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艮翁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艮翁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x 页
艮翁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疏
  
艮翁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23H 页
上 王世子论天灾时务书(辛未十月拜正言时。 东宫代理。)
伏以臣空疏谫劣。无所肖似。而滥蒙鸿造。谬膺台选。薇垣新命。忽下意外。臣诚惝恍踧踖。靡所容措。揣量才分。堪承无路。适值省鞫。黾勉出肃。而寅缘蹲冒。实非私义之所敢出也。加以鞫坐罢归之后。素患关格之症。猝剧于终日触冷之馀。胸腹痞结。呼吸短急。㱡㱡床褥。人鬼未分。此际得伏闻于义宫动驾之命。而以此濒死之疾。实无陪扈之势。召牌之下。竟至违傲。只得舁往路左。秪瞻羽旄。而分义亏缺。臣罪万死。今因阙达。召牌又辱。而病情转加。无计趍承。忍死随诣。拜章径归。罪戾层积。诛殛是俟。伏乞 离明。亟降威罚。镌削臣职。仍治臣罪。以为人臣逋慢者之戒焉。臣于乞免之章。不宜赘说。而目见天灾叠出。民忧孔棘。耿耿愚忱。不能终默。略此附陈。惟 邸下留神省察焉。噫。灾不虚生。必有其应。挽近以来。冬雷之变。殆无虚岁。而乃者轰轰之声。烨烨之光。又作于闭藏之月。谴告频复。有若耳提而面命。臣未敢知我 邸下一念对越之诚。有些未尽。万机酬应之际。有些欠阙而
艮翁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23L 页
然欤。臣谨按四时之冬。犹四德之贞也。孔子赞贞之德曰贞固足以干事。惟其贞固也。故能干事。而春之发生。夏之长养。皆基于此。苟其不然。冬易其令。失其贞固之体。则方春雪霜。盛夏冰雹。亦其理也。试以近验言之。则昨冬雷异非常。而今年之春多苦寒。麰麦冻死。夏愆雨旸。播耘失时。麦秋之后。饿殍尚多。八路之中。告歉殆半。以此推之。嗣岁可知。臣窃忧叹焉。不特此也。人主治心之工。亦可反隅而知之。何者。人主一心。实为万化根本。而参赞财成之妙。不外乎是。善恶之几。意必之萌。固宜随时省察。无少放过。而向晦宴息之顷。止水未澜之时。尤当致戒慎恐惧之工。以全其虚静湛一之体。然后私邪不萌。言动得中。故中庸以立大本。为行达道之基。夙兴夜寐箴。亦曰养以夜气。贞则复元。盖冬为四时之本。贞为四德之根。寂为感动之体。则 邸下方寸之内。寂然未感物之时。即是天地方冬之会也。不睹不闻之地。或欠存养戒惧之工。则一理相感之天。亦安得不闭藏愆候。阳不伏而雷不蛰也。伏愿 邸下克念天人之相孚。益懋本原之著工。以孟子所谓必有事焉而勿正。程子所谓严威俨恪。李侗所谓静中看喜怒哀乐未发之气
艮翁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24H 页
象等语。反躬体验。先立大本。以为位育之基。则庶几导迎和气。转灾为祥。雨旸顺軓。民国俱泰也。臣闻传曰国无三年之蓄。国非其国。节俭储备。有国之所当先务。而向者始议均役也。减布给代之数。凡得六七十万之财。可以取充。而东西搜括。未得其当。惟我 圣上忧勤于上。主事之臣。焦遑于下。经年阅时。仅仅凑合而足之。江陵有千树橘柚者。尚谓之户百万之家。而今以数千里之国。山泽几何。贡赋几何。而未能办六七十万之财。艰辛苟且。至于如此。猝有数千里之水旱。数十万之师旅。国胡以馈也。惟我 大朝临御以来。一念勤俭。服饰之物。无一华好。而燕货纹缎。既已严禁之矣。度支定例。既已减省之矣。虽古帝王弋绨三浣之美。无以加此。而惟我 邸下又能仰体而式遵之。则宜其红腐贯朽。充溢露积。而夷考其效。相反如此。臣以疏贱。不晓世事。虽未知尾闾于何处。漏卮于何地。而无乃生财有限而冗费无节。奸伪日滋而耗蠹或繁欤。伏闻昨年秋。我 大朝频接臣邻。议便民役也。有司之臣。以惠民署典医监所属财力殆近钜万。而了无实效。请罢其费。以补经用。而 大朝以爱礼存羊之意。不赐允许。大哉 王言。孰不钦
艮翁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24L 页
叹。而第念饩羊之为费也细。故孔子不去。若使其费至于钜万则圣人亦未必爱虚礼而轻重费也。臣谓此等冗费可罢之类。或禀于 大朝。或断自睿衷。一切蠲罢。属之经费。申饬掌赋之臣。凡于出纳之际。务行综核之政。控名责实。簿籍甚明。使虚伪冒滥。无所容奸。则国用可敷而民困可纾也。噫。关北之凶歉。今几岁矣。日昨 大朝下教。如伤若恫。足令神人感泣。惟彼沟壑之民。庶有再生之日。而窃计一路积储。如交济之谷已罄于春夏设赈之馀。则其势必将移粟他道而后可救来岁之饥。而尚未闻有成命之下者。臣窃惑焉。今春岭谷之输送。未免有后时之叹。故北路之民。每闻丝纶恻怛。疲躄咸耸。引颈举踵。以待转粟之来到。而岭海千里。动经时月。不幸船未到而死者相半矣。往者难悔。来者可追。宜令庙堂商确禀处。从便划给。分付道臣。趁早督运。以救一路之民命。亦不可缓也。臣无任屏营祈恳之至。
答曰。览书具悉。均役事。大朝己定之事。又何如是。末端事。令庙堂禀处。忧爱陈勉切至。余甚嘉尚。当体念焉。尔其勿辞。从速察职。
艮翁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25H 页
论赠给倭人礼单蔘料书(壬申三月。除接慰官。拟上书 东宫。不果上。)
伏以皇天不佑。 世孙薨逝。八域臣庶。恸陨普切。仰惟 睿念止慈。悲悼曷堪。臣以庸愚。猥尘任使。才承莱府接慰之命。不日南下矣。迹贱疏逖。不当有所论列。冒渎崇听。而第于职掌内事。大有所不便。势不免一经禀处。而其所关系则交邻修好之重也。其事不集则辱国生衅之端也。臣若徒避猥越之诛。嗫嚅不发。以至使事大败。贻忧朝廷。则臣虽万死。不足以塞罪。玆不得不悉陈所怀。以请处分。惟 邸下留神采纳焉。我国之与日本。使价通好。且数百年于玆。而彼人之以为重货而求之者。惟蔘而已。我国之以为重币而遗之者。亦惟蔘而已。则我国之蔘。犹汉之锦绣。结凶奴之欢。宋之金缯。约契丹之和也。其不可废其遗而启其衅也决矣。近因我国。蔘路甚狭。蔘价甚踊。而度支之给价于贡人。使之贸纳也。只依当初贱直。若干加定。折银七十两而责纳一斤。彼贡人之情。虽受准价。每欲取其赢馀。以为己利。况今所受之价。不足以赡其半矣。其势既不能破家鬻产。以应国役。则不得不挟诈售伪。以求弥缝。于是乎造蔘之弊出。盖闻其术。以糊末杂物。造为蔘㨾。以蔘壳被其上而粘
艮翁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25L 页
成之。甚者或以铅铁置其中。以取斤重。自外面视之。已可卞其非真。而折而视其中则特一空壳而已。彼人见其如是。弃而不受。故数年以来。我国礼单之蔘。尽为见却。而今臣之行也。度支之给价犹前也。贡人之造蔘犹前也。则彼人之不受。亦犹前而已。今番礼单蔘。臣取见一过。则空壳糊裹。果如所闻。虽使译舌辈借辞于子贡。必无瞒过彼人之理。赠蔘而见却则臣身辱矣。臣身辱则国家辱矣。臣窃寒心焉。交邻之道。诚信为重。故周郑交质则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苟有信。涧溪沼沚之毛。蘋蘩蕴藻之菜。筐筥锜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今以堂堂礼义之国。而反使贡人辈恣行盗贼之术。以欺蛮貊之邦。谁谓大国礼币之蔘。反不如蕴藻之菜行潦之水哉。匹夫无信。犹不能行于州里。况国而无信。能国者未有也。此其不可者一也。臣闻顷年彼人以蔘品之渐不如前书。启于朝廷。则惟我 圣上特降明旨。严禁造蔘。以一律施行。仍以蔘品申饬之意。回答于马岛。则彼人之欢欣感戴。必倍前日。而曾未几何。造蔘依旧。彼人之失望。纵不足言。朝命之不行。宁不痛骇。昔在 宣庙朝。倭使橘康广之来我国也。
艮翁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26H 页
散胡椒一掬于席上。群妓争先乱次而取之。康广笑曰纪纲如此。不亡何为。今贡人之不有禁令。恣意造蔘。不翅群妓拾椒之比。则彼人有知。安得无康广之笑耶。不禁则已。禁而复然。有损国纲。见侮邻邦。此其不可者二也。彊场之吏。奉使之臣。虽在小利害小礼节。无甚关贤于国家者。犹必力争。以胜之为武。不胜为耻。则非但我人有此意。彼人亦有此意。彼安肯甘心见欺于我。而受其伪蔘而去哉。北朝以得地为荣。则南朝以失地为辱者。正亦类此。而两女子争桑。犹至于举兵相攻。况蔘之利害。非如争桑之细故者乎。臣之私忧过计。实不止于一时使事之偾败而已。此其不可者三也。前此见却之蔘。即年例赠给之物也。只付译胥。使之传给。则虽或见退。犹可说也。今臣之行。即大国冠盖之使也。奉君命而传国币。则其体貌之尊重。非比译胥之年例赠给。而若又赍往造蔘。见却而还。则其为朝廷之羞辱。当复如何。此其不可者四也。有一于此。尚不可行。况此四者。义理利害。明白无疑。国人皆言之。廷臣皆知之者乎。大臣亦尝以变通之意。陈白于 大朝。而尚未有变通之举。岂变通之无其方而然欤。抑有之而未及为欤。大抵倭国礼
艮翁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26L 页
单之蔘。有三品焉。最上则曰体蔘。即全体精实。去头去尾之谓也。此则其价甚高。其费不赀。彼人亦不敢望于我国。而我国亦不当给也。其次则曰物蔘。即全体之中。或插蔘尾。不求品好。不求甚精。而但不以糊未伪造而已。此则其价不甚高。其费不甚夥。彼人之所愿得于我国。而我国之曾所赠给者也。最下则曰造蔘。即向所谓空壳糊裹者也。此则贡人不过费数十两而造成者也。彼人之不受。无足怪矣。然则体蔘不可给。以启彼溪壑之欲。造蔘不可给。以触彼蜂虿之怒。而所可给者惟物蔘而已。物蔘之价。既不甚高。而臣闻京市不患无蔘而患无价。今臣行所赍去者。不过为十八斤十二两耳。贸敢赍送。只在于一分付之间。而设或度支不赡。则即今各军门铸钱几何。掌赋之臣。一番陈禀。则贷移划给。何所不可。朝觐会同之礼。聘享玉帛之费。有国之不可废。而先王之所先务也。既系国中之经费。则此岂可计较多少。徒事撙节为哉。今难臣者其说有三。其一说曰。一番增价贸蔘。犹可为也。而今因对马岛主之死。年例之外。又当给五十斤蔘矣。并与年例三十馀斤而计之。则今年所给之蔘。将至百斤。虽贸物蔘一斤之价。少不下百
艮翁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27H 页
三四十两。以此计之。价将至万有馀千。而每年例给三十馀斤之价。亦至于三四千。则度支何以支堪。而况国家财力有限。岂可不惜重费。徒应彼求耶。臣则曰此有不然者。今以旧关白岛主之死。一年所费。诚为夥。然而此乃远则数十年。近则十馀年。罕见而不常有之事也。朝家苟有以处之。岂无可济之术。而至于年例三十馀斤之价。不过为三四千耳。千乘之国。惜此细费。以致彊场忿争。衅端渐开则非计之得也。且我国之与彼。忍羞含愤。通好不绝者。岂诚乐为哉。诚以势不可绝而约不可败故也。是以岭南倭供。一岁之中。米不知其几万包。布不知其几百同。今若谓彼怒不足恤。边衅不足虑。则岭南米布。亦可以不给矣。何独礼单蔘而已。今既不能如此。而惧绝其好。岁输米布。则礼单蔘独安可不给乎。又一说曰。今春清敕之来也。上副使礼单蔘。未能办给一斤之价。折银六十两而赠之。清使亦知我国蔘贵。不怒而受之。倭使比之清使。轻重有间。而倭礼单一斤。折银七十两而给之。则其价反有加焉。渠安敢退却于清使之所不退者乎。臣则曰此又有不然者。清人与倭人。事情绝异。清人则其国蔘贱而银贵。故所大欲者在银而
艮翁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27L 页
不在蔘也。倭人则其国本不产蔘。其民生长瘴海。君臣上下。以蔘为命。故所大欲者在蔘而不在银也。今虽直以银七十两代给。彼必不肯。况以此银贸造伪蔘而给之。非但蔘不为蔘。实亦银不为银。我以何名而遗之。彼亦何取而受之。又一说曰彼之遗我者器皿不坚牢。药料皆陈腐。我国重礼而不重物。故一不退却。来则斯受。彼人独安敢退却于我耶。以此责谕。彼必无辞。臣则曰此又有不然者。彼本丑类。非可以冠带之国法度理也。我国不幸与之为邻。壬癸以后。以和羁縻。厚其往而薄其来。如成汤之事葛伯。周家之待荒服而已。岂忍与彼呶呶较絜。自损大国之体耶。况彼之器皿。虽不坚牢。亦器皿而已。药料虽多陈腐。亦药料而已。何尝如我国造蔘之伪而非真者乎。以此论之。我国之失信。反出于狡倭之下。虽欲分曲于彼。亦不可得矣。臣虽不肖。亦尝奉教于君子矣。春秋时小邾射。以句绎奔鲁曰。使季路要我。吾无盟矣。鲁使子路。子路辞不往。盖子路之意。非但以邾射为不义。亦惧夫异日鲁或背盟则己不免食言者耳。千乘之国。不信其盟。而信子路之一言。子路犹辞。臣若持此造蔘而往。以诳彼人则臣非但为子路之罪人。
艮翁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28H 页
彼人亦将嗤骂曰。夫夫也。以大国之使。而乃行诈以卖邻乎。虽倾东海而濯此羞。亦不可得矣。倘 邸下穆然深思。知其耻辱之不止于臣身。而边圉事机之不容少忽。亟令庙堂。从长区划。禀旨变通。则使事幸也。国计幸也。臣无任屏营祈恳之至。
 余在少时。未谙国计。只以交邻诚信之道。搆此疏本。厥后经事既多。始觉其谬妄矣。近来产蔘之乡。蔘种绝乏。御供药料。不能充纳。民户因此流散。邑宰多被谴责。今虽欲蔘皮糊造。尚患难继。况可以体蔘充给乎。为今之计。或以银以米。折价代给。不然以蔘贵实状。晓谕倭人。更议减数为宜。惟在谋国者善为之策耳。
辞司书。闻亲疾径行书。(壬申七月除司书。陈书下乡。)
伏以臣奉命南下。昨才反面。春坊除旨。忽下此际。臣诚惝恍踧踖。莫省攸措。 离筵劝讲。责任不轻。而伏况我 邸下睿学日茂。造诣日超。诚正格致之工。不止于章句训诂之间。则正宜延接贤僚。以资启发之益。而今乃以如臣谫劣空疏。謏闻蔑识者。苟然滥竽。则是何异借听于聋。求视于瞽哉。揣量才分。既无堪承之路。且臣老母望七之年。疾病沈淹。千里远离之
艮翁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28L 页
馀。归省正急。而即接乡信。则近因暑热所祟。宿病之外。添得泄痢。气息凘缀。胃土受伤。食饮全却。症形危恶。实有朝夕凛然之忧。臣自闻此报。心神飞越。情私煎迫。理难按住。玆于召牌之下。末由祗承。随诣阙外。拜章径行。伏乞 邸下亟降威罚。特赐勘罪。以重僚选。以便救护。千万幸甚。臣无任屏营祈恳之至。
辞持平论事书(壬申十二月随牌陈书。)
伏以臣适在畿甸数百里之外。得接邸报。则我 圣上有非常之举。朝野遑遑。举欲忘生。亦惟我 邸下至情焦迫。涕泣陈请。冒风履雪。不遑寝餐者累日。臣虽至愚。亦含生中一物也。闻来不觉五内如焚。血泪盈眶。即欲狂奔疾趍。进伏辇下。一沥肝血之纸。少伸犬马之忠。苍黄登途。来到城闉。则天心克回。銮驾才旋。群情喜跃。欢笑载路。有若负冰之鱼。复逢春水之生。仰惟 邸下不匮之思。怡婉于煼煎之馀。欢愉于抑郁之中。庆幸忻泰。当复如何。臣既僻处晚闻。虽未及随诸大夫后。叫阍彻吁。而退与都下父老。同呼太平万万岁矣。不自意柏府除命。又下此际。惝恍感激。莫省攸措。在臣分义。宜即𨃃蹶趍承。进瞻 离筵之耿光。仰陈忭鳌之微忱。而顾此已试蔑效之地。实无
艮翁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29H 页
强颜冒出之势。区区微谅。自画有素。召牌之下。末由承膺。随诣阙外。拜章径归。臣罪至此。实合万死。伏乞 离明。特降威罚。亟加谴削。以为人臣逋慢者之戒焉。臣于乞免之章。不宜赘及他说。而第于目下一事。有不容无言者。略此附陈。惟 邸下留神采纳焉。今月初八日。 大朝御宣化门也。所下御书传教。决非臣子一刻奉留者。而承宣不能即地缴纳。泯默承受而退。此虽出于深夜雪庭焦遑罔措之致。而其为失职则大矣。不可以事过而置之。臣谓当该承旨宜施罢职不叙之典也。臣无任屏营祈恳之至。
辞持平径行论事书(壬申十二月)
伏以臣家有老母。年近七十。素多疾病。剧歇靡常。而即接乡信则宿痾之外。重得寒感。头痛身热。咳喘痰逆等症。俱系危恶。而胃气大败。食饮全不消下。辄至呕吐。中焦痞结。暴泄兼作。真元澌脱。朝夕凛然。数食顷之内。急伻已再至矣。臣闻来不觉方寸沸灼。神魂飞越。虽欲一刻按住而不可得矣。玆不免冒万死留章陈恳。径寻乡路。擅行之罪。惟鈇钺是俟。伏乞 离明亟降威罚。先削臣职名。仍令重勘臣罪。以肃朝纲。以安私分。不胜万幸。臣于临行卒遽之中。不暇及他。
艮翁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29L 页
而第于目下事。有不胜愤惋者。即拟诣台论列。而连值斋戒。今当乡行。不得不附陈于请急之章。窃冀采纳焉。噫。世道日下。人心坏溺。一种妖邪之类。妄度天地之大。世熙之书。指意阴谲。其中数句语。尤为万万凶悖。渠若有一分臣子之心。安敢若是其无严也。时熙,槃,溍辈指挥嗾嘱绸缪同情之状。莫逃于帐殿亲问之下。则究厥心肠。二而一者也。今此酌处之命。虽出于 大朝好生之德。而顾其情节叵测。决难容贷。王章未伸。舆情同愤。伏愿 邸下禀于 大朝。还收世熙岛配之命。夬正王法。时熙,槃,溍。并令绝岛定配。不与同国焉。臣无任屏营祈恳之至。
答曰。览书具悉。 大朝已处分矣。其何更禀。尔其勿辞。往护母病。
陈亲病辞持平书(癸酉正月在龙仁县道陈书)
伏以臣之谴遆吏对。退伏田里。堇馀旬日。恩深而报蔑。罪大而罚轻。杜门穷山。反覆省愆。分甘终弃。躬自悼矣。忽伏奉本月十五日承政院成帖有旨。以臣为司宪府持平。斯速乘驲上来者。臣承令稽首。五内震惊。自不觉惶汗之浃背。感泪之横襟也。意者 大圣人涵容之德。恕前过而责后效。使得为息黥补劓之
艮翁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30H 页
图耶。臣之趢趚无似。岂堪从宦。而惟是释褐十馀年。沐恩渥而叨宠擢则有踰涯分。区区图报之诚。炳然如丹。虽使赴汤蹈火。有所不辞。岂敢为因循俗套。依违逡巡之态。而月前冒居是职也。适见鞫囚径勘。声讨宜急。连值斋日。未及诣台。旋闻母病。情私难抑。毕竟加律之请。只附于告行之章。论其辜犯。一则溺职。二则擅行。鈇钺之加。实所甘心。而及承 圣教。诲责截严。至以陈章径寻。其心可知为教。迹既如此。心实难明。抚躬怀惧。咋指知悔。惟以严诛之倖逭。薄罚之例勘。归对病母。攒祝啜泣。只期陨首结草。酬报万一而已。今于严召之下。非不知𨃃蹶趍造。勉强陈力。为一分自赎之道。而顾臣老母宿痾。复剧于浃旬。患感之馀。顽痰上逆。久嗽转加。痞结虚烦。昏昏床笫。饮啖全废。气息绵缀。臣躬自扶将。昼夜煎泣。以此情理。实难暂离。百里都门。如隔弱水。 君亲之报。虽异短长之日。天地之仁。亦无终贷之理。去留两难。情势穷蹙。犬马之忠。引之于前。乌鸟之私。牵之于后。徊徨踧踖。但有涕泗。便同穷人之无所归矣。玆从县道。悉暴血恳。疾声哀吁于 贰极仁爱之下。伏乞 睿慈。少垂怜察。将臣职名。先行刊削。仍令攸司。治臣前后罪犯。
艮翁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30L 页
以肃朝纲。以安贱分。不胜万幸。臣无任屏营祈恳之至。
辞正言论圣学十图书
伏以臣性至愚也。材至鲁也。犬马之贱。犹怀恋主之忠。葵藿之微。尚抱向阳之忱。而伏况 邸下代理之后。臣亦忝叨侍从之列。一登 离筵。仰瞻 睿辉。退伏畎亩。歌咏恩泽。是臣区区夙昔之愿。而臣于顷年猥膺宫僚之命。在外旋遆。未遂延颈之诚。数岁以来。臣又省父任所。淹留关塞二年。归来天门孔迩。惊喜寸忱。有倍恒日。而薇垣新除。忽下是际。今因宾对。召牌严辱。此正臣偿愿之秋觐光之日。在臣分义。宜即𨃃蹶趋承。而第念臣于台地。屡叨蔑效。每勤 大朝之诲责。尚觉私心之惶愧。则不当以日月之久辄敢为冒没之计。且因绝域经冬。风霜砭骨。长路傍险。雨潦沾体。寒湿内攻。痰嗽兼发。虽得归家数月。药饵调治。而病根深痼。便成籧篨。咫尺禁扃。无路入肃。瞻望铜龙。眷系徒深。玆不得不担舁随牌。陈吁径归。臣罪至此。实合万诛。伏乞 睿慈。怜臣之病。谅臣之情。亟令镌削。仍治臣罪。以安微分。以肃朝纲。不胜万幸。臣于乞免之章。不宜赘及他说。而日昨窃伏睹 大朝
艮翁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31H 页
下教。有曰自今悠悠之事。莫先于元良讲学。而勤学勤政。知行兼进也。又教曰。吁嗟群工。体予此意。助勉我元良。巩固我邦本。臣祗奉庄诵。百拜钦叹。以为三代圣王所以致太平裕后昆者。其道不越乎勤学勤政。而又恐聪明之或遗。志虑之未周。咨报于臣邻。询问于刍荛。故在舆有旅贲之规。位宁有官师之典。居寝有贽御之箴。宴处有工师之诵。以至诽谤有木。敢谏有鼓者。盖所以取人为善。集众求益之意。而今此数行圣教。丁宁谆切。眷眷乎 邸下之学问。而勉勉乎臣工之赞襄者。至诚蔼然。有足感泣。此诚三代之遗意。而我 宗社亿万年无疆之休。其不权舆于斯乎。臣仍复退而反省。抚躬自咄曰。我 邸下睿智。天纵之资。既如彼卓越。我 圣上兴劝求助之意。又如是恳恻。遭逢此世。有幸为士。若使此生。了得古圣贤几卷残书。觑得吾儒者绪馀义理。则岂不能奋笔剌口。援古證今。陈说 离明之前。奉答 圣教之意。上而求万一之补。下而塞一日之责。而顾其知识鲁莽。学术空疏。徒有愿忠之诚。而实无藉手之资矣。徊徨渐恨。耿结方寸。忘寝与食。历累日而未已。仍伏惟念苏轼以宋朝名臣。其材智谋猷。岂无独创之论。自得
艮翁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31L 页
之见。而乃取唐臣陆贽奏议。编次缮写以进其君曰。人臣之纳忠。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诚哉斯言也。苏轼既不以言不己出为耻。以说行当世为幸。借重于古人。纳诲于其君。则斯义也臣窃慕之。粤在 宣庙朝。先正臣李滉。以东方儒宗。撰进圣学十图。附说其下。求端用工之方。体仁持敬之要。纤悉备具。无有亏欠。道不离乎日用彝伦之内。而功可致乎中和位育之妙。则凝道作圣之术。端本出治之谟。舍是图奚以哉。虽圣人复起。宜莫尚乎此外。则臣安敢别求新奇。徒生葛藤。以取笑于知道之士也。臣谨追苏轼之遗意。敢以圣学十图。仰勉于 邸下。伏愿 邸下将此十图。并其附说。揭之屏壁之问。以备朝夕之览。细心䌷绎。反复不已。则大道之关键。入德之门户。皆将一举目而瞭然。手舞足蹈。自有欲罢不能之乐。其视涉躐汗漫。徒费岁月。劳而少功。伥乎无得者。不翅相万矣。十图之义。灿然明白。无可疑晦。而然于其中。又各有宗旨要诀。可以拈出提醒。吃紧下工处。臣请以平昔讲究于研椠之暇者。评骘而略陈之。臣谨按第一太极图。阴阳动静之理。中正仁义之道。莫非
艮翁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32H 页
学者体认观省之语。而其中主静二字。尤是圣人立极之要旨。盖人心自有一太极。亦有一阴阳。当其静时。浑然纯粹。便是一太极也。当其动时。纷然善恶。便是一阴阳也。圣人之心。其静也虽无善恶之可言而湛一虚明。太极之体已全。故其动也安得不从容而中道也。众人之心。其静也亦无善恶之可言而昏昧恍惚。太极之体已凿。则其动也安得不偏滞而失当也。是以古之教人。虽于已发之后。要尽省察克治之工。而必欲于未发之时。务尽戒慎恐惧之方。然于未发之前。冲漠未形。下功无处。若于此时。便欲急迫操持。则殆近于禅家之观心。道家之坐忘。故孟子曰必有事焉而勿正。程子曰涵养须用敬。此皆所以发挥子思子戒慎恐惧之义。而救得揠苗助长之患者也。 邸下试于整襟危坐时。观此心如何。箕踞懈怠时。观此心如何。内自体验。惕然猛省。则其必有得于持敬之工。而有味乎主静之说。伏愿 邸下钦念焉。臣谨按第二西铭图。以乾坤为父母。以大君为宗子。以大臣为家相。以黎民为同胞。以万物为侪辈。以字恤茕独为友。以穷神知化为孝。其旨意远矣。其范围宏矣。横渠非故为此阔大之言。欲以破有我之私也。见
艮翁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32L 页
得一理。真实如此。而后世之人。惟不能真知的觑。故公不能胜私。仁不能推类。臣请以二事證之。赤子之匍匐将入井也。非其亲戚也。人必恻隐而惊救之者何也。齐牛之觳觫将衅鼓也。非爱一牛也。齐王不忍而命舍之者何也。苟于此处。怵然却顾。求其所由然之心。而验其所以然之理。则同胞之义。便自跃如。而推类充扩。仁不可胜用矣。伏愿 邸下钦念焉。臣谨按第三小学图。其教自胎育保养之时。以至洒扫应对之末。衣服饮食之微。莫不致谨。无敢放忽。而其要不过曰收心养性。以为大学之基而已。何则。凡人之生。莫不有是血气。亦莫不有是耳目。有血气之形。而矫揉之不早。则奔放粗暴。卒有捍格之虑。有耳目之欲。而教导之不豫。则私蔽利诱。终致暴弃之患。故毋诳于乳哺之时。施教于孩提之年。屈折其肢体。禁制其私邪。使之收其放心。养其德性。以为格致诚正之本。修齐治平之根者。其旨深矣。其虑密矣。然大学之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又不外乎日用彝伦之间。则小学大学。本无二致。岂可以童子之学。而忽弃于既壮之后乎。今 邸下春秋鼎盛。远踰大学之年。而回顾前日之小学。果无不慊于心乎。收心养性之工。无些
艮翁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33H 页
未尽则已。如或未也则不可以下学为浅。细行为末。伏愿 邸下钦念焉。臣谨按第四大学图。三纲八条之旨。知行始终之义。曾子言之。朱子辨之。至矣尽矣。无容复议。而其归则要人明德新民。皆当止于至善而已。是以臣每读大学至绵蛮黄鸟之章。未尝不三复感叹。以为人苟知有至善。而志于至善。则孰不为尧舜。而患人之不知也。又患人之不立志也。斯故为山九仞。半涂而废。今之人苟能得见所立之卓尔。如颜氏子彼丈夫我丈夫之志。如成覸则何患乎力行之不笃。至善之难止乎。以尧舜为期。不其任重乎。以至善为的。不其道远乎。日月如流。丕责在躬。伏愿 邸下钦念焉。臣谨按第五白鹿洞规图。其图以五伦序次于上。以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条列于下。盖以学问思辨。所以明此五伦也。笃行所以行此五伦也。既言其知。又言其行。两轮两翼。不可偏废。日昨 圣教中知行兼进者。正谓此也。可见前圣后圣。其揆则一。而若言其序则知之在先。行之在后。此大学所以格物致知。在诚正修齐之先者也。然其知之之道。又必资乎严师之教导。良友之切磨。故先儒以朋友有信。为五教之所先。今 邸下之所师友者谁欤。非
艮翁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33L 页
宾客僚属乎。臣窃伏覸 邸下问寝视膳之暇。万机酬应之馀。日开两筵。引接宫僚。殆无食息之顷。宴安之隙。则接贤士大夫时自多。对宦官宫妾时自少。而至愚之望于大圣。本自无穷。 邸下更于两筵之外。或当静夜无寐之时。清昼屏务之际。常常赐对亲近宾僚。看书而有疑义则问之。格物而有未达则叩之。今日如是。明日如是。使经训常灌于心胸。亵戏不接于耳目。则庶几学问思辨之工专。而知行兼进之效著矣。群书之义理无穷。一人之聪明有限。蚕丝牛毛。察之未精则毫釐有差。缪以千里。伏愿 邸下钦念焉。臣谨按第六心统性情图。其上中两图。只言本然之性。不及气质之性。则论理遗气。犹为未备。而其理气兼该。四七对立。劈破本源。开视后人者。尤莫若下图之明白紧要。盖心只是虚灵知觉底物。性只是仁义礼智信而已。则孰不为圣智之人。亦安有私邪之蔽。而惟其所禀之气所赋之质。有清有浊有粹有驳。故其为性也。有天命气质之殊。其为情也。亦有四端七情之别。而四端之发。纯善无恶。七情之发。有善有恶。终古圣贤战兢渊冰。警戒昕夕者。只在七情之恶一边而已。是以尧舜禹之授受。丁宁告戒。不过曰惟
艮翁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34H 页
微惟危。惟精惟一。呜呼。理之堕气。气或重浊则如宝珠之在泥淖。如明镜之受尘翳。澄汰之不力。磨治之不猛。则与沙砾相混。与石砖无别。无以见莹澈之光普照之辉。可不怵然而惧哉。气之掩理。理为所牵。则如朽索之驭六马。如篑土之障黄河。奔踶之莫制。溃决之莫遏。则或驰骛于荆棘。或汎滥于原陆。将必有泛驾之患怀山之忧。宁不岌然而危哉。圣之与狂。相去辽迥。而书曰惟圣罔念作狂。非故为此言以震悚之也。诚以操存舍亡。出入无常者。乃是此心。非有择善固执。敬义夹持之工。则天飞渊沦。冰寒火焦。将何以禁抑而遏绝之也。天理人欲。同行异情。善恶分界。只争丝毫。伏愿 邸下钦念焉。臣谨按第七仁说图。仁之体至大。仁之用极博。而朱夫子以公之一字。为体仁之枢纽者何也。盖公者私之对。而纯乎理者也。天地无私。故风雨霜露。无非仁也。圣人无私。故庆赏诛罚。无非仁也。推此以往。凡人之日用语嘿动静云为。当于理者。皆公也仁也。悖于理者。皆不公也不仁也。是以张载之言曰。天体物而不遗。犹仁体事而无不在也。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无一物之非仁也。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朝。及尔游衍。无一物之不体
艮翁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34L 页
也。苟知仁之体事。如天之体物。则一举手一投足。其敢或忽。发一令建一号。其敢不审。孔子以四勿答颜渊为仁之问者。直截痛快。无复馀蕴。而孔子之所谓礼。即朱子之所谓公也。凡于视听言动之间。无纤毫非礼之接。制之于外。以安其内。则天君泰然。百体从令。颜渊之三月不违。庶乎几及。伏愿 邸下钦念焉。臣谨按第八心学图。程氏复心之言曰。心者一身之主宰。敬又一心之主宰。噫。闾巷匹庶。有环堵之宫。叹口之眷。而心不能摄身。敬不能摄心。则尚患家道之不肥。罔致壶化之克修。况人君为一国之主宰。君心为万化之根本。治心之工不严。持敬之方或怠。则乌见其庶绩之咸熙。百工之率职也。今 邸下承代理之责。莅万机之繁。已有年矣。 邸下所以治心之工持敬之方。臣未知其如何。而表直则影端。源清则流洁。理势之自然也。观乎朝而士论溃裂。少寅恊之风。视于野而民生困悴。无含哺之乐。上而乾文警告。常多可愕之变。下而虎豹纵横。举切隐忧之心。臣愚死罪。于此数事。有以知 邸下一心容有可议。而一个敬字做得未彻。事神治人之际。无以蕫正百官。导迎和气而然也。何以言之。心学一图。自戒惧以下。乃所
艮翁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35H 页
以建大本而致中也。自慎独以下。乃所以行达道而致和也。大本既建。达道乃行。则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诸福之物。可致之祥。不召而自来。无远而不至。 邸下自今以往。遇一灾而反省曰。余之心。得无有不敬乎。睹一异而自励曰。余之敬。得无有未尽乎。随事警惕。念念不忘。熟讲乎主一之训。著意于惺惺之法。思臻中和之妙。期致位育之功。则庶几从欲以治。反灾为祥。伏愿 邸下钦念焉。臣谨按第九敬斋箴图。敬之为道。自是彻上彻下。而易曰敬以直内。程子曰主一之谓敬。则此古之所以治其里而不专乎正其表也明矣。朱子此箴。以正衣冠尊瞻视。手容恭足容重为先。而靡他其适。惟心惟一。反在所后者何也。心有出入。人要操持。则出入者一心也。操持者又一心也。以心操心。徒见纷扰。则不得不庄敬于外。以求其收敛于内。故程子曰整齐严肃则心自一。一则无非僻之干矣。又曰严威俨恪。非敬之道。但致敬须从此入。以程子此语。参以朱子箴辞而观之。则致敬之方。可得其路头。而表里动静。便可贯彻。无有二致。伏愿 邸下钦念焉。臣谨按第十夙兴夜寐箴图。分而言之则一日之内。随其时分。各有其工也。统而言之则一
艮翁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35L 页
个不息之诚也。易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又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以不息故能覆。地以不息故能载。圣人以不息故能仁。苟其食息之顷。或阙缉熙之工。俄忽之间。少欠悠久之体。则乍作乍辍。或断或续。悠汎玩愒之习长。怠惰放倒之时多。毕竟一时意气。徒为石火电光而已。是以张载之言曰。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苟能如此下工。使言动瞬息之间。莫不有所学。昼宵兴寝之际。莫不有所思。朝乾夕惕。无一刻之放忽。温故知新。罔寸阴之虚过。虽有极辛苦不快活之时。耐烦理会。着念操存。勉焉孳孳。对越洞属。然后方可见理与心相契。道与手相习。致心广体胖之美。有义精仁熟之效矣。伏愿 邸下钦念焉。噫。凡此十图。体用完备。工程详密。莫非斯道之指南。此学之关捩。而最紧于践履。尤切于收用者。无过于敬斋箴夙夜箴两图。故先正臣李滉以此两图。置之末端。以为圣功究竟之地者。意岂偶然。滉之言曰。敬斋箴有许多用工地头。夙夜箴有许多用工时分。无一席无理之地。何地而可辍工夫。无一息无理之时。何时而不用工夫。惟此一语。警人亲切。 邸下倘于十图之中。尤致意于此
艮翁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36H 页
两图。无地不用其敬。无时不着其工。念玆在玆。从事于斯。则为邦之本。致治之具。固不外乎是矣。臣以謏闻寡识。妄论圣学。固知狂僭无所逃罪。而滉之言曰。士之论义理。如农夫之说桑麻。匠石之议绳墨。亦各其常事也。臣虽不肖。实感斯言。芹曝之诚。野人亦有。狂夫之言。圣人或择。惟 邸下勿以人废言而留神省纳焉。臣无任屏营祈恳之至。
雷异后引咎书
伏以天祐我东。 圣寿灵长。周甲之岁。又逢诞弥之辰。环海群生。忭祝普切。臣亦归自从班。呼太平万万岁。翼日之晓。忽有雷电之异。乃在收声之后。是何庆戒忻惧之相盭而相随也。臣诚愕然惊叹。意者 圣朝有阙事。愚莫晓厥咎。乃者喉司玉堂之劄启出。而致灾之由。指论之甚详矣。观其所条列者。俱以台阁之失其职为首。而一则曰视听不聪明。一则曰乏敢言之风。言之诚是也。盖台阁得其人则贤者进不肖者黜。上而君心格。下而民隐达。士论趍于正。邦俗归于厚。以致天心悦豫。休徵沓臻。斯有庆星卿云之应焉。台阁不得其人。反是。天怒赫然。疾风雷雨。固其理也。若言今日之咎则宜莫如台阁。若论台阁之不得
艮翁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36L 页
其人则宜莫如臣身。此则臣之自量已审。不待人言而后知。故前后几遭忝叨。一未敢为冒蹲之计。而误恩隆挚。除命每辱。终蔑台阁之风棱。徒贻同朝之忧叹。臣实惭恧惶懔。死未塞罪。伏愿 邸下亟降威令。明施典刑。治臣不职之罪。仍饬有司。另择骨鲠敢言之士。布列台端。献替绳纠。以答天谴。以慰公议。则庶几天人一理。桴鼓相感。有转灾回泰之祥矣。臣方引咎俟罪。何暇及他。而区区肝血之诚。亦愿 邸下奋发志虑。开广聪听。勿以上圣为难跂。勿以小善为已足。勿以诚意正心之说为陈腐。勿以经生学士之言为迂远。专心古道。勉强孳孳。使德性全于内。化泽洋于外。以为消弭灾沴。迓续景命之术焉。古人曰形和则气和。气和则声和。声和则天地之和应之。今天地可谓不和。而和之之道。宜莫先于裕民。噫。昨年亢旱。诸路大歉。牛畜疫死。田畴污莱。未及冬半。富户告急。春饥益窘。民口鹅雁。而今岁之先涝后暵。病农滋甚。至于旱田全无所收。汉家给租之规。在今可行。臣谓宜八路之被灾尤甚之道。量减两税。俾有实惠。籴谷旧逋。要使准捧。则迁徙流离。蒙袂道路。上有厉己之怨。下有欺负之名而已。亦宜分付庙堂。区别灾实。或
艮翁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37H 页
许停捧。或令减捧。使愁怨少息。蔀屋赖安。则其于致天地之和。亦必为一助也。臣无任屏营祈恳之至。
雷异后陈戒书
伏以臣屏伏圻郊之中。忽接邸报。以臣为司谏院正言者。继伏睹我 大朝警灾责躬敕励群工之教。辞意恳恻。有足以感泣神人。而又以台官之多称在外。深致忧叹之意。臣奉读未半。惶汗浃背。严畏分义。他不暇顾。苍黄就途。来伏私次。而第其屡叨蔑效之地。实无抗颜冒居之势。且臣性本迂阔。才又钝迷。略解文字。学未通方。不娴辞令。语甚拙讷。及至昨秋帐殿入侍也。引喻失宜。辞不达意。自速严旨。咋舌靡及。虽幸罪戾宽宥。甄录如旧。而臣之疏谬谫劣。岂容复此侥冒。伏愿 邸下。怜臣天赋之朱愚不合是任。察臣至恳之由中非出例让。亟行镌削。仍令选曹。勿复检拟。俾得以没齿田野。歌咏圣泽。以安私分焉。臣既不以言官自居。则不宜有所陈说。而目今天怒未怠。灾异叠见。水旱饥疠。风霆霜雹。连岁告警。殆难搂指。而日昨雷电之变。又在于纯阴之月。有若祸机之冥伏。诲谕之谆切者然。天道玄远。虽不知示警之由。而意者人事之阙失。有以召之也。臣仰屋长叹。明发不寐。
艮翁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37L 页
耿耿愚衷。如结未解。加以我 大朝责励求助之意若是勤恳。于此时而终无一言而退。则臣将生被不匡之刑。死作辜恩之鬼。故不得不略陈狂瞽之言。以效尘刹之报。惟 邸下澄省而采纳焉。噫。天远乎人哉。在我之方寸而已。宅心敬怠之间。休咎之应斯捷。发念善恶之分。祸福之报不差。故诗曰上帝临汝。毋贰尔心。又曰敬之敬之。天惟显思。命不易哉。无曰高高在上。噫。人君敬天之道。盖不外乎先敬吾心之天。而敬心之说。先儒论之备矣。臣于甲戌秋尝叨是职。敢以先正臣李滉所撰圣学十图之说。仰勉我 邸下缉熙之工。伏想 离明。尚或记有之矣。十图之旨。何莫非求端用工之方。体天行道之要。而其中敬斋箴夙兴夜寐箴两图。尤是吃紧唤醒。昕夕提掇。不可斯须放忽者也。李滉所谓无一席无理之地。何地而可辍工夫。无一息无理之时。何时而不用工夫云者。言甚痛切。有足感发。故臣于是反覆嗟叹。不觉其言之支蔓。至于累千言而不知止也。其时 睿批嘉奖备至。臣诚感激欣幸。以首顿地。以为先正纳诲之说。必将采行于今日矣。翘首踰年。侧耳成效。而近岁以来。朝象泮涣。无寅恊之望。民生困悴。有殿屎之叹。国
艮翁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38H 页
势岌嶪。未见可恃之形。天灾荐叠。常多可愕之变。此其故何哉。是无乃 邸下典学之诚未至。持敬之工不笃。在心之天。未臻于大公。不能使上下四方一于正。而导迎声气之和而然欤。抑无乃臣之向所陈说。蹈袭前人。捃摭陈腐。无甚新奇。故 睿衷不概。初不深加体究。以致食效之愈邈欤。大抵诸臣之陈戒于 邸下者。要不越乎读书穷理诚意正心之说。此自朱子之时。时人已尝目之以陈腐。而譬如水火五谷。非不贱近。而易之以他物则民不得生。医技药石。多袭古方。而易之以他法则病无由起。何可以儒生常谈。而别求新奇也哉。伏愿 邸下更取先正圣学十图。置之屏壁。朝夕观览。尤于敬斋夙夜两箴。痛加警省。猛着课程。以为涵养本源之地。凡于诸臣章奏。亦宜留神采取。虽一二句语。苟有切近于日用。衬合于病痛者。勿以陈腐而忽之。必求体验于身心。则亦岂无小补也。苟能如是。则天下之善。皆为吾善。庶几厥修罔觉。治道徯志。天心悦于上。众志和于下也。臣窃覸 邸下春秋鼎盛。血气方旺。而连以 睿候之失平。两筵常多停辍。无乃节宣之失适。以致荣卫之愆和欤。 邸下一身。乃宗社神人之所托。所以保养而
艮翁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38L 页
将护之者。或失其宜。则亿兆臣庶之忧。曷有其极。疾病之来。虽圣人之所不能免。而大抵劳动勤励则体康而无疾。安逸怠惰则身倦而多病。流水户枢之喻。实理到之言也。苟能奋发志气。振刷精神。以清心寡欲为要道。以怀安习惰为切戒。则自然体胖而气充。天和无损。可享颐养之福。而可御无妄之患也。帝王之学。虽与韦布不同。若非通经习史。无以进德修业。而讲筵罕开。宾僚稀接。则九仞之工。未免间断。十寒之叹。甚可忧惧。臣窃尝伏闻惟我 世宗大王。入内燕坐。手不释卷。夜分乃寝。亦惟我 仁宗大王。有故辍讲则终日不慊于心。危坐不寐。读书夜分。翌日鸡鸣而起。又读所讲书一遍而出。大圣人好学之诚。猗欤盛矣。臣未敢知 邸下閒燕无事之时。幽独得肆之地。果能如此下工夫否乎。惟我 肃宗大王。尝亲制日新轩记曰。天下之事不日新则日退。而况人主一心。出治之本。万化之原。苟不日新其德而振作之。何以建中于民乎。大哉 王言。此诚百辟之柯法。裕后之至训也。自古帝王之盛节。莫过于建中。而其要不过曰日新而振作之也。今臣之所望于 邸下者。惟在于振作其志气。如雷风之猛烈。不为安肆姑息
艮翁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39H 页
之图。日新其德业。如玉石之磋切。勿为顷刻悠汎之念而已。昔 皇朝阁臣申时行。述 太祖世宗勤讲故事。祈勉于 神宗曰。仰法二祖则德茂业崇矣。臣亦愿 邸下以 世宗仁宗好学之诚。 肃庙日新振作之训。惓惓服膺。念玆在玆。则唐虞三代之盛德大业。可复见于今日也。噫。自古国家安危之机。系于民生丰悴之间。而试观今日。黎元之倒悬极矣。蔀渥之愁怨溢矣。方当穑事稍成之后。宜有暂时乐生之意。而斗米之直。尚至百钱。绵絮之贵。不啻如金。九月之交。流逋已多。未冬之前。冻馁载路。而景色愁惨。有朝夕涣散之形。无一分怀保之望。此正君臣上下。恐惧忧惕。不遑暇食之时。而大小恬憘。玩愒度日。独使我 大朝忧勤于上。而卒未有陈白一弊。罢行一事者。以此举措。何以消弭天变。救民于涂炭乎。宾对常参。盖所以咨访庶务。导达下情。而霎时入对。旋即罢出。殆同文具。未见实效。晋接之际。渊默或过。有仰请而无下询。有依从而少拂难。终欠至诚勤励之实。渐有百度废弛之叹。我 大朝付托期望之盛意。将何以仰塞其万一也。伏愿 邸下刻意奋励。咨诹治道。责励庙堂。熟讲拯济之策。甲饬各道。广储赒赈之资。
艮翁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39L 页
守令下直及差员上来者。亦宜时赐召见。俯询弊瘼。亲降勉谕。则民隐庶乎毕达。而群情各自惕励。必有实惠之下究。 大朝恤民之至意。亦可以仰答也。田畴之荒废。莫若近来。或屡年荒札之馀。地广人稀。或大水漂没之后。川决沙堆。岁久陈废。蒿莱满目。而灾结有限。白徵无数。圻湖关东。此弊尤甚。而蠲惠不及。呼冤彻天。臣谓宜先令道臣从实抄报。次遣敬差官。遍审详覈。特施荡减之典也。新经饥疠。民生夭札。原野之间。藁葬累累。贫单无依之类。多有经年阅岁未能掩土者。鬼神狐伤。孤寡啼呼。此岂不感伤和气。亏损仁政也哉。臣谓亦宜申饬京外。抄出士庶之贫不能葬者。自所在官助给葬需。俾尽掩髂之典也。臣治书将上之际。召牌俨临。𨃃蹶义重。宜即趋承。而昨日触寒上来之馀。患感忒重。头疼痰窒。寒热交作。昏倒床席。不省四到。从前情势既如此。目今病形又如此。玆不得不担舁随诣。自外径归。臣罪至此。尤合万死。乞降威罚。以为人臣逋慢者之戒焉。臣无任屏营祈恳之至。
辞弼善书
伏以维天笃降凶割。 圣母礼陟甫翼月。而 东朝
艮翁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40H 页
仙驭奄又上宾。普率号恸。曷其有涯。日月迅迈。因山倏过。成事已讫。冬序且半。伏惟我 大小朝诚孝出天。追慕弥深。哀毁踰节。伤损必多。臣窃不胜区区焦虑之至。臣性钝才鲁。素无学术。今此离筵劝讲之任。殆同僬侥之担万石。颠仆狼狈。必无一幸。虽欲强之而不可得。顾以恩召远辱。分义是怵。不敢偃伏乡庐。昨始舁疾上来。而冒寒跋涉之馀。患感忒重。废食委顿。殆不省事。以此病形。进身无路。且伏闻臣之自台官而移拟是职。大违政格。致有物议。既谓之违格。则职固不当得而得也。必递之义。至此而尤较然。去就一节。更无可论。玆于庚牌之下。末由承膺。力疾随诣。短章申暴。伏乞 离明。俯赐谅察。亟令镌改臣职名。仍治臣逋慢之罪。以肃朝纲。千万幸甚。臣无任屏营祈恳之至。
辞弼善。因亲疾径行书。
伏以日月迅迈。 徽宁殿练事倏过。冬序垂尽。岁籥将改。仰惟 邸下孝思出天。攀号靡逮。抚时恸陨。当复如何。劳动于违豫之中。添损于触寒之馀。以致天和尚愆。汤剂迟效。下怀如灼。不胜忧虑之至。臣于见职。得于政格之外。则义不容冒据。而陈章承批之后。
艮翁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40L 页
怵迫严召。终至黾勉出肃。致使政曹古例。缘臣而坠失。臣之罪也。长铨自劾之书出。益增臣难冒之端。而既忝宫僚。连值诊筵。焦遑度日。渎扰是惧。淟涊盘礴。若固有之。致使廉愧大防。缘臣而坏损。臣之罪也。然此在臣。犹属薄过细愆。而若夫辜恩尸素。宜被大谴。何则有在焉。辅导之有其职而臣不能自效。调护之有其责而臣不能自尽。此无他。盖其无学术坐之也。无学术而已则人或见恕以不才。而无学术而冒当之为罪则臣无以自解。罪至于此。万戮犹轻。臣惟当引义陈恳。早蒙镌改。粗安私分。或逭重诛。而眷系迟回。历旬月而不敢发。忽于此际。得接乡书。则臣之七十老母。自四五日来。猝得毒感。寒热交攻。尚未和解。痰火宿症。又从而闯发挟肆。食饮全废。喘急烦懑。诸般症形。俱系危笃。急伻踵至。促臣归视。臣得闻此报。神魂飞越。五内煎迫。虽欲一刻按住而不可得也。玆不得不冒万死留章沥血。径寻乡路。伏乞 离明。俯谅臣至情之难抑。亟赐镌遆。以便救护。仍治臣前后辜犯。以肃朝纲。不胜万幸。臣无任屏营祈恳之至。
辞辅德书(戊寅八月县道封章)
伏以日月迅迈。 孝昭殿练祀奄过。 徽宁殿禫制
艮翁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41H 页
又讫。伏惟 大小朝孝思慨廓。抚时哀慕。益复罔极。臣至愚极陋。不容辄尘僚选之状。曾己一叨而其验甚著矣。辜恩重罪也。瘝职大惧也。追省至今。惶汗迸流。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臣虽无似。实感斯言。屏迹穷山。绝意名涂。歌咏圣泽。愿卒馀齿。不意选部谬举。复置之院僚之首。除墨自天。召谕贲降。恩光所被。蓬荜生辉。臣九顿感涕。继而震懔。罔知所以措躬也。臣既自量甚审。不敢复为冒没承当。玷辱迩班。而先辈处义。或有于官职所宜辞者。犹必一谢恩命。退而呈免。盖自以为分义廉隅。各伸而不相妨也。臣尝窃美其事。服其进退之得衷。则今宜𨃃蹶趋肃。少效臣分。仍暴情实。退守微谅。而顾臣老母今年七十有一。素多疾病。恃粥为命。又自夏秋之交。大肿生于脑后。毒气肆炽。恶根盘结。如刲如刺。痛楚万状。杂试针焫。仅得浓溃。而疮口深阔。恶肉烂熳。老人生肥。不并年少。秋气寒凉。益妨调摄。完合尚远。症形危苦。本来秪残之元气。今又一倍澌陷。绵缀如缕。朝夕凛然。臣昼夜扶将。煎泣度日。以此情理。离舍无路。瞻望铜龙。丹恋倍纠。大马之忠。引之于前。乌鸟之私。牵之于后。徊徨踧踖。但有涕泗。君亲报恩之年。长短虽异。
艮翁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41L 页
古人不屦之义。亏负实重。臣诚陨越闷蹙。若陷大何。玆从县道。略陈血恳。疾声哀吁于贰极仁爱之下。伏乞 邸下谅臣至情。特许镌免。以便调护。仍令攸司。重勘臣逋慢之罪。以为具僚之警。不胜万幸。臣无任屏营祈恳之至。
辞执义疏(乙未三月县道陈疏)
伏以臣赋性至愚。见识卤莽。冥行妄作。触事生疣。讼愆田庐。咋舌靡及。只颂生成之泽。久绝荣进之念。不意 圣度天大。物无终弃。瑕垢旋涤。簪履不遗。中丞宠除。忽下于千万梦想之外。继有乘驲上来之命。臣双擎九顿。抚躬踧踖。不觉惶汗之沾背。感泪之被面也。臣之逖违轩陛。已及十年。物性恋主。狗马亦然。一登文石。仰瞻 天颜。是臣宿昔之愿。耿结如丹。今于恩召之下。岂不欲𨃃蹶趋造。少伸微分。而顾此台端一步。即臣已偾之地也。前后忝窃。不知几十遭。而既无片善可纪丝毫。卒乃智虑昏错。手脚慌乱。因一微事。自速罪戾。孽自已作。罪乃人及。辱台阁而羞缙绅。追思至今。惶愧交积。前此漫司散职。一再承膺者。实感旷荡之渥恩。欲效奔走之微忱。而至于言责之重。义难复冒。非但自画之甚审。抑亦通朝之共谅。今何
艮翁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42H 页
敢妄恃宠灵。抗颜淟涊。以损廉愧之大防也哉。且臣齿发摧颓。疾病侵寻。痰癖痞结。饮啖全废。沉顿床席。垂及半年。以此病状。尤无自力登途之望。玆从县道。短章陈吁。伏乞 圣慈。天地父母。谅臣情地之危蹙。察臣病势之难强。亟降威命。特赐镌递。仍治臣逋慢之罪。以安私分。以肃朝纲。不胜万幸。臣无任屏营祈恳之至。
请改名疏
伏以臣乡曲僻陋。矇无闻识。臣之名字。初未审量。今始觉察。实犯古所谓嫌名之律。揆分惶懔。无地容措。玆以改名为献庆。敢陈短章。仰渎崇听。伏乞 圣明。亟赐准许。以靖私义。不胜幸甚。臣无任屏营祈恳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