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霅桥集卷六
霅桥集卷六 第 x 页
霅桥集卷六
 书
  
霅桥集卷六 第 543H 页
与丹室子书(闵百顺)
曩修谢仪。能兑浮沉否。始秋学履何似。东游记奉还。而始者不自量。欲为跋语。以效钦叹之意。自春试来。不读古书。又伤于举业。不能为俗外文。何敢轻污盛册乎。既读雪岳百渊之文。而玩其神意所注。则一山千万奇峰。烛天神采漠然。深蕴于凡嶂常巘四外苍翠之中者为体。岩涧而平远宽畅之中。尽其高低曲折之妙。流水而从容阔大之中。极其玲珑透彻之奇者为用。可谓善观于物。而非在我者有以炯烱相发焉。则恐不能为此言也。窃见自古以来。过取当世之名者。必有以自奇而求掩四海而后能也。邹衍,苏秦。方洋乎一世。而孟子取迂阔之讥。王安石,苏轼。挥动天下。而周子,程子有湮郁之叹。盖圣贤必用心于内。求合于天。不自炫耀。要跨人世。所以在当世。每为矫矫者所盖也。嗟夫雷霆。其声岂不壮哉。登天目山者俯听。如婴儿声。金刚山居中内源禅堂者曰。每夏日。东海猝晦黑。黑云蓊勃而起。顷刻弥满。及于阶下。雷火明灭于其中。无何云移地开。方知下界大雷雨怕
霅桥集卷六 第 543L 页
人。不过离下土数万丈。而雷霆亦不能为声矣。朝市之中。乡遂之间。一时区区称誉之声。何能为有无于天地之内也。欲求是声而竭一生心力。致饰于外。以败实德。以误实事。已无所益。人受其害。良可哀哉。盖圣贤尚矣。自古豪杰。能不失其身。立事于世者。亦必皆割弃名缰利锁。不以累其心者也。专利者无徒。专名者无明。务利者昏于法度。务名者昧于机势。顾利者多陷溺。顾名者多牵掣。为利者多害于义。为名者多伤于仁。惟名与利。均之枉人之物也。或知利世之可恶矣。而不知名也之可恶者抑何哉。且闻世俗之论人矣。必以磊砢傥荡沈鸷奋猛之人。为大受之具致远之器。而殊不知自古少成而多败。有始而无终者。必在于若人耳。李斯,韩信,陈汤,王允,诸葛恪,刘琨,寇准,张浚此其人。亦可谓一时之伟才。然要其终果如何也。萧何素恭谨。子房从容。有儒者气象。丙吉深厚不伐。霍光沈静详审。邓禹内行淳备。将百万之众。不以喜怒杀一人。冯异退让而甘与邓禹同受败军之罪。孔明宁静淡泊而谨慎。广受人责言。宋璟风婆凝远。长源和易。敬舆精密。李沆澹然无欲。王曾俨然不动。韩琦雍容和豫。不动声色。此皆有始有终而立
霅桥集卷六 第 544H 页
功立事者也。所谓能大受而堪致远者。实在乎宽洪庄重和易庄密之人矣。虽以圣贤之用于世。谈者尚以程伯子之不及用于元祐为恨。而恨叔子之未能从容。为不及于伯子。盖莫尚于造化。而造化从容。生成有序。在物分明。为事简易。且风以不鸣条为善。雨以不破块为佳矣。始知皎厉激作。适取颠沛。雄豪自喜。终受倾败。沉猜险忍。自速危辱。往事历历皆可见也。座下既知蕴奇蓄英。而不欲自异于人矣。既知洪敞整暇。而宜兼乎精微而透达矣。愿益勉之。以副士友之望也。呜呼。本之以务实不求名。而行之以正大从容。而精详通彻。则可以参天与地。卓然无愧于为人矣。呜呼可不勉哉。未审近读何书而用功如何。易经不可不及是时尽力。而窃见治易者善则简易精明而有得。不善则入于支离颇僻而没身无得路之期矣。大抵从朱子本义者善矣。而守程子知时识势。变易从道之训者善矣。以为何如。灯下信笔。不觉繁多。伏惟下照。
与湛齐李公书(李明夏)
先稿中泛亭鹤楼诗篇。依教谨写以上。而旁近无丐笔之所。不兑粗略如此。当刻悬时。伏望惠然泚笔。而
霅桥集卷六 第 544L 页
且题数语于板左。既事。搭一本下惠。使为传家之藏如何。先稿自戊午至己未夏。凡为诗二百馀篇。其关于官守地俗游观之事者。为七十馀篇。亦谨写一卷以上。伏望公馀拈笔之时。多用此韵而积为一集。联此卷以传。则风流文采蔼然为花山故事。不亦盛乎。窃惟先人诵玩经史。讲磨皇王。慨然有天下之志而落拓。无所遇知当世。不可与有为。野居江处。间为禄仕。惟取閒静。日事著书。其立人之道。经世之务。尽载之此。而安危治乱。直欲百世以有族。则一时弄翰戏墨。嚬笑风云之作。在一官而便成一集者。岂所以留待贤杰之士于方来也哉。然其湮郁感叹之所发。神情风槩之所寄。苍然有馀想于江山之间。宜有怆恍激昂。心契气合。而酬酢倡和于千载之远者。况于平生之旧。谈讲之好。得如执事之雅为所期许。而即其遗迹。继其遗声。则直不翅朝暮之遇。而韩子所谓郁乎相章。炳乎相辉者。于是乎在矣。伏愿执事留意焉。窃闻追古而违今者。旷世之艺也。忽近而贵远者。恒俗之情也。是以韩子之文。杜子之诗。皆沈翳于当年而光耀于来古。岂非理势之自然者耶。前日槎川先生。就先人诗藁而评之曰。沈博典实。绝无时人华媚
霅桥集卷六 第 545H 页
之状。是殆独有千古而后必多取法焉者。并世诸有识以为停当之评。故锡儆等葆守先稿。将为来世无穷之计。而未敢轻为目前炳耀之图。然使及今已有显行之望。以执事之重而实为之兆焉。焕乎有宣于名山水之上。则何幸如之。窃见昔人之有发扬先古之幽徽憯懿者。必在于笃志茂业。精思力行。继用大成。光辅邦家。举四海之民。使蒙先德之泽耳。若夫专专于简编之事。而独冀馀光遗韵之有传于人世者。固为衰子微孙。可哀之甚也。顾锡儆等志业浅薄。恐不足以承述先懿之万一。则区区所图者。乌得不专致于此乎。伏望并赐悯虑而察之也。
答闵顺之
即拜手简。谨审体中清和。而蜡屐启行。四郡山川花鸟。方且作态于笔砚之前。羡贺区区。而自顾不觉一笑。示选东诗事谨悉。而宜有一语以备博采。温柔敦厚。固是诗家正法。而求之三百篇中。未必尽然。如兔罝之遒健。击鼓之豪荡。简兮之奇逸。鹑奔,相鼠之严苦。大东之恢诡。江汉,常武之壮浪是也。故选于今人诗。恐亦不可局以一法。或看志趣。或看风槩。或看情致而取之。或温或爽。或奇或正。但取其可取如何。诗
霅桥集卷六 第 545L 页
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由此观之。声律末也。莫先于志。而在文士心为志。岂非道心之所发。方谓之诗乎。古人所谓诗不关理者。乃乱道也。选古今诗家。当先看其从违于理可也。且时世各有所尚。如魏晋之绮丽。齐梁之轻艳。晚唐之纤巧。宋人之典实。元明之浮华是已。今者中原之所尚。未知其如何。而向见槎川丈以诗受蓟门李铁翁之评。盖其所取在于唐体。无乃其俗习亦然耶。我东前辈之所尚。近于宋氏。今若专取近唐者。则必失其所长矣。且大丈夫终不可求媚于俗而有所趍避也。若选先辈诗。谓宜各取所长。而勿拘一格。以为如何。春秋之义。当世所讳。然李铁翁诗有云看书忽下千秋泪。临水翻增万里愁。三隐录有云天下大事不可为。意者中原之士。大抵多此等语。而俗亦不之怪也。先辈诗中其有春秋之微辞者。若不甚发露。则亦以入选如何。严陆或者江南之志士。则今但示之以东人月露之什。宁不为所笑乎。文章之妙。妙于言语者。以其发之千万人中。惟知者知其微意耳。不必忧人人之皆知也。先集中亦当依教书进百馀首。当在夏间矣。
答楼江韩斯文器夫
霅桥集卷六 第 546H 页
辱书明析理气。提教愚钝。幸甚幸甚。顾有一两条可以仰复。非敢为抗衡之态也。元亨利贞之于仁义礼智信。一而二者也。随所指而殊耳。混然一理中。含万象而无分合偏全之异。以其无气臭声色之可分可合或偏或全也。其赋于人物而为之性也。亦只此混然一理中。含万象者也。顾其所乘气质。有大小清浊长短纯驳高低厚薄之殊。而呈露发用。有人物精粗偏全通塞之判耳。人物之为器。有万不齐。而因气制命。因质裁形者。利之为也。人之君臣男女。物之巨细脩促。随品逐分。各效所宜者。义之为也。利之并亨贞而包于元也。义之并礼智而包于仁也。即所谓混然一理也。混然一理。在人在物。为之性者。既包宜之之义。则人物之事。千差万别。其体已具于此矣。所谓率性之谓道及能尽物之性。可据此而辨也。辱书所诘人物形而上下。亦请据此而明之。人之道。在于参赞天地。犬牛之道。在于耕田吠盗。此即形而上之异也。道由于性。性之仁义礼智信。不可分也。不可亏也。在人在犬牛。一是仁义礼智信也。只以一义字在性中。而随品有差。逐分有别。乃其所宜判为人之道。犬牛之道耳。朱子所云论万物之一原。则理同而气异者。
霅桥集卷六 第 546L 页
指一理之均赋而气品之不同也。观万物之异体。则气犹相近而理绝不同者。指饮食牝牡趋生避死之气。及精粗通塞呈露不同之理也。非谓均赋之性。本有差别也。禽兽虫豸所禀之气。有粗有微。所性之五常。有略略呈露者。有不能呈露者。故其所宜有耕驰司吠之殊。有披藉蠢蠕。不足为有无者耳。不佞所谓元亨利贞与仁义礼智不同者。非谓有二理也。只一理混然充满。无内无外无古无今。而自天地言之。则曰元亨利贞。自人物言之。则曰仁义礼智。而人之作息语默。乘于天机者。则谓之元亨利贞。酬应事物。由于人为者。则谓之仁义礼智。而通一身。只此一理而然也。在天在地。在人在物。只此一理而已。故曰无分合无偏全耳。
霅桥集卷六
 传
  
小高城传
小高城者姓金。名保业。高城人也。高城仍数岁大荒。保业随其假父朴姓者。自高城流到兴元。兴元人呼之朴曰大高城客。保业曰小高城客。及久而熟也。曰大高城。曰小高城。而小高城者最为人所怜笑焉。闻其语者。谓之半哑。闻以语者。谓之半聋。旦其情慧不
霅桥集卷六 第 547H 页
开。气骨单弱。中人力事。十不能举一。而用其知。仅能辨五谷。渴不言渴。饥不言饥。饥渴而见人食饮。漠然无欲色。与之食饮亦不辞。食竟不谢。冬半得衣敝絮。至夏半不改。不叹暑苦。夏半得衣败葛。至冬半不改。不叹寒苦。年已大。髭髯将见白。而无妇匹。人有谓之曰。吾将使汝有妇匹何如。遽摇首曰不知曰不知。人曰。何也汝所谓不知者。曰不知曰不知。无馀语。人有笑。人有怜之。邻里尝有土事。令小高城主治小渠。则就渠中曲躬操铁。喙之矻矻。时吟腰苦。而竟日不伸腰一取息。人皆悯之。一人曰。所谓佛者若使有窠阙。则可以小高城代之。人皆大笑。尝借于里人而樵者。朝食上山。雨大作。斫柴将半负。皆弃之曰。来日必盈负而致之。遂空手归。人笑曰。半负且可煖汝家。何为弃之。曰不知。其唇舌哽涩。语圉圉不扬。耳中不利。大声则闻。小声则不闻。是故有不可不言而后乃言之。有不可不闻而后乃闻之。方春和。往往扫地端坐。直视坐前不游目。蒿藜杂然。蚁行东西。未知其何所视也。余每见此人。未尝不独语曰。在今世而能自适者。非斯人而谁欤。不知世之何者为可好。不知世之何者为可恶。不能于言而世有不必言者。不能于闻而
霅桥集卷六 第 547L 页
世有不必闻者。下之不见恶于人。上之不见罪于天。其视世之作聪明用机巧。终其身没没于利害好恶之间。果何如也。呜呼。人于天地之中。如浮芥之在波浪也。使知有可好。好岂可以必就乎。使知有可恶。恶岂可以必违乎。不可必就而必欲就。不可必违而必欲违。果能无摇摇抗抗。敝尽其心思者乎。顾不如不知好恶之为能泊然也。好恶之有不知。又焉用言语。我不必喋喋而闻于人。人不必喋喋而闻于我。芒尔而作。颓尔而息。上无罪于天。下无恶于人。百岁之生。如是足矣。彼笑之者。固无可语。彼怜之者。其用志尽厚矣。然不知此人之乃为自适。则与笑之者均也。若使知之者。必有所自省。而必不暇于笑怜人也。
权孝子传
权孝子者。礼安人也。名二丹。方住田头里。余之旅于礼安也。与鼻岩金君橚善。金君为余道孝子之事曰。孝子之父。目废不见物。孝子之生也。自辨食饮之善恶以往。朝夕立父前。审择食饮。恐其或误并尘秽而食之也。匙匙致察。撤匙乃退食。日以为常。一未尝使人代审焉。身是田家力作者也。虽相时之急。以趍田功。然必晚出早归。审供朝夕。若此三十有馀年。专专
霅桥集卷六 第 548H 页
不懈。如一二月之事也。平生不远出。出亦亟还。不久于外。其父有行。未尝不躬陪。相艰险先后之。及其丧也。哀慕号绝。人不忍见闻。敛葬尽其诚。野人之礼。不可以设主。乃取其父平日所扶之杖。立之室奥。朝夕拜陈食饮。亦古者坐尸之遗意也欤。三年之外。每月朔十五日荐食。至今向二十年。一立无迁改。所立之奥。虽他人不使有亵视傲向之意焉。余闻之不觉竦然而起也。曰至哉权孝子。至哉权孝子。呜呼。可以爱父母者子也。可以敬父母者子也。然或不能专心毕力。以致爱敬者何也。抑见理不能明。志有外幕(一作慕)。彼将谓事父母之外。亦有壮功奇节大名高致及他卓绝之事也。此所以心歧力分。往往不尽于子道也。呜乎。壮功奇节大名高致卓绝之事。亦人之可为者也。非不可为者也。然其在于人道。而必可为而必不可不为者。孰与夫以子事父母。致爱致敬者乎。于戏。父母之生之也。夫既中天地而为人矣。为人当为人道之必可为者矣。必可为而宜若不及为矣。顾焉能念及于馀物也乎。至哉权孝子。其为人子也。事父之外。不知何者为可为。能尽子职如此。所谓壮功奇节大名高致卓绝之事。呜乎彼何足称耶。至哉权孝子。呜呼
霅桥集卷六 第 548L 页
其可尚也已。金君又曰。孝子供雇役。 邦制六十免役。而孝子年六十有三矣。可以免而不得兑。犹恬然供之。无一言于免。此又可见其贤也。
朴孝娘传
竹山朴氏之在星山者。有两孝娘。故文宪公元亨之后。而士人寿河之女也。寿河少孤无兄弟。而老母九十岁。以孝养称于乡县。两娘子未踰十岁丧母。哀毁执礼已有闻。及长。皆解文史晓义理。处事有过人者。寿河爱惜之。家事无巨细。必与商议。岁己丑。大丘朴庆馀盗葬其祖于寿河之先茔。庆馀饶财。方仕宦负势。寿河讼于官不胜。将上京讼冤。伯娘子曰。彼有权力。我家终不可敌。在外州县既如是。则安知朝廷搢绅。亦无为庆馀左右之者乎。老亲在堂。不宜以无益之行。涉千里之道。寿河叹曰。汝言是也。然六十年守护先山。实不忍坐失之。吾意决矣。汝勿复言。遂徒步上京师。及击铮有达。事下本道覈处。而淹滞经年。庆馀作石刊木。狼籍寿河之原。寿河挞其隶禁呵之。庆馀诬诉于方伯。方伯讯寿河。而以姻好阴主庆馀。寿河颇发扬其私。方伯大怒。驰至星山。酷杖寿河。桎梏下狱七日死。寿河临死。名其遗腹子曰追意。解所佩
霅桥集卷六 第 549H 页
刀。便与伯娘子。以溅血衣。赐其侍病者曰。吾子孙必有为我报雠者。他日以此衣示之。言终而死。伯娘子闻之陨绝。移时而苏。恸哭而曰。恨为女子。不可远赴而刃雠人。乃大呼操斧而出。从婢仆数人。即上庆馀之祖坟。躬自披掘。十指皆血。水火并用。铁木乱下。而庆馀之祖柩。俄顷烧毁矣。庆馀终不束。伯娘子哭诉于县。以头扣门。门闭终不纳。居七八日。庆馀率釰戟数百人来。省其祖坟。伯娘子泣辞于大母母曰。雠人来矣。吾欲手刃之。死不可避。大母母皆执手而泣曰。汝纤弱必死。而雠必不能报。且为我止焉。伯娘子奋曰。父雠在迩。何忍坐视。挺身而起。提剑跃马。超入敌中。庆馀等大噪。众锋迎击。伯娘子死焉。呼其仆曰。同达乎。父雠未报。吾命将尽。以复雠之事付汝。遂死。同达及婢是阳。亦皆斗死。时五月五日也。从祖朴爽奔告于官。六日不敛。再经检尸。而盛夏炎蒸。颜貌如生。鲜血不败。见者莫不掩泣。而狱案又不正。庆馀顾晏如也。季娘子曰。吾不能与吾兄同死父雠。而见狱情反覆。雠人不死。忍使死兄不得瞑目耶。遂治击铮之行。大母母苦止之。其说万端。季娘曰。人生到此。死生已决。馀外区区。尚暇顾哉。先诣祖庙。哭拜而辞。又诣
霅桥集卷六 第 549L 页
父兄两殡所。恸哭而拜辞。哭行九百里。行人指而相语曰。此岭南朴孝娘复雠之行也。既入京击铮。例囚狱中。典狱者哀之。择女囚之谨厚者。使之扶护焉。及释。大家女隶之盘食壶饮。致礼辞者相踵也。季娘泣谢皆不受。再击铮。尚不得伸明。而大臣往来。攀辕泣诉。见之者莫不下泪。再入该曹。陈白无馀。而事又下本道。季娘又诉曰。事下本道。万无伸断之望。遂留京不还。书告大母母曰。狱事尚无伸决之期。故女息姑留都下。期于得决。去留死生。未能预定耳。伏闻襄礼有日。此何遽也。踰岁不葬。虽知有人言。顾我兄抱冤之灵。想必烱然于冥漠中。父雠未复之前。不可使入地。倘或狱治淹滞。伸正无望。则女息当随死兄。并埋先君之侧耳。遂不葬。久之按使下岭南。按两朴之案。则庆馀谓伯娘自刎。而案亦以一刎痕载矣。季娘之婢雪礼曰。前年检尸时。以剑痕二杖痕三载之案矣。今以一刎。则吏属奸笔也。愿按使开棺检尸。按使曰。棺殓已周岁矣。尚可检乎。雪礼泣对曰。冤尸不朽。愿开棺明检。按使与星山守并坐开棺。衣裳已腐黑矣。臭气不乱。身貌不少变。血伤赫然。五痕果分明。按使嗟异。遂正狱案以上。然庆馀终不斩。三南及京畿儒
霅桥集卷六 第 550H 页
生七千馀人。上疏请旌朴氏之闾而正庆馀之罪。 上命该曹详处。而孝娘旌闾。庆馀不果诛。后六七年。星山太守行邑。有童子自林间掷刀着马鞍上。太守惊问其故。童子曰。尔乃吾雠也。吾乃朴孝娘之弟也。太守慰抚之曰。尔雠乃前太守也。非我也。童子乃寿河遗腹子。所名追意者也。杀寿河者方伯。恬雅有文章。官至上相典文衡。所在人物想望风采。盖君子人也。顾一怒之不忍。而轻杀一无罪。怨结于人骨髓。倘所谓君子而有不仁者耶。盖其临老。丧其单子。而子又无子。遂穷独悲咽。饮泣而没。呜乎。人之积毒于所痛恨。天之下殃于所不善者。乃不以君子取数之多而有所原恕哉。季娘未嫁而亦早卒。卒未知在何岁。岁戊申郑希亮之作乱也。其妻苦谏之。希亮不听。聚兵之日。自称大将军。使人促其妻设馔。将以祭告桐溪先生之墓。其妻不肯设。希亮大怒。盛其将服仪卫入。责其妻曰。告墓登坛。日将晚矣。祭馔何不及时。其妻曰。不闻有君命矣。大将谁所拜也。桐溪先生必不歆贼孙之祀。吾不忍见卿之所为。遂自经而死。或曰。希亮少有盛名。岭以南尽趍下风。其丧前妻求贤妇。自经之妇人。盖亦自择所归而归于希亮云。生一男
霅桥集卷六 第 550L 页
端妙。希亮擒死。为罪隶。方年十四。有见之者。晓事理善谈辨。其为草屦绝异以卖食。明年则满十五。将诛死云。罗斗冬湖南名侠。并希亮作乱。其妻大骂斗冬曰。君臣之义。何可犯也。始以君为奇士。愿执箕帚而事之。不意君作逆魁。吾不忍见之。遂自经而死。或曰。两女士之自经者。其一乃朴季娘也。然广问于可知者。皆不能明言。窃恐其非然也。顾亦烈矣哉。
霅桥集卷六
 行状
  
双溪朴先生行状
双溪朴先生隐于鹤城之荪谷。而我先人晚徙于蟾岩。杖屦相从。谈咏甚驩。而小子时得隅坐而承教。盖三年而先生卒。先生之族子礼安丈。将为请幽志于先人。而欲与小子先撰行状。因循未果。而礼安丈仕宦十年。殆无一日之閒。而先人奄弃小子。小子之顽而不即死。礼安丈适解县而归。将与之卒其前约。而礼安丈遽卒。先生之曾孙有二人。皆𥠧而未及与知。又十七年。其长者夭。独有季者在。泣而语余曰。曾大父行状。至今未有撰。而及门之士。惟吾丈在。或于三岁之中。有所耳目。则据而笔之以为状也。余不觉泫然而曰。先生之卒也。贤辈才八岁五岁。而仍失怙恃。
霅桥集卷六 第 551H 页
育于宗族。则于先生之平生言行。何由而知之。宜其专听于我也。然我才冠而拜于先生。先生时已七十有三岁矣。少者既不经事何知。考德问业。在耆老为切。而先生亦已倦于应答。而不愤不悱。且无与启发之道。故道艺之教。无闻其槩。而一日先生酒酣。熟视余。莞尔而语之曰。汝亦为可教。宜勉忠厚而勿偏于文华。尝于评诗而曰。何不法汉魏之真澹乎。余之于先生。此其面承者也。先生与先人语时事。而忽赫然作色而曰。峻少可诛。盖少党皆慝类也。而其峻者设为胸言。直诬吾 君。其缓者则咎其已甚。而顾以偏邪之见。亦咎老党之遽请建 储。而以韦布之参其谋者。为贼老党。即国中之淑类。其请建 储也。为 宗社讣。不得不然。而抑以参谋之韦布。亦谓为世禄子弟当然之义。先生独以为士出其位而非之。故以缓少亦为邪恶。而顾其罪不至于可诛。可诛者。谓在于峻少也。语及于梦窝金相国。怆然而曰。迂阔哉。子益氏也。何不挽其兄早退。而使入于世祸乎。先人曰。三渊初非不谏也。奈梦窝之不听何哉。先生曰梦窝仁人也。子益氏之谏之也。若继以号泣。则何不听之有。盖先生自少不求仕进。而家贫亲老。苦无以为眷。
霅桥集卷六 第 551L 页
梦窝知其贤。荐而爵之。沾禄以及亲。此岂以毛义奉檄之喜。而为徐𥠧哭墓之哀欤。此则傍侍而瞻闻者也。先生之守英阳县也。慈惠其民。缓于催科。其籴也后于七十二守。岭南伯檄召杖之。先生入请于大夫人曰。莅县已一年。而不如在家之閒。愿弃县而归家。大夫人曰。有何事不堪而欲弃归乎。先生曰。非为有难堪耳。大夫人曰。然则为我而少缓归计。煖屋礼馔之馀。何以堪家食之寒乏乎。先生曰。谨奉教。出有顷复入曰。方伯要与相见。当往留一日而还耳。大夫人曰。有何事相要。先生曰。恐要为一日之饮耳。大夫人曰。其亟行而亟返也。先生即往受杖归有年。从父兄大冢宰归庵公遭台弹。以鄙夫目之。先生即弃县而归兴元。即蟾岩也。无何丁忧。及服阕。荐除数郡而皆不起。移入玄溪山中。即荪谷也。有荐以隐逸。擢台职。累迁至中丞而终不出。归庵公亦家兴元。鹤城守尝拜归庵公而曰。欲于兴元官设屠肆。守既去。归庵公以语于先生。先生曰。兄氏之答云何。曰答以无妨。曰何不谢以口腹之累。不免于犯禁乎。太守之意。良以兄氏之时。有私宰故也。归庵公曾判户部。而兴元江舡纳鹤城之税。归庵公见其米腐黑。划付于司畜署。
霅桥集卷六 第 552H 页
俾为羊豕之食。归语于家曰。兴元舡工可斩也。先生适醉卧而曰。何为其然也。归庵公曰。船工恃我。盗米而水之。曰纳之乎。曰何忍却也。曰水米者固可斩。不却而纳之者。亦可斩也。归庵公笑曰。君真醉矣。归庵公亦一时名卿也。以才器风槩。著称于淑颓。而先生之不饶也。类如是云。先生之自英阳归。不复之京师。在鹤城。未尝入官府。一事无干于牧守。一物无求于乡里。一生无或近于声色权利。既刚方清峻。若令人耸畏。而熙熙于接物。悠悠于居家。叱骂箠楚不加于仆隶。故冢妇持家。而亦不得小挞婢使。婢使有罪。只痛责而已。或其呵声有闻。先生即入内而止之曰。贱㜎小腹。轻怀怨毒。若仍轻其身而自经于沟渎。则将奈之何。此类则皆熟闻于人者也。仍闻先生之少也。神姿莹朗。如冰新㘈。见者凛然危之。谓非寿法。而择婿之家皆外之。中岁自弃于荒江僻林。而土木形骸。混于渔樵。便见苍朴完厚而可享遐寿。余之始焉拜觌也。山貌野仪。谈笑真率。而其看人词章。伸纸疾读。风飞电过。而洞晓其指趣。为文为诗。信笔纵横。而閒澹清远。无一尘俗语。既笃老而犹然。则于彊壮而其敏达。从可知也。呜乎。余之于先生之懿德。其所睹记
霅桥集卷六 第 552L 页
者。不过庸言庸行若干事。而学问则未详其所造。出处则未审其所据。将何以知其所蓄而能言其全乎。顾先生以名德之世而奕叶清显。英秀之资而文行敏笃。及早进取于时。则何所不可到。而方壮便自闭。无意于交游仕宦。岂以夷狄之方主于天下。而虽在外国。义不可为陪臣耶。抑以人臣之党阋。虽在淑类。亦不得为是。而义不入于其道耶。先生之意。其果何居。而见已皭然。独免于护党伐异之累。阴畜阳屈之辱矣。既已抱义而终于隐。顾为养暂仕。纾亲之忧。以不辱之节。而未忍咈亲。怡然受笞于俗吏。是固由于孝思之纯。而其酌于经权。亦云精矣。一国之淑士。无非我类。而就其大同之论。剔其私护之非。一国之慝类。无非可恶。而拣其稍轻之罪。别乎比诛之科。其察义之精。持论之公。可谓两至矣。世之名儒清士。亦多直论峭议而讥诮人事者矣。皆于疏远孤危而肆之。至于亲朋之相援。位势之方盛。则泯然而无敢指言其失。先生之于懿亲达官。相与之厚。而不掩其过。恣其刺谪。可谓无欲之刚。而平生所养。其见于此矣。世之标高而处旷者。多以贤大夫之荐汲为浼己。而或笑或詈。以足于听闻。是其心实然而然耶。实亦怀惠
霅桥集卷六 第 553H 页
而务于外如是耶。先生之于梦窝。语及必恻然。盖因其孝养而知惠。悯其以贤而罹祸。离世之操而厚于感旧。其视轻薄之情。矫饰之态。果如何哉。平生所存。噫可想矣。其诲人以忠厚。莅下以慈祥者。岂无所本也欤。宜其蔼然有仁闻于乡邻之中也。夫仁孝之笃而精于义。辨刚洁之至而恒其忠朴。虽其得之于天禀者然。而必亦以学问之力也。宁非全德君子之超绝于世俗者乎。既答而笔其说以状之。先生讳枢。字于慎。自号双溪。取于所居玄溪山之西北二溪也。朴氏起于密阳。著自胜国。而远祖仁翊门下侍中。选清白吏。六世祖讳说。左赞成两馆提学。赠 谥夷靖。选清白吏。高祖讳颙。文科长湍府使。 赠吏曹参判。曾祖讳孝男。文科兵曹佐郎。 赠吏曹判书两馆提学。祖讳遾兵曹判书。文行才略。为时名臣。 孝庙之志于北伐也。委任本兵三年。无嗣。嗣以弟牧使讳迈之子。是讳时玮。通德郎。于先生为考。而妣白川赵氏。大学士乐静先生讳锡胤之女也。以 显庙戊申九月二十九日寅时。生先生于汉师。七岁而孤。赵夫人养育教导严正有法度。丙子岁。选于司马。己卯。拜 健元陵参奉。壬午。迁济用监副奉事。癸未七月。迁尚瑞
霅桥集卷六 第 553L 页
院副直长。十二月。迁掌乐院主簿。甲申七月。迁工曹佐郎。八月。拜英阳县监。未及瓜而辞递。辛卯。除活人署别提不拜。旋除司宪府监察不拜。己亥。擢槐山郡守不拜。辛丑。除司宰监主簿不拜。壬寅。除 世弟翊卫司司御不拜。甲辰二月除司御。七月除丹阳郡守。皆不拜。乙巳除尚衣院佥正。又升缮工监副正。皆不拜。己酉特授司宪府掌令。辞不拜。庚戌十月。以雷变 传谕上来。而辞不起。顷之又除掌令。辞不拜。辛亥。补副司果。以圣学辑要进讲。 别谕上束而辞不起。甲寅。升司宪府执义。辞不拜。丁巳。除军资监正不拜。旋除执义。辞不拜。时进讲周易。而 召以 经筵官有别谕辞不起。庚申除执义。辞不拜。壬戌正月。 世子入学时。 特谕以辅导元良。而辞不起。五月除执义辞不拜。而六月二十三日卒。寿七十有五。九月某日。葬于宅右原。配光山金氏。生员夏重之女。先公二十七年乙未卒。葬于丈坪。玄溪之远麓也。至是启迁祔葬。辛卯九月某干支。皆移葬于右冈酉坐之兆。即玄溪山之西近麓也。先生有一男一女。男大厚有文学才猷。魁文科为兵曹佐郎。旋夭。女适士人赵明源无后。佐郎娶监司庆州金梦臣之女。有一男赉。文行
霅桥集卷六 第 554H 页
行夙著而亦夭。有二男一女。男长曰敦性贤而夭。有一男二女皆幼。曰敦浩即其季也。出继于从曾祖叔父。而有二男皆幼。女适士人安业。有二男一女皆幼。呜呼。先生虽以有道见擢。而终不兴行于世。故知德者鲜。身没数十年。已无有能言之者。此固势之然也。若其潜德隐操屈于穷山。而伸显之报。又不见于子孙。则此何理也。然天之福善。纵有迟速而终可必也。今敦浩方笃家学。而二三孩提者。又养以正。则其受报而昌显也。当于是乎在。而至于传信而发幽。则不其犹在于我晚辈乎。顾锡儆识浅而辞陋。不足以当其任。谨玆略记而转请于当世之立言君子。
霅桥集卷六
 祭文
  
祭李文甫(洸)
呜呼悲乎。吾心之悲。吾不为文甫而悲。吾尚谁为而悲。然吾悲世也。吾不为文甫而悲也。呜乎文甫乎。君以名德之昆。而天受无亏。克济世美。谁敢瑕疵。以君之崒眉嵬眼。而胸中之嗟峨。顾孝友信谨笃厚而逶迤。以君之揣事处物之多周详。顾其雅度高韵老而不移。呜乎如君。求之世中而稀矣。呜乎。得如君百千。上承下临。导扬风教。使之翼然于大朝之仪。则世俗
霅桥集卷六 第 554L 页
之巧薄而悖秽。必不敢肆恣。越至于斯。乃使沉翳林荒。敛不一施。天乎人乎。孰令吾而歔欷。呜乎。江湖豁如。月出云飞。颓然纵身。歌酒淋漓。在君自为则善矣。顾何悲。呜乎。长者之后。例不穷卑。玉立金鸣。有嘉两儿。此必能复君之踦矣。顾何悲。呜乎。文轩大盖。岂曰希奇。苟非其道。牛驾马羁。惟君之布衣。自远快矣。顾何悲。且夫存其心而不坏。措其身于不危。生也全其天而自省无怍。没也从其先而自献无缁。世德而能是者盖鲜矣。而况于此世之衰。此世之衰。而君乃若玆。呜乎其无可憾。呜乎其无可訾。呜乎。外至之物。有不足言者矣。吾何苦为君而悲也。所可悲者世耳。吾见夫世用之自古相推矣。清明磊砢之人拔于山泽。则黯黮握(一作龌)龊之人降于轩墀。觕戾浊婪之人登于廊庙。则淳雅谨厚之人闭于蓬茨。腾豹起虎。废伏狐狸。鸿鹄引去。集鸟张鸱。盖如暄而如寒。递一显而一微。呜乎。若君之贤而不用于世。世之扬扬然为承宣治化之用者。当如何其。此吾所以慨然而悲也。呜乎悲乎。吾心之悲。吾不为文甫而悲。吾尚谁为而悲。然吾悲吾也。吾不为文甫而悲也。呜乎。世其末矣。朋友之常。已全隳矣。惟君与吾。两不相疑。童𥠧之好。至白首
霅桥集卷六 第 555H 页
无违。念余性刚多忤。才疏可嗤。贫冷廓落。无人不欺。以人物纷纭满地之多也。而独吾见君而伸眉间者阔焉二十年。盖隔之以浩渺。重之以崟崎。于木石云涛之中。未尝不茫然垂头而思。近幸邻寄。癯身有依。握手谈笑。小山之陲。穷老相怜。甚爱如痴。呜乎。君今远矣哉。奈之何一日去我为。呜乎。逝者之悠然。万物皆在所遗。吾不知其可悲也。顾居者伥伥乎莫与开语。而多萑之处。独掩荆扉。呜呼岂不悲哉。呜乎悲乎。余心之悲。余之有可悲也而余悲之。世之有可悲也而余悲之。呜乎。于文甫终无有可悲。而使余悲也乎。死者耿然或有知矣。生者惘然。余顾不能知。呜乎悲乎。呜呼悲乎。左右云雪。前飘旒旗。莽乎出门。君欲何之。且临余酒。且听余辞。呜乎悲乎。尚飨。
祭亡室朴氏墓文
惟岁甲子寒食日。夫兴州安锡儆谨以薄具。祭于孺人潘南朴氏之墓。为文以告曰。呜乎世之人。盖亦有丧耦而悲伤。顾多以平昔之欢好也。馀婉㜻而未可忘。呜乎吾于君。别无欢好之可言。独怜其生愁而死恨也。中惨怛而不忍谖。吾谓悲生于婉㜻之馀者。易以新遇暨久而渐移。悲生于惨怛之中者。不以新遇
霅桥集卷六 第 555L 页
暨久而或衰。呜乎。君若有知。谓我何情。若其无知。亦勉我诚。山青水绿。蔼然孤坟。哀亦何语。语亦何文。呜乎哀哉。尚飨。
祭第四弟文
呜乎痛矣。尚忍言哉。尚忍言哉。以余哭汝。何以文为。顾以汝家庭之所尝事。志业之所尝期。实有一二不可默然而已者。宜及于尚在阳明之时。呜乎炯烱者未远。尚冀耳目而知之。吾家方违时避人。而自可兴之江。旅于九勒之麓远川之湄也。汝则雪面朱唇。圆犀礼颐。先之以风雕之占异。申之以霜虎之诊奇。喤喤弄璋。手彩满闱。已悦我父母之怀。而顿除荒林苦峡之悲。自是以来二十有八期。愁郁欢泰之互至也。枕茵锜鼎之屡移也。汝则柔色稚容。未尝不愉怡乎傍侧。省寝看膳。未尝不详慎乎便宜。翼翼乎其服劳于门阑也。孳孳乎其敦业于书诗也。盖敏力锐精。用一生而济其纯深之孝思也。呜乎。孔雀之山。义林之池。方两县之沾微禄。举一家而伸忧眉。汝时并三兄而连二妹。彩服翩翩而上下游嬉。群趍高堂而迭承顾眄。花开诗砚而月满书帷。斥绝声妓之纷华。遗外金谷之计。支温凊之暇而讲受之馀閒。山于酒壶而
霅桥集卷六 第 556H 页
水于钓丝。拥以胥班之扇拂雍容。对以宾筵之翰墨淋漓。此诚吾家之盛际。而殆亦人世之所稀也。时在戊午之春。上苑有选童之仪。而汝以红苧之袍玄骡之鞋。承温颜攀好赐。簪玉垂碧而归。邑人捧马而木(一作水)至云集。返面鹤楼而光掩花枝。两兄旋陪杖屦。游于孔雀之陲。归路取江舍山。而汝与第三兄。舟待菱渊。芳树离离。乘水洄漾者久之。沛然而西。添酒于鳖岩之波。洒笔于汎亭之楣。家君故有诗曰。春风与春水。浩浩欲无边。老子才回骑。儿曹已在舡。簿书抛半日。歌酒倚晴天。湖海元龙气。依然少壮年。五月三丁之浦。九日石华之巅。及夫迅雷驱雨而义池玩瀑。红霞浮日而南塘赏莲。凡其悦志而怡颜。由汝朗朗而在前。庚辛壬癸之岁。丙丁戊己之间。上有挼(一作投)绂归山之适。下无负笈从师之艰。蟾江之紫崖枫叶。凤冈之花下清泉。十年侍侧而讲书。皆谓莫如汝为贤。呜乎。自汝之幼而长。而幸见家庭福禄之全。真所谓父母俱存。兄弟无故。而得乎一乐之惟天之悬者。汝之孝弟之行。与其修洁无愆。庶几于仰不愧天。俯不怍人。而与乎二乐之责。成于身者欤。且汝之受业于庭也。史提其要而经钩其玄。天地之所以生成。人之所以参
霅桥集卷六 第 556L 页
其权。顺性衔气而敦典庸礼。圣贤之所以相传。皆广涉其流而探乎真源。王猷霸略之柝于丝毫。文经武纬之协于乾坤。历历乎古今之有可辨。磊磊乎英雄之有可言。出处进退之有得失。设张措注之有正偏。临机变者多可惜。经议论者多可镌。莫不透彻其精奥。要为在身而可凿。在世而可宣。故于当今之务。说其本末精粗巨细缓急。如大匠之用规矩准绳而定其平直方圆。上自君德而卑及乎民义。内自禁掖而远及荒边。大而始于三事六典。微而逮于乡约义田。宏其模范而密其综理。审其委折而妙其回旋。活活乎无碍于时俗。的的乎有稽于古先。若其匡君善俗之所本者。则惧乎九容之或差而七情之或迁。嗟乎。此其焯焯之志。可證乎修养之编。又有三才之策。四书之图说。足见其学识之有根。顾汝不以之自满。而近欲究其研经体道之业。而超然静坐乎林园。惜哉。见其进而未见其止矣。孰知此德之可尊。独其参古之论与师古之策。时政之议与时宰之笺。在汝为成书而既绍经纬之传。在人为易知而或得俊杰之真。呜呼。英决之性。开乎眉睫。刚锐之气。腾乎颊颧。既资以学问而文质彬彬。无累于货色而神用皎然。临人
霅桥集卷六 第 557H 页
而霜雨并施。当事而雷火兼臻。郁结乎忧国虚而哀民散。慷慨乎戟蛮海而釰胡云。看汝虎炳而豹蔚。谓汰雕鹗之不群。健汝妙龄而志壮。期汝展能而策勋。岂意其不遇乎时。而一疾奄忽。遂止于斯耶。呜乎痛哉。天乎何忍乎此。此实余罪也。置汝神明之迥异。即汝通体之洁白。而验汝受气之清甚。不幸遭世之渐浊。而潜坏于秽气。羸损无健。疾疴易集。其不可以常俗之养养之也明矣。乃余曾不念及于此。而顾烦汝以家务。使汝劳费于饷余。余未之饷汝。汝则血气愈谢。而余又不能省也。及其遘疠沉因而托命于余。余实顽钝而救护无能。忍见千古之志。四海之计。归于一瞑而不可以复开。呜乎痛矣。余之罪也。余之罪也。痛矣痛矣。呜乎。勃郁未展而飒爽孤举。徘徊顾眄而将何所欲乎。欲浮游玄间。左右真宰。旱揽云泽。潦披日月。以惠万国乎。欲寄灵山岳。养神名源。协镇邦土。滋英毓秀。以光东域乎。云长有翼阵之魂。大海有导师之魄。感愤所形。幽明无隔。欲电刀霓旌。雄乎万鬼。南随芟蛮而北前薙狄乎。抑绝望于施为。凝恨于凄怆。痛来古之无闻。惜当年之违失乎。呜乎。余于山中静夜。常为次华而度之矣。人之有道。欲尽乎所在。国
霅桥集卷六 第 557L 页
政欲本乎顺德。故夫子不仕。而谓以孝弟为政。曾闵事亲。未尝以无君为戚。今者次华之经济天下之具。虽则抑乎穷居而闭乎短折。然于在家而至行无歉乎前哲。子弟之道既尽。而治国之本斯立。迹其平生。足以自慊矣。且其俯仰之际心广体胖之时。数十馀年父母兄弟之乐。籍令易之以裴中立,范希文之相业烂焉。郭汾阳,沫(一作沐)云南之武勋燀赫。此必不许而彼必不自得矣。天地生生之道。莫大乎慈孝之通达。故孝子必受天应而昌后嗣。莫不蝉联而舄奕。人治既末。百事颠倒。然其镇享富贵者。恒在乎念先而能述。则次华之子孙。必多崇显。而继成其经纶之业者矣。君子之道。兼善乎天下。而不求功名之自我而出。则继我志而述我事。何必独期乎骨肉哉。若使天下之能者。师君之书。法君之实。文武之用。本之以孝悌。英雄之才。养之以正学。则君之惠泽。可量其所及哉。呜呼。以此数者言之。次华之心。宜无所不洽矣。呜乎痛哉。自壬申大丧之后。君以清羸之身。哀毁多疾。而百经千营。务安偏亲。婴色孩语。务宽偏亲。婉婉㜻㜻。不忍暂离于左右。编写先稿。蒐辑遗漏。追记言行。暨录所评书史。勤勤不弛于手。才过三岁。倏然一卧而不
霅桥集卷六 第 558H 页
能起。姑舍所事之无终。顾令慈闱而号恸。此何故也。呜乎痛哉。所赖君之𥠧男。依依老亲之前。而慰意止哭。亦不忍暂离。今始数尺童子耳。已能继君而安亲。其聪颖敏给。亦足以缵君之馀绪。嗟乎次华为不死矣。若余则所待于次华者尝如何。并受经史而自恨疏阔。每奇次华之精细。欲事修为而自愧弛佚。方使次华而检柙。同学经济之务而自省迂远。不可以用世。将倚坎华之缜密。左提右挈。共济艰难。今君弃余而何之。余不能独出。而倾于西倒于东。自此颓然无意于世事矣。究书之愿。饬躬之志。亦不免伥伥。而未知所与。白首穷山。将为不移之愚矣。呜乎痛哉。惟有旧讲是温。前语无谖。薄开蒙昏。少见凝存。落然绝利而违名。或种图书于后生。若以昊天之明。得君二男之有成。教以君之行义。诲以君之所记。能见承君之志。倘有集君之事。此计若懈于董督。惟愿托梦而有告。远日既卜。将开阳麓。抽酒荒村。侑以陋文。区区所论。欲慰君临归之魂。呜乎痛哉。尚飨。
祭侄女任氏妇文
呜乎哀哉。惟灵梅寒竹瘦。玉洁珠明。坎壈终世。崎岖为生。事事皎然。不负于天。卒无其报。天则负焉。人世
霅桥集卷六 第 558L 页
如梦。富贵如云。一时饶乏。抑何足云。人之为人。在于伦常。子既淑慎。孝弟慈良。四十馀年。人无间然。我兄之子。呜乎其贤。病吾远居。江峡之中。漠然无顾。自始至终。疾不称药。敛不凭棺。一者赴哭。又在岁阑。荒山老菊。朝日苍凉。痛与恨并。易断衰肠。炊稻剥栗。薄告微心。不昧惟灵。庶或来歆。呜呼哀哉。
尤庵先生迁葬祭文
维 崇祯纪元后三丁丑十月某朔某日某干支。东海儒生某某等。谨以牲醴之荐。敢昭告于华阳宋先生之柩前曰。呜乎。天之所命于人者。广大精密。而人之事之也。必使圣贤指以明之。前圣之有所明。既立万世之常经。而人事之时迁势转者。每患乖错而昧于所当行。则推其旧而发其新。又要圣贤之继生。有义尧矣而有待于姬孔。有曾孟矣而有待于周程。可见人之有道。其教宜不息。而天之牗民。其机固不停也。呜乎。我朱先生克全天受。悉备人治。弘绍前明而博开群盲。顾南宋以前。夷狄未尝擅天下。则尊王攘狄。处其剧变之义。有所未及乎丁宁者矣。当我 大明之既亡也。戎丑全掩南北京。举四海莫非其有。而奋海外区区之国。不顾万死。为先皇赫然欲北征。其
霅桥集卷六 第 559H 页
未就也。则遗语国中。无解愤痛。虽于百岁之后。使可举义旌。繄赖我老先生。而忠义之气。遍乎在野。盈乎在庭。呜乎。在先生之全体大用。所以承朱子者。此为其一事也。而乃于朱子之所未遑。而得夫天地之贞矣。则今之庙享于孔朱之次。虽一国之礼。而公之天下后世。必有不能更者乎。呜乎。自先生捐世才七十年。而宦者举趍利。学者举趍名。总之外先生之所诏。而相猜相谋。惟名利之相争。辽兽东南涉而噬人。人之喜胡服胡食。大有戎祸之萌。我明之漂寄南荒。百馀年无闻。而五岳四渎习胡俗。漠然无一人念我 崇祯。东人有邪说曰。国之事黑戎久矣。既不能肆伐于初。则今已历四世。何可倾之。斯其可痛而可忧者。蟠天彻地而必劳我先生之灵。扣真宰抽元气。所提而命之者。将在于何人。而人物散涣。哀哉如风江之萍。呜乎若之何而可乎。惟有抚磅礴而仰青冥。先生幽宅。自隋而徙于清。才睹前和。旋闭玄扃。某等千里攀慕。莫效微诚。敢以平日之所炯炯者。布于一纸而侑以一觥。呜乎哀哉。尚飨。
祭申君敬墓文
呜乎哀哉。昔与君读书于此谷。健君之𥠧而赏其才
霅桥集卷六 第 559L 页
贤。谓如谷中之泉滃然其发。必将滥涧浮江而达于海也。谷中之木郁然其长。必将耸壑拂云而造于天也。今余之来。凡经几年。人事已变。漠然无可言。呜呼哀哉。眄夏木之峻茂。临旧泉之涓涓。泪欲尽于孤坟。扪宿草而蔼然。呜乎哀哉。所冀如天之幸。季氏笃学而有立。又见定嗣而绍君之传。譬则泉流之有添也。木枝之有连也。成之在弟。而兄作于前。效之在子。而父知其先。功则一矣。美则全矣。抑何输于造天之水而达海之泉哉。近为状德之小文。要趁未撤乎灵筵。并此笺以布。而侑之以薄樽。如聆如睹。炯炯者存。呜乎哀哉。尚飨。
叔父蓑隐先生祭文(戊寅)
呜乎痛哉。呜乎痛哉。窃惟德称三事。文宜两制。白首穷阎。无求于世。松楸毕命。啸咏终岁。金貂优老。末受恩例。荣推三世。宠芘来裔。依然江海。不改荷蕙。杜厦愿广。朱剑思锐。无由一伸。等是穷闭。并其火龙。山藻之丽。卷而袖之。自甘沉翳。顾视天下。肆然豝帝。东隅一顷。苗莠杂秽。君子洁身。何异仙蜕。百无一憾。悠然长逝。呜乎痛哉。呜乎痛哉。嗟余小子。邈焉东澨。两京间之。山河千计。幼愿承颜。晚始奉袂。有考有问。恍如
霅桥集卷六 第 560H 页
脱翳。拜辞烟浦。归身凝滞。幽音旋至。有崩伊蹶。永叫秋旻。万事靡建。前为病掣。后为贫曳。丧期将尽。素舸束诣。罪深罔赦。心痛如刿。谨设薄奠。兼陈陋制。敢于严尊。模写道艺。惟是自讼。秪俟降戾。炯炯一念。庶几无蔽。呜乎痛哉。呜呼痛哉。
祭朴思伯文
呜乎。以君之端仪雅藻。足并时贤。而郁抑沉沦。终于羁寒。冤则冤矣。而顾有富贵浮云之训。可以安之。以君之温姿和气。宜受天福。而孑然早孤。瘗儿而鳏。哀则哀矣。而顾有兄弟四海之说。可以宽之。至于君之孝思纯深。而临死呜咽。将诀慈闱。而不忍举颜。脉已绝矣。力已殚矣。而犹有烱烱者。撑柱乎衣冠。谆谆乎善后之条。恳恳乎抑哀之端。则在远听而惨怛。于旁覵而汍澜。积三生之恫恨。亘千古而结蟠。有何古训前说。可以少纾于幽明之间者乎。抑闻形则坏矣而气有存。器则缺矣而道有完。君之不幸而不能卒其养竟其孝者器也。而若其孝养之心。则专专乎通死生而一般矣。君之不能留侍于庭闱者形也。而若其神明之眷顾而徘徊者。则必带定省温凊之习。而洋洋乎三迁之门阑矣。呜乎。何戚之有。可以常目乎温
霅桥集卷六 第 560L 页
(一作姿)端仪。飞扬而晻蔼。舞䌽衣而斑斓矣。惟慈与孝于人道为最大。而疾与丧于人事为最艰。而在君之家。当其最艰而尽其最大。此固法家令士之所难也。则君既内省而不自疚矣。尚何论于外至之物。有荣落与悲欢也哉。呜乎哀哉。尚飨。
外姑安东金氏祭文
呜乎哀哉。窃惟尊灵受之渼阴讲道之室。而涵休袭训之既多。归子潘南累善之门。而积劳收功之亦至。妇道兼母仪而克备。淑德致完福而靡亏。䌽衣带桂籍之香。再舞桃李之县。花诰宣枫宸之泽。偕颁琴瑟之堂。盖于倘来之中。抑见相与之际。惟徽懿问誉之隐翳。是壸内之良规。若悲欢苦乐之乘除。乃人间之常事。仍玆考终于平世。夫亦奚憾于后人。顾锡儆夙叨馆甥而受知。旋因丧耦而贻戚。泥涂蹇滞。尚荷眷恋之慈。云水浮游。亦蒙资送之惠。敢忘时月之候。旅进于门屏。其奈草泽之踪。稀到于城市。岭树惨怆。远违属纩之辰。江舟纡回。仅趁执绋之役。是为小子之深痛。谨布微忱于陋文。呜乎哀哉。
祭韩甥文
维岁次己丑十一月己卯朔初六日甲申。近故学生
霅桥集卷六 第 561H 页
清州韩君。发靷于甥馆而之忠州。外舅安锡儆因朝奠。添以若干羞。告之以文曰。呜乎哀哉。君今何去。我则何情。死而有子。是谓不死。生而靡乐。不如无生。以欲无生之意。而送当不死之行。死生难分。哀慰女并。呜呼哀哉。尚飨。
祭外甥韩建中文
呜乎。自君之逝矣。而恸惜之怀。久而不能堪。要为自宽之语。兼以慰君之尊公与诸兄。冀其不至于销魂裂魄而伤其生。庶几其少释乎冥漠之中仁孝惨怛之思。而秉笔拟纸。辄黯然而不觉其自坠于手。呜乎。其终不可有一言而已乎。呜呼哀哉。君之平生所自期。与夫所期于君者。果如何哉。君以圣贤之后。而家世儒素。生禀纯明。而孝弟慈祥。温恭修洁。夙知从事于道艺之学。使之及壮则必有成。而才离于弱而遽终焉。此其可惜而深可恸者也。呜乎。君之尊公。以厚德邃学。遁处江湖。君之三兄。皆有文行而和顺笃厚。门阑之内。协气蔼然。余则老于瞷世矣。频见孝友之家兴受福禄。而父之不食。食德必在于子。故窃意君年到学成。而必与诸兄华显于世。而君今独至于此。亦非可恸而可惜者乎。昔者卫叔宝得年二十七。而
霅桥集卷六 第 561L 页
邢敦夫则十有九。今君之龄适居两者之间。皆以四岁而差。今昔之所惜于卫。而所恸于邢者。呜呼君其参之矣。虽然。有生之脩短。莫非命也。而哀莫甚于在胎而殒。以其不及见父母之面天地之容也。其见而不及知。知而不及辨者次之。其不及具冠带之仪妻子之伦者又次之。君则久沐父母之泽。而能探天地之理。亦既冠而带矣。娶而有子矣。宁独三殇之所可羡者耶。殆鳏独之穷。痴昧之老。所不可望也。呜乎。在君可以无憾矣。天地之布气也。方生而方死。方死而方生。则将茂之林。岂无一树之枯。已枯之树。亦有新芽之长。君则虽遽于辞父兄违妻子。而仁心所藾。吉祥必集。呱呱者儿代之有立。而随诸父以享富贵也。顾可待矣。呜乎。在君亦可以无憾矣。生死常也。贵贱外也。皆无足言者。而人之当务。惟在于学。学之者人也。其成则天也。君之于学。初非自画也。其于夭阏之命何哉。且使君身之贰者。长而好学。续以成之。则天必悔祸而听之矣。易曰。有子考无咎。呜乎君乎。又可以无憾矣。呜乎哀哉。反之覆之。徐以理之。在逝者而一无可憾。则为之父兄者。宜有以宽怀舒抱。无所着乎痛割而恨铄。逝者之飞扬悽怆而眷顾也。知其不
霅桥集卷六 第 562H 页
以丧身之故。而贻伤于父兄。则必且閒閒豁豁而瀜解其沉结凝滞之悲。如余之谓君甥者。亦可以与有慰焉。顾余之私计大失准拟。而终有所不能自宽者。将奈之何。余穷而且老矣。无长子可以持家。而云水浪迹无东西。故留君于家。一倚之为重。而近者营山庄。俟其既成。而与君讲读咏歌。耕钓攀跻。为迟暮世外之娱。若夫晦庵,勉斋之风。则固不敢希慕。而窃欲追梅真,严陵之契矣。岂料君弃之而遐逝乎。若待君之子稍长。而可以继君之事而慰我之心。则老病之身。不能忍死而待之也审矣。要之未死之前。无非悲想之日。君亦无或照之而有不能释然者欤。余尝语于君曰。舅甥之亲。虽包于父子之伦。而较之诸父从子之相与。亦当杀矣。舅之于甥。甥之于舅。宜视此而为厚薄。凡事循理而无过责。为能久之道。今吾之恸惜于君也。比诸君之父兄。则果知其不及矣。君则无为吾虑而犹带沉滞之恨也。
祭从祖兄泰甫先生文
呜呼哀哉。先生之平昔。以稚弟之无知。惟有瞻慕惝恍而已。何能形之于毫墨耶。呜乎先生。未尝规规于卫生。而自跻于遐寿。未尝切切于勉学。而自据于正
霅桥集卷六 第 562L 页
德。刚方简倨而初不罹于世祸。隐遁沉沦而晚顾被于爵服。此则可见而有不可测者也。冒患排难之义。奋然于净洁。忧人悯俗之仁。油然于枯寂。戚多欢少。而宁敝神于阨穷。直情径行。而犹苦心于忍默。此则可迹而有未可学者也。呜呼哀哉。深深如曳污之龟。兀兀如集枯之鹤。幽礀冷月之怀抱。老松苍石之容色。夐乎已远而莫可复睹矣。独有抚其孙曾而怜其函袭。愿有其齿爵。祈兑其艰厄。食之可期。学之可勖。庶乎先生之躅可继。而先生之踦可复。薄奠陋文。玆以告臆。呜呼哀哉。尚飨。
祭虞湾金士修先生文
猗欤海涵而地负。盖亦多学而识之。惜乎凤逝而麟藏。与其不传者死矣。公虽无憾。我何以堪。呜乎哀哉。惟公体备四时。文袭八世。希圣之学。不自标于众人。佐王之才。才为兆于一县。哀老成之无禄。恸殄悴于有邦。呜乎哀哉。锡儆夙钦高风。晚托末契。洪钟有不尽之响。嗟再扣之未能。优钵非屡见之华。唉更觌之何日。呜乎哀哉。尚飨。
霅桥集卷六
 诔词
  
寿谷辛公诔(并序)
霅桥集卷六 第 563H 页
盖有方世之浊。而受气独清。值俗之薄。而秉心独厚。家食俞困而风情舒泰。年力愈晚而志尚高远。此之谓君子欤。吾于国中。幸一见之矣。吾尝得拜于寿谷辛公。公天姿澄然。所性冲澹。无嗔恚嗜欲。而事亲孝。志物之养备。兄弟相爱。至白首不衰。与人和易。不忍伤其意。家贫而喜宾客。语款款终日不厌。城居多在泉石花树间。时留客赋诗为设酒。貌发苍然。喜色映人。余兄弟屡承眷顾。奉杖屦周旋。每辞退而才出门。已见人世劫劫嚣怒。秽恶坌集。可愕而无可言也。公诗思清深多古气。大为岳下李先生,处士俞泰仲所嗟赏。间游庠学。所制词赋。为太学士吴伯玉所称服。至于经术。实为黎湖朴先生所期许。然其自视也。枵然不自有。每欲益通经子。博观天下书。以明理义进德行。发之文章。用之当世。盖志愿甚盛。不顾蹉跎迟暮。而年数之将不给也。呜乎。气之清淳矣。而帅之以高远之志。心之隐厚矣。而行之以舒泰之情。浊恶之在人也。初何关于我。而穷老之在外也。抑何与于内哉。去年秋。拜公于茅谷。公留之宿夜话。慨然有避俗意。将抱经籍。归隐于衿阳之寿谷。寿谷者公之故庄。而黎湖朴先生之所名也。盖公欲静居修学。展其志
霅桥集卷六 第 563L 页
业。闇然自勉。与世相忘耳。余亦力赞之矣。反辞归东峡久之。闻公未遂寿谷之行。而卧病于京第。然公雅好摄养而血气无损。不料其至于大病而不复起也。使其定气之粹也。抗志之远也。局于下寿而无成业。处心之厚也。用情之泰也。厄于卑巷而无施泽。岂非薄俗较计之情所其疏外。而有失于贤者。浊世秽乱之气所共激射。而有伤于清者耶。呜呼哀哉。谨为一诔。诔曰。
白麓之贤。丫湖之杰。宁原辛氏。世其风烈。猗欤我公。受性渊洁。文雅克承。志操无缺。孝弟和厚。临物廉别。三清谷口。水石莹澈。破屋留人。诗酒为悦。爵禄有蹊。不求升达。将归寿谷。与俗相绝。温绎经典。吟玩雪月。教诲二子。世德可述。静守纯古。远屏浮末。未及有行。遽惊大疾。悠悠者恨。若海难泄。嗟余之陋。数蒙提挈。抚花有咏。剔灯开说。款款笑貌。苍然须发。谁料俄顷。独存恍惚。敛不陈襚。葬未执绋。隔以浩渺。重之硉矹。寸心何有。如积椒辣。忍泪写诔。不能正笔。起而西望。暮云纡郁。
朴景心诔
呜乎哀哉。孰谓五十之年。可以称夭耶。以君之德则
霅桥集卷六 第 564H 页
虽享遐寿而犹之不足。孰谓一命之士。可以称穷耶。以君之才则虽处崇班而必也有馀。孰无父子兄弟之乐耶。以君之笃于孝友而遽贻无涯之戚。孰无朋友僚寀之欢耶。以君之厚于交谊而顾成终古之疏。呜乎哀哉。位任之不称于才。则咎怨未足加于衰世。寿年之不称于德。则诘周无所凭于太虚。而对庭同被少一之痛。非河汉之辩所可解。并笏联尘道故之悲。非木石之心所可纾。呜呼哀哉。所冀天或知悔而倍与贰身之龄。世亦兴贤而并归三命之车。则若源而醴。若根而芝。岂但为一家之庆哉。如松之茂。如柏之悦。抑亦为同朝之喜欤。呜乎哀哉。
郑应五注书哀词
余尝于南德高山读书法兴寺。见郑应五于邻厢。旧识也。柏雪松火。时与往还谈笑。而顾不忍长语。以其耳目谡谡。恐失书课故也。盖终日咿唔。而夜不就枕。已十有九年矣。应五孝弟慈详。与人蔼然。掩过而扬美。为人端妙洁白。眉须如画。华敏有才辨。善为词赋。一再举不利。弱冠即业明经。欲取大科。家贫亲老。为禄养计。勤苦故如是。既别三年。应五果中明经试。是岁癸酉也。未及仕。明年遭大丧。又丧其仲氏。力竭于
霅桥集卷六 第 564L 页
敛葬。哀毁而骨立。又明年疾卒。有二男皆幼。呜乎。天人之际。盖难言也。有德必受福报。致力必食功效。自古谓之常道而可必于天者。然有德而无其报。致力而不见效。如应五之事者多矣。岂天之所管者广。而有所未能悉及耶。抑皆偶然而值之。初无所与夺耶。人间之祸福。皆以气至。而吉凶之气。亦各以类。为善吉聚。为恶凶聚。此自然之势。而其使之者理也。天无无实之气。地无无实之形。故人之邀福于天地者。必积实功而后得之。此亦自然之理也。顾天地之有行。而体之者有长短。天地之有集。而当之者有早晚。体之之长而当之之早者。谓天理可信。体之之短而当之之晚者。谓天理不可信。以区区之见。而妄生疑信于恢恢荡荡之中。吁可怜哉。余见世人德厚而功积。其短于寿而不及受报效者。报效必集于其子孙。子孙固身之贰。而气之传也。昧者又以子孙为别人。谓不如在身。而嗟怨于天则惑矣。今者应五虽已矣。二男必有成。而必享应五之所当享。岂有积功累善如应五。而终不食报效之理哉。呜乎应五其自宽。而哀应五者亦可以为慰也夫。应五名纬柱。草溪人。以癸巳岁生。而卒以乙亥。得年四十三。八溪君讳宗荣之
霅桥集卷六 第 565H 页
后也。其世序当详于幽志。故玆不书。而独为辞以哀之。辞曰。
有一人兮松之浦。抱经籍兮吟风雨。聆夜鹤兮守孤灯。栖空林兮食涧冰。倚残雪兮映日寒。春云薄兮芳树阑。心烱烱兮不能舍。哺乌鸣兮惊泪下。钟出土兮腾清响。玉见售兮符采朗。锦袖长兮趍庭远。黄鸟飞兮山照晚。禄不及兮灾先萦。哀芐剪兮竟损生。天苍苍兮地墨墨。孤𥠧角兮怜茕茕。人有续兮神有酬。测渺茫兮期汝荣。
李景渊哀词(并序)
谦庵李先生哭其孙鲁传景渊甫。而语于余曰。子而不可无一言。余之悼景渊也。亦异甚而不忍辞。然退而久未之濡笔。盖有所不可以遽者也。昔于先生杜门之初。余拜先生。谈及经传。景渊时才十三岁。秀眉朗目。参语其间。喜翩翩不寐。余已心异之。先生方绝人事。独挈景渊。授以正学。提掖备至。物诱无由入。嗜欲无由作。而心识方开开以道。气魄方长长以艺。真所谓蒙以养正。作圣之功。而余不能预量其所至矣。自是阔焉十年不见。而间睹其文。杰然有立。顾文辞非景渊本务。则斯岂足以尽景渊耶。今年出峡。见士
霅桥集卷六 第 565L 页
友相吊。始闻景渊之夭。而不觉愕然失声。遂往哭其丧而拜于先生。先生示之以一书。乃于六七年中。答景渊之问而录之者也。余既读。而先生谓将水火之。余曰。洪钟非巨椎不发。邃键非利钥不启。景渊启发之功。独于此书而见焉。先生纵欲自泯。忍使景渊沉寂于千古耶。是书也殆为近思之阶梯。心经之羽翼。来古之读之者。亦足以见问而闻之者之所至之域矣。先生颇然之而其责诔于余。继闻其孝友廉洁忠信之懿。则为之诔不患于无徵矣。而犹未悉其究竟之果如何。故难于言。蹉过旬馀。梦见景渊。立容颀然顾视俨如。而神志休畅。少无嗟恨之色。余曰。子今已长矣。悲乎子何遽死为。未及有馀语而觉。凡梦人。每梦其所已见。见之稚而梦之壮。此殆非梦也。而乃见其洒然不憾于早死。倘几乎存吾顺而没吾宁者耶。景渊之平生。今余得尽之矣。于是焉抽笔染泪而书之曰。生而有益于世教。死而无憾于短期者。乃圣贤之徒也。比之贸贸睽睽。盈于四海。而生之无补。死之有憾。宁可同日而议哉。古之教道艺。皆于其稚者。濡染欲其易。而开达欲其正也。自衰周无教。教亦不能夙。知慧已汨于名利而欲喻于道。精气已乱于声色
霅桥集卷六 第 566H 页
而欲讲于艺。甚或拔其聪隽。入之俗学。汰其钝劣。归之儒门。如是而犹望乎圣学之有馀种。不已难哉。今以景渊之清秀淳厚。在中上之材。而弱冠学已成。几达乎昭旷之原者。良由用古之道而笃于幼教也。即此已可以标准于世矣。嗟夫。世之不能用真儒欤。真儒之不苟为世用欤。居仁由义而袖手于当世者。盖将二千年于此。然自汉以来。明君良相之少知持世者。则每于真儒之馀论而有赖焉。儒贤之立言。关于世道亦大矣。顾其言也。必待能问者而发。可闻者而悉。则亦岂易乎哉。今先生之所蓄积。可踵前哲之盛。而世无能问。人少可闻。若微景渊晨夕侍侧而问辨积年。则道义之渊薮。学问之门路。末由如是之备见。景渊之功于斯为大。而绰绰乎其津梁于世矣。呜乎。世亦有仪容之盛。文章之美。而能如景渊之可为标准者哉。训诰之详。辨难之博。而能如景渊之可为津梁者哉。顾景渊惟有俛焉孳孳而已。未必自知其如此。而知亦未必以自足。惜乎其志远而龄促也。然其二十三岁之顷。而与闻乎至道者。殆居其半。而天下之乐。无以加焉。较之百岁之生。役役而戚戚。瞢于大道。未或一朝之闻者。不已多乎。宜其不以短折为憾
霅桥集卷六 第 566L 页
也。年之短长命于天。道之得失在于人。勉其在于人。而信其命于天。景渊既自无憾于心。而其遗风馀迹。又足以有助于圣贤之教。为景渊之父师者。亦可以无恸矣。谨以是说复于先生。而系之以辞曰。
道寿于天。天寿于人。百年之寿。赢缩何云。要与无穷。莫如道真。生天者元。不死者仁。有得于此。能体所闻。便可阅天。卓乎人群。吁嗟景渊。服道于身。身虽短折。道则长存。奚健馀人。独以齿尊。
霅桥集卷六
 杂著
  
论华阳洞万东祠作碑事
大明帝天下。既正而久。所以臣育四海者至矣。而我东之为国也。实以太祖命。而并与其礼乐刑政而受之。自成祖定都于燕。燕近朝鲜二千里。分星既比。风土相连。使者往来。车盖交错。而皇朝声明文物。实赫然起我。岂独士民之雅化乎。山岳江海。亦为之灿然开发矣。盖朝鲜文德焕然。升平二百年。武备弛废不修。倭寇乘之大入。肆其惨毒。赖神宗再动天下兵。为复我三都八路。而后三十年。建虏胁我。欲与连和。而我人不许。建虏大兵劫我。我人甚败。而且见天朝残乱垂亡。而力不足及远。遂许虏和。虏兵将退。而毅宗
霅桥集卷六 第 567H 页
遣将将兵东救我。临我境。闻虏以和退。乃止。后十年。虏谋大寇中原。而先噬我东。我东城不守。遂索我义士斥虏和者皆杀之。凡所以拘迫我。使无容手足。不得朝聘于我明者。无不为也。后八年。遂寇陷京师。僭大号为帝。而永历皇帝流寄南荒。微甚不复闻。后七年。我 孝庙即位。礼召华阳宋先生。议大举北伐清虏。复立我明。施设未及悉。而我王宾天。华阳宋先生归山中。后尝为相国。终不得秉政。而又斥死海上。盖临终顾弟子。立屋华阳洞。以祀神宗毅宗两皇帝。号曰万东祠。祠成在甲申岁。而明年。我 肃庙为坛于苑中。亲祀神宗皇帝。号曰大报坛。近者士类作碑万东祠。余病伏穷山。不闻碑中果何说。而窃看士流颇有自矜色者。谓朝鲜以此能无愧。明年己巳。 今上谓皇明太祖始达我国。而神宗存我于几亡。毅宗以几亡之势。而为动救我之师。皆大恩也。遂增筑于坛。并祀三皇帝。坛成。亲率百官以祭。呜乎。皇明之于我东。仁则父母。而义乃君师也。臣子之所以事之者。当如何而可哉。先儒有言曰。所能为者。皆所当为也。朝鲜之于大明。虽为之杀身亡国。所不可辞也。幸而有成。破除虏族。完献九州。复起宗庙。仅能称职耳。不可
霅桥集卷六 第 567L 页
以自矜而功之也。乃以区区香火。幽坛僻宇。吞声饮泣。而遥祀皇家者。为足以尽臣民之责欤。呜乎。朝鲜虽小国。而文弱可怜。然得能者而任之。所亦足用之于天下矣。国不顾存亡。人不顾死生。一心恫然。专向于敌。得死而亡。则已矣无可恨。不亡不死。则使大明社稷得开。而九庙复作必矣。故我 孝庙临世。则大报筑坛议未尝兆也。华阳先生一息犹在。则万东立祠议未尝决也。盖其所议者。岂不曰朝鲜国尚有国。人尚有身。国不为之亡。人不为之死。则非所以报我大明也哉。方 孝庙升遐。天下事已无可言。而华阳先生低徊三十年。实不忍绝望于匡复之业。及其受药而告终也。永念世故。环顾人物。慨然哀之。深知朝鲜自此其所能为者。犹在于报祀之礼耳。故言茅屋祭昭王之事。属之于后人矣。岂所谓犹愈于已者耶。其为可悲而可愧则多矣。诸生不达于大体。为朝鲜窃窃然有得色。呜乎真小国之人哉。
霅桥集卷六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