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目录
目录 第 x 页
芦厓集卷之一
 诗
   自叹(三首)
   溪斋。朝起吟示儿辈。
   题亭前海棠
   麦坂。感次先大人韵。(癸酉。陪生大人。往镜城任所。行中赍先君子北行录。到处𨓏迹。历历可记。不胜感怀。时有拙句。)
   铁岭途中。伏次先大人韵。
   铁岭。又次生大人韵。
   磨云岭。伏次先大人韵。
   入七宝山戏占
   外山
   内山
   八景口占(曾与全君。约游荷花节。未果。)
   利城道中。思兄弟口占。
   次伯氏韵
   丙戌除夕。伯氏守岁于大坪。叔远(长源)弟宿于其家。余独坐溪亭。偶诵老苏诗佳节每从愁里过之句。仍分作七韵。留佳字。以备家兄追赋。而余得节字。送每字于叔远。馀使儿辈各赋。
   生朝。感吟一绝。奉邀伯氏。
   又吟。示家弟叔远。
   示儿侄辈
   七月既望。赵君圣与(进道)来访溪堂。喜可知也。酒间。使十岁孙儿呼韵。韵甚强。相与一笑而赋之。
   拟摘青戏。次人韵。
   次东岩亭韵(以下东岩联床录)
   次东岩二十咏
   己酉五月小晦。拟上东岩戏吟。
   次东岩老人小诗促行
   闰月初四日夜。使洛文呼韵。各赋。
   自东岩归。街头分手。老怀怅然。涉川回顾。卯君尚坐街头相望。尤觉惘惘。口占古风。到涧亭。寄示。
   向日归路。急于招君。绐曰麦酒熟。鸠杖奄至。瓦杯仍乾。清诗含嘲。令人大惭。又步前韵以解嘲。
   有活致鲋鱼者。送一尾东岩。
   己酉五月十九日。赵圣绍(述道)。自川前早到。半日讲讨。仍向东岩。为一宿计。翼日市便。书送短律。
   芦厓土室。与金德中(龙普)分韵。得厓字。(以下土窝谩录)
   次朱夫子南涧吟。寄示金上舍中立(道行)
   乙巳七月念日。卯君扶杖而至。因与共被土窝。永夕谈讨。间以雅谑。甚是山中乐事。翼日。金生鸣远来馈秋露。信宿之夜。且饮且咏。凡得二首。非取音律。所以志喜也。
   除夕述怀(四首)
   宗会。次城主韵。(宗人柳义养。时知本府。)
   城主再叠宗会韵。寄示。求和火急。走次以谢。
   范休入直 泰斋。三月归觐。旋以公故还仕。送以短律二篇。
   敬次退陶先生岁季得乡书五言长篇。寄 泰斋直次。
   金生可运南寿同栖近寺。时来问字。临归。以诗相赠。次以谢之。
   和范休小塘诗。寄泮村旅次。
   冬至夜。亲封衣袱。送儿子直所。诵唐人诗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犹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复开封。怅然兴怀。遂次其韵。
   枕上口占六言绝句
   夜枕口占
   病苏。戏吟短律。寄直长。
   戏谢孟容(允文)家先打秋牟。分惠救急。
   范休自 泰斋归。言僚官丁景行(载运)甫文雅直谅。资益甚多。不胜嘉叹。遂次其所酬唱短律以勉之。兼以示景行云。
   愚安赠别金鲁瞻(显奎○鲁瞻读易一旬而归)
   多仁道中
   寄赠金上舍云卿(泽龙)
   柴里竹丌
   伴鸥登舟
   竹岩舟中。感吟短律。寄呈金叔晦(崇默)几筵。
   观水楼。敬次退溪先生韵。
   将离讷里。留赠金婿性彻兄弟。
   吟示金定之(镇东)
   又步中字韵。相戏。
   默溪院中。留藏葛庵李先生寻真韵。会中诸公次之。余亦忘拙敬步。置之轴末。
   兄弟与芝谷金表兄(正汉)。宿枕涧亭。晓起咏退陶先生夏朝吟。因次其韵。时丙戌六月二十日也。
   同李敬美(世靖)夜话。诵退陶先生秋夜吟。仍各次。
   丁亥秋。敬美不幸。用前秋酬唱韵。寄赠几筵。
   丹阳途中。吟示侄儿星休。(辛卯二月。同榜归乡。)
   东游纪行
芦厓集卷之二
 诗
   伏赓表忠纶音 御制诗
   明斋直中伏和 御制板上韵(戊申六月二十日都政。以 明陵参奉首望蒙 点。七月十二日治发 肃行。二十日入城。二十二日谢 恩。二十六日就直红箭门。 肃拜入斋室。奉审纱笼悬板。仍伏和云。○以下西行录)
   明斋直所戏吟( 陵所酱味甚恶。朝夕觅盐食之。自后下人。辄别设盐楪。戏吟短律。与洛儿一笑。)
   直中戏吟回寄范休(廿七日。平市下人。冰苞大鲋鱼走来。戏吟回寄。)
   展拜木会道先茔。感吟一绝。
   还到泮中。示范休。
   汉江舟中作
   达川道中
   到家后。戏成古风。赠卯君。
   湖上校勘会吟。呈小山。
   走次双梅园韵
   将哭金汉瑞(井东)。马上口占。
   谨次怡悦岩权公韵
   径谷归路。吟寄族叔大卿(正铉)几筵。
   宿听涧亭感吟。展族侄德卿(昌来)几筵。
   南渊寺会。次庚午诗轴韵。(癸卯初冬。以联芳世稿校正事。约会。六日而罢。)
   中立追和南渊寺韵。寄示次谢。
   甲辰七月望。闻庐江既望会退定于十七日。戏吟一绝。寄洞主金上舍中立。(昔东坡以重九后一日为小重阳。又曰后重阳。妄欲效颦。作一新语。以既望后一日为后既望。)
   既望大雨。想江水难通。而错闻临清阁小船已系庐江。十七。偕升休,星休赴会。及到江岸。江水盛涨。舟亦未到。隔水呼语范休。(范休。时为斋任。)仍上三笑庵。怅吟退溪先生壬戌秋戏吟诗。敬步其韵。戏呈洞主。(洞主。时未入院。)
   江水既难通。而同约诸公皆不至。不得已为还归计。又戏成一绝。题庵壁。
   十八日。饭后欲治归装。洞主驰到庵中。相与一笑而留之。且闻李君甫(尚庆)方挂席溯江而来。喜甚。又步前韵。呈洞主座下。
   题愚安新居
   人日雨雪盈尺。吾杖履为雪所掩。忽闻敲雪刷履声。开户视之。乃七岁孙聃寿也。喜赋一绝。
   三兄(世泽)回卺庆席。伏次戊午诗轴韵。(并序)
   过族孙光文墓。吟一绝以悲之。
   题杏堂冤稿后
   泗滨文会。吟成短律。呈座中。
   乙巳六月朔。李致道(埦)奉先生文集三十四册。要我兄弟会校于大坪。望后。余以事暂归芦厓。路中口占短律。寄赠校所求和。
   丁未初冬。金中立,柳秀夫(■(氵奎))联镳访我兄弟。题凤于芦厓。联枕于大坪。至于东岩亭。打酒而别。其朋盍之喜。细论之乐。实缺世不易得也。临别。以隐侯韵。各制短律相赠。以慰别后之思云。
   戊申三月二十八日。有鹊来巢于庙南栎木。六月二十二日。双雏飞出。戏吟绝句。
   敬次朱夫子观书有感诗。奉呈庐江讲会。
   族弟复如(之源)庆席。病未往参。书送短律。
   次李佥枢重牢宴韵
   走次李君东焕槐阴亭韵
   李汝根(宜秀)读书南涧。逼岁告归。临别吟赠。
   荷塘权先生挽词(迁葬时)
   大山李先生挽词
   数咎堂崔丈(兴远)挽词
   挽朴南野孝有(孙庆)
   挽李小山休文(光靖)
   观察使郑丈(玉)挽词
   挽李木川(万容)
   挽李稷山(万宏)
   挽金参奉(纮)
   挽李冷泉(猷远)
   挽金渴睡轩(㙔)
   挽李舂村(泰春)
   挽权遂安(师彦)
   挽李参奉(重光)
   挽李惺轩(台焕)
   挽任刚窝(必大)
   挽权进士(润)
   挽金凡庵(翼溟)
   挽李参判孟胤(世泽)
   挽赵圣与
   挽金圣弼(翼东)
   挽金进士圣文(光宪)
   挽金汝实(始荣)
   挽郑参奉敬修(惟简)
   挽徐尚甫(昌载)
   挽金叔晦
   挽金子河(中柱)
   挽金持平直夫(宗敬)
   挽李校理致道
   挽裴君相说
   挽族祖(久时)
   挽江浦族兄汝远(弘源)
   挽族侄子韶(凤来)
   挽族侄士开(启休)
   挽族孙养之(性全)
 哀辞
   虚舟辞送李山甫(宗岳)灵柩
   族孙(光文)哀辞
   仲侄妇金孺人哀辞
   侄孙妇李孺人哀辞
芦厓集卷之三
 书
   与蔡判书(济恭)
   答李方伯(秉模)
   与大山李先生(丙戌)
   与大山李先生(己丑)
   与大山李先生(庚寅)
   与大山李先生
   与大山李先生(壬辰)
   答大山李先生
   与大山李先生(丙申)
   答大山李先生
   与大山李先生(丁酉)
   与大山李先生(戊戌)
   与大山李先生
   与大山李先生
   与大山李先生
   与大山李先生(己亥)
   与大山李先生
   与大山李先生(庚子)
   与大山李先生(辛丑)
   与小山李休文
   与小山李休文
   与小山李休文
   答小山李休文
   与小山李休文
   答小山李休文
   答兰谷金濯以(江汉)
   与兰谷金濯以
   答兰谷金濯以
   答兰谷金濯以
   答兰谷金濯以
   答兰谷金濯以
   答后山李学甫(宗洙)
   答川沙金道彦(宗德),直夫,景蕴(宗发),弘辅(宗燮○癸卯)
   与川沙金道彦,景蕴,弘辅。(庚戌)
   与柳孟希(宗春)
   答金德中
   答郑敬修
   与郑敬修
   与金定之
   答金定之
   与金定之
   答赵圣绍
   答金中立
   与李山甫
   与李山甫
   答李山甫
   答金圣得(汝弼)
   答金叔晦
   答金叔晦
   与乡中士友(戊申)
   答陜川士林(庚戌)
   答方潭士林问目
   与庐江接生
芦厓集卷之四
 书
   与李致道(癸卯)
   与李致道
   答李致道
   答李致道
   与李致道
   答李致道
   答内弟金子长(元善),士浩(洛善○癸卯)
   与金子长,士浩(丁未)
   答内侄金圣希(有臣○辛卯)
   答金圣希中庸问目(甲午)
   与李明叔(之恂)
   答金孟厚(坤寿)
   与金汝通(性彻○丁未)
   答外孙李颐延,眉延,辅延,武延
   答三从兄三山公(正源○甲戌)
   与三山公(乙亥)
   与家弟叔远(丁未)
   答叔远(戊申)
   溪集疑义问叔远
   答叔远(己酉)
   答三从侄景佑(震休○乙亥)
   与族弟复如(丙午)
   与族侄訔休
   答儿范休问目(甲午)
   寄范休(乙巳)
   答范休心经禀疑
芦厓集卷之五
 书
   答范休(丁未)
   答范休
   答范休
   答范休(戊申)
   答范休
   答范休
   答范休
   寄范休
   寄范休
   寄范休
   答范休(庚戌)
   寄范休
   答范休
   答儿洛休(丙戌)
   答洛休问目(丙午)
   寄洛休(庚戌)
   寄儿玄休(甲辰)
   寄玄休(丁未)
   寄玄休
 祭文
   祭大山李先生文
   祭李小山文
   祭金兰谷文
   祭权连山(正宅)
   祭表兄芝谷金公文
   祭李山甫文
   先考慵窝府君焚黄文
芦厓集卷之六
 杂著
   日省录
   知非十戒
   四莫箴
   四当箴
   童子问
芦厓集卷之七
 杂著
   大山李先生言行私劄
   观察使牛川郑公事行记闻
   忍斋权公行略
   孝子金大用殉父事迹略
   权处士传
   烈妇崔氏旌闾记
   芦厓土室记
   玉假山记(砚滴象山形。故名。)
   南涧集和门记
   送金汝通归觐序
   枕涧亭同约帖序
   敛灰说
   病窝说
   榾柮翁说
   捕蝎说
   教儿说
   老农对
   书新谱后
   书从高祖拙庵先生文集后
   石泉亭庚子小会后识
   书李来甫(寅泰)人物通考后
   书家传杂录后示儿辈
   书退溪先生文集考證凡例下
   书外孙聃庆(李辅延小字)小帖子后
   东岩书斋上梁文
   焚黄时仪节
芦厓集卷之八
 墓志铭
   大山先生墓志铭(并序)
   处士金公墓志铭(并序)
   孺人义城金氏墓志
   侄孙秀士完山柳载文墓志铭(并序)
   孺人义城金氏墓志铭(并序)
   金童子聃学圹志铭(并序)
 墓碣铭
   伊湖处士金公墓碣铭(并序)
   成均生员李公墓碣铭(并序)
   处士柳公墓碣铭(并序)
 遗墟碑铭
   承训郎安东判官三陟金公遗墟碑铭(并序)
芦厓集卷之九
 行状
   从仕郎行 健元陵参奉金公先生行状
   通训大夫行司宪府掌令涵镜堂先生柳公行状
   嘉善大夫同知中枢府事壶窝柳公行状
   本生外王考挹翠轩金公行状
   先考通政大夫工曹参议慵窝府君家状
芦厓集卷之十
 附录
   挽词[李宗洙]
   挽词[金宗德]
   挽词[赵运道]
   挽词[赵述道]
   挽词[金虎鍊]
   挽词[金道行]
   挽词[金若鍊]
   挽词[金象鍊]
   祭文[李宗洙]
   祭文[金宗德]
   祭文[金宗燮]
   祭文[南汉朝]
   祭文[枕涧亭生徒柳泰休,柳龟文,柳允文等。]
   祭文[东岩亭生徒柳翼休,柳宅文,朴宗绚等]
   祭文[从第长源]
   行状[从弟长源]
   墓碣铭[丁范祖](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