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八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八 第 x 页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八
 铭
  
[铭序]
   樊岩子罹世患。杜门匿影。以每善堂为畏垒庵。无所消遣。就室中所有粗粗器用。无论紧漫。用韵语铭之。一以寄观物之趣。一以为寓心之资。览者若以为欲学盘铭。是僭也已。
砚铭
管与玄文也。其质则砚。文固不可已。非质文何由现。二者如不可废一。吾当后文而先质。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八 第 563H 页
笔铭
善用汝。天人性命。皆可以描得。不善用汝。忠邪黑白。皆足以幻易。刱汝者伊谁。谓之功罪参半也亦宜。
墨铭
纸也素。汝渍之而黑。笔也黄。汝濡之而黑。素是君子攸尚。黄为天地正色。犹且待汝而成功。其黑不可及也。
册丌铭
先正吾心。无有走作。次整汝位。无使欹侧。展卷其上。圣人之训。肃肃危坐。缓读咏叹。书载其道。汝载其书。汝虽无知。圣人之徒。
册架铭
古文简。一行半行而弥之六合。今文冗。百行千行而秖见床叠。邺侯之架。已知衰世。而况后邺侯数千载。操一艺鸣者不可数计。健牛犹汗。尔能驮得尽。未笑矣。尔腹有限。不如吾腹之多多益办。
笔筒铭
中虚非虚。虚故能实。实之伊何。四友之一。尔能友直。其有闻圣人之说者耶。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八 第 563L 页
平床铭
君子安贫安患难安天命。宴安其身。非所愿也。若汝者。有亦可。无亦不为损。
竹杖铭
外直内劲。君子之能自励者耶。支倾扶跌。大人之遇衰世者耶。溪云之霏。林月之辉。朝于斯夕于斯。微尔吾谁与归。
漆扇铭
人言漆扇。古无今有。举世贪墨。其兆非偶。扇若能言。其肯甘受。物欲试人。愿一入隐之之手。
椸铭
量力而挂。可使衣不摺不污不水不火。不量力而受。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八 第 564H 页
吾恐其或折或屈或斜或堕。嗟哉椸。慎勿贪得而务夥。
砚滴铭
天一之生。中贮盈盈。大而通潮。小可润焦。人来求我。我则斯应。人不求我。我则退屏。求之在人。我何与焉。保我止水。聊以永年。
漆枕铭
革枕以漆。其质冰冷。当暑倚睡。爽气如迸。寤寐相求。如不暂离。天时代序。狐裘在笥。憎爱随迁。忘汝如筌。汝与论怀。惟竹夫人。
蝇拂铭
蜮弩交射。吾视如无。蝇是小物。曷足恼吾。所痛嫉者。蝇性回谲。变黑为白。尚可说也。以白为黑。不可说也。拂哉驱逐。毋近我室。
寝屏铭
冬之夜。风雪满盈。老夫不寐。三更四更。张我衾枕。缭以纸屏。书丌在前。孤烛在傍。细阅方册。奥旨愈彰。无人语此。自悟自奇。鸡鸣舜蹠。屏必知之。
寝帐铭
捲则通明。舒则障风。昼捲夜舒。用之时中。遇物有省。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八 第 564L 页
君子之工。
杯铭
子瞻当天下事。无不可为。惟不能棋。老夫遇鸡猪面。无不可吃。惟不能杯酌。客来清坐。杯不扫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博局铭
孔子曰犹贤乎已。孟子曰不顾父母之养。老夫閒居。孔训是仰。若年少在傍者。盍以邹戒猛省。
烛台铭
室不长夜。赖尔明烛。明不自明。下承之力。
席枕铭
君子笃工。不倚不跛。吾老懒散。坐久骨疲。织枕以席。高半于尺。刺纹相对。右寿左福。无昼无夜。安汝于簟。倦极则凭。睡至则枕。视古泥塑。得不愧甚。
帚铭
盈乎两间都是尘。充乎躯壳都是欲。尘之所蒙。有帚以空之。欲之所牿。凭谁以廓之。欲祛尘非帚莫宜。欲祛欲非诚敬何为。
笔匣铭
摺纸成窠。隔间似阈。革缝其表。安以锁钥。呀如张口。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八 第 565H 页
恢乎有容。物物各异。种种在中。居防枕退。行与衾同。要莫尔要。功不胜计。庄园五石之瓠。宜其廓落无用于世也。
镜匣铭
静之以阖。密若无物。动之以开。皦如出日。开固非得。阖亦非失。韬光一匣之内。似有得于进退行藏。呜呼。孰使尔普照天地四方。
扇铭(并小序)
   居士有一扇。其制略削二拇箭。傅以骨。内傅者占箭三之一。外傅亦数寸有馀。居士爱其有肮脏意。每当炎暑节。坐卧相随。不以新间旧。殆三数载。乙巳夏。寄寓回龙洞。一日。因积雨瀑盛。倚石观水。偶失手扇坠之瀑。不见其踪迹。使弘谨裸以入探之。终不得。明日。又使傔人与健奴。肉搜岩窦荇根。又不得。居士嗒然无聊。如失左右手。历四五日。儿奴川浴忽得之。纸坏解在傍。竹与骨。固无𧏮也。使曝之待其乾。然后以旧纸依箭痕铺贴。今扇犹旧扇也。奇之。乃作铭曰。
金刚经苏州诗。江神无怪相猜。念汝百无寸长。水府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八 第 565L 页
将焉用哉。竹之性直。苦不能屈曲随人。骨之性硬。苦不能宛转取妍。捐之沟壑。孰不曰分所宜。然今乃驱而出之地上。晏然作合浦珠还。山中之木。不材而寿。吾闻诸漆园翁。所喜者。经历险阻艰难而不改旧日清风。
题李侍郎季受益运云锦砚
郁哉文房。云纹是张。黼黻之手。与物俱煌。岁乙卯中秋。樊岩七十六书。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八
 颂
  
庆运宫颂
有宫翼翼。 王止于堂。载贺载宴。有烂其光。匪 后攸乐。念我 先王。湾 驾昔还。茇舍斯张。癸巳冬孟。四日其良。 仁庙龙飞。 宗社有煌。于焉受宝。万世永昌。八旬我 后。斯羹斯墙。月在流虹。翼瘳有祥。矧玆旧甲。月日可忘。 王止于堂。 先烈是扬。称我兕觥。献以陵冈。
瑞岩颂(并小序)
   岩在 庆熙宫。即 章庙旧邸也。古称王岩。故光海营阙于此。及 仁祖反正。奉 仁穆大妃入御此阙。王岩之称。实为符应。 肃庙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八 第 566H 页
尝亲书瑞岩二大字刻于石。 今上癸巳。依瑞麦颂故事。命制瑞岩颂以进。
白岳之右。王气攸积。结以为岩。鬼悭神啬。如虎之踞。如龟之曝。异哉俗号。寔天之锡。在昔 章庙。此维为宅。渊鱼丛雀。有驱斯亟。莫为而为。预开新阙。粤癸 龙兴。有焕巍烈。奄主神器。临此紫极。石若能语。吾始有托。 王在岩前。熏以瑞旭。洪基不拔。有如玆石。 圣考曰咨。汝石之特。肇改以瑞。嘉号孔赫。云汉有倬。琬琰之刻。若汉楼桑。如周弘璧。岩兮万年。卫我 王国。 王命近臣。盍往以觌。臣拜摩挲。五云之侧。归院作颂。庸示千亿。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八
 赞
  
自题写真赞
我是君耶。君是我耶。吾方患吾有吾身。君胡为兮复我。垂绅正笏。所决者何策。发白颜皱。所成者何业。生老死太平。我乐而君亦乐否。
(右朝服本)
千古知心之契。惟我 英祖。前后再生之恩。亦惟我圣主。不有憸人之忌嫉。谁信我直道事君。生绡有时而敝。其有不敝者存。如欲考一生心迹。试阅箧中之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八 第 566L 页
文。
(右黑团领本)
圣上十五年辛亥。 御真图写。后承 命摸像内入。以其馀本。明年壬子妆。
尔形尔精。父母之恩。尔顶尔踵。 圣主之恩。扇是 君恩。香亦 君恩。贲饰一身。何物非 恩。所愧歇后。无计报 恩。樊翁自赞自书。
白云斋权公(应铢)画像赞
美须髯疏眉目。 宣祖顾曰良是良是。嗟哉。奋奇节立大名者。每在不识何状之地。出而仗义。功盖小华之国。退而若无。身卧白云之床。北落在天。生绡在堂。公灵奕奕。孰谓公云亡。
书李侍郎益运季受四十九岁真
画不无助。写尔精神。愿言益勉。使后人拜之曰 圣朝贤臣。
海峰大师影赞
红流之石。孤云诗千劫。伽倻之龛。海峰真一幅。诗与真孰寿孰夭。仙不死兮。释则无始无竟。吸红流之瀣。理伽倻之屐者。吾知其手摩孤云诗。顶礼海峰帧。
玩月堂大师真赞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八 第 567H 页
谓师视寂也。西峰之月留照浩劫。谓师不灭也。雪中之虹崇朝无迹。吾不知其生与灭切切于幻化之境者。妄也。龙象之奔走悲泣。欲寿虚无之真者。妄中之妄也。
文谷大师影赞
口学劳心学高。顿悟之言。妙不在多。惟口是骛。众生则那。升者其气。蜕者其影。因依有所。盍礼以顶。
秋波大师影赞(并序)
   师法名泓宥。俗姓李。号秋波。大君之裔。知县之孙。年十岁。读百卷书出。而需世。何适不宜。而乃祝发入会稽山中。坐禅四十年而终。未知所。乐何事。余窃悲其志焉。师幼学吾从祖祖父希庵先生。又尝得吾先子往复书一纸。至涅槃珍藏不失。其喜文章可知。今于赞影之什。重为之致意焉。
其状魁梧。其阀华显。一投空门。有溺无返。岂其所乐真在逃禅。抑有所厌。有甚灭伦。吾闻西域之俗。人生则吊。人死则贺。吊者吊其生于苦海。贺者贺其归于乐国。深寂之庵。四大归寂。不待人贺。师必自贺之不暇。一幅影子之复生于苦海。吾实欲为师相吊于稽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八 第 567L 页
山之下。
翠隐大师影赞
生果治其心。形骸便属外物。死果往而生。前尘不须恋结。泡散云收。是何七分之留落祇林。龙象之烧香膜拜者。可能谛文谷师相传之心。
华峰大师影赞
有而使无者心。无而使有者影。无固不妨。有亦非幸。月在秋潭。松挺霜岗。是维吾师之真。何必问一幅有亡。
月城堂费隐大师影赞
出世则忠国卫主。入山则见星悟理。祖师心印。我闻如是。敬其像。不如学其心。嗟尔龙象诸子。
雷默堂处英大师影赞
一瓶一钵。块坐面壁。其形也死灰枯木。及其仗尺剑赴国难。手提数千罴熊。其学也曰义曰忠。如师者。善用如来奥旨。安得不致敬于一幅影子。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八
 颁教文
  
正朝陈贺颁教文(乙酉○艺文提学)
八千岁为春为秋。群情之蕲向虽切。九五福曰康曰寿。缛仪之勉副何安。专由贰极之深诚。讵无八方之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八 第 568H 页
诞示。永惟寡德。忝受洪基。渊冰临履之怀。历四纪如一日。 祖宗陟降所佑。添二筹于七旬。举灵阁尚齿之仪。敢云 两圣之追配。迈宣尼从心之岁。尚愧一治之未成。夫何宾启之合辞。乃引宴礼而为请。断断血恳。岂曰非尔当言。昧昧我思。实亦有所不忍。长乐之古殿寥落。泣杯圈于终天。西郊之暮云杳冥。奏钟鼓于何地。况玆告歉于鲁野。莫宜颂嘏于周诗。念予一心之执谦。虽百牍而难许。冀彼群公之无困。以十条而用敷。咨我干尺之冲孙。罄尔方寸之纯孝。琅函泻一腔之恳。蔼然秉彝之良。匙箸停四时之供。允矣积诚之笃。祖依孙而孙依祖。不瑕有伤。情则礼而礼则情。岂忍终咈。于焉黾勉。遂费商量。匪予乐之攸存。焉用进爵。顾至诚之莫遏。强许呼嵩。贻燕谟而轸经用之忧。宁或为豫大之举。许陈笺而却方物之献。聊以示巽挹之心。告清庙而荐苾芬。临大庭而会簪佩。盈成是抚。若为祈永之图。慈孝并伸。可想率普之耸。旧堂今日览盛仪而兴怀。明岁何年念往事而成说。云云。于戏。三阳载届。属天地交泰之机。一德克昭。政君臣相勉之会。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八
 笺
  
英宗大王圣寿望八即位四十一年称庆 王世孙进笺(乙酉○艺文提学)
三朝问九重之寝。宝箓弥长。七旬添二筹之龄。缛仪诞举。今古事罕。中外欢均。恭惟孝隆尧羹。道阐箕范。大德克享。抚四纪于光临。休命用申。遒百禄于遐算。方群僚陈献寿之请。而小子效拜疏之诚。数行短辞。曷尽爱日之恳。十条明谕。奈切感昔之怀。犹幸止慈之恩。先许饰庆之贺。伏念鹤禁荷宠。鸠杖陪欢。奉俞音于称觞。屈指明岁。溢喜气于匝域。抃手今辰。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八
 状
  
伊川到任礼状
西省记马。兴倦钟漏之行。东郡佩鱼。喜深屏幪之庇。恭修礼状。仰摅鄙悰。伏惟观察使相公閤下。黄甲魁名。黑头方伯。抗独见而千万人必往。自期以无党无偏。制常赋而廿六州俱便。民庶几恒心恒产。属叨刍牧之寄。欣听棠阴之谣。伏念玉署旧僚。岩邑初政。研经半世。妄有意致泽君民。分忧 圣朝。恐难酬涓埃尘刹。
观察使到界礼状
閒爱孤云静爱僧。粗效松桂之读。皆有一天独有二。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八 第 569H 页
伫闻棠阴之谣。拭目清光。翘心惠化。伏惟观察使相公閤下。达城标阀。名场杜门。焉用割鸡。辍弦歌于百里。慨然揽辔。励澄清于一方。玆当玉节之来。益仰雪山之重。伏念遭逢 圣代。铭镂 君恩。米盐灰心。纵有感陶元亮柴桑倦鸟。饥馑惨目。讵敢忽邹孟子刍牧受牛。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八
 上梁文
  
子规楼上梁文
山哀浦思。百年之流峙不改。天长地久。一楼之成毁无常。人神为之合谋。云月为之动色。昔在帝重华巡野。乃有春三月登楼。三让越中。非有意于旋天转地回龙驭。五更楼上。不禁愁于夜月空山啼子规。乐府传声。僾怨恨于诗里。山氓掩耳。纷拜跪于墙边。伊来沧桑之屡经。于焉垫没之已久。鹃声此地。王孙女之咏诗何年。蜀魄东风。李荪谷之寓慕无所。怀帝阍而不可见。暮云荒荒。思公子兮未敢言。春草漠漠。使君圭测。抚溪山而彷徨。刺史车停。询父老而茫昧。况篱落爰居爰处。而基址指东指西。俄然百姓之家。遽归八人之焰。灰烬飘荡大风起兮。瓦础纵横真形宛尔。浃月经始。纵意匠之为劳。积雪峥嵘。奈木石之难具。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八 第 569L 页
乃隆冬之月。忽大雨连宵。于是泠浦冻瀜。运江筏而无碍。仄径冰坼。曳云根而如期。惟营邑自尽深诚。而宸极岂闻玆事。惟我 主上殿下。偶于万几之暇。念及六臣之忠。所事尽心。挹耿光于露渚。于斯起感。阅秘乘于沁都。惟玆史官返 陛之辰。适会名楼竖柱之日。藩臣驰盈尺之状。岂曰偶然。 神孙有一气之通。固如是矣。石室开匮。异哉不谋而同。铜山应钟。是何若符之合。孰能名焉荡荡。不敢归之冥冥。呜呼。锦水长流。明月不老。雕栏彩闼。恍仙人好楼而居。风马云车。慰我民不嚬以笑。听此如何不泪冤血。至今登玆聊暇消忧。翠华非昔。义起之坛壝邻近。感怀之 纶綍谆勤。青乌珠邱。四时之醴齐牲币。白鹤华柱。千载之城郭人民。玆陈短颂。助举脩梁。抛梁东。天下伤心是越中。惟有冤禽如昨日。青山花老哭东风。抛梁西。雨湿庭花花欲低。空里愀然如复见。画栏依旧与云齐。抛梁南。户长家前水似蓝。最是春深肠断处。冬青半掩落花岩。抛梁北。太白山光云外矗。白马翩翩影有无。问谁陪扈忠臣六。抛梁上。锦江东畔月华放。三更影落虚无中。奔走鱼龙水底荡。抛梁下。灰劫茫茫馀古瓦。天理人情不可诬。至今流涕经行者。伏愿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八 第 570H 页
上梁之后。 园陵有神。榱桷不朽。经营不日。告成功于二月中旬。 陟降在天。垂阴骘于千秋万岁。
华城八达山将台上梁文
千里所止维民和会新大邑。三军不可夺帅。迢递临高台。今此孰敢侮予。其所托重者将。曰惟华城地势。实为青邱关防。山河效灵。宛是岐岑龙凤之舞。父老掩泣。如闻缑岭笙鹤之声。大邦维屏。直北之城阙匪远。重门以待。三南之舟车并臻。漠然山高而水清。金将军之毅魄如在。久矣天悭而地秘。柳处士之只眼若神。猗我 圣明克恢远略。云委雾集。涌出扑地之闾阎。风挥日舒。络绎自天之纶綍。三里城七里之郭。刱神机于迨天未阴。一夫当万夫莫开。绵 国祚于如川方至。于是捐帑金而千军曲踊。斲山石而万颗争来。龙渊送凉。役丁收成雨之汗。鸥浦息浪。海若献干云之材。千堞峥嵘。与国势而并峙。万杵腾跃。揽众心而共成。所贵安不忘危。何以守之得要。如呼小儿拜。宁或汉太祖与同。借问大将谁。宜令霍骠姚在此。粤瞻山八达其上。可坐长千夫之雄。杨峙之迥壄苍茫。马去牛来之历历可辨。莎屯之邃樾葱茜。鱼丽鸟翼之隐隐如排。石城晴烽。报平安于每夜。南汉雄镇。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八 第 570L 页
作掎角于千年。四达谓康五达谓庄。尽入指点之际。前军曰茅后军曰殿。不出掌握之中。古来先据山者有功。岂可不择将而予敌。花山崒嵂。恍若莲花台削成。柳川滢濙。尚想细柳营制置。乃于烟岚高处。遂筑旗鼓崇台。翠蕤红旓。荡日星而相照。云龙风虎。振光耀而交回。制外居中。仗鈇钺而顾眄。登高望远。倚金坛而周旋。生门死门。豹韬之奇变莫测。六伐七伐。麟阁之丹青有期。白羽扇挥。不闻喧于建牙吹角。青绳路直。相告欣于听籥瞻旄。风前之草木知名。山中之藜藿不采。属大事当一面。 朝廷之倚毗何如。得猛士守四方。 王国之安危斯系。夫奚但唐奉先洒扫。抑亦为周洛邑保釐。于焉栋宇之屹然。益复声威之俨若。丹梯缥缈。不劳仗剑而登。华构崔嵬。且安运筹之坐。山溪险固。表里全体之无不谙。沟堞深崇。傍曲纤毫之皆可悉。材官贾勇。逞技艺于军前。众旅同心。凑精神于台上。 仙寝咫尺。长瞻佳气之无时无。 行宫暮朝。每指祥云之起处起。恭疏军旅之学。助举儿郎之呼。儿郎伟抛梁东。春营朝日鼓声雄。健儿参谒誇身手。意气腰间五石弓。儿郎伟抛梁西。浮天沧海失端倪。鲸鲵不敢春吹浪。永夜楼船木宿低。儿郎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八 第 571H 页
伟抛梁南。秃城山木暮云参。曾经 鹤驾从容处。民到于今涕泪含。儿郎伟抛梁北。不雨何虹桥影直。城头不尽铙笳声。认是辕门胜战曲。儿郎伟抛梁上。兵气消为化日朗。云里仙人舞袖閒。抱琴玉女娇相向。儿郎伟抛梁下。轻裘缓带多閒暇。令严街路少人行。明月悬空击柝罢。伏愿上梁之后。彩变壁垒。势增金汤。东西都之镇坤维。碧嵩清渭。南北军之应天象。玄武钩陈。武库连延。皆从出韩之强弓劲弩。仁政旁达。可以挞秦之坚甲利兵。阴闭阳开。听元戎五申三令。河清海晏。奉 明主万岁千秋。
花山龙珠寺上梁文
世尊卜五王。神地如是我闻。周穆刱八会。道场若有灵助。然而竺乾之诞说茫昧。姬代之往事有无。曷若相基于 珠邱之傍。标号于金地之列。推福田利益之法。祝 圣寿于无疆。奉 园寝吉蠲之需。赞 睿孝于不匮者哉。猗玆阎浮大地。无若隋城一区。支分俗离。飞腾五六百里。精殚造化。藏秘万亿千年。其犹龙乎无穷。体势之神变。疑弄珠是不尽。淑气之团凝。望之则逶迤蜿蜒。恍若穷玄间而御云气。就之则缜密温润。依然入沧海而摘蚌胎。阴噏阳嘘。宛九五在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八 第 571L 页
天之势。山辉川媚。迈十二照车之珍。不图形像之至斯。允矣遭逢之有日。惟我 主上殿下。孝源百行。学贯三才。僾 宸慕于墙羹。日瞻月觐。结 圣虑于滦水。霜凄露濡。龟龙阐箕圣之书。迄有雨时若旸时若之政。奎璧应周公之眼。讵无天不爱地不爱之休。遂奉 龙輴。爰移 象设。玉涕成血。 御袖汍澜。玄雾蒙山。 隧阁昭朗。况复汤泉熟路。山城旧寮。遗氓拥途。争洒净饭城之泪。群灵护 驾。载完金粟冈之仪。精诚默凝。格上天而相感。吉庆旋至。彻下地而昭休。乃以靡不用极之忱。遂决于焉建寺之议。千乘之 代理未究。尚冀三乘之普施。八方之追养克伸。庶期十方之冥佑。昌歜供嗜。非无太常之味珍。美芹献诚。所贵香厨之泡净。 宸襟妙运。仰认心上之经纶。众力欢趋。斯有眼前之突兀。尔其前瞻则古塔抽笋。背指则妍岑似花。浮柱横纵。渭滨竦千亩之竹。飞甍错综。银浦织七襄之丝。绣闼晚披。古西门之淡霭如画。彩栏晴倚。细南桥之芳草连空。三千兵马之坊。从古有号。丈六金人之像。不日告成。于时 鸾舆宿斋。 龙颜含戚。缑岑鹤影。彷佛卓锡之林。虞韶凤鸣。杂遝敲磬之地。栴檀共 御香浮动。松柏与羽旗翩翻。而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八 第 572H 页
恒月升日之嘏。万民所望。想穷天极地之痛。千佛皆悲。惟 中宸肇锡以名。由平日欲报之德。玉龙师之慧眼。洞彻诸天。金锁老之危衷。留待今日。玆陈善颂播告众生。儿郎伟抛梁东。海门朝日满天红。恰似神龙初罢睡。抱将珠颗弄晴空。儿郎伟抛梁西。柳川东北店烟迷。 銮舆岁岁经过地。霜露郊原万叶凄。儿郎伟抛梁南。雉堞萦山滴翠岚。 圣代河清春似画。老僧閒扫雨花龛。儿郎伟抛梁北。八达山前移井陌。依然昔日新丰村。鸡犬家家各自识。儿郎伟抛梁上。重日前星乾象旺。草木昭回被 耿光。雪山争似乔山嶂。儿郎伟抛梁下。䆉稏如云满大野。白头扶杖山前翁。华祝朝朝向北贺。伏愿上梁之后。一炷传灯。三元调烛。无菑无害。长献 宗国之祯祥。不骞不崩。永为 仙寝之卫护。神京孔迩。无疾病 君王每临。云乡不遐。在左右 陟降如见。
蔡润铨杨根新屋上梁文
白鸥谁能驯万里。荣辱得丧付之浮云。鹪鹩不过巢一枝。优游偃仰聊以卒岁。爰居爰处。吾爱吾庐。主人遐土翘材。名门令裔。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京城。抱道诜无学之才。馀事风水。同范公学医之愿。孰非及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八 第 572L 页
人之仁。以君平下帘之心。莫取非吾所有。乃相邦畿止民之所。遂为鹿门尽室之谋。惟玆杨根县中。不让桃花源内。江山如待。风月多閒。邻斗尾而接黄骊。皆称上游之胜。左青龙而右白虎。端合中央而居。山腰亩十千横纵。黍稷雾合。樵手日三四还往。榾柮云屯。轻舟过万重之山。木道贯于清汉。小僮扫三径之叶。藜杖通于芳邻。乃巳年之春。建子坐之屋。涂以土覆以茆。一间二间止七间。助其粮借其佣。南舍东舍及西舍。人生贵适意。何羡于我厦屋渠渠。爵禄不入心。惟有随君白云处处。水钟寺里山钟发。每诵希庵公善谑之诗。南日院边西日斜。喜说尹掌宪属对之妙。百年如是。数椽何妨。挈妻携孥。不惮山川之远。良辰吉日。俨见工役之成。乐意相关。莺出谷而清啭。吉气先得。鸟择林而安巢。爰举老夫之辞。俾助儿郎之唱。抛梁东。淡淡畬烟二月中。随意课农田畔立。青蓑细雨又微风。抛梁西。三角祥云望欲迷。耕凿康衢歌一曲。祝 君眉寿与天齐。抛梁南。梦中飞凤湿晴岚。春来栗岘栽松约。珍重樊翁为送骖。抛梁北。开牖清风来日夕。折腰归后始羲皇。笑杀渊明犹近俗。抛梁上。二十八宿森相向。夜诵青乌要眇言。仰观俯察理昭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八 第 573H 页
朗。抛梁下。岸外长江流不舍。有时钓罢月中归。山翠苍苍衣上洒。伏愿上梁之后。道眼入微。家事如意。苟完苟美。所贵随处安身。某水某邱。何必故园在目。夜来熊罴吉梦。老去鱼鸟主人。如果能子子相传。不害为上上吉地。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八
 说
  
案花说
余观察西京。尝行部至江界府。府妓举馔案以进。案中竖所谓绣瓣。莲花叶与花中所安象童子者。殚极技巧。光耀照席。府伯时在傍。余偶问曰。府穷塞之地。谁为此巧习。府伯曰。傔有业此者。适自京来。故使制作耳。及退案。余谓妓曰。绣莲姑置之席。余本性不喜这般物。盖惜其煞费人力者霎时挼破于床撤之际耳。自是历州府之滨鸭江者凡五。而馔案之进。虽无绣瓣。剪䌽为花。红红绿绿。不胜其掩映饤饾。余心笑西俗之伧。及抵湾府。湾尹语次曰。本府无花匠。案花不能称意。是可愧也。余怪其非所当言。答曰。案花无亦可。何言之勤也。尹曰。使家之入江界府也。以绣莲有所云云。故列邑吏人之探巡旆动静者皆飞报以为使家爱花甚。若不以花为悦。事必有梗。以故列邑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八 第 573L 页
皆恐㥘。务以花相胜。本府非不欲也。不能也。是以为歉然耳。余于是始知江州之一动静。遽为人所窥度。以贻弊所经。而不知其由我反以为西俗伧也。遂以是语湾尹。一笑而罢。呜呼。按使不过一道伯也。列邑之必欲窥其好以中之。以悦其心者。为命脉悬也。因是而思之。人主之尊。天也。亿兆之命脉。夫孰不悬于一人也。其嗜好不一其端。左右窥者不知其几千百。一有所嗜好出于不正。而近王所者朝夕而觇之。隐约而猜得。言言以迎。事事以合。使人主好己无斁。然后暗肆其妒贤嫉能蠹国害民之手。国随以倾覆者千古滔滔。可不惧哉。吾闻案花事。得为人上者之所可戒。遂为之说。
玉鹭说
玉鹭所以饰笠也。国制。镂玉可三寸高。以金团承底。安于笠台之上。以别将臣。内而大司马及五营大将。外而观察节度防御等使用之。外是者不敢。其重如此。岁庚子春。余以大司马。侍春塘台幄次。 上笑谓臣曰。卿所植玉鹭从何得。臣对曰。从前兵判具允钰借来。 上曰。此大内物也。厥品温而润。为蓝田产无疑。刻法殚极巧密。非中朝玉工以艺名者。做不得。故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八 第 574H 页
相柳西厓之为都体察使也。 宣祖以是宠锡。终其身用之。及西厓死后。复入大内。寔传至今矣。曩予赐洪国荣。必自洪而转及于具矣。西厓国朝名相。卿又尊慕西厓之人。特以此赐卿。卿其保佑王室。西厓是似。仍以为子孙宝。臣拜手感泣而退。乃作铭曰。
有美厓相。如金如玉。 圣祖之赐。物与人得。念玆贱质。为瓦为砾。琬琰之宝。不称其锡。臣拜稽首。戴若 恩山。曷不自勖。见物思贤。此身之生。国耳忘吾。此身之后。世世环珠。
龙虎图说
龙虎图二簇。世传吴道子笔也。昔韩石峰濩。随贡使入中国。 明神宗显皇帝闻濩笔法妙天下。 命书进扁额。赏赐内府珍藏二簇。即龙虎图是也。是图也皆以墨不以彩。龙在海涛荡潏中。头角乍隐乍现。两睛勃勃英猛。人不敢久视。虎坐长松根。将五雏毛茎一一森动。直令人汗背于寻丈之外。盖画笔之夺天造者也。方其 帝庭之颁。中朝学士叹息言。吴道子真迹。流出东国云。石峰常爱护如天球。临死裹送于竹南吴尚书竣。盖笔家衣钵之传而兼以画也。吴药山光运。以竹南后孙。奉持甚谨。未尝容易展视。一年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八 第 574L 页
一晒而止。人不得饫观。赵相国显命尝来访药山。笑曰。今日之来。意不在主人。欲一见龙虎图耳。药山出以挂轩楹间。相国嗟赏半日而去。及药山殁。余恳吴侍郎大益。借将来张之壁上。非徒要以偿先睹为快之愿。兼欲试人之知不知耳。时盛夏日长。客来者多有。皆如见如不见。未曾有举一辞问者。余亦默然而已。观其色。以为贫家弊障陋劣不足观也已。如是者凡五六日。余亦意倦。遂捲以还其主。叹曰。苟使闾巷俗师。画龙画虎。以丹彩施之。妆以锦绮。沽衒人眼目。人必爱玩之不暇。是图也水墨其体也。缘以饰者又纸耳。年久敝涴。有其质而无其文。又孰知千古至神之机藏之于不显之中也。触类而推之。世之相士也犹是。相文章也亦犹是。吾于滔滔肉眼。何责焉。历累日而慨恨不平。书以警末俗云尔。
食性说
食性也。与生俱生。然天下之人。食性之不同。如其面之各异。有嗜甘者。有嗜酸者。有嗜咸者。有嗜淡者。虽圣贤。于食则不能无偏。文王之昌歜。曾晢之羊枣是也。人之生也。禀五行之性而气以成形。则随其禀之厚薄多寡。性亦以之。固理也。独怪夫少而壮而老且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八 第 575H 页
及焉。则不特颜之渥者变而为枯。发之漆者变而为雪。其性之从以改迁。不啻若昼夜之相反。少之嗜甘者或嗜酸焉。嗜咸者或嗜淡焉。视前日之所嗜。不至于嚬蹙而哇之者几希。以一人之性。前后之不同若是其相悬。其故何也。噫嘻。我知之矣。人生而死。身之大变也。身且变焉。性其可不变矣乎。今夫天。理气之主也。虽不敢隐度于无声无臭之际。人。天之生也。凡为人子者其性其行。惟其父是似。观于人。独不可以知天乎。天之性。本嗜善而厌恶。以故方天之少也。善者必辅之翼之栽之培之。宠以高位。子孙保之。吉庆善事。咸萃其门。恶者挫遏沮抑。不俾易种。使天下之人晓然知天之性有嗜有厌。为善者劝而为恶者惩。近世以来。厌其所尝嗜。嗜其所尝厌。恶者。千亿化身。妒贤负国。其罪上通于天。而天乃以尊荣逸乐。享之。善者。知有义而不知有利。知有国而不知有身。蚤夜修行。良亦苦心。而天乃饷以横逆。锢以轗轲。使不得容其身。天一也。其性之有古有今。不亦可疑之甚乎。是以韩愈以为天都不省记。柳宗元以为天本憎嫉人。此皆出于疾痛穷苦无所归咎之意而要皆不识天之性耳。天之生久矣。今以元会推之。午将尽而未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八 第 575L 页
届焉。天之未。人之六十之际也。人之跻六十之筹者。未有不变其性焉。天乌得不然。此非天之所乐为也。实有莫之然而然者。呜呼其可悲也已。虽然。嗜善而厌恶。天之性正也。好恶而恶善。天之性变也。君子如欲践形。信其正而已。乌可因其变而有所前却于为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