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x 页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
 上梁文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96H 页
蔚马书塾上梁文(戊寅)
崇术立教之化已逖。民莫兴于中庸。家塾党庠之制犹存。士有所于游息。天其或相。文不在玆。惟玆蔚马名区。实是闻韶胜处。论其山势则金城飞凤之雄盘。按其地区则召文景德之旧迹。峰回路转。允宜君子之盘旋。土肥泉甘。正合幽人之耕稼。晚悟扬声于銮署。迂叟继踵于门庭。南巷北村。几多弦诵之洋溢。风岑月榭。每烦杖屦之往来。流风蔼被于人。馀教不坠在裔。每当霜露之节。几深羹墙之思。属玆栖息之时。屎切沧桑之感。江南之风月无主。但古塔之岿然。山北之猿鹤徒惊。有丹丘之依尔。爰即栗里之旧址。载营竹林之小亭。凿石疏泉。纵乏九曲之烟月。辇粪燔翳。足开三径之花松。半亩方塘。鉴开云影之上下。千丝垂柳。春回天机之流行。功才讫于数旬。非取轮奂。事可传于来裔。请事诗书。指圣贤而为归。肯许仞山之亏篑。觉图书之有益。何啻刍豢之悦颐。致用藉于穷经。非躁竞于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96L 页
艺苑。事君资于事父。庶终始于人伦。多冀野之马群。骐骥称德。蔚周阿之棫朴。髦誉成材。吾党斐然。斯文幸甚。庸申张老之善祷。聿追斯干之新篇。儿郎伟抛梁东。坐看朝日上曈曈。少年好学谅如许。才到中天万路通。抛梁西。咫尺金山与天齐。玉女插花为谁媚。道人无复荒台迷。抛梁南。意中削立有苍岩。住脚可观山立势。存心来證月明潭。抛梁北。夕阳返照尤佳色。少时可惜惟光阴。须向三馀细著力。抛梁上。发轫最宜慎所向。珍重古人千里书。丁宁谨敕戒豪爽。抛梁下。尊爵在人知者寡。风月取来无尽藏。一般心事襟胸洒。伏愿上梁之后。多士风动。吾道日兴。左弦右韦。伫看气质之丕变。谈诗说礼。不许酒炙之留连。幼而学壮而行。内外合仁智之体。用则行舍则藏。穷通惟道义是循。母负今日父老之经营。庶作他时邦家之俊乂。
西山影堂上梁文(辛卯)
天未丧斯文。间气挺生于东服。礼不忘其本。真影特揭于西岑。百世旷感者心。一气相传则理。恭惟牧隐先祖。实为道学宗师。入乎中原则衣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97H 页
钵于圭斋。易义于宇氏。敛而东国则柱石乎邦家。黼黻乎王猷。际宗社一发之危。弥节义千切之卓。夙抱范公之志。进退不忘其忧。晚保陶令之心。归来无恙乎节。英才心化。有圃翁陶叟治老诸儒贤。豪杰风兴。出寒暄一蠹静庵数君子。 大明皇帝起堪画之叹。退陶先生首传心之对。文章特其馀事非能事。勋业固当大书不一书。维子孙流落东南。千里而远。以父兄追慕影响。百年于玆。掘地而泉。精灵无间于远迩。随驾于福。兰馥尚留于湖山。天实相之。真像俨然于百战兵燹。鬼与谋也。毛颊宛尔于一幅丹青。亦粤我睡隐公。惟先生十代裔。抱花枝而掩涕。孝友著于弱龄。登戎坛而  。忠义仗于只手。传家一长物。益笃诗礼之方。立身二字符。愈厉清白之操。日月山下。子平之游情翩然。香炉洞中。德公之遗安远矣。处为现世真生佛。出则人间大丈夫。式遵桑梓感慕之幽衷。佥同香火啜飨之禋祀。西原之故事可法。文院之遗制伊新。青山结庐。足办东篱之三径。洞门深锁。宛带陋巷之一瓢。俯仰皆是鸢鱼。想像二祖襟韵。朝明及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97L 页
尔游衍。怵惕后孙景怀。读乎书诵乎诗。自在风咏之乐。论其世尚其道。宁有古今之殊。聊唱一言。助成六伟。儿郎伟抛梁东。千圣渊源一脉通。若识当时传受妙。许君亲见考亭翁。抛梁西。咫尺灵源路不迷。更把分阴须爱惜。孳孳善利判鸣鸡。抛梁南。香炉削立与天参。兼山画出铭诸座。止道光明万理涵。抛梁北。松桂阴阴山路侧。一个天机那少停。閒中体认贵无息。抛梁上。瑞世风仪人所仰。莫向文章糟粕求。根深叶茂如影响。抛梁下。山势将穷连钜野。大道元来在面前。高深必自低平者。伏愿上梁之后。庙宇崇宁。子姓启佑。燕申若侍。步趋期蹈乎准绳。謦欬如聆。言行必主于忠敬。那个不为孝。视于无形听于无声。触处都是天。惧乎不闻戒乎不睹。北海之诗书既富。东洛之道德有邻。不出周旋庭户之间。毋忝燕贻祖先之训。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
 祝文
  
荣川云谷书社锦江张公常享祝文
功深敬义。德济柔刚。清风百世。启佑无疆。
奉化文溪里社琴英烈公奉安文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98H 页
于惟英烈。气钟光岳。伟器廊庙。利刃盘错。少试割鸡。刚称铁相。步武台阁。奸谀屏藏。文衡典选。玉笋成列。历扬枢要。赞画密勿。绿野引年。挥金娱日。耆社遗芳。洛园晚节。惟我桑乡。遗芬未沫。畏垒才设。邦制旋撤。舆论赍咨。既久愈切。文溪一曲。山明水洌。有侐其祠。公孙尸祝。祖入孙室。不显克章。知德之自。源远流长。玆蠲吉辰。像设在右。爰及廉义。共啜俎豆。千载虽邈。一理孔彰。顾我衿佩。歆我芬芳。自今世世。其永无彊。
迂溪书院善迂堂李公奉安文
于惟我公。艮翁贤子。艮翁之学。渊源陶山。传习家庭。琢磨师友。资禀近道。充养有方。观省斋中。窗明几净。残书几卷。洛闽溪言。有来抠衣。随才炉鞴。考槃在涧。卒岁优游。鸿飞冥冥。弋人何慕。事关家国。泣涕其涟。书谕歌规。辞明意切。白羽莫染。停棹候风。我怀之悲。我佩谁玩。贞心益烈。架编俱焚。闇然幽光。殉身不没。畏垒之设。公议攸同。子祔父祠。理顺情惬。宛然平昔。唯诺趋隅。其始自今。永世无斁。
江界府使 赠副提学成公不迁告由文(代本孙作)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98L 页
显允我祖。传习家庭。美质天成。不待磨硎。入为能子。出为荩臣。冰清玉洁。无愧古人。一区菟裘。烟霞与邻。位屈名尊。家贫道肥。 朝录清白。追 锡宠资。垂休锡羡。以荫孙支。世代虽迁。遗泽未匮。稽古證今。礼合起义。宗祧传百。孝思勿贰。玆因改题。敢告厥由。歆我禋祀。惠我神庥。
杏溪里社迂叟金公(钢)奉安文
于惟我公。笃生名门。趾美承休。天球自温。莱子事亲。生养死哀。刘宽无怒。大肚容恢。早岁游泮。依我宫墙。北戎来抢。 大驾苍黄。有侐圣庙。谁适与守。临危慷慨。约一二友。馆官惊叹。戎丑辟易。一片义气。三军可夺。虔我圣师。以妥以安。平居操履。仓卒可观。斯文厄会。滥厕何人。只手障澜。公议粗伸。俱此众美。身穷德尊。杖屦遗躅。謦欬犹存。民彝同好。士慕愈新。可祭于社。允协舆论。石泉鸣玉。尘氛自远。缛仪肇举。永矢难谖。
  常享祝文
临危卫圣。由德周身。幽光未沫。惠我簪绅。
奉礼黄公(躔)别庙奉安文(代本孙作)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99H 页
显允我祖。笃生丽季。逮及 本朝。学行登仕。天旋地转。国有代禅。王子遐迁。只手扶颠。义殊朝野。难有内外。公炳几先。众趋我退。币来辞谢。门戒远迹。俄顷祸作。竹溪血赤。咫尺齑粉。公独超然。我黄绵绵。繄公得全。德种于躬。受报于天。冠冕累世。诗礼传门。遗墟依旧。三间犹存。灵籁謦欬。草木馀香。泽厚流光。百世难忘。祠升而社。邦令旋撤。云仍聚首。寓慕靡托。报本追远。于法无掣。地因旧基。号仍崇报。一气感应。载欣载慕。洋洋左右。陟降庭止。永世无斁。歆我禋祀。
方潭权公(杠)常享祝文
学田师传。孝自天得。民彝同好。永世仪式。
柳湖里社奉安文
达城一区。济济士多。寒爷德薰。愚老弦歌。惟松潭公。师事溪东。溪东之学。出自陶翁。早题雁塔。仍谢场屋。遁迹江湖。鱼鸟契托。孝友于家。行义于乡。有觉其徒。乐斋升堂。授受渊源。一脉相寻。乡贤有十。公居其三。小有狎鹭。百年芳躅。二绝琼章。劫火片玉。亦越槐轩。同闬而居。杖屦来往。切磨诗书。联袂清凉。并屧陶院。月川鹤峰。道义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99L 页
相鍊。图有十六。贻谋丁宁。倡起多士。仙查研经。七载兵燹。弦诵久寂。公为衋然。更磨互泽。疮痍甫起。儒化更新。徵辟不起。畎亩乐贫。噫此两贤。不孤有邻。世旷绵邈。泽犹流洎。畏垒久閒。尸祝无地。民彝同好。愈久不渝。庙因旧基。号新柳湖。日吉辰良。亟起缛仪。连床并位。宛如平时。水碧山青。故人在即。花柳清兴。无恙如昨。启佑后人。于千万亿。
  常享祝文
德邻不孤。学有传受。遗风未沫。永世顾右。
(右蔡松潭 应麟)
寒诔莫逆。溪赠近思。郁郁槐阴。陟降在玆。
(右郭槐轩 再谦)
枫岩里社栗园李公 常享祝文
至乐在己。外慕如云。清风壮节。永世馀芬。
道正书院清风子郑公(允穆)配享文
于惟先生。天赋卓越。万里秋涛。霜天雪月。目无全牛。心游太极。贞简巍巍。德崇功赫。公趋于庭。已自颖脱。弱冠陪京。华惊头角。执徐西陲。侍立亲侧。气豪才周。何处不适。出藉师友。玉渊武屹。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00H 页
经史淹贯。刃逆缕释。阴阳师律。靡不旁达。敛藏于躬。物外超皭。雪夜子尊。丸弄康节。诗章笔画。世南三绝。 朝授以官。视若屣脱。暂屈督邮。头流万瀑。鸭峰遏云。萧然茅屋。清风揭号。名与实惬。道正旧祠。挹湖新卜。士议齐发。以公跻啜。山高而峙。水流益洁。洋洋如在。俨然平日。隅坐唯诺。若鲤对独。瞻慕益新。斯道重晢。神其歆右。牖我千亿。
鸣皋郑公(干)影帧奉安文
于惟我公。笃生南服。玉树临风。猗兰播馥。讲帷迩辟。趋自丱角。揖让仪节。进修阶级。师门有教。我佩我服。习与心成。思与智发。敏用钝工。精神醇实。洛闽绪言。诵若己出。旁治举业。大小疵摘。士让前列。官推要剧。公不自多。卑谦自牧。七典郡邑。冰清矢直。视投印绂。若弊屣脱。入侍 经幄。据礼明析。迤及 君德。本原亲切。退休于家。伯康湛乐。同门琢磨。淡淡梅萼。饮人醇醪。裁事破竹。适来顺去。存殁奚戚。哭罢何年。寓慕靡托。绡真在箧。出民慕德。七分仪刑。一片心澈。鸣皋旧墟。数椽静洁。于焉揭虔。春秋泂酌。玉貌宛尔。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00L 页
清风如昨。惠我光明。于千万亿。
  常享祝文
资自天赋。学由师传。清风洒然。牖我无边。
良川里社阳坡洪公(彦博)常享祝文
节著前朝。德贲 昭代。一区文献。百载未沬。
杜谷洪公(宇定)奉安文
于惟先生。云鹏气槩。孤竹趣操。梦发其祥。名祖是告。吐辞惊人。才称活国。无妄缧绁。益见操执。 圣人更化。群贤汇征。旌招屡降。我志幽贞。暂出旋入。白驹空谷。菽水奉养。江湖自适。运值丙丁。天地位易。鬃笠草履。厮养混迹。大明馀民。太白逋客。玉溜涓涓。可以达石。手种琅玕。风雨之夕。万古纲常。一身荷担。鲁连东海。绮皓商嵁。初非逃世。鸟兽同群。时念邦国。泣涕其沄。发于吟咏。音节高厉。临化罔怛。训子诀弟。六十馀年。物外优逸。清风壮节。顽廉懦立。何迹之奇。而志之远。遗芬在人。百世难谖。杜谷之陂。杖屦馀躅。畏垒昔揭。邦令旋撤。寓慕无地。衿绅气索。民彝同好。愈久弥切。里之有社。在法无拘。制仍旧度。仪刱新模。山高拱北。水洁朝东。象设有俨。吉蠲昭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01H 页
融。清风肃然。謦欬如承。报祀伊始。勿替以绳。
  常享祝文
中清中权。 圣世逸民。公来陟降。一区王春。
梧山里社瓶山金先生(鸾祥)奉安文
显允先生。气钟河岳。资粹圭璋。养志养体。无愧莱祥。吹埙吹篪。昔日陈张。妙岁蜚英。驾逸道长。萋斐左腹。廿年海洋。天欲玉成。居夷何伤。运值清明。鸡竿 思光。历扬华显。芒寒色庄。到老愈辣。性同桂姜。皋相禀达。学问纯详。奇公惜老。孔次是当。兰契伊何。嶷嶷陶冈。绸缪情义。简札周章。洋洋显诗。棣萼揄扬。大贤一言。千古炜煌。志未克展。中道云亡。沧桑百年。往迹日荒。尸祝无地。士觖向望。白屏之下。汾浦之阳。山明水远。衣被馀香。小大欢趋。聿成宫墙。于焉妥灵。日吉辰良。世代虽邈。陟降徜徉。高山仰止。报祀无彊。
  常享祝文
资孝以忠。处险如夷。本立道生。无适不宜。
凤山书院追享常享祝文
大贤畏弟。己卯贤良。高风峻节。百世流芳。
(右权霁村 樯冲斋之弟)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01L 页
传袭诗礼。琢磨友师。黯直诲见。今古一规。
(右权草涧 文海)
旨诀陶山。倡和金昆。济刚以和。学力之敦。
(右金南岳 复一鹤峰之弟)
忠孝既立。学问有源。潜德幽。光没世难谖。
(右权梅堂 旭)
雪月堂金公(富伦)奉安文
于惟我公。笃生名门。美质圭璋。胚胎既异。充养有方。十六嘐嘐。伯程是望。作诗责沈。脱然高翔。今日茂叔。曰有陶冈。负笈登门。志切心长。操履节度。日用寻常。力探实体。往复消详。说到极处。操戈入房。师门曰嘉。其终难量。粤在髫龄。自致亲丧。前后居忧。考礼精当。再佩铜符。一视如伤。条教数十。学道化张。急病攘夷。倾我橐粮。敌忾指画。义气横苍。退而藏修。闇闇其章。志未及伸。风烛遽忙。雪月交辉。彷佛遗光。寒老有言。君子之乡。百世虽邈。公议未亡。询谋既允。社以烝尝。祖孙兄弟。缛仪并将。幽明一理。载胥乐康。有践豆笾。始升芬芗。彝好所同。衿绅跄跄。自今伊始。报事无彊。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02H 页
常享祝文
心无一事。事必求是。师门亟许。后学仰止。
陁阳里社孙靖平公(洪亮)奉安文
于惟我公。资挺宏伟。性赋恢旷。济物之志。镇俗之量。素履廉谨。朝著侃訚。一代名公。六朝元勋。爱君虽切。轩冕非乐。年至告老。路叹车百。不殆不辱。二疏同辙。红贼窃发。大驾南迁。野服黄冠。迎拜马前。王曰嘉哉。一直之人。大乱甫平。千里贺陈。绡真赐杖。绿野光生。公在朝清。公去兵腥。公退于乡。备膺五福。左山右水。觞咏自适。九十三年。烨如仙鹤。易著知几。诗称明哲。孤忠远识。顽廉懦立。千载遗响。不坠如昨。可祭于社。公议久郁。一区桑梓。杖屦留馥。相地定方。像位俨然。洋洋不昧。陟降后先。惠我光明。歆我蠲虔。
  常享祝文
耆哲六朝。谢事二疏。泽厚流光。尸祝遗墟。
道山里社遁庵徐公常享祝文
苦心泯迹。洁身遐往。邈矣高风。不尽馀响。
甲山世德祠蔚珍县监权公常享祝文
世乱敌忾。时平退藏。桑梓百年。泽厚流光。
靖忠祠知足堂朴公(明搏)常享祝文
德济柔刚。道合屈伸。四壁清风。式我衿绅。(知足堂四壁序曰藜床弊荐四壁萧然)
德谷追远祠峄阳文公(景虎)常享祝文
扶正之勇。秉义之明。颓波有立。百世思成。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
 祭文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02L 页
祭外舅竹所金公文(癸亥)
气机互嬗。古淳今杂。清明之气。值者千一。或值于物。豫章金碧。或值于人。聪明绝特。在昔鹤爷。间值而作。闻道溪门。百世仪则。亦越木老。值气挺立。德义文章。当世鲜匹。公钟两美。蝉联是续。鹤爷之孙。木老自出。蕴为德行。子谅易直。发之辞气。温厚平实。天资既高。义理自得。内处家庭。外接事物。求之于道。鲜有不合。乐善好义。如嗜梁肉。临财近色。若懦夫㥘。溪山樵社。放怀怡悦。风月襟期。诗礼计活。晚卜藏修。先垄之侧。有水源源。有山郁郁。有石有沼。有书万轴。公坐其中。左琴右瑟。兴来抽笔。题品雪月。陶情泻怀。韵疏响越。有来相从。户屦恒积。饮以醇醪。各充其腹。六十馀年。清心寡欲。荷衣蕙带。卒岁盘薄。隐然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03H 页
声名。大江南北。于乎小子。颛蒙蔑识。十载门屏。耳提面督。山窗夜静。秋堂昼寂。亹亹忘倦。谈极坟籍。我性狷愚。触事生疾。公诲谆谆。继以书牍。袪尔褊迫。恢尔器局。佩韦遵教。罔敢坠落。庶几百年。永敦此乐。呜呼今年。二月之日。公与伯胤。俱染毒疫。百里间之。问闻不即。苍黄出来。皆已瞑目。天乎鬼乎。胡忍此酷。伯胤之贤。侪类莫及。方期远到。遽又摧折。乡无长德。巷无人迹。岂曰无人。不如昔日。自公父子。一时云殁。人或有言。为善何益。卞侯之梦。旷古一辙。隐显虽殊。气义或埒。幼稚满室。谁可教督。门户阔大。谁堪主托。每一念至。中夜心落。遁岩之下。山明水绿。公考在此。公子来侧。室祔东畔。妇藏左麓。父子夫妇。萃于一局。幽明无间。载惟泄乐。公志在此。公归何戚。薄具来诀。公庶来格。
祭懒拙斋李公(山斗)(代鲁林院儒作)
天下之称达尊者三。位与齿。盖有偶然而得之。而德则又有非一朝徼倖而可勉。盖先生自童稚至九耋。一言一行。无不出于至诚。而不欺于幽显。有是德而兼夫二者之尊。虽公之敛约自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03L 页
守。不以贤知先人。而人莫不心悦而诚服。胡不百年。使乡邦有恃依。世道有扶植。而奄忽乘化。斯文日以坠地。而吾党无所矜式。是则贤愚贵贱识与不识。无不赍咨而掩抑。以公以私。倍切悲恻。一杯告诀。灵庶来格。
祭三兄大山先生文
呜呼痛哉。兄其弃我而先之邪。自孩提至白首。无一日而不相随。远而翰墨之场。近而里巷之出。无一事而不相携。一日相离则思。思而相会则喜。兄之一去不返。而其弃我而先之邪。今日明日而月已屡更矣。岁且尽而新矣。温温之容仪莫接。而款款之謦欬寝远。入室而但有灵柩之俨然。冠屦之徒在。则兄果弃我而先之也。吾知兄友于之情。必不恝然于弟而弃之。亦必徘徊眷顾于冥漠之中。而弟不得以见之也。呜呼痛哉。先妣之丧。兄年甫六。弟年才三。当时事弟不能追忆。兄能默记一二事。说及弟以相悲焉。惟时严父在堂。兄弟四人俱无故。次第成立。庶几百年之间。永保怡愉和洽之乐。曾未十年。仲兄青年夭逝。既而严父弃背。伯姊伯兄又先后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04H 页
下世。孑孑天地。惟兄与弟。弟以兄为命。兄以弟如手。出入游息。忧患欣戚。缓急大小。未尝不相须而相依。至于文义讲究。思索有得。亦必与之讨论而商确。得一味则思共分。处一事则思共议。或提携乎山寺。兄先而弟后。或相对乎一室。兄诺而弟唯。盖无一日而相离也。弟初居于越溪之地。犹以稍间。未得朝暮团会为恨。后又为生事所牵。远寓于龟山。则会时少而别时多。非徒兄之书辞以离阔为苦。弟亦不耐其看云步月之思。挈家而还。而年益老事益烦。疾病则不能会。风雨则不能会。有事则不能会。至今思之。恨不得携衾同枕。以追古人之义也。弟性粗粗。于事物之来。多不耐烦。以致偏滞。而兄必谆谆而诲敕。文句之间。亦不能强相唯诺。多至违忤。而兄必反覆晓解。期于同归。盖兄能撤去形骸。以道义为心。而弟犹滞于形骸之间。至今思之。追恨者多矣。呜呼。弟有忧事则诉于兄。弟有疑晦则质于兄。有以失疑之所在而涣然于心。古人所谓人乐有贤父兄。此之谓也。一二年来。老病摧颓。向时偏滞之见。庶几消磨。赖天之灵。陪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04L 页
侍杖屦于寂寞之滨。或可以粗塞受中以生之责。而兄不少须矣。呜呼痛哉。七八年来。兄日困应酬。弟或有怀而往。默默而不能吐。或户屦填满则自外而返。入夜则可以从容。而弟以病躯难于乘暮。兄亦每止之。故不能也。至今思之。又令人追恨无穷也。弟之于兄。恩则兄弟也。义则师友也。兄弟之恩。而兼师友之义。其恩轻重大小当如何。而兄病之日。弟不得昼夜侍侧。兄殁之后。食素不得踰月。朝夕哭泣。亦不得如意。言笑饮食。几与平人无异。则兄不负弟。而弟实负于兄矣。呜呼。兄有聪明敏睿之资。孝友忠信之德。高明正大之识。精微缜密之学。弱冠之初。已知古人为己之学。出身游宦。澹于功名进取之念。而用心于穷理尽性之学。才可以济物成务。文足以贲饰王猷。学足以格君正俗。而柰之何世与命违。道与时乖。才得少试于邮丞小邑之间而止。则实亦命也。抱负坟典。饱饫林泉。惟知义理之无穷。故其所下工夫亦无穷。而卒就于纯熟和平之地。则天之阨兄于一时者。未必不为斯文斯学之幸也。呜呼。兄自少以斯文斯世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05H 页
为己任。见后生之聪敏有志尚者。则必欲引而进之。至于临终告弟之言与诸生之教。可见平生断断血忱。惟在于世道人才之意。而弟之愚方自治于不暇。喜怒过于偏。而谁为之点检。虑事多于疏脱。而谁为之指画。自兄之丧。忽忽无意绪。入无与语。出无所适。其何以副兄之至教。而拜兄于地下邪。思之至此。心摧肝裂。不知所以言也。呜呼。状兄之行。岂可易哉。德足以知其美。文足以信于世。然后可以为之。如弟蒙陋。何敢纪述其万一。而家状则亦不欲倩于人。故弟已草草搆成。然文辞拙涩。疵累百出。其何能形容德美。而又岂能取信于人乎。惟兄谦逊之德。弟实知之。故不敢为夸溢之辞。兄其谅之否乎。丧兄之后。梦与兄接者再三。阳阳如平日。而弟亦不觉其已隔人鬼。不复叩质以今日之情事。觉而思之。有泪盈眶。呜呼。内外门户之托。全在于兄之一身。今焉已矣。自此门内有大小大事。谁可主张。外氏记述传信之业。谁可负荷。弟其自此无意于人世矣。惟思溘然相从于九原之下。以续前日未尽之乐。古人所谓悲不几时。而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05L 页
不悲无穷期者。惟是之望而已。鹤麓之下。素称山水佳处。诸人观者。皆以为吉地。则兄其安之否乎。灵车载驾。丹旐翩翩。向之所凭依而髣髴焉者。今焉已矣已矣。呜呼痛哉。
祭百弗翁崔汝浩文(丙午)
呜呼。有生有死。理之常也。公之寿八十有二年。寿非不遐也。公之位遗逸而至于大夫。位非不高也。公之名达于 天陛而播于乡邦。知不知皆曰仁人也。则名非不达也。人亦孰不以为无憾于死生之际。而若余之心则有甚可惜者焉。有甚可悲者焉。有甚可自伤者焉。盖公崛起南服。非有籍于矫揉琢磨之功。而天资之美。暗与道合。厌浮华而敦行检。安澹泊而崇儒素。入而事亲则养致乐病致忧丧致哀祭致敬。出而交于人则敬其老慈其幼信于友亲于仁。故望其眉睫而绝骄矜之思。入其门庭而生孝弟之心。徇名者自反。逐华者自恧。庶几扶持于世道之狂澜。昔人所谓大川乔岳。虽不见其运动。而功利之及人者。不可以数计。而公今逝矣。后生初学。于何所考德师范。而一脉世教。其将孰主而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06H 页
孰张之。此余之所以甚惜者也。余之兄弟。始识公于丙寅之岁。于今四十馀年。我服公躬行乐善之美。公或许以讲论探讨之益。微而心法之间。著而言动之际。无不更磋互磨。必欲与古人而为徒。未见则思。既见则喜。书疏来往。盖不知其几。晚年公与家兄俱老且病。相与约会于山寺。以诀平生之一面。而事与心掣。竟未得成。而家兄先逝。公之所以痛惜伤隐。有古人丧质之悲。眷顾之私。建及愚弟。要与之重寻旧约。书戒面付。不啻丁宁。而世间好事。十八九难成。居然人事又至于此。此生此世。更何以接仪刑而听辞气也。此余之所以甚悲者也。若余之愚陋僻騃最出人下。幸而入蒙父兄之教。出藉师友之力。庶几获免大戾。以毕馀生。而家兄之逝。忽忽已五六星霜。所以依仰恃赖者。惟在于公。而公又弃我而先之。过将谁为之砭而病将谁为之督也。即今心力日凋。精神日耗。入无与语。出无所适。踽踽以待尽而已。其将终于此而已也。此余之所以甚自伤者也。言至于此。涕泪无从。灵如有知。有以鉴余之诚而识余之情也。呜呼痛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06L 页
哉。
祭荷塘权先生文(迁葬时○丁未)
先生之去世。今已七十岁月。精爽之如可睹。心德之如可觌。微斯人吾谁与归。已矣九原之不可复作。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
 墓志铭
  
处士黄公墓志铭
公讳道重字载仲。姓黄氏。新罗时有为侍中曰琼。其远祖也。高丽明宗朝殿中监曰公有。忤权臣李义方。挈家避地于南原之长水县。子孙因贯焉。入 本朝讳喜。官领议政谥翼成。勋德载 国乘。生讳保身。汉城少尹。聘于尚州洪氏。仍居焉。数世而讳孝献。吏曹参判艺文提学号畜翁。以文章节行显。三世讳纽。持平号槃涧。师事愚伏文庄公。生讳德柔。郡守。于公为高祖。曾祖讳壖。祖讳钟亮。考讳沇。皆不仕。妣晋阳郑氏。文庄公之玄孙县监锡侨之女。以 明陵甲戌生公。幼俊伟。十五丁外艰。母夫人因毁致疾。公调尝药饵。下抚诸弟妹。旁干家蛊。未尝遗欠也。丁酉母夫人下世。公尝谓诸弟曰。吾不幸早孤承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07H 页
家。虽欲专意于学而势不及也。若辈惟吾在。可刻厉于用工也。既各有室。不许分析。同居一堂怡怡也。两弟沈疾累年。公殚力医药。斥业无吝。既不能救。则抚恤孤寡甚笃。事堂叔兄弟。爱敬备至。朝夕奉养炊爨之具。以至租税宾客之供。皆公所规画。其于宗族乡党。一以诚信。吉凶缓急。不置物我。躬自担当。识虑周而裁断明。故人之遇事而不能决者。必听于公以为之地。好义气喜施与。每遇会心人。酣戏淋漓。而亦未尝自放于形骸绳墨之外。金氏子瑞龙早孤流落。公见而哀之。收养于家。教以文墨。及长为之娶妇给产。以至成进士名。及公丧。为之服期。公之笃于信义。皆此类也。癸丑秋。有过客南极者踵门丐粮。甲寅三月 拿命下。以极所诬引也。公卒遇此变。茫不知事端。而神气泰然。金吾郎异而问之。公曰天日在上。白地被诬。自无恐也。处置家事与行具。无纤毫漏。又索置手匣。遂入鞫庭。极贼诬以己酉三月。与岭士十五人。会于清凉浮石等处。议三路防守之说。公纳招曰极所招十五人。所知者只四人。而其二人方居丧。岂有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07L 页
身带衰麻。与人聚会于三百里外者邪。且与此贼始面在壬子庭试时。因以其时泮主人面證之。贼遂语塞。禁府始知其妖诞。诸人次第解释。盖被逮诸人乍见鞫体严重。不能无失措。供招亦不能明白。公一与面质。辨證明剀。贼情绽露无馀者。盖公之力为多也。诸人锁枷多日。颈项生疮。而公独以手匣裹之。故无患焉。其虑之周如此。自是优游田亩。劝课诸子。小少业程文。累试而不中。命也。癸亥二月二十二日卒。享年五十。娶延安李氏延原府院君光庭之五代孙学生万宪之女。柔顺慈谅。事姑谨奉祀诚。和于娣姒。睦于宗党。公喜宾客。客常满堂。而极力营办。不以匮乏而少懈。后公二十四年卒。公始葬于中牟德谷。后移葬于梨洞先茔下坐艮之原。以夫人祔。有二男二女。男瑞熙。次启熙生员。女适金圣键,申重仁。瑞熙无子。以启熙次子岩老后。女赵述和。启熙三男一女。男莘老生员。岩老出继。季幼。女李是奎。金圣键一男四女。男润万。女某某。申重仁二男二女。男鼎沃,鼎五。女李宗淳,洪廷勋。公丰姿伟干。天禀甚高。蚤岁承家。中罹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08H 页
横诬。其游刃于盘错之地者。固已贤远于人。其日可见之行则笃伦理周信义。可以坐镇颓俗。远树风声。而又不得中寿而没世。是则不能不为人物世道而感也。启熙文学士也。尝泫然谓光靖曰。人之所以见期于先公。先公所以自期待。诚不草草。而竟沈困以终身。今欲得当世秉笔者一言之重。以贲幽堂。则庶乎其托而不朽。前日盖以是请于大山先生。而今不幸矣。环顾左右。惟吾子亦尝及见于吾父无恙时。盍以所见闻者而惠之。以铭幽明之感也。光靖少也。亦尝一再候谒。心服其为人之忠。虑事之智。属此迟暮。经历世故。益知公之贤。为不可及。而有需世才也。今于贤胤之请。有不忍终辞者。遂按据家状而序次之。系以铭。铭曰。
巍巍翼成茂勋德。槃涧中起文庄学。繄惟文庄公自出。公钟两美蝉联续。众鸟啾啁一鹤立。变起仓卒人眙愕。公静而暇一言白。归卧江湖祝 圣泽。留子孙耕视尺宅。
通政大夫佥知中枢府事金公墓志铭
元陵四十八年壬辰。佥知中枢金公卒于双碧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08L 页
堂之旧第。后十有四年。其长子弘景致书于光靖曰。我先人养德丘樊八十馀年。生未得表显于世。四尺丘垄。远在穷山绝峡之中。而又不得为异日耕犁之虑。弘景亦老且死矣。深恐无以藉手于地下。益重不孝之罪焉。前日盖欲以是托于仲氏大山先生。而颓懦不敏。人事遽至于斯。环顾左右。惟吾子亦尝及拜于先人无恙时。盍以一言贲诸幽堂。则弘景将瞑目以归。子母庸辞。光靖发书愀然。往时盖尝以通家后生。纳拜床下。心服其容貌魁伟。辞气真率。郁然深厚君子人也。今于孝胤之请。义有所不忍终辞也。谨按公讳光铉字玉耳。光州人。新罗末王子兴光。知国将乱。遁于光州。子孙因贯焉。丽代益昌显。八代为平章事。入 本朝世有闻人。行江华府使 赠吏曹判书曰洙。进士曰用石。与戊午诸贤相推重。乔桐初色举南下于安东之九潭。号潭庵。次子曰筠。医学习读官。自九潭移于文殊山下巨树村。高祖讳锡重号潜谷。曾祖讳愈承议郎。祖讳汉奎。连代以伟器雅量。见称于士流。考讳樟。以大耋授西枢。后升嘉善。妣管山全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09H 页
氏 赠贞夫人。持平益禧之女。以 明陵乙丑九月十六日生公。幼英爽警敏。稍长读书属文。侪友皆推先焉。少有沈痾。杜门静摄。未遑温理旧业。然或于病间。披阅书史。至前修格言忠臣孝子立节尽职处。必反复致意。时又抄书要语。揭之壁上。以自警焉。尝得怪石异木。置之左右。因著说以识之。曰石之奇也。宛然如层峦耸出。木之奇也。蟠屈如龙腰。亦似蚯蚓。之二奇也而吾爱之。是三奇也。又曰吾自少时。不喜功名而爱山水。今病矣。玆石也。日在吾侧。可谓卧游名山也。木之一物而成两形。吾之所取。不在于龙而在蚯蚓。龙虽变化不测。然人得以畜之。或醢而食之者。有欲也。彼蚯蚓者。虽蠢然无所能。而潜伏于枯壤黄泉之间。不与众虫争食。世之晦迹安分。不失其操者似之。吾是之取已。所居褊房。扁以三思。言思毖过思弃动思踬也。诗曰揭思名室岂无以。收敛身心定在是。又曰世间荣辱终何事。自作羲皇太古人。其他衰世叹,歧路歌,和归去来辞诸篇。其任真导和自修无闷之意。盖可想见其大体矣。欢侍二亲。爱敬备至。二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09L 页
亲俱享期颐之寿。甲寅设重牢之庆。四方来观者多至千馀人。时公年已知命。中筵彩舞。一时荣之。自是以后。岁设称寿之觞。甲子遭外艰。丁卯丁内艰。公白首承衰。式礼罔愆。晚年宿痾尽袪。神气愈旺。望之若地仙焉。戊子以寿秩西枢。连世天爵。世未多有也。壬辰至月初五日。以微恙奄然而逝。享年八十八。翌年三月日。葬于礼安搴芝山负亥之原。公资禀清刚介洁。无一毫虚夸机变之态。任真率物。不设畦畛。居乡八十年。未尝失言色于人。雅性俭率。不喜纷华。子侄辈或服饰稍华。辄责去之。其奉亲也。唯诺之节。承顺之方。必以适意为务。其奉先也。戒婢仆以致洁。敕子弟以致敬。友爱笃至。自少至老。怡怡如也。律己甚严。于子侄未尝假以辞色。及其晚年。济以宽厚。雍容接应。浑是一团和气。潭庵遗墟。恐岁久堙没。谋诸宗人。竖碑以记之。又以韵诗求和于一时知名之士。纂集成卷。以为久远不朽之地。睦于宗族。周匮恤穷。无间亲疏。得于天性然也。配载宁李氏。葛庵先生玄逸之孙。通德郎杺之女。妇德备至。事舅姑孝。御家众恩。宗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10H 页
党内外。无不称啧。先公十八年卒。后 赠淑夫人。有四男二女。男长弘景,次弘成,弘哗,弘式。女权致大,权諿。弘景五男三女。男百师,百善,百元,百龄,百兼。女安敬修,黄泗源,姜锡圭。弘成三女。以兄子百善为嗣。女金柱厦,张胤铎,金铎源。弘晔二男一女。男百能,百朋。女柳显祚。弘式二男二女。男百瞻,百男。女权相宅,辛夏续。权致大二男二女。男进道,进德。女李弘,金寿洛。权諿一男。内外孙曾合百馀人。呜呼盛哉。系之以铭。铭曰。
金氏于丽。重光奕世。八代平章。官庸济济。潭庵高蹈。色举九滩。孺子食力。德公遗安。公则承之。与世异好。杜门却埽。用拙存道。淡然无求。何丧何得。晔如仙人。神清眼碧。公归以宁。以固以深。以视其家。双碧阴阴。
成均生员李公墓志铭
公讳廷龙字士见。姓李氏。真宝人。始祖硕。县吏中生员。 赠密直使。子子脩丽季登第。判典仪寺事松安君。至讳祯。善山府使 赠兵曹参判。寔退溪先生曾祖也。五世而至讳逢春。文科直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10L 页
讲号鹤川。早游溪门。恬静自守。于公五世祖。高祖讳敬遵。进士号石南。曾祖讳尔椅。祖讳翌。考讳鼎徵。妣南阳洪氏之远之女。公生于 明陵辛未。卒于 元陵丙午。年才三十六。殁后六十馀年。子春恒泣而言曰。先君之殁。不肖孤生七岁矣。仪容謦欬。无以像想其彷佛。况于言行之一二乎。祖妣洪夫人。每劝教不肖。必称先君以诫告之。先君生而颖秀。自幼知顺于父母。既入学好读书。王考公勤于劝课。常整衣冠。危坐丌头。至终遍而后起。至夜亦然。虽更深未尝先就寝。公一意承顺。虽里闾间。未尝閒出入。与侪类处。未尝狎弄。人亦爱敬焉。辛卯丁外艰。公痛念教督之至意。晨昏上食之外。专意读书。忘寝与食。王夫人虑柴毁之中刻苦生病。欲少节之。公泣曰先考在时。常整衣冠。危坐丌头。今色不忘乎目。声不绝乎耳。对卷而坐。常若临之在傍。虽欲荒坠。而可得乎。癸巳服阕。虽从事时文。而尝手抄圣贤格言切于身心者。揭之窗壁而常目焉。濂洛关闽诸贤行录。圣学十图等书。手写而心绎之。资本温粹。而言动雅饬。未尝有疾言遽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11H 页
色。癸卯中生员覆试。李公秀春与之同场。出谓先君曰观君今日应酬。神气和舒。意思安閒。少无举子忙迫之态。甚不易也。应榜之后。不随侪友游街。即日登途曰偏慈倚闾之望政切。不暇枉费时日。以贻亲忧也。到家惟以暂解亲颜为自慰。而了无一毫喜悦之色。祠庙之谒。坟茔之奠。涕汍澜焉。非惟亲戚助怆。下至倡仆。亦为之垂泪焉。惟亲戚不得已处。随例寻访。而常曰率倡望门之际。令人面发赪矣。遂斥田以报科债。自是杜门静处。左右图书。俯读仰思。深有志于古人为己之学。一切世味淡如也。少日读书过苦。遂抱劳瘁之疾。仲弟家仅牛鸣地。有时往叙。辄劳倦叹欷曰。年才三十许。惫顿如此。若过数年。赶趱工程。必似难耐。光阴几何。而疾病挠夺。为之柰何。然吾人分上事。直须死而后已。奉养偏慈。极其承顺。或有不悦则反躬自咎。起敬起孝。侍慈闱避痘穷峡。动经年时。定省之馀。从事简编。有时春和物畅。逍遥徜徉。遇清阴石澜处。竟夕忘归。每自言一番侨寓之后。必有一格进益云。友爱二弟。庭无间言。下至仆隶村氓。咸知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11L 页
爱敬焉。乙巳冬寝疾。正月十四日。奄至大故。是年十月日。葬于比安继良洞卯坐之原。壬申遭先妣丧。稍移旧圹南一步艮坐而合窆焉。甲戌三月也。先妣全州柳氏。永时之女。有一男一女。男即春恒。女适李后靖。春恒一男一女。男宗述。女南宅汉。李后靖一男一女。男塈女权心度。宗述三男一女。男星纲。馀幼。春恒痛惟先君有志有行。而寿不得中年。不肖孤所闻于王母及仲季父宗党诸先行者止此。窃泣而识之不敢忘。荏苒之间。已过六十星霜。而春恒亦老且死矣。不肖既无以继述其志业。而拜与其耳闻之一二而泯焉。则是先人之潜德幽光。永无以传示于吾子孙。不肖之罪。益无所逃焉。惟吾子惠一言。以贲泉台。则幽明之感也。光靖拨书愀然曰。子之责我。诚是也。记余幼时侍先君子侧。见公以新带 恩历谒。望其眉目清秀。外若退然。而中有守者。既去先君曰此直县之秀士也。及伯兄入公门则通家之谊。益知公德美矣。于今四五十年之间。人事变迁。阅尽沧桑。而故事之粗能记认者。惟子与我。则子之以是而责于我。诚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12H 页
是也。呜呼。以公才之美志之笃。使天假之年而遂其向里著己之真工。则其所成就。讵不伟然。而惜乎其止于此也。以余所闻。揆诸贤胤之言。皆可信而可书者。系以铭。铭曰。
清明之气。间值而不能久。在古犹以是为叹。于今又何必造物之深咎。不赢于躬。必其有以宜于后也。
通德郎崔公墓志铭
公讳履基字道由。姓崔氏。其先新罗沙梁部人。入 国朝有曰汭。官国子司成。四世而曰三聘。以遗逸荐授参奉 赠左承旨。生讳臣辅。 赠兵曹参判。于公为高祖。生讳震兴奉事。次曰震立。壬辰起义旅讨倭。官工曹参判。丙子立慬。 赠兵曹判书谥贞武。为曾祖。贞武公有子讳东吉。为奉事公后。于公祖也。考讳国镇通德郎。妣乌川郑氏。正郎四溟之女。 孝庙辛卯七月日生公。幼聪颖。出语惊人。稍长博极经史。治举子业。侪流皆让前列。笔隶亦精妙。公才高而业精。若可以有为矣。而卒不得成名。实亦命也。退而屏居丘园。优游以自适。治石表累世墓。建贞武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12L 页
公祠。终始主干皆公力也。 英庙庚戌八月二十二日卒。享年八十。葬于兰原酉向之原。配月城李氏。益斋先生之后郡守耇徵之女。孝谨慈顺。奉君子无违。后公八年卒。年九十一。祔于公墓左。生一男四女。男庆著。女适朴泰昊,洪海大,郑相贤,朱殿皆无后。庆著生二男二女。男宗益,宗泰。女适李宪世,李观国。宗益无子。以弟子瑞后。宗泰生三男二女。男瑞出后伯父。次琦。珹早死。女适李仁塾,孙曾显。公天赋既高。济以学问闻见之富。孝于亲笃于奉先。友于兄弟。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见人之善。若己有之。非义之馈。无名之物。一芥不妄取。人之不义。愤疾之不能容焉。嗟夫。公既富有其才。而卒老且死于嵌岩之下。世亦无得以知者。是则不能不为司命者慨然也。乃者公之曾孙琦修家状。以托幽堂之志。义不得辞也。遂序次其迹而系以铭。铭曰。
公惟揭揭。贞武之孙。始若有为。卒老死于丘园。蕴而不施。以委祉于后昆。
崔秀才墓志
漆溪崔秀才殁踰年。以其父母之请。录言行之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13H 页
一二矣。又泣谓曰请志诸竁。为异日耕犁之虑。其言甚戚。有不忍辞者。谨按崔氏系出月城。至讳东㠍。大君师傅号台岩。于秀才为七代祖。高祖讳寿学县监。曾祖讳麟锡。祖讳兴渐。父思镇。母韩山李氏。牧隐先生穑之后处士讳志和之女。以戊辰三月九日生。名福生。以生于福州也。生而隽嶷不好弄。五岁诵六甲。九岁授十九史。期而毕。又数岁读通鉴孝经小学大学论语。沈潜淹贯。不窥户外。其孝亲友弟惇族。盖出于天性也。十二得奇疾。积八九岁。气奄奄且尽矣。握母手曰愿母氏为孝妇。谓小弟日孝顺。其素所蓄积可知也。以戊子四月十日死。秀才广颡明目。质之粹也。孝友英睿。气之清也。天既赋之以如是之气质。而又啬其年何也。其生也人谓崔氏兴矣。其死也人谓崔氏衰矣。以童子之生死。卜一门之兴衰。其为人可知也。尚何俟于多言。异日耕犁者。偶或及焉。而尚有以知孝子崔秀才之藏也。
仲氏迁墓后书旧志后
公初葬古岩。讷翁李公光庭实志之。后四十四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13L 页
年乙未。夫人金氏卒。卜地于义城治北禾里烽燧下西麓鸠岘坐丁之原。奉迁公葬而合祔焉。是年四月十八日也。夫人性孝顺。在家及归。父母舅姑皆爱之。友于娣姒。修家事有法。抚养孤孩。至于成立。尝曰吾未亡人。不即死以从于地下。以有若也。而今抱孙焉。吾死即祔于夫子之藏。吾无憾矣。于是从遗志也。润既冠。改名曰𪣁。娶醴泉权氏应宗之女。生一男二女。男秉鲁。二女适李鼎垕,金景寿。秉鲁有三男皆幼。公孝友德美。遗事幽志已尽之。所谓幼弟视如慈母者。即弟光靖也。每一思之。痛贯心膂。不弟无状。无以报效万一。而今已年七十矣。六个同产。不肖馀存。抚揽今昔。不觉涕泪之纵横也。秉鲁方治文学。子三人亦有负才性可望者。天之报施。将有在于斯矣。敬书迁墓合祔之槩。以识于旧志之后。葬后九年癸卯四月日。堂弟光靖泣书。
亡子二郎圹记
秀才壔。韩山李光靖次子也。生于庚午十二月十日。死于戊子四月二十二日。葬外也山辰向。先兆之侧。生而颖敏。稍省事。能自力于文学。不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14H 页
待程督。甫成童。文辞斐然出侪流之右。性孝友诚笃。意思不龌龊。有急人济物之志。儿时与同队游。有使星行。儿曹竞观之。儿独不顾曰丈夫当使人观我。我岂可观于人为哉。丁丑寓居义城之龟山。长者俱出外。有客暮到。仆隶欲以无主为辞。儿怒曰惟我在。何为无主人。岂可使远客临暮而迷所之乎。出而应接。能尽主人之道。客称啧不已。有时方物出谋。嶷嶷有思虑。十九得痰隔之疾。转辗沈痼。常以学不力为叹。尝书曰日月如流。学不加进。其素所蓄积也。久病转侧随人。见者为之悯然。而未尝有戚容。尝在甥馆。梦为翰林学士。此殆非吉兆也。七岁而丧母。以父兼母。乃父拙于治生。有时寒未襦饥未食。长而文房诸具。不能恣所欲。每夜深诵读咿唔之声。琅然在耳。及疾病而医药不能如意。竟至于此。呜呼。是亦命也欤。殆人事之未尽也。聪敏之性。足以成学。开明之识。足以酬世。孝友之行。足以扶植乎儒风。而乃父行负神明。使汝横罹。天乎冤矣。娶闻韶金氏复行之女。只有一女。将以乃兄第二子为后。名虎信也。颇聪颖。能大汝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14L 页
之迹乎。悲夫。壬辰五月日。父扪泪识。
处士丽泽斋权君墓志铭
处士丽泽斋权君殁而葬有年矣。其门生权达时等。谋所以志诸竁。一日来访余湖上。拜而言曰吾师亦可谓豪杰之士矣。方举世靡然于声利纷华之场。况吾侪胥吏不志乎货利则志于科第。自幼至老。沦肥浃髓皆是也。而吾师自拔于众楚之中。一朝负笈于先生长者之门。得闻冷淡说话而心悦之。杜门传习。老而不懈。又能推以及人。日与村秀子讲论孳孳。多有所成就。盖殁而有不可忘者。是皆宜君子之所许可。愿得一言以贲幽堂则幸之大也。余辞谢讫。按其状君讳载运字景厚。姓权氏。高丽太师幸之后。父祖以上世世为安东户长。妣蓬山吴氏。君以 明陵辛巳六月日生。生而隽嶷有操执。弱冠应吏役。出入公门。随事敬谨。过 阙庭及校门。必肃拱趋跄。少喜孙吴之学。筹数之法。汎滥且十数年。壬子顾斋李先生为一邑训长。聚徒黉堂。君慨然挟册往请教焉。受东西铭敬斋箴等书。自是往来于振谷江墅。或旬或月。所讲不出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15H 页
于鲁论心经近思录。壁上揭圣学十图天命图。常目在之。甲寅遭师门丧。痛失依归。为之服心丧三年。丧馀之日。必具馔品以助之。必斋服明烛达曙。五十年未尝废也。一弟启运同堂共业。朝暮探讨。甚有相长之益。名其室曰丽泽。收聚群蒙。教以揖让之节。长幼之序。或肄书或筹数。严立科条。日有程度。前后教养。殆百馀人。虽才有高下。业有勤慢。而眷眷之意不少倦也。事亲友弟。居丧奉祭。必欲循循乎其道。朋友急难。随其力之所及而思有以拯济之。 朝家禁酒之曰。口不敢近于酒。 英宗升遐。年已七十六矣。疾独床褥。而犹食素过期。金九思乐行尝曰笃信而固执。业专而行修。游顾斋之门者。皆有愧焉。殆实录也。戊戌六月十五日终。年七十八。葬于县东勿也洞巳向之原。君三娶皆金氏。生一男五女。男洽。余与处士同土而生。往来游从。数年以来。故旧凋零。君亦继之。今读君之状。恍若复接其平日仪容。而听其抵掌谈笑之馀也。遂序次其言而系以铭。铭曰。
拔起众靡之中。见其志之卓也。七十年如一日。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15L 页
见其诚之笃也。吁嗟乎。前辈风流日远而月亡。思见君而叹九原之不可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