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x 页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序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54H 页
伊川屯田节目序
古者屯田。皆在边邑旷土。使戍兵佃之。转漕省而军食饶。此屯田之所以为军而设而其利未尝不及民也。汉之金城。晋之寿春襄阳荆州是也。至唐末。中原宿兵所在。皆置营田。其后又募高赀户。使输课佃之。户部别置官司总领。不隶州县。于是焉民以为苦。周太祖用李谷言悉罢之。盖屯田之宜于边而不宜于内。其势然耳。伊川。岩邑也。古无屯田。 肃宗初年。始以东北五面火田。为训局屯。属之度支。其始也。税至歇。又使本府。管辖其徵输。岁有丰歉。犹得以阔狭。后乃因奸民指告而增焉。因度支疑喝而增焉。民之生日蹙而度支之欲益无厌。 今上丁卯。遣其郎。硬定以三百有三十馀结。(东人。以禾谷十束。为一负。百负为一结。)视其初不啻为几蓰。而又刱屯将以领之。夫所谓屯将。武校之轮差以至者尔。既无民社之责。惟囊橐是知。伊民之卖妻鬻子。颠连道路。又何关于己也。于是榜箠以毒之。邻族以浚之。民无以应税。则逃散之。民散则田废之。田废则以前日百家之役。萃之十家。民安得不沦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54L 页
胥以溺也。三十二年夏。余受 命守伊州。至州之后。见百里山腰。满目污莱。心怜之。一日。考阅甲戌新详定节目。其中录屯结而悬以二百十五结有奇。弁卷纶音。昭若日星。外节目而加敛者。国有常宪。于是闭卷叹曰。有是哉。我 圣上深仁厚泽。至及于屯民。已有年矣。而度支则急于徵求而不恤焉。守令则㥘于度支而不争焉。峡民则蠢愚而不知焉。使 圣泽阏以不流。余不矫其谬。其可曰遵 圣旨。遂以此报营门报度支报御史报安集使。及安集使之 启以闻也。 上下纶音。重推判度支及本道道臣。命一依详定。施之未几。余以会葬官入朝。蒙赐对。又陈屯事颠末及度支之勒徵灾减钱。为非是。 下纶音。重推度支。又如前 命下之日。东北民至州门。欢跃相贺。北望攒祝。至有泣下者。呜呼。 圣恩之于屯民。至矣无以为加。如周太祖之用李谷言。又何足持较也。于是聚集东北民。里除其结。人减其负。俾入于二百十五结之限而止。又成节目一卷。祗载我 圣上前后纶音。而至如文报之关屯事者。亦附焉。以便后来考览。凡所以为此者。其意不特为民。盖欲导达我 圣上至意也。噫。今以后虽经千百年。为度支为守宰以至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55H 页
为屯将者。夫孰非王臣。则其敢增损于此而节目之永传无坠也决矣。书以贺屯民。 上之三十四年戊寅暮春。通政大夫行伊川都护府使平康蔡济恭。题。
文献备考兵考序
天以生物为心。而非霜雪无以成物。国以养民为本。而非甲兵无以保民。古昔圣人之建邦立君。必树之兵。非特为不得已也。盖体天而然也。我东虽僻处海隅。自三韩以至三国。鼎足割据。虎视狼噬。虽以隋炀唐宗之动天下兵。亦不免捲甲以退。逮至丽朝。北接女真。西被蒙兵。徵发号召。无岁不然。而负羽之士。滚滚若从地以出。虽谓之海东强国。亦非过语。此其师律军制宜有密勿可传。而所考信者。只高丽兵志若干编。馀皆莫徵。可胜惜哉。洪惟我朝。刱业垂统。圣继神承。五卫之兵。略仿丽制。长久之术。文武并进。而惟是立国弘规。惟礼乐专尚。搢绅士夫。阔袖峨冠。规言矩动。所读者诗书之文。所讲者王霸之别。至若军旅之事。不特不屑而已。便以为羞耻事。周之郁郁。宋之仁厚。不能兼武力。理固然耳。自有壬丙之难。 君心奋励于上。人情惩毖于下。所以修我武略。彻彼桑土者。盖无所不用其极。于是乎五卫罢而诸军门作矣。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55L 页
呜呼。夫子之以未之学答卫灵公。特有为而发耳。自非然者。子之所慎。战何以居其一也。此我 圣上所以以兵制。命置之礼乐之次。而臣等之蒐罗纂辑者。盖欲使后之为国者。知礼乐军旅之如车轮鸟翼阙一则不可耳。于是作兵考第五。凡四卷。
希庵集序
文章。有天纵焉。有人力焉。人固不可以天。而天非人力笃至。亦不可全其天矣。是故天之纵斯人也。虽赋之以卓绝之才。而必中身蹇屯。不使分其心于功名致泽之用。然后始能专精致志于久大之业。乃克有终。非天之困斯人也。乃所以爱护之也。终古以来。李供奉苏内翰之所经历所成就。即已然也。非斯人。又谁能当此事也。我朝以文治为国。行且四百年矣。飏声艺苑。照影自喜者。指不胜偻。而未见有匹美齐光于上所称两君子者。此岂非天纵者固绝罕。而得其天而尽其人力者。尤不可得而然耶。当 肃考亭午之运。始钟我从祖祖父希庵先生。天得之才。厥惟异哉。甫晬。自能知卷中字。四五岁。出语已惊人。十岁。读诗经千遍。亡何。就书经如之。世之人愿一见神童面者日踵门焉。十九。成进士。二十一。擢大科。用其冬。入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56H 页
湖堂选。阵马风樯。扫空百纸。鸿儒宿匠之并时登瀛者。无不缩手屏气焉。俄因玉墀一句流入大内。 肃庙别召而觞之。勉之以异日华国。及其荐入翰苑。掖隶觇其后。凡有吟哢。潜相传写。苑吏问其故。曰 上命也。法乐黄流之宣。金莲皋比之赐。便蕃道路。荣动寰宇。于时也。人皆以为李供奉苏内翰复生于今。而虽卒隶妇孺。莫不仰之若景星卿云。得一语譬诸天仙咳唾。何其盛也。虽然。此非公之至也。天之生公也。岂如斯焉已乎。世运平陂。道不容世。公之迹非栖遑于下邑米盐。散以在江海山林之间者三十有馀年而居然老白首矣。标高揭己绝。不与世相关。既无所分其心焉。则凡穷通得丧。愉乐忧愁。一寓之文章。方其得诸心而应诸手也。疾雷破柱而不闻其声。岱岳当前而不见其大。盖天下万物。无以易其乐焉。用工既笃。三昧转深。淮阴用兵。多多益善。而不必泥迹于韬略。建章门户。秩秩相当。而不必效法于工倕。当短而短。当长而长。投之所向。无不如意。而风调之流动。比兴之玲珑。自然为水之月也。镜之花也。庄周所云五年而来。六年而鬼入。七年而天成。八年而不知死不知生。九年而大妙者。公于诗有之。呜呼。文章公物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56L 页
也。小子何敢私焉。窃有所受者。李松坡赠公以诗而见与以沧海之大。公殁之后。李西堂。尝以为某之韵语妙入神。近世农,渊。亦当退步。吴药山。公之侯芭而每以为希翁。天才特高。当与王子安方驾。东国不足论文苑月朝之信而有徵有如是者。此岂小子之所得以阿者哉。使公释褐以后。际遇如初。于公于孤。终身扬历。笙镛黼黻。容或为国家之华。而在公得之天而又尽其人力。燀赫渊广。千古不朽者。未必若是之盛也。公不当以彼易此。而天之爱护公者。于是至矣。公之所著述。卷帙浩穰。地负海涵。人不能窥其涯涘。而顾家庭衣钵之托。惟我先大人是已。小子不揆僭猥一一禀质。诗凡删为二十编。文为九编而止。盖公之在世。文之失为一大卷矣。缮写丌阁。积十馀年所。五十年。小子承乏按关西节。以其冬始剞劂役。明年春告讫。公之下世。凡四十有五年。斯文始显矣。抑小子于此别有感焉。湖洲公。公之从祖祖父。而编次遗集。文以序之者。公也。今小子之于公。亦犹公之于湖洲公。一气相传。事以符合。若有不偶然者。而顾其人则无能为役耳。词场之污隆。门户之盛衰。有不能掩焉。安得不抚卷一叹也。 上之五十一年乙未。从孙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57H 页
崇政大夫行平安道观察使兼兵马水军节度使都巡察使平壤府尹管饷使济恭。谨书。
菊圃集序
世之人。知患文章之不古若。而不知患其人之不及古人。吾见其迷且惑也。文章。人之言也。言者。出于心。非自外袭以取之也。安有人不若古人而其发而著于言者。独能追武于千古之上乎。圣经尚矣。不敢论已。试自秦汉以来。历选其身任贯道之器。杰然为一家言者。类非贤人君子。即皆卓荦豪杰之士耳。攻文章者。能耻其为人之不若人而不徒务其在外之文焉。则不患其言之不足以不朽也。近世文章之立帜词苑。雄跨前代者。听之舆人之诵。莫不一辞归之于菊圃姜公。而济恭自童丱出入门墙。其所以得之于公者。异乎人之得之矣。盖公仪度峻洁。则仙鹤之峙乎青田也。性宇严方。则砥柱之障乎冲波也。家居孝友尽伦。邻党感服。立朝独持清裁非僻莫干。及其道与时睽。杜门谢世。犹且眷顾世道。诱掖人才。嘐嘐然尚友者。惟郭林宗是已。当是时。公之道穷矣。公之身敛矣。视其居城西数亩之宫。蓬藋萧然。人之得一言知奖者。荣若龙门。虽以赵孟之能贵贱人。亦不能夺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57L 页
其权焉。盖古人所云当世第一人者。公虽欲让以不居。有不可得者矣。孟子曰。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以是言之。诗书与其人。不可二以观之也明矣。公之文章。苍郁老健。力挽古道。以诗乎则五七言近体。非少陵不屑。五言古风。言有尽而意无穷。其重东序之钟也。其音清庙之瑟也。以文乎则源委六经。咀嚼龙门。简奥而能跌宕。典则而能反复。间架缔构。无少馀憾。要之。许眉翁以后一人而已。呜呼。此岂公之力之所能致哉。所发者公之心也。所形者公之言也。公之所抱负。即古人之道。其辞之与古人合。其理有不期然而然者耳。虽然。世之以文章蔽公者。已是知公之浅。而此犹卷而怀之。不得侈笙镛黼黻之用。况其古人之道。又孰能使之展布。而寿止中身。士林赍痛。呜呼唏矣。公有著述。弃而不藁。所亡逸过。当今之裒集者。不过士友间平日传诵与丌阁者耳。济恭适按关西节。痛斯文之坠地。慨型范之无所。遂与公之胤子必岳甫。商證考校。锓诸文梓。念昔公不知济恭鲁劣。尝以国士见待。顾济恭。白首空洞。学不加进。不能塞先辈期望之意。区区所自效。特剞厥一事耳。呜呼。使公有知。其不曰负公也耶。抑曰不负公也耶。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58H 页
上之五十一年乙未。后学崇政大夫行平安道观察使兼兵马水军节度使都巡察使平壤府尹管饷使蔡济恭。谨书。
大笑轩集序
呜呼。此大笑轩赵先生逸稿也。诗若文。凡若干编。先生之稿。止于是而已耶。先生。天地间大人物也。固不可以一艺称。诗文之尘垢秕糠。顾暇论多少为哉。先生之死。行且及二百年矣。人之所诵者。先生之名也。所仰者。先生之节也。所传者。先生之托酒与笑以泄卓荦之气耳。夫岂知其中之所养也哉。先生盖尝官安奇邮。与退门诸贤如厓老,鹤翁者游甚密。口讲手画。至八年犹不厌焉。盖异日之临危捍难。视死如归。办大节于谈笑雍容之顷者。未始非平素讲学之为之本源而致之。呜呼。何其韪也。蛮燹之馀。文献荡析。当时之丽泽往复。百未有一二存焉。后学之以为恨。宜其在此而不在于诗文之缺也。不佞尝南游登矗石楼。临江水而诵三壮士句。先生之忠魂毅魄。幽之如驾风霆薄日月。洋洋于玄间。著之如化山岳壮本朝。凛凛为邦镇。于斯时也。仰而发竖。俯而抆涕。徊徨不能去者久矣。后生小子之盥手于残编短幅。欲以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58L 页
此寿先生于天壤者。以先生观之。不亦发大笑于赫戏之间而傲其寂寥也耶。然后之尚论之士。欲以求先生于性情气像之间。舍是稿亦奚以也。此先生后孙辉晋氏所以三四请不懈而不佞之不敢辞焉者。于是乎敬书之如此。
瓶窝集序
古者。文与道为一。夫人有是道。方有是言。有是言。不得不载之文而阐焉。文之设如是而止矣。夫岂有号为能文如一艺然者哉。世降以来。斯道裂。于是乎始有所谓文人之称。而搯擢焉组织焉得以造其极。则斯亦容或为不朽者有之。谓之道载于是则未耳。济恭幼则闻瓶窝李先生近世大人也。先生尝策名明时。若将大展布。俄而道与时违。尘垢陶铸。不过为龚黄之绩琴鹤之清而已。晚筑岭南之永阳。扁其亭曰浩然。沈潜性理之书节文之学。日著书乐以终老。先生盖常以为丈夫事业。不必役心于文辞字句间。以故随遇搦管。取足以达其辞而止。而惟其聪明。该贯博极群圣贤言心学造诣。又从以左右逢原。书牍之答人叩问。杂著之论辨理数。出入于天人之际。幽眇于绳墨之内。丰而不挐。详而不琐。要之。非搯擢组织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59H 页
以就者。而菽粟裘葛。得以适其宜而已。先生殁三十年。先生孙晚松氏述其先大人上舍公事。就巾衍删校。釐为十八编。于是永庆二州之士鸠材力谋锓梓。属济恭为序。济恭通家小子也。以平素景仰之心。窃自幸附骥遗集。遂不敢辞。而抑有所抱卷而长欷者。天之生先生。似若拟斯世斯民者。而不幸党人颛妒。身不能一日容朝廷。所以究竟者。特以理义之文嘉惠后人耳。天之意岂亶然哉。身殁而道不废。使邹鲁之乡。一辞景慕。为先生以图不朽。则是党人之所不能禁也。天定其在是耶。惜乎。院享之议。郁而未遂。不能使章甫读是书为藏修所也。先生有所著礼书四十卷。将以踵是而剞劂云。
箕营偿债录序
圣上五十年。余代匮按关西节。方辞陛。 上引卧内。谆谆谕暮年惜别意。出 御臂使臣摩抚颇久。又 命承旨上袖中纸。 亲洒御翰以授之。乃关西心弛予恋曷胜八字也。臣顿首泣以出。既莅营。进幕府参佐者语之曰。吾何修而可以体 圣上弛心之教也。其采问民所急者以告。居数日。参佐者前曰。询父老矣。询儒生矣。询武校矣。一辞言曰。不急民则已。急之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59L 页
宜莫如营府债。盖营府敛散债。未知昉自何时。而西俗靡而荡。其始也。特以供酒食宴乐之须而逋易宿。今其数恰为十二万有五六千缗。年且过百矣。其人死。徵其子。其子死。徵孙若曾。孙曾如不可徵。则若火之延。无问其族与邻与远近里。靡所不及。每当秋冬之交。箠扑恣行血被庭。号呼之声。有不忍闻。而因以霣其生者。亦往往以有。民以是逃散。户且减十之二三矣。听未卒。喟然叹曰。余不尽力于斯。其何以归报我 圣上。遂使参佐之解事者主其事。事未凝。 上临朝。参问诸路瘼。武班之居关西者进曰。西民困于债。散逸且尽。道臣方釐革。馀外无可以言瘼者。于是上降别谕嘉乃甚。臣益不胜惶霣。蚤夜靡宁。随事节缩。盖期月而后。头绪略就。遂以若钱若绵布。偿塞各库债如式。无少亏缺。乙未秋七月。出坐大同门楼。命入债案。积峙钟街上。其高若丘陵。并烧之。时。民男女会者如市。谕之曰。玆事非我伊惠。繄 上旨是承。民皆北望攒手。已而。隐隐闻哭声连巷。心怪之。使人问之。或曰。吾夫死于债。恨不使今日见也。或曰。吾子若婿死于债。恨不使今日见也。余为之愀然不语久。乃叹曰。之弊也见于外。知不难也而犹尚如此。况使民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60H 页
而有所抱冤于中。非外见之得以易知者。庸讵知不有有倍于此而余莫之省者矣乎。顾余今日之举。不过为冯驩之已事。本不足以宣化称焉。而亦由于因上旨耳。蚩蚩者若以此归之于我。则岂余之心哉。况外此者。一不得省焉而纳节行且近矣。录以偿债名。俾记颠末。盖识余之愧。亦欲使继我而莅营者。因是录而察眉于居录之外者。
烟岩遗稿序
天之于人。仁爱而已。众万之生。欲使之遂以茂。不挫阏其性者。固天之理也。然众万之中。一有聪颖特达。拔乎众万之萃。则乃反遏以折之。惟恐其不胜。此其故何也。天之权。造化是已。天不欲以是权见移于人。而彼聪颖特达者。灵窍慧识。夙悟早诣。搦管伸纸。役嬲万象。幽而鬼神。昭而日月。静而山岳之镇。动而江河之流。以至于飞潜动植。无不被其搜罗剔抉。穷情尽变。莫能遁形。于是乎天之权。移矣。虽以天之仁爱于人。其怒不能不在是。则挫阏遏折。不可谓无是理。童乌子安辈即其验耳。呜呼。李君佐薰。独安能久生也。君。十五。袖所著诗一编。请教于余。其录盖皆十二三岁所得五七言各体。高者已能踵武魏晋。下者亦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60L 页
皆染指李唐。今世即无论。未知古人亦有是否也。余尝不揆谫劣。妄拟以诱掖后进。及门诸年少不为无人。一见君。便自谓衣钵有托。岂止如韩文公见雁门行一篇。倒屣以迎长吉也。居数年。余直 禁中。闻君病矣。人或为君危之。余曰。此子天所生。天既生其才。亦必爱惜而扶护之。已而君死。呜呼。余则恃君之才。以为天必不夭君。而不知君之夭正坐于天之怒其才耳。何其冤也。君死之一年。君之大人德辉甫。袖烟岩漫咏一卷。涕泣以授余曰。愿赐之删。仍且无惜一言。俾不幸短命者不朽于土中也。余亦涕泣而受。细阅之。盖前日君之所袖而来请教于余者也。伊后数年。为公车业所分。未有以加。呜呼。吾何忍题此卷。吾何忍题此卷。只书不能无憾于天者。归之德辉甫。俾付剞劂。不知君由吾而不朽耶。抑吾托名君诗而不朽也耶。
送吴景参(大益)出宰德川序
日余病閒。结诗社于报恩洞第。亲知之号能诗者无不凑焉。时则有若吴学士景参。俞学士秀五。从侄子士述。最善鸣者而无日不在席焉。去年冬。景参以小行人。衔 命赴燕京。未几。秀五宰湖南之朗州。士述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61H 页
宰海西之凤州。落落然风之蓬而晨之星。吾社之事悄然少兴趣。几乎无与言矣。每念有民社责者。合并固未易期。如得景参完使事归。庶可以于焉嘉客。今年春。景参至自北。于是欢然握手。燕蓟城邑之壮。夷夏风俗之异。无不罗列而前。间以沿途诗橐。为我陈之。夜鼓不三四下。不寝也。已而景参。又宰关西之德川郡。告我以别。一人焉朝送之。一人焉暮送之。吾社空矣。虽然。 圣人新作。万物咸睹。而朝廷之择良守令。必于吾社乎取之。有是哉。吾社之光。吾何恨别之为也。近余窃听之道路。士述之治。慈悲为主。吏有过。不忍乎杖。不得已杖之。筹不过四五。此欲以仁爱而化之也。秀五之治。严束为主。杖吏不见血不止。一郡不寒而栗。此欲以刚果而克之也。士述近乎菩萨。秀五近乎金刚。低眉努目。俱不害为纳民于䡄。以吾见之。二子者不免乎偏矣。景参欲何居焉。诗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试以二子者为治之法。执其两端。用厥中殆庶几乎。景参之行当过凤州。以吾言言之。士述能无发大笑不。吾虽老。当夷然守吾社。待诸君政成瓜熟。复致之社中。各考三邑之绩。仍劝读中庸焉。
清晖子诗稿序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61L 页
余尝候药山翁。翁眉际隐隐有喜色。笑谓余曰。今日吾得士矣。其人姓黄。思述其名。貌如玉。两眸如秋水。袖中出诗若干篇。皆时调也。而其才绝可赏。请业于余。余肯之。君其与之游。余心识之。异日与君遇。接其貌探其诗。长者齿牙之论。无毫发夸矣。时余已释褐。君眇然一书生耳。以其爱之笃好之深。相追逐如不能暂舍者。未几。药翁下世。余亦无当世念。闭户于城西林樾之间。君居巷接而近。雨而屐月而筇。我往君来。三日为疏。语未尝不及于药下前日事。又未尝不为我诵所作五七言诗。其调清以袅。其色灿以昭。有宋劣魔。视若浼己。余每赏其音而勉其所不至也。一日。君谓余曰。昨夜之夜。三籁归寂。对月孤坐。诵王辋川明月清泉句。方寸淡然。无一点世念。无何。君病。余不复闻谭诗语矣。君竟不起。呜呼。独夜无世念。固是君善养夜气。而厌世棼浊。蝉蜕在近。其兆之现于言。自不得不如是耶。君之胤子。裒君诗为一卷。要余言弁首。余受而泣。复之曰。诗何必多乎哉。三百篇。不知出几人手。而孔圣采之以诏后世。苟不失性情之正。一言亦岂不千古矣乎。余不能言者。何能寿君之传。为书师友奖诩之言。使后生之有志斯文者。有所兴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62H 页
起。次叙人世存殁之感。使后之人知药翁门下有黄善汝者。抱奇才不幸短命之为千古之恨。善汝。君之字也。
送尹彝仲(弼秉)归龙津别业序
吾友尹彝仲。一日辞御史台。一马出龙津江上。结草屋若干架。尽室为归隐计。彝仲其贤矣哉。往年。余按节关西。时则彝仲为海西小知县。关与海。壤相接也。彝仲为见余。请暇观察营。浮于海上。谒于浿上营馆。余欲以剧彝仲。故不应待。天且黑。出坐政事堂。锦席五重。高烛之笼以纱者。簇簇然悬之梁。列之堂前后上下其光。晃朗照彻。侍妓四五十。傅铅粉曳茜裳。环拥如障风。庭下树炬如织。骁卒健夫。屯若黑鸦。然后命彝仲入。胥其入。左右促疾步。其声类喊。彝仲步昂然。外示藐大人态。及至五重席下。目眩摇不知吾所坐。久然后拜。相视以笑。彝仲措大也。未尝见西京威仪。口虽不言。察其色。自视如榆枋之鴳而鲲鹏我也。明年。余纳节归。值国家有事。不敢言劳。淟涊于春官夏卿之役。钟以出漏以入。白须皓鬓。几尽为黄尘所涴。余亦病且倦矣。于是彝仲为余说龙津之乐曰。津是南北江会合之处。云日山一抹螺鬟横其上。所营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62L 页
菟裘。实在江云峰岚之间。理乱何关于耳。毁誉何加于身。晚起无营。看书兴阑。辄驾一小艇。访权霜台于牛鸣之地。评品云月。应接鸥鹭。向暮而还。山妻抱幼子。厨婢炊麦饭。相待于松篱苇帘之间矣。其逍遥自得之趣。与大司马晨夕贤劳。果何如也。余方退朝归。汗沾肌而喘未苏。闻彝仲言。瞿然发省。以彝仲为色举之鸿而自视如啄黍之鸡也。向之彝仲之以我为有。有非吾有。皆外物也。今余之以彝仲为有。物物皆彝仲有也。有谁能争夺为哉。彝仲之贤于吾远矣。虽然。丰约有时。劳逸不常。彝仲非老于草莽者。安知异日不为吾今日之为而以其有反为吾所有也。彝仲如不以吾言为然。为我语龙津沙上鸥。俾为他日之證也。
送姜诚吾(忱)书状赴燕序
余尝谓廉吏之孙多不廉。廉。薄己之称。为廉吏者己且薄。奚暇念子孙也。苟以子孙念。非廉吏也。以故为其孙者。自堕地来。居不障雨风。腹不果藜藿。备经乎辛苦艰楚。口虽不言。其心之不以为昔之人无闻知者盖寡。及其身显达。恤妻孥念契活。务在肥己者。视他人尤有甚焉。盖所践者切而所戒者深也。名祖肖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63H 页
孙。夫岂有此。而至若中人以下。鲜能免焉。呜呼。亦可见世教之衰也已。姜学士诚吾。三休堂先生之孙也。先生文学冠当世。忠诚扶人纪。固不可以一节论。而试自百年以来。数 明陵名臣之以廉白显者。莫先生若也。诚吾以先生为祖。虽欲不备经艰楚。得乎。犹且夜爇松明。朝忍饥肠。孳孳读书修行。擢金榜选玉堂。诚吾之为先生肖孙也无疑。元年夏。以书状。衔 命赴燕都。此发轫初也。未知诚吾将何以处己也。燕京。天下之大都会。蜀锦蛮珠。云委雾集。有足以荡人心目。而象胥之导以之利奇中我愿欲者不一其端。苟或贪泉移操。越橐系念。人必曰彼哉彼哉。为使固难。使而为廉吏孙。尤不亦难乎。诚吾戒之哉。尝闻三休先生衣冠至朴素。犹佩一宝刀。未尝离身。人问其故。先生曰。吾尝使燕都。适遇琉球使来朝。倾盖与语。志同意合。临别。赠我以腰下宝刀。我亦报之以手中便面。约未死不相忘。佩刀所以志不忘也。夫琉球使。与先生志同。可知其非世俗人也。先生之意。在夷狄则欲进之。诚吾之行。试访之燕市。今之夷狄。亦有可以进之者不。
送朴仲涵(师海)宰顺兴序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63L 页
文人类不𡢃吏治。非不能也。盖不屑为也。昔贞曜先生为溧阳尉。閒往坐投金濑上林薄间。徘徊赋诗。曹务多废。于是以假尉代之。分其半俸。夫以贞曜之才。屈首为吏事。于溧阳何有。然而惟水石是娱。不以曹务为意者。过于不俗也。后之以文人自命者。多以此为口实。啸傲以为高。公事以为俗。疏爽诚有之。呜呼。独不念民社乎哉。吾友朴仲涵奇士也。自其先大夫。遗弃荣利。以山水为家。一朝援钱淡成例。陈章乞致仕。 英庙特许之。每加称叹。真所谓非光武不能成子陵之高者也。仲涵名父是似。立朝数十年。未尝造请当路。闭户读书。为文辞。落笔千言。间又游戏临池。作怒猊渴骥形。兴发辄一马单奚。访蓬莱香岳。意仙仙不知老之至也。元年冬。分竹溪符。余窃意仲涵不乐于米盐之役也。及其告别我也。其色若怡然者。其气若充然者。岂仲涵不能耐官而然耶。吾知仲涵之意不在于竹溪一区而在于岭以南七十州名山大川之间也。仲涵得其所哉。虽然。吾尝闻君子之观物也。不徒以目而已。必有所妙契于心。善推于己。此所以仁智之乐各以其类。仲涵若能极意游览。以偿宿昔之愿归以求之。仁以爱民。智以制产。吾必曰山水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64H 页
与政通矣。愿仲涵勿以为我文人也。何遽不若贞曜先生也。
讱斋集序
盖当 仁庙拨乱御极之世。鱼鳞杂袭。任靖社勋者有之。秉执清议。担世道责者有之。二者。有国之所赖而存也。然持清议者。亢厉自重不肯苟同于勋贵之意。往往不免有罹罟擭遭摈斥以终其身者。后之尚论之士不能不有憾于贾谊长沙之非无圣主也。岭之南。有讱斋崔公。即居一于 仁庙名臣者。其师友。鹤峰,寒冈,旅轩诸先生也。荐引幕府。朝夕于谋猷者。鳌,汉诸名公也。公遭际明时。感激主知。毅然以经济自任。入而启沃经席。则非天德王道。不言也。出而勤勤恳恳于章奏之间。则尤以缮戎兵修城池。为谋国急务。当是时。建虏日睥睨。凛凛乎朝夕抢我。朝廷不之忧。呴呴若燕雀处堂。公以太息流涕之痛。重言复言。知有国而不知有身。知守道而不知媚灶。居然使任国枋者。仄目以胥之矣。已而。媒糵罔极。投间而进。忠不见赏。身蹈祸机。向微 仁庙念公忠直之言。曲赐全保。其可免履虎之噬乎哉。公卒摈斥。其后十年。虏大入。公天资聪悟。象纬筹数军旅之学。靡不洞贯。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64L 页
文章不足为公多也。然其文纡馀鬯赡。不事脂粉涂饰。惟理达而止。读之可知为君子之言也。章奏之先事恳款烛照数计者。生而畸于世。虽百不施一二。若使后之君子。读其书而喜其言。以之利益于天下国家。则虽百世之下。未必不为遇也。公之六世孙前持宪光璧氏。剞劂公遗集。属不佞弁首。不佞感慨久之。书此以归。一以解尚论者之憾。一以诏吾党之有志于天下国家者云尔。
两贤录序
昔韩文公愿作唐之一经。发潜德之幽光。士固有栖迟丘壑。人不知而不愠。至老死埋光铲彩者。固待乎如文公者发之而后可传于后也。至若忠孝经行之士。或遭罹不幸。其道虽不行于世。其名愈彰。其书愈章。则人之高山而景行者。不在乎其言之多少。若然者。尚安用假途于知我者发之乎哉。迂拙斋朴先生。师事佔毕。俨然与寒暄,一蠹齿。及燕山主大无道。先生忧愤激切。弼君违斥邪佞。谈笑就戊午之戮。后有族孙菊潭先生。私淑于先生者也。岛蛮之讧。以布衣慨然倡义师。功不在郭将军下。已又抗疏谏光海幽母后西宫。卒乃自命曰。崇祯处士。以寓鲁连帝秦之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65H 页
羞。呜呼。世运推荡。遭罹不幸。迂拙死。菊潭遁归。为吾所当为。不愧其心而已。后之尚德之士并享一院。稡集其遗文于祸故兵燹之馀。得若干首。名其书曰。两贤录。锓诸梓以图永久。其志诚勤矣。呜呼。两先生之或出或处。其事虽不同。若其忠义。较然不负所学。未始不如印一本者。以其道同也。后之见贤思齐者学两先生之道。则是亦两先生耳。何必劬精于寂寥数编之间为哉。虽然。道非在他。斯编实载其道。如求道。舍是编何以哉。如不佞。非可以发先生之光者。而感朴君庆秀,庆寅述其先父兄未卒之事而千里躬恳之诚。忘其僭而书之如此。
送李公会(鼎运)宰殷栗序
李君公会。亲老乞养。逌玉堂出为西海之殷栗县。昔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信。古之仕。将以行吾道也。不然而仕而已则吾知其非孔氏徒也。公会之能信道与否。吾未敢质言。而君读书者。知仕与道之不可二之则明矣。况君尝抗疏指佞。为时人所齮龁。谪南荒一千里外。 上特放之。未几举以庸之。盛之玉署台阁。 眷顾方殷。君之感 上恩也。无穷既矣。夫以慕道之诚。兼之感恩之心。其于分忧乎何有。虽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65L 页
然。以余有一饭之先。君尝问字于余。于其行。岂无一言以勉之。君子之学。不过推诸己以及人而已。天固赋人以仁善之性。而以不能克去己私也。故惟己是利。不知物之欲各利其利。未始不同于我之于己也。今公会之行。有社稷焉。有民人焉。其责理物。盍亦以己而推之。君家贫者。亲年已高。无以为养。方其家食也。日晏而亲不能食。则君之心何如。寒至而亲不能衣。则君之心何如。夫天下之人。皆有亲焉。不独君有之。亲饥则忧。亲寒则忧。天下之人皆同。不独君之心为然。惟 圣上既怜君之情。俾专城以养之。殷之民。为子于君。何尝与君之为子于 上异焉。则其可不施以仁政。推其惠泽。使我百里之民人。得以事其亲乎。君家贫者。无以为家。借寓于人。今年而东。明年而西。殆不胜其困矣。方其时也。人若容君而奠居。则君必以为感。逐君而奔迸。则君必以为恨。今夫民之有蔀屋环堵。所以庇其父母妻子。而为邑长者苛政以挠之。横敛以虐之。不得安其室而卒不免于散而之四。则将感之乎。抑恨之乎。知此则必知所以处之矣。君家贫者。非假贷。无以度朝夕。人之责偿于君也。宽缓日期。善其色辞。则君必以为喜。临门苛督。怒目以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66H 页
视。则君必以为憾。今夫民之粜籴于官。亦类乎假贷耳。何以则使民而喜也。何以则使民而憾也。以君前日之喜且憾者而推之于民。则民之情。不待察眉而知矣。之数者。吾特举其槩而言。公门事事。何往而不然。推己则仁。不推己则㬥。舍仁而取㬥。虽至愚者。不忍为。而况君之知慕道者乎。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圣人之忠恕。虽不可几及。学者之忠恕。在乎勉之之如何尔。曾与君联床而读书也。讲此义甚熟。今当赠言。申以勉之足矣。又何必多乎哉。
西潭集序
相马者。之冀北则不必问骊黄而知其为籋云之种也。采玉者。临昆崙则不必摸光气而知其有希世之珍也。物皆然。人为甚。士恶乎知。师友渊源而已。是以王豹处于淇而河西善讴。绵驹处于高唐而齐右善歌之言也。虽辩口乎。亦不可谓非善喻也。稷下之布衣韦带。夫孰非谈说经旨之士也。湖学之容貌言动。不问知先生弟子之贤也。孟子曰。是以论其世也。圣人岂欺我哉。西潭洪公。岭南人也。早岁抠衣于西厓柳先生门。闻为学之方。晚而与愚伏,苍石两先生。为莫逆交。及出而事君。飏声台阁。若将展布所蕴。值光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66L 页
海政乱。悦军威之西潭水石。结庐为终老计。 仁祖龙兴。方且徵用而公殁矣。岂非命也。公平生所著述多散佚。所馀者只诗文若干编而已。人或有以寂寥为恨者。呜呼。此岂知公者。厓老,愚,苍。百代之高山景行也。后之尚论之士。问厓门问学之士。必曰公是也。问愚,苍道义之交。亦惟曰公是也。以是而知公足矣。何必文乎哉。况是编也。见其上体察梧里之书。则知忠愤谋猷之可以感动人也。见其上台阁应旨之疏。则知学术文辞之可以格 君心也。其馀短简片牍。无往非淑世教而牖后进。公之文。不其多乎。公之后孙副正字■(氵奭)。要余一言以为识。窃念吾先祖应教公当 宣祖世。出宰军威与公欢。俄又同阐万历辛丑榜。丽泽之分。晚而益笃。虽余颛蒙。亦能知先谊之可敬而可仰也。遂不辞而为之序。
南坡集序
阴阳昼夜。天地之所固有。人而无君子小人乎。然则曰君子也。曰小人也。天不能谆谆然析之以诏于人。故以人而谓人曰。此君子也。彼小人也。顾安得无讼于其间也。古者。人心淳厖。机诈未售。君子小人。如黑白之易辨。方位之不易。人不得以私意有所推挽。以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67H 页
故当尧舜之世。皋夔稷契。指驩兜共工为小人。而为驩兜共工者。不敢复皋夔稷契曰而我君子尔。实为小人焉耳。此岂非天下之人心不可诬。天下之公议不可战而然耶。后世则不然。君子指小人为小人。则小人亦指君子为小人。而又况党与之众寡。位势之强弱。或相倍蓰。或相什百者有之。则孰为薰孰为莸。又谁能辨之而何苦自异于众楚之咻也。然则君子与小人。终不得辨别而止耶。在乎后之人真眼目公是非而已。虽然。当世之人之所不能辨者。生乎百世之下者。何从以凭依。何从以决折耶。在乎考信其平日所尝言所尝行者而已。南坡洪先生禀至正纯刚之气。负洪流砥柱之望。非其道也。虽万乘之公相。不屑也。如其义也。虽刀锯与鼎镬。不慑也。其上 孝宗一书。非先生。孰能为此。非 孝庙之圣。孰能容而受之也。逮夫 肃宗嗣服。以待儒贤之礼。起先生于荒野之中。既畀之冢宰。又兼以国子教胄之任。实国朝所未有也。先生感激殊遇。毅然以引君当道为己任。衮职朝有阙。公疏已午至矣。勤恳若宋之李文靖。直切若国朝之郑桐溪。而二公之各专其一者。先生实兼以有之。所立之大。所学之正。不待外求而知矣。不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67L 页
幸引易卦一疏。罹时人摘抉倾陷。 圣君贤臣之昭融契合。不克有终。卒使之皋复于北塞吟鵩之舍。此草莽君子之慨恨抆涕者也。士林建祠而尸祝之。以寓山仰之诚。身后尊奉。庶无馀憾。惟是所著述。掷在巾衍。实为斯文未遑之典。先生之四世孙福全。谋诸院儒。今始鸠活字印成。总若干卷。呜呼。先生之清名直节。妇孺皆仰。文章之传不传。于先生何有。然后之欲有以尚论其言与行者。不于此得之而又何之。虽百世之下。果能有真眼目公是非者。未始不为朝暮遇也。噫。
洪侍郎君择(秀辅)出塞录序
天之生才。欲人之用之也。人而不用。则天必因事而发之。有若户说者然。至哉。天之惜才之意也。国朝之若崔简易,韩石峰者。天之赋其才顾何如。而东人无眼目。莫有知者。及其见尝于中朝诸大人。然后始知其文章笔艺之妙天下。呜呼。是孰使之然哉。虽然。二公者。有才而无地。其始也。为国俗所阨。人莫之贵重。容或无怪。余于洪侍郎君择。窃有所心讶者。君以宰相子。文辞绝人。妙岁策名。既翰苑于簪笔矣。玉署于横经矣。人之所以期君者。实在于 圣世之黼黻笙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68H 页
镛。而虽君平日自待。亦必不外乎是矣。奈之何朝廷之所以才君者。一切反是。用之边郡。用之统御帅。有若武人乎待之。君亦镌其章曰。非文非武。盖自嘲也。君之才。固非专于一艺者。谓之馀事文墨可也。若曰姑舍汝文墨而听我。岂天之生才之意也。五年冬。君以冬至副价赴北朝。清皇坐圆明苑。设杂戏旬日。引诸国使与宴。顾君曰。速制诗以进。君辞不获则强以应。清皇大惊叹。赏赐锦缎文房具过当。于是朝之卿大夫愿得君诗与笔。于馆踵相接。中国之重人才如此。及还朝。人有言于余曰。君以飏名于毡裘之庭。若有歉然色。余应之曰。不然。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可行。曷尝曰君子之言与行。不当行于蛮貊矣乎。诗属言。言而使蛮貊超敬。是孔氏之徒也。居数日。君以沿途所述作数百篇示于余。余得以卒业焉。则长篇短什。体裁备具。沨沨乎可诵者错落相望。余亦尝是役者。有纪行诗一卷颇照影。而喜今以后。当放与鸿沟一半。许君割据之矣。呜呼。向非天因使役而彰君之才。东人之视君。其将以非文非武而止乎。君能于天者。设不能于人。非所恤也。
龟洲集序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68L 页
我朝以科甲进退人。此国制也。铨衡之不敢低昂。固也。至若艺垣月朝之评。亦欲视科甲之利不利而为之高下。甚矣东俗之陋也。龟洲李公。挺生文献之家。从游霞溪之门。种绩既笃。抱负甚大。一国章甫之士。每于观国之光。辄迟公之袖然为首。而虽当世演纶之士。数他日华国之手。靡然归之于公。万口无异辞。其负时望。何如也。世道平陂。运值阳九。楚国之璧。三刖其足。而公亦倦以止矣。其碨磊之所蓄。湮郁之所积不得不一于文章乎发之。公之所以乐以忘老者。适足以观世运矣。公于书无所不读而用以资韵语。窃尝谓古人业专。今人业歧。以其专也。故长于文者不必诗。长于诗者不必文。盖神境难造。才力有限。不专则无以为宝于后也。今人则以无能为役于古人之才。所歉者一艺。所艳者众长。窥斑于东。尝胾于西。问其业则若不专一能。考其成则糟粕之歠。葫芦之画。此无他。不专故也。今以公韵语见之。大篇抑扬赡鬯。律绝真醇澹雅。殁后五六十年之间。脍炙人口。不啻若新脱于手。至若祭人之辞。不蹈袭陈辙。可范于词垣者往往以有。专则笃。笃则成。成则为不朽业。其理无疑。公可谓学古人之业者也。吾先子尝言适于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69H 页
他席。得见公论骈俪古风诗。心悦之。暗暗诵以归。书诸纸以质于希庵先生。希翁曰。此非今世人所作。对曰。其人在。安可谓非今世人乎。希翁曰。然则非李松坡道不得。已而。闻其为公所作。叹曰。龟洲文章之可畏乃至斯耶。呜呼。李松坡时之宗匠。而以希翁大家神鉴。悬断公诗。疑其出松坡之手之一言也。足以定公诗之价矣。不佞何敢赘焉。公讳复运。字某。鹅溪相公五世孙。谋剞劂公遗集者。公之孙前献纳秀夏甫也。
聱汉集序
君子。言与行而已。言而不顾行。行而不顾言。君子乎哉。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此言言之难也。然若以言乎世。丁否运处士之谈。虽伯夷我。可也。仲连我可也。及夫利欲昏其智。爵禄訹其心。鲜有不丧其操而忘其所尝言者。非言之难。行之惟艰。虽圣贤患之。而况于后世之士乎。聱汉孙公。岭之密阳人也。当 穆陵世。虽以科第进。学而优则仕者也。倭燹之馀。受任民社。喣疮濡痍。功化大行。李汉阴先生尉荐公。有曰。材兼文武。政善民牧。其才之非俗儒所及。可知也已。逮光海政乱。公之妇党有枋用者。欲汲引公。公绝之。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69L 页
遂弃昌原绂。归茶山下。自号聱汉。聱语不入耳之义也。忧愁感愤之极。往往发之歌诗。讥切时政。人有危之者。公曰。若因是而裨益当世。幸也。何惧之有。及闻永昌狱作。作诗曰。岂有重华藏怒意。恐伤文母止慈心。自是蓑衣竹竿。渔钓于七里滩上。又作诗曰。当年却笑羊裘子。终带人间谏议官。已而。朝廷以柏府薇院召不起。继又升绯玉拜尚州牧。终不起。戒子孙无得以是为身后祝号。年五十九终于家。呜呼。当废主斁绝人纪之际。苟不失秉彝之天者欲有以毁冠裂冕者。岂曰无其人哉。而夷考其迹。有始有卒。行能掩其言者。亦几人也。若公者。诵其诗究其行。斯可以吾无间然。传曰。不有君子。其何能国。殆公之谓欤。公平日所著述。中经煨烬。百不存一。而以其所馀者言之。大可以扶植世教。小可以炳朗文苑。为后学所尊阁。则谋所以锓之梓。永寿其传。非特后孙之诚。实士林之愿也。余于此。别有所感者。公于宵小逞志厓翁去国之日。奋然有诗曰。谟猷未退门庭寇。攻击多摧柱石良。其所以写出党人情状。使后代之忠臣志士徊徨掩抑者。未有若此语之真且切者也。成周之后。采诗之政。废而不举。安得以此而闻于 上也。噫。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70H 页
诗史序
载籍以来。虞之赓载歌。为诗之首而未始非重华之史也。周之关雎篇。为诗之宗而未始非西伯之史也。苟记事也。诗与文何择焉。后之人见不到此。独谓工部诗为诗史。固哉。午山卢公夏骏圣器氏。苏斋文简公五世孙也。喜文章善谈论。交游皆一时名流。前后发十三解。竟不第。退居尚州之文简公墓下。无所寓其心焉。则起自有商。迄于 皇明。凡明君哲辟贤士壬人之表著简册者。并以四韵诗。各叙其事功心迹。间寓褒贬与夺。四千馀载之间。治乱兴亡邪正得失。一开卷而瞭如指掌。其篇四百有馀。名之曰午山诗史。其亦有得于虞周之事而然欤。后之览者。知岩穴之间有如许好人物真见识而卒使之槁项黄馘而死。则谓当世为何如也。孔子作春秋。而于定哀之间。微而婉。犹曰知我者春秋。罪我者春秋。圣人如此。况凡儒乎。公之诗于东史。止于丽。不敢及 圣朝者。固礼也。然虞之赓载。周之关雎。于是乎有阙文矣。惜哉。
云岩逸稿序
呜呼。此云岩金公逸稿也。公平日所著述。佚于蛮燹。后孙之拾以为巾衍宝者。只诗若文若干首。呜呼惜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70L 页
哉。公之八世孙莹。谋所以寿其传。要弁卷于不佞。而其容似若以不能成编第为恨者。不佞语之曰。毋庸。善观者当有以知之。书曰。若作室家。既勤垣墉。惟其涂塈茨。若作梓材。既勤朴斲。惟其涂丹雘。夫塈茨也丹雘也。非不美且泽也。苟究其权舆。则有所以然者存焉已。人之观室家梓材者。徒曰塈茨之美而已。丹雘之泽而已。则其可谓善观矣乎。公与晦斋李先生交契甚密。处而家也。所讲劘者学也。出而朝也。所同合者道也。相与戮力 王室。斥退金安老之奸。未几。为奸党所螫。身不容朝廷。及安老败。乃复翱翔台阁。按察方岳。揽辔之治。略施尘糠而以公才则未也。有识者无怪其为世道追憾。然公之所以修于身刑于家。贻厥后昆者。为如何也。公之子后凋堂挹清亭二公。皆师事退陶先生。力学向上。斐然为邹鲁君子。孙近始斋公早以学行名。蜚英翰苑。万历壬辰之乱。纠率义旅。洒泣登坛。誓不与逆蛮俱生。尽瘁裹革。不负所学。呜呼。何其韪也。寒冈郑先生尝曰。乌川一里。尽君子人。盖指公之家也。其学问之懿。忠孝之实。善言德行者苟能探溯以观其有。不知其所以然者乎。公之诗若文。虽曰泰山毫芒。犹可以不掩其为垣墉也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71H 页
为朴斲也。世无知德则已。不然。其传于后也明矣。何恨之为。既以是语金君。仍次其言。为云岩逸稿序。
遁庵集序
圣。天也。今夫至愚者。亦能知天之不可阶以升也。则独于人之不可以方于圣也。其曰有不知焉者乎。余读权桧峰得平赠遁庵徐公诗。有曰清标不让伯夷班。夫伯夷。圣也。以桧峰之笃行君子。岂不知致慎于拟人以伦之义。而其言也如此。谓之无所以而然。可乎。遁庵公。其迹也泯。其心也苦。人莫得以窥其际。而桧峰以并时同闬之人。独能知遁庵之于伯夷。若是之班。则后之尚论者。以是而求遁庵。足矣。遁庵公讳翰廷。达城人也。早中国子司马。及 光庙受禅。辍举子业。挈妻子入小白山下。其地锦城遗墟也。其山蕨峰也。其村登冈也。有诗曰。时事如今不欲言。安身何处别区存。遂杜门端坐。沈潜经学。隐约以终世焉。公殁殆三百年。后孙永胤拾公诗。得七言律诗二绝句六。附以桧峰与公唱和诗二及哭公文一。下方以家状墓铭斋记各一。荣州志二段。诸章甫呈文若干篇。联系之。名之曰遁庵先生遗稿。属余弁其首。观其色。若以公遗什之无多为恨者。余笑曰。君知采薇歌乎。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71L 页
歌凡四十言而已。而其光如日月之丽乎天。未闻有人以为少者。今以公之诗。较之于此。虽谓之多。言亦未为不可。后之人。安知不以安身别区之诗。编之于我安适归之歌之下乎。感叹。为之序以归之。
平康蔡氏族谱序
人之所以为人。孝悌而已。然孝非独孝于父母之为孝。自父母而溯之。以至于始祖。则得姓来为吾祖者。虽百世。所当孝也。悌非独友于兄弟之为悌。由兄弟而推之。以至于为始祖之云仍。则同吾姓者。虽百派。所当悌也。惟其人代屡嬗。文献易舛。不能知十世以上为吾祖者为谁。则虽欲致吾之孝。不可得也。不能知始祖以后分吾派者有几。则虽欲广吾之悌。不可得也。此谱牒之不可无而搢绅家必以是为重者也。我蔡贯平康。盖国之著姓也。从五代祖大谏公讳忠元。尝经始谱役。以至登梓而失在太简。从祖祖父希庵公讳彭胤。有志改修未果焉。 英宗丙寅。门宗时文氏。设厅于湖南兴德之烟起寺。历三四年积费神。用剞劂为四册。视旧虽曰颇详。宗议犹有馀憾。其孙膺缵氏。慨然以述事为心。裒单于若东若西若南若北。自湖南入 京师。主族弟夏官侍郎纬夏之家。侍
樊岩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72H 页
郎。孝悌人也。欣然协心。事几就。不幸侍郎病不起。膺缵氏。不以一死一生异其心。卒能告功。凡为册倍于四。于是乎姓蔡者可以知得姓来为吾祖者矣。可以知为吾祖者之云仍为几派矣。可以知几派之居东居西居南居北矣。凡厥吾宗之当孝而孝。当悌而悌。虽曰在乎其人之勉力与否。然非是谱。亦何以有赖也。呜呼。吾祖自新罗。三世为国相。此缅邈耳。至丽朝。官居鼎鼐。有若青毡。比汉之杨德祖。抑有加焉。及丽运告讫。义重罔仆。自松京全家浮于海。至湖南之临陂县而止。三世坟墓之寄于县以此。呜呼我东。箕圣之国也。礼律行谊。惟箕圣之教是遵。而吾祖之洁身远萉如不知天命攸在者。诚不愧为箕子遗民。未知簪缨家谱牒有此事者。果能有几乎否乎。特书之如此。世之览者。亦将盥手致敬于斯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