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五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五 第 x 页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五
 记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五 第 113H 页
无名亭记
余迹不容朝廷。以三浦为归。自春徂夏。迁次者五。而最后居停。寔故锦平都尉之子之宅而贳归于成君埙者也。人传言都尉尝欲买权氏晚渔亭不果。遂就晚渔之傍别起宅。而若室若厅若附而廊者。酷依晚渔样。其用力亦云勤矣。试登亭以望。亭窿然占地高。缘浦数千户栉栉在几案下。大江为长干杨柳所遮罨。虽不能呈露全体。隐而见。见而隐。每值夕阳映澈。宛若蜿蜒白龙在密云中。戏出玉鳞银甲。大帆标转柳梢。兴灭无常。歘若迷藏。隔江群山。或迤或停。丛岚浓翠。变态无穷。名以胜。固不胜名矣。然是亭也。泯然无号。楣壁之间。未见有扁以传者。人或有以是为歉。余笑曰。君庸讵知无名之不可与有名者同日论哉。为是亭者其将以亭而为无对也欤。夫万物之名。始于何。天命之耶。抑亦地与之耶。二气冲漠。物不得不生。则亦莫不具其形焉。飞者飞而已。走者走而已。动者植者。动植之而已。今乃就飞走动植。切切然名以分之。苍颉造字。以象其形。学者诵诗。欲识其名。不亦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五 第 113L 页
劳神矣乎。彼横目圆颅者弥乎两间。逝而未见往也。盈而未见塞也。其势不以名则无以区别。命之以名。使相号呼。盖不得不尔也。奈之何加之以曰公曰卿曰大夫曰士之名。其所以贵贱等威之者。虽从地而极天。未见其有穷也。于是人不知复天所命之理。只知趍人所命之名。则争夺安得不作。谗诬安得不兴。君子安得不外而小人安得不内乎。今天下不可以善治者。名为之祟也。盍亦思其本焉。无之者天也。有之者人也。从人而贵之可乎。从天而贵之可乎。释家之虚无寂灭。老氏之清净无为。固属之异端。而虽以吾儒言之。以理则无极而太极也。以圣则尧舜正南面而已。无为而化。孔子无可无不可。以钓则太公之无钩。方可为大钓也。以琴则陶令之无弦。方可为大乐也。若此类。非知道者不可与语。况天下之理方无方可以有。方有方归之无。安知我之以为无者未始不为有也。世人之自以为有者未始不为无也。我困于名者。于亭而得其所矣。遂名吾居曰无名亭。
赐租记
济恭栖遁荒江。杜门吟病。谢遣人客。虽人客亦不欲我访。非厌我也。畏权奸眈眈傍诇之密也。惟我 圣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五 第 114H 页
上覆焘臣眷系臣。愈往而愈挚。用八月之晦。 亲监上苑。穫以四斗租颁及臣。兼以 御札一纸。命奎章阁吏。传宣于江郊畏垒之庵。第一行。书原任提学蔡不名。第二行。书上林租四斗。第三行若曰。畿农失稔。谷贵如金。可想荒郊调度艰乏。独此苑禾大熟。玆送数斗。些略虽愧。可念记念之意否。臣拜稽首。涕汪汪不能收也。昔孟子因齐王之不忍堂下之牛。是心足以王。反覆开晓。从浅入深。为说千百。而其要不过以推恩与不推恩。为王与不王之一大机而已。顾今邦畿大歉。虽平日有恒产者。瓶罂无所贮。况无恒产者乎。于是焉若租若庸若调。并起而集。民无以称贷而益之。则其势不散以之四。即沟壑焉尔。虽以 圣旨见之。岁俭谷贵之状。 九重之内。明无所不烛耳。 轸臣之调度艰乏。不如推以念鹑衣鹄形之民也。颁臣以 御苑香稻。不如推以议发仓赈贷之政也。臣虽退伏江湖。不得与庙筹。而若以臣视齐王之牛。推是惠。以及于亿兆生灵。则臣虽饿以死。是死贤于生也。传曰。无德不报。若感德而不知所以为报。则是妇寺耳。乃敢以是说为欲报之德焉。 圣上六年壬寅八月之晦。前任 奎章阁提学臣蔡济恭。拜手谨书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五 第 114L 页
于三浦无名亭中。
寓花斋记
柳斯文璞癖于花。家白川之金谷。谢遣世纷。日以莳花为调度。盖花无不蓄。时无不花。五亩环堵。馥馥然众香国矣。君忻然自多。名其斋曰寓花。遍要一代名能诗者。歌咏其事。谒余文为记。余闻而笑曰。君爱花则诚有之。未始不为不达道也。天下万物。有者无之始。衰者盛之终。此理之必然者也。以故明则暗暗则明。寒盛则暑。暑盛则寒。权威盛者祸及。富贵盛者殃至。盖物之为人所赏者。其盛衰尤亟焉。花为天地之精英。其色荡人目。其香触人鼻。其尊或以王称。其正或以君子。视其傲霜或喻节槩。其出尘或譬处士。要之皆天地之所甚惜而不欲使常常而有也。是故花发则风雨随其后。此非造物者之得已而不已。物之盛衰。虽化翁。无以容其力矣。今君之栽花也。高高而下下。形形而色色。此褪则彼艳。彼谢则此续。虽积雪长冰之节。君之前。花固自如也。率是道以行。明暗寒暑可以无代谢也。权威者可以长华赫也。富贵者可以长佚乐也。恶乎可也。况君之名以寓花。又何其狭也。君之斋以百花为樊篱。君又以身而处其斋。认之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五 第 115H 页
以寓花。似得矣。然木之根寓土。干寓根枝寓干。花之蒂寓枝。英寓蒂须寓英。蜂与蝶寓须。花固不胜其寓也。其可使君而作寓之赘乎。君试思之。君之身寓斋。斋寓两间。两间即物之逆旅也。君称之曰寓逆旅则可。曰以寓花。无亦为有物而私之者乎。虽然。吾闻君爱花甚。人莫不化之。君以事而远游。不能以时月返。则家人封植花浇灌花。莫敢失其机。一如君在家。此君之爱花之化家人也。环金谷而村者。闻君筑花坞培花根。不令而趍。不劝而役。有若己事之不可已者。此君之爱花之化邻比也。州里人之操舟业日南者。见奇品异种可供玩尝。盛以盆寄之船。怡怡来呈。若纳锡然。此君之爱花之化船人也。君一布衣。何尝有力而致此。子思曰。不诚无物。曾子曰。诚之不可掩如此。天下之事。未有诚而不感者也。夫所贵于花者。不特以香与色。以其由花而就夫实也。君以心诚求花之癖。求之于天下事物之实理。不但寓之而已。身与理为一。则他日之培根食实。其效不亦无穷既乎。姑为文以勉之。
曹园记
岁癸卯暮春之旬。约馀窝睦幼选赏花弼云台。晚饭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五 第 115L 页
已肩舆以赴。幼选未至。藉台前石。默然而坐。少选。幼选偕李君鼎运,沈君逵。使从者佩壶。逌社坛后穿松阴至。起以迎相视而笑。时丽晖中天。花气馥馥蒸人。殆欲应接不暇。贵游子命俦俪。相续填咽如庄岳。余习静者。颇心厌之。俯视正东。可数帿场。有松离立园中。花梢隐约出墙外。甚可爱也。顾谓幼选曰。是必有异。盍往观诸。咸曰诺。遂从来路。迤小巷入。有板扉呀然以开。主人知余访花以至。导余入屋后园。园累石凡八九级。被之以百种奇花。红者紫者黄者不胜其烂然争开。绚眼不可注视。东西二株松老苍相对。而其西者托根岸壁。老干迤而横若偃倒者然。人以木拄其偃。得支吾不傅于地。然偃势不可以遏。自北走若专注于南。南可四五丈。又屈而东。其阴郁蟠然后乃止。其下庭广十亩。余席其阴。与诸君者相乐也。俞承宣恒柱追至。尹学士尚东适赏春行。闻余在园松下亦追至。酒数行。评花品高下。论时文体裁。不知日已坠而月在东矣。主人姓曹。閒居。业种花喜鼓琴。不以事扰心。其视今世士大夫或幻身或卖友日夕以赌荣射利为身计者。不亦贤矣乎。感之为曹园记。
赠承旨郑公忠孝闾记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五 第 116H 页
天之道。阴与阳而已。地之道。刚与柔而已。人受天地之精以为生。其所以为人者。亦惟曰忠与孝而已。然阴阳也刚柔也。其理虽一。其用则随遇而见。不可合而为一。虽忠与孝。顾安得不尔也。况人一死耳。死不可以再焉。则死孝者死于孝而止。死忠者死于忠而止。人之于忠孝死得其一。则固可为卓绝之事。今有以一人之身而办一死而兼有其二者焉。则虽谓之千古罕有之行。非过也已。柏岩郑公讳宜藩。字卫甫。赠判书湖叟公之子也。当 宣祖壬辰。奉父母避兵山中。负米以供。俄闻 庙社播迁。湖叟公涕泣起义兵。公竭力赞画。身未尝不在军中。时年三十三。遇贼朴渊上。杀获过当。已又因风纵火。杀永川贼无遗。永遂复。已又与左节度朴晋兵合。击庆州贼。湖叟公挺身居前。麾兵殊死战。贼死者过半。俄而。贼出奇兵袭晋军。军大溃。诸义士多力战死。贼围湖叟公急。公见父急。跃马突围。射贼必洞胸。贼大乱。父赖以脱。公卒惶急不知父已出。横突遍求。出而入者三。身被数十创。所骑马中丸。卒为贼所执。胁以刃。竟愤骂不屈死之。实八月二十一日也。右巡使金公诚一闻之朝。 上嘉叹者屡。 赠度支员外。贼退。湖叟公求挽语实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五 第 116L 页
之棺虚。堋于先垄侧。世谓之诗冢云。 英宗壬子。加赠左承旨。 今上甲辰。从六世孙上舍生夏浚又上言白公事。 上特命旌闾。于是礼部覆 启。请刻之以忠臣孝子郑某之闾。 上曰可。呜呼。公之死。未始不为国而谓之非死于孝。不可也。未始不为父而谓之非死于忠。亦不可也。忠者谓之忠。孝者谓之孝。礼部之必欲以忠孝并书者。岂不以公之办一死而兼有其二者矣乎。忠孝本无二致。若公者。讲学明理。随所在而得尽其分。非有所为而为者。后世声光之泯不泯。在公何与焉。虽然。 上所以表忠奖孝绰楔于数百年之后者。欲使人之过是闾者。感发兴起。各循其秉彝当然之则。纳一世于忠孝之轨也。人若但知式其闾而不知夫见贤思齐之义。于忠而苟焉。于孝而粗焉而已。岂 圣上所以树风声励世教之意也哉。余于此抑有所慨恨者。方公之三突贼围也。顾其奴亿寿曰。父死于贼。吾当死。若宜去。奴曰。主既决死。奴安之。遂控马驰入死同时。何其奇也。公之闾。既焕焉有旌。则不以忠奴之旌旌之于其侧。其可乎哉。姑书此以俟。
公会亭记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五 第 117H 页
公会。李学士鼎浑字也。公会贫无资。未能奠数亩之宅奚暇有亭乎哉。樊溪。吾别业也。亭台水石。窈以奇。公会爱之如己有。时吾之驻筇卧龙瀑下。驰至如赴家。必留连旬有馀日而后返。犹且黯然顾也。瀑之东可数百步。有小冈横之。余时与公会登其颠以頫。民有负冈而屋者。屋凡十馀间。位置颇洁净。老松盘屈阶庭。苍翠可挹。有栗若干株罗立园中。离披掩映。公会每指点曰。安得以此为吾有。陪杖屦以永百年也。余曰。古人有所谓意亭者。此独不可以锡名乎。遂以公会亭命之。亲友之知其事者。唤公会亭。以助善谑。不知其事而只得闻其名者。皆认以为公会真有亭也。虽公会。始则人有问。笑而无答。及其既久而饫于耳也。则其言色若晏然以当之也。余曰。公会事无怪其如此。夫实为主而名为宾。古之道也。后世则不然。所窃者名也。其实未必考也。人有无其学而自居以学。则学之号归焉。无其文而自居以文。则文之职归焉。无其功而自居以功。则功之利归焉。无其才而自居以才。则才之任归焉。若此类。不可胜计。夫上所称数者。人之事无大于此。犹可以假其名而不归。况蕞尔一屋子乎。且夫天地万物。未尝有无主者。亦未尝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五 第 117L 页
有有主者。以未尝无主而言之。一毫不可取也。以未尝有主而言之。举天下皆泡幻也。吾以亭谓公会之为其主也。则公会实未尝有也。以亭谓公会之非其有也。则又谁知泡幻之物孰为主而孰非主也。姑且以公会处之于有亭无亭之间可乎。公会大笑。余亦大笑以记。
溪西草堂记
昔者。余行过荣川界。驻马而叹曰。有是哉。山川之明且丽也。荣。一小郡也。而郁然以贤才冀北名者。其以地灵也欤。伊后三十馀年。耿耿有不能舍者。八年春。成上舍彦根甫访余于明德山庄。其容静其礼恭。知其为名祖孙也。间尝为余言溪西草堂事甚详。其言曰。堂即吾先祖应教公所筑也。以其地则盖在荣川郡东可十里许。浅麓萦回。小涧清驶。临大野而頫长川。真硕人薖轴之所也。以其制则为屋凡堂一间斋一间。覆以茅。昭其俭也。筑以石。崇其质也。庭砌幽靓。林木隐约成列。真卫公子苟完之义也。以其作堂之由。则吾先祖蚤岁蜚英。登金门上玉堂。上拂君违。下忤权贵。其进难其退易。于是焉卜筑于斯。短椽疏棂。虽不蔽风雨。书几静阒。翛然有自得者。当世之推为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五 第 118H 页
名流。朝家之选以清白。岂不信然矣乎。以其废兴则堂以日月已久。风颓雨压。础废阶夷。乡里指点曰。此成学士草庐遗址。或有徘徊不能去者。后孙追感不已。近始依旧址改立。而虑单间之易以歪仆。则增斋一间附四楹。虑草茆之难以久远。则陶瓦以代之。此堂始卒之槩也。噫。斋之增也。瓦之易也。虽由于势所不已。而视吾先祖昭俭崇质之制。得不有歉于肯构而肯堂乎。愿公赐之一言。以解其怵惕之心焉。余作而复曰。若此者。吾未见其可歉而只见其可书者多。应教公遍历清班。累绾腴绂而律身冰檗如也。茅屋数间。人不堪其陋。公能不改其操。可书也。堂之成毁相寻。理也。公之孙能羹于斯墙于斯。非堂之为美。惟先祖是思。茂草遗墟。重葺乃已。可书也。堂之制略有攸增。非侈大是谋。实图所以久远。而犹且反顾肯堂之义。怵惕有不自安者。率是心以往。于毋忝尔所生何有。可书也。又可勉也。遂书以归之。勉哉。
重游曹园记
岁甲辰三月之闰旬有三日。花事告殷。余肩舆赴六角峰下曹家园。吴侍郎大益,李侄儒庆及家儿辈从。主人迎拜欣笑。盖记余昨岁之游也。少坐石隐堂。有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五 第 118L 页
琴倚壁而立。余置之膝。抽拨弄三数弦。虽不成曲谱。其声幽幽然亦足以荡涤邪秽。少选。李涟川赫胄,睦馀窝万中,族侄子弘履从社坛后循弼台以至。盖如约也。与之入屋后园。或陟高或席地。百花献笑呈态。若媚悦人者。独老松挺然有特操不改前日之观。可敬也。不可狎也。履率吹箫客酒行。辄一曲二曲以侑之。余倚松而坐。和而歌曰。媚悦者爱。正直者恶。车驰马奔以花之。故松哉松哉。人孰汝顾。相与尽欢而归。
游吴园记
游曹园之若干日。吴景参语余曰。吾侄寿玉新家白门内。家有园颇胜。宜花宜月。宜眺望宜跌宕。苟赏春乎。舍是而必于曹园。恐有远取白居易之嫌。盍图之。于是使景参先之。设席以待。与幼选,士述踵其后。景参,寿玉已待我于园之中矣。园自北东而迤折而南。横可百许步。纵半之东而俯大陵坊。万瓦如可数也。西而临白门。粉堞如铺练于前。其外冠岳岚翠。似近似远。林塘一带松。从堞上露。密若对案。花木被园之体。疏密整斜。旖旎璀璨。午景下炙。殆不能定。视有异松立祠屋后。其干白。其鳞点点而绿。蜿若游龙空。其干三之二。枝叶不附。至上一分然后叶始布。无高低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五 第 119H 页
无薄厚。远望之有若以剪刀用意裁切之也。于是知向日曹园之游。未始非忽近贵远。而园于是乎为吾有也。酒数行。盘桓松下。仍拜谒药山公祠版。往事念之怆然。公尝不以余颛蒙。以期伫则每称曰国器。以述作则辄诩以文章。时余年十八九矣。意以为长者云然。非谓我能之。特以是策励。欲进之于能也已。公殁十二年。余由银台出宰伊川。历辞李相国宗城。盖始面也。相国欣然迎。字药山而曰。某。昔为余言。吾门有蔡某者。年虽少。他日公辅器。必此人也。吾故铭吾心。至今不忘。其面虽生。心知则已有年矣。呜呼。公以是言李相国。而未尝向余说与李言如是。故余实不知。此古人之道也。先辈之推奖后进如此。而顾余今老白首矣。以其位则公之言不可谓不验。而以其业则谫谫无可称。其不为草木同腐者几希。公所以期伫我者。岂亶然哉。余于是不胜知己之感。联书之如此。
游李园记
往年。余寓三浦。闻龙山李氏园以花名。顾余杜门畏人。不得一寓目焉。未尝不往来于中。今年春。约幼选,景参,士述将选日往游。晚翁权仲范闻之。折简要与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五 第 119L 页
同。于是从三子者。先赴晚渔亭。亭前梨花正开。仲范迎笑花下饮酒乐。日过午。联骑访李氏园。园湖堂旧基。自湖堂移豆毛浦。基屡阅主。今为李氏有云。园有百花。桃最盛。有红者。有碧者。有粉红者有。斜而列左右者。有整而当人面者。争妍斗姣。娉婷葳蕤。不知为几许本也。大江从花隙。有时翻动。其色正碧。隐隐若衣红锦者褧以绿纱黛縠。不觉欣然色笑。但恨地势狭少逊宽旷。物之不能全美。理也。在傍者言前时桃簇簇如束。不啻如今日之观。近有权贵新起亭。全一船取去。作汶篁蓟植。今之园异故之园矣。余闻而笑曰。天地之道。变而易而已。况物之无常主者。盛于彼则衰于此。赢于东则踦于西。虽钟鼎玉帛。本不足把玩。而愚者为富贵佚欲所使。嘻嘻然以其亭为固有。从而移植。物而锢留之。若将永业焉。而不知其几何而又将属之于何人。人之生也。何若是芒也。感而书之。游吴园之第四日也。
游北渚洞记
游李氏园未数日。馀窝睦幼选。赏花北渚洞归。直抵余。津津说北渚胜不离口。且曰。度了明日花且凋。公若有意乎。虽日日往。愿从之。人或谓之狂。当不恤也。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五 第 120H 页
余挽以宿。迟明并马出。李学士公会,季受兄弟及叙恭,弘选,弘远辈从。出惠化门。循北城以折未数里。洞呀然以开。即所谓北渚也。才入洞。有坛面南四出陛。缭以短墙。其门彤。四之。每岁春三月祭先蚕云。行可百许步。居人桥其川。桥下众水所会。水汹汹有声。桥之南有谷。不知浅深。桃花团作锦障。两厓通红。心以为必有异也。然姑舍之。取直路行无几。又度桥抵御营屯。庭宇颇宽。屯之外小塘甃以石。制虽略繁。花倒水其影不定。稍迤岩壁窿然。如屏如障。岩之下莎与沙半之。意行意坐俯视之。村家点点分麓。大抵以桃花为藩篱。隐约露出者。或窗之半。或檐之角也。都人士自达官。至闾巷民庶。游赏如不及。车马殷殷轰轰。歌呼迭作。间以笙箫。国家百年升平之象。尽在是矣。余静者。不耐闹热。与诸君还取来路。寻向所称桥南谷者。谷窈以容。水益清花益盛。仙仙然两脚轻举。不知衰且病也。屡度溪危。及城根而止。有茅茨四五间。萧洒可爱。主人方酿酒。香闻于外。公会买数盏饮。亟称曰美哉。已而。饼饭自城中至。铺席崖松下列坐以食。食讫。日已晡矣。送儿辈还。余与三子者。各赋诗一篇。待山气向曛。复还仓屯游人归。独素月在空。坐池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五 第 120L 页
上。熙熙然忘寝。月以色花以香。目之所寓。鼻之所触。未知其孰多孰少也。公会兴甚。典其袍买酒以饮。又各赋诗一篇。时夜可三四鼓。相与归仓舍以宿。枕席如在众香国矣。余卧念玆洞。非今有也。我兴。非昔无也。以我而寻玆洞。不过费徒御半饷之劳而曾不能一至者。以玆洞之无蟠木之容也。今乃始至焉。徘徊叹赏。有若得见其不可见者然。何其晚也。深区奥壑。怀奇抱胜。有十倍百倍于玆者何可胜道。而若不见知于人。则荒涂古今。埋没以终焉耳。呜呼。推是以反。奚独山与水为然。既以是语馀窝。朝起感慨以书。
观稼台记(今 上丁巳。筑坛识之。名曰省耕台。 命贱臣书刻之石。)
出崇礼门。南行可四五里。涉舟桥川。若将西首旋又南。直走一里许。村尽野平。路右畴垄间有隙地若除场而微凸焉。寔 英宗大王临幸观稼之所也。洪惟我 英庙御极五十馀载。所爱惟民。民食尤所重。前后躬执耒耕耤田以率八域。每岁之首。下 十行纶。俾三百有六十守宰。身为田畯。四五月之间。旱则祷庙社山川。必以躬焉。其得雨。简戎卒从官。南出郊幄于斯。苗勃兴则喜形于色。否则恫若在己。命荷锄者近至前。劝饬如家人。秋熟又临视。每年以为度。人名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五 第 121H 页
其所曰观稼台云。呜呼。 英庙弃群臣将十年矣。人之有于戏不忘之思者。见苍梧则悲。望白云则悲。况过此台而思 先王之至仁。抚 先王之遗迹。与田翁野老说往时事。其有不哽咽而垂涕泣者乎。诗云。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憩。夫召伯不过受旬宣之任。以布文王之化。而民之爱之也至及于路傍之树。若使文王亲憩棠下。则民之爱重护惜歌咏不怠者。尤当如何也。呜呼。 英庙之至仁至圣。实东方文王也。君子小人亲贤乐利没世之思。无穷既也。而况玆台也。亲承履綦。屡被耿光不止。如南国之棠。暂为召伯之憩而已。未知今之诗人果能有咏歌赞叹如国风之诗而传示千亿者乎。余于是流涕以记。使后之过此者。愀然如复见 英庙也。甲辰天中节。旧臣蔡济恭。拜手稽首谨书。
三种轩记
八年甲辰夏。余迹不能安于朝。屏出国都门。舍馆未定。康君德裕遣其子前察访尧慎。邀致甚勤。余感其义。赴之如家。盖去京城直西二十里地名勿忧峙者也。行未及数里。望见树木成行。翻风者如旝动。布阴者如帟张。有村数十家在其中。乍蔽乍亏。树外有大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五 第 121L 页
野白水。流离四布。秧苗正长。鹭藏其身于马上。自语曰。勤苦哉。康君之业之成也。君拱立道傍。笑而迎前。导入其室。余新自城市出。坐树阴则执热而濯也。眺垄亩则不食而饱也。心欣然负手徘徊。见轩楣有题。曰三种轩。余沈吟久。问康君曰。其义何居。君曰。种树吾。种禾吾。名吾轩。舍种而何。余曰。然则谓之二种可。三吾不知也。君久不对。已而曰。其一谓种德。非敢自居。欲勉焉尔。余曰。种树我所见也。种禾亦我所见也。至于德。在内之物也。虽曰种。孰见而孰知之也。然外之著。内之积也。欲观其内。必于外焉验之。君有三子皆赳赳有材力。相继捷武科如拾芥。有孙清秀娟好。日读书在侧。君老白首。负杖閒无事。或据树根而终日。或頫禾亩而课锄。权贵有邀之者辞以病。于于然有自得之意。天之降福于君。不可谓不厚矣。夫天之不轻与人。莫福若也。德则受。不德则不受。然则君之所种者德。其易见。未必不如树若禾也。虽然。种树也种禾也。有手足之瘁焉。有锄镈之劳焉。又其生成而长养之。必有待于雨露之泽。此其藉于外者多也。至于德。与生俱生。固为我有。种之在己而由外乎哉。况其种之也无劳瘁之为病于己。而其浅深厚薄。惟余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五 第 122H 页
意而莫余违。愿君始终无怠。无负轩。无负天降福之意也。
梦记
甲辰八月十一日。余在竹州不寐轩。夜梦先考冠服坐。服是锦缎。先妣亦在座。余戏取先妣所理茧丝。竿强理之。先妣笑余亦欢笑。已而觉。时夜鸡未鸣。呜呼。小子罪通于天。失我先妣二十有三年。继而失先考倏已二十年。穹壤无际。音容莫接。时得以拜谒。惟梦是凭。而拜父而未得拜母者有之。拜母而未得拜父者有之。若其二人并坐。嬉戏笑语。与平昔无少异者。未有若今夜之详且密也。呜呼。父母之于子。子之于父母。至情也均。顾何可以孰为多孰为少较计而言也。虽然。窃自念假使吾父母在世而不幸丧我。葬之于二百里之远。则其哀痛迫切之极。虽历许多岁月。岂或一日少弛。而亦岂不因以至伤生之境也。顾余不孝无状。袒括之始。不即灭死。忍能葬之于穷乡空谷之中。孺慕之哀。月除岁减。名节省扫。亦且多旷。而对妻子则怡怡而笑。縻好爵则轩轩而赴。盖其忽焉若忘。较之于触物而思。不啻多占其日月。甚矣。小子之不以父母之情为情也。今因愠于群小。如穷人无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五 第 122L 页
归。始乃匍匐。因依于宰树之侧。鬓发已皤然矣。吾父母不以为咎。临之于宵寐之顷。赐之坐而有若嘉悦者然。以今夜之如是也。则可知前日之思之切而待之苦也。呜呼。往者已矣。来犹可追。吾何修而可以赎穷天之罪也。记曰。思其志意。窃想吾父母其不以小子之读书修身。为子尽孝。为臣尽忠。扬名于千百世。为志意所存矣乎。然则小子虽为群不逞所忌嫉。颠沛流离。僇辱丛萃。而益励名节。无少挠屈。使后之尚论者。叹息痛恨于直道之不容于世。然后庶不愧吾心而亦可以仰副吾父母之志意矣。于是起而呼烛。抆泪以书。窗外万松淅沥有秋声。和余悲吟。
登砚滴峰记
直不寐轩之南有峰。上尖下敷。端妙靓秀。其位实先墓之丙。余爱之甚。取其形似者。锡名曰砚滴峰云。今年秋。余宿留不寐轩。暇日从数子者。循墓左穿乱松邃樾再三歇。始得席其顶。洞府体势了了如指诸掌矣。盖竹府南山。雄皱峻拔。自南而东。若奔腾然。至是点点出妍髻状。及为砚滴峰。山之势始究竟焉。自峰肩稍右。迤有一脉落而北走。下一帿场。乍陷旋坟始结脑。脑又翻而西可十举武。有钳穴坐甲者。即我考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五 第 123H 页
妣衣履所奉也。方脑之始结。以剩支右布。虽不甚高峻。间以砂向内。若人之舒股者不啻为五六。走一里许。逆大川而止。自墓庭而瞰。有蜿蜒者前横若绅。与前所称右股者。其距虽稍阔。势若耦行。亦遇水而止。而以其内为洞府。术家所称玉带砂也。砂外有大野。野外有诸山拱立。而从山之少低处。别峰藏其身。只呈露其面。隐约如铺扇。其名宝山。实墓之案对也。然以带砂遮前。野不见形。山不见根。惟竹州邑治数百户占正北飞凤之趾。木叶茂则隐脱则辨。此吾先墓位置之槩也。念昔壬午封筑之时。四山皆赭。未见有一木之萌蘖者。余四鸠松子。如渴求饮。刜莎根手自播覆。连年不息。其始生也。或如针或如秧。余奇爱之。色笑手摩。保之如婴儿。今至二十年。其长拂云。其大过椽。苍干翠叶。不胜其荟郁。俨已有老大之形。盖无不从吾手泽而成者。呜呼。天下事患不为耳。为之宁有不可从志之理也。但念物之有成毁。犹朝之有昼。虽以是松言之。或虫以损。或朽以柛。或斧以窃。数世之后。安知不盛衰相仍。则此在后孙之诚与不诚如何耳。播之又播。植之又植。若能以吾心为心。则以薪继火。火穷者未之有也。今夫闾巷之谚。以人家不肖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五 第 123L 页
孙。目以松虫。此谓伐卖丘木。其戕松有似乎虫也。为人子孙。虽不能立身扬名。以显其祖先于无穷。可以人而同归于虫乎。诗曰。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吾为百世云仍而诵之。松犹如此。况墓田。先墓烝尝之须也。墓仆。先墓守护之具也。其所以宝重而全安之者。譬之松。尤当如何也。诗曰。子子孙孙勿替引之。又为百世云仍而诵之。甲辰秋夕后三日。樊岩老夫书于不寐轩中。从游数子者。梁同知国昌,金同知命皞,庶男弘谨,傔人金相谦。
游七长寺记
王畿非无僧舍。惟竹山之七长寺。以名刹特闻。盖峰峦之环绕。梵宫之闳严。非傍近诸道场所可齿也。甲辰秋。余为伏莽者所齰。迸居南山村坟庵。庵去寺一由旬。一日。寺僧之为方外契者来言。山叶被新霜。嫩酣可爱。余兴发以明日约。翌日晚饭讫。借村牛以骑。弘谨亦以牛从。未及山数里。僧以小舆待余。念喜佚而恶劳。吾既然。人亦然也。为安佚吾四大。竭人之力。其可乎。遂策牛而前。舍绳盘岘西入谷。至路削不可骑。然后始舍牛而舆。然舆少步多。穷岘顶坐歇。一山体势。于是焉呈露无馀。盖观海一峰。特立千万仞。以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五 第 124H 页
其馀支剩脚。回旋拥掩。如恐不密。若弓之正满。扇之全布。使外物无所照。乍哆东一角。吐全谷水。廓其内为洞府。寺实据焉。小庵附以筑。低或可辨。高或藏于叶。僧虽指。翳然不可省也。时节早霜薄。万木虽不通红。得夕阳回射。轻胭淡脂。弄色争妍。间之以苍松翠柏。烂然为五彩障。虽以余去国怀绪。亦不觉欣然解颐。遂由峰顶路。暮投上云庵。庵占位孤绝。坐开户。野抚百里。山挹万皱。其傍有七星坛。人之禳菑要福者。于以祭北斗云。有僧纬宗者与之语。颇有玄理。及夜。宗与其徒四五人。具袈裟。明烛佛前。烧数瓣栴檀。顶礼香烟下。其敬非为人敬。中心达于外也。礼讫。各面壁垂头。如睡如不睡。鸡一鸣。礼佛如初。坐而达曙。不见有颓惰色。其行良苦。今之以儒名者奴虏视僧。吾未知其念念先圣。若僧之于佛如来乎。其静坐攻苦。若僧之面壁为乎。其仰而思。坐以待朝。若僧之达曙而无倦色乎。问其名则是。考其行则非。吾恐儒愧于僧而僧不愧于儒也。其翌。策杖登庵后绝顶。西际有海升气。其北则汉阳三角。缥缈于烟云空旷之外。犹可指认其颜色。屈子所云忽临睨夫旧乡者。恍然是真境。其眷顾不忘之意。今与古孰多孰少。风甚不可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五 第 124L 页
以久留。还上云少憩。仍下极乐庵。才出门。崖路直悬。两脚虽欲少驻。如追逐者赶其后。不得不如飞如翥。所见惟前导者之髻耳。未几。抵弥陀殿。庭有老石碑。郑东溟斗卿所撰浮屠碣也。其傍新琢立者。即海月师碑。老夫撰并书也。师颇饶财。临化。以万钱付阇黎戒曰。吾死。碑之文则乞蔡尚书。阇黎辈后虽如其戒。窃其钱私之。廉取石。石矮测东溟碑才半之。刻又不如法。字体多舛讹。虽使吾见之。亦不省其为吾书也。夜宿极乐庵。早起越小冈。周览七长寺。寺虽闳。苔涴香厨。尘污丈室。不足供游赏。惟佛殿有龛。龛安 仁穆金大妃殿下所亲书佛经若干卷。使僧奉以出。盥手敬阅。盖皆金字楷书。而卷末皆书祝愿曰。与永昌大君某重结后生母子。其言绝悲。奉玩者人孰不感欷也。转而之碑殿。观所谓新罗国师碑者。碑蟠螭负龟高数丈。而中折为二。倒偃庭砌间。然字画了了如新入于刻。千有馀年之后。尚知其银钩森列。为希世奇珍。世常言罗丽风气未开。文章翰墨。皆大朴而已。至 国朝。天荒始破。近世临池照影者以是为口实。敢曰金生不吾若也。韩濩不解书也。以吾观之。其所为侧勒努趯。草软也。叶脆也。其重不能压纸。况于石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五 第 125H 页
乎。以是而入之石。未见其可以百年也。况可与议于千岁之久乎。古今人同不同。于斯可辨。日向晡。舆度绳盘岘。仆夫持牛已待于岘之下矣。徘徊屡顾。中自叹曰。玆山也非灵真窟宅。玆寺也非避世仙源。然山僧之一瓶一钵。毁誉不及。荣辱不干。如古之白傅苏仙。有味于如是我闻者。其亦有所感而然耶。归卧不寐轩。感叹为之记。从游者庶男弘谨年十。金同知命皞,梁同知国昌,傔人金相谦。时维九月初也。
回龙寺观瀑记
乙巳夏。余借寓杨州之洪氏庄。庄在道峰下。一日。时雨大至。通宵不止。翌晚有霁色。闻回龙寺前瀑溜甚壮。艰备舆涉川。扪萝以往。飞沫所射。不可以狎。从瀑左路远睨之。若弃之然。仙仙而上。遇源流不甚悍激。始乃揭以越。循厓而下右夹瀑。坐岩石上。俯视水发源。道峰行可十许里。至是猝遇石。石戌削高仅五六丈。水不得不争门束投。有腾而散者。有立而跃者。有跌而傍坠者。有迅而直泻者。或洄而沸。或击而碎。其富千斛珠玑也。其喧万部雷霆也。从游者无不叫奇。余亦心目颇骇。久乃静思之。天之生水也。岂使然也哉。水之性。就下而已。虚而实。柔而刚。循其自然。莫之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五 第 125L 页
流而流者。乃其常也。今乃为石所误。其势大奔竞也。其状大颠狂也。人之见之者不知其丧其本性之为可叹。而乃反拍手称奇。何其惑也。吾观今之人不能保有其天赋者多矣。瀑哉瀑哉。吾于汝何咎。遂感慨以书。从游者。儿子弘远。庶男弘谨。甥侄子李儒尚。门人权弼铨。傔人金相谦。僧敬聪。
赐米记
余愠于群小。迁次无定居数年于玆。 上眷焉锡赉。岁焉则必以馔焉。夏焉则必以鱼而非止一再焉。潦焉寒焉则必以木焉。实 异数也。岁乙巳秋。余在樊溪之恋明轩。病甚无起色。殆五六十日。 上赐御厨蟹醢以助举匙。未几。以上林水田所 监穫者赐焉。而不以稻精凿米囊盛为二百合。倩人扶坐拜稽首。感涕自然沾席。臣窃稽载籍。千古熙皞之民。莫尚于康衢老人耳。然彼以放勋为君。犹病乎博施济众。故必自凿其井。自耕其田。而后始得鼓腹之乐。不亦劳矣乎。若臣者。公而无可食之功。私而无四体之勤。而息偃尧天。坐享 君赐。其遭逢。较之康衢之老。亦云侈矣。臣不以其生也后。不能借康衢之廛为恨。而窃自贺以吾身为我 圣上民也。遂倚枕而歌。歌曰。衰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五 第 126H 页
至则病。安我枕席。扶起以视。或餐或粥。惟 圣上惠泽。
不衰轩记
八年秋。顺庵安公。为 东宫桂坊官。既肃命。 上特赐对喜曰君不衰。公时年七十三。初。 上之在铜闱。公以桂坊官。屡入书筵。剖说经义。 上知公学术精醇。眷待异于众。 御极之六年。 诞生元良。越三年。复设春桂坊。 上耿然念公旧。 特命除是职。又喜其十年之间容貌辞气无减乎昔也。公退而名其轩曰不衰。盖感 圣谕也。余闻而语于中曰。公闭户穷经。意其事物之理。穷格殆尽。今以名其轩观之。无乃滋人之惑欤。夫盛衰。理之常也。天地不能免焉。圣人亦不能免焉。然天地与圣人。其气有时而衰。而其理无时而衰。虽以不衰蔽之。可也。人之不可以几于圣。犹天之不可以梯也。往古来今。人物之盈于两间者曷尝有不衰也哉。 上所以谕公者。特指其五官之精而已。未必并论其在中之理。而公乃毅然以二字自命。谓之因是而自警则可。谓之自居则吾未见其可也。未几。闻公大困于年少辈口舌。哗然以老妄归之。盖西国利玛窦辈所著书。近始有流出东国者。年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五 第 126L 页
少志学之人。厌旧闻而喜新奇。靡然弃其学而从焉。至曰父母比天主。犹为外也。人主无眷属而后可立也。二气不能生万物也。堂狱的然为真有也。太极图不过为对待语也。天主真降为耶苏也。盖其为说。汪洋谲诡。千百其端。而无一不与程朱乖盭。其所以诋排释氏。直盗憎主人耳。古之圣人。以杨墨为忧。至比之洪水猛兽者。盖极言其弊之入于无父无君耳。为扬墨者。曷尝自以君父为可外。如玛窦之说也哉。公穷山永夜。隐忧永叹。以孑然一身。起以当方生之势。或严辞而斥之。或温言而晓之。吾道可卫。则讥嘲有不恤也。邪说可拒。则患害有不顾也。不有砥柱。狂澜何得以障也。不有孤烛。暗室何由以明也。盛矣哉。公之仁且勇也。于是乎人皆知天之使公而不衰者。非不衰公也。欲吾道之不衰也。公之以二字自居。可知其自信之笃。而 上之以是而谕公者。亦可验知臣之明也。余懦者。闻公之风而立。遂援笔作不衰轩记。
赐鱼记
圣上九年乙巳冬十二月初吉。 东宫邸下赐生大口鱼一。 邸下宝龄才四。何以知贱臣有无而有此稀有之举也。将命者促臣修祇受单。臣时在明德山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五 第 127H 页
中。扶病拜稽首。感涕自零。尚记乙未冬。臣以内院提举。奉 御药侍集庆堂。 先大王教于臣曰。予若闻世孙生子。瞑目以归。 世孙即 今上殿下也。时 圣筹八十有二。玉候多沈淹。而为 宗社为生民。耿然不能释者。惟此事而已。盛矣哉。 大圣人忧深虑远之至也。翌年春 仙驭宾天。 今上嗣位越七年壬寅。 诞生东宫。臣则幸不死。犹及见 宗国亿万斯年之庆。而 云乡缅邈。无以知 天颜有喜。贱臣当作何抱也。颠沛流离。饰巾田舍。恐无以一瞻 岐嶷。遂为终身之恨。今乃蒙殊异之渥。至及于不识何状之臣。他日拜 先大王于地下。以是为告足矣。复何馀憾之有哉。记之以寓感祝爱戴之诚。老臣蔡济恭。拜手谨书。
乐一窝记
族弟前进士友恭居湖西之海美。扁其栖息之窝曰乐一。谒余曰愿赐之言。余曰。圣人之所乐者三。而君遗其二而占其一。余虽欲有言。奈不知君所乐何哉。君曰。吾父母皆年近七旬。气度康卫。兄弟六人。侍于前怡怡也。退而处于窝。联床读书。其声未必不如笙簧金石也。父母闻之。每莞尔而喜。吾之乐孰乐于此。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五 第 127L 页
其下二乐。非吾后生末学所可居者。窝之以是名。不亦宜乎。余曰然。夫圣所称三乐。虽曰均为之乐。抑其乐也有天人难易之别焉。父母之庆。兄弟之福。此天也。非人力所可必也。若下焉而不愧不怍。在乎己而已。而由天乎。而由人乎。又下焉者。不过以吾之有不愧不怍之实。而天下之英。自不能不同声而求也。此学而时习之效。所以致朋来自远也。乐之目虽殊。其事则未始非二而一者也。今君既于人力之所不可必者。荷天之宠。景禄川至。斯可谓先其难矣。独于在己者。不知其不难而欲退然不敢居。何也。况子之顺父母。欲其悦也。父母之望于子。欲其善也。君能治心制行。战兢临履。知其为可愧也。必猛省而力去之。知其为不怍也。必实践而力行之。使吾心无少慊于天人之间。既成己焉。又因以及于人。斯可以不特乐吾之乐。将以吾之乐。上以悦父母之心。如此然后其为乐也不止三而已。而况于一乎。君归而勉之。
容燕舍记
天地万物有大有小。大小物之形也。形之始。其类已别。夫孰可以移易也哉。然以小而大。以大而小。亦不无其理焉。夫莫小者箪食豆羹而人有见于色者。则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五 第 128H 页
是物小而人视以为大也。莫大者晋楚之富而圣人以为吾何慊乎。则是物大而人视以为小也。然则物未尝有大小也。在乎人之心之所以处之者如何尔。禹上舍士仰宅于药峰之下居焉。区不满数亩。覆以草。盖屋之至小者也。士仰安之。名其寝处之室曰容燕舍。言其仅足以容得燕子之巢也。士仰尝为余言舍制。其色有自小者然。余笑曰。君之舍诚小矣。小之则小。大之则大。在乎君而已。夫舍也既容君。以其馀又容君之妻与孥。庭际多种菊。每秋香色交集。檐外终南一带。朝暮以苍翠送之。舍皆不让而并受之。君之舍所容者多矣。然此皆外也。非内也。君读书者。试近里而思之。君之所以主宰乎身者。非心乎。心之位。不过方寸。虽谓之至小之物。可也。然以无限量无方所集义所生者。为卒徒。得其所养。则塞乎两间。以故邵子曰。布被暖馀。藜羹饱后。气吐胸中。充塞宇宙。夫孰知安乐一窝为天地间许大之区也。今君以室而容君之身。以身而容君之方寸。以方寸而果能容塞乎两间者。则推其所容之本。盖莫非舍之为之主也。向所云容得燕子者。不亦为泰山之毫芒也欤。遂书之。以为士仰勉。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五 第 128L 页
游冠岳山记
余尝闻眉叟许先生八十三登冠岳之恋主台。步履如飞。人仰之如神仙云。夫冠岳。王畿之灵山而先贤之所尝游者。一欲登其上。以壮心目。以寓山仰。耿耿有宿计。淟涊莫之果矣。岁丙午春。寓鹭梁江上。冠岳苍翠。几欲入望。意仙仙沮遏不得。四月之旬有三日。约南邻李广国叔贤。骑马以出。儿辈从者亦四五人。行可十许里。入紫霞洞。憩一间亭上。亭即申氏庄也。涧流自山谷来。林樾覆之。杳不知其源。到亭下遇石。飞者洒沫。蓄者成绿。终又演漾而出。绕洞门远去。若练铺焉。岸上踯躅方开。风过之。暗香时能度水以至。未入山。已泠然有遐趣也。由亭而行又可十许里。路险峻不可以马。自此并所骑与仆夫遣还家。杖策徐行。穿葛度壑。前导者迷失寺所在。辨不得东西。时日轮去地无几。道无樵不可以问。从者或坐或立。不知所为。忽见叔贤飞步上绝巘左右望。闪不知所往。待其还。且怪且詈。俄见白衲四五人从某处疾下山来。从者皆叫欢曰僧来。盖叔贤遥得寺。先以身入告僧徒以吾行在此也。于是导以僧。约四五里抵寺。寺名佛性也。寺三面缭以峰。独前一面轩豁无障碍。开户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五 第 129H 页
坐卧。亦可以游目千里。翌朝。日未出促饭。访所谓恋主台者。择健僧若干人左右之。僧谓余曰。台去此十里有馀。路绝险。虽樵夫衲子。亦未易凌蹑。恐气力有所不逮。余曰。天下万事。心而已。心帅也。气卒也。其帅往。其卒焉得不往。遂踰寺后绝巅行。或值路断崖悬。其下千仞。回身衬壁。以手递执老丛根。细细移武。恐眩作不敢傍睨。或值巨石全据路脊。不可以前。择谽谺之不甚锐削者。据以尻。两手拄其傍。迁延流下裤钩以裂。有不暇恤也。如是者凡数遭。然后始抵台下。日已午。仰见游人之先我登台者。立在万仞上。跼身俯下。摇摇若坠下。望之毛发俱竦。不能定视。使从者高声呼曰。已之已之。余亦尽心力匍匐伛偻。卒乃穷其顶。顶有石平铺。可坐数十人。其名遮日岩。昔让宁大君避位来住冠岳。时或登玆望阙。苦日炙难久留。张小帟以坐。岩之隅有凿穴颇凹者四。盖所以安帟柱也。穴至今宛然。台曰恋主。岩曰遮日。以是也。台擢立云霄间。自顾吾身。天下万物。无敢与之京也。四方群峰。碌碌无足计。惟西边积气坱圠。似是天海相连。然以天观则海也。以海观则天也天与海。又孰能辨也汉阳城阙。如对食案。一团松桧之环拥森列者。可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五 第 129L 页
知为景福旧阙。让宁之徘徊眷顾。虽百代之下。可以想见其心。余倚石朗诵曰。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叔贤曰。其声也有思恋主。古今人何间。余曰。恋主。是秉彝也。固古今无间。但念吾年六十七耳。视眉翁当日之年。所不及为十有六筹。而眉翁步履如飞。吾则力竭气喘。辛苦万端。道学文章。古今人不相同。固无怪也。筋力之不如古。何若是辽也。赖天之灵。余若至八十三。虽担舁。必重上此台。以续古人之躅。君其识之。叔贤曰。伊时吾亦当随来。叔贤年方六十有五。相与大笑而罢。是日。还宿佛性庵。其翌还鹭梁之寓。从游者。李叔贤及甥侄子李儒尚,族弟叙恭,儿子弘远,从侄子弘进,李戚孙宽基,傔人金相谦。
静治窝记
十年夏。余迁次鹭梁。借江岸一屋子以居。室庳隘甚。立则椽几欲打髻。坐则邻墙斗入于庭。屈曲障前。惟近山一角斜从木叶间呈露如侧面而止。江虽近。为附闼所遮拦无所见。时庚热如烘。人无不喘喘叫苦。余寝处于室。于焉永日默然若无口匏。冥然若面壁僧。衣袜未尝蜕焉。体肤未尝汗焉。如不知炎官之行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五 第 130H 页
时令者。人有异之者曰。天下万物。无不可以术治之者。病吾知其药石以治也。饥吾知其饮食以治也。寒吾知其狐裘兽炭以治也。惟热天地之所同熇。万物之所同烁。广厦而不得免焉。冰簟而不得免焉。今子所居之室。鸡窠若也。子以何术而伏烛龙之威。怡怡然不改常度为也。余笑曰。无术也。不过以静而已。今子之所见。见吾之治小热耳。虽热之什佰于此者。吾亦尝治之有素。盖其为热。虽不无大小之不伦。以静而为对證。一也。夫权奸之毒正也。其官位之热。焦原。未足喻也。气焰之炽。上苍。亦可爇也。触之者无不糜烂而炒灭焉。有人于此。特立于回禄睢盱之中。忧世道则欲扑燎原。抱热血则欲涣冰山。先事规正。唇焦口燥。思以一勺之水。救一车薪之火。其道虽直。其心虽苦。媢嫉所集。其不为炉炭之鸿毛也几希。于是炙手之徒蛇盘蚓结。载火色以饷焚冈之炎。无问良玉。其热也果何如也。所赖上帝至仁。以生为德。嘘之以业风。拔之于死灰。使得以保有四大。而阨穷困苦。殆不胜其相仍矣。曩余所遭。不幸类是。于斯时也。所信者自反而缩。所听者在上之天。耳焉而如不能闻。目焉而如不能睹。山鬼伎俩。虽千百其变。吾直以一静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五 第 130L 页
字处之。虐焰其如余何哉。余惯于治热者也。能于大。安有于小而不可能者乎。古人曰。以静治热。诚哉言也。虽然。吾之静。静而有动。动而有静。一静一动。务归有用。非如释氏之偈。一味为块然死物而已。程子教学者必曰静坐。诚能有得于静。其为效岂直为治热而止哉。遂以静治名吾窝。录其语以为记。
赐马记
十年丙午之闰七月。 上赐贱臣以耽罗贡马一匹。臣放迹草莽。鹿豕之与居。鱼鸟之与邻。天厩之驷。非其所也。以惊以惶。若无所措。礼。君赐马。乘以谢。臣癃废者。不可以迹 天门。以首顿地。只感涕而已。窃念人物之性。同得乎天。而物则塞。人则通。人所以为万物之灵也。虽然。人以其物欲交蔽。虽通而反塞者多焉。物则无得丧祸福之机诱于外而汨于中者。故于其塞之之中。或有所通焉。则专而一无所变迁。虽以马言之。所通者识其主而已。是故恋主则号。为主则死。若此类。见于传记者不可殚数。此非要宠于其主而然也。非出于声音笑貌而为也。非恶其声而然也。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君子存之。庶民去之。君子果能存之。马之爱主。乌之孝亲。雎之别。雁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五 第 131H 页
之序。晓鸡之信。皆是物也。呜呼。可以人而不如物乎。于是执策而问之曰。易曰水流湿火就燥。此言物理之感也。今我之得马。马之归于我。亦有所相感者存而自有不得不然者而然耶。马哉马哉。辅国崇禄大夫行知中枢府事原任 奎章阁提学臣蔡济恭。百拜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