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樊岩先生集卷之四十二
樊岩先生集卷之四十二 第 x 页
樊岩先生集卷之四十二
 谥状
  
樊岩先生集卷之四十二 第 260H 页
资宪大夫户曹判书权公谥状
圣上四十六年冬。济恭承乏为度支长。朝之卿大夫相勉曰。愿君惟权尚书是若。曹之老吏胥潜相语曰。恐我公之袭权尚书遗范。盖公之掌度支。距今四十有馀年。而治法征谟。赫赫在人口。卿大夫知爱慕公而吏知畏故也。呜呼。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惟子路能之。此岂少之也哉。然公之所表见者然耳。非可以尽公之所有也。公讳以镇。字子定。幼志家学。不肯业公车。被伯父大谏公劝之切。 肃宗癸酉。登上庠。明年。擢别试选入槐院。寻以金泉察访。除讲院说书。遂升为兵曹佐郎。自是历宪府持平谏院正言。选玉堂为修撰者再。春坊弼善者一。外则宰咸平茂长两县。间为全罗都事。其以修撰召也。在道治疏。以三大本六急务反复焉。刺论时事。指陈宫禁。上下累千言。疏未上而有泄之者。朝廷喧然相恐惧。于是金万谨,韩永徽出以捃摭之。迎击甚锐。居顷之。人有劾永徽者。其言绝惨刻。或以是贺公。公蹙然曰。永徽事。系渠过恶。若论余则初不可非也。安用是贺为。其在咸平。神
樊岩先生集卷之四十二 第 260L 页
明著邻郡。其为都事也。便宜区画。俾漕役民不至有破家忧。民立石以颂。戊子。由茂长擢拜东莱府使。时府有倭讧。庙堂别择公往釐之。公至则请斩不传书契者。创设倭馆门垣。撤居民九十户以移之。革杂糅之梯。倭狠怒甚。恐喝百端。公不少挠。市税银蔘。不入官籍。其数以补实用。俾绝译辈奸蠹。无何。倭因米纲事。大噭噪阑出。训别莫之禁也。公夷然鞭驱之如牛羊。入圈而止。仍请于朝。辍供以惩之。不给图书以罚之。不罪训别。以折其计。朝廷虽或从或不从。倭亦慑伏不敢动。辛卯。瓜归。除承旨。时有挂书狱。大臣请毋竟诬告人罪。公因召对。极言刑罚当论情犯。不当别生计较。引 皇明皦生光事为證。 上斥之。公亦疏递焉。冬。除庆州府尹。癸巳。弃归。明年。除灵光郡守。乙未。又弃归。戊戌。除铁原府使。旋改安东。先是。灵光郡有叛奴戕其主。埋之屏处。奴多财力。狱久不决。主之妇徒步千里。至曳缞者八年。公莅灵。首讯得其情。皆杖杀之。装为遣其妇还。人服其刚严。及理安东府。府岭左剧邑也。遇事难决。必拊缨沉思。良久而决。无不符契。民莫不服其神明。至谓之缨卜。时值量田。府有北三县。去府踔远。地又绝。兼并之徒占民田为私橐。
樊岩先生集卷之四十二 第 261H 页
公躬剔之悉夺。归之民。豪右者旁午造讪。欲逞憾乃已。终不之顾。庚子瓜归。辛丑。由银台旋移刑曹参议。俄又入银台。坐事罢。壬寅。拜礼曹参议。奉审 德安陵。状请前道臣罪。以 陵莎年久不改也。明年。以工曹参议赴召。道移承旨。因入侍。敷陈收敛心神之工。仍请令玉堂书进曾传章句程子定性书。虽不御经筵之日。常常念诵。 上嘉纳焉。庙堂以公议拟北阃。人有嗾台臣者疏诋公。时。大臣诸宰至引公莱府时著绩白。 上曰。非曰无亲熟者。必于若人乎齐剡者。盖为国择人也。拜判决事承旨。皆不赴。擢拜平安道节度使。旋移谢恩副使。自刑曹参判。改户曹。奉使者例有朝家 恩赐。户部亦多常赆。公曰。此赆行也。义不当一钱入家。悉付诸象译。换白金以随。行中无他货。赖此得竣事而归。寻拜庆尚道观察使。方其入初境也。七十郡簿牒山积。命数十吏罗伏以告。耳听口决。须臾而尽。守宰之在旁者莫不口啧心服。居二年。一路大治。因台臣疏。大臣白 上以递。丁未。拜畿伯不赴。除大司谏。选擢户曹判书。公通籍四十年。难进易退。非有职未尝入京。职已亦未尝一日于京。而望实茂著。庙堂交口荐誉。当是时。 上方励精求治。图
樊岩先生集卷之四十二 第 261L 页
与公共理国事。别谕以起之。公入对。首论定性格致之道。仍进曰。 殿下宠擢臣。委之掌赋之任。当此国储匮竭。虽例入。固宜减损。若非例之入。死不敢奉行矣。大臣白曰。言甚硬直。请加优容。 上亦嘉奖焉。公感激殊遇。一意任怨。发栉丝剔。事皆画一。吏或以前例白。公曰。若以例而已。一老吏足矣。将焉用尚书。于是凡所谓贡人预受亲知防纳诸司滥报者。一切裁以法。关节无敢到。府库羡溢。而私不售者。哄然讪矣。李亮臣从以疏斥之。公再陈章求去。呈告者三。 上勉许之而虚其位。后十馀日复授之。时。胡使入境。牌召日三降。公不获已出焉。始公之入度支。曹储银钱布直若干数。比三年既递。别贮桩藏布为五万疋。银钱亦累万两。军兴国恤之费居此外。己酉。拜知中枢右参赞。皆辞不就。辛亥。国家因 长陵迁奉。别谕趣公来。路拜工曹判书。兼 山陵提调。同诸宰奉审交河。于是完占 陵议。有一二势家厌之。恿戚宰疏论公。公即留疏归。癸丑。拜平安道观察使。前此管饷货率归发藏牟利。及其逋。辄摊徵邻族。民以倾产。府库亦虚簿。公痛刬革之。沿江民或越境通货。往往有被掠。边守虑生事。私购以赎。公状请咨移。俾不得私赎。
樊岩先生集卷之四十二 第 262H 页
又令散处之民。近者移之镇堡。远者别成团聚。择首领备弓箭。用杜后弊。其他邑镇关防使宜条陈者甚多。朝廷虽不能尽从。然公之躬遍险远。为国尽瘁。皆类此其冬因事罢。及其归。日用羡馀银钱布画属诸库者。不啻累万万。公尝带知制教提举承文院同知经筵禁府。自同义禁。升知义禁。总府由副总管。转都总管。录戊申奋武原从一等。此前后兼任之大较也。公以戊申七月十二日。生于公州炭坊之第。甲寅十一月六日。卒于无愁洞丙舍。享年六十七。方其童小。从赞成公在京。重患痘气绝一日。有一名宰提举药院者亟馈药。又传语曰。此儿天必不虚生。慎勿速敛。以待回苏。公时年十一。安东之权。丽太师幸之后也。枢密使守平。赞成事号梦庵㫜。侍中号菊斋溥。本朝大司宪弘。皆号为名臣。高祖讳克宽。缮工监监役。伯高祖讳克礼。吏曹判书。 明宜间名臣。曾祖讳得己。以吏判子后监役公。擢魁科。遭光海昏乱。不仕以遁。博学笃行。人推清修苦节。号晚悔。祖讳諰。笃志为己之学。以儒逸被 仁孝显三朝礼遇。号炭翁。卒赠左参赞。两世俎豆于道山书院。考讳惟。幼袭庭训。识博行高。官县监。累 赠至左赞成。以公贵也。妣恩津宋
樊岩先生集卷之四十二 第 262L 页
氏。文正公时烈之女。公天姿方严。济以恭温。燕安威仪。不待修饰。而自然望而知畏。虽家人子侄。有所欲言。不敢容易语。及其语。和气以答。言无不尽。性坚确不拔。凡有措画。所执苟是也。贲育亦不能夺。至于毁誉得丧。其之恤也。人皆拟之以银山铁壁。是以畏威者不敢肆。而怀德者不能忘矣。尝曰。人之为人。只有忠孝两道而已。有职。当谨守职分。以尽事君之道。无职。当归侍丘墓。以寓孤露之感。自四十以后。筑室松楸下。非甚病。未尝废朝夕瞻拜。先代之庙既祧。而长房贫不能祭。则别立祠置祭田。荐享有式。丰约有节。世多有仿以行之者。视兄子如己子。折券而立其产。族党贫无以自存。则仿范文正义庄之规。割田收税。贮之别库。使宗侄主其事。计月周急。有昏丧不自办者。经纪不失时。疏派庶族。无一遗焉。其事君也。以不欺为主。凡有奏事。据实直陈。未尝瞻候 天颜有所前却。人或尤其太朴直。公曰。若候 天颜。言有不敢尽者。是以在地部之日。虽 上命。如有无名之入。格不承。入以告。不少回婉。左右莫不震慑。公不为动。前后典邑者六。按道者二。事苟便于公利于民。豪右不敢沮挠。势要不行干托。而治规亦未尝不在文雅。其
樊岩先生集卷之四十二 第 263H 页
莅安东。朱墨有暇。必求邑中之贤士大夫。讲劘义理。讨论经籍。其在庆州。昼阅簿牒夜读心经。限三十筹。日以为常焉。尝作自警数百言曰。颜子所以欲罢不能。只以实若虚有若无故耳。故公之为学。务实而不务华。务内而不务外。常戒其子侄曰。今世之以学为名者。专蔑内修。徒尚外饰而处事不法者多。吾所甚恶也。尝以不欺求是。扁其左右室。律己甚严。自奉甚约。服无貂鼠。席无文茵。几案器用。不使精巧华丽。左右图书。啸傲徜徉。人之见之者不知其为宰相也。有遗稿若干卷藏于家。贞夫人全州李氏。处士翊夏之女。王子义昌君玒之七世孙也。温惠勤俭。内仪可则。乙未七月歾。享年四十六。男长泂徵。季净徵县监。孙世檍,世栻,世构。庶孙世集,世汇,世槃。长出。世模,世桢,世榕。三女适人。季出。世檍男尚熺,尚点,尚衡。二女适人。世栻男尚煋,尚煃。世构男尚𤒩。世模男尚廉。二女适人。世桢男尚褧。呜呼。济恭年八九时。一再望见公颜色。虽稚騃无所识。尚记公如泰山乔岳矣。今于状德之文。可以无愧色。而笔力荒涩。未有以摸其万一。但念则哲之明。知臣莫如。前后 圣教之所以奖诩公者。或称其质。实循公或许以为国尽忠。度支之更
樊岩先生集卷之四十二 第 263L 页
授也。教以非此莫可。又教曰。以权以镇为户判。朝家诚得人。于辞批有曰。取其任怨奉公。辛亥胥命后引见也。谕以卿虽科目出身。决知其不好官爵若山林之士。华衮之若此类甚多。此 圣主之知己于公也。吴药山光运。尝撰公关西伯教文。有曰。谠直而任职踰人。兼材谞之汲长孺。木讷而吐词惊世。有文学之周绛侯。此吴公之知己于公也。后之君子欲知公之德。摭公之实。图所以大书不一书。 圣主之教吴公之文。尽之矣。济恭又安用覼缕也。玆以献太常氏。以请节惠之典。
资宪大夫行司宪府大司宪清台权公谥状
惟 英考御极。以箕范陶一世。旁求草野俊彦。以立一王治制。乃以谏议权公。特授吏曹参议。已又特授副提学。皆极选也。岭外之无此除。殆六十有馀载。公以疏逖告老之身。荐膺心简。此虽皇建其极。立贤无方。而亦可见公之望实有素。闇然日章。自尔升闻于圣主侧席之日。有以致之也。呜呼休哉。公讳相一。字台仲。安东之权。皆以丽太师幸为鼻祖。氏族之望也。有讳大器。 赠执义。号忍斋。讳宇。王子师傅。 赠承旨。号松巢。仍父子游退陶门。以学行著。于公五世六
樊岩先生集卷之四十二 第 264H 页
世也。松巢公跻享院祠。是生国子生员讳益邻。从学旅轩张先生。生员生讳丘。亦国子生员。有文学。号沟壑斋。 赠左承旨。承旨生讳以称。 赠吏曹参判。参判生讳深。公之皇考也。 赠吏曹判书。以公贵追爵及三世。妣 赠贞夫人庆州李氏。府使达意之女也。公幼聪颖端秀。弱冠辑古人读书治己之训。名曰学知录。蚤夜孳孳。慨然有求道之志。庚寅。擢文科选隶槐院。越三年。丁母夫人忧。母夫人尝畏雷。当夏月轰烨。辄抱灵座。号泣不已。邻里为之感叹。未几。夫人李氏病革。公执礼严。以父命暂诀而止。祖母权夫人继殁。三丧在室。礼制多碍。参證古今。罔或有愆。制除。由副正字。例升著作。戊戌。迁典籍。自是除直讲礼兵二曹正郎。或赴或不赴。丁未。知万顷县。明年。逆变起。先是。闾里哗言有边山贼至。公密书观察营俾诇之。已而自驰往论备御策甚悉。归即修毁堞鍊兵器。为固守计。时。判书公在衙中。人或言贼报急。盍奉移他所。公辞曰。民心易摇。由是一境按堵。烟火晏晏。如不知贼乱。监司考最曰。读书治民。政成学进。公之修己治人。斯可以验矣。己酉。丁判书公忧。扶榇归田里。惟粥是歠。虽盐菜不近。辛亥。除灵岩郡守。以未终制辞。及
樊岩先生集卷之四十二 第 264L 页
拜司宪府掌令。疏陈累数千言。正名分也。择守令也。修学校也。科举之弊也。党论之祸也。结之以格君心之要。 上命留中。冬。赴召。 上面谕曰。向日疏。予庸嘉。乃玉堂启曰。权相一林下读书已久。请同参讲筵。上许之。盖以儒林杪选之礼礼之也。时当立春。疏陈贞元仁智之道。继之曰。 殿下温仁宽容。迥出百王。而庄严刚果。少欠分数。盖不但圣质本来为然。只欲一施荡平宽大之典。以救朋党矫激之弊。故不得不如此。今日颓弊之纲。怠慢之俗。若不惕励振刷。决难革以新之也。是后除掌令,梁山郡守,军资正。皆不赴。甲寅。以掌令陈疏。有曰。 殿下尽诚于事天而灾异叠见。劳心于抚民而蔀屋愁怨。严赃吏之法而贪赃愈多。饬纳赂之禁而贿赂愈行。欲群僚之同寅协恭而用舍黜陟。私意不祛。欲多士之饬身厉操而干冒盗窃。情迹狼藉。礼义廉耻是为四维而奔竞之习渐甚。君臣父子何等大伦而纲常之狱频起。以至名分坏乱。风俗薄恶。一国上下。惟利是求。窃恐 殿下诚心躬行。有所未尽。终未见表端影直之效也。及赴召。上曰。宪臣是文学之士使之同参讲筵。政院启曰。宪臣学问行谊。大为岭人所推重。 上曰。见其人可知
樊岩先生集卷之四十二 第 265H 页
其笃实。既非高蹈。安可一任其退伏。勉留殊至。公惶惧。不数日辞罢而归。乙卯。以军资正出知蔚山府。以治万顷者治之。尤以兴学为先务。捐月俸葺院宇。劝诸生读书其中。时与讲讨。士多有兴起者。戊午。弃归。先是。公爱尚州之弄清台有藏修之志。庚申。屋始成。自号清台。讲学治家。内外斩斩有法。务农节用。一毫不妄取。与其接人。言温气和。礼恭情挚。遇同志则讲说靡懈。见后生则诱掖殊勤。若其庸拙愚贱。尤所矜恻。每劝之以勿事浪游。以故乡党无不感悦。自是屡除掌令,弼善,宗簿,奉常,军资正,献纳,司成,执义,司谏皆不赴。而于执义。疏陈 东宫教养之方。仍及时弊。惟奉常,弼善。暂肃而归。丙寅。升通政资。拜同副承旨。承召发半途辞归。旋除刑曹参议。于是黾勉赴京师。疏乞收还。 上赐对。特拜承旨。因从容问我朝从祀诸贤学问言行之详。对曰。金宏弼,郑汝昌。惨祸之馀。文籍散佚。若干言行。在儒先录而已。赵光祖,李彦迪。则李滉所撰行状甚悉。可以考据。但所著文字少。为后学之恨。李滉积学笃工。著述甚多。可谓东方集大成之贤。授受门徒甚盛。有出为世用。事业彰著者。有藏修林下。教授后学者。皆门路正大。无流入于异端。
樊岩先生集卷之四十二 第 265L 页
宣庙朝中兴诸臣。多其门徒也。于夜对。 上又问曰。当夜思虑扰扰。安寝不得。此时当用何工。对曰。 殿下勤于为治。思虑过度。仍致中夜失睡。如此则易致伤损。须安身阖眼。屏退閒思。则自然心神归宿。夜气清明。亦操存涵养之一端也。仍举夜气夙夜两箴以陈。 上又问求放心之要。对曰。其要在敬。先儒论敬多矣。然臣尝有所验行。遇危险处。则自然悚惧无他念。以此推之。敬字惟畏为近之。 上称善。又问见予心鉴否。如不见。于禁省取见。有可以指议者。并与中夜安寝之方。从后细陈也。公辞逊而退。陈疏略曰。臣在家时。伏睹御制自省编。以为三代以后无此文字。日昨。亲承 圣教。取奉心鉴。再拜庄诵。其勉戒至意。一如自省编。而其心法之精微。工夫之吃紧。更进一层。无有馀蕴。第于澹然而静。则顿无一念之训。别有感焉。只此一语。息浮念安寝睡之良方。心体如明镜止水。无一点尘浪。则血气循轨。自然当寝而寝。当寤而寤矣。 圣上既知此病而犹复有如此时者。窃恐存省之工或有间断于人所不知之处也。 上嘉纳焉。公资质清介。符彩精明。梅癯而鹤洁也。日用动静之间。常有所事。而知行之工。义利之辨。一准退陶法
樊岩先生集卷之四十二 第 266H 页
门。尤用力于朱夫子悚然如有畏之训。自有所睟于面而盎于背者。至是。 上之所以礼遇公者。居然有宣室虚席之意。公益惶蹙不敢当。辞谢而归。戊辰。拜右副承旨。以年七十乞致仕。附陈勉戒。俄升左副。乞由还旧山。临发。留疏陈弭灾养心之道。仍申乞致仕。己巳。拜大司谏。已而。 上亲书公名于吏部政纸。授吏曹参议。时。 东宫代理。三上书不赴。庚午。拜判决事。壬申。升嘉善同知义禁府事。俄又特除弘文馆副提学。癸酉。拜大司谏。甲戌。除汉城左尹。兵曹参判。乙亥。又拜大司宪。皆不就。丙子。以纂修堂上被召。上书勉以进学修身之道。又申乞骸。 上命道臣或以食物。或以衣资赉焉。戊寅。公年八十。 上谕铨部曰。前参判权相一。即拟正二品职。以示予惓惓之意。于是升资宪知中枢府事。入耆社。旋拜大司宪。己卯五月。除知事。七月。考终于正寝。方疾革。命整架上书籍。神精如平昔。九月某甲。葬于山东果双洞坐壬之原。会者四百馀人。讣闻。 上降哀纶。用示悼惜之意。遣礼郎致祭如仪。公为学不事泛博。要以真知实践为务。平居未明而起。或诵书或静默。虽疾病气倦。人未见不冠不带。事亲必尽其欢。奉祭必致其诚。而衣取蔽
樊岩先生集卷之四十二 第 266L 页
体。食取充饥而已。其出而莅州县。不为赫赫近名之事。而士慕民悦。愈久而愈不能忘。及夫晚年知遇。 圣眷弥笃。褒美之教。屡降筵席。而或称雅洁。或称笃实。或称读书之儒。学问之人。念其年老困穷。则赒恤也。优老也。或命该司。或命道臣。前后绎如也。公难进易退之操。到老弥坚。而眷系 宸极。一念如结。发之梦寐者数矣。为文章。全务理胜。常谓科举坏人心术。劝后生以读书治农而不教以举业。庠序文会。亦必讲论经旨。不以科试文试之也。所著有初学指南。观书录。近思录集解。昭代备考。家范。历代史抄。常目诗文。杂著。日记藏于家。其四七讲论书疏。取濂洛相传旨诀。发明退陶遗意。平日入路之正。用工之笃。观于此亦可以知矣。公初娶宣城金氏。进士可柱之女。无子。再娶骊兴李氏。进士万英之女。有一子煜。三娶真城李氏。通德郎柔之女。退陶先生六世孙。俱 赠贞夫人。侧室子熻熠。女适金一东,张趾栻。煜有志行早殁。以族子复仁为后。女适朴泰庆,金柱东,李正胄。公殁。 英庙命官其孙。除复仁 陵寝郎。有一子遵。呜呼。公。大岭以南之人也。虽以科目策名清时。其学为己也。其法静坐也。志未尝不在于尧舜君民。而枉尺
樊岩先生集卷之四十二 第 267H 页
直寻。所不屑也。公既无求于人。人孰能求公。而惟我英考知公于众人之中。举公于遐逖之外。其礼则山林之儒也。其位则卿月之班也。哀荣备至。始终靡替。非 英考之明。何以知公。非公之贤。何以彰 英考之明也。前后华衮之褒。太史氏必将不一书矣。玆敢藉手以献。恭请节惠之典。
赠左赞成行正宪大夫工曹判书兼知义禁府事五卫都总府都总管李公谥状
济恭读常伯李公状。未尝不感叹于君臣际会之盛。又未尝不钦服于我 先王一政一令罔非孝思所推也。盖当 英宗戊寅。 上患铨部之以私不以公。躬行振淹滞政。亲阅搢绅案。至公名教曰。是合置清选者。何至今淹屈。筵臣对曰。年已高。难保其在世也。翰林柳叙五曰。臣知其尚无恙也。于是特除司宪府掌令。趣令乘驲来。时。公沦落仁川庄舍已三十有馀年。闻命感泣。入城祇肃。 上特召见谕之曰。尔岂非予同庚耶。尔以十八登第。 先朝大奇之。点记注末拟。时予每见尔登筵状矣。今予年六十五。尔亦六十五。追念旧事。安得不怆然。公拜稽首泣以退。翌日。特除同副承旨。序升至左承旨。间拜兵曹参知。庚辰。以
樊岩先生集卷之四十二 第 267L 页
承旨随 驾至耆社。特加嘉善阶。自是屡拜汉城府右尹,同义禁,兵曹参判。或再焉。或三焉。甲申。特加资宪阶。拜知中枢府事。入耆老所。拜工曹判书。乙酉。以先朝旧臣。特加正宪阶。自掌令至八座。所践历皆特除也。丁亥。为都总管。十一月四日。以微感卒。享年七十四。 上恸惜殊甚。亲制文遣礼官以祭。又降丝纶。示意深切。别加赗赙。又命议谥。后四年辛卯。 上曰。若使李泰和在者。今年是回榜宴也。追念之不已。特用公之子光德付初仕。一岁中命升六品职。仍除县令。俾将母以养。后又命赠公左赞成。兼大提学。盖追赏公临危切谏也。呜呼。君臣之间。生死异数。古岂无也。而若 英庙之于公。义君臣而恩父子者。载籍所罕觏也。然此非特 英庙之知臣之明而然也。实感念 先朝事耳。诗曰。永言孝思。昭哉嗣服。此虽一事。若使诗人咏歌 英庙之孝。不亦曰永言矣乎。公讳泰和。字东章。自号丹庵。以 肃宗二十一年甲戌正月十八日生。自幼聪颖绝人。始学书。一过目辄诵。年十二三。文辞夙就。十四。戏入东堂试闱呈券。遂发解。己丑。始治经。辛卯。赴会闱大阐。计治经月日。劣三年也。时参判公持平公两世俱在堂。用放榜日。行前夫
樊岩先生集卷之四十二 第 268H 页
人洪氏见舅姑礼。吉庆盛事。一世惊动焉。选槐院。由正字升博士。甲午。丁持平公忧。服阕。升典籍移礼曹佐郎。戊戌。除大同察访。瓜而递。壬寅。除工曹佐郎。出为沃沟县监时。以参判公重牢礼。朝议特畀之也。癸卯。丁赠判书公忧。乙巳。以前任沃沟事。遭台啧谪渭原。实无根语也。丁未。蒙宥还仁川墓舍。辛亥。遭朴夫人艰。丁卯。遭本生权夫人艰。公平居事父母克孝。或有不安节。夜不交睫。祷以身代。朴夫人性畏雷。雷作。虽夜深必整冠入。左扶右将。至雷止乃已。前后居忧。身不脱缞麻。口不绝哭泣。遘疟五朔。气如缕若将朝夕尽。终不近鱼肉。其在仁川。为母夫人老。躬薪水手畚锸。晨而出田亩。不暮无归。人或言无已苦乎。公曰。凡事在乎心而已。心逸则虽劳而不劳。心劳则虽逸而不逸。及永感。饥寒困苦殆无所不至。箧无衣厨无烟。处之怡然。不复迹田畴。人始知前日之稼为亲非营生也。奉先祀务洁不务丰。家人或请以称贷备羞。辄曰涧蘋沼芷。尽其诚而已。安用是苟简为也。友兄弟。酒一酌必分饮。馔一味必共啖。六十年如一日。事孀嫂。移事母以事。事大小。无不和颜禀议。御妻孥宽以济猛。未见有疾言遽色而外内秩然。教子侄每曰。
樊岩先生集卷之四十二 第 268L 页
孝悌本也。文艺次也。严其绳墨。俾不敢违越。性不喜华饰。子妇新归。衣锦而见。即令去之。妇女虽或赴他家宴。不敢近绮缬。常曰。士大夫留心钱谷。其馀不足观也。又曰。钱至十襁是货也。偶或得之。此心不宁。又曰。安贫。无如断嗜欲节饮食。此公之居家言行之槩也。自戊寅以来。天眷隆渥。恩言郑重。家人礼也。华衮褒也。其初被登对也。进退周旋。咸中仪节。 上曰。李泰和之能间朝体。是乃不忘其五十年前堂后事也。不亦奇哉。人不可以京乡论也。在乎贤否而已。又尝呼写传旨。玉音甚低。公承写无停笔。 上异之曰。耳聪异乎常。又尝命讲三经首章。讲讫。又命陈文义。褒赏甚勤。又尝以试官侍 上。上出揭御真教曰。念昔先朝出御真。命诸臣仰瞻。而伊时入参者。今独有李泰和一人。又尝嘉公之颜貌丰润。精力康旺。教曰。人虽老。使筋力如此。何忧之有。此居乡咬菜之效也。前后受帛者二。受馔者屡。奉御制手书四言句者再。公感激际遭。其在银台也。祁寒暑雨。未尝言病。人后我先。未尝为劳。其在京兆也。剔奸于妆伪。必罚于怙势。案无滞簿。讼无称冤。有奸民始以非理斥。过五六朔隙。牒诉云扰。换名更呈。公即题之曰。此事某月日已
樊岩先生集卷之四十二 第 269H 页
判矣。仍杖其人。府吏服其明。郎僚咸称之曰。聪明固不可及。公无私。尤罕见也。相臣李公𪻶亟称于 上前。至以为恪谨牢确一心秉公。其在金吾也。命持狱案以入。而判堂猝有故。公以次堂替入。实未及详阅。而考覈平反。咸得其当。筵臣莫不称焉。骑曹之直也。则以书进军号当 上心。赐鹿皮以宠之。水部之判也。则五日一坐。国典也。前此。判堂以曹本閒局。鲜有行者。至坐单上彻。例以坐书填而已。公计五日趣赴坐如法。虽风雨寒暑。三年不一阙。郎僚曹属厌苦甚。人或为之言。公曰。事虽小。其可以欺君乎。其他贡房之详定。曹吏之递代。换房立新规。画一以行。以塞潜赂暗嘱之径。曹中莫不颂其便。参判李公吉辅亦称叹之。子弟赴举。曹吏有以能书名者。禁不敢带入。虽曳白不恤焉。平日酒户甚宽。及当官莅事。一杯即止。唇不更沾。此公之居官事行之略也。公始虽以明经进。聪明既富。重以勤笃。自释褐来。卷未尝离手。尝督大同邮。观察使李公肇以公年少讲经科。颇易之。值进笺。以文属之公。盖试之也。公立制以送。观察使惊叹曰。吾辈赶不及。遂藏弆。其所自构。趣以公制写焉。尝大会莲堂。拈韵赋律诗。公先唱之。观察使叹曰。不
樊岩先生集卷之四十二 第 269L 页
但文藻富丽。尤著远大气像。遂阁笔。及其流落于仁也。讲读尤不辍。晨必起盥栉整衣冠。展卷庄读。遇有蕴奥处。辄合眼默诵。诵到三四遍。细绎而后乃止。时。或朝食不盈肠。终昼兼夜。读声犹自如。傍人闷之。公曰。饥时读味。一倍深长。精神所及。尤觉清新。始知吃紧工夫正在穷苦时矣。诸子百家。无所不览。最所用力者。羲易鲁论曾传等书也。晚年为肄习子弟地。口号功令文。凡大小科各体殆至千馀篇。然未尝以词翰自居。执谦殊甚。此在公虽曰疏节。其穷居安命读书稽古。有以基他日 圣主之举而用之者。其不在斯欤。李本庆州著姓。国朝左议政靖顺公诚中。于公为十一代祖。议政府舍人瑛。为六代祖也。高祖讳蔓直长。曾祖讳齐汉县监。祖讳祯参判。考讳梦吕成均生员 赠判书。妣咸阳朴氏。进士庆远之女。 赠贞夫人皆以公贵也。本生考讳梦晔。司宪府持平。妣安东权氏。佐郎㻐之女。赠判书公。于公为季父而无子。以公子之也。元配 赠贞敬夫人丰山洪氏。承旨赠判书万纪之女。继配贞敬夫人南原尹氏。进士学海之女。洪夫人举一男曰尊德。与公并时殁。尹夫人举一男。县令光德是也。县令有二子。曰鋐曰铿。济恭尝
樊岩先生集卷之四十二 第 270H 页
与公忝僚银台。敬以同周旋为数年矣。启状云委。卿宰棼集。而见公俨然在其座。不妄言笑。惟手阅堂后记注而已。遇事。吏或趋而问。徐以答皆中理。眼光闪烁。操履严确。若不可犯。即之与语。温温然和气可掬。余固觌德以醉。而伊后七八年之间。又见公屡典词讼。请托不行。廷誉菀然。非 英庙之圣。何以用公。非公之才具内蓄用无不适。亦何以晚年起废致身于卿月之班而人莫敢指议也哉。盛世君臣之际。不可谓非千古奇事。藉手献太常氏。以请易名之典。
赠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行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知 经筵义禁府春秋馆事世子左宾客松窝李公谥状
济恭读松窝李公状。知 祖宗盛际荐绅大夫必律己厉操。为一国之所瞻仰。乃可以进乎岩廊之上。而下之人。默然观感。亦能知廉白之为可贵。贫墨之为可耻而知所取舍。风俗安得不淬砺。朝廷安得不清明也哉。呜呼。今之世。无此事久矣。公讳塈。字可依。韩山之李。在丽朝有稼亭牧隐。实大其门户。稼亭讳谷。都佥议赞成事。谥文孝公。牧隐讳穑。特进辅国韩山伯。谥文靖公。皆以文章节义。著闻华夷。文靖生讳种
樊岩先生集卷之四十二 第 270L 页
善。知中枢院事。谥良景公。良景生讳季甸。事我 世祖。策佐翼勋。领中枢府事。卒 赠韩城府院君。谥文烈公。文烈生讳堣。大司成 赠吏曹参判。寔公高祖也。曾祖讳长润。县监 赠吏曹判书。祖讳秩。历七郡封韩城君。考讳之兰。 赠领议政。妣原州元氏耘谷先生天锡之后。生员璿之女也。公八岁通诗书。二十五登上庠。 明宗九年乙卯。擢明经科。隶槐院。荐入艺文馆为翰林。间为承政院注书,侍讲院说书。升拜刑礼兵三曹郎。宪府历持平,掌令,执义。谏院为正言。选入玉署则遍副修撰,校理,应教,典翰,直提学。带知制 教。政府则检详,舍人。国子则典籍,司艺,司成,直讲。外而佐关东幕。牧广州府。间膺御史 命。察岭南灾伤。其在持平。论李梁误国之罪。在掌令。劄论政弊。有曰。临政。 慈旨内降。宫禁不严。除目未下。闾巷已先知之。 上以语犯宫闱递改之。居数载。 明庙升遐。公执制如考妣丧。疾几殆者数矣。 宣祖即位。命与修 明宗实录。以前任广州。有清白异政。 特授通政资。台谏有言之者。 上寝其资。 命天厩马具鞍以赐。越三年。擢拜承政院同副承旨。序升至左承旨。其省觐大夫人于原州庄舍也。 上赐耽罗贡橘。
樊岩先生集卷之四十二 第 271H 页
亲降 御翰。谕以归遗老母。以荣君赐。又谕江原道臣。若曰。李塈侍予日久。屡效勤劳。有八十老母。卿其给食物。以示予优待。 命下。搢绅大夫莫不相传为异数异数云。是年春。拜江原道观察使。秩满。迁户曹参议。连拜承旨。以母病辞不就。未几遭艰。公笃于孝。亲老在乡。解官未尝淹于京。归侍亲左右服勤。及是年踰五十。庐墓歠粥。视前丧如一。人无不感服。服既阕。拜杨州牧使。居三月弃归。自是拜判决事,大司谏,吏礼兵三曹参议,副提学。间以圣节使赴 天朝。其除京畿观察使。以 特旨也。居顷之因事递。屡拜副提学,同知 经筵,礼曹参判,大司宪。时朝论有东西标榜。起以相攻击。 上怒窜诸台官及玉署臣。公力救之。 命黜补长兴府使。治一年。御史上其绩。 上降书赐表里。及递归。拜大司成,刑曹户曹吏曹参判,副总管。值倭警猝急。 大驾西狩。扈至东坡馆。 特命为关东号召使。公雪涕辞行。奴夜窃负资橐以逃。使庶子庆沄鞭独马。间关到原州。乡里虚无人。身出入岭东西。以忠义激励。于是应募者集。驻兵原骊间。战比有获。一日。闻倭劫兴原仓。密授方略。令麾下将环以攻。因风纵火。贼焚死且尽。馀者走。当是时。诸路
樊岩先生集卷之四十二 第 271L 页
号召使四出。独公以捷闻。 上喜甚命加一资。明年。京城贼退。公将罢兵。上簿诸将士嚣呶争功。痛裁抑之。从事官韩浚谦等言。庆沄劳不可不录。公笑曰。庆沄效力。为其父耳。何功之有。时。兵荒人相食。公之妻孥亦流离滨死。前此为士卒聚粮。尚馀三数船。悉归之宫。不私一粒。一军皆感叹。丙申。以大司谏。与治李梦鹤狱。用其劳晋阶资宪。拜吏曹判书。自是三四年间。历礼曹刑曹判书。惟判吏曹者三。议政府左参赞,知 经筵,义禁府, 世子宾客八。入金瓯卜。庚子四月十七日。卒于正寝。享年七十九。讣闻。 上震悼辍朝市。吊赗如仪。以清白 特赠左赞成。用靖难原从勋。加 赠议政府领议政。是年十月。葬于原州治西芝香谷坐乾之原。公家而尽孝友。国而效劳勚。懿行卓绩。史不胜书。而惟是廉白一节。虽求之古人。亦罕觏焉。其宰广州。人称一龠米不渡汉水。其书状如京。虽书籍药物。不随身。其递长兴以归。仆有携竹杖后者。公嫌其为南郡物。命掷之地。子庆泽宰涟川。始至奉斗米以备晨夕炊。公怒却之曰。是物也。虽曰前任者所储。汝不先恤民。敢以累我欤。柳相国腆闻之。叹曰。人之苦节乃至此。有同年友出宰西邑。念公寒送
樊岩先生集卷之四十二 第 272H 页
雪绵数斤。公适出。家人受而告公。公叱曰。盘味且不可。况此物乎。立为书谢还。尝以大司宪。历钟楼十字街。马疲甚路地。呵喝者不省前疾走高唱。一市人皆大笑。时目马之路踣者曰。大司宪马。尝以三宰。乞暇省丘墓。念财经离乱。不令沿道郡邑知行色。独黄骊守崔岦。雅服公清德。物色追谒于州境。退谓人曰。今日吾之为李三宰。良苦。公立朝四十馀年。扬历华显。位跻冢宰。田不增一亩。奴婢之籍。不长一口。粗衣粝饭。与寒士无辨。当 宣庙中年。时论多矫激。公常主宽平。李文忠公元翼。疑公年老有牢笼态。及事有争难。不沮不慑。至黜补而无悔。文忠始服公为难及。平日手不释卷。公退辄读书不辍。所与还往宿留。托以至契。惟东皋李相国。后之人。益知公律己厉操。未始不本于读书之效丽泽之益云。后选清白吏。东皋相为第一。公居其次。配南阳洪氏 赠贞敬夫人。秉节校尉继汉之女。生二男四女。庆泽郡守。庆澳 社稷令。女李应烨,白羲民。皆县监。柳涧右参赞。赵中立吏曹正郎。侧出。庆沄,庆津皆折冲。孙曾以下。多不尽录。今乞文者五代孙前营将栭汉。六代孙馨德也。济恭以相臣。请易名公。盖服公清名廉操。欲因以砺世也。
樊岩先生集卷之四十二 第 272L 页
上可之。玆庸撮其始终。奉献太常氏。
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行嘉善大夫司宪府大司宪兼弘文馆提学同知春秋馆事药山吴公谥状
同福之吴。高丽侍中文献公大升之裔也。文献琢石作四十八灯。夜辄礼天。其后蕃而大。自丽及 圣朝。公卿磊落相望。有讳百龄。号默斋。官吏曹参判 赠领议政。与伯氏晚翠公亿龄。并为 穆陵名臣。是生讳竣。号竹南。官大宗伯两馆提学。于公为四世祖也。曾大父讳挺汉。义禁府都事。 赠承旨。大父讳始凤。早卒。 赠吏曹参议。父讳尚纯。敦宁府都正。 赠吏曹判书。娶广州安氏。 赠贞夫人。承旨讳后说之女。以 肃宗己巳生公。公讳光运。字永伯。号药山。清明颖悟。绝出等夷。自少标高揭己。断不以流俗自居。性又嫉恶靡悔。常以为我国党论。二百年相守。酝酿纠结。其讼盈庭。然苟究源委。直春秋无义战。果能有登岸特立。罪罪是是不以私参错。则虽谓之不待文王之士。未为过也。以故苟是也。虽臭味燕越。未尝不敛衽倾服。苟非也。虽知旧先辈。未尝不显言诋斥。盖其千万人必往之勇。不以身在韦布而有所沮挠也。甲
樊岩先生集卷之四十二 第 273H 页
午。中司马。己亥。魁节制 赐第。分隶槐院。时 景庙新即位。人有说追崇私亲者。公面斥曰。浊渠在前。君辈褰裳以趍。吾不欲见君辈也。癸卯。兼 肃庙实录春秋中文臣庭试。受皋比 赐。升著作例兼奉常直长。为礼曹佐郎。俄移侍讲院司书。疏勉圣学曰。今日劝导 东宫之本。实在于 殿下之勤学。臣愚以为圣资沉潜。同符殷高之恭默。而天地有憾。或欠思辨之工夫。说命首篇一思字。合为圣学之吃紧下手者矣。时。 英庙在东宫日开书筵。公讲说明剀。因文箴规。语婉而直。 东宫为之倾向。未几将呈递。勉留甚挚。契合盖始此也。除忠清都事不赴。为养宰殷山县。乙巳。弃归。以绣衣褒。 赐表里。丁未。拜持平。疏陈时事。辞意悲惋激切。有识者韪之。差 肃庙 景庙实录都厅郎。选知制教。拜兵曹佐郎。戊申。选玉堂为修撰校理。兼东学教授。 上幸私庙。公同诸僚劄请驱出潜邸丘史。毋得秽肃穆之地。 上立命坼阵门。尽驱之外。卫士无不相顾钦叹。俄有命堂劄批旨。勿出朝报。公上玉堂故事曰。司马光朝昼所为无不可对人言者。赵抃以一日所为焚香告天。矧乎王者以一国为家。兆庶为子。夫岂有发言行事而不可告语于
樊岩先生集卷之四十二 第 273L 页
家人子弟者哉。 上嘉纳。尝因夜对进曰。臣昔侍 铜龙。每见 殿下以尧舜自期。临御四年之间尧舜姑无论。下比汉唐哲辟。亦有不及者。 上动容曰。胄筵劝讲之时。儒臣之望于予者。岂如今日。予学力未固。不能塞儒臣之望。可愧也。三月。奉朝贺崔公奎瑞。自乡疾驰入上变。当是时。升平日久上下忨愒。直以为逃良役者为小小啸聚。所以应变者。不过差畿邑武守而已。公直玉堂归家。闻闾里一空。大惊忧。谓洪修撰景辅曰。今日之变。若存若亡。而余以为其根柢不小。自去年冬。人心骚屑。中夜荷担者屡矣。今则京城已避乱。奉朝贺上变又适至。朝家一何泄泄也。仍与洪简。邀李南床宗城。语之曰。我国小民至愚。不能自立举事。若无变则已。有之。必士大夫煽动。所谓镇静者。内有设施。外示镇安。以定人心而勘祸乱也。今则以专无设施为镇静。此狃安也。非镇静也。李公以是言大臣。大臣遂与公求对。时夜已深。御烛荧煌 上展急书于案。嗟惋世变者良久。仍问曰。玉堂同入何也。大臣曰。吴洪两臣。以备御疏虞。为大可虑。下询宜矣。公进曰。近来骚屑。不曰南倭北虏。不曰海浪寇。空地汹汹。男女骈阗而去。变书未上前。都下士女何
樊岩先生集卷之四十二 第 274H 页
以逆睹其有变也。由此观之。今日逆变。必有根蒂矣。世道陷溺。变怪百出。有非思虑所可悬度。惟当尽其备御之道而已。今朝家雍容暇豫。视之若鼠窃者之自起自灭。设使羌胡一朝起于毂下。则以今日设施。果能扑灭之乎。且逆乱何等大变。而变上二日。尚不设鞫。臣实未晓也。洪公亦继陈之。 上曰。两臣忧国之诚。可嘉。亲鞫今当设行。备御将若何。宫城果可卫乎。诸臣皆言过。公曰。以臣之见。宫城扈卫。未见其过也。 上从之。特差公问郎。比设鞫。天已明。未得其要领。有金重万者上变。未及讯囚。望见 御榻前诸臣有起伏状。急趍入问之。诸臣答以侵夜帐殿。恐伤 玉体。请姑罢耳。公曰。国家安危。间不容发。 圣体一夜之劳小。 宗社万年之忧大。愿大臣复请出临也。大臣亟与公同入请复出。 上曰。昨夜失睡困恼甚。既命姑罢。待明朝何晚。公进曰。事有大小。忧有轻重。岂可虚度今夜。蹉过机会。缓国家之备御。成贼势之团聚乎。臣不敢为姑息之爱于 君父矣。 上曰。乃言是。复出临鞫。始得贼情。前此诸臣。或以求对为张皇。扈卫为惊扰者。及闻金重万所告贼以白衣流入放火京城之谋。始服公先见。贼平。擢拜同副承旨。吴
樊岩先生集卷之四十二 第 274L 页
海恩命恒白 上曰。吴光运,洪景辅有扶社稷功。当策勋。公力辞之。 上亦察公志事遂已。有勋帅请屠杀安阴古县吏民从逆者。公进曰。歼魁赦从。圣训也。尽一县屠灭。乃是战国风雨猛将鸷帅之所为。曷尝有圣后仁君行是政者乎。宋祖戒王全斌喜杀。当以尧舜望吾君。岂可以宋祖所不为劝之乎。 上嘉纳焉。又奏曰。人臣逆则必诛。非逆则虽或混入鞫狱。一脱自当为平人。安有似逆非逆而中立之地乎。臣意则别作一册子。列录诸罪人。详记某招某事。使干犯者无得漏天网。脱出者不在闇昧之科。为王者之政也。 上从之。后因酌处诸囚多所宽纵。臣下有争之者。辄 教曰。人不可置之闇昧。予欲施吴光运之言。故如是耳。时。廷议务调停保合。公疏言为党论者。各循其私。各务其胜。或藉昨日之是而护今日之非。或因彼事之非而掩此事之是。为上者公听并观。鉴空衡平。无一毫机关之笼络。无些儿文具之粉饰。是者是之。非者非之。无所偏倚。然后可以服人心也。今乃或牵掣于时势。或勉副于人情。有若乡曲仇怨之人私和释憾之为。则臣恐荡平无可成之日也。 上褒之以切实。又筵奏曰。 殿下聪察太过而有欠含弘
樊岩先生集卷之四十二 第 275H 页
之体。慈仁有馀而有失刚毅之道。臣谨以弘毅二字献焉。 上称善曰。当猛省焉。当会盟之时。 上以公差礼房承旨。古例。礼房加资。 上意属于公。公嫌骤晋辞递。己酉。承 命覈岭南狱。从县道陈疏。荐岭土若干人。附论荡平真假而曰。愿 殿下无设假荡平之名。后日追悔于为群下所欺也。 上优批留中。赐上弦弓以奖之。其反面也。朴师洙在 上前。盛气呵斥。公曰。臣疏所谓假荡平。非他意也。夫荡平云者。至公无私之谓也。无物我彼此远迩亲疏尊卑贵贱京乡内外。一出于大公至正。无少私僻。然后始可谓荡平。今师洙但知老少保合为荡平。外此则不知有荡平之道。洪范之说荡平。果知有老少保合。准备此题目以待今日耶。此不过以后日翻覆之虑怵于祸福而为此尔。何尝出于至公血诚哉。臣平生不为党论而亦不能畏时讳也。于是大臣重臣攻之者众。 上谓丰原君赵显命曰。吴光运以疏逖而言信用者之过。予知其为名类。朝廷之纷然迭攻。岂非不可之甚欤。连除坡州牧使,广州府尹,承旨,刑曹参议。皆不出。庚戌。拜承旨者七。辄辞递。时。备局格宫房海岛折受。上切责之。仍黜补备堂。公疏言今日游谈之士必曰
樊岩先生集卷之四十二 第 275L 页
事有关于内司折受。辄遭 严教云尔。则其贻累 圣德。当复如何。备堂内司轻重之 教。显示内外之郛郭。乌在乎宫府一体之义也。 上温批以答。九月。丁大夫人忧。辛亥。以 肃庙实录都厅劳。升嘉善。壬子。服阕。拜副总管。癸丑。拜同义禁汉城右尹。陈疏辞。仍附所怀曰。奋 圣志也。总权纲也。励名节也。其奋圣志略曰。 殿下素有大有为之志。而或沮于时运之阨塞。或倦于承佐之无人。因循怠惰。以至今日。 殿下之心。必以为大猷已矣。初计错矣。以予之聪明。以予之刚断。虽使牵补。岂至危乱。故于人才则取其奉令而承教。于政事则幸其苟且而弥缝。非不知群臣百僚私意横流。而不思所以赫励振刷之道。非不知岁饥民穷蓄积哀痛。而不思所以大防尾闾之策。何 殿下无奋发之志也。其总权纲略曰。权者无形之物也。一世之所趋。一世之所畏。即权之所存也。树宠于上。招权于下。多方布置。百计牢笼。终日营营者。不过为徒党为子孙。颠扑不破计。非为国家也。势安得不归。权安得不重。势既归而权既重。则嗜利者安得不趋。孤弱者安得不畏。士大夫之心术尽病。在上之威福潜移。则人主虽欲有所为而不可得矣。其励
樊岩先生集卷之四十二 第 276H 页
名节略曰。近来士大夫名行扫地。其高者。摸棱以容身。浮沈以度日。其下者。以幻变为奇才。以附丽为能事。朝昼之间头面恍惚。俯仰之顷。踪迹漫漶。奇奇怪怪。百态但备。设有缓急。此皆望贼而投降者。治平无事。养此辈何为哉。 上优批嘉奖。以疏留中。于是众怒四起。相臣筵斥。公更疏曰。彼其坚城郭严部伍。号令一出。众口雷同。真所谓但闻将军令。不闻天子诏者。所同也以蹠为夷。所异也以白为黑。不肯准皇极而会归。必欲屈皇极而俯从。若此不已。几何不至于胸臆之肆行而威福之下移耶。方今 圣明赫临。威纲自如。若指摘一人谓之权臣则固不可。而若谓之权重一边。非过语也。此俗不改则虽尧舜无以为治。此诚体国大臣之所当同嫉者。而乃反攻臣不遗馀力。何哉。 上答曰。噫。语及旧套。人皆恶之。往者卿疏。何求何望。世道嚣嚣。于卿何有。又 教于筵臣曰。此人无墙壁可倚。绝意进取。以见苦心云。于是吴瑗以玉堂诋辱公。公屡疏以辨。瑗卒自服。然自是益不乐仕宦。连拜左尹,刑曹礼曹参判,安边府使,同义禁,副总管,弘文馆提学,承文,院提调。皆不就。闭户城南。若将遗弃世事。然间因经筵官。闻 上讲礼记至曾子
樊岩先生集卷之四十二 第 276L 页
问。不忍读遂废之。以 景庙讲筵。止于此篇也。公汪然出涕曰。尧舜之道。孝悌而已。吾 君尧舜也。有君无臣。不见尧舜之治。此志士之恨也。以故国家朝有事。公已午治疏。忧治危明之意。反复勤恳。自有所不能已者。丁巳秋。 上以党习未悛。渊衷激恼。百僚皆惶惧失措。公以军衔入参广谕。遂进伏曰。自古观国家之盛衰者。必观其气象。未有宽大安徐而不享和平之福者。未有迫急惊扰而能致镇定之功者。今殿下之气不得其平。则 殿下之心。不得其平矣。殿下以不得平之心气。欲平至难平之世道。不亦难乎。天下之不可有者。党论也。天下之不可无者。是非也。欲破党论。并与是非而混沦之。则泯泯棼棼。其弊反有甚于前日矣。然而为党论者。假托于是非。明是非者或陷于党目。甚矣其相似而难辨也。 殿下广谕之后。复提既往之党论者。非 殿下之臣子。然盈天地间者事也。天下未有无事时节。有事则有是非。既往之论议。虽归消融。方来之是非。其可囫囵乎。唐文宗曰。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臣读史至此。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文宗也。皇天之付畀人主者何如哉。表准在心。权柄在手。感之则和。董之则威。陶铸变
樊岩先生集卷之四十二 第 277H 页
化。何求不得。而乃发此窘迫悽切之语。使后人哀之耶。 殿下若能怒于所当怒而未尝轻发。执其所当执而罔或挠改。朝著之定。已有年矣。何待今日之大诰乎。昔明德马皇后未尝顾左右与言。史臣赞其远识。臣伏闻顷日待命诸臣。 殿下悉知其某来某不来。 殿下何从而得之耶。监司使左右廉问。亦且有弊。况堂堂千乘之尊乎。此路一开。万一小人居其间。则为弊将何如。时。尹汲,韩翼谟等。以不胥命被鞫。公论及之。 上皆嘉纳。谕之以体念焉。拜大司谏。陈五条疏。曰立规模以定治体也。曰去机巧以反诚实也。曰遏人欲以正风化也。曰恢言路以求裨益也。曰务圣学以立皇极也。 上赐批命留中。连拜刑曹参判,都承旨,户曹参判。皆不出。戊午。丁父忧。庚甲服阕。拜副总管。陈万言疏。痛劈党祸源流。语益切。又论尊号事。以丰亨豫大戒焉。 上特赐对。锡皋比以宠之仍特除大司宪。寻递。先是公在忧服也。始闻虎龙不道之招载在壬寅鞫案。藏之王府。惊痛如不欲生。及是叹曰。当路者嫉我以言事君。虽捃摭我百端。吾岂不以缄封骨髓者。更申吾 君之前乎。遂疏请釐正壬寅鞫案。撰大诰昭垂百代。后十馀日。 上询大臣卿
樊岩先生集卷之四十二 第 277L 页
宰。命焚凶案。特拜都承旨。公违八召。黜补洪州牧使。明年春。内迁。前此尝屡入文衡荐。至是。 上以天笔加圈。题公名下曰。是何一点。良可寒心。 上之眷遇公如此。公志决恬退。散迹郊野。殆十四年。至是 圣眷益隆。公亦感激自奋。连有大司谏,礼曹参判,筹司堂上,大司宪,弘文提学,同春秋,左尹,同义禁,江原道勾管堂上。大射礼仪注仪轨。釐正 太庙乐章。申明童蒙讲规。裒集 御制文字。参校小学训义之 命而皆不复辞。遇事益尽言不讳。时。追隆私亲之议盛行。 上亦屡以孝字为言。公心忧之。疏言帝王当为大孝。不可为小孝。三代可法。汉唐以下不可法。以杜廷臣承迎之渐。癸亥岁首有星变。 上久不接臣邻。公疏曰。上下不交。于易为否。当此三阳交泰之月。 殿下乃反转泰为否。天地上下之气不通。安得无星变乎。 殿下凡有不平之事。不肯宣散。每以藏蓄为务此病根之大者也。 上曰。卿言唤醒予睡矣。自是频许引对。辄曰。予思吴光运之言。欲开否卦也。其以礼参入宾对也。奏曰。近日士大夫风教扫地。一窠出。奔竞如市。关节填门。握铨者惟视关节之紧歇而取舍之矣。臣每以正色立朝董率百官责大臣。而大臣
樊岩先生集卷之四十二 第 278H 页
不能董率。百僚之循私如前矣。大臣进伏曰。臣于礼参之奏。不胜愧服但私字已成窠窟。打破不得矣。 上曰。此寡人之过。实孟子所云四境之内不治者也。其为大司宪也。有天变而将行进宴。公疏言当此遇灾忧懔之时。斯岂非可已而不已者乎。鹿鸣之宴。特命停止。以光 圣德焉。我 宁考因风灾罢进宴。以宴需作赈具。岂非今日所当继述者乎。疏入。 上引见。顾谕 王世子曰。国有直臣则兴国。无直臣则亡。今日特召都宪。赐以表里者。使汝知表忠旌直之道也。仍下 手书曰。嘉卿之直。表卿之忠。特赐表里十端。卿其领受焉。又 命勿递供职。振励风宪。如先正赵光祖焉。未几。台臣赵重晦上疏。语涉 毓祥庙。 上震怒闭閤。廷议汹惧。皆欲请罪重晦。以解 上怒。公独持不可。上疏力谏。 批旨久不下。又疏曰。神器者。 列圣之所创守也。 三宗之所付托也。 殿下奈何以神器为戏耶。明日乃建寅之日也。三阳交泰。万品昭苏。此正我 殿下体天对时悔悟转移之大机会也。今日亿兆之命。不生不死。 宗社之势。不存不亡。生亦明日。死亦明日。存亦明日。亡亦明日。若失明日。臣不忍 明君为亡国之君。臣等为亡国之大
樊岩先生集卷之四十二 第 278L 页
夫也。 上大感动。即下丝纶。示悔悟之意焉。甲子秋。上入耆老司。持平朴圣源有论启。语颇狂妄。 上怒甚。窜圣源绝岛。台阁皆恇怯有请鞫问者。有请栫棘者。公上疏力救之。大臣有感叹者。冬。赴开城留守。乙丑七月。为登筵入京。二十一日。以微恙卒于药岘旧第。寿五十七。临殁。语不及私。惟以未报国恩为恨。讣闻。 上大震悼。手拍案者三。即下哀纶。谕之以功存社稷。当勋不勋。 特赠大冢宰。他馀赙赗。皆出常典之外。及启覆日。 亲阅松京文书。叹曰。见其名不见其人。曷胜感怆。后当闭閤之时。 教曰。若使吴光运在者。岂使予作此举也。葬于高阳多井壬坐之原。公居家斩斩有法度。虽子侄未敢干以私。事父母爱敬备至。及孤露。晨必拜庙。非甚病不废。见人有一艺。奖拔如不及。见人有不是。虽常所亲密。逐绝无少贷。立朝以名节自励。常曰权势所归。附之者小人。斥之者君子。宦官宫妾。通之者小人。不知名者君子。废正立后。则争者忠。不争者不忠。摇国本。则争者忠。不争者不忠。赞成者凶孽。党于赞成者为凶党。其次过隆私亲也。封禅也。尊号也。兵端也。掖戚滥恩也。土木也。游畋也。谏者直。不谏者谀。平世事故。略尽于此。虽有出
樊岩先生集卷之四十二 第 279H 页
于此外者。可以触类而反隅也。以故凡于疏陈筵奏。惓惓不置。上以责难。则必以尧舜焉。下以自待。则必以第一义焉。其文章又足以达其辞。故能感回人主意。每奏疏出。人莫不传诵。然指摘时政。诋呵贵近。往往有辞近峭切。不少回护。故虽上结 明主之知。恩数旷绝而见忤当路。居宰列二十年。位不加进者。其不以此也欤。公为文章。本之六经。参以百家。不拘声色。专以神会为主。卓然成一家。其各体俱长。求之近代。罕与为伦。所著经说史评诗文数十卷藏于家。配安东权氏。参奉讳䪫女。大提学号霞溪讳愈孙。生二子。长大观文科状元兵曹佐郎。二十四夭。次大成。公殁未期继夭。后以族子璹继大观后。 英庙命官之。今经郡守。璹生三子。长元镇早夭。次亨镇,赫镇。 英宗三十一年乙亥。有逆狱。 上以公前日疏中外革镜面内藏龙尾之语。逆睹方来。如蓍如蔡。追念不已。特祭之。今 上戊申。感旧甲重回。 特下纶音。追叙诸勋臣旧绩。有曰片言折冲则有故参判吴光运。故大司宪洪景辅。两臣之忠。不让元勋。特赠美谥以贲其忠。前 圣后 圣之不忘旧臣。 恩及九原。有足以感泣臣邻。激劝来后。呜呼休哉。玆庸藉手奉献太
樊岩先生集卷之四十二 第 279L 页
常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