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x 页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记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94H 页
大报坛陪祭记
大报坛。在 昌庆宫北垣之外。盖 肃庙当甲申回甲。痛 皇朝以是岁亡。设坛祀 神皇。自后岁以三月祭。著为式。义起也。 圣上二十六年。正史颁东国。有曰 崇祯丙子。 帝闻建奴抢我。 命将袁崇焕率舟师以救。未及发。以东国已下城闻。 帝曰。属国被围。天子不能救。弱力何以支。 上览之。大感叹。召诸大臣六卿三司 教曰。卿等见正史乎。其恩之昊天无极。与 万历奚间。予欲于 皇坛。并享 毅皇。又欲上以及 高皇帝。卿等盍各言其情。诸臣稽首离席。或曰可。或曰礼则有限。独左相赵公显命。持不可甚力。 上命退俟閤外。夜乃召。展示 肃庙感 三皇恩诗。 上涕泣。赵公不复言。遂命增筑坛。用三月某甲。 上斋沐亲祭。黄幄褰开。有俨其序。第一位太祖高皇帝。第二位 神宗显皇帝。第三位 毅宗烈皇帝。夜四鼓。 上冕服执圭趍以入。文武百僚咸在庭。于时万籁俱沈。星河皎洁。当晨祼礼升降。有风自何至。苑木磨轧。如啸如啼。钟磬笙箫和以动。其声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94L 页
悽怆。及初献。雨点从空落。龙旗摵摵有声。庭燎乍明乍暗。三献讫。风止雨散。斯须之顷。气像恍惚。在庭者竦息拜跪。相顾以唏。赵相国乃曰。今夜光景。词臣不可不有记。呜呼。国之有兴有亡。犹昼夜死生之理也。大明之临御天下。二百有馀年。其亡也。岂云异事。虽然。 我朝之慕 皇朝。犹孝子之慕父母也。人若以人必有一生一死。于其父母之亡。不为之皇皇恤恤永慕终身。子道云乎哉。为人子止于孝。为人臣止于敬。惟文王为然。惟 上则之。斯可见感应之不忒矣。岁己巳春三月某甲。陪臣通训大夫行艺文馆检阅蔡济恭。拜手稽首谨书。
药峰枫坛记
有峰峙崇礼门外。可数里许。其名药峰。峰之脉。迤逦西南行。近东而结为丘。其高约四五丈。有剩麓张左右翼。卫护丘甚力。而左距丘稍阔。右若肩胛傅人。紧抱如不及。逆硝桥水。举头而止。两翼皆不至遮前。如环之缺焉。其下夷以旷。有负丘而宅者。实成虚白伣旧基。汉阳之始定鼎也。神僧无学相其址以授成氏云。虚白尝独夜升于丘朗诵诗。时。夜鸡欲鸣。月色微明。有客来宿。惊罢睡从窗隙窥之。以为仙人夜降。起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95H 页
以踪之。相视发笑。人至今传以为奇事。成氏相传且二百有馀年。子孙不能守。归药山吴公。余少也读书讲学。实在于此。及药翁下世。子弱不能守。又归诸我。天地万物之无常主如此。丘荒废居然有崩下之势。余略以石筑之。其级有三。为坛于其上试席之。有柏不知其年寿。枝叶布濩。下覆屋甍。根老露地以走。或戴石或穿坛。奇崛可藉以坐。有松翠甲赤鳞。其阴满池。虽不风。自然有空籁。桧。矗矗干霄。可仰而不可狎。枫。春夏其叶。层层积金钱。及秋。茜裳耀日。彩晕远射窗壁。此皆环坛而立。以助坛之胜趣者也。坛正对木觅。苍翠如可掇。粉堞横绕松间。高下屈折。乍隐乍现。崇礼呀然呈其窦。车马人众之殷殷行者。坐以数。道峰若干朵。缥缈于东边杳霭之中。簇簇若管城子蜕甲而迸其尖。此皆迥照于坛。以成坛之眼界者也。每当天色微曛。城南万屋。灯火点缀。星散而棋布也。已而素月冉冉至矣。若柏若松若桧若枫。倒影于十亩庭中。长短疏密。各随其体。盘虬郁龙。纵横活动于履舄之下。此坛之最奇胜者。而于坛而不于夜者。不能识也。余爱坛甚。时使及门者数三十年少。吟诗作赋于其上。以试其迟速高下。否则余之筇无日不榰于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95L 页
坛。而客亦未尝不从其后也。遂倚坛而令曰。不能谭经史说道义不宜上。不能诗不宜上。不能棋不能琴不宜上。不能评骘山水烟霞不宜上。令己书付壁。未知与陶处士我醉欲眠之语。孰厚孰薄。
普通门重建记
西京。大都会也。其门有曰大同者。曰普通者。自南而来者。由大同而出普通。自西而上者。先普通而后大同。皆城之正门也。然西京之人。独称普通为神门。尊异之殊甚。盖牧丹一峰。缥缈妍靓。作镇西京而右展。其一支隆以安七星门。然后陂陀蜿蜒。如带之抱腰也。弓之上弦也。行可三四里。遇普通水而止。苍光一脉之逆水而来者。与之相遇。若人之抵顶沕然授受而后已。则骤观之。不知其顺逆之为异脉也。门之设。正当其交。城其脊谓之中城。宽其内。营府区焉。傅以屋者以万数焉。世传是门也。刱自箕圣。是说吾无以考信。然可知其为西京旧物也。 宣祖壬辰。天将从此门入大杀倭。于时火箭猬集于门。门竟不烧。天兵以为神。西人之以神号者以此。五十年。余忝殿西服周览城池体势。迤登于门楼。凡二层。旧制宏甚而腐而欲欹者柱也。四隅下垂。凛有崩山之形者榱桷也。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96H 页
瓦皆迁次悬注。有若赶追者之及其后不相随以落不止。人之过其下者促举武。常恐有物撞其顶焉。余于是顾左右而叹曰。何若是岌岌。舟车之所要冲。燕使之所观瞻。得无损国威乎。左右曰。此西人之恨也。余于明年春。捐廪铜若干千。进裨校之能干事者而主其事。始手于三月中旬。厥有五十有馀日。功乃集。材之用旧。二十之一。瓦则通新。丹雘稍侈于前。门旧以板。用铁以甲之。军皆谐直以雇。不用一民焉。告成之际。余适北巡归。遥见柳阴松翠之间。翚鸟飞舞。云物改观。诚可喜也。遂撰日以落之。明栾绣楹。妓乐呈技。城皋帟幕。工徒醉舞。士女聚观。街尘杂袭。不知日之昳也。酒酣。左右校士咸进曰。是门之宜修而不修。几岁月也。天惠我公。载完载美。物之毁成。固有待而然耶。余曰。噫。若但知西京之宜修而不修者。为是门而已乎。以吾见之。府库财空虚。雄藩大都。凛欲倾圮。其视柱之腐而欹者。果何如也。黎庶不堪诛求。土崩之患。朝暮且至。其视榱桷之四隅崩山。果何如也。承流之地。无教化久矣。风俗颓败。如水日下。莫之挽回。其视瓦之日坠于地。果何如也。余受国厚恩。身叨重务。于斯三者。一未有革旧布新。徒规规于是门之役。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96L 页
物之毁或有待而成。民之毁将于何待之。于是揖以退。遂记其言。使后来者知吾之舍其本而务其末之为可愧也。
见山楼记
余友洪尚书君平。家南山之下。今年春。规南垣外数亩地。刱燕居之所若干楹。迤其东为小楼。公退之暇。萧然野服。日夕登眺。松桧也岩壑也凡丽南山为姿者。皆吾几案物矣。君欣然悦之。朗诵陶令诗。名之曰见山楼。要樊岩子书其扁。樊岩子笑而言曰。之山也。王宫之所案对。都人之所瞻仰。室庐三辅。行出庄岳者。举眼皆睹。奚独君平之见为见也。况君之楼。傍枕山趾。前对山面。非胶目。虽欲不见不可得。今乃名以扁之。有若能见夫人之所不能见者。吾不知其可也。既又念孟子曰观水有术。山与水。物之对待者也。而谓观山之独无术可乎。渊明之采菊见山。其必有无限意趣。或有默契。或有感悟者。而古人诗淡泊要眇。只以悠然二字。包尽言不尽之妙。此非知诗者解不得。夫山。土之积也。其始也散。而占位窿焉为峙者。似乎造物之适然而成。而剖判以来。以理观物。则莫不有莫之然而然者矣。五岳之于中华。各有攸主。姑勿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97H 页
论。虽以我神京言之。山于白岳。为北之镇。山于木觅。为南之镇。其位不相紊。其势不相下。国家所以望秩以尊之者。不亦为妖孽之自北而兴。镇北者可以制之。自南而兴。镇南者可以压之乎。若北而不能北。南而不能南。使群灵散而无统。舍龟朵颐。则此为镇者之羞而不几近于孔圣所云觚哉觚哉。君平之见山而得之心者。其在是欤。于是书其扁而为之记。以警夫观山而不知术者。
  [见山楼记后识]
 昔。余为市林洪尚书作楼记一篇。郑重未及出。市林居然作千古人矣。昔。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文虽存。余何忍复读。遂弃置箱簏。已八阅寒暑。今年。偶得之乱草中。迸泪幽吟。奚啻杜工部思高蜀州也已矣。不可以传示九原。录之。使后之人知吾两人相期相勉之笃云尔。
每善堂记
每善堂在京师报恩洞。吾所寝处之室也。吾不言。人无以知吾命名之义。吾欲言。辄掩抑泪在言先。盖含意不成者久矣。然以吾掩抑而终不明先人之旨。是重吾冥顽也。吾固不忍言。亦不忍不言也。昔。吾先子疾病。奄奄几属纩。执小子手曰。每事尽善。呜呼。死生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97L 页
之际。父子之间。欲有以教诏者何限。而独以一善字为之言。馀无及焉。盖平日躬行而心得者。不外是而居焉。故执手之托。亦以是焉已矣。父子知己。古人所难。况如小子之庸愚不肖。岂有所善观于过庭之际。而为子而事吾父凡四十有六年。则吾父之若言若行。若读书若穷理。若入而居室。出而居官。未有一事之未或与知。而其粹然无一不出于善。亦岂无观感于中者哉。及小子遭遇 圣主。被不世之眷。内而参廊庙机密。外而叨方伯旬宣。吾父以止慈之至情。喜之深忧之切。喜之者。喜其绍家声也。忧之者。忧其负国恩也。小子之入而告 君。出而莅民。或有所匡 君德察民隐者。则喜不能寐。如不然。忧亦不能寐。为人父而欲其子之善者。人孰不然。而若吾父之期待余小子。勉励余小子。以亲则父子也。以严则师生也。以故床箦气喘。殆不兴不寤。而至诚攸结。诏以要言。有若单传而密付者然。小子泣以受。寤寐不敢忘焉。昔。太史公谈不能与汉家之封。发愤且卒。执其子迁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迁卒能䌷金匮石室之书。以无负其父临殁之托。呜呼。谈之发愤以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98H 页
卒。既非知命者。而其所以托其子者。又不过著述之事而已。其视吾父之正终治命。不可比而同之。而余小子苟不能蚤夜祇惧惟父言是服。不特贤父有知。不肯曰余有嗣后之君子。亦当以余为马迁之罪人。可不惧哉。可不勖哉。扁吾堂。所以朝夕顾諟。若吾父之俨然在座也。吾以是禔吾躬。为吾子孙者。以是为传家诀。世世罔隳。庶几不负吾先子贻厥之旨也。
分湖亭记
尹彝仲弃从班。挈家归隐龙津江上。名其亭曰分湖。先是。权持宪叔纪卜是居。招彝仲与偕。分江南北以居。亭以是名也。彝仲间尝造余。请一言以记。余闻而笑曰。若是迂矣。彝仲之见也。天一生水以来。大而江海。小而溪涧。浩浩汤汤。气机所运。自然流注。人岂可以私力分之。而为江湖者。其肯见分于人乎哉。天下之目。同也。彝仲观水则叔纪亦观焉。叔纪观水则彝仲亦观焉。谓之同其湖可也。吾未见其分之为可也。且彝仲其不知惩前者乎。天下之患。莫患于分。天下之难。亦莫难于分。三代盛时。上而朝廷。下而民庶。外薄四海。罔不同其心以归于极。于斯时也。惟一之而已。后世则不然。所争者富贵。人欲所汨。必欲专其利。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98L 页
非附于己者。虽一勺之微。不欲波及于人。于是乎有所谓分朋之名。汉,唐,宋,明以来之作于其心害于其政者。患在于分耳。况人不及汉,唐,宋,明而其害有百倍于是者乎。上之人。患操柄者之专其利而不与人共之。或使之均焉。则欺蔽亦多术。分固莫患莫难者。又不在于分欤。夫以彝仲之文学才猷。不盛之金华玉署。潦倒栖遑。以江湖为归者。亦惟分之患为祟。彝仲不之惩。反以名其亭。吾方谯责之不暇。又安用费辞而张之哉。虽然。余亦思江湖者也。窃拟乞骸于未老之前。与彝仲,叔纪。三分龙湖而居之。或恐人之笑我未必不如我之笑彝仲也。姑且记之。仍以自笑焉。
醉隐堂记
隐。穷者事也。非人之所可愿。古今鸿儒硕士之栖迟丘樊。率多自命以隐。有若乐为者然。岂真有味于隐耶。抑其胸中终有所碨磊。假之隐。以泄其不平也耶。姨兄韩子三甫非可以隐者。以隐号。余窃惜之。兄弱冠负俊气。人之见待。固不以草草间架。从以种学绩文于公车业。积有勤苦。间尝累发解。卒无命不得一阐而居然为五十六十矣。时命酒以浇其胸次。酒半醉辄叹咤曰。命矣夫。吾既挤以与之矣。岂可复与年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99H 页
少辈争得失乎哉。遂高卧锦江上。扁其堂曰醉隐。念余自丱角时。追逐兄坡南之宅。联床读古人书。及其壮。或同赴会闱。或同入大庭。每见兄文辞赡敏。水涌而山出。视一第如地上芥。志气何其盛也。顾余以驽骀之步。占糠秕之先。遭遇 盛际。推迁至八座崇班。而兄乃布衣犹旧。时入京都。以我为归。两眼已昏花。两鬓霜雪之矣。相对劝以酒。未尝不致憾于皇天之无老眼也。虽然。当隐而不隐。士之耻也。不当隐而隐。世道之责也。如我者。受恩 两朝。钟残漏尽。燕居吟咏。无往非思颍之作。而终未能乞身康健以谋东冈之隐。乃反以吾兄之才之学。连蹇不偶。隐于醉。以轻世肆志焉。余姑记醉隐堂。志余之愧。兼以告任世道者。少得以知其责焉。
拂云亭射记
直 奎章阁之东北小丘。亭以竹。其名拂云。所以备观德也。 上新即位。命建 奎章阁。尊 列朝御制。求天下异书以实之。郁郁乎不可尚已。然文不可以偏也。于是 命有司。治场抗帿如式。亭实瞰焉。帿白其质。画以物者九。曰熊。栖其中虚。熊之上下与两旁。曰虎曰雕曰雁曰兔曰雉曰鹿曰猿曰鱼。各以次区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99L 页
焉。执旗而伏帿之左右者又九。射者中一物。有旗承鼓声以其属举。独中熊。九旗并举。连五矢获中又如之。而其节制一听之。亭下所植两大旗。一曰九帿之旗。一曰大射之旗。皆 上所命也。元年孟夏中旬。 上策士于仁政殿。朝步至于亭。敕近臣决拾以前。仍亲发矢。矢凡七八十。连发无不中。若贯联珠。疑有神助。此圣人之馀事而非业射者所可及。猗欤盛哉。昔孔子射于矍相之圃。观者如堵墙。夫执弓射矢。夫人能之。奚独孔子乎哉。然自有射以来。人不能班孔子者。以不能学孔子之心也。今我 圣上所贯穿者。坟典也。所谟猷者。民国也。射虽六艺之一。何以暇及于斯乎。今乃终日射帿。箭箭中心。视矍圃之射。未知其有逊焉。 圣上学孔子者也。学孔子有道。得其心而已。心苟得也。奚特射之如孔子之射也。触类以长之。之学之政。从心所欲不踰矩。臣将拱手以俟焉。陪射者。大司马臣蔡济恭。大司空臣具允钰。大将臣徐命善。大宗伯臣洪乐性。左代言臣李义翊。右代言臣郑民始。元年孟夏。辅国崇禄大夫行知中枢府事兼兵曹判书 奎章阁提学臣蔡济恭。拜手稽首奉 教记。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100H 页
赐弓记
射。六艺之一也。恶乎少也。余生不学弯弓。非不欲也。不暇及焉已。丁酉春。 奎章阁成。 上御拂云亭。命近臣射。臣时为大司马。召使前命偕射。矢回回以低。不及帿中半而坠。如是者屡。 上默然命退。翌日。又命近臣与武臣之名能射者射。不召臣。 上意盖不欲强以所不可强者。孟子曰。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夫大司马。管辖万武之任也。侍 上。前。必弓韔服矢插房。如有卒惶急。使得以捍卫。臣书生。虽曰不称其服。今乃以大司马而摈不与射班。于心独不歉乎。明日诣龙虎营。俾设中帿射。终日一无中。又明日又射。终日无中如前。又明日。始或有盲进而中者。于是旬日射。不终日不休。中者或居半。及数旬。中者多而不中者寡矣。一日。 上御春塘台。又 命近臣射。臣亦与。时 上微闻臣比来习乎射。然犹未之信。欲戏之也。臣右执弓左执矢。趍以立射场发一矢。划然有中。声旗烂然以举。鼓填然以动。 上异之。注重瞳以视。矢凡五获中者四。近臣之以射负其能者白 上曰。请与某决胜负为赌。 上笑许之。遂耦而射。不特不能有加于臣。乃反逊一矢。 上大惊叹。教曰。三日刮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100L 页
目。非卿之谓欤。年衰而其才如此。予实嘉乃。拈御弓一亲赐之。臣拜稽首。受言趍出。是日。左右侍者无不耸然改观。呜呼。天下事。人患不为耳。为之何不成之有乎。夫以余之生不能弯弓。一朝奋发。用力裁旬月。以下愚而得上才称。 华衮有褒。中心有贶。向余之不能射。直怠耳。岂才之罪也。子曰。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射犹如此。君子之为仁。其可不尽心力以求而卒为不若人之归乎。记之以戒夫世之自暴而自弃者。元年季春下浣。辅国崇禄大夫行知中枢府事兼兵曹判书 奎章阁提学臣蔡济恭。拜手谨记。
小水云亭记
吴景参挈妻子。一日入丹阳山中。重理水云亭以居。求余文以记。念笑应之曰。天下之无一息停者。莫水若也。喜四方游者。莫云若也。君之不能久于亭。殆兆于此乎。夫以君之才学。值 圣王在上。鱼水契而风云会。要之早晚事耳。君虽欲长有水云。水云其受诸。亭且不能久。安用记为。未几。景参擢嵬科。受知于 上。翱翔于台省玉署之间。余言中矣。窃意景参之忘水云亭。若筌蹄之无所用也。元年夏。景参出为德川宰。德。关西之岩邑也。方其踰大岭。扪星以赴。束峡重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101H 页
关。类官人者之不可迹也。及到郡。划然开野。长江映带明沙。民居点点棋布。云霞当昼而起。官舍帘几。宛是武陵障矣。先是。回禄告灾。廨入灰烬。景参至则一新之。以其馀刱一小亭。日夕琴啸于其中。扁之曰小水云亭。于是景参不忘素矣。虽然。以余见之。盈天地之间。皆水与云耳。人苟能善观于物。水以洁所操。云以学无竞。彼洋洋者英英者。无往而非吾把玩之物。何必亭而后始可笼而有之。又何必丹与德为其所归也哉。且夫天下之水云。一也。岂有方所大小之可分。而今景参切切然置区别于其间。计较之不已。亦一妄也。吾恐彼水与云者。未必不以景参之见为小也。况官居传舍也。景参之腰下符竹。且不可长有之。而以外物之偶然相值者。把为己有。亭之不足必名之。名之不足必欲记以文。景参固若是芒乎。余老矣。倦于朝。买小亭于明德山中。以流水为丝竹。以白云为屏障。虽谓之水云主人。余所不辞。景参如有意。当不惜分华一半。与之终老于其间。夫然后方可为真水云亭也。
金水亭重修记
天地。本逆旅也。人于逆旅之中。各占其所以为己有。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101L 页
顾以己之不可以长为逆旅之主。传子贻孙。有若火之传薪者然。若尔虽逆旅。不可谓无主。而为其主者。亦不可以逆旅而不肯构也明矣。萧相国置田宅。必于穷僻处。此似达矣而近乎固。李文饶戒子孙以无失一卉一木。此癖矣而不免为不达道也。今有置亭台而不至于固。又不以卉木为外物之累者。惟洞阴之金水亭是也。亭为金氏有且累百年矣。金氏丘墓于斯。田园于斯。出则羽仪王廷。处则牢守菟裘。以川瀑为樊篱。岩峦为枕席。环京城数百里内亭以名者。无敢与所谓金水者齿。盖天设灵区以饷金氏者也。余尝以道伯。迂巡节以入。登亭而觞。临水而席。拊杨士彦韩景洪笔迹。读壁间李东州诗文及希庵先生上梁文。徘徊瞻眺。不知山日之夕也。独恨夫亭得地高。人不晨夕于居。岚雾之所蚀。鸟雀之所啄。欹邪者有之。陊剥者有之。今年春。金君宅仁。为余言改修亭颠末。要余文记之。窃念和之弓垂之矢兑之戈。关国家何事。而陈列于顾命之际。史臣记载惟谨。所以示保旧物。乃保洪业也。我 朝士大夫自得姓来。世其簪组。区其庄土。有若分土以封。为后昆者若不能善继。卒底倾覆。与国除何异。今金氏世有其人。持倾奠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102H 页
危之功。至及于一区岿然之物。亭犹如此。况大于亭者乎。余于是一以贺亭之遭遇主人。一以贺金氏之惟祖武是绳。以能不废斯亭。则其保有世传之诗书旧业。不啻若保有斯亭之勤也。是不可以不书。
九节山茅堂记
余曾按西京节。西京仁贤古都。意必有怀才饬行。坐遐远不得显名当世者。阴求之草莽中。一日。试士于庭。得策一道。词理有可观。非村学究所可企及。心异之。题其尾曰。见其文而不见其人可乎。及坼名。文与人各殊。徐以物色。乃得洪君。其名秋钟。丰甫字也。以礼邀之。叩其所有。文固滂沛可喜。尤用力于诗。五七言各体。咸具体裁。心之所欲言。笔无不从。长篇巨作。舂容不穷。求之当世之荐绅学士。罕有其伦。余于是知君之怀才而穷且老为可惜也。君自言家箕城。移住江东之九节山下且有年。余问曰。山居有何乐。君曰。无他乐。乐静僻耳。所居屋茅以覆者劣八九间。屋前后种桃植李。其长方及身。春暮花开时。鸟鸣其上。其声可爱。穷乡虽无异书。案上散经传若干帙。随意取读。读倦赋诗高吟以自适。傍近学子来问字。随其才诱掖以诚。若夫箪食之不能以时。固贫士常耳。何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102L 页
暇恤焉。余闻而欣然。仍念西京声色货利之府。人莫不日出而营为。日入而不息。虽名以士者。非操守拔类。类不免干谒营府。逐逐然不以为愧。独君弃人之所好。喜人之所不取。敛身藏匿。惟诗书是嗜。非营府求君。君未尝倒求。君贤远于人乎哉。余于是又知君之为饬行之士而不徒怀才而穷且老之为可惜也。呜呼。乡三物宾兴。三代之制也。君生晚不得见宾于人。顾余居宾人之位而拘于制。亦不能焉。知而不能行。不如不知而不行之为愈也。恶在其叹惜之也。今年春。君访余于江浦侨居。相别已四五年矣。两鬓苍白。面微皱。居然老且倦。独怪夫袖中积雨诗百句。笔力豪纵。不与人俱衰。何也。语半饷。要余九节茅堂记甚恳。此宿诺而未践者。乃书之如此。非以文也。欲使观风者采焉。知士之有怀才饬行而穷且老之为可惜也。
恋明轩记
明德山在青门外十里许。岩峦抱回。人之从山外过者。不知有洞府中实宽以容瀑流。从深谷来。遇盘石㶁㶁飞鸣。石势改其声随以变。乍大乍小。四山松枥千章。奇花四时不断。楼前规以为池。莲香笼枕席。鱼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103H 页
鸟自在沈浮。翛然有太古意。实余别业也。余颜其燕处之所曰恋明轩。盖取唐人诗穷达恋明主。耕桑亦近郊之义也。傍有疑之者进曰。异哉。公之轩之名也。夫君臣之义。受之天而根于性者也。臣而恋君。义之所当然也。然岂自愿乎哉。君弃其臣。使不得近君。则为其臣者情发于中而为之恋矣。是故屈三闾行吟沅湘之间而有眷顾之恨。苏雪堂渔樵江渚之上而有美人之望。二人者非乐乎此也。盖有不幸者存焉尔。今公则异于是。结知 先王。致位上卿。始终礼遇。青史罕伦。逮夫 圣上嗣服。惟 先王事是述。视公焉柱石。托公焉心膂。一日无公。 圣情惄焉如失。每于宾对之际。虽三公有所建白。必 咨询于公以决其可否。又尝 谕于公曰。今世贤人。惟见卿一人。盛矣哉。契合之隆。眷待之挚也。第其伏莽之戎。肆为入宫之妒。谗诬抵隙。靡所不有。而吾 王明王也。魔镜高临。幽怪莫售。在公何损焉。公之义。惟当履险若夷。生死以之。益懋吾学。益行吾知。使生民被其泽。社稷有所倚。今乃洁身长往。麋鹿为伴。若不知兼济之为可愿而徒以独善为可乐者然。吾未知其可也。 上方侧席虚伫。敦召公不置。驿骑奉 丝纶日再至。公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103L 页
若寅以入卯以前席也岩廊也。尚何耕桑恋明之为哉。余愀然坐久而后言曰。子之责我是也。牖我明也。然 上所以用我者。非荣我一身也。将以求治平之效也。吾所以图报者。非私感 君恩也。将以行直道于世也。 上不以治平求我。是爵禄焉而已。我不以直道为忠。是妇寺焉而已。若然则虽享之以万钟。系之以千驷。吾岂以此而易岩峦瀑泉之乐也。子试思之。诚使我不忍便诀。蹩蹩然进于朝。窃弄威福者。吾其可黜之乎。矫诬 圣意者。吾其可殛之乎。鹰犬噬齧者。吾其可逐之乎。媚灶盘结之习。吾其可革之乎。潝訾诪张之口。吾其可塞之乎。之数者。皆吾所不能焉而子劝吾食焉而怠其事。可乎。若夫荣之有辱。犹寒之有暑。贪渎之诬。程叔子所尝被也。奸党之目。司马公所不免也。古之大贤君子犹尚如此。况如我之寄寓朝廷。所信者吾心。所恃者吾道。则旁午构煽。理无足怪耳。只见其可笑而未见其可怒。若以我之退为其端在是。则不亦为知我之浅乎。呜呼。吾 君千一难逢之圣也。诚能一日奋发。精神所到。旋乾转坤。何忧乎驩兜。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爱之深故恋之切。恋之切故揭之于楣。以寓昕夕祈祝之诚。后之知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104H 页
我者。尚有以有感斯扁。愿子无多谈。遂录其语。记吾恋明轩。
春星堂记
由恋明轩西去三数十步。有堂覆以茅。其容缥缈端洁。扁以春星者。取杜工部诗语也。堂之制。轩一间室二间。入室而开北户。又为轩半间。轩占位高。由室以登者。必仰足而后跻其上。盖自室而测其高下。室不及轩。殆数尺馀。三面不设窗壁。只栏槛其端。以防跌坠。以便倚眺也。堂之西。有卧石负厓而盘。可坐数十人。东有长松七八。俨然列立庭畔。其干皆黄赤。如神物高拂天。以最下枝。时得覆檐。亦不至妨于茅也。松外有平畴若干亩。桃树横纵被之。当春花事可爱。而以松岸高桃畴衍。桃虽长。及松根而止。不能遮莲塘。光气赫赫然呈露。此堂之胜也。然余之赏爱堂殊甚。实外此而居也。堂面东。东际诸峰颇却立。势又不甚峻。每当天气澄霁。月轮渐上。隐映松梢。乍远乍近。及稍稍转升。回窗奥壁。无不恰受其彩。晃朗如水晶楼台。倚窗以视。松影随地倒泻。长者龙走。短者虬盘。微风乍摇。鳞甲屈折。生动履舄者。凛然神竦。不敢遽以足蹑其上。远闻卧龙瀑。隔在重林复樾。其声玉佩傩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104L 页
如。时有水鸟格格飞鸣。余心乐之。未尝不朗诵王辋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之句。泠然不寐。有皎皎物表之意。盖人之入玆山者。知堂之占胜为多。而若其得月为最胜。吾知之。月与松。知之而不能言。吾以文吾轩。
积翠亭记
积翠亭与恋明轩对峙。互开窗可辨人颜色。圣门所谓德不孤必有邻者也。亭三面皆妍峰。其势窈窕。叠翠无时不滴。扁之揭以是也。迤其西为百香楼。楼孤蹇。高柳仅能齐檐。前凿塘。纵可五六间。横如之。正中筑石为岛。岛上有千枝松郁郁挺立。水澄绿环之。盖源于卧龙瀑也。自瀑腰割堤疏其道。历灌水田若干亩。然后引之塘。方水之将及于甃也。刳石腹为笕。据其冲以受。水不能散漫。从其咮坠下如束。淅淅有声。及其盈科。又以笕斜对。泄其流入于涧。使旱不涸潦不滥也。养鱼数十头。任其游泳自在。柳杉桃枫。荫映四畔。中植莲。五六月之间。其叶全掩水。花亭亭四出。香闻于亭。余爱之甚。名其池曰光影。每当炎暑节。手一卷倚楼而坐。时有山雨暴过。活水迸至。鱼争跳欲冲上笕。玉鳞腾水尺许。笕滑还坠于塘。盖鱼性惟新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105H 页
水是嗅。知上而不知下也。余欣然笑顾谓人曰。不亦奇乎。此天机所使。自不得不跃。虽鱼。亦不知其然也。顾余以其流动自然之趣。揽之为耳目之娱。有若私有者然。使鱼而有知。不亦笑吾之以物之乐。资以为己之所乐也欤。雀不仁。匿影藻荇间。幸鱼之出游。喙啄之甚巧。余不能禁。叹息以书。
卧龙瀑记
自光影池。西去一帿场。度行松乱樾。得卧龙瀑。瀑底皆石也。石自烂柯台。一直布置。至卧龙潭而止。其间可举百许武矣。其色颇白。其体虽卧。上微高而以次渐低。如掌之侧垂也。瀑发源明德洞。一从南一从西。至石而合。其流竹箭疾也。屋瓴建也。行遇石偃然拦道如阈横者。坠下始急。受之者不胜其猛捣。中陷如臼。琼跳雪沸。以其衍馀者。散而为潭。演漾澄滢。可盥可漱可浣濯。水与石至是而始奏功焉。每夏月雨大至。瀑吼怒如霆霹。其势欲捲石而去。飞沫四腾。松梢往往有素晕。甚奇壮也。旧有亭跨两崖以起。水由轩下走。卒不敌狂潦。颓毁有年。今遗础四五枚或欹或立。尚可认旧址也。余山居无所事。晚饭讫。戴潭州大蓑笠。披新制鹤氅衣。携筇缓步。席潭边老树下。读道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105L 页
德经若干板。时或枕臂倦睡。不知山日之移矣。睡微觉。仰视树间天。天色穿漏。如辨如不辨。但闻风佩盈耳。夕鸟绕枝飞鸣。于时胸中无一念。熙熙然吾且忘我。况潭之属外物者乎。记之所以示吾之游游于天而未始游于物之内也。
漱玉台记
漱玉台。在卧龙潭下。有石负厓而立。其顶土。其高约三四丈。其势如屏之张焉。下皆白沙。瀑自卧龙来。至是乃伏流。遇雨足始得𣿬成一曲。其色澄湛。其声琮琤。甚可爱也。壁面刻漱玉台三字。朱以填之。此郑玉壶夏彦所挥洒也。昔余谪三陟府。玉壶时适为地主。其性落落不羁。视趍附权贵者若涂豕。善词翰喜酒。酒后放言不忌。盖非世俗人也。与余相得欢甚。日携手竹西五十川之间。吟弄海岳。啸傲云月。常有皓首无忘之约焉。后。玉壶弃陟州归。买是区欲以终老。疏凿泉石。栽培松栗。簪组不入其心者殆十年。余亦一再访。信宿以归。未几玉壶死。孤子贫不能守。卖之为他人所有。易三数主。今为余菟裘。人事之推敚如此。良足悽惋。余时步至台下。摩挲点画。依然有如见其人之心。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106H 页
明德洞记
度烂柯台。缘倾崖侧壁。扪萝而行。行无多。得明德洞。洞深时有樵者到而稀矣。高峰迤逦四围。至东北隅。其顶不甚撞。若大环之有微缺。人之入是洞者由此。水落诸峰。从缺处。矗矗攒髻。烟树杳霭。可指点而得者。觉心庵也。体势窈以旷。中有田若干亩。馀皆松杉轇轕成翠。水溅溅循崖而走。松阴之所不及。金莎随地嫩软。可坐可卧。余病閒巡筇日再焉而不以为疲也。每当三九之节。拣风定日暄。率家人妇女。输鼎铛据以崖石。或撚岩花砌菊。煎以为糕。或汤艾以佐中饭。嬉嬉然终朝竟夕。乐且无央。许掾全家之道气。庞公尽室之隐遁。持较于是。未知其孰多孰少也。念余方童丱也。在洪州庄舍。时值令节。奉吾父母携诸姊妹。游孤山之息岩深处。如今玆之为者凡几遭也。俛仰之顷。居然过五十光阴。而其乐不可复得。孑然在世者。惟衰病如吾及老姊氏一人而已。姊又家乡曲。病在床褥。无以同此会。安得不念往事而感时物乎。虽然。恐妇女辈觉之以损欢趣。中心藏之。不欲发之言面也。
见一轩重修记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106L 页
王考九峰公早岁蜚英。翰苑台阁。声誉蔼郁。若将朝暮岩廊。当 肃宗世。朝局嬗变。公不乐仕宦。与伯祖五视斋先生。携手同归。卜洪州之九峰山下里。名曰渔子洞。先是。业水铁者数十户据焉。公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于是占地势之稍窿然者。立屋若干楹。务完而不务美。制甚朴也。轩之前。以不斲之石。筑其庭而骞之。庭下凿塘三四亩。中凸土石。若岛若坻。于顶培枫木一株。得雨霜鲜红照室。光耀可爱。堤畔树一带竹。长可二丈馀。其密如束。使村人傅地而闾者免俯瞰之苦。水之自九峰诸壑来者。其源虽不甚大。穴堤而灌诸塘。馀者泠然绕竹走洞门不舍。垂柳十馀株。离立水傍。胧胧有掩映之态。公于斯焉乐之。以竹筇野服。非课农田畴。即钓于溪矣。遂扁其轩曰见一。盖反用林下何曾见一人之语也。尚记余年八九时。侍侧于终南侨舍。时。公翱翔银台。佐贰省府。而及退食。每不豫者久曰。人言仕宦好。终不如高卧一轩之有真乐也。以故淹京师才浃旬朔。辄苦心呈告。拂袖南归。牢守东冈。行且为四十年。卒乃考终于见一轩中。公之言顾行行顾言。即此而亦可验矣。自公捐馆。伯父玄岩公与从祖兄。数十年之间。相继下世。轩无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107H 页
主。风雨所漂摇。坏漏日益甚。旧客之过轩下者。为之踌躇而咨嗟。岁在辛。庶叔膺八甫慨然主其事。爰度爰谋。栋之仄者正之。楹之邪者竖之。瓦破则新覆。厅缺则改铺。不旬月而依然复旧观矣。余闻而叹曰。美哉叔之为也。虽然。圣人之以肯构肯堂。书以诏之者。其意岂亶指室屋乎哉。夫人之于父祖之业。所宜顾諟不忘者。有大者焉。有重者焉。孝友不可隳也。诗礼不可亏也。事君而直道清操。不可不学也。处乡而和敬谨慎。不可不袭也。忝厥所生。阙一于此。于堂构何如也。噫。为孙于吾祖者。吾在也。而于上所称四者。无一之肯焉。至于室屋之末。其所改葺之劳。在于叔而不在于吾。吾安得不腼然也。况吾颠发尽化。冥升不去。以致忌妒四集。锋镝交萃。早使我善继见一之义。虽赏之不辱。他日角巾南下。亦已晚矣。何面目更对悬楣之扁乎。姑记之。以著余不能肯堂之愧云。
悬镜亭记
六年春正月。余以大司马。罹群蜮竞射。苍黄出都门。无所于适。麻浦金生。扫所居霞鹜亭以邀之。甚厚意也。亭据花岭额。度岭之势。亭之占位。得五之四。其面势之豁。眺望之爽。在麻浦数千馀户。殆不让以第一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107L 页
见许。余欢焉惬心。不知有颠沛流离之苦也。亭之名。虽出于王子安语。反复以思。不见有意义。余乃改扁以悬镜亭。有解者曰。有是哉亭名也。水之抱亭岸以去者遇栗岛。微以脚梗之。稍迤以右。若厌避然。行无几。有蚕崖悍然峙其头。斗入以戏之。如使之不去。水不得已屈以复左。脱其障然后奔放赴于海。亭之得明灭之势者。几十里而远。每当风定浪息。商舶渔艇。横纵下上。其影历历倒写。有若物之妍媸遇镜而莫能遁者。亭之名。其有得于在地之镜欤。曰。子之解。不过言亭之景而已。若尔与霞鹜奚别。曰。亭下烟云朝暮万态。登览之乐。何所不宜。而惟是月轮升天。沧江受辉。银汞正浴。练素新濯。翻动于窗棂枕席之间。人之坐卧亭中者。恍然羾水晶宫矣。亭得月而景益奇。月得亭而光益彰。亭之名。无乃有得于在天之镜欤。曰。水月之味。知者盖鲜。子能知之。知而又能言。于余心欣然。然若谓之知吾之名亭之意。未也。曰。子平日虽不以心学自居。窃知其不无用工于斯也。见今矛淅剑炊。怕机多端。子犹且舒舒然晏晏然。对案而匕箸有加。倚枕而鼾息雷酣。非得之心学。何以哉。心之譬镜。紫阳攸训。亭之名。抑有得于在人之镜欤。曰。天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108H 页
下之理。似无出于天地人三者。然子之解。愈深而愈不见其可也。呜呼。南箕贝锦。诗人所悲。然此衰世事。不可以喻 圣代。而以帝舜为君。犹患谗说殄行。谗说之非古无而今有也明矣。窃柄之地。左眴右胁。惟落阱我是急。无耻者因是媒进。蝇趍蚁附。其状至闪。其机至密。到亭之夜。与李侄儒庆。孤烛相对。靡所止届。忽有人持夜降 纶綍而至矣。有曰。丹书已属乌有。白简都归虚无。其他 十行谆复。罔非破鬼胆魔肝。余泣而叹曰。虽虞舜之五明镜。何以加此。余不可无志感。又不可不志喜。因以名斯亭。不亦可乎。子之解。由前而言则外物也。由后而言则僭猥也。子休矣。因书之。为悬镜亭记。
晚渔亭记
余之老友权仲范。一日。谢终南第宅。携妻子出麻浦江上。扁其亭曰晚渔。仍以自号。时入城访余。盛说晚渔之趣。颇有自得色。余叹曰。亭虽小。亦足以关世道矣。君之之才之阀。谁之不如。释褐虽在晚暮。既策名明时。君之所宜处者。独非玉署与岩廊乎。今乃使君而自放于江湖之上。漫漫然以渔钓为事。君所以自得之者。于世道何如也。六年春。余奔迸麻浦。借宅以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108L 页
居。所谓晚渔亭者。举数十武。便可至矣。余尝一再访焉。亭得地势。不坳而穹。宜眺宜望。前有卧牛山。开颜向内。有若全为亭抱持。万瓦簇簇然傅地。自渚而达于野。朝烟暮霭。或近或远。长江一带横其西。渔艇商帆。隐映进退于堤柳汀蓼之间。亭之揽奇胜。固已多矣。转以入仲范翁寝处之室。四壁皆一代名翰墨。案上有诗草若干卷。直南荣缭以短墙。护奇花异草矮松怪石。庭际筑坛一区。被以软莎。环墙上下。有名梨十馀株。花开如雪。时适霁月东升。香与色令人应接不暇。酒数行。翁甚乐。余亦乐。顾以叹曰。有是哉。翁之晚渔之趣也。天下物性。其类有万。蝍蛆甘带鹓雏。不顾腐鼠。非故为异也。其性然也。奚独物为然。杜子曰。钟鼎山林各天性。人固有以山林之乐。不以换钟鼎。而若夫遗弃本分。吮舐权贵。以赌一时之利。其甘如带者。自翁视之。不特不顾而已。必将哇之而后已。人生贵适意。意适天可游矣。世道。在人者也。吾之乐。在我者也。何可舍吾乐而忧在人者为也。向余之以世道言者。多见其不知翁之性也。余出没于滟滪堆者。方见渔于人是惧。虽欲理钓竿以从翁于西岩之侧。恐亦后时矣。姑书此。以贺晚渔翁之得其所得其所。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109H 页
成氏亭留别小记
大朝廷不能容我。而亭受而不舍。凡四阅月而爰居爰处。亭于我诚厚矣。夫亭处地深。外嚣耳不及。其雌伏类我也。其谢闹而获静。亦类我也。人与亭相得。抑有相感而然耶。今余将舍亭而之他矣。桑下之恋。安得无一言以别之。古者。地或有因人而胜者。逆旅非可传也。而郭有道昨宿则人以传之。江村之负手吟咏。非奇事也。而苏子瞻为之则过者以为壮观。此人胜而地赖之也。顾余非前修之比者。固不可以宠光于亭。而亭胜区也。其传当不待于人。余若附骥于亭。使后之人。指而言曰。此蔡樊岩所尝罹谗行吟之所。亭之终始惠当如何也。于其别也。文以壁之。所以谢余之遇亭而传于后也。
从好堂记
禹君光谟僦居京师。屡不利公车。卜平山西海之滨。尽室以归。名其所居之堂曰从好。求余文以为记。余复曰。惟天生民有欲。天下之物之可好者。虽巧历莫能悉数。君之自以为从好者。出于一时不平鸣而然耶。抑果能好其所当好。而天下万物。无以易吾之好而然耶。我平日无所好者也。昔范氏女以为心岂有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109L 页
出入。孟子不识心。此己之心未尝出入。故不知人之心有出而有入也。吾既无好。则何以知君之有好而又何可论其所好之为可与不可也欤。夫天下古今之所以为好者。率皆从耳目鼻口而出。而余性淡。丝竹耳不喜。殊色目不喜。口不愿肥腻。鼻不愿芗泽。所谓耳目也鼻口也既无足以中吾欲而成吾好。而心是虚灵知觉之物。不能泯然无好。少也好文章。所自期不以一时。必待万世。中年以后。忽自念曰。人以藐然之身。参天地为三。天下之许多事业。无非吾分内。乃以词垣一技为归宿。以了此生。不亦欿然矣乎。于是舍其好。不以留情。惟鞠躬尽瘁。直道以行。无负 圣主之恩。庶几为立身家计。近又见所以鞠躬者。适足资蜮弩之射矣。君子之操。虽不以夷险得丧有所迁改。方且遁世遗形。欲以追屈子远游之驾。身且为外物。好于何有之。今若使君之有。从吾之无则不可也。以吾之无。赞君之有则不情也。吾何言哉。虽然。从好。圣人之言也。未知圣人之所好何事。君读书者。蚤夜以慥慥。深究圣人之好。待其自得于心。然后为吾言之。则吾虽无所好。亦岂不从以为好也。姑以文證之。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110H 页
如在轩记
松京俗淳厖。固与下邑小州不侔。而其奉先尤有所令人感服者。丧必守墓墓莎必手种手锄。务令齐整洁净。远望烂若铺绮。傍若干步。必立一间茅亭。祭之日。预安盎豆。以避日炙风剿。时至则陈诸石床。率妇女童丱。瞻扫拜跪。如事生之礼。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善乎。松京之民之德之厚也。秦君百亨。父殁。卜丰德之虎岘西麓距松京可二十里葬焉。未几大治石。乞余文表其阡。已又言于余曰。祭墓而不有斋舍。如不祭也。经营拮据。不以屈赢为沮。费几月工告讫功。为屋凡十五间。斋于斯祭于斯。可图久传。虽死无复憾矣。愿肇锡之名。以荣松楸。余乃命其轩曰如在。告之曰。如在。孔圣祭先之诚也。人之仰孔子。若天之不可以梯。然孔子之道。岂高远乎哉。夫人莫不有其先。莫不具其诚。欲诚斯诚矣。诚而尽其先。虽谓之孔子之徒。未过也。朱子解之曰。有其诚则有其神。无其诚则无其神。然则神之有无。非神之所自为也。特由我而有。由我而无耳。噫。人之飨先。一岁之间。不过为四节而止焉。方其洗涤釜锜。比时具物。若将吾之气。与祖先之气。僾然相接。既馈。诚不及物。神不顾飨。则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110L 页
非神不飨。为子孙者使先而莫之飨也。可不畏哉。如欲飨之。在乎诚。诚之如何。如在而已。记曰。色不忘乎目。声不绝乎耳。心志嗜欲。不忘乎心。致爱则存。致悫则著。著存不忘乎心。若此者。非以如在为心。其孰能与焉。呜呼。此特指飨先而言耳。人之为父祖于人者。莫不欲其子孙之勉于善。果使为其子孙者。念念而有如在之心。事事而致如在之诚。则吾知其善不可胜用矣。君勉哉。余言而不能行者也。葬父母于离京师二日程。或以系官于朝。或以衰且病。旷阙省扫。奄已历岁。以余而勉君。其能不颡有泚乎。记君之轩。所以志余之愧而叹余之虽欲羡君不可得也已。
芙蓉斋记
岭南诸老先生。率皆身占名区。生而藏修殁而俎豆。其地至于今棋布若也。天设名胜。所以侈其人。而非其人则之胜也亦无以自为之见。此相须之理也。昌宁县北。有峰曰莲花。峰之下有川曰伊溪。山麓遇溪而断。洞壑夷而宽。实芙容堂成公讲学之所也。初。寒冈郑先生作昌宁宰。为邑子刱若干楹于伊溪上。讨经旨习礼容。儒化丕振。将归。以公为及门高足而所居又在其里故。仍付之皋比。而并与芙蓉主人之号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111H 页
而归之。盖取诸峰有莲花。池有芙蓉。君子居之之义也。公遂居焉。弦诵日洋洋相闻。远近闻风。争先抠衣。其徒五十馀人。斐然有可观。及殁。昌人立祠堂侧。以尸祝之。而琴轩李贰相长坤所居遗址亦不远伊迩。因以合享焉。 英宗乙巳。怀襄告灾。堂不能支。池亦溃裂。破瓦遗础。往往颠倒于沙砾草树之间。为五十有馀年。有识者行过其前。未尝不指点咨嗟。 今上庚子。公之玄孙祖寅氏谋于族曰。此而不肯构。乡邻其可曰吾先祖有后。于是亟谋重建。仍旧址遵故制。无敢有侈大。堂既成。求余文记其事。余复曰。天地之间。未有有形而不归于尽者。况堂之以木而构其质。以土而缝其罅。待人而得遂其形者。恶能免有成而有毁也。若斯道也。充乎两间。用之而未见其竭也。不用之而未见其亡也。以人之用不用。强谓之曰道有兴废。而其体则何尝不并彝伦而长存。极宇宙而罔坠乎。今诸君于其有形而不得不尽者。亦能辛勤修葺。欲使之以薪继火。况其罔坠而存者。其可不孙而继祖。思所以守而勿失者乎。愿诸君勿以斯堂之重葺为能事已毕。从以求之。有公之道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