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海左集附录
海左集附录 第 x 页
海左集附录
 行状
  
海左集附录 第 219H 页
资宪大夫刑曹判书兼知 经筵春秋馆事,弘文馆提学,艺文馆提学,五卫都总府都总管,知实录事, 赠谥文宪海左丁先生行状[韩致应]
海左丁先生。生丁 英庙晠际。以文章大被知遇。声名轰一世。于时东湖之选。 国朝百年来始一举。而先生与焉。逮我 正宗在宥。尤尚右文。文学之士。若霞蔚而云兴。于时先生杰然登词垣而主文盟。迭蹑天官师儒之席。清名雅望。仰之若山斗。是诚吾党百年后一有之会。而先生特当之。士曰时哉。及庚申弓剑邈而沧桑变。世道溷浊。义理晦盲。于时先生蝉蜕埃𡏖。乘化而返。咸曰完人也。夫子之适来适去。有关时运若此。孟子曰。论其人。观其世。诚哉。先生讳范祖。字法正。号海左。罗州人。高丽检校大将军允宗。即丁之鼻祖也。入 本朝。有讳寿冈。官参判。若判书讳玉亨。左赞成讳应斗。大司宪讳胤福。持平讳好宽。观察使讳彦璜。连世清显。是先生五世以上也。高祖讳时翰。荐遗逸。屡徵至进善执义。不就。道学为世师表。后人称愚潭先生。曾祖教官 赠吏曹参议讳道恒。祖进士 赠户曹参判讳永慎。考进士 赠吏曹判书
海左集附录 第 219L 页
讳志宁。批贞夫人平山申氏。判尹厚载孙。进士弼让女也。以 景宗癸卯。生先生。姿质秀异。滢澈如玉。性复聪悟。才入学。日诵屡千言。八岁。作韵语。辄惊人。先辈宗匠皆期之以华国手。甫弱冠。文誉藉甚。而不屑举业。专意攻古文。非六经秦汉书。不读。随众赴公车。己卯。中进士。尝游太学。有不逞辈投书 小朝。其意叵测。先生与同志数人立异遭罚。时辛巳间也。其后不复迹太学。仍有隐居求志之计。遂废举。欲踰岭居之。既而亲老家贫。计不可长往。癸未。赴增广试。初解及覆试面试。俱居魁。殿试擢第三名。先生自少负盛名。耻不自衒。一朝彪发。连占榜首。累累若承蜩。当世文人之以旗鼓相当者。逡巡退舍。邈然若不可跂及。及坼第。李尚书鼎辅得公券。相贺得人。隶槐院。例付社稷署直长。入翰林荐。及召试。呈空券而出。堂后荐。又当属先生。先生故避之。寻升六品。丙戌。为瓦署别提。迁成均典籍,兵曹佐郎。丁亥。除持平。以铨官撕挨事引嫌。自后屡除皆不就。间移吏曹,兵曹正郎。时权贵人艳先生名。要一识面者多而并不应。己丑。出为黄山察访。蠲役汰𣰇。一驿赖苏。庚寅。入为正言,持平。辛卯春。以台职未及待命。窜甲山府。秋。蒙宥还。即叙
海左集附录 第 220H 页
拜持平。壬辰。除吏曹佐郎。旋出沃沟县监。才抵官。有列邑文倅并汰之 命。即递入弘文录。拜副修撰。癸巳。由献纳。又移修撰。被湖堂选。先生才释褐。声望日益盛。荐绅间满口争诵。故有是荐也。 上问丁某谁也。右相元仁孙奏曰。故进善某玄孙也。诸大臣一辞以善文对。 上曰。宜入是选矣。即 命召入。取漏具限刻。使制进十韵诗。及制入。漏未尽。 命赐食物。仍 命进谢笺。遣紫衣相续。句句知入。御东月台 亲受。仍行昼讲。先生以正心正朝廷。敷衍以对。 上嘉纳之。别召湖堂进前。宣酝。特升资。除同副承旨。仍 命兼带湖堂如故。以抑阴扶阳。 命题。制进七言二十韵律。 上教曰。未满一时果善作矣。右相曰。虽古湖堂。无以加此。 上曰。不选湖堂。何以知丁某乎。命宣赏。翌日。又制进五七言一律。亦 命题也。是夕。以洗手作羹汤为题。制进七言百韵古诗。 上曰。有孔雀诗古体甚佳。又 教曰。何见之晚也。果名家也。递拜兵曹参知。承 命制进建功歌五言古诗百韵。 上击节叹赏。内院都提举进曰。建功自此生色。请书置内局。 赐虎皮奖之。其后每进御建功汤。辄诵其诗。问丁某安在。眷念之不已。先生前后应制。辄刻
海左集附录 第 220L 页
烛成章。左右堵立者。耸瞩如奇观。倾朝送府胥。从傍誊写去。一日之内。篇篇脍炙。长安为之纸贵。妇嬬诵其名如古人。见公以羸马破鞍而过者。皆拥街指点曰。此乃湖堂学士也。遂陈疏乞归觐。批曰。嗟哉暮年得湖堂。欲以消日。今闻有两亲。本职特递。以便归护。仍问父母年纪。令所居州赉食物。居数月。特授工曹参议。仍 命将老入京。先生陈疏辞。又移同副承旨。 上闻先生父母回婚在明年。 命畀一邑便养。冬。拜礼基郡守。甲午春。奉板舆赴任。设同牢宴。奉觞称寿以庆之。乙未冬。在郡。丁贞夫人忧。丙申。 英庙宾天。先生在草土。北望号恸。益不胜知遇之感。赴京参因山哭班。其后值 忌辰。辄行素。戊戌除兵曹参议右副承旨。出为襄阳府使。时郡大饥。先生到官。即抄饥设赈。民免捐瘠。畬税渔供。蠲减太半。民瘼之积痼者。日召乡父老。讲究釐革。课诸生奖进之。立其程式。襄人有叔子来暮之颂。庚子弃归。以兼任江陵时事坐罢。冬。叙拜同副。辛丑。连有承宣除命。而在乡递。冬。设行判书公回榜宴。除刑曹参议,同副承旨。移拜大司谏。拟进五条。陈勉疏。未及上。移右副。既递。又拜出为丰川府使。壬寅。赴任。是岁弃归。寻以贬罢。癸卯。数
海左集附录 第 221H 页
年之间。连拜承宣,大谏。除旨殆无虚月。月或再为。而以亲年八耋。一未承 命。乙巳冬。丁判书公忧。时先生年已过周甲。而执丧如礼。哀毁逾度。因寝疾。几危而苏。戊申。服阕。拜大司谏,礼曹参议。寻移大司成。陈章辞。己酉。大臣举公荐亚卿。 上教曰。以丁某地处文学。岂靳一资。而国子才通。何必遽尔升秩。姑徐之。连除同副,右副。以礼曹,工曹参议。又移同副,大司成。十月。迁 显隆园。制进挽章。随 驾诣水原。还拜右副。因事削职。即叙拜吏曹参议。因坠马致伤。即递。未几拜大司成。还授吏曹。以临政三铨之在乡。 命拿处。及就囚。即分拣。时泮试方设场。多士已会。 上移泮长。为承宣。授先生其代。 教多士曰。方送能文泮长。诸生须勿会且归矣。促令先举行后谢恩。先生黾勉出试士。辛亥春。宪长赵宗铉。抉摘庠试事。投疏诋斥。持平郑最行。继起搆捏。坐削。寻升汉城右尹。移右承旨,礼曹参判兼副总管,承文提调。壬子。拜大司宪。由礼曹。移左承旨。由刑曹。移右承旨。秋。拜开城留守。入侍。 上问病状。命司谒扶腋以出。九月。随 驾往 光陵。以候班未参罢。癸丑。拜吏曹参判。递授左尹。还吏曹。 上临筵问曰。吏参几日入来乎。筵臣对曰。
海左集附录 第 221L 页
某素澹于宦情。必不来矣。 上教曰。予之从前拔擢何如。宠眷何如。而除旨之下。规避不来。是岂义分乎。即 命以筵教。催促上来。乍递旋授。不得已出膺行政。都令徐迈修。以其在铨时停望人检拟事。囚政吏。公陈疏略曰。大凡人之意见。各自不同。彼或停之。此或拟之。一停一拟。物各付物而已。岂可以己之所停。必人之不拟而禁其或异己乎。何况怒其官而罪其吏。在外唯营邑。在内唯堂郎为然。未知迈修之于臣。有何体统。朝廷之体。决不当凌藉如此。臣诚为迈修忧之也。递拜右尹。已而还授吏曹。即递。数月间。由兵曹。移吏曹者又四。 上尝谓李公益运曰。丁某山野人也。其心如水。其清如冰。又 教曰。近世以文名者。不无好奇之病。奇则易归于噍杀。若丁某文章。固纯正平淡。真有盛世之音。子欲久任国子。使矫文弊也。李公对曰。遭言之地。若复强之。非待老臣之道也。又授吏曹三递三还。间移礼曹兵曹左尹。上又谕使之上来。及赴京。即授吏曹参都政。 教曰。卿以老病在乡。而予之必欲招致铨地。意有所在。卿须举所知。及至铨席。以僚议不协。陈疏出。与长铨俱承严教。黾勉参政。甲寅。升嘉义。以前任松都时事。罢职。未几。叙授
海左集附录 第 222H 页
吏曹。又以享官差拟事。夺告身。即叙复还吏曹。领相洪乐性。以先生行政时事。上劄诋之。时 上方向用先生。任以疏滞之政。时议迭起而沮之也。先生因县道封辞疏。略曰。破坏格例。臣固自讼。而至谓蔑公济私。则恐非着题。百馀年来。专擅铨权。通塞取舍。一循好恶。世道日败。有识忧叹。臣虽无状。岂忍为此。甘归一辙哉。惟是仰体恢荡之化。略行疏导之政。窃附羲易裒多益寡之意。则臣诚有之。公私之辨。明者当知。臣固不能受以为罪也云云。复授吏曹兼同春秋。既递还授者又再。参都政。以长铨崖异。不与政罢。秋。升资宪。授都总管,知义禁,知敦宁。入耆社。拜刑曹判书,大司宪。特 命调用其子。乙卯。授知事,大司宪兼活人提调。丙辰。 命制进老来堂上梁文。 教曰。上梁文。虽以文任分排。此重臣有文誉。不可漏。戊午。拜弘文馆提学,知 经筵事。疏辞。己未。拜艺文馆提学。冬。书进 御制万川明月主人翁序文。揭大内。庚申春。连除知经筵,弘文提学,观象监提调。并疏辞。未及彻。 正庙升遐。差行状撰述堂上。以在外减下。舁疾入京。参哭班。制进挽章。以病即归。恸于家曰。 主上方冲年。国家事不知税驾何所。及闻一二新政之卓越
海左集附录 第 222L 页
者。对人相庆曰。此实 宗祊万亿年无彊之休。老臣死无恨。辛酉。差实录纂辑堂上。时先生之胤子若衡。为昌平倅。先生随往任所。患微感。朝起赋五言诗一律。神识不乱。不复言身后事。考终于官寝。是九月三日也。以十一月。葬于家后三相洞负艮原。合夫人兆也。配东莱郑氏 赠贞夫人。进士瑾之女。东里世规玄孙也。婉顺有妇德。蚤殁。生一男一女。男若衡。县令。女适县监俞孟焕。若衡一子惠教。二女洪致谟。次幼。侧室出男义人生员。女李学镇妻。义人二子。序教。馀幼。先生禀质温粹。标格端雅。骨清神秀。文采烨如。望之则仙鹤之在珠树也。即之则玉壶之盛秋水也。尤笃于孝友。两堂俱跻遐算。先生亦年老而傍侧侍坐。嬉笑怡愉。以尽其欢。贞夫人有奇疾。常在枕席。而白首扶将。起居相须。未或以家人替行。与季氏同居共衣食。湛乐之际。间以谐谑。如爱乳儿。至情蔼然。奉先之节。一以诚敬。尝曰。贰簋可用享。物礼而诚不腆。何以格神。末年甚病。或不与祭。则先鸡而起。正衣冠。望哭乃已。遇故旧。忠款备至。远近宾朋。恒日满堂。弊布草屦。狎坐交欢。人不知宾主贵贱之别。邻友甚有贫无居。常与之寝处饮食。如家人然。且喜与文人游如
海左集附录 第 223H 页
艮翁李公及洪癖庵,申石北兄弟。俱号一代词宗。而揖让樽坫。风流尔雅。往往杰句流传。人得之如天仙之咳唾。尤与竹坡俞公相友善。常入京。馆其家。情同志合。与讲出处之大节。每遇意中人。辄命酒。酒微醺。盱衡纵谈。眇视宇内。有凤飞千仞之像。家临蟾江上。苍壁绝奇。山花交映。与骚人韵士。一棹沿洄。竟夕而还。有浴沂咏归之趣。性喜佳山水。前后出宰。多在海山之间。簿书之暇。飘然独𨓏。倘佯于楼观寺院之间。虽邱垤溪涧。遇有胜处。坐而怡神。豪迈隽逸之意。不可以尘网拘挛之也。早岁蜚英。知遇旷绝。历践清要。进涂方辟。每童马入。都人皆拭目若麟凤之睹。时又樊岩相公在朝。推毂引进。士类稍稍有阳复之会。而顾薄进取。求恬退。每驲召频繁。敦勉逾挚。若徵辟者然。时或不获已赴召。则解官即归。未尝迟留于京辇。在家闻除 命。忧形于色。疏辞蒙 允。始欣然如释负焉。屡典州郡。未几辄弃还。琴鹤萧然。橐无夕粮。亩种屋架。比前无增减。起居饮食。常泊如也。小子尝过谒于清野之庐。疏柳古槐。茅茨隐映。名花佳卉。奇查怪石。环列庭除。已非尘界物色。而及开户而入。砚几静嘉。图书满壁。先生以垫巾弊袍。对一床书。萧然清
海左集附录 第 223L 页
坐。白发韶颜。恍如神仙中人。已而进饮一盂脱粟羹无糁。蔬菜葱菹而已。退而私语干中曰。噫。彼而公而卿。兜揽华膴者。当世几人。而豢富贵醉名利。钟鸣漏尽。知进而不知退者。滔滔是也。先生亦未始非达官贵人。而素履田园。脱屣轩冕。有若与世相忘者然。此可以识先生之大者也。呜呼。先生之名。惊爆一世。而顾其身则岩阿冥寂之士也。先生之官。出入华要。而顾其迹则山林隐遁者流也。先生所居壁。绘柴桑孤山二图。文以跋其尾。以叙田园赋归之趣。棹舟还山之景。此其先生之素志然也。平生酷好书。造次不释手。至于家人产业。漫不省何有何亡。故人或以阔于事情目之。而当其辨别事善败得失。综理微密。剖析毫缕。所以超然自拔于机关之外。卒为元祐完人。非明乎进退之几。乌能如是。又或以为先生得 君专而致位隆显。宜若展抱素蕴经济斯世。而奈何一味敛退若独善者然。岂其疏于事务。不适器用故耶。曰。恶是言。足以病世道也。士君子济世范俗。各有其道。非一槩也。事业赫于时。利泽施于人。端委廊庙。弥纶世道。则固有樊翁在焉。而若其清名高标。坐镇雅俗。矜式士流。风励一世者。有可以廉顽而立懦。即先生
海左集附录 第 224H 页
有焉。其为轮翼相须。维持吾道者。其功亦一。世之论先生者。辄以文章为称首。而文章特其秕糠耳。惟其兴寄之清远。格律之隽永。沨沨乎大雅之复作。实有关于世运之污隆。不可以一艺而局之也。有遗稿二十卷。盖先生手自删定者也。致应小少在乡里。往来辱门墙。殆四十年矣。抠衣之际。最蒙知奖。尤于进退去就之节。获闻大方。至今佩服。尝于祭公之文。略摅山颓之恸矣。乃者。松禾公向余泣且言曰。吾兄文行名绩。赫人耳目。而尚阙状德之文。吾侄不幸继殁。吾且老白首。死无日矣。窃恐此事泯泯。遂无可托。子亲炙既久。久则益详。盍图不朽之为。余郑重不敢对。俛仰之顷。松禾公又下世。尚记其言在耳。余乌敢终辞。谨就松禾公所撰状录。略为点缀。序次如右。以备立言家财择云尔。
 正宪大夫。水原府留守兼总理使韩致应。谨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