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耳溪集卷三十五
耳溪集卷三十五 第 x 页
耳溪集卷三十五
 墓表
  
耳溪集卷三十五 第 64H 页
判中枢府事具公墓表
公讳允钰。字圣集。具氏。世籍于绫城。高祖讳文济。成川府使赠吏曹参议。曾祖讳宗柱。赠吏曹判书。祖讳赫。汉城判官赠左赞成。考讳宅奎。汉城判尹赠左赞成。妣南阳洪氏。司饔佥正禹采女。以 肃庙庚子十二月一日生公。 英庙癸酉。中谒圣乙科。己卯。擢通政嘉善二阶。庚寅。升资宪。乙未。转崇政。丙申。转崇禄。己亥。进辅国。初隶承文院为正字。终提举本院。济用监主簿。终提举本监。入讲院为文学司书。兵曹则为佐郎,正郎,参判,判书。吏曹为佐郎,正郎。户曹工曹并为参判,判书。礼曹刑曹并为判书。汉城府为左尹,判尹。司宪府持平。司谏院再为大司谏。承政院始为假注书。及升同副承旨。至都承旨。议政府左参赞。敦宁府知事,判事。中枢府知事,判事。义禁府同知事,知事,判事。提举内医院,瓦署,惠民,造纸署,内资,内赡寺。于外则间尝以便养。为谷山府使,京畿都事,观察湖西关西。奉命则都事于湖西而检田。贰贺正使而赴燕。伴送北使于湾上。既年七十。入耆社。此公之官历也。
耳溪集卷三十五 第 64L 页
掌邦赋则节冗费。以裕经用。主兵柄则疏淹滞。以劝靺韦。按西藩则涤逋簿。以安边氓。此公之宦绩也。公始居宫僚。受知 庄献世子。为不悦者所中伤。赖 英庙知公无罪。辨释之。又知公谨密。遂奖用公。而置喉院内局者最久。及 上寝疾久未豫。群不逞。将不利于 东宫。时国荣为宫官。以保护为名。颇倚公为重。及 当宁丁酉。逆变层起。国荣总禁旅。宿卫阙中。而命公长直药院。监视御膳。故与国荣共周旋者三年。国荣恃恩骄恣。浸失人臣礼。寻结逆臣德相。有异图于储嗣。公心怀忧愤。乘间涕泣言。宜广嫔御。以迓景命。 上为之动容。及国荣败。台臣有言公与国荣厚者。 上为靖浮议。薄窜公。以庚子三月谪灵光。甫数旬。特宥之。因谕诸大臣以事颠末。廷臣始知公有深念远犹之言。不敢复议公。盖公之交国荣以此。而上之知公亦以此。故恩眷终始无替。复入本兵。倚任如旧。此公之 三朝际遇也。以壬子闰四月二十七日卒。寿七十三。贞敬夫人安东金氏。权知承文院副正字禹甲女。有贤德。亲党怀其仁。与公同年生。公先葬长湍府松西面石好洞壬坐原。夫人后公五年丙辰五月二十七日卒。祔焉。寿七十七。男㢞文科判书,
耳溪集卷三十五 第 65H 页
膺荫仕牧使。出后公弟佥正君。侧室男廛武科判官。女夫李漌主簿,申大检。判书一子弘元。早夭。以再从兄子哲鲁为后。牧使无子。取佥正君次子康之子阳元为子。廛有子诚元。良浩弱冠时。已与公同游于翰墨之林。公神宇秀耸。气岸豪迈。与人交善谈论。笃于故旧。不以荣悴或贰。恤穷济急如不及。有古人风焉。及其立朝也。一心事国。不顾利害。故人多惎媢。屡阽于阨。而受知 圣主。昭晰而全安之。位极公孤。寿登耆社。有子绳武。同跻金绯。福履之盛。当世罕比。诗云夙夜匪解。以事一人。此公所以结 主知也。书曰。其心休休。其如有容焉。此公所以受多福也。不佞与公策名登朝。相先后四十年。阅历事变。进退未尝皆同。而情好久而不渝。每相对。欢然道旧故。拟于晚节谢事。相携于山阿水曲。佚荡棋樽。品题花竹。以娱馀齿矣。及余告老就閒而公不待。追念畴昔。不觉怆焉疚怀。今判书君。述公事行。来徵树墓之记。呜呼。余虽老废笔研。于公其何忍辞。遂缀其大略。以毕少日之旧契云。
左司谏牟公墓表
牟氏。本中国弘农人。宋高宗时。大将军庆。与尚书杨
耳溪集卷三十五 第 65L 页
应诚。奉命使高丽。求往五国城。通问二帝。高丽畏金。谢不奉诏。杨公不受表而去。公则留本国。冀致诚感动。不坠君命。而事竟不遂。乃尚仁宗公主。封咸平君。子孙仍家焉。其后有讳震老。官至典书。生讳汝长。官大阿餐。生讳皓。官平章事。生讳时灵。官典书。即公四世也。公讳恂。字恂之。弱冠。中司马。游庠泮。负笈于圃隐郑先生之门。从游之士。未尝或之先也。 太宗十七年丁酉。登文科。自门下注书。迁校勘。 世宗朝。升左司谏。尚风节。不肯俛仰随时。退居于乡。当 鲁陵逊位。守正不挠。放逐于岭南之三嘉县。忧愤而卒。葬于本县挂钟山。公少有至性。尝以亲疾。问药于医家。时江涨不得渡。公呼天而哭。忽洪流自断。世称截江。先生所居里。有古井。邑人传为孝子井。有古础。传为忠臣宅。载邑志。有一男艗。生二男曰方良,方善。方良生兰。方善生亨。兰六世孙世茂世蕃。 肃宗朝俱登文科。世茂官察访。世蕃官县监。亨九世孙景观。 英宗庚午。登文科。官济州判官。景观子达兼。 当宁己酉文科。今为景阳察访。牟氏。自中国来海东。以名宦成家。司谏公以忠孝名世。子姓蕃昌。冠缨不绝。为湖南著姓。斯可书也。而 庄陵诸臣。为时所讳。阏而不
耳溪集卷三十五 第 66H 页
彰。今 圣上表章遗忠。设坛赐祭。同时洁身守节之士。靡不褒扬。而公独不与。识者慨焉。察访君编公世德。千里谒余。求所以表阡者。余慕公之义。感君之诚。于是乎书。
仁川府使金公墓表
吾妹婿金季长。吉士也。早登宦籍。壮年殒折。吾妹茕然含恤。育子女成嫁娶。年六十七。以甲寅二月朔日殁。孤子思采。扶榇合葬于交河之野塘里壬坐之原。来属表阡之辞。呜呼。余幼失怙恃。兄弟五人艰难成立。而中岁失吾仲弟。视季长犹弟。哭之如割半体。吾妹少余四岁。白首相依。今又舍我而去。老而独存。百哀填臆。何忍把笔而为之辞。又何忍终默而已乎。季长讳亨大。月城大姓。新罗敬顺王之后鸡林君稛。佐我 太祖。策功开国。遂为奕世冠冕之族。有直提学千龄。以文章节行名世。有庆林府院君命元。赞 宣祖中兴平大难。官左议政。谥忠翼。勋庸德业。为世伟人。有孙曰南重。官礼曹判书。为时名卿。谥贞孝。即公高祖也。曾祖讳一振。成均生员赠领议政。祖讳柱臣。寔诞 仁元王后。官领敦宁府事。封庆恩府院君谥孝简。考讳后衍。刑曹参议赠吏曹判书。妣贞夫人海
耳溪集卷三十五 第 66L 页
平尹氏。府使沆之女。始孝简公伯氏进士讳圣臣。有子讳象衍。以学生早卒。宗祀中绝。判书公命公承其后。学生公配曰青松沈氏。弘文馆应教讳濡之女也。公生于 英宗庚戌九月十四日。沈夫人襁而鞠之。夫人生长法家。有女士之德。自其孩笑时。已导以义方。公天姿温秀。步履不出规度。稍长。士友乐与之交。壬申。以国舅孙。除 懿陵参奉。移拜翊卫司副率。甲戌。以尊号都监劳。升六品。授典牲署主簿。公以年少。不乐荫仕。辞递。铨曹辄收复之。丙子丁丑。历司仆寺汉城府司宰监诸寺主簿。为司仆者三。掌乐司宰翊卫者再。掌隶司评者一。戊寅。以军资监判官。除宜宁县监。庚辰。升荣川郡守。甲申。移延安府使。未赴。乙酉。又移仁川府使。是年十二月二日。一疾不起。得年堇三十六。噫嘻短哉。配即我先考赠左赞成讳镇辅之第二女。举一男思采。一女归生员徐有教。侧出男思䄵。女适沈讷之。徐之男宪辅。公为人端介祥和。事沈夫人作婴儿戏。事兄判书公如严父。叔母韩孺人寡而无嗣。奉之如母。诚敬备至。出宰外邑。辄舆而往。尽忠养焉。少就学于外氏。及其倾败。悯念救恤。尽其心力。人以为难。又笃于故旧。穷交多仰而为归。尝曰。世
耳溪集卷三十五 第 67H 页
间好事。无如急人之困。其居官也。约己裕民。三典郡邑。归无馀装。往岁庚辰。余尹月城。公在荣川。为拜敬顺王庙。驰来三百馀里。仍迎致妹氏。团欢旬月。余又往省安东先墓。转至荣川。访龟鹤亭水石,栖云寺古碑。因见其治民驭吏惠而有法。至于剔蠹湔弊。曲中肌理。虽老于为郡者。有不逮焉。余为之瞠然自失。嗟乎。天不假年。既不能致身清朝以显其名。乃栖栖数邑。又未能展其才志。宁不惜哉。吾妹氏承宗祀以诚。抚婢仆有恩。每遇父母讳日。精备数簋以助。致不洎之慕。及其晚年。家道益落。而黾勉有无。独持门户。抚养庶出。皆成室家。尺帛斗粟。推而施人。未尝见悭窘之色。宽厚疏通。有士君子之风。宜其膺受遐福。而竟无徵焉。呜呼岂命也欤。老泪渍墨。言不能文。使人知吉士哲媛之藏而已。
大兴郡守郑公墓表
公讳养淳。姓郑氏。东莱人也。初字圣功。后避徽号以晦叔行。东莱之郑。起于高丽。逮我朝。代有名相。称东方甲族。曾祖东平尉载崙。以领议政太和之子。出后于仲父左议政致和。为 宁陵贤都尉。祖曰孝先。蚤卒无嗣。子从父弟子锡五。是为左议政贞简公。贞敬
耳溪集卷三十五 第 67L 页
夫人彦阳金氏。参判致龙女也。公以 肃宗壬辰生。乙丑荫补敦宁府参奉。升司饔院奉事。戊辰。贞简公殁。既吉。调广兴仓副奉事。以册礼敦匠劳。升六品。践诸府署郎。除开宁县监。不赴。癸酉。拜 东宫翊卫。甲戌。出监军威县。翌岁大饥。公悉心赒哺。治沟洫。通水利。荒野大辟。流亡咸集。及归。民纪以石。庚辰。丁母夫人丧。壬午。调司宪府监察。移司饔佥正。癸未。守大兴郡。甲申解归。乙酉八月二十八日卒。配青松沈氏。领议政寿贤女。后公一年生。先公七年逝。合葬于广州省达面枕艮之原。从先兆也。举三男。东荩郡守,东协郡守,东哲直长。女婿曹善振。侧室男谨也。荩娶判书赵云逵女。五男泰容,晋容,谦容,观容,履容。协娶大司谏尹尚任女。二男鲁容,汉容。哲娶判官赵鸿逵女。无育取履容子之。呜呼。公之配即我姨母也。良浩及见公少时。丰干颀容。仪观伟然。言语恂恂。惟恐伤人焉。敦恪周慎。有大家规度。贞简公甚倚之。然宾客无识面者。恭抑朴素。人不知为宰相子也。居官斤斤奉法。不踰绳尺。 英庙常召见。目之曰醇谨有乃父风。堪大用矣。夫人生于法家。孝友出天。事舅姑。小心畏栗。数十年如初来时。躬暨公克勤克敬。亲党咸期以遐
耳溪集卷三十五 第 68H 页
福。而年位俱不长。人皆惜之。今三子并录于朝。能率家训。为善之报。其在后欤。
结城县监郑公墓表
公讳思竣。字谨初。新罗初。庆州有六部大人。第四部长曰智伯虎。赐姓郑氏。是为肇祖也。高丽政堂文学珍厚。直提学宗辅。门下侍中玄英。即其显祖也。五世祖讳知年。成均司艺赠左赞成。高祖讳孝终。事我 成庙。官礼曹参议。册佐理功臣。曾祖讳甲先。宣略将军。祖讳鼐有隐德。大提学苏世让。题其墓曰乐易君子。考讳承复。 中庙朝登武科。选宣传官。 明宗乙卯。倭奴扰边。起复从戎。有战功。官至咸兴判官。退休于家。号玉溪居士。初娶竹山安氏。郡守秀嵚之女。生二男。次曰思翊。受业于金公鸾祥之门。潜心性理。建景贤堂于寒暄先生居谪遗墟。与诸生讲道。不幸短命。再配延安金氏。府使烨之女。有三男。公其长也。以嘉靖癸丑。生公于顺天府。姿质超凡。文辞夙成。万历庚辰。丁父忧。三年居庐。一遵礼制。既长。膂力过人。兼习弓马。有文武全才。常以殉国立功自期。 宣庙甲申。登武科。选入宣传官。庚寅。丁母忧守庐。壬辰。倭大举入寇。以朝命起复。时李忠武舜臣。为本道左水使。
耳溪集卷三十五 第 68L 页
闻公才略。辟致幕府。光阳县钱滩。即贼路要冲也。选公为伏兵将。往备之。远斥堠。设奇策。与倭七战。大破贼舰。贼不敢近。李公驰启褒闻。时龙湾行朝。馈饷四阻。公慷慨挥泣。倾尽家资。募聚义粟千石。遣其弟思竑侄𢣐。间关水路。达于义州。 宣庙嘉之。拜礼宾寺主簿。寻除宣传官。是时我国火炮之制始出。而胜字,双穴等铳。体短口浅。其猛不如倭制。李忠武每欲效铸。而人无解者。独公究得其妙。率匠监铸。与倭铳无异。李公大奇之。以新造五柄。封上朝廷。请令诸道仿此而铸。因请监造臣论赏。丁酉。倭再猘。天兵无见粮。朝廷特命公为募粟官。公尽力措办。转漕不绝。己亥。拜结城县监。秩满归家。以积劳兵间病发。三月二十六日。卒于家。葬于府北石隅山负申之原。配南阳洪氏。承旨潜之女。葬祔公。一男宣。武科训鍊副正。壬辰。扈 驾龙湾。无子。以从氏察访恂之子之搏为嗣。有三男。时亨,仁亨,大亨。女适府使任益夏,权益亨,卢亨载。孙聃龄,锡龄。联登武科。昌龄进士。长房出也。昌龄继次房。龟龄,凤龄。庶男。乔龄。季房出也。公以故家之裔。两世起复于兵乱。为国效忠。而公于壬丁七载之间。竭诚尽节。公弟与侄。亦奋义从军。克绍乃祖玉溪
耳溪集卷三十五 第 69H 页
之志。可谓世笃忠贞矣。凡为其后孙者。曷不勉勉而承承乎。谨述其世德。表其墓石。以永其传。持状而来请者。七代孙致焕也。
承文院副正字韩公墓表
不佞于甲戌岁。掌试如湖南。选增广初试大科。取二十人而得人最盛。韩公东摄。以对策居高等。及汉城会围。中第者五人。而韩公亦与焉。湖左文科之一榜五人。盖前所未有。而皆南中之望也。既放榜。公来见余。待之以恩门。余扣其所存。学博而词富。瞠乎其不可及也。为言自少治功令。屡占解额。仅得小科。而终未大成。有麻衣者言。某年遇知音。始可得之。今果验。殆有前定者云。余叹其不偶。翌岁病不起。余为之愕然痛惜。驰书问其孤。公有六男而未及长成。后数十年。公之孙百祚。赍行录来京师。请以一言表公阡。余怆然而叙之。公初讳东愈。字起八。高丽太师兰之后也。入我朝。有庆州府尹理。即柳巷脩之弟也。兵曹参判清城君终孙。为公十代祖也。至府使晰。始居南原。曾祖生员讳儆吾。明性理之学。号为佣斋。祖生员讳致相。号隐滩。传家庭之训。德行著闻。考讳箕范。娶道康金遂初之女。以 肃庙戊寅生公。八岁。遭父丧。金
耳溪集卷三十五 第 69L 页
氏教如严师。德器早成。文章赡蔚。乡党称以隽才。公性度宽和。居家孝友。接人和易。襟怀洒落。不设畦畛。家素窭寒。而穷交贫族。至诚救济。人无贤不肖。皆得其欢心。至于文艺之业。士林视以模楷。三十一。遭戊申乱。慷慨奋身曰。吾以勋旧之裔。世受 列朝培养之恩。当此板荡之辰。岂可袖手在家也。即驰入校中。发檄谕远近乡人。愿赴者六七十人。区画方略。将举义勤王。会凶徒就诛。事乃止。丁卯。中司马试。甲戌。登文科入堂后。乙亥五月四日。卒于京邸。归葬于隐滩公墓右。后移同府驿村酉坐之原。公配罗州罗氏。致和之女。生于乙亥。终于辛未。葬于隐滩公墓下。举六男。曰思仁,思文,思中,思天,思晦,庶子思一。孙十二人。宗祚思仁出。邦祚,达祚,元祚,显祚,颐祚。思文出。膺祚,万祚。思中出。正祚思天出。百祚,益祚,八祚。思晦出。呜呼盛哉。公之绩学种德。宜乎大受。而才占一第。寿止中身。人不能无憾于司命。而终焉子孙振振。菀然如邓林之枝。淇园之竹。天之报公于是单厚矣。凡为公之后者。曷不趾其美继其家声。凡为公之乡人者。曷不视公为法。勉于自修耶。立石于墓。将以慰公灵而劝后人也。
耳溪集卷三十五 第 70H 页
溪阴赵公墓表
湖南赵奎运。文行士也。以其高祖溪阴公有忠孝大节。持多士状辞。请褒于朝。屡上言不报。末乃汪然出涕曰。吾先祖之名行而不能表显于世。吾父吾兄尝有志而未就。至于不肖之身。游京师数十年。终不克有成。是吾罪也。愿得当世立言之家。有以不朽吾祖。则庶可以归拜先墓矣。遂赍桐冈李公毅敬所为状。来属于余。余与赵君有同门之谊。感其诚而不敢辞。谨按公讳彭年。字景老。其先汉阳人。六世祖参奉孝生。始南徙于罗州。数世又徙康津。祖安植参奉。考世杰赠参议。妣金海金氏。殷恭之女。公以嘉靖己酉生。聪慧绝伦。读书一过。辄背文。尝观里胥检田文案。后偶烧其券。公即诵传不错。人皆惊异。稍长。学于慎监司喜男。文艺赡蔚。弱冠魁课试。癸酉。中生员。丙子。登文科。差会宁府教授。以远违亲。辞不赴。补校书正字。升著作博士。间兼奉常参奉。癸未。奔父丧。甲申。又遭母忧。公素有至行。侍病昼夜不离。忽有野鸡自入厨以供亲。方革。割指灌血。及荐丧。庐于墓侧。晨夕上哭。虽甚风雨不废。丙戌服毕。授成均典籍,南学教授。迁司宪府监察。冬。除全义县监。邑小岁荒。损己裕民。庚
耳溪集卷三十五 第 70L 页
寅。拜承文校检。壬辰。倭警急。公上疏言。都城是 庙社所在。宜缮守御之备。效死勿去。且请出内帑布帛。赐南征将士。四月。以大祝诣 靖陵。夜闻 大驾西狩。仆执鞚泣请归湖南以避兵。公叱曰。 君父播越于外。乃不奔问。忍草间苟活保妻子乎。遂与典籍徐希信还渡江。向杨州大滩。时贼锋已逼京城。道路梗。晨夜间关。追及于平壤。李公恒福请奖之。 上召见。特授礼曹正郎。已而。 车驾向义州。公病甚追蹑。复授校检。时将乞援于皇朝。大提学尹公根寿。制奏文以示公。公摘论数句。尹公大悟曰。君虽有词翰名。不料其如此。真湖堂才也。寻迁刑曹正郎。时宠姬之弟金公谅。恃恩骄纵。杖杀商人。台官执奏。公谅诿其奴欲代囚。公愤之。抗言于判书郑昆寿曰。方今国步板荡。命令不行。亟置公谅于法。然后人心可服。而亦可为恢复之机矣。郑公吐舌曰。君不畏死耶。旋差都监郎。运刍粮于薛天使。事皆办。户曹判书李诚中称之曰。文士多疏于事务。夫人干局何如是也。癸巳正月。天兵破走平壤贼。东宫奉 庙社主。住宁边。 上命选大祝官。驰告捷。冢宰李公元翼举公以遣。 大驾还次永柔。公仍以刑官从疏陈三事曰。备边司论功
耳溪集卷三十五 第 71H 页
不平也。都元帅金命元。当递也。平安兵使李润德当戮也。时议皆目以狂妄。领相尹公斗寿叹曰。今诸臣聚寄一隅。厌厌不能出气。惟志全躯命取官爵而已。此人独能言人所不敢言。可谓凤鸣朝阳矣。大司宪沈喜寿言于 上曰。臣为风宪之长。反有愧于刑郎矣。 上数幸肃川平壤。礼接天将。公每摄通礼官。进退有仪。酬答无滞。 上喜曰。予尝谓具宬善于此任。今彭年无逊矣。当此时。华使络属。迎接礼繁。上国人意少不惬。轻加折辱。虽有位望者。或至捽曳于庭。公应对周旋。动合机宜。邢军门玠谓柳公成龙曰。东国宜不竞也。如赵某者尚滞下僚乎。李提督之驻师京城也。往呈国咨。请尾击奔倭。刘员外之留镇定州也。承命往候。尝监统制使李舜臣军于南海。往谕体察使韩应寅军于临津。皆出特简而能宣布德意。一军无不感奋。公虽屈于郎曹乎。遭时艰危。慷慨自誓。常思立奇功报国恩。而时人视以文士不娴武略。遇知明主。而终未能大试。识者恨之。乱少定。以病解官。因思南归。求为锦城提督官。甲午。还乡。戊戌。起为砺山郡守。公到官曰新经大创。虽主拊摩苏息。兵难之后。民不知法。亦宜董之以威。遂痛绳土豪。数三族竟以
耳溪集卷三十五 第 71L 页
劾去。自是闭户不出。取读洛闽诸书。尤喜易启蒙。穷其蕴奥筑室于北溪之上。种花栽竹以自老。学者多从之请业。称溪阴先生。甲辰。录扈圣原从功一等。戊申。 宣庙上宾。公不御酒肉。废内寝尽三年。及光海嗣位。有除不一起。后人服其高识。壬子正月二十四日终。 仁庙登极。赠承政院左承旨。配淑夫人原州李氏。县监元麟之女。与公合葬于感化山枕子之冈。有子三人。冬昕参奉。冬旸主簿。冬曦别检。公起自遐远。力学成名。文辞足以华国。诚孝至于感物。固可谓豪杰之士。而至若叱驭勤王。负羁绁。犯干戈。不顾万死之危。奔走兵间。忠义奋发。尚令人闻风而激感。然而生不得展布。殁无所表扬。惜哉。其在龙湾。衣袍尽弊。 上念其寒。赐之疋帛。公辞不受。献诗曰。一身寒冻犹微事。愿作南征将士衣。 上谓相臣郑澈曰。卿尝以清忠自许某也殆亚于卿矣。有遗稿几卷。余尝读寸草轩赋。知公之孝。见龙湾述怀赋。知公之忠。呜呼。是可以不朽公矣。
清江李公墓表
余既撰恭度公乡祠之碑。其后孙邦继,达运。又拜而请曰。某之七世祖清江公。即恭度公之十世孙也。克
耳溪集卷三十五 第 72H 页
趾先美。有学有守。为一方所敬慕。而尚阙表墓之文。愿得大人一言之重。以终惠我李氏。余不敢固辞而按其状。公讳升。字景瞻。仁川之李。为丽朝之大姓。高官相望。至恭度。有六子皆显。第四子同敦宁孝智之后居湖南之长兴。世为儒业。有曰斗。隐居尚志。自号栗亭。即公之大父也。父曰大匀。妣曰山阳宣氏。大伦之女。公生而颖秀。七八岁。能诵小学。亲有疾。斫指灌血。与兄居。食共床。卧共衾。白首怡怡。乡人称其闾。为孝友里。尝就同郡人。见其壁有题诗。即郑贼汝立客所作也。公嚬蹙曰。此人所从游。吾素知其非吉人。今见其诗果然。即令刬去。其后安牛山邦俊。许以先见书之己丑录。宣典籍世徽。即公表弟也。附大北得魁科。来见公。公拒不纳。甲子。逆适叛。灵光进士辛应纯倡义募众。公与数三同志。奋起先赴。将并力勤王者。会乱定而止。公少有志于实学。不求进取。丙午。成进士。遂废举读书。深于易学。壬辰之乱。临危揲蓍。避凶就吉。一家赖以获全。乡人咸矜式焉。称清江先生。以遗逸荐。授直长。不就。以万历戊午八月十六日终。享年六十二。有二男。荣仁,名仁。公中岁。临溪构亭。扁曰读易。乐以终老。必有自得于中者。而所论著不传。惜
耳溪集卷三十五 第 72L 页
哉。然窃观其识能辨凶徒。义能斥奸党。忠能赴国难。智能避危邦。非精于几微悔吝之义者。能如是乎。斯不可泯没不章。遂书以表其阡。
竹阴李公墓表
余尝宦游湖南。循芦岭而下。遵海而南。见其山川明丽。人物颖秀。意其地灵所钟。不独在于橘柚之华。竹箭之美也。是故。国朝以来。名贤辈出。及 中仁之际。尤蔚然而盛。有若柳眉岩,金河西。最其杰然者也。眉岩河西。有同志之友。曰竹阴李公。公讳万荣。字盛卿。本咸丰人。以高丽神武卫大将军彦。为上祖。有曰光逢。策壁上勋。封咸丰府院君。暨本朝。有曰岸。在 庄陵朝。忠正公朴彭年荐学行。除参奉。 光庙受禅。谢官南归。自号颖波亭。再徵以台官。不就。即公曾祖也。祖讳桂亨。副司直。考讳硕。成均生员。受业于寒暄金先生之门。戊午祸作。即废举归隐。教七子皆成名。公其第四也。妣锦城罗氏。进士赟之女。公生于正德庚午。德器天成。罗松斋世缵。即母夫人从昆季也。甚爱重之。一日方伯过松斋。见公容止端详。竦然异之。命题赋诗。辄应口而成。自是声名大播。十九岁。丁父忧。执制不懈。葬距家五里。晨往拜哭。三年如一日。母夫
耳溪集卷三十五 第 73H 页
人性严。训七子以义方。置三小斋于园。课以经学。公之兄弟文学皆显于世。盖有所本云。嘉靖戊戌。魁别试。慕斋金文敬公。素有神鉴。主文擢公置上第。见公名喜得人。公以座主往拜之。因请教。文敬曰。吾党有金厚之。可从游。厚之。即河西金先生字也。公素与河西相知。遂定为道义之交。柳眉岩希春。李静存湛。皆南中名流也。公常与讲质经义。眉岩每称公李状元。河西尤深许之。与之连婚。方公登第也。不待榜而归。与尹复,丁璿。同渡汉津。泮隶数人。持榜过去。公披见。则公名在首。尹与丁。亦在榜中。公漫无喜色。泮隶不省而去。尹,丁向公致慰语。公笑应曰。得失命也。尹,丁后觉之大惊。此与退陶先生司马时事相类。人至今传说。历官成均典籍,兵曹佐郎,司谏院正言,侍讲院司书,成均馆司成。癸卯。以书状官朝京。甲辰。还朝。见时事大变。乞外。出宰金沟。河西先生送之以诗。有恨不身从去鸟飞之句。河西继有玉果之行。当时论乙巳名贤。以河西为完人。而以公金沟之行匹美焉。在官一年。即弃归。婢仆皆步随。邑人称其俭德。丁未五月二十一日。考终于南山之第。享年廑三十八。公早袭家庭之训。辅以师友之益。沉潜性理。笃志力行。其
耳溪集卷三十五 第 73L 页
进不可量。而天不假年。官不称德。惜哉。公娶瑞兴金氏。将仕郎守钦之女。举三男三女。男长玉。佥知中枢。次璥。文科观察使。次珖。魁谒圣科。既坼名拘格见拔。更不赴举。女长适校理梁弘度。次适赠参议宋鹏彪,辛永吉。玉一男弘谏生员。一女适吴以省。璥一女适赠领议政高因厚。珖二男。弘诫通德郎,弘说察访。二女适罗逢绪,李成桧。曾玄不尽记。葬公于郡东六德洞。金淑人祔焉。公之世代既远。文迹散佚。后孙澈仁。掇拾诸名贤文集及舆览邑志。裒公言行。千里来乞言。先辈之状与铭备矣。不佞复何赘焉。谨叙其交游之盛。出处之懿。以表其阡。使湖南士大夫。知所观法焉。
桐江处士李公墓表
我王考芸窝府君。尝从芸斋李公游。推以文章先进。李公之孙桐江处士。继从我王考游。质难经史。长牍联翩。良浩不佞。修三世好。亦得拜处士于终南之庐。图书静嘉。言动有则。心窃慕焉。顾年尚少。未及叩所存而闻绪论。公殁垂三十年。嗣子奎彬。条公言行。求所以表阡者。呜呼。其何敢辞。公讳■(氵奭)。字士浩。德水大姓。中郎将敦守,大提学仁范。世显于高丽。康平公明
耳溪集卷三十五 第 74H 页
晨,德丰君通。最著于我朝。曾祖讳喜相。官县监。祖讳坪。即芸斋官佐郎。以博学高行名。考讳凤镇。有文无年。娶潘南朴氏。泰徽女。以 肃宗辛巳生公。秀而艺。弱年屡发解。既而不屑也。治古文辞。李西堂德寿。赵东溪龟命。亟称之。又弃不屑也。乃以小学书律身。以文公礼型家。大学中庸。为入道之蹊。复性践形。为成德之符。闭户潜心粹如也。敬庵尹公东洙。甚重之。其事亲也。病而三血指。丧而垩处三年。脚中湿不良。乡党莫不感服。尤深于礼书。蒐罗贯穿。裁析经变。凡有吉凶疑眩者。辄就正焉。名士大夫墓道之文。多属于公。然贞介自守。安贫乐天。以终老焉。及病革。家人进药。公于掌上。书知天命三字以示之。翛然而逝。平日所养。斯可知已。以己卯六月九日即世。所著经礼说诗文几卷。藏于家。元配海平尹氏。无育。继娶达城徐氏。府使命茂女。举一男奎彬也。合葬公于清州孤鹤洞负乾之冈。奎彬二男晚,。女归进士郑东益,柳镇学。侧出二男旼,曛。晚子弘圭。奎彬少孤克家。述先德甚详。而又乞言镵石。将寿其传。公可谓有子矣。
閒云居士尹公墓表
不佞少时。执杖屦于伯舅沈先生之门。得识士友之
耳溪集卷三十五 第 74L 页
从学者。有尹公圣在居同郡。志行甚笃。先生亟称之。公于不佞。先进也。会合稀阔。见公颜发向衰。而志气不懈。心窃敬之。及先生下世。同门之士。散居四方。余与公不相见。亦数十年。而老犹不倦。享大耋以终。公之孙宗五。具公言行。来访于汉城。余虽未及执册讲讨。而有同门之谊。其何敢辞。公讳璿。圣在其字也。系出坡平。高丽太师尹公莘达之后也。为东方大姓。入我朝。冠缨不绝。正言讳益亨。号暇休堂。寔公高祖也。曾祖讳磻。赠承旨。承旨公长子讳就明。赠参判。次子讳就文。佥知中枢府事。佥知公无子。取参判公次子讳楫为后。即公之考也。妣李氏。让宁大君之后。学生重休之女。公以 肃庙乙酉生。幼而俊迈。佥枢公抚顶而奇之。及长。负笈于樗村先生之门。与子弟门生。同居共业。为侪友之所推。间游同郡遁谷李先生之门。遁谷即樗翁之友也。二先生咸称某见识明操守端。后生中不易得者也。公以亲命。虽治功令赴举。而非其好也。及两先生殁。遂杜门谢世。优游卒岁。而以绳墨自持。必晨兴盥栉。整襟读书。常语子孙曰。小学者。作圣贤之基。一自世教衰。学者鲜有从事者。甚可慨也。常举经训中句语曰。此训义所受于樗翁者。此
耳溪集卷三十五 第 75H 页
训义所受于遁翁者。明释旨意。多发前人未发之奥。虽当八耋之龄。每于月夜。高声朗诵诗书。往往有手舞足蹈之意。其有得于中终老自乐。可知也。一乡章甫列公行谊。屡荐于县道。而非公志也。终老山中。世无知者。惜哉。疾谻。戒宗人初终必称家而从薄。呼写告祠堂曰。某月某日孝孙某殒命。悠然而逝。其平日所养可知也。葬于安城大门里。孺人德水李氏。靖国功臣海丰君菡之后。通德郎垶之女也。淑慎柔嘉。甚有妇德。生先公二岁。卒于辛巳。公之葬。穿圹左而同穴焉。举二男三女。男德师,德履。皆早殁。女婿郑世焕,李观涵,李时根。德师有二女而无子。取长侄德培之子宗五为嗣。女归李箕镇李在植。德履无后。公姿性峻洁。仪容颀庄。笃于内行。奉先之节。诚敬两至。八十之后。忌日素食将事。如少日。常恨我东宗法之不讲。议于诸宗。立宗宪。笃追远之诚。成敦宗之谊。亲戚故旧之贫不能婚丧者。极力救助。乡党感服。以所居里。称閒云居士。
鹤洞李公墓表
公讳志长。字而远。尝居汉城南山青鹤之洞。因以自号。明谷崔相国锡鼎。赠之以诗曰。南郭道人聊隐几。
耳溪集卷三十五 第 75L 页
西川处士不开帘。吴西坡道一和之曰。春园稳理宜兰亩。夜榻閒褰可月帘。一代名流。争步其韵而酬之。定斋朴公泰辅。作记而揭之曰。使而远策名于朝。将为王国之瑞。不幸年不永而无所成名。士友至今痛惜焉。公碧珍李氏。平靖公约东之后也。平靖生翰林绍元。冠缨不绝。至曾祖敏善。官县令赠参判。以文学德行。为士林所宗。号曰北峰。祖讳尚逸。江原观察使。以清德名。号曰龙岩。考讳墀。司宪府监察。 肃庙己巳。 仁显王后逊于瑶华。公弃官南下。筑小亭以终老。自号曰晚香堂。妣安东权氏。都正顺昌之女。以庚寅二月二日生公。自在襁褓。颖秀异凡。八岁。赋雪曰。白雪满天地。千林玉作花。观察公抚其顶曰。大吾家者。必此儿也。辛亥。观察公遘厉谻。公斋沐祈天。俄而喉中有声。因而得苏。人谓公诚孝所感。侄子世玧早孤。取以养之教导。至于成就。孝友之行。人皆叹服。持身简饬。嗜学不怠。尝欲筑室岩壑。读书求志。而监察公从仕京辇。故不敢违亲庭。见鹤洞幽夐。买屋而居之。满园花竹。四壁图书。一室萧閒。入其门者。莫不洒然起敬。目之以城市间隐君子。迂斋赵公持谦。公之妹婿也。尝比之以冰壶秋月。每从观察公任所。十年
耳溪集卷三十五 第 76H 页
廪养而归。则食贫处穷。所居草屋。不蔽风雨。常谓家人曰。吾家长物。只个清俭。训子弟。每曰士生斯世。逢时立扬。利及生民。实为丈夫事业。而事与心违。时不我与则终老山樊。啸咏自乐。亦士之本分。其志尚之高迈如此。年四十一。卒于鹤洞寓第。当其靷还故山。搢绅章甫相告以赙襚之。明年。葬于监察公墓下巽坐之原。配义城金氏。吏曹参判守颙之玄孙。进士庭硕之女。事舅姑。尽其诚。处妯娌。得其和。奉先祀。遵家礼。教诸子以义方。以丁酉四月二十六日卒。与公同窆。举二男世珌,世珩。二女适进士安宅仁,士人金宜键。侧室男世珉。女朴命新。世珌男挺泰,挺岳。女吕善望。世珩男挺洛。女朴师周,俞天柱。噫。公以平靖公之耳孙。晚香堂之肖子。早有誉望。为时所推。有志无年。岂非命耶。然诸公之所纪述。亦足以表见于世。其视没世名不称者。得失远矣。谨以刻诸墓石。用示于后人。
太学生金君墓表
忠原金元直。余畏友也。尝谓余曰。吾阨于时。无慕于外。惟乐于家而忘其穷者。有贤弟在。读联床。寝同被。至白首怡怡也。余闻而叹曰。君子有三乐。王天下不
耳溪集卷三十五 第 76L 页
与焉。而兄弟居其一。况贤而益者乎。诗云。伯氏吹埙。仲氏吹篪。元直之谓也。居无何。闻有金士宜者。以文鸣于世。即元直之弟也。因从士友间。识其面。益知其贤。宜元直之乐有是弟也。一日。元直访余于汉京。泣言曰。吾弟不幸亡矣。甚哉。吾之穷也。唯其才与行。有不忍终泯者。愿得一言以表其丘陇。余既惜士宜之死。悲元直之言。乃掇其遗事而叙之。士宜名义之。新罗公子周元逊国。东之溟州。即其居。封为郡王。溟州后称江陵。遂别族为江陵之金。其后入高丽。有侍中仁存。以文章勋业大显。暨我朝。冠缨不绝。正言讳世行。掌令讳始徽。即君祖考曾祖也。父讳寿龙。进士志学而蚤卒。母骊兴闵氏。郡守最重女。士宜生而聪警。四岁而孤。不待教督。力学如嗜好。甫冠。词艺压辈类。诗亦遒敏。或一韵三四十叠。汪汪不竭。大学士李公匡德。简亢寡许可。见君文。称以奇才。 英宗庚申。魁增广解额。翌年。中生进两试。声名大播。其为功令。遍工各体。而尤长于骈偶。尝游泮宫。操觚之士。争就式焉。咸曰。金某为文。如长桑子之视垣。独专其妙。屡举庭试泮制。凡十馀选。竟不中第。每揭榜。多士相谓曰。金某又屈。吾曹不足言也。考试者。至欲物色焉。君觉
耳溪集卷三十五 第 77H 页
而避之。可见其穷而有守。君既老无成。乃自号曰秀野居士。归于乡。与伯氏居。讲讨经史。消摇江山以自适。殁于壬辰十月二十日。距其生六十二岁。葬于忠州省台阳茂洞。君娶草溪郑氏。凤柱女。无子。取从弟子昌汉子之。一女适士人朴敬源。侧室腹子。君殁乃生。悲哉。君少有至行。居母忧。三年素食不去衰。既免丧。及岁除。必诣亲墓。明灯待曙。哀省而归。伯氏长一岁。事之如严师。动静无违。忧乐与共。孀姊贫无依。君躬往致之家。抚养诸孤。皆至成立。由是乡里服其孝友。闻君之殁。士友之操文来哭者。相接于道。泮隶之识君面者。皆为出涕。其质行之孚于人如此。宜乎元直不忍其湮灭也。余亦亡一贤弟者也。每读死丧孔怀之诗。未尝不掩卷于邑。今述士宜之状。尤为之戚戚焉。噫。吾弟之贤。不后于人。而得年不及士宜之半。又无一个遗体。则其视士宜何如也。自古贤且才而无命者。不独士宜也。是可以慰逝者之恨。而宽元直之悲矣。元直名敬之。登高科。宦不遂。退而读书求志。以经术重于世。
李君昌之墓表
余少侍伯舅沈先生于安城之樗村。樗村之友曰副
耳溪集卷三十五 第 77L 页
率任公。任公有婿曰李文祜昌之。从任公居安城。昌之虽未尝挟册受业于樗门。而先生尝称其器局。余遂与之交善。如同门之契。既而先生弃后学。及门之士散归四方。昌之时或来汉京访余。语及往时事。相与愀然叹吒。及昌之殁。其胤在川兄弟修旧好。一日。赍家状来。属表阡之辞。余何忍辞。谨按李氏。贯龙仁。以高丽太师吉卷。为肇祖。入本朝。簪组蝉嫣。为盛阀。大司谏士庆暨子开城留守后山最著。是为五六世祖也。高祖讳舜岳。司饔院佥正赠吏曹参判。曾祖讳世大。祖讳宜复。成均生员。考讳普宪。 崇陵参奉。妣曰坡平尹氏。正郎东泰之女。以 肃宗戊戌生公。卒于癸卯八月四日。葬于安城北里卯坐之原。配丰川任氏。翊卫司副率思敬之女。举三男在川,在渊,在田。侧出二男在皋,在坤。二女归朴敏谦,赵显求。公仪观伟硕。性度通傥。群居谈笑。意气倾一座。与人交。洞见城府。人皆相得驩然。笃于孝友。推以惇亲。一门同爨殆百口。而勤力农桑。节用以自给。未尝乞贷以殖利。乐善好义。急人之穷如嗜欲。故乡中无不感服。亲丧吊客填门。极力庀助。识者许以时平可作度支。世乱可任笠毂。早废举以布衣终身。才未试于当世。惜哉。
耳溪集卷三十五 第 78H 页
余尤所感服者。一自樗村之丧。门户倾败。门生故吏无人乎过而问者。惟公不失旧谊。抚孤恤丧。一出于诚。有古人风。非识量之弘操守之确。不以死生夷险变者。能如是乎。噫。以公之才。无所表见于世。必有遗赢于后者。公之三子。皆能劬躬绩学。庶几振其家声。余方倾耳以俟之。谨书其平日事行不容泯灭者。特表其墓前。
景心斋洪公墓表
公讳重肇。字汝开。我洪系出丰山。高丽状元国学直学讳之庆。为鼻祖。寔生舍人讳侃。号洪崖。即公十二代祖也。其后连二世入馆阁。高祖讳履祥。魁文科。官都宪赠领议政。谥文敬号慕堂。为 宣庙名臣。曾祖讳𩆸。荫府使赠左参赞。祖讳柱震。文科献纳。号梅沙。考讳万尚。进士。前妣安东权氏。都事佑女。生妣阳城李氏。世衡女。 景庙癸卯。生公于忠州荷潭。卒于 英庙戊子。享年止四十六。公娶高灵申氏。思朴女。大司宪湜六世孙。生于 景庙甲辰。卒于丙申。与公同葬于忠州清明村亥坐之原。举二男二女。男宽辅,完辅。女适金得雨,李鼎五进士。宽辅一男恩浩。完辅一男心浩。金有二女。适韩致性,许。李有三男一女。男
耳溪集卷三十五 第 78L 页
锡龟,锡麟,锡龙。女适朴基复。公天姿仁厚岂弟。孝友根于天植。弱龄遭外艰。随两兄居忧。晨夜哭踊。既葬。每日省墓。母夫人柴毁成疾。公时以童子。绹绳易鲤。以补元气。赖以获痊。及长。与伯仲氏。共居一室。家虽窭寒。至诚供亲。人多感其孝。而助菽水之资。甲戌。母夫人疾谻。公未尝解衣安寝。及遭巨创。枕苫泣血。草荐尽湿。以先茔不宜合祔。访堪舆于湖南。以所乘朴马。让于地师。时当溽暑。曳衰徒步。地师亦感叹。求占吉地。以至完襄。中年连遭伯仲丧。事丘嫂。如事母。宗家大事。无不尽心措办。两妹弟侄。殚诚教导。皆得成婚。及阕内艰。因寓居赘乡。环堵萧然。不蔽风雨。人不堪其忧。而处之晏如。案上常对明心宝鉴一书。自号曰景心斋。公久客异乡。人有劝归荷潭旧居者。公垂涕言曰。吾家世贫。只有数亩薄田。半弓荒园。吾又挈家。则恐贻累于宗侄矣。与季氏比邻而居。教育子女。湛乐融如。人不知谁为子谁为侄也。自永感之后。虽至亲居外邑者。不以贫乏相干焉。或有馈问者。辄付宗侄。以养老嫂。以是远近邻里。常称敦睦之风。有妇从弟申甲权。贫未室。将过时。公亲媒婚家。适得民籍雇书钱。公与两家。俾成醮礼。其仗义好施。多类此。季
耳溪集卷三十五 第 79H 页
氏适往岭外。中路奄忽。公以运柩营葬之事。日夜焦思。宿疾复添。竟至不起。知旧皆为之哀恸。无异亲戚焉。公孝友笃挚。厚于人伦。处宗族以姻睦。交朋友以诚信。乐善好义。安贫疏财。虽不以学问自处。而其实心实行。可谓无愧古人矣。族侄鉴辅。素以敦厚。名于宗中。尝为清州牧。感公行谊。频馈养亲之需。公虽谢其意。终不躬迹官门。李献纳万应。同乡老成人也。常谓人曰。某之笃行厚德。必有后矣。可见平日见孚于亲戚乡党如此。夫人贞淑端庄。妇道备至。博古识今。有女士行。躬执织纺。拮据家产。弟侄婚具。手自措办。一遵公意。人谓刑家之化行于闺閤云。胤子宽辅。具公言行。来见良浩曰。吾先君穷居乡曲。享年又短。无以表见于世。愿得公一言之重。以贲泉涂。良浩雅闻宗族之所诵慕者。谨摭实而敬书。表之墓石。以诏后人。
赠左参赞姜公墓表
姜友夏。余童丱友也。少而同研。长而同官。老而同耆社。情好亲戚如也。尝获私于尊公。器宇伟硕。言语恂恂。有古长者风。心窃敬焉。公殁未几。友夏释褐扬名。遍历台省。秩至正卿。貤赠累阶。常以禄不洎。为至恨。
耳溪集卷三十五 第 79L 页
求余言以表隧道。余何敢辞。姜氏肇于高丽元帅以式。世袭簪组。至大提学淮仲。始大显。入本朝。有讳澄。礼曹参判。参判第二子正言亿。寔公本生六世祖也。正言弟教官俨。寔公六世祖也。正言子应教德瑞。子禁府都事胤祖。生讳恰。以前县监。遭丙子难。慷慨不仕。隐于山中。世称太曰山人。生讳郈。生讳再亮。即公生考也。妣昌原黄氏。察访玄显女。教官子生员君瑞。子宗说。静处默修。号守拙斋。著家训以传世。子讳𢢆。子讳益九。赠左承旨。子讳震耆。赠户曹参判。即公考也。妣彦阳金氏。振海女。公生于 肃庙丁卯。出继参判公后。自安东移利川。卒于 英庙丙子十二月二十六日。葬于利川安谷负辛之原。公讳福一。字汝则。孝友根于天性。幼失母。终身含恤。既白首。见人丧母者。辄流涕。六旬遭金夫人忧。盛暑衰绖。朝夕上墓。宗党咸曰得继子如某。死无憾矣。本生兄弟穷无以为生。闻病则越岭往护之。及丧。手自营办。买田业其家。或育于家。未娶者。择配而成就之。一侄客殁。躬往返榇于千里。一侄死无以敛。脱单衣而殡之。内行之懿。人皆谓不可及。接人一于诚恪。恤穷不计有亡。人服其厚德。少业文。记性过人。词艺为先进所诩。间相发
耳溪集卷三十五 第 80H 页
解而未成名。知公者皆惜其屈。然子孙盈前。嗣子登显。推恩三世。克振家声。不食之报。于是乎不僭矣。配丰川任氏。学生聪女。甲午。归于公。事君子无违志。喜愠不外形。常戒子女。勿言人过失。宜其媲德而焘后矣。生于乙亥。卒于丙子。先葬于某山。后移祔公左。举二男五女。长游即友夏。文科汉城右尹。年过七十。秩资宪。知中枢府事。次湜。从仕郎。女归吴彦镇,崔浍,李有祚,金履远,李泰绪。游二子。彬,琳。湜二子。杓,根。呜呼。公以仁厚宅心。恭俭传家。友夏承以文行。寿禄俱备。诸子皆惇实孝谨。不坠先训。公之遗诸后者。其犹未艾矣乎。
诚庵韩处士墓表
定平韩处士。名思哲。字诚之。号诚庵。年二十。不屑科业。有志求道。南踰铁岭。走千馀里。谒樗村沈先生于安城。受大学。临归。先生赠诗曰。天地无心自至公。山川不隔古今同。脩途远涉还多事。师友争如小学中。处士奉而还乡。杜门静养。讲学不辍。后复来谒。先生欣然喜其至。授心经近思录诸书。先生又以诗赠之曰。看君志欲古人如。不必求师自有馀。且莫悬悬劳远梦。闭门深读圣贤书。又曰。养正元来是圣功。秖应
耳溪集卷三十五 第 80L 页
努力更专工。人将千里看惟远。天下何曾道不同。又书赠敬直义方四字曰。诚之一生用功在是。又曰。自得诚之。北方无忧。后闻先生病笃。复跋涉来谒。先生强起而坐曰。自君之去。一念耿耿。今又远至。可谓知我者矣。因书心性图说以送之。后北士李克己谒先生而归。先生手书丽泽斋三字曰。为我授韩诚之。无负付托之意。先生讳音至。作奔哭之行。加麻操文。治任辞归。与李克己韩楫。同建书舍。讲道修己。体先生遗托。为终老之计。所著有朱书要义,易学演义,洪范衍义图说若干卷。处士生有异质。颖悟出人。年未弱冠。文艺夙就。及造樗门。学益笃。遭其大人忧。庐墓泣血。读书砥行。名闻一路。李公寿沆,李公宗城。迭按本道。荐于朝。后拜 安陵参奉。以亲老在堂。黾勉从仕。而旋即辞。后又甄复除奉事。以寿升通政。生于壬寅。卒于丙辰。年七十五矣。韩氏。系出清州。以太尉兰为始祖。有讳连。始迁于北。仕丽朝。为礼宾尹。有曰安原君讳裕。曰左政丞讳圭仁。曰安川府院君讳卿。三世大显。十一传至讳彧。以寿秩资宪。讳晋泰。讳绪。即处士。曾祖祖祢也。娶南平文氏。通德郎在周之女。生四男三女。男曰浩,洙,溥,淳。女适朱南禧,金基安,李敬民。
耳溪集卷三十五 第 81H 页
余少时见处士于樗翁之门。先生称其笃志好学。与之游。容仪庄肃。持守矜严。心窃敬之。其后往来门下。辄历访于汉京。余贬官于北塞。处士远迎于楚原。请其大人墓石之辞。志气昂然。老而弥坚。不负师门之教矣。及处士没。其子淳千里茧足来。求表其阡者。余怆然兴感。为叙平日所闻于师席者以赠之。淳年少而有志。能传其父学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