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目录
目录 第 x 页
耳溪诗集序
 序
   耳溪诗集序[纪 ]
   耳溪文集序[纪 ]
耳溪集卷一
 辞
   放雁辞(并序)
   诅虎辞(庆兴海边。有恶虎纵横。一月囕人。或至三四。为邑大患。而边地有炮禁。无以捕。余乃作此辞。刻木立之。虎患自此颇息。)
   乌曷岩辞
   祈晴辞
   再祈辞
 赋
   耤田赋
   蓟门烟树赋
   太阿如秋水赋
耳溪集卷二
 歌谣○青丘短曲
   日之曙
   山上去
   莫燃松
   秋夜永
   一日
   川有鳞
   青箬笠
   手把竿
   桥边衲
   睡起
   溪上钓
   裹饭
   古人
   一卧
   山之云
   百年
   人生
   汀洲草
   万叠山
   关东
   落叶
   青山里
   溪边鹭
   乌不黑
   园中竹
   万顷波
 歌谣○北塞杂谣
   城津
   鬼门
   白头山
   叱牛
   北地
   艺麻
   豆江
   松鱼
   鹿茸
   海棠花
   金山
   去月雨
   孔州田
   借车
   儿既生
   北人
   赤狗皮
   木弓
   江边雁
   北俗
   海贾
   跋高车
   幽兰
   天马
   疾雷
   恶木
   黄鹄
   海东青
   青山
   赤池
   水中岛
   西水罗
   抚夷堡
   会宁市
   茂山
   乌曷岩
   胡山
   北方蚊
   莫食苗
   七月霜
   耳麦粥
   朔风
   晓起
   天鸡
   瑟海鸣
   秋夜长
   云苍苍
   牧羊客
耳溪集卷三
 诗○初年拾遗
   田家四时词
   流民怨
   题莲叶
   促织
   夜坐信笔。留赠沈从兄天宥(靖之)
   双树亭
   舟中望皋兰寺
   同抱川宰金汝源(孝大)兄弟游悬灯寺
   禾积渊龟岩
   向亭渊
   四宜堂月夜。会郑幼能(克俭),金浑然(思浑)。拈韵共赋。(并序)
   汶上途中
   观种麦
   草坪
   归溪
   风乎亭
   忆弟寄沁中
   题郑叔(锡保)壁上国岛图
   三邈寺观落照(二首)
   自归溪过沙潭
   穿华阳洞宿松面村
   望商山
   砺山皇华亭(甲戌)
   全州南楼北望
   挟仙楼
   楞伽寺酬老僧慧玄
   太古亭
   重登待仙楼忆旧游
   过朱溪遁栖亭。留赠主人李生弘哲。
   丁丑冬。以耽罗督运御史。下湖南。过扶安。与主倅郑希天(昌圣)兄弟留话。
   登铁瓮城东台(戊寅莅江东时)
   奉赆朝阳令金叔(用谦)投绂东归(朝阳三登号)
   盘龟月夜(庚辰莅庆州时)
   上书庄(二绝○崔孤云旧庄。在半月城南。世传上书丽祖处。)
   东莱蓬莱馆。敬次壁上韵。
 诗○龙湾录(癸未秋。荐拜义州府尹。)
   以银台。除湾尹发行。
   入箕城
   送徐副学君受(命膺)奉使之日本
   到湾府
   统军亭
   望华楼
   统军亭。次板上韵。
   七月望夜。登统军亭。点烛一炷。沿江诸戍。皆举火相应。
   上官越三日。闻罢官报。
   离湾府(二首)
   境内士民。三处遮道设饯。
   登白马山城。望辽蓟。
   交符发行。宿龙川听流堂。
   浿上赠大同丞任(毅中)
   携亚使登浮碧楼。舟下大同门。渡江而东。
   大兴寺。敬次慕堂先祖轴中韵。
   善竹桥
 诗○湖西录(甲申秋。除洪州牧使。)
   洪州风谣诗(十章)
   自三山仓。乘舟沿流而下。登永保亭。
   舟渡寒山寺
   观海
   看月岛
   自月岛晓发。向安眠岛。
   宿升院村。度松林。
   白沙峰
   望大洋
   凤凰台
   凤凰台。别李上舍(民秀)。乘舟分路。逢大雾相失。
   自抽岛渡海。向牙之浦。
   蛙鸣
   端午
   巨舰
   寄族侄大囿(乐仁)之官丹阳
   四达亭閒吟
   鲁恩书院
   成先生遗墟
   成总管祠
   李上舍游龙凤山。投示松落庵诗。和而寄之。
   雨后发向锦营。暮投麻谷寺。
   山寺滞雨。夜闻溪声。书八绝。
   少晴出山向锦江
   双树亭
   过寺谷。访金监役(砥行)归路追寄。
   早晴出寺。向维鸠驿。
   与二三士友观渔川上
   川上之会。俞上舍汝醇(汉谨)。有约不至。
   恩卧楼漫吟
   水槛看月
   重到合湖旧庄
   寄讯田咸平晋祥
   閒居遣兴
   重登永保亭(二首)
   途中日暮
   堤上
   解嘲
   合湖近益湮削。动万众筑以凿之。
   见池中影戏题
   重阳前日。求菊于李上舍伯受(商建)。以临归栽花有戏语。故诗以答之。
   赏菊花山与李詹玉(<img src='https://c.cnkgraph.com/KMDB/NEWCHAR/KC02622_16.GIF'>)登太古亭
   九月既望。将游扶江。历憩龙渊。
   平济塔
   皋兰寺汎舟
   黄山八卦亭(三首)
   自黄山乘月挐舟。抵镜湖随潮而返宿八卦亭。
   还渡马江系舟。自温台登清风亭。
   过维鸠驿途中遇雨
   渡锦江
   漫题寄示洛中诸友
   诗解
   近民堂閒咏
   岁暮有怀(二首)
   至夜
   大寒闭户
   大雪
   对雪
   除夜
   仲春又赴锦营归投麻谷
   温宫
   暮春监税西仓。过九成洞道吟。
   雨中独坐
   解符发洪阳
   去官道吟
 诗○上游录
   己丑春。以 宁陵献官。赴骊州宿南汉。
   向骊府挐舟上神勒寺
   东台晚眺
   骊江
   清心楼(二首)
   自骊州转向镇川楸山。行寒食节祀。
   西归途中
   荷潭(世传于勒仙人第四休地)
   自佳兴乘舟。过原州法天村。向兴元仓。
   过康川下骊江
   自牛湾向甓寺
   清心楼
   过二十滩下细岩盘涡
   自梨湖向杨根郡
耳溪集卷四
 诗○海西录(庚寅春。除黄海道观察使。)
   发西巡。向康翎。
   自水营。过长山串。
   金沙寺望洋
   濯热亭。次板上韵。
   七夕病起
   雨中发海州。向延安。
   白川途中
   承命致祭于至德祠。谨搆一律。以寓旷感兼识盛事。(至德祠。让宁大君祠宇。祀孙趾光。方为白川守。)
   君子亭。同诸倅赏莲。
   芙蓉堂中秋赏月
   既望。同通判及家儿。游许氏挹清亭。(二首)
   下旬日。与舍弟家儿。游结城浦。海判,延安,白川,瑞兴四倅及中军察访。俱从建旗纛。乘楼船。夹船近百艘。鼓吹以从。直抵牛岛。观剑舞。乘夕潮而下。举火而归。诚湖海之壮游也。
   发东巡。向黄州。
   月波楼。观剑舞。用板上韵。
   过洞仙岭。入凤山。
   夜抵遂安
   象山馆
   发谷山。宿检勿院。颇有溪山之趣。
   入新溪
   踰砺岘(二首)
   午憩歧滩
   少憩金郊清籁亭。赠主人。
   踰大小梨歭
   午炊古池村赵氏庄
   温泉。赠别金郊丞。
   温泉馆。夜枕闻雨。
   向碧城
   发温泉
   晓行
   结浦观潮
   九月初吉。以 陵园行幸。出次芙蓉堂。
   发西巡
   途中晚晴
   石潭书院
   晓发石潭。冒雨向松禾。
   少晴
   向文化
   望九月山
   岳州感古
   发信川。历访白云洞李正言(仁默)
   夜入九曲潭
   落叶
   听溪堂
   太极亭
   闻家弟榜声志喜
   发东巡。宿电开村逢麟山丞韩(德厚)
   见饥民周急劝农
   自龙泉向峡
   峡中即事
   借牛劝耕
   朝发遂安。向谷州。
   望象山
   春寒
   峡俗
   宿新溪。向兔山。
   书寄舍弟
   兔山,金川两境有小江。名古栈。颇有幽趣。
   宿月城馆
   三圣台
   洪太师墓
   省麦
   午憩金川曲洞。向平山。
   到平州
   尚忠祠(在太白山城。妥安高丽三太师铁像。)
   道雨
   即事
   午炊江阴。向白川。
   路中得舍弟书。闻以明日如期会延安。
   新晴
   南池疏浚后。设宴君子亭。舍弟自京来会。(二首)
   舍弟荣到日。会十守令新榜七生进。设酌志喜。
   与注书及判官金邮。登南山。观剑舞。
   发西巡。向载凤大野。
   宿正方山城伽蓝
   过凤阳古郡
   渡三枝河
   宿载宁
   春望
   午炊信川。终日野行。
   自嘉禾。向长渊。
   长潭馆
   喜雨
   过长渊。忆申舜民(景浚)。简寄北青任所。(三首)
   巡海观形便
   阿郎浦(世传新罗四郎游赏处)
   金沙寺海月楼。观剑舞。
   宿明镜庵
   登金沙峰观海
   梦金岛
   长山串
   大小青岛
   望登莱
   宿浦头村舍
   宿海州西仓
   仓庭有双楠树。可庇十亩。(黄榆之大者。东人谓之楠。)
   朝发向瓮津
   洗剑楼
   挽河亭
   宿瓮津城
   遍巡沿海漫题
   儿子从行学诗。书示一律。
   孟夏。汎结浦。抵兄弟岩。望睡鸭岛。(三首)
   首阳山城
   毗卢瀑。用前韵。
   雨后游屏岩
   濯热亭。用前韵。
   迎候陈奏使赴金川
   奉送金右相(尚哲)赴燕
   送副价尹参判(东暹)
   金陵馆。饯使行。又赋。
   芙蓉堂杂咏(十首)
   月夜偶题
   早秋新晴。登濯热亭。复次壁上韵。
   发东巡。登首阳城东将台。用前韵。
   凤山台城大野
   中秋日。试文武士于黄州鍊戎堂。夜会节度使李令(汉昌)及安岳倅李令(时中),麟山丞于月波楼。设酌呼中。复用楼字韵。
   平海之间。灾荒尤甚。众民拥马呼诉。
   午炊海州古村
   还营登荷堂
   发西巡。向信川。
   雨中发花山
   旬日。入九月山。
   檀君故都
   登上台
   沿海荐饥
   皇华楼
   望德亭观海
   朝天馆。观剑舞。留赠主人郑令(述祚)
   长渊新设水军。营将巡到试射行赏。控弦者三百馀人。(长渊水营之间。有长山串。每水军赴操之时。多致渰没。故启请升长渊为水军。营将分操南北。)
   冒雨向苏江途吟
   苏江
   夜宿宣威堂。闻风雨声。
   乘月。登洗剑楼。
   与水伯李令(性默),麟丞。泛舟挽河亭下。
   君子楼。夜邀麟丞。赏月听琴。
   归路。赠别麟山丞。
   既望夜。泛月荷池。
   重谒潭院设食堂。讲大学击蒙要诀。
   投印潭(高丽牧使崔永濡。遭红巾乱。血书于岩。投印于潭而死。所畜犬亦随死。后人立碑。纪其事。)
   神光寺(二首○元顺帝为太子时。放于大青岛。梦至海州。有金佛见林薄间。道前程。及嗣位。遣使建此寺云。)
   以回还陈奏使迎候。发向黄州。
   月夜。同牧使李久之(永培),海判。登竹楼。用月波楼韵。
   夜泛南江。仿夜操之制。设火嬉。
   泛月南江。复用楼字。
   剑水馆。奉别上价还朝。
   自剑水落后还营。复宿养马洞。
   罢官后。与通判及三察访。复登濯热亭。
   离营东还(二首)
   别芙蓉堂
   宿青丹驿。出海州境。
   到金川交龟。发向松都。
   向高阳
   解官閒居
 诗○南迁录
   壬辰五月十二日。除承旨。随驾 毓祥宫。缴还备忘。启请回銮。谪清州。
   自木川。向清州。
   到西原(清州号○二首)
   侨居李氏倦还亭
   廿七朝。闻恩赦。
   留题鵩舍
耳溪集卷五
 诗○朔方风谣(丁酉冬。黜补庆兴府使。)
   北征
   踰菩提坂。向淮阳。
   铁岭高
   驰马台
   击毬亭
   挂弓松
   土宇基
   庆兴宅
   读书堂
   咸关平
   青海祠
   侍中台
   磨天岭
   鬼门关
   感昔梦
   临溟大捷歌
   孔州谣三叠
   六歌
   浦项岛。观猎行。(在府北十里豆满江中。)
   白云白
   射龙台
   朔风行
   西水罗日出歌
   夏雪歌
   塞上吟
   塞翁歌
   端午篇
   胡山青
   海棠花歌
   思美人曲
   盛京歌。送徐端揆(命善)赴沈阳。
   斡东歌
   戍卒怨
   黄山游歌
   七月霜
   赤岛歌
   皇帝冢词(在行营西。二十里会宁地。)
   二月闻解官报(己亥)
   过鬼门关
   夜宿朝日轩(城津客舍)
   磨天岭
   磨云岭
   咸关岭
   乐民楼
   铁岭
   踰铁岭。向淮阳。
   到耳溪
 诗○四郡录
   自忠州入峡
   龟潭
   向长湖
   舍人岩(二首)
   云岩
   守一庵(庵前有石峰。名曰鹤归柱。)
   出洞
   自上津挐舟泛岛潭
   出峡
耳溪集卷六
 诗○燕云纪行(壬寅冬。以冬至兼谢恩副使赴燕。郑相公存谦为正使。洪学士文泳为书状官。)
   拜表出郊(二首)
   自坡州向松京
   花石亭。敬次正使郑公(存谦)韵。
   松京怀古
   善竹桥
   到青石岭。入海西界。
   发金陵向龙泉
   自龙泉抵洞仙关(邑名凤山。驿名麒麟。)
   冒雨。踰洞仙岭。入黄冈。
   渡浿江。登练光亭。
   西京怀古
   箕子墓
   百祥楼。观剑舞。
   渡萨水有感
   倚剑亭。与书状共饮。
   入湾府
   留题来宣阁
   奉和正使韵
   至日行礼馆所。述怀呈上价。
   渡江
   露宿九连城
   过松鹘山。野旷水清。林木翳然。宛似村落之状。路傍有温井。长流不竭云。
   宿葱秀山下。恰似平山葱秀。而奇秀过之。傍有鱼龙堆。
   入栅门(二首)
   凤凰城
   宿通远堡。向连山关。
   青石岭志感(昔我 孝庙赴沈馆时。过此岭。遇雨。作短歌。国人传之今。此第二三四句。即翻歌中辞也。)
   过石门岭。入辽野。
   自冷井。向辽东。
   太子河(河古衍水。世传燕丹所匿处云。)
   咏荆轲
   观白塔向沈阳
   发沈阳。过磨刀桥。
   自黄旗堡。夜抵白旗堡。
   一板门望巫闾
   北镇庙
   十三山
   松山堡(是明兵大䘐处)
   宁远城。忆袁巡抚。
   祖大寿牌楼
   过东关驿。向中后所。始出辽野。
   辽俗四十韵
   山海关八咏
   射虎石(在永平府阳山)
   高丽堡
   蓟门烟树
   蓟州途中
   宿燕郊
   路傍乞儿行
   东岳庙
   南馆除夜记怀(二首)
   户部侍郎金简。送示蕉园小像帖。名曰绿天图。遂作长篇。以题其后。
   赠戴翰林衢亨
   元宵灯戏二十韵
   文丞相庙
   万寿山(二首)
   皇都即事
   二月六日。离北京途吟。
   白河途中。又次上使韵。
   离燕两日。天气晴和。喜甚口占。
   香林寺(寺有白干松)
   观耕麦
   蓟州
   再观烟树
   玉田看新月。次上使韵。
   又次效李义山体诗
   发玉田
   丰润路中口占献上使。兼示三价。
   榛子店
   沙河途中。次上使韵。
   滦河清节祠
   代墨胎子赠姜子牙
   姜子牙答诗
   代墨胎子。赠箕子。
   箕子答诗
   抚宁县。访徐进士绍薪。携登会心亭。留赠。(自其大人鹤年。以翰墨自娱。尹白下淳,曹参判命采。皆有手笔。在壁上。故手写一绝以赠之。)
   汉儿剃头行
   澄海楼(五咏)
   出关
   望夫石歌(在山海关外姜女庙后)
   暮入宁远府
   杏山道中
   春分日。宿生阳店。
   抵十三山
   雪中向闾阳驿
   雪后早行
   东归操
   晓发羊肠河
   登月峰雾中望辽野
   夜抵白旗堡旧馆
   晓发。向芦沟河。
   渡辽行
   到巨流河。流凘塞津不得渡。仍观古战场。
   朝日过河口占
   高家店途中
   又得原字
   边城店
   朝发向永安桥。
   暮抵沈阳
   盛京
   旧辽东
   华表柱歌
   踰磨天岭
   自甜水店。向连山关。
   鸡鸣寺歌
   到栅门
   栅门即事
   后车不至。淹滞一旬。遣闷。
   同三价往见安市城。登攒云岩题名。
   出栅。午炊温井。
   晓渡鸭江
   到定州。书状寄示一律。走笔以酬。
   还到浿江
 诗○岳州录
   岳州。先祖旧莅也。小子忝按本道。巡节凡三到。而舍弟又蒙恩守是郡。奉老亲为专城养。余请暇来觐。太守备仪郊迎。回忆辛卯春。以新恩到碧城时。同一胜事。莫非国恩也先休也。诗以识之。(甲辰)
   设养老宴
   步海州进士李一燧韵以赠之
   葱秀山
   朴渊
   泛槎亭
   花潭逝斯亭
 诗○小白录(乙巳以云观提举承命。诣丰基。监堇 景慕宫胎室石役。)
   自忠州入清风
   宿丹阳馆。登凤栖楼志感。
   踰竹岭。到丰州。顺兴倅郑子敬(持淳),荣川倅郑君(来鼎)来迎。喜而题赠。
   顺兴浮石寺。官程有限。不得往见。追寄主人。
   到丰基。诣鸣凤寺董役。留题朝阳楼。
   题醴泉伴鹤亭
   鸟岭
   自忠州乘舟。下玉江月滩。
   过双岭古战场
   登南汉西将台
耳溪集卷七
 诗○关西录(辛亥夏。荐拜平安道观察使。)
   四月二十六日。宿金陵馆。是余晬日。有感而题。
   葱秀馆
   洞仙岭
   麟蹄倅申文初(光河)。千里远访。携上江楼。
   麟蹄倅住祥原衙中。寄诗走次。
   大雨初收。登练光亭观涨。
   登长乐宫旧墟万寿台
   七月既望。泛舟浿江。溯上浮碧楼。
   发南巡
   东明王墓
   入三登县。乘小艇。溯上鹦鹉洲。有感而题。
   宿江东县
   降仙楼
   泛舟沸流江。溯洄十二峰下。
   暮雨台(在降仙楼前)
   宿殷山
   慈母山城
   梨花亭(在永柔客舍傍。是壬辰驻跸处。)
   发三和向江西
   午炊平壤狄桥院。冒雨还营。
   百祥楼
   渡博川大定江
   缓带轩
   倚剑亭。同诸守令。观剑舞。
   过东林左岘城。向铁山。
   入湾府
   馆于镇边轩
   同诸倅出百一院。试武士。又令妓女。驰马长楸。
   乘月登统军亭。点烽军。仍举火。见戍卒相应。
   午炊玉江镇舍
   踰延坪岭。过五丁峰入昌城。登南门楼。
   夜宿制胜堂。有出塞之感。
   九月二十二日。千秋节也。不胜北望之恋。途中口占。
   午炊古昌城
   自古昌城。向当峨山城。
   龙湫(在山上绝顶)
   宁边途中
   登铁瓮山城东台
   无尽台
   浿江冰解。登练光亭。
   发春巡。宿祥原。渡鹦鹉洲下流。
   到江东。观万柳堤新碑。留题一绝。
   三宿留仙观。题柱联六句。走草一绝以识之。
   早发踰牛蹄岭。午炊于泰川之自作院。
   今行取路中山。复峡栈路。峻险崎岖。入龙湾界。始得平野。
   观猎威化岛
   白马山城。拜林将军庆业影堂。
   听流堂杜鹃满山。登天渊亭观舞。
   向嘉山
   冒雨向肃宁
   暮抵安定道吟
   还平壤
   郑甥东干登科唱名。 上特赐内部童乐。俾荣到浿上。设宴志喜。
   奋武台落成宴诗(并序)
   石湖亭
   万景台
   发巡渡江东南江。向三登。
   留题黄鹤楼
   留成都试儒武。乘月泛舟沸流江。
   夜宿留仙观。枕上闻箫声自远而来。不觉起坐。开户视之。月色满江。未知声之起处。遂呼烛而题。
   殷山澹澹亭。和李东岳壁上诗语。
   发北巡。向安州。
   节度使柳令(孝源)。新构小亭于运筹轩之东。请余书望海亭以揭之。遂题一律。
   发宁边
   道遇雷雨。宿标兴馆。早发入山。枫色正酣。不早不晚。夜来风雨。似有助矣。
   入香山舍普贤寺观音殿。奉玩西山大师袈裟宝珠及天朝诸将笔迹。有感而题。
   登上院观三瀑
   自上院。又转而东。百折千回。到内院。万峰环拥。奇岩竞秀。始得一山全面。
   引虎石(在上院庵前。攀铁索乃上。)
   冒雨出山。渡月林江。
   发龟城。踰大小青龙岭。
   纳清亭
   夜宿运筹轩。次壁上诸公韵。留赠柳节度。
   旬日自顺安还营
   向晚登镜波楼
   浮碧楼
 诗○燕云续咏(甲寅冬。以冬至兼谢恩正使。赴燕。李参判义弼为副使。沈学士兴永为书状官。)
   至月初七。到箕城。宿练光亭。
   辛亥清北告饥。壬子春。余以巡节监赈。今到郭山云兴馆。耄倪成群遮道致谢。宣川以下亦然。故赋以志之。
   听流堂
   入龙湾
   士民持壶酒。处处迎拜。安有遗惠。可见厚俗。
   渡鸭江。夕抵九连城露宿。忆镇江古迹。
   夜宿葱秀山下
   午炊凤城。宿松站。
   自黄家庄。向通远堡。
   入境三日。记所见闻。(二首)
   度会宁青石两岭。宿娘子山。
   登石门岭。望辽野。
   观白塔。宿迎水寺。
   早发。向烂泥堡。始入大野。
   午炊白塔堡冰渡浑河
   向沈阳
   晓发高家子。过周流河。转向新民屯。
   过白旗堡。始入辽西。犹是箕子旧境。
   午炊中安堡
   早发闾阳驿。辽野将尽。巫闾渐近。
   宿十三山
   渡大凌河。望医巫闾。
   过大小凌河。抵宿高桥堡。
   午炊连山驿。向宁远城。记辽左风俗。
   自沙河所。向东关驿。
   辽人善畜牧。牛马猪羊。各顺其性。必有相传之法。聊记其实。以俟识者。
   晓发向中前所。月色如昼。天野一色。亦一壮观。
   历登吴王台。望姜女庙。憩二里店。会副使书状小饮。
   暮入山海关。宿红花店。
   途中。望见抚宁,昌黎诸山文明之气。真是中华世界。诗以赋之。
   榆关秀才齐佩莲。曾于壬寅相识。今来迎候店舍。把酒叙阻。即席献诗。和以书赠。
   自抚宁县。抵宿永平府。
   向沙河驿。路傍多大树。漫吟。
   过昌黎县右北平。缅怀古人。自起羁愁。
   暮抵丰润登文昌阁。层台干云。旷野如月。飘然有羽化之思。
   到高丽堡。招问父老。无人识古事者。怅然而题。
   道蓟州。望见渔阳桥。抵宿邦均店。
   蓟门烟树
   早发遇雪。渡江一月。始见尺雪。燕山如席之花。尽非虚语。午炊枣林庄。向燕郊。
   燕郊途中
   终日大雪。千里一色。亦是中州大观。
   午炊大王庄。向朝阳门。
   岁除日晓。皇帝行谒庙礼。与进贺使。(正使朴右相宗岳,副使郑参判大容,书状郑校理尚愚。)祇迎于午门外。参宴于保和殿后寝殿。赐茶果。张百戏。是时。荷兰国越重溟来献宝器珍怪。盖于康熙十二年始来。今于乾隆六十年又来贡。斯乃前牒所未有者也。亦随东使参宴。冠服诡怪。诚一异观。诗以识之。
   记中州弊俗
   同进贺使。与紫光阁宴。皇帝命礼部侍郎。引入北海子。乘雪马。游太液池。观万佛寺五龙亭。登永安寺白塔。渡玉蝀桥。罢归。
   赠礼部尚书。纪晓岚匀。(匀有日边。犯我讳。省之。)
   礼部侍郎铁保手写一联诗见赠。诗以谢之。
   上元夜。同进贺副使郑台道以(大容)游南海子十七桥。(太液池。即北海子。西山。即南海子。)
   自圆明园。向西山。渡十七桥。登望蟾阁。
   墨庄李翰林鼎元。送示登岱图一帖。遂书泰山高歌一篇以归之。
   进贺使先归。诗以送别。
   纪晓岚宗伯。以清白文章。冠冕一世。实有▣音之感。出都门。聊赋惓惓之意。(二首)
   滞三河县。示副三价求和。
   步书状韵
   发玉田向丰润
   赠孤竹居士李美
   道见汉女扶杖短步。聊识弊俗。
   自沙河驿向永平府
   追记燕京见闻
   道见小驴系车后。长鞭打马尾。经传所载。信而有徵。聊记所见。以牖东俗。
   远游记怀
   抚宁古多名宦。石楼金榜。照耀城内。又闻猿狙产于山中。荆蜀风气。独见于此。自辽至燕。绝无松柏。而永平以下百馀里。往往成林。可见地灵殊异也。诗以识之。
   澄海楼。观日出。(二首)
   出山海关。宿两水河。
   发向宁远卫。近海多风。竟日掩轿窗而行。
   大风终日。留滞宁远城底。有感而作。
   自宁远。向高桥堡。
   午炊松山。抵双阳店。
   发双阳店。渡大凌河。此地与松山堡。俱是明师大䘐之处。海中觉花岛铁山嘴。即航海朝天之路。举目山河。自然兴感。
   过十三山。宿闾阳驿。
   转向北镇庙。纵观医巫闾全面。书赠守僧广老和尚。
   中安堡途中
   记辽蓟女俗
   渡羊肠河。冒大风。宿小黑山。
   发高家子。午炊大方身。
   沈阳
   白塔堡
   烂泥堡途吟
   午抵冷井。龙湾吏持家书来待。诗以志喜。
   踰青石会宁两岭
   春分日天气晴朗。我境似同然。喜而赋之。
   过凤凰山。向栅门。
   小望到浿上。宿练光亭。
   宿黄冈齐安堂。观剑舞。
耳溪集卷八
 诗○閒居录
   小弟鸣汉。中进士。荣墓志感。(癸未)
   哭仲弟挺汉墓
   翼翼斋夜集。谨次族兄相公(凤汉)韵。
   又次昏字(二首)
   又得香字。呈翼斋乞和。
   又次眉字
   长夏幽居(丙戌)
   夏睡
   临汉亭
   郑令公圣从(纯俭)索诗。寄呈一律。
   简寄清道守李季真(章祜)。兼求诗笺。(丁亥)
   暮春既望。同李汝慎(徽中),李稚和(致中),李善之(性源)。赏花于 贞陵。汝慎之胤(义凤)。时为寝郎也。李润甫(重海)亦不期而会。拈韵共赋。(二首)
   暮春 上幸 献陵。御龙舟。渡广津。 鹤驾从焉。舳舻旌旗。连江蔽空。士女耄倪。漫山溢野。诚希旷之宏观也。谨构短律。以伸颂抃之忱。(戊子)
   回銮时。有从官落后之命。与诸公泛鸥湖。
   叠前韵。呈江汉居士黄大卿。
   涉园
   金友浑然。有约不来。怅然而题。
   寄浑然
   水曹官衔偶同昔贤。聊赋自喜之意。
   李相国(昌谊)清郊别墅。次壁上韵。(己丑)
   秋声
   赠连原丞蔡景洪希范
   送上价徐尚书君受赴燕(三首)
   寄李正言润甫三山侨居(五首)
   送朴佥枢敬行之任兴海
   除日。差祭 长陵。守岁斋室。(辛卯)
   端阳日。差祭 贞陵。忆曩岁诗会。怅然而题。
   读始皇纪
   翼斋回甲。谨次老圃赵尚书(明鼎)韵。(癸巳)
   登俊试纪事(八绝○甲午)
   荣扫志感
   次赵侍郎元玉(宗铉)日涉亭韵
   奉赆李令公善之(性源)之任淮阳
   送洪校理(相圣)。充试才御史。赴济州。(四首)
   送李学士圣中(在学)从事北关(四首)
   奉赆李令公德而(崇祜)之任春川(乙未○三首)
   将之庆兴。历入耳溪。哭别子墓。(丁酉○五首)
   送副价郑侍郎大哉(元始)赴燕(庚子)
   送李侍郎圣浩(敬养)。按海西伯。(辛丑○二首)
   赠李郎永翼(二首)
   燕行初返。入骊湖。题元亨溪亭。(癸卯)
   追题族大父判书公(重徵)致仕帖
   鹤城君(榆)以 先朝同庚甲戌生。今年为九十一。 上于九月十三日。 先朝诞辰。特赐几杖。下御制七律。诸臣敬和之。(甲辰)
   奉酬万妙子权圣一(万衡)寄示韵(乙巳)
   忆郑侍郎时晦(景淳)。寄呈白川行轩。
   芝溪宋德文(载道)。寄古体四韵诗。仍足成十二韵以詶之。
   留题双湖亭(庚戌)
   送申水部文初之任麟蹄
   别小瀛居士洪圣几(秉哲)。大归东江。
   奉酬万妙子权圣一赠白羽
   敬次宗兄靖惠公(象汉)宣谥日 御制诗韵(二首)
   一门三耆社。(族叔奉朝贺秀辅氏,宗侄领议政乐性。)近世罕有。时值癸丑暮春。仿兰亭修稧。三家各设一会。以志寿域盛事。(癸丑)
   正月十二日。 上诣 显隆园。命贱臣为守宫大将。巡徼禁中。至十五日还宫。乃罢归。每夜步月禁川桥。诗以识之。(甲寅)
   观鸡啄粟鹅吃草
   观鸟啄木
   夜听杨少尹序感二疏事
   寄纪尚书
   宣德砚歌
   玉如意歌
   宗侄领相(乐性)。今年满八十。命依国朝故事。赐几杖。诗以宠之。敬和其韵。(丁巳)
   丁巳冬。宪书赉官之回。晓岚宗伯寄诗。步其韵答之。(二首)
   寄晓岚纪尚书(戊午○二首)
   送族叔奉贺(秀辅)。就养儿观察关东太太府。(奉贺长子仁浩。为东伯。)
   送曹学士锡中以书状赴燕(三首)
   送奏请副使李侍郎(集斗)赴燕(庚申)
   月夜有怀郑时晦
   病中梦得颔联。有感而足成。(辛酉)
   奉贺洪知敦宁(应辰)进士回榜
   送正使曹尚书(允大)赴燕
   梦中赠客
   梦题画鹰
 诗○耳溪录
   中秋夜。登后麓。
   舍弟自 贞陵斋所来曾。游万景洞。(二首)
   秋声
   山行漫题
   暮春出耳溪途吟
   满山桃李盛开题兼山楼
   即事
   登纱帽峰远眺(二首)
   夜听小瀑。无寐漫题。
   落花吟(二首)
   楼前小溪。筑石成桥。
   受暇省湖阡。转向耳溪。
   暮春少望。同子侄及六七少年。游九曲潭。
   漫题
   见石上旧书戏题
   出耳溪
   登兼山楼。见倭红盛开。
   病后出耳溪。登水哉亭。
   有二少年。联辔来访。喜而题赠。
   菊月十三。出耳溪。闻樊川侄叔度(乐任),熙叟(就荣)父子。来拜先墓。仍游九曲洞天。留诗而去。辞工而情到。为步其韵却寄。(三首)
   少望。季常(乐伦)熙叟来访。于时枫色正酣。携入九曲。少憩月影潭。转上玉镜台。煮菊饮酒。盘旋于红流白石之上。薄曛乃归。拈韵共赋。
   樊川父子归赋五七律各九首见赠。藻彩绚烂。音节铿锵。不觉枫菊夺鲜。涧瀑增响。老夫三鼓气竭。只和数篇以谢之。(四首)
   暮春出耳溪
   将归留题
耳溪集卷九
 诗○赓载录
   喜雨诗七言十韵
   寒食东风御柳斜七言十韵(癸未春。以承旨应制。)
   文武兼用长久之道。五言律诗。
   禁苑枫林叶叶红七言二十韵(己丑秋。以承旨应制。)
   赓和 御制示宝鉴纂辑诸臣诗韵
   赓和 太庙腊享诗韵
   是夜复与筵臣联句(内阁直提学郑志俭,徐有防。原任直阁金憙。待教李昆秀。检校待教尹行恁。行承政院都承旨沈丰之。行左承旨朴祐源。右副承旨李时秀。别云剑弘文馆提学徐有邻。宝剑都总府副总管洪良浩,金尚集。)
   赓和 驾过高阳诗韵
   赓和 驾驻高阳郡舍诗韵
   赓和祈稔阁诗韵
   赓和洗剑亭诗韵
   对此欣登岁披襟弄五弦七言二十韵
   赓和洗心台赏花诗韵
   内苑兰亭会应制
   赓和赐耆社诸臣诗韵
   人瑞录进笺日联句
   赓和 慈宫周甲诞辰。志喜诗韵。
   赓和颁尺诗韵
   赓和华城行宫诗韵
   赓和 驾临训鍊院诗韵
   赓和赠领府事洪乐性江亭之游诗韵
   赓和题手圈诸书诗韵
   赓和谨题敬奉阁诗韵
   赓和将拜 献陵。晓次舟桥。步戊子前韵诗韵。
   赓和敬题 献陵斋室诗韵
 诗○哀挽录
   贞圣王后挽词(丁丑)
   仁元王后挽词(丁丑○六首)
   英宗大王挽词(丙申○十首)
   英祖大王挽词(代作○七首)
   文孝世子挽词(丙午○五首)
   正宗大王挽词(庚申○十首)
   哀旅庵申承旨(景浚)
   哀月岩李参奉(匡吕)
   哀江汉黄太史(景源)
   哀艮翁李京尹(献庆)
   哀芝溪宋处士(载道)
   哀小瀛洪进士(秉哲)
   哀修井郑尚书(景淳)
   哀震泽申承旨(光河)
   百岁老人李知事(墣)(八首)
   郑承旨圣从(纯俭)
   郑骊州(夏彦)(四首)
   李进士(敦恒)
   李察访(荣凤)(三首)
   李献纳润甫挽(四首)
   活山南参奉(龙万)
   族弟九皋处士士良(儒浩)
   洪长城载汝(景厚)
耳溪集卷十
 序
   中兴嘉谟序
   贾子粹言序
   六书经纬序
   四部选要序
   经世正韵图说序
   海东名将传序
   尹忠宪公(烇)实纪序
   赵氏十三忠录序
   湖南节义录序
   晋阳四世忠义合编序
   文华进学编序
   笔迹类汇序
   风谣续选序
   庆寿宴稧帖序
   麻疹汇成序
   守拙斋家训序
   花溪集序
   旅庵集序
   春庵集序
   活山集序
   修山集序
   芝溪集序
   带方世稿序
   完山崔氏族谱重刊序
   月潭崔公(滉)年谱序
耳溪集卷十一
 序
   送关西伯蔡伯规(济恭)
   送青严督邮李辉伯(荣凤)
   送赵士鼎(重镇)之任平康序
   送莱伯洪叔章(文泳)
   送从子乐游赴楸坡镇序
   送赵学士宽甫(弘镇)之任康津序
   送李学士稚和(致中)赴燕序
   送舍弟明浩赴燕序
   赠具生允翼充书记赴燕序
   送赵学士士受(鼎镇)赴燕序
   送李学士(鼎运)赴燕序
   送尹侍郎渭老(尚东)赴燕序
   送从子乐游赴燕序
   送赵尚书尔真(尚镇)赴燕序
   赠苍岩朴仲涵(师海)游金刚序
   赠洪上舍圣几(相哲)归南阳序
   赠湖南李汝元(如朴)
   郑侍郎时晦周甲序
   小瀛居士洪圣几周甲序
耳溪集卷十二
 记
   文宪书院九斋记
   文会斋记
   斐然堂记
   四达亭重修记
   芙蓉堂记
   双清亭记
   君子亭重修记
   太虚楼重修记
   映波楼重修记
   听莺亭记
   奋武台重修记
   镜波楼记
   得月楼重修记
   大衍亭记
   万弩门记
耳溪集卷十三
 记
   泥窝记
   日涉亭记
   稽古堂记
   见一亭记
   追远堂记
   忍窝记
   尔雅轩记
   听波楼记
   愚坡记
   井庵记
   双湖亭记
   天雷斋记
   牛耳洞庄记
   兼山楼记
   小归堂记
   牛耳洞九曲记
   牛耳墓山记
   游耳溪记
   咸兴本宫御物记
   射龙台记
   二陵记
   赤岛记
   卵岛记
   西水罗记
   乌曷岩记
   抚夷堡日月出记
   安市城记
   山海关记
   望海台记
   辽野日出记
   滦河清节祠记
耳溪集卷十四
 记
   平山府天使去思碑阁记
   安岳郡去思碑阁记
   赠训鍊院正孙公(宗老)旌闾记
   赠兵曹参判李公(彭寿)旌闾记
   赠承旨权公(士敏)旌闾记
   高氏三孝旌闾记
   宗簿寺佥正赠吏曹参判权公(山海)旌闾记
   烈妇李氏旌闾记
   江都南门楼重修记
   武烈祠重修记
   酬忠祠记
   禁梦庵重修记
   报恩寺重修记
   延安南大池疏浚记
   万柳外堤记
   合湖龙耕记
   耽罗三姓记
   筮伦记
   梦中论书记
   雁丸记
   肃慎氏石砮记
   宋钱记
   豆满江植柳记
   豆满江海棠记
   青海府牧丹记
   老木记
耳溪集卷十五
 书
   与四舅沈公(铋)论主客辨书
   答南进士(龙万)
   与朴维则(希圣)
   上巡使赵台(㻐)(在庆兴时)
   答申文初(光河)
   再答申文初书
   答金元直(敬之)
   答申仪甫(大羽)
   答黄判枢(景源)
   与徐尚书(浩修)论易书
   答宋德文(载道)
   与宋德文论诗书
   答宋德文论书书
   答李刚叔(健燮)
   与戴翰林衢亨书
   与戴翰林书
   答孤竹国李秀才纯之美书
   与纪尚书
   与纪尚书书
   与纪尚书书
耳溪集卷十六
 题跋
   璿源系谱纪略跋
   御定八家手圈跋
   慕堂遗稿跋
   芸窝集跋
   五山集跋
   龙城双义录跋
   愚斋孙公(仲暾)实纪补编跋
   怀斋朴公(光玉)遗事跋
   逍遥子南公遗事跋
   李圣直(普良)行录跋
   庆州崔氏世寿帖跋
   五世同居帖跋
   梁青溪(大朴)倡义檄跋
   穆陵宸翰后识
   仁平君李公(普赫)家藏 御书后识
   洪氏家藏 御札后识
   登俊试唱名日。受赐 御笔八字后识。
   丙子应制诗后识
   辛丑赓载帖后识
   癸卯赓韵帖后识
   题丁亥诗帖
   题烟岩诗集
   题赵侍郎(宗铉)上游帖
   题赵孝子锡类编
   题小瀛居士葬白发记
   题李梦瑞(献庆)蔡希庵挽百韵律
   题申文初白头山诗
   题艮翁李梦瑞浮桥行
   题闰重阳帖
   题李北海娑罗树碑
   题韩昌黎书夷齐读书处大字
   题吕真人榴皮帖
   题皇明诸将名帖
   题新罗文武王陵碑
   题新罗太宗王陵碑
   题新罗真兴王北巡碑
   题麟角寺碑
   题鍪藏寺碑
   题金角干墓碑
   题白月寺碑
   题平济塔
   题原州半折碑
   题陟州东海碑
   题金自庵(絿)笔迹
   题尹白下(淳)书轴
   题李季恭(昌友)祝鸡翁图
   题檀园金弘道扇画
   题玉泉社书画帖
耳溪集卷十七
 铭
   禹鼎铭
   浑仪铭(应制)
   雷斧铭
   威斗铭
   葫芦茶注铭
   丹砂研山铭
   程君房墨铭
   义士权公复兴,烈妇瑞山柳氏旌闾铭。
 颂
   赠冠颂
   御赐太学银杯颂
 赞
   元子宫睿笔赞(癸丑。 元子宫睿龄四岁。书太平二字。赐翰林洪乐游。)
 辨
   迁葬辨
   潮汐辨
   五就桀辨
   反桐叶封弟辨
   李翰林诗辨
   范增论辨
   管仲不死子纠辨
   七情辨
 论
   质文论
   经权论
   五霸论
   太史公改古文论
 解
   形解
   声解
   诗解
   格物解
耳溪集卷十八
 传
   针隐赵生光一传
   洪孝子次奇传
   张义士厚健传
   清华李公阳昭传
   李处士梦鲤传
   皮载吉小传(癸丑○奉教制)
   副元帅金将军景瑞传
   高丽遗臣三先生传
   枫林申义士虬年传
   义士守门将文纪房传
 自序
   太史氏自序
 杂著
   原则
   原象
   乞明文
   李树滋字说
   浑仪说
   少尹洪公(载)遗事
   博奕供
   乾坤策(庭试拟作)
   增广文科初试策题
   增广文科覆试策题
耳溪集卷十九
 疏劄
   辞弘文馆修撰书(甲戌)
   进六卦演义书(丙子)
   登俊试后。辞图像联名疏。(甲午)
   辞同知义禁府事疏(庚子)
   陈六条疏(癸卯)
   论时弊疏(都宪时○丁未七月吏判拟荐时。 上教曰。洪某癸卯一疏。树立卓然。宜可入荐。即是疏也。)
   辞升资宪拜工曹判书疏(甲辰)
耳溪集卷二十
 疏劄
   冬雷后应旨劄(乙巳都宪时)
   辞弘文馆提学疏(丁未)
   辞吏曹判书疏(己酉)
   都政后。乞免吏判疏。(庚戌)
   辞吏曹判书疏
   辞吏曹判书疏(辛亥)
   请前正言柳星汉明正典刑疏(壬子)
   请寝唐钱贸来疏
   辞大提学疏(癸丑)
   辞大提学疏[再疏]
   辞大提学疏[三疏]
   乞骸疏
   辞艺文馆提学疏(戊午)
   辞大提学疏
   再辞文衡。仍请乞骸疏。(己未)
   辞吏曹判书疏
   辞升辅国疏
   进兴王肇乘劄
耳溪集卷二十一
 疏劄
   乞免文衡。辞 健陵丁字阁上梁文制进疏。(庚申)
   乞免文衡疏
   掌令俞铉章疏后。乞免文衡疏。
   掌令俞铉章疏后。乞免文衡疏。[再疏]
   掌令俞铉章疏后。乞免文衡疏。[三疏]
   辞文衡会圈疏(辛酉)
   新荐文衡疏
   再荐文衡疏
   请升配有子大成殿疏(为馆学生。代作未彻。)
 启
   岁初宾对陈勉启(甲申大司谏时)
   王世孙听政宾对陈勉启(乙未经筵时)
   请北关诸邑缘江植木启
   请棘城筑城厚州设邑启
   请文任通望时问议文衡启(甲寅大提学时)
   论长渊海防事启(辛卯海伯时)
   请皇明参将骆尚志追配武烈祠启(壬子箕伯时)
 议
   英宗大王,贞圣王后,王大妃殿加上尊号议。
   景慕宫 惠庆宫加上徽号议
耳溪集卷二十二
 教命文
   王世子冠礼册礼教命文(庚申)
 颁教文
   元子定号颁教文(庚戌)
   王大妃殿宝筹五旬。 惠庆宫宝龄六旬。称庆陈贺颁教文。(甲寅)
   王世子冠礼册储颁教文(庚申)
   大殿登极颁教文
   大王大妃殿垂帘同听政颁教文
 笺
   元子诞生。称庆陈贺。 大殿率百官。进 王大妃殿亲上笺。
   王大妃殿宝龄五旬。称庆陈贺。 大殿亲上笺。
   惠庆宫宝龄六旬。称庆陈贺。 大殿亲上笺。
   登俊试谢恩笺
   春秋馆赐诗宣酝谢恩笺
   进羹墙录笺
   先朝旧臣升资谢恩笺
   耆司考绩日赐诗宣酝谢恩笺
   进人瑞录笺
 致词
   王大妃殿宝龄五旬。称庆陈贺。 大殿亲上致词。
   惠庆宫宝龄六旬。称庆陈贺。 大殿亲上致词。
 教书
   令京畿监司郑弘淳书
   令江原监司沈锈书
   令开城留守金致仁书
   令黄海监司赵明鼎书
   教判敦宁洪象汉致仕书
 上梁文
   旌烈祠移建上梁文
   留仙观上梁文
   镜浦台上梁文
   子规楼上梁文
   得中亭上梁文
   长安门上梁文
耳溪集卷二十三
 进香文
   大行王妃殡殿江华府进香文(丁丑)
   大行大王大妃殡殿敦宁府进香文
 祭文
   宗庙夏享大祭亲祭文
   宗庙冬享大祭亲祭文
   王世子冠礼册储时。 宗庙社稷告由祭文。
   永禧殿酌献礼祭文
   景慕宫亲祭文
   景慕宫亲祭文
   景慕宫冬享大祭亲祭文
   毓祥宫亲祭文
   毓祥宫亲祭文
   献陵亲祭文
   温陵酌献礼遣大臣摄行祭文
   弘陵亲祭文
   元陵亲祭文
   元陵亲祭文
   显隆园亲祭文
   显隆园亲祭文
   显隆园亲祭文
   仁元大妃大渐时。 宗庙社稷祈祷祭文。
   社稷祈谷大祭亲祭文
   祈雨祭文
   北郊别厉祭祭文
   东西南厉坛慰祭祭文
   鸱述岭祈雨文(在庆州时)
   利见台祈雨文
   兄江祈雨文
   大角干墓祈雨文
   兄江再祷文
   社坛祈雨文
   崇德殿祈雨文
   角干墓再祷文
   敬顺王庙宇改建。影帧移摹后。奉安祭文。
   南原龙章书院合享祭文
   左议政信度公慎守勤墓致祭文
   延安南大池疏浚告由文
耳溪集卷二十四
 祭文
   祭郑叔幼能(克俭)
   祭季舅沈公(钹)
   祭内从沈兄(靖之)
   祭伯舅樗村沈先生(錥)
   哭亡弟进士挺汉文
   祭再从叔同敦宁公(鉴辅)
   哭亡女李氏妇文
   祭金仁川(亨大)
   哭长子妇坡平尹氏文
   祭族弟戆汉文
   祭郑平壤(锡保)
   祭李善山(章祜)
   哭仲弟进士迁葬文
   哭亡侄女赵氏妇文
   哭亡儿文
   祭亡儿初期文
   祭郑参判(晚淳)
   哭亡室贞敬夫人文
   祭宗侄领议政孝安公(乐性)
   祭族叔奉朝贺(秀辅)
 哀辞
   尹参判(东升)哀辞
耳溪集卷二十五
 碑
   江东万柳堤碑(己卯为县宰。筑堤立碑。后按箕营。又作后铭。改刻以立。)
   星州戊申纪功碑(并序)
   梧川李相国(宗城)龙湾纪惠碑(并序)
   长兴金溪祠碑(并序)
   宁越观澜亭遗墟碑(并序)
   湖南倡义碑(并序)
   紫霞洞九斋遗墟碑(并序)
   昌宁曹氏始祖墓坛碑(并序)
   长城南门倡义碑(并序)
耳溪集卷二十六
 神道碑
   弘文馆校理学圃梁公神道碑(并序)
   工曹佐郎梁公神道碑(并序)
   司宪府大司宪赠吏曹判书忠正李公神道碑(并序)
   左议政李公神道碑(并序)
   判中枢府事赵公神道碑(并序)
   礼曹判书李公神道碑(并序)
   知中枢府事柳公神道碑(并序)
耳溪集卷二十七
 墓碣铭
   曾祖考判决事赠吏曹参判府君墓碣铭(并序)
   弘文馆副校理天一斋洪公墓碣铭(并序)
   顺兴府使洪公墓碣铭(并序)
   盘桓堂洪公墓碣铭(并序)
   左议政贞简郑公墓碣铭(并序)
   礼曹判书郑公墓碣铭(并序)
   工曹参判金公墓碣铭(并序)
   礼曹参判成公墓碣铭(并序)
耳溪集卷二十八
 墓碣铭
   兵曹参判权公墓碣铭(并序)
   礼曹参判金公墓碣铭(并序)
   吏曹参判尹公墓碣铭(并序)
   左承旨成公墓碣铭(并序)
   左承旨旅庵申公墓碣铭(并序)
   右副承旨止斋李公墓碣铭(并序)
   大司谏西州曹公墓碣铭(并序)
   兵曹参议任公墓碣铭(并序)
耳溪集卷二十九
 墓碣铭
   金堤郡守赠吏曹参议朴公墓碣铭(并序)
   汉城府庶尹成公墓碣铭(并序)
   黄州牧使李公墓碣铭(并序)
   黄州牧使徐公墓碣铭(并序)
   山清县监曹公墓碣铭(并序)
   广兴守赠吏曹参判曹公墓碣铭(并序)
   稷山县监权君墓碣铭(并序)
   知训鍊院事咸春君李公墓碣铭(并序)
   三道统御使许公墓碣铭(并序)
   训鍊院判官赠左承旨金公墓碣铭(并序)
   永宗防御使赠兵曹参判金公墓碣铭(并序)
   昌城防御使张公墓碣铭(并序)
   安佐郎墓碣铭(并序)
耳溪集卷三十
 墓碣铭
   礼曹正郎朴公墓碣铭(并序)
   三道统御使赠兵曹参判忠烈罗公墓碣铭(并序)
   怀仁县监洪公墓碣铭(并序)
   军资监参奉全公墓碣铭(并序)
   侍讲院弼善高公墓碣铭(并序)
   赠司宪府执义李公墓碣铭(并序)
   晋州牧使赠左承旨申公墓碣铭(并序)
   司宪府监察李公墓碣铭(并序)
   慕孝斋郑公墓碣铭(并序)
   养默斋崔公墓碣铭(并序)
   晚悔堂李公墓碣铭(并序)
   四隐苏公墓碣铭(并序)
   后溪赵公墓碣铭(并序)
   春庵苏公墓碣铭(并序)
耳溪集卷三十一
 墓碣铭
   艮湖崔公墓碣铭(并序)
   东冈崔公墓碣铭(并序)
   遁谷李先生墓碣铭(并序)
   蒙斋李公墓碣铭(并序)
   执斋金公墓碣铭(并序)
   副率任公墓碣铭(并序)
   处士诚庵李公墓碣铭(并序)
   处士崔公墓碣铭(并序)
   处士闵公墓碣铭(并序)
   处士南公墓碣铭(并序)
   进士朴公墓碣铭(并序)
   韩处士墓碣铭(并序)
   权处士墓碣铭(并序)
耳溪集卷三十二
 墓志铭
   始祖国学直学公墓志
   始祖妣顺天金氏墓志
   都佥议舍人洪崖公墓志
   密直使公墓志
   宝文阁大提学公墓志
   巡卫司郎将公墓志
   生员公墓志
   先祖妣光山金氏墓志
   右军司正公墓志
   先祖妣竹山金氏墓志
   右部副司正公墓志
   司圃署别提赠左通礼公墓志
   先祖妣淑人全州崔氏墓志
   部将公墓志
   副司勇赠左承旨公墓志
   祖考郡守赠吏曹参判府君墓志
   先府君墓志
   先府君墓小志
   继妣贞夫人坡平尹氏墓志
   内子贞敬夫人东莱郑氏墓志铭(并序)
   仲弟成均生员墓志铭(并序)
   弟嫂恭人全州李氏墓志
   三从叔母南原尹氏墓志
   宗兄判敦宁公墓志铭(并序)
   礼曹判书致仕奉朝贺洪公墓志铭(并序)
   三愚堂洪公墓志铭(并序)
耳溪集卷三十三
 墓志铭
   礼曹判书仁阳君李公墓志铭(并序)
   御营大将金公墓志铭(并序)
   统制使赠兵曹判书金公墓志铭(并序)
   司谏院大司谏李公墓志铭(并序)
   敦宁府都正李公墓志铭(并序)
   侍讲院司书李公墓志铭(并序)
   同知中枢府事郑公墓志铭(并序)
   同知中枢府事徐公墓志铭(并序)
   佥知中枢府事崔公墓志铭(并序)
   平壤府庶尹郑公墓志铭(并序)
   德山县监成公墓志铭(并序)
   义禁府都事赵公墓志铭(并序)
   金川郡守郑公墓志铭(并序)
   义禁府都事郑君墓志铭(并序)
   成均生员李公墓志铭(并序)
   成均生员李公墓志铭(并序)
   淑夫人密阳朴氏墓志铭(并序)
   孺人青松沈氏墓志铭(并序)
耳溪集卷三十四
 墓志铭
   巡抚使宋公墓志铭(并序)
   承旨阳山金公墓志铭(并序)
   泗川县监赠兵曹判书郑公墓志铭(并序)
   花冈郑公墓志铭(并序)
   秋潭金公墓志铭(并序)
   省庵朴公墓志铭(并序)
   忍窝柳公墓志铭(并序)
   枫岩柳公墓志铭(并序)
   沧洲权公墓志铭(并序)
   万妙居士权公墓志铭(并序)
耳溪集卷三十五
 墓表
   判中枢府事具公墓表
   左司谏牟公墓表
   仁川府使金公墓表
   大兴郡守郑公墓表
   结城县监郑公墓表
   承文院副正字韩公墓表
   溪阴赵公墓表
   清江李公墓表
   竹阴李公墓表
   桐江处士李公墓表
   閒云居士尹公墓表
   鹤洞李公墓表
   太学生金君墓表
   李君昌之墓表
   景心斋洪公墓表
   赠左参赞姜公墓表
   诚庵韩处士墓表
耳溪集卷三十六
 谥状
   正宗大王谥状
   江宁都正谥状
   锦城尉朴公谥状
   左议政李公谥状
耳溪集卷三十七
 谥状
   吏曹判书李公谥状
   判敦宁府事赵公谥状
   吏曹判书逸庵尹公谥状
   礼曹判书致仕奉朝贺洪公谥状
   户曹判书赵公谥状
   水原府留守赠左赞成赵公谥状
耳溪集卷三十八
 谥状
   高丽按廉使梧隐金公谥状
   工曹判书柳公谥状
   赠兵曹判书郑公谥状
   赠吏曹判书漆坪君尹公谥状
   召募使赠吏曹判书李公谥状
   参奉赠吏曹判书李公谥状
   侍讲院弼善赠都承旨郑公谥状
   丰宁君洪公谥状
耳溪集跋
 跋
   耳溪集跋[洪敬谟]
耳溪外集卷一
 讲说
   经筵讲说
耳溪外集卷二
 讲说
   胄筵讲说
耳溪外集卷三
 易象翼传
   图说
耳溪外集卷四
 易象翼传
   重卦
   序卦
   上经
耳溪外集卷五
 易象翼传
   下经
耳溪外集卷六
 易象翼传
   下经
耳溪外集卷七
 易象翼传
   大象解
   十三卦象解
   说卦传
   诸家證解
耳溪外集卷八
 群书发悱
   读礼记
   读韩子
   杂识
耳溪外集卷九
 万物原始
   仰观篇
   俯察篇
   近取篇
   远取篇
   杂物篇
   撰德篇
   辨名篇
耳溪外集卷十
 六书经纬
   六书经纬序
   仰观篇
   俯察篇
   近取篇
   远取篇
   杂物篇
   撰德篇
   辨名篇
   后题[纪 ]
   朝鲜洪副使示六书经纬。理解精到。不让古人。谨作长句一首题后。并以赠行。[戴衢亨]
耳溪外集卷十一
 牧民大方
   篇题
   吏典之属
   户典之属
   礼典之属
   兵典之属
   刑典之属
   工典之属
   什伍相联之制
   后题[洪良浩]
耳溪外集卷十二
 北塞记略
   孔州风土记
   北关古迹记
   交市杂录
   江外记闻
   白头山考
   海路考
   岭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