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耳溪集卷三十一
耳溪集卷三十一 第 x 页
耳溪集卷三十一
 墓碣铭
  
耳溪集卷三十一 第 567H 页
艮湖崔公墓碣铭(并序)
公讳攸之。字子有。姓崔氏。本朔宁人。高丽平章事天老之后也。本朝名臣太虚亭恒。以文章勋业。官首相。后四世讳彦粹。选翰苑。忤权奸。官正言赠吏曹参判。于公为高祖也。曾祖讳颖。御侮将军赠左承旨。祖讳尚重。司谏赠大司宪。以才学重当世。壬辰之乱。为湖岭倡义将。自号未能斋。有子三人。长讳葆。昌城府使。次讳莚。左尹赠吏曹判书。丙子难。扈 驾入南汉。及和成。杜门以终世。称星湾先生。配南原梁氏。主簿俊遇之女。即公生考妣也。季讳蕴。以遗逸徵。拜宪职承旨。皆不赴。讲学自修。世称砭斋先生。前夫人兴德张氏。后夫人文化柳氏。皆无子。以公为嗣。公以万历癸卯生。气质清粹。器度深厚。及长。不汲汲于举子业。务穷圣贤之学。人皆以大儒期之。崇祯庚午。中司马。丁丑。除景阳察访。是时。南汉和成。 世子赴沈阳。峻选僚属。擢公授洗马。寻有命亲老无兄弟者。勿举。仍任景阳。壬午。遭生妣丧。乙酉。登文科。入槐院。荐翰苑。戊子。除獒树察访。辛卯。拜求礼县监。遭生考丧。丙申。拜
耳溪集卷三十一 第 567L 页
兵曹郎。丁酉。除金堤郡守。戊戌。丁承旨公忧。辛丑。拜持平,掌令,司艺。壬寅。拜司谏,执义。癸卯。除潭阳府使。未几弃归。丙午。选入弘文馆修撰。自是岁至庚戌。屡为校理,司谏,执义,辅德。而多不就。壬子。丁母夫人柳氏忧。癸丑四月二十三日考终。享年七十有一。公以刚明之姿。承家庭之学。讲究经传之旨。明辨理欲之几。验之心而反之身。常曰。大学一书。乃天德王道之要。平生用工。专在是书。而至于格致章阙文。尝慨然而惜之。因先儒之言。更考经文。以物有本末。为格物之首。以知止有定。为致知章。血脉相贯。功效有序。至于诸经。靡不沉潜究赜。耳顺心得。而达之于伊洛关闽之书。以极夫理气性命之原。尝作炉火说。以心譬之于炉。以性譬之于火。人心譬之烟。道心譬之炎。气质之清者。譬之燥薪。浊者。譬之湿薪。反复论辨。明斋尹先生亟称之。谓得前贤未发之意。又论养志养气之道。以示学者用功之方曰。志不先定。则动极必乱。气不素养。则静久必昏。惟其有定也。故动而能安。有养也故静而能活。其所以处动静而不失其正。则一以敬为主。尝读朱子感兴诗及武夷九曲歌。爱其切于日用而明于进道之序。注释而发挥之。间又讨论
耳溪集卷三十一 第 568H 页
乡约。本之以宋朝诸贤之法。我东先儒之意。酌古通今。节目详备。行之一乡。莫不兴起。若夫天文兵法河洛星历之数。无不周知。因浑天仪。作竹圆子。其仪一重中置地平。设十二时官。不待水激而随天自运。比诸旧仪。尤极精致。守金堤时。承命造置玉堂。又藏一仪于家。火起傍屋。独不延烧。人皆异之。公虽屏居遐乡。而爱君忧国之心。未尝少弛。每于国家大政令大典礼。有怀必陈。当 显宗辛丑。将祧 仁宗室。公时带宪职。上疏力言其不可。请享以世室曰。 仁宗大王。以生知上圣之姿。加典学缉熙之功。在春宫四十馀年。仁闻早播。恩泽已深。皇天不吊。 龙驭之乘。曾不踰年。深山穷谷。号呼奔走。虽尧之若丧。何以加此。今若以有德而无功。不享以世室。则国家之所尊尚轻重何如哉。议竟不行。识者恨之。先是。 孝宗大王之丧。议 大王大妃服制。儒臣硕辅。皆以为 孝宗次嫡承统。当用贾疏四种之说为期服。尹鑴,许穆谓当为长子三年之服。其后岭南人柳世哲投疏主尹,许之论。语甚悖妄。公因辞职之疏。极论世哲之非曰。孔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殷礼吾能言之。吾学周礼。吾从周。今人遵今法。乃孔圣从周之大经也。 德宗大
耳溪集卷三十一 第 568L 页
王以世子升遐。 世祖大王服期。 睿宗大王以次世子。即位一年而升遐。 贞熹王后亦服期。 仁宗大王以长子升遐。 文定王后亦服期。 昭显以长世子薨。 仁祖大王与 王大妃皆服期。 孝宗大王以次世子。即位十年而升遐。正与 睿庙之丧同体。 王大妃一遵典礼而为之期。即 列圣已行之制也。请明书于一纸。付于太学养贤堂。使京外诸生之游于学者。得以仰瞻。则可以破群疑解众惑。丙丁以后。痛念时事狃于升平。不思自强之策。全无制胜之具。乃仿背嵬甲而作木甲制。其说得行。诚为御敌之利器而时不能用。可胜惜哉。公性笃孝友。前后执丧。哀毁逾礼。先考砭斋先生。常爱头流,白云之胜。作亭于凤城龙头之上。朅来逍遥。公亦与伯氏鳌州公。陪杖屦。咏歌而乐之。亭之南。有艮田。故取兼山之义。自号曰艮湖。公素亢直。不能随俗低昂。多受人诋诬。释褐三十年。屈于下僚。卷退丘园。讲修不倦。时与洞之诸老。约为九老会于丹丘台。平日所与游。皆一代名流。公之殁。明斋挽之曰。邃学可徵炉火说。高才聊寓竹圆机。丘园自保幽贞志。贝锦终嗟世道非。盖伤为群小所愠而不得行其志也。配丰壤赵氏。承旨邦
耳溪集卷三十一 第 569H 页
直女。佐君子无违礼。事舅姑尽诚敬。与公同年生。先公一年殁。葬于南原渴鹿。及公殁。合窆于求礼县潺水津上巳向之原。生三男。长举翁通德郎。次载翁,绮翁并生员。二女适参判金载显,生员杨世基。举翁二男与一,与五。二女适县令尹榆,士人卢澍。载翁一男与三。一女适李鸿徵。绮翁无男。子与五。二女适朴光秀,林葑。曾玄不尽录。铭曰。
带方之州。国于三韩。山川胚精。二南之冠。崔维大姓。名臣显官。自未能斋。承以星湾。砭翁辞聘。高风难攀。公又嗣兴。翱翔台端。正学发微。通才济艰。炉火内省。竹圆仰观。时乎不利。止于艮山。宗儒有诔。百世不刊。我愧托名。维石巑岏。
东冈崔公墓碣铭(并序)
湖南大姓。带方之崔最著。而其先本朔宁人。肇起于高丽平章事瑜价。入我朝。太虚亭恒。再入相三策勋。文章事业。载国乘。五世而至讳尚重。有文武才。在翰苑。权元帅慄。辟为从事。官止司谏赠大司宪。号未能斋。子讳莚。官汉城左尹。丙子后。不复仕。赠吏曹判书。号星湾。子讳徽之。举遗逸。官翊卫。终不膺。号鳌洲。三世德行。为士林所尊。并俎豆于乡。寔公曾祖,祖,祢也。
耳溪集卷三十一 第 569L 页
公讳是翁。字汉臣。妣曰南原梁氏。佐郎榞女。以 仁祖丙戌生公。有异质警悟绝人。八岁。始读史。至孔子纪。自书曰。学则圣人。不学则不圣人。鳌洲见而异之。及长。益自励。十九。发乡解。二十四。鳌洲公殁。梁夫人继以毁殒。公荐失怙恃。无意荣进。仲氏内翰公。既显于朝。公与季氏司谏公。读书山房。相谓曰。兄弟并扬。非戒盈之道。汝若登第。吾当废举。未几司谏公释褐。公即谢公车。专心求道。执贽于明斋尹先生之门。又质疑于朴文纯公。大为所推重。文纯在朝。荐公经术。连授童蒙教官,宗簿主簿,工曹正郎,司宪持平。俱不就。晚除广兴守。廷臣白公守志不仕。年过耆耋。 英庙特命升秩。拜佥知中枢府事。庚戌四月七日。以微疾。考终于东冈之庐。寿八十有五。公天姿粹美。早亲有道。绳墨甚严。终日对案。探赜经传。家人未尝见惰容。笃于事亲。病则昼夜不解带。丧则三年不去绖。奉先以诚。惇族以恩。置祭田设义仓。揭约立训。宗人咸遵轨则。乡里几于感化。每值良辰胜景。幅巾藜杖。逍遥于泉石之间。气韵清洒。翛然有出尘之象。閒居论述。尝谓理气心性。为圣学之本。有天人合应之图,心性一理之图。尤用功于礼学。取文公家礼,丘氏仪节,
耳溪集卷三十一 第 570H 页
郑寒冈五服沿革图。折衷近世儒先之说。名曰家仪。成教于乡塾。学者称东冈先生。克享大耋。神识不衰。及寝疾。题诗曰。昼夜阴阳理。平生久自知。时来又顺去。乐命复奚疑。令子侄读圣贤书而听之。又召解琴者弹数阕。悠然而逝。可验平日学力之深矣。有遗集藏于家。公凡三娶。坡平尹氏。参奉叔举之女。忠宪公烇之孙。无嗣。取族子与道为后。长水黄氏。察访俶龟之女。武悯公进之玄孙。育三女。归士人尹东文,吴大运,朴弼谊。兴德张氏。护军恜之女。育一男与德。一女归卢世东。与道一男得贤。一女归李得性。尹妻夫丧殉烈。旌闾。尹二男光龙,光鲁。女归具壄。吴无育。朴二男。师宗,师表。二女归奉事尹光洙,宋载岳。与德四男。思贤参奉,徵贤,基贤,燮贤。得贤三男瑾,瑜,东翼。思贤二男。瑮,溟翼生员。徵贤三男。祥翼生员,祯翼,致翼。基贤一男性翼。燮贤无子。子致翼。瑾子元锡。寔为宗嗣。公殁。葬于求礼县潺水坐午原。初配三配祔。中配异麓。公之玄孙硕孝。赍素谷尹公光绍之状来。求墓石之辞。余尝慕崔氏为湖南之望。一门名儒。世为士林矜式。义不可辞。谨为之铭曰。
名家令胄。儒门正轨。持绳挈矩。沉潜性理。行本孝弟。
耳溪集卷三十一 第 570L 页
教成州里。高卧东冈。簪组弗累。鹤发藜杖。遨游山水。鸣琴在御。题诗在几。大耋不嗟。乘化而逝。君子曰终。后人式似。
遁谷李先生墓碣铭(并序)
我舅氏樗村沈先生。有道义之友。曰遁谷李先生。少从霞谷郑先生。闻为己之学。及抠衣于明斋尹先生之门。绳墨益严。践履益笃。沉潜性命之奥。尝著理气四七说。明翁见之。叹曰。君可谓见得大原。尝行乡饮酒礼于酉峰。以公为宾介。及明翁疾病。字呼公执手诀曰。以君才质。何远不可到。吾家东洙,东源。俱志学。君其切偲而底于成也。明翁既殁。一遵师教。力学五十年。士论称明翁之于公。譬之孔门之有若云。先生讳震炳。字炳然。本金山人。高丽金陵伯唐益。为肇祖。入我朝。佥正讳绩。师寒暄金先生。曾祖讳馣。师牛溪成先生。祖讳万业。师沙溪金先生。盖其渊源如此。考讳相。县监。号水北。有文有行。名于士流。樗村先生志其墓。妣罗州丁氏。时万之女。后妣庆州金氏。鼎昌之女。先生以 肃宗己未。生于锦山。幼而聪颖端秀。十三四岁。能诵经书通大义。以亲老家贫。治公车业。屡占解额。辄不利。先生慨然自奋。遂废举。专心学问。尝
耳溪集卷三十一 第 571H 页
有诗曰。箪瓢陋巷惭颜乐。沂水春风慕点狂。丁巳。赵公显命长铨部。荐授 光陵参奉。先生不乐也。樗翁贻书曰。禄仕不必辞。遂勉就数年。例升六品。由监察。为真宝县监。先生曰。是不足以为政耶。首以正风俗淑人心。晓谕闾里。简赋役。讲武艺。公听断。恤穷饿。政清事举。延邑子之秀。教授有程。行养老宴。谕以孝弟忠信之道。一境翕然从化。及瓜归。士民攀辕垂涕。镵崖而颂惠。入为广兴主簿。先生年已七十矣。弃归安城僦屋而居。与沈先生。日讲道为乐。丙子。朝家推耆老。拜佥知中枢府事。以是年四月二十五日考终。既革。呼孙敬镇。正席安枕。翛然而逝。九月葬于峨嵋山下。乙巳。移封于郡南梧村。淑夫人金氏祔焉。举二男世埙,世均。世埙无子。以从兄子圭镇为后。二女归郑柏,郑履暹。世均一男敬镇。先生为学。先识其大者。一以程朱为准。躬行心得。充养有道。其读书自四子五经。至洛闽诸贤书。通贯反覆。日有课程。尤用力于易经礼书。如诵己言。学者问易于樗村。则先生辄曰。往质于遁谷。事亲尽诚爱。居丧庐墓。手植木。禽鸟亦有感化如董邵南事者。良浩少从学于樗村门下。屡拜先生于函丈。德容浑成。望之俨若泥塑。即之和气袭
耳溪集卷三十一 第 571L 页
人。未尝不醺然心醉也。樗翁每以尺楮小诗。往复联翩。知其相与之深。有非后生所敢窥者。先生没三十馀年。敬镇赍李公乔年所为状来乞铭。李公贤士。其言又可徵也。谨序次而系之诗曰。
吾道既东。发自寒暄。惟坡暨沙。正学微言。公家三世。薰德有源。克趾先美。早见大原。师维明翁。友则樗村。年高理熟。行备德醇。墓树勿剪。士林攸尊。
蒙斋李公墓碣铭(并序)
公讳燔。字希敬。姓李。咸平人。以高丽神武卫大将军彦。为上祖。至我朝。汉城左尹从生。讨破叛贼李施爱。名振朔方。号称黑面将军。策封咸城君。谥庄襄。其后累世高官嗣勋。至讳效元。官大司谏。于公为曾祖也。在昏朝。疏击贼臣瞻弘。荐棘海岛十六年。及癸亥改玉。蒙宥归卧田庐。不复仕。世称长浦先生。祖讳浚。司宪府监察。考讳柱吉。 宁陵参奉。公实大谏公季子讳潗之子。出后于叔父。妣义城金氏。墡之女。大司成申公敏一之外孙也。以崇祯后十四年丁酉八月二十一日。生公于青阳。气质清粹聪颖。好读书。稍长。受业于酉峰尹先生。往来问学。壬戌。参奉公殁。公执丧踰制。昼夜不去衰绖。冬不就温。夏不就凉。三年读礼
耳溪集卷三十一 第 572H 页
书。旁取东儒礼说。讲究辨證。扣质于师门。既除。奉祖母暨母夫人。左右忠养。不少离暇。则正衣冠读经传。微辞奥旨。仪章名物。靡不讲究。有疑则书之册。求正于先觉。以至星历之度。蓍策之法。兵家之类。举皆汎滥通晓。甲申。一疾不起。得年才四十八。士友莫不出涕。宗戚之疏远者。皆为持服。学徒之加麻者甚众。始葬于本县道岩里。戊戌。移窆于舒川建岩甲坐之原。室南原尹氏。参奉耒之女。举四男三女。长喜春。娶应教沈濡女。生二男。次喜泰。娶大司谏林濩女。生一男。次喜畴。娶参奉尹孝教女。生二男。次喜畦。娶县监尹抡女。生一男。女归尹东卨,高汉始,金台铉。公笃于内行。既孤。以事父者。事伯父季父。殚诚奉养。割田土以资衣食。群从八人。同居一室。教训成就。亲戚之贫窭者。皆以为归。不能婚葬者。为之救助。尤谨于奉先之礼。置祭田。立宗宪。每节享设会于墓下。序坐读法。因行献酬之礼。宗人咸矜式焉。中岁以后弃举业。刻励求道。一以绳墨自律。扁其室曰蒙斋。潜心于易经洪范。探赜天人理气之妙。师门有托。后学有模。而天不假年。未克大底于成。惜哉。有劄录五卷。藏于家。公之曾孙扬运。具公言行。来请志墓之辞。余观公得贤师。
耳溪集卷三十一 第 572L 页
志正学。修行于身。为政于家。宗族感其义。乡党服其孝。是可铭也。铭曰。
学而得师。蒙以名室。如山出泉。犹海将达。明体及用。致知先物。王制十则。本末俱挈。礼以治兵。范以准易。枝分缕析。有图有画。志远年短。教行门族。春秋讲修。观此墓石。
执斋金公墓碣铭(并序)
伯舅樗村先生。尝谓良浩曰。近见学者之及吾门者。惟金元直姿质粹美。操履纯笃。他日可恃也。汝其与之讲学。是益友也。时元直来住学舍。读朱书。与余讨论质难。见解精深。窃叹其不可及。既而散归京乡。相望落落。而元直每因赴举从仕。到汉京。辄来访。余亦宦游湖岭。屡造其庐。扣其所得。顾余立志不确。浮沉世路。卒未有所就。独元直老而弥坚。充然有自得之容。余未尝不愧服。元直没。其子进士佐汉。既免丧。述遗事。谂余曰。先人尝言今世知我者。惟耳溪一人。非丈人。谁铭吾父者。余曰。然。遂读而叙之。元直讳敬之。本江陵大姓。徙居忠州。考讳寿龟。广兴奉事。妣全州李氏。参奉休成之女。生考讳寿龙。进士。少游明斋尹先生之门。志学无年。公器宇秀朗。风仪端重。早袭庭
耳溪集卷三十一 第 573H 页
训。有志于为己之学。负笈师门。专心求道。先生一见而器之。语之曰。学问之道。不过求放心而已。其要在一敬字。其目。是正衣冠。尊瞻视。九容四勿也。仍作操存省察箴以赠之。公对曰。存养省察。虽是两事。存养之功。实贯始终欤。先生喜曰。君能见未发时境界。须看朱子中和第六书。当有所得也。又教曰。士之立志。尝患不强。宜以发强刚毅。有执自勉也。公退而书诸绅。以执斋名其室。遂熟读四子书。而尤用力于中庸。深究性命之原。反之于身。绳尺栗如也。著性善理气说。以自省存心。以居敬为本。事亲以养志为重。严君尝曰。吾家箕裘之业。惟是文行。而世传簪缨。非科目。则无以出身事君也。公以是兼治功令。淹贯经传。下笔成章。词赋对策。皆出辈流。 英宗癸酉。中谒圣丙科。以注书入侍。 上问义理二字。筵臣多张皇敷陈。公奏曰。在物为理。处物为义。 上称善。乙亥。丁奉事公忧。既阕。除保安察访。辛巳。例升六品。拜成均典籍,礼曹佐郎。甲申。迁兵曹正郎。出为江原都事。庚子。除开城经历。开城王氏故都也。吏民竞锥刀。好干嘱。妇女喜游衍。废蚕织。污俗靡靡。狱讼滋繁。公揭榜而训饬之。民皆感悟而诵习焉。修缮学宫。居业较艺。躬造
耳溪集卷三十一 第 573L 页
而指授之。其有节孝者。月致米肉。贫不能婚与葬者。捐廪以周之。一境风动。浸浸然礼教兴。行周年而坐事罢归。老幼拦道呼号。至有不举炊者。丙午。拟司宪府持平。未拜。盖公以故家华裔。世有名宦。而奉事公尝陈明斋辨诬疏。为时诋谰。故通籍数十年。终不许清显。至是始通望。而人犹有噬之者。噫。以公行义之纯笃。经术之精诣。才识之通鍊。可以范俗。可以需世。阨于时。终不得一施。及其晋涂稍展。而公亦逝矣。人莫不嗟惜。然于公何损焉。惟是士友凋零殆尽。斯文一脉之传。无所托焉。余所以忾然长吁也。公生于 肃宗庚寅二月二十二日。殁于今 上丙午七月四日。葬于忠州可兴村。初配全州李氏。进士颐济之女。后配安东权氏。赞之女。举三女无男。以宗弟进士时玉之子为嗣。即佐汉也。女长适李志谦。判书塾之五世孙。进士东稷之子。次适吴喜秀。判书命峻之曾孙。泰逸之子。季适尹永镇。明斋先生之五世孙。弘基之子。侧室二女。具濂,韩明镇妻也。佐汉娶县监李寅汉孙。重杓之女。生二男。长宗洵。馀未名。所著诗文六卷。经义多发挥。可传于后。其世德官阀。余尝表公弟士宜墓。故今不具述。铭曰。
耳溪集卷三十一 第 574H 页
道有所受。学则由己。刚毅有执。存省不贰。反身蹈绳。识明行粹。禄非求荣。仕以行志。薄试分司。革陋知耻。治不易民。曷不大庇。路有夷隘。我则一视。归卧江湖。坦乎其履。年高道积。充然外睟。我铭无愧。师门攸恃。
副率任公墓碣铭(并序)
良浩少从樗村沈先生。学于安城。先生居郡之西里。副率任公。居郡之东里。杖策往来。良浩得以瞻仪容而听讲论。公颀干丰貌。美须髯。气像冲澹。无一点尘俗态。与人语。表里洞豁。不置城府。粹然士君子也。古人所称鄙吝自消者。如公之谓也。未尝不虚心敬服。又与其胤子善仲氏游。弘辩温雅。外和而内庄。可亲而不可狎。良浩得从公父子间游。自然有相观而善。不言而喻者矣。不幸善仲壮年奄忽。幼孤零丁。不复相闻。未几。先生亦下世。斯文旧游。邈然若前世事。中夜思之。黯然伤怀。今公曾孙俊常。登科来汉京。追讲世好。具公言行。托以树阡之词。为之相对怆然。义不忍辞。公讳思敬。字汝直。通德郎震英之子。明斋尹先生之外孙也。生于 肃庙丙寅。才晬。先公殁。尹先生怜其稚弱。携去而教育之。四岁入学。已晓文义。稍长。闻操存穷格之学。日侍函丈。时先生年高德卲。及门
耳溪集卷三十一 第 574L 页
之士甚多。公与敬庵,一庵两公。为之主。讲磨道义。远近书牍。叩质礼疑者。盈箱溢架。从傍提悟。先生甚宜之。公素性恬于名利。不屑为功令文。尝于监试会试。天将雨。不入场。增广覆试。人有窃誊公文者。笑而与之。以是卒不利。自丙申师门遭诬。永谢公车。专意学问。而病夫世之学者。虚内骛外。平居杜门却扫。沉潜坟典。 英庙庚申。选经术。除 光陵参奉。不就。乙丑。拜翊卫司副率。时 庄献世子在春宫。睿质天成。书筵方讲 御制自省编。至远庖厨章。公极陈禽兽。亦有恶死之心。虽不得已充俎豆。然有限节。故圣王仁爱之心。自亲而民。自民而物。汤德所以及禽兽也。又曰。学问以行为贵。谚有黄栗尚书之说。盖经书中尚书文最奥。初学如啖乾栗。急嚼则损齿。必轻嚼而细吮之。然后可以知其味。然饮食则不过一时之饱。学问则为终身之饱。宾客郑羽良曰。桂坊是先正臣尹拯之外孙。学有渊源。所陈皆笃实。愿留念焉。公谓 世子春秋方富。讲学日浅。虽开书筵。数行诵读之后。相率交臂而退。只文具而已。每因文义。敷演导达。期于启发。讲官傍听者。始颇不悦。后乃服其经识。己巳冬。丁大夫人忧。公年已逾耆。而一遵礼不懈。既练而
耳溪集卷三十一 第 575H 页
犹食蔬菜。丙子夏。婴风疾。丁丑九月十八日。考终于正寝。公天禀绝高。清净寡欲。视功名泊如也。毁誉祸福。一不动心。家屡不炊而夷然也。惟手书卷。老而不倦。每到人家。暄凉毕。辄披架上册。虽于吊丧闻喜之席犹然。人或窃笑之而不顾也。外似疏淡而内实缜密。在丙子丁酉之间。卞诬事出。内赞舅氏章疏。外酬士友书疏。先要立纲。欲删繁芜。尝答林学士象德书曰。师生相绝一事。必并举道不合情不保而言之。然后言议不堕于一偏。而事实自得于公正。缕缕数百言。足以折两家之讼。破后世之疑。林公深以为然。为文章。本源经传。下暨洛闽诸书。无不咀嚼厌饫。而辞雅理实。诗亦格古而有韵致。尤该洽于史志。自三代以迄大明。自檀君以逮于我朝。数千年治乱兴衰之变。山川道里之形。莫不淹贯。言之纚纚。听者忘倦。尝拟文学盐铁之议。著成一说。汇为四编。以至星历度数兵机吏治要藉之实用曰。真儒之学。视天下之务。皆吾分内事也。时与子弟。论国家政令朝绅贤否。某事将必如此。某人后当如此。往往皆验。人或疑其有前知之术。而公则实无是也。盖其平日多读书。绝嗜欲寡思虑。心虚眼明。推古准今。论人而参之理。就事
耳溪集卷三十一 第 575L 页
而验之时。自然不失尺度。苟非悟道者。能如是乎。昔孟子言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余亦论公平生。一言以断之曰能全赤子心云尔。任氏之先。贯于丰川。有讳澍。仕高丽。为御史大夫。子讳公松。忠惠时平乱有功。封西河府院君。入本朝。世有簪缨。为望族。高祖讳硕龄。号石江。当癸亥靖社。解关东节。而自靖不仕。曾祖讳景莘。别坐。祖讳耋。郡守。明斋尹先生志其墓。尹夫人诗礼治家。有女君子风。配东莱郑氏。牧使赠赞成赫先女。先公卒。后葬同茔。举二男四女。长有神才美质。十三岁殇。次显中。刑曹正郎。文章经学。为士流所推。女长适龙仁李文祜。次副率李乔年。次士人朴祖源。次进士柳煜。正郎无子。取再从弘中子希九子之。三女归县监赵潞镇,士人李霁,参奉朴肇源。希九有文行。又早夭无育。以其兄子俊常为嗣。实尸公祀。文科今正字。铭曰。
孟子说心。赤子大人。纯一无伪。万善俱全。火燃泉达。片言单传。昔闻斯人。今见其真。不假修为。肫肫其天。旁通古今。触类洞然。如云栖山。如珠潜渊。樗村之友。明翁之孙。我铭其石。莫窥其门。谨掇庸行。以贻后昆。
处士诚庵李公墓碣铭(并序)
耳溪集卷三十一 第 576H 页
良浩少侍伯舅沈先生于安城之樗村。先生屡称李阳甫质美而志确。后进中可仗。遇岭人。辄言一善有庄士。知之否。阳甫时年甫弱冠。余虽未见其面。而心已折服。未几。阳甫负笈门下。欢然如旧识。阳甫为人白晰脩干。骨清而神秀。与之言。昂然以古人自期。不觉肃然起敬。论其世。其大人乐斋公。与我王父芸窝府君。文契甚厚。遂与托交。不独为同门友也。后数年。先生弃后学。家遂覆。门生四散。余则在京从宦。阳甫迹不到城闉。时逢南中人。讯其安否而已。近闻阳甫殁。无长成儿。不得问孤恤生。心焉如有负。有一年少来访。自言居一善。欣然相接。即阳甫从孙。而将乞墓道之辞者也。回忆旧游。悲与喜并。遂读其遗事而叙之。阳甫讳挺洛。生于 英庙乙巳。有异质。不喜童子游。既入学。聪悟绝人。不劳教授。十岁。乐斋就食岭南之善山。须臾不离侧。左右服勤。丙寅。乐斋殁。阳甫血泣哀毁。葬前啜粥。至小祥。不食菜果。一循古礼。服既阕。束脩于樗村之门。先生叹其笃志励行。自是脱然专意于学问。间以亲命赴举。而非其好也。壬午。遭母丧持制。一如前丧。盛暑不脱绖带。每晨上墓哭省。不以雨雪废。丙申。遭国哀。三年不肉。朔望登山而哭。戊
耳溪集卷三十一 第 576L 页
戌三月五日。与乡人望哭。释服。有以酒肉馈者。却之曰。今日不可也。明日乃作诗曰。方丧三载谨微躯。臣分何尝贵贱殊。哭尽苍梧除素服。难忘至德更呜呼。闻者莫不感叹。归家始入中门。与夫人拜而见。凡遇国忌。自 肃庙以下皆素食三日。故旧之丧及吊人丧。亦一日素食。其制行之严如此。他可推也。燕居。必着上服。端坐读书。周子太极图,程朱诸书,性理大全,近思录。常置案上。为学以居敬穷理反躬实践为宗。终身不懈。盖受于师门者然也。晚年。题其室曰诚庵。庚戌正月十三日终。三月葬于金乌山东负丙之冈。李氏星州人。高丽开国功臣悤言之后也。入我朝。冠缨不绝。多达官闻人。高祖曰尚逸。庆尚道观察使。号龙岩。以清德著名。曾祖曰墀。丹城县监。生四子。长讳志长通德郎。次讳志容承议郎。考讳世珩进士。号乐斋。以通德第二子。出系承议后。妣坡平尹氏。提之女。不忧堂海举之孙也。早卒无育。继妣咸阳吕氏。光锡之女。县监端齐曾孙也。乐斋少受业于明斋尹先生。渊源盖有所自云。阳甫前配安东权氏。进士讷之女。无育。后配平山申氏。光鲁之女。举二男。元普三十而夭。有一子景宇。乙普出后于季氏。早卒。伤哉。铭曰。
耳溪集卷三十一 第 577H 页
外庄而内和。笃守而行义。命系于天。学则守于己。虽穷其身。而不能夺其志。七十慥慥。未见其止。先师遗训。之死不贰。故人题墓。表以处士。自号曰诚。敢溢其美。
处士崔公墓碣铭(并序)
靖陵之世。士类蔚兴。实由赵文正之功。而及至己卯祸作。名编党籍者。皆足以名世而焘后。余于扶安崔处士见之矣。处士讳弼成。完山人。高丽侍中阿之七世孙。户曹参议霮之四世孙也。曾祖匡之。集贤殿直提学。祖生明。京市殿直。考秀孙。进士。号固穷。妣崔氏。司正孝老之女。非一崔也。公生于成化癸卯。幼而颖秀。长而笃学。与内从成博士重淹。为道义交。成公及于燕山戊午之祸。公自是绝意名利。遁迹铲光。事亲尽孝。兄弟五人。同居共被。乡里化之。固穷公尝植五槐于庭曰。吾子五人登科。当悬鼓于此树。已而皆中大小科。邑人谓之五鼓里。公连遭父母丧。亲负土成坟。庐墓六年。毁瘠成疾。朝廷荐其孝。 中庙嘉之。命与弟继成。并旌其闾。世称二连。静庵赵先生举公于贤良。己卯锢废。杜门不出。学者多从之游。丙午。卒于家。 肃庙甲午。道内章甫立祠本县。殿直,固穷暨公
耳溪集卷三十一 第 577L 页
及弟处庵。以清名纯行。俎豆一乡。公族曾祖烟村讳德之。当 文庙末年。见几而作。人服其明哲。亦享灵岩。何其盛哉。配光山卓氏。生二男。长清无后。次海参奉。生二男。芬副护军,兰参奉。女部将金忠朴妻。护军一男润。参奉二男渊,涧。处士傍孙镇衡。列其言行。千里来京师。求余言刻墓石。年代既远。事迹未详。谨稽己卯诸贤传曰。崔某奉母至孝。才兼文武。呜呼是可以知公矣。于是乎铭。铭曰。
靖陵中兴。士无不扬。才全行笃。名达身藏。三世四贤。俎豆一堂。风声远树。式此南方。
处士闵公墓碣铭(并序)
良浩少日。执杖屦于樗村沈先生之门。见一士友与安斋赵公。联裾往来。而独其容貌严整。步履凝重。令人望见可畏。而知为处士闵公。心窃敬惮。而良浩齿方隅坐。不敢与闻于谈论。只傍听上下经旨。极甚研几。非年少辈所能谛解。但见先生之怡然虚受。终夕不厌焉。如是者岁月无多。而处士遽殁。先生悼惜之甚。作哀挽百韵以哭之。可见平日期许之深。非诸子比。未几先生下世。及门之士。水落星散。而处士之子弟。捲下湖曲。迹不到京洛。吾亦老白首。声息不能相
耳溪集卷三十一 第 578H 页
及。追忆斯文往事。若隔前生。未尝不中夜侘傺也。今处士胤子深。遣其子赍樗翁所为志文来。谂余曰。当世知吾先人者。惟公在耳。非公之托而谁也。余愀然怆怀。义不敢辞。谨按状而叙之。公讳钰。字士相。节度使讳昌基之子。母贞夫人晋州柳氏。水使星一之女。处士生于 肃宗辛巳。幼而聪颖绝人。受读禹贡五遍。即背诵。少从李西涧真洙学。李公课之严。一日召与语曰。人各有志。汝则欲何为。对曰。愿为圣人。李公哂其妄。而心独奇之。及长。慨然有志于学问。弃举子业。取小学书。为模范。平居。整衣冠。终日危坐。俨如泥塑人。夜不设寝具。睡来常嚼黄连。或掬雪泥以洗眼。夜则枕尖木以警之。其立志也。常曰。仁不如尧。孝不如舜。学不如孔子。皆不尽吾分也。其修己也。常曰。身口之过。人得以议之。心之过。鬼神知之。攻吾过者。是吾师。谈吾美者。是吾贼。书壁自省。其读书也。九经之训。濂洛之书。循环熟复。高而性命。近而人伦。幽而鬼神。散而万物。以及义理王霸之分。靡不研究洞析。其事亲也。愉色惋容。先意承志。药饵必尝。便尿必察。间值岁俭。自啖松叶。而甘旨无阙。观于节度公祭公文。可见矣。其奉先也。必诚必洁。一遵家礼。笾豆之馀。勿
耳溪集卷三十一 第 578L 页
令卑幼先食。皮壳毋令践蹂。求得远祖丘墓。重修而设轮祭。其求道也。常曰。有体则自有用。下学则自上达。盖其用力专在践履。而铢积寸累。以期融彻。自谓气质过于刚严。以弘扁其室。以矫揉之。少与安斋赵公。结为道义交。切磨讲讨。不合不措。并世先进。如敬庵,一庵两尹公。樗村沈公,栎亭元公,星湖李公。皆所尊仰而就正者。一庵知之最深。每语人曰。吾侍先祖杖屦。阅四方士多矣。未见聪明笃实如某者也。辛酉六月二日。患疠至谻而后不能坐。乃叹曰。昔寒暄先生遘疠。终不卧。读书而退热。此何等定力也。以两尊人在堂。将移次于外。冠带拜辞如常时。既就次。见卧处所设屏。乃祭时所用也。公病昏中。谛视之曰。此屏何可亵也。亟令去之。以是月十四日。竟不起。得年廑四十一。从游之士多服麻。而远近闻之。莫不痛惜相吊焉。以是年八月十七日。葬于通津位谷先茔外丙向之原。呜呼。自夫世降而道学泯。士能脱然自立。以小学律身。谓圣贤可学者鲜矣。惟公不资师承。奋然迈往。刻志砺行。俛焉惟日孳孳。可谓豪杰之士也。奈何天不假年。中途倾殁。岂非斯文之不幸欤。闵氏起于骊兴。以尚衣奉御称道。为肇祖。入我朝。有讳审言。
耳溪集卷三十一 第 579H 页
为开城府留守。 光庙受禅。弃官去。徵不起。高祖三道统御使讳震益。 仁庙朝名将也。丙子。挺身出围城。徵兵勤王。曾祖讳升。全罗道兵马节度使。祖讳师鲁。赠户曹参判。累世以武进。而节度公早闻为学之方。以山西名家之胄。黾勉从事。而居官御家。俱有法度焉。处士娶羽溪李氏。通德郎凤采之女。举二男二女。长深。次澹。女归李发源,宋▣▣。再娶昌原黄氏。进士相之女。无育。深二子孝懋,悌懋。铭曰。
昔周夫子。谓圣可学。愚者不信。懦夫则画。公惟自奋。独拔流俗。刻意砺行。如射有的。倦则沃雪。寐则枕木。先立大本。达道是扩。樗翁有言。默契心得。道远年短。比吕与叔。胡天弗禄。士友相哭。刻辞片石。后生是式。
处士南公墓碣铭(并序)
南鹏路。岭左高士也。余曩岁尹东都。闻其名。以礼延聘。为多士师。讲经传。肄文艺。于是东都之士。蔚然兴大鸣于礼部。及余还朝。鹏路亦膺道荐。授 寝郎。不就。著书以终老。既殁。余寄诗以哀之。其子景采裒其言行。遣其弟景羲走京师。求余言以谋寿公者。余何可辞。公讳龙万。鹏路其字也。其先英阳人。以英毅公敏。为上祖。至监察御史须。入宁海。六世至进士庆薰。
耳溪集卷三十一 第 579L 页
遭壬辰之难。徒步从郭将军再祐。守火旺山城。有子曰佶。中光海丁巳司马李荣久榜。荣久希凶党旨。将率一榜。投废 母疏。闻之大惊。立就道还乡。士论伟之。是为公高祖。曾祖讳尚周。从仕郎。生五男。皆杰然出群。世称南氏五龙。第三曰宇明处士。第五曰九明文科府使。以廉白文章。称于世。号为寓庵。始家于庆州。长子曰国衡。娶骊江李氏。晦斋先生之后德咸女。有五男。公其二也。出后于从祖叔父国先。实为处士公嗣孙。妣曰宣城李氏。彪之女也。公幼而聪秀嗜书。尤喜史记,汉书。至忘寝食。不问家生业。少治功令。某年中生员试。遂废举。专意读圣贤书。著大学章句难疑。其于辞赋古文。有作者风。从学者。筑室于活山之南德溪之上。为晚年藏修之所。求余书其扁。赠之以序。今 上戊戌。除 禧陵参奉。公曰。今 圣人在上。不仕无义也。顾老无能为耳。遂辞以疾。复除 齐陵参奉。又不就。然尝曰。君子于天下。无分外事。为学而期孔颜非僭。为治而期平天下非迂也。外若无意于世。而常惓惓于经济之学。欲一陈于明主之前。辛丑冬。 上因灾异求言。公遂演 御制所下大学十条。陈致治之道救弊之策。凡万馀言。方伯格不上。遂卷
耳溪集卷三十一 第 580H 页
而不出。甲辰正月二十六日。以寿终。距生年七十六岁。卜得是岁八月十八日。葬于府南文岩里。公凡再娶。前配丰川任氏。处士干世女。生一男。即景采生员。后配瑞山柳氏。参奉宜健女。生二男一女。男即景羲。少年登科。今佐郎。景和早夭。女适孙星庆。景采二男三女。凤阳,鸿阳。女适张胤桢,孙承说。一幼。景羲三女。长适郑夏溵。馀幼。公为人端悫静修。平生无戏言亵容。独喜佳山水。辄欣然忘返。余在东都。每值春秋令节。设会于紫玉之山。半月之城。公未尝不与焉。命觞赋诗。揖让献酬。管弦交作。文采风流。为一时盛观。呜呼。今何可复得也。所著诗文若干卷。余尝为之序。今不复论。铭曰。
大岭之左。东海之阳。鳌山亭亭。蚊水洋洋。乃如之人。琼佩荷裳。有洁其操。有斐其章。士传遗矩。子扬前光。我铭其藏。松桧有香。
进士朴公墓碣铭(并序)
公讳师哲。字道明。姓朴氏。丽季有潘南先生尚衷。道学忠节。与郑圃隐齐名。始官右文馆直提学。本朝赠领议政。谥文正。遂为潘南大家。子平度公訔。事我 太宗。有佐命勋。官左议政,锦川府院君。自是世袭簪
耳溪集卷三十一 第 580L 页
缨。至文康公绍。学问名节。为己卯士流所推。官止司谏。后赠领议政。世称冶川先生。子靖懿公应顺。实诞懿仁王后。封潘城府院君赠领议政。于公为六代祖也。高祖讳潢。以潘城公弟大司宪应福之孙。观察使东说之子。入嗣于潘城公子。司仆寺正东彦。官至大司宪。为 仁庙朝名臣。曾祖讳世相。广兴仓守。祖讳泰辰。 社稷署参奉。两世俱赠吏曹参判。考讳弼义。赠左承旨蚤卒。再娶坡平尹氏。府使商三女。以庚午五月二十八日生公。甫九岁。祖考考相继殁。擗踊哀毁。无异成人。庚辰。又遭曾祖妣丧。冲岁荐被衰麻。尹夫人教督有法。公服膺慈训。蚤夜不懈。稍长。受学于叔祖东溪公。词艺日就。及为功令业。捷给典丽。公车辄居前列。而每屈于覆试。人皆嗟惜。尝赴会围。有姻亲人同坐。多袭公作。示公曰。吾年长且有老亲。不得不剽窃君作。君能容我先呈乎。公即许之。毁其藁更制。其人果嵬参。而公遂不中。公夷然不以为意。癸卯。始占进士试。选部惜其屈。屡举铨注。而竟未沾一命。壬戌。丁内忧。甲子。又服承重祖妣丧。自是绝意科宦。恬静自守。乙亥七月六日卒。以十月。葬于杨州先茔内。丙申二月。移窆于长湍芬川里艮坐之原。公仪观
耳溪集卷三十一 第 581H 页
秀伟。性度宽和。而操履坚确。制行不踰矩矱。孝友根天。奉祖妣暨妣。先意顺适。五十年如一日。尹夫人亟称以孝子。教育仲弟。至于成立。事季父。无异严君。区分田产。祭位外悉以奉焉。晚年。家业旁落。衣食不继。而处之晏如。前夫人柳氏家。归以一大庄。而固辞不取。聪明过人。见识透明。事遇难处。迎刃缕解。百家书一经眼不忘。文辞精约畅达。操简即就。一时侪友。咸期以早扬云衢。需于王国。而白首蹇连。一无展布。岂非命欤。公殁后二十馀年。公之孙宗正。妙龄擢魁科。唱名之日。咸谓公不食之报也。前配赠贞夫人晋州柳氏。锡祚之女。参判之发孙女也。生于己巳。贤而短年。继配赠贞夫人延安李氏。湜之女。领议政时白之玄孙也。性行纯淑。妇德甚备。生于己巳。先公十四年卒。两配始皆各窆。后合祔于公墓。后配举四男。长恒源荫佥正。以寿秩同知中枢。次鼎源,履源,升源。诸孙相宇,相宅,相容都事,李勉恒妻。长房出。宗俨,宗儆,赵绚采,宋喜鼎,李敬翼妻。二房出。前正言宗正,宗度,宗文。三房出。宗耆四房出。曾玄孙不尽录。良浩生后公。未及周旋于乡党。而正言君以文学为后来之秀。识其渊源有所自矣。今疏公言行。来请墓道之辞。谨撰
耳溪集卷三十一 第 581L 页
次而系以铭曰。
行积于家。才优于世。何赋之丰。乃命之盭。禄不逮身。归羡于后。有孙扬名。受天之祜。芬川之冈。淑媛左右。我铭非华。惟石之寿。
韩处士墓碣铭(并序)
始余弱冠。游士友间。见一少年。颀而庄。容止异凡。问之。北士。韩其姓。诚之字者也。余心奇之。后十数年。一再见京师。学益进。操益坚。杰然为北方之望。一日。诚之遣其子洙。赍其大人处士遗事。乞余铭属。余病。谢不能。丁酉冬。余贬官北塞。诚之出迎于草原之馆。请益力。余感其诚。遂按状而叙之。韩北之大姓。系出安川府院君卿。两世为高官。十四传至彧。以武进。寿秩资宪。生晋泰。笃于孝悌。人称长者。仍世家定平。于处士为祖若考也。妣曰阳城李氏。赠户曹参判英琎之女。处士讳绪。字缵卿。质厚而履方。笃守而好义。事大父父母。顺而悫。家素窭。甘毳以适。内行孚。亲戚悦焉。州党式焉。李判决事格。其内舅也。亢默寡可。尝曰古称孝子有婉容。于某见之矣。子思哲。慕古人为己之学。处士喜曰。是吾尝愿欲而未能者。汝其成吾志。邑有静岩山。屏壑清邃。处士乐之。营小屋。俾思哲读书
耳溪集卷三十一 第 582H 页
蓄业。卒底有闻。观乎子。可以知父之教矣。处士生于庚辰十二月十日。没于壬戌八月十一日。葬于文山乡德化洞。壬申。改封于先墓前背丁之原。配全州朱氏。佐郎杞女。祔焉。子男四人。长思哲。即诚之。以荐授安陵郎。次希哲,允哲,浚哲。思哲四子。灏,洙,漙,淳。希哲无子。以洙后。允哲三子。深,沉,泳。浚哲一子泂。曾孙不尽记。盛矣哉。余登铁岭跞鼻白。涉龙兴之江。放乎云田之野。览王迹之肇基。履将相之遗墟。山川雄秀。蟠挐亭毒。宜有魁才异等。磊落踵蹑。而何数百年寥寥也。昔汉之兴。萧,曹,周,樊。并出于丰沛。而其后不复闻焉。岂地灵之钟于人有限。而物太盛则衰欤。然气化之流易。与时消息。沧海必生明珠。名山常挺奇木。吾观韩氏之世。愿朴劬励。以积以蕃。安知无蔚然成材为王国需。而扬前人光耶。吾将于是乎徵焉。乃系以铭曰。
实之硕。根之泽。约其躬。丰其食。诗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嗟尔韩氏之子。奈何乎不勖。
权处士墓碣铭(并序)
曹学士允大。奉使如岭南。归言花山有权处士。地甚微。行甚高。学者称丽泽斋而不名。盖几乎古之遗逸。
耳溪集卷三十一 第 582L 页
而老死于草莱。惜哉。一日有岭士权达时者。茧足踵余门。擎书币。再拜曰。吾师权处士。贤而隐者也。殁有年。未有树墓之辞。诸门生谋所以寿亡师者。非公言莫可。余既慕其名。感其诚。亟读其状而叙之。处士讳载运。字景厚。高丽太师幸之后。世居安东。为户长。祖曰大平。父曰寿百。母曰蓬山吴氏。方产异香满室。俄而处士生。幼而敦重。不群戏。从塾师学。慧而勤。及长。袭吏役。服公事惟恪。过殿庭校门。必拱而趍。同侪皆目笑之。处士不为动。性嗜书。涉滥百家。喜孙吴之法。精隶首之学。时李顾斋槾,李讷隐光庭,李东崖浃。讲学于黉舍。处士抠衣而从之。请受东西铭敬斋箴。有年少自外入曰。官吏何为来。顾斋笑曰。非官吏。乃学者也。自是谢吏籍。励志求道。从顾斋。讲濂洛诸书。及顾斋殁。心丧三年。有弟启运。亦敏而有志。联床讲讨。相长以相乐也。名其室曰丽泽。壁揭圣学十图天命图。每闻鸡而兴。盥栉整衣冠。终日俨然如对神明。其学。以忠信庄敬为本。直内方外为律。其教人。自洒扫应对。至收心养性。循序而有节度。士民从学者。数百人。观其言貌。咸知为处士门徒。乡党莫不尊信。凡有所为。必曰权处士以为何如。于是方伯邑守。闻其名
耳溪集卷三十一 第 583H 页
交。致礼焉。岭之名士如李大山象靖,金九思乐行,姜怀仁再恒,柳大谏正源。皆折辈行许交。从游切劘。至其事亲友弟。居丧奉祭。一出于诚。而无违于礼。洎 英庙上陟。处士年七十六矣。犹素食至期月。观乎此。可验其平居制行矣。以戊戌六月十五日。终于家。距生年七十八。门人葬于县东面负亥之原。处士三娶。皆金氏。一男曰洽。三女适人。一女未行。自夫退陶先生倡道于东南。安礼之间。称海东之邹鲁。宏儒硕师。肩相望也。若处士。奋起闾井之中。力学向道。卓然有立。可谓豪杰之士也。是岂独大贤之遗化然也。国家数百年作人之功。于斯盛矣。孔子曰。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处士亦云。乃系之诗曰。
大岭之南。文明攸萃。洛水之东。大贤攸起。有路如砥。坦乎其履。群英斐然。家弦户礼。元气冲融。蒸成嘉瑞。在草为芝。在泉为醴。在人为杰。如彼处士。居卑志崇。笃守勇诣。嘐嘐古人。有为若是。勒辞揭封。以劝来轨。
耳溪集卷三十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