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x 页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二(灵川申光洙圣渊甫著)
 书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431H 页
答洪而宪
往年。幼选自忠州。带传惠书。漠然无凭。阙焉未答。前冬。又自参礼得留书。审有湖南之役。败过邮下。归事匆匆。固不可迂。而东望山川。杳然计已。息车玉江矣。当时怅然。何可言。第闻南诸候拥彗帣韝。执子弟礼甚恭。穷书生荣矣。毕竟行橐萧然。反不如唐宋文士乞宰相一书。游藩镇间。得千金资送。可呵。想其倦马孱仆。冒雪间关。据鞍作山字肩觅诗。凄凉满目。兄是灞桥寻梅客。何有得钱福。遭此狼狈邪。近复起居何如。今年旱蝗。沟壑之忧。一世所同。江田所收。能输租税。时猎江村浊酒。与雯洲和菊花诗否。罪人顽然不灭。节序屡易。此距终丧。日月几何。从以一穷到骨。百忧攻心。种种疾病乘之。齿发无几。神精销尽。方又患疟涔涔。人生良苦。豚儿意外登第。衰门之庆虽大。不洎之恸益深。此间心事。兄可遥得之。春塘之役。想不免冯妇下车。忠州船载来。几许青钱。学通神明时体。欲于白首吐气后生中耶。法正闻哭俞女。惨矣。时得相唔无万。非书可究。荒迷止此。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431L 页
答洪丰川(晟)
自从者邈焉。西边湖乡落落。末之承闻起居。秖有神𨓏。向来得褫中惠疏。审已奉大庭还都下。定省益重。伏慰何极。海西民石鱼。先人所嗜。流落以还。不知此味。四十年常思莫致者。承惠远地。佐以馈食。不惟睹物之感。仰领情眷。不任仆仆。秋高多凉。大监体中一向康吉。侍下亦晏胜否。区区贡忱。闻侨一碧亭。丰川馀俸。能买西江鱼。以备甘旨否。罪人一命顽甚。节物屡变。此距终制。日月几何。从以一穷到骨。祭奠不继。不孝之罪。去益无穷。儿子科庆。衰门何幸。而奈此不洎何。虽遇喜事。无非痛心处耳。万仍儿辈科行。附答涯略。荒迷不次。
答李校理叔果
穷庐荒绝。病伏不省。憧憧倾注。尚不弛念。即承惠疏。惊倒已深。矧审制履支胜。哀慰何极。信后秋高。气力近复如何。罪人顽然不灭。此岁过半。苫块残喘。只有号陨。意外儿科。衰门之庆虽大。不洎之恸益新。伏蒙哀兄手书相庆。倘非平昔之情厚。何得拳拳到此。感荷不已。万适患痁力草。荒迷不次。
与主倅徐命敏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432H 页
去郡在明。汝南民僧鸡鸣。方信古今同情。拘制之身。不得效若耶。山谷间叟。赍百钱相送。送儿拜别。瞻望行尘。愔然神往。不知何使君当来活我。七月麦穷时。去思当益深。奈何。还博一粲。唯望行李万重。
与主倅徐命敏
十四日迫曛复书。果经照未去官稍多日。怅慕弥甚。瞻望郡城。如有所失。曾别沈伯涵明府。每存此想。今于执事亦然。不知何为而乃尔。北辕定发廿二日否。炎程远涉。贡念不浅。京洛近有何耗。野夫何关人间事。身是域中人。尚欲参闻。亦可笑也。
慰崔哀(烜)
稽颡言。吾何忍泚笔。以慰先府君之丧也。自会而云亡。觉吾辈踽踽。逮罹变故。沦伏穷庐。继闻翼之之死。令人气短。嘿数城南旧契。只有先府君一人。此身如得不死。复为平人。庶几相从于桑榆。以毕吾生。岂谓今日又失先府君耶。平生旧游。一时凋谢。吾辈未满六十。年队已空。岂不悲哉。侪友雅论。每以先府君为吾辈中寿骨。今年不幸。此何理耶。自闻凶音。草土残喘。益无生趣。举目人世。子然独立。俯仰今昔。泪睫淫淫。前年戴星时。率两哀。昏后来哭。握手相送。乃是千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432L 页
古永诀耶。送终大事。闻其无憾。先府君得贤从子之报。为之感叹。闻葬后随夏彦氏。捲入京第。未知见住何处。想兄弟伶仃寄寓。家事凄然。世无麦舟之风。此吾即景。哀何以堪。闻讣后。京信顿绝。玆于儿行。始奉慰疏。末由一恸于筵几。事事甚悲。此疏为我置香卓上。使九原知我也。
慰崔夏彦(炅)
尊季父之不幸。此何言也。近来都下侪友。次第沦丧。同队中只有尊季父一人。岿然相望。岂谓今日。又闻此讣。以吾友之贤。竟不得一第。寿不满六十。穷死牗下。无如命何。至于身后凄然。藐是诸孤。零丁无依。事事绝悲。草土残喘。倘得不死。异日入洛。平生旧游。适作沧桑之感。踽踽此生。从今益无生趣。况平日兄家叔侄。无异父子。今日诸孤之心。即兄之心也。念之一涕。弟顽然不绝。奄过初期。此何人哉。去益罔极。荒迷不次。
慰柳鸿山
尊季父奄忽无禄。惊恸何极。金玉其人。烨然才华。要是玉署金华中人。而一命甫沾。遽折中道。其人可惜。其年可悲。况缞服未阕。身后凄凉。知旧为之皆恸。座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433H 页
下摧裂。尤何堪抑。晚托邻契。情好不凡。罪蛰穷乡。忽闻不幸之报。抚念平昔。曷胜哀涕。业当致慰。一病经岁。顽喘㱡㱡。奄过初期。陨塞悲号。人事都绝。今始奉疏。歉叹何极。万荒迷不次。
答权孟容
罪弟穷天之恸。尚何言哉。自常理言之。人孰无亲丧。奉亲而至八九十者。尤人所难得。使人子致生前之养。得免冻馁。庶亦无憾。若弟者。为子无状。不能立身养亲。多疾命薄。四十以后。濩落癈举。无复斯世之意。五十而得一命。以古人奉檄之意。七年旅宦。奔走寸禄。只为专城之养。以效人子一日之心。而获戾于天。竟抱千古之痛。生不能致养。没不能视含。此天下之罪人。神人之所弃。顽命不灭。苟至今日。已过初期。俯仰天地。此何人哉。伏蒙尊兄手疏破式。满纸委曲。远赐慰问。至及畴昔终南夜半之话。奉读未半。泪已承睫。非兄知我之深哀我之甚。何以有此。兄于平日。不作知旧间吊慰。弟所知者。于弟破戒。岂不知感。得唁以后。宜即修答。一病经岁。人事都尽。阙焉至今。而自讼则久矣。儿行今发。强疾揩昏。暂此奉疏。此身或不死。复入都下。岂无相奉之日乎。荒迷不次。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433L 页
与李梦瑞
月前。得惠赐慰状。儿子回马。又拜讯。感荷何言。矧伊时奉引万相。大慰哀悰。晚炎酷蒸。省下兄履何如。旋用仰溸之至。罪弟一缕顽甚。又逢秋序。崩陨已极。而老慈宿患。自遭丧祸澌顿。日夕焚灼。种种情私。岂忍尽喻。向来别纸。久而在手。每念兄心事。不觉欷歔感惋。一时横境。不足为吾兄终身之累。而机数凑巧。使兄狼狈。乃至于此。此莫非吾人名太盛。有物忌之尔。从古文人。往往多横罹者。每读王弇州九命。令人怵然气短。吾所以深悲者也。弟之穷甚于兄。不能得人子一日之养。点捡平生。无甚得罪于神明者。而只坐浮名为祟。仇命相谋。抱此没身之恸。尚何言云云。
与舅氏(李正遇)
落然不奉音问经岁矣。穷苦荒迷。人事虽绝。而一念悬慕。未尝少歇。近有人传见寓山寺。有时借僧衣薍笠。往来山外。绝粒餐松。又是叔主本法。禅家苦行。固为来世受报。而叔主无此。而只欲一身清净。作此苦生活。身外无累。此人生快事。而亦缘叔主命薄奇穷。每想叔主。八旬老人。馀日几何。而漂泊寒饿。身世凄苦。安得不悲。况自孤露以后。吾父母年行。惟叔主一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434H 页
人。漠然南北。末由面拜。数行音信。亦不时得。数年来神精必益损。筋力必益衰。而侄亦骎骎六十尔。草土以来。衰铄殊甚。逮夫终制。廓然此心。益无世念。秋来如无疾苦。欲省坡山先墓。见女儿子妇。转拜于广陵。展此积年睽违之思。繁冗绊之。未易摆落。百常当苦无食。遑遑不暇。人事恐不果如计耳。昔年戾洛时。以侄有左氏癖。从容见教曰。吾平生长物。将与尔受用。侄亦仰答以早晚作宰。当以千钱为报。一笑而罢。未审叔主记之乎。抑散落尘箧。无人收拾。不至见失否。异日当容更请。此是三年后初上书。付诸褫中。托禹相传致。而禹相适水原属耳。未知入城早晏。何时能传送。而要之转转迁延。浮沉可忧耳。
与睦幼选(万中)
谓肯斯来当得书。尚不来。殊郁。即到承手毕。归田后第二书也。开缄之喜。胜似剑州时。第胤病视前有加。此疾吾所知。想其父母之忧非细。奉念何既罪从变制隔日。再明以后。将转作平人。人之顽忍至此。举目人世。实无欲生之念耳。新归投散。主客无故为乐。而丧戚忧患之中。想相对无况。尽无世间圆满事矣。郑师闻尹生所传。其术如诜公。其难交如山禽矣。今闻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434L 页
人皆可亲。辄与山地。何其异于所闻耶。然高眼亦许云吾瞽于是者。吾人平日。不甚居以玉龙以下。吾亦以幼选为不甚下于玉龙。幼选曰。玉龙则吾亦以玉龙知之。再明祭罢。即发东邑珍山。邀致石城观。所谓公信家藏地。但不知其地名。行当访问。第泄泄尔。
与洪而宪
入今年。不得兄书。穷苦哀怅。每念吾辈馀生能几何。平生旧游。沦谢殆尽。不死者落落晨星。疾病饥寒。都无生趣。以时相存殁者。惟是咫尺之书。亦无由得之。眷望山川。只有惘然。忽有何来惠书。如见兄眉目。纚纚数百言。如对罄中怀。未知未悉于书者。使幼选口传者何语。而不过是矣。第缅礼利成。想惟追恸如新禫。弟顽忍不死。奄终丧制。又过数十日。遂作平人。没身之恸。何心复见天地。偏亲柴铄益深。菽水未继。湖右失麦。且当穷节。吾辈平生无食为罪。曾见佛书。今世穷贱者。即前世富贵者。今世富贵者。即前世穷贱者。抑吾辈前世之富贵者耶。然则来世又当富贵。其于见世之苦何哉。绝呵绝呵。鉴湖十日之游。大是人生快事。然有尸翁父子。方得此快事。圣渊不在京。而宪肯入洛。不知谁语。亦可发一笑。弟幼选在近。虽不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435H 页
数面。赖以相依。今又失去其归。新哭壮子于大兴。情地悲绝。兄以诗衰为叹。诗乃兄之恶业。残年不能忘情耶。要之。盖棺事不远。何必苦用吾心。计其工拙也。意到则吟。如候虫之鸣而止耳。候虫之鸣也。岂计其工拙而鸣耶。弟亦从事于此四十年馀矣。始者不计才力。妄欲追到古人。既而发种种而无成。悔其枉费心力。且脱能如李,杜。朝鲜布衣诗。何足数哉。昔与亡友李圣会彝甫。近来法正,梦瑞,幼选辈论诗。每叹天下后世。孰知海外有所谓吾辈者哉。于此未尝不气短心解。今又废诗三年耳。此后虽欲复从诸公游。精销笔退。茅塞焬蔽。茫然不复下一语矣。穷山破屋。枯壳咯血。追念往时文酒之乐。已属劫前事。但得意中人衰年一面。少慰睽离之思。何可胜幸。亦何可易得也。然已丧毕欲入京。见女子子妇。转省圻内忠州坟墓而归。此计若遂。与兄相握有期。闻有枫岳之计。或无乖违否。然兄亦不见枫岳而白首矣。桑榆之年。何可办此行也。怕逢阎罗王三条问目。冀免地狱罪过耶。好笑。第踏万二千峰。以海岳录相示也。令胤任京云。儿辈亦在京。则同业甚好。而他儿皆在乡。大儿入洛属耳。万止此。
与李珍山(益焌)
云云。与执事曾无平生之雅。而晚作邻曲。心仰厚德。如见古人于今世。隔墙便服。晨夕往还。曾未几何。奄罹罔极。一归乡庐。漠然南北。苫块之身。虽绝人事。而一念则只自颎颎。不料前冬。先施远讯。死生蔼然。忠厚之意。令人感叹。即宜仰答以报盛谊。草土以来。一疾沈绵。无意人世。咫尺之疏。久此阙复。仰惟仁恕或不深罪。呻吟中自讼则久矣。仍念奉违经岁。起居寝食。视昔何如。每敕儿辈。以时往候。未知数拜床下否。此身若得不死。庶有展拜之日。荒迷不次。
与成川元生(泂)
年前慰状。可胜哀感。南北绝远。凭便不易。尚稽修答。恒庸歉怅。意外惠札。不知自何来。历山川一千馀里。转到山中。如见烱然眉目。关外亲知。不为不多。无一人相问者。此固西人交态。尊独转转讨便。见问至再。何其多情也。况馈西茶。浿江以后。尝此味者几何。三南昨年茶贵。十钱易十五叶。正苦乏绝。不堪胃败。此茶适到此际。如吃玉川子九碗茶。两腋几欲习习。每吸一竹劣茶。辄思吾尊不置。
与权君锡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436H 页
年前慰状。自京传得。地远无便。尚逋仰答。恒切歉叹。不意惠疏。又自何来。苫块馀喘。见讯存没。重以朋友死生之感。身家衰落之叹。慨然致意。泪欲映睫。吾所甚悲者。兄已先之矣。吾侪皆霜降水落之候。虽不死在人间。固已可悲。年来凋谢过半。若而见在者。又落落晨星。会合无期。兄亦作忠州老布衣。素发垂领。文章志业。寂寞菰芦中。如弟者。顽忍苟活。三霜奄终。而至恸在心。廓然人世。万念都灰。衰颅槁壳。不卞故我。异日相遇长安市。皤然两翁。不过如劫后遗老。相对说劫前事耳。贯夫尚住丹浦。无恙否。一去骊江无缘更面。近闻生理益剥落。可念可念。忠江有先墓。积阙省扫。丧毕。以秋冬间。欲一往省墓。去金滩不远。当以一棹到门。但忧患人事每多夺之。亦何可预必。馀适仍而宪褫中便。并付此书。唯在嘿会。
答李上舍(匡吕)
与足下并世。今年五十九。始识足下之面。何其晚也。亦何幸也。惟是逆旅卒卒。不获倾倒。与睦使君。联辔而归。马上如有所失。归自礼山。不意枉留辱书。致意郑重。若更际眉宇。得闻馀论。临行。未及占谢。归复畏疠奔迸。尚阙仰复。自讼久矣。玆者。适又过境。方闻子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436L 页
病报。匆匆向京。望山门咫尺。不得暂展。以尺书留谢而去。瞻怅何极。此后若入大兴。审从者在山。岂无一候期也。
与权伯检(揎),文举(揵)兄弟
山上悲扰。叙怀未稳。经宿服履如何。圹役。果移穿否。亡仲氏平生相与。来藏隔冈。长往之行。吾安可无一语送之也。昨者袖诗往山。值上食不传而还。今付李侄。吾于仲氏。不惟寻常乡党之好。伯季所知。然平日未尝相倡和。惟是眉睫声气之间。自有相视莫逆者。中岁乖违。若相避然。草土以还。彼此迟暮。欲以桑榆之年。相从乡里间。文酒送老。此意大孤。今焉千古。穷途之恸。又添断弦之感。此去数篇。不用挽家常法。只偿平生之恨耳。故从儿辈。得一诗笺写去。和泪录呈。为我陈之筵几。逝者有知。知我意。无知。致我意而已。明日当赴。不宣。
与岭伯
伏惟仲冬。旬宣动止。循序膺祉。不佞之于执事。无一日之雅。而曾因丁友法正闻。执事语到不佞。娓娓不置。虽前后巧违。不获识面。此心向往。则无异宿矣。故磻溪处士柳公。即先人外祖。闻所著随录。执事新刊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437H 页
营下。王佐之学。经济文字。百年覆瓿。今始显于世。甚盛甚盛。本家所得一帙。执事既印惠矣。顾此外裔。亦欲与得其赐。倘以一本。特印頫惠。其感当如何。此非私力可备者。执事且其主人。事关先祖文字。故不以无契自嫌。千里冒溷。主臣主臣。
与李士受
一出金吾门。快活何如。先送吾宗。又送成欢丞。独与一烛为友。满天风雪。尚不作纥干雀。亦异事。三十三天验矣。二十八宿无灵。较足下满又加二。明日若出。则为三十六宫数都是春三字。吾当占得矣。但所恨者。金化之拟。若在出狱后。吾当作万二千峰主人。闻足下来游。携膏雉当归菜。扫万瀑石以待之。名山无分。马坊有缘。天下事不如意如此尔。
与徐惠之金吾
一出金吾门。见天日如旧。人物满路。世界如此广阔。马坊三十六日。亦我宿世冤业。刀山剑水。何所留恋。而只有难忘者。足下文雅。金都事朗韵耳。弟出狱后患寒泄。而依旧作西部客。明日将出。开岁即寻乡路。在囚时。以此所留约一晤。今日正欲伻候。又值 动驾。末由奉接。无论托契早晚。遇会心人。得一场话。亦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437L 页
关数。此汉平生苦被捓揄者。虽闲细事亦然。奈何。部吏有去候者暂奉书。
与蔡度支(济恭)
伏惟春寒。台体多福。踏桥之夕。既承飞动之教。幼选且约广通。故与仁台。蹋泥到桥。选自台所传。执事有客。不果来。愕然败意。相与席地乱坐。凭石栏望月。至二鼓。沿渠到水表桥。复坐语移时。各东西散。老子于此。兴复不浅。但以执事之不见临可恨。尾生有抱柱之信。黄石无堕履之教。布衣之不顾尚书期则可。尚书之不顾布衣期则不可。窃以为执事未可以客自解。为献一计。稍费度支俸钱。以杯酒释憾如何。奉呵之馀。又觉主臣。此诗。归自桥上作也。录呈。幸可一哂。而赐和否。
与法正
朴寿喜来传就吏。吾友此行良苦。摘得侍从告身。慢蹇江湖。乃于廷尉望山头。此名官时体也。然不捉来。官里无因见兄。岂天使吾辈。为相面地耶。待出金吾。当把臂一笑耳。
与李尚书(最中)
执事之北 谴也。宜有起居一书。顾此衰劣。久縻剧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438H 页
部。前后积经忧畏。神识都丧。人事顿绝。绝塞便信。亦难探凭。尚不克遥展贱悰。迁延时月。若负大何。即者恩宥。徒御利返。既贺且歉。曷胜区区。第衰年朔土。幽忧积月。得无损节否。旋庸仰念。仄闻台驾时住郊村。末由奉拜。益增瞻怅。俟入京第。当即进候。
与湾尹具伯殷
台旆之未出关也。日牵剧役。不暇从容如曩时。 陛辞之朝。仅作草草历别。此岂人事所料也。即惟美赴馀台候。若序安重。塞垣春物。渐向暄妍。想轻裘缓带。日登统军亭。洗盏鸭水。一望辽碣。横槊吟诗。书生亦快活矣。服人为太仓十斗米。日夜奔命。苦海无津。残年身事。困恼欲死。执事还朝。要非时月间事。此身一麾得失间。过三月则欲去都下。从此承际杳然。西望黯然。向来宜有别语。急卒未遑。一诗临纸。随觅录去。幸领此意也。
与徐德中
往事尚何言。毕竟 天恩亲知。亦为感祝。以吊为贺。不审忧患馀。体中如何。区区贡念。弟亦此事以来。万死一生。尚在待勘中。悚霣何言。长在阙下。不遑躬慰。一书替申。亦有不暇。始此奉慰。稍俟事定。一诣是计。
与李承旨亨逵
甚热如焚。起居何若。弟修井龙山浚渠盘松。昨又持被汗喘欲绝。此生西部何多缘也。年前海外之作。曾辱一索。借人适还。此皆忧患中。率意漫笔。日课排遣者。不足尘眼。要之岛夷风土险阻。经历一一在目。亦堪破寂。玆以送呈。天下事。此身所到。方知此境。执事曾至是邦者。必有以犁然启齿。览讫投还为幸。直庐悄然。怀益无聊。如得胜流。一谭文事。庶涤烦襟。然何敢望名官临部门也。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438L 页
与李梦瑞
吾兄阕服后。不得一慰。无论向来一门丧祸。无非惨毒。至戚人理之所不堪。夫以德门仁厚。吾人恺悌。何曾获罪神明。而酷罚至此。文章九命。兄不但居其一。天道之不可知。自古然矣。始谓兄不自保。闻形壳如故。神识不爽。始信吾人定力。有以理遣尔。昨接朝纸。审已置对。盛夏画地。得无损度。然不日当出狱门。未知住在何处。一走相慰。叙此襞积。
与安伯淳
十年阻怀且置之。见除目中有兄名。亦斯世一奇事。山野之叟。遽入城市。猿猱衣冠。能合时㨾否。当发一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439H 页
笑。即欲走候。亲病方谻。不暇抽身。稍俟日间一晋。先此伻候。
与江界郑台
城南之饯。迫暮草草。久而怅然。塞程数千里。深冬向北。壮年亦难矣。七十此役。虽太守之行。能不间关。想度狄踰岭久矣。美赴馀台候何如。岁暮矣。塞上当益寒。四郡荒榛千里。白头山大雪。见隔江胡地人烟。猎骑往来。此时正莽宕愁绝。然亦书生壮观尔。如弟者衰年坼邑。汨汨捧籴签丁。歉岁峡民冻饿如鬼形。日诉公庭。数月以来。心力耗尽。中寒伏枕。病中买石铛。烹秋麦饭。日啖数匙。虽江界之富。如此则不知贵尔。呵呵。恩居堂资。既奉盛诺。弟不必申嘱。但权尚书大载。以圻伯助材瓦重修。至今山中人。指其堂曰权尚书之所葺也。台又助修。则又将曰郑侍郎江界时。送人蔘钱百两改葺者也。其时地主不佞也。将不与有荣乎。本家开春。即始役云。且闻朝议。将内移。恐台不久居江州。莫如从速践约耳。参不踰岭。已闻台法。不馈朝廷则得矣。知旧之贫而有老亲者。亦何妨破戒耶。弟穷措大尔。六十不知参味。虽甚病。不欲服此。望八老病之亲所须药物。而近来废食。尤甚真元日澌。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439L 页
方试蔘剂。无以继用。台能见念否。令族兄适有行。故敢及之耳。
与韩宗甫从兄弟
至冤无不伸。至诚无不到。金石可透。鬼神可感。况 圣明不烛乎。建明门悬鼓。殆天诱 渊衷为孝子地也。瞻聆亦欲涕泗。况兄父子兄弟。当作何如。想阖门感泣。陨结罔极。弟每与子弟私语。韩友至諴。可感神明。又多佳子弟。此家终必得伸。吾言今幸有中。兄亦或记耳。业欲一书相候。亲癠身恙。捧籴签丁。昼夜不暇。自稽至此。歉则有之。恃其无嫌。今日虽百忙。不可不贺耳。从近似或入洛都。留奉摅。
与李副学(瀰)
岁暮山县。积雪皎然。病倅寥落益甚。犹怀执事不置。际玆起居何如。伯氏大监郊外动止。亦何如。不任向仰之至。记下亲侯。恒少宁日。身忧亦数日。捧籴签丁。日日冒寒。自朝至暮。废食者已久。新买折脚铛。烹秋麦饭。日啖五六匙。如此而有太守之乐乎。始谓涟虽薄邑。可以养疴。来见水土乡俗。百恶都备。剧且难堪。闻申周伯在县时。萧然念佛。日诵楞严经。以今观之。殆不可信。抑此身到处。无闲福耶。向日纸债诗见督。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440H 页
此中何暇搆思。衰年才尽。腹中若干字。已耗于西部十六朔。临漳以后都失。来岁花时。游宝盖金水。恐不得一句了。执事此债不易矣。只有一诗可奉闻者。素沙之役。系是典礼盛事。在行诸员。无志庆述怀之作。故与积城宰酬唱。得数首诗。诗则不佳。乞巡相赐和。不敢奉闻。旋值纳节。遂尔至今。为执事诵之。及到沙桥北落后。隔水望 神辇渐远。笳鼓依依。有落后诗曰云云。此皆人情所同。太学士亦必有此想。倘得转闻见和。何幸如之。皂盖奉诺久矣。委送一力。见付如何。新年将入洛留数日。暂期拜叙。未前惟饯迎万重。
与金同枢(重国)
城南万里之别。至今作恶怀。赴幕后。岁色已尽。此时仕况何如。想塞上大雪。望白头山。江州妓浅斟低唱。老兴能不寂寞否。一笑。此亲候恒少宁日。身病亦数月伏枕。全却食饮。残邑百事。又从以乱心。不知其胜于西部时。此亦吾命数。奈何。儿子发关格宿症。危而少间。承驲 召已久。寒节夙夜之役添病。极闷极闷。父子冬月无掩耳之物。令所知也。别时所托。能留心不忘否。毛扇柄材。亦记有否。可为则为之。不可为则置亦何害。胤君来此后。不见久矣。雪寒如此。岂免冻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440L 页
馁。念之可矜。无以为救。为之一叹。馀非远书可既。铁原郑友便。付此相讯。
与沈副学德器
岁暮山县。积雪皎然。每令人有山阴之兴。无奈地与人遐。仰惟郊原静散。杜门看书。政有多少趣味。弟奉老还衙。亲候少宁日。身病连仍。实有中散七不堪之苦。而性命系五斗。逐日冒寒。早起捧籴签丁。举火始罢。咫尺宝盖山。不能肩舆一游。况枫岳乎。明年亦不过如此。恐被昙无竭老师所笑尔。残邑百事期会居后常多。简书之责。兄若在洛。必曲为我地。远莫之力可叹。曾见鸿书在架上。在京时。欲一借瓻。奔走之不暇。故不请矣。今若见借。欲于毕籴后。一览遣寂。并与一眼镜与之。尤幸。岁抄。兄必入京。不因公事。无缘奉晤。可怅。
答沈副学德器
元日。得除夕前惠复。好作新年面目。顿觉青眼。仍惟饯迎增福。令孙痘患快解。岂胜贡贺。弟今朝吃六十二岁饼。点检过去一甲。大抵忙里生活。欲以馀年。占閒峡县。春生汎赤壁。游宝盖金水。一觞一咏。以偿苦海前业。已题春帖曰。去岁春辞题马坊。今年春帖在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441H 页
临漳。官无疾病为家(一作仙)福。民不饥寒是国祥。红露碧蔬随饮啄。石台金水放文章。馀生只愿闲如此。偿尽东华十载忙。又安知不有物败之。使我不如意。为俞㵢溪所笑乎。然㵢溪太不为俗吏吟哦居下考。吾不畏其笑之。绝呵绝呵。当归菜曾见农岩东游录。比之毗卢峰。有好名之讥。兄非学农岩者耶。何嗜之甚也。亦呵。欲以一把奉饷。虫食过半。馀者尽于 上供而不足。贸纳永朔等邑。新芽照地过十日。则香软绝佳。稍耐之如何。馀在入城奉展。
与而宪
北仓别后。回望江上磴道。兄骑款段。从薜萝间来。不觉黯然有一绝。到粤中山水佳胜。邑务颇閒。甚思吾兄而不可致之。即谒原营。忽记再明即雯翁大祥。俯仰存没之感。触境何如也。玆于客路诵录六挽。并过忠江时一绝。夜来枕上。七律付去。兼以一七绝。速兄相访于越山中。临行匆匆。不宣。
与洪源心(正河)
历路暂慰。岂胜依怅。岁月不居。祥日此迫。仰惟罔极陨绝。益何堪处。先丈哀挽。早已搆置。而不即奉呈者。弟于先丈。不但平日慕用不浅。先丈之于弟。推诩亦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441L 页
过。实有知遇之感。故不欲以草草俗套。塞责幽明。就原草中。或语意未尽。或敲椎未定。稍俟心境暂定。修正以送。部役吏务滚汨。未暇到今。越绝以后。三霜已尽。頫仰今昔。不胜悽怆。玆于鹤城之行。篝灯邸舍。专人录呈。而忠江路上望庐下。亦有一绝。吊席非诵诗地。不果矣。并此录呈。夜枕又有一律。要之存没之感。想当领会此意耳。馀冀祥事利成。节哀顺变。
与李副学(瀰)
恩命涣宣。先大监职牒复降。伏惟阖门感泣。当复如何。仍惟至寒。起居增重。区区慰溯。不任远思。弟入越以后。官况如野僧。万叠山中。有虎无钱。然会稽之雉。锦江之鱼。犹可养亲。山水松桂之间。获偿所愿。但粤中风景。自是伤心处。春来又闻子规。则益难为怀。奈何。白石小品。方图移写。卒业当完耳。
与俞秀五(恒柱)
往事吾不言。只有不幸。天下事。不可知如此。然此心庶几见谅。虽不见谅。亦奈何。 恩宥以还。万事都付先天。异日相对。彼此一笑而已。黑山时。都下知旧无一人不问。吾独无一字者。迹近自明。不欲以书先于面故耳。重入脩门。见白岳终南。拜慈闱。兄弟叙别后。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442H 页
悲欢此乐何极。但恐瘴海风土。或不为祟否。古人如伊川涪州以还。髭发胜昔。此大贤处变不可及。苏斋珍岛十九年。学问文章得之此中。未知吾人所得何如也。一呵。北山岛客。亦生还故国。无缘至洛相面。春夏之交。欲得由省坡山墓。见仁叟父子而归。此计入手。可得一晤。亲患涉岁弥留。邑弊无以抽身。事何可必也。法正东来。尚不得一面。一入玉堂。已隔天上。虽近住。何异万里耶。
与沈副学德器
一作越吏。遂隔中朝。不知令公尚住山里入城中。只有神𨓏颎颎。居然改岁。台候茂祉未。慰贺区区。弟始到越中。官俸虽薄。山水松桂之乡。实惬所愿。谓于衰年。奉老养閒。百弊残局。着手无地。自去年十月至今日。蹙頞搔首。泉声山色。虽在几案边。了没佳趣。天于书生。不与钱财。则可靳闲福。何至于斯。所跂惟台作吾上官。与我为枫岳之游。观东海而归。则一畅幽悁。此尤不易得。奈何。黑山客生还故国。父子复会。依然作北山主人。人间万事。无不有矣。万凭儿曹科行。略申起居。
与柳参奉晦之(应赫)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442L 页
日间斋履增重。畴昔之会极败意。书生壮猎。亦自关数。昨闻大虎中丸。殊而复逸。料不能远逃。尚伏山中。今日更发猎。要之病不复肆恶。七分为吾囊中物。往必有获。始欲自行。更思之。老倅虽孱甚都护使。岂为一病虎。自将击之。虽禽不武矣。玆不果往。然闻其夜来。当以旗鼓。迎之中路。唱胜战曲而归。兄闻此当发一笑矣。简幅一束。所裁已垂尽。以壮者五叶白纸简二十叶白纸一束奉呈。主人贫甚。多愧多愧。
与奉安使李台(最中)
一入粤中。漠然中朝。只有悬慕。不意奉安之行。转降关岭。瞻望旌旆。未拜而神𨓏。不审撼,顿之馀。台体若何。伏想江山春当。兼助一畅。或忘行役之劳矣。记下生到官以后。亲忧身病。长事煎闷。邑弊俗恶。整顿无计。山水松桂。非不协愿。而吏事败意。苦无閒福。亦可一叹。东来时承说。越中风土。有山哀浦思之教。到郡举目。山川物色。无非伤心地。人情所同。益觉台见先获耳。昨探丹阳。闻以廿四日临彼境。未知何日到平昌。而事当赴站。祗迎璿录。兼拜台座。儿子小科到门。适在廿四五间。残邑凡事居多掣碍。不免窘迫。玆敢先候起居。且探日子迟速的知后。当诣平昌奉拜。详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443H 页
细指教如何。馀在承诲。
与癖翁洪而宪
顺昌剌船归后。三夏在蒸窑中。人事都绝。不复闻兄消息。每于绿阴明月。泛江啸傲。何尝不与儿曹说到吾兄也。日前得圣师兄书。闻兄背疽非轻。不觉失惊。六十翁此病。死生所系。安得不忧之深也。得报后为日已多。加减何居。方用何药。文伯兄弟子。意必善护矣。自闻此报。即欲走伻相探。近以三陟板祸。楚狱株连。一境骚然。残隶亦奔走不暇。官无厨吏久矣。虽欲得一升清助药用。末如也。极叹极叹。适有忠州琴者崔生告归。路由玉江。玆以付书相问。然此非回便。难得答。泄泄何堪。闻法正又承 召。此公天上人。吾辈不可与复合矣。弟以秋后决归。敀路当得一面而别耳。
与李校理昌伋
三伏悬仰中。承褫回惠书。以审夏月直履清重。慰豁何极。老炎尚未杀。兄履如何区区不已。弟不能律己。见规上官。病亦难强。秋凉生。便拟奉老还乡。锦江鱼鸟。亦不必相舍。但官斋绕以太华,会稽,蓬莱诸山。终日白云来袭。使君昼眠。山鸟来叫。便惊起。命一觞。吟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443L 页
韦苏州诗。归则不可得。此亦奈何。示来寿器。前后饬李生多矣。主事者缓之。非吾过也。昨见其书。十日前已载往忠州。其叔奉化骑船护往。料于日间。已达东湖。此后事。非弟所知尔。唐与乡诗笺及唐笔墨名香。平生所爱。白首风尘吏。米盐簿书中。尚不能忘情名香。山水间才生一层人品。都下少韵友。无从觅。此兄是玉署仙吏。倘念老友求。以副我否。一笑。
答李生颐基
近闻以纸事有憾。愧不敢先候。忽承市便惠酒。困暑欲死时。买村婆烧酒。只败人胃。得此烈味。一入喉。便觉九咽清爽。仙仙欲举。玉川茶。觉是下风矣。老倅将去十日湿疾。别有所喜者。庶几不罪矣。兄已解愠。弟岂不欣然举杯乎。惠诗立次以还。幸笑之。
答洪文伯
江峡寥廓。雪山皎然。秋冬病怀。何尝不往来于中原之间。意外癖老见过。既承兄札。又悉起居状。慰豁殊深。第令孙沉病。可想贻念。奉虑不少。弟白首吏役。败局百事。转益溃裂。东来所得。秖是百车之谤。造物者搅动二十年废举者。得六十一岁红纸。驱送百粤。堕此厄障。亦数也。德水生活。闻益愁绝。妻号女啼。非丈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444H 页
夫所堪。以平生健脚。何不曳败草履。入沙坪间报我。则吾当以一款段相迎。握手叙旧。携登锦江亭。使青蛾度曲。劝以红醪。一畅故人之牢骚。能图之否。土猪弟病所须。自昨年。求之甚勤不得。今又严饬四仓吏。若得则敢不以一半分饷吾兄乎。不得则弟亦无奈。癖翁已商量去矣。然世有可笑事。兄半生以灭诗自任。今乃归化。折入于癖。又乞于我。亦一衰年破颜之资耳。弟若不归。则春生水暖。与兄一会于会稽山水。或四郡间何幸。而磨蝎戏我万事何可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