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x 页
竹下集卷之十六
书
书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49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0A/ITKC_MO_0550A_A240_498H.gif)
数昨禁里逢纯之。闻有近报。而进士所患。取次益胜。极以为慰幸。即忽下状。意外入手。惊喜殆欲眼明。就承政候衙况。均膺休吉。是何等欣贺。进士之病。既是积久之病。向也添重之症。遄获退听。此为大幸。至于脱然完复。姑难为期。只宜善善调摄。缓缓责效也。先尊丈文字之托。闻命悚汗。无以为答。弟于平昔景仰者深矣。今于文字之末。少效区区之诚。岂不诚荣且幸也。以谊以分。宜不敢辞逊。而易名之状。体段不轻。比之金石之勒。更有重焉。先辈谥状之皆出于位望词翰之为一世最者。实以此耳。今若使鄙夷如弟者。唐突于作者之列。担当此大文字。则不但弟所不敢。在执事岂不为太欠商量之归耶。碑后之记。比此差轻。而犹不敢率尔仰诺。则此等文字。尤何可拟议耶。弟见实如此。幸入细谅焉。别幅所示。可谓见得端的。纸尾勉诲。敢不服膺。远书不可尽烦。何当拜悉。甚郁甚郁。不宣。
答成云山(大中)书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49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0A/ITKC_MO_0550A_A240_498L.gif)
贤者文章。每于中间陡然立论。而其论纯雅而不诡。立论上辄生波澜。而其文典则而有味。是盖古文。而非今文也。若非多积而博发。手眼俱到者。能之乎。第此篇似不无得失之可论者。患其道不伸以下五句语。意思宏崇。议论邃奥。殆若包括得天人性命之学。经纶天下之事。而接之以忧时病俗之语。此将以上所云之道之志之心之学而救此病之意也。所论时俗之病。即不过科举损志。门阀梏材。朋党兴仇数三标症而已。以是道而拟是病。则恐不免对待之不称停也。自是故至耻之。即结杀病时之语。而舍却科举门阀。只举朋党一事而归重焉。似若以朋党之弊。为一篇中中央干骨。以为控联上下之意。而及其下方责勉功效之语。未见有消淫破朋之意。若使古人文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49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0A/ITKC_MO_0550A_A240_499H.gif)
上大臣书
拜违匀座。倏已经朔。区区瞻慕。益自颎然。即目新凉入郊。伏惟体候动止。一例清谧。熤冲炎驱策。添病固也。疏才败局。整理没策。是之为兢兢耳。立马保编伍便否。所当依 朝令即速论 启。而百凡事为。有不可自信独见。容易臆断。移符问议于各该邑守宰。待其文报之齐到。始乃以物情事势。条列状 禀。玆不免稽滞至此。悚惕之至。如负重何。第前令尹之为此设施。实出于吁谟远计。而见得各异。不敢为苟同之论。想有以下谅否。惟俟庙堂财处之如何耳。不备。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49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0A/ITKC_MO_0550A_A240_499L.gif)
阔焉睽阻。只有溯咏。日前逢瞻台闻史役告功。夏秋为期。可想诸公用力之勤矣。未知辰下。台候何如。先辈之归养得请者。只数人于前后。而礼仲令居其一焉。不可使无闻于后。 先朝所以体谅而成就之者。实出于 大圣人敦伦崇化之盛意。则此尤不可不大书特书于石室之藏矣。想台意亦与弟见一般耶否。自家本末。亦宜载录。而史家笔法。体段典严。如不可并录于 朝家处分之下。则略载于书卒之下。固自不妨耶。吏参台雷照此纸。与之共商如何。此非局外人所敢与论者。既有愚见。亦不敢自外。有此奉闻。僭悚僭悚。
答赵右相(璥)书
六日昼停所。凭录事辈相传。闻匀下动定。窃为之闷然。俄又承入 侍后消息。更为之忧叹未已。及夫翌日 恩罢。匀下事已出场矣。为匀下不胜奉喜。苟非 圣朝洪造。岂能成就匀下一截之义耶。想匀下感惶深切。中间事到穷处。合通变而不得通变。亦属遂事。不必追提。欲以书申候者有日。而病冗未遑。昨自公退。匀札在案。区区感荷。如获拱璧。郊墅栖遑。匀候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50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0A/ITKC_MO_0550A_A240_500H.gif)
答洪子顺(乐命)书
在沁之日。忽承台嵬牍自京第转枉。且感且荷。稍释悁悁之思。行且入京。拟将面谢。才从陪班还。便有腹疾甚。剧痛一阵。辄觉神气落下。历累日未已。末之作气抽身。欲以文字替申。自写无力。呼倩近慢。以致阙焉无往复。只有怅悚交之。第满纸谆复。发药少褒诩则多。始焉讶惑。继以惭赧。末乃恍然有悟。是所以引诱我也警策我也。不佞于此。岂不欲惕然自勉。而年衰志颓。荒陋益甚。恐无以副故人相爱之意也。是之为惶汗惶汗。寡过之愿。蘧白玉之见许于夫子者。而台有是焉。重之以以台之多。问弟之寡。此诚学问之要道。先辈之所难。更以执此道进进不已。为台而献愚。未知台以为如何耶。一矛一盾之教。岂非台善谑之语耶。不然则台岂有是语耶。乘少间略此草谢。神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50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0A/ITKC_MO_0550A_A240_500L.gif)
答洪子顺书
固知台有志于休致者久矣。昨书承已拜章。虽未知一请即准。而要之为已退之身矣。此所谓有志者事竟成也。何等清福。羡贺不已。台既有美。弟岂不欲乐成之也。书中所教。谨当奉而周章。疏本辞恳意匝。无容更议。当寒恐妨调将。新搆之舍。必多龃龉。从近入城。似无所妨耶。夜回台候更如何。不宣。
答宋斯文(龟相)书
曾未一承良晤。只自怀仰雅韵。悁悁瞻溯。乃蒙令胤左顾。袖致座下惠翰。所以述世谊道情素不啻勤挚。区区者感戢慰倒。如获百朋。矧又寄示以睡翁先生日记册子。此意何等郑重。盥手擎阅。览至数回。以此蒙陋之见。亦知先生刚大之气激烈之忠。溢发于寻常行墨之间。与 西宫独拜之义。一串贯来。左右逢原。平昔景慕之诚。益不胜感悦钦诵。至于弁卷文字之托。实非鄙夷所敢当者。惶愧恧蹙。诚莫知为喻。先辈遗编之中。著以文字名姓。是实后学之荣耀。苟有笔力可效一分揄扬。则岂不乐为之周章。自顾卤莽。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50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0A/ITKC_MO_0550A_A240_501H.gif)
上庙堂书
今年穑事之免歉。虽曰八路同然。海西一路稌黍之多。远不及畿湖。而一路之中又有礼歉之判异者。海边堰内水田。早已有蟹损之灾。所谓蟹损。便同蟊螣之灾。初则食茎。晚则食叶。茎折叶落。更无着穗之处。此则与初不付种无异。继又以夏末秋初。雨泽悭閟。近海之地。咸气未泄。茎叶自枯。穗未得发。而冉冉节晚。仍不免未结实而止。安岳则蟹损与旱灾并棘。延白信载及海州等邑。旱灾为甚。而蟹损并之。至于黄凤诸处。莫不皆然。一邑之内。或五六面。或三四面。一面之内。或五六里。或三四里。偏被其灾。被灾之处。全不挂镰。便成赤地。此非但该邑所报如此。行部之路。目见其实状。未躬审处则使偏裨驰往遍审。益知其为灾之酷。而民事之孔棘矣。方欲据实枚举于分等之状。仰请灾结。倘 朝家不以为爽实之语而小垂谅察。则必不靳区别给灾。使此被灾之民。得免白地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50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0A/ITKC_MO_0550A_A240_501L.gif)
与李平仲(镇衡)书
弟以境上出待。来住金川郡为十馀日。始知金川之民。以贵营北仓粜籴。尽受其病。最于六面之民。其弊尤酷。殆将支保不得。盖北仓在于天磨山绝顶。距金川百馀里。金之民粜籴往来之弊。势所固然。而至于右所谓六面。处于绝绵岘明月岘桧岘三峻岭直路之下。北仓来往。必踰此三峻岭而始达。而岭高路险。殆无异蜀道之难上。又况捧籴之时。即是寒节。冰雪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50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0A/ITKC_MO_0550A_A240_502H.gif)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50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0A/ITKC_MO_0550A_A240_502L.gif)
答金直长(观秋)书
人所不敢言而公独言之者。即巷言一事也。非巷言一事则公之祸。岂若是之惨耶。公之 筵奏。虽是伸救两相。敷奏巷言两款语。而公之敢言之忠。遭祸之惨。在此不在彼。则下将书公遭祸之事矣。于此巷言之奏。宜特书不宜带他事并书。上一款之略而不书。实有斟裁者在耳。所示如此。不得已依示添书。事似该而精神则便索然矣。未知得失果何如耶。
修齐字无来历之教。似然矣。第面陈巷言之传讹。仍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50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0A/ITKC_MO_0550A_A240_503H.gif)
辞两铨让文衡。备载于叙事中矣。善观文字者。于此而可以见公脱屣要华之高矣。何必叠论于揔论中耶。况此乃公之一节也。不可谓全体之美。在于此耳。然重违所示。绰略添录于不可诬矣之下。未知如何耶。
竹下集卷之十六
序
游枫岳序
余在三四岁。从比闬诸长老游。诸长老相与语枫岳山。余隅坐而窃听之。恍惚如玉京瑶台说。令人魄动而神爽。问长老以枫岳何在。长老笑曰小儿何用知之。虽不敢复请。已知其为第一灵区。而意之在于云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50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0A/ITKC_MO_0550A_A240_503L.gif)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50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0A/ITKC_MO_0550A_A240_504H.gif)
送徐尚书(命膺)燕行序
徐尚书君受氏年未老。三上章乞骸不获命。辞愈力。屏居莘村江上。不复蝉冕入春明者三载于玆矣。岁己丑。以 特简擢秩。为清虏冬至上价。或曰徐公重廉义而轻爵禄者。必不起矣。及起膺 命。又曰既处而旋出矣。将不能复处矣。余曰否否。规规于出处之迹。而以为自好者。硁硁者之为也。非所以论徐公也。夫士君子出处行休。义而已。时可以处焉而处义也。时可以出焉而出亦义也。是则徐公之望望而去。幡然而来。出处虽殊。其以义则一耳。岂或规规于出处之迹。如硁硁者之为也。 国家重专对之任。君子怀靡盬之义。被使 命赴殊庭。不敢告劳。臣子之义也。况闻彼虏方有南蛮之忧。大举辽左兵十万。赌一胜于万里之外。此诚兵家之所忌。谋国之不臧。其败可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50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0A/ITKC_MO_0550A_A240_504L.gif)
诗以送行古也。方持重制。谢却声病。玆以三五行文。略泻耿耿。言虽不文。意有所寓。亦俟照纳。
礼川任氏尊重稧帖序
此我外氏宗稧帖也。内伯兄白石翁之所刱也。呜呼。我外氏世有懿德。本之以孝悌。推之为睦姻。粤若承旨公移孝为忠。奋身敌忾。义烈照人耳目。参赞公事亲有曾闵之行。尤斋先生志其墓而赞之。及至我外王考克承前休。百行纯备。事兄如事父。字诸侄如字子。以至于恤族而敦宗。人无间然。我先妣每涕泣而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50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0A/ITKC_MO_0550A_A240_505H.gif)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50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0A/ITKC_MO_0550A_A240_505L.gif)
睡翁甲丁日记序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至刚至大。塞乎天地之间。临难不枉。蹈刃不挫。是以时危而身任一世之义理。世乱则力撑万古之纲常。义之所在。随遇而然。能有是者。亦孟子之徒也。自孟子而传之朱子。朱子以后。无得其全者。而若文文山诸君子。亦得之而不失其正者欤。逮至我东。间或有之。睡翁宋先生生禀峻伟正大之气。造次颠沛。惟义理是循。挥斥凶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50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0A/ITKC_MO_0550A_A240_506H.gif)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50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0A/ITKC_MO_0550A_A240_506L.gif)
竹下集卷之十六
记
淮阳客舍古迹记
甲子秋。家君出宰交州。余陪而往。居数日。问于邑人曰。交州古名胜地也。有奇观异事。足以动人耳目者耶。盍为余道之。曰昔者月沙先生过是地。有诗揭于客馆。会大雨水溢。怀襄官舍。诗扁垫没。久之泊于沁都。取而复揭于旧馆。此岂非金石之声。琼琚之光。神悭而鬼护。入水而犹不溺也。余欣然笑曰奇乎异哉。吾可以一观。与邑人即焉。一唱便觉牙颊生风。尽奇作也。遂徘徊周览。廊庑颓毁。柱础圮败。余曰是馆乃舍客之所也。视其坏破而不复修何也。邑人曰噫。是亦异矣。为是宰者惧不敢焉。余曰何惧也。曰适贼为此邑。始建此馆。和盐筑土。务为巩固。昔在丁卯女真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50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0A/ITKC_MO_0550A_A240_507H.gif)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50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0A/ITKC_MO_0550A_A240_507L.gif)
文处士墓石记
交州之东。有山曰金刚。或称以蓬莱山。其中盖有神仙人往来者云。癸丑之秋。有鹤𧝟藜杖者。飘然而至。面癯爪长。眼深而莹莹有光。身长七尺馀也。不言其乡里姓名。处于山中之僻处。缁徒访之。辄失其所。惟入定者得其面。而不问则不语。与食则不辞。而亦不求。或三月不食而无饥色也。手持一卷册子。端坐吟诵于人所不闻睹之地。人不识其为何书也。藉叶荫树。寒暑不能侵。一衣五年不易而又不浣。一官人闻其名。沐体斋心。访之白云庵。赠以一裤。感其诚。受而袖之。出山外招丐儿而与之。时则十一月下浣。而积雪满山。寒威折胶。人皆目之以狂騃而不之奇也。居十年。入万灰庵危坐不起。癸亥春游僧过之。知其死。瘗于山口外数十步地。是年秋岭南商山人入是山闻是言。泫然下涕曰此吾友里中文处士也。出家数十年。果终于此耶。噫。乐妻子安室居。人情大同。而独来穷山中。夷然而处。悠然而化。是岂非外形骸超俗累。而向所谓神仙中人耶。自南以东。不辞千里远。而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50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0A/ITKC_MO_0550A_A240_508H.gif)
默斋记
洛城之西药峰之南。屋数架而扁以默者。我从兄默斋公之居也。公既大书默斋二字扁之。又使从弟熤为默斋之记。熤曰余讲君子语默之道熟矣。夫人之生。斯有心矣。心之动。斯有言矣。故箕子五事。言次于貌而居于视与听之先。夫子戒颜渊勿言者。只谓其非礼而已。则言其可已乎。言不可已则默固可得乎。时然后而言。夫子之言也。不得已而辩。邹圣之言也。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50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0A/ITKC_MO_0550A_A240_508L.gif)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50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0A/ITKC_MO_0550A_A240_509H.gif)
荣老堂记
天下之可荣者多矣。皆由乎己。不由乎人。太上道学之荣也。其次名节之荣也。最下富贵之荣也。富贵之荣。一时之荣。而俗人之所荣也。君子不荣焉。昔君子之道。于宋为盛。周邵程朱诸君子。倡明先圣之道。为万代所瞻仰。卓乎不可尚已。至若欧阳六一。即一代名节之士也。其人金刚而玉洁也。其志疏旷而澹泊也。其文则古而雅。典而丽。蔚然为文苑之宗师。少而擢高科登华仕。入内翰而掌帝诰。是皆欧阳子之所宜有也。及其谢事而归也。年未及而屡抗章告老。脱洒轩冕。不少低徊。高名雅节。标望一世。当时之士。闻下风而望馀光。皆曰荣乎欧阳子之荣也。苟使欧阳子不有此名节。虽欲有是荣得乎。是所谓名节之荣。而由乎己不由乎人者。岂不然乎。太学士雷渊丈人今之欧阳子也。科举而荣。仕宦而荣。皆能有欧阳子之荣。而引年于未耄。完名于晚节。又是欧阳子后一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50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0A/ITKC_MO_0550A_A240_509L.gif)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51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0A/ITKC_MO_0550A_A240_510H.gif)
竹下集卷之十六
题跋
书东垣本草后
神农氏尝百草之滋。合而为药。而其气味有相反而相恶者。有相好而相助者。其相好者必皆和平之料。地黄逢乌药而助其气。人蔘得黄菧而功益彰。如两君子之相周而共贞者。其相反者。一则必有毒烈之气。人蔘气温而灵脂反之。贝母性平而乌头恶之。若小人之嫉害正人。而又有皆是毒药。而亦与之相反者。则与两小人之妒功忌能。按剑寻戈者。正相类焉。噫。草木无情。而其性味之不同若是。而共济之功。乖戾之害。于是焉判矣。况人之有五性七情者。可不慎于交与爱恶之道。而用人者尤岂不明察而勇省之耶。吾恐其不为蔘菧之相好。而为灵脂之反人蔘也。
题三登乡案重修帖(代作)
学宫有青衿之录。乡社有乡员之案。实所以尊学宫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51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0A/ITKC_MO_0550A_A240_510L.gif)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51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0A/ITKC_MO_0550A_A240_511H.gif)
书犊孙所读册后
稚儿辈先解字。可以学文。书五百许字。与犊孙教读。盖汇分品物。类而书之。而先人伦次德行次人事次百用。终之以天地间飞潜动植之物。犊也稍长。可以知微意之所在也。外翁竹下老人识。时癸巳冬十月下浣。
书瓒儿槐阴录后
王氏积德之家。文正之兴。槐何与哉。士寿之书。安友之赞。岂徒然哉。吾以自勉而亦为汝勉之。小子识之。
高峰退溪往复书跋
高峰奇先生。与退溪李文纯公论四端七情理气之说。累牍而明辨之。其书为上下二编。刊行于世。又有两先生往复书三册。盖先生释褐之初。羽仪 王朝。始拜文纯于京邸。遂自居以及门之列。以颖发独至之见。慥慥焉不得不措。凡夫天人性命之源。圣贤为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51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0A/ITKC_MO_0550A_A240_511L.gif)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笺
代尹丈谢赐赉笺
瑶陛重登。既承格汝之 宠。珍锡诞降。更侈优老之 恩。荣极贶心。感切镌肺。伏念臣簪履旧物。丘壑残年。心悬 玉楼。微诚无间于进退。迹陪灵阁。馀生幸囿于陶匀。逮叨升秩之殊荣。更荷记旧之 盛念。岂料晋接之日。特宣周恤之音。帛肉载颁。既轸不暖不饱。薪膏继降。益感为龙为光。芹曝之献。萤皭之裨。莫效微悃。衣被之 恩。喣濡之泽。偏荷洪私。承 命之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51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0A/ITKC_MO_0550A_A240_512H.gif)
冬至贺笺
回潜阳于夜半子。节届小春。迓新命于寿多男。时维至月。景添 宫日。欢腾地雷。恭惟 主上殿下。 体禹惜阴。 法舜齐政。懋一德于寅畏。三光有顺轨之祥。膺百禄于申休。八域伫重轮之庆。属当 天心之可见。深仰 景命之维新。伏念臣职忝居留。才非御牧。逢七日之令节。运回泰阶。同三祝之封人。迹近震观。
正朝贺笺
左个迓三阳之光。庶品咸遂。东陆回一元之会。景禄鼎臻。阶蓂延祥。盘椒献颂。恭惟 主上殿下。天时行夏。邦命缵尧。 长乐笃爱日之诚。称贺觥于龟寿。甲观叶弥月之庆。播新咏于螽斯。玆当苍律回泰之辰。益仰 丹扆体乾之化。伏念臣居留任重。保障才疏。旌节方住于海隅。倍切华祝之悃。 黼黻遥瞻于天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51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0A/ITKC_MO_0550A_A240_512L.gif)
先朝宝鉴进书笺
伏以舜继尧禹继舜。阐五纪之鸿猷。时系月事系时。作百王之龟鉴。谨仿东观之汗竹。庸备中宸之取柯。窃惟 英庙朝伟烈闳休。允为后嗣王治法家训。钦明格于上下。大邦膺天命维新。孝悌通于神祗。 圣德为人伦之至。武定乱略。赫一怒而 宗国。奠安文致。太平建五极而 王道底乂。猗欤大德之必寿。展也 圣功之深隆。修新章于关石和匀。大典六部。裒格言于躬行心得。自省一编。均八路而蠲徭。周人有乐业之颂。浚百川而顺轨。亳民无圮宅之忧。礼乐文章。与勋华而同配。政刑辞令。并典谟而永垂。至若大义之亘宇轩天。亦出 圣孝之继志述事。环东土数千里。日月昭辉。诏后世万亿年。天地正位。是宜盛烈之模画。庸作来裔之仪刑。恭惟 主上殿下。文子文孙。乃神乃圣。 承丕基而兴惕。睿慕每切于羹墙。监成宪而不愆。治功恒轸于堂构。肆以燕谟之垂裕。爰命鸿烈之辑成。伏念臣等润色功疏。铅椠才短。 禀睿裁而取舍。悉提纲维。据实录而编摩。粗述梗槩。功德嵬乎莫尚。敢曰寸管之善模。典则灿然可观。终作
竹下集卷之十六 第 51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50A/ITKC_MO_0550A_A240_513H.gif)
竹下集卷之十六
婚书
琬儿婚书
稽昔两家先世。已结婚嫁之亲。逮今五叶后孙。重讲姻媾之谊。爰以上秋下浣。谨奉二帛一书。伏惟令孙女承嘉训于义方。美质禀弄砖之日。备纯行于柔则。令闻著及笄之年。熤之子载琬。直以乃父之晚生。有爱而无教。比之古人之早就。蔑学而不才。特因世好之深。猥蒙嘉姻之眷。周人鸣雁之礼。知在明朝。王生系羊之风。复睹今日。实幸女有家男有室。庶期宜尔子宜尔孙。略申鄙忱。仰惟尊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