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保晚斋集卷第十二
保晚斋集卷第十二 第 x 页
保晚斋集卷第十二(达城徐命膺君受著)
 墓表
  
保晚斋集卷第十二 第 300H 页
先考文敏公府君墓表
公讳宗玉。字温叔。大丘之达城人也。考讳文裕。礼曹判书贞简公。妣贞夫人全州李氏。以公原从劳。赠考左赞成。妣贞敬夫人。贞简公之藏。实在长湍金陵里。有表与碑。而我徐之世德终始详焉。公以 肃宗戊辰生。十九年而孤。又十二年。举生员进士。以荫补官。又六年。实为今 上元载。公擢庭试乙科。授成均典籍。戊申。自龙冈县令召还。出入华膴。位至正卿。阶至资宪。而其所历内职则玉署,喉司,国子,谏院,宪府,京兆,六官之长也。外职则海西,湖南,关西北,京畿观察使也。兼职则春坊,四学,经筵,春秋,艺文提学,左右宾客,提举,槐院,芸阁,筹司,惠局也。公既历试内外。忧勤庶事。及夫季年。 上修明宪章。一埤公裁之。遂以劳告病。寿五十八。以乙丑五月二十九日终。朝之荐绅大夫。咸咨嗟涕洟。所莅营邑。巷哭相闻。士民赍香来奠。 上尤悼惜曰。某忠厚宽大。戊申之乱。予服其先见。今尽瘁死矣。又数问某有弟继其兄否。有子肖其
保晚斋集卷第十二 第 300L 页
父乎。丁卯。命膺以 东宫洗马入侍。 上呼语之曰。汝父乃心王室。吾至今不忘。今见汝。若汝父之见。太常议谥文惠文敏。 上曰是尝应事有功。可予文敏。呜呼。此可以观君臣矣。夫人德水李氏。左议政忠宪公㙫之女。以贤淑称于宗党。母夫人病。刲股血以愈。事君子无违礼。封贞夫人。先公卒四年矣。以公合窆于夫人之墓。即贞简公墓东负巳原也。举四男。曰命翼早殁无嗣。以命膺子浩修为后。曰命膺,曰命善,曰命诚。一女适生员李徽中。内外孙若干人。公之葬。相国赵公为碑神道。且题其墓。而不肖略述公践履。又敢备载 圣言如此。庶后之求公者。于斯乎可徵。有不待不肖之私言云。
丰德府使徐公墓表
徐。公之姓也。命茂。公之讳也。美卿。公之字也。达城。公之贯也。高丽军器少尹讳闬。公之远祖也。判中枢府事忠肃公讳渻。公之五世祖也。宗亲府典签讳景需。司宪府监察讳匡履。工曹佐郎讳文纬。学生讳宗耋。公之高曾祖考也。阳川许氏。进士𢢜女。忠贞公琮七世孙。公之妣也。辛酉三月二十六日。庚申十月十七日。公之生卒也。戊戌庭试武科。御营哨官武臣兼宣
保晚斋集卷第十二 第 301H 页
传官中枢府都事都总府都事经历御营把总兼运饷郎训鍊副正嘉山郡守大丘营将釜山佥使丰德府使。此公之科宦也。外若愿悫。内蕴智略。其为把总。当戊申乱。军饷之在江仓者。发钱贳马。一日尽输城内。寻领军以助南征兵。部伍整齐。至铜雀津。寇平乃还。其为嘉山。郡有隐结。公谓身先欺国。欲吏勿欺。得乎。尽报之。办谷千馀石。赈民之饥。办钱数千缗充邑库。以苏邑之弊。即校之西。筑兴学堂。选士居业。至今不废。及归。民为碑颂之。其为营将。务以恩信。得将吏心。治盗不烦刑杖。率以钩距得其情。及归。亦为碑颂之。此公之居官施设也。少业文。为养亲从事跗注。及出身。亲已没。常以禄不逮为至恨。服食务极寒素。凡祭祀墓碑之费。则竭力营办。友爱笃至。俸禄悉入于二兄。至白首如一。平居杜门。虽亲党之居要津者。亦不之访。决科二十馀年。官不及制阃。泊然不以为耻。晚欲挈家入峡。以终老焉。竟未果。此公之居家行治也。淑夫人平泽林氏。处士以兴女。有妇德。后公二十二年。寿八十六以终。祔葬于公。公之配也。杨州莼泽里坐乾之原。公之墓也。辛酉十月十七日。公之葬也。二男。必修,赫修。皆武科府使。一女李■(氵奭)。侧室男燠修。
保晚斋集卷第十二 第 301L 页
必修男有玉。女赵光炫。赫修男有和。李■(氵奭)男奎彬。公之子若孙也。记之者。族弟弘文馆副提学命膺也。书之者。族侄吏曹判书兼弘文馆提学志修也。时皇明崇祯纪元后三甲申某月某日也。
通德郎林君墓表
昨岁丁亥。余以罪谪守甲山。今岭南观察使李溵稚浩以书来曰。噫。士凝氏殁矣。昔吾内外兄弟五人。长者已冠。少者甫丱角。皆学于我先祖忠宪公。四人者嬉戏言笑。不甚勤于业。独士凝氏容止都雅。净扫一室。左右书籍。手抄口诵。以夜继昼。不之止焉。时吾兄弟虽其嬉戏之间。若论他日能不负忠宪公之教者。必推士凝氏为先。今吾辈策名朝端。致位至此。而士凝氏生不成其名。殁又不得下寿。悲乎惜哉。理之不可推也如是夫。其阐发幽微。诏之来后者。顾不在于吾辈乎。子其纪之。余曰然。使吾而在京者。稚浩之言。吾先之也。其敢辞诸。然吾以为忠宪公之教。士凝氏不负之矣。何则。忠宪公之教。顾不在于孝与忠乎。忠孝一理。能尽于孝则忠可知已。士凝氏平居事父母。愉色婉容。能竭其力。及承旨公之疾。士凝氏不解带扶护。二百日如一。夜则沐浴祷天。愿以身代。刲其股
保晚斋集卷第十二 第 302H 页
又刲其指。灌血以回苏者凡七八。既遭艰。非甚病不去衰麻。哀毁骨立。竟以多失血。半体偏枯。不能自起居饮食。服阕。归广津之亭承旨公杖屦之所。见一草木则曰。此吾先君之所尝植也。言讫而涕。见鱼鸟上下则曰。此吾先君之所尝乐也。言讫而涕。又尝语人曰。立身扬名。以显父母者。大夫之孝也。躬耕力穑。以养其亲者。庶人之孝也。我今支体不为我用。上不能为大夫之孝。下不能行庶人之孝。反以口腹之累。累于偏亲。生亦何为。言讫而又呜咽不已。由是家人皆讳言养亲事。丁亥。母夫人年七十三疾病。士凝氏虽不能自起居饮食。然犹不解带。指挥药物。及母夫人丧。水浆不入口。绝而复苏者数。竟以母夫人之丧之越一月终。是士凝氏之疾以孝也。其殁以孝也。况其平居未始一日忘孝。古之君子。亦或难焉而士凝氏能之。此虽天赋。亦由忠宪公之教之有以然也。使士凝氏出而仕于朝。其忠也亦由是已矣。夫宦达。人也。忠孝。天也。君子当论其在天者。而其于在人者。盖阙如也。士凝氏抑又奚憾。此余所以为忠宪公之教士凝氏不负之矣。士凝氏生以乙未十一月八日。殁以丁亥十一月五日。葬以丁亥十二月一日。墓于广津
保晚斋集卷第十二 第 302L 页
里乾坐原。士凝氏姓林。锦城人。高丽上将军都指挥使庇之后。曾祖翊卫司副率讳宗儒。祖长城都护府使讳世良。考承政院左承旨讳象老。妣德水李氏。议政府左议政讳㙫之女。议政公即忠宪公也。士凝氏娶礼曹判书宋成明之女。贤明敏达。御家有法。以士凝氏病。五年扶护。亦如士凝氏之于亲也。以是得疾。已先殁于己卯。五男。锡哲,乐哲,允哲,文哲,浚哲。一女郑毅然。今锡哲等以状请书于石。遂录其与稚浩相往复者归之。乃系以表。表曰。
呜呼。此孝子林君讳命浩之墓也。人孰无父母。亦孰不欲孝于其父母。同德相感。无间今古。吾知登斯丘览斯文。耕者停其耜。樵者停其斧。更千秋与百世兮。夫孰毁伤其坟土。
季弟自明墓表
长湍广明村艮坐之原高三尺者。是为达城徐君命诚自明之墓也。君之没。赵忠孝公显命识其墓曰。君有志有行。不幸短命死。又无子。悲夫。君幼负气奔放。若不可羁束。稍长。忽折节读书。不屑为举子业。盖其志欲有为也。其二兄皆佳士也。与君论经旨。常自以为不及也。君自伤早孤露。以所以事父母者。事其兄
保晚斋集卷第十二 第 303H 页
与嫂。虽笃于孝者。无以加焉。君吾婿也。君死其兄泣语吾者如此。呜呼。君之为吾婿菫六年耳。始迎君。吾前已丧配不成家。虽一女甚怜。不能数邀置君甥馆。未几。君又遭艰。丧阕则以吾女归。君之宿留于吾家。可屈指数也。吾每见君容止端凝。眉目明秀。为可爱而已。未详君所存如何也。君前死数月。避疠吾家。间以士君子出处大方问于吾。吾于是始知君志尚之有在也。然未及竟其说而君遂死矣。君死未殡。吾女请于君之兄曰。夫子好礼。请以礼敛夫子也。夫子好俭。无以厚敛为夫子累也。嗟乎。吾女稚昧。岂有知识哉。乃君之笃于行而孚于家者然也。君生于辛亥。终于庚午。考吏曹判书文敏公讳宗玉。妣贞夫人德水李氏。左议政忠宪公讳㙫之女也。世系之详。在祖考贞简公神道之刻云。始君权厝于金陵里贞简公墓右麓。且未及立后。故赵公之言如此。无何。以命膺之第二子滢修。为后于君。滢修文科今弘文馆校理。有三男一女并幼。今 上己亥二月十八日。滢修迁君之葬。葬于广明村。泣而请曰。愿有述。命膺曰。吾兄弟三人。群居讲学。赵公时来叩之。所谓常自以为不及者是也。今以赵公之所以为识者识之。而吾铭之。其
保晚斋集卷第十二 第 303L 页
叔兄书之。于逝者之心。得无恔乎。遂书此使纪诸石。铭曰。
罗山金阡。左右崇冈。子兮宅亲。终焉允臧。神理孔昭。永言在傍。千秋万世。云仍其昌。
自表
宋程伯温自撰墓志。明刘时雍自撰寿藏记。皆以后人之溢美为深耻。然古者进受国宠。退铭器物。所以不忘君恩。翁之自表。亦此志也。翁姓徐。名命膺。字君受。初号恬溪。达城人。祖讳文裕。礼曹判书贞简公。考讳宗玉。吏曹判书文敏公。妣贞夫人德水李氏。左议政忠宪公讳㙫之女。翁以 肃宗丙申五月二日生。英宗乙卯生员。甲戌文科。历事 两朝二十有七年。今 上庚子致仕。辛丑。翁子浩修以直提学。侍 上于奎章阁。 上从容教曰。卿父立朝晚节之特著者三。拒厚谦文苑之荐而威势不能夺。一也。沮国荣复入之阶而身自婴其锋。二也。家有贤弟。一乃卫社之心而与国同休戚。三也。可更号保晚斋。翁闻命感涕曰。古人于寻常爵命。尚云生托荣名。死题墓道况 圣人一言。炳如日星。可以为百世定论乎。吾死之后。勿树丰碑。只以短碣书曰。保晚斋徐某之墓。足矣。翁
保晚斋集卷第十二 第 304H 页
娶完山李氏樗村先生廷燮之女。偕老五十有七年。从翁爵封贞敬夫人。丙午十一月。夫人殁。浩修等卜宅兆于长湍金陵里贞简公墓右麓坐壬原。虚其右。为翁之寿藏。翁曰可以记也。乃援笔作此。以与浩修等。其卒葬年月。不用程伯温缺字之例者。以浩修等当有追识也。翁有二男。浩修文科判书。出为伯兄后。滢修文科承旨。出为季弟后。乃取从曾祖兄命长子澈修为子。生员直长。四女。参议郑文启,朴相汉,李宰镇,宋伟载。浩修四男。有本,有矩并生员。馀幼。滢修三男。有檠。馀幼。澈修无子。取有矩为子。朴相汉一男蓍寿。文科正字。宋伟载二男并幼。铭曰。
鹤山之下。爰有崇冈。土洁泉甘。我徐世藏。生既履露。殁又侍傍。乃顺乃安。终焉允臧。嘉号题墓。岂伊夸张。匪常之赐。报以匪常。
保晚斋集卷第十二(达城徐命膺君受著)
 墓志
  
季弟自明墓志
先君子有四男。长早卒。季曰命诚自明。自明容姿祥和。眉目明秀。为人坦直宽裕。克肖先君子。先君子常曰。大吾门者儿也。自明幼有奇气。喜驰逐奔放。若不可绳以法。及先君子卒。自明忽自奋厉敛饬。一就于
保晚斋集卷第十二 第 304L 页
规矩。事余如事先君子。视余之妻如视先夫人。出入必告。左右服勤。虽笃于孝者。无以加焉。余既悲自明之志而知自明有为也。自是兄弟三人。日夕群居。以读书讲义为事。盖自孤露。至今六年之间。寝食兴居。未始一日而离。每相聚谈论。自明之韶音。琅然盈室。精思妙悟。常出二兄右。余于是知自明必能不负先君子之言。而为其气高意远。欲令从事举子业。自明慨然曰。他人不足言。吾兄尚不知吾志耶。劝益勤守益坚。骎骎乎有进而自明殁矣。嗟乎。人之难得乎天者材也。天之难得乎人者志也。天能以人之难得者与人。人能以天之难得者徇天。而天乃不假其年。使卒无成。何也。先君子之藻识而有不验欤。余之获戾于天而延祸于其弟欤。噫嘻其可悲也。我徐出于达城。世次具载先君子墓碑。先君子讳宗玉。吏曹判书。谥文敏公。妣贞夫人德水李氏。左议政忠宪公讳㙫之女。妻丰城赵氏。领议政显命之女。自明以辛亥三月二十八日生。庚午六月九日殁。临殁。叹曰大丈夫生世间。且不成一艺之名矣。葬以其年八月二日。府曰长湍。里曰金陵。始吾兄弟登先君墓。见其右麓迤逦向北。又西出于左麓之背。累累如坛壝。余指以语
保晚斋集卷第十二 第 305H 页
二弟。生既同居。死可共埋于此。至是卜其负壬之原。为自明兆。且书其始终。纳诸幽竁。铭曰。
嗟嗟自明。胡赋之丰而夺之速。郁其大志。敛之一木。窃廓新阡。有三其宅。百岁之后。可以续此同居之乐。
赠刑曹正郎赵公墓志
昔者圣人之言孝曰。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能是五者。孝无憾矣。若银州赵公讳义格之孝。亦几乎哉。公字公允。开国功臣胖之后。父廷晋。母皇甫氏。公以 仁祖乙酉生。自幼以孝闻。非为养。不离父母之侧。省定起居。务谨其节文。居则致其敬也。出遇美味。怀而归。薪于山渔于水。以为父母养。父母悯其劳。公即曰。夫是而后心安。心安身可安也。父母悦。母与里媪善。公迎媪于家。使其妻与同饮食。尽母之欢。养则致其乐也。父有疾三载。公为坛于堂北。夜必焚香。泣祷风雨。寒暑如一也。病革斫指血。父得不死五日。病则致其忧也。居丧庐于墓。晨夕哭之哀。闻者多叹息泣下。丧则致其哀也。祭必躬自办具。有以非义馈者。不敢以用于祭。祭则致其严也。公武人也。其于圣人之言。未必尽其义。盖其天资近之也。然公少学书有才。为悦亲暂就
保晚斋集卷第十二 第 305L 页
弓马业。一举中武科。遂不复仕进。是其为武。亦以孝而已。公以 肃宗庚子九月三日卒。葬于黄冈朱灵山负巳原。妻水原崔氏祔焉。四男。世琦,裕璟,世珩,世瑚。裕璟子圣揆。世其孝者也。今 上十二年。乡人列公行闻于朝。赠刑曹正郎。二十有五年。又以赠官未足以尽公行。又闻于朝。又命旌闾。今圣揆以大学士南公铭来请志。余闻孝原于百行。故言孝即其馀可知已。公尝于 国哀。食不肉三年。馀行可纪者。宜亦如此。惜不传也。铭曰。
有幽斯竁。孝子攸宅。我铭昭之。来者其式。
赠贞夫人漆原尹氏墓志
从余游者郑子正。贤也。余因子正之贤而得其母夫人之贤。又因其母夫人之贤而知子正之贤有自也。今子正以其母夫人之铭托余。噫。余所详也。其可以不铭乎。夫人尹氏。郡望漆原。十世祖弘文馆直提学硕辅。当燕山时。以直道窜。及至 中庙。累加褒赠。曾祖讳叙绩。户曹正郎。祖讳志和。司谏院正言。考讳敬宗。成均进士。妣林川赵氏。司谏院司谏显箕之女。夫人以 肃宗辛巳六月十八日生。早失父母。育于姨母李夫人。端庄有仪度。不妄戏笑。李夫人曰。女贤矣
保晚斋集卷第十二 第 306H 页
哉。十七。归于今大司宪郑公光忠。以所以事父母者事舅姑。务尽其欢心。闻小儿呼爷呼娘。辄为之泫然。益致诚敬于舅姑。舅姑曰。妇贤矣哉。进士公无嗣。宗党无可后。独其从父兄监司公敬龙有三子。夫人泣请过房。不食者屡。未几监司公卒。一子又卒。然其家人犹感夫人之诚。竟以其季为进士公后。宗党曰。夫人贤矣哉。癸丑。疫疠大炽。大宪公之兄及二侄相继没。而大宪公且滨危累月。夫人昼扶持调药。夜斋沐祷天。又以其暇指挥婢仆。治纺绩得钱数百缗。将以营岁制之具。及大宪公疾瘳。则遂以其有。 送助大宪公之兄之祭。大宪公曰。妻贤矣哉。大宪公家素贫。自夫人归。凡酒浆织纴。以至书策试楮。莫不赖夫人十指。故大宪公不自知其贫。及夫人得微疾。自度不起。预治殡敛之服。虽至身殁。亦不烦大宪公忧。即乙卯正月十日也。得年三十五。后用大宪公贵。赠贞夫人。呜呼。夫子称贤。宗党称贤。舅姑称贤。鞠育之姨母称贤。斯其贤不亦可书也乎。初葬阳川乌鹿洞先茔侧。庚辰改窆南阳屯之串坐酉原。一男昌朝进士翊卫司副率。即向所谓从余游者郑子正也。铭曰。
善在躬报在后。铭在石垂在久。
保晚斋集卷第十二 第 306L 页
吏曹判书忠靖李公墓志
崇政大夫吏曹判书兼判义禁府事知经筵春秋馆事同知成均馆事五卫都总府都总管 世子左副宾客德水李公。以己巳五月二十三日卒。卒之前日。公走人招命膺。至则见公凝坐治太仆马政。又阅筹司簿牍。神閒气静。细大不遗。事已。徐语之曰。吾死矣。有命焉。药何能为。汝其留视后事。翌日。命医切脉。医云胜既出。公顾命膺以手指腹曰。气自下升上。势且急。医之言妄也。命膺请与夫人诀。公始难之。既而曰可矣。夫人出。公曰。无憾也。可即入去。令人扶卧。恬然而逝。呜呼。处死生之际。凡人所难。故观人者必于是焉。若公之终。其从容正大如此。非其所禀之厚所守之确而能然乎。君子以是知公于宽乐令终。可庶几焉。其年七月二十二日。子溵等葬公于杨州海等村亥坐之原。后十六年。太常请谥公曰忠靖。 上可之。于是溵等以命膺详公本末。令考次公之世族官爵事行。为志于墓。谨按。李氏远有代序。自中郎将敦守六世显高丽。其入我朝。工曹参议扬。司谏院司谏宜茂。礼曹判书安讷。俱以文章行谊。相继蜚英。于是李氏遂为世之望族焉。公讳周镇。字文甫。曾祖司谏院
保晚斋集卷第十二 第 307H 页
大司谏讳柙。祖汉城府判尹贞翼公讳光夏。考议政府左议政忠宪公讳㙫。妣贞敬夫人安东金氏。郡守寿宾女。右议政文忠公尚容之曾孙。公以 肃宗辛未生。甲午。中生员。国家当辛丑壬寅之际。奸凶浊乱。有贼臣柳凤辉者投凶疏。谋危 储位。忠宪公奋然请讨。及癸卯诬狱设伪科。公则不赴。大为群凶所憾嫉。嘱泮儒罚公。语极悖戾。凤辉子弼垣嗾其党。构诬忠宪公及公。祸且在朝夕。人皆危之。公略无惧色。及今 上初年。公擢增广丙科。分隶槐院。历艺文馆检阅,待教,奉教,成均馆典籍,兵曹佐郎,正郎,侍讲院说书,兼说书,弼善,兼弼善,文学,司书,司谏院正言,献纳,司宪府持平,弘文馆修撰,校理,副应教,吏曹佐郎,正郎,司仆寺正,别兼春秋,兼校书,校理,西学汉学教授。间为问礼官,京畿暗行御史。丙辰。进阶通政。承政院同副承旨,转升左副,司谏院大司谏,成均馆大司成,礼曹兵曹刑曹吏曹参议。间出为宁边府使,公洪,全罗观察使。庚申。进阶嘉善。工曹刑曹户曹礼曹参判,承政院都承旨,汉城府右尹,司宪府大司宪,兼承文典设,司饔提调,备局有司堂上,良役查正堂上。间出为平安观察使。甲子。进阶资宪。吏曹兵曹礼曹刑曹
保晚斋集卷第十二 第 307L 页
工曹判书,知中枢府事,兼内局,奉常,缮工,宣惠,司译,平市,司仆提调。间出为京畿观察使。丁卯。以皇坛敦匠劳。进阶崇政判敦宁府事以终。其一官累经及例兼者。不书也。公当戊申乱。以内史侍 上。上屏左右与诸臣。论机密至晓罢。诸臣皆退。公独不退。 上怪问之。公对曰。此何时也。使左右无人乎。 上称善曰。由某门至某门呼之。当有中官应声。至则可退也。训鍊大将李森请辟左右奏军机。大臣以下皆起。公曰。臣秉史笔。事大小皆书也。森又索笔于公。书奏密语。公正色曰。此史笔也。何得取之。自出师至戡乱。入侍无虚日。其仓卒周旋如此。公以干局。推重侪友间。时国家经费日艰。庙荐公久任兵曹军色郎。有吏诈为簿。盗军布二千疋。公按簿得之。夜召吏示簿。吏战慄求死。公曰。毋恐也。所以示者。欲若之无死。明日可即入库。于是吏如其言。公亦不复问。一曹惮其威明。其雅量镇物如此。公在春坊。以 世子志虑未定。请服御器用无过侈。帷帐屏壁毋藻饰。以古者储贰敬孝。绘为屏障。朝夕观省。讲学不拘仪节。就其寝处。引宫僚寻绎讨论。以开悦豫之志。其在台阁。请三局保米添载税船。以省转输之劳。三都籴谷停其未捧。以纾
保晚斋集卷第十二 第 308H 页
倒悬之急。宫女选入。严饬简取。以防罪人女潜入之弊。又因窜补言者。极论 圣人一言一动。远近瞻仰。丝纶一播。必为斯言之玷。又因旱灾求言。极论过明而流于察小。自多而易于轻下。文质互变。缓急易置。以省事为制治之本。以息言为御世之要。用舍之际。意向难掩。动静之间。体段有乖。辞令多费。或归烦复。精神易使。鲜有凑泊。虽纳节用之言而曾无大布大帛之心。欲为荡平之治而未有会极归极之效。厦毡讲论。徒闻空言。廊庙吁谟。未见实绩。事关 圣躬。则皆怀触忤之惧。语涉异己。则恐被挟杂之诛。其张目论列。不过抉摘细事。暗济己私。虚伪之风滋而直截之气息。其在经幄。陈六条之戒。一曰。敬天以迓景命。二曰。恤民以固邦本。三曰。典学以广 圣智。四曰。纳谏以开言路。五曰。任贤以责成效。六曰。振纲以正百度。缕缕各数百言。其质直敢言如此。公为宁边。课文讲武。捐俸廪缮戎器。建库储谷。为水旱备。临归。士民赋诗送饯。有泣下者。及为湖西。则民多豪右。牒诉云委。虽聪明过人者。亦十遗其五六。公至则择吏之能者。各授之事。善有赏。不善有罚。公又以威重临之。不劳而治。盖用汲长孺治淮阳之法也。其按湖南。俗狡
保晚斋集卷第十二 第 308L 页
悍不受制。公廉得黩伦败俗者四人。徇于市立斩之。一路尽慑。无敢不如令者。于是严考课之法。罢徭役之繁。以其羡馀。修希贤堂。置田赡廪。令多士肄业。会一新贼梁缵揆。聚徒山寺。谋为不轨。公谋知之。尽捕首服。狱具以闻。公又惧其扰民。躬至一新。为文以晓之。座间得一书有蒸鱼七首之语。公皆火之卒无问。其按关西。巡至顺安县。县有狱久不决。公反复累日。一反前案。人皆称快。后有朝士谪过顺安。里媪夜设祭。遗以祭馀。朝士怪问故。媪曰。亡夫之冤。李公雪之。每当狱决之日。具馔祭李公。今公京大夫也。京大夫之祭馀。宜馈京大夫。故馈之也。其为治刚决如此。初。公惩辛壬党伐之弊。言议务尚和平。及入经幄。屡以荡平之说。眷眷然为 上陈之。 上亦虚伫开纳。尝临筵叹曰。昔先卿枚卜。岂无他人。顾世风浇漓。欲得忠厚谨实之人而镇之。使先卿而在也。世道今若是乎。先卿之子又如先乡。须以忠厚谨实事予。若先卿之在也。且将有大用公之意。公益自感奋。以袪党为己任。而于取舍之分。不得不严。其为御史。剌举龙仁县令沈䥃。其为湖西伯。当李光佐入相。公又逡巡去朝。于是党光佐䥃者四起。方公在湖南。持平金硡劾
保晚斋集卷第十二 第 309H 页
公极口诬蔑。赖 上察其媒孽。台谏李汇恒又言之。硡坐废累年。而公则柄用如初。每言于朝。不可以论人废硡。人皆服公量。盖公之受人齮龁者。以公平。其结知 君上。亦以公平。及公擢冢宰。 上为开经筵。命公入。亲读周礼天官冢宰曰。命冢宰故讲冢宰也。于是。公每赴政。未明而起。整冠危坐曰。晓漏未尽。天色欲明。正好权衡人物。古人夜气之说。有味也。抑躁竞绝请托。不以好恶偏系。士论称平。居亡何。有为言用人不可广者。又劝公主张名论。公曰。严处当严。阔处当阔。才有主张。恐激成一党。其持论有本末又如此。呜呼。公以一身当颓波四激之际。内承庭训。外联同志。赞襄 王猷。终始不渝。虽众镝交至。 主知愈隆于上。平步亨涂。遂以富贵终焉。若公岂不为一代之巨人也哉。公少遘疾几危。长老曰。毋忧也。其漫兴诗。有云风回小榻收棋晚。月到长廊倚枕高。它日未可量也。盖自公少时。人之所期已然云。配贞敬夫人骊兴闵氏。左议政文忠公镇远女。贤明淑哲。多内助焉。公之卒。哀毁不胜丧。特命旌闾。生卒皆后公一年。祔公墓左。三男。长即溵文科吏曹参判。次瀰文科大司谏。次溆县监。一女县监洪益哲。内外孙若干人。命
保晚斋集卷第十二 第 309L 页
膺于公为姊之子。自幼养育。又多在公门。今于幽堂之志。不敢为夸辞以负公平日之知。谨最其尤可以铭后世者而为铭曰。
公贯德水。世袭簪裳。非直簪裳。名德文章。尚有潜光。浚发弥长。暨公两世。遂大以昌。噫彼朋淫。国之斧戕。有不矫革。殆其沦亡。文弊质承。从古异尚。矧伊皇极。王道之纲。羹则有盐。川则有樯。公于斯会。邦家之良。天方试公。医此膏肓。孰喧孰啾。如蜩如螗。公心不激。正笏周行。荡荡平平。繄我康庄。轻车脂辖。良马飞缰。功未一篑。树稼何殃。 圣䀌失鉴。 玉泪有滂。公亡九载。公志弥彰。思公两世。 圣有褒张。褒张维何。松柏苍苍。维东有谷。维公世藏。生既守庐。殁焉若堂。山峙嶷嶷。水流汤汤。不朽者存。视此一方。
亡女郑氏妇墓志
达城徐命膺之长女为延日郑象仁之长子文启之妻者。生以庚申四月八日。殁以己卯七月二十七日。葬以其年八月二十九日。而墓在高阳古郡坐辛之原。既练而禫。舅曰。噫。吾妇孝也。自吾妇之死而吾不知为人舅之乐也。子盍志诸。夫曰。噫。吾妻贤也。自吾妻之死而吾不知为人夫之乐也。公盍志诸。余尝把
保晚斋集卷第十二 第 310H 页
笔为文。辄不能成。非惟悲怜恻怛之情有以乱之。每见古人于其至爱之志。多叙其哀而没其善。盖不欲以私小起后人之疑也。余于是乎不知所以命辞者。今但以所悔恨于女也者为之文。则庶乎其不畔矣。夫女之生。屡有异梦。既嫁而或出与亲党之醮筵庆席。则诸命妇尊章一见惊曰。此神也。非人也。何姿貌仪容之丰茸且多福也。余与余妻。亦以是常谓女必能厚享有终也。及女有身。嬉娱言笑无几微见于色。至始产七日病益笃。余入见而执其手。不觉涕之下。女熟视微哂无所言。遂以是夜殁。将殓。家人发其箱箧。则前五六月。已自书身后事细大不遗而藏之也。呜呼。女之殁。女已自知之矣。然女之自知。岂有他哉。菡萏之发。不能四五朝。纨縠之制。不能更年纪。翡翠之羽。不能耐风雨。物理人事。自无差殊。以女之姿之性。不可久于世。其理固有可推者而非难知也。女之自知而翁反不知。其不得保有如女之女也。宜哉。我徐与郑之世家。俱在谱牒。吾妻全州之李。樗村居士廷燮女也。铭曰。
山高水长兮。郑之世藏。婉彼清扬兮。从葬于冈。嗟嗟短期兮。朝露之晞。骨肉终归凘兮。魂气则无不之。
保晚斋集卷第十二 第 310L 页
赠判决事蔡公墓志
余尝得蔡得沂雩潭集而读之。叹其志节高迈。虽谓之鲁连后一人。可也。及见得沂所编倡义录者。纪其仲父讳有喜倡义事甚详。噫。蔡氏之门。何其多烈丈夫也。当 昭敬大王壬辰。倭寇猝至。连陷三京。乘舆播越龙湾。请援天朝。下哀痛教于八路。公得教痛泣。托伯氏有孚奉母避山谷中。与弟有终为书招岭之士民。其动之以忠则曰。主辱臣死。古今之通义。安有君父蒙尘。立视不赴。窜伏于林莽者乎。他日何以见乃祖于地下也。其谕之以势则曰。今逃兵溃卒。布满山薮。始虽脱身求生。亦自知国法之不可免。若诏谕祸福。立功自赎。则人人思奋。远近响合。特在一转移间也。其激之以怒则曰。藉令避贼苟活身命。重得罪于天地之大伦。况覆巢之下。岂有全卵。父母为俘。妻子为虏。降则枭獍。不降则剑槊之魂。莫若同心戮力。誓雪国耻。事或不成。犹不失忠义之鬼也。书三发。士民争集。咸推公为将。公曰。沉毅有略。吾不如吾舅李逢。乃遣人迎李逢于清州。立为将。秋七月二日。入咸昌之黄岭寺。设御座北向痛哭。告发兵部分群校。前正字郑经世。为尚州召募官。前察访权景虎。为咸昌
保晚斋集卷第十二 第 311H 页
召募官。进士姜霔。为龙宫召募官。幼学申谭。为闻庆召募官。生员郭守心为中军。幼学金觉为别将。进士康应哲等为军器有司。进士全湜等为军粮有司。进士曹友仁等为文书有司。幼学蔡有终为旗鼓官。而公与前参奉宋亮为都厅。相与歃血为盟。三誓而后行。当是时。仗义起兵者。湖南金千镒,高敬命。湖西赵宪。岭南郭再祐,金沔。而其部下皆名士。称李逢军为第一云。引兵至尚州醴泉之间。大小数十战。斩获甚多。贼敛兵不敢抄掠。百姓稍稍还集。事闻。擢李逢为槐山郡守。时。天兵朝莫南下。馈饷不给。逢使有终代领其兵。以公行至槐山。筹画军饷。公以所斩获贼首及器械。与人为功。售其直贩米五百石库储之。名曰别营军粮。具由以闻。先是。牧使金悌甲战死原州。其子时献葬悌甲于槐山。朝廷使为召募使募兵复雠。时献拥众不追贼。偷生玩愒。闻公有粮。求贷不已。公执不与。时献发卒围舍。缚公胁之。公骂曰。唉竖子。此谷当饷天兵。岂与尔忘父雠者乎。时献大怒格杀之。时癸巳十月六日。距公之生戊午。仅三十六年也。天大雷电晦冥。时献惧不敢出者数日。有终闻公丧。弃军赴槐山。返葬公于闻庆县之会溪亥坐原。所过男
保晚斋集卷第十二 第 311L 页
女泣涕迎送。执役无敢后。越二年乙未。体察使李元翼下岭南。曹友仁等上书讼公冤。赠公通政大夫掌隶院判决事。公字仲惧。号兰轩。蔡氏仁川人。当高丽运讫。户曹典书贵河以九世仕高丽。不欲事本朝。与李孟芸,朴谌同舟。渡碧澜避地平山。人号其居为多义里。即公之七世祖也。曾祖讳寿。礼曹参判弘文馆提学。谥襄靖公。祖讳绍权。刑曹判书弘文馆提学。父讳无怠。翊卫司翊赞。母全州李氏。凤岭都正铁岩之女。公为性方严。以孝友信义。称于家乡。每读书。见古人立殣效义。与兄弟三复叹咜。其起兵殉身。盖有所本云。公娶商山金氏参奉锡福女。生一男得渊。得渊二男。克敬克哲。孙曾若干人。余尝欲为蔡得沂立传。以及史之阙文。今公之后景龙。以其族人希范之所以状公者来求志。余其可不谨著之以为作史者采也。故志焉。铭曰。
伯兮孝兮。季兮悌兮。仲秉孤忠。绍家世兮。黄岭在左。会溪在右。来往英灵。讲其部伍。
刑曹参判郑公墓志
余尝承 上命。按廉关北。踰磨天岭。见民有偶语聚落间。则辄访以节度使郑公之治民。皆凛凛然若公
保晚斋集卷第十二 第 312H 页
临于前。余问公猛暴乎。曰。否。仁信之将也。然则何畏之若是。曰。公之清如水。事其所当事。是以威也。方以会宁府使检边市。破鞍弊鞚。接虏差于所馆。大见敬重焉。明年虏又至。问公安否。且曰。今为何官。曰。为兵马节度使。虏相顾曰。朝鲜 王爷用人如此。慎毋敢犯边。公之威。虏亦惮之。而况于民乎。余即以其言归奏于 上。上但锡马侈之。若不甚为异。后数年。余以考官侍。则公已递节度。以总管侍立矣。 上召使之前曰。朝鲜王爷用人如此之言。予至今不忘。何修而服殊俗也。公起伏谢不能。比退。 上目送之。自是推迁内外。倚畀之重。终始不替。呜呼。 人主寤寐人材。数年之后。不忘御史一言之褒。诵其句语若昨日之奏。求诸古先哲王。鲜有伦比。而总制师旅。既专且久。瑕摘之言。一不及焉。则历数戎垣。如公者又未之多见也。余虽心窃识之。特未尝语于人。今公之孤焕猷以状来曰愿有述。余其敢以不文辞。谨按。郑氏草溪人。始祖讳倍杰。以经术相高丽文宗。官礼部尚书。赠上柱国光儒侯。入我朝。有讳昌。事 世宗为集贤殿应教。后不复仕。与成三问,朴彭年齐名。子孙婵嫣圭组。世其族焉。公讳汝稷。字舜弼。曾祖讳德谦。三道统
保晚斋集卷第十二 第 312L 页
御使。祖讳弘佐。三道统制使。考讳道兴。举进士早卒。赠司宪府大司宪。妣青松沈氏。汉维之女。公以 肃宗丙戌生。少治举子业。既而为武。今 上乙卯武科。庚申通政。癸酉嘉善。庚辰嘉义。历官参外参上,宣传官,训鍊院主簿副正正都正,都总府都事经历副总管,内禁将,训局别将,司仆寺内乘,备边司,经理厅,禁卫营郎,三陟营将,安城安岳郡守,昌原富宁平山永兴会宁府使,忠清黄海京畿水军节度使,咸镜南北平安兵马节度使,三道统制使,禁卫训鍊中军捕盗御营训鍊大将,总戎使,汉城府左尹,刑曹参判,同知义禁府事,知训鍊院事,军器寺提调,浚川司堂上。而忠清以永兴数递寝。南道以越次违格递。京畿以丁沈夫人忧不赴。其为富宁。岁大饥。民有弃其妻子者。公节食蓄廪。或斥其所随櫜鞬以赈民。收赤子之在道傍者。令官婢乳之。民卒无颠连。于是御史褒其能而表里奖之。其为安岳。补军额之阙。蠲陈田之税。均虚簿之籴。居数年。郡大治。于是方伯审理。使后先奖诩而玺书嘉之。其为安城。以郡有盗。朝廷择智略威望镇之而公膺选。锄奸禁暴。抚摩调驭。又以其暇。革谬弊以便民。于是民为碑以寓其去思。而公禁不得
保晚斋集卷第十二 第 313H 页
竖之。其为平安节度。徵象胥吏民之逋钱累钜万。不费鞭扑。府库充牣。歉岁催科。弗亟弗缓。又推而纾民。民赖以安堵。于是军民胥磨崖文以颂之。其为御营。扈车驾谒 陵回。 上欲观公应机。发暗令试之。公麾旗指挥。接应有方。队伍整肃。步法不少乱。 上叹曰。有古将风也。锡厩马赏之。其为捕将。朝廷严禁酿之令。以司暴缓治。畀捕将峻绳而犯者不止。公坐是谪南阳。未数旬宥还。复为捕将。则年少良家男女坐沽饮囚者已五十馀人。公执不肯刑。入白其冤状。 上叹曰。可贵卿心也。从公言释之。其为统制。寔在公为将之后。辞陛。 上召见谕以岁暮惜别之意。又教曰。洗兵馆太高敞。风雾易感人。宜慎之。公遂奏请三南守令稽滞公务者。严其法以树纪律。又请贷三南耗米二千石。均役税钱一万缗。以为一岁支费而永杜给债殖利之弊。至则实军储缮器械。平粜籴赈饥乏。节制改观。旌旗变色。及归。记簿多羡馀。公恶其有誉。杂置元簿中。不别为籍。还拜总戎使。参进宴。 上手书赐诗曰内外将任恃卿者。深外将统制营也。先是。公为御营。常谦挹不自安。屡引疾求解于大臣。大臣有为言者。 上曰。斯人为将。予常高枕。然其志如
保晚斋集卷第十二 第 313L 页
此。宜且许之。仍命选部除亚卿。及训鍊大将缺。 上历询庙堂以公代之。公益踧踖不敢出。 上曰。不念予高枕之言而敢若是乎。公不得已乃出。盖公前后为将。未尝以一时之怒汰一校杖一卒。故军中不见有赫赫之恩而人人自安如磐石。然公为训鍊首尾三年。未始一日忘递。卒移疾释兵。家食者凡四月。 上犹惜公去位。且将复用而公已卒矣。 上临朝嗟悼曰。失吾高枕倚畀之良将。其亲制文遣官祭之。亦有高枕之语。公素门平进。历试内外。所至有实绩。涂人耳目。立朝三十有馀年。为 上下倚信者。夫岂无所本而然哉。公伟衣缓带。仪容质悫宽裕。望之如布素士。与人言。讷讷若不出诸口。然徐究其所言。数转之间。已尽事之肯綮。早孤事母无违志。日必冠带拜于家庙。虽公务鞅掌亦不废。有庶弟二人甚爱之。常与同寝。抚恤宗族。待以举火者甚多。为库乡庐。收岁入别储之。仿范氏义庄。凡亲属故旧之贫者。以月廪给。至麦熟乃止。人有恒言。将以德为先。今于公益信之也。公以己丑三月十三日卒。吊祭如例。初葬高阳大壮里。越五月孟冬。改葬南阳上林院负壬原。元配赠贞夫人罗州朴氏。县令弼勋之女。次配咸阳吕氏
保晚斋集卷第十二 第 314H 页
赠持平光亿之女。一男焕猷。文科司谏院献纳。雅饬自守。士友推重焉。三女。参奉柳称,赠持平赵巘,生员李润衡。庶女引仪沈谨之。内外孙若干人。铭曰。
矫矫郑公。 王之虎臣。虽则虎臣。不曰智仁。于以典邑。民忘其呻。于以制阃。弊苏而新。 王曰予将。卿实其人。乃授之钺。乃推之轮。队尔齐步。伍尔比楯。维此谨慎。诸葛所循。周流戎垣。十三其春。 王曰丙枕。高哉中宸。以及朝著。谁怨谁嗔。心愈谦抑。迹自逡巡。我其林哉。钟鼓清辰。身方解符。病已饰巾。收其元气。敛之一輴。高山嵯嵯。逝水粼粼。有菀新坟。孝子厝亲。我作铭章。斲此贞珉。
淑人完山李氏圹志
余从祖兄汝揆氏丧其耦李氏。自为志竁之。又令从祖弟命膺为之铭。哀其贤而卒贫穷以殁不章也。汝揆氏名命宅。尝为龙宫县监。我徐达城人也。铭曰。
氏璿派门华胄。识通敏粤自幼。归于徐甫十九。丰甘餪洁笾豆。夫子嘻贫而富。在郡邑且纺䌷。后杨母此始有。降以丙殁于戊。七十三寿则厚。地曰仁原负酉。筑坚完神保佑。三其子一乃秀。贤而文必绥后。纪陶瓦徵永久。
保晚斋集卷第十二 第 314L 页
仲嫂赠贞敬夫人江陵金氏墓志
赠贞敬夫人江陵金氏。今议政府左议政徐命善之室也。初葬于长湍金陵里先茔之对麓。后十六年己亥八月。议政迁其柩。改厝于东距三十里通济院艮坐之原。议政吾弟也。以余尝志夫人之初葬。令改为之文。江陵之金。以溟州郡王为鼻祖。曾祖赠议政府领议政讳得元。祖赠议政府领议政讳弘柱。考杨州牧使讳始熺。妣赠淑夫人龙仁李氏。刑曹佐郎宜相之女。夫人生以 景宗癸卯八月十六日。殁以 英宗癸未四月十四日。得年四十一。方夫人归于议政。年才十七。时吾先妣有奇疾。吾妻躬执爨。夫人左右执役。略无羞涩之色见于面目。及孤露以后。吾兄弟三人同居一室。则夫人处妯娌娣姒之间。一以婉顺。事大小必咨禀于长。无所敢自遂。议政有言。汲汲承奉。如将不及。其见余也。端髻正簪。拱手敛裳。有问则答。不问虽终日在坐。亦恂默而已。盖自始至以及临殁。未尝异其仪焉。故吾兄弟同居十馀年。析居往来又五六年。接屋朝夕又三四年。其于夫人本末。犹未能尽之。及夫人之殁。妯娌娣姒以至仆御。皆行哭失声。而吾妻泣谓余曰。斯人之善。夫子岂尽知之。家素
保晚斋集卷第十二 第 315H 页
窭。箱箧无宿储。而其为叔之衣服饮食。既鲜且丰。或有赢馀。不敢遗其私亲兄弟曰。君子之有。当奉君子。非吾所敢擅也。妇人之患。常以所幼习者。变易夫家之规模。而斯人则不然。平居循循。一惟舅姑之成法。此妯娌娣姒仆御之所共观感而哀惜者也。使斯人久于吾门。其益吾门大矣。言讫又泣。嗟乎。礼。妇人之善。不踰闺门。而诗之所载如泉水竹竿女曰鸡鸣。虽于妇人一言之善。眷眷咏叹。垂之简策。犹恐不章于后世。何也。礼言自治。诗主风动。妇人之所自为善与夫处妇人之善有不同焉尔。余其可以夫人之不自表见而不思诗人章明之义哉。我徐达城人。以高丽军器少尹讳闬为鼻祖。曾祖讳贞履。南原府使赠议政府左赞成。祖讳文裕。礼曹判书赠议政府左赞成。贞简公。考讳宗玉。吏曹判书赠议政府领议政。文敏公。妣赠贞敬夫人德水李氏。议政府左议政忠宪公讳㙫女也。始夫人多产辄不育。其殁也以免。亦不育。有一女。适进士李晚秀。昨岁戊戌。议政取从父弟命敏男潞修为之后。潞修娶参议李敬养女。今议政之家道稍成而夫人不及见矣。悲夫。铭曰。
有山峨峨。有水粼粼。相君至止。葬其夫人。夫人于归。
保晚斋集卷第十二 第 315L 页
二纪食贫。岂无子女。终靳诜诜。前啬后丰。厥理孔神。乃安斯宅。以永千春。
同副承旨郑公墓志
通政大夫承政院同副承旨兼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郑公文启字郁哉。以今 上辛丑正月。承命出守骊州牧。是年五月十九日。疾卒于馆舍。闰六月十九日。归葬于高阳古郡先垄之酉坐原。郁哉余之婿也。其大人大司谏公象仁泣而谓余曰。吾儿之本末长短。子尽知之。盍为文以饰泉涂也。余曰诺。古之撰人传志者。但举其为治大略而使人想得其出治之本原。故班固之传文翁传龚遂传召信臣。始终只及其治蜀治渤海治南阳一二事。而至今千载之下。宛然如见其人。岂在多言乎哉。余闻郁哉之治骊州也。每旬命题课邑士。时聚邑士于清心楼下试其文。既收券则引诸生登楼上。指示利病。缕如掌纹。士皆服其公明。邻邑士闻风兴起。私设场就考于郁哉。郁哉一一考阅无倦色。月讲邑之童子。申申以孝弟忠信。劝勉诱掖。若父兄之诲子弟。闻者感服相贺曰。借侯一年。吾邑其丕变乎。此文翁之招下县子弟诱进学官也。郁哉为人悫实无伪。其政亦如其人。有士夫
保晚斋集卷第十二 第 316H 页
争田质成。郁哉谓曰。此讼决之非难。然以士夫讼田。耻也。如不以为耻则吾当决之。于是两造皆愧谢。卒以息争。郁哉且善剖决。案无留牍。居数月。民不敢以非理干讼庭如水。此龚遂之以悃愊率民。使之安土乐业也。郁哉视民契活。若自己家内事。其或役民之有弊者。割己俸代之。民以受粜来。则恐其留邑底多费。躬至仓舍。随其来开仓量与。且以农桑之勿违时。眷眷诲饬而遣之。民爱戴如父母。削木为碑。各树里社。每出行部。妇孺以手加额。欣欣然相告曰。吾使君至矣。此召信臣之劝民耕稼力田。百姓亲爱。号为召父者也。亡何。郁哉欲归觐其亲于京师。鞴马将出。忽中风不省事。邑之大小男女朝夕问候凡三日。郁哉竟不起。邑民奔走巷哭。如丧其亲戚。多士相议。令官奴婢被发服丧。昔者文龚召三人之卒。亦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郑氏迎日人。高丽侍中圃隐先生梦周之后。本朝右议政忠贞公维城。佐 孝庙为国名臣。忠贞之孙寅平尉孝贞公齐贤。尚 孝庙第三公主。是郁哉之高祖也。曾祖讳台一。直长赠参判。祖讳志式。参奉赠判书。父即向所谓大司谏公。母坡平尹氏。正郎尚通之女。郁哉以 英宗庚申五
保晚斋集卷第十二 第 316L 页
月四日生。壬午。举生员一等。己丑。以荫补 懿陵参奉。历禁府都事,司饔奉事,司圃直长,军资主簿, 敬陵令。乙未七月。 英庙亲试士于崇政殿。京乡各取一人。郁哉居魁。 英庙喜曰。乃今得不负国之臣也。是冬殿试。特授佥知中枢府事。御月台亲受谢恩。赐乐游街。异数也。亡何。拜刑曹参议。今 上丙申。入银台为同副承旨。寻除兵曹参知参议。丁酉。遭毋艰。服阕。为户曹兵曹参议。明年辛丑。铨曹以骊州数递有弊。别择有声望文臣差遣而郁哉出宰焉。郁哉初娶判府事徐命膺女。早殁不育。再娶士人闵宗洙女。生二男一女皆幼。方郁哉之柩自骊至高也。骊民争先担运。不欲烦它邑。阖境士民。胥持鸡酒。襁属奠诔。由是柩不得发。家人恐葬期或愆。密以舟载柩而行。远近士民百十为群。设祭江干。绵亘十数里。骊故多文士。各为文叙情。余观古史循吏之传。必载民俗歌谣者。所以示其感人深也。于是以骊士祭郁哉之文代其铭曰。
忠贤尽智。岂必 王庭。分忧安民。维国之桢。显允郑侯。在古罕比。清白传家。冰玉励志。公来自西。割鸡牛刀。士乃诗书。氓则歌谣。五朔为政。百里返淳。民胡无
保晚斋集卷第十二 第 317H 页
福。未卒其仁。昔公来斯。皂盖飘飘。今公去矣。丹旐翛翛。公身虽归。公碑在口。长与江流。永言悠久。噫。莫之尚矣。后有太史氏为郁哉传循良。斯其为五裤两歧之馀响乎。
索笑庵黄公墓志
士好学短命。乃为士者之不幸。似若无与于道。然自孔门丧颜渊哭之恸曰。天丧予天丧予。而程门之于刘质夫。朱门之于吴伯丰。皆如孔门之恸颜渊。何哉。丧传道之人。使道中绝。殆无异于为道者之自丧。此千古为道者之同情。不以圣贤而有浅深也。余读金农岩昌协文集。见其所为黄公讳柱河之哀辞祭文。未尝不三复而悲其志。今黄公之孙仁煜以状来曰。先君子之治命也。愿有述。噫。仁煜之先君子。即余之外兄。余其敢以不文辞。谨按。公字叔辅。昌原人。始祖高丽佥议赞成事河应。自是代有簪缨。蔚然为世望族。公判敦宁府事讳钦之第二子。出后于郡守讳钊。郡守公即判敦宁公之从父弟也。曾祖讳淮。参奉赠左赞成。祖讳俊耇观察使。妣淑人尹氏。县监徵夏之女。公以 肃宗壬子二月生。为儿嬉戏。于园中得美果。辄怀以献亲。十一岁。随郡守公之邑。纷华声伎。视
保晚斋集卷第十二 第 317L 页
之若浼。惟日闭户以书史自娱。官吏属目以为异。己巳。 仁显圣母逊于第。公遂弃举子业。侍郡守公于东湖亭。舍傍小窝檐前有梅一株。公即扁曰索笑。定省之暇。默坐其中。俯读仰思。人莫窥其涯涘。盖公之学。谨节文敦孝弟。讲学以辅之。且将就有道而正焉。会农岩因士友间闻公得门路之正。欲与相见。癸酉。过吊郡守公。要公谈话。归语人曰。今日见黄叔辅。色温而貌恭。视下而言徐。步趋旋辟。咸中矩度。其志高出世俗外也。公亦见农岩之言论威仪。欲师事之。以生三事一之义。未可轻许也。明年甲戌。公携书笈访农岩于渼上。留连讲磨。农岩以畏友待之。相得欢甚。居数月。农岩与同志八九人。为文会于石室书院。公忽衣古冠服。执币具书。进立阶下。请以弟子礼见。农岩惊曰。叔辅仁明孝友。学问纯笃。可以为吾师。吾岂为叔辅师哉。逊让再三始许之。自是农岩悉以平日所闻见告语于公。公又讲究发挥于言行。当是时。农岩之门。从学者甚众。若其立志真实践履恳笃。则咸推公为第一。越二年丙子。郡守公遘疠。继妣具夫人续又患痘。屡滨危。赖公诚孝。俱得良已。而公则以忧告病。肉脱骨立。竟以是年七月七日卒。得年仅二十
保晚斋集卷第十二 第 318H 页
五。农岩驰至抚尸曰。吾道穷耶。斯人而止于斯耶。吾将以吾身累吾子而子先累吾。非子短命。吾命之穷也。及葬。手自题主。复为辞为文。以抒其哀。即向所谓三复而悲其志者也。公长身岳立。风标秀颖。与众人杂处。昂昂有离尘脱俗。意性和粹。喜怒不形于色。事父母处兄弟恩义轻重之间。曲当其则。故所后与所生两家大小长幼。蔼然有观感之效。至其行州里交朋友。则一以谦恭退让为主。虽卑贱。亦循循礼下之不倦。及见农岩。农岩曰。子之所为。不合于小学之教者盖寡。盍由是孟晋于大学事乎。于是公又切问近思。专用力于内。其进未可量。农岩尝论及门之士。以为倡学专恃叔辅。主文必待德哉。德哉即李公宜显字也。其后李公位三事典文衡而公卒无命。世或疑农岩之藻识得于李公而不得于公。然君子当论其常。不论其变。又况道之兴废。匪人智力所能容者哉。公娶达城徐氏礼曹判书贞简公讳文裕女。慈仁通达。妇德咸备。后公三十八年癸丑七月。寿六十二而卒。迁公墓合窆于安城治东加智谷负亥之原。初。公有一男一女。公卒后皆夭。以府使泰河之子格为之后。有文行克世其德。孙男仁煜。即以状请铭者也。铭
保晚斋集卷第十二 第 318L 页
曰。
得之全守之坚。不与以年。茫茫造化。孰主其权。独有馀芬。留在简编。百世之后。有足徵其贤。
先考文敏公府君墓志后记
先君子下世之明年。不肖为状。至领议政赵公显命之门。泣请墓碑。又至大学士李公匡德之门。泣请墓志。未几。赵公之文成而李公未及泚笔卒。荏苒十七年间。先君子交游零落殆尽。纪实之托。未有其人。则窃自念徵后不在多言。以赵公所已成之文。一竖墓道。以徵诸明。一瘗圹南。以徵诸幽。其为不朽之图则均矣。于是燔以陶瓷。叙其后如此。命膺文科弘文馆副提学。命善生员陜川郡守。命诚早殁。李徽中文科弘文馆校理。命膺二男。浩修生员即承重者。滢修为命诚后。四女。生员郑文启,朴相汉。馀幼。命善一男一女皆幼。李徽中三男。义凤生员,义骏,义龟。一女幼。
保晚斋集卷第十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