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耳溪集卷三十六
耳溪集卷三十六 第 x 页
耳溪集卷三十六
 谥状
  
耳溪集卷三十六 第 83H 页
正宗大王谥状
国王姓李氏。讳某。字某。 庄顺王之孙。以壬申九月二十二日 王生。始 庄顺王长子 恪悯王某以世子。戊申卒。 次子某封世子。壬午又卒。有子即 王也。初封世孙。 庄顺王命为 恪悯王后。丙申。 庄顺王薨。 王奉大朝命。承袭。奏请追尊 先世子为王。 母妃赵氏。左议政丰陵府院君文命之女。 本生母洪氏。领议政凤汉之女也。 王幼有异质。聪睿绝群。器度岐嶷。 庄顺王奇爱之。常置左右。教以文字。闻一知十。过目不忘。孝经小学语孟毛诗诸书。次第通贯。文理日就。不待劝课。孜孜不懈。辛巳。齿于学。谒先圣。礼容娴雅。讲音清畅。环桥多士。莫不延颈而拭目焉。是岁行冠礼。妙选经术之士。文学之臣。列置僚属。日夕讨论。俾尽辅导之责。自是知见日广。识解益精。六经诸子史传百家。博涉旁通。靡不掇其要而会其归。宿儒老师。亦不能企及。壬午。行嘉礼。 王妃金氏。左参赞清原府院君时默之女也。 庄顺王年高倦勤。乙未。命 王代听机务。 王恳辞不获。裁
耳溪集卷三十六 第 83L 页
决庶政。莫不当理。国人咸服。 庄顺王寝疾经年。 王日夜焦忧。扶持调护。不解冠带。既革。遣大臣祷于庙社山川。及遭大戚。哀毁踰制。 祖王妃奏请承袭。大朝降敕曰。 王妃金氏奏称尔自幼聪明。性敦仁孝。夙有长人之德。为国人所愿戴。请册承袭。朕俯循舆情。特许所请。玆遣官赍诏。诞告尔国。封尔为朝鲜国王。谨理国政。封尔妻金氏为国王妃。佐理内治。并赐诰命䌽币等物。尔宜永矢靖共。懋缵承于侯服。迪宣忠顺。作屏翰于天家。钦哉毋替朕命。于是大臣礼官齐请嗣服。 王号哭不许。及百官庭请数日。然后始勉从之。受群臣朝于崇政门。逮至发靷。步出宫门。中夜露立。哭不绝声。朝夕祭奠。必皆躬亲。哀动左右。王既即阼。励精图治。克遵先猷。发号施令。动合群心。百工率职。四境无虞。民情大悦。翕然称明主焉。上奉祖王妃暨本生慈母。昧爽必兴。冠带问起居。承颜顺志。诚孝无间。左右怡愉。忠养备至。宫闱之内。和气蔼然。生辰及岁时。锡类之恩。遍逮群下。朝士与庶人耆老。或加资级。或赐米布。民皆兴于孝。其奉先也。 宗庙礿尝。辄皆躬行。致斋虔诚。省牲涤器。一一亲视。彻宵将事。致悫著存。在位执事。莫不骏奔肃敬。率礼无
耳溪集卷三十六 第 84H 页
愆。或有故摄行。则必手传香祝。离次斋居。遣近臣。儆察礼式。明烛以坐。待其归奏。虔奉 园寝。轮行展省。一草一木。无不爱护。至于本生之亲。常以未逮千乘之养。为穷天之痛。别建 庙宫。月必瞻觐。岁谒衣舄之藏。以致攀慕之诚。每于拜省之时。涕泪汍澜。近臣不忍仰视。衔恤茹哀。终身如一。而祀享之礼。一遵程子定论。隆杀有节。情文允协。咸仰 孝思之通神。夐越往牒矣。以至国社山川百祀。莫不致敬遵礼。上辛祈谷。每岁 亲行。阶设仪天之器。庭竖占风之竿。夙宵对越。雨旸顺轨。或有水旱之灾。圭璧遍举。殚诚尽心。故孚感如响焉。若夫事大之礼。尤极尽诚。谨修侯度。慎简使价。时节朝请。未尝愆期。进献方物。身亲检视。凡遇庆贺。或蒙恩典。别遣大臣。以伸颂感之忱。诏使之来。特命上卿。远逆境上。馆待之节。饔饩之需。虔洁敬慎。及到王城。亲迎郊外。宴飨备礼。送亦如之。克致恪恭之诚。以是最被高宗纯皇帝眷恤之德。视同内服。宠赉便蕃。特赐御笔御诗福字宝笺。以推敷锡之化。引接陪臣。每询安否。至及于嗣续之喜。册储之期。恩礼旷绝。迥出寻常。匝域臣民。至今感戴。若其好学之诚。根于天性。心无二用。手不释卷。听政之暇。日
耳溪集卷三十六 第 84L 页
有课月有程。夜分不辍。上溯尧舜传授孔孟谟训。下及宋贤心性之说微辞奥旨。无不心悟。体验。折衷异同。发前未发。辨析群疑。洞彻大原。尝谓孔子以后集大成。惟朱子而已。推尊敬慕。专心诵法。只字片言。蒐罗裒集。常目在案。融会贯通。动静语默。不违绳墨。政令施措。皆合典谟。此其平生学问之本领。而致明体达用之效者也。于以反躬实践。检身如不及。制行有常度。不迩声色。不喜游畋。宫室衣服。一从朴素。常居卑狭之室。每御浣濯之衣。盖其素性。初非勉强而然也。发为文辞。出言成章。教令一下。人皆庄诵。凡有著作。若决江河。浩瀚醇雅。自中轨范。义理明畅。文采彬郁。绰有周汉之法。一洗叔季之陋。建阁于内苑。贮 祖先谟训古今图书。简选一代博学宏词之臣。日与讲论经史。参赞治教。又设讲制之法。劝课文臣。亲自考正。才彦蔚兴。虽在燕居。召接士大夫之时常多。而亵御近习。未尝厕于其间。以至缝掖之儒。聚之学宫。教导作成。间年躬谒先圣。释菜视学。论经设科。月朔则讲书课制。身任君师之责。悉遵成均之制。士习咸正。文风大振。乃于暇日。编纂群书。手自点选。发挥圣贤之微言。阐明道学之渊源。此乃推躬行心得之馀。
耳溪集卷三十六 第 85H 页
嘉惠后学者也。若其勤政。则寝殿书揭无逸篇。以自警省。每日视朝。未明求衣。群有司各执其职。进前奏事。亲自剖决。日晏乃罢。而或有民事之急者。虽值深夜。许令直奏。以为生民休戚。专系近民之官。监司守令之差遣也。辄召接面饬。或有因事赴朝者。亦即引对问民疾苦。询年丰歉。时遣御史。廉察幽隐。刺举非法。严赃污之律。奖廉谨之吏。德泽下究。蔀屋安堵。广开言路。翕受敷施。虽有直斥阙失。犯颜不讳者。亦必包容宽假。未尝有以言获罪者。而时或下令求言。无远不达。若遇灾沴。则避殿减膳。罪已修省。惕然警动。不敢遑宁。求贤如渴。用人无方。不以疏远。惟器是使。故一艺寸技。各效其长。草野寒畯。无不弹冠竞进。严饬朝臣。寅协和同。莫售朋比之习。咸囿平荡之治。或有干纪犯宪者。虽在贵近。一断以法。王纲于是振肃。深惩史牒戚畹干政之弊。告戒敛戢。以尽全保之恩。至于宦寺之类。只备洒扫之役。不任职事。毋敢与外臣交话。家法之严。有如是矣。常谓諴小民为祈天命之本。发政施仁。必以正经界劝农桑为先。改正田案。颁降农书。野无旷土。田无滥税。每于岁首。别下教命。申饬牧守。身作田畯。劝耕借种。无或愆期。若值旱涝
耳溪集卷三十六 第 85L 页
之时。辄下蠲减之令。详察灾荒。发仓赒饥。移粟往哺。至发内帑。助其不给。罔有流散捐瘠之类。以至穷民之婚葬过时者。采闻资给。孤稚之颠连道路者。收养保活。民冢之颓圮露骸者。官庀掩瘗。山虞之猎贡。海氓之鱼税。或罢或损。俾无一夫之失所。方伯守宰。一或犯科。勘以重法。以励具僚。故穷峡绝海之间。道无窃发。户不夜闭。惠泽洋溢。民皆乐生。又谓刑者。辅治之具。嗣服之初。首定笞杖之式。印行钦恤之典。尺寸无违。情法曲当。每断死罪。三覆阅实。必求傅生之路。以尽哀敬之义。祈寒盛暑。则疏放轻囚。扫涤囹圄。俾无瘐病之患。为治之法。心先于正俗。正俗之道。莫大于孝悌。故以身先率。自家而国。朝廷敦礼让之风。闾里谨少长之别。而申明教条。颁示中外。采辑古昔哲行懿迹。编书刊布。家谕人诵。服习为常。郡县行乡约之法。党塾肄饮射之礼。德教所被。莫不观感而兴起。风俗骎骎丕变矣。又以褒奖名节。为立教励俗之本。前代守节之臣。本国立慬之士。暨夫闾巷孝烈之卓异者。搜访表扬。大则赠官录后。小则旌闾给复。树之风声。人皆激劝。至若僧尼巫觋之属。一切禁斥。俾不得出入城闉焉。于是化行俗美。政成治定。践阼二十
耳溪集卷三十六 第 86H 页
馀年之间。日慎一日。乾乾不懈。不幸于庚申六月感疾。方在寝席。犹问左右曰。事关民忧者。毋滞即告。二十八日。 大渐。薨于昌庆宫之正寝。春秋四十有九。临终。大臣近臣礼官俱入侍。是正终之礼也。自王都士庶。至于穷巷幽谷妇人孺子。莫不奔走号哭。如丧父母。可见至仁厚泽入人深也。 元嗣某以 曾祖王妃命。权署国事。呜呼。 王以聪明英达之姿。有纯粹光大之德。典学之念。罔间终始。律身之严。一循圣训。穷理则造高明溥博之域。反约则极精微缜密之功。动作不踰规绳。辞命皆可师法。此乃前古后王之所罕闻。而大德宏规。臣邻莫能形容摸写者也。试言其见于行事。则孝为百行之源。而事亲有格神之诚。仁为众善之长。而爱民若赤子之保。穷经阐性命之奥。立政明王霸之分。崇正学而斥邪说。建大中而叙民彝。文章焕乎黼黻。声烈流于金石。环东土数千里。无不沐浴乎膏泽。衣被乎光华。皇天竟靳遐龄。未及见久道化成之懿。臣民之痛。曷有其极。诗曰。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谖兮者。道盛德至善。没世不能忘也。其斯之谓欤。于乎盛矣。
江宁都正谥状
耳溪集卷三十六 第 86L 页
洪惟我 世宗庄宪大王。克有圣德。受天景禄。本支之盛。远配姬文。王子王孙。咸有令望。有若十七男宁海君讳瑭。最贤而无年。宁海之子永春君讳仁。亦世其德。得谥穆成。娶晋州柳氏。尚衣院正壤之女。举四男。公其仲也。公讳祺。例授江宁副正。自少志于学。刮摩芬华。律身以儒素。一时贤士。皆乐与之游。正德丙寅。燕山主昏虐。内嬖横。见人名园美宅。辄夺而有之。公居第亦在其中。而独不肯与。内嬖讦公以有怨语。主怒下公狱。鞫奴以烙刑。奴至死明公诬。得减死论。杖配绝岛。穆成公及兄弟皆坐流。未几。 中庙靖国。即宥复前职。特旌奴闾。以奖其忠。事载三纲续编。丁卯。遭穆成公忧。己巳服毕。当是时。静庵赵先生以道学倡一世。公少尝友善。讲劘理义。及先生际遇日隆。图兴至治。公乃与诗山正正叔,嵩善正灇,长城守俨。编刊程朱封事。以献于 上曰。为国之道。无过于此。上嘉之。赐书籍。诗山即公之从兄。而嵩善,长城。亦当世之贤公子也。金冲庵净,朴讷斋祥上疏。请复 慎妃正坤位。台臣论劾。二公被鞫远配。赵先生斥台言之失。公复与三宗抗章。极言二公之不可罪。随事匡救。尽言不讳。而论议尝与赵先生合。群奸嫉之。目为
耳溪集卷三十六 第 87H 页
朋党。及己卯祸作。公谓人曰。北门潜入。憯于东窗奸计。已而大司宪李沆,大司谏李蘋等合辞。构赵先生。竟致之死。因劾公及三宗以附党干政。并请投窜。遂与阴崖李耔,滩叟李延庆等二十人。同日削黜。明年。嵩善坐事谪。又明年。诗山辞连安处谦之狱。被极刑而公与长城。竟锢黜以终。其后士论渐张。静庵诸公。次第伸复。至 英庙丙寅。追褒己卯人。赠公都正。今上甲寅。大臣陈白。特命赐谥。于今二百年之后。公议快伸。荣名益光。 圣朝所以扶植崇奖。无遗憾矣。公之后孙最盛。冠冕蝉嫣。名卿显仕。郁然相望。至七世而大显。翼献公昌谊,文献公昌寿兄弟。并时登崇。乃公乃卿。天之报施于是乎不忒矣。文献公尝裒辑史乘。纂公行状。其嗣子今冢宰秉鼎。以余备官太史。来徵易名之状。不佞窃观前代宗室之贤而名世者。莫如汉之河间献王与宗正向。而河间以明经醇行著。宗正以文章直节显。如公殆乎兼之矣。始当昏朝。守正遘难。及遭中兴盛际。羽翼善类。力扶名论。忠言恳恳。欲致君于三代之隆。而事有不幸。志虽未成。卒与静冲诸贤。流名千古。岂不盛哉。谨就其家状。撰次其大节。以俟太常氏之采焉。
耳溪集卷三十六 第 87L 页
锦城尉朴公谥状
上之十四年庚戌三月乙巳。锦城尉朴公。卒于位。其始病也。 上遣太医诊视。亟问之。讣闻。䀌然悼之。辍朝致吊。 亲制文赐祭。命召弘文馆提学臣良浩于承政院。宣旨曰贤都尉亡矣。将及其未葬。议所以易名者。汝其撰次事行以进。臣恐惧不敢辞。退按其遗事。公讳明源。字晦甫。东国之朴。皆出于新罗。而贯于罗州之潘南者最盛。在丽季。有曰尚衷。以师道名节。称潘南先生。是生左议政平度公訔。以勋德。相我 献陵。又五世。有曰司谏绍。以经术直道。称冶川先生。又二世曰锦溪君东亮。以英达夙成。称 穆陵名臣。锦溪之子曰锦阳尉瀰。以 穆陵仪宾。文章行谊重当世。于公为五世祖也。佥正世桥,郡守泰斗,参奉弼夏。是为高曾祖也。考曰师正。礼曹参判。以公赠领议政。妣曰咸平李氏。九畹春元之后。学生宅相之女。公以 英庙元年乙巳十月二十一日生。骨相异凡。端重有器度。长老咸期以远大。戊午四月。尚和平翁主封锦城尉。 英宗大王眷爱之。诸驸马莫及焉。尝取览其小像。以 御笔书赞以赐之。公以宠为惧。韬光守愚。断交游。绝言议。贵主亦承公志。锦绮珠玉。不设
耳溪集卷三十六 第 88H 页
于身。敬事舅姑。执丧如礼。 英考常称其孝友根天。戊辰。贵主丧。 英考屡临视。公攀 驾力争。又上疏请寝。天怒为震。而人称其得体。是时公年尚少。而识虑已远。暨贵主一心王室。内外密赞。宫闱之间。事有至难而竭诚调护。左右周旋。戊辰以前。和气雍穆。一自贵主即世。万事嬗变。而有非外臣所得详者。肆我圣上祭主之文。若曰。母曰妇人。实关王室。苟其在世。岂若今日。又曰。戊年以前。功著弥纶。嗟天啬寿。在国不幸。又于祭公之文。有曰。亦我令姑。室家之宜。只手撑天。人无间斯。 王言一出。公之为国血忱。与有不运之功。于是可默想矣。丙戌。 英考违豫弥留累月。公入直侍疾。扶抱抑搔。昼夜不离。 圣体甚安之。既复常。 上嘉赏。亟称其忠爱焉。初授顺义大夫。旋加资义。节次序升。十五年之间。尽阶至绥禄。公早娴笔札。凡国有庆哀。必差金玉宝册铭旌书写官。前后十馀度。辄承恩赏。大而升资。小而锡马。兼带则屡入都总府。提调于奉常寺,典医,缮工,济用等。监长兴库而在长兴最久。损浮费蓄馀羡。库藏充溢。今 上夙知其贤。礼遇加隆。 文孝世子丧。特差都监堂上。董墓事。仍差 魂宫享官。命除夜直。以优劳之。宜嫔宫丧。
耳溪集卷三十六 第 88L 页
亦命董事。制进哀挽。书表石。乙巳公生年重回。 上特赐米帛。遣史官致问。宠之以 御诗。公感激异恩。拜笺称谢。丁未。贵主回甲日届。 上亲制文祭之。教政曹曰。都尉子孙无登朝者。可官其近亲。及冬。又教度支曰。锦城尉。 先朝仪宾也。年近七十。自明年。其岁致米肉。公自以属在肺腑。厚被隆遇。凡于国家典礼。朝绅之所未敢言者。义当无隐。戊申。上章请改 义烈宫墓号。 上优批从之。下馆阁议。改进以宣禧。识者韪之。己酉五月。 上幸文禧庙。辇路近公第。遂历临焉。公惶遽出迎。使之前待以家人礼。宠数殊绝。仍以 御笔。赐堂扁曰晚葆亭。复制下律诗。公叩头泣谢。镂板敬揭以荣之。先是。 永祐园。卜兆于东郊。风水家多窃议之言。 上以是寤寐殷忧。而事体至重。莫敢有言者。公慨然抗章曰。 列圣血脉之传。惟我 圣躬也。四百年 宗社之托。惟我 圣躬也。 园寝安然后 圣躬安。 圣躬安然后 宗社可安而本支百世。可期也。仍备陈 园所之有四害。请改奉善地。 上戚然动容。询在廷而亟从之。遂命公选堪舆者。遍审近甸。卜吉于水原府治。仍命公往来看董。又命书 梓宫上字。礼既成。 上遣承旨传谕曰。
耳溪集卷三十六 第 89H 页
迁奉吉地。都尉功也。寻常效力。犹且锡之铁券田民。况莫重莫大至尊至敬之举乎。特以王牌。赐卿田十结,奴十口,婢十口,白金一百两,鞍具厩马一匹。传之永世。公勤劳王事。年既衰病渐痼。今春 园幸。拟力疾从驾。欲起而仆。绕壁伤咄。发于梦呓。既革。语从子宗岳曰。古人多遗疏。吾亦有平生所蕴结者。而神精如此。将不能办。 主恩未报。是为不瞑之恨。身后勿受礼葬。无片言及家事。以是年三月二十五日。考终于正寝。 上下纶音以哀之。凡三百馀言。若曰。生而三朝。恩遇备至。没而搢绅。舆儓嗟惜。其生也荣。其死也哀者。都尉之谓也。予之眷礼尤别。昨秋以后。视以恩人。曰前驾临近洞。及疾未革。将欲一见。史官回奏。知已濒危。怅然虚还。遽闻其逝。不加殊礼。何以表伤恻之意乎。礼葬用一等柩材。赐长生殿副储。禄俸如相臣故事。限毕丧。承重孙待终制。加补敦宁参奉。内司庀衣衾加例。度支供祭尽三年。家人陈遗意。乞寝礼葬。 上特俞之。俾成谦挹之志。复命户曹。代输米百石,钱三千两,绵布麻布一千五百端。内司遣官护丧。无钜细。悉自公办。神道碑当下御制。令本道趁葬前刻竖。成服日。遣近侍致祭。公卿往吊。下祭文。又三
耳溪集卷三十六 第 89L 页
百馀言。历叙家行之懿。谦约之操。向国之诚。盖多勋旧之所未得。外廷之所未闻者。呜呼盛哉。公竟无嗣。取长兄兴源第三子相哲为后。文科广州府尹。侧室四男。宗善,宗显,宗謇,宗琏。相哲娶县令金简行女。短年无子。以从子判书宗德第二子纮寿为之后。进士参奉。有男齐一。公为人外和内庄。寡言笑。持身有尺度。而接人也。温然可亲。少日喜读经史。泛览国乘。净几危坐。竟晷不倦。早入禁脔。宠光燀赫而兢兢抑逊。不见贵介之容。相哲妙年。中庭试。公戚然不安。闭户不接贺客。唱名之日。不设娼乐。闻者叹服。判书长公一岁。而事公若严父。事有不概公意。辄猛加诲责。及其迭长两铨十馀年。一不以私干。其家法之严。畏慎之操如此。事亲务先意养志。及居忧。六时哭泣。哀动傍人。躬审葬地。十年看山。数百里之内。足迹殆遍。友于兄弟。事丘嫂如母。寡姊贫无依。为之买宅而济乏。暨其孙廪养焉。推以及于穷亲贫戚。有求必施。坌集如市。其内行之笃如此。三赴燕京。律己检下。事无不竣。庚子之行。清皇在热河。时当六月淫潦。三江泛滥。莫敢放船。一行皆欲宿留。公促舆上船曰。吾辈若畏死而偾王事。生亦何为。遂纵缆前渡。行至通远堡。水
耳溪集卷三十六 第 90H 页
涨过马腹。一行交请徐进。以待清皇还都。公晓之曰。此乃国之大事。皇帝若使致命于热河。而不及千秋节。是委命于草莽也。及到燕。果有诣热河之令。遂克及期将事。清皇大悦。礼待倍加。我使之参内宴齿崇班。自此始。时清皇置西番僧于金屋。师事之甚谨。令东使往拜。公辞以人臣无外交。礼部屡督之。经宿始黾勉往见。危坐不拜。彼人喝曰。皇上犹叩头顶礼。况陪臣乎。公终不动。观者相顾变色。其当事之确又如此。性喜俭约。居处被服。屏斥华鲜。常着绵布衣裤。平日未尝以学问自处。而雅喜恬淡。每遇花辰月夕。招呼文士。诵书哦诗。略设杯酌以助佳趣。中岁。卜一涧壑于东郊。疏泉凿池。栽花莳竹。曳杖消摇。萧然有出尘之想。风流韵致。人为之倾慕。良浩初立朝。望见公于班行。丰额丹颊。周旋有仪。知其为贵人中吉士也。后尝奉命廉察五江。访民疾苦。过公别业。窃听舆人之言。咸曰。某都尉有时来居。未尝出大声。仆隶无一豪横者。良浩心独敬服。数十年不忘。今乃承命撰公纪德之辞。庶可无愧色矣。窃覸公持身之操。事国之迹。固多表著可书者。而最其初年默赞阴护之功。赤心炳然。可质神明。至若迁 园一疏。又其至诚精忠。
耳溪集卷三十六 第 90L 页
上叶天心。克襄大事。始则效力于人臣不能容力之地。终焉建议于人臣不敢轻议之时。仰慰 圣主不匮之思。永巩国家无疆之基。虽谓之功存 宗社可也。谨阐发微显。提挈而特书之。庸告太常氏。以备节惠之考焉。
左议政李公谥状
公讳思观。字叔宾。姓李氏。系出于韩山。以高丽户长允卿为肇祖。四世而有讳谷。赞成事。谥文孝号稼亭。子讳穑。门下侍中。谥文靖号牧隐。文章节义。冠冕东方。生讳种善。仕本朝。官知中枢谥良景。以孝旌闾。生讳季甸。策靖难,佐翼两勋。领中枢韩城府院君。谥文烈。其后簪缨不绝。七世有讳洽。 宣庙辛卯。以献纳疏救郑松江。因以牛溪之党窜谪。才宥而身没焉。号醉庵。生讳义培。策靖社勋。封韩川君。丙子难。以公清兵使。战没于双岭。赠领议政谥忠壮。即公高祖也。曾祖讳穆。弱龄遭适变。骂贼不屈死。仍两世旌闾。祖讳汝发。知中枢韩兴君赠左赞成。遍管三军。以清白谨慎称。谥贞翼。考讳基汉。屡举不中。以荫进官府使。以寿阶嘉善。后赠领议政。妣赠贞敬夫人全义李氏。府使云根之女。有一男。思胤官牧使。出系伯父判书讳
耳溪集卷三十六 第 91H 页
基夏之后。议政公无嗣。以公系之。本生高祖察访讳敬培。实忠壮公之兄也。是生讳稔。赠左承旨。生讳汝晢。通德郎。生讳基圣。文词名世。晚始登籍。与世不苟合。官止钟城府使。配淑夫人茂朱金氏。学生琬之女。以 肃庙乙酉五月二十五日生公。容貌秀异。聪颖绝人。十三。通四书二经。缀诗赋表。人称神童。弱冠发解。未成。丁府使公忧。丁未。荐遭议政公丧。五年居忧。专心经传。尤致力于易。融会贯穿。发为文辞。典雅赡畅。己酉服毕。登司马一等。丁巳。别试对策。陈时弊。语甚切直。人或劝之改。公不为动。遂擢乙科第一人。选入槐院。己未。除栗峰察访。翌年罢归。辛酉。拜 徽陵别检。甲子。升典籍。历兵礼曹佐郎。通台省。屡拟而未受点。丁卯。始拜正言。移吏曹佐郎。八月。拜茂长县监。己巳。以持平召。遭本生母丧。壬申吉复。拜持平。因虹变。上疏陈戒。 上赐优批。五月。拜吏曹正郎。时命修丧礼补编。选为郎厅。镇日入对。频赐顾问。奖以淹博。教筵臣曰。曾观其策对。虑其多气。前后靳点。将欲裁抑之也。际遇自此始矣。十月。拜侍讲院司书。又移持平。是时台臣洪准海,李亮天。相继投疏。颇售党习。 上并命安置绝岛。又以诸台之不讨党人。并投沿海。
耳溪集卷三十六 第 91L 页
公谪务安。癸酉宥还。拜吏郎。旋除宗簿寺正。监修谱牒。特升通政。秋拜宁越府使。甲戌。移拜原州。值大歉。捐俸赒饥。丙子递后。御史自东还。盛陈公治绩。特赐玺书表里。丁丑。拜刑曹参议。三月。荐为义州府尹。州是边门重镇。公律己以严。御众以简。关市无淆。边民赖安。有白马山城。为西门保障。公编成节目守城御贼之策。无不备载。莅任三载。政平事举。己卯。湖西伯缺。 上教曰。湾尹治绩。予甚嘉焉。盍试之。大臣盛陈其文华才谞。遂拜忠清监司。时有言及中批者。非专指公。而犹以此引义纳符阙外。终不入谢。黜补黄州牧使。陛辞之日。引见慰谕曰。行且召矣。数月以兵曹参议召还。庚辰二月。拜同副承旨。序升左副。秋拜杨州牧使。壬午。复拜忠清监司。时当大无。悉心赒救。一路全活。癸未。持平金会元。论一守令。谓公误置上考。公上疏引嫌。遂内移敦宁都正。旋拜礼曹参议。甲申春。以两年善赈。特命升资。拜副总管,兵曹参判,汉城右尹,都承旨。出为罗州牧使。又遭歉岁。赈绩最优。特赐玺书及马。乙酉。辞递。庙拟北兵使。不下批。丙戌。特升刑曹判书。转礼曹兼内局提调。时兵判有阙。而都政只隔四五日。特命公代之。使及期行政。公延接武
耳溪集卷三十六 第 92H 页
士日数十百人。尽记其名面。收才畯。济沉屈。群情翕然。丁亥。拜户曹判书。综理缜密。细大无漏。请托不行。经用不匮。以御帖奉安劳。加正宪。在任经年。惎忮者傍伺。戊子六月。台臣金容。斥以倥侗。公引义。屡下 严教。终不起。特补忠清水使。当日辞朝。书下 御笔曰。暮年欲用。予心怅然。秋还。拜刑曹判书。兼守御使。大司谏李宜老上疏讥斥。公力辞递。辛卯。拜礼曹判书兼内局。复拜户曹。以 文昭殿碑阁完役。加崇政兼判义禁府事。八月。特拜右议政。公上疏力辞。答曰。忠质之量。乃国之心。予知熟矣。于今此举。专在于国即转否回泰之机也。才不借于异代。卿须体君臣之大义。即起视事。三疏。 批益隆挚。遂谢恩命。是时。有亲临鞫囚之举。因三司合启。诸大臣并命削黜。未几。叙付判中枢。十月。复拜右相。兼内医军器都提调。时圣寿已跻八旬。常在静摄。或因激恼。至却汤剂。有时动驾。触冒寒暑。群情莫不焦遑。公左右扶护。至诚导达。尝奏前席曰。今日悠悠万事。莫过于保啬 圣躬。勿过劳动。勿犯寒暑。勿以群下有罪。移怒于汤剂。 圣心回悟。多勉从焉。又从容言曰。臣才递度支。知今经用。每患不足。伏愿留心于节用。 上倾听焉。或因
耳溪集卷三十六 第 92L 页
威谴过中。窜配年久者。因公言疏释者甚多。儒臣宋明钦疏论时事。被罪迸出。其后又有岛配其子之命。公以法外陈白而蒙宥。又念遐方文臣之沉滞。请以荫仕几窠。作文窠。互相交差。亦蒙施行。自是年冬。至明年三月。相职或乍递旋拜。而眷遇不替。四月。又递付西枢。冬兼内局。下教曰。人生七十古来稀。况来月入耆社。特解内局之兼。甲午。入耆社。六月又拜左相。公年已及悬车。素有听莹之病。寻常酬酢。多不能领会。尤欲卸解重任。累疏祈免。而终未得请。十月。有雷异。公上疏陈戒曰。方今 宝筹弥高。圣治益励。而仁天示警。修己事天。有未至欤。发政措事。有所失欤。财未节而侈风炽欤。听未广而昌言伏欤。小民有疾苦欤。淫朋犹未归极欤。推而广之。有改无勉。益昭 圣德。仰答天心焉。 优批以答。乙未七月。始解相职。递付西枢。是年冬。 上欲令今 上代理。而凶徒诪张。有沮戏之计。大官煽动。亦多和应之迹。及徐公命善疏入。 上烛其状。并罢鼎席。复拜公左相。公以国本孤危。时势岌嶪。非臣子安坐之时。不敢复言病。即起视事。随机弥纶。昼宵憧憧。至忘寝食。及听政命下日。自阙而退。未解朝衣曰。 宗社几危而复安。又退自
耳溪集卷三十六 第 93H 页
书筵。甚有喜色曰。今日朝讲。始睹国有 长君。吾辈死无忧矣。代听初。机务甚繁。又兼药院。夙夜在公。积瘁成疾。而不敢言劳。上书陈戒。略曰。唯我 邸下诚孝出天。令闻深彰。肆 圣上八旬分劳之道。遵 列朝已行之例。邦礼既举。庭贺载行。 列圣所以眷顾我 邸下。一国所以蕲望我 邸下者。亶自今日始矣。经曰。罔不在厥初。不知 邸下将何以上副付托之 圣意。下答颙望之群情也。古人言欲法尧舜。当法祖宗。我 大朝殿下祈天永命。燕翼贻谟之要。不越乎事天以敬。奉先以孝。破百年之朋党而跻建极之化。均八路之民役而为固本之道。至于自省二篇。即精一心法之传。则 邸下体行之方。顾不在是欤。邸下以明睿之姿。有缉熙之美。而唯是庄重静密。作凝道之基。敦本懋实。为进德之要。幽独之地。操舍必谨。举措之际。表里交正。此正天德王道之本。至若勤讲学则无尚文藻之华。容谠直则克恢翕受之量。存玩物丧志之戒。以昭俭德。杜左右侥倖之门。以肃宫闱。念玆在玆。罔敢或懈。则仰体无忧之 圣意。益殚继志之睿孝者。亶在斯矣。丙申正月。李公溵重卜为左相。公从座次为右相。未几。当登对之际。病卒剧。自
耳溪集卷三十六 第 93L 页
前席扶出。遣御医看病。二月十七日考终。讣闻。震悼赐柩材。庀丧加厚。仍给三年禄俸。录用奉祀孙。 亲制文。遣近侍致祭。时文臣殿讲。已定日矣。今 上下令曰。宋宰臣富弼之丧。特撤曲宴殿讲。虽异于曲宴。从厚之道。不可强行。即令退定讲期。遣宫官致祭。皆旷典也。以四月。礼葬于杨州石积面。敛不用锦缎。靷不请挽诗。輴车仪物。务从俭约。皆遗意也。配赠贞敬夫人黄州边氏。宗簿寺正号望庵以中玄孙。学生致殷女。事舅姑以孝。奉君子无违。庚午殁。继配贞敬夫人清州韩氏。领议政致亨之后。学生景增女。治家有法。宗党称其贤。卒于戊戌。两夫人同祔于公。男长元采。继伯父牧使公后。荫仕屡典州牧。秩嘉善。袭封韩恩君。三女适主簿闵是祥,牧使郑华淳,士人朴参源。皆元配出也。韩夫人无育。子从弟思淑之子宪采进士。庶子端采,冕采,绅采。女适郑相裕。元采二子。海愚武科承旨,海鲁参奉。女归进士徐英修,士人郑有容,林颐镇,朴宗殷。宪采子海存。女归吕东奎,韩重履。闵是祥子景淹,景濂,景游,景渊,景洪。女归李凤来。郑华淳继子东万。朴参源子宗复,宗薰进士。女归郑东万,李衡秀。公姿性敏达。仪度雅整。平居无疾言遽色。发
耳溪集卷三十六 第 94H 页
言持论。根据精审。当官莅事。尺度甚严。人不敢干以私。释褐后二十馀年。潦到下位。而恬然自安。晚被知遇。数岁之间。超迁卿相。而多出特简。世之睢盱者甚众。而公谦约畏慎。与物无忤。故足不履机阱。身不受瑕摘。而及登枢要。超然于党目之外。唯以不避夷险。随处尽分。为报效之道。至若乙未冬。国势凛缀。复入鼎席。殚诚坐镇。外若无事。而勤劳实多。古所谓屈节调护。心劳身瘁。有非平时大臣之比者。正谓公所处也。凡系国家机密之事。筵席酬对之言。一未尝语人。子侄辈亦不敢问今日有何事。其谨严如此。尝以偏党之祸。终必凶国害家。故虽平日燕居。亦不挂齿牙间。此乃平生规范。而前后晋擢。盖出于俯烛其公心也。故 亲制祭文。有曰。事我几年。一段悃愊。卿之丹心。神祇可质。唯此数句。可想当时知遇之深也。居家则孝友根天。本生大夫人贞疾沉淹者。数十年。公昼夜扶护。行不待履。寝不设被。家甚窭而甘旨必适其意。尝谓亲病委之庸医。有古人所戒。深究和扁之书。茶药必亲制收效。寿跻八耋而愈益康宁。人谓诚孝之报。与伯氏至老同居。教子侄严而有恩。亲戚之穷者。曲为庇恤。待以举火者多。内行之懿又如此。公少
耳溪集卷三十六 第 94L 页
时在德山庄舍。戊申乱起。贼关来空官。时吏校惶惑失措。皆曰某村有某士。盍往质焉。遂奔走来告。公曰。亟囚传关者。驰报营门。吏如其言。公之素见重于乡里。亦可见矣。其读书也。必以穷理为先。天人性命之说。义理精微之蕴。皆心会体认。毫分缕析。尝斥来氏易之非。为说曰。其于象数之学。不可谓无所见。而独以错综二字。为易宗旨。以蔽六十四卦之意。则深窃疑之。易理本自洁净简易。截取系辞中字句。以塞后人之口。吾不敢信也。盖近世文人。全不致力于经史。多购燕肆奇僻之书。渐有沉淫不正之弊。公用是惧斥来易。亦有微意也。为文辞。本源经术。操纸立成。理胜辞达。凡事情物理之难于名状者。形诸笔端。晓然明白。其俪语对策。不甚经意。随手写去。而世多传诵。至于诗律。虽不从事。而尝与吴公遂采,曹公夏望。酬唱于关东试院。二公皆一代词伯。而自以为不及也。性好简静。不喜阴阳方技。出入徵逐。公退之馀。罕接宾客。尝曰。科宦之人。虽不能废绝人事。稍有閒时。静坐看书。可以收敛身心。若掇习古人绪馀。谓之著述。非切己之事。博览强记。人称淹该。虽贤于博塞杂戏。便是玩物。公之平生所着力。惟以六经濂洛诸书。循
耳溪集卷三十六 第 95H 页
环寻绎。涵养渟滀。内蕴而不著见于外。谦冲自持。罕有论著。故世之知之者鲜。又病世之侈风日盛。参古礼酌时宜。冠昏丧祭。一从俭约。著为家式。平居衣止布绵。食不重味。垣屋未尝修治。僮指不足使令。过其门者。不知为卿相家也。今 上谕祭文曰。平生一节。自勉清谨。门庭冷落。几席朴陋。公退萧然。宛然寒素。尽乎知臣。莫如君也。良浩从公后。立朝三十馀年。每于公馀参访。讨论经典。触处洞然。矢口成诵。虽专门宿儒。殆不可及。始知平日用功之深。历数搢绅。罕有公比。而最其宅心和厚。禔身廉慎。故受知 圣明。夙夜匪躬。恩眷终始不替。盖有以也。今公胤子韩恩君。赍家状来。属易名之辞。谨撮其言行大略。立朝本末。以告太常氏。
耳溪集卷三十六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