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竹下集卷之十六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x 页
竹下集卷之十六
 书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498H 页
答尹兄道以(心协)
数昨禁里逢纯之。闻有近报。而进士所患。取次益胜。极以为慰幸。即忽下状。意外入手。惊喜殆欲眼明。就承政候衙况。均膺休吉。是何等欣贺。进士之病。既是积久之病。向也添重之症。遄获退听。此为大幸。至于脱然完复。姑难为期。只宜善善调摄。缓缓责效也。先尊丈文字之托。闻命悚汗。无以为答。弟于平昔景仰者深矣。今于文字之末。少效区区之诚。岂不诚荣且幸也。以谊以分。宜不敢辞逊。而易名之状。体段不轻。比之金石之勒。更有重焉。先辈谥状之皆出于位望词翰之为一世最者。实以此耳。今若使鄙夷如弟者。唐突于作者之列。担当此大文字。则不但弟所不敢。在执事岂不为太欠商量之归耶。碑后之记。比此差轻。而犹不敢率尔仰诺。则此等文字。尤何可拟议耶。弟见实如此。幸入细谅焉。别幅所示。可谓见得端的。纸尾勉诲。敢不服膺。远书不可尽烦。何当拜悉。甚郁甚郁。不宣。
答成云山(大中)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498L 页
庭户昏黑。风雪打窗。悬灯塑坐。意思无聊。此时耑札。实是空谷跫音。而披缄又有一篇好文字。可令人眼明神耸。古人所谓惊喜二字。始知其为逼境语也。旷日候敕。即一忧患。而冷痰之祟。其苦尤可想矣。不胜同病之怜也。文字鄙何敢议论到此。只见其文从而字顺。意周而辞达也。惟是问寡之意。不可孤矣。敢有数处贡愚。未知如何。
贤者文章。每于中间陡然立论。而其论纯雅而不诡。立论上辄生波澜。而其文典则而有味。是盖古文。而非今文也。若非多积而博发。手眼俱到者。能之乎。第此篇似不无得失之可论者。患其道不伸以下五句语。意思宏崇。议论邃奥。殆若包括得天人性命之学。经纶天下之事。而接之以忧时病俗之语。此将以上所云之道之志之心之学而救此病之意也。所论时俗之病。即不过科举损志。门阀梏材。朋党兴仇数三标症而已。以是道而拟是病。则恐不免对待之不称停也。自是故至耻之。即结杀病时之语。而舍却科举门阀。只举朋党一事而归重焉。似若以朋党之弊。为一篇中中央干骨。以为控联上下之意。而及其下方责勉功效之语。未见有消淫破朋之意。若使古人文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499H 页
字。亦有如此轨辙。则可以援以为据。而不然则恐是偶失照检耶。正俗以下更提伸道以下五事。而以五事所以然之本。归之于观乎外观乎大两件事。观乎外三字。似是文字之疵。而观外观大。自是一事。强而分属两项条目。则似或由于意窘而然耶。四方之游。上国之观。虽非小底事。若以伸道以下如许大事功。直本之于观上国一事。则亦恐其不相入矣。想城主怀袁帅怅清圣吊燕丹。前人之述备矣。已作赆幅中套语。不必引此而为观乎大之大者耶。有叩不可无复。略此贡愚。想有以谅之也。
上大臣书
拜违匀座。倏已经朔。区区瞻慕。益自颎然。即目新凉入郊。伏惟体候动止。一例清谧。熤冲炎驱策。添病固也。疏才败局。整理没策。是之为兢兢耳。立马保编伍便否。所当依 朝令即速论 启。而百凡事为。有不可自信独见。容易臆断。移符问议于各该邑守宰。待其文报之齐到。始乃以物情事势。条列状 禀。玆不免稽滞至此。悚惕之至。如负重何。第前令尹之为此设施。实出于吁谟远计。而见得各异。不敢为苟同之论。想有以下谅否。惟俟庙堂财处之如何耳。不备。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499L 页
与赵景瑞(璥)
阔焉睽阻。只有溯咏。日前逢瞻台闻史役告功。夏秋为期。可想诸公用力之勤矣。未知辰下。台候何如。先辈之归养得请者。只数人于前后。而礼仲令居其一焉。不可使无闻于后。 先朝所以体谅而成就之者。实出于 大圣人敦伦崇化之盛意。则此尤不可不大书特书于石室之藏矣。想台意亦与弟见一般耶否。自家本末。亦宜载录。而史家笔法。体段典严。如不可并录于 朝家处分之下。则略载于书卒之下。固自不妨耶。吏参台雷照此纸。与之共商如何。此非局外人所敢与论者。既有愚见。亦不敢自外。有此奉闻。僭悚僭悚。
答赵右相(璥)
六日昼停所。凭录事辈相传。闻匀下动定。窃为之闷然。俄又承入 侍后消息。更为之忧叹未已。及夫翌日 恩罢。匀下事已出场矣。为匀下不胜奉喜。苟非 圣朝洪造。岂能成就匀下一截之义耶。想匀下感惶深切。中间事到穷处。合通变而不得通变。亦属遂事。不必追提。欲以书申候者有日。而病冗未遑。昨自公退。匀札在案。区区感荷。如获拱璧。郊墅栖遑。匀候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500H 页
无损。尤何等瞻慰。小纸有以见盛意所居。匀下去就。一味直硬。颇欠宛转周章之义。然亦可谓有始有终矣。向后事若无别般节拍。则又将如是而已。恐无他道理。第未知早晚枢衔。将何以为计。于此亦欲用一例处义。则将无究竟歇泊之时。岂不是行不得之事耶。预入细商。俾有素定之计。如何如何。不备。
答洪子顺(乐命)
在沁之日。忽承台嵬牍自京第转枉。且感且荷。稍释悁悁之思。行且入京。拟将面谢。才从陪班还。便有腹疾甚。剧痛一阵。辄觉神气落下。历累日未已。末之作气抽身。欲以文字替申。自写无力。呼倩近慢。以致阙焉无往复。只有怅悚交之。第满纸谆复。发药少褒诩则多。始焉讶惑。继以惭赧。末乃恍然有悟。是所以引诱我也警策我也。不佞于此。岂不欲惕然自勉。而年衰志颓。荒陋益甚。恐无以副故人相爱之意也。是之为惶汗惶汗。寡过之愿。蘧白玉之见许于夫子者。而台有是焉。重之以以台之多。问弟之寡。此诚学问之要道。先辈之所难。更以执此道进进不已。为台而献愚。未知台以为如何耶。一矛一盾之教。岂非台善谑之语耶。不然则台岂有是语耶。乘少间略此草谢。神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500L 页
瞀未究所蕴。留俟奉悉。即目阳和益敷。伏惟台调将之候。对时有胜。统惟台神会。
答洪子顺书
固知台有志于休致者久矣。昨书承已拜章。虽未知一请即准。而要之为已退之身矣。此所谓有志者事竟成也。何等清福。羡贺不已。台既有美。弟岂不欲乐成之也。书中所教。谨当奉而周章。疏本辞恳意匝。无容更议。当寒恐妨调将。新搆之舍。必多龃龉。从近入城。似无所妨耶。夜回台候更如何。不宣。
答宋斯文(龟相)
曾未一承良晤。只自怀仰雅韵。悁悁瞻溯。乃蒙令胤左顾。袖致座下惠翰。所以述世谊道情素不啻勤挚。区区者感戢慰倒。如获百朋。矧又寄示以睡翁先生日记册子。此意何等郑重。盥手擎阅。览至数回。以此蒙陋之见。亦知先生刚大之气激烈之忠。溢发于寻常行墨之间。与 西宫独拜之义。一串贯来。左右逢原。平昔景慕之诚。益不胜感悦钦诵。至于弁卷文字之托。实非鄙夷所敢当者。惶愧恧蹙。诚莫知为喻。先辈遗编之中。著以文字名姓。是实后学之荣耀。苟有笔力可效一分揄扬。则岂不乐为之周章。自顾卤莽。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501H 页
实非其人。藉令不揆僭汰。强欲闻命。目今衰疾添㞃。委席呻顿。研椠之事。末之自力。将不免虚宿勤教。是尤悚汗。倘蒙厚恕而不之罪耶。春和渐敷。缅想静养益佳。他馀属之令胤口达。伏惟崇察。不备拜状。
上庙堂书
今年穑事之免歉。虽曰八路同然。海西一路稌黍之多。远不及畿湖。而一路之中又有礼歉之判异者。海边堰内水田。早已有蟹损之灾。所谓蟹损。便同蟊螣之灾。初则食茎。晚则食叶。茎折叶落。更无着穗之处。此则与初不付种无异。继又以夏末秋初。雨泽悭閟。近海之地。咸气未泄。茎叶自枯。穗未得发。而冉冉节晚。仍不免未结实而止。安岳则蟹损与旱灾并棘。延白信载及海州等邑。旱灾为甚。而蟹损并之。至于黄凤诸处。莫不皆然。一邑之内。或五六面。或三四面。一面之内。或五六里。或三四里。偏被其灾。被灾之处。全不挂镰。便成赤地。此非但该邑所报如此。行部之路。目见其实状。未躬审处则使偏裨驰往遍审。益知其为灾之酷。而民事之孔棘矣。方欲据实枚举于分等之状。仰请灾结。倘 朝家不以为爽实之语而小垂谅察。则必不靳区别给灾。使此被灾之民。得免白地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501L 页
之徵税。而顷见户曹年分事目颁下者。则以为今年年事无一半分被灾处。给灾一款。尤非可论。反复措辞。极其严截。若或庙堂措处又复如此。则民事之狼狈。当复如何。熤虽不佞儱侗。而不至于不卞礼歉虚伪。而不至于瞒报灾伤。分等之状。匪久当修上。惟乞俯垂财商焉。挽近五六十年来。大礼登之年。必称庚戌。而庚戌灾结分俵。亦为二千馀结。盖虽是大礼之年。亦不无初不付种全不挂镰处。即事势之所然。而本道则多是滨海之地。虫旱风水。最易为灾故耳。今年年事。比庚戌落下几层。而反不给庚戌所给之灾。则不但被灾之民。将不得聊生。在 朝家政体。亦岂不大段苟简耶。
与李平仲(镇衡)
弟以境上出待。来住金川郡为十馀日。始知金川之民。以贵营北仓粜籴。尽受其病。最于六面之民。其弊尤酷。殆将支保不得。盖北仓在于天磨山绝顶。距金川百馀里。金之民粜籴往来之弊。势所固然。而至于右所谓六面。处于绝绵岘明月岘桧岘三峻岭直路之下。北仓来往。必踰此三峻岭而始达。而岭高路险。殆无异蜀道之难上。又况捧籴之时。即是寒节。冰雪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502H 页
塞路。登陟尤艰。担负者足滑。而十颠九仆。载运者蹄蹶。而种种伤毙。还民到此。不特凋朱颜而已。咨嗟疾痛。举皆有散亡之意。今年如此。明年如此。实是难支之势。山城军饷。虽是缓急之用。而秋敛春散。亦寓赒济之义。则以其济民者而病民如此。如有从长变通之道。则实宜汲汲。而不可虚徐也。义理较然。第变通之道。非本道所可擅便。而专在于贵营之区划。玆敢奉议。想台必不以他道民事而不为之动念。如秦瘠之越视也。况又有前例之可据者耶。曾前白川之民粜籴于贵营泰安仓。仓是天磨山城城外之仓。而未及北仓十数里之地也。无踰岭越险之弊。特以程道稍远。受去输来之为难。 朝家特许移捧于砺山镇。移捧之后。泰安仓则只为空仓而尚在于旧址矣。以此例之则金川之于北仓。道里之远。无异于白川之于泰安仓。加之以上下重岭。人畜俱病之弊。今若使六面所受北仓还谷。移捧于泰安空仓。则在贵营元无损益得失之可言。在金民实为出死之生之大幸。此惟在贵营一措置之间。而其为关系民休戚何如耶。况可以施于白川民者。而独不施于金之民耶。若或说者以为山城内军饷之谷。移捧于山城之外者。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502L 页
非计之得云尔。则其说似然而实不然。泰安仓距山城不甚辽阔。地势之阻隘。无异山城。故贵营亦设仓于此。以储军饷。且北仓还谷年年耗加。今则仓庾充溢。露积于外。至于累钜千石。其势必将别立仓库于山城之外。则以金川六面之谷。移捧于泰安者。不但为便金民之道。在山城储谷之策。亦非失着。岂不是公私俱便之道耶。幸望视民事。无置物我另念而善处之。如何如何。如以为饷谷移仓事。当关由备局。则弟当以此意文移贵营。待贵营回移。枚举两营往复之语。禀报备局。俾备局知贵营意向之无靳于此。则备局亦必为之许题矣。如何如何。
答金直长(观秋)
人所不敢言而公独言之者。即巷言一事也。非巷言一事则公之祸。岂若是之惨耶。公之 筵奏。虽是伸救两相。敷奏巷言两款语。而公之敢言之忠。遭祸之惨。在此不在彼。则下将书公遭祸之事矣。于此巷言之奏。宜特书不宜带他事并书。上一款之略而不书。实有斟裁者在耳。所示如此。不得已依示添书。事似该而精神则便索然矣。未知得失果何如耶。
修齐字无来历之教。似然矣。第面陈巷言之传讹。仍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503H 页
请修齐之益勉。则有以见巷言传讹之中。必有牵联于修齐之事者。看文字者寻绎上下语意。自可以觑见言外之有事矣。恐不必必有宫掖二字然后。乃可下修齐等字也。古人文字。或有辞虽微而事自见者。子长列传亦有段落之或举或不举者。何必首尾腰领。编举历陈。乃可曰叙事之有来历耶。若以无来历而并删修齐一句。则巷言之奏语无结意。不足以动人主之听矣。奏语体段。恐欠圆备。愚见如此。不敢强副来示。悚仄悚仄。
辞两铨让文衡。备载于叙事中矣。善观文字者。于此而可以见公脱屣要华之高矣。何必叠论于揔论中耶。况此乃公之一节也。不可谓全体之美。在于此耳。然重违所示。绰略添录于不可诬矣之下。未知如何耶。
竹下集卷之十六
 序
  
游枫岳序
余在三四岁。从比闬诸长老游。诸长老相与语枫岳山。余隅坐而窃听之。恍惚如玉京瑶台说。令人魄动而神爽。问长老以枫岳何在。长老笑曰小儿何用知之。虽不敢复请。已知其为第一灵区。而意之在于云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503L 页
海杳茫之边。与人世不相通焉。及夫稍长省事。始知其不在于天外。而在于人世间。时有骚人韵士往来于其间者。犹以为尘骨未换。世念未净。则不得以窥其灵秘之境。愿一见之而每恨邈难拚矣。迩来十数年来。上自公卿大夫。下至田夫牧叟。必曰人生而不见枫岳则可谓虚负百年。如贾者之赴市。行者之投店。肩磨武接。百千为群。无不一往游焉。虽役役于干禄赌宠。孜孜于射货为利者。举皆云看枫岳来。便以是誇美而矜高。若使高古之士。复生于今日。则必将陋是山而不入。噫。众香之城。万瀑之流。无今古之不同。而昔之空寂寥阆之地。今何为喧聒氛埃之场耶。吾宁使半世梦想。付之蘧瑗五十前事。不可与彼其者流。同为高人之笑人也。虽然其山也无所变。而特其往游者前后异耳。夫岂以游者之前后异。而遽下视其山也。譬如圣人之书。固合于君子之见。而亦或入小人之披阅。看书者虽不同。而其为书则固自如也。岂可以小人之披阅而贱是书哉。且看山水。自有术焉。山峙而静。水流而动。有体用之机。供仁智之乐。便为学者进道之方。岂徒为挹苍苍逐营营。舒啸盘旋于水石间也。然则余不可以俗迹之污了。而不一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504H 页
往而穷其妙矣。况彼世人之入是山者。只为赌得爱山之清名。非烟霞兴趣契其神心。又何异于聋者之管弦。𥌒者之画图也。顾不足论。而至于呼吸沆瀣。吟嗥云月者。亦有异于君子之所乐。今余之行。固不同于世之人。而向所谓骚人韵士之往来于其间者。亦与余所欲赏者。同乎不同乎。
送徐尚书(命膺)燕行序
徐尚书君受氏年未老。三上章乞骸不获命。辞愈力。屏居莘村江上。不复蝉冕入春明者三载于玆矣。岁己丑。以 特简擢秩。为清虏冬至上价。或曰徐公重廉义而轻爵禄者。必不起矣。及起膺 命。又曰既处而旋出矣。将不能复处矣。余曰否否。规规于出处之迹。而以为自好者。硁硁者之为也。非所以论徐公也。夫士君子出处行休。义而已。时可以处焉而处义也。时可以出焉而出亦义也。是则徐公之望望而去。幡然而来。出处虽殊。其以义则一耳。岂或规规于出处之迹。如硁硁者之为也。 国家重专对之任。君子怀靡盬之义。被使 命赴殊庭。不敢告劳。臣子之义也。况闻彼虏方有南蛮之忧。大举辽左兵十万。赌一胜于万里之外。此诚兵家之所忌。谋国之不臧。其败可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504L 页
坐策耳。虽不败。天下之力竭矣。必有中州豪杰并起而乘之。吾知天心已悔。虏亡可待。而其弊则我 国必先受之。今徐公 特简而起矣。 上之所以 命。下之所以受。必有以矣。使徐公果能如古人之善觇人国。领略天下之大势。归奏 朝廷。以为先事之备。是实为 国家大计。于是而不出则恶在其为出处之义也。然则其出也。往役而出也。既处而能复出矣。若曰出而不能复处则可乎。吾将俟徐公竣事东还。访公于莘江之上。相与讲中州事。因贺其出而复处之得其义焉。遂以是说。奉徐公行。倘徐公以为子真知我也否。
 诗以送行古也。方持重制。谢却声病。玆以三五行文。略泻耿耿。言虽不文。意有所寓。亦俟照纳。
礼川任氏尊重稧帖序
此我外氏宗稧帖也。内伯兄白石翁之所刱也。呜呼。我外氏世有懿德。本之以孝悌。推之为睦姻。粤若承旨公移孝为忠。奋身敌忾。义烈照人耳目。参赞公事亲有曾闵之行。尤斋先生志其墓而赞之。及至我外王考克承前休。百行纯备。事兄如事父。字诸侄如字子。以至于恤族而敦宗。人无间然。我先妣每涕泣而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505H 页
诵之。以诏不肖。噫其盛矣。孝友睦姻。寔我外氏家传而世守者欤。白石翁老而隐德于西湖之牙山。牙是先祖杖屦之乡也。衣履之藏也。诸族人之所萃居也。翁之必于是归焉此也。晓夕践先人之居。时节登先人之墓。惧先德之或坠。慨后昆之寝远。喟然叹曰吾宗人之疏而远者。本之先祖一体而分也。一体之分而疏而远而卒至于远而情尽。情尽而忘之则是忘其先也。盍思所以萃其疏而远者。讲求亲亲之道。无失其一体分之义。则是所以尊吾祖而重吾宗也。追先人之志。趾先人之美者。惟在斯欤。乃于诸宗而相与谋。仿韦家花树之会。取吕氏乡约之规。修稧揭宪。列为条要。立纲分目。书之于册。名之曰尊重稧。属余以序其事。余作而对曰善哉。翁之为此稧也。有曰训子裕昆则法先祖义方之教也。有曰勉业规过则体先祖饬躬之意也。至若设为义仓。理财恤穷则推先祖兄弟急难之义也。以是而自律。以是而萃族。总以归之于尊祖重宗。则是尤追先之孝而敦亲之本也。信乎孝友睦姻。为我外氏家法。而翁其为外王考肖孙也。况周家乡三物教人之法。尽在是矣。是岂徒为一家之施而已。施之一境则一境化。施之一国则一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505L 页
国化。曷不韪欤。翁曰博哉言也。曰虽然翁之为此者。先德之替乎。苟能如先祖因心而行。不勉而成。何待乎文字而诏教之也。德一替而有文字矣。亦安知又一替而有并与文字无之者乎。翁于是戚戚有忧色曰。虽然先德之替。以是文也。追先志而趾先美。亦以是文也。文所以劝勉人者。无是文则后之人勉而及之者。将何所藉手哉。传曰一人孝一家兴孝。苟有不忘者在。岂不为忘者劝乎。余故曰翁之为此者。其为虑长。而后之人庶可因此而免乎。且况有司徒之掌邦教者。必来取法。然则我外氏孝友睦姻之德。固将成教于一国。向所谓不但为一家之施者。亦非诬矣。翁乃解颜而谢曰起余者子也。遂录是说以奉。
睡翁甲丁日记序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至刚至大。塞乎天地之间。临难不枉。蹈刃不挫。是以时危而身任一世之义理。世乱则力撑万古之纲常。义之所在。随遇而然。能有是者。亦孟子之徒也。自孟子而传之朱子。朱子以后。无得其全者。而若文文山诸君子。亦得之而不失其正者欤。逮至我东。间或有之。睡翁宋先生生禀峻伟正大之气。造次颠沛。惟义理是循。挥斥凶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506H 页
焰。独拜 西宫。即先生之一节。而不挫不枉。独扶已颓之伦彝。当是时也。微先生。人纪灭矣。及见先生所自编甲丁日记。益见其义之所在。随遇而然。是诚刚大不枉。塞乎天地之气也。甲子之春。适贼称乱。迄于丁卯。建虏猖獗。备御失策。 至尊蒙尘。先生以荫路一微官。雪涕茧足。奔走东西。耳目之所接遇。行路之所经历。巨细紧漫。随事毕录。是所谓甲丁日记也。是盖纪行漫笔。而形诸言语。则主辱臣死之义也。见于书牍则登山蹈海之志也。悲壮慷慨。忠愤决裂之气。弸薄溢发于断烂行墨之中。使不知者见之。亦为之击节累唏。使知者见之。则可以见先生之所底蕴矣。苟非刚大不枉之气。塞乎天地之间者。能如是乎。尤翁之壁立千仞。秉执春秋尊攘之义。九死而靡悔者。岂非得之家庭。有不可诬者耶。是记凡四册。藏在云仍家。秘而不出。先生之孙龟相氏惧其久而残缺。裒辑甲丁所记。合成一册。将以寿其传也。以吾家旧有世好之笃。走以书求序于余。意甚挚也。不敢以不娴辞。谨述平素景慕之意。书于卷末。虽然先生之有是气。岂力袭而取之也。孟子曰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有是义。乃能有是气。义可以不学而能之乎。先生丁卯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506L 页
寄诸胤书。戒之以世乱怠学。勉之以朝闻夕死曰。若能笃信不失。终有成就。汝父死无憾矣。时则虏势滔天。戈剑充斥。人莫保朝暮。而千里劝诫之言。惟在于学之一字。先生之于学。可谓至矣。向所云刚大不枉之气。岂不诚学问中得来者耶。吾党诸子盍于斯慥慥。无负先生嘉惠之意也。崇祯纪元后三丁未。后学延安金熤谨书。
竹下集卷之十六
 记
  
淮阳客舍古迹记
甲子秋。家君出宰交州。余陪而往。居数日。问于邑人曰。交州古名胜地也。有奇观异事。足以动人耳目者耶。盍为余道之。曰昔者月沙先生过是地。有诗揭于客馆。会大雨水溢。怀襄官舍。诗扁垫没。久之泊于沁都。取而复揭于旧馆。此岂非金石之声。琼琚之光。神悭而鬼护。入水而犹不溺也。余欣然笑曰奇乎异哉。吾可以一观。与邑人即焉。一唱便觉牙颊生风。尽奇作也。遂徘徊周览。廊庑颓毁。柱础圮败。余曰是馆乃舍客之所也。视其坏破而不复修何也。邑人曰噫。是亦异矣。为是宰者惧不敢焉。余曰何惧也。曰适贼为此邑。始建此馆。和盐筑土。务为巩固。昔在丁卯女真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507H 页
入寇。一邑尽火。惟是馆岿然独存。万炬不能烧。乙巳村人失火。官居里宅。荡然灰烬。而是馆又独免矣。此莫非适之遗灵。能使祝融回禄不能售其焚炀赫烈之威也。今若毁而改之。将贻怒于邑人。兴妖作怪必矣。余曰何以验其为适之灵也。曰适之生。钟天地间厉气。其勇力气焰。足有过人者。况其死不得其所。必有怒魄怨魂结而不散于冥漠中矣。余笑曰其生也。得罪于覆载。尚不能保其首领。死岂有遗灵在而能祸福人哉。盐者水之精也。水气浸润。火不能爇。是馆之不火。只赖和盐筑土。岂适之灵也。以秦皇之雄威。虞象之贼傲。不能禁阿房之火祠宫之毁。彼适乌足道哉。况人之宰郡县。如行者之过传舍。一去便忘尔。虽其刱设而乐处者。如黎侯之远景。陈公之凌虚。亦岂必眷眷不舍于泉台下哉。设曰有灵而庇护是馆。补其破葺其毁。所喜也。非所怒也。又安足惧为。且子以是归之适之灵。而不归之沙翁之诗何也。夫既能于水者。亦岂独不能于火耶。然天下万物事。成毁废兴。隐现升沉。乃自然之理。而亦有数在焉。诗篇之不溺适然也。何足奇哉。是馆之不入火非异也。亦适然而已。岂复畏适之灵使是馆毁而不复成。废而不复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507L 页
兴也。邑人听未了。赧然而谢曰鄙人何知。余遂归而记其言。献于家君。家君曰可。
文处士墓石记
交州之东。有山曰金刚。或称以蓬莱山。其中盖有神仙人往来者云。癸丑之秋。有鹤𧝟藜杖者。飘然而至。面癯爪长。眼深而莹莹有光。身长七尺馀也。不言其乡里姓名。处于山中之僻处。缁徒访之。辄失其所。惟入定者得其面。而不问则不语。与食则不辞。而亦不求。或三月不食而无饥色也。手持一卷册子。端坐吟诵于人所不闻睹之地。人不识其为何书也。藉叶荫树。寒暑不能侵。一衣五年不易而又不浣。一官人闻其名。沐体斋心。访之白云庵。赠以一裤。感其诚。受而袖之。出山外招丐儿而与之。时则十一月下浣。而积雪满山。寒威折胶。人皆目之以狂騃而不之奇也。居十年。入万灰庵危坐不起。癸亥春游僧过之。知其死。瘗于山口外数十步地。是年秋岭南商山人入是山闻是言。泫然下涕曰此吾友里中文处士也。出家数十年。果终于此耶。噫。乐妻子安室居。人情大同。而独来穷山中。夷然而处。悠然而化。是岂非外形骸超俗累。而向所谓神仙中人耶。自南以东。不辞千里远。而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508H 页
必死于是山者。亦岂非以山之灵也。儒门正路。自有乐地。反自超然高举。流入别岐。虽有愧于孔氏中庸之道。较诸逐逐荣涂。贪位恋禄者。壤虫云鹄。不足喻其高下。而其生也人不知其有异。死也孤坟无识。荆草榛芜。复谁知其为处士墓也。长是地者。不可以辞其责矣。虽然吾闻神仙不死。处士岂死耶。其死者惟凡骨尘壳。而通灵之魂。不昧之神。必将跨蠛蠓御泠风。与永郎安详游戏驼翔于鹤台香城上矣。一抔之土三尺之坟。非处士之宅。将安用识为。但青冥无极。白云悠悠。百代之下。抚迹而扳风者。舍是墓而安之。然则亦不可以无识。遂捐破府财。谋与山僧立片石于坟前。篆之曰文处士墓云。
默斋记
洛城之西药峰之南。屋数架而扁以默者。我从兄默斋公之居也。公既大书默斋二字扁之。又使从弟熤为默斋之记。熤曰余讲君子语默之道熟矣。夫人之生。斯有心矣。心之动。斯有言矣。故箕子五事。言次于貌而居于视与听之先。夫子戒颜渊勿言者。只谓其非礼而已。则言其可已乎。言不可已则默固可得乎。时然后而言。夫子之言也。不得已而辩。邹圣之言也。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508L 页
谭虚静说空无者。老与佛之言也。松筠激戛。鸴蚓嗥吟者。草木鸟兽之言也。众万之生。夫岂有一物之无言者哉。信乎言固不可已。而默固不可得矣。若缄唇囚舌。默然无言者。特病于瘖者。默斋公之志乎默者。何所取也。夫子曰君子之道。或语或默。然则默亦可乎。然其默也固有时。而其语也亦非徒为诙谑笑语之语也。士君子出而仕于世。勋华在上。皋夔在下。君臣一堂。吁咈都俞。方斯时也。可语而不可默矣。君心未格。世路艰崎。忠言直论。贾祸媒孽。方斯时也。可默而不可语矣。此所以或语或默。而至于日用事为之来。喜怒哀乐之发。岂能并之无言。直与病瘖者同哉。默斋公衣布带韦。处于蓬藋。邦谟之得失。非所闻也。时政之污隆。非所言也。其所与对者。夫妇父子也。所与言者。昆季姊妹也。顾何取于默哉。况乎室家湛乐。兄弟翕和。谐笑谑语。移宵竟晷。则默之义。又安在哉。虽然张公艺九世同堂。忍以为德。嬉怡之言。可常于闺门之内。偲切之论。不宜于兄弟之间。我兄之志乎默者。抑岂非在于是欤。默之义。有契于张氏之忍欤。夫如是则兢畏之意。讱讷之德。并行于言笑之中。移宵之谈。竟晷之话。固不害为默矣。是固不失箕子五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509H 页
事之道。而夫子所谓或默之义。亦可见于此矣。岂必如瘖者之无言。然后方谓之默也。噫。吾门之敦亲笃友。迓祉召庆。必自一默字权舆矣。奚独使张氏子专美也哉。
荣老堂记
天下之可荣者多矣。皆由乎己。不由乎人。太上道学之荣也。其次名节之荣也。最下富贵之荣也。富贵之荣。一时之荣。而俗人之所荣也。君子不荣焉。昔君子之道。于宋为盛。周邵程朱诸君子。倡明先圣之道。为万代所瞻仰。卓乎不可尚已。至若欧阳六一。即一代名节之士也。其人金刚而玉洁也。其志疏旷而澹泊也。其文则古而雅。典而丽。蔚然为文苑之宗师。少而擢高科登华仕。入内翰而掌帝诰。是皆欧阳子之所宜有也。及其谢事而归也。年未及而屡抗章告老。脱洒轩冕。不少低徊。高名雅节。标望一世。当时之士。闻下风而望馀光。皆曰荣乎欧阳子之荣也。苟使欧阳子不有此名节。虽欲有是荣得乎。是所谓名节之荣。而由乎己不由乎人者。岂不然乎。太学士雷渊丈人今之欧阳子也。科举而荣。仕宦而荣。皆能有欧阳子之荣。而引年于未耄。完名于晚节。又是欧阳子后一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509L 页
人而已。此实古今人之所同荣也。公亦自以为荣。著六荣说以自贺曰。吾于是免夫。先贞而后黩。始荣而终辱。滔滔是也。吾老而免于是则荣矣。嗟呼。使吾老而荣者。非吾也。 主恩也。微 主恩。孰使之荣其老哉。遂以荣老名其堂。有是哉。荣至于斯至矣。然是盖公之所自致。而不惟不以自多。乃欲归之 主恩。非笃于君臣。眷顾而不忘者。岂如是乎。未知欧阳子归颍之后。亦有此语否。公于堂贮书几百轴。置二鹤于堂之下。韶颜白发。帘阁清坐。庭宇之内。阒然无尘氛气。客非退士韵人者。不许升其堂。人视之如仙人羽客。可望而不可见焉。则公实天下之至荣。而谓其堂曰荣老之堂。不亦宜乎。抑余有感慨于是者。之荣也只为公一人之荣耳。向使公虽老而及耄。宜使之雍容在廷。不劳以力。国有大政。就而质疑。况年至而精力未老。遽许其退。使不复一朝居也。以公之文章雅望。不能黼黻皇猷。模揩(一作楷)百僚。以为一国之荣。而只归于荣一人而止。此以宋之处欧阳者处公也。非少失也。虽然公之荣。岂止是也。曩拜公床。有一部羲易。傍置朱子书。将以讲天人性命之原。明进退消长之理。以是为暮年究竟之工。其所就将不止与欧阳子同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510H 页
其荣而已。以是言之。贲治化而扶世教。固在斯矣。与其端笏于位著之上。佐 明主而裨政谟。其效何择焉。然则荣一人而不能荣一国者。其将庶无憾乎。乃以是言。奉质于公。而且以告世之大夫士者。时辛卯孟冬之上浣。延安后人金熤书。
竹下集卷之十六
 题跋
  
书东垣本草后
神农氏尝百草之滋。合而为药。而其气味有相反而相恶者。有相好而相助者。其相好者必皆和平之料。地黄逢乌药而助其气。人蔘得黄菧而功益彰。如两君子之相周而共贞者。其相反者。一则必有毒烈之气。人蔘气温而灵脂反之。贝母性平而乌头恶之。若小人之嫉害正人。而又有皆是毒药。而亦与之相反者。则与两小人之妒功忌能。按剑寻戈者。正相类焉。噫。草木无情。而其性味之不同若是。而共济之功。乖戾之害。于是焉判矣。况人之有五性七情者。可不慎于交与爱恶之道。而用人者尤岂不明察而勇省之耶。吾恐其不为蔘菧之相好。而为灵脂之反人蔘也。
题三登乡案重修帖(代作)
学宫有青衿之录。乡社有乡员之案。实所以尊学宫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510L 页
重乡社之义也。盖乡社之任。亚于太守。管摄邑务。至于兵民刑政。无不与焉。其为任不轻而重。不可滥授而错居也。其义较然。乃博取公议。撛采人地。载之册子。以备循次登用之资。是之谓乡案。而即三百六十州之所同然也。奚独于三登而无乎哉。当职莅任之后。首访校乡典故。于校无东斋。于乡无乡案。问其由则曰校无东斋。实僻邑未遑之典也。至若乡之无乡案。非古也。曩在几年前。乡风不古。纷竞有渐。官为息闹之道。取其案而焚之。于是而乡无案矣。噫。息闹之意则美矣。息闹之道。不在是矣。苟欲息闹。只宜正乡风壹民志而已。何必为息今闹而焚旧案哉。况咎在今人。而累及旧案。案虽焚而闹可息耶。又况无是案则一境之内。谁复知乡员编户之各异等威也哉。虽然焚案。一时之权宜也。以一时权宜之策。不复有三百六十州之所同有者。不特为一邑之缺典也。凡天下之事。与时推迁。无往不复。旧有而今无矣。又岂不今无而复旧有乎。亦安知向也焚案之意。不为今日复案之地耶。乃收拾旧案草本。更成一案。以复其旧。付之乡社。俾令尊阁而保守焉。然是岂特为一案地哉。今之乡社诸人。即案中人之子若孙也。克念是案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511H 页
之隐而复显。惕然祗惧。必思所以无忝乎是案。则非直乡社之增重。亦可以于是案有光。是案也。将与学宫青衿之录。永传而不废矣。今后之诸乡员。嗣而录之可也。虽不录亦可矣。遂以是说。书诸卷首。以为后日之识云尔。
书犊孙所读册后
稚儿辈先解字。可以学文。书五百许字。与犊孙教读。盖汇分品物。类而书之。而先人伦次德行次人事次百用。终之以天地间飞潜动植之物。犊也稍长。可以知微意之所在也。外翁竹下老人识。时癸巳冬十月下浣。
书瓒儿槐阴录后
王氏积德之家。文正之兴。槐何与哉。士寿之书。安友之赞。岂徒然哉。吾以自勉而亦为汝勉之。小子识之。
高峰退溪往复书跋
高峰奇先生。与退溪李文纯公论四端七情理气之说。累牍而明辨之。其书为上下二编。刊行于世。又有两先生往复书三册。盖先生释褐之初。羽仪 王朝。始拜文纯于京邸。遂自居以及门之列。以颖发独至之见。慥慥焉不得不措。凡夫天人性命之源。圣贤为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511L 页
学之道。君子之行休。皇王之礼制。靡不反复讲劘。短简长牍。一往一来。始或参差。终必烂熳。虽寻常寒暄之问。亦必有精义妙用。寓于其间。上所云四七之说。亦往往概见于此矣。是不但先生取裁于文纯。文纯亦多舍己见而从先生之说。则先生之力学心造。可以梗槩于是书矣。是书也羽翼斯文。嘉惠后学。其功不其伟欤。旧有刻本。久而字划刓蚀。板面残缺。学者病之。而未有以改之。今湖南伯沈公颐之重刊而新之。将以寿其传也。先生后孙彦鼎氏属余识之。谨书于下方如此。以寓平素诵慕之私云。崇祯纪元后三戊申。后学延安金熤谨跋。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笺
  
代尹丈谢赐赉笺
瑶陛重登。既承格汝之 宠。珍锡诞降。更侈优老之 恩。荣极贶心。感切镌肺。伏念臣簪履旧物。丘壑残年。心悬 玉楼。微诚无间于进退。迹陪灵阁。馀生幸囿于陶匀。逮叨升秩之殊荣。更荷记旧之 盛念。岂料晋接之日。特宣周恤之音。帛肉载颁。既轸不暖不饱。薪膏继降。益感为龙为光。芹曝之献。萤皭之裨。莫效微悃。衣被之 恩。喣濡之泽。偏荷洪私。承 命之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512H 页
辰。有泪而已。玆盖伏遇 主上殿下无彊寿考。有融昭明。体孔圣九经之谟。礼使群下。法周文三老之养。恩覃八方。遂令贱姿。亦沾隆渥。臣敢不归伏畎亩。仰祝岗陵。饱德饫仁。更颂粒万民之泽。瞻天望圣。恭俟被九州之治。
冬至贺笺
回潜阳于夜半子。节届小春。迓新命于寿多男。时维至月。景添 宫日。欢腾地雷。恭惟 主上殿下。 体禹惜阴。 法舜齐政。懋一德于寅畏。三光有顺轨之祥。膺百禄于申休。八域伫重轮之庆。属当 天心之可见。深仰 景命之维新。伏念臣职忝居留。才非御牧。逢七日之令节。运回泰阶。同三祝之封人。迹近震观。
正朝贺笺
左个迓三阳之光。庶品咸遂。东陆回一元之会。景禄鼎臻。阶蓂延祥。盘椒献颂。恭惟 主上殿下。天时行夏。邦命缵尧。 长乐笃爱日之诚。称贺觥于龟寿。甲观叶弥月之庆。播新咏于螽斯。玆当苍律回泰之辰。益仰 丹扆体乾之化。伏念臣居留任重。保障才疏。旌节方住于海隅。倍切华祝之悃。 黼黻遥瞻于天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512L 页
上。拟趋嵩呼之班。
先朝宝鉴进书笺
伏以舜继尧禹继舜。阐五纪之鸿猷。时系月事系时。作百王之龟鉴。谨仿东观之汗竹。庸备中宸之取柯。窃惟 英庙朝伟烈闳休。允为后嗣王治法家训。钦明格于上下。大邦膺天命维新。孝悌通于神祗。 圣德为人伦之至。武定乱略。赫一怒而 宗国。奠安文致。太平建五极而 王道底乂。猗欤大德之必寿。展也 圣功之深隆。修新章于关石和匀。大典六部。裒格言于躬行心得。自省一编。均八路而蠲徭。周人有乐业之颂。浚百川而顺轨。亳民无圮宅之忧。礼乐文章。与勋华而同配。政刑辞令。并典谟而永垂。至若大义之亘宇轩天。亦出 圣孝之继志述事。环东土数千里。日月昭辉。诏后世万亿年。天地正位。是宜盛烈之模画。庸作来裔之仪刑。恭惟 主上殿下。文子文孙。乃神乃圣。 承丕基而兴惕。睿慕每切于羹墙。监成宪而不愆。治功恒轸于堂构。肆以燕谟之垂裕。爰命鸿烈之辑成。伏念臣等润色功疏。铅椠才短。 禀睿裁而取舍。悉提纲维。据实录而编摩。粗述梗槩。功德嵬乎莫尚。敢曰寸管之善模。典则灿然可观。终作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513H 页
万世之永赖。是谓经天纬地之道。实为寓目存心之谟。 先陵之弓釰莫攀。觌遗烈于何处。圣人之模范斯在。寓孝思于是书。体勤民典学之诚。益勉工于祛文懋实。法取人为善之要。冀留心于纳谏求言。(先朝宝鉴才成。合部于 国朝宝鉴。故进 笺。不用。)
竹下集卷之十六
 婚书
  
琬儿婚书
稽昔两家先世。已结婚嫁之亲。逮今五叶后孙。重讲姻媾之谊。爰以上秋下浣。谨奉二帛一书。伏惟令孙女承嘉训于义方。美质禀弄砖之日。备纯行于柔则。令闻著及笄之年。熤之子载琬。直以乃父之晚生。有爱而无教。比之古人之早就。蔑学而不才。特因世好之深。猥蒙嘉姻之眷。周人鸣雁之礼。知在明朝。王生系羊之风。复睹今日。实幸女有家男有室。庶期宜尔子宜尔孙。略申鄙忱。仰惟尊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