲午夏。历内禁将禁卫千总。乙未。出知富宁府。时北路大饥。公与民约曰。无籴无以活来春。籴粗无以为农粮。穷者免之。捧者必精。民畏其威信。不一挞而负戴襁集。邑有籴剩。病民甚。公一切蠲罢。捐廪以资赈。屑松叶耳牟。置笼于前。民有饥色者。公辄调以水。先尝而馈之。抄邑中贫无业者。贷谷布。使作酒糕屝屦。沽力自食。赈口亦减。近岁徐文清莅是邑。以善赈有遗爱。民以公并称。磨一厓以颂。个满遆。当宁三年己亥。以曹司五卫将。出知龙川府。约己裕民。一如在富时。龙民亦立碑思焉。壬寅。归拜堂上宣传官内乘兼别承传。其冬。除别军职。入直禁密。癸卯。拜昌城防御使。见当峨山城为要冲必守之地。请于
耳溪集卷三十七 第 117H 页
监司。加划饷谷。其冬。拜忠清水使。安兴行营在保宁二百里外。每岁春秋。移驻处在一隅。缓急无足恃。而反疲于供给。非计之得。具形便论奏。请罢移驻而代置虞侯。 上特允之。乙巳。升兵使。未赴而遆。丙午。拜黄海兵使。革不正之籴。徵年久之逋。威行绩成。翌年春。移会宁府使。升嘉善阶。未赴而拜北兵使。又未赴而辟为守御中军。夏。拜统制使。缮器甲。抚卒伍。一遵先公遗规。而成绩尤多。捐二千缗。赡民库。至今赖之。戊申。入为都监中军。旋移龙虎大将兼捕盗大将,训鍊都正。寻拜总戎使。己酉七月。迁 园议定。授水原府使。移邑治。兴 园役。一委之公。使车蜂午。文牒电急。而公往来策应。耳听眼看。口呼手判。左右酬接。而条理粲然。凿凿中窾。敦匠诸公。皆叹其莫及。公殚精尽瘁。惟恐一事之或差。一夫之不便。未克体 圣上奉先子民之至意。数岁之中。绩庸已著。辛亥。 车驾幸临。先以左承旨内移。翌日。特拜训鍊大将。仍令扈驾还朝。一军皆耸。居元戎岁馀。严法信令。骄兵自戢。痛革升平姑息之弊。壬子。复为承旨,总戎使。未几。移御营大将。癸丑春。水原升为留守府。议筑城。十二月。为监董堂上。初以训将。佩虎符往视。明年二月。拜留
耳溪集卷三十七 第 117L 页
守兼壮勇外使,行宫整理使。托以树根基。巩屏蔽。立纪律。盛民物。以拱护我 仙寝。始 上谕以大役。不可欲速。期以十年之远。而庙议亦以数百万财拟其费。公以为玩愒岁月。劳民糜财。竟以丙辰九月。告讫功。凡实役首尾。才二十有五月。费不过八十馀万。而楼橹雉堞之壮。为国中之最。我东城制。旧多疏略。 上屡饬以一洗其陋。无徒为观美。公仰承 睿旨。俯按古制。务求巩固坚致。而广袤崇深。皆有尺度。佐役者或欲致其精巧。公曰。贵完不贵巧。何可费助力而延日月乎。于是宫室台谯。非不轮奂。而未敢加以雕华。 上知公谨慎节约。谓筵臣曰。汉高用陈平。不问金出入。今予于赵心泰。亦然。事虽异。信用则一也。公闻而感泣。乙卯春。 上陪 慈宫。展礼 园寝。还御行宫。进寿爵。明日推恩宴耆老。惠四民。仍谒先圣。试取文武士。于斯时也。公以守臣。独当百执事。供奉举行。绰绰如流。大小从官。皆袖手啧舌而叹异之。时城役犹未半。而南北门屹然先成。 上亲临周览。嘉赏之。命待事竣。竖碑纪实。并刻董事人姓名。传示万年。特加公资宪大夫。役既毕。又赐土田臧获。用纪勋之典也。公以水原处三南要冲。为王京右辅。而况卫护
耳溪集卷三十七 第 118H 页
园寝。非直一关防而已。凡系城池,兵马,仓廪,闾里。若夫警守备御休养教习之要。靡不悉心条画。或刱或改。指一禀裁。辄言听计从。如广州两面之割附。秃城之改筑。亲军卫入防军之选置。仓籴之尽作饷谷。匠户市廛之咸集府底。皆所质定经纪者。而立报警法。备协守制。遥设间烽。以通海侦。广置屯田。以裕兵食。多造车甲弩矢。以备阴雨。课民树艺。以业农桑。禁民骄侈。以敦风俗。群校讲兵阵。士卒肄击刺。吏习书工习乐。皆著节目。不可殚记。公自己酉受命。专管七载。规制既成。纲维毕举。内而府库帑藏米盐头屑之微。外而村闾民产山溪阡陌之广。瞭然无一遗照。而令行威立。藩翰自重。至若军容之盛。节制之明。殆五营三都之所不及。以是丙辰春。 上阅武于东将台也。教曰节度之整严。岂比于棘门灞上。不觉按辔缓驱。寻常较阅。犹施上驷之锡。况于新立壁垒。有足耸观。嘉乃之典。容或踰日。特赐内厩马一匹。丁巳春。又阅夜操于西将台。谕以应接若式。彀率不差。可见将得其人之效。是秋入为御营大将兼知义禁。寻拜汉城府判尹。移刑曹判书。时有审理覆奏。及按治无赖狱。议谳明晰。僚堂退谓人曰。长僚聪明。人不能及之。呼
耳溪集卷三十七 第 118L 页
写跋辞。纚纚如也。吾辈文宰。只敛手联署而已。自在京兆时。尝曰。人皆以五日自居也。故民讼无已时。一日在职。当尽一日之责。岂可以因循弥缝为能耶。到手剖决。讼无滞案。遆御将。复为总使。未几拜壮勇大将。地愈密而任愈重。公夙夜兢惧。不敢接应他务。而惟华城事。管辖而终始之。 上欲复五卫旧制于外营。公承命讲磨。以为戚氏之法。行之既久。不可偏废。遂参互古今。撰成军制图式。裒辑一书以进。 上叹赏不已。顾谓左右曰。辞理赡畅。虽经术之士。蔑以加矣。于是分属五邑设官增伍。按其法而始行之。公已告病矣。己未八月。 上幸华城。公病谻不能从。 上临筵屡叹。公亦泫然自悼。竟以九月二十七日。终于正寝。享年六十。公始病。 上日问之。药物载途。讣闻。上震悼曰。此将臣受知也深。故委任也专。自关西防御。北阃南服。衮衮超越。数岁中遂至登坛。而顾彼营洛之役。前后殚诚。绩庸茂著。虽汗马提兵之劳。罕与为比。屹如干城。倚以为重。司三军之命。跻八座之秩。未足以酬其伐而旌其功。岂意大树之飘零。曾不少淹乃尔。嗟䀌之极。不觉哽咽。成服日致祭。令该曹加秩赠职。照盟府上勋之例。节惠亦即举行。例赙外倍
耳溪集卷三十七 第 119H 页
数输送。柩材亦择给。于是赠崇政大夫议政府左赞成。其致祭文。许以升平良将。麒麟第一。又若曰。天寔生卿。作予干城。通才宏略。脩干伟容。又曰。谨守矩矱。寔仗忠赤。汾阳谨身。征虏忧国。又曰。殚竭心膂。积瘁婴痾。如获痊可。剪须奚惜。此岂从古人臣所得于君父者哉。斯可见际遇之隆。殊绝千古也。窃覸公。身长八尺。方面美须髯。嵬然若岳峙。而神采烨如动人。性庄重矜默。未尝有疾言遽色。接人恭而有礼。折节下士。无矜骄色。盖其天姿纯笃。自近于学。而不待矫饰也。孝友根天。尝以不识严颜为至痛。又早背慈训。虽位至贵显。无乐乎钟鼎。尝谓子侄曰。今吾所当尽心者。惟祀飨而已。每当忌日。躬自视馔涤器。或在官次。必为位而哭如孺子慕。事仲兄如父。每朝问寝。不衣冠不见。叔兄素婴疾。公养在同室。如保婴儿。饮食服御。无不称其志而极其欢。其内行之懿如此。家世清寒。素无产业。周流州阃。不屑财利。其初登第也。佐箕营幕。月馀而归。主将馈以钱八百贯。其意知公无庇身屋也。公不辞而出。自明日。办宴游具。携宾僚。置酒张乐。剧游楼台江山之间。八日而尽。或劝止之。公笑曰。我此来。岂为买屋钱哉。无此。几乎负好江山。一营
耳溪集卷三十七 第 119L 页
人莫不洒然变色。主将闻之曰。真登坛客也。此虽少时事。而亦可见器量不凡矣。及其致位隆赫。俸禄甚厚。而施穷恤孤如不及。贫儒寒族。倚以为归。视其室僮仆。或不继廪。常以荣宠踰分。世路多险。谦谦自持。身处肘腋。手握重兵。棨戟列户。桃李盈门。而未尝为身家营一事。为子侄求一官。入侍前陛。 天语温谆。而屡起屡伏。战战如不能容。此所以屡承谨慎之褒。而恩遇不替于始终也。自少聪明过人。识虑深远。读兵之馀。娴习国家典章。关防形胜。山川道里。军额兵制。以至钱谷器械律书农政之类。靡不森罗胸里物来则应。故城华之日。卒得试用。而至若城制车式与夫引重诸器。人多未谙。而一皆领悟。立即奉行。其为承旨也。 上见公奏对博雅。嘉之曰古称儒将。卿近之矣。每有颁书。与阁臣等。素喜作字。暇日临池为戏。遒健浓丽。尤长于大字。行宫门楣扁额。多承命书进焉。早结 明主之知。感激殊遇。常有委身裹革之志。适会 园邑有事。受任于制作草创之际。尽节于桴鼓版锸之间。昼则身先栉沐。劳工董事。夜则指授宾佐。考课勤慢。殚精竭思。不遑寝食。而手对密谕。呼吸上通。至于赞襄弥纶之绩。人莫能知者。疾笃前数日。
耳溪集卷三十七 第 120H 页
使人把笔。口呼华城事宜十数条。皆宿所揣摩。欲以敷奏而未遂者也。方其喘喘垂危。而神思灌注。条序无错。其眷眷向国之诚如此。既自知病无可为。不肯进药。而及内下珍剂。辄扶起擎奉。感激摩挲曰。速煎来 君父之赐也。临绝。垂泪太息曰。六月以后。更未承 天颜。是吾恨也。一言不及私。少无怛化之色。贞夫人竹山安氏。兵使允福之女。端庄静一。亲戚咸颂。随公在华城也。恩赏屡及。 慈驾幸临。又特赐缎帛。夫人怵惕不安。未尝向人誇耀。及公寝疾半年。根委渐痼。夫人只愿先死。以续公寿。及秋滨危。潜自绝粒旬有馀日。一夜昏卧。家人候之则已绝矣。床有卤汁痕。呜呼烈矣。古有下从而殉者。身先代之。未之闻也。赵氏之先以烈旌闾者再。可谓趾美齐光。而亦可见公刑家之化矣。始葬于水原鱼滩里。越十日公殁。将以礼月同穴而祔。举二男三女。男及一女俱夭。二女长适前宣传官柳曮。次适士人李伊▣。取族兄性泰子岐子之。前三陟营将。岐与柳曮男女皆幼。良浩尝受海西节。闻公名。辟为幕府。会除京官。未果偕。丁酉。左官北塞。公时为富宁。相距百馀里。往来频繁。欢然相得。听其谈论。观其政治。规模弘大。才识通鍊。窃期
耳溪集卷三十七 第 120L 页
以属大事。当一面。曾未几何。受知 圣主。超升戎坛。及至华城奏功。无减于带砺树勋。兔罝之诗曰。公侯干城。又曰。公侯腹心。盖言外内皆托重也。如公可以当之。 圣主之注意方隆。朝野之属望甚重。而膂力未愆。胡夺之速。三军悲号。搢绅悼惜。咸称失我良将。至若隐卒之谕。旷绝前牒。光垂百世矣。夫何加焉。公之从侄前水使岱列公事行来。徵易名之状。谨最其世德家行与夫宣力四方之绩。遭遇 圣明之盛。为国竭诚之节。以告于太常氏。
耳溪集卷三十七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