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x 页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行状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64H 页
正宪大夫知中枢府事懒拙斋李先生行状
先生姓李氏。讳山斗字子昂。全义人。高丽太师棹。其远祖也。丽季典农正雄。见时事将乱。与叔父司宰正思敬。自松京俱下岭南。司宰公居开宁。典农公居安东之丰山县。于公为八世也。七世祖桦仕 世祖朝。兵曹判书谥襄贞。选清白吏。曾祖讳苓 赠左承旨。祖讳鸣吉 赠户曹参判。考讳泌 赠户曹判书。皆以公贵也。妣贞夫人广州安氏。判官称之女。 明陵庚申六月日生公。生而明秀端好异凡儿。三岁尝得病而绝。家人将收瘗之。有推命者曰此儿终必远到。且待之。越三日而苏。闻者异之。及就傅受业于井谷处士权公憕之门。每当祈寒。诸童无不呼寒呵冻。而公以单衣裤兀然端坐。了不见寒色。同学子问之。公曰非不寒也。若不能耐则将不胜其寒。如是端束。自可忘寒矣。长者心知其饥寒而不敢推食以与之。以其气象操执。崭然而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64L 页
不可犯也。受业十数年。进止有常处。不以寒暑而失尺寸焉。家贫长饥。藜藿不充。而读书之声益响亮。一日自里塾归。忽仆地不省。人始知不食已四日矣。而公未尝形于色辞。故虽同业人莫之知也。儿时制官月课居嵬。府伯大奇之。累使礼吏邀请。时先考公以逋籴逮狱。公方在狱门外。以父兄囚系为辞。府伯立命蠲减而放释之。固要相见。公不得已入见。府伯盛称词华之夙成。因请与其二子同铅椠之工。公改容谢曰地主曲赐之恩。铭在骨矣。而至于邑子与官子弟同事。此土无此风。不敢闻命。府伯再三劝勉。而知不可强。乃曰士各有志。何可诎邪。更以笃工成就之意慰谕之。辛巳中乡解。榜声至。闾里耸贺。而公坐不移处。颜色不动。识者知其所存。甲申丁判书公忧。外兄金佐郎九成闷其穷苦。要与同居。丙戌奉殡移居焉。金公月周谷十斗。公量口计日而支。人所馈遗。亦量而后受。未尝苟也。家人习而安之。亦无愁叹色。服阕常寝处于金公九用之轩。日必晨起。盥栉端坐。读书竟日。无跛倚欠伸时。夜亦如之。金公虑其积苦生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65H 页
病。或劝止之。公曰吾平生耐苦。病非所虑也。金公割数亩田以畀之。及徙宅之日。以田还之。金公亦不受。遂为閒废。时人谓之閒田。终属金公斋舍。金公常随乏随助。公辄辞之。不得而后受之。金公常曰以物与君。难于取人之物也。甲午中生员试第三。常游泮宫。介然自守。言动举止。和易端重。侪友仆隶。无不敬服。馆隶辈私相语曰此上舍。当为血食君子。有一馆儒。淫戏败露。馆仆群起作挐。突入斋舍。乱投瓦石。斋儒恐㤼失措。莫敢谁何。公出而正色叱之。乱卒退缩自定。其见惮于下隶如此。戊戌 朝家设别科。公时在泮。隔试八日。弃而南下。洪判书重徵闻而叹曰今世更有此人否。盖默会公微意之所在也。辛丑应讲。讲毕将出栍。公自言误读一字。台官洪龙祚坐帐外愕然曰。诸掌试之所不知。你何独自明也。公曰人虽不知。己则知之。岂可自欺而欺人乎。闻者皆惊叹。以为不可及。壬寅丁内艰。壬子殿讲。直赴及第。讲毕 上曰应是操心人也。入侍大臣齐声 启曰岭南望士也。臣等敢为得人贺。癸丑 殿试。甲寅授宣务郎。龙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65L 页
宫倅李公延德与公旧。访之而不遇。见数间破屋。不庇风雨。问诸邻妪。妪曰乐岁恒饥。况今年乎。无烟气已数日矣。李公倾行橐得数斗米及鱼肉。使妪传致之。夫人辞曰家翁不在。不敢受。李公归语人曰累日不食。能辞米肉之馈。可见此人刑家之道矣。乙卯正月升典籍。寻迁礼兵曹佐正郎。十二月 拜蓝浦县监。时内浦诸邑例凋弊。 朝廷选能安集吏。判书金公时炯荐公曰此人所馆。与吾对门。足迹一不到。恬退如此。必是稣残人也。既到公私赤立。弊瘼深痼。随事殚心。约已裕民。编户逃故甚多。每当籍年。充以虚户。其来已久。公欲蠲其弊。而上司不听。公躬造营门。以去就争之。上司不得已从之。自前县吏之磨鍊田税米。视本曹所定更高。诘其由则以官用之不足。故加出取赢。已成谬规。公立杖该吏。依本数釐正。因揭板于乡厅。军额多阙。每当操鍊时。辄收钱于民。雇丁邻邑。民不堪其苦。而富室良丁。依托于权势家者无虑数百户。一一括出。以填阙额。军额乃足。邑民过县衙者有叩头再拜而去者。而不悦者造为飞语以相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66H 页
恐动。公若不闻也。田税漕运时。例贳海船。往往漏败。公蓄廪馀八百馀缗造大船。自是无臭载之患。有一铨官专价嘱简。公只以空简为谢。适有一邑子见之。力言铨相有书。不可无伴简之物。公笑而不应。其人出语人曰我太守于官爵。非惟不求。乃不欲也。灵城君朴公文秀运碑石于境内。请曲子。官储所馀只有一圆。以一圆应之。朴公受而笑曰曾闻官库如洗。果然矣。数年之间。宿弊渐省。民始有乐生之意。丁巳秋将弃官归。与族孙后冕书曰。今方决归。而无托身之所。信所谓罢则无所于归者也。及归就丰县东丹丘村而居焉。数间草舍。依前寒素。人不知其新解官归也。戊辰升朝散大夫礼曹正郎。俄迁成均司艺皆不赴。己巳筑小斋于烽山下。有新居诗。末句曰回头点检平生事。堪号人间懒拙翁。平生未尝有斋号。至是人以懒拙称之。公不喜墙壁间标识。而惟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数语手书于座右。朝夕玩诵焉。丙子以 上加尊号。推 恩内外。例升通政阶为副护军。寻升佥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66L 页
知。戊寅 拜掌隶院判决事。先是赵公云逵为本道伯。闻公名。复 命日。盛陈公年老固穷。清风高节。为岭南师宗。 上嘉之。有是 命。上书以老病辞。特 下少间上来之 教。公以年过休致。再辞不赴。人有闷公穷饿。恨不如邑守之 除。公励声责之曰是何言也。仕虽有时乎为贫。而爵禄是 君上所命。何敢论俸廪厚薄乎。十月递付佥知中枢府事。庚辰韩承宣光肇入对。陈公负士林重望而穷困年老之状。 上曰李山斗有山斗之望矣。辛巳正月。特升嘉善阶 拜工曹参判。三月柳公正源以承宣入侍。 上亲问公精神筋力。 下特旨曰年过八十。精力尚不衰云。量力上来事。 下谕道臣。令给马。公以累违 召命。偃息在家。分义未安。行到咸昌。上书辞。癸未升嘉义。丙戌升资宪。丁亥以知中枢入耆社。己丑 命工图像。令其子孙持来。孙全春奉以入侍。 眷谕出寻常。 命除 宁陵参奉。翌日 下教曰知事李山斗画像摹作二件。一则内入。一则留耆社。本件还给其家。又 亲题知中枢李山斗六字。又 命 元孙题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67H 页
九十岁像四字于右。因令该曹造藏匮。给人马陪持下去。盖 异数也。庚寅升正宪。壬辰四月二十日。考终于正寝。享年九十三。讣闻 上亲制文 命本府致祭。又 命待丧毕。录用其子孙。十月九日。奉窆于县南对凤山下丁坐之原。会者数百人。公天品绝异。而制行有方。梅香而玉洁也。凤翔而鹤瘦也。自在龆龀。坐必端正。行必徐缓。动静有常。气象安閒。冗杂鄙亵之言。不出于口。惰慢倾仄之容。不设于身。虽急遽颠沛之顷。未尝变也。稍长游于先生长者之门。则其于处心行己之方。益详以密矣。笃于爱亲。就养无方。而若纤毫非义则不苟取也。谨于奉先之节。不论物之丰约。而务令洁精。祭之日。前期斋涤。不解衣带。坐待鸡鸣。将事之后。亦不惰其身。以终其日。及至笃暮之年。虽不得与祭。而其齐宿之诚则无替也。至于师门忌日。亦为之变食。平居晨起盥栉。整饬冠服。竦身高拱。合眼而坐。常若严师之在座。读书不务多。日以两三纸为限。潜心致志。逐句寻绎。其于音释句读。一字差误。虽读之中半。必从头更读。其为文词。刊落枝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67L 页
叶。专务简当。未尝以间杂语点缀焉。密庵李先生尝见而叹曰。此真志状手段。少时酒户甚宽。尝倒尽一瓶。忽自警惧曰是而不节。必有丧仪之患。自是每以一杯为限。及至七耋。时或进两三杯。笑曰破吾戒矣。饿乏寒苦之中。树立甚严。泰然而常有欢颜。纷华声利之场。一刀两段。泊然而无所愿慕。吃辛耐苦。痛加敛束。年益高德益卲。未尝一日懈也。少时尝为黉舍长。失所著履。校仆进草鞋。到家即脱而还之。傍人曰无乃已甚邪。公笑曰吾亦知其太过。然吾之穷涸异于人。一生如行百尺危栈。差一迹便是坑堑。若于此用变通法。末流将有不可胜救者。是以于此等事。每从稍过处著脚。此吾宿戒。不欲破也。每以毋自欺一句为三字符。尝曰吾平生以不欺自勉。而到今点检。可愧者实多。少于场屋。有一故事在依俙地。而为晷刻所迫。不免抑勒使用。卒以是得中。每一念到。未尝不踧踖不能安也。尝戒学者曰人之为学。何书不可读。而惟四书为做人坏墣。初学之士。此最紧要。有请业者。必以此先之。又曰自以为知者。终无进就之望。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68H 页
又曰好善恶恶。人之常情。而今人大抵见人之善则不称也。其不善者。必播扬之。不祥莫大焉。须以大舜之隐恶扬善为法。又曰吾幼时家甚贫。男妹四人。或藜糁不继。而先妣教训严正。未尝以饥饿之故而使儿辈有所狎恃。吾辈抵此得免奔走于口腹云。又曰吾平生不识饥饱字。常食不至饱而止。或三四日不食而不知馁也。乡党篇中不多食。不使肉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此三事庶几企及之耳。晚年有一门生进曰先生今至耄期之年。而律身犹不衰。不审何事用工最深乎。公笑曰如我者。何能谓律身。但平生粗识界分。凡于举措。有不慊于心则不措也。不欺心三字。或无愧于人邪。呜呼。世衰道微。风俗颓靡。惟硬著脊梁。竖起精神。方可以立定脚跟。若孔门之行行狷介。程门之单衣御冬而忘饥寒者。皆是也。公资之近而志之笃。守之确而行之久。吾心可安。箪瓢不足以害其乐。义有不可。钟驷不足以易其介。无事则澹然渊停而若有临也。有事则从容静暇而无所动也。力量既充。坦然有裕。瞻之而睟面盎背。即之而岂弟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68L 页
乐易。表里始终。绝无瑕愆。岂所谓言有物行有恒。而贫富威武不能移之大丈夫哉。晚始筮仕。栖迟于郎署之间。一试于民社之寄。而旋即投绂。间有 召旨。而杜门坚卧。甘忍穷饿二十有馀年矣。及其晚年。 上眷益隆。位跻亚卿。而年力既愆。亟上休致之章。公又不喜著述。其传于文字之间者寂寥而简淡。后之人。必有想像钦慕而慨惋之者矣。然公清修贞介之风。犹未尽泯。而播于街谈巷议之馀者。犹足以廉顽而立懦。则其立人教扶世道之功。于是乎无穷也。配安东权氏 赠贞夫人。学生圣辅之女。有一男一女。男㽕先公卒。女适尹德麟。㽕一男四女。男全春参奉。女适李基靖,权天度,柳良春,李汝敏。尹德麟二男二女。男侗,俦。女适丁载范,柳殷春。一日寝郎君以家状及权公䋠之状。属于光靖曰。先祖考弃世已十二年。状德之文。尚未就。尝以是托于仲氏大山先生。未及属笔而捐后学矣。又曰府君少壮时。全春未及省事。区区采录。皆在传闻。及晚暮后。疏略是痛。深恐荏苒之间。并与此而湮没焉。则是府君行义。生无以施于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69H 页
世。殁无以表于后。而不肖之罪益无所逃焉。惟吾子亦尝得侍于无恙时。知吾祖为深。敢以是请。光靖居稍间。虽不得朝夕趋隅。以考德问业。而每一进见。虽在笃耋之中。整襟端坐。肩背竦直。视瞻无回。声音若出金石。觌德归来。充然若有得也。属此迟暮。伥伥无依。益切高山景行之思。惜乎。家兄亲炙之日尤多。必有得于言行之外而善形容之者。而人事至此。亦君家之不幸也。今以无能之辞。摸状德美。其何以传信于后来乎。盖以是辞之而不得。谨依家状及权公之状。掇拾序次。附以见闻之一二。以俟能言之君子有所采择云。谨状。
松亭河公行状
公讳受一字太易。姓河氏。晋州人。号松亭。始祖拱辰。仕高丽为左司郎中。使契丹。不辱君命死节。赠平章事。其后代有闻人。位跻崇班。为晋阳大姓。七世祖游。汉城判尹。高祖讳应千进士。曾祖讳滢县监。祖讳希瑞生员。从南冥先生游。交契甚笃。祖妣赵氏府使瑺之女。诵女史内则小学家礼。闺门有法。考讳沔户曹正郎。妣恭人金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69L 页
罗赵氏。嘉靖癸丑正月二十二日。生公于水谷里第。聪颖异凡儿。王母夫人特钟爱。才解言语辄口授联句千字史记等书。五岁入学。七岁受大学中庸。从学于从叔父觉斋公沆之门。服习弟子之职。馀力学文。而文辞日就。虽时肄举子业。而颇尚古文。不屑屑于时体。庚辰丁外艰。侍汤累月。衣不解带。疾革刺指出血。灌口得稣。临丧极哀毁。而附身附棺。必诚必信。及葬庐于墓下以终制。非时见乎母夫人。足迹未尝出庐外。己丑与季弟镜辉妹婿李惟諴。俱中司马。辛卯登第。李公继登别试。欢侍慈闱。以极庆幸。而公以未得一试于先考无恙时为至痛。壬辰四月倭寇猝至。晋于贼路为冲要。苍黄流离。扶老携幼。避于稍净处。公痛念家 国非常之变。自以身沾一命。不可与凡民鸟鼠窜。约同志召集散亡。数日得四百馀人。竟以粮饷匮乏。不能成军。秋八月又与同志各自备粮。更事招募。其诗曰如今更募收馀卒。不得澄清不上楼。已而从叔唤醒公洛季弟镜辉俱死于倭。竟未成就其志业。丁酉七月。海贼再动。家山悉为荡焚。飘泊流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70H 页
移。至于善山仁同等地。拜吉先生之墓。又之荣川水息村。适李公惟諴为荣川倅。仍留二载。入陶山拜庙庭。以致生晚之感。访赵先生于月川。有唱酬之什。虽在流离困苦中。所与交皆一时名胜也。戊戌 除昌乐丞。庚子 拜典籍。夏 除灵山县监。未几以事罢。乙巳为尚州提督。柳公永询时按岭节。以公摄都事。察其言行。礼遇之。还 朝力荐之。丁未 除刑曹佐郎。寻升正郎。戊申又 拜户曹正郎。寻为庆尚都事。及递优游家食者数年。壬子正月十三日卒。享年六十。娶进士尹彦礼女。生一女。适赵徵宋。再娶参奉孙天赉女。生三男三女。男长琬次瓒次瓘。女适李堉,郑墀,赵徵杞。琬一男自温。瓒三男四女。男自澄,自灏,自浑。女适郑世模,姜埈,李蔿,尹思正。瓘一男一女。男自濂。女适卢泉。自温之子檍。子曰世熙孝行旌闾。子曰胤清。子曰达中。内外诸孙多不尽载。公天禀甚高。孝友笃至。累世文献。钟美胎光。固有以异乎人矣。唤醒觉斋受学于南冥先生。得闻为学大方。则公不出门庭之内。而擩染渐磨。不肃而成。处心行己之节。文学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70L 页
词章之习。已能卓然于流辈。其事亲也。鸡鸣盥栉。整衣冠。行晨省之礼。退与二弟及家僮。洒埽室堂庭宇。开卷读书。专心致志。非父母命召及有干蛊事。终日不离案。朝夕进饭。必在视寒暖之节。与兄弟会食一处。昏必定其枕席。退则明灯诵读。夜久乃寝。或有差失。亲心不豫。则下阶拜伏。辞色既解。然后退。兄弟同处。鲜入私室。公或警责。二弟皆俯伏听受。无敢辨难。其祭享也尽其诚洁。虽祈寒风雨。床卓器皿。亲自洗涤。庙宇必自净埽。世业颇饶。而未尝留意于经营。有时匮乏而不恤也。琴歌鹰马。视之泊如也。岁时俗节。只献寿觞。以尽爱悦之情而已。其区处家财也。一惟均分于弟妹。梧月李公叹曰。持身正临财平。真儒者也。吾岂但视以妻兄邪。中年遭内艰与祖妣丧。庐于洞外松亭下。一如前丧。晚因自号焉。尝曰知识之于人。为最重。是极其为是。非极其为非。则妍媸善恶。举不能以遁其形。而人欲自消。天理流行。此曾子之论八条目。致知在诚正之先。子思之言三达德。仁勇居知之后。学者第一工夫。岂外于穷理哉。又曰孟子曰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71H 页
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孳孳为利者。蹠之徒也。今于立心处事。拔其本而塞其源。此觉斋受之于南冥。而我得之于觉斋者也。汝辈亦可先判善利之分。深致如登之力。慎勿陷于不义。以忝尔所生也。其他引物连类以喻人者。备见于集中。平居日用。动静有节。言笑有章。交游不杂。净几明窗。以读书著文为事业。育妻子御僮仆。睦邻族。各尽其道。口绝言人之是非。心无禄位之愿慕。安分自守。养拙丘园。亲戚众多。而内外化之。庭无间言。文教之习。礼让之风。庶几乎崔山南,柳河东之遗法焉。其为文章也。用力深而收功远。根据义理。典雅条畅。诗亦閒淡清远。陶冶性灵。不止为吟风弄月而已。一时先辈盖多推许之。公尝收集著述。名之曰松亭岁课。觉斋之殁。多士设俎豆之享。及公之殁。又以配享焉。呜呼。以公才地文学。何施不宜。而释褐未久。旋遭兵燹。艰危濒死。首尾六七年。及其筮仕。栖迟于郎署枳棘之间。世固无知于公。而公亦不求于世。修身笃伦。以为一家之政。游斋李公玄锡叙公之文曰。身以范俗。家政若朝廷。党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71L 页
塾化之者。讵不信矣乎。公殁二百馀年。子孙中罹祸孽。遗文尚在巾衍。六世孙达中等。始谋剞劂。送其族弟致中。属光靖以勘校之役。且曰先祖行状。旧有谦斋代从子某之作。而事迹多漏。首尾不全。意其为属草未成之书也。荏苒数百年之间。影响已邈。典籍散逸。固为不幸之大者。失今不图。并与其仅存者而泯焉。则是先祖事迹终翳然而莫之徵。不肖等益以惧焉。惟吾子究观其始终。盍以其仅存者而参之于旧状。撰成一通。以传信于来世。则实幽明之感也。光靖晚生遐僻。声迹疏远。重以年来疾病潦倒。屏废笔研。其何敢猥有诠次。以属于前辈叙述之后乎。盖以是辞之。而四百馀里之远而再度来往。其义有不忍终孤者。遂按据旧状。参以集中之二三语。以塞孝孙之请。且以俟秉笔者之采择云尔。谨状。
锄斋都公行状
公讳汝俞字谐仲。姓都氏。号锄斋。系星州之八莒县。上世有仕百济盖娄王曰弥。事载三纲行实。仕丽朝曰陈。㓒谷府院君。曰恒。工曹典书。高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72H 页
祖讳义。文节制使。曾祖讳舜卿。副尉。祖讳钦祖。虞候考。讳元结。 赠汉城右尹。妣贞夫人缶林洪氏。 赠参议悌文之女。万历甲戌十二月甲寅。生公于大丘河滨县岛村里第。自在髫龀。已知爱亲敬长之道。及就傅。受学于权松溪应仁。端坐诵读。未尝与同队游戏。松溪甚器爱之。时乐斋徐先生开书塾训后进。公奉亲命负笈从之。得闻为己之学。朝夕函丈。孜孜忘倦。同门友莫不敬爱。而先生亦加称赏焉。壬辰岛夷之乱。陪二亲避于公山。癸巳四月。遭右尹公丧。时兵戈抢攘。饥馑转甚。而送终诸节。极尽情礼。躬扶榇归葬于故山。奉母夫人往依于义兴之麟角季父公家。乙未服阕。还八莒故庄。己亥乐斋先生自清安还于伊川别业。公取讲学之便。弃八莒而归岛村。薰炙讲劘之乐尤切。时母夫人年老。公承颜愉婉。左右无方。与伯从兄养直公连屋而居。事之如亲兄。暨诸从弟湛乐怡怡。有无同之。待族党无问亲疏。一于诚厚。接人以恭。与物无竞。故乡里皆爱慕之。癸卯寒冈先生谢仕还山。公往谒。仍留讲学。自是往来于两先生之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72L 页
门。讲心经朱书礼学等书。乐斋奖许之曰所向甚正。自此庶几警起我颓废。吟近体以示交修共勉之意。诗曰明窗始见吾双弟。棐几新开第一书。老我如今闻此事。敢将衰白叹穷庐。则其寄意深矣。寒冈先生亦曰后生中有志者。都某其人也。庚戌郑先生为朴而立所诬捏。则驰往与同门诸贤。陈疏叫阍。得优 批而还。郑仁弘沮斥晦退两先生。则公往参辨诬疏于安东。因请五贤从祀。癸丑丁内艰。附身附棺。竭尽诚礼。虽疾病未尝脱绖带。甲子适变。 銮舆播越。公与孙慕堂处讷入见地主。谕以倡义勤 王。旋闻贼破而止。公以仙查是乐斋讲道之所。遂与同志合谋经画。己卯始奉安焉。其规模施设。多公之力也。庚辰十月三日。考终于正寝。享年六十七。临殁精神言语。无异平日。谓诸子曰吾年几七旬。儿孙满堂。死无所憾。汝曹慎勿过哀。益笃孝友。无坠家声也。十二月丙寅。葬于府西朴谷乾向之原。配骊兴李氏。 赠判决事友谦之女。壸范甚备。生四男三女。男慎修文科府使。慎与文科正郎。慎行,慎徵。甲寅上议礼疏。官正郎。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73H 页
女河自洙李行直李安迪。侧室一男一女。男慎福女宋时亿。慎修三男三女。男尔稷,尔卨,尔奭。女李铁柱,吕元和,丁时遁。慎与二男三女。男尔益,尔望生员。女严允耇,郑姬棱,郑泰世。慎行二男三女。男尔伯,尔囧。女洪处范,李世汉,金命玑。慎徵二男二女。男尔和,尔夔。女蔡之洛,申贲锡。内外曾玄多不尽载。公资禀粹美而充养有方。年十五六时。闻乐斋先生之风。踵门而请学焉。又往来取质于寒冈先生。虽其当日讲授次第。有不可考。而师门之许以后生中有志。则其为己务实之工。可以想见其大体矣。蚤习举业。累捷乡解。而辄屈于省试。公曰得不得命也。不可幸而致。且侥倖科第。为亲在也。今亲已殁矣。复何心于进取哉。遂绝意举业。韬晦养德。扁所居曰锄者。盖以安于畎亩。不求闻达之义也。对越圣贤而著力于日用。左右图书而沈潜乎义理。尝曰学不可一日惰。心不可一日放。又曰学贵自得。自得则古人千言万语。恍若亲闻而为我有矣。否则书自书我自我。所谓口耳之学。何益之有。盖其操守之正。践履之笃。实有所独得。而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73L 页
非人人之所可及也。其奉先也。极其诚敬。晨必盥栉。拜于家庙。出入必告。荐献之节。惟务腆洁。其为师门也。生则尽服劳之勤。殁则致心丧之礼。笃信尊慕。至老不懈。时忌祀参焉。设俎豆力焉。收拾遗文则又使之传久远焉。一时侪友如张旅轩,吕鉴湖,李石潭诸贤。情志交孚。追随联翩于画岩花田玉渊锦水之间。畅叙幽情。依然有古人风流之笃也。其训子弟也。不贵词华。而引之以义方。以孝弟忠信。为一家之规范。长男止岩公出身为吏。贻书戒之曰衰门仕宦已极踰望。汝当朝夕奉职。上不负国。下不负民。负国负民。是负乃父也。毋以父母妻子故。累汝身辱老身也。以故止岩公历典州郡。声绩益茂。则人乐有贤父兄。其非若公之谓也欤。其处于乡也。自亲及疏。由内及外。以敦睦任恤为准。恂恂款款。不设畦畛。咸得其欢心。其于产业。未尝留意曰。贫富在天。吾其肯劳吾心乎。旧业田土。为邻畔所攘。即曰古人云终身让畔。不失一段。何忍为尺寸地。与人相较乎。其无竞不较之心。推此一段。可以占其平生矣。至于临化丁宁之诲。又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74H 页
足以见其心定神閒。不乱于死生之际如此。宜其积厚流光。根深叶茂。世传以清白诗礼之业也。易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诗曰岂弟君子。神所劳矣。公实以之矣。一日公之后孙必元。不远数百里。跽而请曰先祖之殁。于今几二百年。状行之文尚未就。微言细行之仅存于家牒者。恐日就于堙没。不肖等益以惧焉。谨以家状一通。藉手以阶焉。光靖自以晚生遐远。未及供洒埽于当日。而重以识肤笔萎。其何以当是役哉。辞之不获则遂按据家状及志碣之属。序次之如右。以塞孝孙之请云。谨状。
赠户曹佐郎东窝权公行状
公讳得重字子厚。姓权氏。贯安东。高丽太师幸之后。十馀世至讳仲和。仕 本朝官领议政醴泉伯谥文节。间三世司正讳钧。始居永川。其曾孙讳克立 赠参判。与旅轩张先生共栖于立岩。即四友之一也。号东峰。于公为高祖。曾祖讳崶。以大耋授副护军。受业旅门。祖讳尚敏。考讳稑。妣乌川郑氏。承仕郎时永之女。 赠判书世雅之玄孙。 明陵丁卯九月晦日生公。天资温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74L 页
雅。不喜游嬉。常侍寝于外。洒埽唯诺。克勤以敏。便旋不向日月。衣袜弊污。不毁弃曰此慈母手中线也。既入学。孳孳不怠。弱冠携书入内延寺。三年不下山。咿唔不离案。僧徒叹异之。以故于书辄剧读烂熟。文艺亦夙就焉。事亲也定省奉养。未尝少违。出入禀告信宿之地。先期反面。毋贻倚闾之望。己丑夏先考公始婴风痹。沈绵三岁。公昼夜不解衣。左右之养。未尝少懈。及疾革。刲指灌血。及至大故。攀号几绝。既葬日上墓省哭。羸毁已甚。而执礼愈谨。事慈夫人尽诚。乙未夫人中暑危谻。又灌指血。而翌日属纩。哀遑守制。一如前丧。不脱绖带。足迹未尝入中门之内。哭奠之暇。常对礼书。服阕始分居于距家数百武之地。每朝必越溪拜庙。累岁不废。及伯氏病痹。只随拜朔望。虽或远出。每趁朔望前夕而归。孤露之后。益无意于荣名。静居閒养。不复应公车。时年三十八矣。平居早起盥栉衣冠。对案看书。课督子侄。与伯氏欢怡终日。暇则莳花种药。寻流陟岗以玩意。丁未入枫岳。历览关东八景。留连累日而归。戊申伯氏殁。自初终至虞祔。不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75H 页
复向新居。躬执祭奠。不离殡侧。且以弱侄持衰。家庙祭节。无人管摄。遂撤家改筑于家庙之东。叹曰伯氏在世之日。未遂古人同宫异室之乐。及此衰暮。来栖于傍。共守一庙。此平生之志也。遂名其轩曰东窝。宗家曰西窝。每瞻谒讫。时入内堂。招见侄妇。申申乎奉先之节。治家之道。言语恳恻。情意周洽。虽婢仆亦知感叹。丙辰春。喟尔曰恋 君之诚。无间于草茅。虽未得亲拜 君颜。不可不一瞻 君居。遂入汉师。望 紫闼以致敬。秋游金乌山。自是无岁不出。如俗离铁城清凉伽倻周王内延盘龟诸胜地。无不周览。可见其玩心高明。超然于尘臼之表也。年力既愆则不复远游。惟杜门却埽。翻阅书籍。始编历代通纪。盖以为书经虽载虞夏商周之典谟。而年纪未尽载。曾史亦甚疏略。遂取历代史。上自唐尧。下至 皇明。皆为编年。大事异迹。附于逐年之下。又以为后生辈虽悉于中朝事。而全昧本国事。摭附东史于下。积岁编摩。成十数卷。晚又参以诸史。更为添损。而未及卒业。然规模已定。条绪不乱。千古兴亡。开卷瞭然。可为蒙士稽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75L 页
古之宝鉴矣。吴公遂烨倅永川。委叩其庐。以致礼敬。归语乡人曰余于岩中。见一高士。望其表。可以知其里也。自此书问馈遗不绝。癸酉本道绣衣李公得宗闻公之风而心嘉之。复 命时启曰永川士人权得重。雅行醇笃。老而靡懈。其在 朝家扬陋之道。似不当一向堙没矣。 上曰令该曹各别调用可也。公闻之。踧踖不自安。每对人。辄有愧惧色。甲戌四月感疾。气日铄而神不爽。语诸子曰曾以祖考志文托于梅谷郑公。吾恐不及见。亟往推来。来即明烛起读曰既得此文。又请考妣墓志。吾死无恨矣。遇伯氏忌日。命不进肉。诸子欲用蔘剂。公曰吾已自分。药不必试。而为尔之道。亦不可一向苦抑。须豫备而且待也。吾年迫七旬。夫妇偕老。子孙无故。吾何憾乎。扶出庭畔。摩挲梅及芭蕉。久之命灌盆栀。时有乌攫厨肉。儿曹欲逐取之。公曰乌乃鸟中之曾参。将以反哺也。勿打也。盖公痛不终养。尝于座隅题乐天慈乌诗。每读至未尽反哺心之句。辄为之泫然也。疾既病。便旋于寝室。命阖书龛小窗。为尊经也。二十二日。悠然而逝。享年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76H 页
六十八。讣出。远近莫不痛惜。村氓市人亦有挥泪咨嗟者。十月辛酉。葬于本里小鲁岑丑坐之原。殁后四年丁丑。永庆三四邑章甫。以公至行呈于本邑。本道又呈于吏曹。请遂癸酉 成命。启 赠承训郎户曹佐郎。公貌端目清。气温而志洁。谦以持己。恕以接人。口不出鄙倍之言。体不设惰慢之容。虽子弟婢仆之间。未尝以疾言遽色加之。坐有常处。步不顾眄。临事先辨义利。论人不苛短长。尝谓诸子曰吾平生行事。虽不及古人。而亦不作愧怍事矣。本业耕织。不令失时。而自奉俭约。衣取蔽体。食不重味。赋税之供。宾祭之需。豫先措办。无窘急之患。祖考妣及考妣忌日。俱在夏月。公虑祭需之腐败。鱼果等物。豫乾别藏以助祭。亲忌之月。断出入。及期剪爪沐浴斋戒。前一日正坐终日。非祀事则不语。夜不就寝。坐待鸡鸣。肃敬将事。如将受命。祭毕怵惕悽怆。如有所失。平居坐必向庙。过庙必鞠躬而趋。先祖祧庙。亦必朔望展谒。外氏家产业荡残。为出财置田。付宗孙供祭。事伯氏如严父。怜孀姊极力赈救。豫备衣衾。及丧而襚之。戒子侄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76L 页
以严内外。和兄弟。尝书惩忍悫惠四字。使付诸壁而观省焉。又曰女子亦不可以无教也。就小学中关于女职者。使之讲习焉。于宗族情义周洽。或以袗袄助其寒暑。或以鱼肉分其甘少。外舅孙公身后只有一稚孙。为之挈来鞠养。俾至成立。经纪生事。不废烝尝。知旧之间。吊庆不遗。乡老之为先执者。必造庐致敬。或提壶饷焉。里媪有与亲年同。于岁首必躬造以问之。时或遗以案肉。忧人之贫。恤人之病。无间贵贱。人有孝友之行。益加爱慕。致慇勤焉。未尝妄与人交。而许以相知。久益敬信。闻人之丧。辄却肉不食。虽皂隶亦然也。公不喜著述。时有唱酬挽诔之作。而辄弃不收。今只有若干篇。所写册子几至五十馀卷。笔画楷正。一字不放过。亦可见心源之静专矣。配月城孙氏。通德郎汝智之女。县监钦之孙。景节公仲暾之后。有二男一女。男遇铨以谨敕读书入道荐。殁后 除 章陵参奉。达铨。女适李恢远。遇铨二男三女。男济经,济纶。女李东远,金凤运,金鹏运。达铨一男二女。男济弘。女李弘大,李云祥。李恢远二男二女。男宇均,宇谦。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77H 页
噫。孝者百行之源也。公能先立乎大而道自此生焉。则其馀细行。略之而不言可也。空谷幽兰。不为无人而不芳。而殁后 褒赠之典。只贲墓道三尺之题而已。于公何所加损焉。公之孙济纶以家状及郑梅谷之传。请纪行之文于家兄。盖诺之而未及遂。日济纶甫又以是托于光靖曰。先祖之殁。于今三十馀年。往迹寖远。而先辈皆无在者。失今不图。恐遂堙没而无传。敢复以是请。光靖盖尝慕公之风。而地远矣。恨未遂既觏之愿。其于玆役也。义何敢辞。但衰耄之馀。言语文字。不足以传信于后来是惧。顾其请益勤。遂按据家状而序次之。以塞孝孙之请。且以备秉笔者采择焉。谨状。
从祖叔父养拙堂公行状
公讳敬和字君信姓李氏。韩山人。文孝公讳谷。文靖公讳穑。父子中元朝制科。仕高丽位赞成事门下侍中。文章节义。闻于天下。世所称稼亭先生牧隐先生是也。入 本朝代有闻人。数世而至讳允蕃。官大司谏。孙讳希伯。官府使 赠吏曹参判。于公为六世。高祖讳文英。察访 赠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77L 页
左承旨。曾祖讳弘祚。县监号睡隐。祖讳孝济。考讳硕章。皆以厚德伟度重于乡。妣上洛金氏。松隐光粹之后履祥之女。乙酉七月初八日生。幼开爽有智虑。儿时患痘颇危谻。处士公不觉垂涕。公开眼曰父以我为死乎。我不死也。愿无忧也。儿时与同队游戏。有不合则决然去之。处士公称之曰此儿他日必非随俗俯仰之人矣。十许岁时。颇有周穷济贫之志。及长喜宾客好谈论。间以雅谑未尝倦也。以是东西行过者。必以公为归。亲戚侪流之在患难者则随力所及而救济之。庚戌丁内艰。辛酉丁外艰。自是谢场屋曰。向也不免奔竞于科名者。以亲在也。今而将何用哉。又曰吾幸赖父兄辛苦之力。粗供宾祭。若又欲增重之。恐弱子不克堪荷也。但谨出入勤耕稼。毋使先业颠覆而已。筑坛种菊。閒阅古书。有时而发于吟咏。扁其室曰养拙。取杜子诗语也。与同堂兄弟及侪友。团栾终日。堂侄大山公。于公年纪差少。而公待若畏友。日用应酬。多所资问而辅益焉。牧隐先祖影帧在京。公与门中议。送子宗靖摹画而来。筑室奉安于静便之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78H 页
地。以寓子孙永慕之诚。其终始经画。多出于公。睡隐公墓碣。虽先父兄积岁经营。而至于公之身而始竣事焉。族子有孤贫无依。公收养于家。为之求配。给钱谷以资食。割己田以赡活。再从孙早夭。孀妇无依。公为之收恤顾护。俾不至荡析。是皆人之所难能也。鲁林书院近在一舍之地。而岁久力凋。无以成样。公为洞主。别储馀财。累岁经纪。置赡学所。以为年年讲会之资。映湖堤防已自数百馀年。乙未大水荡齧。邑居大小遑遑。无以奠安。邑人以公主干焉。公年纪已衰。而以邑居之重。不惮筋力之劳。课民夫量土功。考勤慢严赏罚。不数月而至于成绩。盖公天资开爽而刚毅。虑事周而辅以公廉。故能任他人之所不任。而服人心而集众事也。性不喜华靡衣食。尝戒孙埉曰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此古之名言。汝宜服膺也。又曰老来方觉平日事父兄之道。多少阙略。今而追悔。已无及矣。辛丑三月寝疾。尝语人曰吾疾殆不起矣。但参议不在。是亦吾身命之不幸也。盖大山公承 召在道未还也。晦日终于正寝。享年七十七。配平山申氏。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78L 页
节度使命仁之女也。生一男四女。男宗靖。先公卒。女适李世迪,柳喜春,金始全,申鼎沃。宗靖一男埉。世迪一男二女。男龟洙。女金佑直,崔鼎镇。喜春三男一女。男谦祚,俭祚,范祚。女金▣。始全四男。翼运。馀幼。鼎沃一男二女幼。埉男女皆幼。公仁睦于家。忠信于友。非有藉于师友之益诗书之功。而议论之间。每以重伦理笃恩义为先。气宇高峻。声音洪亮。遇事慷慨。不欲自伏于世俗卑近苟贱之伦。故始虽不能无怨于人。而终亦未尝不服也。迨其晚岁。深以持重静默为主。无复少日凌厉之气矣。公之殁数月。大山公亦下世。门户空矣。一家子弟无所恃赖而依仰焉。一日公之孙埉。以状行见托日。王考事迹。日远月忘。昔大山先生尝欲为之记述。而未及而不幸矣。今逮于见闻。惟我叔在。若不惠以一言。将渐就于无徵。此不肖之所深惧也。余愀然曰汝言是也。余若不言。谁复知之者。遂拨病草定其言行之一二。以塞其请云。谨状。
亡妹十二娘行状
亡妹李氏。系出韩山。丽季稼亭先生文孝公讳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79H 页
谷牧隐先生文靖公讳穑父子。中元朝制科。位门下侍中。文章节行德业。闻于天下。祠享百世。入 国朝代有闻人。至高祖讳弘祚号睡隐。以西厓柳先生文忠公成龙外孙。仍娶于花山而居焉。以遗逸仕至县监。曾祖讳孝济。祖讳硕望。考讳志和。俱隐德不仕。妣光山金氏。通德郎师国之女。弘文馆校理璁之孙。妹以丙午正月十八日生。幼而静淑幽閒。聪慧绝人。生数岁。听傍人之读谚书。口虽不能言。而心已了然。四岁能书成细字。通六甲。时从先考傍。亦颇识许多字。先考拊之曰使汝而男子也。必能大吾之门矣。及长能读简书通文理。旋以非所急而废之。其于纺绩针线之工。亦不待教督而无不精且敏焉。六岁先考下世。先妣煢然独抱妹兄弟。妹左右承顺。以宽毋怀。不喜随群儿游嬉。早晏不离闺房。服女事惟勤。尝手抄古人女诫闺范之类。日夕爱玩之。必欲见之行事。如不亲授受。虽仓卒未尝违也。十九适于月城之崔君思镇静而。崔氏亦孝友家也。入门而事王姑及舅姑。甚得妇道。皆称之曰孝妇也。尊舅壮年遘痘。證甚危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79L 页
谻。不解衣带。昼夜虔诚。躬奉药饵。未尝有仓皇颠倒之容。舅称之曰今我病状。众所惊惧。而新妇能自如。他事可知也。及有身。舅以内则一篇示之。妹祇承敬遵。毋敢失坠。生子果聪颖。伯舅公叹曰有是母。宜有是子也。伯儿有隽才。未及成而得奇疾。积十馀年。或欲以巫觋之道治之。辄不肯曰死生命也。何以巫为。伯儿临殁。执母手曰愿母氏为孝妇也。亦可见其胚胎擩染之功矣。崔君积年惟忧。发白肉消。妹辄慰勉之曰老亲在。不可以己子而自伤其身也。第三儿亦聪敏。甫七岁而夭。适当小姑昏日。妹抑哀忍痛曰吉礼在即。不可以任情尽哀也。连丧诸子。时奉王姑于家。不敢出声号痛。不以戚戚之容。见于尊姑。尊姑亦亟称之。先慈年高穷约。妹寤寐不忘。不远数百里。时时归宁。不则发伻探候。亟致嗜好之羞。未尝数月间也。昔岁归宁而归也。余送至中道。妹伸纸写慈庭书。涕泪汍澜。主妪见而叹曰人孰不远父母。而是娘子殆异于人人矣。戊子春。先慈弃捐。攀号痛绝。以未及永诀为恨。闻襄奉期曰。不可以病子而失千古之诀。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80H 页
遂来赴襄礼。及归三年而致忧。辛卯遭舅丧。洁净祭具。区别器用。竭诚礼以阕制。丁酉三月十七日偶疾不起。得年五十二。一男泺。三女俱在室。八月初九日。葬于府北道藏洞先兆之侧丑坐之原。妹天性孝友。笃于父母兄弟。意思閒豁。无龌龊琐细之态。处闺房。内外必别楎椸。教子女。未尝疾言遽色。使婢仆。必威惠并行。躬蚕绩而备寒暑。量出入而称有无。至于待人接物。未尝不致其眷厚之意。称人之善而不称人之恶。夫弟早死。孀娣独与二女居。拊恤之诚。无所不周。孀娣曰无异吾同气也。孤侄曰无异吾亲母也。以至姻娅宾客之来往。无不周遍而尽其道焉。衣服之请。笔札之役。有时不胜其纷然。而未尝有难色。必应酬焉。历代十九史所载帝王名号忠臣名字。无不暗记而历言之。尝谓其子曰尔幸而为男子。何不学至美至大之事乎。吾虽女子也。每见先圣格言。心未尝不景仰而钦慕也。尝见其子书九容九思。叹曰旨哉言乎。汝于此。能行其一乎。遂亲书悬以解释。付诸壁上曰。吾庶几朝夕玩其言而体之身。又欲使女儿辈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80L 页
看耳。尝侨寓山中。号其子上王父书。见者惊其非小儿语也。丁酉春。送其子科行。以书勉以勤学修德。立身扬名。以显父母之意。词致清雅。意寄深远。有非俗下妇人口气也。丙申春。余省妹留月馀。衮衮情愊。愈久愈切。今春累得书。极其相恋之苦。而安得复奉颜范如昨年乎。余发书每愀然。而自念吾已老矣。妹亦向衰。此女子善怀之恒情也。岂料其为永诀语邪。呜呼。如妹孝友之行。聪睿之资。固当求之于古人列女之中。宜其身享期颐。子姓兟兟。而一子单孑。三女未行。身又摧折于才不称夭之年。岂气数浇漓之久。清明之气。间值而不能全备欤。殁且葬。其哀以行迹一通见寄。且曰先妣至德醇行。非不肖子所能形容。深恐异日翳然无徵。惟舅氏哀之。述其平日之所见闻。得以藉手于当世之秉笔者。以图不朽。余读之未半。掩涕久之。实以年来疾病昏塞。久废笔砚。重以哭妹以后。神精愦愦。平昔见闻。十无一二。其何以状吾妹之行而塞孝子之悲。又重思之。以亡妹生质之异。忍使阙然无纪行之文。埋没于后日乎。则是其责又在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81H 页
于余。聊据哀甥之状。略付见闻之一二以归之。庶几览者得其志行之大槩云。
上之元年丁酉九月日。兄光靖泣书。
月城崔秀才行迹
月城崔君静而有长男曰福生。年二十一而夭。后五年余至其家。其父母哭之久而愈悲。且曰是子也。生无以究其志。死无以表于世。又未冠而夭。此皆父母无涯之冤痛。今欲录其言行之一二。以传诸子孙。以寓吾不忘之怀。子其为我记之。秀才吾甥也。每悲其有才而无命。其于是托也。情何忍辞。按崔氏讳东㠍。大君师傅号台岩。于秀才为七代祖。高祖讳寿学县监。曾祖讳麟锡。祖讳兴渐。慷慨有气节。敦孝友。父思镇。静而字也。母韩山李氏。牧隐先生讳穑之后。处士讳志和之女也。母性沈静聪慧。四岁而通谚书。又成细字。以戊辰三月九日生秀才。幼而隽嶷。未能言而能知爱父母。虽饮乳而卧起。惟其母之所便。未断乳而母有娠。王父公尝命之曰勿饮乳。儿谓母曰王父之命也。吾何敢违。但恐眯梦中偶忘而欲饮。愿母氏勿许也。四岁随母往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81L 页
渭阳。已能有思虑。不轻浮不好弄。外祖妣金夫人每深器焉。既归王父公抱而问汝往来道里。南北能知之乎。儿曰自北而出。从东而旋向南而归。祖大奇之。五岁而教干支。仍通六甲。受字学。必推问字义之所以然后乃肯读。适遭丧戚。长者无意于课督。儿挟册请学甚切。九岁始授之学。期年而毕十九史。其于历代君臣名号。治乱得失。了了久而不忘也。又数岁读孝经小学通鉴大学论语。不劳而文趣已通。惟晨昏定省王母及母外。终日一室。言笑不苟。喜怒不遽。衣带巾袜必饬。未尝箕踞而偃卧也。饮食如暑瓜之类长者之所禁止者。则或劝之而不食。尝病寓村舍。婢辈以长者之命劝之食。则辄强食之。有小食饮。必分与同产幼稚及从昆弟。未尝自求饱也。十二而得奇疾。针治下药。长者或不堪。而未尝有难色。医令试诵古书。读至数十行。不错一字。医曰勿虑也。骨相如此。精神又如此。岂一疾所能废哉。或欲以巫觋之道治之。则曰与其外道而生。不若守正而死。乃父奔走药饵。则忧叹形于色辞。处事或过当。则辄谏止之。尝手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82H 页
抄小学及经训诗歌之类。为小册子。积成数帙。至是而目阅心潜。以消日月焉。积八九岁。气奄奄且尽矣。谓小弟曰孝顺父母。握母手曰愿母氏为孝妇。一念耿耿。口中如谵语者。皆是物也。呜呼。此百行之原也。而儿能得之于天。自未能言而已然。及其垂绝昏迷之中。犹眷眷如此。使天假之以年。其所成就。讵不卓卓茂异哉。馨香之兰。方茁而旋萎。岂昔贤所叹清明之气。间值而不能久者邪。其伯从祖数咎公尝谓余曰程夫子之志侄娘也。曰此女实天地中之异人。吾于此儿亦云。其死以戊子四月十日。葬于家后广洞先兆之侧寅坐之原。
竹所金公遗事
公讳良铉字显甫。新罗敬顺王子讳锡封义城君。子孙因贯焉。由丽入我 朝。代有闻人。至讳诚一。位观察使 赠吏曹判书谥文忠公。世所称鹤峰先生是也。文忠公传道溪门。为百代儒宗。文忠生洗马讳潗。洗马生义禁府经历讳是枢。经历生宣教郎讳燮。自花山居于善山。宣教生义禁府都事讳命基号瓶窝。娶缶溪洪氏。大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82L 页
司谏镐之孙。司谏 赠副提学汝河之女。以 明陵己未四月十六日。生公于金溪之里第。幼而莹秀。五岁著新衣出游。见寒乞儿。解而与之。母夫人奇爱之曰真吾子也。瓶窝公晚得公钟爱甚。不甚课督。而公自力于文学。不懈益勤。未成童。崭然见头角。十四为侪友作堂记。为先辈所称赏。稍长挟中庸大学入山寺。昼读夜诵。中宵忘倦。自是文学词章。藉甚于公车间。盖公初甚留意于文章。荀,庄,左,国。无不究观。然卒泽之于四子洛建等书。又知词章之外。有儒者之学。而乐善好义。出于天性。事父母未尝违其志。病革而为之断指。处兄弟友。与朋友和而有信。姊李氏寡居。恩爱甚笃。相去百馀里。岁必一再至。至辄留旬日。苟李氏所嗜好者。必极力以营之。李氏晚婴痘疾。公虽忌是疾。而苍黄驰止于数里之地。随證投剂。卒以无事。人谓得救护之力也。累中乡解。或居魁而辄不利于省试。尝与金霁山圣铎同入场。公不善书。以试券付霁山使之书呈而出。俄而霁山出曰吾书兄试券。落叙头一句。老儒可惜。公曰数也。旷然不以意也。人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83H 页
以霁山之不隐。公之任命。殆两难云。好施与重然诺。其于世俗机巧。非惟口未尝道。而心亦未尝萌也。性好佳山水。每遇胜地。便欲挈家居之。或留连旬日。或命侣徜徉。平生以疏拙自居。于势利货色泊如也。客至无论贵贱。接待以尽其欢。或至匮之而不恤也。亲友尝横罹祸网。事将叵测。公为之尽心规画。不顾利害。卒白脱而归。人亦以此多之。甥侄有登科则为之出臧穫以与之。甥侄有诵经于京则为之鬻驴以给粮。壬子岁大歉。甥有请得钱数百。为救穷之计。公命斥田以与之。其疏财笃伦皆此类也。中岁寓居于商山之栗里。莳花种竹。自号竹所。晚又返居于善山。长子崇濂筑室于遁山先垄之下。眼界宽閒。景物幽深。公乐之。日静处其中。庞眉皓首。逍遥物表。鄙吝之言。不形于口。和粹之德。弸表于外。闻风而起惇厚之心。望门而去褊薄之态。瞻之而良玉之栗然。即之而醴酒之醇如。表里洞彻。绝无畛域。所以人无贤不肖。皆称其为仁人君子也。为文有古气。尤长于诗。冲淡萧散。晚又爱看纲目。历代治乱。人物邪正。事證文义。瞭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83L 页
然若指掌。亹亹乎其言之有味也。癸亥二月。与长子遇痘。属纩之日。精神了了。二十三日也。远近闻者咸嗟惜之曰。为善无福。一至此哉。前后三入绣衣荐及乡荐。而竟不沾一命。光靖尝谒李讷隐光庭。语及公。愀然曰若斯人者。真可谓不失赤子心者也。公始娶晋州郑氏。县监锡侨之女。文庄公愚伏先生经世之玄孙。有妇德。不以家事累夫子。先公二十一年卒。初葬尚州之于北堂。因公丧同窆于遁山先兆下艮坐之原。有二男三女。长即崇濂。出为伯兄后。有文行。与公同日而逝。次崇洛。亦明秀。先公九年卒。女长适赵性道。次李重权。季李光靖。后娶英阳南氏。进士鹏翼之女。有二男二女。男崇德,崇渊。皆有才性。女适柳尚春,张寿昌。公天资近道。养以清简。仓卒无疾言遽色。虽仆隶。未尝厉气诟詈。每爱朱夫子大丈夫当容人。不当为人所容之语。又曰古人以阴德譬耳鸣。若人皆可闻则不足谓之阴德也。见人称人之恶曰且取长处。尝曰吾于喜怒。未尝为气所使。光靖出入门下十三年。未尝见忿厉之色。又未闻言人之恶。虽其天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84H 页
禀之纯粹。而学问之力。亦不可诬也。盖公一身之所萃者。孝友也睦姻也任恤也。此则其天性之自然。非由学而得也。光靖质鲁才驳。毋足比数于人人。徒以往来之久。提掖之力。不无向望愿慕之心。而蹇步方休。鞭绳己掣。俛仰之间。已成陈迹。公二子已先逝。存者幼未省事。异日虽欲寻逐其彷佛而不可得矣。聊记耳目之所及者如此。虽未能备。亦可以得公之大略。庶几秉笔者有以采择焉。戊辰上浣日谨书。
   余既以耳目之所及者。为遗事一通。随有所闻。难于续续添入。玆书于后。
公甫弱冠。检阅金公世镐适来到。公不识其为谁。而惊倒迎接。极其尊敬。检阅公后见公考瓶窝公称之曰。余性粗疏。见年少侮蔑多矣。向见贤胤。其敬谨如此。吾所见一人而已。
尝题诗于大谷寺。士林传诵。以为有烟霞气。或疑古人所咏。公闻而笑曰吾少时作也。
晚年见有卖蛤醢者。仓卒无他物。出单被以买之。家人惊以为不可。欲小贸之。公不听。既买置一缸曰。此吾姊所嗜也。封送之。此则余所见也。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84L 页
家兄尝云公乘小骡。上下山阪辄下马。问之则曰此虽畜物。岂可自占安逸而不恤乎。况险路易蹉跌。暂步何伤。此见公爱物之仁。谨身之周云。
公长子士希氏。尝言大人于侪友后生间。见有不是处。虽加诮让。人不觉其为诮让云。厥后验之信然。非诚意蔼然而辞气愿款。何以致此。
尝赎奴得千缗。送数十贯于洪公命熙曰恐贫儿暴富。成鬼呵也。洪公尝为余言。
遁山金公遗事
公讳崇濂字士希。义城人。文忠公鹤峰先生讳诚一之六世孙。世系在大人公遗事中。至宣教郎讳燮。于公为曾祖。祖讳命基义禁府都事。有二子。长昌铉娶晋山姜氏。有二女无子。季良铉娶晋阳郑氏。公其长子也。出为伯父后。庚辰▣月十日生。公幼而端秀。不好弄。声音洪亮。文艺不肃而成。七八岁随大人公往山寺。适有卖珠者。公初甚爱之。为买其一以佩之。已而弃不取。问之则曰异日归家。徒惹诸弟纷竞之端。以贻母氏之忧耳。自幼事所后母。承颜顺旨。友爱二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85H 页
姊。二姊俱早夭。各有一女。收养于家。嫁归妆奁。皆办于家。出臧穫以给之。告以不足则又益之生。妹二家贫甚。公又别给。以助薪水之劳。族多事剧。人无间言。亦人所难也。生庭远在七十里。月必一再至。怡愉以乐。生慈早世。孺慕切至。拊摩诸弟。如手如足。未见则思。既见则喜。至老如一日。财产有无同之。人不知其有异也。于世玩好。无一可意。衣取蔽体。食取充腹。器用取合用。独酷嗜于书及佳山水。尝书日记曰余性淡泊。不喜纷嚣。惟愿筑室万山中。藏万卷书。置一张风琴。清风北窗。颓然如渊明故事。吾志也。而柰两庭各在数舍外。往来省侍。门户阔大。事之自外至而挠乱我者。逐日而生。安得以遂吾愿邪。宾客之东西行过者。无不延接款洽。贫病死丧之急。虽疏远必殚心力以救之。与人言温然。顾其守则确如也。与人居。久而益亲。或加以横逆。未尝较也。邻戚贫无依者。收而教之。以至成立。非一二也。亲友自湖侨居。公割田以赡之。有箴规之言。虽微贱必虚襟点头。于书多剧读。故为文操笔立就。雅健有格力。萧然不以事物关心。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85L 页
农务付诸奴。家事责诸内。尝书桃符以鲁斋诗万般补养皆虚伪。惟有存心是要规。亦可见其志之所存矣。结庐于遁山先垄之下。岩石对峙。长江白沙。平铺十里。迎致大人公。朝夕欢侍。诗书自娱。尝曰当拂意恼心处。非习忘无以制。又爱古诗安得此心如古井。湛然无起亦无尘。岂有意于修养家者邪。癸亥春。与大人公遇痘。属纩之夕。口中谵语。皆大人公證候也。呜呼。仁者必寿。理之常也。而历观古今。仁厚者多阸穷夭折。粗厉贪饕者。必寿而康。岂五气杂糅。清明之气。间值而不能长。如程伯子之所云乎。时二月二十三日也。享年四十四。葬遁山先兆之侧负艮之原。前娶昌原成氏。县监世顼之女。有妇德。治家有法。先公十二年卒。生二女。长适郑之益。季李德中。后娶晋山姜氏棁之女。有二男一女。男中柱,河柱。女郑之丰。中柱尝泣与余言曰先考不幸早世。不肖兄弟。时在龆龀。平日言行。无以寻逐其髣髴。窃悯然痛之。执事尝与吾父游。盍以见闻之所及者。为一言以诏不肖邪。光靖曰子之责我诚是也。然当从游之日。余亦眇然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86H 页
年少。无以深叩其所存。窃仰其日可见之行而已。尝与约会山寺读朱书。未果谐。又尝抚长儿曰此儿沈静。欲教以君家学问。盖戏言也。然至今思之。遗音琅然。不忍忘。亦不忍不书也。后死馀存。阅尽沧桑。而志业荒堕。毋以副宿昔相期之意。谨录其言行之一二。以塞孝子之思。亦不敢溢辞以负亡友谦逊之德云。上章摄提格端月日书。
伯兄处士府君遗事
伯兄天资孝友。十七遭先妣丧。群弟或离龆龀。或未离襁褓。公拊摩体肤。察其饥寒。稍省事则教以读书写字。俾不失向方焉。
幼时受学于锦阳外大父密庵先生。恪受训诲。蚤夜不懈。容仪举止。端详閒雅。外王父亟称之以天资近道。
性勤读书。于书传鲁论。剧读烂熟。逮至晚岁。未尝废书不观也。(论语则句读音吐。亲承口受。传录以来。使弟侄辈。依以诵读。)
仲弟早亡。只有一子。公悯拊恳至。无间己出。故从子𪣁亦视之以父。寡嫂居贫。存恤周章。未尝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86L 页
弛也。
季弟隔溪而居。得一美味。必分与之。(季弟威仪容止之间。未尝不点检教戒。追思今日。无地承教。摧咽难胜。)
自幼往来于渭阳。平常致力于外门者。靡所不至。忌日必送人助祭。内弟年相若而居稍间。春夏窘急时。周恤备至。疾病则送伻问遗。不计家之有无。
祖考妣考妣两位无祭田。以子孙贪窭。艰于奉先。为之节用缩费。有所措置焉。
祭祀致齐时。必废南草曰此臭味也。非所以交神明也。裒稡先代事迹文字及派谱坟山。为永慕录。又写先祖牧隐诗。精选未及毕。(平生抄书甚多。未尝潦草。尝曰退溪先生虽时文。未尝借人书。盖厌其胡草也。后之观公字画。可以得公之心事矣。)
初年性度颇峻急。晚更济以宽平。一子稚弱。久病沈绵。而未尝有戚嗟之色。安分顺受而已。其遇凶岁。必周思详度。使至亲家有所聊赖。每当公私债应酬之际。多有所裨补焉。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87H 页
平居必端坐终日。未尝当昼而卧。虽盛暑未尝去上衣。或体倦神疲则坐而瞌睡少顷。
尝曰凡民有丧。尚且匍匐以救。况至亲乎。遂倡议于门内。立为稧目。使之随力顾助。贫家多赖焉。公殁而稧遂废。
居处必净洒。几案必整顿。家舍向西。夕阳酷烈。而以先人尝以居处不可取便。而撤去遮阳。故公亦终身未尝设遮阳。
丘嫂姜氏心德过人。事舅孝顺。处妯娌和洽。爱侄子逾于己女。发于至诚。令人感服。
 
叔兄大山公尝草圹记以付子垍。今又叔兄奄弃弟侄。白首孤存。觅死不得。一日垍持圹记泣请曰。先人在世时。垍蒙幼未省事。诸父次第下世。先人细行疏节。非季父一言。后虽欲寻逐其髣髴。尚谁得哉。余执书泣曰汝言是也。遂略记见闻之一二。以付圹记之下。适子㙖在傍曰伯父心事雅洁。行谊备敕。可谓无规矩中有规矩。无节度中有节度。其奉先之诚。恩义之笃。当求之古人。呜呼。此可谓约而尽矣。仍并记之。辛丑十二月除夕前一日。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87L 页
季弟光靖泣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