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目录
目录 第 x 页
竹下集卷之一
 诗
   始皇镜(丁巳)
   陟园赏花
   燕来
   即景
   闻莺(戊午)
   韩信
   六月初十日冠席韵
   古诗
   谩兴
   醉吟
   即事
   明月
   陶唐山
   登后皋赏秋
   偶吟
   谩兴(己未)
   春老
   感怀
   醉吟
   遣怀
   秋雨
   月桂
   四桂
   碧梧
   腊月入倻寺留数旬。得二律五绝。
   麻谷寺(庚申)
   夜阑雪月可赏。独出留题溪头盘石。
   咏春
   春感
   幽兴
   谩吟
   偶吟
   山路暮景
   秋怀
   琴江
   秋风
   秋月
   冬夜偶吟
   题受尘纸(壬戌)
   东行到金城披襟亭(甲子)
   行中偶吟
   过唐也岭(岭在淮阳邑南)
   秋思
   题李月沙诗板(诗在淮阳客馆。会大雨水溢。悬扁垫没。流泊于沁岛。久之取以重揭于旧馆。)
   甲子之秋九月。自交州入枫岳。路中次唐绝韵。
   晓行登磨晖岭
   暮行谩吟
   枫岳洞口口占
   长安寺
   歇惺楼
   万瀑洞(万瀑洞盘石。有杨蓬莱大字。)
   普德窟
   摩诃衍夜坐偶吟
   凌波楼夜坐口占
   白云台
   夜望永郎岾
   宿表训。白华释守琼袖诗来见。次寄。
   到白华庵。赠守琼上人。
   独坐偶吟
   九日登翠屏台(屏台一名翠釜潭。谚传古有小龙在潭中。)
   谩兴
   交州
   登起色亭酌酒。亭下有小津。渔子举网得鱼可喜。(亭在交州邑西)
   夜登门楼
   题天宝庵
   甲秋之入枫岳宿三日。有故不得穷探而归。乙丑再举。大拟遍踏内外诸山。追偿宿债。时则五月上浣。而尹兄与之同行。
   长安寺
   歇惺楼
   夜宿正阳寺。闻雨草成。
   自正阳寺入玉镜台。溪声雨后益奇。
   过鸣渊
   玉镜台
   新罗太子故城
   灵源洞
   宿灵源庵文川僧法明。示其师释送金刚行诗。步其韵赠之。
   自灵源庵向百塔洞。路过显佛庵旧址。
   百塔洞
   松萝庵
   松萝泉(泉傍有鹤巢台)
   鹤巢台(在松萝庵)
   表训寺
   白华庵夜坐口占
   圆通庵
   真佛庵洞口口占
   真佛庵
   须弥台歌
   须弥塔
   万瀑洞
   杨蓬莱大字
   八潭
   摩诃衍
   佛地庵
   内水岾路上口占
   七宝台
   隐身台
   佛顶台
   榆岾寺
   奉玩 仁穆御笔
   中内源
   风穴
   访圆通庵(内外山俱有圆通庵)
   圆通庵
   钵渊观驰瀑
   自钵渊寺向新溪寺
   入九龙渊。未到玉流洞。巨石塞路。有小窍。免冠膝行而入。戏吟一绝。
   玉流洞
   九龙渊
   自三日浦向丛石亭
   丁卯冬南行。道见人马络续。街路阗咽。或负盘盂釜锜之具。或载帘幕管簟及凡百厨传之需。是为通信使支供也。呼邪怨咨。民不堪苦。而官吏又执鞭而督其后。通好雠夷。已为弱国之羞。又以是重痡吾民。亦独何哉。古者王人之行。亦有是乎。因以一绝记所见。
   清风道中望江流
   基川衙中。送许静叔还家。
   夜坐酌酒口占
   李上舍(民秀)适至赠一律。次寄。
   见人山寺别妓诗。戏占。
竹下集卷之二
 诗
   宗人君刚来留数月。告归赠之。
   次金丈(硬)草堂诗韵(金丈新搆小屋。以胜无扁之。盖取昔无今有之义也。仍揭二诗。洞中诸长老皆和之。余亦与闻命矣。不敢辞。草成奉简。)
   谩兴
   齐云楼(楼在基川郡西)
   客愁
   秋怀
   路中早景(戊辰之秋。发浮石行。白云洞青岩亭。皆入筇屐下料理。李弁始大与之同行。李君武人而好与诗人游。基川人也。)
   登景濂亭。次板上韵。(亭在白云洞。而白云洞在顺兴。)
   瞻拜白云洞书院
   道中暮景
   浮石寺翠远楼
   浮石寺
   禅枇花(花在义相庵檐底。庵在浮石寺后。)
   青岩亭(亭即权冲庵别业而在荣川)
   仿李义山锦瑟诗体。得咏梅一首。
   庚午冬。与安孝伯(锡胤)在三岘读书。夜中小酒步月。
   李汝搏(海图),汝文(海敷)寄一韵两诗。步和。
   搏文以为诗语带嘲。以一诗反嘲。复之。
   余在三岘。涔寂靡聊。金友正甫(颢淳)适来其妇家。与之源源。其喜可知。夜扣其客榻。示以一诗三叠。次韵以寄。
   次正甫韵
   夜坐拈韵赋诗。不择强易。随拈即押。孝伯诗令也。得四律二绝。
   叩汝搏客榻。拈唐律韵共赋。
   汝搏又叠二首送示。次寄。
   汝搏又以一诗送示。复之。
   汝文用除字韵寄一律。复之。
   拈唐诗韵
   暮雨
   雨后陟后园
   嘲病梅
   病梅答
   遣兴
   谩吟
   次李商隐咏古五诗韵
   叠前韵。成昭君怨。
   次杜牧之赤壁诗
   次杜牧之桃花夫人诗
   贞圣王后挽词(代述○丁丑)
   北青路中
   晓发济仁馆
   夜雨无睡。客愁错莫。用子顺韵成一律却寄子顺。
   缑岭路上。士晦赋万年松一绝要和。步成却寄。
   赤松亭路上(亭在洪原)
   观稼亭别席。口占奉岳丈。(亭在醴泉郡西)
   酒泉道上。用稼亭别席事。成艳体二绝。寄上松桂轩。以供一哂。(松桂轩。醴泉官阁扁额。)
   黄溪道中
   奉和岳丈寄示二绝
   登胜战峰赏枫。琏儿得一律。君宪(徐校理有宁)步其韵示之。次寄君宪。
   灯下拈农岩集。口呼示儿辈。
   又拈农岩集韵
   述怀抽三渊集韵
   又拈三渊集韵
   闲居杂咏十绝。用渊翁葛驿杂咏韵。
   朴奉事姑丈示客中述怀要和。谨次以呈。
   正月之晦夜属疏草。口占述怀。
   二月三日。百官庭请妄言之罪。栫棘济州。闻 命即发。时已昏黑。
   驰到铜雀津。闻金吾郎已先渡。
   二月之二十七。自康津向梨津。历宿万德寺。尤翁谪耽罗时留待风信。即此地也。徘徊俯仰。悲惋交之。𥠧膺占一绝示之。次寄。(金校理履禧字𥠧膺。时又以言事谪大静。因与偕行。)
   又以一律简𥠧膺
   出万德洞口口占
   至火巢门。乘舟口呼。(门距万德数里)
   舟行口占
   系缆梨津登海月楼。用退渔子板上韵。
   叠前韵
   梨津仓吏文达五求见疏本。致意颇勤。笑占梨津吏问答。
   寒食日在梨津述怀
   三十日向苏安岛
   待风苏安岛。夜坐口占。
   风雨
   三日
   初九日闻蒙 宥
   苏岛候风凡十日。蒙 恩西归。主人乞留一诗。以为千金易求。一字难得。其意可嘉。遂书此以赠。朴守善其姓名也。年方七十云。
   归舟将发。坐石上待解缆。𥠧膺呼一律。次寄。
   下舟柚子岛(岛是梨津前岸。以柚子树最多。锡名云。)
   美黄寺枕上𥠧膺诵二绝。用其韵口呼。
   登兜率庵。次退渔子板上韵。(庵在美黄上十里许)
   庵东绝巅。望汉挐山。高低苍翠。隐约可见。
   向大芚寺。路过梨津。文达五携酒迎拜路左。
   大芚寺
   出大芚洞口口占
   庚寅之正月。再违 宫衔召牌。坐黜沙斤邮。马上口占。
   登八岭
   踰岭邮吏来待
   山店夜吟
   沙邮路上
   到邮有感
   夜坐
   龙湖亭(在山清)
   登楼
   阅马
   月明斜(月明古之邮女名。嫁与江南人。死于相思。葬于邮馆西花长山上。)
   漫兴
   树下筑小坛。坛上种花。
   述怀
   即事(邮厨有二婢皆告病。倩邻寺僧供朝晡炊饭。)
   雨中栽花
   三日
   蒙 宥
   入伽倻。路上口占。
   红流洞。用孤云韵口占。
   红流九曲
   武陵桥
   七星台
   藏经殿
   发京行
   谨次岳丈夏日韵
   岳丈又示四诗次呈
   岳丈又示二诗次呈
竹下集卷之三
 诗
   八月之初。承雉城通判斥补之 命。肃谢后仍辞 陛出东门。
   抱川道中闻初雁
   沿松浦
   南山驿路中闻雁有感
   安边遇巡使南巡之行。介冑延 命。
   永兴路中
   咸关岭
   甲申之谪赤松亭。道上与李士晦并镳赋诗。重度此地。悢悢有感。
   北青道中
   摩云岭
   侍中台
   利城道中
   摩天岭
   摩天亭上口占
   城津道中
   道中暮景
   望刀山口占
   吉州城外。望见长白山雪色。
   道中早景
   明川道中
   鬼门关
   又成二绝
   朱村馆。用陶庵板上韵。
   入镜城
   赴富宁东堂试所。道中遇雪。
   兄弟岩
   试院
   重阳
   夜设小酒。送沈督邮还京。悄坐口占。
   八绝题雉城短屏
   关北
   与评事登元帅台
   漫吟
   十一月之十三夜。伏闻 上候平复。贺仪将举。不胜忭庆。用一诗志喜。
   观雉城妓剑舞
   蒙 宥将归。夜坐口占。
   发镜城
   过鬼门关
   除夜
   正月之四日。即劬劳日也。关外孤征。目尽家山。马上口占一绝纾悲。
   永兴客馆。听文川妓洞明月唱歌。年方十二。遍能诸调。
   释王寺
   雷渊丈(南公有容)梦中得六言一诗。续补上一句。寄示塞谪二千里之外。属意郑重。非特记眷厚也。擎诵感激。谨用原韵成四叠。复呈雷渊案下。
   儿辈夜拈恕庵集。用其韵口占。
   次瓒儿送琏儿游清潭诗韵。
   贺南奉朝贺致仕
   湖行
   新昌道中
   温阳暮行
   白石村早景
   哭族侄载德
   将赴洪州。舟渡铜江。(壬辰)
   早发皋兰之行。道中口占。
   白马江舟中
   睡里舟行至皋兰寺
   皋兰寺
   舟过落花岩下
   恩卧楼。用东岳近民轩板上韵。
   近民轩叠前韵
   巡营延 命之行
   入巡营
   公州道中叠前韵
   燕岐道中
   路上谩吟
   近民轩步东岳韵
   恩卧楼。用郑湖阴韵。
   夜坐又叠前韵
   自洪还京。取路营下。留麟儿于洪衙。俾之后二日作程。期会于素沙。抵营滞雨。江涨不可涉。念儿行轻发。夜睡未稳。
   次南生(公辙)冠席韵。奉雷渊丈。
   原州宗兄(鲁)
   郑生(元绥)
   闲居阅白香山诗。得一绝云名惟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惟异匏瓜难不食。大都只足便宜休。意虽美语未尽善。遂改数字曰。名惟公器宁容取。利是身谋不合求。何害匏瓜终不食。义当休处便宜休。非曰点化。盖补其未了义耳。仍用是韵成二叠。以申馀意。
   寒居之室东北数武种二松。十年已成林。排作翠屏。下置盆梅栀榴。晴阴滴滴。有山居幽致。此间不可无诗。用一律志之。
   又赋
   甲午之上元。在高阳楸下。时有谏长 除命。
   村庐索居。悄悄无悰。拈渊翁集。
   步庭口占
   黄鹤楼
   鹦鹉洲
   闻瓒儿榜声
   九月之六日。仲固入地日也。远滞关外。不能临圹一恸。已矣已矣。怆涕久之。
   九日登南山
   青云馆。步俞杞溪板上韵。
   降仙楼
   仙楼杂咏
   伽瑞窟(祥原有两窟。皆以伽瑞名焉。)
   东林寺少憩
   戏题
   慈洞墓庐守岁
   元日述怀
   在楸下闻祭官称颐诸臣。并 命中道投畀。晓发赴谪之行。
   入京闻定配铁原。出东城。
   涟川道中。金吾旧卒宋道成迎拜马前。是甲山谪行押去者也。自言旧役时不可为。自退归农于杨之樵村有年。余曰汝能自退而我未能自退。又有此行。相视一笑。
   铁原
   独夜有吟
   次李校理(养鼎)东寄韵
   上元夜小雪。雪止始见月。
   次李校理雪夜寄示韵
   酒后支颐。觉来意思闲适。用前韵有赋。
   雪后又用前韵
   夜裁京书忆仲固。用一绝抒感。
   李校理以一律答南草之赠。用其韵却寄。
   感兴
   二月之十日。蒙 宥将还。李学士用十绝赠行。步其韵留别。
   送李副价子涵(海重)赴燕
竹下集卷之四
 诗
   舟行暮还
   能城豪士歌二叠。赠闵老人。以答三律一绝之赆。闵老年方七十有二。能倚醉登楼。放歌作商声。
   能城妓秦彩凤名同云梦仙娥。戏成艳体一绝。
   细柳店遇雪
   临津
   一笛
   鹤楼雪后口占
   拈渊翁集
   除夜
   谩吟
   关河
   赠闵老人
   小雨用渊翁韵
   夜雨朝收。春气欲动。明日将发练光之行。
   艳体
   大同江舟中
   大同江舟中。用巡使轴中韵。
   更叠前韵。以申别意。
   和巡使三穗诗题轴中
   咏叹不足更申馀意
   闻莲幕诸君集芙蓉堂张乐观妓。送歌儿酒壶。以助其欢。
   境上出待。暮渡钱浦。
   与亚使通判舟游结城。归登牛岛。入夜而还。玆游跌宕可喜。用家儿寄亚使韵。简亚使词案。
   象山道中。用金郊丞轴中韵。
   岁辛丑 先朝实录成。 上下 御制五言律诗于纂辑厅。 命纂辑诸臣赓进。仍揭板于艺文馆。
   老去谢却声病。不作行人赆语久矣。洪叔章(文泳)赴燕之行。明将发矣。惘然有登山临水之意。徘徊怅咏。情见于词。词既成。简寄叔章行轩。
   送李右相(福源)赴沈阳
   岁癸卯十二月二十六日。 上将亲行 太庙腊享。二十五日 次于望 庙楼。 御制五言近体一篇。遣史官 教于亚终献官曰。将行腊日 大享。斋宿于望 庙楼。是夜拈禋字韵。吟示在筵诸臣。仍许步此。下方书韵字。 命即赓进。
   宾厅联句诗
   用联句韵各成一篇。书之稧屏。
   健元陵上有修补之役。 上亲临监董 回銮。次斋室板上 先朝御韵。 命伊日 陵上入 侍诸臣赓进。(先朝甲戌亦有 亲临董役之举。 御制七言绝句一首揭板斋室。)
   与徐判府(命善),李判府(徽之),李判府(福源)。承 命奉审 永祐园局内补土处。少憩斋室。联句记行。
   徐判府回甲晬日。 上赐七言三韵诗以宠荣之。 龙光辉映。同朝咸耸。谨依 宸韵。用伸贺仪。
   乙巳之九月九日。 东宫初行召对讲孝经。即 肃庙初开书筵之年月日也。 上以七绝一首志喜。 命在筵诸臣赓进。
   寓感
   秋八月十五日。 明陵诞辰也。 上以是日祗谒 明陵。翌日自高阳郡历拜 昭宁园。还次高阳郡。 御制七言近体一篇七言绝句一篇。 命大臣阁臣文苑诸臣赓进。
   赵判府事(曔)
   徐判书(有庆)
   金判书(用谦)
   甲辰之七月。忝膺奏请正使之 命。初九日辞 陛登道。
   月波楼
   百祥楼
   倚剑亭夜饮
   七月之二十九日渡鸭绿江。江之西。即彼疆也。舟中口占。
   渡江就路。路入芦苇丛中。时有胡雏成群来觇。胡是沿江把守军也。
   八月初二日。自栅门前进西入。是日 王世子册礼日也。东望忭庆。不胜攒祝。谨以一律。用志微忱。
   过安市城旧墟(在栅门内北数里)
   王祥墓
   华表柱
   朝鲜馆(在沈阳城中。 孝庙在沈阳。次于此云。)
   辽野
   中秋(是夜宿十三山。即中秋望日也。)
   烟台(皇朝时戚将军继光筑十二烟台。以报虏警。)
   十三山晓发
   宁远卫
   祖大寿坝楼(在宁远卫城内)
   中前所早行
   望夫石(在山海关外。云是秦时人。赴长城之役。其妻姜至海上望夫。仍化为石。年前清帝过此。立祠以祀姜女塑像。又建行宫于其侧。题诗石面以奖之。)
   将台(在山海关外。或云汗伊台。清汗入山海关。筑台登临。以觇关内动静。或称吴王台。吴三桂所筑云。)
   山海关
   入山海关宿红花店。琏儿取别径往望海亭。亭在山海关下海口上。
   永平城(汉之右北平)
   榛子店旧有季文兰壁上诗。今则无矣。为之一诵。殊令人悲咜。
   高丽村(在礼润县界。丙丁之乱。东民被俘者聚居于此。名其居曰高丽村云。)
   玉田县晓发
   白干松(在白涧店香花庵前)
   滹沱河
   入燕城。时八月二十八日也。
   诣礼部呈表咨奏文
   九日乌蛮馆。与副使书状小酌。
   重阳后一日。对菊偶吟。
   夜来风霜陡紧。有怀 伯氏寒居。
   谩吟
   入阙诣午门前领赏(午门。阙门之第四门也。)
   九月之十七日。东还出燕城。
   沙河驿路中。逢赴燕皇历赍咨官。见家书。是九月二十二日也。
   夷齐庙
   射虎石(在永平府南山麓。石前有短碑。镌以汉飞将军射虎处。清康熙时所立。)
   角山寺(在山海关北十里)
   与副使,书状上角山。至息步亭。副使步倦经还。甚恨其孤负壮观。口占一绝。为副使解闷。
   望海店路中
   暮次十三山
   广宁城之北十里有桃花洞。即医巫闾西支之内。云是甲申后 皇朝遗民避世之地也。自新广宁晓发。迤路历访。入其洞。窈窕<img src='https://c.cnkgraph.com/KMDB/NEWCHAR/KC01018_24.GIF'>空。水石清奇。徘徊俯仰。有吊古之感。得七绝。
   桃花洞之行。副使病未之俱焉。以二绝见寄。步其韵谢之。
   辽野暮行
   周流河路中
   死马行(使行之入燕。以两西驲骑作行例也。回还至周流河路上。大同邮一鬣病毙。殊甚恻然。遂作死马行以志之。)
   沈阳路中
   太子河(在辽东城西。燕太子丹为秦兵所逐。至此见虏。河以太子名云。)
   辽阳暮行
   三流河路中
   文孝世子挽
   短歌
竹下集卷之五
 疏
   辞副校理疏
   陈亲病径出疏
   辞修撰兼陈私义疏
   陈亲病径出疏
   乞归养疏
   辞副修撰疏
   终制后乞暇疏
   辞兼弼善疏
   馆录后引义疏
   辞副校理兼陈所怀疏
   辞弼善疏
   辞应教兼陈所怀疏
   引义疏
   径出后辞职疏
   引义疏
   辞同副承旨疏
   解由未出辞职疏
   辞右副承旨兼陈所怀疏
   辞大司成书(以 上候大渐。到政院未彻。)
   辞新资疏
   因人言辞大司成疏
   辞同义禁疏
竹下集卷之六
 疏
   辞大司宪疏
   辞吏曹参判疏
   辞吏曹参判疏[再疏]
   辞吏曹参判疏[三疏]
   辞吏曹参判疏[四疏]
   辞 实录堂上疏
   辞黄海监司疏
   乞省墓疏
   辞新资兼陈私义疏
   辞新资疏
   辞判尹备堂疏
   辞礼曹判书疏
   辞知义禁兼陈私义疏
   辞大司宪兼讨逆疏
   因海营事引义疏
   因奏文误准引罪疏
   辞艺文提学疏
   因朝参未进引罪疏
   因朝参仪注做错引罪疏
   辞吏曹判书疏
   辞内局提调疏
   辞江华留守疏
   辞兵曹判书疏
   因承旨问备辞职疏
   辞右议政疏
   辞右议政疏[再疏]
竹下集卷之七
 疏
   辞右议政疏[三疏]
   辞右议政疏[四疏]
   辞 元子辅养官疏
   辞辅养官兼陈私义疏
   辞右议政疏
   因尹光绍疏陈辨疏
   时原任大臣联名引罪疏
   辞领议政乞退疏
   辞领议政乞退疏[再疏]
   免副后乞收枢衔兼职疏
 劄
   请郑妻亟施当律劄
   请郑妻亟施当律劄[再劄]
   拜相后乞解司宰提调劄
   未参宾对引咎劄
   列圣宝鉴进书后乞收赏典劄
   尹拯复官后陈戒劄
   辞右议政劄
   辞右议政劄[再劄]
   尹光绍疏后陈辨劄
   阙礼引咎劄
   违牌引咎劄
   乞省墓劄
竹下集卷之八
 劄
   重卜后乞免劄
   重卜后乞免劄[再劄]
   懿陵奉审后请谴劄
   懿陵奉审后请谴劄[再劄]
   备郎拟望后承 严教请谴劄
   惩讨后联名引罪劄
   惩讨后联名引罪劄[再劄]
   诸备堂被谴后联名引罪劄
   诸备堂被谴后联名引罪劄[再劄]
   承使 命乞解本职劄
   因雷异陈私义。兼辞奏请赏典劄。
   请还收鞫囚酌处之 命劄
   请逆贼应坐。依法处断联名劄。
   乞省墓劄
   因金履容供辞乞退劄
   违 召后请谴劄
   乞省墓劄
   因僚相承 严教请谴劄
   因太常事请谴劄
   因太常事请谴劄[再劄]
   乞暇劄
   尹光普疏后乞退劄
   因太常自辟请谴劄
   重卜后引罪兼辞职劄
   因太常事请谴劄
   未参宾对引咎劄
   请寝金吾草记改下之 批联名劄
   请加覈鞫囚联名劄
竹下集卷之九
 劄
   请寝䄄改定配所之 批联名劄
   请寝䄄改定配所之 批联名劄[再劄]
   病违试牌请谴劄
   请寝龟柱罪名爻周之 命联名劄
   病违试牌请谴劄
   乞省墓劄
   请寝泮儒定配之 命劄
   病违试 命请谴劄
   因太常事请谴劄
   因枢府下吏犯科请谴联名劄
   病未参陪班请谴劄
   病未承 候请谴劄
   辞内局都提调劄
   辞内局都提调劄[再劄]
   病未参内局 候班请谴劄
   病未参常参请谴劄
   因太常事请谴劄
   因内局事请谴劄
   因太常自辟请谴劄
   乞遆内局都提调劄
   辞领议政兼辞赏典劄
   辞赏劄
   乞退劄
   请寝太医看病之 命劄
 启
   请从权院议启
   请从权院议启[再启]
   因大司宪李溎讨郑厚谦劄院议启
   请讨郑妻启
   请讨郑妻启[再启]
   吏曹判书违 牌后问启
   吏曹判书违 牌后问启[再启]
   请寝 太庙展拜启
   请寝 太庙展拜启[再启]
   伏閤启
   伏閤启[再启]
 书启
   右议政勉出后书启
   右议政勉出后书启[再启]
   遣御医看病后书启
竹下集卷之十
 书启
   尹光绍疏后书启
   尹光绍疏后书启[再启]
   尹光绍疏后书启[三启]
   尹光绍疏后书启[四启]
   尹光绍疏后书启[五启]
   尹光绍疏后书启[六启]
   尹光绍疏后书启[七启]
   尹光绍疏后书启[八启]
   尹光绍疏后书启[九启]
   呈辞后承 别谕书启
   校理洪乐恒疏后。承 敦谕书启。
   校理洪乐恒疏后。承 敦谕书启。[再启]
   校理洪乐恒疏后。承 敦谕书启。[三启]
   重卜后书启
   严教后书启
   严谴还收后书启
   敦谕后书启
   史官宣谕后书启
   郡狱胥 命时书启
   敦谕后书启
 议
   慈殿定号议
   玉枢祭用牲议
   一经讲复设议
   式年大小科退行议
   沁留不可仍佩越境议
   谱略书法议
   衿川狱用法议
   朝臣改资号议
   胎封议
   祈雨报谢祭议
   李应赫照律议
   大小科退行议
   方物停封当否议
   朴晋 赠谥议
   忠烈褒典议
   徐仁昌 赠职议
   上号议
   金履容施赏当否议
   崔益大勘律议
   庆科设行议
   黄口签丁守令照律议
   长津设邑及京外铸钱议
   闵女当离议
   黄翼再不可全释议
   勋臣立后议
   真殿 御真移安议
   新旧 谱略考定议
   鞫囚用律议
   杀狱酌决议
   雅乐厘正议
   庆基殿竖碑当否议
   金德生不当封爵议
   郑希登 赠谥议
竹下集卷之十一
 议
   将臣不得兼台职议
   北关鞫狱后当行晓告议
   服制议
   惠庆宫服制议
   公除后不当行私祭议
   惠庆宫除服议
   服制屦靴当否议
   国制时大小祀用乐议
   雇奴婢夫骂家长律改定议
   国制时戎服服色议
   东宫宣谥时命官行礼议
   王大妃殿除服议
   服制计年计月议
   魂宫 亲享仪节议
   神辇神舆过 太庙仪节议
   服尽后 庙宫行礼服色议
   升庠设行朔限议
   成熺院享奇虔祠号议
   成文忠祠版奉安议
   禁异端杂术议
   救蚀移设当否议
   祈谷祭亲行摄行。并跻大祀议。
   命召新造议
   戊申殉节人褒赏议
   李崇祖 赠谥议
   金晋熙事迹议
   禫后入 庙议
   成忠文祀版主祀议
   各 陵建碑议
   三勋臣当黜 庙庭议
   禁剃后髻制议
   迁 园后 本宫行祭仪节议
   启 园后祀享停否议
 筵奏
   以我东笠制 筵奏
   因充军儒生参榜免役 筵奏
   因国荣事 筵奏
   吏判肃 命后筵奏
   应 旨筵奏
   讨逆 筵奏
   兵判肃 命后筵奏
   拜相后初 筵陈戒 筵奏
竹下集卷之十二
 筵奏
   因台臣罢职陈戒 筵奏
   因壬寅死事人 赠谥筵奏
   朝参陈戒 筵奏
   常参陈戒 筵奏
   讨逆后陈韩孝纯罪负。兼请儒臣罢职 筵奏。
   因海州狱 筵奏
   请药峰不祧 筵奏
   请李亿祺 赠谥筵奏
   请兵判罢职四将臣推考 筵奏
   讨逆后陈戒 筵奏
   鞫囚时 筵奏
   因瑮狱后论赏事 筵奏
   免相后 筵奏
   应 旨陈戒 筵奏
   朝参陈戒 筵奏
   因宫女墨世㫌闾事 筵奏
   因鱼锡定等 处分筵奏
   因金宗瑞祠板事 筵奏
竹下集卷之十三
 筵奏
   陈病 筵奏
   泮儒定配陈劄后 筵奏
   以后市事 筵奏
   以金川二面移属事 筵奏
   以科儒文体 筵奏
   因韩德厚台通 筵奏
   因台 启停连事 筵奏
   以赵德邻复官事 筵奏
   陵幸时 筵奏
   因试券文体 筵奏
   新占 园所奉审后 筵奏
   请水原移邑 筵奏
   以迁 园择日后停乐 筵奏
   以迁 园择日事 筵奏
   以迁 园改择日事 筵奏
   以云观测候器釐正事 筵奏
   金履成请罪 筵奏
   重卜敦迫后 筵奏
 讲议
   [癸未十一月十七日昼讲]
   [甲申三月初十日昼讲]
   [戊子四月十八日讲]
   [庚寅八月初八日昼讲]
   [戊戌二月初四日昼讲]
   [戊戌八月初九日昼讲]
   [己亥正月二十三日昼讲]
   [辛丑三月十八日弘文馆会讲]
   [甲辰三月十五日朝讲]
 状启
   请寝前道臣状请立马军保编伍团束之法事状 启
   吾叉浦佥使败船渰死事查实状 启
竹下集卷之十四
 状启
   孝烈抄 启状 启头辞
   金平大杀狱查 启结辞
   御批添书罪人尚光泽查 启结辞
   平山太白山城饷谷。自京司发卖作钱事状 启结辞。
   海州李检忠杀狱查 启结辞
 原情
   以宁边府使就理供辞
 状
   革罢卸水事报均厅状
   卸水变通事报均厅状
   报巡营状
 书
   上亲庭书
   上伯氏书
   上伯氏书
   与载瓒书
   与载瓒书
   与载瓒书
   与载瓒书
   与载瓒书
   与载瓒书
   答载瓒书
   答载瓒书
   答载瓒书
   答载瓒书
   与载瓒载琏书
   与载瓒载琏书
   与载瓒载琏书
   与载琏书
   与载琬书
竹下集卷之十五
 书
   答安进士(锡胤)
   上久庵尹先生(凤九)
   上久庵书
   答李仲固(得培)
   与尹士述(承烈)
   与徐继仲(命善)
   与徐参判(命膺)
   与李深源(惟秀)
   与李深源书
   与喉院书
   上雷渊(南有容)
   上雷渊书
   答李云老(端会)
   答李云老书
   答李云老书
   上巡使书
   答巡使书
   上巡使书
   上巡使书
   上巡使书
   上巡使书
   答徐生(命寅)
   与赵光瑞(暾)
   与宋子中(载经)
   答申亨仲(思运)
   答洪叔章(文泳)
   答人书
竹下集卷之十六
 书
   答尹兄道以(心协)
   答成云山(大中)
   上大臣书
   与赵景瑞(璥)
   答赵右相(璥)
   答洪子顺(乐命)
   答洪子顺书
   答宋斯文(龟相)
   上庙堂书
   与李平仲(镇衡)
   答金直长(观秋)
 序
   游枫岳序
   送徐尚书(命膺)燕行序
   礼川任氏尊重稧帖序
   睡翁甲丁日记序
 记
   淮阳客舍古迹记
   文处士墓石记
   默斋记
   荣老堂记
 题跋
   书东垣本草后
   题三登乡案重修帖(代作)
   书犊孙所读册后
   书瓒儿槐阴录后
   高峰退溪往复书跋
 笺
   代尹丈谢赐赉笺
   冬至贺笺
   正朝贺笺
   先朝宝鉴进书笺
 婚书
   琬儿婚书
竹下集卷之十七
 行状
   先府君行状
   先妣行状
 谥状
   吏曹判书权公谥状
   成川府使 赠左赞成金公谥状
竹下集卷之十八
 谥状
   执义 赠吏曹判书赵公谥状
   议政府左参赞西浦金公谥状
   判敦宁府事牧谷李公谥状
竹下集卷之十九
 墓志铭
   先妣墓志
   先府君墓志后小记
   外王考府君墓志
   李仲和(燮中)墓志铭
   外孙韩殇圹铭
 墓表
   先府君墓表
   仲从祖右尹府君墓表
 哀册文
   文孝世子哀册文
 祭文
   祭仲从兄文
   祭叔父文
   祭李及第(镇国)
   祭伯舅文
   祭外姑淑人密阳朴氏文
   祭叔舅文
   祭圃岩先生文
   祭徐安山文(代述)
   祭长子妇洪氏文
   祭雷渊文
   祭侄女尹氏妇文
   祭仲从兄迁葬文
   祭伯嫂淑人李氏文
   祭李裨(命益)
   祭沈德器(履之)
   祭从妹文(代伯氏作)
   祭沈警汝(鋑)
   祭亡女沈氏妇文
竹下集卷之二十
 祭文
   祭亡子载琏文
   祭古墓文
   祭亡子再期文
   祭内弟任悦之(时习)(代伯氏作)
   祭龙湫祈雨文(湫在顺兴)
   祈雨祭文
   疏凿水道。祭白月山土地神文。
   祈雨祭文(壬寅在沁都时)
   亲行祈谷祭文
   景慕宫 诞日。亲行酌献礼祭文。
   永祐园 亲祭祭文
 杂著
   赓韵抑箴
   论脉说
   乙亥冬至日春坊陈戒达辞(代述)
   双四叙
   辨尧让天下于许由
   辨东坡笑杜工部辨明八阵图诗
   惠庆宫诞日。 亲临陈贺致词。
   孺人延安李氏㫌闾呈文
   谕商贾及社任津将文
   榜谕洪州人吏
   药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