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海左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海左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x 页
海左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序
  
海左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414H 页
南平文氏族谱序
东人疏谱学。惟士大夫有世谱。士大夫之世序远德爵显者。其谱尤详。然谱之详略。亦系子孙戚疏耳。不佞观南平文氏谱。而作而曰。受姓自新罗始。历二千馀岁而逮 我朝。何其远也。钜德茂勋。尊官大秩。磊落相望。何其显也。虽然。文氏咸祖南平伯。而其后世支派蔓衍。氏系各异。有系开宁者。有系甘泉者。有系江城者。家谱随而分。虽其嬗变之势使然。要非古谱氏大一统之义也。甘泉君之裔孙处奎甫。惧愈分而愈疏。谋诸宗将合而成谱。求不佞一言为叙。善乎。此尊祖重本敦伦厚俗之意也。是谱之成而一开卷。自吾祖至旁祖。若颜范教诲之亲承。则有不油然兴爱慕之诚者乎。自吾宗至众宗子孙。若萃居同爨一室之内。则有不蔼然生亲睦之心者乎。文氏祖先。毓德储祥。以裕后人者。可以无穷。而运有消长。数有盛衰。今其子孙之在国中者。数世不振。然是谱之成。而知尊祖重本敦伦厚俗之义。则和气所感召。安知不回斡运数。而为转衰为盛之机乎。文氏子孙。其勉之哉。
海左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414L 页
密阳朴氏族谱序
治谱主严谨。严则有所准绳而不患紊。谨则有所衡度而不病谬。此谱家之常法也。昔马迁述帝王本记。叙次昭穆。直接黄虞之际。其用力诚勤矣。虽然。间患代序颠倒。年记错误。颇被后人驳议。盖务博洽而欠严谨故也。密阳朴氏。实新罗三姓之一。而自始祖迄今三十有馀世。在东方世谱。为最久远。朴君荣俊。自密阳跋涉六百里。造不佞而言曰。吾朴之受姓千馀岁。而源流浩漫。枝叶蔓延。欲合成大谱。则实有记闻未悉。考据难精之患。故与诸宗人商确。拟自中祖十五世以下。自为一谱。生卒官爵配耦宗支。因详略载录。付之剞劂。传诸子孙。为亡穷之计。愿执事幸惠一言为重。不佞作而曰。子之谱得之矣。严谨之体备矣。夫始祖以下有旧谱在。可以开卷而寓慕。十五世祖子孙之布国中者。当不可指数。而家置一谱。各传其子孙。则虽累百劫。岂有湮没之虑哉。且也士大夫家。未尝以代序久近爵位崇卑为重轻。而惟子孙能无忝其世德为贵焉尔。诚使朴氏子孙之在谱中者。尊祖重宗。惇叙群族。恻怛行于闺闼。恺悌流于乡塾。则毓祥储庆浚发于后者。当有如忠武伯之贤者。而显
海左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415H 页
大其门阀矣。夫何论谱之传不传哉。谨录是说。以复焉。
江左集序
修辞明理之论歧而古文衰。盖六经。圣人之文。蓄道德涵性理。为万世人文之宗。而书之灏噩。诗之葩。易之奇。何尝不辞采烂然哉。世下而材识浅劣。主理致则为宋儒之注疏而涉陈谈。尚辞格则为明人之拟议而堕空言。是繇作者不识衷而会之。而歧其涂之过也。不佞读江左权公遗集。而乃作而曰。是其衷辞理而一之者欤。其为集。有序记碑志焉。有章疏书牍焉。有杂著诸篇焉。而汪洋大帙也。其蕴而为艺学则谈礼乐说性命而造诣邃。鬯而为经纶则析时务辨政术而识虑周。激而为忠愤则鼓义旅捍邦难而筹画备。是皆得之天彝物则之正。而施之为言议事行之实。故其文醇质而不流乎肤率。鸿丽而不失之雕绘。内咀经旨之粹。而旁采秇苑之隽。华实兼备。斐然成一家言也。诗亦典赡轩爽有法度。而间为濂洛要妙之致。盖诗文均之为当世钜匠也。公自韦布。负南服峻望。既晋擢贤良科。名动著序。而 前席乾卦之奏。大被 英庙嘉奖。若将发舒其所学。而顾与时龃
海左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415L 页
龉。晼晚桑榆。则是集一部。半是洛江上归老后作也。虽然。公之文既洒脱近世作者之累。而其所论著。可为世教补。岂宜久作巾衍物哉。公之曾孙信度将锓梓。而问序于不佞。谨为之言如此。
闺鉴序
人道未始不本于壸法。而壸法之行。盖甚难。妇人性褊而质柔。性褊则难于喻义。质柔则难于彊善。必有以感发鼓动之也。而其术在使之学古训。广闻识。此曲礼,内则之所以作也。虽然。近俗忌妇女读书。闺閤之秀。壹束之酒食纺绩之内。而以无非仪为率。固东人之陋也。吾友柳谏议凤之著闺鉴四卷。其事则采经传子史。其人则并淑慝贞渎。用谚字。翻誊其意。欲自家而普惠一世也。请余序其首。余惟自古贤妇人事行之见载籍者。视丈夫不趐百之一二。岂得之天者。男女尔殊哉。譬如金之矿玉之璞。而未有以镕琢而成器耳。是书行而世妇人观善而法。见恶而惩。助发其彝性。推广其良知。而成就德美。则将见季歜之母。郤缺之妇。比屋而出矣。岂曰少补于世教哉。世之君子。盍为之梓而广其惠。
凌虚集序
海左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416H 页
文辞之富。称左史氏所读八索九邱。而今无一二存者。孔门弟子德行言语之附见于论语书者。何其约略。而垂百世炳烺若新。所重固在人。不系其文辞多寡也。不佞读凌虚朴公遗集二卷。其一。载公所著诗文若干。其一。载门人所录公事行及亲党朋友哭公之辞若干而已。虽然。不佞谓公之重而可传者。在是也。公蚤尝事寒冈,旅轩二先生。闻为学大方。践履笃讲究精。而有自得之实。所重在道学也。一见郑仁弘。知其为小人。而严辞斥绝。虽其门徒之威喝四至而不为动。所重在鉴识也。凶徒祸国。僇 王子锢 母后。而伦彝斁。则废举业。与世相绝。若将终身。所重在气节也。改纪之后。胡寇深。 车驾幸沁都。则号召义旅。投袂赴难。闻城下盟。恸哭而返。所重在忠义也。有一于此。犹足以耸百世。况四德备而可以湮没也哉。公之诗文。不绳削为工。而信笔输写。不掩其性情之发。其于诗。有屏居隐约时作。是则屈正则之怨悱也。有闻 西宫之变而作。是则颖考叔之忠爱也。有罢觐王之师而作。是则鲁仲连之感愤也。其于文。有上寒冈论仁弘书。是则苏明允之严辨也。独此数作。犹令人感发而兴起。而况其它与师友往复及对策论
海左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416L 页
辨诸作。皆可以补世教也哉。彼组织雕绘为诗文。而考其中则无有者。虽篇帙充栋。将焉取斯哉。公之裔孙旨瑞。负公集。跋涉半千里。属不佞为一言叙卷首。特举公所重者。为言如此。
梅窗遗集序
李君𡹘。尝以其先祖锦山君号梅窗公遗集。属范祖为之叙。盖诺而未及属笔。亡何君殁。而其胤子挺一。以其先父之意申请。顾范祖于锦山君。为外裔孙也。尝得详公立朝事行之大略。故谨为之叙曰。国族良大夫之显重。自春秋列国之世。至汉时甚盛。而独中垒校尉向尤卓绝。其前后奏疏。讥切外戚。忧念宗国。恻怛忠爱之意。洋溢辞表。读之令人涕下。是岂河间献王之文雅。东平王之乐善而已哉。若稽我 朝。公其人也。当壬辰岛夷之难。 车驾仓卒西狩。有司权埋 庙社主中道。而在行诸臣无一人以为言。公方少年。挺身力诤。引古国君播迁。以庙社从之义。至号哭 乘舆傍。卒奉而行。贼既退。还安焉。讵不难欤。逮夫光海朝。群凶发废 母之议。而李尔瞻为首恶。公倡二三同志。上疏击尔瞻。不中。窜绝塞以卒。其外祸福。扶伦纪。死而弗悔。讵不伟欤。此古同姓之卿。与 
海左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417H 页
宗社偕存亡之义。而其至诚恻怛之心。视中垒无愧矣。虽然。中垒为人主所亲信。其言虽不见采。而卒免王氏之阴逞。公则一言忤时。遂陷机阱。并与其卫社之勋。而坐昏朝。所录见削于身后。其所遘之不幸。抑有甚于中垒者矣。公博学能文章。尤深于诗。洒脱绮纨公子靡丽之习。而清澹婉约。有风人之致。自当时萟苑诸公。咸推以为重。盖公之大节。固足以炳烺百世。词章工诎。无甚为加损。而独其讴吟性情之发。莫掩乎其原本忠义。是则中垒之所无而公有之矣。呜呼。其可敬也已。其不可使泯没也已矣。
读李君诗集序
嗟夫。五官之用。唯目最神。苟不视焉。讵得为全人乎哉。然左丘明,张籍固失明。而文章鸣一世。至今名传不衰。当其时。烨然双目。视矜神明者何限。顾今晦昧谁称哉。虽然。左丘明,张籍。犹失明于年齿。既长文章已成之后。故蕴神专精。不丧其素所学习者而发之著述。固差易。至若吾通家友李君(缺)之七岁。病目而业诗具众体。古未尝有也。夫七岁儿神识。不离乎手梨栗跳掷啼哭而已。否则教数与方。而犹惝然未喻而已。否则周兴嗣千字文。少薇史一卷之口读。而
海左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417L 页
称奇童而已。而彼上之为烟云雪月。下之为山川卉木。中之为虫鱼鸟兽。为诗家日用之物者。有未尽悉焉尔。于此而病目。而乌知所谓诗哉。然观李君所著诗几百篇。飒爽清丽。无世俗烟火气。亡论取财富而用事广。类博读彊记者。盖骇而问其季圣威曰。噫。吾兄既病目。每遇诸宗昆弟受书先生也。为之彷徨不能去。即坐其傍。俯而听焉。耳受其字音句读。意受其章旨篇义。即诸昆季未了。而已了于胸中。经传子史。皆用神解。不待目而熟。一贮心而终身不泄。无怪乎其类博读者已。于乎神哉。是其性灵与造化谋。聪明与神鬼用。默解冥通于俄忽之顷。而委输停蓄于方寸之内。又其才足以发挥其所存。而磨琢其所述。故如此哉。谓毕竟所成就。保与左,张二子相上下。固未易言。苟论其慧性灵襟。则顾不出其上哉。方其抚盘盂。不辨食物。拥杖出门。仰而四顾。问涂于人。虽跛蹩籧篨。皆得以自满。及至伸纸砻墨。高距大唱。使之写。风云兴而玑珠散也。素自负四体良利目明若星者。吾知口呿舌举。自失而走哉。李君乎。勿以两目不及人为恨。益励精刻志于诗。声调之姑未谐者谐焉。气力之姑未立者立焉。兴象之姑未深者深焉。是将天
海左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418H 页
故不惠于目。而惠于心。使物不得夺其志。而专乎诗。以愧夫良目不良业者之心矣。李君乎勉之矣。苟业进而更视余。余当更为之说。
李氏殉难录序
国家盛衰存亡。固系在上者得失。而盖亦有匹夫匹妇之阴操其权者焉。世徒见扶持倾败。弭遏祸难。多办于朝廷之上。而不识草莽沟渎抗节秉义。明天常正民彝之实辅翊世教邦运。大哉。昔武乡侯以英才妙略。揣磨天下之势。而北击魏。虽以司马懿之雄。鸷伏而不敢抗。然卒无救身后倾覆之祸。东京诸君子激昂草野中。自残其微眇之躯。而论者谓逆操之不敢当。其世纂汉。实畏清议。夫韦布空谈。与廊庙石画。缓急悬矣。而卒收效有久近者。不以智谋行于一时。而风节耸于后世哉。当国朝丁丑虏难时。清胡以十万众。长驱而入。彼其志岂徒媾而止哉。然媾成捲而归。我之所以皮币赂遗者。岂足塞溪壑之欲哉。然终不能有所侵督如金虏之于宋。彼岂兵力气势不足驾我哉。当时谋国之臣。固有操权变弥缝其间者。而未尝有武乡侯之威重。则彼岂有所惮畏哉。然卒若此者何也。盖虏虽至贪暴。犹有感于我之节义也。始
海左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418L 页
江都陷。士大夫死节者众。而分沙李相国家尤卓然。相国夫人权氏,长胤妇具氏,女李氏妇,韩氏妇自刭。长胤公年十九。骂贼被十三矢而死。盖四妇人死于夫。长胤公死于母。方虏之入也。谓土不足守也。兵不足敌也。是可以一举而臣妾之也。及睹妇人弱少丈夫。争效死于三纲五常之重。而横尸兵前。圜视大惊。始知义理存于强弱之外。而不可胜者存于可胜之中。故敛兵而退。不惟不敢侮慢我。而实敬礼之。不惟戢凶图于一时。而实俞久而不敢生心于我也。夫匹夫匹妇之杀身取义。固无当于胜败之数。而有以阴折强虏凭凌之气。则其壮国势于无穷者。岂让东京君子延汉之功哉。相国玄孙克诚氏。乞言于秉笔者。图阐扬其先美。而间谓不佞范祖。子宜有以言。范祖念克诚氏之先美。 国家有㫌褒之典。太史氏当书诸简册。赫舄照人耳目。则亦何事乎言。虽然。惧世俗不识节义纲常之利益人国。胜于才术智谋权制一时之变。故于是乎言。
李君遗稿序
世固多才而不寿者矣。如王勃,李贺之伦。何可胜道哉。然彼其才亡过彫琢词华以自喜。假令畀之年。其
海左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419H 页
所成就。曷足贵哉。而世犹至今怜惜云。乃余睹延安李君光霁遗稿。而窃甚悲焉。李君年十八而夭。然其诗幽奇清警。类不食烟火语。文亦步骤神俊。多不羁之气。而不幸夭而未克有所成。二三君子。盖为文以惜之。余独念李君才冲年耳。其趣尚识知。岂尽籍学而能哉。然读所为漫录者。议论恢环忼慨。视浊世若不能一日居。而有高翔远迈之志。是其天授使然。非由习而至焉。使得中身而益读书讲学。发其材性。谓随时雅化工进取。未可知。顾事行必有卓荦可观者。而岂特文章惊当世而已哉。昔邢居实年二十夭。而其所著秋风辞三叠。为晦翁所激赏。至录之楚骚。盖取其旨义高旷。非徒尚文辞工美也。嗟乎。世方好卑。卑成人以取合。而末艺矜饰以眩俗。故余独丁宁如此。俾后之观李君之稿者。知所取焉。
送朴学士(师海)游雪岳序
山于天地之东者特奇。何也。以有东海也。有东海而山为之奇。何也。山水之为也。东海水之归也。归则大。大则奇。水奇而山亦奇。自然之势也。方天地之汨然在水土也。水动摇者。万物作。故水势之所激𤁧也。所奔放也。所荡潏也。而山于是形焉。是故。昆崙。山之大
海左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419L 页
也。日月之所隐避也。五岳。山之雄也。中国之所附丽也。而实四海之为也。金刚雪岳。山之奇也。金刚。延袤数百里。其峰万有二千。峰皆石。其色晶晶然。雪岳。大抵似金刚而较小。然有瀑水甚壮。实东海之为也。故曰昆崙大。五岳雄。以四海而大雄者也。金刚雪岳奇。以东海而奇者也。故于朴公仲涵之游雪岳也。吾语之曰。公之游雪岳也。诚能知雪岳之所以奇也。抑未知公之奇可以当雪岳者。何如也。夫山。天地之物也。物莫宗于人。人莫灵于心。心莫明于道。道。通万物者也。故雪岳。道之物也。今夫扶舆磅礴郁积。而盘据于大地者。非雪岳之所以静乎。静。道之体也。飞腾而为峰。震撼而为瀑。悠扬而为烟云雾霭者。非雪岳之所以动乎。动。道之用也。故公之于雪岳也。观其静以养吾体。观其动以达吾用。使雪岳不能自奇。而奇在道乎。则是不几于仲尼氏所谓仁智之乐也乎。若然则吾不徒曰雪岳山之奇也。而曰仲涵士之奇也。抑由是而观于金刚也。亦然。系之以诗曰。
入门困饮喙。出门困驱策。终南在环堵。不得一登瞩。今朝忽惊呼。闻子游雪岳。大地所瀜结。东势颇岝崿。雄者是金刚。万玉削寒碧。元气奔未已。雪岳乃磅礡。
海左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420H 页
麟蹄二百里。菁葱皆秀色。吼作三时霆。倒流一道瀑。朴渊不自壮。庐山或堪敌。今子入其中。万变为吾役。澒洞含元气。崭岩参神魄。文涛与理窟。一一感通力。在山雪岳立。于人仲涵作。嗟我同壤虫。仰面叹黄鹄。
寄剑城守睦幼选序
余与睦君幼选甚善。幼选出宰剑城。而其行。余未有以言赠。然幼选岂待余言者哉。幼选性疏通明敏。辅以文学之识。而又其才有过人者。使之治雄藩大州。固当运诸掌。而况于区区之剑乎。虽然。自古磊落奇旷之士。往往自负其能以为不足为于其小者。而不肯措其意焉。如汲长孺之于淮。庞士元之于耒然尔。而是又岂吾夫子乘田委吏之意哉。幼选受知  圣上最深。既滨危死矣。而 上独察其枉。拂拭而用之。幼选尝感激。思报其万一。而今剑之民。皆 上之赤子也。幼选当弗以为不足为。而益尽字恤之道也。此固幼选所自知也。幼选与余书言。邑事荒乏不可堪。而独盛称其所谓庇寒堂者以为池岛花木之胜。足以登览而忘忧。嗟夫。以幼选之文识。置之帷幄论思之列。以备顾问资启沃。则其补益岂微哉。而顾屈之薄书米盐之间。固幼选不以是介然。而又安得不
海左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420L 页
于池榭消遥之时。而写遣其爱君恋阙之怀也耶。然若夫流连山水。赋咏以废务。则又幼选之所当戒也。抑有一说焉。幼选阅世久。当知进取有定分。而功名无关于才不才。政成之日。以捧禄馀资。归买一区。得与余终老于宽閒之野。如宿昔之约否。申以问之。
赠申君德能序
观士非以其志。而观志非以其志大小哉。志乎大者之于物也。毁誉得丧。无足以动其中。而惟吾所好是循焉尔。反是者。之于志也。盖然小而已焉尔。周道衰。取人之法。不以德行艺三者。而以文辞。汉时所谓贤良科者是已。当是时。使有如孔子,孟子而在。其肯由是进乎哉。贤良科之外。又有唐时所谓诗赋之试。当是时。使有如蕫仲舒,司马迁,杨雄者而在。其肯由是进乎哉。是非其所由愈下而所志愈小也乎哉。 国朝取人。式年增广二科之外。又有所谓升庠之试。每年升补四庠。取诗赋士凡二十六人。而考其艺者。凡五人焉。夫国中之举子至众也。以至众也。而蕲入于二十六人之内。故其争竞恒急。而士习陷矣。夫人各异艺也。艺各异习也。以异习之艺也。而蕲中乎五人之目。故其程式怛局。而文体剥矣。科制之乖乱。莫
海左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421H 页
若升庠之最甚之。虽然。此非徒科制之过也。盖亦为士者之过也。夫士之品。有上中下三焉。上焉者之于科也。盖泊然焉。而独务尽在我之道。中焉者之于科也。厚吾积而博吾发。不蕲得而自得。若下焉者之于科也。则中无所存而唯外之务。不得则咎乎科。而曰是考我者之过也。呜呼奈何乎。今之士不志乎大。而唯小之志为哉。申君德能。敏于艺。藉藉有升庠声。今年适不利。人咸以为枉。而德能独无几微色。察其意。若厌而思去之而欲读书求志者然。故吾为此大小志之说以赠。蕲有以择焉。
狂奴子墓志序
丁范祖曰。余读狂奴子墓志而后。乃知天人之际章矣。而抑伏睹 圣人之德大哉。昔 明文皇帝靖内难。而方,黄诸君子抗义死。夫 文皇帝。高皇帝之子也。靖难。顺天人也。然彼诸君子者。乃独以九族。殉所事。所谓穷天地亘万古。特立弗顾者非耶。即 我朝六臣是尔。而郑相国盖庶几焉。虽然。相国既就义。相国之子狂奴子。佯狂。变名以自晦。而其后世阙文献。不自知为相国后。我 肃考尝命赠六臣爵。录其子孙。天下咸敬重忠贤之裔。而相国子孙独泯焉。岂天
海左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421L 页
之意哉。是故。马氏之讼出。而狂奴子之墓志见。墓志见而相国乃为郑氏祖。而郑氏乃重。此天也。虽然。彼天。固有待也。 文皇帝尝称曰。使方,黄诸人在者。吾当用之。此我 圣祖微意。而我 圣考实广先志。达大恩。拔六臣苗裔于幽约之中。而显之衣冠之列。于是。天乃赫然白郑氏之为相国子孙而焜耀之。以交相成。故曰。彼天固有待也。嗟夫。世之论者。或谓以身涂草莽。谁复知而怠于为义。彼乌足与论于天人之际。而抑由夫上之人弗能有以鼓之也。相国九世孙国彦。造范祖乞言。范祖告之曰。子之有相国也。天也。天之使子而有相国也。 圣考也。子归而教子若孙。相勉为忠义。毋负我 圣考。实子之相国之意也。相国讳苯。狂奴子讳远。自号狂奴子。详志文及申光洙辨。
御制赓进帖序
四十二年秋八月。 上幸高阳。谒 先陵。车驾还。亲制四言一章四句。 命从 驾诸臣赓进。仍 命作帖颁赐。臣范祖以兵曹郎从。故亦获与 赐焉。伏读 圣制曰。有志竟成。今予果见。寔料表也。岂予浅诚。盖先是。 上患脚部不仁。弥六朔乃瘳。方违豫叹曰。
海左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422H 页
安得予疾少愈。复谒 先王陵寝哉。故既 谒陵。而言此志竟成也。又言予之能疾愈而 谒陵。寔 宗庙神灵攸赐。岂予之浅诚所致哉。撝谦之辞也。窃伏念百行。孝为源。而事死如事生。又孝之至也。人道尽其孝固难。而帝王之孝。固尤难。故称至孝达孝。仅舜武王二圣人而巳。伏惟我 主上殿下。圣自天纵。学由心得。而又本之孝悌。方事我 圣考圣妣。备尽志色之养。而既宝算弥高。孺慕益笃。岁必展拜 陵寝以为常。故虽在 圣躬将摄之中。而犹眷眷以此为念。既 展礼而步履益良。登降合度。又发之咏叹。宣诸文字。以克伸诚礼为喜。于戏盛哉。虽舜武王。曷以加此哉。矧伏惟我 贰极邸下。随与将事之列。其得之观感而助发其继述之孝者。当深切矣。是则孝一字。为我 朝传授家法。而亿万年无彊之休。实基于此矣。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此之谓矣。范祖幸忝侍卫之末。获睹盛大之举。而又获奉玩 宸藻。云章烂然。荣感之极。敢略述颠末。书诸帖下。盖非徒欲誇视子孙于无穷。庶几揄扬 圣孝之万一尔。
寿同枢洪公序
圣上即位之四十三年。实同枢洪公八十四春秋也。
海左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422L 页
公视听益开利。步履益轻健。颜发华泽若孺子。 上闻而异之。召至京师引见。亲问饮食起居状。仍赐衣食需。盖异数也。时公之长胤承旨公在京师。乃以公悬弧之日。设宴于公之女婿员外郎权公仲范之室。侈 上赐也。亲宾咸会。各为诗文以美之。范祖自乡来。亦尝造贺。公踧然曰。若又以是贺我耶。我草莽士也。猥以犬马齿。谒人主何据也。范祖曰。是犹礼也。昔三代圣王。率以养老为重。盖老成德之寓也。故曰耇造德。而孟子亦以齿德。居三达之二。而谓之尊。故于是乎有庠序国老之养焉。言国中之老可养。而非有贵贱之别也。天子巡狩方岳。而有百年者。则就问焉。九十以下。则朝焉。故于是乎有杖国杖朝之礼焉。矧今公职付中枢。具朝服进见。于礼岂谓无所据哉。 圣上建皇极。敷五福。中和位育之化。洋溢邦内。向者 玉候微愆。天和旋复。继自今当享万寿无彊之休。而公于是时。与有康宁之吉。则是非公一家之庆也。实宗社臣民之庆也。其又可以勿之贺乎。公释然曰。然。又曰。 圣上白公父子于霮䨴之中。而承旨公荐膺宠擢。老老之惠。遂及于公。今日之贺。公其可辞诸。公泫然涕下曰。然。遂序其事。
海左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423H 页
赠申清之序
观人当于其所游。不然。曷足以知天下士哉。余所自幸以为犹及见斯人焉者曰。李公直心。始余谒李公于林湖之上。论当世诗人。丞称圣渊,清之兄弟。李公既没。余遇二人者于逆旅。听其诗。不问其名。而问曰。子岂尝从李公游乎。曰。然。其后。圣渊游宦京师。落拓不得意。而清之亦尝治举子业。数干有司。而数见屈。方西归。余语之曰。子之兄弟尝从李公游。而喜其术。以此求于世。宜其无所得也。清之既困辱穷乏。弊衣冠可笑。然与之议论。豪俊不可御。而气岸崭然。余叹之曰。何其甚与李公相似也。夫李公高高。不以其与俗不苟同乎。而清之能似之。李公奇奇。不以其穷而有所自负也乎。而清之能似之。夫得与李公相似。而穷于时。可以无恨矣。余固不足以知清之也。以李公之所知。知清之。不可谓无所从矣。李公尝称曰。余家海也。食鱼蟹。子弟多病。欲移居山峡云。盖将有所托而逃者也。山附东者最深原。而原之东。有山益秀。水益清。土肥可食者。曰酒泉。余将隐焉。嗟乎。李公亡。安得与李公似者而隐哉。故告之圣渊及清之。清之其去海而就山。亦以告夫李公子侄之处海者。
海左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423L 页
八原序
吾伤夫八原之作也。夫道之至者。无待乎言。故导之斯趋。施之斯行。作之斯成。天下不知而化于善。当此之时。君子有弗言而已。而顾无得于事而后有言焉。言者。所以辨得失。明利害。證治乱。冀吾言之有补于事者也。事。实也。言。寓实者也。故不工于事。而工于言。言者之弗幸也。故诗书。圣人之言。皆弗幸者也。故吾伤夫八原之作也。若八原不当作而作。吾罪也。若八原见罪于今之君子。而见悲于后之君子也。罪我者之罪也。若八原诚罪也。吾之弗幸而世道之幸也。吾与有幸也。若弗幸而吾幸也。吾有不幸也。故吾伤夫八原之作也。
耽罗录序
耽罗。世称瀛洲。瀛洲。盖三神山之一云。然耽罗既去京师绝远。海道出入。有舟楫倾败之虞。故人或不乐往。间以 王事往。惴惴然唯风涛是恐。岂有暇豫。从容发之咏歌而为诗者乎。设有之。岂有所与唱酬者乎。即诗之工拙亡论也。今年春。申圣渊以金吾郎奉命往。而李金吾瀷颖源甫实偕。盖归时渡海。遇飓风。舟几覆。如是者四。然后乃得渡。方候风望洋亭上。北
海左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424H 页
顾大海泱漭。故国万里。讵不惘然伤心哉。然圣渊与李金吾。赋诗不撤。又有从吏朴寿喜者。解为诗。相与唱酬。得百馀篇。庄周曰。叶公子高。使于齐。惧人道阴阳之患。而孔子告之以无可奈何。安之若命之义。此固周寓言耳。然君子处患之道。实如此。圣渊诚有得于此乎。以故。读其诗。气力则与巨鱼大鹏相喷薄。光焰则与珊瑚日月相照映。跌宕恢旷则如登汉挐山。与南极老人相嬉戏。而骑白鹿翩然潭上游也。方且视海如盘盂水。飓风鳄鱼。岂足介其灵台哉。世言三神山多仙人。以此奇耽罗。而余谓仙道。宁须学修鍊飞升为哉。要亦委化顺命。外患不入如圣渊者。固仙道之宗耳。即羡门,安期。未必奇耽罗。而耽罗之遇圣渊。固益奇也哉。
送洪圣月游枫岳序
山水之于人。未始有性灵之相通。气机之相关。而人之观于山水也。未始不有得焉。得之精而为仁为智。如吾夫子所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是已。得之粗而助发其文辞。如柳子厚之于永,柳山水是已。岂非物我无间一理感应之妙欤。虽然。文辞。末艺也。得失未足为益损。若夫道之进益。而造乎仁智之乐之境。则
海左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424L 页
又非可遽责夫人人之于山水也。然未观山水夫人也。既观山水夫人也。则亦安事山水之观为哉。善观者。于一岝崿一泓渟。靡不妙契灵通。变化气质。而今于峙一道之地而为山。疏万壑之水而为瀑。元气之所磅礴。真仙之所窟宅。而崒然为东海三神山之一。如枫岳之观焉而犹夫人也。物理有不当然者。而抑非以观之非其术故也乎哉。洪君圣月。约二三同志。将往游枫岳。而书抵余。索一言。未审圣月于枫岳也。文辞之所助发果何如。而要非所急也。道之所进益果何如。而亦未易以仁智责也。若谓既观枫岳之圣月。犹夫未观枫岳之圣月也。则盖保其必不然矣。今之人听谈枫岳。而时时睡者十之八九矣。或神驰梦想于枫岳。而风埃汨没。终身不得一往焉者。十之六七矣。至若飘然仙举。足目俱到于万二千峰之上者。则盖十之二三矣。而乃今于圣月见之。是其未往也。精神意气已与夫枫岳会矣。其既往也。观之必有术。得之必有妙。而失其为昔之圣月也必矣。由是进焉。而安知不渐造仁智之境也乎。故余则谓观于圣月也。眉眼之秀也。验其为岧峣之得尔。胸怀之爽也。验其为沦涟之得尔。言动神气之翩翩也。验其为烟云
海左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425H 页
鱼鸟之得尔者。自夫今日枫岳之观而始尔。
送洪而宪游枫岳序
枫岳。天下之山也。中国五岳之外。如天台雁宕。固皆称灵秀。然中国之人所耸闻艳说。而目之为三神山者。乃在东海中。而枫岳盖居其一云。未信三神山果有否。而有之必枫岳也。神仙果有否。而有之必在枫岳也。是山也。诚天下之山也。虽然。秦皇,汉武之所日憧憧思一见焉而不得者。非所谓三神山哉。使枫岳而果三神山之一。则是山也。乃秦皇,汉武之所愿见而不得者也。夫以万乘之力势。而愿见而不可得焉。则是山也。诚神仙之所窟宅。而非世俗人之所得而至者也。虽然。余也生之国。则滨东海也。居之道。则丽枫岳也。万二千峰之秀色。若可挹之几席也。是非其幸欤。然行年半百。尚不得一往观焉。而今乃让之而宪之先之也。是非其幸中之有不幸者欤。若而宪生固同东海。而其居则顾枫岳之邻道也。视夫若可挹之之幸也。不啻少让余也。而先之之幸。则又使余让焉。是非其少不幸之中有大幸者欤。虽然。余也亦可以幸矣。余固已赠圣月也。曰眉眼之秀也。验其为岝崿之得尔。胸怀之澄也。验其为泓渟之得尔。言动神
海左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425L 页
气之翩翩也。验其为烟云鱼鸟之得尔者。自夫枫岳之观而始尔。请以所以赠圣月也者。赠而宪而待其还也。盖将求枫岳于而宪焉尔。是其目逆心融之妙。又奚直遥若挹之之得。而诩诩然自夸而已尔耶。故曰余也亦可以幸矣。抑又安知夫卒不能一往焉。而获大幸如而宪也哉。
送蔡大夫伯规观察北关序
当蔡公伯规之谪知三水府。而且 赦还也。会北地蝗。岁大饥。北人遮马。诉乞归奏我 王。活百姓者塞路。公归即上疏。盛言北地不可弃。赈政不可缓。 上为震惊发遣御史。按储胥审灾轻重。特蠲岁入租税有差。冬。北道观察使阙。当代。大臣。以公荐而实 上意也。将行。或曰。公毋或难北哉。夫北人之望公。犹赤子之望乳。一赤子也。故慈母得以乳。累万赤子而望乳。乳顾可给耶。吾惧北谷不足以遍北人。则公毋或难北哉。不佞范祖曰。否。是何难。夫北人之望公。非欲殚天下之粟以赈之也。直欲北谷或移诸邻耳。又非欲私发仓廪也。直欲得之庙堂耳。夫谷多寡。因土。得不得。因人。但尽在公者已。是何难。顾乃有大难焉者。而独可责之公耳。今北患蝗固甚。然偶今年耳。而未
海左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426H 页
必岁有也。赈之诚均。抚之诚勤。未必尽沟壑也。独不幸牧北之吏。有贪虐厉民者。而历三年六年之久也。则患顾奚啻蝗哉。然观察使恒患不能㾀何也。彊御而欲媚悦也。则不能㾀。昵习而欲回护也。则不能㾀。是为大难一也。而唯济之以猛。然后可也。虽然。有患焉。徒猛。不足以服人。而猛或有时而穷也。观察使之所籍而为耳目者非廉乎。而廉或难保不奸。则我鲜不眩也。我之威猛若火烈也者。非以明乎。而明或难保不眩。则我鲜不遂水懦也。故曰徒猛不足以服人。而猛或有时而穷也。是为大难二也。而必参之以宽。然后可也。昔郑子产与子皮论政。而盖主猛。子产之意。若逆料夫子皮之伤宽而法弭盗生也。故主猛以勉焉耳。是将以待盗贼也。非欲于人人而然也。今之州郡长吏。大抵多士大夫也。彼士大夫也而果贪虐厉民。则诚亡状。我不得不绳之也严。而毋容以私。故必先之以猛焉。而抑何遽谓人人而皆贪虐也。士大夫而皆当盗贼之也。苟我之恻怛仁恕之意恒少。而操切严督之政恒多。则彼之应我也恒急而易以伪。夫我陷之使伪。而又何遽专责夫彼哉。故有宽之而已也。总大纲则已毋苛细以为详。察巨慝则已毋钩
海左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426L 页
摘以为明。要使我之威重养于内。而彼有所惮畏。恺悌行于外。而彼有所感悦。惨舒随时。宽猛得中。而收功利远大也。则向所谓二大难者。于是为毋难焉耳矣。是道也。不佞證诸诗书。而窃保公之能优为也。书曰。沉潜刚克。高明柔克。而诗曰。刚亦不吐。柔亦不茹。言宽猛不可偏用。而公习诗书者也。尝以经术。受知 明主。入则启沃乎君德。出则敷施乎民上。盖有素矣。则其发挥宽猛之义。而措诸北也。直反掌间耳。顾何独之二难之为难哉。又何难乎上体简畀之 圣念。而下塞北人之颙望也哉。谨叙是说。附赠言之义。
沙湖吴公遗集序
板荡之秋。每恨草莽奋身。捍卫邦难之无其人。而不识诚有其人。不能鼓动振励。以致其用之为可恨焉耳。不佞读沙湖吴公遗事。而窃累唏焉。公本湖南布衣也。当 国家南北之难。非有官守之责。则挈妻子藏山窜谷。其谁訾之。而乃尽室航海。出入风涛矢石之中。奖率士民。左右 王师。闲山岛之捷。公功居多。船输粮饷。赴江都之急。效勤 王之义。盖其忠诚奋发。不待爵赏而后劝者矣。嗟夫。观其临机应变出人意表。与靲韬家暗契。使尽发其所蕴以用世。其利益
海左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427H 页
国家何如哉。顾阏之奸壬之手。锢塞及一门。若是而责夫天下无良马。岂非厚诬騄駬骐骥哉。盖公非忘世者。又其才如此。而卒敛之湖海黯漠之滨。没齿无怨闷。岂无所养而能尔。制行则于伦理。甚笃厚。持身则于势利。弗挠夺。本之天性之懿。辅以学力之深。有不可掩。是固足以壹通塞安义命而无悔矣。独念天下之理乱无常。人才有限。而每有不尽用之恨。此不佞所以为世道累唏焉。
骊江录序
上之三十七年冬。今承宣申公圣渊。以荫 除骊州 宁陵寝郎。骊州山水佳丽擅上游。而圣渊善为诗。篇什脍炙海内。风流弘长。于朋友甚笃厚。而尝与余善。既至 宁陵。以洒扫之暇。邀余为诗酒之会。往复留连凡岁馀。赋诗各若干篇。合斋居诸作。为骊江录一卷。州有清心楼临江岸。宜登眺。江北崖。有神勒寺。尤奇绝。 国朝前辈巨匠如圃,牧,挹翠诸公。皆有诗。至今秀篇杰句。照耀栏楣间。然彼数公者。或去来后先。或年代远近。不得为合席唱酬之乐。而余与圣渊。生并一世。相与邂逅。湖山之间。杯酒欢恰。埙篪迭唱。方其轻帆短棹。凌波上下杳茫中。而谑浪云月。题品
海左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427L 页
鱼鸟。可谓极天下之乐。而诗亦往往有神助。此则数公者之所不能得。而余与圣渊能得之。岂不盛欤。然回忆此游。忽忽已十馀年。其间相遇于京师。未尝不有诗。而羁旅栖屑。阛阓喧卑。不复如骊江之适。而诗亦视前似下一格矣。嗟夫。余今年五十有一。圣渊又加我十一岁。齿发衰落。意气消耗。而圣渊方墨绶。栖遑于下邑。余又滥被 帷幄之选。此身不得以自便。假令异日相遇京师。难保其赋诗为乐。如曩时之閒暇。而况复为骊江之游乎。夫余与圣渊。为得意之友。而骊江之游。尤得意之游。则乌得不眷眷于斯乎。遂为骊江录序。以识之。
龙渊诗稿序
性情之感。天机之动。自然而然。而非待力学而后能者。诗为然。江汉生民诸作。固铿锵千古。草虫芣苢。独不脍炙人口哉。诗又不系篇什之多寡尔。表从叔龙渊申公。自其少时。未尝见其矻矻佔𠌫间。而侧弁而哦古律短篇。淡雅新警。绝无俚俗语。盖其意谓宁作枫落吴江冷一句。不肯为伧夫口气满牍淋漓也。故平生所著廑一卷。不佞窃评之曰。孤花自发。生色蔼然。安用䌽雕满眼。细泉自鸣。幽韵泠然。安用缶拊盈
海左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428H 页
耳。本之天得。辅以绝艺。是岂区区学习所至哉。或者以万斛鱼目。自多于一掬夜光珠。则公其默而无辨焉。
温斋书法序
书固六艺之一。而自吾儒性命道德之学。言之。特其小者近者。然出之心而形之象。有关人文盛衰。则又乌可忽哉。篆变而隶。三代古气已丧。然晋氏之盛。楷草诸体。蔚然可观。至近世。学者日趋于轻薄浮脆。其笔势如飘花败叶。此果出于心术之正哉。有识忧叹。不但为一艺之得失而已。温斋李公。馀事文艺。尤工书法。大要先治楷字。以立其体。旁及行草。以达其变。其晚而成也。当世士大夫屏帖之藏。墓石之刻。必得公笔迹为宝重。不佞窃尝获览其楷书。则心手相应。振笔直遂。一仿晋人之法。而端直正平。古雅浓丽。深得右军神髓。行草众体。可推而知也。彼为轻薄浮脆者之观之。未审谓何如。而若夫子从先进之意。必有所取矣。呜呼。可以得公之所存于笔墨之外矣。公之胤克诚氏。印出楷字若干。行于世。各体将继而出。徵不佞为序。夫书学与世衰盛。而俗习靡靡。莫之能振。傥因公之心画。而变漓为醇。则世道之幸。故乐为之
海左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428L 页
说。
孙景节公实记序
在我之善。苟可以补世教。则蕴而必章。如宝铁之在土。光气发于外。自古贤俊之士。声实垂百世。赫然照耳目者。岂其人皆著为文章。自述功德。以求显于后哉。国人诵之。史氏书之。不期显而显。此天使之然也。孙景节公事我 成,中之际。官至大冢宰。可谓贵显矣。而顾身后荒落。所藏巾衍之稿。与遗胤俱亡。是其精英文彩。䵝眛且尽。世莫得而考徵。然公之得于天而为人者。何如也。其学则忠信笃实。其行则正直廉洁。在家在邦。皆足为教法。若是而后世不知有景节公。则岂天所以佑善之意哉。是故。舅甥之懿。则有如晦斋李先生之贤。而为之博求当世之信笔。以图不朽。同时朋旧之笃。则有如李容斋荇,洪嘿斋彦弼,郑相国光弼之重。而为之铭其藏而吊其亡。由是而潜德愈光。公议益昌。俎豆崇祀。乃出于旷世尊道之诚。而有如郑愚伏经世,李苍石埈为之倡。今涑水,东江二祠是已。昔陈,窦诸贤。推重黄叔度。至譬之汪汪千顷波。而叔度之名。遂显于世。今众君子之交口赞扬。倾心尊慕。不啻叔度所得于当时诸贤而已。则公之
海左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429H 页
名固已辉映于山南草木。而即百世可知已。此岂人力之所及哉。实天使之然也。公六世孙汝斗。撰年谱。录公承宣日记及诸家文字为一卷。八世孙孟杰锓之梓。其胤子国济。得公岭南楼诗七言一绝。将录入卷中。跋涉五百里。属范祖为序。夫一篇诗。若不足重轻。而顾百年之后。得其性灵之真。为助发公所存之一端。是不可以不录。抑范祖窃按公之始终。而知天人相与之际。非偶然。故谨为序。以劝世之为善者。
孤山集序
孤山李先生遗集诗文凡七卷。将入梓。先生四世孙弘辰氏暨族孙敏政氏。来属范祖为序。既辞不获。则乃作而曰。先生道德学问之广大精深。非是集所得而尽。抑有以见其识量范围。特异乎近世所称学者也。夫天人性命之原。固众善之苗脉。万化之根柢。故自上古圣人已略言之矣。而至后世诸孺而始详。至宋之朱夫子。我 国之退溪李先生。而其言益详。盖无以加矣。夫上古圣人所略言者而至后世。则详何也。世愈下而道愈晦。道愈晦而言愈详。势使然也。窃怪夫朱夫子,李先生之言。既无以加矣。而又何纷然而言之也。高者横轶旁骛。入于莽荡。卑者附丽沿袭。
海左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429L 页
归于肤浅。均之无补于道。而秖益为累。此近世学者之大患也。乃先生则尝曰。先我而言者详。其有足发耶。当循成训进修而已。以故。其为叙述。未尝谭性命说理气。而秖伦常日用人所共知之则尔。虽然。道之在人心。若元气之在人身。耳目之所以视听。手足支体之所以运用。皆是元气之流通灌注者也。先生之叙述。于其敦伦爱物也而为仁之发。于其好善恶恶也而为义之发。于其辨节文崇敬让也而为礼之发。于其周事物达识虑也而为智之发。是四德之发。何莫非道体之流行而性理之妙寓于日用者耶。其见诸行事之实。而为出处大节者。尤不可掩焉。昔孔门弟子自由,赐以下。不免有慕于禄仕闻达。而用行舍藏。独颜回一人而已。先生屡被弓㫌之招。而弥坚考槃之志。超然鹄举于丰山洛水之间。视富贵利达。若浮云然。苟非信道笃而见理明。弗能也。盖先生之学。嘿而修之。深造而自得之。充实而有光辉之美。而顾弗肯张皇于言语文字。以𥷋知于人。其识量范围之大。视世之咫闻管见。窃窃然自以为奇而别立门户。创为论说以夸世而取名者。何啻天渊哉。嗟夫。世教衰而道术歧。天下日趋于功利进取口耳记闻之学。
海左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430H 页
而不识内外轻重之辨。于是时也生先生。而禀之以醇悫之质。畀之以忠信之道。以先立其大本焉者。殆天将以救世之衰而反之古也欤。始乡之人士立社而奉之。寻以 朝禁废。敏政氏因其赀。而积诚经纪。今将锓先生遗集而广布焉。其为斯文之幸大矣。抑天诱敏政氏。又将以传先生之道于无穷。而使学者。得以表准也欤。
芸亭集序
无得于事而见诸言。自古著书者是已。然言不可以伪。有德然后有言。既有德矣。则言之有无。顾无论焉已。孔门弟子。德行推颜渊,闵子骞。而是二子者。何尝著文章以立言哉。然观其农山汶上之对。言莫辩焉。信乎有德者必有言。而言固不在多寡也。金斯文光澈氏。以其先祖芸亭公遗集。属不佞为序。谨按公泊然无当世意。隐居求志以没齿。则其于事业。固无得焉耳矣。爱亲有至性。致养则飞走投网。以助甘毳之需。服丧则哀动观听。赳赳之夫。效而庐墓。孝诚之感也。非德之所存者厚耶。其遗集。散佚兵燹。止诗十数篇。或嫌其太略。是弗然也。德固百艺之本。而孝又德之本。公之诚孝。根诸性而感于物。其实德之存乎内
海左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430L 页
者。可表而传。固无待外之为言语文字也。而况其诗冲澹典雅。不掩其有德之发。则何略之嫌哉。公之子县监公。移孝为忠。奋身草野。以赴 国家之难。力遏狂倭方至之势。为世显人。盖公之德所以推及其子孙。而有补于世教者。章显如此。则抑又何论其言语文字之有无也哉。遂撰次是说为序。县监公号石川。其诗文若干篇。附芸亭集。
送昌乐丞崔天逵(致白)归乡序
余生踰中身矣。所尝识搢绅学士。相与上下其议论而扬扢其学术文章。可谓众矣。抑何其闳深辩博不可测者。未之见哉。乃余得崔君天逵而后。爽然自失。知闳深辩博不可测者。固有其人矣。而顾得之也难已。天逵比为昌乐邮丞。而与余所宰基川郡邻。数与之游。听其言语。观其资性。而知其孝友纯实内行之美也。扣其文学。则咀嚼古圣人及诸子之精华。而涵之内。汎滥而出者。杳不知其涯涘也。微察其旁通之艺。则天文,地志,谶纬,象数,医药,卜筮之说。靡不究极。而未尝视诸人也。盖每见辄闻其所不闻。则其中之所存。未易以岁月穷也。岂所谓闳深辩博不可测者非耶。夫其闳深辩博不可测者。求之搢绅学士而弗
海左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431H 页
得焉。则遽谓无其人也者。诚余之陋也。夫天下之物。至瑰奇伟美。常在于耳目之所不及。故照乘之珠。沦于虬龙所宅深墨之渊。千寻之豫章。产于穹山大壑窅冥之中。贤士之所处亦然。弗于山林版筑。则必于抱关击柝。是其所负愈大而所处愈微也。然则闳深辩博不可测之天逵也。而弗求之竹岭之外昌邮之丞。而欲求之当朝赫舄之地。则宜其愈求而愈失之矣。嗟夫。昌邮虽僻陋。犹是介州邑通京都。而邮丞虽庳微。犹是 朝廷命吏。则所处非耳目之所不及也。然而余得天逵之难如此。穷乡绝域草衣岩栖之士所自负如天逵者。不知凡几人矣。则其将使之枯槁沉没。卒莫得以求之也耶。明珠豫章之沦弃山渊。固物之不幸。而抑不为当世宰物者之累也乎哉。天逵瓜满告归。遂叙其所感慨者以赠。使归而藏诸箧笥。
菊圃集序
文章。气之达也。气醇醨。固运世使然。然亦存乎其人之所养。而形诸文章者。可徵焉耳。方且为支离腐臭涩僻怪幻寒瘦细巧之辞。以眩俗沽誉。而骎骎日就衰剥矣。于是焉而全之以天质。反之以古则。蔚然有朴茂之气。则是其人。岂徒文章之观而已哉。若近世
海左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431L 页
菊圃姜公是已。公之所著诗文凡七卷。而众体备。其文则赡而有法。华而有致。明洁整致。学班,韩而工者也。尤专于诗。壹以汉,魏,唐诸子为准。而其意欲镕化众长。采咀群英。融而会之。使皆出之吾炉锤而成一家。故弗区区为仿拟也。夫峻洁则鲜弗失褊。而抑何浑庞也。矫健则鲜弗失粗。而抑何粹雅也。沉郁则鲜弗失局。而抑何疏畅也。是则言其体也。其意象风调之动荡常格之外。而凌轶群物之上。则若飞霜曙月之黯而光也。若崇冈浚壑之截而深也。若古剑哀玉之廉而戛也。盖去俗染。存真朴。卓然而成者。视 国朝中世作者。而加洒脱焉。是非其所受之大。所积之厚。发之以专壹之气者。若是哉。当时并驱而雄。推药山吴公。而譬诸射穿札之手。百步惊人。无出吴公上者。伏弩之发。迟疾有时。而摧陷之势。则孰与公当哉。是其气力之大。虽谓之盖一世。可也哉。嗟夫。此犹公之外者耳。公少壮登朝。慨然有当世志。而顾时有所局也。然犹论思于输忠。章奏于抗言。弗顾一身之利害。既摋而弗振。则益修洁亢厉自持。视弃义命奔不择地者。若狗彘。议论风旨。为士流重。而截然若水之有防。若公岂不诚天下士哉。其郁积于中者。不得施
海左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432H 页
诸事业。而独泄之讴吟叙述之间。则无怪其文章之杰特也。故苟不识公之为人。则观于其文章得之矣。公之胤子必岳氏。负遗集。将往托西关伯蔡公伯规。锓之梓。过属不佞以删定之役。不佞谢不敢当。则又属为叙。谨叙之而告必岳氏曰。尝闻公临殁。指所著书叹曰。与我俱葬。盖伤世无知之者而终于堙没也。今蔡公感念先彦。重惜遗文。图不朽于百世。其义气有足多者。抑可以少慰公于地下矣。又曰。公之诗文未易删也。不见夫函鼎之牛乎。肤革筋骨。皆是牛也。公之诗文。一气磅礴。而长短疾徐。浅深粹䮕。种种皆其本色也。若之何其易以删。请往质诸蔡公。
崔贞武公实记序
轻躯命。重伦常。办大节于锋镝之间者。是其人天授资性。固有异于众人者。然非通经史讲明义理有素。弗能也。世言韬靲家寡文识。此指流俗武夫而言。忠义卓荦之士。则弗然也。昔张睢,阳巡。博学强记。其责尹子奇一言。识见甚高。非后世儒者所及。故毕竟守孤城抗强虏。力战死而不悔。岂非读书之力。助发其忠义之性哉。 国朝丙子北胡之难。死事之烈。推崔贞武公为首。至今想像险川阵赴敌之状。令人发竖。
海左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432L 页
夫自古忠臣烈士杀身报国者何限。而彼皆职当其责。身处其地。不可不死而后死之也。若贞武公之死。可诿以老不任战而免也。兵不我掌而免也。然而抗慨登阵。北首死敌。视七尺躯。若鸿毛。非见义而不见利。知有 君父而不知有其身。以不死为辱而死为荣。乌能如此哉。嗟夫。是岂无所本而然哉。不佞窃按公遗集中事行及章奏若干篇。勋劳不伐。冯将军之识也。声色不淫。岳武穆之操也。揣摩虏情。赵营平之略也。是皆郤縠诗书中发挥。则其精忠伟节。与张睢阳比肩。有以也哉。公之五世孙宗谦。谓不佞曰。先集前已锓梓。继有所雠校。将改锓。愿得弁卷之文。不佞念王彦章豹死留皮。人死留名一语。犹足炳烺千古。矧是集所载撑天地亘日月者。本源乎诗书。则不可使泯灭。故特重言之。以告世之靺韦君子。
栗亭集序
范祖窃尝慕岭南先辈君子之为人。毋论荐绅韦布。凡其章显于世者。固已闻其姓名。而识其事行。以为是尽之矣。及宰岭之基川郡。居岁馀。南乡故家子孙之欲叙铭其先德者。不以为无似而咸属之。范祖于是。知岭南君子之众多。非向之闻识所得以尽之也。
海左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433H 页
然彼众君子者。或山林幽约。弗得表见其才美。或兵燹磨灭。不得传布其文辞。其精英光气。不得焜耀后人之耳目。故虽以范祖诚心向慕。尚有所未尽悉者矣。今读栗亭徐公遗集。盖亦闻识之所未悉者尔。公生 中庙时。以神童。名彻九重。妙年登第。扬历华显。所处非幽约矣。而顾其家乘所记。出处始卒及所自述诗文。经壬辰兵燹。十亡八九。虽其子孙。莫得其详。宜世人之有所未悉也。虽然。就考其所存遗集。则居官廉介之操。为学笃实之工。与其性情之正发于咏叹者。约略可徵于断简之中。而公之为君子可见也。公六世孙佑汉氏。属范祖为一言以叙其卷首。范祖固雅慕岭南先辈者也。不辞而为之序如此。嗟夫。岭南之多君子。犹冀北之多良马。虽以同时之伯乐。苟其目力之所不及。则鲜不失騄駬骐骥。而况于异世乎。世之尚论岭南先辈者。毋局之闻识之内。然后知岭南多君子矣。
龙岗集序
后世学者。往往不识本末。务记闻而阙践履之实。染功利而丧道义之真。若是者岂其天授资性使然。师承所自。趋向之失其正故也。南方之学笃厚君子。大
海左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433L 页
抵皆退溪李先生门弟子。而至今闾巷修士薄词章。耻浮竞。喜谈性理。尚有李先生之馀教。不佞高王考愚潭先生尝曰。接程,朱氏之统。而集大成者。东国惟李先生一人。而其所自为论著。以拒诐辞闲圣道者。大致与李先生同归。当是时。龙岗黄公从高王考游而学焉。其奖与之深。悦服之诚。考其往复诸书。可见已。盖公之学识内外轻重之辨。而进修循序级。观于遗集中心性之说。而可以见其存养之积也。于理气论及疑礼问答。可以见其思辨之精也。于厚伦序律己严谨。而可以见其躬行之笃也。公自十馀岁时。已能立志向学。积四十年专壹之工。则其必有造诣之益高明。地步之益恢远。而不可以涯涘者。而此非浅劣所敢知。然发轫之初趋向之正。则大略可见已。是岂无本而然哉。公南方人也。其始也。闻李先生之风而兴。卒之私淑于吾先祖者乎哉。嗟夫。公之德。如韩愈氏所谓为泽不为川。不克下施于物。独其著述之藏巾衍者。德之寓也。傥广布耳目。卒有补于世教。则岂非所谓泽之上施者欤。公之外孙南君龙燮。裒集公遗文为五卷。以世好之不可辞也。属不佞为弁卷之文。不佞常从家庭。闻公从我高王考。游于龟潭山
海左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434H 页
水间。讲究妙义。与流峙相感发。令人有风雩之想。而恨生晚不获厕柩衣其间也。今读公之遗书。恍若承颜色奉绪言。则其于是书之役。乌敢以不文辞。谨论次公进学规模及渊源所自之大槩。为龙岗集序。
松月斋集序
太白之山。踞洛江而雄峙于南服。元精淑气之钟而为名世钜人者。在 国朝甚众。然必有继而兴者。而近时未甚闻焉。岂蕴德潜光不肯出而市欤。乃若松月斋李先生其人也。先生之道。真朴冲素。澹乎若婴儿之纯其天。而物莫得以内撄。不知者疑其游方之外也。而蹈履不越乎伦常法度。先生之学。自二帝三王之邃。而达之千岁而下理乱之故。自诗书易礼春秋之微。而达之百家众口同异之辨。不知者疑其博而不约。而大要归之天德王道。其发之论述而为文辞者。富蓄则陆海宝藏之委输而充牣也。简奥则彝鼎古篆之错落而苍蔚也。诙诡则广陵江涛之华将而强圉也。盖不袭今人一语。而折衷乎先秦诸子之文者也。先生既所存乎中者。足以自乐。而世又莫我知。故登俗离上枫岳。以临沧海。放神八极之外。归而敛形一室。内玩神明。尸居而渊默。大岭以西。莫得窥
海左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第 434L 页
寻其声迹。傥所谓蕴德潜光。不肯出者非耶。虽然。不佞观先生之平生。而窃有验夫世运推敚也。均是南产俊民。而逌二百年以前。则德业而为蓍龟栋梁。文章而为笙镛黼黻者。磊落相望。逌二百年以后。则怀瑾瑜草木同腐者。非独先生一人而已。天地生材。固无古今之殊。而其如世运之不齐何哉。以故关洛灵秀之气。能酿得许多俊贤。而不能使之达施于上。无奈乎世运也。故论贤材之显晦。则必考其世也。然在先生则区区通塞。曷足为加损哉。昔我高王考。肥遁山林。戒不通当涂诸公记府之问。而独喜与岭南诸君子游。其于先生无一面之雅。而尺牍往复相倾慕。若神契然。先生虽不见知于当世。而得我高王考为知遇。可以无恨矣。矧乎先生载道之文。黜功利。崇道德。羽翼圣人之训。有补于世教民彝。则岂久作巾衍中物哉。譬如大玉之在山。隐隐常有光气。当有采而献焉。为东序之宝者。告先生之孙命显氏。姑十袭以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