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海左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自动笺注)
左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記
  
百梅堂記
李子性於愛梅者也。
嘗盆植一樹梅堂中。
名之曰百梅
而曰是一以當百之義也。
諸君子爲記。
諸所記咸廣其說而揚之也。
海左生丁法正曰。
否。
李子誠愛梅
而知則未也。
夫有勝物之心而後
多寡優劣之辨。
多寡優劣之辨。
未始離乎物之內。
萬物莫爲之宗。
宗物者之於物也。
泊然無爭焉耳
之爲花也孤。
華獨暎於羣芳未胎之先。
黯然與雪俱。
消是其色。
澹是其態。
遠是其香。
淸是其神。
浮游物之表而偶然乘氣假物
半月嬋姸之容而已也。
是豈欲爭多寡優劣貴者哉。
如是而稱曰吾可當云爾
則是與十爲類。
而未離十之內。
可當云爾
則是百爲類。
而未離百之內。
當愈衆而愈失之眞。
嗚呼
李子百梅之說。
眞不知也。
且也子苟以之品。
而欲爭優劣爲也。
天下古榦奇葩
百倍子之不知數乎。
則子終何以加乎。
子苟以百梅之名。
愛梅無若吾也。
天下好勝之人。
極物之數。
而名其謂萬乎。
則子終何以加乎。
是子之愛梅愈
篤而失所以愛。
不幾人與俱失之乎哉
余意則曰。
强名之曰一而已
一者
物之祖也。
一固未甞與物爭多。
而物之多者。
莫尙乎一。
大一之理。
沕默無象
萬化所以成也。
子若名曰一。
而亦自名一梅主人
未甞自多
天下
莫與爭多。
未甞愛梅自勝
天下愛梅者。
莫與子爭勝
而余於是乎謂子能知矣。
遂記其說。
詩曰。
在物癖爲累。
癖差不俗
李子癖於
梅品天下獨。
吾適客蘂城。
再度梅屋
回燈一以視。
百態爭媚目。
靑柯接榦奇。
虬龍屈曲
素萼點綴
時纔雷復
層層春氣浮。
面面天香馥。
有雪精爽
爲烟成色澤。
斜月來照之。
玲瓏聯玉
擊節李子
此物何從得。
吾曾作梅記。
譏子名以百。
始知萬玉妃。
一梅不足
閱古堂記
君德新。
名其堂曰閱古。
而請余廣其義。
余謂德新
今之人也。
今之事變紛然而閱于我者。
不勝其閱也。
是非不齊
我可閱而齊也。
得失之弗明。
我可閱而明也。
我方目前事變
而患閱之不盡
盡之不審也。
而奚暇又古之閱哉。
雖然
今之閱之也。
異乎古之閱之也。
今之閱之也難。
古之閱之也易。
古之所謂
是非得失也。
權之也存乎公。
而私恒鮮。
故公恒勝乎私。
而權之也卒之一。
一故閱之也易。
今之所謂是非得失也。
權之也存乎私。
而公恒鮮。
故私恒勝乎公。
而權之也卒之三四。
三四故閱之也難。
曷若姑毋閱今之方興之事變
而閱古之已定事變
由古而制今爲易以權哉。
是非之辨。
辨於古也
得以閱之。
而今是非
不待閱而辨矣。
得失之分。
分於古也
得以閱之。
而今得失
不待閱而分矣。
德新之所以古之必閱焉已矣
雖然
古之事變
古人嘗閱之也。
古人之閱也。
以身閱。
故參之耳目
斷之心跡
而其閱也精。
德新之閱也。
以人閱。
故人是非是非之。
人之得失得失之。
是人閱也。
非我閱也。
而其閱也粗。
必也權衡尺度
先定乎我。
而由我以閱人
由人閱世
由世以閱事變。
而我之閱也與人之閱也。
不期同而同。
然後是我閱也者以理。
閱也理。
豈有古今之異哉。
由今而視乎古。
至遠也。
由我而閱古人之閱也。
至變也。
然而千古是非得失之閱於人而定者
我閱之而同。
同者理同故也。
豈有古今之異哉。
是故
今之事變
至無定也。
而理有定。
今之是非得失
不同也。
理則同。
以所同之理。
古今而閱之。
則所定存乎我。
而所
定者
莫得以勝之矣。
此閱古之義也。
德新之所以古之閱焉者也。
四不齋記
延安李公。
其齋四不
盖取邵堯夫風雨寒暑不出之義也。
徵範祖爲記。
範祖曰。
人之有出入
陰陽之有動靜
靜爲體。
動爲用。
而人之出入猶是也。
入常爲體而制其用。
然後出而無悔咎也。
夫得公之四不出之粗者。
曰。
攝生之術也。
醫言傷風則痿。
傷雨則瘧。
傷寒則欬。
傷暑則泄。
公之四不出。
攝生之術也。
是說固近之矣。
而猶不識公之有托而爲是也。
公之微意則曰。
人之吉凶福生乎出。
出乎口而悖則辱。
足出于戶而妄則跲。
未甞不與物媾。
而媾未甞不與物辨。
物之好惡不勝紛然
而吾之辨有異同
於是乎激。
激故爭。
爭故患生焉。
故莫善乎閉而不出也。
爲是者。
亦有患。
吾固不蘄之乎物。
而物有時而至。
有施無報。
則彼且曰是簡我也。
如是則患生焉。
故莫善乎有所托不出焉。
而托莫工乎風雨寒暑也。
一朔之內。
不甚風雨者十之三四。
冬夏之內。
不甚寒暑者十之一二。
是則可以不出者恒多。
可以出者恒少。
方其不出也。
風雨則彼且曰。
不出風雨
也。
非簡我也。
寒暑則曰。
不出寒暑也。
非簡我也。
若是則吾之可以無患焉者恒多。
可以有患焉者恒少。
可以無患者常爲主
可以患者制于我。
智慮生乎靜。
義理明乎動。
出而應物
而物不足以爲患矣。
此公之微意
存乎四不出之中。
而非衆人與知也。
嗟夫
邵堯夫深於易者也。
明乎消長之幾。
而審乎進退之分者也。
安知堯夫四不出。
非其微意也乎。
雖然
堯夫隱居洛北諸公之間。
講道論德
有過從之樂。
風雨寒暑之外
猶是可出之日也。
公則環屋而囂者。
闤闠輪蹄也。
戶庭之外
是非之藪。
爭奪之塗也。
安知公之意弗曰一歲之內三百六十日
無非四不出之日云哉。
記其說以進。
精舍
自老姑而東奔
至海而盤旋邐迤
高陽邑附焉。
其最可居者。
頭里
而吾友許君彛叔世居也。
彝叔甞訪余鶴城
時時頭勝。
固以未見爲恨。
今年冬。
游宦京師
暇日騎馬出國西門
薄暮彛叔
彛叔卽其舊址
而新構草舍數椽。
幽楚可喜
邀余坐少焉
軒楹
西南
海水與天漭泱
夕照倒涵。
光怪萬狀
東則三角道峰諸山。
拱揖林木間。
俯視大野
溝塍畎畒
而土甚沃。
歲熟焉。
余乃歎而語彛叔曰。
是有海山之勝。
而兼以土地之良。
可樂也哉夫。
由此西走四十里。
爲國都者。
非公大人族居乎。
彼以所資之饒。
相去之近。
未嘗就此而爲園囿臺榭者。
豈其不足歟。
盖有所急者存。
不暇及此也。
雖然
康莊而華堂大廈
號至鉅麗者
往往不能傳及其嗣。
彛叔之居。
盖世守矣。
由此子孫無窮之業。
豈復有爭者乎。
吾意彝叔欲以此而易彼也。
魁偉卓犖非常之士。
不必出於城市闤闠
多生湖山廣漠之鄕。
故試與彛叔
登臨吊古
提單師躪强寇
中興將士之倡者。
權元帥慄乎。
鴻文大冊
國家之盛者。
崔簡易豈(一作岦)乎。
顧瞻秋江處士衣冠之藏。
想見其高風。
則又爽然自失矣。
彛叔永有此土而勿失焉。
則安知繼而興者。
不在子孫乎。
遂記其說以贈。
歸安齋記
士鴻
鶴城七年
將歸州之舊鄕
謂余曰。
歸當有所居弊舍。
名之當何義
余應之曰。
歸安其可乎。
夫物未有往而不歸者也。
雲歸于壑。
水歸于海。
歸于根。
士鴻烏能久客無歸哉。
雖然
不得所安。
則思去而他適矣。
生理不愜焉而思去之。
土俗不樂焉而思去之。
物有所不慊。
而心未甞憧憧思去也。
由是而去東而西之思。
去南而北之思。
去愈數而心愈動。
若然亦何時而歸哉。
不能安之之過也。
安之將奈何
曰。
知分而已
夫分者。
天之所定於我。
而吾不得增損者也。
是故
不知分。
萬乘亦有所不足。
秦皇不安崤凾之奉。
泰山之登。
滄海之蹈。
苟能知分。
匹夫足以自樂。
顔淵終身簞瓢陋巷
曾參歌聲金石
故曰知分則達命
達命安義
安義則歸乎道。
無往而不自得矣。
吾聞之鄕。
有宅一區
足以安軀
有田數頃。
足以安業
苟持吾知分之說而歸。
則其歸爲恒安
而物不得動之矣。
遂記其說以贈。
兪秀五家藏鍮硯記
君秀五。
家藏鍮硯。
眎余曰。
此吾待罪起居注所得也。
起居注鍮硯。
一經御用
起居注得之
幸得此而甚寶重
子其爲之記。
余念秀五妙年大科
秉筆周旋人左右
而秀五記事贍敏
容止修雅
屢蒙顧眄之寵。
得御文房之具。
而爲私家寶。
詎不榮歟。
雖然
於此
盖有所感焉。
是非者。
邪之符也。
褒貶者。
勸懲之權也。
是非晦。
褒貶失。
能爲治者亡之也。
然此存乎上之人。
而下得而干之。
則僭也。
周衰。
不由天子
道德則當責孔子以是褒貶也。
孔子則曰我下也。
不可以我爲之也。
於是托天子之事於魯史
是非褒貶之也。
然非孔子而爲之。
則藉曰托之而猶僭也。
獨無聖人之道。
無人主之位。
而操寸管
是非之而賢邪判。
褒貶之而勸懲明。
不爲僭者。
起居注是已。
何也。
人主所是褒貶也。
起居注因是褒貶也。
非我也。
人主也。
人主也而我筆之也。
人主也。
非我僭也。
我筆之也。
故是褒貶
猶之我也。
人之邪正得失
作於心。
發於言。
見於章奏者。
得以筆之。
而人之邪正得失
莫逃乎吾筆也。
起居注之職也。
方秀五之奉鍮硯而入侍也。
殿陛之上。
必有某爲是爲非
某可褒某可貶者。
雜然進于心目之間矣。
宰相所不欲深辨。
諫官所不明言也。
乃秀五奮筆抽牘。
直書無難焉。
宰相諫官所不能。
獨秀五能之也。
而斯硯之用。
不韙哉。
嗟夫
秀五聡明彊壯。
進塗不枳。
繼此而安知不奮迅大官也。
雖然
閱世久而履變多。
則天下之事。
豈無感憤言者哉。
而亦必有權時度力。
佪而不得發者矣。
當是時。
雖欲奉鍮硯。
侍人左右
直書當世得失曩時
得乎。
然則必有摩挲斯硯而爲之歎息者矣。
不寐軒記
侍郞蔡公伯䂓
合葬先大夫先夫人墓。
築室墓傍。
而名其軒曰不寐
屬範祖廣其義。
範祖曰。
嘻此詩之明發不寐
有懷二人之謂也。
夫至變者。
死生也。
父母之愛而變而至於死。
死而至於久。
則愛猶有所衰。
衰則忘。
忘則戚矣。
故盖有懷而後存者也。
方人婉婉父母傍也。
氣息之相注。
呻痛之相關
一身
無非父母者也。
一日焉而失之焉耳
雖然
在斂猶是斂耳。
在殯猶是殯耳。
然而墓。
返疑于堂。
屛帷筵几
之而已耳。
出而應物而吾視聽之移之物耳。
境愈變而愛愈忘。
戚之甚者也。
是故
君子廬墓而處者。
盖欲致其懷也。
而懷莫近於墓也。
嗚呼
公之軒爲是也。
方公之進而哭于墓。
退而處于軒。
夜漫漫
隱几寥廓
得無先大夫先夫人之懷乎。
方其懷也。
憧憧而弗離。
目烱烱而弗合。
可以寐乎。
方其懷也。
由墓而求之壙。
由壙而求之棺。
棺斯著矣。
由棺而求之衣衾
衣衾而求之體膚
體膚斯著矣。
於是乎
怛然而哀。
由夫體膚之著。
忽若顔色之復見也。
忽若聲音之復聞也。
忽若居處嗜好之復尋也。
先大夫先夫人之旋也。
於是乎怵然而驚。
可以寐乎。
可以不寐無幾
先大夫先夫人之若旋焉者無幾
則公必有明發不能寐者矣。
詩人之義。
而公所以心獲焉者矣。
抑又有說焉。
異日者。
辭墓而歸。
服闋而仕于朝。
則必中夜而懷曰。
吾之能保有先緖
而得貴顯焉者。
寔吾父母之敎也。
何如可以言行之恒謹而無爲父母羞也。
何如可以出處之恒審而無爲父母憂也。
戒懼交中
轉輾達暑。
則吾知公所不寐者。
不獨在於斯軒之夜。
將無往而無不寐矣。
垂涕而謝曰。
盡之矣。
爲我記其說。
而俾吾得常目焉。
花竹軒記
員外郞公仲範。
名其軒以花竹
而謂不佞範祖曰。
王維桃源詩。
云近千家散花乎。
吾取以名軒
子其推其義而爲記。
範祖訝曰。
何爲其然也。
趣寄其所慕。
故其趣也眞。
義寓於其所處。
故其義也當。
今公雖抹摋耳。
猶是朝籍而身簪纓
隱者倫也。
家雖稍僻耳。
猶是城市
出門輪蹄聲。
山林也。
顧自托於源之逸民
而又欲吾其實
吾將何以記之哉。
雖然
不佞於此
知公之賢於人遠矣。
尊官厚祿
天下美利附焉。
故咸趍之者
人之情也。
富貴可求
吾夫子
固欲爲之。
富貴非必皆非義也。
而卒之若浮雲然者。
非義富貴也。
是故
先之以義者。
崇赫而常有隱約之意。
富貴非內也。
彼惟內之也。
韋布憧憧朱祓之欲。
而肯襏襫爲哉。
彼惟內之也。
故蓬蓽而憧憧華屋之欲。
而肯丘壑爲哉。
又况朱祓華屋之身。
而乃肻有襏襫丘壑之志哉。
雖然
不知富貴不可恒。
而其卒也雖欲爲匹庶寒士
不可得矣。
不知富貴而內義也。
公能內義也。
故盖身簪纓耳。
以爲簪纓非吾素也。
吾素吾之襏襫已矣
盖家城市耳。
以爲城市
非吾素也。
吾素吾之丘壑已矣
所說桃源
荒唐
果有之。
吾素吾之花竹方寸之內已矣
花竹吾所慕。
趣寄焉。
而吾所處
故義寓焉已矣
於是公賢於人遠矣。
不佞甞循南山而入洞。
則澗潺潺流出者。
華之水也。
林巒葱蒨
若開若合者。
源之峰壑也。
井落柴荊
羅絡洞中
脩竹名花
迷離晻暎者。
源之千家花竹也。
入門顧眄
朝暮之景異態
又是源之
雲中
月明松下也。
公方自爲裏居人。
不佞亦自爲漁舟子。
相視而笑
則夫何害乎。
其實而爲花竹軒記哉。
三禪師影堂
公元1772年
旨閒上人
走其徒以諗曰。
惟是四溟大師
寔小釋六世法祖
而其師曰西山大師
弟子曰喚醒大師
釋建福州天燈山中
安三師眞像。
惟是三師
或捍衛邦難。
功關社稷
闡揚禪敎。
化被人天
不宜湮沒
願得大夫一言以記。
余惟君臣之義。
本之天授
愚智皆得。
而往英俊之士。
淪溺異端
棄絶倫常
克復良性
苟有能因其法而不因其道。
變其貌而不變其心。
奮起薙髮被緇之中。
而明天彛世敎
則是其人。
詎不絶類離羣哉。
壬辰島夷之變。
縉紳縫掖
周孔詩禮者。
雉兎相繼
君父之急。
越人秦瘠
四溟投袂出山
挺身赴難
號召義旅
羽翼王師
首遏狂冦豕突之勢。
抗節鼎鑊甘心
騁辯則夷奴抑首
卒能協贊中興之績。
當時將相無愧
是其秉彝之性。
素明禪定
制變之智。
深資於慧觀
平時漠然山間之一枯釋。
遇事奮發
則扶臣綱敵王愾
儼然名敎偉人
詎非所謂
絶類離羣者哉。
雖然
迹其授受兵柄
指畫機畧
實籍衣鉢之傳。
西山師爲之倡。
至若喚醒師之演經設敎
固有功於其徒。
非吾儒之所稱說
而抑其所遇之時異耳。
易地則安知不爲四溟師哉。
是皆可以牽連而書。
旨閑上人
又能昭揭三師眞像。
使其眉目神彩英爽流動者。
照暎百世
則凡諸國中儒釋參拜是像者。
必將想見英風偉烈
肅然興起忠國愛君之心矣。
感發性嘉吾人之功。
可以附而書。
故幷爲之記如此
昌樂今朝閤記
崔君之爲丞昌郵。
亡何
書報余曰。
郵舍樸陋不堪居。
而其尤者。
戶闑之已高而礙日。
藻井之已穹而受風。
不得已而易之使稍痺。
其他棟宇之制。
則存其舊。
取邵子詩今朝牖向陽開之義。
而扁以今朝閤。
子其爲之記。
夫今之丞。
非若古所稱藍田丞之漫不省事
而固亦專制於其郵。
然其事不過馬肥瘠馭郵卒而已。
能績
不足聲譽可資以發跡
若玆郵則又嶺趾石齦荒惡之寄。
而俗椎鄙纖薄
比他郵尤甚
故爲丞者。
鬱悒若不可待瓜報。
莫肻措意於其事。
况肻區區用力於其居室之細者乎。
崔君富文
學。
聲在縉紳間者
足以進取
顧屈之爲玆丞。
而迺其意以謂何所當而非吾職。
不職吾耻也。
汲汲於其事之細者如此
大者固優乎其已辦。
可知也。
且也因其事之迹。
而究其心之德。
則不徒優乎其已辦於目前
推之可以爲法後人
可知也。
物之礙日而闇。
受風而寒。
則慮其害人也而去之。
非仁乎。
樸陋之制。
則存其舊而無侈前人
非儉乎。
天下之事號至難辦者。
未甞運掌二德之用。
於一郵乎。
何有
苟後之繼爲丞者。
仁以荏物。
儉以礪操。
則其爲玆郵之惠無窮
而盖自夫崔君今朝閤之修而始。
不可以不記也。
君名致白。
隋城人。
崇烈淸風樓
公元79年
肅宗己卯
慶州人士
貞武公於府南龍山之趾。
乙酉
廟號崇烈
謚貞武
今年甲午
貞武公五世宗謙
廟前淸風樓者。
請記于不佞
不佞苟得貞武公役者。
有幸
其敢以不文辭
謹爲記曰。
我國被寇難。
莫憯於丙子北胡。
其時死事臣節
莫烈貞武公
盖公自壬辰倭夷之難。
已能糾合壯士
擊殺倭甚衆。
遏其勢。
使不得躪慶而西。
又與倭將淸正
西生浦。
丸中臍血流
戰益力。
名聞皇朝將士間。
北胡至。
剽疾風雨
車駕漢南城
列鎭環而觀。
公以公州營將
領軍本道伯鄭公世䂓赴難
時公年七十餘。
鄭公閔其老。
易以他將。
戒公後。
公奮曰。
謂吾老不能將。
不能死耶。
乃前。
十數創以卒。
事聞。
贈官兵曹判書
夫君臣之倫。
天彝
故人莫不捐軀殉難之爲忠。
背國偸生之爲不忠
卒然臨難
鮮不鳥鼠草間苟活
何哉
彼其講明義理不素。
利害之私汨之也。
方公之赴敵也。
年不任戰
不任死。
慷慨先登
委質鋒鏑
死地如歸。
盖其殉國一心
天地鬼神者。
非一日之積也。
喜儒訓。
靲鞱機畧
本源詩書
性尤廉介
不苟取與
論者謂公立瑾之節。
已辦於貨色不淫之日。
知言哉。
慶之人士
合謀同聲
廟饗公於其鄕。
崇奉之。
以寓其慕仰之意。
此固出於秉彛之所同得。
而抑公之情忠大節
所以服人者深。
可見也。
夫服之也深。
有以感。
感之也積。
有以興。
慶之人士入而拜公之廟庭
出而登望其所淸風樓者。
俛仰低佪
想見嗔目嚼齒
綱常辦死之狀。
而其有不興者乎。
不佞異日疆塲有難。
則挺劒投袂而起長上爭死敵者。
必慶之君子也夫
貞武公姓崔氏。
諱震立。
夢花堂記
日朴斯文㙧(缺)造余而言曰。
昔我七世祖母朱夫人之自蔚而移榮之花川也。
異焉
六世典籍公纔十歲
朱夫人新寡
七世正郞公。
朱夫人而告之曰。
敎我兒者。
其南某乎。
花川其鄕。
盍往就諸。
覺而亟移之花川。
嬰兒南公
告之故而托焉。
南公名夢鰲
榮之篤學好義君子也。
南公旣異其夢。
朱夫人之能母也。
而又奇典籍公之慧悟
受而敎之。
而妻之以女。
典籍公之能種學于躳。
策名于朝。
爲世聞人
南公之惠也。
典籍之子若孫。
相繼登第
紹世美。
典籍公之推也。
苟原其基祥毓慶之本。
朱夫人夢兆之也。
其後轉移興州以居。
而猶名其堂曰夢花
著不忘也。
獨無文以記實
敢屬子。
噫。
誠異矣哉
夫愍孤遺之無敎。
托夢以告。
俾有所歸
父其賢矣。
弗惑弗懈
夫子之冥訓是承。
提孤跋涉
就師而敎。
母其賢矣。
任人之孤。
不負死生之托。
師其賢矣。
三賢交相成。
撫敎以誠
則宜典籍公之卒有立推及子孫矣。
或曰
夢其可信乎。
曰。
易曰。
精氣爲物。
游魂爲變。
誠有所積。
則精與魂交
於是乎有夢寐之感。
吾夫子周公
周禮六夢
已。
父母之愛無間幽明
有以相之。
誠感于夢。
其理有必然者。
朱夫人之夢。
而可懲歟。
抑余告㙧(缺)氏而進之曰。
凡爲朱夫人之子孫者。
苟能以典籍公之秖循父母若師之敎。
而卒有成立者爲法
餙躬礪行。
克勤于學。
則是夢之祥。
其發之也。
奚啻二三世而止哉。
其將累百世未已
勉之哉。
記其說。
使歸而扁諸夢花堂。
驪江尹氏世廬記
高麗之亡。
有臣曰尹公諱某。
棄官歸。
築廬于驪江北岸
自號高麗處士
名其廬後山曰王嶺。
以寓本朝之戀。
其後世或仕或不仕
大抵保守其鄕廬。
至十三世孫致和甫。
修葺傾圮
不佞爲記。
廬之東二里許。
孤山李先生書院
東距三十里。
牧隱李先生所游之地。
人之過此者
莫不俛仰低徊
想見節義
處士公之跡。
二先生若不同。
而考其專心所事
秉義自靖
忠誠惻怛之意。
未甞不同
人之景仰尊慕
無下二先生
而况子孫世守祖先築之廬。
身處桑榟之鄕。
足履杖屨之地。
出入興居
如聆其聲音警咳。
則其思慕之心。
又豈他人譬哉。
嗟夫
士大夫莫不祖先
爲之創立門戶
剪拓基址
遺其子孫
而能守而勿失
傳至三世四世者鮮。
無他
子孫怠惰奢濫。
破具家業
悖妄凶戾
覆其宗祧
使後人
行過荒墟廢垣。
指點咨嗟者。
比比而有。
致和甫。
自其身去處士公。
實四百年十三世之久遠
而迺能傳授一廬
田園不變
棟宇如故
是豈無自而然哉。
尹氏孫顯在朝者。
不忘丘壑
退完身名。
推其不盡之福。
遺後人。
其隱而在野者。
治詩書課農桑
不騖於外慕
又其謹餙敦厚
鄕里愛悅
驪之人士稱說舊家善俗
必歸尹氏
是固足以享有天祿
延世無彊
况於田園第宅之細者乎。
處士公之志節卓然
不待不佞之言。
而固已照人耳目
其後世子榦蠱承家之美爲可書。
致和甫之能修餙舊廬
繼述先志可嘉
不辭而爲之記。
以備自今百世之後
繼爲尹氏世廬記者考擇焉。
拙齋
天下之物接於人皆外也。
有得不得
故巧者或以權謀術智
射取爲吾有。
而人亦謂之能。
然其得之固倖。
而卒亦失之於巧。
何也。
物之變無窮
而吾之巧有窮
有窮之巧。
應無窮之變。
而巧者有時而其失巧。
則反不若拙者之無患也。
彼拙者之用。
固若遅緩
無功
椎樸少才
遲緩厚重
椎樸忠實
豈有厚重忠實而與物爲患者哉。
抑巧與才。
何甞不本於厚重忠實哉。
橫城趙公
湖上舊址而構草舍數楹。
扁以拙齋
而謂範祖曰。
吾於巧也。
蚤夜以求而卒無得焉。
故寧反吾之拙。
子其爲我記夫。
孰知人之所謂巧者。
未始不爲拙。
而公所謂拙者。
未始不爲巧哉。
公方老矣。
閱變久而慮事熟。
固知達之可欲
而達不可强而得。
故任窮焉。
固知富之可欲
而富不可强而得。
故任貧焉。
屛去經營作爲之思。
而入於澹漠
其道特伸於萬物之表而爲無窮
嗚呼
孰知夫拙之用其廣若此哉。
傳曰。
不以爲利
而以義爲利
公誠不以巧爲巧。
而以拙爲巧者歟。
淸凉山
公元1775年
淸凉山
永嘉宣城二州之交。
周幾百里
其峰皆石。
二水太白黃池來。
山趾而下
險激幽深
隔絶人世
盖仙凡之限乎。
余以乙未四月九日
發基木郡。
男若衡從
是日踰獨檀嶺。
憇草坊寺。
已有三峰雲際
俄失之渡水
爲山西麓
仰視崱屴爲盤礴者。
與我而轉谺而入山
夕雨
宿南菴。
有四峰在几案間。
霧雨吞吐甚奇。
神氣與全山會
翌朝晴。
肩輿
內山
所謂內淸凉也。
地益窄而峽益束。
古木垂樛結者。
仄石崩崖之䃕确者。
不知級而從樹𦉏。
峯勢迭出者。
一瞬一峰
一步一峰
而峰不勝合沓也。
六和菴。
八峰
盡之乎。
僧曰。
未也。
左循而上
滿月菴。
右出之臺。
峰之在六和頂上見者。
多在膝下
於此十峰
盡之乎。
曰。
未也。
猶餘二峰矣。
爲我列之曰。
東而爲擎日峰爲金塔峰乎。
西而爲蓮花峰
紫鸞峰。
香爐峰乎。
南而爲玉簫峰。
祝融峰乎。
北而爲紫簫峰。
爲仙鶴峰
卓筆峰。
硯滴峰乎。
折而東皆絶壁萬仞
足在空者半。
抱壁而轉數百步武。
而抵擎日。
中坼爲金生窟。
世傳新羅善書金生常居云。
又轉而抵金塔
御風臺。
致遠臺。
傳新羅學士崔致遠常游。
傍有穴。
風穴
穴有二石可坐。
致遠坐此圍棋
水出巖罅
爲聡明水
澄冽可食。
致遠常食此云。
僧進曰。
香爐序立者。
內外丈人峰
所謂二峰者。
十二峰盡之矣。
又折而北爲外淸凉。
舊有菴。
今廢。
菴後石壁環立
別爲洞天
幽敻可愛
望見祝融巓。
城闕舊址
高麗恭愍王紅巾賊駐此云。
余迺歎曰。
先我而游者。
退溪李先生乎。
先生之游而樂。
衆人所得而測知。
亦各言
其樂耳。
然使余得從先生遊而樂其樂。
必深於今樂矣
而末之及矣。
後我而遊者。
其同余之感乎。
假山
峰纔六而嶙峋晻暎
不盡之態。
洞纔二而嵌空蔽虧
有無窮之勢。
盖假石爲山
而人之見之者
爲眞山焉。
夫物固有大小
而吾之觀不因物而局。
則大未始見其爲大。
未始見其爲小。
而物之大小無定。
非觀於物之外者。
弗能焉。
今夫丘陵而望崇華
崇華固見其爲嶪然大也
而必有笑者曰。
曷不觀夫崑崙乎。
崇華而望崑崙
崑崙固見其爲嶪然大也
而又必有笑者曰。
曷不觀夫天地乎。
無他
所觀不離乎物之內。
故卽物觀物。
而物不勝大也
苟觀於物之外
則天有時而無。
而况崇華崑崙乎。
未見崇華崑崙之異乎拳石矣。
苟觀於物之外
拳石之小。
而未害其爲崇華崑崙大也
崇華崑崙之大。
拳石之積也。
故山東土號爲奇壯者
莫過於楓嶽。
然而自吾有石假山
而楓嶽未見其爲大。
而石假山未見其爲小也。
吾甞虛心澄慮
俯檻而眄焉。
則小峰小洞之嶙峋嵌空者。
以爲楓嶽萬二千峰之嵯峨
瀑水洶湧也。
以爲崇華崑崙之塞
天地也。
然吾未嘗恒見其爲大。
有時而見其無也。
是石也。
本申氏之有。
而移而之權氏。
自權氏移而之吾。
而吾固寓一時之好。
未甞以爲吾有。
好事者從而求之。
又安知不移而之他人
終歸於無乎。
則又何大小之辨乎。
大小之辨生於物之內。
而吾之觀物。
觀於物之外
故於其所大而小之。
其所小而大之
而抑未始有夫大小
復歸之無物也。
玄山幽居
玄谿之山。
嶪然東峙
南北迤而西。
見江而後止。
大川溶溶東來
南山西入于江。
中開大陸
曠衍饒沃
宜稼園圃
臨川而居者六十餘家。
而余之草堂居中焉。
由堂而東數百步
峰回水折
谺然爲洞者。
法泉洞。
新羅所創法泉寺舊址
今其碑塔尙在
卽其地有高王考祠院。
由堂而南渡前川百餘步而爲灘遷。
山勢夷爲遷。
踰遷而下
絶壁
壁浸江底。
多大石。
激之爲灘。
濤瀾洶湧甚壯。
循壁折而東。
半里餘。
峙爲層巖
夷爲釣臺
臺下江流渟滙爲潭者。
曰愚潭。
高王考甞置亭嵒巓
杖屨攸臨。
學者稱爲愚潭先生
而亭今廢。
堂之西大江淵沄。
並山而北。
折而西。
漢江
㠶檣下上者。
日歷柳外
鳧鷖鴈鶩
翔集
皆在几案間。
堂之北三里
而遙倚天巉巉者。
曰蟾巖。
嵒壁雨後靑蒼
傍人家。
皆爲其暎發
余以短屐入法泉洞。
石塔
碑文
歷灘遷。
臨泛愚潭。
像想吾祖沂雩之樂。
而爲俛仰久之
余以小舠
西江而下
觀蟾巖。
倦而歸。
穿柴門
則環籬而植者。
躑躅杜鵑牧丹芍藥薔薇黃鞠之屬。
時至坼英。
芬芳觸鼻
庭畔有碧梧桐,渭城古松芭蕉
枝接葉。
蒼翠襲衣
南階怪石數峰。
嵌空戍削。
類楓岳。
登堂入戶
案上三代古文
壁間畫河圖洛書八卦元會運世陶靖節柴桑林和靖孤山
俯仰玩而樂之
不知老之將至
仍扁其堂曰玄山幽居
客有詰余者曰。
幽居者。
離世絶俗
逴然長往者之所得而有焉耳
今子遭遇明時
歷敭臺省
傳遽之召。
一至門。
騎吹呵殿出門而去者。
虛歲
在幽居之爲子有
而又奚暇樂之
余笑應曰。
獨不見虛舟乎。
激之風濤
觸之以崖石
日盪汨旋轉大江之中。
而其爲虛舟自在也。
君子處世亦然
身固不離乎物之外
而心未甞與之俱遷。
采色眩目也。
聲音聒耳也。
甘脆悅口也。
馨香之襲鼻也。
而吾心之淡泊恬虛
守一不變者。
自在也。
是故
吾甞入而處乎
草堂之中。
而烟雲山澤。
禽魚卉木蕭然焉。
而吾幽居之樂。
不以是而有加。
吾嘗出而游乎街陌之上。
而絓之以簪組
馳之以車馬
棼之以簿書
滚汨之以氛埃波浪
而吾幽居之樂。
不以是而有損。
吾之胷襟性靈
固有素有之幽居
而盖無往不爲樂矣
子苟於我。
徒外之求而不得其內
宜乎謂吾不知幽居之樂而有之也。
二友亭記
善山崔掌憲公獻
構亭山水間
名以二友
而屬余爲記曰。
惟是山水二物
吾友也。
子其推廣其所取友之義。
余訝謂吾夫子仁智二樂之訓。
夫仁之於山。
智之於水。
性理相近
誠有可樂者焉。
未省何以友之也。
取於友有術
德業有相資。
義氣有相傾。
彼嶪然而峙。
然而流者。
何所取之也。
嗟夫
是必有以也。
友道固甚重。
五倫而立
豈若今之所謂友哉。
有相附則友之。
有相求則友之。
惡有相濟則友之。
片言之間。
半面之際。
翕翕熱也。
雖謂之四海皆吾友可也
俄而鎦銖較于中。
戈戟形於外。
乖離怨嫉讐視之。
雖謂之天下無友可也
獻介士也。
貞守分。
無論釋褐十餘年轄。
未甞有所營而西脂
也。
除書臨門
有時逡巡
以親老辭。
不汲汲於進取可知
公獻策名登朝
彼其意豈欲絶類離羣
枯槁丘壑哉。
由今之道。
與時俯仰
當塗諸豪。
誰友而不合哉。
彼其以爲是非
所謂友也。
獨樂二物者友也。
公獻寢處斯亭之上。
仰而見山磅礴巉巖撼之不動也。
有似吾之心弗物移也。
故山是吾友也。
俯而見水之湛涵澄澈橈之不渾也。
有似吾之性弗慾汨也。
故水是吾友也。
烟雲舒卷
而吾以之怡悅襟靈
友山而有取也。
魚鳥翔泳
而吾以之玩賞天機
則友水而有取也。
吾於二物也。
無求而合。
不言而契。
泯然爲一。
是豈勢利之使歟。
看之莫厭。
聽之彌樂。
終吾身而無間
豈有乖離怨嫉之患歟。
公獻所以山水而有取焉者也。
雖然
公獻因山水。
而畜其德。
美利之發。
必爲雨爲澤。
浩然莫之御也。
將出而友元凱稷契有日矣。
善之山水也。
幸能紹我而友之否。
是爲記。
崇烈淸風樓記(重作)
公元1795年
肅宗乙卯
慶州人士
貞武公於府南龍崗之地。
辛卯
廟號崇烈
今年甲午
公之五世宗謙
州人之言。
來屬不佞請記其廟前淸風樓者。
審度
公元1636年
與義輕重
而以身殉綱常之重者。
淸德之士。
弗能也。
孔子鄙夫不可與事君。
孤竹二子餓死殉節
則孟氏以謂聖之淸
有以也哉
仁祖丙子
北胡猝至。
剽疾風雨
乘輿圍城
而列鎭環視
莫敢動。
公年六十餘。
以公州營將
領軍本道伯鄭公世䂓赴難
鄭公愍其老。
易以他將。
而公慷慨先登
委質鋒鏑
視一死如歸。
爲當時忠義之倡。
可謂烈丈夫哉。
而盖亦有所養而然爾。
公固以靲鞱發身。
服習詩書
秉德廉㓗
非其義。
一介不取
至若女色於旅曠之日。
却毛具於寒沍候者
蘓中郞雪窖之操遠甚。
君子公立瑾之節。
迺其廉德之推。
知言也。
雖然
公之精忠大節
固已光簡冊亘天地。
媍人孺子之所公誦。
而獨其辭受取與權衡心術內者
後世所得而詳。
則宜其表而顯之
揭樓號以淸風也。
夫風之所感也固深。
而淸介之尤甚
詩人感物之化。
而謂之穆如淸風
後之人拜公之廟庭
想慕節義
退而登斯樓也。
淸風徘徊
而浙然若氷蘖之貯懷。
雪霜之灑髮。
則其有不滌貪消吝。
感發廉潔之性者乎。
由是知義理重而軀命輕。
當國板蕩
而効見危授命之節。
則其爲淸風
之所感也。
不深矣乎
謹爲記。
山寺重修
公元1657年
上之元年丁酉夏
洛伽山之僧寺災。
其明年春
重建
明年夏
役訖。
所災三百七十有八楹
而所建百六十有六楹
商力殺之也。
主事僧學均。
謁余請記其顚末
雪岳之支。
東迤爲洛伽。
三面大海
日月其中
海濤石窟
洶湧甚壯。
釋氏所傳靈怪之蹟。
附麗
故嶺東勝區
洛伽最顯。
寺觀之設。
新羅始。
而入我國
增大
世祖大王臨幸
肅宗大王御製一章
寵耀之。
故邦佛宇洛伽寺最重。
以故重建之役。
上自方岳州郡之長。
下逮閭巷士庶
所損貲施助甚力。
雖然
大願募衆緣。
奔走營度
弗懈益勤。
卒底于成。
實學任之也。
其始災。
四衆露立悲惶
鳥獸散
前輩鉅匠。
題詠詩文皆燼。
御題獲完。
閉藏湫陋
奎章黯昧
四方遊士之至者。
彷徨林麓
登眺無所
一日棟宇彌亘
赫然改觀
繚爲堂廊。
翔爲樓殿
緇徒四集
是庇是依
雲漢之什。
重揭軒楣。
竦動人天
登臨四顧
增高
海若增深。
風雨鯨龍。
慌惚欄檻之間。
愁者以愉。
歎者以謳。
均之功德
詎不普歟。
公元1631年
自僧義相始創
至崇禎辛未災。
僧宗密修之
至癸未災。
僧道源修之
至今災。
而學均修之
物之興廢
固無奈乎數運。
修之在人。
天地未終之前
知寺凡幾廢。
而弗患廢。
無學焉耳
余故特詳廢興之際。
而以勉其徒之如學均者於來後。
梅鶴亭記
公元1779年
己亥春
余以峴山守。
視臨瀛州事。
歸路
鏡浦臺東望。
小亭晻暎松林間
可愛
趣輿而往
一士人風儀赫爽。
冠服偉然
肅余而登。
侑之以酒。
亭之主人金君志尹是也
間謂余曰。
吾之有亭無記
盖待子也。
亭以梅鶴名。
子其爲我推其義而惠一言
余目志尹而問曰。
異哉。
志尹所以名亭也。
臨東表。
而爲亭榭者。
無非海也。
端倪
光景
盪潏漫汗者。
人人而有之也。
余亦東游二年
厭觀而思去之矣。
今是亭全受一湖
㶑灧千頃
鳧鷖菱芡
點綴微茫
而濃岑踈樾。
相爲映帶鏡光之內。
鼉作鯨吞
袵席外。
不見有海
天下絶境也。
志尹不以是名亭。
而獨以梅鶴
梅鶴何當於亭哉。
志尹逌爾而笑曰。
苟外之觀。
則子言似然。
而吾之所取於梅鶴
而反諸身者。
異是焉。
吾取其孤華澹泊
不與衆芳競。
鶴吾取其逈立飄灑
不與羣喙喙。
吾之身心
無往而非梅鶴
則非泥於境也。
又烏取外之湖哉。
噫。
志尹之於二物
誠異乎衆人之好。
而是湖之奇勝
宜其不屬諸人
而獨爲志尹有也。
余與志尹非素際。
然嘗聞東道人士之誦。
則雅富文術依違擧子業
宗黨當塗者。
聲力可藉以進取
而顧偃蹇湖海
詩酒自娛
若將終其身。
奇士也。
今於梅鶴之好而益信。
靈區異境
天設地秘
待人而畀之。
賀公雅致而後鏡湖
林老之淸標而後西湖
今是湖之歷千百年無所屬。
而乃梅鶴主人之有。
偶然哉。
抑取之貞。
象鶴之㓗。
配湖之深。
三美備而蓄其德。
吾恐志尹不久梅鶴主人
而出而需世也。
遂爲記。
翠松亭記
奇才異能不遇之士。
往往棲托山水
靈淑之氣與堙鬱之思。
會而相爲發泄翰墨之間。
此誠山水之幸。
而士之不幸也。
內美之積。
發爲世用
大而利澤生民
而立身名
固士之大願
而顧坎壈失志
自放山巓水涯寂寞之鄕。
豈其樂哉
余友崔君惠吉行修學博
經傳子史百家之言
靡不通洽緖餘。
而爲博士業者
擅塲屋聲。
而屢捷鄕解。
輒黜公車
公元1778年
至今猶老布衣
余甞慕其藝而惜其屈。
去年來守嶺東襄陽
惠吉襄人也。
得以暇日
肩輿造訪
其所翠松亭者。
亭枕大海之澨。
濤瀾黏天無涯岸。
日月之出。
鯨龍之作。
履舃下。
雪岳之支。
東奔抵海。
而爲洛伽山。
蒼翠與亭接。
嶺東山海
襄陽擅其勝。
而斯亭擅襄陽之勝。
惠吉文辭贍博
足以闡發恢環之境。
然則襄陽山海之遇惠吉
誠幸已。
雖然
惠吉嶺東望族
先君子大科臺省
爲世顯人
惠吉文學
固宜嗣興先業
昌大家聲
顧乃偃伏窮溟下邑
魚鰕麋鹿雜處
是知山海之遇。
惠吉不遇
山海之幸。
惠吉不幸也。
惠吉介然自守
不以外至得喪累其心。
而益勉其在我者。
翠松亭記。
屬余廣其義。
自托歲寒後凋之節。
嚮之幸不幸之說。
誠淺之爲知惠吉
惠吉之賢於人遠。
樂爲之如此
雪嶽
戊戌秋
余赴襄陽任。
北顧雪嶽
巉巉雲際甚壯。
而迫吏事
不克往遊焉。
翌年三月
祥雲丞張君顯慶士膺,州之士人君載
同發。
戚姪申匡道女婿孟煥家兒衡從
辛丑宿神興寺。
環寺而爲天吼,達摩
公元1782年
土王諸峰。
雪嶽外麓也。
壬寅
寺僧運者。
肩輿
北由飛仙洞入
峰態水聲
已覺爽人神魄。
仰視絶壁
削立百尋
捨輿而登。
壁皆石級
一級一喘
顧士膺。
猶在下級也。
不能從行
馬脊嶺。
大風作。
霧雨窈冥四塞
運告是爲中雪嶽也。
日晴則見嶽之全體云。
薄暮五歲庵。
奇峰四擁。
森然欲搏人。
中開土穴
窈然受庵
梅月堂金公時習
甞遯于此
庵有二眞
寫公儒釋狀。
余爲低佪悲之。
自號五歲童
故庵名。
癸卯
左麓而下
折而東。
大壑而上
嶺勢視馬脊加峻。
絙而前後推者相附麗。
十里而後
獅子峰絶頂
是爲上雪嶽
而塞天地皆山也。
若鵠翔若劒立菡萏者。
皆峰。
若釜若盎甕者。
皆谷。
山皆石無土壤
靑若銕色
獅子之東。
稍隩衍。
有庵名鳳頂。
高僧鳳常住云。
獅子下。
緣崖而南。
崖窄廑容趾。
趾所循爲積葉爲崩石僵木
凌兢不可度。
左右山皆奇峰
迭出林木上。
自後嶺來。
布谷而下
谷皆石。
晶瑩若雪而水被之。
石勢起伏凹凸廣狹水形焉。
大畧爲瀑者十數
雙瀑益奇。
爲潭爲洑爲漫流者不勝計
而稱水簾者益奇。
若是竟日
而入永矢庵。
庵卽金三淵昌翕所名。
甞隱于此云。
峰壑
公元1784年
幽奇
有土可種。
芳林茂樹
終夜杜鵑聲。
甲辰
渡水南行谷中
谷水木石槎枒不受足。
稍上而石盡白。
忽變紫赤
盤陀水面
左邊石壁紺碧
水歧瀉其中决决鳴。
前有嶺甚峻。
伏輿而登。
左麓而下百步
前對石壁幾數十尋
色蒼潔。
瀑從巓飛下。
玲瓏白蜺
風乍掣則中斷烟雪
飄灑滿空
餘沫。
時時吹人衣。
從者吹篴。
瀑聲相應答。
瀏亮一壑
是爲寒溪瀑也。
余謂運曰。
復有此否。
曰。
無之矣。
過楓嶽九龍瀑遠甚矣。
東南林壑絶美
東爲五色嶺。
靈泉
痞積
水石
望之幽怪
日暮不可窮。
踰嶺還。
抵百潭寺宿。
乙巳
北出之。
循飛仙洞後嶺而下
嶺懸急。
錯石多竅。
失足則輒僵仆
南指馬脊諸峰。
歷歷雲際
不知何以能致我於其上也。
宿神興
丙午還。
雪嶽據麟襄二州
而麟得四之三。
獅子峰之東。
晴峰
獅子差高。
所得東海
西南北之爲雪嶽
無加得於獅子
不果登。
獅子南爲雙瀑水簾
西爲五歲
又其西爲永矢
又其西爲百潭。
遠海涵其北。
楓嶽靑出螺䯻
寒溪在西南。
新興五歲四十里。
五歲獅子四十里。
獅子永矢四十里。
永矢寒溪三十里。
寒溪至百潭三十里。
百潭至神興四十里。
雪嶽可行者凡二百有二十里。
可輿者凡四十里。
借菴
李君聖威。
名其寢處之所曰借菴
屬余爲記。
余惟非其有而暫寓之。
謂之借子之菴。
因吾區而木石吾所辦。
以庇吾百年之軀。
是果從誰借歟。
聖威逌爾而應曰。
未始有。
不待借而有之者也。
天地之大。
而借之造化
山川草木虫魚鳥獸之蕃。
而借之天地
士借之大夫
大夫借之諸侯
諸侯借之天子
而貴借而有也。
百乘之家
借之千乘
千乘之家。
借之萬乘
而富借而有也。
吾之菴。
獨無借哉。
區借之地。
木石借之山。
工役借之人。
凡菴百物
無非借也。
子盍推是義而爲說。
噫。
聖威之說。
有所激焉。
而盖將以矯世砭俗也哉
夫據物爲有而不知借也。
故有患焉。
身非吾有。
而欲久視不死也。
於是有服修煉之惑而其歸也賊。
貴富非吾有。
而欲其常保不失也。
於是貪戀冐據之慾。
而其歸也饕。
賊與饕。
引而長之。
馴致忘軀敗家之禍。
而莫之悟焉。
亡他。
不知寓物於借。
而爲吾有之過也。
今菴計其畫堵。
不盈一畒
間架不過三楹
至微也。
有之非貪。
取之不爭
而聖威猶借。
視之不自以爲有。
况於大者乎。
桓圭衮冕
誠侈矣。
而借之則非吾
累。
京庾鼎食
豊矣
而借之則非吾累。
而况爲吾患乎。
彼賊與饕者之聞其風而詎有不知也哉
抑有說焉。
無借於外而爲吾素有者。
性也。
孟氏所謂非襲而取之者是已。
聖威誠知性之內而非外。
存而養之
擴而充之。
智達識。
有以物我輕重之別。
然後乃能眞知菴之爲借。
而物莫得以累我矣。
聖威謂何如。
記其說以贈。
涵碧亭重修
公元1772年
形勝
亭榭
足以玩目而適體
然吾費心力以有此。
而繼之者不善
則鮮不易金錢
丘墟之也。
之者善。
非謂亭榭迺其大者
而於其細者。
不能焉。
而能嗣守其世訓。
昌大家聲者。
未之聞也。
君載範。
無素際。
一日介而諗余曰。
臨汾水而亭。
扁以涵碧者。
實我五世統制公之爲也。
屢圮而屢新之者。
其後世之爲也。
噫。
亭之毁且數十年。
先祖所用力。
而毁於我。
用䀌傷。
謀族出貲
仍舊制而改建焉。
惟吾子惠一言
以記其顚末
且令後人勸。
余惟君之家故世顯
統制公之父。
壬辰難。
討倭有聲績。
大父克菴公
文學言議
士林重。
統制公之所以子孫者。
必以其世德
而弗以區區之亭審矣。
子孫
所以繼述也者
必以其世德
而弗以區區之亭可矣。
抑自君距統制公。
五世二百餘年之久。
物久而弊。
常也。
修廢
不足柳氏有亡
可知矣。
然君之意迺曰。
亭吾先祖之所經營也。
寢處也。
所葺修也。
吾以其細者。
而苟忽焉
則其於付授之重且大者
保其能守而勿墜也乎。
於是殫心積慮
蒿萊棟宇
父老之過而咨嗟者。
聳觀而喜曰。
此故柳統制之亭也。
嗚呼
統制公誠有孫矣。
柳氏懿行嘉法。
其傳百世無窮
極可推而知也。
而况於亭乎。
若夫雲濤漭泱
與亭相涵。
上下一碧
俯水而搆者皆是也。
無事乎張之。
而獨叙其大者爲說。
使揭之壁。
聾淵書舍
不佞敬慕臺巖崔公之風。
而恨生晩不得爲之御。
居遠不得往過其里閭爲之式。
迺者
公之聞孫華鎭甫。
不佞漢京旅舍
出眎公事始末
且曰。
水號聾淵。
而吾先祖築室其傍。
講學之所。
今已廢。
謀族鳩財
因其址搆堂若干楹。
子孫肆業
盖寓慕也。
子其爲之記。
利勢之所誘怵
不撓其守。
而方爾瞻之熾也。
求一識面不爲屈。
宮戚之家。
願以女妻
而去之若凂。
此公之義之正也。
懷材器。
斂不
時施。
不慍悶。
而質瀋之駕。
未從也。
帝胡之世。
耻苟居也。
毁車逃隱
甘與八公山鹿豕爲伍樂之
終身
此公之節之高也。
盖嘗師事寒崗先生
講定有素
而措之出處之際者。
卓絶如此
百世之下。
莫不傾心嚮慕
而况於其子孫哉。
是宜重修棟宇
俛仰瞻眺
其見墻之慕也。
雖然
桑榟起敬
莫若著存德行
几杖興感
莫若繼述志事
子孫之處斯堂者。
江山雲月卉木魚鳥
可以觸境而爲挹氣像襟韻之資。
然而猶未至也。
必也外誘之至。
介乎其不變
而惟先祖之義是守。
窮約之處。
蕭乎其自適
而惟先祖是礪。
無徒肖乎其細者。
而必於其大。
無徒襲乎其外者。
而必於其內
然後可以無忝爲公之子孫。
而斯堂之作。
不爲觀美矣。
公之五世孫興遠丈。
嗣守世訓。
隱居講道
前後徵命
皆以老辭不就
聲實士友之誦者。
度嶺而西。
洋溢京師
不佞未甞顔色承緖論。
意者
倡率崔氏子弟
相勉爲善
昌大臺巖公門者
在斯人歟。
水樓重修
兪婿孟煥
甞游洞陰金水庄。
登覽亭樓
來致主人金君宅仁之意。
而求爲重修水樓記。
余謝謂
金君之意。
不可孤。
其如吾未目樓之勝。
無以其實何。
亡何
金君抵書東海上。
請益勤。
且曰。
曩吾亭樓再圮再新之
而新輒有當鉅公寵以文。
今新於吾而獨否乎亭。
吾屬蔡尙書某。
敢以樓屬執事
盖附示諸先輩所述記文甚悉
閱之。
溪山巖洞之勝。
魚鳥烟雲之態。
若目寓矣。
余作而曰。
烏足以爲記。
請舍其小者而記其大者可乎。
亭樓之設。
未審何時
而自金君高曾祖至君。
凡三新之
自金水之金氏有。
至君幾十數世二百年。
菟裘久遠
未有及此者也。
余甞讀宋李文叔,明王世貞所爲洛陽陵園亭記。
彼其江山棟宇之環奇傑麗。
何啻金水譬。
而或易主傳遽不爲子孫有。
或當戎狄之難瀦夷爲甌脫塲。
而能傳至四五世百餘年者。
罕目焉。
是固係子孫賢不肖
而抑無奈世運興替數嬗也。
今金水之區。
一姓二百年如一日。
無他
世德相禪
貞約而恭愼
貞約故內志有所守。
恭愼外患不能入。
此道以往
可以迓享天祿
裕及雲孫
而沉一廛宅之
不能保守也乎。
以故惟其亭樓之世新。
水石日以滌。
花樹日以植。
翰墨題品
輝暎巖壑
游觀之士。
西輔勝區。
未有金水屈指者。
竊伏聖人之化。
世隆洽。
北媾南綏
兵戎罕動。
士大夫皆奠鄕井
逸樂無虞
金氏之家。
又以吉德善行
繼榦厥蠱。
而金水之傳。
當與聖鮮亡極
然則斯樓之重。
不關世運盛衰哉。
是其大者之可記。
若其溪山體勢
堂搆之制度
已詳諸先輩記文。
而實金氏子孫之日杖屨袵席焉者。
故畧之云爾
霞南精舍
金君永國
忠州之霞南洞
移居州部北里
今爲十有餘年矣。
而猶名其堂曰霞南。
屬余廣其義。
其言曰。
金氏之家霞南。
自吾六世祖。
而用文學科宦顯者四世
一鄕所慕重。
至今鄕人之穪金氏
必曰霞南金氏。
吾之名堂
因其地而欲不忘其先德也。
余作而曰。
善乎言也。
士大夫之以氏族顯者
鄕貫
鄕貫世德
觀津之竇。
穎川之荀。
江左之王,謝是已。
金氏之先。
大抵多聞人。
國初
有若村先生
在中世。
有若十淸先生
節義道學
磊落相望
其近世則郡守公。
至掌憲公
嗣紹先烈
比世蟬聯
問其毓德基祥之地。
實在霞南。
宜其子孫之著。
不敢忘也。
吾知永國於霞南也。
溪山之泓崢也。
則思先祖浸潤磨礲成德業也。
雲烟卷舒也。
則思先祖用舍
藏而適時義也。
以至閭井衖陌原濕林洞之觸境而思者。
其先祖之所甞朋游過從
宴居消搖而自樂者也。
其助發其慕先之心者。
不深矣乎
抑霞南之思。
不但永國
而及其子孫
澡身礪行。
輔以文術
如其先祖在霞南時。
金氏之昌。
庸可旣乎。
若然異日永國之子孫。
移而之遠鄕
散而處四方
人之稱金氏者。
何適而非霞南哉。
永國謝曰。
盡之矣。
請歸而識吾壁。
桐菴
柳君台顯。
築室濱楊之江上。
扁以桐菴
而屬余爲記。
其言曰。
大父事我英宗
官至節度使
會楊大饑
特命知郡事活其人。
大父焦心竭慮。
以哺以懷。
瘠蘓流集。
用神明馭姦。
伏袂屯剔。
賣劒而犢。
人以大化
旣去而鑱鐵以志惠
至今父老之說治楊者。
莫或大父而頌也。
吾之居。
必於楊。
以其人之以吾大父故而弗我厭也。
菴之名。
必以桐。
以吾大父之有遺愛於楊。
朱邑之於桐鄕也。
而欲寓吾慕也。
余應之曰。
然。
大父之能使楊人
愈久而愈愛慕也者
豈徒發廩儲禁盜害。
外之爲施設也而得之哉。
不然也。
其必有慈良惻怛至誠之實。
有以入之深感
積。
使人不能忘者矣。
故君之居楊也。
毋徒大父遺愛是藉。
制行恭愼
遇物忠信
施諸鄕閭州里者。
壹皆出之誠實
然後可以無忝爲君之大父之孫。
可以穪楊人之以大父孫遇也。
它日於時爲政也。
大父之治楊也。
治其人無疑也。
聞之。
弱年已能謹於持身
明於制義
洛中士友皆慕與之游。
其於居楊也。
何有
守分堂記
余旣爲柳君子三
其所桐菴之實。
知子三能篤於慕也。
子三又以守分名其堂而求爲記。
余又知子三能審於義命也。
烏不樂爲之導其意而其所未至哉。
夫存乎內而爲道德者能無窮。
而物之自外至者則有定分
爵仕則胥士而至公孤
貲産則䃫石而至鍾廩。
皆有壹定之分。
而非可以踰越而濫求。
僥倖得之
而卒亦不爲吾有。
其失之也。
致寇覆餗而莫之救。
不知定分故也。
或知有定分
而慾蔽於內。
利誘於外。
其知有所奪。
而卒亦同歸不知
不能有守故也。
子三世家漢京
居則有朋游之娛。
出則有名利之艶。
而迺曰非吾好也。
將挈妻子
扁舟東下
買屋濱楊之江上。
魚鳥
農圃
樂而忘世
豈非
分而不外求者歟。
子三貌戃蕩。
言笑和易
其中貞固
臨事制義
有礭然之操。
幾於能有守者歟。
雖然
分爲難。
而能守分爲尤難。
苟非足以輔其識。
足以持其志。
利害得喪
無足動其心。
則其得免循物而移。
往而不返
以至喪失其所守者鮮矣。
不敢以此吾子三。
而亦子三之推其已至。
而益致其知。
因其已守。
而益固其守。
不徒能守之。
而又能安之。
有以蕭然自得定分之內也。
抑有說焉。
子三之所取資於楊者。
足以饑寒而已
今有說之者曰。
某州之野。
土饒而價廉。
移而售之。
其利可倍屣云爾
子三不以爲意
不肯舍此而適彼
則此亦守分一事爾。
推是道也。
天下國家可守也。
而况一身哉。
和菴
歐陽子有幽憂之疾。
而盖學琴。
琴音和。
故和以散其憂也。
尹君和叔
旣字以和。
又名其菴
而屬余廣其義。
三反而益勤。
豈亦有幽憂之疾者歟。
請和之以音。
迺進琴焉。
試爲文王羑里之操而曰何如
曰。
怔怔乎其若有戒也。
仲尼猗蘭之操而曰何如
曰。
介介乎其猶未釋也。
絃緩節。
而爲有虞氏南風之曲。
未亂而視和叔
紫氣兩顴起。
浸淫天庭間也。
曰。
如也。
薰如也。
意若已和也
余曰。
未也。
是猶有假物而和者也。
泰和
存乎子之身。
未省乎心和。
弗啻
琴也。
禀之以元。
根之以仁。
推而達之。
春陽之煦萬物也。
時風時雨皷潤萬物也。
盖有閼而未宣者。
故焦乎若有寃苦而未愬也。
慘乎若薄寒中人也。
此心之病也。
莫若養。
養則全。
全則泰。
則和
和之可以動天地感鬼神
而况一身乎。
子歸而求之。
有餘和矣。
玄堂
平山申公
爲堂於端湖之上。
不佞曰。
名堂何義
不佞諗曰。
契玄其可乎。
水之象玄
道德精微爲玄。
老子所稱玄之又玄
衆竗之門
楊䧺氏之尙玄
皆有契於水也。
端湖之水。
發源遠而凌絶峽。
大石沸騰而下者。
白波若雪。
堂下而始渟滀爲潭。
深而不泄。
滙而不動。
視之然而玄也。
於是公黜聡明
機智
宅神溟涬之域。
混沌氏爲一。
俯檻而坐。
注目干湖。
星斗沉光。
魚鳥遁形
囫圇如一先天圖。
冥然神會
泯然而趣合。
物與我無間
是之謂以玄。
契玄名堂著矣。
公曰。
子言誠辯。
顧吾何以稱。
曰。
不佞有以得之矣。
舊家玄山深谷
覃經史。
杜門過從
潛其跡也。
甞治擧業
赴試坐數畸。
白首無成
而無怨悶。
晦其名也。
移居
不于山不于野
而必湖之樂。
是其性靈冲虛
默有契於水之象矣。
不穪契玄哉。
乃爲記。
游記
余自弱冠時。
學爲詩文
從師友講質。
年稍長。
朋遊益盛。
盖始謁芐亭李先生直心夏雪洪先生光國
芐亭先生曰。
君詩能得之依俙曖昧若存若無之境。
而形諸言。
信奇矣。
因出其所著文。
眎余曰。
毋謂我一日長。
爲言得失
夏雪先生曰。
君詩淸警矣。
已而曰。
恢爽矣。
已而曰。
典則而工密矣。
文則視詩過之矣。
每謁輒加奬。
又與之唱酬往復
更相評訂
相資益然
棠溪伯瞻樂翁士述石北申聖淵及其二弟騎鹿子淸之,震澤文初,癖菴洪而憲,李彝甫。
自余布衣時友也。
樊巖蔡伯䂓,艮翁李夢瑞,餘窩睦幼選
釋褐相善也。
皆與之軒輊
藝苑相推重。
然余與聖淵,而憲。
篤好中原之北。
鶴城之南。
月瀨
余與而憲。
巾車過從之地。
而輒有詩。
余謂而憲曰。
子之詩。
氷壺之暎月乎。
不諱其微踈脆也。
而憲謂余曰。
子之詩。
靚粧服。
閨閤之秀乎。
不諱腰身稍胖也。
驪之淸樓甓寺。
漢京北嶽三洞
余與聖淵。
壺觴跌宕之地而輒有詩。
聖淵酒酣
睨余謂曰。
使子佐日本
蠻紙乞詩塞門
頃刻揮染
不加竄。
余或少讓乎。
皇朝鉅匠如朱,董二子
奉使東來
負才輕傲
我也白衣縞帶
抵掌其傍。
一篇出而驚倒彼。
子莫余若也。
嘗書與余累數千言
論文章講友誼
而末廼曰。
千載而下
孰知海外吾與爾哉。
二人者。
風流踈宕
易以動人
又與余知之明。
契之深。
故其相好尤篤。
嗟夫
余所師友凡十有二人
俛仰四十年之中。
相繼淪喪八人
芐亭先生
長余二十七歲而亡。
彛甫少余四歲而亡。
士述長余十三歲而亡。
淵長余十一歲而亡。
淸之長余四歲而亡。
憲長七歲而亡。
夏雪先生
長余二十一歲而亡。
伯瞻長余十五歲而亡。
余爲過時而悲。
結轖心腑
生平不忘。
惟聖淵,而憲爲尤甚。
文章小技也。
固有衆人所不得。
而有所不得而知者。
方其蟠鬱胷腹
洋溢巾衍
自視希珍異寶。
不肯妄眎非其人也。
苟有並世知我者。
片言激賞
同調和應
皷吹聲價
感發性情
精神意氣
相與灌注傾倒
其樂有不可勝言者矣。
以余不才
得十有二人者於一世之內一國之中。
麗澤互資。
塤箎迭唱。
可謂一時樂矣
運化相禪
人生有涯
十有二人之中。
喪其三之二。
而今已爲秋栢之實矣。
雖其四人者存。
年齒衰落
山川間濶
假令有時合席談笑
豈復有曩時之盛乎。
閒居靜念
友道盛衰
傷人世之存沒
爲之拊几太息
聊用記其顚末
藏諸篋笥
譬如威音龍漢眉根。
如雪坐談歷劫事。
可悲也已
石竹園
余友姜聖初
少以詩賦擅。
陞庠聲。
進士
用賢良進。
而坐畸數見絀
不得志
蔭補寢郞。
遭憂遞。
絶意進取
築室陰竹長圓野。
課農
子孫
樂而忘憂
不見聖初十餘年。
邂逅中原之月灘亭。
瞳神不耗。
韶顔如童。
蕭然山澤狀也。
睨余謂曰。
子誠能文章。
馳譽當世
然吾讀吾書。
著吾文。
不求人知。
子畏也。
子登金門
玉堂
淸顯
然吾衣褐以當冕紱
服穡以代祿食
弗子艶也。
其言固戱然。
聖初能有自守
不外誘者也。
種石
自號石竹園居士
求余爲記。
石竹
小草花也。
居小而自足
聖初能齊小大
一得喪。
超乎物之外者也。
抑石取其堅。
取其貞。
知能窮益堅者也。
幽人貞者也。
稼齋
族叔聖豪氏。
其所居之齋曰素稼。
而徵余爲記。
樊遅學稼
而夫子語之以吾不如老農
盖寓譏責之意。
而管氏論次四民
居士下。
非以尊士而卑農哉。
雖然
夫子之意。
非謂農稼賤事鄙斥之也。
直以樊遲志於道。
其所請益
舍其大而小之問。
譏責之如此爾。
抑甞觀夫今之所謂士者矣。
口誦詩書
而志騖乎祿利
得之貪冐不止
廉耻而喪名節
不得戚嗟怨尤
如不欲生。
往往徼倖義命之外
而觸刑憲
不若農稼者之安分樂業
不遷外慕也。
聖豪氏之言曰。
吾親老家貧。
自度才術
不足以取科宦。
顯榮父母
則唯是課僮僕。
稼穡
出其土地之利。
以粗供滫瀡洗淟之需。
其視惰四肢不顧養者。
差有勝焉爾
聖豪氏誠賢於今之士矣。
雖然
人之有所業焉。
而持之固。
守之篤。
不因物而變者。
以其處之有素也。
易曰。
素履之往無咎
中庸曰。
富貴
行乎富貴
素貧賤。
行乎貧賤
伊尹之耕有莘
孔明之耕南陽
其志若將終身焉者。
於耕而安之也。
不有殷漢之聘。
則天下之物。
固無足以易其素守也。
窃瞷聖豪氏之爲稼也。
耒耟錢鎛有素偫而不匱用。
耕蓐播
穫之有素畫而不愆時
用力少而收功多。
其中泊然無外慕。
而安吾之農稼有素也。
聖豪氏誠賢於今之士矣。
抑又有說焉。
聖豪氏誠能所以治稼者。
移之修身飭行之工。
持之固。
守之篤。
有以明吾素有之善。
則其利益
奚啻稼而取三百囷哉。
竹軒
余甞記尹和叔所居和菴之義。
和叔又以其軒之名者。
索爲記。
余惟
植物之淸者。
而淸與和。
若不相爲用也。
然而孟子伯夷之淸。
柳下惠之和。
而同謂之聖。
盖淸而不和則其弊也隘。
和而不淸則其弊也流。
淸和體用相須
然後其德備矣
和叔字以和
庵以和。
宅心應物都是和。
則和道誠至矣。
而余懼壹於和而弗節。
則其弊至於流蕩忘返矣。
和叔之處是軒也。
朋遊合好
酒食導懽。
談笑斐亹
藹然和也
俄而和溢而樂。
樂縱而淫。
則不幾於情性愆儀度。
而有袒裸呼呶之失歟。
於是焉而有風瑟瑟然庭除起。
欄檻帷席
而知其爲之韻而淸也。
毛髮灑然
襟靈肅然
有以滌怠佚而生耿介
使天和之在我者。
發而中節
無嚮之流蕩之慮。
則和叔之有取於二物者。
不深矣乎
若觀
柯葉勵操
驗笣籜而進德
和叔自當讀書而知之。
不爲贅。
在亭
李君逸昇。
余干漢京旅邸
謂余曰。
吾先大父甞於其所禮安雲谷里第傍。
得一區焉。
負山麓而臨平野。
野外淸凉諸峰。
歷歷指數
大父樂之
擬築亭以居。
未就而歿。
其後値歲大水
水自谷中暴出奔騰
至麓下滙。
三面爲池而中爲島。
島出巨石
盤陁二畒廣。
鬼物陰相之者
遂搆三楹其上。
分爲二室
左室吾居之而名以欲寡。
蘧伯玉欲寡其過之義。
右室家兒之而名以一樂
取孟氏父母俱存一樂之義。
摠名之曰宛在。
詩人宛在水中央之義。
子其爲之記。
余惟地之勝。
非人得而有之。
而必待其可以有者而屬之。
李愿之於盤谷
王弘中之於燕喜是已。
退之盛稱不遇時
有以自適之義。
弘中仁智之樂。
而或謂盤之中誰爭子所。
或謂弘中之德可以山水
二人者之於其地。
庶乎可以有之也。
君之族祖退溪先生
明宣之際。
道學蓍龜棟樑
雅志山野
宴居則有陶山幽靚
登覽有淸凉之奇秀
朱考亭之有武夷九曲
而君之先
松齋公
名德一世
流風餘敎之在子孫者。
爲山南望族。
宜其雲谷一區不屬他人
而爲尊大父有也。
君又能剔荒翳奠棟宇
盡堂搆之責。
而其本諸身而成敎於家。
隨事自省
過尤常少而進修之勤。
可驗。
有子克孝
左右承歡
倫理之篤。
可見
隱居行義
寄娛山水
奚讓向之二人者之爲。
雲谷靈勝之永爲世守之物。
無疑矣。
蒹葭所謂伊人宛在水中央者。
不知何人
而觀其溯回一水
欲往從之。
愛之深。
思之切如此
則意其人必其時賢者也。
君世德之盛。
爲國人所慕仰
而君又躳自砥礪
紹先美。
則方其宛在斯亭之中。
而必有凌碧波蒼葭
泝回從者矣。
君益勉之哉。
香山書舍
山川靈秀之氣。
必鍾而爲魁人杰士
然是其人祖先必有厚德高行積累之實。
吉祥善慶
山川之氣。
相會相毓。
然後子孫之生。
厥有特達美矣
東山川之雄麗
人才彬蔚
素推嶺南
而尙,善二州
尤擅嶺南之盛。
國朝先輩德文冠冕一世者。
輩出其間
是固靈秀所鍾。
不可誣。
抑其世德積累之效爲多。
而世或莫之詳也。
族弟權家居善山之延香
驛里
小齋于距家百數十步香山之陽。
子弟隷業之所。
屬余爲記。
而其意自傷數世不振
門戶寢衰
若將霣墜其先緖。
余告之曰。
近時吾丁之散在國中者。
大抵衰替
而猶支裔蕃昌
往往有以科宦顯。
或目之以名族
豈其才術智力致之哉。
由吾先祖長德鉅人
磊落相望
胚胎家慶
儲衍天祿
之後嗣子孫者如此爾。
君之七世祖錦伯公
始家嶺南
徙居善山者今四世。
而皆飭躬修行
鄕里愛重
君之大人都事公。
雖位不滿德。
安分守貞
操履介石
克紹家訓
余甞宦游嶺南
歷候公於延香里第
登高周覽
金烏忠臣諸山。
體勢奇壯。
洛江之水。
源流洪大
沉涵萬類
元精萃會。
蓄而弗泄。
夫以山川之勝。
世德之盛。
醞釀亭毓而爲子孫者。
其必有異於衆人者矣。
而况子孫之秀。
種積文學
砥礪行誼
日蓄其業。
奮發之勢。
不可遏者乎。
異日魁杰之士。
起自南服
羽儀王朝者。
自善山丁氏始。
執契以俟。
澤山房記
姜君浚欽
今年二十五。
姿貌朗秀
動止詳雅
察其識趣
向上之志。
爲文詞。
體裁聲格。
循古作者軌法
近余宦游京師
君贄其業請益
盖每見益進
後生
可畏
誠君之謂矣。
君名其讀書之室曰麗澤
抵書余鶴城田廬
求爲記。
君之茂才實學
固已超軼流俗
而又欲求朋友講質之益以自資
進就胡可量耶。
易兌之象曰。
麗澤吉。
君子以。
朋友講習
言重澤爲麗。
朋友講學
麗澤相資也。
朋友道重。
萬善須而成。
吾夫子有友三益之訓。
孟子亦曰。
一鄕一國天下之士。
而又尙友古之人。
盖天下之義理無窮
而吾之知有未周。
則取諸人爲善
友直多聞之士。
以攻吾之過失
而資吾之見識
猶懼夫游塗之不廣
無以天下
故自鄕而國。
自國而天下
以友其善士
猶懼夫今之人有不及古人賢者
故尙千載之人。
然後倫彝物則之懿。
天德王道之大。
凡盈天地間萬事萬理。
旁通周達
卓然成德大人者。
莫非朋友講劘切磋之力。
麗澤
詎不淵廣矣哉
雖然
夫子旣曰。
學而時習之。
又曰。
有朋自遠方來。
不亦樂乎
吾之學。
不能溫繹熟習
自得于內。
遠方朋友
有何慕悅之誠。
資益之望。
就我爲樂哉。
譬如不成麗。
源委無所襲。
流波無所受。
立見其枯涸而已
烏有上下相悅而爲兌之理乎。
年力富强
輔以材識
進德之勢。
莫之能御
其毋患人之
弗我知。
而患我無可知者
毋患朋友之弗我
而患我無可者。
日勉焉孜孜
德業益崇廣。
文詞末藝
特緖餘之發爾。
逌是而令聞萃譽。
四方
聲氣之感。
水流火就。
將見高朋勝友
接軫造門
盍簪之喜。
斷金之利。
不可勝言者矣。
雖然
以余索居窮山
無師友之輔。
白首寡陋
何以助發高明麗澤之義。
而効其一得之愚哉。
盖將籍瞽說
而冀高明有以澤我。
爲之如此
修齋
尹君季淵
忘年友
而友之畏者也。
爲人
肫肫乎其有質。
謙謙乎其有禮
而又彬彬乎其有文也。
篤學好古
不肯流俗俯仰
余之樂與季淵遊。
盖欲觀善而目資也。
季淵其所居之址。
而改搆草舍四楹
扁之曰來修。
取說命惟學遜志
時敏
厥修乃來之義也。
屬余爲之記。
余惟學與修。
可以分而言者也。
飭躬制行之謂學。
窮理盡性之謂學。
而修是學之事也。
雖然
曰修來。
則視夫學有先後次序異焉
學。
進道之工也。
修來
成德之效也。
學成而後
進修之效乃來矣。
雖以殷宗之學言之。
其曰舊學甘盤
曰恭默思道。
學之所以成也。
其曰克邁乃訓。
曰咸仰朕德。
修之所以來也。
抑來之一字
旨義精微
傅說之賢。
隱居講學
有以體驗心契
則烏能得前人未發之竗如此哉。
善學者。
天地事物之理。
不講究而明焉。
故明其所以爲子者。
而達於孝。
則孝修來也。
其所以爲臣者。
而達於忠。
則忠之修來也。
其所以治平天下宰制萬事者。
而達於政。
則政之修來也。
曾傳云。
物格而後知至
朱子釋之曰。
眞積力久。
一朝豁然貫通焉。
萬物表裏精粗
盡到我胷中
此非有得於修來之義歟。
今夫塵鏡拭而鏡面姸媸自現。
風江定而江心月光自照。
修來之義。
可以推類而知矣。
季淵之於學。
可謂立志固而用力專。
勉勉不已也。
未審果學已成而修己與否
慥慥踐履窮格之學。
而日有得焉。
則其發於言語
見於事行者。
不自覺修之來矣。
若余也。
蚤年失學
白首迷塗
不敢與論於向上工夫。
若其自附於朝聞夕死之義。
則有之矣。
願與季淵交勉焉。
爲之如此
四隱亭記
四隱亭者。
文正公靜菴趙先生講道之所也。
亭在駒城之治南。
翠鳳寶盖兩山中。
峭壁層巖淸川曲水
之勝。
亭名四隱
謂耕於隱。
採於隱。
釣於隱。
游於隱。
先生之寓隱而樂者也。
中廟御極
側席求賢
勵精圖治
大有爲之志。
先生直道正學
遭遇聖辟。
訐謨日贊。
挽回三古
己任
顧奚暇。
四隱爲樂哉。
自古聖賢出處顯晦
何常之有。
隨時揭厲
適於義而已
伊尹阿衡之重而告歸
周公叔父之親而明農
先生雖身處帷幄
志存經濟
遐擧之想。
未甞一日丘壑
而况陰陽迭消。
理亂相乘
羣奸傍伺。
駭機之發。
在朝夕。
先生卓識明智
豈不奉身而退。
不俟終日
感激主知。
睠顧宗祊
低徊未忍訣者。
北門之禍作矣。
先生有道義友三人
陰崖李公。
宗人傍隱,晦谷兄弟二公是已。
先生休沐之暇。
三君子者。
明經旨於四隱亭中
甚相樂也。
先生受禍
晦谷公以力救。
士流亦及焉。
悲夫
隱而在下
君子之願。
與其朝躋顯要
陷坎穽。
隱約保身
故易曰。
天地閉賢人隱。
又曰。
遯世无悶
使先生不得優游卒歲
遂隱居之樂。
而興受禍敗。
爲世所悲者。
氣數世運使然歟。
先生之卒。
已歷三百有餘年。
而亭亦隨廢。
先生九世孫國仁。
年代寢遠
悼先基之永墜。
迺與三君之子孫。
議而重創之。
旣成
屬範祖爲記。
進而致澤君民。
一變世道
退而讀書講學
樂而忘憂
是二者。
先生之志。
而卒之有遺恨焉。
先生之子孫者。
率德遵敎
在家在邦
各盡其義。
克成先生未卒之志者。
盖亦先生有望子孫者。
勉之哉。
謹書其語。
四隱亭記。
會老堂記
公元42年
金海府。
卽駕洛國首露王之舊都也。
王之葬。
府西門外
始。
父老令節酒食
王及王妃
作堂于墓傍。
祭畢而餕。
歲爲常。
故名其堂曰會老。
其後朝家特置墓田
春秋遣香祝。
方伯祀事
府人之祭廢。
按東史。
首露王生而神聖
國人以爲王。
肇姓金。
立國漢光武十八年
西域淑女浮海而至。
迎立爲妃。
有子十人
二人從母爲許氏。
國中金,許二氏
盖其遺裔云。
一日
君源來諗余曰。
所謂會老堂者。
歲久而圮。
無以父老
府居金,許諸人
合謀出貲
新之
爲文以記其實
余惟首露王之功德百姓
迄今千有餘歲。
邦人思慕不忘。
國家崇奉之禮。
羅麗二代
著在祀典
修廢
曷足爲重輕哉。
雖然
,許諸人之意。
謂堂之作。
非徒父老讌會之所。
將以寓慕也。
廢而新之
將以寓慕於悠久也
嗚呼
追遠之誠。
可謂篤厚矣。
因是而告府人士曰。
子之先世
在朝則食王之祿。
在野則食王之土。
以有其子孫
延至子之身。
是王之賜也。
祭墓而退。
飮食樂于斯堂。
是猶受賜於王也。
宜其思慕不忘。
不待勉强爲之也。
運世相嬗
物化無窮
百世之後
存亡
未可知。
墓存則堂存。
方其存也。
圮思支。
思修
引之勿替。
毋徒曰金,許二氏之責而忽忽焉。
嚮時父老作堂之意也。
是爲記。
秄隱堂記
上舍李君善汝
京師至。
其所居秄隱堂者。
屬爲記。
君之大人尙州公。
與余同閈十數年。
甞瞷其抱貞守約。
持身處子
居家課農玩經史。
若將終身
由蔭塗進。
歷典四邑
而歸則被服飮食
韋布時。
余甞慕而友之。
君其幹子而能志養者也。
嘗於宅傍西南隅。
小圃
植茶名品若干種。
定省之暇。
手鋤去草。
躬執園丁役。
忘其勞。
名堂以秄隱。
識實也。
或曰
君生仕宦之族。
志氣方盛。
應擧發解
進取之塗在前
其迹非隱也。
君之家近市朝。
門外常有輪蹄聲。
迎送達官貴人
其居非隱也。
奚其實。
余謂跡與居外也。
其心內也。
心存乎內者專而常爲主
則外
不能移。
方君之秄圃也。
注目畦町之間。
疏滌其陳莽。
培植芳根
憧憧乎惟秄之爲心。
不省外有何事
夫隱之爲言潛也。
心之所潛。
身隨而隱。
烏可誣也。
雖然
士之隱顯有時
惟義之適
善於隱者
未甞不善於顯也。
有莘之尹。
南陽諸葛
皆隱於耕者也。
而爲勳名事業者。
何甞不本於囂囂畎畒
不求聞達隱居之樂也乎。
今君之秄隱。
安知不異日出而需世。
而惟是菑畬文學
砥礪名行
毋徒以數畦之不易爲憂。
然後誠善於隱爾。
其勿以余言謂耋。
歸而奉質之尊大人
金文肅公賜笏
明宗三十一年丙子。
金文肅公
以貢馬管押使。
京師
先是
諸押馬使飼養失宜
不斃則瘠。
比至燕。
不中貢。
輒被譴責
公則躬眡蒭粟
槽櫪惟謹
馬悉肥碩
神宗皇帝奇之。
召見公。
象笏一。
至今子孫傳世寶。
公之(缺)世孫華健。
不佞其實以侈之。
國朝皇明甚恪。
皇明視遇我甚厚。
前後使臣奉國入覲者。
數被嘉奬
然貢馬。
事之細也。
馬使
行人之微也。
皇帝召見寵。
賚恩之盛也。
前此未嘗有也。
豈非積誠盡職
有以致此也哉
嗟夫
公當
黑齒難。
孤城
抗大冦。
力盡城陷
闔門殉。
精忠大節
日月而撑天地
褒贈之榮。
貫徹幽顯
何啻賜笏光寵而已哉。
雖然
君子之於職事
無論小大
盡其心。
公旣盡心貢馬之役。
則辦一死而任綱常之重者。
實是心之推爾。
國朝褒贈之寵。
賜笏爲之兆歟。
觀是笏而究公之始終
則百世之下。
當令起敬
是笏也。
可以無記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