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礼墅集卷之十八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x 页
礼墅集卷之十八
 谥状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29H 页
赠资宪大夫户曹判书闵公谥状
公讳。字载万。自号龙岩。骊兴人也。始祖讳称道。高丽尚衣奉御。有讳懿。尚书左仆射。有讳令谟。上柱国太子太师。谥文景。有讳公圭。判兵部。太子少保。谥定懿。至讳愉。恭悯末。以大提学府院君。弃官退去。有讳审言。登贤良科。官至开城副留守 光庙朝屡徵不起。高祖讳世圭。内赡寺佥正。 赠承旨。曾祖讳宗胤。掌苑。 赠判书。祖思权。司仆寺副正。 赠右议政。骊城府院君。考讳仁伯。 宣庙甲申。文科魁元。册平难勋。封骊阳君。 赠左赞成。谥景靖。妣温阳郑氏。姬邻之女也。公生于万历丙戌。素不屑举子业。跌宕文史。砥砺名节。寓居于通津之凤翔里。盖其十世祖愉旧筑也。有四子。之钋,之钰,之釛,之鈛。女亦四人。长为崔汝峻妻也。崇祯丙子。朝廷以义斥绝北虏。当是时天下骚然。 明室将危。人知 国家以东藩。朝夕且被兵。公姊赵氏妇泣曰。脱有兵难。欲避于何地。公曰。 王朝所恃者江都也。吾家世受 国恩。自在胎息。已食君禄。义当与之存亡也。若江都破。则 国家无复可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29L 页
望。生亦何为。是冬虏果大至。 大驾入南汉。公挈家属赴江都。与诸子属义旅。明年正月二十一日。贼曳船陆地至甲津东岸。公倡率诸子及奴仆。把守信地。以待张绅之舟师。为协力同御计。及绅来而见其船上偃旗止鼓。公曰。此无战意也。已而贼且渡而绅弃船走。或谓公曰。事急矣。一只船挂在岸边。吾辈曳致。则可以走矣。公曰。士夫以义旅为名。临急先逃可乎。言未毕义将跳去。而师徒遂溃。公饬家属曰。必待吾指挥。慎勿轻动也。时公仲子之钰远在他所。公顾谓三子曰。久不闻 行在消息。八路尽为腥毡乎。弹丸一岛又如此。其将安归。姑还所寓。与家人处之耳。或曰。剑岛不远。俟潮落可入岛也。公曰。幸免非吾忘也。遂携一家偕入天登寺土室中。崔氏女遽曰。我在德浦。投水便于死。此来非计耶。公曰。苟能决死。无往不可。何必水乎哉。遂呼庶姊托曰。吾属今将死矣。姊年老必不见杀。须保此稚婴。幸而得全。则姊之功大矣。乃令其父母各记孩儿四祖及生年月日。佩其衣。又墨识于背。俾作他日考信。又使三女未笄者。如礼加笄于首。各服其服。列之坐。出解白细巾令自经。于是之钋与其妻李氏,之釛与其妻金氏,之釴与其妻柳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30H 页
氏,崔女与其弟三人。同日死。先时公谓其妾禹姓曰。汝非士族。岂必死乎。禹曰。妾舍主君。何可图生。公笑曰。吾以汝为爱死矣。汝志如此。何可夺也。禹笑谓公女曰。主君疑我有惜死心。不亦耻乎。当先死以暴我心。以故其死最先于人云。公嘱其奴曰。吾家十馀人同死一处。计绝归葬。吾死后毁此室掩之。魂气可相聚也。言讫即自决。实二十四日也。得年五十二。公之庶姊行至仙源里。闻一家皆死。痛哭曰。吾何忍独生。取所负儿授老婢。亦自决死。公从父妹亦入江华。遇贼拒不受污。骂不绝口而死。呜呼。江都之难。立慬取义者多。而若公者一布衣耳。当义旅溃散孤城见陷。设令避敌逃患。得保性命。其与身有职守而遗 君雉免窜者。已不可同日论。亦非有锋刃之逼屠戮之及。而舍命不渝。甘心捐生。此既难矣。况在仓卒之际。处置雍容。应诺烂熳。一家丈夫妇女并十三人。一皆视死如乐地。苟非平日华夷之辨熊鱼之决。深有见于所恶甚于死者。则大义殊节。安能如彼之烈哉。家世尚乎气节。闺训习于濡染。卒能致人纪。不坠风声。永树大东礼义之邦。赖公一门。增光于百世之下。则陶庵李文正公谓可与日月争光者。信知言也。公之本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30L 页
末事实。尤庵文正先生为之立传。即其已序列者。可推其所不言也。然其居家检身。言行细节。必多为后人法。而文献缺略。无得以详焉。可惜也已。窃稽公先考骊阳公受学于牛溪先生。夙称能文饬行。祖副正公 宣庙西狩。伏 驾前请效死勿去。外翁郑公为栗谷先生所取。将荐为台官。盖公胚胎前光所自来者远矣。至公从弟墡以翊卫从 昭显沈阳。遇事极谏。受知于 孝。考若都总都事埬。闻己亥大渐。椎胸气塞。人谁无天赋之心。而独闵氏有此。其源流可见也。至于公之阖门义烈。卓荦千古。越四年庚辰。 褒赠公父子官。并旌忠臣烈女十二棹楔。列立于凤翔旧第。至 肃庙甲子。又因大宗伯申晸奏闻加赠。 朝家阐扬。庶几无憾而未与于忠烈祠啜享。前后名硕之执政者。皆欲禀 旨施行。而一切迁就士林之惋郁。宁有既哉。属今年庚戌春。我 圣上望拜 皇坛也。命殉节家后人入侍。 俯询公颠末。 教曰。李忠显家四世八旌。人孰不咨嗟。而 赠参判闵垶十二旌闾。尤所卓然。一室之并时立慬。岂止旌赠而已。表异之举。不施于此家而何为。今始觉悟。甚恨固陋。加赠正卿。宣谥录后。此诚我 殿下褒忠奖节。旷古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31H 页
殊绝之典。 纶音一下。跛躄俱耸。所以定 国论而励后代者。可谓建天地而不悖。噫其盛矣。公之曾玄甚繁。不能尽录。而羽成以八世宗孙。来属请谥之状。自顾眇贱。惧非其任。而前贤文字可幸考徵。猥用檃括。参互纂次。谨上于太常。俾举易名之典。谨状。
工曹参判兼大提学吴公谥状
故太学士月谷吴公讳瑗。字伯玉。其先海州人。曾祖讳䎘。庆尚道观察使。 赠议政府左赞成。祖讳斗寅。刑曹判书。 仁显后逊位。以谏死。后 赠议政府领议政。谥忠贞。忠贞公第四子工曹正郎 赠,吏曹参判讳晋周。娶农岩金文简公昌协女。以 肃宗庚辰生公。叔父海昌尉讳泰周无子。取而子之。妣 显宗女明安公主也。天才夙悟。世谓之神童。七岁通孝经,小学。金文简公寄书曰。古者八岁入小学。汝能先一岁。可嘉也。甫成冠留意儒术。讲说论辨。蔚有老成之誉。试有司经义。遇正郎公宿作。公曰。士不可以欺主司。则自制之。竟得选。海昌公亟称之曰。吾为其志之不苟。喜甚于得解也。自后大小发解多居高等。 景宗辛丑。登增广文科。监台黄公梓为妇家属亲。始未觉其当避。乃即首实见黜。时年二十二。人皆为公致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31L 页
惜。公作文自警曰。早年登科。古人以谓不幸。况余衅险。苟保性命。策名科籍。既以公格见拔。则其免于速成易溢之灾。殆天之福我也欤。癸卯取生员第十三名。至戊申擢庭试壮元。例授成均馆典籍。谢 恩也。上召见宣酝。赐志喜诗。命即赓进谕曰。朝家无寅协之期。尔须知予意。公对曰。臣所勉。秉义事君而已。迁世子侍讲院司书。上疏论讲学进德之要。 上嘉之。留其疏不下。己酉春。复拜司谏院正言。时 国家甫平冠难。元恶在位如故。惩讨不行。荡平之论起。而忠逆混为一途。慨然上封事。极言 衮阙。无所忌讳。历论四大臣丹书之冤。以及逆臣柳凤辉,金一镜等倡不道。骎成称兵之变。上下累千言。靡有馀蕴。人多为公危之。然 上素知公戆直。止削其职。明年。始调兵曹郎。承 命为湖西御史还。以书状使燕。道拜弘文馆修撰。转校理。修撰闵公亨洙疏论贼臣李光佐窜甲山。公争之。出补利城县监。居数月。用馆职召还。尝试讲陆贽奏议。 上爱其六蔽之说。命公书进。公作六箴。随劄以上。其言恳质无浮辞。 上深纳之。公知上锐意求治。又上劄劝 上以诚实立根基。以刚毅励志。以宏大定规模。以严重尊体统。虚心以孚情志。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32H 页
舍己以勇迁改。恢量以祛忌讳。逊志以受规益。而附陈 圣德阙遗时政臧否。亦皆尽言竭论。而辞旨温厚。可诵而传也。公在经筵。务欲开广 上聪。其敷奏动引经义。往往切中时病。 上亦察其忠悃。颇优容之。先是李文正公縡暨名硕数三人。守志谢官。坚不膺召。 上屡下教严责。乃有吴光运疏以权势在下威福潜移为言。藏头没尾。辞故䵝昧。而所指斥则不可掩矣。公深恶其人。于 前席痛劾之。光运大恚投章讦詈。言甚危怖。公又洞陈曰。噫。彼小人伎俩。欲售己之计则必阿上之旨。欲挤人于祸则必因上之怒。至于易退难进之士。固尝积忤 圣心。而光运之龂断顾在于此。岂非乘 上之怒而欲售其祸心者耶。光运又疏憯诋有倍于前。公亦屡疏乞解馆职。 上竟罢公。久之叙还。玉堂兼汉学中学教授。入吏曹为佐郎兼校书馆校理升副应教。侍 上疏决。论权益宽居北藩。与贼连谋。事情昭著。不宜从轻论。 严旨特递。俄拜军资监正。未几以应教擢授通政大夫。为承政院同副承旨。自是屡入喉司。转至右承旨。历司谏院大司谏。凡为参议尽六曹。常兼承文院副提调。六拜大司成。所选举皆知名士。 上常怒一儒生。命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32L 页
考儒籍罪之。公以为 国家养士有道。今若按籍追名。是以待庶民者待士也。再上章力争。识者多其得体。寻除庆尚道观察使。台议谓公雅名文学而未试州县。不当遽授大藩。遂力辞免。旋为吏曹参议。公厌居要地。固不拜。至下吏罢。至三始拜。而非志也。为副提学者四。卒皆不拜。然有当言未尝不言也。初明史记 仁祖反正有诬言。自 先朝有使辄请刊改。至是年己未始竣事来。朝廷议告 庙称庆。公乃上章言礼有事则告。告 庙犹可也。称庆则未可也。我所以父母事之者。今既沦丧而无所因极。乃不免祈求于殊庭。以 皇朝十六帝玉板金樻之籍而其笔削与夺。乃藉于虏人之手。其可以是为荣而君臣上下动色相贺乎。疏出而士论韪之。翌年由吏曹参议进秩嘉善大夫。拜江华府留守。未数月迁弘文馆艺文馆大提学知成均馆事。由汉城府右尹。改工曹参判兼同知 经筵义禁府事五卫都总府副总管。因管筹司。秋扈 驾 齐陵还。疾转剧。卒于京第。庚申十月十日也。年堇四十一。 上嗟悼不已。且曰。文雅恭俭。一心忧国。逆臣中复几人欤。 遣中使护丧。自殡及窆。皆有司治具。墓于广州月谷坐午之原。元配权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33H 页
夫人。郡守安性女。左议政文纯公尚夏之曾孙。生一女。嫁郡守南公弼。继配崔夫人。郡守寔女。有三男。载纯文科行判书。载维郡守出后。载绍文科前承旨。二女婿。县监沈以镇。进士尹颐厚。载纯三子。允常早夭。熙常。渊常出后。一女适韩景履。载维取再从弟载絅子叙常为后。载绍取熙常为后。女适李在秀。庶子幼。南公弼一男。进士一耇。二女。适直长李羲云。适进士金基鼎。沈以镇继子至永。三女。适校理李羲观。适李执。适李羲温。内外曾孙并幼。公圆颡礼下。长不喻中身。而清和之气。溢于眉目。被服儒素。举止舒重。一见可知为岂弟君子人也。天性孝友。制行笃挚。九岁丧继母郑夫人。哀慕若成人。自恸早孤。每遇讳日。号擗之声如在袒括。爱诸弟尽其诚。教之必于诗礼。货财生产。不一及于燕语也。岁饥招集贫族。与之同爨。入则语家人曰。我有食无令客无食。客无食无令我有食也。有士人客死南中。穷不能丧。公闻而哀之。以庄谷倾囷而与之。其急人之难如此。然终身不以德于人者语人。人鲜知者。家事一委之庶弟。不问有无。州县馈问。少过于仪。辄郤之。常有以药蔘遗者。公谢曰。幸无疾。不敢留也。与人交。中心蔼如有所契。殆忘其身。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33L 页
一有不可意。亦望望然不可回也。其爱士如嗜欲。以身倾下。常恐不当其心。文酒造请。不避风雨。翰墨为会。风流遒长。半酣以往。天机动于酬酢之间。纵及于古今治乱贤人君子出处之节。悲咜忼慨。纚纚乎言之有味。听者为之忘倦。喜为山水游。意至辄一马出。不问远近。国内名胜。几无遗境。其视世间荣辱得失。无所婴其心者。立 朝久在经幄。常欲以孤忠格上心。出入风议。非不竭其忱诚。而时义所拘。言不见用。以公亲臣而重有人望。 上犹倚为心膂。不肯舍之一丘一壑。即其寤寐所眷。而终亦迟徊不忍去。间谓一二朋友曰。求田告退。子惟可。为在我则不可。遂泣下沾襟。知其心者悲之。为文章醇洁如其人。不以雕绘为能而自有典则。同时南雷渊,李晋庵,黄江汉诸公最有盛名。而至于笔势赡鬯奔放。则皆推公为不可及。诗又真澹冲。永得风人之旨。有集行于世。不佞观世既久而阅人亦多。公诚一代之隽也。当时大夫士所期望。不惟在于铺鸿藻焕王猷而已。使公少假以年。益进其德充其志之所存。则将见其卓有树立。大为吾道之光。以屏幪于士林蓍龟于邦家者。必无疑也。而不幸命之短矣。天意孰究焉。呜呼惜哉。判书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34H 页
谓余以犹及公游。宜详本末。猥托以请谥之状。自顾人微文拙。有不敢当。而平生慕尚。亦不忍固辞。谨叙言行大者。上于太常氏。
赠吏曹判书金公谥状
公讳弘翼。字翼之。自号默斋。庆州之金。系出新罗。远祖讳仁琯。高丽太师。至讳自粹。号桑村。官都观察使。丽亡引义自靖。不受我 朝官。有讳良秀。公州判官。讳堧。安州牧使。于公为高祖曾祖。祖讳好尹。 赠左承旨。考讳积。平陵道察访。 赠吏曹参判。见光海政乱。屏居不复仕。妣和顺崔氏。左尹远女也。公以 万历辛巳生。早治功令之业。文名籍甚。吾先祖月沙公每当试榜之出。先问公得失。其为先辈之所推重如此。又其侪友或指为瑞獜仙鹤。或诩以清冰寒露。见于文字间。至今传之。癸丑。登司马。 仁祖甲子。设公州道科。公初与焉。会 上命取本州人。故公遂被黜。前后凡中八解而竟不第。一世无不叹惜焉。其年除义禁府都事不就。戊辰。复拜迁掌乐院直长。升司宪府监察。壬申。由工曹佐郎出监连山县。居五年治绩大著。邑人立碑讼之。又以清简爱民。一境晏然。载诸本县志。丙子冬。北虏猝至。 上幸南汉。命徵三南兵。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34L 页
忠清监司郑世规。招聚道内兵马将入援。而有官守者无不鸟兽窜。公独慷慨泣曰。瞻彼孤城。危如一发。我虽有老父母。何暇顾私乎。时参判公与崔夫人。年皆七十馀。方在瑞山本第。公驰书告诀。又贻书勉戒于胤子。亟言邻倅弃官逃难为非义。更不及家私而惟以军事自励焉。即日诣世规军门。见授军器差员。领兵二千四百馀人。随世规勤 王。至水原山城。探行在消息。进次险川。遇虏骑充斥。会日暮敛兵少驻。诘朝贼自高峰乘雾而下。薄公陈势甚骤。公遂下马。身穿紫袍。手一剑。立于军粮堆上。指麾督战。已而虏骑奔突。我师崩溃。世规忽堕于岩石间。以自得脱。公大声疾呼。谓与效死勿去。而世规已不知其处矣。公乃令麾下兵不得移一步。战益力。贼望见公。认为主将。围公甚急。公手剑击之。杀十馀人。剑折。遂中矢而殁。则十二月二十七日也。公与蓝浦县监李庆善同时战死。庆善之兄庆忠家。去险川不远。翌年正月。寻其弟尸。公尸亦在傍。以所佩兵符辨之。牧殡于近村民家。仍有所记。备言锋刃之痕。遍于遗体。殆无完肤。连山官僮张士贞。随公于军。须臾不离侧。及公殁抱持大恸。终不去。为贼所害。士贞妻嫁士贞才数月。闻士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35H 页
贞死。又自缢死。世称连山三节云。公之弟文贞公弘郁。从 上在围中。乱已。陈疏请暇。始克归葬于瑞山治北席悬里卯向之原。后 赠左承旨。录用子孙。 英庙辛酉。 命旌闾。丙子。感旧甲遣礼官 致祭。其文略曰。湖西太守。河北一介。雪涕誓众。星奔 行在。单师遇贼。地塌山倾。尺剑奋勇。电掣雷轰。飏我紫袍。恬彼白刃。一曲险川。千古汾晋。逮今 上庚戌春。 上展拜 皇坛。招死难人子孙。公之后孙民柱八对。上问曰。尔祖谥号何也。对曰。无谥矣。临退。又教曰。尔祖果无谥耶。翌年冬。因大臣言。加 赠吏曹判书。 特命赐谥。 列朝之表章崇报。至此而益无憾矣。呜呼。公之所树。既如是卓然。则平日志行必多可书者。而岁月已久。文献无徵。虽不得以详焉。然当国家板荡之际。列邑牧守。类皆草间求活。无复为 王室效忠。而公以一县乌合之卒。挺身赴难。力抗强锋。卒之殉 国而后已。此可以见公所存之实。有不可诬也。窃观参判公祭公文曰。汝以孝友为心。事我以诚。即此数语。可徵公孝敬之行。本于天资。传曰。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是岂无所本而然哉。公初娶坡平尹氏。参判民逸女。无育。再娶海州崔氏。佐郎潗女。生一子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35L 页
二女。子士珍县监。 赠承旨。女长适洪世亨牧使。次适赵振耘。侧室子是珍。士珍子斗灿参奉。斗熺 赠参判。洪世亨子天龄县监。星龄进士。赵振耘子台辅,泰辅监役,恒辅。是珍子斗赫佥使,斗炜,斗煌,斗烨佥知,斗炫万户。斗灿子益庆,恒庆,晋庆同知,济庆。斗熺子泰庆,贲庆,赜庆,复庆同知益庆子汉昌府使。以下不尽录。乃者复庆之子汉龟。撰次公事行。属不佞为状。余以老病辞不获。就其所录。略加檃括。上于太常氏。谨状。
茂礼君谥状
公姓李氏。讳总。字百源。系出 璿谱。 太宗恭定大王之曾孙也。考牛山君讳踵。以谨宁君讳禯之子。出后于仲父温宁君讳䄇。妣县夫人文化柳氏。灵光郡事孝章之女。公生而聪明高洁。标致绝人。工诗文晓音律。例授茂礼副正。秋江南孝温以女妻之。仍游于佔𠌫斋金先生之门。与郑一蠹,金寒暄,曹梅溪,金濯缨诸贤。讲磨道义。一代士流。无不推重焉。搆别墅于杨花江上。扁其亭曰鸥鹭。自号西湖主人。以琴酒诗书自娱。一日入侍 讲筵。 成庙问江居有诗乎。公以所作对。 上称善曰。安平后一人也。锡亭下土田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36H 页
以宠之。及燕山时群奸满朝。公退居于江亭。具小艇放浪于钓徒渔夫之间以自混。或有权贵人踵门。则辄自棹而避之。公素精于琴律。凡有得丧欣戚忧愤郁悒。一切寓于琴而宣之。每酒酣弹数曲。忧念时事。慷慨激仰。继之以涕泣也。一日弹琴。琴䪨有杀声。再三更张犹如之。公大惊破其琴。翌日士祸作。秋江𠌫斋首罹泉壤之祸。公以𠌫斋门徒杖流巨济。后六年加律。竟被后命于谪所。即甲子六月五日也。后三年丙寅。牛山公与其五子同日被祸。是年秋 中庙改玉。首复公官爵。 赠都正。 肃宗乙酉。旌闾。 英宗戊午。感旧甲加 赠公明义大夫茂礼君。呜呼。公以卓异之姿。既限于国典。不能为当世用。散迹江湖。务自沉晦。宜其无与于世祸。而惟其高名峻望。积为群小之所忌。卒不免于党锢。斩伐之际。向使公庸碌无甚异于人。则未必见害若是之酷也。公平日言行必多有可书者。而惨祸之馀。子孙零残。世代寝远。文献无徵。其生年月日。犹未之稽焉。则他又何详焉。犹其散见于诸公文字者有曰。百源天姿冠世。风仪简重。骨法粹美者。秋江集所载也。其为人不羁。有经济才略者。梅山录所赞也。气大志刚。才博识奇。题诗赋不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36L 页
为草。视爵禄如弊屣者。筱丛子所撰墓碣也。据此数语。可以想见公之为人。然此特言其风猷才气耳。当癈主之淫虐也。仇视士类。设刀钜鼎镬以待之。一时贤士无一幸免。而公能死于此时。与𠌫斋寒暄诸贤同编于党籍。此其所以为公也欤。后有欲知公者。盍于公之世而求之哉。公凡前后娶。南夫人。早卒无育。继夫人平壤赵氏。忠义卫见知之女。生四男一女。男长丹阳守溪。次顺阳守某。次昆阳守某。次洛阳守某。女适府使尹士贞。策靖国功。封瑞原君。丹阳娶郡守柳寿聃女。再娶县令申世卿女。俱无育。取顺阳守次子远为后。郡守。昆阳。娶县监洪贵孙女。生二子颠𩕳。参奉。顺阳。娶司议边寿杨女。生二子逸远。逸参奉。洛阳娶县监朴胤陈女。生二子守诚守益。瑞厚二子。长彻县监。辕司评。女适参奉朴世雄。内外曾玄。多不能记。公被祸后今几二百年。尚阙易名之典。士林之嗟叹久矣。今 上某年。特命 赠谥。乃者公十世孙命秀。以李经历万运所为状。谒余。余以老病辞不获。就原状撮其槩。以告于太常氏。
巡抚使宋公谥状
公讳侃。字 。砺山人也。以高丽枢密院使惟翊。为始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37H 页
祖。其后三世。皆有高官。至讳松礼。以平难功。封府院君。于公为七代祖。高祖曰某。中郎将。曾祖曰某。缮工令。祖曰某。中郎将。考曰某。有子三人。公其长也。公事世宗文宗端宗。官至嘉善大夫。景泰乙亥。受 端宗命。巡抚南方。将还。闻 端宗逊位。直向宁越。复命辞归。痛哭失声。守校愕然欲收之。有一老吏在傍。私谓校曰。君当谨所守而已。奈何欲祸人。守者乃止。公径归砺山。杜门绝世事。及 端宗薨。走入穷山。服丧哭尽哀。遂隐于兴阳马轮村山亭。后十馀年。家人迹而得之。仍居于山亭之西。常纵酒大醉。狂走街路。或登山临水。放哭不已。山叟野老无不怪之。目之为狂公。尝自号西斋。携两弟而终焉。土人至今称为西斋洞。自卜地于乐安郡薇院之上。遗令葬焉。呜呼。公之可见之迹。止于斯而已。历官生卒年月配匹姓氏。皆莫能详。平日言行之美。又恶可得而徵诸。盖当 庄陵之世。时事有至难言者。如六臣诸公之杀身殉主者。固炳烺于一世之耳目。而其馀或遁世自弃。或托疾不仕。类皆隐约其迹。人不得窥其际。即有一二知之。拘于时讳。又不敢名言称道。此所以当日诸贤之往往沉翳而无传也。方 端宗之在宁越也。所尝北面者。莫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37L 页
不觊利趍时。无一人为旧君尽义者。而公独复命于上王。遂退去穷海之徼。终身不复仕。其卒能免于祸者天耳。而与六臣之死。均之无愧于自靖之义也。公有五男曰。孟儒,仲儒县监,季儒,伯儒,叔儒。五男各有一子。曰思安,思平相礼,思权生员,思元,思文。其后益繁。散居湖南。而居兴阳者至累百家。公之六世孙大立。以忠武公李舜臣荐。授倡义别将。丁酉倭变。力战死之。其子谌。丙子胡乱。殉节于铁岭。父子并 赠职旌闾。有讳建。以助防将。死于壬辰。讳真夫以训鍊副正。死于丁酉。又有以孝著于乡里者至七八人之多。有宋氏忠孝录。行于世。噫。公之节义。历数百年而世无知者。今 上辛亥。祀 庄陵有感。咸举阙典。当时贤士之隐晦未著者。并加搜剔褒赠。而公遂膺节惠之命矣。乃者公之十二世孙志行。以太学士黄公所为状谒余。余以老病辞不获。书此归之。俾告于太常。
吏曹判书闵公谥状
公讳镇周。字孺文。骊兴闵氏。显于高丽之世。自尚衣奉御称道冠冕奕舄。号为名阀。入 本朝。文宰遗逸相承而作。至左赞成讳齐仁益大昌。寔公五代祖也。高祖讳汝健。长兴库令。曾祖讳机。庆州府尹。祖讳光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38H 页
勋。江原道观察使。父讳蓍重。司宪府大司宪。 赠左赞成。与仲弟文忠公鼎重季弟文贞公维重。一时并显。望重儒林。妣礼山洪氏。南原府使之女。大司宪履祥之孙也。公生于 仁祖丙戌。器度沉毅。制行笃厚。伯氏参奉公镇夏。早有盛名。时人目公为联璧。举显宗季年司马。筮仕冰库别检。以 仁显王后嘉礼傧者。升迁活人署别提。改宗簿主簿。出监平康县。擢肃宗甲子文科。拜礼曹,兵曹佐郎,司宪府持平,四学儒生等。以尹极与人书语侵李文成公。声罪通告中外。四馆及泮任。皆党拯。乃反施罚。学儒遂至疏启。迭诋朝著纷闹。公酌其是非轻重。务为称停之论。 上虽不从其启。而引避则优容 特命出仕焉。递拜兵曹佐郎。还持平。又转兵曹正郎。间为持平。受命为关西暗行御史。劾贪吏严边禁。还朝所论列。多见施行。选入弘文馆。累除副修撰,校理,司谏院正言,吏曹佐郎,献纳。又兼校书校理,知制教,南学教授。复拜吏曹佐郎。党议渐痼。其忮士流者。不悦公家。动辄加戚里之目。公力辞铨郎。大臣相继陈达督出。终不膺命。复拜献纳。再还吏郎。递拜副修撰,汉学教授。又迁献纳。罗良佐等。以尹宣举门人。称以为师辨诬。辱尤庵宋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38L 页
文正公语绝悖。 上亟窜良佐。其党之在政院三司者。争请反汗。掌令李宜昌疏语尤憯。公以为宜昌毁斥儒宗。实斯文之变。乃措辞严劾。则正言崔锡恒。敢侵诋大老益无惮。公举此斥遆之。湖南科主试官权持。以拯徒出策题。显嘲山林儒贤。公遂论启。请并罢诸试官。又泮官尝有斥牛栗两贤者。不敢入谒圣庙。包羞行公。公亦纠发汰去。属 上命卜相。加卜至五。领相金公寿恒左相李公端夏。请对禀旨然后。赵师锡始得大拜。公慨然曰。置相大事也。而苟艰如是。遂投疏陈戒曰。人君之职。莫重于论相。大臣之任。惟在于荐贤。而一日之内。六加枚卜。举措颠倒。听闻骇惑。领左二揆。眩于 天意之攸属。始若循序而计资。终归禀命而取旨。此岂 殿下思得贤佐之意。亦岂古大臣以人事君之义乎。自有此事。人莫不惊怪忧叹。而受 殿下耳目之寄者。终无一言匡救。亦 殿下独运乾纲。不恢言路者。有以致之。 上始温批责之以惹起闹端。而继有 严教。承旨申懹,玉堂徐文裕等。皆救解。及大司宪李秀彦上疏有曰。加卜异常。实前世之所罕有。骤见惊惑。岂特闵某然哉。 上怒益甚。批报愈严。至曰。唱和前后。论议层生。其愚弄国家。轻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39H 页
蔑大臣。在国法断不可模糊处之。人皆为公危怖。呈告见遆。杜门调病。会有北关暗行之 命。凡关防设施。军民疾苦。无不爬栉陈列。而一皆准老峰公馀规。吉州赵重峰俎豆。亦老峰公按道时所创也。因公所达。赐额致祭。 徽陵卜葬。为都监都厅。历副应教。拜掌乐院正。用敦匠劳升通政。参知兵曹。出为茂朱府使。 仁显后逊位。士祸大作。公弃官归。甲戌更化。拜庆尚道观察使。旋擢嘉善大夫江华府留守。将筑文殊城。庙议使公管蕫。 上又引见。示委畀意。公殚诚经纪。城堞既新。缮械练士。阴雨克备。升通津为府使。以金浦军丁移划江都。俾守列墩。又设伽蓝募入缁髡。储兵宿粮。措画有条理。翌年移拜兵曹参判。庙堂方讲定文殊守城节目。启请仍任。未几。内迁行大司谏。初南九万当轴。力护张希载。国论大起。忌士类在朝。多出之于外。公亦首得岭藩。公议颇不平。则遂移分司。名虽升秩。实摈之也。至是将还朝。吴命峻以台官。疏论金公镇圭。仍及戚里权盛。公不自安。陈疏乞免。兼活人署提调。连拜兵曹参判,都承旨,大司谏,礼曹,工曹参判,都总府副总管,同知义禁府,成均馆事。荐为平安道观察使。西土荐歉。公私盖藏俱空。辞陛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39L 页
时请留江都移转米在本道者。补赈资。既到任。又贷出营储银钱及江都木绵。贩殖取赢。又移海西船粟。又自备四万馀石。划俵列邑。计口分哺。馀者别置赈恤库。以备来岁水旱。旱灾复酷。自 上命致祭域内饥民死者。公驰启五载设赈西路最甚。请于本道南北别为降香。以慰近年沟壑之冤。赈政才罢。众瘼纷如。公方整顿簿书。釐改宿弊。适因左相尹趾善疏。至被削黜。先是以岁荒禁道臣双轿。会迎敕备仪。公亦从众乘轿。非独犯也。箕营有所谓泉流库。即为两国使行策应而设者。殖利需用。自是旧制。公遵例放债。得以取息补赈。被谴后替代曾未一旬。势不及收杀。玉堂尹趾仁。欲执此媒孽。公疏论该库别将李徵文贷湾人二万金重货。宜考律勘罪。寻除都承旨,礼曹参判兼冰库提调不就。逮西查状到。财货出入。皆有可据。间多已捧其未收者。方次第备纳。即无以为辞。则罪徵文稍过时限而已。经营挤陷之计。竟莫售焉。复拜都承旨。公始疏暴本事颠末。又除同义禁,汉城府左尹。持平李坦。袭趾仁疏论西事。请令备局索十馀年监司重记。严加明劾。弼善丁时润。踵坦而起。用意亦深。应教李公健命为陈疏发其情状。 上深是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40H 页
之。又拜都宪及户,工曹参判。以谢恩副使赴燕还。拜右尹遆除右尹兵曹参判,弘文馆副提学。移拜吏曹参判。公尝累辞铨郎。及是尹趾仁,宋徵殷等论斥公从弟忠文公。辞极危险。至有戚畹冒居要地之语。公上疏恳辞曰。臣于本曹郎官。累叨辄辞。岂有前不堪备员于郎僚者。今可以承乏进据于亚席哉。并与槐院提举筹司堂上而一切皆不行。公辞铨三朔。疏几十上。不得递。则始黾勉参大政。迁太司成。又还吏曹参判兼同知春秋馆,成均馆事。擢拜兵曹判书。又兼备局有司之任兼右副宾客,司译院提调。公劳悴成疾。请急不许。特遣掖隶赐骆粥问疾。 仁显后议药厅设。强疾参候班。殆不能供职。湖,岭兵阃。久未出代。大臣请令次官议长官差送。公又陈疏乞寝次官问议。亟遆职名。以存国体。不报久之。以大臣言蒙解。由大司宪。拜吏曹判书兼尚衣院提调。秋擢拜判义禁府事。禁府方有科狱。狱囚中有嫌不可按劾者。疏陈情势特许递。公旧患风痹。一日又暴发。告终于白门外居第之寝。辛巳八月二十四日也。春秋五十五。翌日讣闻。 上震悼。别赐丧葬祭需。 东宫又命择送棺板一部。遣宫官吊之。 仁显后方在大渐。遣中官慰问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40L 页
丧次。葬于骊州三田洞负壬之原。后以季子参从勋赠公议政府领议政。公礼貌美髯。气禀庄重。涵濡于家训礼法之中。已能遵蹈绳墨。自在少时众皆期以公辅之器也。连哭同气殇丧。而母夫人哀伤成疾。昼夜扶护。药必亲煎。及荐丁巨创。守制穷峡。祸憯百罹家计荒寒。而馈奠哭踊。情文备至。弟妹皆幼。提挈诲谕蔼然。其爱弟又早夭。有遗腹一子。抚育无间己出。伯氏无嗣。赞成公重大宗。以公第一子为后。未娶而又殇。公时有一子承洙。诸父兄不忍又令出后。公曰。宗事为大。我则设无嗣续。宁为班祔。人莫不为之嗟叹。老峰公荐棘西塞。凶徒方请加律。公苍黄赴省。中路得病。行不少淹。从弟丹岩相公。与同间关。请少调息。终亦不听。尝称说此事曰。其至诚不可及。老峰公疾渐笃。公与文孝公日夜侍侧。不解衣带殆三年。夫人产病滨危。亦不暇顾。儿生二齿。终不得一视而闻其夭矣。奉先之节。尽其诚虔。晚年虽婴奇疾。大小祀必躬参乃已。皋复前一日。祖妣讳辰。亦晨起拜庙。平生无疾言遽色。不喜论人长短。不喜与人追逐。诸从腾显门阀颇盛。常蹙蹙然临渊集木如也。当官畏慎。辄曰。恐失家传谨拙之风。然持论侃侃。凡于阴阳消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41H 页
长之几。儒门是非之辨。必正言竭论。虽犯众怒。不少挠也。其居铨当朝论岐贰。秉心至公。不动于浮议。同时僚佐皆异己者。亦叹服私相语曰。独见今世士大夫。廉察西北边。小堡穷村。靡不遍历。北行时病不堪。扶舁前进。馆人悯然劝留。亦不肯暂休。此固尽瘁之节而末疾亦祟于此矣。于书极淹博。经书亦多成诵。虽疾病委顿。文簿倥偬。手未尝释卷。至会心处。取彩笔加点。欲久不忘。由是丹砚不离左右。酷好古文辞。自为举子时。为文必典瞻遒健。独不以词华衒于外。世罕有知者。治身俭约。布衣弊席。萧然若寒士。赴燕不市一卷书。虏中赏赐。悉输湾府箕营。旧例赆行白金颇优。初无所用。如数还库。上价徐相国文重叹曰。闵公实有畏知之清矣。呜呼。以公圭璋之质负柱石之望识虑诚力。足以辅匡君德。㐅安邦家。骎骎乎岩廊燮理之任。而始不免为时人齮龁。使公臲卼荣路。专怀逡巡之意。卒亦阨于年。未究才猷之蕴。岂非世运所关也哉。配迎日郑氏。进士尚徵之女。右议政忠贞公维城之孙。卒于辛卯。葬府君墓左。男宗洙。未冠而夭。承洙县监出后。次应洙。魁司马登文科。为右议政。县监一男百亨。县监。五女婿曰。都正李绶,判书李鼎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41L 页
辅,县监洪启重,府使李权中,县监宋益钦。议政有二男。长百行文科大司谏。百昌魁司马文科承旨。百亨无子。取再从弟百宗第二子台赫为嗣。魁文科今参判。生三男一女皆幼。百行无子。取弟百昌子济烈为后。户曹正郎。百昌一男。即济烈。又取族子命赫为子。进士。有二男五女。余生也后。每以先世事契之重。彷像风范。窃致慕挹。乃者命赫猥属公请谥之状。自念官非文谱。身亦衰朽。惧莫敢纂列先辈懿德茂绩。谨就家状。略加檃括。告于太常云。
判尹韩公谥状
公讳师直。字汝温。西原韩氏。咸祖高丽太尉兰。入我朝左议政西原府院君确谥襄节。五世祖讳应寅。右议政清平府院君谥忠靖。高祖讳德及。同知敦宁府事清宁君。曾祖讳智远。少有器局。 孝庙大有为。求将材。内舅慎独斋金文敬公特荐之。拜宣传官。未几卒。 赠左承旨。祖讳圣龟。 赠参判。考讳配渊。生员赠参赞。公以郡守讳配厚子出后于季父参赞公。公以 肃宗乙亥生。自幼体容端重。气度温雅。陶庵文正公李先生奇爱之。及长请业。先生亟称天姿近道。弱冠出入泮庠。制作一出。人多传诵。丙申儒门是非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42H 页
起。公与尹公得和陈疏。痛言尹拯事无遗力。始 圣心不甚开纳。卒乃洞悟严处之。 景宗辛丑。同仲氏中增广司马。戊申丁父忧。庚戌,壬子荐遭所生二亲丧。 英宗十六年。始拜义禁府都事。换内赡寺奉事。其明年。又丁大夫人忧服阕。由翊卫司副率。迁升东部都事。入刑曹为佐郎,正郎。出为盈德县令居四年。移守旌善郡。才数朔。坐盈德事见罢。后御吏见旌善民树铁碑。去后思至出涕。 启达其状。即蒙准职调用之命。至甲戌。公年已六十。擢增广丙科。拜礼曹正郎。连除正言,持平。时行弘文录。以公年老见沮。选部举拟献纳。盖亦选也。掌试关西。升掌令,司谏,执义。俄又拜侍讲院司书。因升弼善,辅德。 东宫教曰。自在桂坊。已知有经识。每当进讲。注意临听。有可咨访或特召之。公感激殊遇。知无不言。尝 令新具一屏。工画者已来待。公达曰。此无补于睿德。请书古人格言。以代盘盂常目。 世子欣然许之。乃书朱夫子敬斋箴,范浚心箴。其后 临书筵谕曰。屏书不独为修省之道。笔法亦佳。余甚爱玩。间授军资监正。充燕行书状官不赴。为江陵府使。乙丙饥荒。关东尤甚。既下车。慨然以全活一方为己任。减捧蠲徭。悉殚诚力。数千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42L 页
饥口。卒无捐瘠。李相国𪻶抵书曰。古人言活千人。子孙当封侯。今公所活。岂无阴报。及岁改省野劳农。秋果大孰。乃选乡秀。讲学课试。大振学校之政。一境风动。于是以治最升通政。为承政院同副承旨。升至左副。历骑省佐贰。拜司谏院大司谏。壬午复入骑省乍罢。是岁遂大归田舍为终焉计。翌年复拜谏长不赴召。谪原州旋还。乙酉年。满七十。升拜同知中枢府事。改汉城府右尹,户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事,都总府副总管。未几升嘉义。复为左右尹。转拜司宪府大司宪。年届八耋。准格升资宪入耆社。 上命入侍。手涂公面乙字。仍命进退。教曰书乙字。以卿生乙亥也。又以 御笔书特授知中枢其宜拜灵阁二句十字。又问子孙有几。对以只有一孙。又命待窠调周。异数也。当是时 圣寿弥隆。廷臣耆耇。多跻崇秩。公最蒙优老之恩。肉帛之颁。无岁无之。与宴赐爵。赓歌前席。一世荣之。连拜知义禁府事,汉城判尹,都总管。明年升崇政。又明年丙申。升崇禄。闻 上升遐。苍黄入赴。与耆社诸僚进香。自是以来。弓剑之痛。与疾弥笃。戊戌六月十八日。考终于乡庐。寿八十四。讣闻之日。撤朝市。遣官吊祭并如仪。葬于安山先茔下。贞夫人李氏。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43H 页
宗室全山君深女。有一子二女。子泰谟先殁。女适参判李硕载,士人徐奎修。泰谟有子克裕。克裕子用敬夭。二女婿。李在荣,徐厚辅也。公为人敦凝恺悌。自持若静女在闺。与人处绝无浮扬之意。精神内蕴。应事裁物。绰有运用也。天性孝友。宗党咸服。其侍母夫人疾。尝粪祷天。五年中连遭巨创。哀毁成疾。而不脱衰经。诸从贫穷。亲爱无间同气。为之筑屋。以资其生。严冬盛夏。辄念其寒暑饥困。一衣有馀。一味有甘。必分而后乃安其心。丧葬而敛埋。婚嫁而资送。以及疏远。无有未尽。教子孙不以声色。严加捡束。常曰人家后生多不肯久坐于父兄之侧。吾不愿汝曹效此也。暇日纵谈古今贤人言行出处。至于 国朝故事。使听者忘倦。早游先生长者之门。博闻多记。词藻夙茂。功令文字尤其所长。劝课少年。时或自制。俾知篇式。乡邻之贫而失业者。家率而教之。多所成立焉。公少清羸善病。饮食起居摄养有道。酒户甚宽。平居未常引满。所处一室。不设帷帐。逐日盥漱。燕坐渊默。世间悲欢苦乐。漠若不关于心。由是精力老益康旺。居不倚枕。行不扶杖。萧然一床书。不废玩乐。虽在沉疾之中。和杜诗为课。见者感叹。临终整暇。处后事无所遗。亦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43L 页
可见所养之力也。窃惟公少时才名盛飏。抱负有蔚。华国之业需世之具。凡士夫同辞期望。曷尝在小哉。老而登第。能致高位。非不荣且显矣。计其践历则未可谓展其平素之蕴。而在今日黄耇典型。无所彷像。呜呼悲哉。谨具状。告于太常。
赠吏曹判书赵公谥状
赵公讳廷翼。字翼之。其先平壤人也。贞肃公仁规。忠肃公琏。文靖公德裕。继世崇显。事载丽史。七世祖按廉使胤。寔为开国功臣浚弟。及丽亡改名狷。以表其志。逃隐清溪山中。卒谥平简公。生讳铁山。登丽朝文科。为本朝中枢院事。生讳轼屡除职。两世皆用按廉遗训。终不就仕。卜居于通津府东。取清溪山洞号。名其地曰元通。所托慕者深矣。高祖讳又新。咸阳郡守。曾祖讳漙。文科副提学。祖讳昌生早卒。考讳寅。负气卓荦。光海斁伦。有除不仕。归元通洞不复入京。自号江湖散人。遗戒勿书寝郎官名。妣全义李氏。县监 赠吏曹参判韡女。公容貌端秀美须髯。风仪出人。才气发越。少时声振科屋。或贯三场。慨然慕古人大节。不肯以章句儒自处。笃学力行。自号乐道斋。当世名胜如姜雪峰,蔡湖州。以至李忠显惇五诸公皆慕与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44H 页
之交。时望可见也。内行淳备。亲没庐墓。终三年啜粥。奉几筵墓侧。朝夕上食。率两弟。手捡具以进。意少歉则辄自挝焉。当终制柝产。公泣曰。吾所有足以供粢盛。悉取前所受臧获田土。属诸同气。 仁庙闻公孝友。锡赉而褒之。丙子冬。北虏称乱。公率眷依江都 庙社所驻。甲津既不守。凶锋甚急。公谓其配李氏曰。吾家世笃忠孝。平生读书。正为今日用。引佩刀欲自裁。李氏夺其刀先决。公治殓讫。虏见公举止类宰相。遽以鞍马诱逼之。公怒骂不屈。虏于是乱加捶射。公旋投绝壑以死。丁丑正月二十五日也。年仅三十九。公两弟来求尸。见四五矢镞入肤。齿挑而拔之。李氏籍礼安。都正浚之女。死先公一日。 朝家命旌烈女。赠公左承旨。内外节烈在古绝稀。合葬于元通之先兆。男曰猷。亦将从死。公执手戒曰。吾为士子。义不可苟免。而汝乃独子。宗祀之托有所重。自书世系。藏其衣里仓卒被掳去在虏中。一日困睡。梦先公言今日当有人寻汝。俄二旧奴来言。公叔父为赎公资送。时适先公祖载之夕。忽闻哭声自远而近。一家惊喜。若得从天而下而其还也得及葬日。不惟公之孝感。亦见先公正气毅魄有不随化而没者矣。猷志在复雪。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44L 页
投笔中武科。官至统御使。盖念江都之乱。自仙源金文忠以下立慬者。无不阐显。而以公临患捐生之节。未免沈晦于百馀年。乃至我 圣上二十年丙辰春。亲享 皇坛。兴怆于 崇祯忠义之士。 命史臣裒辑诸死难者行迹。 览公姓名。 特令选曹加 赠正卿。 命太常议谥。呜乎。此实高百王励千载之盛举。非我 圣上尊周之感下泉之思。则曷树其风声如是哉。凡谥法必视品阶。故从古忠贤卓然者。或从卑位得之。而以韦布膺节惠之典者。惟近世金益兼,闵垶,申曼数公而已。然无待乎左右之敷奏而感自渊衷。特加表扬者。又未有如公之盛。则虽谓之掩前数公可也。猗欤休哉。统御使有五子。世雄府使,世杰佥知,世发,世成府使,世基,女适兵使李行成,李万甲,统制使金重元。诸房所出嫡庶男女。不可尽载。就其中登科甲者曰。府使健。左尹傧。统制使儆。兵使脩。倓。俨。营将契。武而参议侹文也。玄孙东渐御营大将。启泰,晋泰,济泰,东夏秩皆亚将。今重臣心泰以前元戎留守华城府。辱托余易名之状。自以老荫猥不敢当且耄及神昏。矢谢笔砚。则重臣乃言前因 俯询。已以属托之意。仰对于 榻前。义不可他图。余蹶然惶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45H 页
怖。未敢复辞。谨据家状。略用檃括。以备太常取考云。
领敦宁府事金公谥状
公讳履素。字伯安。自号庸庵。安东金氏。以高丽太师宣平为始祖。世有冠冕。七百馀年当我 仁祖之世。有左议政文正公清阴先生讳尚宪。道学节义。名振华夷。即公六世祖也。高祖领议政文忠公讳寿恒。 肃宗己巳。与尤庵宋先生先后被士祸。曾祖领议政忠献公讳昌集。 景宗辛丑。同三大臣决策禁中。建英宗为储嗣。群壬诬成大狱。及冢子若孙并罹惨祸。祖讳济谦。官右副承旨。 英宗朝特赠吏曹参判。后以公贵加 赠至左赞成。考讳坦行。通政大夫南原府使。妣 赠贞敬夫人清州韩氏。通德郎百增之女也。公 英宗乙卯十一月二十五日辰时。生于外氏第。 当宁戊午八月二十四日戌时。考终于汉师安国坊寓第。享年六十有四。 英宗甲申春。 上以岁回涒滩刱设科。名曰忠良。只许虏难时忠臣后孙及皇朝人遗裔赴试。 亲擢三人。即日唱第。 命于告身。勿书乾隆年号。公既中丙科。假摄堂后权知承文院副正字。 除侍讲院说书。上疏辞以失学无闻不敢膺 命。且引敬姜童子备官之语。愿假暇读书。兼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45L 页
陈僚嫌。 上批曰。既登忠良科。今年为此任。噫。岂偶哉。以疏中所引敬姜事观之。尔之读书可知。何必请暇。又曰。古者玉署之臣。有进讲册子令读之规。尔须直春坊。身自读劝讲焉。既而违 召。命参下官只推。盖特 恩也。丙戌。复 除说书以在外递。丁亥春。又以说书疏陈僚嫌。承 严教谪甲山。中路蒙 宥。时或谓新进处义。不敢过也。公曰。处义之谨。当自新进始。不为变。遂被是谴。先辈多韪其所执。是年秋。三 除承政院注书。十二月。丁韩夫人忧。同月因曾经说书升六之 命。同升六品。戊子。参堂录。庚寅服阕。 除吏曹佐郎。俄 除弘文馆修撰。升校理,知制 教,汉学教授,司谏院献纳,南学教授,副校理。寻 除北评事。以病未赴而递。又 除副校理,侍讲院兼司书。以在外递。旋 除副校理。以不参陈贺。被台论而罢。辛卯春。 除侍讲院兼文学。夏。 除沃沟县监。冬。以 肇庆庙大祝劳。升通政。壬辰夏。入为承政院司副承旨。再以僚嫌递。 除礼曹参议。寻归骊江。甲午。丁议政公忧。丙申三月。 英宗大王升遐。入京奔哭。九月服阕。历司谏院大司谏,兵曹参议。是冬出为江原道观察使。丁酉冬。再疏辞。寻因事坐罢。戊戌夏。拜大谏。连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46H 页
除右副承旨。以 延祜宫上册印时礼房承旨。特加嘉善。升右承旨。历都总府副总管。己亥。 除兵曹参判,都承旨。冬。以内局厨院嫌端陈章削职。叙 除汉城府右尹,成均馆大司成。庚子春。拜刑曹参判兼同知实录事,同义禁特进官。以嫌递。拜大成兼尚衣院提调。移大司宪。史事毕归骊江。是年 除大宪者四。除兵曹参判,同知春秋馆事,都承旨,副总管者一。辛丑春。 除大宪。以未肃拜再承 严教。仍 肃命。夏递付军职。 除副总管兼实录厅堂上。以史局故递总管。秋。 除大谏。旋归骊江。壬寅春夏。六为大成。一为右尹。大宪并以在外递。复 除大宪。时有 亲临鞫囚之举。遂入京。寻承 严教罢黜。叙 除奉常寺提调,礼曹参判,副揔管。又 除吏曹参判。以僚嫌三违 召。特 命仍任礼参。癸卯春。连 除吏参,都承旨,刑参,造纸署提调。归骊江。复 除左尹,都承旨,吏参,户曹参判,大宪,同知 经筵事,差备局堂上。又 除都承旨。并以在外递。秋 除礼参,副揔管。旋递揔管。 除尚衣提调,都承旨,兵参,副揔管。又 除同 经筵,副揔管,户参,都承旨。特升资宪大夫,汉城府判尹。俄 除大宪。移都承旨,判尹,知 经筵,差筹司,句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46L 页
管堂上。冬。承 命抄饥户。甲辰春。坐不参 经筵。大臣请罢。旋仍判尹,备堂。又 除典医监提调。夏。 除都揔管即递。 除内局提调。以职务相妨。特递京兆本任。 除礼曹判书。因备堂联疏讨蔡济恭。 命罢职。寻叙。秋 文孝世子册礼拜册礼副使。升正宪大夫。 除大宪即遆。寻除吏曹判书。因吴始寿复官。与从侄文淳,尹相蓍东联名疏争。又于筵席陈始寿本事力争。后以洪凤汉宣谥不可举行违 召。以事特罢。冬叙 除议政府右参赞,内资寺提调。移判尹。乙巳春。以在家出禁。领相徐命善筵白请罢。即归骊江。寻蒙特叙。还差备堂。连 除观象监提调,知春秋,判尹,同 经筵,同成均。夏差贡市堂上。 除礼判,司圃署提调。秋 除掌乐院提调。冬 除都揔管。差承文院提调。除 世子左副宾客,知 经筵都揔管。丙午春。移刑曹判书。转大宪,礼判,知春秋,右副宾客。又 除吏判。上疏辞 不许。四违 召。有问启之 命。仍待罪 阙下。特罢旋叙。夏为都揔管,知敦宁府事。差贡市关东勾管堂上。移拜刑判。连 除内局提调,典牲署提调。寻递秋判。 除知敦宁。秋 除观象提调,刑判。以 筵中挺身独言蔡济恭事。特罢旋寝。冬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47H 页
除兵曹判书。因逆变率禁兵扈卫禁中数日而撤。丁未春。 除同成均。差宣惠厅堂上。 除司仆寺提调,差浚川堂上。夏堤川士人李复运。因公告逆贼东哲等凶谋。公即入对请讨。移拜吏判。复如前力辞。特罢旋叙。仍典牲提调。还差备堂,浚川堂上。再 除礼判,知 经筵。冬出为平安道观察使。己酉春。大臣以事请罢。叙拜知敦宁都揔管。夏 除社稷署提调。七月除吏判即递。俄差 显隆园迁奉都监堂上。又 除知敦宁。复拜吏判。冬以都监劳特升崇政大夫,判义禁府事。移拜户曹判书,平市署提调兼贡市堂上。庚戌春。登对以不可与蔡济恭同朝。缕缕陈达。承 严教罢职即寝。夏。竟以在关西时不觉察吴大益赃污就理。特配定州。六月以 元子诞降庆。特 命荡涤。叙付军衔。冬。差承文提调。 除壮勇营提调。辛亥春。特差惠堂。以僚嫌并僚堂俱罢。旋仍壮勇提举。夏。拜冬至正使。秋。 除礼判。以正使故付判枢衔。十月赴燕。壬子三月。 除判尹。以在外递。复 命除内局提调。夏 除秋判。又 除吏判,知 经筵。因柳星汉事。陈疏自引。先是星汉疏中论及壮营灯夕之游。语颇爽实。公素与星汉有雅。遂书问从何闻。此略辨其爽实以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47L 页
责之。大谏林蓍哲。因此搆公。上疏论斥。以为星汉疏公实教之。意甚叵测。公即出居彰义门外。转向昌陵店。都宪赵宗铉遂发柳星汉设鞫之启。启中搀及公甚紧。 上连下饬教。使即上来。公始上疏陈恳自卞。上批曰。谏长疏。不待卿申暴之说及昭晢之教而人皆晓然。卿若预知于疏事。则宁有折简之招乎。绸缪之目。可谓当句内不成说。宪启中数语。由于未识事实。卿心无怍则当付之一笑。公承批后转归骊江。已而蓍哲再疏。持公愈深。 上教曰。凡言事之规。初因泛听风传。又或骤见外面。以情外之说。露章论斥。若知其事实异于所言。则悔己之率尔。恕彼之误罹。即同朝相爱之美风。而观此疏辞。不但一直执迷。所谓滋惑之说。徒见有遂非之迹。其言之不公。于是乎著矣。仍 命还给其疏递其职。而合启中句语犹未改。上又教曰。向来人言。不待申暴。人孰不知。然以本职督令行公。殊非礼使之意。吏判今姑许递。使即上来。至于上疏外启语亦为难进之一端。明知事实之不然。宜即删改然后。可以出场。虽于庶僚微官。决不可以题外之目。偶然插入。一味因仍。使人进退维谷。况重臣去就乎。两司不可不知此意。于是两司始删改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48H 页
启语。俄 除判敦宁。自骊江到东门外陈疏。承勿辞之 批。仍出肃。翌日。呈辞即递。秋。 除礼判即递。 除左参赞。冬。蔡济恭免相。特拜公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右议政。翌日。 遣史官敦谕曰。枚卜于卿而思之。公而幸得人。私而感旧家。予于卿。所取者持重也。所望者振纪也。所勉者偕和也。予之所以望之者。卿则以所以取之者应之。不劳而绩庸成。卿亦以勉之于卿者。加勉于予所不逮处。偕和而益偕和。务尽相须之功。则今日之治理斯过半矣。公连上三疏。力辞不得请。乃肃 命。劄辞兼带。 命壮营许副。惠民署仍带。癸丑春。以脚病疏辞。盖先是数年作乡行。马蹶致伤。阅朔始疗。及是复发左脚蹒跚。非杖或扶人。不能动作。因此陈恳。 上命安心调理。寻令扶上 殿升。公始固辞。后竟承 命。时人或疑公托疾。流语至彻 九重。然赖 上明烛卒无他。是年秋。升左议政。甲寅正月。 上拜显隆园。悲泣不自胜。膈气猝添。陪扈诸臣莫不焦遑罔措。逮 回銮。 玉候犹未平复。而将复拜 閟宫。经宿有 命銮舆已戒。廷臣仓卒莫能止。遂联吁 慈宫。请勉回 圣心。后数日原任大臣金钟秀上疏。以伊日庭请为做错。被罪放田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48L 页
里。公及僚相俱陈疏自引。 上于批旨。以徒规矩自引。多示不槩之意。公及僚相胥命金吾。或启或疏。转承未安之 教。已而以禁令疏启路阻。诮责荐下。遂迸出城外。胥命于衿川县狱。竟免相旋付枢衔。是月复拜相。 遣史官慰谕召还。公至江上陈疏自讼。寻肃 命。四月逆宗自沁跳还。公与朴相宗岳,金相憙。伏閤请对。 上闭閤拒之。诸臣遽由巷中穿閤而入。公不能止。 上震怒命窜公光州。传旨未及下。率百官席藁敦化门外。与两大臣效狱中上书之义。联名陈疏。亦未承 批。俄 命改配洪州。复改金浦。是夕特命分㨂。 除司饔院都提调。 谕令入侍。时慈殿下谚教于廷臣而 命停日供故有是 命。及登筵。上卒下不忍闻之 教。公哽咽气塞。半晌堇苏。又胥命于金吾。夜复仍相职。 命监进 慈殿日供。明日诣 阙封进。 慈殿又命却之。公又求对。 上只命更为领进。已而 上以步舆猝出宫。公攀舆泣挽。声泪俱迸。 上曰。卿何为独如是乎。使掖隶扶而退之。遂 幸畿营。公追至排门而入。无从得纸笔。使司谒口达回 銮之请。 命书入启辞。仍 许回銮。已而复 命配金浦。 还宫后特寝。后数日以排闼时举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49H 页
措乖常。 命窜长城。六月即谪中复授相职。 遣史官敦召。若曰。处分所以为天下万世立大防也。卿必涣然知罪。然是岂卿之独为。特以班资之居先。处分只及于卿矣。逢此庆辰。敷此霈典。而贺仪之班。鼎席当备。复授相职。催卿承召。卿其乘驲上来肃命。公还至城外。上章引罪。又 下温谕。遂肃 命。寻拜进贺使。以脚病辞递。时公自长城归。得咳喘之疾。久未赴朝堂。台臣李遇济因应旨疏。讥斥病状。因是被罪。公即陈章乞退。兼言不可摧折台风。请删改 批旨中句语。 上答曰。四字之目。侮蔑莫甚。其下句语皆属爽实。且况疾病之来。圣凡所均。卿之下堂之忧。何关于相业。则藉此诋卿。莫晓其意。此而一毫示舍卿之意。而卿亦以此为真正决退之端。则自此朝廷不得为朝廷。大臣不得为大臣。予意有定。不须多诰。公再上辞疏。 上又优批不许。遣承旨敦谕。公遂呈辞单。既而复疏恳。连 下温谕。公犹引入不出。顷之荐承严教。情迹益蹙。将待罪县狱。路中史官踵至。转自龙山。黾勉入城。陈章讼愆。 驾幸 明陵。以脚疾不得从祗迎于西郊。及 回銮赐对野次。 恩谕郑重。公感激不能已。十二月。献 景慕宫追上尊号改议。及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49L 页
竹册文改撰当否议。乙卯岁首。 遣史官存问赐米肉。 命自今年为始。依七十例。年年输送。盖尊年也。朝参日。因谏长徐迈修言赐免。是夜拜领敦宁。疏辞。略曰。今番奸贼之出。凶情狼藉。 圣诬莫辨。凡有血气之伦。莫不惊恸愤惋。而职忝辅相。不能逆折于未然。义重沐浴。反愧疏逖之忠。言论其辜。负鈇钺犹轻。若是者尚可抗颜朝端。自处以大官。重贻清朝之羞哉。 上以当局者迷。遂事勿说为 批。因 命出肃。公即膺 命。闰二月。 上陪 慈宫幸 显隆园。公先诣华城以待。参进馔。又参养老宴。亲献寿酌。蒙䌷巾鸠杖之锡。未几台臣李显道投疏侵斥。以公肃命为伤四维。公即出城外。 上遣史官敦谕。辞旨甚温。公附陈感悚之意。 上勉出愈挚。不得已还入。四月。遭夫人丧。 上特遣史官存问。以葬时从便往来为谕。盖异数也。六月。参 慈宫回甲诞辰陈贺。仍与宴。是月岛逆又跳还而 上幸北营经宿。公及诸僚相争不能得。遂相率胥命。自 阙外。转出江上。复各寻乡路。行到利川。遇奉 命承宣。以六大臣一时去国。辞教截严。不敢前进。仍即复路。继有罢职之 命。复出城外。居二日。还寝是 命。遣史官敦谕。前日 批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50H 页
教中一二句语。特并反汗。遂入城。七月。献大院君奉祀孙李爔武科后区处议。又献庭试科额京乡分半当否议。八月。拜冬至兼谢恩正使。劄辞蒙递。十二月。俞相劄辨柳星汉。而劄中又引伊时往复书札事。公劄陈事实。 上令政院封还曰。说去说来之际。恐或涉禁。玆以封还。十二月。因他大臣处置。降付判敦宁。上幸 显隆园。承 命留都。越四日 回銮。所城钥径下。 命罢公职。即出城外。台臣李鼎秉疏请守宫大将之罪。而语有拶逼公者。公遂转向龙山。二月。谏长林济远。又论是事。公遂转向骊江。 命加施不叙之典。三司启请削黜。 上下斯速停启之批。是月赐中和尺。 命待叙用。赓进 御制。三月始叙。付判敦宁。 遣入侍史官传谕偕来。公附奏引罪。舟到龙山。又陈辞疏。承温 批入城肃命。 上引见慰谕。四月。因岛逆事。与时原任僚相再求对不得。又承 严教胥命城外。寻已。是月升领敦宁。又兼御营,司译,司饔都提举。八月。承 命诣 齐陵。修改陵上石砌。竣事复命。十月。献升庠革罢当否议。又献先正臣金麟厚改谥当否议。又献邪学巨魁置辟当否议。丁巳正月。驾幸 显隆园。承留都之 命。因前年门钥事。再上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50L 页
劄辞不获 命。闰六月。拜冬至兼谢恩正使。复以脚疾劄辞蒙 允。十月。因御营郎官事。有罢职之 命。未几叙用。仍任本兼诸职。戊午正月。有禁卫都提举相换之 命。寻转都监都提举。 显隆园幸行时。兼察大将之任。领军留阵。四月。乞暇沐浴于温阳温泉。及反面 筵达邑弊。请划给谷物。蒙 允。七月。拜冬至正使。陈劄蒙递。八月。以该营将臣有疾。承 命习操于露梁江上。后数日寝疾。 上遣史官问疾。又遣御医赍药物看病。及讣闻。 上震悼。辍朝三日。 下教曰。问疾史官之回。虽知其添谻。岂料遽闻云逝。却疑非真。惊䀌何言。确乎有守。貌如其人。朝廷之所眷待而倚毗之者。果何如也。年前一着。即所敬叹。况故家乔木之凋零。尤无以为怀。卒金领敦宁家。吊祭礼葬等节。分付该曹。照例举行。举哀临吊。虽不若礼。遣近侍致吊于第三日。致祭于成服日。大臣丧例。即赐谥不踰靷期。斯速撰状议谥而禄俸之限三年。录孤之待阕服。并依例举行。存没之恩荣备矣。公五六岁时傍听长老之说。闻三凶逆节。则辄奋气勃然曰。此贼当以吾手诛之。拳手击膝。至拳膝皆赤。长老奇之。他日故又试之。每复如此。及壬辰三凶复爵也。公时佐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51H 页
贰。春曹慨然洒涕曰。义理斁矣。即日匹马东归。为文告叔父渼湖先生之灵。尽卖章服。新筑屋舍。欲终身自靖。于是亲戚朋友咸为公危之。诱说百端。议政公亦勉使供职。公怡然曰。守此而死。固所甘心。及 当宁初。元首 命追夺三凶爵秩。公始亦弹冠而出矣。常以祸家之人。当存防闲。凡于异趣之人。虽周旋亲熟之间。酬酢不称尔汝。书牍不称弟兄。人或过之。而终不变也。某年公在江祠肄业。闻 国变终日不食曰。此岂人臣所忍见之事乎。昼夜悲泣。双眼皆肿。言语动止。若丧常性。释褐之初。朝绅已有分党之渐。权门子弟。迭相寻访。欲结其亲好。公邈然若不知者。足迹未尝一到其门。书札并不及焉。随议政公在东邑。按使亦一时标榜人也。别示缱绻。要与之烂熳。公终不与昵狎。家人每为之虑。则公曰。一有所着。吾不能自有吾身。况今彼此指目之地。决非士夫染迹处也。自少至老。未尝以此存诸胸中。常曰有能尽心于国家者。则吾所与。外此非敢知也。初在堂后。与相门子作僚。有违古规者。以理折之。不听。遂陈章自引。僚员力挽不能止。则颇怀愠怒。公曰坏例害及于公。致憾害在于我。不敢不以也。瀛选时。公以未经郎署。见遗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51L 页
于馆录。既参堂圈。公以为玉署极选也。如我鲁莽固不宜冒玷。况一拔一存公议参差。可以恬然自居乎。由是一不出脚。虽往役之事。例是玉署所当者并不膺焉。俗称言责之地为苦衔。而公屡入柏府。见者代闷。公亦有时不能自安。然家人倩公裁书。或时书苦衔二字。则辄作色抹去曰。国家官爵。岂敢称苦乎。吾所自苦。即不能称职也。在东营时。一权宰嘱国荣。托以医女之选。求东之名妓。发关促送。公恶其内实渔色而外为藉重。再关再防。国荣大恨之。竟勒取以来。而公亦因事罢归。殊无悔意。后为承文提举。写官有书法超等者。擢之高品。都相欲以私人代之。执不可屡与之争。都相衔之。至筵白请罢。虽微事不为权势所挠夺类此。丙午冬。逆变之作也。逆䄄妻父宋乐休夜叩丹凤门。上变告䄄及尚哲善复绸缪状。公即与大臣相率求对。大行诛讨焉。其为诠衡。关节不到。差除未尝德色于人。得官者称谢。则辄曰 圣上谅我生疏。政注之间。曲覆瑕疵。故君辈幸得之耳。其为京兆。干嘱不行。书札必束置座隅。事过乃阅。由是私径杜绝。更无纷聒。在官虽闲司漫局。簿书必详细亲检。毋或放遗。其于公货储蓄之昔实今虚者。必覈栉首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52H 页
尾。任怨不止。傍人闵而告之。严斥曰。人莫不惜其家产。而独不惜公物者。是果何心。 朝家之设官置人。抑又何为也。按关西时。以西土弓马之乡。国家缓急所恃。广搜挽强举重之士。其有武艺超群者。赏以健马良箭。时登谯楼坠下酒肉之费。城外习射者。奔趍争拾。矜其所业而大相激劝。公自丙午以来。常以为文学非所长才。谞又所短而幸蒙不世之 恩。致身荣显。苟不殚竭心力直截向前。痛去鹘突含糊之态。则非所以仰答生成委毗之渥也。故其初筵敷奏。以明天理正人心为第一义而反复之。其略曰。盖自骥僖事以来。王法不行。民志靡定。骎骎有胥溺之势。夫君臣大伦。极天地而罔坠。亘古今而不易。义理直而已。界分一而已。直而一者为忠。回互而歧贰者为逆。忠逆之分。间不容发。顷年岛逆跳还之变。 宗社有缀旒之危。举国在波荡之中。而惟我 慈圣。以再扶日轮之盛德。大义焕发。明旨如日中天。维时体国之臣。质言 东朝。矢心对扬。虽不得克除乱本。危机因此而稍纾。国势因此而少安。亦可谓尽臣分矣。噫。彼一种不逞之徒。内挟妖宇顾瞻之逆肚。外袭逆简煽乱之妖舌。护法于荣德。传神于哲复。遂以专辄二字。为疑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52L 页
乱煽动之𣠽柄。上而诬逼 慈圣。下而搆捏相臣。以为为逆宗立帜之计。古今天下宁有是耶。然犹显戮不加。贼窝未破。一日二日。任其自如。于是乎永僖者出。又敢挺身右袒于骥贼。蛇盘蚓结。狐嗥枭应。而僖又自如。则于是乎又有右袒永僖者出。前唱后喁。东跳西跟。汉贼之势已判。而忠逆之界相混。噫。岛逆之为祸本。此辈亦岂不知。而惟其凶肚逆肠。别有传袭。系恋不舍。拚死营护。以为潜酿凶图。角胜国家之计。而又知其不敢显售而明言也。则遂乃外假专辄之目。将以网打。奉 慈教讨国贼之人。要作渠辈逞凶之妙方。而转辗纠结。烂熳和应。至于异身同肠。改头换面者。直与照管 慈圣之凶言悖说。打成一片于百有馀年之后。吁亦凶且憯矣。大抵专辄者。擅弄威福之谓也。若有真个擅弄。无小无大。人臣之极罪。而至于此事。何尝毫分髣髴于渠辈所谓专辄者乎。噫嘻。岛逆跳出。是何等时也。 国家存亡。争以一发。到此地头。扶 社为重。居廊庙之上佩安危之责者。划即发捕。还送配所。即天理人情之所当然。设使此举独出于相臣之意。揆以义理。固已十分明正。伏况体慈圣为社稷之深虑。奉 慈圣靖祸乱之明教。断然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53H 页
行之。而惟我 祖宗朝故事昭载 国乘。一按可知。则斯义也。尤岂不撑天地亘宇宙。书之史册而有光。质诸圣人而不惑者。然而此辈之断断不已。必以此藉口者。正欲疑乱煽动。以济其所欲济之凶谋秘计。思之及此。不觉发竖而胆掉也。臣谓为治之道。先使一国之人。只知有此大义理然后。故令施措。始可有下手处。今日急务。莫过于亟从三司之请。先绝祸本。凡其党与。次第锄治。以明天理于几晦。正人心于将溺。则其中诖误染污之类。庶几懔然而惕怵然而悔。恍然有悟于逆顺之卞者。是又岂非 圣明生道杀人之至仁盛意也哉。又曰丙丁诸贼。滔天之恶。射日之凶。实往牒之所无。而此非一朝一夕之故。粤自戊己以来。酝酿排布。旁伺闯设。鲁禧逞凶于前。麟谦接迹于后。一转而为夏恭。二转而为星九。首尾互贯。肠肚相连。伊来三四十年之间。天常民彝。几乎湮晦。幸有明义一部。为我东麟经。燀赫如雷霆。光明如日星。而此书之作。自有圣人之微意。其所以讨丙丁者。乃所以讨戊己也。是宜君臣上下丕阐固守。以俟百世也明矣。而臣于此窃有所大惧者。立贤无方。帝王之盛节。雨露不择。用人之明谕。惟其尺朽小疵之可合甄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53L 页
叙者。则随其人器。列之朝籍。固为恢荡之政。而窃观比年以来。凡系已伏王章及应坐至重者外。其馀负犯之类。自 上虽以化龙蛇之意。独运陶铸。庸涤旧染。而此特大圣人所作为耳。至于在廷之臣。惟当坚其秉执。严其防范。激浊扬清。防微杜渐。以存踯躅之戒。以绝觊觎之习。而乃反前严而后弛。始峻而终缓。罔念义理之至重。不顾衅孽之潜滋。臣常闻先辈之言。在前逆变之后。凡系或浅或深可塞可通者。一皆仰禀 圣裁。虽在名儒硕辅布列朝野之时。初不敢自下主张。而凡其复起为人之类。亦皆甄别而取舍之。所以存大防而赞 圣化者。并行不悖矣。夫何何许怪论。流行于搢绅之间。刱出来者不拒之说。毋论臭味之同异。毋论千犯之轻重。如其附己而献媚。必也俱收而并蓄。少无难慎。看作能事。以此市恩。以此树党者。种种有之。将使造化之权。不在上而在下。古人所谓恩欲归己。怨使谁当者。正指此等处也。若此不已。臣恐莫严之大义。将为此说所坏了。日前别谕。惓惓责勉。在于偕和二字。臣虽无似。其欲仰体而周旋者。固所耿结。而第臣区区所执。惟在于明义理严堤防。相须共济。如推车子。仰裨我 圣化。则是将不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54H 页
期偕和而自底偕和。如或情志阻隔。意见睽乖。致有日月征迈之叹。则臣虽以苦心血腔。求其偕和。顾其势亦将南适而北辕。复何偕和之暇论乎。 上优批答之略曰。朝廷之为朝廷。刑政是已。近日处分骤看。未免颠倒。今因卿言。略举本意所在可乎。申骥显擢承宣。尹永僖姑不出场。此际反有前左相之处分者。刑政之粗迹。虽似判异。处分之本意。自是一致。擢骥显者为流弊之深。长虑而一擢。更不提说。恐逼 慈殿也。况骥显之言非渠意。而又况先于骥显发如许之说于公座者。亦出于妄度两宫之间而不自觉其自归于反常背阳之科。事实大略如此。职在弥纶者。举措相反。今筵甚于昨筵。一节深于一节。世道姑无论。急于为彼大臣勾当。有日前处分矣。下款事当体念。卿亦殚诚对扬可也。未几有李东郁辈联疏之举。公上劄自引。又登 筵力辞。而每以明大义正人志。眷眷致意焉。逆潜从孙李家焕者投疏讼潜。言甚凶悖。公不胜愤骇。即上劄痛陈潜事始末及 肃庙处分严正之本意。请严诛家焕。以绝踯躅之患。 上引 先朝李孟休事下教为 批。不纳公言。公再上劄争之曰。凶潜之疏。以雠视名义之心。怀戕害忠良之计。为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54L 页
己巳群凶之爪牙。为辛壬诸贼之嚆矢。观于逆镜拈出其疏中凶言。作为教文。推以先见。则其前后凶图之源委脉络。益彰著无馀矣。伊时 肃庙洞察鬼蜮之情。克轸深远之虑。亟降处分。大行惩讨。光明严正。昭垂简册。至我 先大王五纪临御。一心继述。尤致严于伦常义理之所关。如潜凶魁。终亦自在于丹书。而特以罚不及嗣之意。曲推咸与维新之泽。乃因其侄之登科。虽有涤用之 圣教。而又以昔日 圣虑之防微杜渐。丁宁开示。则其于已明之义理。已定之国是。岂不益有所阐发哉。今我 圣上之用家焕。即我 宁考用孟休之盛意也。使家焕若有一分秉彝之心。则唯当严畏感激。图报 两朝之大德。而今乃反是。忽地跳踉。公言显讼。登诸章奏。一则曰为国愿忠。一则曰以身殉志。究其旨意之所注。不但为一时之对章而已。盖将颠倒忠逆之公案。角胜昭揭之 圣训。使我君臣上下百馀年维持之大经大义。尽归于漫漶疑眩之科。天下宁有是哉。苟如其言。潜而为忠。将寘己巳辛壬义理于何地。苟无己巳辛壬义理。国其为国乎。此其关系之重。不待识者而凛然寒心矣。噫。家焕一家焕也。而前之家焕。不过凶潜之从孙。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55H 页
今之家焕。直是凶潜之复出。而若其无严叵测。又有浮于当日之凶潜。然则 圣上所以明其好恶。今臣所以讨其负犯者。固与前日拂拭之时。迥然不侔。此臣前劄所以眷眷于撑天地亘古今之义理而非敢议到于官爵用舍之际者也。臣谓亟降 明旨。严赐处分。施以重律。使人纪不坠。丑类知惧。有不可已也。 上不省。遣史官颇及未安之 教。公仍引入。终亦黾勉复出。非公志也。在原任时。许积,金圣铎复官。与领相洪乐性,左相俞彦镐联劄争之。 批旨有曰。所致慨者在于领敦。卿何不以卿祖之心为心。卿之先祖文忠公款款忠赤。国耳忘私。有何顾惜于彼。而其奏对之辞。至以为体府之设。何与于逆谋云尔。则此可为一部公案。卿祖之秉心如此。而竟不免祸于毒正之群凶。其段落之各异。亦如彼矣。卿等亦或闻伊时颠末乎。承 批后数日。因雷异上劄陈戒。兼陈积,圣铎事。略曰。臣于日前伏蒙联劄 批旨。特举臣高祖筵奏之语。诲谕谆谆。臣祖此奏。特因事泛论。初非许积罪案轻重之说。而与 批旨中引谕拟意有间焉。臣祖于伊时受命莅狱。精白谨慎。不敢使无辜而滥罹。亦不敢使有罪而幸逭。傅生置辟之际。一切明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55L 页
白昭著。实无含糊矇眬为后日口实之资者。其平允公严之心。百世之下皎然可见。今若以一时筵奏之不为许积而发者。属之若为其地者然。以之为有罪复爵之一證。则实非臣祖之本意。而抑亦贱臣之不敢终默者也。且贼镌之就鞫也。又以问目中。添入体府复设一条为请。此事苟或真个无与于逆谋。则体府一也。镌,积之间。宁有低仰之事。而不欲加于此者。必欲加于彼乎。即此推之。伊时之筵奏自筵奏。许积之罪负自罪负。初无相干而为證者明矣。顾今世道渐降。故事渐晦。此等义理。诚有日远日忘之叹。若不一番仰陈以暴其不然。则窃有惧于庚申诸孽干涉体府逆案者。藉此而妄生觊觎之念也。至若金圣铎之处分。伏见 批旨。有以知 殿下逢今年念科名。特用霈典之 圣意。而终不免过当之叹。科名之在是年。特渠适然之幸会。而疏语之涉不道。即渠故犯之实罪也。假令圣铎徒有故犯之罪而无适然之幸。则其不可置拟于疏宥之科者明矣。伏乞更加三思。并为收还成 命。俾渐微之义理。重有光于今日。则抑亦可为遇灾修省之一大助矣。 圣批若曰。首尾千言。都是勤攻。秉烛整襟。读至屡回。附陈缕缕。可感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56H 页
诚意之无隐。又曰。抑有一语不得不复于卿者。卿虽曰体府一也。宁有不欲加于此者。必欲加于彼乎云。而予则曰。体府再设。主客各异。加诸彼此。有泾有渭。卿何不以先卿之心为心。不念眚灾自眚灾。贼刑自贼刑之分概乎。己巳事尚忍言哉。为先卿痛之冤之。炳若之义。视同日星。独于庚申一案。窃有从来宿昔之轮囷。略示意于数昨。处分不如是。则何以明 圣志于千载树王纲于今日。而公族莫保。权戚无惮。又莫得以快雪大老己未之耻矣。予尝喜古人语。吾心如秤。不得为人作轻重之句。大书壁间。昕夕顾諟。卿勿多言。予实不惑。后数曰两司请寝积,圣铎复爵。 上依启。翌日复下前 命。促吏曹举行。公复进劄争之。兼请举行铨堂罢职之典。 上命封还。盖于家焕,积,圣铎事。公言虽不见用。而公之心。固无怍也。且公言之未尝不明且切也。争之未尝不坚且力也。 上亦察公之忠赤。故言虽不入。而谴罚不加焉。世之执迹而论者。或疑公不能被罪为究竟。是皆不度其时势而不察公本心者也。岛逆跳还之时。僚相皆在 阙门下不得入。公独以厨院提举在禁中。焦遑阨塞。备经人所不堪而反复陈恳。一出于断断血忱。及待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56L 页
 命閤外也。大雨滂沱。公所伏处适在檐溜乱下之地。遍体淋湿。不少转侧。见者莫不叹服。戊午朝参。公以三条陈勉。曰立志也。曰保惜精神也。曰辅导元良也。 上并嘉纳之。公自脚疾之后。恒对子侄叹曰。吾以无似。受 国厚恩。涓埃之报。惟是不惮燥湿。陈力就列。而不幸有斯疾。内而骏奔之事。外而原隰之役。一不得自效其诚。不亦恨乎。疾谻时。以留都有 命。至发谵呓者。皆是不克伸分之语也。临终。一言不到身后。少无怛化意。公于人伦甚笃。不待勉强。又能急人之难。至老不怠。少时姑夫闵公遘疠滨危。亲戚邻里无敢入见者。公独与闵公季氏不离救护。以至复常。后闵夫人又遘疠而卒。公又治其丧。殡敛得以尽礼。尝赴围同研者。有奇疾猝然昏窒。同辈皆以未及呈券不顾也。公独投弃纸墨。手自调药。竟以身负出。见者感服。初 除宪长时。惩讨甚严。而公季嫂之父。即国荣之叔乐纯也。方在合启之首。公愀然曰。人伦之重。孰大于父子兄弟乎。嫂叔犹兄弟也。吾孤露以来。惟兄弟是依。若伤恩于嫂。岂可谓相依。吾非谓彼无罪可讨。只恐有伤嫂叔之义也。凡有情势者。必告于君父。今吾所言者情也。一陈于君父之前。得请则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57H 页
幸矣。虽不得请。君父所不许也。吾可无憾。遂呼烛搆疏。家人皆曰。是人鬼关也。安可负薪而投火乎。力谏不已。公曰无伤也。竟呈疏。三日无发落。阖门惶惧失色。常时从游者亦皆绝迹。公独晏如也。及 批下。竟蒙许施。世谓公之遭际。权舆于此云。族人有以出入废家而罪谪者。其妻欲鸣冤。入城求见公。冀其或得力也。公未及见而家人苦之。私自托辞谢送。公适承 召。将促驾赴 阙。遽向内舍。傍人请故。公曰。俄闻某人要见甚紧。虽忙必暂接也。告其已去。公惨然却立曰。彼穷途欲诉。事之可否。虽任公议。奈何诡辞而却之。言者愧服。居家友爱笃至。非有公事。兄弟不欲暂离。言笑尽欢。或相对默然而喜色瀜洽。虽年位俱尊之后。兄弟团聚。坐卧起居。各许便宜。而一味之新。一物之美。不能与诸弟共则无乐也。佳辰美景。必置酒食。与家间新属宗中长老。燕笑欢洽。至醉而罢。视诸弟子女如己出。诸弟子女凡有告诉。不于其亲而必就于公。公左右应之。毫无倦意。季氏主簿君尝元宵步月。夜深而归。房宇疏冷。灯火明灭。公枕臂孤卧。主簿君问何以临此。曰为念汝病儿。躬自来护耳。闻者莫不感叹。即公崇秩后事也。晚岁之请暇省扫也。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57L 页
自九世以下坟茔以及傍亲近属。皆亲自奠祀。其馀族属之墓。一皆展拜。是又敦亲之一端也。禄俸常八九在外。穷交冷族之待而举火者甚众。丧昏求助。项背相接。公随其缓急。谅其亲疏。无不曲施。常曰救人之急。是亦吾所用也。况目前快乐。有胜于身自吃着者乎。尝营女婚。期日已迫。而有故人死于旅馆。无以敛体。公即取其衣衾之资。送助禭具。妇女以吉凶之需。不可相混。交谒更谏。终不听。异日棺禭之备。往往捐以与人。公没之后。衾褥以外无他缎锦之制。自立朝以后。太半在骊江旧舍。故不营京第。僦居闵氏故宅。及 主遇益隆。名位益高。不可以退处江湖。则始营一第。制度亦甚窄陋。公之素志可知也。公接物应事。一出于诚实。故绝无浮薄之意细琐之态。教子侄必以真实。重厚丧祭。必尽于情。性又峻激。见人不是处。虽不涉于己。必盛色折之。人之忮公者以此而悦公者亦以此也。配曰贞敬夫人礼川任氏。学生讳时八之女。掌令讳徵夏之孙。婉顺和厚。克有妇德。与公同年。先公三年卒。葬于骊州昭开谷丙坐之原。虚其右。将以是年十月奉公而合窆焉。遵治命也。公生一子。十一岁殇。取仲弟履裕子芝淳为嗣。侧室生二男
礼墅集卷之十八 第 58H 页
三女。原淳,箕淳幼。女长适洪垿。次未行。次幼。芝淳娶判书闵钟显女。生二子。原淳娶承旨朴圣泰女。生二子并幼。洪垿生三子一女。男长洪成范。馀皆幼。公器局闳重。操执确毅。虽不以稽古博学自居。而凡遇事利害。必折诸义而行之惟果。自以家世忠贞。尤致意于义理堤防。其馀言论标榜。盖不屑屑也。自其释褐以后。留落不偶。迟徊下位者久。而公终无意于进取。 上知公之可仗也。节次推擢。握铨掌赋。至于金瓯之卜。则众皆期以干邦经物。公亦感奋自效。卒为时所阨。不能如其志。而疢疾乘之。遂优游于西枢闲秩。是岂公之所尝期者哉。虽然使公垂绅搢笏。俨然廊庙之上。庶几使百僚相励。兆民耸瞻。凛凛有坐镇危疑之势。此真所谓古大臣之风。而呜呼。今不可复见矣。不佞耄聩冗贱。何敢与议于状公之事。而公之堂内诸君。以两家事契之重。强督不已。余屡谢不获。就本状。略用檃括。俾告于太常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