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x 页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一(灵川申光洙圣渊甫著)
 书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10H 页
与任实权使君(基彦)
戊辰十月二十六日。申光洙再拜任实使君执事。还乡以后。杜门穷山。罕与人相接。杳不知北方声息。七月中。从万顷。得闻执事蒙 恩除南邑。给马到任。县监。下僚也。任实。薄地也。不足为执事喜得之。然执事在京师。必复作言官。一言则疮痏百出。机阱随之。不言则是溺其职也。任实虽号薄劣。俸入足以自奉。地僻少酬应。县多山水。可以出游逍遥。公退之暇。父子读书。萧然相对。一觞一咏。斯足以乐矣。其视在京师作言官。有陷身溺职之忧。进退臲卼者。不翅若脱湿衣也。况太夫人年高。专城致养。甘旨滫瀡之供。又岂若索太仓米时邪。本欲奉咫尺之书。以贺执事者。山野跧伏之人。不敢以关节。自致于官长。且以山川而间之。无因奉接声光。日者。胤友驰书。自万顷付至。承以十月阅武全州。各官赴操。将陪到莫府。登拱北楼观兵。要与中会一旿而罢。此事果尔。庶几仰承謦咳与寓目于行陈之间矣。病失所图。茫然自叹。岂书生壮观。自有数存。而一觌君子之表。亦不易得邪。虽然。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10L 页
光洙之于执事。藐是后进。晚奉末契。其视遇之盛。推诩之深。盖自以为执事亲己也。今欲有求于执事而不求。则是自外于执事也。光洙于词章之学。才甚蔑如也。少也不量其驽下。尝从当世之掺觚者游。有意于是则久矣。既而。年益大而业不进。科场程式之文。又从以夺其心。中间弃去。不复从事于翰墨。常侥倖得一第。追寻旧业。得以肆力于文章。此志未遂。而居然欲四十矣。仍恐老而无成。负其初心也。时复有意于此事。或閒居无聊。陶写其怀抱。或朋故会合。倡酬其一二。前后十数年间。所得几不下若干卷。而懒不自爱。散佚略尽。然而存者尚不甚鲜。虽由此而益散佚。固不足甚惜。而要皆心肝所劳而得者。又不忍任其凘灭。近欲收拾荒陋。藏之巾箱。时遇同志者。一视相笑。令子孙。知其有意于文翰如此。而顾家贫苦窘纸物。不必欲费气力就办远地。又无好事者知其如是而致之者。低佪者复数年。往者。蔡伯规自丹城。惠数束随尽。患不复继。幸而执事为任实。任实。山邑也。地产楮木。官纳月富。殆不可胜用。人所共称者也。此在执事。甚非贵物也。望执事察其求之之意如此其切也。许助文房之用。而乃所欲。则必壮纸而洁白者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11H 页
也。若其惠之丰约。则求者惟恐其少。与者或嫌其多。在执事如何。而非光洙之所敢知也。然昔蔡邕以书籍文章载数车。与王粲。王右军为会稽令。谢公乞笺纸。库中惟有九万枚。悉与之。先辈爱人如此。而风流笃厚。亦可想见矣。今光洙之卤莽。固不敢自列于古人万一。而所望于执事。则又不敢处以王,蔡之下也。况纸束之微。岂数车之书九万枚之笺之比邪。惟执事裁之。光洙之为此书久矣。而寻便欲付。临发辄止者盖亦屡矣。何则。近俗譊譊。动遭讥谤。今闻光洙之有求于执事。则人将纷然骇笑曰。此子敢以文人自处。欲出文集邪云尔。则不惟得罪于当世。转恐有累于执事。是以趑趄嗫嚅。至于今日。既复自思。念人人而不可闻以此言也。得执事为任实。而畏人之言而不为。则平生之志。将何时而可就乎。玆敢布其心腹焉。再控素患贱疾。遇暑月苦湿。两脚痿痹。虽盛冬。每天雨卧床叫痛。医言服戊戌酒。其方加当归。须多乡局。类皆陈败不堪用者。窃想贵县处大山中。且近智异。官料必富而精者。若得今年采数斤。则其赐又大矣。书末。谨献近体六篇。丑拙可笑。渎冒左右。惶愧无已。天气当益寒。为世道自爱。光洙再拜。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11L 页
与权山甫(徕)
七月。闻尊大人出守南邑。左右随之任所。兄弟动色相喜。已而复怅然。相喜者。春府之得县也。怅然者。犹以任实为远。而与左右间阔。无异在京师时也。不意惠书慇勤历数州而至。多少若面悉。起居如平日。欣豁倾向。可胜邪。某等将老粗遣。此外无足言者。云水处峡中。地近头流。彼有佳山水好寺刹。可以出游者乎。想暇日逍遥。益得萧散之趣耳。全州之招。是宿昔愿一游者。此距万顷隔一江。万顷距全州。又不过七十里。乘一款段。出门则是矣。与故人相见于他乡。胜于相见于都下。且登拱北楼。观军旅之容。 真殿兴王之地。城郭楼观之壮丽。民物市井之殷盛。而威凤之险。金山之佛。俱足为南中之胜览耳。岂不欲翻然赴期。以偿吾之志。而兄弟或病于风寒。或牵以事故。孤负盛意。而为恨则甚矣。今闻左右亦不果来全州。好事不如意者。人所同患也。然向者趁枫叶正佳。兄弟入边山。登月精台。望海窥龙湫。题名禹穴而归。亦足以一畅幽忧也。不知明年左右能办此事。以报全州之恨。不病吟怀人。兄弟各附数律诗。以去一览。而仍便頫和。不宣。再拜。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12H 页
与高灵郭姨从(珽)(代家君)
年前有事岭外。望门委造。适值车从。辟疫远寓。不获瞻望而退。岂千里见人。亦自有定分也。每与子弟语及。至今以为大恨。间者。有纻商归自岭外。传致手书一通。娓娓数百言。旨意委曲。无异面悉多少。前者之不遇。未始不幸。而今日之得书。足以大慰也。信后五六年矣。彼此俱不得中间消息。吾辈皆老人耳。会面不可期。地远。两家后生。亦不得相从。自此仍当作路人尔。念之绝可悯然。仍念先妣坟墓在忠州。地步逖越。守护无人。而衰病如此。岁不得一省。人理痛迫。何可既也。先人所藏。亦非永久之地。求山有十馀年。近欲卜一山合窆计。而吉地不可必得。大事转益迁延。以此欲成心疾耳。奈何。向有子姓几人之教。丈夫子三人。其长某年三十有六。其次光渊年三十有三。光河其季也。方年十九。皆持先人遗业。识文字。颇能自立。而门祚衰薄。尚不成一名。女幼未嫁。光洙有子五人。其长方议婚。次亦将娵。而落南少亲旧可结姻者。念家世本高灵人也。老而阅世既久。常有踰岭之计。不但安土重迁。山南无主人可以拚缘者。如左右者为之先后媒得一好家。苟有蟠根之地。则终必以岭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12L 页
南为归。此顾肝膈之言也。未知以为如何。此书岂客始覆。而设有卖苧人适南者。初无指定。又未必即知。阙焉不时。益重其过。自讼则久矣。然至彼者。为韩山人。但问渔隐洞吾家。母靳以数字相存。则何幸何幸。意不尽而言不可究。想有以远会。不宣。
与高灵郭姨从(珽)(代家亲)
七月中。自舒川。不知何人。传致惠覆。纚纚数百言。不下于委曲面悉。每一得书。不觉其过岭而至湖。而不见其人而如见其人也。书后日月屡改。起居循常不。第两女之夭。神理所酷。为之悲念。而四男之成长。季姑未娵。而俱能自勔于文学。仰悉来教。令人艳叹之不已。先妣迁厝计。于明年必行。而事力不逮。以是为夙夜忧惧尔。踰岭之计。此吾宿志也。地远无所持。虽不可遽过鸟竹。而近得茂朱佳处。俗古土沃。号为乐乡。大事既讫。便当尽室捲入。与溪翁野叟。尔汝争席。钓于前。采于后。以徜徉而送老。此计果尔。不知彼距高灵为几何。要之视韩则倍近。且吾申之所起也。欲以一款段。一童子自随。及未甚老。拜吾始祖墓。一扣庄门相面足矣。卖纻者或有之。而初不知必往彼中。凭便书问。亦辄间阔。殊可怅然。林川权国珍适有事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13H 页
岭表。计或历行贵境。聊此附伸平安。觅回赐覆。幸甚。不宣。
与权都事(净徵)
新正。伏惟动止万福。执事之在公州也。一奉只尺之书。自万顷转承手覆。恍复奉教于君子也。寻闻牵复纸署。复上京第。恭喜区区。但恐京师苦海。日索太仓米。其视洞天福地山泽鱼鸟之乐。得失亦相半。未知此言。执事以为狂僭邪。顷蒙从氏权丈惠赐炭翁集一帙。自扶江传至。不但佩服盛眷。感戢无已。山斋盥手。敬览一过。此身若趋于无愁炭坊之间。躬承函丈之绪言。顾玆不肖谫劣颓惰自弃。无以答从氏丈嘉惠之意。秖自惭恧悚仄而已。不宣。
与慎耳老(后聃)
某白。高明之在龙江也。洙时在京师。宜若就见者。而冬月奔走试事。春生素苦脚疾。不能远步。客中又难得奴马。远地之人。其势然也。犹庶几及吾未归。一进叙怀。辄患俗务牵夺。荏苒迁期。遂不果。然及还乡之日。迂路造门。高明以山事。赴讼官。只见令胤。匆匆过江。再至京师。高明又尽室撤还交庄后。访贤胤于川边旅舍。其后闻高明入城。又进川边。已以晓发矣。既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13L 页
而丧制阕。而幼乂 恩宥归里。述古以试事到京。忧患睽离之馀。逆旅相逢。悲喜交作。然彼此挠攘应举止一再奉而不获从容。至今以为大恨。每念往时从游都下。得奉君子之教。此事已劫前矣。世变无穷。人事随迁。可为怅然。间阔殆五六年矣。伏惟岁月弥久。进修弥笃。不知昔者髭发。近复如何。洙四十之年。倏焉少二。坯伏田野。既无师友开发之益。资性卤钝。又不能自奋。前途悠悠不已。终为小人之归而止已。馀祈自爱。不宣。
与慎幼乂(后咸)
兄之谪海上也。不得相送。蒙 恩北还也。又不得相见。地远而且势然也。然亦岂平日所相期者哉。负负愧叹。闻兄在谪三年。闭户读书。不知所读何书。要皆圣贤文字。虞卿穷愁著书。夏候胜狱中读书。古人于忧患困阨之中。能动心忍性。成就学问者。往往有之。兄之所成就。又不知其如何。而兄能处义如此。令人嘉叹。弟近年。足迹罕到京师。不省坡山先墓久矣。历路叙兄。亦无其便。可胜怅然。寒食送奴祭回。使之转候起居。不宣。
答姜正言(必慎)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14H 页
执事之出莅舒川也。山野跧伏之人。虽不敢自致于铃下。仰承君子之教。而惟是邻壤相望。去德不远。声光所及。庶几奉以自慰。日者 恩召台旆遄复。去枳棘而羽仪于明廷。为执事窃贺。而令闻云遐。私心又不胜怅然。不意手书俯降。过辱隆诩。自惟谫劣。何以得此于长者。而又副以牛酒之惠。惶惕感愧。不知所以为答也。仍伏问启辖有日。天气益寒。跋履山川之间。不瑕有损起居。第伏闻内幰近住邑下。胤友可以时源源。稍以为幸也。家弟光河。曾奉诗归一借之教。每以不果得见自恨。适赴妇家不还。今拜申许。从后投示。兄弟庶得以与寓目焉。君子之赐未受而先仆仆耳。不宣。
与安东柳进士(升铉代家亲)
不得岭外音信数十年。兄我俱壮年相别。而白发苍浪。眼视益昏。牙辅日益动摇。以我之衰。足以卜兄之老矣。湖岭相距虽远。行则到耳。彼此癃病穷蛰。兄不可来。弟不可去。秪有往来一心。不以山川而间之也。乙丑十月。得鸿山苧商回。见寄惠书。其时惊喜。如得世外消息。伊后苦欲觅便凭谢。土人卖纻者。辄向岭右。或转而之左道者。初无方所。自彼而往。后先纬繣。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14L 页
末由得知。得兄书七年。至今不覆。时于巾衍。寻旧日来书。披读数回而已。曩于纸末。有迷儿文辞之教。而长子光洙薄有词藻。过得时誉。仲儿光渊其季光河。俱能自立于翰墨场。不甚卤莽。皆不得一科名。不惟人事之不至。天运所关。亦奈何。时闻岭人所传。山南大儒。贤胤指不居二三。所谓一不为少。何艳于豚辈之有。洪李两家。李姑无恙。洪遭内外艰。免丧属耳。馀闻本官有府伯问安便。作此书。付金卜附送计。果能不浮沈否。相见无期。苒苒益老。临书为之怅然。不宣。
与柳进士(晋铉)
申光洙再拜柳进士先辈。执事之随先大夫于韩州也。与家亲同年契。情好莫逆。不佞时年十三。以故人稚子。获拜床下。过蒙奇赏既而。先大夫去官。而执事亦从以南。中间岁月益久。人事随迁。昔之少者壮。壮者老。顾不佞发。往往已有白者。况吾之父执乎。虽道途绵邈。莫奉音尘。而以吾亲之衰。足知执事之晼晚也。异时执事有三胤子。一一犹记其小字。其长醇实多质。其仲又与我同年。而端妙开颖。其季俊迈多气岸。数十年前。闻伯仲俱不成人而死。不佞虽童骏时。为之废食惨然。近年遇自岭表来者。辄闻执事胤子。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15H 页
有蔚然为峤南巨擘者。岂昔所谓其季而俊迈者邪。抑其年亦不下三十已。噫。吾见其髧发而跳于旁耳。居然而为老成之士也夫。夫大岭以南。国之邹鲁也。儒贤先㥲。辈出其邦。安东又其最者也。胤友生长文献之乡。其遗风善教。诚有以得其薰陶。而文艺特其馀事尔。若不佞者。顽钝粗卤。既不能自奋于流俗。又无师友之益。今年苒苒。已满四十矣。碌碌无所成就。遂不免为乡人之归。恐异日无以见山南之诸君子也。往者执事抵老亲书末。俯及不佞。慰藉备至。顾惟无状。何以得此于先辈也。浮誉太盛。远播岭外。人有以闻于执事者。而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况词章小技乎。惭惧惭惧。胤友应举入洛。必馆于頖中。不知主人姓名云何。两家子弟。通知旧谊。宜继世好。而同聚京师。同入场屋。至今不相面则不可。秋科行与舍馆相访耳。年来为营老亲寿器。久欲一走岭下。家力诎甚。疾苦又从夺之。以是为日夜忧。今秋大计。自忠州踰岭。执事所居太白之下也。名板所产。吾亲之友也。将以执事者。为东道主。若借此便。得奉謦咳于三十年之后。则不胜幸甚。且以暇日。谒陶山观河回。与岭南士友。揖攘而归。不佞之愿也。先布其腹心焉。彼中板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15L 页
价。佳品当直几何。其次又几何。其输运之费。当用几何。计雇人负行。每一板一夫。日不过三四十里。每一十里脚价必不下数十文。然则要之五夫一日所支。率三四百钱。自岭达湖之境。其间当为四五日程。况冬月日短。负重冰路。其势一日程当展二日。所经地方。又遭拦禁。必然之虑也。彼中物情长短阔狭。执事审之久矣。宜如何而可也。贵府伯者。吾地主胤子也。数有问安便。欲望执事附以下覆。细赐指教。馀冀时序动止自护。不宣。
与申澄书(代家君)
伏惟季秋。兄履动定康胜。辱赐书。前后屡索鄙家先藁。承欲裒辑高灵氏有文者。成一家之诗谱。甚盛意也。吾门之幸也。宜即占谢勤讯。录呈先世文字。而衰癃颓废。年来不近笔研。儿子辈。又或远出不在旁。无人搜检。以此时有东台便。或巧违而不及答。或久而多忘。忘而后辄思。至今阙然辜负。每一念之。惭恨交并。不唯逋慢于左右。是惧获罪于先人。日月稔矣。今始就巾衍中旧稿。检出三世先集。而高祖渔城公文雅词学。蔚然于 穆陵朝。平生所著述。宜若富有卷帙。中岁兵燹。散佚略尽。所存殆不满卷。祖父察访公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16H 页
吟咏。亦不甚富。先人遗稿若干卷。各钞几许首。合为百馀篇。再拜以呈。幸恕其后时。而考领之如何。不宣。
与延日权使君(世橚)
壬申五月五日。某端肃白延日使君足下。今姊尹和仲慈亲之丧。从者奉凶问于岭海之外。同气痛割。久而益。如何处也。往年五马之南也。班荆于金堤路左。雾中进酒作别。惘然如前日事。冬月还自京口。取路榆城。谒炭翁先生书院。入无愁洞。从其长者子弟游数日。穷水石之胜。如入桃源橘洲。不欲复出。但以徒御之逖远。不得同此晤言。又至今以为怅然也。迎乌。古新罗僻县也。不得于时者多得之。意其非腴邑尔然。士大夫作吏。不必问其丰薄也。岭俗朴而易治。况执事以经术为治。则其政又不必问也。不可知者。但水土已。按地图。迎乌迤北近岭东。岭东山水清凉。甲于国中。彼必无瘴气。负海多鱼。太守亦乐矣。宁海距治几何。而要之不甚绝远。公暇以时相从不。中朝知旧相遇于绝海之上。喜可知矣。就中机张产棋。延日产砺石。二产。国之宝也。金堤之别。尝得请于左右。而赴任过周岁矣。从者许而不与何也。岂忘之邪。将远莫致之邪。韩固远矣。和仲在扶馀。致之扶馀。则半日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16L 页
当至。非远也。殆忘之也。簿领鞅掌。忘固当已。然从者既许我。则终不可践乎。砺石。故邑产也。得之甚不难。机张。又邻境也。走一卒则拾来耳。今不必付扶馀送之。宁海。早晚自至矣。然棋欲其黑白明而体圆小。砺石欲其性润而柔。常闻棋。以海岸稍深处积淘者为佳。尝过南中。见取砺石者。去肤浅见日。就深穴水中。得其奇品。并以所闻睹告之。其意欲如此而后可矣。异时执事欲以诗易棋。诗不去则棋不至。此岂贾人之相买卖者邪。急于得棋。果以数诗作质物。昔皇甫湜为裴晋公作福先寺碑文。每一字。索一绢。凡值三千疋。鄙诗虽恶。每一字。不值十棋乎。砺石又贱于棋者乎。奉乞之馀。继之调谑。绝呵绝呵。山川间之。末由拚叙。惟为世道自重。不宣。
与宁海府伯李叔(齐岩)
一自新迎南赴。无缘奉闻声息。四月奴还。伏审水陆远涉。上官平安。大慰千里跂慕之思。即闻衙僮上来带抵老亲书。而自保宁不传来。可郁。第悉潦炎。为政气候神相。伏慰。宁之为邑。近岭东。地颇清凉。海无瘴气。虽当夏月。必不甚受热。又闻官无一事。时登观鱼台。以临东海。叔主暮境。受用清福。足令人歆艳歆艳。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17H 页
侄素患脚气。逢夏每苦。犹不甚尔。今年大发作。数月委顿床席。至动止须人。天雨气蒸。辄宛转欲死。得晴少可。要之雨日多。晴日少。不痛者能几日。秋生以前。无非与鬼为邻之日。此亦四十后暴衰之象。自此以往。当逐年益深。虽不死。将为癈人。大自关数。奈何奈何。太白旁近。不受兵燹。岭之士大夫之最盛处。彼必有奇文异书。又名人笔迹。亦不难得之。简帖新增者。不知为几许邪。无由寓玩。只有病中倾想尔。今日慈闱自竹洞始反。炎程幸无挠。且闻文初与兴儿。赴洪都六月试。叔侄双占诗赋壮头。虽少捷。差慰父兄之心。谢太傅答小儿辈破敌。了无喜色。益觉矫情之甚。但景休不利。此公科数之嵚㟢。一似吾家。清之到处。可叹。权茂叔不知其已北。作书求棋子砺石矣。闻归田有日。两物皆归虚尔。执事所治。距彼不甚远。得之或易。乞赐求惠焉。不备。
与蔡伯规(济恭)御史
陟州之行。天假之东海。大发兄文章境。所谓谪居犹得小蓬莱者。诗人自有一种仙分邪。兄之归自真珠。顾此匏系穷乡。恨不能一窥岭海全稿。饫其江山之助。笑问竹西风流也。不意官人致抵老亲书椷。始谂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17L 页
奉 命湖右。驲骑过邑。而见谓仆兄弟已赴试。殊不知弟有未葬重制。子女病且重。废举在家尔。然兄于暗行。必入吾乡。不肯以暮夜一顾穷庐。悬灯万山中。剧谈别后诗而去。岂非没趣村御史邪。复 命当在何时。或传兼察左道。然不闻绣衣所过。风裁凛然。尾附一言。而布衣之言。不足为使者重。为乡里公讼则有馀矣。不赘。
慰李承旨(光溥)
省式。圣会之不幸。天下宁有是耶。其人与才孰谓其不得中寿而布衣而止于斯耶。平生不识面者。悲之。仆之于圣会之死。况悲可极耶。欸前秋一面。殆千古矣。北望为位而哭。悲飙飒至。邈然河山。感念畴昔。不觉泪淫淫被面。风流尽矣。尚复何言。伏惟执事迟暮之年。失此贤子。殆非人理所堪。然颜路,子云不闻其以哀而死。延陵,东门吴。古今以为达。非不哀。而哀之过。则诚以其无益而伤生已。区区贡念。窃附此义。敢靳长者之垂纳焉。正月。葬月也。窀穸之事。卜在何地。而孀妇孤子俱能自持不。地远便阔。漠然不闻其时日。吾友之葬。吾无一言以送其行。则此岂吾与圣会之所期平生者哉。异日入洛。儗掺文躬奠。而冬月遭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18H 页
姑母丧未葬。诸儿女患红疹。阅岁未可。遂停西赴。一恸之期。转觉蹉跎。适儿子有应举之役。往则当哭于筵几。先之以草草文字。聊寓一哀。仍念圣会平生所著诗不甚富。要之数卷耳。图所以不死吾圣会者。在此。其遗篇继什。不至散佚。而能一一收拾。藏之巾笥。以待知言者邪。不宣。
与卢天章(斗文)
頖水之别。改岁且半矣。间之山川。而翘然向𨓏者。与日益深。谓兄亦然矣。别来起居珍重。 国有两庆科。兄弟必赴京。仆遭姑母丧未葬。停举。失足下汉中一面。怅已。文初适有事南走宁海外舅任所。历路当抵商中。然料足下或返不返耳。年前星江事。京外非无一二可意者。仆必倾意于此。则盖五十前。必欲作过岭人矣。欲以彼为东道主人。庶免作岭南生客。此意兄已领会已。三儿入秋而娵。第四者时年十六。彼有意。则毋失明年甚幸。山南士友。吾虽不面其人。足下之友。即吾友也。足下为我作乘韦之先。与诸君子。相周旋焉。不浼。
与李景休
珍重闻病不赴举。何恙不已。礼基任珽善医术。太白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18L 页
之下。又多名药。不愁不治病尔。老走春生。脚气益甚。忧且乱心。甚欲拨弃。策一马过岭。与足下观东海。姑母未葬。侍老亲无人。又力不办行东南壮游。付与吾弟而南。赠以一诗兼寄足下。为问丹丘以后。诗益进不进一一寄来。止此。
与人书
不见吾兄。已积岁年。中间又阙然无书。兄必以我相忘。而惟是耿耿不置故人者。一月率十馀日。酒阑谈宴。未尝不一及吾兄在家日。少无缘与兄一会。蓝田不百里尚然。古人于海内亲知。落落如晨星。又当何如耶。忽承手书。侍况珍适。惊喜不能释手。弟等愦愦。奔走京乡。月前归侍。老亲幸无大恙。稚少亦安。所寓新缚茅茨。地高望大江可十里。开窗数渔舟。采于山新蕨如拳。作羹佐白饭。此间亦足自遣。但不与会心人同此。为恨耳。仲氏兄登第。白门外数见。长身渥面。魁伟不凡。可卜异日地步不草草。为兄一喜。示许婚眉老家。岂不甚佳。已与洛中人。有数处议亲。要之两家一定。恨兄早不为冰下人耳。弟于今月。赴忠江省墓。往返当周一月。返则为访兄计。此事若成。可展数岁契活矣。未前惟珍重。
代家大人答李友(汉辅)
示意窃慕德门之风久矣。况令孙佳郎也。林韩邻境也。此固鄙家之所愿也。两家情爱之间。难于遽然发说。低佪不果。已于岁前。与一知旧议定。今不可中变。且见海上尹友德熙书。称左右之入罗州也。已通婚于彼家见托。以媒者意甚郑重。久欲起送。儿子患寒疾。月馀未快。故尚不出。方此泄泄手墨先之。虚辱盛意。深以不早承教为恨万万。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19H 页
与洪君择(秀辅)
兄在丹丘时。书自法正传至。二篇诗十枚花笺。至今留箧簏矣。荒寂少人事。不即讨便修谢。寻又五马南下。秖有流怅。岁事行尽。侍馀字履。一向增重。不任区区。第荒岁民忧。想费心力。何以仰答 朝廷。奉念不已。弟老得一命。碌碌奔走。逢此大无。无以为老亲计。情亦迫矣。仰屋而已。先令监诗轴。即蒙投示。一回披读。典刑风韵。宛然纸面。令人欷歔欲绝。至于浿江诸作。尤是历历所经。九原之后。始得寓目。幽明斯恨。千古一涕。哀兄见示。亦追先意。尤不胜悲感。谨以誊写。奉完原本。容俟入城。一进面叙。
与崔德膺书(壬午。为崔友仁祐。作瞻鹤亭十景诗时书。)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19L 页
穷阴。兄履如宜。一慰一溸。弟岁暮违亲。斋居幽独。忽忽无况。每坐暖室。灯火青荧。闻窗外风雪声。辄念都下寒苦。恨不分煖与诸友共之。十咏。弟平生厌作此语。为兄破戒。间不无摩诘玄境。未知兄眼当以为如何。好呵。岁后即作乡行。春晚当得面。怅然。惟祈饯迎增吉。
与申舜民书
漠然间阔。已十年许。以吾之衰。想齿发亦沧浪矣。不审新年。字履纯嘏。区区慰溸。何尝少弛。弟垂老一命。违亲远縻。不足道。又值大歉。无以自生。兄亦湖中邑宰。沿海偏炎。荒年拊字。想多心劳。内浦人每传治声。瑞山赈政。为湖右第一。平日蕴抱。亦可见一分展布。恨不得兄为吾地主尔。儿子久慕声光。愿一承教。适有海上行。暂拟面拜。聊此凭候起居。
答尹生厚谦
日前见顾穷山。病伏中。逃空虚者。见似人者尚然。况佳士耶。即承专人惠书。披审省馀学履益胜。不任慰荷。珍稿谨完。黄骊以后。不见诗。见左右诗卷。如鹊噪雅啼。时闻清蝉幽鸟。耳根泠然。留在枕侧。病间一披读。少觉畅怀。已于各篇。以拙见评断。三钱鸡毛笔。不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20H 页
足为少年轻重。要或为识涂老马邪。本拟水上往来。历吊贤从诸哀。仍作面传。近以陵内蕫役。扶病十馀日。不暇人事。此计迁就。此烦送力还索。殊用愧叹。第又饷以琼琚。如得一珍珠船矣。俟讫役。日晴即出吊面讨。不宣。
与丁法正(范祖)
江上作别。归路再登清楼。江山满目。春物撩人。忆夜来笙歌。凭栏笑语。已属过去事。人情于此。不得不惆怅。将女舟行。近当过此。弟已今日马首南矣。兄到都下。仁叟必来访。日前才有往复书矣。乞粜事。见主倅扰扰不可语。即起归。后当更议耳。一束纸如约送似望。收拾数年乱稿。五月携到风檐对读。一谈一笑为幸。临行。不宣。
与丁器伯
江上秣马。才得片晌坐语。草草决去。迨今为怅。溽署将至。起居清胜。区区未已。弟还斋属耳。宿疾添暑。殆无生意。穷山荒寂。块伏万木中如结夏僧。每想江居。近当益胜。风帆沙鸟。烟云变态。日在几案间。泠然神𨓏。恨于归日有故。取路利川。不得再扣仙庄也。向有入城之意。果已如计否。奉托窑磁。或已买置。为此委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20L 页
伻。兄若不在。何从觅诸。料有区处耳。唐律广选。承借忘弃。并付为幸。拙稿从者入洋。则见还亦如何。不宣。
与法正
某拜法正足下。六月辱惠书。并诗十馀篇。宜复而久不复。以足下云旬望间当惠顾。复值水潦弥月。贱疾添苦危谻。人事都绝。近以陵内水后大役。扶病监蕫十馀日。月初讫功。体亦少可。足下之来。既又息望。故始此奉复。惟足下察之。方足下之书来也。仆在空谷呻吟。蹶然起读。陈义甚高。谬见推诩。类非仆谫劣所当闻。然文人相爱之意。友朋交勉之谊。古道复见于今矣。执纸歔欷。几欲流涕。何者。足下所云云。皆吾所欲云于足下者。何足下之爱我一如我之爱足下也。噫。天下后世。孰知海以外。有吾两人者哉。吾两人自相知耳。故古人重知己如子期之音。郢人之斤惠子之鱼。皆所谓神交。而至要离,荆聂之流。又往往有相死者。彼技艺与侠夫犹然。况文章之交。气味相感。精神相通。千里之外。两若符契。此父子之所不能得。夫妇之所不能与者。而人能之。则古人安得不重知己乎。仆少有浮誉。颇为先辈期许。如蕙圃,芐亭诸老。固在师友间。而芐尤生平所慕。交游满一世。而与李圣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21H 页
会最莫逆。相与为歌诗。嘅然慕古作者意气淋漓。酒酣。每语嘉隆间。王弇州,李沧溟主盟海内。睥睨千古。亦文人得意事。相视一笑而已。芐亭亡。又失圣会。踽踽踯躅于世。一代荐绅侪流。非无一二名胜。而云泥既截。迹遂龃龉。其馀同游。十数年来。亦太半凋伤。存者在京惟彝甫。在乡惟足下。而落落如晨星。穷饿欲死。仆亦濩落不偶。居然五十矣。回视半生。碌碌无所成。曩时辞章浮薄之习。令人大惭。遂欲敛华就实。为桑榆之计。且善病早衰。有感于养生家言。废举山栖。数年不入京洛。时与兄弟唱和。不甚经意于声律。庶几留心经传。得免为小人之归矣。不意山野之迹。晚叨一命。及至于骊。距足下盈盈一衣带水。于是意欣然翘跂。若来书所命我者曰。与法正并生一世。又同一国。发种种。尚无一日之晤。是吾平生大恨也。今不百里而近。且黄骊佳山水。天饷吾两人也。相从于湖光山色中。盖三年于此矣。有唱辄酬。若埙篪相和。金石迭宣。自以为人生适意。忘其羁旅者矣。其实前后得晤。不过为四五。或三日或一两日便罢。尚记暮春江楼之别。灯烛矇眬。丝筦啁啾。明朝叶舟东去。仆马亦南。离思黯淡。把臂相约以五月复会。端午还斋。即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21L 页
入都下。六月初始归。将过夏山中。秋冬仕满当去。一去此则寥阔矣。每念苏长公与秦太虚书。劝导引曰。人生难得四十九日閒。又孔北海与曹孟德书曰。五十之年倏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未尝不慷慨气短。仆今年如孔北海。而足下亦望五十耳。过此以往。益将俱衰。转减生趣。时或相逢于京洛间。人事扰扰。握手叙离阔外。安能从容晤语如今日乎。迨此暇日。更拟与足下一畅幽悁。如乐场所谓罢宴曲者。浮舟上下。逐鴐鹅鸥鹭。随意登清心楼。上东台白塔。钓笠岩。为布衣十日之游。以求圃,牧,翠,苏,风流轨躅。而偿吾宿昔之为快矣。一病遽尔沉绵。积雨中伏枕荒山。万木中荫。参舍阒然。终日但闻禽鸟。怀抱甚无聊。益思故人。裁得少霁。凭便相报。承近一来。日迟下江小棹。无何。又大雨。添疾如前所云。足下又不果来。虽来然仆疾不可酬酢矣。今则定以十五日。挐舟而西。与足下复欲为骊江之游。不易矣。噫。世故多错。风雨疾病。每败人意。吾二人更不得一日之会。而今遽告别。天下事十常八九如是。人生离合之际。不得不怃然也。东望大江汤汤。云亭亭起雉岳。足下望骊江。亦然否。仆今长安去。彝甫又已鬼录。幼选新自北谪还。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22H 页
杜门谢人。从此不复开口论诗矣。虽然。足下引杨子云雕虫之语。似若薄不为诗者然。王元美曰。子云儗相如不至。乃大言壮夫。不为足下被子云欺尔。世之取青媲白骈花俪叶如晚唐之流。固小技矣。若夫出于性情之正。得其声音之和。有裨世教者。又岂非三百篇十九首之遗乎。太史之可以采。先王之可以观是已。曹,刘,陶,谢盛唐李,杜诸公。何渠不若今之学者乎。如以小技而废酬唱。则朱子必不与张敬夫为南岳之游矣。要之朋友会合。情景相值。自然神动。发之吟咏。是亦天理流行中一事。风蝉雨蚓。得其候则鸣耳。足下之言。何为此拘拘也。仆亦非不曰士君子诗外有事。文非曰足下以莽宕诗人。毕此一生也。噫。法正足下诗道与世运升降。风雅之丧久矣。牛鬼蛇神。日骛于荆棘曲径。识者之为衰世忧不小。如仆老矣。精销力微。不敢与闻于斯道。而中流砥柱障百川而东之。尚有望于足下。足下自爱。千秋大业。未必不在布衣也。去年上元。蹋冰赏东台雪月。此事最奇爽。明日中秋也。涾水新澄。江月益盛。足下有意来别。请停桡一日。以迟巾履。泛舴艋 陵口。倚舷朗然作袁家声。对咏苏长公赤壁赋。不恶日夕不至。仆则张帆去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22L 页
矣。然古人有千里命驾者。况盈盈一衣带乎。况阔别乎。仆信足下必来也。诗到洛下。容苏健。当一一奉和也。
与朴校理(师海)
拂早拜书。稍慰再昨草草。况审溽暑万胜。骆下事。甚败人意。隶者失辞。殆魔尔。人生一日好事。亦有数。可叹。再举荷兄主张。敢不勇赴。幼选间有贱冗。过都政始暇。法正且稍间。俟往复。亭当以报日期。
与法正及俞秀五(恒柱)
秋雨又苦愁人。愁人日前闻联镳出郊。不知何处得两骑。作何处游。必有佳句。恨不即闻。昨日雨中苦饥。飞书幼选乞米。朝起有人冒雨敲门。赫蹄带二十钱来云。于细君庄中。攫送太守二十钱。在他人则辱也。在幼选则情也。即贸薪米。得朝饭。得南草。又有馀钱当得夕饭。今日不患无食。持以誇法正耳。
答剑城睦使君(万中)
美赴时水涾。弥旬为行旆。关心不细。月初得书。审上官无挠。第中途阻涨。极遭狼狈。太守如此。吾辈当何如。别来。居然秋深。政履珍重。灼洞丧何言。顷哭其殡。荒山破屋。令人甚悲。连承凶音。当作何心。戚从索居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23H 页
穷谷。又送法正东归。时物日向摇落。怀绪益悄然。无食常事。最苦无马。往往徒步赴公。故碌碌自怜。来纸细悉。便一邑志。好作捧腹。然视辇下穷苦时。登仙耳。妻子随官无衣食之忧。想公务多暇日。哦于松棚荷沼间。徜徉自适耳。秋杪拟受由。近请进宴。姑未出场。稍欲观望去就。归觐渐远。情私实迫。要之到乡。则必奉道而家。丘木事。果即查处否。非要徇私。只冀公决耳。别后有见怀诸作。聊此录呈。拜乞评和。
与金晋乡(履坤)
当吾世而一识面。晚亦幸矣。病伏穷巷。不复造闻绪论。是用介介。仍惟新年。起居膺祉。某重感数月。转成泄痢。㱡㱡数十日。恐不复起。奈何。就友人丁某家在原州。新丧妻。有七十两亲。不继菽水。稚子啼饥。乞暇还乡。临别。托不佞以图得原州粜。但不佞游道不广。无以攀援于原牧。足下虽与丁生无雅。得足下一书。贤于达官书多矣。邑有文章士如丁生而闭粜。使其亲饥。此俗吏事也。原城岂为是哉。不佞亦落乡。以粜为生。守宰每畏别粜防禁。劝以农食呈状。故已依例书置。若许折简。当自此云云。
与金木川(光遂)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23L 页
平生闻执事如晋宋间人。晚获一拜。草草半晌。啖蔗者。乍尝即止。恨不入佳境尔。即日秋深。体中万胜。某病伏穷巷。人事顿绝。无骑不入直。亦久矣。借便一进计复迁就。益用介介耳。顷见贵星携还借人书簏。有辋川集。板本绝佳。几欲中路横留。不闻命则不可。虽到手强还。如瞥见美人。不能忘情。执事能许借数月。医我相思否。奉博一笑。如得人马。必进承教。
与洪参议子顺(乐命)
某之于执事。无一日之雅。从韩仁叟。得执事声范。盖不面而有不浅浅者。顾此疏贱之迹。无缘一奉绪论。耿耿则久矣。向以仁友家谥状事。承执事再辱。门人往复。与寓目于玆文。不惟体裁可重。执事之为仁叟意。亦至矣。第系百年前事。必经大臣 筵禀。恨后时。不得与李金两家事。同入定夺也。然执事既作其文矣。盍卒其事。况周旋相府。又孰与执事者乎。仁叟在南邑。诸族无在京者。某在姻友。谊不容恝然。闻诸家议谥在迩。亟欲进拜。奉托此事。病暑数月。久谢人事。不获面告。以书替渎。深用歉悚。稍俟凉生。一进是计。不备。
与李叔果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24H 页
夜谢谨候起居。盛稿重辜谨教。敢辱题评。又赘左方拙文字。极知妄率。既经点污。玆令奉呈。不任愧悚。至于吴洲录。视绣衣卷。又高数格。多诗家深造语。岂于役驱驰。终不如静处玄思。居然得来者耶。馀在从近一奉。
与洪君平(名汉)
涾炎。台候伏惟神相。燕槎跋语。既有李,蔡名笔。顾此荒拙。不堪辱佛头。重违盛托。不免露丑。且贡陋见于各评之末。极知妄率。愧甚愧甚。馀在从近一拜。
慰吴生员(箕运)
贤胤不幸。痛哭何言。僻在穷谷。虽无平昔之雅。盖因儿辈。稔闻人品才华。爱欲一见。不意妙年。遽尔摧折。仰惟至情冤毒。人理何堪。埋玉之哀。知旧所同。今日临挽。益恨不知面而千古矣。来幅误书改纸以呈。命权在江外。当有追挽云耳。馀一进奉慰。
与延丰李使君德溥
水上船来。承辱复书。致意郑重。吾何以得此于使君。感慨交至。春寒不解。政履晏胜。区区未弛。某十斗太仓米。驱人日役。使君虽得薄邑。地近四郡。簿书之暇。想多山水之乐。为之矫首。洪友粜状事。忠州多贫士。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24L 页
请者必纷然。然待名士宜破格。况其至亲新寓水桥。此友从此亦寓。以先寓者奴名。许题无妨。或借名本土人呈状。但见施则甚善。何必细问其搬移真否。从者北方名胜。亦学俗吏㨾乎。一呵。或有差员入洛。当谋一奉。
答洪而宪
德水晚闻其来。来复病寒。传书后时。一读不减一面。但饥卧江干。是兄腹中。几个字使兄乃尔。吾辈平生。坐此狼狈。恨司命不令。目不识丁。有黄租百石。不知人间有忧患事尔。亲病近得平报。只此少幸耳。清之五十一岁。又与叔侄饮墨。无以慰老亲。此吾馀魔也。奈何。比来春水方生。时物渐舒。每与社中诸友。语到吾兄。或有事入洛。会吾北山侨宅。一畅北营三清间。今闻令子妇将行。被宋生往夺。失此好便。此何与钱谷事。造物亦败人意也。法正为葬孺人。昨才还乡。不惟又失一人。且其祭文。多呜咽可涕。弟实曾经。兄亦然矣。为故人当同此悲尔。惠寄数诗。灯下与法正,幼选。一读一笑。喜见须眉而已。又低徊欲泣。昔王,李辈踞其楼。飞扬一代。亦可谓得意。每与诸子往复。多慷慨语。吾侪穷饿落落。又安得不尔。延丰书。更此裁送。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25H 页
未知其必施否。前后答书。后便投示也。
与崔重纯
适自外还。见留损札。惠以先大夫诗集一部。绣梓已完。流布人间。抚卷追感。若白下畴昔。奉闻绪论。眉宇谈笑。尽在卷中。泪淫渍纸。不忍再读。益恨向来易箦之前。不获拜诀。竟孤拳拳期诩之意。此生千古。负公多矣。即蒙贤契不忘先谊。有此嘉惠。感戢益深。第承虚枉至再。未知在南山时否。一入此洞。病且无骑。非公故。不出门。适此相违。有负勤意。愧甚愧甚。即当修谢。病湿落席。今始仰复。俟乾借乘。一答是计。
谢沈令德器
三友之惠。何啻百朋。措大家诗。具不过败墨松煤。此承珍品。穷儿暴富。虽得澄心堂纸,宣城诸葛笔,李廷圭墨。不必贤此。病中蹶然。不禁欣然欲舞。聊此即谢。
与法正
一寒甚苦。兄复如何。弟患寒。拥衾已二日。长夜如年。无灯对炉。风雪打窗。纸窣窣有声。百忧到心。既卧复起。仍得一诗投。法正幸可辱和。
与李梦瑞(献庆)
向进薄矄匆匆。为怅多日。比炎剧酷。兄履何居。又已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25L 页
持被否。弟日祼青林中。不知人间事。兄渐作热官。岂识此境耶。一笑。海诗狂生尚不见还。还即委送。昏昏昼枕。微凉起看。山雨满庭。欲得一诗呈兄。觅不得。忽忆昨夏奇法正一诗。玆以录去。何必新作为佳。望和投也。何当脱直。一奉不可得。是怅。
与权孟容(岩)
临行书暝黑。借儿照天光读之。垂老之境。虽不阔别。每作怊怅。此情弱耳。然亦何必人人皆尔。冒暑撼顿。能无挠。还山。与宪高诸友。青林中一谈一笑。语到北山客否。见戒药石。自谓衰境虽不至忘生。兄实爱我之至者。深感深感。如癖翁每欲其人之死。是爱我之过而不仁也。想当鼎坐绝倒。皮褥绝去湿。求之十年不得。况潦炎处不火之突。泄病益苦。兄自山中不须此。故有所相乞。即荷撤送。物小意重。此谓知仲尔。往年幼选赴剑城时。攫送其细君箧中二十钱。今日法正送骑省丘价三十钱。较幼选又多十钱。买薪米得夕炊。又买菰饱啖。自以为多人百金之饷。兄又与我此物。年来吾何以多受故人之赐也。癖公何当东还。洪生昨来见访。迹其人不至。方觅问矣。既明遂将不来否。省吾行前。计得一面尔。宪高诸友。不能各候。司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26H 页
照此怀也。
与权献纳
不意严谴。愕然失图。炎程急迫行色可念。撼顿之馀。不瑕有损。不任奉虑。而所幸。尚不渡海尔。然海南水土无病。罪非重谪。几何而得 恩宥耶。松岘奉晤。不过数日。有此风波。世间事不可知如此。惟望自爱。
与梦瑞
日前事。仰屋何言。天下或有横境。岂有如兄无妄者。第竟无事。已即还乡。归侍之日。想当以咷为笑。间兄在狱中。能终夜鼾睡。此子瞻事也。未知死坐祸福了不到胸中如古人否。既为民矣。兄弟山泽间。读书耦耕。饭蔬悦亲。即人生至乐。岂天欲玉成吾梦瑞耶。得出狱报。欲走候。急伻桃苍俱不利。谓住浣洞。又 悉已渡江。为此凭讯。
与李章叔(汉庆)
伯氏横境。虽幸事定。馀悸至今在心。想当苍卒。可念罔措。其日与法正仰屋。终夜太息。昨闻喜报。欲走视。无马。先伻急探。已趣驾还乡。忧患之馀。不得一面。作此遽别。可叹可叹。何当归侍。未前或得骑。进叙多少。
与洪丰川(晟)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26L 页
徒御西后。忽已新秋。下车字履对序若何。弟痔肿。遇雨则剧。近以连阴。委顿数十日。几不复起。今日始见白日。顿有生意。涾尽凉生。天气甚佳。想海山楼阁。风帆沙鸟。添使君秋兴。回思长安中束带流汗。必如仙仙腋羽矣。别时言游松都。必有满月台诗。恨不得闻。吏事稍暇。能上九月山。见金沙否。果尔。真是骑鹤上杨州也。大庭住京时。屡承诲言。今当戒辖。不胜瞻望。迎拜之际。第想融欢尔。
与监市御史具伯殷
徒御在明。当作隔岁远别。不可无一送。穷巷无马。不获面别。聊奉十律。以代骊驹。惟行李珍重。
慰李子俊(秀逸)
令胤孟涵之不起。恸若何言。病虽经岁。其年方盛。其禀甚完。岂云此子死于今年。况其父子之命。后先同归。人理惨毒。世所罕有。闻者犹然。况情钟乎。才不才。无间其恸。贤子之丧。恸又何堪。斯人无禄。后辈中。又安得如此佳子弟。然脩短有命。达者能遣。使父母恸而能起死者则已。否则伤生而已。兄且踰六十矣。恶可作无益之悲。季子三号东门不哭。聊以此奉慰尔。
与洪君择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27H 页
仲氏致卿不起。恸哭恸哭。平生侪友。不为不多。若其耿介绝俗。皎皎独立。庶几当世无两。今胡无禄。落落晨星。久矣相间。草土以还。人事都绝。山川邈然。尤若隔世。时自都下流传病报。未尝不忧之。而又自解曰斯人气峭而不浮。神静而不散。必不夭此疾矣。竟以此死。伤恸何极。其人其才。纵不得一第。其年不六十。穷死嵁岩。又无一子。身后乃尔凄凉。天道无知。一何至此。顷得兄书。满纸血涕。读之潸然不禁。宜即奉答。日夕㱡㱡。迷不自振。占谢此迟。哀叹如何。
答蔡参判
草土危喘。人事都绝。未及裁答。方以为罪。继承手疏致意委曲。既感盛念。且审台候益重。哀慰何极。秋候转高。动止若何。旋用溯仰。区区不置。罪人一命顽甚。宜死不死。日月如驰。此岁过半。穷天恸陨。复何形喻。迷儿一第。衰门意外。而不洎私恸。以喜为悲。此承慰藉。知荷多矣。向来北 谴。旋得 恩宥。霜雪雨露。何往匪教。而世路艰难。一何至此。礼部佐贰,弘文学士。未四十得之。夷涂一踬。此亦一时。天下多好山水。士大夫狼狈者。往往低回宠禄。不能早谋。二顷鲜保完名。此非细忧。风波极目。焉所止泊。幼选残俸。便欲买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27L 页
山。归卧大兴。此子终不龌龊。罪人一穷到骨。祭奠不继。百口填壑。便在朝夕。至于神精消亡。齿发秃脱。寄壳人界。纵或无死。已非故我。人生秖尔。且复奈何。悠悠积阻。末由奉摅。临楮黯然。不任驰想。
答法正
自从者东归。罕入都下。弟亦草土。人事迷不自振。不以尺字相问者经年矣。忽承手疏。如得隔世音。惊倒何极。第大夫人愆候。令爱痢疾。亦复非细。区区贡虑。政尔纡轸。旋自灰洞。闻令爱竟至不救。惨矣惨矣。早失慈母。历尽寒苦。勤劬成婚。未十年而冤折。伉俪失诀。青年赍恨。人世绝悲。尚复何言。念兄情事。肠曲欲痛。大夫人弥留中。悲伤过节。不瑕有损。所娩能得保。不种种关心。罪弟视息自如。节序屡变。此距终制。日月几何。只自崩陨。儿子一第。衰门意外事。非不为庆。奈此不洎何。闻报之日。哭告下室。以喜为悲。此间心事。遥可得之。年来大庭动止。一向无减否。两堂年高。兄亦一麾为急。世无动心者。每念到此。为之慨然。弟百忧诸疾。乘衰交攻。神精销尽。齿发无几。近复患疟益苦。枵然一壳奇世而已。如或不死。何当相握叙此积衷。闻君西卖宅。不知何往。若下乡。兄无洛中主人。
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28H 页
自此益当迹疏都门矣。病作力草不次。
答具承旨
褫中损书。具悉令起居益重。不惟哀慰区区。位益高禄益厚。转与穷交相远。令独不遗草土。远讯惓惓。实非衰俗所多。感戢何极。罪人一命顽甚。宜灭不灭。时物屡变。号陨崩痛。意外儿第。非不为衰门之庆。奈此不洎。以喜为悲。承此郑重相庆。尤荷盛意。银台升擢。文学雅望。自结明主。晋涂大辟。穷庐病蛰。亦觉耸聆太华山亭。专心静业。比来文章。益当富有。未之与闻顾此残喘。忧患衰病。神精销尽。若干字已被景纯索去。有何所得。可以仰答。仲子敬权。改名履相。近才入京。见录升抄。老措大数年退步。今又出脚。毕竟狼狈明矣。令每谬赏此儿。恨不一鸣。恐为圣俞凤耳。呵呵。荒迷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