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x 页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序
序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56H 页
竺山全氏族谱序(代家兄作○乙酉)
先王孝友睦姻之教废。而谱牒之法作焉。所以著系世辨昭穆。油然生孝悌之心于百世之远。其功讵不大欤。盖自高曾以上。寝远则寝忘。缌袒以下。寝疏则寝薄。远而不至于忘。疏而不至于薄者。亦在夫常存于心。每寓乎目。知一气之相连。无间于疏远。如水之有派流而同一源也。如木之有柯条而同一根也。则介然之顷。岂不有以全其天性之真。而闯发其亲亲之情哉。此历代诸贤之所兢兢致力于谱牒之法者也。竺山之全。远自罗丽。至菊坡公。以文学贤良。中元朝制科。官至金紫。敛而东归。引年乞退。筑亭于省川之上。逍遥吟哦。以终老其身。而与益斋,兰溪诸贤。相与为金石之交。唱酬之什。载在东文选中。其清风逸响。霭然被于百载之下。宜其源远流长。根深叶茂。科甲蝉联。愈久而愈繁也。不幸累经兵燹。谱系中绝。今可考者十八世矣。云溪公始修草谱。佐郎公有意剞劂而未及就。乃
先王孝友睦姻之教废。而谱牒之法作焉。所以著系世辨昭穆。油然生孝悌之心于百世之远。其功讵不大欤。盖自高曾以上。寝远则寝忘。缌袒以下。寝疏则寝薄。远而不至于忘。疏而不至于薄者。亦在夫常存于心。每寓乎目。知一气之相连。无间于疏远。如水之有派流而同一源也。如木之有柯条而同一根也。则介然之顷。岂不有以全其天性之真。而闯发其亲亲之情哉。此历代诸贤之所兢兢致力于谱牒之法者也。竺山之全。远自罗丽。至菊坡公。以文学贤良。中元朝制科。官至金紫。敛而东归。引年乞退。筑亭于省川之上。逍遥吟哦。以终老其身。而与益斋,兰溪诸贤。相与为金石之交。唱酬之什。载在东文选中。其清风逸响。霭然被于百载之下。宜其源远流长。根深叶茂。科甲蝉联。愈久而愈繁也。不幸累经兵燹。谱系中绝。今可考者十八世矣。云溪公始修草谱。佐郎公有意剞劂而未及就。乃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56L 页
今远近云仍。合谋齐力。追成先志。谱始成役已就。而以弁卷之文属于某。辞以非人而不得。则作而曰谱牒之有关于世道。诚有如向所云者。而如菊坡公文章懿德。可为百世之师表。况于子孙之为一气者乎。自缌而袒免。自袒免而亲尽势也。而自菊坡公视之。其有间乎。欲使之衣食以给。嫁娶以时。诵诗礼传家。服仁义禔躬。而不欲使之疏而为路人。流而为工商皂肄者。其情其有穷乎。凡为今日竺山之全氏者。莫不以先祖之心为心。勉其所欲而去其所不欲。则庶乎先王之教。由是谱而得之矣。岂曰小补之哉。是为序。
锦江张公文集序(代家兄作)
昔吾夫子论士之品有三。以宗族称孝乡党称弟为之次。盖以谨厚之人。滞于故常。无复有意于进取。而事变之来。其才又无以自立焉者耳。使其本之立如此。而其志不画于小成。见于事者。又能随其力之所及。而有以广其良心之固有。则是岂不为夫子之所深许乎。若锦江张公先生。岂所谓宗族乡党之所称。而其才有足立
锦江张公文集序(代家兄作)
昔吾夫子论士之品有三。以宗族称孝乡党称弟为之次。盖以谨厚之人。滞于故常。无复有意于进取。而事变之来。其才又无以自立焉者耳。使其本之立如此。而其志不画于小成。见于事者。又能随其力之所及。而有以广其良心之固有。则是岂不为夫子之所深许乎。若锦江张公先生。岂所谓宗族乡党之所称。而其才有足立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57H 页
者邪。盖公不待师友渊源之藉。而乃于俗学之外。知有古人之学。经史子集。靡不淹贯。而尤用力于大学中庸。杜门却埽。俯读仰思。以圣贤之言为必可信。圣贤之行为必可行。读之之久。思之之深。愈觉其味之无穷。而世间忧患困穷。举无足以动其心害吾乐焉。其著于家庭则事亲极其孝。兄弟致其友。宗族乡党无不曲尽其道。知旧门生亦必切偲箴警。不为唯悦姑息之爱也。及其出而膺 命则或进或退。斟酌乎义理。暂试小县则振瘵苏苦。以尽吾职之当为者。至其相时度义。长虑却顾。每以低一头退一步。为第一义。而朋友书疏之间。亦必以是而三致意焉。惟其积于内者诚实而渊深。故发于外者周悉而无偏。修于身者端庄而齐肃。故及于人者浑厚而有裕。其在孔门。亦庶几乎有本有才。而不徒在于谨厚之科也明矣。公不喜著述。只有诗文若干篇藏在巾衍。士人朴履章等将锓诸梓。以广其传。而属某以弁卷之文。自顾荒浅。岂足以当是寄。盖尝以是辞焉而不获命。则窃诵其诗读其书。閒远冲澹。与雅平实。绝无世俗荤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57L 页
血气味。信乎有德者必有言。而后之君子。亦将因其文而得其心矣。姑以夫子论士之目。并及先生言行之大槩。以寓平日高山景行之思云尔。
海月集序(代家兄作)
海月先生黄公生东海上。瑰伟之才雄丽之文。后世莫望焉。余尝论其世。按其山川。考其父兄师友之盛。喟然有生晚之叹也。嗟乎。 国家鸿朗休明之运。至 中仁明宣之际而极矣。磅礴灏噩动荡发越。无畿甸海徼之异。故士之生于是时。毓秀胎光。沈浸醲郁。为真儒为名卿。为文章华国之手。以贲饰一代之宏猷。盖箕城距 京都千里而远也。关东山水。遵海而南。蜿蟺扶舆清淑郁积之气钟于人。而公于是生焉。以大海为之叔。鹤峰,药圃为之师。海内知名豪俊卓异之士而与之交际焉。其所以视易听新磨励而作兴之者。正如入芝兰之室。而久而与之俱化焉。则公之德之才之成。非徒资禀之自美。实有藉于父兄师友之力。而当时父兄师友如此之盛。果又伊谁之功邪。自玆以还。百有馀年之
海月集序(代家兄作)
海月先生黄公生东海上。瑰伟之才雄丽之文。后世莫望焉。余尝论其世。按其山川。考其父兄师友之盛。喟然有生晚之叹也。嗟乎。 国家鸿朗休明之运。至 中仁明宣之际而极矣。磅礴灏噩动荡发越。无畿甸海徼之异。故士之生于是时。毓秀胎光。沈浸醲郁。为真儒为名卿。为文章华国之手。以贲饰一代之宏猷。盖箕城距 京都千里而远也。关东山水。遵海而南。蜿蟺扶舆清淑郁积之气钟于人。而公于是生焉。以大海为之叔。鹤峰,药圃为之师。海内知名豪俊卓异之士而与之交际焉。其所以视易听新磨励而作兴之者。正如入芝兰之室。而久而与之俱化焉。则公之德之才之成。非徒资禀之自美。实有藉于父兄师友之力。而当时父兄师友如此之盛。果又伊谁之功邪。自玆以还。百有馀年之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58H 页
间。声寝响寂。欲求当日渊源授受谈笑欬唾之万一而不可得。漠然徒见山海之崒嵂渺溟而已。有志之士。乌得不起旷世之感。而有生晚之悲也邪。公所著。兵燹之馀。仅有若干卷。其文汪洋博大。不可涯涘。诗亦不事雕琢。矢口成章。与车五山林白湖并驱于一世。执徐兵起。驰迎 储贰于北关。从事元戎则克赞御侮之策。辨诬 天朝则协辅专对之责。出典民社则拊摩疮残。兴学育才。优优乎有古循良之风焉。是岂无所本而然。惜其不能从容馆阁。黼黻王猷。以展布其所蕴。而或内或外。皆不能久也。倦而将休矣。则吐纳万古海月于方寸中。为自家朝暮遇。其志呜呼远矣。余幼则闻长老言。公初入龟峰之门。粥粥若无有也。人莫能窥其浅深者。一日巡使按府试多士。公袖笔札晨往直入场。士子方拈笔咿唔。公辄颓然鼾睡于其侧。日向夕。携弊席就屏处。一笔写呈而出。集中鸱述岭赋是也。考官大惊异擢壮元。自是华闻大播云。是时公年甫弱冠耳。而文词之苍郁老成。有骚家声响已如此。又以见其沈深有局量。无一毫轻浮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58L 页
矜眩之态。虽其晚年成就藉甚如此。又安知其胸中之所存。有蕴而不发者乎。聊并书之。以见公气象之一二云尔。
刚窝集序
孟子曰待文王而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盖言其不待教化而能兴起于善道者。皆豪杰之士也。嬴刘以降。教道废弛。道之缪。汉以智力持世。法之乖。隋唐以词华取人。寥寥千载。不复见三代礼乐郅隆之化。而词华之害愈久而益烈。近之不能治己。远之不能治人。而寄性命于空言。溺心术于躁竞。尚何望于幼学壮行。体之身而见诸行哉。然则士之生于是时。知有古人所谓泠淡家计者。殆绝无而仅有矣。若吾刚窝任公重徵。岂非所谓不待教化而能兴起于善道者邪。盖公生于科目之中。而能自树立于科目之外。家贫亲老。虽不得全废举业。而日取小学,家礼,心经,近思,朱子,退陶等书。手抄而口诵之。又乐与四方之贤士游。以资其讲磨之益。以故闻见日益多。操履日益修。而操笔而注于手也。顷刻数千言。沛乎其有馀。温
刚窝集序
孟子曰待文王而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盖言其不待教化而能兴起于善道者。皆豪杰之士也。嬴刘以降。教道废弛。道之缪。汉以智力持世。法之乖。隋唐以词华取人。寥寥千载。不复见三代礼乐郅隆之化。而词华之害愈久而益烈。近之不能治己。远之不能治人。而寄性命于空言。溺心术于躁竞。尚何望于幼学壮行。体之身而见诸行哉。然则士之生于是时。知有古人所谓泠淡家计者。殆绝无而仅有矣。若吾刚窝任公重徵。岂非所谓不待教化而能兴起于善道者邪。盖公生于科目之中。而能自树立于科目之外。家贫亲老。虽不得全废举业。而日取小学,家礼,心经,近思,朱子,退陶等书。手抄而口诵之。又乐与四方之贤士游。以资其讲磨之益。以故闻见日益多。操履日益修。而操笔而注于手也。顷刻数千言。沛乎其有馀。温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59H 页
乎其有味。流出乎性情而道达其心思。非絺章绘句之徒所可同日语也。然本之于身而可见之行则孝友于家。和睦于宗族。与人交久而益信。其清修醇雅之气。蔼然于容貌色辞之外。古人所称见黄生而鄙吝自消者。殆近之矣。以其气质之偏在于柔。而扁其室曰刚。以代古人佩弦之戒。日夕勉勉乎言行心术之间者。至老而弥笃。又筑书社于居第之傍。左右图书。日与村秀才子。或肄文或讲书。至诚恳恳。数十年如一日。以此士之成就。甲于南方。如使公策名于世。以赌一时之显荣。未必能展布肢体。有益于斯世斯民。而卒乃困顿沈屈于草野泥涂之中。得以积累饱饫于图史。而扶持一脉声响于将坠之馀。则其得失轻重之分。必有能辨之者矣。光靖之愚。小少辱公之知。猥处丽泽之列。中又侨寓于邻数载矣。自惟颓废不能深有资于警益。而每叹公乐易多恕。无忿厉之容。则欲学而未能也。公弃我而先已十馀年矣。伥伥暮途。无与话心。公之子伊辅以遗集一帙见示曰。吾父之文。执事不可以无一言。余辞谢不敢承者有年。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59L 页
既而思之。任君之不请于当世能言之士。而必求诸拙废之文者。以其知乃父心事也。是尚忍无一言乎。于是乎书。
鹤川遗稿序
鹤川李公既殁二百馀年。其后孙春恒,宗洙以遗文一帙来示余。且曰先祖位不达。著述止此。惧其又湮没而无传。重为子孙之不幸。往年盖尝托于大山先生。雠校而将序之。未及而今不幸矣。今而属吾子。余辞以非人而不得。则且告之曰。士之尚论。非徒诵读其诗书。而又必先论其平生行事好恶趋向之如何耳。是以孟子又必曰论其世也。盖当考亭讲道之日。士之生于是时。何其幸也。而文章气槩如陆放翁。英伟辩博如陈龙川。犹自处于绳约之外。不乐闻儒贤礼法之论。况其馀子纷纷过门而不入者乎。陶山即海东之考亭也。士之生于是时。又何其幸也。而一时自好之徒。往往不屑于函丈之间。其能登门请益。终始靡懈。日亲乎仁义道德之辉光。则虽其才地有高下。观感有浅深。德业有大小。而要之皆圣人之徒也。若吾鹤川李公。以退
鹤川遗稿序
鹤川李公既殁二百馀年。其后孙春恒,宗洙以遗文一帙来示余。且曰先祖位不达。著述止此。惧其又湮没而无传。重为子孙之不幸。往年盖尝托于大山先生。雠校而将序之。未及而今不幸矣。今而属吾子。余辞以非人而不得。则且告之曰。士之尚论。非徒诵读其诗书。而又必先论其平生行事好恶趋向之如何耳。是以孟子又必曰论其世也。盖当考亭讲道之日。士之生于是时。何其幸也。而文章气槩如陆放翁。英伟辩博如陈龙川。犹自处于绳约之外。不乐闻儒贤礼法之论。况其馀子纷纷过门而不入者乎。陶山即海东之考亭也。士之生于是时。又何其幸也。而一时自好之徒。往往不屑于函丈之间。其能登门请益。终始靡懈。日亲乎仁义道德之辉光。则虽其才地有高下。观感有浅深。德业有大小。而要之皆圣人之徒也。若吾鹤川李公。以退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60H 页
陶先生之族子。蚤得所依归。赢粮负笈。执经承诲。惜其当日讲授次第。今无以考其一二。独有师门寂寥手简及与人书。称某与金士纯兄弟来寓陶山等数语而已。然当是时也。上有严师。下有畏友。进而受薰陶之化。退而被切磋之益。以聪颖之资。而加好学之工。以笃实之力。而磨岁月之久。则其见闻之高明。造履之敦笃。固自超然于俗学之外矣。游于匠石之园。举皆规矩之内也。从乎夷羿之圃。尽是彀率之中也。学乎安定之门。言谈举止。不问而可知也。夷考其可见之行。则居家孝友。及物忠信。妙年释褐。进涂方辟。而枘凿寡合。安分守拙。位止于郎潜郡绂之间而不悔也。方假守襄阳也。题印假封一绝云临民不必论真假。赈贷推诚不假为。即此一时谩咏。其诚心济物之意。蔼然于篇章言句之外。推此志也。岂止于一郡一县之间而已哉。乃不得少展于当世。而敛然退藏于溪庄樵社寂寞之滨。用诗书训后进。每遇佳辰令节。或扁舟或理屐。徜徉觞咏。以极其风流萧散之趣。而人之望之若神仙焉者八十馀年。若公者岂非先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60L 页
办得好恶趋向之正。而深有得于师门低头退步幽贞坦夷之训。能若是乎。公之诸子诸孙。不坠家声。至今多兟兟之盛意者。公笃行之效。不食之报。愈久而愈长也。遂撮其平生大体而论之。若其诗韵之清亮雅健。有不待言而著。亦是公之馀事也。
虞圣全书序
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继天立极。天下万世之所永赖而不坠。而载籍不备。无以究见其始终。独大舜事迹。班班见于经传子史者首尾稍全。自耕稼陶渔。以至处于顽父嚚母傲弟之閒。居摄践阼。政令施措。与夫威仪容止及告禹之言。又以发明尧之一言。启千载道学之渊源。其继开之功。又有贤于前圣者。而孔孟之所称述特加详焉。由今而溯求之。犹可想见其一个极际气象。浑然天理。如鉴之明如水之止。而及其感物而动则又只是一个天理。虽遇拂难崇高之极。而鉴明水止之体。湛然澄澈。未尝加损焉。盖群圣处其常。故其事隐。大舜处其变。故其迹著。其察伦尽性之功。可传于万世。而天下之为君臣
虞圣全书序
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继天立极。天下万世之所永赖而不坠。而载籍不备。无以究见其始终。独大舜事迹。班班见于经传子史者首尾稍全。自耕稼陶渔。以至处于顽父嚚母傲弟之閒。居摄践阼。政令施措。与夫威仪容止及告禹之言。又以发明尧之一言。启千载道学之渊源。其继开之功。又有贤于前圣者。而孔孟之所称述特加详焉。由今而溯求之。犹可想见其一个极际气象。浑然天理。如鉴之明如水之止。而及其感物而动则又只是一个天理。虽遇拂难崇高之极。而鉴明水止之体。湛然澄澈。未尝加损焉。盖群圣处其常。故其事隐。大舜处其变。故其迹著。其察伦尽性之功。可传于万世。而天下之为君臣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61H 页
父子兄弟夫妇者。于是乎定。则过化存神之妙。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而无穷焉。不独被于当时四海九州之民而已也。去圣虽远。民彝罔坠。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一一为法于天下万世。初非豪分有所增益于性分之外也。此颜子有有为若是之叹。而孟子有人皆可为之训也。后圣继作。教道益备。而其宏纲奥义则实本于此。呜呼其远矣哉。光靖疾病杜门。追悼失学。顾念天畀之重。不可以遂已也。采录典谟。附以后圣之言。以资警省。如实服用则日用下学。无不悉具于其中矣。如其不然则真床下之床。纸上之空言而已。庚子大寒前二日。韩山李光靖谨书。
慵窝集序
天生一世人。自足了一世事。古今以为名言。然考之于时。一何了事之人之少也。盖天之甚爱斯人也。无不欲其扶持而全安之。使民彝物则不至于糜乱泯灭。而犹有所恃赖凭依以保其生。故虽衰漓之极。而必生忠诚恳恻公平正大之人于其间。任其扶持全安之策。从古以来。世
慵窝集序
天生一世人。自足了一世事。古今以为名言。然考之于时。一何了事之人之少也。盖天之甚爱斯人也。无不欲其扶持而全安之。使民彝物则不至于糜乱泯灭。而犹有所恃赖凭依以保其生。故虽衰漓之极。而必生忠诚恳恻公平正大之人于其间。任其扶持全安之策。从古以来。世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61L 页
未尝无是人也。而或困于草野泥涂之中。而与草木同腐。或虽用之矣。而枘凿臭味之不同。排摈挫抑。无以尽其才充其量。而一任世道之反覆转移于前。是则天道之无为。不能不夺于气数屈伸消息之不齐。而生出了事之意。毕竟都付之空言而已。若故慵窝柳公。岂非天生了事之人。而任其扶持全安之责者邪。公以瑰玮之资。卓绝之识。磨砻乎诗书。切磋乎师友。有镇物容众之量。有乐善好义之诚。有毅然不可夺之操。自在布衣时。已负公辅之望。及其释褐也。人莫不以是期于公。而公亦未尝无意于斯世也。顾乃阸于时畸于人。栖迟于郎署之间十有馀年。而公亦发种种矣。戊申倡义。 圣上已发何状之叹。而亦未能进之于廊庙之上台端之重。一二民社之寄。或数月或半年而罢。袖手卷归于溪庄樵社寂寞之滨。莳花种竹。哦诗点易。初无尤怨愿慕之意。而逌然自适于慵懒散逸之流。则是天之生公。真若无意于斯世。而任其波荡阽溺而莫之救也。此晦翁所以序李公伯纪之文。慇勤致意于天道人事之相推相荡。而辄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62H 页
引蒯通读乐毅书。废书而泣者也。公素不喜著述。因事寓怀之什。往还书牍之篇。率皆典雅平实。流出乎性情而道达其心思。蔼乎其仁人之言也。其入而处也。孝友著于家庭。忠诚动乎州里。出而需世也。临戎暨暨之容。居官清慎之节。皆足以宽薄而廉鄙。后之诵诗读书而考其世者。安知无掩卷太息而垂涕于斯者邪。公之子道源。称家儿也。以遗集一帙见示。且使之序其篇端。光靖以乡邻后生。钦仰德仪。实不后于人。顷岁不肖兄弟陪侍先人。往游于落渊仙刹之间。公特俨临焉。当日从容一堂之上。謦欬谈笑。宛然在目。而荏苒人间。已经四十一星霜矣。孤露馀存。出入靡依。于是而以无能之辞。托名其间。非分之堪。而实亦有不忍终辞者。遂书公始终大体而归之于天。未知鉴赏之士。果将以为如何也。
上之八年甲辰正月上元节。韩山李光靖谨序。
慕堂集序
士之生于世。以得师为难。自非豪杰之士。不待文王而兴者。未有不藉于师而能成就其志业。
上之八年甲辰正月上元节。韩山李光靖谨序。
慕堂集序
士之生于世。以得师为难。自非豪杰之士。不待文王而兴者。未有不藉于师而能成就其志业。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62L 页
洙泗以降千五百年之间。天下贸贸焉莫知所之。正坐不得其师耳。及夫濂洛关闽诸夫子之出而后。士之生于是时。与被提掖之化。大而成大。小而成小。虽各因其性之所近。而言语文学之殊科。然相与扶持世道。发明斯文之功之盛。至于数百载之久者。其功又曷可少之哉。若慕堂先生孙公。其亦得师之一。而并列于扶持发明之徒者与。盖当是时也。寒冈郑先生传道于陶山。倡学于东南。士之考德问业固其所也。而一时文章声位。足以惑世而诬人者。并立于邻乡。士方眩于所向。迷于所之。而公自蚤岁。卓然于取舍之地。见得于善利之分。抠衣请业于武屹函丈之间。前后五六十年。信之笃而悦之深。亟蒙师门之所许可。退而与旅轩,愚伏,乐斋诸公。刮磨交修。间以书疏。以尽其传习之道。及其年高德卲。教养有方。则闻风负笈之士。踵相寻也。相与讲究发明。扶持一脉坠绪于声寝响寂之馀者。虽其力量有大小。功业有浅深。而要之亦莫非圣贤之徒也。是以方晦,退诋訾之时。斥邪扶正之文。隐然有障川回澜之功。师门被诬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63H 页
之日。亟欲倡同志叫阊阖。以雪诬蔑之辱。盖皆出于义理之勇。而不量其力之轻弱。自非见之得其正而守之极其确。何以及此。呜呼。公穷居八十馀年。无以表见于世。子孙又无以继述先业。当日师生授受之旨。与夫平居日用之实。无得以详焉。即今百有馀年之后。乃复收拾遗文于烂脱之馀。则乌足以睹其全哉。公之旁孙养谦以遗集一帙见示。且要以序引。光靖之生也后。不得亲觌公仪刑。而遗文之寂寥又如此。其何以评骘而阐扬之哉。独其大体之不可泯者尚洋洋于百世之远。而其扶植斯文之功则未可曰小补之也。公讳处讷字几道。筑室于先山之下。扁曰慕堂。又见公之学有所本云尔。
县令崔公遗事序
昔伏波将军马公。万里贻书于诸子。勉言行戒轻侠。宛然有儒素之风。马公际干戈扰攘之时。有马革里尸之志。而为子孙谋则乃反谆讳诲敕于言议交游之间者。其意岂不以隐几工夫大。挥戈事业卑。而保宗宜家之道。必有藉于儒雅敦素之教也邪。是以马公子孙最多且贤。而
县令崔公遗事序
昔伏波将军马公。万里贻书于诸子。勉言行戒轻侠。宛然有儒素之风。马公际干戈扰攘之时。有马革里尸之志。而为子孙谋则乃反谆讳诲敕于言议交游之间者。其意岂不以隐几工夫大。挥戈事业卑。而保宗宜家之道。必有藉于儒雅敦素之教也邪。是以马公子孙最多且贤。而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63L 页
后之君子深有取于其言也。若故县令崔公。志壮气豪。投笔而武。适当执徐岛夷之难。时年二十六。鹤峰金文忠公受 命招谕。檄公以义兵假将。付之一方捍御之责。观其当日登坛誓士而士豫附。料敌审势而中机会。遂至发家僮而编伍。罄私财而补饷。进战退守。蹙遏凶锋。使之挫衄逃遁而不敢肆。虽其位卑任小。不克大有所树立。而其临危慷慨忠智馀裕。则上不负 国朝培养之泽。下不负文忠知人之明矣。及其受百里民社之责于七载创残之馀。则约己裕民。使赤子爱之如父母。投绂归来。未遑馀事。而筑室先山之下。置田储粮。名曰义田。使诸子读书肄业于其中。贻书勉之。眷眷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扶持门户之大规模。而深以利欲蔽溺为至戒。替满籯而教经业。变武风而敦文行。与世之经生学士教子弟于声名利禄之场者。相去远甚。信乎才高则暗合道。器大则自知礼。而贻谋裕后之善。马公不得专美于前矣。公之三子皆以文学显。而师傅公有大焉。至今二百馀年。子孙繁衍昌锡。彬彬多文学之士。六世孙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64H 页
翊赞公又以行义。闻于 朝而命之官矣。崔氏之福。盖犹未艾。而推原其始则实由公以发之也。一日其昆孙兴泰氏使族子宇镇。以公遗事来示余。要一言以识其首。噫。公之才见于敌忾之日。公之德著于训子之书。本末备具。奚容赘焉。后之人惟当笃守先训。诵诗读礼。课忠责孝。日征月迈。则庶几无忝乎祖先矣。是则不得不为诸君申勉之也。
约斋集序
士或有其志矣。而才不足以达之。或有其志有其才。而能知所择而守之。内不徇于己私。外不牵于习俗者。在古犹以为难。况此世衰道微之日乎。若吾亡友权君景晦。其亦可谓有志有才。而知所择者欤。景晦生于儒贤泽斩之后。独溯遗经而心好之。俯而读仰而思。宁深而毋浅也。宁详而毋疏也。录铢而称之。合之于石。寸寸而度之。揆之于丈。其用心可谓勤矣。而又未尝以是而自足也。出而藉师友琢磨之益。意有不可。十反不置。如是且十数年。昔之未免于缴绕者。渐至于通透。始之或近于零碎者。几至于浑融。
约斋集序
士或有其志矣。而才不足以达之。或有其志有其才。而能知所择而守之。内不徇于己私。外不牵于习俗者。在古犹以为难。况此世衰道微之日乎。若吾亡友权君景晦。其亦可谓有志有才。而知所择者欤。景晦生于儒贤泽斩之后。独溯遗经而心好之。俯而读仰而思。宁深而毋浅也。宁详而毋疏也。录铢而称之。合之于石。寸寸而度之。揆之于丈。其用心可谓勤矣。而又未尝以是而自足也。出而藉师友琢磨之益。意有不可。十反不置。如是且十数年。昔之未免于缴绕者。渐至于通透。始之或近于零碎者。几至于浑融。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64L 页
北方之学者。未有能先之者。则殆可谓近世豪杰之士也。景晦亦以门户之故。旁治举业。袖然有声于公车间。寻已拾科第登仕路矣。而景晦之志未尝少变于初。方且穷经力索。会之于心者必欲反之于身。体之于躬者必欲见之于行也。其进方未已。而年才五十。遽以疾卒。呜呼。使景晦天假之年。而以遂其饱饫晚暮之功。则其所成就。讵不伟然高且深哉。而惜乎其止于此也。景晦殁十五年。其伯兄烠氏抚靡孤煢。又能收拾遗文无失。一日泫然谓余曰。吾弟不幸仕与学皆未克就而殁。今其诗文若干卷在。又不忍泯没于尘蠹中。愿吾子勘校而序之也。余于是受而读之。太半与家兄相酬酢。而余亦参听于当日者。读之未了。掩卷以悲。家兄景晦。皆不可见。而余亦将老且死矣。今睹是集。二公之仪刑謦欬。犹若可接。而慨然有九原难作之痛。遂略书景晦之志与才而择之审者。以塞友于之情。若夫勘校之役则精力不逮。以付景晦平生之执友云尔。君讳炳。景晦其字也。尝自号约斋。盖取反约之意也。官止承文副正字。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65H 页
上之十年丙午二月日。友人韩山李光靖序。
权忠毅公实纪序
昔朱夫子尝曰天之甚爱斯人也。虽迫于气数人事之不齐。而或至于乱。然未尝不预出能弭是乱之人。以拟其后。使生民之类。不至于糜乱泯灭。而为之君者有所恃赖凭依。以保其国。愚尝以是而考 国家龙蛇之变。有以信其必然也。盖岛夷逞毒。猝起于升平百年之馀。阃帅守土之臣。率皆望风奔溃。浃旬之间。三都失守。 銮舆蒙尘。时则有五六大人钜公。或奔走弘济于内。或忘身殉国于外。协力撑拄。为之于不可为之时。若权忠毅公即其一耳。岭南一区。最为贼路冲要窟穴盘据之地。公奋臂一呼。沬血饮泣。不藉尺寸之势。不待招谕之 命。而紏合创残。激厉忠义。提数百乌合之卒。抗千万豕突之劲寇。观其登坛誓士而诚义足以动人。临机制胜而智勇有以兼济。大小十数战。未尝败北。永川之复而一道之呼吸始通。庆州之捷而狡虏之巢穴渐穷。使 国家之急。得纾于东南。而生民之患。少弛于一路。次第收拾。为异日重恢之
权忠毅公实纪序
昔朱夫子尝曰天之甚爱斯人也。虽迫于气数人事之不齐。而或至于乱。然未尝不预出能弭是乱之人。以拟其后。使生民之类。不至于糜乱泯灭。而为之君者有所恃赖凭依。以保其国。愚尝以是而考 国家龙蛇之变。有以信其必然也。盖岛夷逞毒。猝起于升平百年之馀。阃帅守土之臣。率皆望风奔溃。浃旬之间。三都失守。 銮舆蒙尘。时则有五六大人钜公。或奔走弘济于内。或忘身殉国于外。协力撑拄。为之于不可为之时。若权忠毅公即其一耳。岭南一区。最为贼路冲要窟穴盘据之地。公奋臂一呼。沬血饮泣。不藉尺寸之势。不待招谕之 命。而紏合创残。激厉忠义。提数百乌合之卒。抗千万豕突之劲寇。观其登坛誓士而诚义足以动人。临机制胜而智勇有以兼济。大小十数战。未尝败北。永川之复而一道之呼吸始通。庆州之捷而狡虏之巢穴渐穷。使 国家之急。得纾于东南。而生民之患。少弛于一路。次第收拾。为异日重恢之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65L 页
基业。则天之所以笃生我公以拟于后。而生民之所以不至于糜灭。 国家之所以恃赖而凭依者。果何如哉。呜呼。公之图形麟阁也。 圣上始惊状貌之良是古今同一辙也。平居肉食之人。荷国宠荣。自视为如何。而一朝遇事变。封疆之臣。不知死于封疆。而反遗贼虏于君父。于是时也。草野摈弃流落。人主不识面目之人。不胜忠愤之激。而出万死一生之计。不幸而不成则杀身湛族。如巡远臬卿之类是已。其幸而成者。亦只以只手障狂澜。事愈倍而功尤难。如使公辈人。早见用于无事之日。必能折冲御侮。销患于未萌。又使之委寄专制于危难之际。必能深谋定计。汛埽驱除。岂贻吾 君七年宵旰之忧哉。此前人所以每有悲于昔人。而后之人又有悲于前人也。然士当论其平生行义。公少而事亲居丧以孝闻。及 昭敬大王之丧也。已老且病矣。日者言不利西行。而公慨然曰君丧之谓何。顾晏然于家邪。卒以榇归。则公之所称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者。谓之自道语可也。迨乎谢事丘樊。放怀物外。崇班重禄不屑就也。营建书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66H 页
社于山盘水曲之间。芒鞋短筇。閒管垄上之白云。训诲后进。以诗书易韬钤。则其卷舒进退。又有合乎君子之盛节。而尚学作人之美。尤有以见其胸怀本趣之超然于功名势利之外也。呜呼远矣。是岂易与俗人语乎哉。公之殁二百馀年。后孙弘运等。收拾公遗札于劫灰之馀。付以年谱 谕教书及祭文挽诔行状碑铭之属。将锓诸梓。而托以勘校之役。且使之弁其首。余固非能言者。重以老废笔研。其何以称扬于万一。第平昔所感于中者则不但蒯通之读乐毅书而已。遂书其端以归之。
上之十年丙午四月日。韩山李光靖序。
三省斋逸稿序
于乎。士之生于世。得圣贤为之依归。与闻于仁义道德之说。固古今之至幸也。其或登门之晚。未及卒业。而遽遭梁摧之痛。又未得中寿以殁世。事业文章。未克著显于当日。而馀芳剩馥。又零落于沧桑劫灰之中。世无得以称焉。则岂非士之尤不幸。而君子乐成人之美者之所深悲而慨惜之者邪。若三省斋孙公年二十许时。始
上之十年丙午四月日。韩山李光靖序。
三省斋逸稿序
于乎。士之生于世。得圣贤为之依归。与闻于仁义道德之说。固古今之至幸也。其或登门之晚。未及卒业。而遽遭梁摧之痛。又未得中寿以殁世。事业文章。未克著显于当日。而馀芳剩馥。又零落于沧桑劫灰之中。世无得以称焉。则岂非士之尤不幸。而君子乐成人之美者之所深悲而慨惜之者邪。若三省斋孙公年二十许时。始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66L 页
登退陶李先生之门。未及三四年。而先生下世。虽未得久被善诱之化。以列于成德达财之料。而试叩其及门诸子录。以深于礼学见称。则其天资之颖秀。学问之超诣可知已。先生既殁。退而讲于同门之先辈。如柏,潭,厓,鹤诸贤。从游益密。出而交于一时之贤豪。今见于赠别唱酬之什。莫不以老成远大期望焉。则公之年盖亦未为晚也。而其德器成就。又可知已。深欲早辍举业。以从所好。竟以亲命黾勉公车之间。而非志之所存也。文章藉甚。擅步骚坛。当时侪流少及之者。既登司马。蹭蹬科第。为之卜地藏修于东湖之上。以自便于师友讲磨之益。且以三省名其斋。则其省身克己。常若不及之意。盖可想矣。惜乎。天不与年。不得遂其晚暮饱饫之功。而于古人所谓三不朽者。皆未暇及焉。荏苒百年之久。往迹寝微。故老无存。邈然无复影响之可寻。而世不复知公志业行治之如何。则固无以慰长逝者之不幸。而天下之为善者。何所劝慕焉。顷岁李君山甫得弊帙于丐客金君克夫。又审谛其为公之遗文。仍为之搜访掇拾于公子孙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67H 页
旧藏及诸贤文字中者而传录之。合为一帙。然后公之始终本未。大略备矣。柏潭公诔公之文。尤足以见其心期造履之高且远也。因托于朴斯文申庆氏而题其首。噫。公幸于得师。而不幸于早世。不幸于湮没无传。而又幸而得三君子而表章于数百载之后。事之显晦。莫不有数。而或者天意哀其摧折于方往。而不忍一向埋没于穹壤之间者邪。达观子亦公之贤弟也。早废举业。搆亭于龙头水石之胜。俯仰遨游于尘壒之外。今只有诗章挽诔若干篇。并付于后。后之览者庶有以得其一时埙篪之盛也。三省公之后孙云五。达观公之孙弘缵。不惮跋涉之劳。来访寂寞之滨。且要一言以题其后。则两公题跋已尽之矣。奚容耄说赘焉。顾三君子阐幽之义。贤孙追远之诚。皆不能无感。于是乎书。
贲趾南先生文集重刊序
贲趾先生文集旧本。以遗文附录合为一册。今补以草本中诗赋及师友书牍唱酬诸篇。釐为上下二册。雠校窜正讫。佥曰玆事颠末。不可以不叙也。谨叙曰昔吾夫子说漆雕开未能信之
贲趾南先生文集重刊序
贲趾先生文集旧本。以遗文附录合为一册。今补以草本中诗赋及师友书牍唱酬诸篇。釐为上下二册。雠校窜正讫。佥曰玆事颠末。不可以不叙也。谨叙曰昔吾夫子说漆雕开未能信之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67L 页
对。盖说其见之明信之笃。而不安于小成也。见之明。故知此道贯人己彻表里而须臾不可离也。信之笃。故一言造次之对。确乎若目有所睹而手有所指也。不安于小成。故为山而期于成。掘井而达乎泉。必欲至乎真知不疑之地。则圣师之说之也。讵不信然矣哉。若贲趾先生。蚤岁抠衣于陶山之门。以聪明敏睿之资。著不得不措之工。坚固刻厉。孳孳向道。进而讲之于师。退而辨之于友。义理本诸洙泗洛闽。而彝伦事物之著。天人性命之微。礼仪常变之节。天文象数邵子张子蔡氏父子之书。无不究其当然所以然。而反之于身则又至约也。虽其贫蹙困阨有不可堪者。而退然自乐于无味之味。鞠躬尽力。死而后已。则其见之固已明而信之又已笃矣。至以贲趾名扁。则居下无位而志可专也。舍车而徒。以甘众人之所羞。而守节处义。以自贲饰其所以行而已。岂非当日漆雕氏之益求其自信。而不安于小小补罅之志乎。此师门许之以未可量。侪友推之以不可及也。倘使天假之年。以遂其晚暮饱饫之工。则上而续师门之遗响。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68H 页
下而传后学于无穷。殆庶几焉。而惜乎。年才三十八而卒早夭。使先生之志之业。中道而止。则斯文世道之不幸为如何哉。先生未及论著。若干遗文。重经煨烬。元集则鹤洞郑公维藩所采录也。年谱言行录。先生兄孙龙涧公斗元所裒辑也。二公之辛勤掇拾于断烂之馀。以传于后。何其幸邪。惟其存削记述之间。不能无可疑者。伊湖金公世镛就质于密庵门下。改成一本。顷以新旧帙。取正于大山公。后又得龙涧公家藏草本。参补釐正。付之剞劂。今距先生之世二百有八年。而文集粗完以成。事之显晦。莫不有数。而先生之志与业。或可因此而发之于旷世之后也欤。
上之十一年丁未秋七月日。后学韩山李光靖谨序。
峄阳集序
昔孟子论尚友之道而曰。诵诗读书。而又论其世也。天诵读诗书。以得其情性。而论世以观其行事之迹。此表里观人之法也。苟或徒诵其文而不考诸迹。则王维,储光羲之词。未必为后世
上之十一年丁未秋七月日。后学韩山李光靖谨序。
峄阳集序
昔孟子论尚友之道而曰。诵诗读书。而又论其世也。天诵读诗书。以得其情性。而论世以观其行事之迹。此表里观人之法也。苟或徒诵其文而不考诸迹。则王维,储光羲之词。未必为后世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68L 页
君子嗤笑之资矣。若峄阳先生文公。以聪敏刚毅之资。服习诗书之训。既占司马。旋复杜门求志。晚以遗逸荐。授四邮丞而卒。其诗文杂著若于篇藏于家。皆可读也。然夷考其平生行事之迹。则崔守愚之瘐死于狱中也。人莫敢言者。而公以布衣上疏。直讼其冤。光海末年。桐溪郑公以直言罹祸。人莫不褰裳以避之。而公独书问于狱中。劳恤于谪所。有言忠遭祸亦荣华之句。少尝出入于郑仁弘之门。能随事匡救。斥邪扶正。至被群小狺狺。目以党逆罪以削职而不恤也。及丁巳废 母论发。尤忧愤慵慨。当检详之下来收议也。贻书仁弘。深陈大义。始言子无绝母之道。万世公议之可畏。继陈帝王继述之道。韩魏公之告英宗者。终以大舜之所以处之者。而反复开陈。辞严义正。至其答褒姒生杀之问。则尤足以杜祸萌而折奸谋矣。虽其忠言莫售。拗性难回。而以一介眇然孤身。能自树立于冲风骇浪之中。扶持得一脉彝伦之重于天地闭塞之日。当是时也。如梧里,白沙诸元老碎首力争于朝廷之上。公辈数三人抆泪悲愤于草泽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69H 页
之下。而隐然有以扶竖人纪。夹力撑拄。使之犹不敢恣其胸臆于长秋咫尺地。则传所谓不有君子。其何能国者。无间于朝野矣。噫。地之远也则犹可也。而邻比则为难。师生未定则犹可也。而义深则为难。一蹈于机阱则犹可也。而再三蹈之而不知悔则为尤难。盖公之所欲自尽于君亲师友之间者。惟义理耳。初不计于地处祸福之为如何。则玆非见之明信之笃。而不疑于所行。能若是乎。公之殁二百馀年。遗文尚在巾衍。七世孙再博谋所以寿诸梓。请余一言。余谓公之大节既如此。文字有无。初不足为公重轻。然不有是文。后之人于何所诵读论世。而以得夫民彝物则于千载之下哉。猥以耄说。书其卷端以归之。
光山卓氏世稿序
日光山卓君鼎运。以先代世稿一帙来示余。且曰先祖景濂亭竹亭父子。当丽末 国初。已光显矣。文章事业。必有可传于后来者。而自先世流落岭中。去乡井又千里。荏苒数百年之久。则寝远寝忘。而故老皆无在者。今得于诸家信迹
光山卓氏世稿序
日光山卓君鼎运。以先代世稿一帙来示余。且曰先祖景濂亭竹亭父子。当丽末 国初。已光显矣。文章事业。必有可传于后来者。而自先世流落岭中。去乡井又千里。荏苒数百年之久。则寝远寝忘。而故老皆无在者。今得于诸家信迹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69L 页
者止此。又惧其拜此而湮没也。将谋锓梓而寿其传。子盍一言以序之。余复之曰古人尚论之道。必先诵读其诗书。次观行事之迹。今言与迹若是其寂寥。而故老之流传者。又无以證向焉。则其将何所据而叙述之哉。然尝试考之。佛教之被于东土千有馀年。丽朝尤甚。上自王公大人。下至士庶人。靡然以佞佛为事。家主两宗。人持五教。而公于是时也。不取于定慧因果之邪说。而独知濂翁之为可慕。有台有沼。寓意于不艳不妖中通外直之君子花则是趣向之正也。我东与中华有异。丽朝与古时自别。士忘去就。礼废致仕。一入名缰。除老病摈弃外。一切为终身乾没之场。而公于是时也。乃独超然乞身。谢事家食。托知己于青山。息机计于风月。而养成家中之曾参则是出处之明也。又谓景濂之号。实为益斋公所命。则既命其名。宜必求之于文字。以侈斯亭。牧隐,圃隐,陶隐诸贤计其年位。不甚相上下。则谈笑从容。一觞一咏。真足以不朽于千载矣。而今无以寻逐其一二。则斯实有之而不保于劫灰兵燹之馀也欤。抑亦不欲为平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70H 页
章品题。妆点屋壁。以效夫徇名好事者之为欤。又安知其非出于顾名思义。旷世尚慕于乐道不华貌之汉褒德侯乎。是皆不可得以知也。然即此数事。实惟公恬淡诚悫之德。发见徵验处。而后之人。犹可默喻于声寝响寂之馀。则固不待求之于诗书行事之迹而后得之也。矧玆逸稿。寂寥如此。而反覆讽咏之馀。亦足以得其精神心术之所形。则其可贵重也已。宜乎君之汲汲于欲寿其传也。然为今日二公之后裔者。无歉于文蹪之散佚。而用力于本原之地。笃诗书敦行捡。居家则以竹亭之孝而勉勉焉。事君则以景濂之德而进进焉。则其于承家佑邦。恢恢有馀地。而二祖之潜德幽光。于是乎大彰明较著矣。是可谓卓氏之能子矣。夫亦何待于序哉。曰唯唯。犹惧不堪。敢不敬受。因悉次是语。为卓氏世稿序。
后溪遗卷后序
幽兰在谷。不为无人而不芳。古之人。以譬于为已君子。有味乎其言之也。兰一无情物也。禀得馨香之德。保其天然之性。深山寂寞之中。不为
后溪遗卷后序
幽兰在谷。不为无人而不芳。古之人。以譬于为已君子。有味乎其言之也。兰一无情物也。禀得馨香之德。保其天然之性。深山寂寞之中。不为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70L 页
人之知不知而其芳固自若也。人为万物之灵。而心具神明之德。宜其随所寓而本体益炯然也。随所处而芳洁固不汗也。而中人以下则气拘于前。欲蔽于后。不惟无以保其性。而反有以贼乎其真。不惟无以全其馨香之德。而反有以流其臭。滔滔俗习。反覆愈痼。岂以万物之灵。而反不如无情之一微物乎。若后溪李公殆所谓幽兰之在谷者与。公以聪明恺悌之资。早习诗礼之训。优游埙篪之乐。其文雅见识。卓然于流俗。处家为政。实有人不可及者。而方且欿然内省。自乐于诗书之味箪瓢之中。室人告罄而若不闻也。儿子啼饥而若不见也。不事驰逐于翰墨之场。故名不登于公车。文掩于诸兄之先唱。故声不著于远迩。又不喜经营于有无之计。故世固目之以迂阔。卒之老死于岩穴圭窦之中而无悔也。若公者岂非全其性而保其真。不为人之知不知而有所加损者乎。公不喜著述。间有言志应酬之作。而不自收拾。公殁而得诸箧笥中仅若干篇。皆可喜者。公尝自言于诸兄曰诸兄之文。如使行。巡历县邑。旂旄前导。骑卒拥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71H 页
后。观者堵立。瞻望咨嗟。而犹是平常事耳。吾之文。正如绣衣暗行。出入于穷巷僻坞之中。佣奴爨婢。皆得易而侮之。一朝出一口气。听者为之魄夺。以其出于意外也。一时传以为雅谈。噫。岂徒文辞乎哉。惜乎。世无鉴赏之人。招延拂拭。以为世道奔竞浮嚣者之矜式。而毕竟为岁晏空谷之幽兰而止也。公之孙纪远甫以弁文为托。自惟眇然后生。顷尝一再瞻拜于几下。而未得叩质其所疑。属此迟暮。昏耄及之。其何以形容其万一乎。独推其大体之实然者与公之所自道之辞。书其端以归之。
开谷集序
于乎。士之生于季世。一不幸而成材之难。再不幸而用才之难。才之须于养也。如玉之在乎璞。追琢则圭璋。而抵掷则瓦砾而已。如水之发于源。疏浚则川沼。而壅阏则污泥而已。然则圭璋川沼。固不必求之于异日。而即此瓦砾污泥之中而追琢之疏浚之。则圭璋川沼自不患于无其用也。间有卓尔不群之才。力寻乎古义。不安于小成。自负其有圭璋川沼之用。而世之用才
开谷集序
于乎。士之生于季世。一不幸而成材之难。再不幸而用才之难。才之须于养也。如玉之在乎璞。追琢则圭璋。而抵掷则瓦砾而已。如水之发于源。疏浚则川沼。而壅阏则污泥而已。然则圭璋川沼。固不必求之于异日。而即此瓦砾污泥之中而追琢之疏浚之。则圭璋川沼自不患于无其用也。间有卓尔不群之才。力寻乎古义。不安于小成。自负其有圭璋川沼之用。而世之用才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71L 页
也。方且以偏党好恶之私。自分彼此如两三国。然而曰天下无圭璋川沼之才。则此士之所以重不幸也。若开谷李公以聪敏之资而加之笃实之学。以清修之操而跲于进取之涂。岂非成才于难成之日。而弃才于难用之时者邪。盖公退陶先生之族子。尚在闻知之列。而又磨光于舅氏忘窝鹤沙之门。自少大肆力于境典之中。尤以大学中庸为终身受用之地。自幼而至于老。老而至于死。未尝废也。自非嗜之深而得之厚。何以至此哉。及其立于朝也。敛迹于势要之途。栖迟于郎署之间。仅足少试其学道爱人之效于一二民社之寄。而旋即解绂。飘然归卧于江上数椽之屋。一觞一咏。陶写性灵。放怀物外。而所以遗子孙者。只馀清俭冰檗之声而已。而世之评品人物者。曾不知慨惜焉。则岂非向所谓抵掷壅阏之类也与。然此特为世道论耳。士之所以自期待者。初不以是为加损。则于公又何恨焉。公之所著诗文。尚在巾衍中。玄孙春溥泽仲裒辑缮写。为上下卷。病革且死。以弁首之文。请于我仲兄大山公而未及就。泽仲之子宗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72H 页
相以其先人之志。来责于光靖。噫。公之诗思清远老健。固无待于序而传。独家兄,泽仲今皆不可复见。而余今又以病废辞。则无以卒家兄之志而报泽仲于地下。遂强治笔研。亟书平日之所感于心者而归之。不复问其辞之椎拙也。
赵氏世稿序
记曰先祖有美而不传。不仁也。夫人子之于祖先。追慕爱敬之极。虽器用玩好之物。犹不敢轻易亵慢。而曰手泽存焉。口泽之气存焉。矧乎吟咏咳唾之馀。精神心术之所存乎。是以世之君子斤斤于先世遗文字。不欲其散逸埋没于陈箱破箧之间。而以寓子孙羹墙之思。兼以示勿替继述于后来也。然文字之传至一再世。已不易矣。况至于四五世。而诗章铅椠之业。如贯珠蝉联之美。则又岂非难中之难邪。汉阳赵公普阳仁卿兄弟。俱以文学科甲。已有名于当世矣。间尝裒辑先世诗章志碣之作。名曰赵氏世稿。以示其友光靖曰。此吾高祖以下四代诗章也。虽无赫然之名位文章。动人之视听。而亦可见其累世种绩之工。子其为我识诸卷。以为吾子
赵氏世稿序
记曰先祖有美而不传。不仁也。夫人子之于祖先。追慕爱敬之极。虽器用玩好之物。犹不敢轻易亵慢。而曰手泽存焉。口泽之气存焉。矧乎吟咏咳唾之馀。精神心术之所存乎。是以世之君子斤斤于先世遗文字。不欲其散逸埋没于陈箱破箧之间。而以寓子孙羹墙之思。兼以示勿替继述于后来也。然文字之传至一再世。已不易矣。况至于四五世。而诗章铅椠之业。如贯珠蝉联之美。则又岂非难中之难邪。汉阳赵公普阳仁卿兄弟。俱以文学科甲。已有名于当世矣。间尝裒辑先世诗章志碣之作。名曰赵氏世稿。以示其友光靖曰。此吾高祖以下四代诗章也。虽无赫然之名位文章。动人之视听。而亦可见其累世种绩之工。子其为我识诸卷。以为吾子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72L 页
孙家藏之宝。余谨受而伏读之。叹曰美矣哉。公家文献之传也。自世教衰。家塾党庠之制废。而人家所以教诲子弟之方疏矣。恬于逸乐则博奕徵逐之是尚。汨于利欲则货财赢乏之是计。其能以诗书文墨。维持巩固于百有馀年之久。又以温雅勤俭。笃伦厚本。为传家之长物。文艺科第。接武联芳。郁然为山南文学之区。如公家之比。殆未之多见焉。呜呼。其亦贤远于世之遗满籯之金矣。为公之子孙者。念累世勤苦之积。而益笃于问学之功。词章非立身之本。科第非寄命之地。内外之分。不可以不明辨也。义利之涂。不可以不先定也。博究乎圣贤经传之训。体行乎日用动静之间。则此前头大有事在。而真可谓善继而善述。不但为传美之小仁而已也。玆因俯嘱之勤。敢效古人颂祷之辞。倘或小助于贻谋垂裕之万一否邪。
全义李氏世寿帖序
天下之达尊三。齿爵德是也。然德则系于己。爵则系于人。齿则系于天。系于己系于人者。犹可以力而致。而系于天者。是岂容人为而幸得之
全义李氏世寿帖序
天下之达尊三。齿爵德是也。然德则系于己。爵则系于人。齿则系于天。系于己系于人者。犹可以力而致。而系于天者。是岂容人为而幸得之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73H 页
哉。故洪范五福。寿居其一。而诗人颂祷。必称寿考。盖以其尤难得者寿也。然七十之年。古人犹称稀有。则其得至于八九十者。其稀可知已。又能夫妇齐寿。并登大耋。黄耇鲐背。一室两仙。则是又稀之稀也。况至于世享遐寿。永受嘏福。绳绳继继。有若传家之长物者。岂非自古及今所罕有之稀庆邪。吾友全义李君重维持世。孝养二亲。偕老康宁。以年壬辰正月二十日。设重牢之宴。乡里老少毕至。为之诗以张大其事。持世编以成帙。其寘卷首者。持世之曾王母南夫人庆寿诗也。附诸篇后者。持世之外王父安东金公及夫人李氏重牢咏也。总而名之曰世寿帖。间以示光靖曰吾以是托于仲氏大山先生。要题其首。既诺之。而今不幸矣。子其成之。呜呼。持世世世何修而能获佑于天如是哉。持世之曾王母夫人称寿之年九十四岁。外王父及夫人重牢之年各八十一岁。其大人同枢公重牢之年七十九岁。慈夫人八十三岁。持世之族大父懒拙先生以九十三岁。俨莅傧席。亦旷世异事也。凡此帖所载通计为四百一十八岁。并是一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73L 页
家祖子孙。熙皞于寿域之日月。何其盛也。同枢公今年九十。气貌和适。寝食康安。孔子曰仁者寿。盖以仁厚信善。为得寿考之道也。持世之家以长德称于乡。世济其美。自天祐之。至于同枢公而实食其报。使天下古今之所难得者。而专有而独享之。至于三四世之久。则夫岂无所本而然。而知天之报施。果不可诬也。今其子孙盈庭。彬彬有才质。苟能嗣守先德。益懋以远。则李氏寿福之帖。又不止此而已也。光靖孤露馀生。无所庇赖。读公是帖。益切蓼莪风树之悲。其亦安能有所发明。聊识其所以致祥履福者而为诸君勉焉。癸卯季秋黄花节。韩山李光靖序。
先祖牧隐先生年谱小序
集中年谱。不知谁所著也。只书生卒迁除而已。于先生平居日用始终大节并阙之。行状碑铭出于阳村,浩亭。时当革命之际。率多低回畏慎而不敢尽书。以是后世尚论之士。无以考其言行之详出处之节。而或直称其文章之高古。又甚焉则以平生大节而或疑之。使先生当日流离颠沛。办命而成就之者。晦昧而不见白于后
先祖牧隐先生年谱小序
集中年谱。不知谁所著也。只书生卒迁除而已。于先生平居日用始终大节并阙之。行状碑铭出于阳村,浩亭。时当革命之际。率多低回畏慎而不敢尽书。以是后世尚论之士。无以考其言行之详出处之节。而或直称其文章之高古。又甚焉则以平生大节而或疑之。使先生当日流离颠沛。办命而成就之者。晦昧而不见白于后
小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74H 页
世。于先生何损焉。而岂非后人无穷之悲恨也哉。玆据旧谱遗集丽史本传。参以后来论议。著为年谱一编。以俟后之君子。然今距先生之世三百七十年。见闻不接。文籍多逸。所谓存十一于千百。又岂不重可恨也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