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樊岩先生集卷之五十一 (自动笺注)
樊巖先生集卷之五十一
 墓碣
  
星湖李先生墓碣
先生諱瀷
字子新
姓李氏
隱居修道廣州之瞻星里。
自號曰星湖
以是也。
先生二歲而孤。
母夫人憂其淸羸善病。
不使早就傅。
稍長。
仲兄剡溪公學
專心劬業。
聰穎絶人
博覽羣書
仲兄世禍
無意於世。
擧子業
第三玉洞從父兄素隱二公遊。
慨然求道之志。
危坐一室
取經傳及有宋程朱東退溪書
俯讀仰思
刃迎縷解
葢其入道之門。
惟敬是主。
嘗曰。
未發。
靜時敬。
已發。
動時敬。
動時之敬。
亦只本於靜時工夫
若靜不能主敬
如何持守得正
敬齋箴圖若說。
動靜不違表裏交正爲節度焉。
若其進學之方。
行必以知爲先。
故以致知爲力行之本。
知之將以行之。
故以力行致知
病後之學者專意言句之末而其於實工
多未肯下手
每曰學其言而心未必喩。
心雖喩而身未必行。
要須體之於己。
然後心可喩而身可行
靜存動察。
眞知力行
用工之無偏倚
有如者。
朝廷聞其名。
繕工監假監役。
不就
篤老
授僉知中樞府事。
優老
典也。
嗚呼
先生之壽。
孟子不動心之年。
加倍而尙有餘籌。
凡於性分之所固有
一理不究
職分之所當然
一事不備
行可通神明而其原出於戒懼謹獨
可以貫天人而其基始於銖累寸積
地載海涵
範圍大也
蠶絲牛毛
分數之密也。
以之使展布於世。
則君而爲堯舜之君。
民而爲堯舜之民。
理在不疑
先生於時
眞正抱負
不克施一二。
後生所得以見者。
家行之嚴於禮律也。
可以傳者。
獨至論之載諸紙上者。
其以家行言之。
以不先考顔範爲至痛。
語及未嘗泫然垂涕
衰老亦然
當先不諱之歲欲追服
已而曰。
退翁亦如吾幼孤
然莫之行焉。
退翁吾師也。
豈敢過也。
終其年齋素
居哀慕。
無異持縗。
平居
晨起謁廟
退坐書室
衣帶必飭。
士友相見
拜揖必恭曰。
拜爲禮始。
何憚而不爲
以故門人子弟經宿私次者。
入必拜見
出必拜辭
閨門斬斬如也。
子姓親族
不許無故入內
誦易家人曰。
家人嗃嗃未失也。
婦子譆譆家節也。
其於兄弟子姪
恩愛敎育
一出於誠。
雖族踈者。
飢則周。
病則藥。
死而賻襚之。
嫁娶失時者。
辦其具。
不廢倫。
先塋有代遠不能祭者。
各置墓田
用歲十月行事
八世敬憲公宗子家。
歲率宗人一祭。
著說而明其義曰。
國朝公子勳臣之外
無立宗之文。
庶姓大族
無統屬。
然據王制別子爲祖繼別爲宗註曰。
雖非別子
始爵者亦然
䟽云。
異姓大夫者。
亦得爲太祖
此爲庶姓立宗之證也。
以至論言之。
類皆深造自得
發前未發者耳。
河洛則曰。
河圖之數。
其以奇耦者爲先天圖。
其以配合爲後天圖
其以生成者爲洛書
洛書演而洪範作。
其二五事之肅乂哲謀。
聖。
互見於八庶徵洛書中二八交換
箕子豈欺我哉。
三代井地
則曰自五十而變爲七十。
自七十而變爲百畒者。
若易其經界者。
先儒疑之。
然不難析也。
乃辨其一井九田。
一田四區
區方五十步之制。
明夏時一夫一區
一夫增受二區。
一夫增受四區
夏殷周之自五十變而至七十百畒者然也。
孟子豈欺我哉。
三代正朔
則曰改改月。
諸說紛然
難以折衷
而考之詩,書,易。
分明不改時月
考之春秋孟子孟獻子之言。
分明時月
然則時月
東遷以後末失也。
有能於東遷以前得改時月之文者哉。
王風
則曰鄭玄諸儒。
以爲東遷以後
王室卑弱
諸侯等。
不爲雅而爲風。
風雅自有
體裁
不繫興衰
業方隆。
亦有風。
二南是也
諸侯之微而亦有雅。
抑詩是也
王澤竭而變雅作。
王縱卑弱
不得變雅之末乎。
季札周王在衛下。
邶鄘衛王
東都也。
東都者。
王城也。
天子諸侯之所。
後乃遷居
大都會
莫不有詩以觀民風。
前焉則豳周有風。
後焉則王城有風。
王風云者
王城之風。
非爲平王設也。
三經四書小學近思錄心經
字求其訓。
句索其旨。
皆有疾書
葢取橫渠妙契之義也。
其序自孟子始曰。
世則後。
以義則詳。
後則近詳則著。
故求聖人之旨。
必自孟子始。
其於禮原本三禮
旁通杜佑通典歷代諸儒之說而折衷家禮
故又有家疾書
至若刪節冠儀,嫁娶儀,喪威錄,廟墓享祀儀諸編。
著爲一家之法。
尊慕退溪
無異朱子
言行見於遺集
及門人所記者
編輯近思之例。
名曰道東錄
又取論禮書
分類編摩
名曰李先生禮說。
退翁以後
四七理氣之說。
朱子解道發於義理
人心發於形氣
語類所載四理七氣。
有所牴牾
撰四七新編
發揮朱子之旨。
羽翼退陶之說。
雖處𤱶畒。
未嘗不以斯世爲己憂。
撰藿憂錄僿說等編。
慨然歎曰。
百世善治
由於三孼
尊君抑臣。
嬴政始。
公元1681年
不能革。
用人尙閥。
自魏瞞始。
不能革。
文辭科試
楊廣始。
不能革。
三孼不去
不足以言治。
三者之中。
科擧尤害。
若曰善於此。
則唐之楊綰所論孝廉科。
國朝趙靜菴先生賢良科。
其次也。
靜菴旣配聖廟而無一人擧而行之。
何也。
患東史踈舛
則托門人安鼎福
授以義例
成信一帙
著詩文並撰輯諸書
合爲數百餘卷
要之學問去文務實
禮則棄奢而從儉。
經濟則損上而益下。
探本挈要。
各有條理
可擧而措之。
嗚呼盛矣。
本系黃驪
鼻祖高麗仁勇校尉仁德
世祖諱繼孫
兵曹判書諡敬憲
嘗爲北路觀察使
儒化丕彰。
北人建院。
以先師之禮。
曾祖諱尙毅。
政府左贊成。
諡翼獻
實爲 穆陵名臣
祖諱志安
憲府持平
眉叟許文正
遊鄭蔥山門。
道義相推詡。
考諱夏鎭。
憲府大司憲
肅宗時
力扶淸議
士流所重。
前妣 贈貞夫人龍李氏
留守後山之女。
後妣貞夫人安東權氏。
大後之女。
先生夫人出也。
先生以 肅宗辛酉生。
卒于英宗癸未
享年八十三。
纔屬纊。
卽設餘閣之奠。
殯前不廢朝夕饋。
斂用紙衾
紙書銘旌
棺不漆。
塗以松脂
先生平日也。
門弟子吊服加麻以至期。
公元1763年
人在袒免之外者。
布巾布帶。
葬而除之。
在家北壬坐之原。
先生初娶高靈申氏。
正言必淸之女。
不育
再娶泗川睦氏。
進士天健之女。
二夫人先生墓。
一男孟休文科狀元
官止正郞
傳家學早卒未究。
一女適衛率李克誠
正郞娶參判蔡彭胤女。
生一男。
九煥國子生員。
衛率系子
曾玄以下不錄
濟恭按節畿輔
行部郡縣
迂其路。
歷拜先生於瞻星里第
先生時年八十一。
端坐矮簷敝屋下
眼彩炯然欲射。
踈髯下垂至帶。
未拜。
肅然起敬
卽之則樂易寬廣
談說經傳
揚扢古今
聞所不聞
竊自恨世故驅人。
不得一瓣心香
事之於寂寞之濱。
今於三紀之後
先生之從孫處士君森煥。
家狀托銘於濟恭。
濟恭老耄耳。
安能形容有道氣像
但念吾道自有統緖
退溪我東夫子也。
以其道而傳之寒岡
寒岡以其道而傳之眉叟
先生私淑眉叟者。
眉叟而以接夫退溪之緖。
後之學者斯文之嫡嫡相承不誣者。
然後庶可以不趣向
以是而銘先生可乎。
處士君曰。
之言也要而不煩
先生矣。
斂袵而爲之銘曰。
抱道而莫能致澤。
一世不幸
著書而亦足嘉惠。
百世之幸。
天之意無乃在是歟。
一世短而百世永。
銘先
生而勉吾黨
盍與讀先生書。
傳統由己而由人乎。
輔國崇祿大夫戶曹判書判義禁府事完陽府院君公墓碣銘
公元1537年
公諱元。
字元甫
號松菴
 定宗大王十男德泉君諱厚生玄孫也。
曾祖新宗君諱孝伯
祖會津君諱敬孫。
皇考永善君諱簡。
南原丁氏。
參議自堅之女。
嘉靖丁酉公生。
八歲
父艱
儼然持衰成人
奉祖母與母夫人
寓居驪州。
公王家孫也。
富貴綺紈
淡泊
不以外物嬰心
挾冊從師
師家大嶺
一舍有餘。
來往不言勞。
夜必燃松讀書
文辭日以進。
 中宗丙寅
別試
卽拜曹佐郞
未幾
承重祖母夫人喪。
服闋
典籍
改禮曹佐郞
己巳
拜司諫院正言
有戚臣用事者欲令公附己。
誘脅多端
公正嚴斥不少撓。
遇事抗言無所避。
謇然有諍臣風。
用事者惡之。
斥補京畿都事
又補黃海都事
壬申
高陽郡
丁丑
入爲司䆃僉正。
明年
出宰廣州
公治高陽
撫摩是務。
不事威刑
廣大州也。
荐飢
民多化爲盜。
閭里無所畏忌
公至則捕渠帥十數人
悉殲之。
由是桴鼓不警。
事聞褒陞一資
賊孥律當屬之官
有權宰要脫其婢僕
屢囑。
竟不聽。
權宰嗾人斥他事
還收
公元1764年
資乃已。
辛丑。
出爲延曙察訪
公議咸憤。
夷然不以爲懷。
莅職益勤。
乙酉
朝著復新
始以弘文館副修撰召還。
軍器寺正憲府掌令,諫院獻納
丁亥
倭奴陷鹿島。
 上命邊良傑往勦之。
從事幕府
始終贊畫功不淹。
時人
於是乎服公之智略優於文墨也。
歸拜司僕寺正,弘文校理
舍人檢詳
未及拜。
庚寅。
以 玉冊書寫勞。
通政階。
拜工曹參議
壬辰。
倭冦急。
 上幸龍灣
雪涕徒步
執靮而前。
顚仆危死者數。
未見怠倦也。
 大駕松京
擢長銀臺
龍灣
 命貳宗伯
母夫人時年七十八。
避兵奔竄
秤量恩義有時輕重
不忍先其母而後其君。
效勞板蕩之辰。
受知危難之際者。
人有所不可及如此
又長銀臺
當是時。
儐接天將。
調發官軍
書檄旁午
出納禀覆
動中機宜
行朝諸臣。
歎服焉。
癸巳
天兵勦滅賊。
 上還京都
公乃上䟽
請尋母夫人湖西禮山
以還
 上嘉而許之。
特賜米肉帛絮
異恩也。
乙未
陞資憲拜漢城判尹。
戊戌
提督董一元接伴使
下慶尙右道。
時。
以南酷經兵燹
饑荒赤立
郡邑不可常禮
以便設供饋。
都監一路望士四人以委之。
日與區劃
外以繼天兵之廩餼
內以
小民杼軸
迄罷還。
不知飛輓接濟之役。
歸而言四人於朝。
並授以官。
辛丑
判工曹。
判度支
明年
母夫人喪。
年過六十。
執禮少壯者。
甲辰
服闋
陞崇祿。
復判工曹。
兼判義禁府事。
乙巳。
策扈 聖二等功臣
進階輔國
封完陽府院君
公家服食
蕭然寒士
田不增一畒
無過數椽。
考官赴試院。
適値嚴沍。
不能裘。
寒疾舁歸。
 上聞之。
內醫診視
藥物交於道。
竟以是年十二月十五日
卒于寢。
壽六十九。
訃 聞。
震悼輟朝
賵賻優厚
特賜禮葬。
丙午二月某日
葬于驪州品谷酉坐之原。
朴厚沉洪。
其外野人
中實不可奪者存焉。
當 宣廟盛際
羣才彙進
魚鱗雜襲
以公通才峻望
何適不宜
而拒當路守已見。
擯斥潦倒十年
無懼無悶
洎乎積屈蹔伸。
又値國勢危急
險阻艱難
備嘗之矣。
卒能以喉舌之任
協贊機密
克復三京
 天眷日注
簡擢彌隆
以至於策名帶礪之券而人臣之位極矣。
 敎書有曰。
義雖有君臣之分。
情實同父子之親。
千古之下。
亦可以想見當日契合也。
公家甚備
太夫人
年位崇高
承顔服勤
未嘗一日少懈
祿俸均於弟妹
餘及親黨
無問遠邇
歿。
斂以舊衣。
殯之旅
次。
嗚呼可敬也已
著詩文。
盡佚兵火
星山酬唱錄行於世。
筆法擅名一代
 山陵寶牒
 太室玉冊
公所寫進者多。
公初娶丹陽禹氏。
部將哲之女。
後娶安東權氏。
典簿恒之女。
相國轍之孫也。
生三一女
長庚正郞
次乙俊副司直。
次寅俊平市令
權氏出也。
女適正郞安克悌。
禹氏出也。
孫曾以下
不盡錄。
公歿殆二百年。
七代孫茂。
公狀來乞銘。
孝孫追遠之誠不忍孤。
謹爲之銘。
銘曰。
昔 宣廟世。
運値中興
天肧賢俊
興雲蒸。
公有衷素
鴨水在彼。
機務霧集
密勿終始
扶還日轂
 淸廟鍾簴。
 王曰勳勞
予惟汝許。
有儼麟閣
公載其名。
公平生。
板蕩識誠。
王家有孫。
載揚之光。
刻眎千刦
我銘孔彰
鼎谷曹公墓碣
公元1786年
濟恭
不屑黨論
以爲朱夫子元祐元豐之際曰。
元祐之人。
徒知異己者之爲小人
不知同己者之未必君子
大賢不偏不倚之論也。
以故凡於國朝分黨以後互相傾陷之言。
皆莫之必信
今覽鼎谷曹公狀。
始終哀榮
令人髮竪氣湧。
於是始知己丑獄之網打一邊善人
而主其事者。
雖千百世。
公元929年
不得小人之目矣。
公諱大中
字和宇
曹本昌寧盛族
高麗昌寧府院君之後也。
簪組赫舃。
八世平章事
入 聖朝有諱璘。
漢城判尹。
不起
生諱恰。
兵曹判書
封玉川君
諡恭僖
玉川
淳昌舊號。
其所居鄕錫封焉。
爲公六世世祖也。
曾祖諱穩。
掌隷院司議
祖諱健。
司圃署直長
皇考世明
 陵署郞。
羅州鄭氏。
直長覩之女。
判書軾之孫。
 明宗四年己酉公生。
成童
遊眉巖文節公門。
文節論經義。
嘖嘖焉。
萬曆丙子
進士
所製詩一出
士皆傳誦
西平韓公浚謙語人曰。
此唐人語也。
壬午
文科調承政院注書。
薦入藝文館
奉敎
 宣廟其筆翰。
嘉奬焉。
遊泮宮。
退溪李先生
先生後語思菴朴公淳曰。
曹某眞通儒也。
思菴答曰。
此人剛方正直
置之風憲之地。
宜有可觀
嫉惡太甚
少容物之量。
恐非公輔器也。
當是時。
朝廷標榜起。
曰東曰西。
龍戰玄黃之漸。
公疾鄭澈甚。
登第
還淳昌郡。
戛其門不入
又嘗同舟涉錦江
不與語。
靈光公喜。
在座
旣濟戒之曰。
此取禍之道也。
丁亥
自兵曹佐郞
出爲全羅都事
黨人實擠之外也。
公廵列邑審災傷
糾摘不少貸。
墨守多解緩去者。
寶城郡。
設軍
籍講。
參試者。
靈光金公潭陽守金汝岉也。
時。
鄭賊汝立斃。
討逆赦文至。
公曰。
此國之慶也。
不可飾喜
與兩試官
置酒張樂以罷。
先是
汝立出入李文成公門。
竊名譽。
嘗指庭前杮木曰。
孔子爛熟杮子也。
未熟杮子也。
公聞之。
大駭曰。
汝立非愚則妄。
君子一言以爲知。
一言以爲不知
果發此言。
得不畏人誅天殃歟。
谷卒。
汝立又趍附李潑。
谷甚力。
至謂之誤國小人
公又曰。
一人而初爲孔子之亞。
終爲誤國小人
何其愛憎至此也。
遂貽書李潑曰。
胡康侯之賢。
不識秦檜之姦。
安知今世無此等人耶。
曹操欲緩呂布之死
昭烈曰。
明公不見丁建陽董太師乎。
亦頷之。
背恩負義
人情之所共惡也。
好而知惡。
君子之所尙也。
葢謂勿交汝立之意也。
其燭奸之智。
先事之誡。
何其明且切也。
其廵寶城未發也。
觀察使驛使
使公製文廟慰安文。
全州大成殿上樑文
卽汝立所製。
多士醜之。
將改建故也。
公立就之。
其略曰。
幸賴聖鉞。
陰討凶獰。
敦賊已跽。
莽惡留甍。
擧木可焚。
削墨則輕。
其懲討之嚴。
何如也。
至是。
黨人乃以鄭賊之投托李潑。
一網奇貨
於是
狎客白惟諴,梁千頃,丁巖壽等。
光州校宮。
公元1770年
捏造欺天罔人之䟽。
以李潑,李洁,鄭介淸夢井,李黃鍾及公。
一歸之汝立之黨。
葢皆一邊淸流善士也。
公則曰。
以聞汝立死。
之流素食
䟽入。
秋浦黃公愼
以正言。
語稠廣曰。
使曹某爲正人也。
不爲涕泣
奸人也。
逆賊旣誅之後
寧有對人涕泣之理。
此䟽不成說不近理
公廵到萬頃縣。
被逮就獄。
寶城試金汝岉等爲證。
鞫廳大臣鄭澈不施
但令捕入寶城知印母一。
拷訊甚酷。
三人者皆不服而死。
臨死
與其兄敏中書曰。
 主上聖明
天亦有知。
弟今以自外至者。
抱冤而死。
曖昧極天
是實命也。
死後則必有一道公論
然晩矣。
可笑
子順男頗向學云。
死亦可慰。
十分勸勉
作好人。
勿以我死而少弛
我死眞所謂也。
歸咎於造言之人也。
絶命於獄中。
庚寅三月十三日也。
享年四十二。
白沙李文忠公
以問郞目見時事
對人輒盛說其冤死狀。
公之喪自京而歸和順舊第
路過井邑
李忠武公舜臣時宰井邑
文致奠哭甚哀。
人皆危之。
忠武曰。
不知曹公罪名
不能自已
澤堂李公植撰忠武行狀
首揭此以美之
臨絶一詩曰。
丹心一片有誰知。
未吐深冤恨死遲。
地下若從比干去。
孤魂
公元1591年
不須悲。
奸臣崔滉撤去上句
以下一句
誦陳於 上曰。
旣以比干自况
則比君父於何地。
以是激 上怒。
追加極律。
禍及泉壤
妻妾子壻弟姪逮捕
覈訊甚急
於是鄭澈亦恐爲公所不容。
請斷以次律。
不從
獻議曰。
大中凶惡情狀
已露於詩句
但護賊自有其律。
妻妾壓膝
愚見實有未安。
 上稍納其言。
及覽公所家兄書及獄中詩上句
全州大成殿慰安文。
惻然興感
 放釋親屬
籍産亦還給焉。
方崔滉之誦詩鍛鍊也。
牛溪文簡公鄭澈書曰。
詩本大段
何不調劑
此非稱念獄云。
明年辛卯
 上大悔悟
下敎若曰
奸臣鄭澈構陷排斥者如有其人。
收敍擢用
千頃等皆嚴鞫
千頃自服鄭澈所嗾。
斃於杖前。
縣監權愉首發論。
請雪己丑冤死人。
於是廷議大發
 上又下敎若曰
丁巖壽等。
爲乘國家逆賊之變。
敢肆構陷之術。
捏造無形之言。
陰陳奸譎之疏。
賢相名卿
無不指斥
必欲空國
此皆奸人指嗾
己丑委官鄭澈
江界安置
自是搢紳章甫聯䟽。
請雪湖南五臣冤。
公車殆欲塡咽
及 宣廟昇遐
光海嗣。
䟽請又如前。
至 仁祖改玉
初政急務當何先。
延平公貴曰。
鄭澈冤爲
公元1769年
宜。
輔德尹公敬獨曰。
急務非在伸冤。
己丑冤人當先
大臣相顧未有對。
白江李公敬輿繼之曰。
知敬言是也
 上命收議。
議政李文忠公元翼
左議政公昉
右議政申公欽
以爲己丑當先雪。
於是公及李潑,夢井諸人皆復官爵
嗚呼
天道於是乎定矣。
公配慶州金氏
參奉應星之女。
二男二女
男長守正
次守憲。
女長適涵。
次適府尹李廷楗。
內外孫若干人。
公葬和順縣西細陽洞坐卯之原。
金氏祔焉。
初。
蚤孤
兄弟爲四。
母夫人性嚴正。
諸子有法
卒皆成就。
以孝友服鄕里
修之家。
何以揚於朝乎。
有庸學口訣一卷
文集二卷藏于家。
金吾郞搜去。
竟失之。
湖南士林
景慕公甚篤。
追配恭僖公櫟亭祠宇
可以少洩當日百身之恫歟。
今其六世孫喜淳袖公狀
千里京師
濟恭一言
欲以麗牲之石
色辭有足感人
顧安敢以耄耋辭。
乃作銘。
銘曰。
黨錮有傳。
千古恨積。
道不阿世
韙哉鼎谷。
孰謂 聖世
視今猶昔。
其心如丹
其血之碧。
魂隨比干
名被天壤
所悲家國
禍祟朋黨
誰能眼公。
修我簡策
有欲徵者。
此刻石。
通政大夫承政左承旨兼 經筵參贊官春秋修撰官知製 敎鳴臯鄭公墓碣
公元1592年
英廟嘗臨朝
廷臣廉潔晉用者。
若曰
吾臣有二。
一李台重也。
其一鄭權也。
大臣進曰 聖上得之矣。
濟恭簪筆侍前
中自語曰。
李公時人之負望者。
 上之擧其名。
容或然矣。
若鄭公者。
身在嶺外一千里。
進退覊旅然者。
能結主知如此
此必有大過人歟。
後與鄭公托晩契。
自謂得公也深矣。
竊瞷公樂易祥雅。
藹藹可親
遇事
裁制義理
雖毫釐。
未或以不慊於心者屈己徇外
總之爲學中人
 聖上之以廉潔稱者。
特擧居官律己而言也。
公初諱
字道中
後避衊。
上書請改
道中私改道直
延日之鄭。
高麗樞密院奏事襲明爲鼻祖
中葉
典工判書諱仁彦。
始居永川郡。
是生諱光厚。
事本朝。
官至工曹判書
七世有諱大任
當 宣祖壬辰
倡義討賊勳勞甚著。
二等功。
卒 贈戶曹參判。
於公五世祖也。
曾大父諱元頀。
大父諱世振。
皇考思徵
後以公官經府尹
 贈曾大父憲府執義
 贈大父承政左承旨
 贈皇考曹參判。
月城李氏 贈貞夫人。
尙衣院別坐斗杓之女。
以 肅宗
公元1715年
申生公
年十一。
皇考捐背
太夫人憫公幼孤
使之出就傅
時。
箎叟鄭公葵陽與兄塤叟公萬陽。
倡學東南
及門請業者甚衆。
負笈往從之。
二公見公溫粹穎拔
大奇之。
敎牖甚力。
公十載師門
歸省慈闈
輒守而勿去。
佩服道義之敎。
慥慥經傳程朱諸書
俗儒躁競
視之若凂焉。
 肅宗乙未
國子生員。
 英宗元年乙巳
增廣文科
選隷院爲副正字
丁未
丁內憂
服旣闋。
 上親臨文臣專經講席
時辛亥大歉之際也。
進讀春秋襄公二十四年
經傳訖。
相臣考官者問曰。
殺禮物而不備者。
何謂也。
公擧周禮君饍不祭肺馬不食大夫不食飮酒不樂
禮記祭祀不用太牢之文以對之。
 上曰。
禮物何可傡殺耶。
公對曰。
其中有殺不得者。
合殺者當傡殺矣。
 上曰。
堯舜博施
所謂水旱民無菜色者。
胡氏之言。
無乃太過乎。
公對曰。
臣請姑舍是。
探本而陳之可乎。
春秋灾異雖微必書者。
聖人之意葢欲人君恐懼修省常存其亡之戒也。
若其應天弭灾
不可徒於政令施措求之。
其要在心地上加工
仍以思傳之戒愼恐懼中和位育之功。
逐節敷陳
 上曰。
本源之工。
不可不勉。
目今賑政方始
其道曷由。
公元1793年
對曰。
弛力薄征
經傳所載。
至若量入爲出
禁奢崇儉
最爲今日急務
而必人君先自躬行
然後國都鄕閭
庶可丕變之效矣。
相臣趙公文命曰。
鄭權文義皆有條理
非口讀者可能
承旨朴公文秀曰。
有臣如此
國家之福也。
 上曰。
使其言得行
爲國家之福。
未行之前
安得爲福乎。
賜馬以寵之。
癸丑
以承文院博士
除濟原察訪
明年
成均典籍
爲禮兵二曹佐郞咸鏡都事
丁巳
由兵曹正郞
出爲靑陽縣監。
一年
因事棄歸。
觀察使啓言鄭權廉約之操。
著聞一道
不宜許其長往
 上命所在嚴飭登途
黽勉再莅。
未幾呈病歸。
辛酉
由 宗廟署令
出知茂長縣。
捐廩救瘼。
民賴以奠。
投紱歸也。
士民悉詣觀察營。
請留甚切。
觀察使聞于朝。
於是不得已更赴。
居數年棄歸。
甲子
拜司憲府持平
䟽論 宗廟祝式曰。
 御諱上干支下。
皆稱孝曾孫嗣王臣。
而於 定宗 文宗 端宗 睿宗四室
只稱嗣王臣。
 德宗室
國王臣而並無孝曾孫三字
 仁宗室。
稱孝姪孫嗣王而無臣字矣。
禮稱旁親不稱孝。
帝王家。
兄弟相繼
服以三年
稱則孝嗣。
誠以承大統重器
踐其位行其禮。
子道臣道焉故耳。
公元1747年
曰。
曾。
重也。
重累之稱而無殊異之義。
若孫之一字
苟與王考昭穆
得以稱之。
古者天子之於同姓諸侯
稱伯叔父
况於旁尊承重之下。
亦豈嫌於自稱以孝乎
 四室不稱孫固可疑
而 德宗室之稱國王
 仁宗室之稱孝姪孫
尤有大可疑者。
國王二字
非可施於 太廟孝享之地。
爾雅有曰姊妹兄弟之子曰姪。
從子稱姪。
於禮無有
今乃加孝於姪。
繼姪於孝。
不亦班駁乎。
仍以治道君德
縷縷陳累千百言。
還鄕里。
丁卯
保寧縣監。
之任
路過靑陽
靑之民十百爲羣。
夾道爭迎。
欣欣然相告曰。
使我舊民復覩吾明府顔貌
是 天恩也。
莅官
小學勉諭一境
作十七條以頒。
一境化之。
觀察使書考績曰。
矢直氷淸
操約施博。
中外傳誦焉。
首相金公在魯白 上曰。
鄭權經術學識
其才不當止守令。
雖以治績言之。
一境之民。
以爲從古未曾有。
合試於大州牧矣。
頃之
陞拜司憲府掌令。
首相請仍其任。
以待賑畢。
湖西御史又以治行第一歸奏。
 上嘉之。
特陞通政階。
承政院同副承旨
俄陞右副。
遞未久。
慶州府尹
相臣以家近奏。
移拜東萊府使。
民時其歷過。
皆擁馬流涕曰。
吾儕無福。
失此明府
及莅萊
公元1750年
府。
先之誠信
申以條約
兩國開市
不敢易貨物。
時以一馬僮從吹簫盡日徜徉海雲名勝
夜歸明燭讀書
以爲吏隱
及解歸。
倭人刻木而碑曰。
來而淸風
去而淸風
來去淸風
萬古淸風
庚午
拜同副承旨
旋授寧越府使。
陛辭
 上召見曰。
君髮何其皓也。
曾見髮黑
今焉如此
其君之衰老可知
問其年。
慰勉以送之。
巖邑也。
文化是先。
不數月。
氓俗皆化。
泛舟錦江自適
女娘當時金吾郞千萬里別美人之曲。
愀然不樂
不復淸泠浦。
一年
移拜宣川府使。
疾苦關防
發慮區畫爲之盡。
適與道伯不相能
道伯卽時權臣也。
禍福人。
公曰。
吾豈低首下心
勉屈於渠乎。
遇事矯矯抗論
方伯怒。
遂狀罷。
匹馬還歸
士民爭持酒食以餞。
却不受。
行至郭山境。
宣府男若女遮截路。
亂設野餞
至是麾不得
臨發。
民多泣涕者。
在道聞宣人留其小眞
遣人窮探
奪還乃已。
是後間除承旨
丁丑
聞 中宮殿 大王大妃殿相繼禮陟。
京師
百官衰服而履白靴。
上書言其非禮
請亟改之。
 上從之。
命載喪禮補編。
 特除刑曹參議
頃之
又除承旨
時。
濟州上京自願赴 陵役。
 上嘉其意。
悉令蠲
公元1757年
放身役。
後有北關自願濟民
公奏曰。
誠僞難知。
鱗次胥效。
不無爲弊矣。
 上始以不然。
後乃稱乃言是矣。
自右副陞至左承旨
 上又問菅屨麻屨等制。
公援禮以對。
陳朝銀鞍靑䩞之非。
並蒙允。
辭陛還鄕里也。
上書喪禮之失。
一公後行如常也。
一羣進見
烏紗帽黑角帶也。
前此伯氏下世未及葬。
公躬董役山下
感疾扶歸。
時。
適有鏡城除旨。
强倚枕口呼丐免狀以送。
伯氏窀穸之日。
氣息甚微。
猶以未能臨壙。
涕淚沾衾。
越再明。
卒于寢。
丁丑九月二十九日也。
享年六十六。
十二月辛酉
葬于望祉洞丙向之原。
嘗與伯氏有同歸之約。
故以其墓下爲卜焉。
公性孝友
以早孤也。
伯氏三歲以長而事之如嚴父
兄嫂如母。
入仕以來
苟有俸餘。
以資嫂氏。
一物絶不自私
婢僕有過
奉告伯氏以行譴撾。
師門敎導
專在一部小學
公服勿失
以之飭躬而行於家者如此
箎叟嘗與人書有曰。
鄭權在京時。
供職之隙。
每誦心經近思錄
又以事君不欺四字
常自佩服
此人非尋常士夫
期望不淺
觀此可以知公廉潔不慕富厚
堅固不屈勢利者。
非得力於問學而然也。
惜乎。
之生。
値一淫朋之際。
其所以畀之者
不過百里民社之責。
而雖以 英廟之知臣
未嘗不留晉用
畢竟不過銀臺出納而已
嗚呼
豈非關於時運者耶。
公配貞夫南陽洪氏。
處約之女。
五女不擧男子子。
族弟之子周弁爲嗣
五婿金緻,朴思徹,申近仁,張胤爀,李龜祥
外孫男女不錄
周弁嶺外京師
公狀濟恭
見屬以墓隧顯刻之文。
誠意色辭
濟恭旣於公。
有晩契之篤。
又感賢胤之誠。
奉以諾。
十年之間文未成而周弁死矣。
每念之。
不勝愴恨
力疾强昏而爲之銘。
銘曰。
嗜如芻豢
洛閩之旨。
勵若氷蘗
民社之寄。
 聖主攸賞。
賢師攸訓。
偏而不咸
奈何時運
皎皎淸標
于嶺有光。
銘示吾黨
維勿永傷
南厓公墓碣銘
嶺以南義城之縣。
篤行君子
諱尙瑗
字伯玉
姓金
南厓其號也。
公未成童。
父母愛重
不甚課讀
隣人孝經
歎曰。
人而不讀此。
曰人乎哉
十五。
從李公蒔學。
一日謝以歸。
父母問其故。
對曰。
公羣弟傲而愎。
不可留也。
稍長。
修巖柳公
經傳疑義
辯析中窾
柳公奇愛之。
時。
寒岡,旅軒兩先生
以斯道爲己任
公元1636年
學者歸之。
公以弟子禮見。
一年之內。
留兩先生門。
各以其半焉。
寒岡常曰。
未見審問如此人。
旅軒亦云退切磋麗澤者。
鶴沙李孤山也。
論辨象數者。
樂齋金公致寬也。
公貌頎而秀。
資粹而美。
得賢師友
學成行修
其志豈欲獨善而止。
而世無推挽之者
老死草莽
今其可傳者。
孝友之實化行鄕黨州閭而已
豈可職分之所當爲者而不謹書之以垂後範世也。
公事左右服勤
六十年如一日。
母嘗遘癘。
嘗矢甜苦。
指血和藥
得以甦。
後幾年。
母以天年終。
水漿饘粥
循古禮。
比葬。
廬于墓側。
谷深猛獸
展墓還。
當路
公曉以警之。
俛首去。
三年不復梗。
以爲孝感
奉先克謹
雖八耋。
以躬不以替。
四弟同爨
不欲爲異宮。
有室有子。
室窄不能容。
然後始乃畫室連墻
不有常主
不有常父
子姪慈而嚴。
必先器識而後文藝
隣里藍田遺制
事親睦族救灾爲之約。
春秋
會里中書堂
講習約條。
不率者威之。
國朝諱辰必餐素。
不以代逖而寢焉。
 仁祖丙子
中鄕解。
未幾
南漢下城
公耻之。
不赴南宮覆試
自是謝絶世事
案上春秋一部
壁間書 大明崇禎四字
讀書忠臣烈士復讐
語。
嗚咽能聲
終身不近燕市物。
宅有萬年
置木榻其下。
葛巾藜杖
朝暮於斯
不復田里之外
知其事者。
咸以崇禎處士稱焉。
丁卯
終于正寢
正月二十三日也。
距其生萬曆戊戌
享年九十。
前數日。
手書敬齋箴。
孫兒佩之曰。
不可以敎汝
不可以復聞吾言。
體念在玆。
葬于龜山思齋洞午向之原。
先兆也。
始赴。
士友皆爲位以哭。
及葬
漬綿以奠者數郡皆然
金氏新羅王之後
在麗立大勳勞。
上洛者曰方慶
入我朝。
登成賢良科。
評事道者克諧
評事之子曰光粹。
西厓柳先生外王考。
燕山主政亂。
隱居萬年松下
自號松隱
士林俎豆以享。
後四世諱士元
退溪先生門。
號晩翠堂
壬辰
倡義有功
生諱濬。
禮賓直長
公之皇考
安東權氏。
左部將𥋆之女也。
前配眞城李氏
進士亨男之女。
繼配竹山安氏。
僉知橃之女也。
堯佐
前配出。
次成佐三女
後配出。
李亹,參奉得輿,李大蕃。
婿也。
嗚呼
孟子曰修天爵
人爵從之。
此言理之也。
世則不然
以公之篤行懿德
人爵不至
所以之者
朝家優老之秩而已
尙論未始不以爲恨。
而其於理之變何哉
之後宗烈
嘗乞銘於余。
一再至京
師。
而余鄭重未克副。
宗烈死。
族從宗鎭繼其事。
使從子宋光千里委訪。
其請愈摯。
於是居然存歿之感。
不辭而爲之銘。
辭曰。
修之身。
欲以行天下國家。
不知則那
春秋
欲以尊攘大義
不淸
已矣
公卿而名湮沒何限
不得崇禎處士
墓門敬止
通政大夫曹參慵窩柳公墓碣
公元1719年
公諱升鉉
字允卿
自號慵窩
本文著姓
中世移籍全州
事我朝位冢宰
文學集賢名臣者曰義孫。
二世而弘文典翰 贈參判者曰軾。
京師而家嶺南者曰潤善。
二世而號岐峯
從叔金鶴峯先生學。
卒 贈左承旨者曰復起
於公五世也。
高祖友潛號陶軒
曾祖副護軍
祖振輝國子進士
皇考奉時
鄕里好義君子
妣鵝洲申氏。
以徵之女。
公方幼。
父已知其器局
欲成就之。
入山課讀甚密
公亦先意承志
孶孶劬業。
大有塲屋聲。
然見士習不可意
入塲卽棄歸焉。
 肅宗己亥
增廣文科
拆號
公已首鄕路。
榜聲追及旅店
伴宿無不失驚倒。
鼾睡如初
人知其遠大器也。
辛丑
調太學官
癸卯
典籍
遷禮曹佐郞
明年
正郞
一日
棄官歸。
公元1728年
老迎慰。
且曰。
今人京師
卽效京師人言貌。
君猶有鄕野態。
公笑曰。
無才不能改也。
一弟曰觀鉉。
未及成而皇考歿。
愛之慈父也。
敎之則嚴師也。
俾卒成立
有無甘苦一與均。
雖使指耕垈。
無常主也。
家務一畀之。
結茆溪水石。
名其窩以慵。
吟諷適志
殆欲忘世得喪
丙午。
龍岡縣
旋因前令仍其職。
未及赴而遞。
 英宗戊申
凶孼射天
煽及嶺以南
安東大夫以爲隴西耻。
擧義兵討之。
軍門孔子前。
推公爲大將
時。
雪涕集者冠章甫
儒生不知軍旅事。
毅然麾召
仰天以誓。
夜草檄。
辭氣忼慨
無不俯首
讋慄肅然無一譁。
建旗鼓行
官軍已滅賊湖嶺平。
公亦罷兵歸。
質愨寬和
待人絶無畦畛
誠意盈缶
人無賢不肖
咸曰厚德長者
平居
但見其粥粥若無能。
臨事忠憤直前
不以死生攖其心。
大節不可如此
方其按壁壘也。
安撫使朴師洙入轅門
歎曰師有律矣。
號召使趙公德隣
亦曰墨紙褁頭
裂裳被體
爭赴王事
不亦韙哉。
己酉。
除兵曹正郞
移拜司憲府掌令。
遞授宗簿寺正
尋陞通政資。
除鍾城府使。
陛辭
 上召見曰。
去年逆亂
倡義誓衆
非若歟。
所謂不識何狀。
慰諭甚摯。
弓矢
以遣。
鍾之士相賀樂哉
往年
玉川趙公吾土
常言南中賢士也。
今乃爲我侯耶。
未幾
潼關民潛越淸國界覺。
觀察使啓罷地方官
不以旣罷而弛於政。
一境稱治。
明年夏
代者至。
大小擁道餞。
有涕出而送者。
癸丑
朝廷咸安邑事窳壞。
文臣負聲望者理之。
難其人。
銓部擧以公。
公爲治務平恕
官用
薄民稅。
未及二年
閭里復。
於是移校宮。
去渫就高。
封植迂拙子墓。
復其有行義文學數家
邑子
捐俸繼
勸飭不倦
邑俗朋家作仇日睢盱
公盡誠和解
無有讙呶于衖者。
以爲不圖吾郡復見鄭文穆公儒化
乙卯
因稅船覆
依例下之理。
吏言貨掌律者。
可得還任
公訶曰。
有朝處置在。
竟罷還。
壬戌
判决事。
居數月。
謝病歸。
寧海府使。
寧與家鄕壤接
姻黨交舊其中
人有勸嚴閽絶賓客
公曰。
何必乃爾
度吾心力而爲之而已。
三月
倉吏憚公將發姦
不謹 上供蔘。
公罷而吏則逸。
邑人無不憤惋
不以介意
前後莅郡。
律己嚴。
其自鍾城歸也。
單衾敝而不易
一女新嫁。
粧奩無北物。
咸安就理
郡人用舊例
賫錢四百緍。
追贐于家。
公悉還之。
貧約如舊
或稱歎則笑曰
實無能。
且邑薄故耳。
公元1729年
丑。
拜工曹參議。
明年春
豐基郡守
時大饑。
馳詣臬司商救民策。
還數日而病矣。
將加請糶。
卧呼草命書。
明日
白令子弟代署。
公開目曰不可
言訖而逝。
丙寅三月二十八日也。
糶狀後於赴。
上司惻甚給賑糶頗優。
民受賑者皆流涕曰。
此我侯遺惠也。
享年六十七。
歸用九月甲午
葬于安東砧谷負庚之原。
遷淑夫人墓同封焉。
公初釋褐
恨榮不及父母在世
又以貧不能自盡親喪
戒子弟終事無敢踰於親。
恤嫠撫孤甥。
堂兄上舍公元鉉如嚴君
公嘗欲移家靑松
措置已凝。
上舍公泣而止。
公亦不忍離去
密菴李公歎曰。
美哉
兩君友于之篤也。
嘗與金霽山莫逆交
及其罹世網
親知惴慄無敢顧。
公獨夢思寤歎
窮阨久而未已
公所平易寬醇。
奉法
請托無敢售。
禮部郞。
有同姓人中鄕解求陳試者。
不許曰。
詐死親戚不可
欲以欺君耶。
咸安
赴考試。
鄕書至則令子弟先去其別紙曰。
旣見而從其請我爲行私。
若故黜之。
彼爲見枉。
不如不見也。
郡有魚政丞墓。
國舅有龜之先也。
國舅族人書抵公。
欲以墓田
田入於民。
已同永業
公謝不與
國舅亦謝之。
晩喜易。
以爲不讀此。
無以决嫌通事理。
爲詩
文。
主平當理
不役意工拙
遺集藏于家。
光州金氏
縣監漢璧之女。
舅姑君子無違行。
女紅以資遊學
先公十六年而卒。
不育
取弟參議觀鉉子道爲嗣
一女適李世憲。
側室一男四女
男演源。
婿權正恭,趙相述,金啓泰李達遠。
道源司馬
文行稱。
三男四女
男長範休。
雅飭士林重。
任齋郞
次洛休,玄休
四婿李之恂,李宜秀,金坤壽,金聲振。
源子儉休。
公族大司諫正源。
讀書人也。
常曰。
慵窩公鎭物之量。
恬靜之操。
無愧古人
吾輩謹守其轍。
庶得寡過
及公歿。
素食三月
可以益知公實德之爲家庭觀感者深矣。
銘曰。
時危則國耳忘身
時平則斂之若無。
吾以盡吾分爾。
不用何關於吾。
薄施塵糠。
爲龔爲黃。
可以斯人耶。
不能不世道慨傷
通政大夫刑曹參議陽坡公墓碣銘
公元1746年
濟恭嘗以評事
北關試。
陽坡柳公
時適通判鏡城。
以參試至。
竊覸公敦厚質實
與之語。
若飮醇醪
余固已敬服
二日
將以四書疑揭試。
余明閱書
不得合揭者。
間以質之公。
公輒誦聖人一行二行
以復於四書
無不皆然
於是又服公之深於經學
公元1735年
是而未見自多於人也。
已而
竣事還。
公送府城柳亭
握手依戀
皓首努力之期焉。
其後公以侍從
或承 召入京師
余每往敍。
不移晷不起
公言藹藹
問雜以諧笑
務在和易
立心制行
威武亦不能屈
余於公益所不知者如是云。
公諱觀鉉。
字用賓
文化人
中世移籍全州
自是有諱義孫。
世宗
集賢學士
爲時名臣
二世至諱軾。
文典翰。
二世至諱城。
始卜嶺南居。
今爲安東人也。
是生諱復起
從舅金鶴峯先生學。
號岐峯
 贈左承旨
生諱友潛。
隱德陶軒
爲公高祖
曾祖諱橚副護軍
祖諱振輝國子進士
考諱奉時
妣鵝州申氏。
以徵之女。
二男
長曰升鉉
參議號慵窩
公其季也。
聰穎日誦萬言
學於慵窩公
慵翁期待甚至
 英宗乙卯
增廣文科
乙丑
典籍監察
時。
慵翁以水部右侍郞赴朝。
兄弟一室
非公故不出門
以詩相唱酬
有聯床錄。
丙寅
移 永禧殿。
令慵翁出守基川。
未幾卒於官。
公方在直。
訃及徑出奔赴。
朝廷悲其意不問
旣數月。
黽勉就職
行及鳥嶺。
追思兄弟聯鑣舊事
不忍前。
掩涕而還
聞者感歎
癸酉
除鏡城判官
秩旣滿。
乙亥大歉。
觀察使馳啓 上願借民一年
 
公元1747年
上許之。
明年
始解歸。
戊寅
拜司憲府持平
自是諫院司諫
憲府陞掌令。
春坊文學,弼善,輔德
諸寺軍資宗簿正。
癸未
通政資。
刑曹參議
寢疾矣。
蚤孤
以事父者事慵翁。
共爨十餘年。
每事必諮而後行
及翁移住溪水石。
一味不先獻不食
軫嫠姊。
時其寒飢而饋如期
姊歿。
恤姊子如己子。
奉養老從氏視伯氏焉。
鄕里服其孝友
及出而仕於朝。
得以少展其所學者
惟鏡城一治耳。
稅氄則省之。
俗羯則儒之。
賑饑至誠以將之。
一境賴活
解紱而歸。
士皆餞。
餓戶受賑者亦別設餞。
至路壅不可行
行到鬼門關
丁壯數十人前曰。
民賑民也。
無以明府恩。
願備籃輿卒。
公麾曰。
自有擔夫
民擠擔夫
爭先擔舁
平途上馬
然後泣辭而去。
其以弼善侍書筵也。
 東宮敷對詳明
命取易經要旨作圖以進。
賜食丸藥
又嘗因胄筵久停
進達辭以戒。
 睿批嘉納焉。
公於前後除旨。
或出或處。
未嘗執於一。
辛巳辭遞輔德以來
 召旨者六而終不起
觀象翫占之意也。
人孰得以際之也。
甲申二月十日終于寢。
享年七十三。
四月己酉
府東達施洞向卯原。
配淑夫人金氏
九用之女。
柔惠勤儉
姒婦如姑。
同居樂而湛。
先公十四年卒。
府東砧谷。
亦向卯原也。
公少也家甚貧。
慵翁性恬淡。
不以生事經心
公代幹家務。
力穡能鄙事。
人或規其太苦。
笑曰。
窮而食力本分耳。
何傷之有。
及稍有贏餘。
分諸窮族。
人有號其田曰義田
然每戒子弟曰。
天下之難制者無如利欲
吾常警懼省改
而以留意生業
終覺脫灑不得
爾曹其知之。
諸婦入門
飭令脫粟
小兒不許肉曰。
此他日得力處也。
交際尤篤。
親友有瘟而死。
斂襲必躬焉。
門族有癘而殆。
灌藥必手焉。
霽山金公
忘形友也。
千里命駕
湖南謫居
饋恤本家不絶也。
子男三人
通源
道源進士
慵窩後。
長源生貟出繼
又餘男新源還源
通源三男
星休生貟,川休爲長源後,龜休。
二女金顯運,進士金煕發。
道源三男
範休見任廚院郞,洛休,文休
四女適李之恂,李宜秀,金坤壽,金聲振。
長源子川休。
二女適金始金煕命。
星休五男一女
長晦文進士
次暾文,暐文。
餘幼。
範休二子幼。
一女金應
洛休一子幼。
玄休二子幼。
川休四子一女
載文,養文。
餘並幼。
新源一子
還源二子
並幼。
嗚呼
之子若孫皆禔躬文學
斐然士流推重
所薰襲可知
可敬也。
銘曰。
腹貯聖人書幾編。
有若無。
仕而進退節無差。
君子儒
知之爲知之。
不諛
贈戶曹佐郞公墓碣銘
公元1753年
公諱得重。
字子厚
嶺嶠
質直好義者也。
 英宗癸酉
御史廉得公雅行醇篤
歸白 上。
上命銓部用。
公歿而始請贈度支貟外
是豈體 聖朝野無遺賢之意哉。
君子恨之。
按其狀。
天資近道
所以修諸身行於家。
以及宗族鄕黨者。
未有近乎名而人莫不自然敬服
一辭推曰隱君隱君。
葢其本在孝悌而已
幼而有至性
衣襪雖敝汚。
輒曰慈母線。
安敢棄也。
及長。
父患痺。
公衣不解者積三年
其革也。
割指灌血。
旣喪。
毁瘠不能保。
倚廬墓域爲數里。
日省不以風雨曠。
後五年侍母病。
病而割指。
喪而盡禮前日
旣闋制。
遺命與兄分宅以居。
村墟翳然相望
川又間。
日必早起赴。
與兄同拜祠屋
十年如一日。
兄後中痺。
謂公曰。
吾病矣。
相與朔朢行禮
公惟兄旨是遵。
兄歿。
以兄之子孤弱
築室祠屋之東。
名宗宅爲西窩。
所居爲東窩曰。
古人宮北宮之義也。
窩以東西
以終吾餘年可乎。
奉先尤致其誠。
夏月魚果易敗。
必爲之豫乾別儲。
考妣
七齋三戒
公元1754年
危坐
哀敬備至
有姊嫠而窶憐之甚。
常曰如父母在者。
使然也。
救恤不至
衣衾卒以喪死。
外氏家家旁落
則躬置田付主祀者以供祭
外舅歿而一孫無所於依。
則挈而鞠。
待娶婦然後使歸尸其祀。
宗黨隣里
無不曲有恩意
覿德者知其非出於强勉而然也。
中歲廢擧
杜門看書
耻入城府
一日家人曰。
吾雖草莽乎。
戀 主奚間貴賤
千里京師
一瞻 王居而歸。
性又喜佳山水
嶺南關東奇勝名者。
無不冥搜以盪其心胷
及其衰且倦焉。
靜坐繙史。
手編歷代通紀華東興亡
瞭如指掌
其書凡十數卷
積歲殫工。
不以爲罷也。
年六十八。
甲戌四月二十二日終于寢。
葬于小魯岑西坐丑之原。
地主發丁助壙役。
士友相紼者百餘人
後數年。
遠近人士以其蹟。
觀察營。
請聞于朝者相繼不絶
權之系出自花山
高麗太師幸。
上祖也。
仲和本朝
封醴泉伯
謚曰文節
三傳司正匀。
始居嶺南永川
三傳至 贈參判克立
愛立巖幽勝。
迎旅軒張先生爲之主。
寔公之高祖也。
曾祖諱崶。
大耋副護軍
登旅門深奬與。
祖諱尙敏
考諱稑。
烏川鄭氏。
時永之女。
 贈判書湖叟世雅玄孫
公娶月城
公元1765年
孫公汝智之女。
景節公仲暾之後也。
淑德
公之理家
賴其內助者多。
乙酉七月十四日終。
壽八十一。
窆于公墓堦之下。
二男一女
男長遇銓有行誼。
觀察使讀書飭躬薦諸朝。
久而除 陵寢敎旨下而歿已有年矣。
次達銓。
婿李恢遠。
遇銓男濟經,濟綸。
婿李東遠,金鳳運,金鵬運
達銓男濟弘。
婿李弘大李雲
濟經三子一婿
道樞,運
一幼。
婿李鼎尹。
濟綸三子幼。
濟弘四子
應樞,是,愼,翊
李恢遠子曰宇均,宇謙。
婿曰洪始一,趙基重。
嗚呼
公之孫濟經。
公狀嘗乞銘於余意甚至
余奉以諾。
未幾經死
家又在大嶺外。
十年無聲息。
每念之。
恐有負幽明
今年冬
綸至
以其兄未卒之志泣而言。
余愴甚强疾爲之銘。
銘曰。
聖賢書。
慕古人道
世遠賓興
巖穴枯槁
誰其知之。
以爲告。
通政大夫曹參大山公墓碣銘
五年辛丑之十二月九日
大山先生公卒安東蘓湖之里第。
嶺之民涕洟曰。
大山無福。
斯民無福。
嶺之士相嚮而哭曰。
哲人亡矣。
吾儕安所宗仰
朝之薦紳先生咨嗟曰。
不究用。
何以勸。
及至葬。
公元1735年
士林來會者。
千有二百餘人
退而有私述其言行者。
悅服七十子之服孔子
生而任吾道之重。
死而關斯文之運。
可以驗矣。
嗚呼盛哉
公當 英宗乙卯
司馬
俄又捷大科
時年二十五。
聲望一世
先是
自幼少。
受業外大父密庵李先生
慨然俗學非所務。
釋褐
芥視榮利
潛心此學。
若不勝衣
進道之勇。
孟賁莫奪。
若不出口
析理之精。
蚕絲不遺
寧學聖人而未至。
欲以一善成名
以故林下三四十年。
一日不讀孔孟程朱之書。
一息或輟存養省察之工。
致謹乎日用彝倫門路端的
用力銖積寸攀而堦級齊整
體具用備。
居安資深
逮夫晩歲
矜持和順
辛苦快活
面背睟盎。
儼然成德
此非一人之言。
士林共言也。
士林之言。
國人之所共知也。
天德王道
本無二致
使公修之身者。
推之天下國家
何適不宜
其如天不欲平治
何哉
其仕也內則正字,別檢,典籍兵二曹郞
外則連源察訪延日,康翎二知縣而已
連居半年棄歸。
延治二載因事遞康不赴
 英廟嘗欲晉用公。
屢詢筵席未及用也。
 今上御極元年丁酉
特除諫院正言
已又因大臣交口薦達
特除兵曹參知
移禮曹
公元1781年
參議不赴
辛丑
又拜刑曹參議
 上在銅闈。
已知公爲儒林第一人
及 卽位拔擢
數年之間。
三遷佐貳
必欲一致之朝。
賁飾文治
或 親降玉音
諭之以必欲一見
或命筵臣貽書勸起。
葢側席之思至矣。
公量時度義。
綽有定計
在家變動
爲臣所不敢安。
則旣發言旋者再矣。
乃曰身旣不可進。
言事君。
古人之道。
九條䟽。
一立二明理三居敬四體天五納諫六典學七用人愛民九尙儉。
上五條。
君德也。
四條
論治體也。
末乃言七十致事之義。
賜骸骨
畢命田野
䟽至。
 上命促入。
嗟歎者久。
賜批曰。
九條萬言
言言眞切
庸替座右之銘。
要作觀省之資。
葢公之幼學壯行
使人日可見者。
惟連郵之氷蘗律己
延邑之治化浹民。
然此塵糠也。
九條䟽。
帝王出治之本。
吾儒體用之學。
粲然斯備。
在公未始精力所萃。
畢竟得 聖主曰兪而已
頃之疾作
及其革。
門弟子入。
命加上衣拖帶
謂曰。
諸公着實用工耳。
又曰。
此事只是平常
平常中自有妙處
謂弟光靖曰。
隨分收拾
勉進後學
又謂從祖弟師靖曰。
敎子弟以依本分
不失儒家氣味
翼日怡然而逝。
享年七十一。
明年壬寅三月
葬于府北鶴駕山下
向之原。
公以其至行
居家孝友盡倫
居喪致哀盡禮
以其修辭則約中篇
憂情熾而性鑿也。
制養錄。
欲制外而安內也。
持敬平日用工之要。
則作敬齋集解
以資顧諟
理氣造次沈潛之所。
則作彙編
以明其先後偏全同異分合
朱子語類
退陶書編。
浩穰難於究觀
則節其要成書
以便誦習
至若四七理發氣發之說。
有朱退定論
而後來談者便以是分朋
以爲理與氣不相離處。
自有不相雜者。
不可分中。
亦有不可不分者。
聖賢之言。
渾淪言。
時亦有分開說處
渾淪處作渾淪看。
分開作分開看。
於是作四七說。
所與知舊問答論著各體。
有若干卷。
葢公資稟旣異上力又到。
凡有妙契
從以疾書
所以祖述朱退。
羽翼道者也。
四方學者
百里重繭
執經問難
戶屨日盈。
公各隨其材。
諄諄誘掖
一以開明心術變化氣質爲務。
公雖歿。
嶺儒之言貌謙恭
瞻視端重者。
不問尙可知爲大山公門人也。
公諱象靖。
字景文
韓山人
文孝公穀。
文靖公穡
文章節行天下
公其裔也。
國朝
數傳至大司諫允蕃。
淸節顯。
弘祚官縣監號睡隱
於公四世也。
當光海斁倫
盡室大嶺
外氏西厓柳先生居焉。
子孫遂爲安
公元1711年
東人
曾祖諱孝濟。
祖諱碩
考諱泰和
俱有隱德
鄕里重。
載寧李氏
密庵諱栽之女。
密庵庭訓
倡道南方
夫人生長法門有行
以 肅宗辛卯生公
方四五歲。
嬉戲微事
必敎以義。
公已能惕然知戒。
公配 贈淑夫人長水黃氏。
翼成公喜之後
處士混之女。
公之淸修保養
內助爲多。
先公十四年卒。
一子文科別檢。
生三二女
長永弱冠進士
蔚有士望
次永進,永遠
女適進士柳晦文。
季幼。
程伊川先生曰。
明道之葬。
門人朋友爲文
道學者甚衆。
各用其所知。
不同也。
以爲孟子之後傳聖人之道者一人而已
是則同。
今以公知舊門人祭告之文及私錄言行者觀之。
稱述慕仰之辭不一其說。
而其曰得陶山嫡傳
無異辭也。
嗚呼
昔之稱明道孟子一人者。
今知爲的確不易之論
以後而視今。
知公之爲陶山嫡傳者。
必當如今之視昔。
是爲銘。
銘曰。
遠言湮。
道寄方冊
洛閩之後
陶山廓之。
誰其私淑
公在南服
黃甲之擢。
我所樂。
我有身心
操存整飭
寤寐持敬
翼翼臨淵
 王曰汝來。
汝惟儒賢
山耀谷輝。
 恩旨自天。
公曰臣駑。
分合林泉
九條治法
臣言
止是
生而感發
陶山孔邇。
歿而贊歎
陶山是似。
睠顧斯世
墜緖茫茫
勉哉吾黨
視此銘章
通訓大夫行 世子侍講院弼善沈公墓碣銘
公元1644年
公諱得元。
字善長
姓沈氏
靑松人。
高麗侍中靑城伯德之後也。
侍中第五子諱溫。
事我 朝位上相
封靑川府院君
目是簪組燀赫
至諱嶐司評 贈承旨爲公高祖
曾祖大亨成均進士 贈參判。
祖諱演咸鏡道觀察使
皇考諱瑞肩原州使。
淑人昌原黃氏。
牧使 贈參判瀡之女。
方觀察公按節咸鏡
公以 崇禎甲申
生于咸興營府
自幼淸以粹。
年十三。
從祖祖父觀察公澤
往留箕營。
營地佳麗紛華一國
公以童年不窺戶。
靜坐讀書
觀察公奇之。
印與書籍勉之
及還京。
從祖祖父齋公大孚。
文行一世
公又往請學。
日授紫陽綱目幾盡卷。
略綽看過。
成誦錯字
齋公賞愛甚至
時。
龍門權尙書大載。
朝野望。
見公容止端重文學有聲
以其子妻之。
明年
國子上庠
時年十七。
一時宿儒韻士
踵門以求交焉。
己酉
母艱
侍疾
衣不解帶者六朔。
遭變
欒毁踰禮
無不服其誠孝
服旣闋。
在泮宮。
率多士辨趙嘉錫誣眉叟許先生
士論
公元1798年
韙之。
戊午
薦授 陵寢不仕
己巳
復除府都事
有親命也。
黽勉以起。
是年
增廣文科
選付院。
朝廷命選新出身合置玉署臺閣者陞六品
公與焉。
未幾
罹牧使公憂。
三年
典籍改兵禮二曹佐郞
旋拜憲府持平
講院司書諫院正言
移持平。
當是時。
捕將張希載
席宮闈驕橫甚。
公劾請拿問
後復以正言。
內乘萬春
名賢雲仍
綢繆戚畹
交結相門
行已譎秘狀。
大諫李公玄祚
聯請削名仕版
權貴仄目
無何
以兵曹郞
出爲黃膓差官
又出爲平安都事
左宦也。
公地文學
非盛之玉堂
莫或宜之
而以其風采之積忤當路
本館與都堂公議
旣發旋閼。
棲遑冗散至此
夷然不以爲意
甲戌
朝局變。
間除正言持平,掌令,弼善,寺正,兵郞皆不膺。
丙子
靈巖郡守
郡是海濱遐遠
士民率多武斷
公一以法裁之。
不少饒。
幽隱文學
邑以大治
人有逞積憾者。
觀察使
竟擠之。
後二年
復拜沔川郡守
大侵
捐廩
哺飢。
全活甚衆。
闔境咸頌。
明年棄歸。
歸卽就駒城先壠下構小屋。
地名山義。
公扁其堂曰散宜。
葢取置散宜之義而以谷名寓焉。
其後拜獻納,掌令,弼善,寺正者數而不膺命如前。
至戊子
蔡學
公元1710年
明胤
任學士守幹
相繼獲譴。
蔡學士訟其祖在仁廟世。
䟽請黜兩臣享。
被誣於人。
又言其弟前湖堂彭胤瀛選
旣完。
黨人其諸生時名錄黜享䟽削之選。
不可獨自出脚瀛館
黨人惡之。
譴斥不已
任學士力救之。
仍言湖堂公瀛錄宜復。
於是健於黨者又譴斥之。
公適拜掌令。
慨然抗䟽
以爲任守幹之䟽。
其意葢欲勉王道蕩平
恢 聖朝用人之路。
有此䟽塞振帶之請。
胡大罪也。
斥罷之 命。
曾不少借。
至苦蔡明胤其所䟽陳
原其大意
乃祖被誣。
不可默無一言
其弟削錄。
不宜獨冒是職。
豈以其爲先辨白之辭。
遽加之罪乎。
今此兩臣
職在論思
或坐進言而見罷。
或因訟免而被黜。
臣謂今日處分
失之過當
亦恐非 聖世美事也。
䟽入。
黨人交口醜詆
公職乃已。
士論辭嚴義正
嘖舌歎服
外至在公何損焉。
二年 肅宗庚寅二月二日
以疾終于寢。
享年六十七。
四月七日
權葬于龍仁佳山。
翌年五月
移窆于勉義谷向之原。
曾祖考 贈參判公墓下也。
嗚呼
公以天質之美。
少從泛齋,龍門兩公遊。
得於薰陶不專文藝之成。
孝友各盡天則
弟歿。
鞠育孤子女。
不知不出於己。
析産推肥
公元1711年
居瘠。
庶母死。
先公遺衣服若器用
推與庶弟
西郊田宅
亦曰此吾先子之率而曹居也。
而其主之未第時。
宰臣愛惜公才行。
試闈曲爲標識以與。
公終不用。
入會闈。
誤寫一字
出門始覺人有爲公圖改書者。
公曰。
此與用奸何異
不忍爲是
考試大闡
竟以誤寫題見拔。
武人金重親熟弟家。
公戒之曰。
世艱矣。
安可雜類來往
見重不曾一言
後重上誣變。
嘗所一二面者多株連逮捕
不敢公名
其莊峻服人如此
出而在臺閣
希載大權勢也。
萬春相門爪牙也。
公心以爲可以世路權焰
吾雖一言而至老死擯斥
何暇恤乎。
其論萬春也。
有銓官要見其啓草
毅然執臺體不許
至任兩公事。
欲於大冬閉塞之中扶出一線陽。
其身雖困。
其心亦苦。
骫骳軟熟含默取容之世。
保名完節
有始有終
有如公者哉。
配權夫人
安東
雖在閨閤之中。
擩染賢父之訓。
舅姑誠敬備至
妯娌恩義周洽
宗黨無不以賢有德仰之
公卒明年辛卯三月三日終。
享年七十。
合窆于公之墓。
公有二男一女
男壽榦,壽栢
婿進士天光
壽榦繼子義文科兵曹正郞早卒。
壽栢繼子游性。
又無子。
從子爲后
檝生二男二女
男奎魯文科
今弘文校理
次日魯進士
婿參奉李源誠士人洪樂吾游性二男二女男長槻,次
婿申最李維新。
外孫不盡錄。
校理君袖公狀乞銘於濟恭。
濟恭卽蔡家孫
平日慕仰公異於人。
今於隧道撰次當日事。
有幸焉。
遂爲之銘。
銘曰。
爀彼權焰
戚畹之門。
誰其炙手
以夜以昏。
公有白簡
唾爾權貴
所擯者身。
莫奪者氣。
尺紙千匀。
扶我斯文
暮年光華
黨口噂噂
歸陳泛翁
賢師曰唯。
師有敎詔
生死不愧
駒城之原。
遺直攸宅。
我銘孔昭
過者必肅。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