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耳溪集卷三十四
耳溪集卷三十四 第 x 页
耳溪集卷三十四
 墓志铭
  
耳溪集卷三十四 第 50H 页
巡抚使宋公墓志铭(并序)
我东有国以来。节义莫烈于 庄陵六臣。然乙丙之际。时极艰。祸极憯。人无敢言其事者。至二百年始伸。以故当时志士。或有托疾遁迹以自靖者。而后世无传焉。余于野人之记。见巡抚宋公事。心独奇其节悲其志。而惜未得其详。有兴阳士人宋基一。千里踵余门。赍遗事具礼币。再拜而请曰。某宋巡抚之裔孙也。先祖所树立如是卓伟。而始阨于时讳。中逸于兵火。久未表显于世。若得公一言。以贲幽堂。庶几有徵于后。顾余非立言者。何足当是役。而窃尝慕公之义。乃敢不辞而叙之。公讳侃。其先砺山人。以高丽赠枢密院使惟翊为上祖。三世讳松礼。当元宗时。诛权臣林惟茂。复政于王。有大勋劳。封砺良府院君。曾祖曰嵩缮工令。祖曰仁忠中郎将。考曰良珍。当革代不官。有三男。公其长也。公事 世宗 文宗逮 端宗朝。秩至嘉善大夫。景泰乙亥。受 王命。巡抚南方。既毕事将还。闻国家内禅。疾驰向宁越。反命于清泠浦。辞出哭失声。守者愕然欲收之。有一老吏私谓曰。君当谨
耳溪集卷三十四 第 50L 页
所守而已。奈何挤人于祸。守者乃止。公于是径归砺山。杜门绝世事。及闻 鲁陵上宾。走入穷山。衣衰哭极哀。遂不知所之。家人迹之四方。得见于兴阳马轮村山亭下。兴去王京千里。绝海穷处也。公匿名姓。混迹农樵间。尽三年制。居常纵酒大醉。狂走街路。或登山临野。放声大哭。人人莫不环视笑之。目之为狂翁。如是者十馀年。家人既从公。因居山亭之西。自号曰西斋。独携两弟终焉。土人至今称其洞为西斋洞。公自卜葬地于乐安郡南薇院上。戒子孙曰。我死埋于是。从遗命。面午而封焉。噫。公之事迹可见者止斯而已。生卒年月亦不传。况其嘉言懿行乎。悲夫。贾生有言曰。廉耻不立。苟若而可。主上有败则因而挻之矣。有患则吾苟免而已。立而观之耳。有便吾身者。则欺卖而利之耳。盖愤世之辞也。当公之时。立乎本朝。受厚恩据高官者何限。而一朝遭危难。视君父如路人。委而不顾。或翻身易貌。立功赌宠。占富贵自如。其为身谋也诚工矣。闻公之风。能不腼然乎。余观公与六臣。皆专心所事。之死弗贰。其迹殊。其义同。如殷之三仁。或死或去。而孔子并称其仁也。然六臣以死显。公以隐晦。独无所褒扬。又可慨已。后之秉笔者撰国史。
耳溪集卷三十四 第 51H 页
公可与六臣同传也。公有五男。曰孟儒,仲儒,季儒,伯儒,叔儒。五男各有一男。曰思安,思平,思权,思元,思文。其后益繁昌。散居湖左。居兴阳者最盛。至累百家。往往以仕闻。六世有弘渊。奉使赴皇朝。立军功。有大立。宣庙丁酉用忠武公李舜臣荐。授倡义别将。讨倭贼于尖山。力战死之。赠参议。旌其里。大立子谌。 仁庙丁丑。以洪原县监。击北归胡死于阵。亦赠官旌闾。其世笃忠义。盖有所自云。遂为之铭曰。
何地不可栖兮。必宅于西。何山不可埋兮。必归于薇。公志如是。我铭止此。
承旨阳山金公墓志铭(并序)
国初有名臣。曰金公佑生。领中枢府事竹轩公云宝第三子。佐命功臣德生之弟也。公字文叔。少受业于圃隐郑先生。慕紫阳之学。故自号阳山云。公为人魁梧严重。少有俊才。甫识字。能开口惊人。竹轩公尝置膝上。指火炉命制。即对曰。谁将河滨陶。身为火德王。竹轩大赏之。知其为远器。辛祦十四年戊辰。我 太祖受命攻辽。公以白衣慷慨诣军门上书。极言小大逆顺之义。 太祖旋师。既开国五年。特授顺天府使。盖思前日之言顺乎天理也。公居府。以清白闻。秩满。
耳溪集卷三十四 第 51L 页
民愿留一年。既去。伐石颂之。 太宗即位。公兄佐命公。从 上猎。有猛虎犯跸急。佐命公从傍射殪之。忌公者以危言持之。竟置死。公谢病。归罗州。壬午。丁竹轩忧。自丽季来。国俗多用佛事治丧。公痛革之。一循朱子礼。乡人多化之。手辑家礼衍义补训蒙要语。以教后生。与郑公苯,成公三问交善。讲道义。 世宗乙卯。以司谏徵。 端宗甲戌。以承旨徵。皆不起。 世祖丙子。六臣遘祸。丁丑。 上王薨于宁越。公时年八十六。入深山痛哭。以是年十一月十五日。北向四拜。遂仰药绝。葬于所居阳山洞。公好学守正。以名义自律。值国家不幸。竟与三相六臣先后死。噫。死生亦大矣。得其死之为难。如公者。身既退矣。年已耋矣。杜门以终馀齿。于义固无害耳。谓生可耻。以死为安。君子以为难焉。公每论当世人物。如黄翼成,权阳村二公。犹病其出处。遇圃隐忌日。必斋沐为位哭。终身不废。其平日所养可知。而亦可谓不负所学矣。有文集佚于兵燹。事迹无闻焉。后孙都事观钦。掇拾遗事。来乞铭。良浩尝志兴阳宋巡抚之墓。窃奇其节。比之六臣。今见公树立。视宋公尤烈。惜哉无人乎表章也。余虽非立言者。敢不铭。铭曰。
耳溪集卷三十四 第 52H 页
三相之死。时也。六臣之死。义也。公之死。志也。时也义也志也。未知孰难而孰易。其犹殷之三仁。殊涂而一致乎。
泗川县监赠兵曹判书郑公墓志铭(并序)
壬辰之难。八路瓦解。而惟晋州婴城固守。泗川县监郑公陈城外。力战而死。贼不得逞。明年。复大膞。义兵诸将投水死。至今称壬辰忠节。推晋阳为首。而晋阳之殉国。公实倡之。公讳得说。字君锡。其先河东人。府院君麟趾以元勋。官上相。子崇祖。判度支。封河南君。寔公高祖也。祖讳仁国护军。考讳希永佥枢。妣全州李氏。公生于嘉靖乙丑。状貌异常。须有三角。额左有黑大痣。勇力绝伦。万历中有倭衅。公遂投笔。事弓马。戊子。登武科。壬辰。以才勇选。授泗川县监。未几倭渡海。陷釜山。蹂东莱。列镇鸟兽窜。公慷慨奋身。抽兵三百馀。赴兵营。时年二十八。善骑射。每战辄居前。贼披靡。寻闻贼犯本县。引兵还。与晋州判官金时敏。合击固城镇海诸屯贼。贼撤而遁。顷之贼攻晋州。时敏闭城拒守。公闻警驰赴城外。虚无人。公撤民屋为栅以自固。兵使柳崇仁自昌原兵败奔还。倚公为重。已而贼大至。崇仁军溃。公跃马大呼。收散卒。手一铁挝。左
耳溪集卷三十四 第 52L 页
右击。会日暮雨下如注。贼悉兵围数匝。公援弓射杀数十百人。矢尽肉搏。力竭遂死之。即壬辰十月六日也。当时晋之城守既固。而公在城外。血战致死。故贼之锐锋已挫。遂不得转捣湖南。公之死。实有助于全城之功。说者谓江淮之全。实赖巡远之力云者。以此也。乱定。赠训鍊院正。旌其闾。复其家。公常骑白马临战。禁士卒无争首级。惟突陈驰射。贼相戒曰。谨避白马将军。公有奴。名曰白从。入乱尸中。以髯与痣验公体。夜负而逃。至家启视。浑身血殷无完肌。葬于扶馀东陵山先茔之次。配姜氏。翰林宗庆之女。醉竹公克诚之孙也。干戈中治丧。无违礼。有一子泽雷。甫八岁。教以义方。魁进士。当光海废 母妃时。在太学。抗章扶大伦。谪死南海。朝廷褒赠持平。又旌其孝。四孙千世,晚世,继世,寿世。千世十一岁。死于孝。公之玄孙最烈。以良浩备官太史。来请志墓之辞。谨序而铭之。铭曰。
其马白。其痣黑。其髯三角似壮缪。血流碛。其尸赤。英英毅魄并矗石。子死谪。鸣太学。忠烈续辉竹帛。
花冈郑公墓志铭(并序)
光海既嗣位。忌永昌君。幽杀之。又将废 母妃。旧相
耳溪集卷三十四 第 53H 页
鳌城府院君李恒福献议。极言伦常之重。窜北塞。完平府院君李元翼。上书切谏。贼臣李尔瞻。主凶论。其党郑造,尹讱,李伟卿等。议其罪。将置极律。太学生郑公泽雷。愤然挥涕曰。彝伦斁矣。国将亡矣。 先王养士四十年。政为今日。遂抗章言。 大妃不可废。元翼不可罪。造,讱等可斩。疏入。光海大怒。流之南海县。 仁庙反正。奉 大妃复位。悉诛诸贼。臣凡言事窜斥者。皆召还擢用。而公已殁不及见。哀哉。命赠公司宪府持平。遣官赐祭。士林合享于扶馀义烈祠。公之死于是为荣。而无遗恨矣。公字休吉。河东府院君麟趾之六世孙。壬辰死节臣泗川县监得说之子也。母晋州姜氏。翰林宗庆之女也。公幼而秀朗。八岁。父死于难。姜淑人教兼父师。稍长。文辞颖发。风仪端粹。名动士林。年二十七。举进士第一名。癸丑。凶论起。公以布衣游京师。与族兄复亨,进士李瀤。伏阙请诛奸凶。乙卯。祸益急。约乡儒洪茂绩草疏。将会于军器寺。茂绩先拜疏。公曰。草野之疏。不如馆学之重。遂入太学。倡率蔡裕后,高傅川,李以省等三十馀人。即日抗章。尔瞻必欲致之死。遂窜绝岛。姜淑人往从之。地蒸热。多毒雾。淑人病革。公号天泣。斫指进血。得小愈。居岁馀。
耳溪集卷三十四 第 53L 页
竟不起。公毁几绝。丧归不得随。益哀毁。饘粥罕入口。两目失明。肌削骨立。殁于谪庐。是己未六月二十日也。得年才三十五。妻郑扶榇归。葬于扶馀东陵山癸坐之冈。五年。邦运鼎新。彝伦重叙。士论于是大振。人以公之气节。比古之董养,陈东。称以花冈先生而不名。郑氏。东莱大姓。赠承旨思敬之女。公亡。终身啜粥衣麻。头发少长。辄断去之。国人称其烈。 肃庙时复其户。有四子。长曰千世。甫十一岁。奉榇渡海。收拾公诗文。并割壁上手笔以来。日夜号泣。不离柩侧。不食一旬而夭。次曰晚世。十九魁进士。以落题下诗字。降置第三名。娶杞平君俞伯曾女。早卒无后。次曰继世,寿世进士。寿世有三子。曰河一,河九,河千。公南迁时。有诗曰。谁知南窜路。犹抱北望心。又曰。天连西极星犹北。地尽南溟水自东。闻者莫不悲之。公之友太学士张维撰其碑。丰山洪良浩追志其墓曰。
国之荣杌。士为元气。气之衰壮。惟士是视。邦运中厄。伦彝将圮。尺疏喷血。擎天拄地。身死绝海。名高百世。遗祠屹然。大江长逝。
秋潭金公墓志铭(并序)
新罗之季。王子兴光。知国将乱。遁于光山之野。丽祖
耳溪集卷三十四 第 54H 页
革命。即其地。赐食邑。子孙因贯焉。为东方甲族。与丽相终始。连十世为平章事。人称其居为平章洞。入我朝。有曰崇祖。以文章鸣世。官止司谏。子曰纪。二十。登科。选入弘文典翰。甫踰三十而卒。士流惜之。是为公曾祖也。祖讳景愚。工曹佐郎赠司仆寺正。有二子。长讳大成。以孝赠承旨。次讳大振。亦赠左承旨。有六子。公其第二也。承伯父后。公讳友伋。字士益。以万历甲戌生。幼而端秀。善事父母。从林锦湖亨秀学。文识夙诣。甫弱冠。遭丁酉乱。护亲入关东。有避乱士女数千。号泣岭下。不敢进。公问其故。闻天将扼岭上。游骑拦道劫掠。公即仗剑诣军前。抗言于天将曰。将军奉皇命救属国。奈何不戢士卒而害生民。天将闻之大惊。即斩数人。悬首辕门。道路遂无梗。于是公名闻远迩。乱定登上庠。光海时。赴举至汉京。时贼臣尔瞻用事。馆学儒发废 母论。将投疏。受公名。公大书纸背曰。生于母者。忍为此耶。凶徒大嫉之。削儒籍。及对策居魁。拔其名。自是不复应举。癸亥。 仁庙光御。馆儒交章荐之。除 穆陵参奉。暂拜命归乡。又除不复就。专心为己之学。当丙子乱。遣子翰林汝钰。奔问于南汉。以诗诫之曰。昔为吾父子。今作尔君臣。恩义兼难尽。
耳溪集卷三十四 第 54L 页
临危莫爱身。其忠义之所蕴如此。晚年。学益精业益进。士友翕然尊之。从学者甚众。自号秋潭居士。兄弟六人。湛乐唱酬。待宗族训子弟。一循于义轨。方公应举在京也。夫人闻时有凶论。千里驰书曰。无伦之世。不可暂留。其平日刑家之化又如此。癸未三月五日。考终于第。葬于长城府南珠丘山。道内多士合辞。啜享于慕岩徐节孝书院。配瑞山柳氏。将仕郎景进之女。林锦湖之外孙女也。后以长子贵。赠兵曹参判。夫人赠贞夫人。葬与公同原。举三男三女。男长汝钰。文科兵曹参判。次汝鋿,汝锏。皆通德郎。女归林㙐,金重五,李翀。汝钰二男四女。男再光,一光。女归高斗纪,徐文起,奇挺翼,尹拭。汝鋿二男一女。男重光,世光。女归柳值。汝锏三男。鼎光,启光,弘光。曾玄多不尽记。公之耳孙尚烈。千里茧足来。乞志堋之辞。余既慕公义。又感其诚。遂按状而铭之曰。
空拳而抗三军之帅。勇也。一言而扶万世之伦。义也。之勇之义。配道于气。官岂我荣。学以求志。移孝为忠。贻厥良嗣。庙食南土。式此多士。
省庵朴公墓志铭(并序)
公讳弼傅。字景赉。东国之朴。冠冕于士族。代有名德。
耳溪集卷三十四 第 55H 页
有若潘南先生尚衷。以辟异教斥权臣。显于丽朝。有若冶川先生绍。以正学直言。齐名己卯士流。暨于 穆陵锦溪君东亮。为中兴名臣。锦溪之子漪。以文学赐暇湖堂。实生南溪先生讳世采。杰然为宗儒。从祀文庙。是为公大父也。考讳泰舆。水运判官。妣漆原尹氏。掌令遇丁之女。以丁卯五月朔生公。骨相异凡。气质明秀。南溪先生抚顶喜曰。此儿必克家。七岁。已通孝经小学。九岁。先生之讣。至自坡州之溪上。公独在京第。设位哭。荐绅章甫来哭者倾一世。而公受吊应对。无异成人。观者皆称先生有后。十六岁。居父忧。持丧如礼。取读性理诸书。恍然有悟。励志求道。至忘寝食。明斋先生贻书期勉曰。南溪文献之传。其在斯矣。自是屡以书牍。往复质问。明翁亟称之。壬寅。朝廷交荐公学行。拟侍讲院咨议。旋除翊卫司洗马。公以年少布衣。直拜宫官。国朝所未有。辞不就。癸卯。又拜内侍教官。公勉膺以避名。乙巳。中生员试。遭尹淑人丧。服除。拜副率。升卫率。移工曹佐郎。出为开宁县监。庚戌。弃归乡庐。读书讲礼。乙卯。筵臣盛言。公造诣之高。召以司宪府持平。选经筵官。丁巳。又以掌令召。皆不至。冬。除丹阳郡守。公谓旌招之礼。不敢当也。牧民之
耳溪集卷三十四 第 55L 页
官。行吾志耳。遂往赴焉。以化峡俗作人才。为先务。日延诸生。诲以事亲敬长之道。冠婚丧祭之礼。儒化大行。是年。 上将追复 慎妃。遣礼官问议。公对以是乃 列朝所未遑者。实有光于继述之孝。庚申五月。又问 孝庙加上号当否。公附奏曰。 肃庙癸亥。有追上 太祖徽号之议。臣祖文纯公某与其时建言之先正意不合。臣有所受。今日之事。亦无异。不敢出位而论。寻解绂归西山。远近学者多从之游。辛酉。除执义。下别谕敦召。公陈疏辞。壬戌。又除执义。寻迁侍讲院进善。及 庄献世子入学。诣城外待礼成。投疏归。是年四月。致祭于南溪先生。公暂入城。陪祭而归。留疏待罪。九月。又辞宫衔。请取览文纯公小学读书记。时书筵方讲小学也。癸亥三月。辞宪职。 上赐批曰。元良冠日近。此时辅导为先务。尔其幡然上来。公诣城外。俟礼成径归。因自劾。时定 中殿谒庙礼。问拜位拜数。对曰。 大殿庙谒拜位既在阶下。 中殿宜无异同。拜礼古无男子妇人之别。而朱子言男子再拜妇人四拜。谓之夹拜。今日遵行。恐不出此。五月。除太仆正。甲子。又承宪召。闻 上候违豫。到城外。陈清心保啬之道。兼陈教导 世子之方。 优批嘉纳。
耳溪集卷三十四 第 56H 页
是冬。除仁川府使。陛辞。 上引见。命 东宫侍坐。讨论经旨。既莅官。值乙丙荐饥。疏陈拯米之贻弊。旧逋之扰民。 上皆从之。民无流瘠。丁卯解归。己巳。 世子代理。首拜执义。下别谕曰。余受 圣上付托之命。摄军国机务之重。所以惜分阴。新学业。比前当加千百。而薰陶成就。专责于读书之士。其即上来。出入讲筵。公上书辞。附陈五条曰。敦孝道。奋大志。立纪纲。明大义。辨贤邪。 世子赐批嘉奖。 大朝遣礼官。问 毅宗皇帝追配大报坛之礼。公献议曰。近来搢绅章甫之间。置大义于相忘。臣于上书 东宫。略陈此义。今若得见 皇坛并配之举。则臣虽疾病垂死。亦将鼓舞增气。拜南阳府使。辞递。庚午二月。用大臣言。特升通政阶。除兵曹参知。拟成均祭酒。出为襄阳府使。以新资未及。疏辞不赴。旋除掌隶院判决事。上书乞收新命。 温批不许。辛未至月。 永陵王妃上陟。儒臣论 东朝服制。有以未继体为言者以问。公对曰帝王家。虽以继体为重。服制则当以天伦为正。壬申六月。病革。入京第。以二十二日易箦。公禀性温粹。仪度端凝。表里泂然如冰清玉洁。冲年已能观感于家庭。既成童。奋然志于学。常谓敬者。入道之根柢。为学
耳溪集卷三十四 第 56L 页
之枢纽。治心之密。律己之严。不待勉强。自中节度。家居。每早起盥栉。谒家庙。退必静坐终日。夜分始解巾袜。迅雷。虽寝必兴。焚香危坐。性喜恬素。冠屦弊甚。处之怡如。家人饥寒。未尝经意。屡典州郡。归辄仰官粜。及期先输。乡人往往化之。初南溪先生。当士论乖张之时。身任调剂。一无偏系。其立言定论。将为后来之公案。晚年悉取平生著述。手自抡选。点以青红。或无点而别之。盖其虑后也深。岁月浸远。而时象渐变。士趣日移。有窃取先生之书。增删其句节。变幻其指意。以求媚于当时者。公乃抱遗书隐于山中曰。岂可使吾祖之书。为时辈所乱耶。及 英庙再命刊行也。始从先生门下士李公世焕而议曰。有点无点。俱出先生之手。到今后生。何敢妄取舍。以招群疑耶。乃告先生之庙。尽取青红与无点之草。而并入梓焉。于是。先生之只字片言。无遗漏矣。时又有私编先生年谱家状者。而大违本旨。公闻之惊。往见沙川金公干而痛言之。辄唯唯而书犹如旧。公乃弃不用。先生再从孙文敬公弼周慨然曰。先生秉心绳直衡平。本无锱铢之偏。非但吾门之所宗仰。将百世与共。岂可以一己私低仰耶。遂撰定墓表。阐扬大公至正之道。而引重
耳溪集卷三十四 第 57H 页
于李文成公。向非公身任继述。力排群议。先生之志事。几乎不明矣。粤自癸甲以来。党论日痼。先生有忧之。疏陈荡荡平平之道。盖取不偏不倚之中。而 英庙所以旷世兴感者也。先生殁后。柄国用而主时论者。截取荡平字。作为圈套。成一色目。公每咄咄语人曰。吾祖荡平之论。即为世道消朋党。而今于色目之外。又添一目。此岂吾祖本意也哉。平日持论。终始如一。故不偶于世。而多屈于外。斯可验识见之精操守之确矣。先生之学。地负海涵。而尤邃于礼。公承其绪而致其工。尝演先生礼说。手书成帙而节文尤备。经曲之微。疑变之节。瞭然如指掌焉。呜呼。南溪先生范世之学。牖后之功。光明炜烨。而门人后生。分裂掩晦。不合不公。赖公发明本旨。不坠于地。可传于后。岂惟无愧于家学。可谓有光于斯文矣。公不喜著述。有若干诗文并礼说。藏于家。学者称省庵先生。是年九月。葬于长湍松西面庚坐之原。淑夫人德水李氏。奉事贤锡女。有妇德。先公二十六年卒。无育。取伯氏经历公第三子师烈而子之。继室星山李氏。考光普。贞一敬慎。善事夫子。不以衣食累公。人称刑家之化。后公二十年卒。亦不育。师烈三男。祖源,曾源,哲源进士县
耳溪集卷三十四 第 57L 页
监。二女适洪景圣,柳圣渊。祖源男宗益。女赵沆镇妻。曾源男宗卨。女曹锡老妻。哲源男宗石,宗右。女吕东根妻。良浩后生也。未尝请教于门屏。望见公德容。而今县监君赍家状来。属志圹之辞。窃喜溪翁之学。复明于世。而后学自此可述矣。谨叙次。而系以铭曰。
有斐南溪。道赞皇极。独立昭旷。弘济世溺。门分俗渝。徇名混真。公彰先志。力抗群嗔。抱书深山。片言拱璧。居敬守约。蹈绳挈尺。旌招翩翩。葆我素履。辞内居外。薄言其试。礼有致曲。辨疑合经。先祖是似。永示后程。
忍窝柳公墓志铭(并序)
枫岩柳士辉。尝以其先大父忍窝公遗事。托良浩状之。会良浩参修国史。未暇属笔。而枫岩遽殁。良浩走位哭。既葬。其孤肃之持衰造余门曰。三世之藏。皆未有铭。今将志诸坎。是铭急于状也。请先铭。余拜而复曰。状贵详。铭贵确。盖铭难于状也。然余辱先君子之托。惟负幽明。是愧是惧。敢辞其难乎。乃读公遗事。公生有至性。自孩提时。未尝须臾去亲侧。先公尝遘疠革。公齧指灌血。疾良已。及丁忧。庐于墓。躬爨以奠。啜粥不释衰。晨夕上冢。虽甚风剧雨不废。一日攀擗哭。不觉夜黑。忽有猛虎当前。公叹曰。子侍亲墓。诚不足
耳溪集卷三十四 第 58H 页
感物耶。虎即负公去至四十里。乃舍。既明。家人迹而得焉。人皆异之。养母夫人。家甚窭。食饮衣服。必适必时。丧又守墓。前后凡六年弗懈。每遇讳日。悲哀如始丧。必一月澡身食素以致斋。或病未躬事。辄席藁庙前。泪彻于地。与伯氏共一室。饥饱寒燠与均。日相对愉怡。六十年如一日。伯氏殁。公亦老矣。独处旧堂。往往呜咽歔欷。傍人不忍闻焉。尝手辑先代事行。名曰追慕录。以寓孝思。此乃公事亲奉先之懿也。公才藻夙就。八岁。从塾师学。作诗能惊人。族叔父全昌尉廷亮。见而大器之。甫成童。通四书二经。尝以小学自律。中岁弃举业。杜门守静。惟沈舍人濡,李翰林万谦。与之交善。梁教官处济,闵翊卫以升。皆从公论礼。此又公才学交游之槩也。公讳沄。字圣游。贯于全州。以宝文阁直提学克恕。为上祖。有大司谏轩,吏曹参判世麟。以名迹显。副率永忠。以文行著。世称萍湖先生。即公曾祖也。祖讳怡。四山监役赠太仆正。考讳廷稷。赠左承旨。妣潘南朴氏愖之女。公生于崇祯戊寅。卒于明陵甲申。葬于平山府药山坐卯之冈。公前后娶。元配杨州赵氏。大司成存世孙。先公殁。同茔而异封。后配李氏。庆州望族洗马廷馚曾孙。有妇德享大年。以
耳溪集卷三十四 第 58L 页
礼别葬。用中子寿恩。赠公嘉善大夫户曹参判。夫人俱赠贞夫人。赵一男长春。李二男囿春,载春。囿春以大耋。秩至同中枢。长春男光德。女归李硕复,郭必昌。同枢三男。长曰光翼即士辉。以经行荐。官翊卫。次光迪。季光弼。生进两试。载春男。光泽,光涑。女婿李允复。翊卫初娶无子。子光迪子肃之。今进士。女南锡老妻。三娶生二男。硕之,穆之。一女未行。光迪一男承大宗。复以穆之为后。光弼男勖之。此即公氏系生卒子姓也。呜呼。人之百行。惟孝为大。公既得其大者。馀可推。又可略也。铭曰。
孝子上山。猛兽不噬。孝子入土。蝼蚋不嘬。孝子之树。斧斤弗睨。孝子之铭。风雨不沫。
枫岩柳公墓志铭(并序)
汉城之南有小丘。戴石特秀。左右枫林翳然。有屋数楹茆编而土级者。故处士柳公讲学之庐也。公讳光翼。字士辉。幼而志学。十岁。能诵二经。未冠。博通书史。善功令。已而弃不屑。遂专意穷格之学。补心经注解。著四七互发之书。士友翕然重之。执贽而从者甚众。于是建书斋。立讲议。每月朔望。设席行礼。指授问难。登降揖让。秩如也。公时年三十矣。学者称恒斋先生。
耳溪集卷三十四 第 59H 页
平居整衣冠危坐。动止不失绳尺。沉潜性理。仰思俯读。于大学研赜最深。而尚有未融彻者。一日恍然悟曰。得之矣。遂撰大学辑释。多所发明。可见为学之有本矣。尝患易学之泥于占筮。作观易三编。忧学者之躐于高远。著讲学提要。又以东人贵耳贱目。文献疏缺。乃辑东史编年,景贤新编。公性强记。异学曲艺稗乘僻族。靡不淹贯。为诗文典赡明畅。不费雕饰。平生论述凡百有馀卷。可谓才优而业广矣。公家素贫。躬炊以养亲。中年就食海西。手耕锄。与田夫杂于沟塍。而佣力辄倍人。归则读书不辍。地主异之。为构书堂。遣诸生就学焉。先是。政曹闻公名欲官之。方伯又以经行闻。屡拟初仕。庚辰夏。始授 昌陵参奉。以亲意就职。例升 宗庙副奉事。 英宗大王有事于 太室。目公曰。彼郎岂饬躬者耶。举止端矣。及启 诸室。公进伏曰。 某位神席。加一于他室。违图式。 上惊问之。亲奉椟以卷出。左右相顾动色。寻迁尚瑞院直长。诣政院。安金宝。有一承旨燕服偃于傍。公呵院吏曰。 御宝在前。承旨当公服跪。何卧不起也。一院皆敛容。月满。升缮工监主簿。甲申。移西部都事。时有酒禁。部民有犯者。坐配延安。未几。相臣奏放。翼岁叙拜
耳溪集卷三十四 第 59L 页
造纸别提。移义禁府都事。丙戌。押重囚。赴耽罗。以未兼程。投稷山。居数月。得释。丁亥。叙复礼宾寺主簿。除高山县监。陛辞。以奏对误递。是时。今 上在东宫。励志学问。日开书筵。僚属皆峻选。西铨举公授翊卫。尝讲资治纲目。至朱鲔事。讲官曰。光武匿私怨加爵土。帝王之度。殆符于封雍齿矣。公曰。雍齿。窘辱帝而已。若鲔则害伯升者也。不加戮足矣。何功而封之耶。至明帝事。公曰。自起撞郎。失在外。其过轻。褊察发隐。病在内。其过重也。 东宫皆是之。常称博学桂坊。戊子。移司仆主簿。是冬。出监知礼县。赈饥蠲徭。修廨课学。士民胥悦。壬辰弃归稷山。丙申。遭父丧。衰麻𩜾粥。不以老杀。见者感焉。既阕。复还枫岩旧居。庚子十二月十九日终。享年六十八。明年二月。从先兆。葬于衿川落星洞面申之冈。柳氏。出全州。宝文阁直提学克恕。始显于丽季。逮我朝。清宦闻人相望也。赠承旨廷稷。即公曾祖也。祖讳沄。号忍窝。以孝赠参判。考讳囿春。以高年官同知中枢事。妣赠贞夫人密阳朴氏。参判𥶇之玄孙也。公承大宗。后为从祖伯父讳万春之嗣。妣曰清州韩氏。良浩尝志忍窝墓。详其世德。此不复载。余于少时获见公于樗村沈先生之门。已知其笃
耳溪集卷三十四 第 60H 页
志励行。及晚节。屡造枫岩之庐。左琴右书。萧然有衡门之乐。公亦以时来访。讨论微奥。得闻所未闻。相与之深。忘年与形也。公既殁而余亦老矣。每念畴昔之好。愀然伤怀。今公子肃之。持公状托志堋之辞。顾余肤浅。何能发挥公所蕴。以诏后人。谨次事行之著于外者以归之。悲夫。公凡三娶。清州之庆。坡平之尹。皆无男。取仲弟光迪之子即肃之。升进士。后配丹阳禹氏。桓圭女。生二男。硕之生员,穆之。女二南锡老妻。尹出也。南履僖妻。禹出也。肃之博而文。能述父业。铭曰。
学不由师求诸博。得之在我成于独。耕也为养夜则读。禄不求至试则薄。当言不惵行吾直。厨无宿爨书盈屋。青枫之社行者式。落星之原魂兮托。
沧洲权公墓志铭(并序)
大岭之东。有贤而隐者。曰滩翁。传鲁门之学。滩翁之侄孙曰沧洲处士。以滩翁为师。学者尊之。是何权氏之多贤也。沧洲讳揆。字一之。安东人也。权氏。起于丽初太师幸。佐太祖得姓。为巨宗。逮我朝。左议政轸。相两朝。子曰吏曹佐郎七临。有孙县监琛。当 端宗逊位。与直提学元昊。遁原州。节义名世。其后间以荫进。八传而至讳维。行谊著称。讳德让。仁厚有长者风。即
耳溪集卷三十四 第 60L 页
公祖若考也。妣南阳洪氏。察访遇箕女。以 肃庙丙戌二月十五日生公。聪慧出凡。四岁。在怀中。画指作字。父母奇之。甫踰十岁。就学山堂。十四。遭父丧。能执礼。十九。游学汉京。当世俊士。乐与之交。从祖滩村先生。师事鲁城。养志林泉。公从之学。受读小学,程朱书。日左右薰染。传写礼书。端谨敏恪。同学者莫及焉。先生称曰。吾家有此祥麟瑞凤。及先生殁。公撰次言行。请墓文于后溪赵公裕寿。赵公大赏曰。某之述君本末。如君之形容鲁门云。庚戌母夫人殁。方革。尝粪斫指。既葬庐墓侧。深山无人烟。虎豹交迹。而不设柴援。处之不慑。人服其诚孝。地主朴公弼琦。躬往讯慰。为之感叹。乡人列公行谊。屡呈方伯绣衣。公益自谦挹。赵相国显命对人言。酉峰嫡传。不为不多。而岭以东则故监役权某而已。再传又有从孙某。斯文一脉。寄于海上。宁不奇哉。因举拟于将作及寝郎。时公年未及强仕也。公以过情为耻。黾勉赴举。丙子。升上庠。尝因事入泮宫。见群居谐谑举止不庄。退而喟曰。国家养士之意。岂亶然哉。遂去而屏迹。筑室于临江松竹间。玩绎经典以自娱。每遇佳山水。短筇独往。徜徉啸咏。飘然有出尘之想。丙戌六月十九日。终葬于高城
耳溪集卷三十四 第 61H 页
汉阳洞。远近闻者相与吊曰。斯文衰矣。闾巷愚夫妇或为之出涕。公天姿近道。自少奋发力学。服事滩翁。潜心性理。晚尤用功于易礼及朱子书。手誊口诵。殆忘寝食。常以持敬为本。积久养深。纯粹静一。闭户端坐。淡然自守。事亲承顺无违。处兄弟怡如也。叔父年高穷约。所居稍远。而每日省候。竭力奉养。推及于宗族邻比。急人甚已。曲有恩义。乡党化之。凡有所为。必曰沧洲以为何如。一庵尹公东源。尝推以岭外高士。滩翁子德训。有文行。与公同业。称其高迈之识。纯笃之操。卓然不可及。先辈长德之言。同堂有识之论。皆非苟为阿好者。是可以见公也欤。乙卯。移厝于七松北负壬之原。公初娶丰壤赵氏。学生时奭女。事尊姑以诚。事夫子以礼。安贫好义。亲党无间言。生先公五年。殁先公十年。窆于七松西内之洞。举一男。曰启万。进士。再娶坡平尹氏。学生师泰女。启万三男。㸁,炫,焌。二女适崔浩养,李钟新。良浩与公。未尝一接德容。而窃闻东海之上。有读书砥行之士。公其人也。今进士君遣其子。跋涉重岭。具状致书曰。樗村先生。尝铭吾滩翁矣。公樗村之甥也。铭吾父其可乎。余义不敢辞。遂叙其状。而系以诗曰。
耳溪集卷三十四 第 61L 页
东海之上。崒然而高者。金刚之山。金刚之下。泠然而清者。七松之滩。隐居者其谁。大小二权。祖奋孙承。鲁门之传。志高而行洁。学粹而归全。生于是。藏于是。既安且坚。
万妙居士权公墓志铭(并序)
余年弱冠。游于士友。见一丱而髦者。颀然而秀。瞻顾俨如成人。余异而问焉。即安东权圣一也。遂与许交。既冠造余。论文治词赋。蜂涌飙发。十五。中礼部试。誉闻蔚然。及余策命于朝。圣一独迍邅不利。晚登上舍。未老归乡庐。徜徉山水间以终。其友小瀛居士洪圣几。为楚语而哀之。又发扬其志行。告于所尝与游者。其长子熻。持其状来示余曰。吾父少日之契。惟丈人在。愿有以寿墓石。呜呼。余何忍辞。公讳万衡。大司谏讳益淳之小子也。自高丽太师幸。以功受姓。食采于安东。遂为望族。暨本朝有校理节。值 庄陵逊于越。佯狂不仕。世称栗亭先生。高祖曰镬。光海时守正斥外。 仁庙起之。官承旨。及丁丑行成。退而老于乡。曾祖曰堣。由史馆。入经幄。至小宗伯。祖曰赠吏判斗璿。取伯氏赠吏议斗相季子为后。是为公考。后配贞夫人李氏。润德女。实生公。幼而器宇宏伟有度量。见者
耳溪集卷三十四 第 62H 页
期以远大。公亦自负。好读书。尤喜心经近思录儒家书。长老欲使从师问学。公独曰。士能立志检身。是学也。何必绳尺而近名耶。其孝友根于天。十一岁。遭父丧。母夫人哀悴不自持。公左右扶将。十年不离侧。既失恃。毁瘠为终身祟。急人恤穷如嗜欲。常书壁曰。待有馀始济人。其济何时。当疹沴大行。多蓄药物。以救人危。乡邻称之为佛。自以世禄之裔。常惓惓于国家。及壬午。哀痛如不欲生。口蔬腰布。语辄于邑。已而尽室下乡。公少也。为文辞敏赡。而不畔于轨。三十三。始升司马。遂不乐应举。遍游名山。屡入四郡枫岳。最爱万瀑妙香之奇。自号万妙居士。弹棋赋诗以自老。竟未表见于世。嗟乎惜哉。公生于丁未二月二日。殁于癸丑二月三十日。葬于杨州平丘马山里之酉冈。娶完山李匡明女。参判大成曾孙。举四男长熻。进士前佐郎。出为从兄一衡后。次烒文科别检。次烨进士。次𤒩。熻一子馥进士。烒一子馝。烨二子馟。一未名。𤒩二子皆幼。噫。余与公结发相遇。共笔砚。见其胸怀疏宕。内无一点忮克。外无一毫矫饰。粹然士君子也。其后聚散契阔。殆四五十年。每相对握手吐情愫。犹是昔日圣一。而把酒欣然。不见有落拓不偶之色。其旷达
耳溪集卷三十四 第 62L 页
之度。老而不化。岂古所称得全于天者欤。圣几之状曰白发赤子心。纯然一块善。十言者可谓知心之交。传神之笔也。余复何加焉。遂三复而咏叹。系之以辞曰。
坦乎其中。丰乎其外。志何长于济物。才何窒于用世。鹤立江皋。云逗水逝。鱼鸟兮为宾。棋樽兮为俪。庭有桂兮阶有兰。扬芬兮振彩。石老兮松茂。天报善兮未艾。
耳溪集卷三十四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