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李参奉集卷三
李参奉集卷三 第 x 页
李参奉集卷三
 文
  
李参奉集卷三 第 270H 页
学生李公孺人权氏合葬志铭
故学生完山李公。贤而早卒。卒后六十年癸未二月十四日。配安东权氏卒。子复正卜地于铁原之某所。以是年四月十三日。迁其先人墓。以母祔焉。告匡吕曰请为之志。又曰此先妣意也。公之葬。先有志矣。而夫人有是教者。以葬地之未善。不忘迁也。葬不期于视志。而为之志者。抑文可以见于世耳。余非其人。而获与孝子游。通家谊重。苟执役于记述先美者。何敢辞。谨按状公讳昌发字大而。系出 世宗别子宁海君。曾祖司宪府持平讳伯麟。祖开城府留守讳彦纪。考讳敬跻。敦宁府都正。妣曰坡平尹氏谦之女。尹沧洲春年后也。留守公以识度为 肃宗时贤大夫。而都正公清谨友睦。先辈所推敬。余又得拜公季父阳城公冲毅有质行。李氏之世德如此。而尹夫人贤有梱范。公生有美质。幼服义训。又及事留守公在时。六七岁在王父侧。言动异凡儿。长老属目称其为贤父祖儿。比长益峻茂。笃于孝敬。娶妇而贤。权孺人始入门。容德希世。玉色而兰薰。甚相敬重。是时都正公以
李参奉集卷三 第 270L 页
宗子。年未四十。有贤子妇。宗党艳叹。以为家门之盛。而公遽夭亡。甲申四月初七日也。赵东溪龟命曰李君昌发姿茂行笃。而年十七夭。识者悼之。又曰形硕而器恢。质悫诚恳。自其事亲敬长。以至言动之微。皆可书以为训。此可以见公矣。公与权孺人生同年。娶逾年而没。未有子。初公之丧也。孺人不欲自全。都正公泣告之曰妇即死。何以为后事。孺人感是言。始入水浆。事都正公尹夫人四十馀年。以笃孝闻。复正公族兄弟某子也。孺人以娶于兄弟之孙而子之。复正孝而文。又抱孙以为晚年慰。孺人曰吾老而有儿。益知平日为老亲虑者故未至也。孺人而有是言。欲事亲者。可以知孝道之无穷极乎。孺人忍死而以终养。卒孝子之志。又有嗣以托后。于是乎尽妻道。世有慨然引决。一死以为悦者。其意虽烈。君子不谓难也。权氏以高丽太师幸为始祖。大父讳斗枢司宪府掌命。考讳益昌生员。有笃行早卒。孺人生三岁父没。闻他儿呼父者。辄悲啼不已。外王父沈判书梓见而异之曰。儿他日当以孝闻。孺人既年老。其归而侍母沈夫人者如严妇姑。饬身制行。斩斩若不可容物者。而平心易直多恕恻怛。化及幼贱。窃以孺人事行之实。性
李参奉集卷三 第 271H 页
情之懿。历考古烈孝义。殆众美该焉。孺人痛公之早没。行懿莫见。具币乞文于诸名公。多公父祖故人素知公者。且伤孺人意。为之志碣。又有赵东溪所为表云。留守公位不称德。都正公兄弟皆未为世用。而至公又短折。人以是疑于天道。然天道无可疑。物莫两大。莫盛于世其美。而天之与公家。不可谓不丰矣。顾有夭寿欢戚。以为损益。此又理也。世人必贵富极安乐。以至于衰。然后以为无憾者。殆不急于为善乎。公始葬广州。改窆于铁原。至是又迁而合祔。成孺人意也。谨叙次为志。铭曰。
谁谓父无儿。有妇而为养。持此以报于泉圹。昔岁在申。终癸于玆。嗟六十年离而合。宛其两祔。孰不怆洏。
七世祖咸丰君府君墓志铭
公讳继寿字思慎。宗姓 定宗别子德泉君为之祖。德泉君讳厚生谥积德。生讳孝伯。新宗君兵曹参判谥恭简。生讳贵丁。莞城君。公之考也。妣白川赵氏县夫人判官石坚女。公生以成化丁酉。戊午卒。受宗爵累阶正义大夫咸丰都正。以曾孙景奭贵追 赠君。县夫人坡平尹氏。温阳郡守讳滂女也。墓在果川北面鹊岘辛坐。夫人祔左。家乘不载墓志。志有无今不
李参奉集卷三 第 271L 页
可考。有墓表无阴记。事行之实。又莫得以详。汉城西门外有公旧基。世传咸丰君庭有好牧丹。权臣陈复昌欲来见。公闻之。即斸花去之。复昌时贵幸作威福。人皆为公惧。亦竟不能加害云。一男秀光 赠左赞成。孙惟信护军。惟恕佥枢。惟侃同枢 赠领议政。护军出景益护军,景夏县命,景颜节度使。佥枢出景闵。同枢出景稷判书孝敏公,景卨县令,景奭领议政文忠公。玄孙以降。为卿宰侍从方伯阃帅者十七八人。积德公好学明礼。及公三世。代为宗英。而公之房子孙尤显。忠孝清白。世济其美。近世论宗室贤家。咸丰为最盛。有以徵其盛德之馀也。公墓之上。即尹温阳墓。赞成公墓在左麓。铭曰。
妇氏山。婿氏藏。婿乎甥舅。女则爷娘。千万年。封下上。
族兄清安公墓志铭
先生姓李氏。讳匡度。字贞甫。一字公宪。 恭靖王子德泉君为始祖。领议政白轩文忠公其高祖也。曾祖讳哲英。平市署令。 赠吏曹参判。祖讳厦成。信川郡守。考讳真鼎。进士早卒。妣光州郑氏。刑曹判书壶亭公斗源四世孙也。先生以 肃宗丁丑岁生。生而有异质。聪慧夙达。才气旷世。自少时清苦嗜学。通诗易
李参奉集卷三 第 272H 页
春秋。读论语数万遍。天分近道。落然寡累。平居夙兴夜寐。读书之馀。静坐宴息。终日嗒然如木偶人。飞鸟止其侧。玩之而不惊。人以为异人。母夫人年高常寝疾。先生亦老矣素抱疾。而日夜服勤左右。未尝敢使人代之。夫妻相待如宾。在亲前。未尝敢交语授受。其笃敬如此。家酷贫。老而穷益甚。志意愈厉。末年语人曰吾自比年来。庶几内省无大愧矣。丁巳除缮工监监役。升掌苑署别提。转掌隶院司评。庚申出宰清安县。多异政。遇旱祷于邑东七宝山。是日大雨。雨不出清安境。民以为神。在官五年引疾归。丙寅十二月十四日。卒于东郊寓舍。遗戒家人。敛以浣衣。先生生无居第。死而视其室。唯借书数千卷而已。母老子弱。又无以活。伤哉。明年正月十七日。葬于洪州州南卧鸡村向戌之原。去考墓十步。配高灵申氏。通德郎济女。一男德亨。女为尹晛妻。先生修身苦行。学贯天人。识洞今古。而穷居没齿。世莫有知者。虽屡日不得食。贫病切身。人所不堪。恬如也。宽閒冲寂。盎然无待于外。日讽诗玩易以自娱。先生非苟为自晦者。而其学之所至。顾不可骤语于人。故有终身周旋而不得其涯际也。与人言。退然终日。坐不动膝。而精粹之气。达于
李参奉集卷三 第 272L 页
面目。敛衽顾睐。眼有俊彩。窃覸诸气貌而胸中之奇有不可掩者。少时读仙佛书。慨然有遗世意。既而悔曰以此得道。不过为喘息之鬼。害于伦理则已多矣。性喜兵流。用力久。亦屏之曰兵非儒者所学也。于是益专意经术。然天下事。无所不通。经史图籍。以至百家众流之说。一过目终身不忘。平生不屑为文字。又皆散落。遗草不成帙。书册中得其劄录经义者。皆文不过一二行。精诣简切。先儒所未言也。有诗凡若干篇。尝闻先生之幼时。从大父临陂邑。坐竹林中。布陈为戏。削竹为水车。激水入之。聚石为城郭楼堞。旗帜鲜整。弓皆施筋。小如寸许。精巧异常。见者大惊。是时方七八岁也。在清安日。为清州兼官。清人以检田文书载数马来求勘押。先生灯下手阅之。展卷如风。有顷而止。召吏曰此自某至某。其中失算已几许矣。悉出之。命改来。于是集能算吏十馀人。日夜筹之数日。始得之。果如先生言不差一算。吏皆惊慄。此在先生皆细事也。而其才之绝人可见矣。窃以为先生孝如徐仲车。介如梁伯鸾。好古博达如刘原父唐荆川。才不世出而穷厄以终身。不得一施于用。呜呼惜哉。然君子藏器于身。时非在我者。道之行不行。抑民有命
李参奉集卷三 第 273H 页
焉。以穷且贫。为先生戚者。非所以论先生也。德亨以余少弱弟。得与闻于平日话言。猥以幽志见属。噫。若先生者。不待铭而显。况余之甚不文乎。铭之以识圹耳。谨叙次如右。其铭曰。
后此千百世。尚知有先生葬。则在此视诸铭。
申生墓志铭
平山申太羽仪父有弟曰大翼。字仲厚。仪父文学名于时。仲厚少仪父六年。而贤有文。文辞欲过其兄。不幸年二十二夭。仪父恸曰以弟有才志。而不及成章以没。后世孰知有是人者。以状属匡吕为识。余与申氏通家。且世叙中表。情谊甚厚而不及见仲厚。则人之鲜知仲厚固也。人何可以无年。悲夫。仲厚少孤事兄谨。性恬介。平居静若处子。忧乐不在色。顾狷甚。往往不能容物。面斥人得失。人亦不敢病之。知其忠于人也。尝远游将归有赆者。度可为行路费。还其馀不受。出见丐者偻行雪中。悯其老。脱衣衣之。事无小大。而其人可想见也。余谓仲厚娴于文墨。而不以文自喜。其人乃又沈穆自持。若不屑人知者。虽哀其促于年命。易以湮没。亦何加损于是人者。申氏祖壮节公。我 朝有文僖公槩。相 世宗。文僖曾孙曰文节公
李参奉集卷三 第 273L 页
鋿。至忠壮平城。父子兄弟显功烈 宣仁之世。曾祖司仆寺主簿讳琢。 赠吏曹参判东陵君。祖讳宅夏右承旨。考讳晠。义盈库直长。妣任氏大司成珽女也。君生于辛酉。以壬午卒。今 上三十八年也。娶安氏无子。仪父寓居江华。而君没葬于府南三十里道藏之原。铭曰。
于此乎葬。子尚安此。莫谓道藏之原非乃祖坟。夫何往而非客。何往而不可宅。
吴季渊墓志铭
首阳吴命心季渊。生于 英宗戊申二月十八日。辛卯九月二十日。卒于竹山竹里其仲兄季施之舍。十一月初九日。葬于是乡之温水谷乾向原。季渊性恬拙无矜持。而介然异众人。为举业无所就。家世清贫。年四五十。无所庇身。人所不堪。而穷达贫富忧乐。不入其心。所在而安之。萧然若忘其羁寓者。古人云克伐怨欲不行。此四者季渊几无一焉。领议政楸滩先生为高祖。曾祖讳达天。宗亲府典签 赠吏曹判书。祖讳道一。兵曹判书大提学。考讳遂采。礼曹参判弘文馆提学。判书公清裁直道。为 肃宗时名臣。参判公亦世其风素。妣坡平尹氏大司宪行教女。明斋先
李参奉集卷三 第 274H 页
生之女孙也。娶杞溪俞氏。弘文馆校理彦好女。有男皆夭。仲兄子彦谊为后。彦谊娶李集瑞女。女四人。长适李晦秀。次适李普源。次适韩得衍。次适郑文容。余始见季渊于其妇家。我家与校理世同巷。少时事校理如兄。其诸子如弟侄。即校理汉谨,汝醇兄弟也。季渊亦常在馆。往日邻游乐甚。尚记季渊十五六时。妇翁诵吴郎佳句。喜见于色。事如昨日。而君久为泉下人。汝醇兄弟存没半之。即如校理翁在世者。于今岂甚高年哉。人事如此。不胜嗟感。余识季渊三十年。泊然无亲疏新旧。知季渊之为人。于其家人兄弟亦然。盖古有此流人。今人中可复见乎。尝戏言如我与季渊死之日。无所往而非客也。今季渊死。余犹见在。犹夫旅人而未归。铭季渊不宜辞也。铭曰。
嗟季渊。生无穷达。又无贫富。死何有夭寿。故人铭之。不能不抆泪。多怆旧。
缮工监役郑君墓志铭
君讳鲁淳字仲华。郑氏出东莱。入我 朝自文翼公至翼宪公。六世四相。卿族中最盛。曾祖工曹参议讳载岱。翼宪公子也。生讳勖先。敦宁府都正。生讳锡行。长陵参奉。君皇考也。以伯子贵。累 赠吏曹判书。妣
李参奉集卷三 第 274L 页
贞夫人全义李氏。原州牧使徵海女也。君生以 英宗辛亥十月十二日。庚子七月十五日卒。以是年之九月十九日。葬于衿川沙铺岘寅坐原。郑氏之先葬在果川社堂里。去社堂里西北三里也。君兄判书敦夫尚淳。属余为之志。将以余知仲华深也。判书为余妹婿。始余往来郑氏。与敦夫从兄弟游。是时仲华尚幼。见其冲拙多耻。甚有俊性。余初见仲华。在其幼时。以是仲华虽老大。其人严友也。而心于仲华。常如弱弟然。欲为之志其葬。吾且何忍乎哉。仲华为人狷笃。笃于伦理。忠于与人。尤急于疾病孤寡。性不谐时俗。不能多可少怪。往往见胸中气。然其恭畏周谨。志意老成。自其少时然也。余见人多。鲜有如仲华韵迈而情真者。人唯有德艺。即患声誉过情。古人不能免。仲华终身浮誉不至身。此其大过人处。苟有知德者。虽不见其人。其人可想知也。初仲华王父都正公有三子。皆早卒。参奉公其季也。参奉公在时。痛教诲诸孤。仲华兄弟仍学于其从兄。比都正公末年。诸孙皆成长谨肃。而文不替旧家。参奉公力也。仲华早孤。鞠于母兄。少为举业。亦不甚刻意。判书既宦达。备于亲养。仲华日怡愉大夫人侧。笑语饮食弄儿女。尽膝下之
李参奉集卷三 第 275H 页
娱。退而披阅诵玩。散帙塞座。课督小儿曹甚力。判书所不暇治者。间加检摄。至薪刍细微。靡不得所。比大夫人卒。仲华已四十。既免丧而病。拜缮工监监役。病不仕。寖棘三四年以没。寿仅五十。娶青松沈氏大丘判官麟之女。有五男。长东观娶承旨赵鼎镇女。次东进娶校理俞汉谨女。次东时次东迥。少者始九岁也。仲华贤且才。人皆惜其无位而短年。然不足为仲华轻重。仲华气性醇烈。非今时人。今不可复见如此人矣。恸哉。仲华内温仁而貌少华。绝无私小阿曲。虚襟易直。宁有失之于信人。不能出一语爽实不情。此其一事而全体可见也。仲华子多幼。欲具书其性情事行。为异日长大见之。而衰疾耗忘。犹有未能悉也。向年与仲华语。其时有求宰牙山而不得者。余素知其甚贫。为惜其不果得之也。仲华曰彼所求者。君所居邑也。今君云云。得无不可。盖谓见住是地。嫌于欲得所亲为之地主也。仲华此言。前辈笃于士风者之言也。仲华在时。余常言仲华子孙必有一人以文学名世者。为其好文异甚也。余与仲华分深而以嗜好之相近也。平日周旋相乐。多在文字。仲华之新亡。余开卷屡欲哭为。皆常日与仲华语者。又有欲语仲华而
李参奉集卷三 第 275L 页
未者。坡公之失声于筼筜偃竹。故有以也。此惟知者知之耳。铭曰。
何用识仲华。善不可胜书。而外誉不至身。耿耿寡谐而甚真。世无复此人。踽踽身在。莫消我鄙吝。后有视此铭者。知余执笔而伤神。
郑氏殇女墓志铭
呜呼。东莱郑氏之女之藏。而其舅所为志之也。女名某。父曰吏曹判书尚淳。母曰李氏。匡吕妹也。妹所生男女多。数岁而失之。只一女长适人。其少者生于己丑。年十三偶得疾。八九日死。其年之九月十六日也。伤哉。女早慧。亦甚有文性。而锋颖不见。虽小女儿也。心慈而气仁。若可有以及人者。凡此皆其生质不凡。未见有夭法。而止于殇年何也。余哭之如丧一贤俊子侄。不似殇儿女比。又何语慰其为父母者。始妹有男。生于甲子。六年而急病不救。其壬午生者。亦五岁死于痘。痘与急病死。未可言命。每忆二儿。皆生有佳性。惜之不得。况是女较又长大。凡事己如成人者乎。小功之殇。降之至于无服。是礼也。吾悔之降服非古也。为礼者于凡降服。不必尽用。独详于殇幼之降。幼者之所为服。而在长者则虽旁尊必降。未知其何说。
李参奉集卷三 第 276H 页
将谓幼小不可与为礼也。则不犹有报乎。又如从母与舅之未冠笄者。为姊妹之子若女。岂不为小功。而为甥者反殇之则何如也。礼有推不去。将无窒于理乎。丧服多疑文。殇其一也。是必有辨之者。九月二十日。以葬于衿川。其叔父仲华之墓下不十步。念是仲华所甚爱也。死者其有知否乎。平日吾与仲华语。女儿辈亦来坐在侧。助人乐意。今其叔墓已宿草。又视此殇葬。伤何可已。已铭曰。
何不婉婉在室而此穷山。父与舅哭去。不以汝俱还。尚无恐无惧。叔在抚汝。
军资监正 赠吏曹参判徐公墓志铭
公讳命纯字粹甫。自号蛰翁。达城人。徐氏谱。自高丽郎将入我 朝。至药峰忠肃公始大。忠肃公以上四五世。皆不甚显。而世德玄远。传闻尚可徵也。忠肃公讳渻。于公为五世祖。忠肃诸孙。文孝公房为最显称。多贤子孙。公文孝公第三子也。曾祖讳贞履。南原府使 赠左赞成。祖讳文尚。兵曹参议 赠领议政。文孝公讳宗泰。领议政。妣全州李氏。佥知中枢萱女也。文孝公宰金城。 肃宗甲子十月三日。生公于金城官舍。公至性孝友。少多疾。能筋力为子职。早夜服勤。
李参奉集卷三 第 276L 页
不敢后诸兄。二十二中进士。勤攻举业。及仲氏左相公登第。公曰仲氏既登第。季亦知其必贵。吾可以已矣。公时年二十六七。文孝公亦任其意。不强之以科举也。甲午除 靖陵参奉。迁典牲署奉事,掌乐院直长。换济用监。己亥丁先公忧。既葬而大夫人又没。荐罹大故。毁瘠几不保。服除拜翊卫司侍直。未几递。公早岁废举。犹从荫进。及二亲没。并无意禄仕矣。间用荐者。屡拜官至军资监正。久谢仕涂。以坐进官秩益耻之。是时公已过六十。恬操宿德。为识者所推尚。朝论或有所属望。亲故在铨地者。不敢复以举拟。知公之深不乐也。甲戌十一月二十九日卒。寿七十一。淑人李氏先卒。葬在长湍都罗山。公初葬于湍之亭子浦。至辛巳四月。启淑人墓成合祔焉。坐丑而向未。都罗者徐氏之先兆也。子晦修贵。公 赠某官。淑人 赠贞夫人。夫人 定宗王子德泉君后也。曾祖讳景稷。户曹判书 赠领议政孝敏公。祖讳后英。 赠吏曹参判。考讳德成。忠清道观察使 赠吏曹参判。妣南阳洪氏。礼宾寺正锡龟之女。夫人余伯姑也。淑德惠行。事舅姑二十年。夫党称其孝敬。温谨无竞言。不能恶詈人。与公媲美宜家。既多成育男女。人且谓福
李参奉集卷三 第 277H 页
德兼茂。不幸年寿中折。辛亥十二月十一日卒。距其生丙寅。春秋四十六。初文孝公丧时。公长子忠州受重于宗家。忠州尚幼。为摄治宗事。及李夫人没。忠州遂养公终身。先相公松岘故宅高园老木。都人之所瞻认。堂宇深靓。堆书至屋。公日宴处其中。兄弟子侄更在座。尽伦理之乐。间披阅卷帙。丹铅几遍。雅爱酒。平居不使樽中无物。时时浅斟微醺。未尝至醉也。闭门坐阅世故。超然事外清福。安閒三四十年如一日。仲氏及季判书两公。皆以清德位崇显。公之晚年。兄弟皆年六七十。名德俱尊。当世搢绅家无与比者。骨貌清贵。广颡美须。风仪俨肃。与人礼貌审谨。虽于卑幼。未尝敢忽也。恬介少私。凡情之所轻重欣戚者。在公直平平不以经心者多矣。病时俗日下。见闻有不韪。虽不索言。惄然不乐。义形于色。至末年非甚病。日必晨兴谒庙。平居处事制行。以及家间钜细。一切依先人故事。无敢移改。文孝公笃孝性严少可。公少时承事。事皆审敏曲当。文孝公侍者尝微闻其称公为佳子弟。盖深宜之也。及其受养于妻子也。虽吾伯姑之贤。诸子皆驯谨。而凡事鲜可当意。有教诏于家人。片言琐事。皆可书以为训也。有三子一女。长日修。即
李参奉集卷三 第 277L 页
忠州也。次晦修大司宪。次晚修有美质早殁。女适李廷煃。日修四子。有絅,有应,有昌,有弘。三女。长适李启源。次适尹晎。次适李养鼎。今承旨晦修五子。有瑗,有琬,有俊,有濩,有干。晚修一子有功。李廷煃继子圾。侧出子耆修。有应子羽辅后有絅。有瑗子衡辅。女适郑浚容。内外孙曾幼者不尽录。公始约婚于我家。既皆成长矣。文孝公久之不言婚事。盖以公长益羸悴。疑于夭寿。且迟迟也。吾王父屡为言乃成礼。吾姑先没。公于中年以后寖充旺。气貌清康。寿开八耋。而文孝公孙四十馀人。公所出半之矣。仲兄以忠州所草家状授匡吕。托为幽志。公之清德雅尚。士大夫槩闻之。至若性情之懿。内行之实。吾辈通家子弟。可得以言之也。谨叙公及夫人世次事行之略。为合葬志铭。铭曰。
不使公世其为公卿。乃退然优逸。生老至死。终始太平。自昔贤达。谁不愿然。而莫能也。中年丧淑。泉穴方偕。维永宁。
东濑翁墓志铭
东濑翁者。故人田揆伯居宣川。家近东来江。东来江者。所谓东江也。来与濑声相近。号为东濑。揆伯既老。
李参奉集卷三 第 278H 页
而亲故为之称也。余为濑翁作舍利赞。其序曰濑翁喜酒色。外若不捡。猖狂半世。而情真意豁。性恶不直。自少至老。其长短得失如一日也。使先佛择人于人中。必取此等人。必不取曲谨而心邪者。又曰见人之以诚心相与。一面如旧。将赴汤火不吝也。老益周审凝厚。用心不滞。平生昧佛理。而其心相与形貌。往往偶有近之者。殆宿世有根。虽不学其法。而实不泯其性者也。欲知揆伯者。求之于是。可得其大略也。吾先君谪宣川。是时揆伯年二十馀。来受业门下。及还京出宰北州。揆伯皆从焉。及丧千里奔讣。葬毕而归。事先君终始七八年。揆伯之于先君。有终身之慕。与吾兄弟情如兄弟。有思辄命驾。或一年再至。未尝有数年不相见也。甲申冬。余丧子在大兴墓下。明年春。揆伯及其从弟汝大来为问丧。是岁为其周甲。生日且近。舍而来。家人莫敢止其行。丙戌冬又至京。将去语吾兄弟曰吾自初至今日。到京者三十七。君亦不可不一来谢也。明年四月。余从伯氏为妙香行。揆伯与桂德海元涉来迎。相见于肃川。俱入妙香。是行也为赴揆伯之约。不为游也。明年揆伯赴会围。不利而去。吾兄闻揆伯来。驰至京。而揆伯已发。使少迟半日。可
李参奉集卷三 第 278L 页
及见之。不至两为终身之恨也。悲夫。吾兄以己丑正月没。揆伯益老不能来。每书语益悲。后二年而揆伯没。揆伯子光栗既免丧。来京师求为揆伯作志。始入门。初见余。感咽不能语。揆伯之始游吾家。余方六七岁。今已衰隤。发白眼昏且近死矣。而吾兄与揆伯俱已谢世久矣。见揆伯子。欲叙言畴昔。盖悲欢离合终始四五十年。凡为揆伯说者。皆我家事也。尚何能为怀。今为揆伯为之志。固无待于其家之状。而所以描写其人。又无以加于所赞舍利者。然揆伯之居家。崇好礼行。处伦理甚笃。有弟曰复良。相友爱。至老常同案而食。后生子侄少失仪。辄目摄之。随事嗔怪。责厉不肯置。田生曰桂郎。吾父爱婿也。一日十见吾父。未常不改容危坐。不敢见烟管于其侧。桂郎者。揆伯女婿桂现文也。夙惠有文名。元涉子也。吾先人待远方人士。不欲其闻偏党之说。凡游吾家共吾兄弟处者。虽俊如揆伯。文如元涉。终身不知老少论为何事也。朝士之宦游西土者。或与我家有异同。且知揆伯为我家人。而一见揆伯。皆与之无间。以其人之坦而豪也。揆伯早有誉词林。三赴会围竟不利。尝醉据地顾语人曰吾只为游此家。不能取一生进。其意谓西人
李参奉集卷三 第 279H 页
多以赀取科者。此直易耳。不足以当主人意故也。然亦其戏言耳。科场比不肃。如有力者之善得生进。揆伯固不屑也。揆伯从先君于安边。极意为海山之游。辛亥秋先兄同从兄入枫岳。是时揆伯在安边。二兄书报揆伯。期某日来鹤浦相待。至鹤浦。乃先期一日。不见揆伯。大怅懊。又久游患粮馔俱竭。既而夕饭至。觉盘中鲜珍。意是安边境内。故饶鲜味也。为醒脾一饱。是夜风清月朗。共上沙峰。四望皎然。忽闻有歌者。清响袅云。己异之。继有吹笛者。与歌声相逐。辽亮海天。恍然倾听。益恨此时少揆伯也。忽背后有失笑拍肩者曰。二君何语。顾之乃揆伯也。相视喜可知也。揆伯曰公等不能知路程。吾策其今日必至此。以厨膳来待而不使知之。将以惊之也。向歌者即楚英。引为食母。官隶善吹笛者以厨子来。君到此仙境。忽闻此音。其不谓神仙过乎。楚英者。府妓善歌。名闻国中者也。后相对。每举此事以为平生之游。莫乐于是夜。此偶然一事而备书之。以见揆伯于吾辈。相与之至。而往日游处之乐如此也。揆伯讳宅良。其先潭阳人。耕隐某为始祖。曾祖讳某某职。祖讳某某职。考讳某学生。妣某贯某氏。士人某之女。揆伯生以乙酉三月十
李参奉集卷三 第 279L 页
八日。辛卯某月日卒。娶某贯许氏。士人某女也。一男即光栗。女适桂氏。光栗三男。芝显,菖显,芑显。二女幼。桂二男二女。男某女适某。馀幼。许孺人善养舅姑。力蚕绩。揆伯千里远游。衣被鲜厚。以及鞍马之须。皆出自机杼。揆伯少时游宕酒色。常处之悠然。一日启箧。悉亡其所蓄美䌷。知揆伯之以与嬖人也。初不以见诸色。揆伯为怃然。心敬其内。尝为亲故说此事也。与揆伯生同年。某年月日卒。葬某所某向之原。揆伯没而以合葬焉。辛卯某月日也。铭曰。
家后而坟。卜则吉。妇葬此。夫来同穴。永终天壤如生日。谁与志者。故人之笔。以尉逝者与阿栗。
通德郎尹公墓志铭
公讳凝绩字凝之。漆原人。尹氏谱自新罗太师始荣。太师以后。世有显人。我 朝燕山君时。弘文馆直提学讳硕辅。谪死江阴。 赠吏曹参判。直学之曾孙有讳起莘将仕郎。将仕之弟曰刑曹正郎讳自莘。将仕公病废举。正郎公学于其兄。著文行。登科。光海君时忤贵势。弃官去以卒。正郎公无子。以将仕公次子平昌郡守讳有吉为子。是为公祖考。考讳遇丁。司宪府掌令 赠吏曹参判。妣龙仁李氏。开城留守后山女
李参奉集卷三 第 280H 页
也。公生于 仁庙戊寅。王父平昌公善教育。门多后进请业者。公幼时逮事王父。能学习勤苦。平昌公奇之。常言此儿必能成材。比长读书益富。盛有文誉。酷嗜南华,太史公文。辞气健逸。游科场不甚拘程式。诸名公主试者。得公卷皆叹异之。然会试辄不利。亦不以介意。或以家贫劝之禄仕。笑不应。性清介。风仪萧洒。閒居啸咏自适。傲然心无名利。故旧亲党虽素厚者。见其势位稍进。迹不涉其门。掌令公五子。公为第三。伯兄致绩兵曹佐郎。次叙绩户曹正郎。弟嘉绩公洪道观察使。景绩海州判官。兄弟一时称盛。公独不屑科宦。亲在勉赴举竟不第。年逾四十而卒。辛酉十一月二十六日也。初葬衿川紫霞洞。越五年乙丑。迁于镇川斋宫洞亥坐之原。斋宫洞即公高祖 赠左承旨公葬地也。隔一冈而公葬焉。初配杞溪俞氏祔。礼曹参判櫶女也。早卒无子。继配绫城具氏。通仕郎翮女。领议政致宽九世孙也。生一男一女。男志大加平郡守。女适李衡秀。公卒时加平始八岁。孝友好学。故夙成也。母诲之益笃。二十六魁己卯生员。于是具夫人泣曰乃父不食之遗也。又戒曰慎勿自足。善哉贤母之德音也。夫人处而孝谨。嫁为良妇。宜尊章善
李参奉集卷三 第 280L 页
妯娌。非甚病。妇功不去手。篝灯彻夜。虽甚贫。使夫子衣食不失时。公所与皆文墨胜友。风月之夕。或谈咏留客。辄有杯觞肴核。不辞窭也。加平既长。所交游若士类知名也。则喜见于色。常戒曰士人家不可有杂流往还。及其受养于子邑。已七八十矣。犹饬厉不衰。每言旧时食贫。悉裁减官供。岁时之制。不许用锦段。语子妇曰辛酉之丧。大夫人在堂。诸兄弟尽情于治丧。事事华美。夫岂有遗憾。而吾于其时未能手制一衣。为之送终。今而敢安备盛乎。癸卯七月十五日。卒于温阳郡舍。寿八十一。反葬于斋宫洞墓庭十馀步。坐壬而向丙。公曾孙冕国持加平公所草状。请匡吕为铭。冕国加平子敬恒子也。加平公幼而孤。读此状所记事行。母多于父。其可伤也。谨叙而为之铭。铭曰。
是异坟而同原者。惟尹之良士与贤母。徵诸孝子铭示后。
加平郡守尹公墓志铭
公讳志大字仲刚。初字德甫。漆原人。尹氏之先。显于丽代。入我 朝有讳硕辅。燕山时直提学。至公八世。世其文行。立朝见名节。而皆位不称德。父通德郎讳凝绩。祖讳遇丁司宪府掌令。曾祖讳有吉平昌郡守。
李参奉集卷三 第 281H 页
通德公先娶杞溪俞氏无子。继配绫城具氏。通仕郎翮女。领议政致宽后也。以 肃宗甲寅七月二十九日生公。生而清慧。四五岁通文义。多人所未到。词艺夙成。先公贤早卒。疾革顾家人曰某虽幼子。知其他日必能成立。吾可死无恨矣。时公始八岁。父没持丧如成人。学益力。甫弱冠。文采蔚然。二十六魁生员。并中进士。太恭人泣曰汝先人之文学声华。累举终见屈。儿今日科名。父之遗也。然公亦蹇屯竟不第。乙酉拜 永禧殿参奉。迁掌苑署奉事。转 长陵直长义禁府都事。庚寅出宰井邑县。己亥又自工曹郎出守温阳郡。所在治清简。久而民益爱服。公之少时侪友多登第通显。衮衮为卿宰者。公独碌碌荫涂。仕止郡县。人所称屈。顾恬如也。及太恭人时。薄禄致养。再领专城十五六年。无阙甘旨。其分愿不逾是也。其在温阳。赵侍直泰万家牙山。赵公非迹人官居者。屡过公于温。归谓其人曰某之事母夫人真孝子。孝子太恭人。故贤母也。若使子有不职。民至于失所怨尤。虽日享三牲。其意将不乐也。癸卯太恭人卒于温阳官所。以丧归镇川。发引之日。邑人上下送者亘数十里。攀援涕泪不能去。久在郡有爱惠。亦感其诚孝也。免丧
李参奉集卷三 第 281L 页
数年。拜高阳郡守。属戊申军兴。郡当两西孔道。公镇抚有方。所部晏然。徐判书宗玉为吏曹郎。自西邑 召还。行至高阳。语公曰吾从西来。沿路八九邑。皆疲弊绎骚。闾里荷担。吏民无人色。使客几不可得饭吃。入此郡始见候吏在境。比至馆。鼓角清閒。铺陈供张。齐整略不改平时气像。令人忧危欲定。不意政理之能尔也。是年换授加平郡。民有犯科在禁。闻其人有孝行。赐之米而罪其罪。在加平四年递归。民为铁碑颂其清德。温阳人亦立石颂之。壬子七月三日卒于京第。以九月某日葬于镇川之广惠院辛坐。祔先兆也。公清夷简重。疏眉目美髭须。举止凝穆。人不可以狎进。科宦利禄声色之好。泊然无所经心。笃孝友悌。推以奉先收族。无所不尽心。郡县之政。民爱如父母。久而益思。此不可以知数才力致也。往时士类之交游。往往以党目不终者。公于平生知旧。虽或有同异穷达。终始推诚相与。两无间贰。尤时世之所难也。晚年常读易。素好五千文。自先儒谓老氏为得易之体。公曰老氏得易之用。非深好而有契。焉知公之不苟言也。配韩山李氏。 英陵参奉溥女。温谨甚得妇道。辛亥十月七日生。丁巳十一月二日卒。葬祔公墓。一
李参奉集卷三 第 282H 页
男敬恒。女适府使曹允济。敬恒娶锦陵君朴弼健女。生男显国,冕国,善国。曹有一女。余亡友尹泰国亨卿。公之族孙也。为冕国贫。亨卿兄弟具币。属匡吕为公幽志。于是益见公德义终不可以无述。而尹氏之于友睦家风有素也。谨为叙次如右。为之铭曰。
以余尚论于曩贤。孰如公之清且玄。人得其一言行尚足铭。
龙仁县令尹君墓志铭
亨卿讳泰国。漆原人。东国之尹。显者有四五族。漆其一也。罗丽以来。世有闻人。入我 朝直提学硕辅。以清节显。亨卿十世祖也。曾祖讳叙绩。户曹正郎 赠吏曹参议。祖讳志淳。成均进士 赠户曹参判。参判公长子曰进士讳敬龟。早卒无子。次曰公洪道观察使讳敬龙。亨卿以观察公第二子。后伯父。妣曰务安朴氏。生母迎日郑氏。郑圃隐先生之后也。亨卿生以英宗丙午三月十日。幼聪颖孝友。始入学能自勤读。不烦督责。观察公在公州营。冠亨卿。请尹公东源于尼城为之宾。亨卿时年十三。眇然英妙。周旋拜跪。毕事无失礼。尹公奇之。作字说以勉之。稍长益笃内行。事朴夫人尽孝爱。早当室。殚心祀享。仪物皆有一定。
李参奉集卷三 第 282L 页
始亦为举业。及其弟师国宾卿登第。亨卿喜曰门户之托有在。吾何用求科。自是不复赴举。拜 献陵参奉不就。至戊戌拜 光陵参奉又不就。是年 英宗祔 太庙。差监造官。劳进六品为掌乐院主簿。改司宪府监察。己亥春 上亲祭 永禧殿。暴雨。在庭者乱入两庑。亨卿押班独不动。 上顾之属目。又改仪宾府都事。秋除龙仁县令。属有 宁陵行幸。即日承命赴任。至则选将吏捐厚价。官备百需。无一物烦民者。始至吏乡惮其刚明。竞造谤以撼之。亨卿为不闻也。既而帖然折服。每言为政。当观事之是非。不当问例有无。在龙仁四年。弊祛而民安。县以大治。壬寅夏旱甚。自去年冬已有肺病。至是力疾自行祷。公服露处彻夜。或去盖暴日于山顶。凡十一所。不使掾属替行。子弟泣请。终不许曰。 至尊亲行祷。岂敢言病。卒以此寖剧。七月就医于京。余闻亨卿至。亟往视之。见余色喜。欲言而未能。犹见其起居自由。精明不改。过数日遽亡。临终命扫室正席。屏妇女。神意晏然以至终。是月之二十三日也。龙人闻丧惊唏。皆曰失贤令。民无禄矣。九月九日。葬于长湍六台岩坐坤之原。观察公墓右冈也。淑人韩山李氏。大司谏万宗女。有二
李参奉集卷三 第 283H 页
男二女。男长载修。后伯氏通德郎鼎国。次载俶。二女婿李宪祚,申绛。载修子行义。内外孙幼者不尽录。余与亨卿有中表亲。早相知。于今四十年。久而益亲厚相信。余谓亨卿之笃于伦理。至性友睦。今人中不一二见。亨卿甚贫多绝火。见其卖书帙助远兄弟穷丧。宗兄死于疫。在数百里之外。躬往营其葬。既而迎宗嫂于家。同爨居数十年。替行累世先祀。以此知人之贫不能为义者。非贫之罪也。观察公丧在定州任所。时亨卿尚年弱。哀甚若不省事。而送终治簿。事皆得所。民赙钱数千缗。辞不纳。西人咸谓未始见也。未终丧而墓道有显刻。至于墓舍祭器。无所不具。盖诚力所至。而其才亦不可诬也。及宾卿仕稍显。出为州府。先世及傍亲之墓无碑表幽志者。亨卿兄弟皆勤力成之。其为龙仁也。本县之大同米。京有仓主人。利其防纳。亦民人之所便也。有一令觑其然。乃官自防纳。加徵钱石四五两。并其官需米混之。所徵钱不赀。龙仁之称腴畿邑以此也。亨卿至而首革之。岁失钱累千缗不屑也。一出为吏。损己利人已如此。如是者四五事。平日过亨卿。每见其扫室对案。案留经训儒书。其常所讽读也。非有事故。兄弟常同室坐。子侄必在
李参奉集卷三 第 283L 页
侧。视其所务。非有事于谱系则裒录先懿与世稿。旁亲毕收。盖笔札数十年。不住修订者专在此。此数事。人家能存得。诚足以宜家寡过。施及子孙。今惟见亨卿有焉。好读退陶朱子书节要。病注者多支蔓不切。就加刊定。为集解四卷藏于家。少时病峭急。晚年更温慈。人乐其坦厚。尝手书古高贤事迹。如管幼安,陶靖节及我国成听松诸君子。并录其遗文。题曰尚友。以自观省弦韦。又扁其室曰无闷。以见志焉。宾卿以状属匡吕曰。非君无为亡兄志者。盖以相与之深。非谓我文也。何可以苟辞。凡人死己时月。其声容意气寖以微。使人记不起。亨卿独荧荧如在。其人之精爽过人也。伤哉。为之志。铭曰。
视其私。甚睦仁。仕令长。亦泽人。五十七。非夭年。夫何憾。恸材贤。
沈孝子墓志铭
孝子讳克贤字子能。青松人。青城伯讳德符后也。曾祖讳楯。 赠户曹参判。生讳若愚。通经好学。师事闵彦晖先生。无子。以其弟同中枢若晦子通德郎璿为子。君之考也。有弟珖。早卒无子。君以通德郎第二子。出后于季父。生母全州李氏。同中枢淮之女。所后母
李参奉集卷三 第 284H 页
全义李氏。漆原县监文肇女也。君以 英宗乙卯岁生。生有至性。才能语父母病。辄啼泣不食。人异之。稍长虽嬉戏不离亲侧。其幼少时已如此。君之致孝。苟可以便身适意。靡不用极。既出后异居。朝夕必在。视亲之饭卒而后归食。羹蔬薄物少有味。不忍自食。或炊而善熟。亦不忍食。著怀中以进之。父往寓清风。始至艰食。君有舍于京。斥卖以给朝夕。所住舍窄陋。覸亲意不乐。自入山伐材木。极力运致。新构五六间。躬斤斲涂墁以成之。所后亲墓在高阳。岁必归省。墓去京四十里。其有屡旬在京。必再三往省。有雨水。即著屐往。在清风五岁。乡人感其孝有化之者。既还京而父病久卧。卧处疮甚。君日夜扶持。用手掌承之。累月手尽穿。肩臂痿痹不能举。及遭故。号毁不绝声。家临路。过者为之驻足悲感。夜人尽眠卧。君独兴坐啜泣以至曙。尽三年如此。为母在强自持进粥食。仅免死而已。比服阕瘁瘠骨立。身如槁木。见者伤之。至明年春。忽自扪体泫然曰子犹异身。已忘诸乎。吾枯皮复欲津。臀有肉矣。父丧后每与母同盘食。老人不能饭。即不忍食。亲益年高。厌进益甚。君日遑遑如有失也。极思适口而力致之。亲寝室。每至夜深。必自起爇薪。
李参奉集卷三 第 284L 页
不许人代。尝为母丸药。不肯服曰。吾不忍自绝一缕。为汝在也。又可服药求活乎。屡请未许。于是去冠伏泣庭下。身委草露间。族人至而见之为涕出。是岁十二月二十二日。君之兄之祭日也。老人伤怀多哭泣。因疾作。侍疾七八日。忧泣废食。及丧已澌悴不可支矣。四日夜伏寒厅号泣。劝其暂入室终不可。正月三日既成服。即昏仆不省。始舁就室。连日吐蛔甚。气益微。昏昏语在口中。母氏来日所进作何物。旋如有省觉。即歔欷流泪连呼母。傍人勉其无然恐难活。君曰亦心不自由奈何。又曰死何关系。即可乐。竟以不起。壬寅正月初九日也。邻里奔走悲泣曰。斯人之不死前丧。为有母耳。宜今之不能活也。用三月十七日葬于高阳归洞艮坐。即所后之先兆也。娶全州李氏。有一子铝。铝后其伯父。铝以衰服至见。求为墓文。按君平日事行。其尽力二亲。真所谓能子矣。人之不能于子职者。皆君之罪人也。余何敢铭君。重违棘人之所恳。窃不胜瞿然伤忸于执笔也。谨志之而为铭。铭曰。
于乎。沈氏之藏。戒之勿伤。犯孝子不祥。
淑人尹氏墓志铭
淑人。商山金载亿寿甫之内也。尹氏出海平。父讳得
李参奉集卷三 第 285H 页
载。吏曹判书。祖讳游。吏曹判书。 宣庙时贤相梧阴公。其五世祖也。母徐氏。徐相国文重孙女也。始寿甫王父判书公与老尹判书交道甚厚。两家世其好。指腹语婚。而淑人归寿甫焉。淑人在家为少女。嫁而舅姑奇爱之。其少之时。丰华贵骄鲜比。而人不见娇怠意。事尊章物无私畜。御婢仆不置爱憎。比其承祀主馈。尚年弱脆疾而能勤力不懈。祭祀宾客无遗事。寿甫出宰青山。及罢县。以杏洲为归。杏有江山之胜。判书公别墅也。田园之收。鱼蟹草薍之饶。又足取给。尽室于此四五年。罕入城市。日逍遥自适。饥饱醒醉。恃有贤助。而已嚣然有终老偕隐之想。而淑人遽病没。属有事故。既葬去杏还京。又见羁仕涂。寿甫益不乐。郊墅优游。暂然适意。辄如有损夺之。可知所谓清福。惟畸人孤客梅妻鹤子者。方许有之也。淑人生以 英宗乙卯辛丑五月十五日。卒以某月日。葬于长湍百岭里艮坐。先舅尚州公墓侧也。尚州公讳光遇。判书公长子也。有子商钟。已娶妇有女。幼未行。寿甫见为掌乐院主簿。寿甫言亡室在时。逐岁之丰俭。量入以为出。一切不踰分限。自其当家以来。吾不知家事有无者二十有四年。如丧戚疾病。人家恒有之。并累
李参奉集卷三 第 285L 页
世迁厝墓刻。皆出经费之外。岂不家力益屈。而终室人之世。衣食用度。未尝有一日之患。善哉。淑人之居室。虽制国用。不过此。余故忒详之。苟有家者。取法焉可也。寿甫中道丧淑。久有悼念固也。然淑人所不足者年寿耳。人至四十七八良不易。设有年过之。其不及于淑人者多矣。默数之人人可见。未足为逝者戚也。寿甫见托为志。谨据状叙次如右而为之铭。铭曰。
淑人之在世。可谓诸福具有。属厌而去之。何有夭寿。矧又终始令名。是宜铭。
员峤先生墓志
员峤公生于 肃宗乙酉。卒于丁酉。今 上即位之元年也。公坐伯父事谪配富宁。后移湖南之薪智岛。凡在谪二十三年。居南为十六年。二子肯翊,令翊以丧北归。明年二月某日。葬于长湍某地某向原。配柳氏先葬此。至是同坟焉。呜呼。后人如有知我员峤公者。知此是其遗墓足矣。今为志。无事乎多也。然自员峤公在时。世争得员峤公一字以为宝。若是者以其书而已。夫墨迹在纸。得人人见之。人人贵重之。而今之人竟未有真知员峤公书者。书犹如此。况于性情德行。又况于久远之后乎。公讳匡师字道甫。姓李氏。
李参奉集卷三 第 286H 页
定宗别子德泉君为始祖。金慕斋安国称德泉君王子中最好学。邃于礼经。学士多就受。德泉君以后十馀世。世其忠孝文武。立朝至大官者。皆国人所知也。其未显者。往往有文儒才行。知名于时。近世石门孝敏公诸孙尤盛。与员峤公为兄弟。同时著文行者十馀人。员峤公为父兄宗族及士类所贤重。而员峤公之翰墨又横绝前后。书道之中兴。于是为盛云。孝敏公讳景稷。户曹判书。孝敏公生孝简公讳正英。议政府左赞成。生讳大成。户曹参判。生讳真俭。礼曹判书。是为公四世。妣贞夫人坡平尹氏。学生趾祥女也。匡吕与员峤公同祖孝敏公。吾王父幼孤。鞠于孝简公。其季父也。以是孝简公子孙世世如昆弟。我伯父仲父幼时皆及孝简公学。小子又少学于员峤公。而公之称一家贤父兄。每钦钦于我先人。匡吕兄弟请员峤公为先人墓文并书之。而贫未上石也。匡吕幼从于先人任所。年十二三。始至京。始见员峤公。德宇浑重。祥和之气。达于色容。是时尚未有知识。但觉初见如此人。间见公来拜吾先君。入拜诸母。恂恂敬爱。礼仪甚恪。一日侍坐先君。公自执笔行墨曰东人之书。病在用笔。纸不受锋。睨之而墨有明暗。甚易见也。今
李参奉集卷三 第 286L 页
尚记此时语。匡吕年十五六。始就公学。公教少者先视其寝食兴居。动容必恭。时使扫室整书册。执事唯谨。每授书必先正其音读。数数为说字义。其说文义。亦不甚敷说。略可通而已。值肯綮处。即痛与辨析。文理字义俱到。往往有前人所不察。承讹袭谬已久。至是而始正者。其国俗口耳传习之流失乖错。尤不可胜言。世皆知员峤书绝代。然非有员峤公知见问学。无以发此翰墨也。员峤公少好丹家说。兼究释典。后乃酷排二氏。沈潜经义。至史书杂稗。亦不苟披阅。其看文字。或傍观者所已晓。而公犹如未晓者。徐徐乃通。既通便不复遗忘。少时不喜为文辞。今所存草藁若干卷。皆五十以后在谪时漫笔。初不数数于篇章。字句诗文。皆气厚而力大。句奇语重。深见菁华。识者谓员峤但以其文。亦足传后名世云。公于诸经四书。多不能曲从先儒。尊事郑霞谷先生。平日精义异闻。屡称郑先生。先生丧。为服麻会窆。少闻笔法于白下尹公。尹公丧亦如之。公平居无甚异人。又或曲谨小慧之所能及。而泛若不省然者。然实铢黍内晢。大闲不可越。每事故夷险之际。愈见其肃然安泰。觉去人远甚。坦厚直性。恂恂大人也。而(缺)朴拙。见人便佞少
李参奉集卷三 第 287H 页
情实者。愀然不屑也。心思手艺。将无所不通。而目不知棋道。以书擅场一世。手不舍笔砚而终身。砚止弊匣。其端素不留于外好如此。体貌敦硕。望之天然贵重。又洪于饮量。善言笑。每讲授讽读。声气遒越。响流堂宇。閒坐未语。或手画地徐作书势。髭须郁然。眄睐清深。人为之属目焉。公生长于家门盛时。虽中经世故。阖门(缺)。兄弟具在。群从六七家。邻巷相从。孝友雍睦。公与伯氏无妄公,恒斋正字二从兄。文学相师友。天伦之乐。同堂之胜事。亦人家罕比及。无妄公丧才葬毕。而乙亥事作。兄弟分配南北。家尽破。富宁尤极塞荒绝。公处之裕如。人不见忧色。初公以笔迹在鞫囚文书中。坐系二十馀日。未及出狱。柳孺人忧事且不测。先自殒。公终身为至恸。公虽处罪籍。屡蒙 先王矜宥。及移配。 上怒台臣。至有被谴者。公感激 恩造。常以身在编配。无地效死为恨也。从兄正字公见公感 恩之作。读未竟。呜咽沾衣。正字公亦至性忠慕故也。丁酉八月二十六日。启手足于薪岛之谪舍。寿七十三。居人如哭亲戚。送丧至京者七八人。富宁人来省公于南。及闻丧又至。足见德意之感人深也。初娶权氏某官某女。早卒。有一女亦夭。继配柳氏
李参奉集卷三 第 287L 页
某官某女。生二男一女。长男肯翊次令翊。女适柳某。二孺人公皆为志述事行。肯翊,令翊皆为公才子。令翊尤俊爽。书与文皆足继公。公在时求书者并萃令翊。公尝言余。书惟儿子令翊能临似之。公亡四年而令翊亦死。恸哉。我家先世皆善笔翰。孝简公尤以书名家。至公而始闻用笔于尹白下。公自言余三十以后。专学古人。然余创知笔意。得之白下。公语及白下。常致敬焉。不但为其先友也。公临池之学。度越宋唐。力追魏晋。真草篆隶。异体而一贯。数百千年以来。发之自员峤公。世或谓员峤公篆隶。远过真草。公之留心篆隶。众碑学习。亦在四十以后。盖书道益进而问学益近古也。述书诀五六千言。发明王卫意旨。又有后编以广之。后编者。令翊代述。既成而公加修订。又万馀言。公虽有斯文。世无精心求之者。则斯道之湮废。犹夫前矣。天下事。其苦心者自知之而已矣。韩文公有言。仆为文。意中以为好则人必以为恶。小称意小怪之。大称意大怪之。时时应事作俗下文字。下笔令人惭。以示人则以为好。俗人之好恶。在古已然。无异乎今人之不知员峤公书也。时俗笔砚之家。其愿然而未能者。岂非姿媚均正。流利烂熟。人见之称好
李参奉集卷三 第 288H 页
耶。虽然今之疵员峤书者。亦不谓员峤之不能是矣。夫能之而能不为之。其必有故也。尚不能员峤之所不为。而欲大怪小怪于员峤则未离俗见焉尔。方员峤公处京师。有盛名时。或置异同者。亦不可无也。然不至如迁谪以后欲出言疵瑕之益纷然也。苏文忠公曰吾读孔文举论盛孝章书。未尝不废书太息。苏公之太息。不为二贤。直慨然于时俗耳。匡吕本疏浅。平日承闻丈席。将不能溟涨一蠡。而以行于世。遂见谓不贸贸粗识字。事故以来。未敢称引旧闻。中切隐伤而已。又动履机阱。北地海南。不在天上。而永隔颜仪。用是为没身痛。肯翊兄弟属匡吕志幽堂。虽不理于文。他人无可为者。待草刱在纸。使令翊裁定而不及焉。重可悲也。
厚陵参奉闵君墓志
闵阳瑞旭祥有令名早卒。余未与阳瑞相识。识其子景涑。景涑幼颀秀好文。每见景涑。辄悠然念其先公之去人远也。景涑一日来告余。出语意甚戚。求为其先人志。余不忍辞也。昔岁余于从兄宅。见一客辞出户。玉色而清盼英妙。觉初见如此人。问知为阳瑞。是时始十四五新冠也。伊后每闻人之说阳瑞贤。年益
李参奉集卷三 第 288L 页
盛而行懿益闻。阳瑞笃于孝友。有才志。表里明彻。岂弟人也。阳瑞生于 英宗庚戌。乙酉九月八日卒。按状自十六以后。三年之丧四焉。间入仕踰年免去。末年挈妻子归林川旧庄。明年以没。得年仅三十六。阳瑞少吾辈十年。死又二十年。其声尘已远。像想如古人然。人世事定何如也。闵氏出骊兴。以丽朝尚衣奉御为祖。忠烈王时有文仁公渍。至肃敏公讳圣徽。为仁祖朝名臣。阳瑞六代祖也。肃敏生杨州牧使讳晋亮。是生广州府尹讳周冕。府尹无子。以从祖兄弟周范之子致雍为子。肃敏仲兄 赠刑曹参判讳圣徒曾孙也。是生缮工监役讳龙见。监役有二子。长曰 敬陵参奉讳昌衍。次讳昌福。次公娶宗室密昌君樴女。阳瑞以次公之长子。后伯父。妣全州李氏。工曹正郎师亮女也。阳瑞年二十四。除职为 厚陵参奉。录肃敏公荫也。阳瑞之事亲奉先。诚力俱到。推之族姻。皆恩意周至。其与人慈恕恻怛。善若己出。恶若己耻。气度清穆。居处整洁。目击可知其介然端人也。肃敏公未行延谥且百年。阳瑞极力行之。祧主次当庶孙。而其人甚贫孱。不任奉祀。为割田土资之。王父葬西郊。久于浅土。迁祔平山先兆。曾王父以下墓无志。皆
李参奉集卷三 第 289H 页
烧瓷纳圹。盖累世而未遑者。至阳瑞毕举。裒辑先世事。凡谱系碑状及诗文遗事。散见于公私文籍者。悉采摭为一书。未及卒。景涑踵成之。凡几十卷。又谙练国朝故实。人有问亹亹不穷。亦见其才足以需世有用也。其拜官 厚陵也。判礼曹者中表亲也。有私事于其丰德先墓。讽以涂灰修改报曹。则长官当奉 命往得转。往庀其私事也。阳瑞不乐曰宁可故为剥落乎。李希夔叔和为同官。叔和奋曰是谓取长陵一抔土。讵敢尔乎。 厚陵官不应此事。宗伯衔之。搆以木根事就理。会赦免。又是年秋。 厚陵改红箭门。事讫当行 祭。典祀官奉香祝至。本府及邻邑官依例俱至。行 祀在明日。待巡使差帖。而差帖竟不至。会者言虽未见名帖。祭享事重。未宜过卜日。阳瑞曰不被营帖而入就位行 祀。私谒无异。宁可不敢行而得罪。众服其言。是日祭不行。 陵官陪香祝不敢退。是夜大雨震电。众皆惊恐。阳瑞坐至曙不动。是时同官适在告。阳瑞独在也。其临事不苟类如此。竟改卜日行 祭。道臣以此被劾去。既而阳瑞又坐事就理。既出即弃官。为终不可禄仕苟容也。李叔和亦弃官去。叔和湖南人。学行士也。阳瑞娶丰壤赵氏。直长汉
李参奉集卷三 第 289L 页
哲女。浦渚文孝公五世孙也。继娶德水李氏。学生澺女。景涑赵令人出也。令人辛亥生。辛巳卒。先葬于平山炭岘。阳瑞没之明年。迁而祔焉。后十三年。又迁于其上之向卯地。平山水月峰闵氏之世葬也。去先墓三里而近。昔有友人从西来。言过平壤见闵判书有生祠。貌如好女子。精采铄人。归见闵某。乃酷似画像。定奇事也。盖闵氏之家语亦云尔也。阳瑞曾王父以兄弟之曾孙。来后于判书。乃至五六世孙阳瑞。于判书公酷相似。是为愈异。然亦不可谓异何也。传曰父子一体也。兄弟一体也。兄弟之出。虽屡易世。良无间。此事深足感人。余故附书于此。
同知中枢府事郑公墓志
公讳德仪字九成。河东人。郑氏之先有讳霖。谪铁山。子孙因家焉。至公盖十馀世也。今铁山之郑且千馀家。为西州闻族。世有俊人知名者。西溪朴文节公为襄武公郑凤寿作传。襄武公即公曾祖。江西县令讳麒寿之兄也。襄武公兄弟显功名 宣仁之世。俱庙食本乡。在府治之东。号曰忠武祠。江西公之任永柔。将臣有议弃清北者。逼于毛镇也。公从县道上疏。力言其不可。议遂寝。识者尤伟之。江西公生讳景说。登
李参奉集卷三 第 290H 页
武科 赠户曹参议。是生讳之泰。公之皇考也。 赠汉城府右尹。妣贞夫人长渊张氏。营将治世女也。以肃宗丁卯二月十七日生公。初右尹公魁岸有器宇。不幸早殁。公生质异凡人。比长容姿魁硕。神采动人。人谓右尹公不食之报将在公也。始入学。未周岁读四五册。文理骤进。同学者莫敢望。李参判沃,俞上舍世基谪在西土。公皆从学。读书史益广。学诗于俞公。已知名词林矣。年二十二。乃去从武举。俞公所劝也。盖以郑有襄武江西之烈。而公又才气杰出。不欲其碌碌老诸生也。既操弓。射艺又过人。屡游京师赴试。诸名公长者多与公世旧之家。一见公皆期许不浅。竟数奇不得第。至年五十。铨官以公有护军资。用为巡将。辞以疾不仕。是时太夫人尚在堂。亦未可远游也。戊辰又为巡将。庚午拜天摩佥使。任满还。丙子进嘉善。其二月又进嘉义。 国家有寿庆推 恩也。拜同知中枢府事。癸未春。又以 邦庆推 恩进资宪。是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考终于善村别墅。享年七十七。明年三月十九日。葬于梧里洞负子之原。夫人原州元氏。 赠汉城府左尹万贞之女。配德无违。与公白首相庄。重牢之岁。公七十六。夫人满八十。事尤稀
李参奉集卷三 第 290L 页
贵。子姓执事侍席者三四十人。福寿之盛。乡邦艳叹。生以癸亥二月二十二日。卒与公同年。先公四月以八月八日没。十月八日葬梧里洞。至明年以公合窆焉。公性醇重。惇行友睦。爱人好施。处乡里甚著信义。美风仪善言笑。髯长数尺。飘飘若神人。在稠人广众。轩举独出。谈宴之次。言气慨然。义形于色。人莫敢辄儳其说。大提学李公匡德尝赠诗。有郑驿髯关之语。美公之风义形神。以比郑庄关公也。尝值岁饥。端午日族人上冢者。往往相与诀。公见而戚之。告众曰虽饥荒。举族而坐待死至。无术之甚矣。请为诸尊图之。于是贷富室米六十斛给诸家。时其缓急而周之。比及新谷。所资活数十家。此公三十馀岁事也。才周而虑审。事无小大。为无不成。治产累致千金。家无留钱为诸子立产业。仅给衣食而已。尽力于奉先追远。累世先坟。未有床石碑表。公皆成之。置墓田凡五所。又于襄武公坟庵之侧置义庄。以处宗族子弟为肄业之所。并致远近学子。迎良师以教之。丰其供馈给纸笔。往来有骑乘。为大被以待其无衾者。其周悉诚勤盖如此。由是学徒日劝。乡中后生多成材者。又境内书堂五所。亦出钱助其养赡之资。并及邻境七邑。虽
李参奉集卷三 第 291H 页
早谢儒衣。终身崇重文事。嗜好不衰。见人之读书作诗文。辄喜见须眉。与坐移日。或分韵同赋。篇翰纵横。以是所游处。多名公文儒之家。乡有金先生海瑞。幼时塾师也。尝执手见托以后事。及其没。衣衾棺木葬祭之物。以至碑表之刻。悉为之尽诚。公之为此。不惟不怍于逝者。衰俗观焉。足令知师资义重也。公之丧。乡中人士吏民及邻里翁妪。咸奔赴涕洏。及葬送者千馀人。设奠路哭者相属。有以见平日德惠之入人深也。公长男曰翼虎护军。次翼龙出后伯氏。次翼鸿次翼良。护军出后季氏。次翼鹏。女适金重九。又有庶子翼蛟。有孙二十一人。曾孙十馀人。公长孙河楫见属以遗事一通。求为公志。公于我父。客又四五世。世旧也。习闻公家事。不敢以不文为辞。念以公之材贤。今所记述止于乡里之行而已。良以阨于一第。终不得展其骥足。一为民生国家立事效绩。长才奇志。无以表见于世。世之阘茸悠悠者。顾多得㫌节。人或以穷达为公屈伸者。虽未为尽知公。亦何能无慨然于是耶。
义州府尹申公墓铭
人未见贤。孰知其去人远。吾犹及申公。同者莫能亲。
李参奉集卷三 第 291L 页
异者莫能怨。惟贤邪与逆顺。不待百年。而考定论。视此铭者。尚知余不恨于生晚。
吏曹参判曹公墓表
公讳命教字彝甫。自号澹云。曹氏为昌宁大姓。显于罗丽。入我 朝有讳尚治。 端宗时集贤殿副提学。其后左赞成忠贞公讳继商。判敦宁府事忠景公讳光远最显。高祖讳文秀。工曹参判。生讳汉英。礼曹参判。为 明朝抗大节。特 赠吏曹判书谥文忠。文忠公次子潭阳府使 赠吏曹参议讳殿周。出后为季父。 赠左承旨讳汉相子。是为公曾祖祖考。考讳夏奇。判决事 赠吏曹判书。妣清州韩氏。金山郡守如愚女。公生以 肃宗丁卯。丁酉中司马。己亥登第。 英宗己酉升通政。癸亥进嘉善。壬申进嘉义。初释褐入翰苑。历玉堂,吏曹郎,长谏院国子宪府,吏曹参议参判,艺文馆提学。出为白川,成川,尹广州,留守松京。癸酉八月十八日卒。享年六十七。初葬高阳城山。再移于加平碑岘戌坐地。贞夫人坡平尹氏祔左。敦宁都正春教女也。四男五女。男长允成关西节度使。次允明贤早卒。次允亨某官。次允精某官。女婿俞彦好校理,赵鸿逵,赵载得,李锡奎,具允斌。皆仕为郡县。允
李参奉集卷三 第 292H 页
成二子。长海振贤而夭。次晦振。内外孙曾不尽录。公德行文学。为 先朝贤大夫。士类尊之。乐善好贤。爱君忧国。皆出至性。间有论著奏对。虽事未见行。才周而识通。为有识所称叹。立朝三四十年。身名俱完。世方以党伐忌克。动有机阱。而履之坦然。苟义之所在。未尝不触时讳犯众怒。而心平气和。忘怀进取。以故虽异趣巧谗者。亦无敢以言语伤之也。同时清流士友。其风义名行。若相先后。至其恭严清粹。忠可以行蛮貊。诚可以交神明。恂恂然若不自知。而仰之弥远者。天分之异于人耳。昔苏源明自以生于衰世。幸得见元鲁山。以余所见。幸得事澹云公。不复以不及古人为恨云。
佥知中枢金君墓碣铭
故佥知中枢金君世辅。孝义忠信人也。君之孙泂来求见乞为墓文。虽不理于文。不可辞也。君庆州人也。字子徵。曾祖应龙。丙子乱战亡。 赠汉城府左尹。祖副司果承信。考佥知中枢尚玹。妣龙仁李氏。佥知琎女。继妣全义李氏。万户时华女也。君幼丧母。事继母得其欢心。甚贫无以养。贷他人钱自行贾。至于极北。赢累钜万。至再而止曰不可狃也。异母弟三人皆异
李参奉集卷三 第 292L 页
居。君日给其菹酱。使皆终身衣帛食肉。身被服粗布。一日问母曰比见母色。欲有语而不果出者然。敢请何也。盖欲私赐诸妇。为衣物佩饰而未能也。立致钱。毋所恣其所欲。用其先意顺适盖如此。父丧在丙子荒岁。祔葬母改敛以布被。终身不近䌷帛。至年六十。始许䌷为一冬袄。遗戒敛用单被。壬子六月初七日卒。寿六十一。葬在东郊轺轩岘癸坐。先兆也。泂曰岁庚子。泂往南阳。其人说泂祖父旧为此府中军。有遗爱碑。为有禁令埋在地。泂初闻是事。乃访得之。刻云中军金某爱卒修械。碑后刻雍正九年四月。至庚子五十年矣。旧时军校存者年七八十。来视出碑。皆感叹称说旧事。同力舁曳。移致于死节人祠侧埋焉。置趺识其处。死节人者。丙子难。府人之从死尹府使棨者也。余曰若止修械与爱卒。前乎君者必有其人。独为君为之碑。是其亲慕爱乐。使人久而不忘。必有其故。即事而求之。后将有知德者。余又不用索言之也。君娶南阳洪氏。达善女。再娶江阴李氏。万户世挺女。皆同窆。洪氏出一男。泰祯折冲。侧出四男。光泽,光河,光汉,光洙。女适安球。泰祯有七男。泓,濡,泂,浩,淳,深,演。女适玄喜文。曾孙不尽记。铭曰。
李参奉集卷三 第 293H 页
德即厚。孙多有。尚又有贤且显。徵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