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在涧集卷之二
在涧集卷之二 第 x 页
在涧集卷之二(西河任希圣子时著)
 书
  
在涧集卷之二 第 432H 页
上四叔父(监察公)
表刻事。前秋承诲。从子意以为此非甚难。亦非甚易。有诚力有赀财有期会。始可以成之。曾王考临终时顾言。以高祖考墓表。既刻中弃。无力更树为至恨。癸亥夏寝疾之日。亦尝举以为教。大故以来到今几三十年。遗训在心。未敢一日忘于中。大凡立扬显亲事。各有小大之异。若晦翁所谓修身洁行。使后世称某是某之子。其为孝尤大矣。此岂非正言的论。苟无此力量下于此者。亦不宜一向放忽。譬如禅家化主。修葺津梁。营造寺殿。犹名为功德佛。默念平生。既无大树立。家内细事。尚有可以随分自勉者。以此白地计度。实有他人所不及知。而我独用心。庶或有终竟遂愿之时。不幸十馀年间。身世奄然作畸孑人。从前所蓄。壹归瓦裂。大惧他日先山。有埋没不可寻觅之忧。不得已改畴昔所图。始为卖宅表阡之计。此于家先旧例。虽则有之。乃若本心所在。不啻有不然。刻完而不即建揭。亦职由此。前年所教闻来。岂不动色喜。隐之于心。亦不无深忧远虑。仰想稍廪既薄。前后往复
在涧集卷之二 第 432L 页
书中。每多逐朔负引之教。似此形势。虽大且急于此事者。但当姑俟之外。无他道理。故以功役不细。难于容易经始。模糊仰答而已。厥后一两番招问匠手。自家亦不无多少较量。不即以书陈告。盖以中心趑趄。有不能快断而然矣。腊月间。始伏闻当作差官之行。窃以为期会不可失。遂乃细细打算。有所仰覆。若书末所陈召匠计功。所费半不及谚则固是。但此所经历已惯。虑终度始。必不至大相乖错者。元非架凿之说。向来默弟所云云。只是旁观臆料。从子于此事。数十年憧憧思之。颇烂漫。故去年表刻物财。亦不至大违所料。今举若或近似于默所预虑者。必不敢为姑且试之之计。买石置山下。量力更图之教。在此所见有不然。吾家叔侄兄弟少者固不论。已老数人。真柳子厚所谓悠悠人世。不过为十许年客耳。且此等事。人家常例。宗孙多主之。非宗孙而代远者。实难专望。今虽买石具台。此身已坏之后。一孀妇与一蒙幼。何时当任此事。不必广引。以此所目睹言之。某家某家。皆有旧储石材。虽不遽卖。既不能刻。与无用等耳。大抵虽一短石。经营之始。价贵如金玉。其终委弃。无异粪土之贱。此虽万万可惜。势亦不得不尔。无足怪也。
在涧集卷之二 第 433H 页
书到后。从子亦累日思之。别无妙方奇计。初既有意。到今中止。不但事涉颠倒。他人所闻。匠手所望。尤虚疏可笑。第以从子见论之。如可得前日别纸所报之数。当保其必可成。此为策之最善。不然。具石台输运价。亦不下百许两。如更添得若干先刻大字。趁期树立。以俟来后之追镌阴记。抑当为其次。最下者。买石以待期。骤而闻之。虽似胜无细思。终有难处者。未知此见果如何。刻役既以力不逮中止。文字撰定。诚不必汲汲。两家所藏志状诸本。亦既纳上。未知果仔细览过否。大抵此等文字。各有其体。状文一体。志文一体。碑碣一体。表阴一体。记载有详有略。至如阴记文字。以有碑有碣之故。本不主详细。观古今文集所著述。大要抽取其一事一行。以此为全篇命脉者居多。子孙之或为其祖先。亦但稍变其体。谨记其生卒而已。未尝如碑碣之具著事实。前日呈本。俱有依据。末后略略总叙。因志状所载而书之。未敢自出议论。向来所教以为既非公言。难于取信。宁拔去为宜。从子意亦无甚异同。前覆中请其悉数删减。盖亦谨慎之至也。哀从兄弟以为大埋没。有所改定。从子意以为文字疵病。姑勿论。似此逐年系事实。与前头碑碣。有
在涧集卷之二 第 433L 页
叠床之嫌。且不为总结。此是有头无尾文字。古无此体。如曾王考所述高祖考墓表。盖其微意。不欲更求碣文于世所称作者之故。为是平铺叙事。然犹有一两行结语。五代祖考墓表。体亦似此。今而遽为叙述。不但有妨于他日树碣之路。事亦有不当尔者。未知如何。文字间得失。远书不必尽道。实中国人一句。从弟颇以为非此出于古今文集。班班可考非一二。以近代言之。泽堂所撰疏翁碣。曾王考谱序。皆有所云云。本非此创出之言。但于此等事存削。俱无关紧。不须固执。长此争端如何。
上外舅(南公泰温)
伏惟春阴。政候万福。向来奉诲。虽得一宿之顷。所蕴有不尽倾悉者。今请一言之。外甥家在独尊山下。山之东。有高丽刑曹左参议石滩李先生养中之墓。先生即我 献庙之龙潜故人。在 圣祖革命之际。抗节不仕。与圃,牧,冶隐诸公。同声并称。事迹在丽史。可按而知也。今其茔域毁圮不修。樵牧之所不犯。耕犁之所不及。特仅仅耳。墓前短碣。乃金慕斋先生之笔。世久剥落。亦几乎仆地矣。似闻其后孙有在于青阳保宁之间者。或又言中绝无传。是固未可知也。然香
在涧集卷之二 第 434H 页
火之缺废。盖不知其几十百年。外甥于年前。与乡中数三士子。谋改封筑。竟以无协心出力者之故。遂不免废置。大抵吾广虽在距京不远之地。儒风之不振。殆甚于二南遐僻之乡。使先生之墓。若寄在岭湖。其颓坏芜没。必不至此之甚。此岂但为为广儒者之羞也。凡有慕先生之风。其必慨焉而动于中矣。且窃念前后明府于邑政之所当修举。亦岂无一二留意之人。非但于此等事。有所不暇。亦实有不及相闻者。今外甥若不仰告于座下。座下必无由知之也。此事骤闻。虽似不急。窃谓政之大者。亦莫出此。座下如果有意。须先择校院诸儒之可任事者任之。功役亦不必张大。只用傍近数洞之民官家一包之谷而足矣。事一举。而衿绅之所竦耸。氓隶之所瞻聆。其必为座下之光大矣。伏惟幸详思而处焉。馀万不备。
上厓西尹丈(汇贞)
春序向阑。伏不审辰下。台体起居神相万福。向伏闻隶御出驻梦村。仍经尊夫人缅礼。意欲一进问慰。兼有所仰恳矣。适值亲癠儿忧。同时并剧。抽身无暇。竟失此计。从今承诲迟速。有不可知。所欲陈者。辄以一书布闻。先人墓文。客岁过谒。既蒙俯许。此非琢石以
在涧集卷之二 第 434L 页
待之者。早晚准幸足矣。又不必汲汲屡请。但恐人事难期。时几易失。因循荏苒。遂成千古。则他人文字。他人尚可作。如先人事迹。非座下发挥。此事便罢。终无可托之处。虽使先人有知于泉下。其志未必不如此。顷承仲父所传。座下以原状之多触。难于为辞。颇示郑重之意。此自前日面拜。已闻命矣。但念古人文字。于此等处。用心特细。全篇大体。如不失其正。亦不须事事发明。件件㬥白。遇时之所可讳。或不免为回婉屈曲之语。如六一公之铭苏子美,尹师鲁。晦翁夫子之表魏元履。皆莫不然。今日所望。亦只似此已矣。且惟先人之穷抑沉挫。既非其所自悔者。在今后死。庶几无憾。然先人既有此耿介特立之操。直以不媚于当世宰相之故。竟受其黮闇。泯默以没地。区区隐痛。实在于此。晦翁论屈左徒云。使壹郁而不得伸于当时者。又晦昧而不见白于后世者。殆乎近之。衷情冤懑。不觉吐露及此。意伤蹙迫。辞欠敬谨。幸赐一览而弃之。切勿以道人。又千万之愿也。自馀止祝对卫。以慰瞻仰。不备。
答李仪叔(寿凤)
寄来盛作数十篇。披复累回。几不欲释手。光之适来
在涧集卷之二 第 435H 页
对宿。辄以朱墨。互加评批。真所谓不洁抛佛头。未知高见以为如何也。大抵格调绝不黏滞。如流水走盘。古体诗。无不有依据。律绝亦皆以唐声终始。竹田六章。尤令人诵味不已。古人所称当今不得不以此事推袁觉。是老实语。若欲责备而论之。太圆活生动。稍少含蓄意思。鲥鱼多骨。金橘太酸。各自性味然尔。亦何伤之有。极欲就其中攀和数篇呈去。才遭服。酬唱韵语非其时。俟后当一图之。前春明叔氏要与传筒往复。同彦初两从。各得三十篇。似闻自明叔所赉纳一本下端。有鄙作序文。幸须详细览至。一一考抹回教之如何。平生不喜为谀人语。于兄所作。非不倾心叹服。品骘不免从峻。盖其意不欲入于相赞契中。且欲执左券。以发吾病。求吾药耳。如何。可笑。亦可呵。
  别纸
希圣有小恳。敢以别幅布闻。老慈今年八十二岁。腊月上旬为降期。前冬 朝家进宴之后。推 恩锡类。上自公卿大夫。下至闾巷匹庶之贱。其有亲老者。赐米以差。皆使之设酌娱宴。顾此贫甚。无以办丰羞召亲宾。只于庭内姊妹兄弟数人会集。略具小杯盘。献酬而已。念昔吾先君子退居松楸数十年。杜门守静。
在涧集卷之二 第 435L 页
绝不以家事经心。自祭祀宾客之奉。推及乎垣墙室庐之微。无不委诸梱内而治之。慈氏殚心力。拮据有无。未尝以一毫苟且。伤吾先君子之心。不肖不天。自遭癸亥大故。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慈氏之日夜望我贵。岂其微哉。不肖不材无状。世间百事。都无通晓。于科举利禄之求。怯退懒废为尤甚。家计转益旁落。朝夕甘旨。居多不供之时。慈氏恤恤焉。惟瓶耻之是急。今以大耋之龄。犹且亲执纺车。昼宵劳勚。不肖五十年衣食。莫非仰藉于慈氏之力。不肖反不能为一日之养。少答平昔顾复之恩。有子如不肖。诚所谓不如死之久矣。且也不肖命途奇薄。前后卅馀载之间。连哭四子。晚暮侍奉。投迹城里。不但不肖之心长时痛刻。虽慈氏居常郁悒。不乐于处阛阓之间。事既到此。实亦无如之何矣。穷途破败。百为皆非。犹幸慈氏之意。终不以不肖之贫贱无成为深病。惟恐不肖以贫贱之故。而或陷于不义。不肖幸不大得罪于士友之间。盖亦有所受者然也。顾念吾兄与我相知非一日。微吾兄。谁可与道此怀者。尝观盛明以后诸大家集中。多有为人作寿亲序。以吾兄辞学绝世。如得吾兄一篇文字。少加铺张。亦足以此上慰慈氏勤苦育子
在涧集卷之二 第 436H 页
之至意。下纾不肖抑塞无告之苦衷。在此所获。当不减百朋之锡。兹敢千里驰控。悉此情素。幸于裘带馀暇。从容构思。因递付惠。毋孤此区区悬望之意。千万切仰。
与李仪叔
在昔赵忠简潮洲哭子。人或劝读佛书。答言似此情界。如来闻之。亦应堕泪。不谓兄今日所值。乃与前人宛相符。未知天意何故惨毒。古今略不殊。抑未知赵家儿灵心慧识。无不及五哥。忠简发此冤苦语否也。仰想绝海归哭。万事已矣。殆无可说。顾此伤虎者。诚不欲以漫辞强宽譬。亦终不忍不言。此固人情尔耶。鲸波利涉。若或有所相。不审还税馀起居诸节如何。才不才。虽曰各言其子。若渠人物。当此衰末。何处更得来。每念不觉声噎气塞。但兄与我前涂俱窄。惟当以悲不几时。自遣自慰而已。置之无足道也。希圣忍经练祥。视息如昨。馀生真同木石之顽矣。只自号陨。奈何奈何。末由面握一恸。略此奉慰。荒迷不宣。谨奉疏。癸巳九月十日。
答柳宜天
徂春度夏。声闻绝阻。时出楸下。尤不禁向往之思。即
在涧集卷之二 第 436L 页
兹匪意承拜委疏。仰审炎暑。视政起居神相清福。披复如对。不任哀慰之至。希圣冥顽视息。三夏几尽。前头终制。廑隔两朔。叫叩罔极。无复可言。此际又得忠原舍妹凶讣。惊恸摧割。自恨其不速死遭此境。念本家形势残败无馀。和甫亦以事来京。未及还归。趁时敛木。有不可必。远外哀号。诚万万不可堪。奈何。书中多少奉悉。目前衣食。本非小事。畿甸麦凶。可谓无前。月初得一番大霈。向后雨旸之调均。亦难预期。设令左右无事。卧乡庐閒适。则固有馀。其如门东索饭之怒何哉。今此得不补失。抑何心之教。恐或近于非情也。且职事无小大高卑。要当随分黾勉而已。除非陶老高风。虽或有小小不惬意。径赋归去来兮。岂人人所可易为者耶。此中事哀苦以外。不欲奉闻。春夏来。朝夕馈奠。多有不及时之痛。赵孙三月末。经行痘疫。实为分外幸。亦无计调护。今此捐惠钱贯。遽获料表。将来易服。有不暇预忧。目下且罄其半。望后欲作忠原奔哭之行。馀当留为路资。贫家生活。固不无多少迫急。水到渠成。亦知其非虚语也。衢碑四字。自是实心实政。但以时出旬。题为兴学。无乃待明府太浅之故耶。殿最当不日开坼。未知题目当如何。且为之翘
在涧集卷之二 第 437H 页
企也。鄙先代享祀事。一邑士民之追思于百有馀年之后。有此齐会呈文之举。不独其诚意之为可感。先祖当日治理设施。亦因而有髣髴可想者。在后裔之心。多不胜感怆。但兹事之重难。诚如来教。犹记数三十年前。以 筵中特教。丙申以后祠院之擅设者。悉行撤毁。且禁其追跻。今尚德祠。虽非 赐额。营门必无径许之理。籍令许之。此意来后不无多少难便者。远书不敢具悉。大抵后世风流寖煽。中外俎豆之所。在在相望。无非其子孙之所费力为之者。顾此迷滞。寻常有不慊于此。今何敢袭迹他人。轻为劝沮之言也。幸望默会。非左右。亦不敢道破此意。如何如何。前托两世墓文。顾此非其人。犹不敢坚辞。是岂但有感于无极之孝思。亦欲于此略效平日景仰之诚故也。大志既完篇后。不住鍊削。今几无馀力。小志夏初亦续成。并为联卷写上。区区于此。非不尽意。兢兢所恨。识裁浅短。叙次之际。无少阐扬。是为惧耳。且伏见状中德美。有难悉载。不免随事随处而概言之。妄意金石文字体段。有异序记杂文。未知自高明观之。以为如何也。如不欲全弃。幸望俟后一一指示疵颣。使得终始自效如何。贤胤近作何状。能不废课督。免得作
在涧集卷之二 第 437L 页
宰者三弃之诮也。婚时。左右果亲率往还。当自温径还否。未涯奉际。临笔尤觉哀怅。自馀只祝剧热加护。
与李督邮(光铉)
累朔相阻。一味驰想。此际得奉专书。具审初寒邮居动止佳胜。区区殊极倾慰。第承屡为沿檄之行。殆无旬月安坐之暇。壮年形役。当不至大段疲惫。因此作海山大观。亦足以恢拓胸眼。一时奔忙之劳。乘除有略相当者。固不必言耳。镜浦形胜。书辞无所及何也。前辈游记。多言阔大中有从容气像。颇与三日湖相甲乙轩轾。至今终无定论。未知所见果如何。此曾见三日。而大槩其名似太过。不甚满意。每以不睹镜浦为深恨。左右亦未见三日。则优劣之难于悬断。与此当无异也。来诗累回读过。至竟卷乃已。想皆是沿途信笔。无暇鍊琢于字句间。瑕颣亦绝少。信乎其才之难也。必欲细论之。材具敏赡。而格调稍欠典雅。情境溢发。而语意却少沉著。所长或有不掩所短之处。此自古人犹然。何独于左右始尔。实亦责备之言然矣。若欲于百尺竿头。寻进一步。当取老杜大篇排律及两陈诸作。朝夕吟讽深玩而力效之。应不无少益。观今之略解吟咏者。开口必曰唐。至如有宋作家。举皆
在涧集卷之二 第 438H 页
薄而不为。其实宋人藩篱。谁复有髣髴到得者耶。似此浮浪习气。切宜戒之如何。生仅遣如昨。老亲遇寒以来。诸节颇不及秋凉时。馀外种种忧患。亦多恼扰。以此静坐看书时常少。极可叹惋。奈何。海味两种。可备亲厨数日之供。甚荷。馀希渐寒加爱。邮僮立促。草草止此。
在涧集卷之二(西河任希圣子时著)
 记
  
止流庵记
士生斯世。出处进退。何常之有哉。以其所遇之时或不同。一行一止。亦无有坚定不易之则。要在乎识势循理。各当其可而不失其自然之宜。此如饮食饥饱。非有意于强而为之也。故其进也得志。据乎岩廊之上。发谋出虑。为国家建无穷之事业者。时有可行而然也。退则敛而藏之。渔钓于一丘一壑之间。甘贫贱乐穷饿而不悔者。亦以其时之为可止故也。然而观乎古昔贤人君子。遇其时常少。不遇者常多。不遇焉。但当委心大化。壹听于运乎上者之所命而已。是何足怨尤于其间也。贾长沙之言曰。乘流而逝。遇坎则止。善哉其为喻也。夫江汉之水。日夜滔滔。至于沧海。而未尝少舍于顷刻之间焉者。流之有不能自已也。
在涧集卷之二 第 438L 页
及其入于坎窞。迤徊而不前。渟滀而不泻。岂水之性使然哉。由乎所处者险陷难进而然也。吾友凝川朴贞之。从少有大志。力求古人之迹。思一出而行之于世也。既而屡屈公车。身益困。知不可以有所试也。遂挈家远入峡。得原州之艮城而居焉。筑其室。名之曰止流。盖为艮有止之之义。亦因以见其志也。嗟夫。若贞之。可谓不迷于进退出处之分焉者也。今之世。其有能见险勿用。信道而知自止者乎。乃贞之以刚中之才有孚之行。独安命守义。无入而不自得。是其过人之知。较世之妄动以求出。愈往而愈失其信者。相去远矣。或谓贞之博学善文辞。一时之蹈险。非终不能自济者也。是言然矣。尝余观乎习坎之体。以能止为信。能行为功。时止时行。君子处世之道。固若是也。水之止坎。以其不盈故不行。盈则流而出乎坎。理本有自然而然者。贞之之事。岂异于是哉。且余因此而有所感于中。念余五十年穷阨。重险在前。乃反迷不知止。栖泊于阛阓之内。其为前后坎坎。终自归于没溺之域。较然明甚矣。今贞之索余文以为记。余强而应之。贞之之读余文。毋亦诮余以不知命也夫。噫其悲矣。
在涧集卷之二(西河任希圣子时著)
 序
  
在涧集卷之二 第 439H 页
静修初稿序
静修子生而质钝。于世间百事。都无通晓。虽博奕小技。亦不及人远甚。独耽嗜书籍。平居未尝释卷。盖其癖好使然。实未有上人者也。才学语即授书。八岁。尽读曾氏史略。继学史传骚赋大学孟子诸书。略解其大义。顾述性甚短。所作鲜有完篇。既家大人出宰南县。随侍几一年。汨于外诱。废读耽嬉戏。所授旧书。亦殆茫然不记。及还。已近志学之岁。间见童队年辈艺业夙就。或有声场屋间。始发愤力学。经史以外。子集百家稗官小记等书。亦多汎滥博观。兼取诗骚汉魏乐府唐宋名家诸作。时时讽诵。学为古文章歌诗。自乙巳以后。所攻业颇专勤。箱箧著述。亦不甚贫。然于诗才格凡卑。造语率浅俚无可观。文又冗乱少体裁。求其合作者。十鲜一二。此殆天分短故也。虽力矫而反之。亦终不能。噫。文章一技耳。其视道学末矣。然后来操觚之士。多用是立名。吾先代亦以词翰显于世久。今吾独不材而坠失之。可不嘅乎。间者偶发旧藏。前后所佔毕。既轶其半。馀存尚多。遂不忍遽弃。断自丁未至辛亥。诗文若干篇。收整为初稿。丁未以前。粗
在涧集卷之二 第 439L 页
杂特甚。悉取付秦火。念兹弊帚断裤。只可为巾衍私藏。不敢轻出示人。以取其嗤点。吾后世亦必守此。戒而勿失也。
南坊唱酬集序
余少业佔毕。顾不习于声律属对之文。间或有述作。亦不喜与人相酬唱往复。盖自安僻学。五十年一日也。族叔稚明尝与余从容论诗事。慨然谓余曰。诗之为技。于道固有间也。然其工妙之极。实与造化相参。自吾先世所执业有素。吾与子少时。惯见诸父诸兄樽俎谭宴。笔飞笺竞。一吟一咏。莫非为教于后人。不幸数十年来。父兄尊属。相次倾背。吾辈晚生。于此事懒废又甚。使子弟少年无所观感而取则。事若有不当尔。吾非无意。独少助而成之者。窃愿子图之也。余瞿然谢不敏。乃始于是岁元朝。约与之传筒唱和。用韵有次第。自东至微。稚明唱而余和之。自鱼至真。余唱而稚明和之。自文至萧。明复导余前。既而余以亲癠辞请少间。明与吾堂弟孝彦太初迭相酬答。自肴至尤。又得九篇。余旋于夜带馀暇。一一续而成之。自侵至咸。明继唱。余暨彦与初随之。于是乎月既晦。韵课亦告竟。彦初更追步东以下十七韵。四人者各满
在涧集卷之二 第 440H 页
三十篇而止。余观稚明之诗。调格清圆。运用通敏。无一句惉懘一篇冗腐。余终始相当。未尝不敛衽倾服。孝彦淋漓驱驾。天机流动。如其力也。太初都雅婉靓。思致新警。如其悟也。独余钝滞。值在三家之后。平凡舒缓。长短都无可称。然在宿昔承闻于家庭之间则有之。思不累格。气必充体。不以叫噪为奇。侧僻为工。庶几弗畔乎出于性情之本旨。而终身诵之。有所未能焉者。嗟夫。是岂足以追踵前武之万一而为来裔开先之兆也哉。心焉恧缩。置之不足道也。业既卒。稚明联轴作大卷。又各传写一本。将以示四家子弟。俾余序其卷。遂悉列其始终而归之。岁乙酉仲春上浣。在涧病夫。
许汝正(佖)烟客诗卷序
烟客许汝正尝从余。乞其生志。余谓墓之有志。志其藏也。今以生者而为志乎。是何藏之可言哉。汝正请之彊。余诮其以名自喜。久之不应。夫汝正天下之穷者也。然其名固有不待余志而可传焉者。汝正生世六十年。饥其腹冻其体。顾其室。空匮若洗。无一物之有焉。盖观乎其饮食起居言笑梦呓。何往而非凝神聚思之时。胠其箧。得其平生所为诗若干百篇。大抵
在涧集卷之二 第 440L 页
矜持太过。爱惜太甚。非良时佳景得接会心人。不浪吟咏酬酢。以故形于纸墨之间。数亦不甚多。细而味之。音节清亮。格调感慨。放浪诙谲。陵夸佚肆。于世皆可狎。而于人无所严。其忧愁狭迫。懑愤无聊。九区若不能容其身。万物若不足与为偶。其至也。设奇托怪。穷情极变。或自造言语。往往有不可究诘之气度。是非世之睢盱龌龊。谨绳墨而遵规矩者。所可髣髴其一二也。汝正常谓余言。古人云诗有别才别趣。非关书。非关理也。我东方诗家深于此道者。自古而少。概之。以肤率俚俗之见。为曼衍不切之语。多积而博发者。或短于藻采。意顺而辞鬯者。或乏于兴象。化工之肖物也。千百人各具千百人之相貌精神意态。则有万不同。今焉为木偶土塑。耳目口鼻。间少参差。其如精神之不生动何哉。汝正此言。殆有为而道之耳。嗟夫。汝正以皓首一布衣。半生游太学上舍。昕夕齑盐。方且甘饫之不暇。色憔悴。气半低摧。人见之。皆可易而侮之。然其超诣绝出之材。自然发露于外者。如痴如俳。若歌若哭。骤而言之。诚有不可以捉摸者。欧阳子尝称梅圣俞之为诗。穷而后工。工则逾穷者。汝正无亦有所慕而为之者欤。今年夏。汝正病甚。余为一
在涧集卷之二 第 441H 页
访其所居。倚几磐礴。谭古今诗人竟晷。汝正忽喟尔曰。子不可谓不知我。犹靳我生志。毋宁序我所述作。迨及我未死之见也。余悲汝正病甚而气尚不衰。遂受而历论其平素之知汝正者若此。后之人欲求识汝正。观乎此集。庶不失汝正之所以为汝正者矣。岁丁亥闰秋。在涧病夫书于墨园之辟支精舍。
在涧集卷之二(西河任希圣子时著)
 题跋
  
书江都日记后
 当初 大驾出城之日。户曹佐郎任善伯与正郎许稚受 传教留司。贼阵充斥之后。昼则避伏于白岳。夜还曹。如是几过七昼夜。贼势益张。不得守护。善伯乃与留都大将沈器远及参议南铣相议。常平仓银子一万二千馀两。本曹䌷段青布等物。乘黑夜潜置于白岳山中。择其中轻宝五(一本作二)十馀驮。先输送通津等地。虑被贼掠。大将及参议使善伯欲领入江都。乃于二十一日。自白岳山下弘济院。从间道冒夜潜行。二十三日。才达江都。翌日。贼骑已抢掠于津头。许稚后死于乱兵中。
 入江都后。贼屯聚三江。撤屋材。或造者皮船。或造童车。其意盖在江都。检察使金庆徵闻之。击掌大
在涧集卷之二 第 441L 页
笑曰。江冰尚坚。彼岂能陆地行船。丁丑正月二十一日初更。通津假守金𨘀急奔告庆徵。贼或以橐驼。或以童车载船。已下甲串津头。待夜水将渡。庆徵始有惧色。使李一相,朴宗阜分付把守之策。又使户曹佐郎任善伯放料。翌朝日三丈。后军缓缓出城。士皆空拳。人言体府军器。积如丘山。今若不用。更待何时。庆徵曰。此机械皆父亲所办。吾何敢任意用之。闻者莫不怪且痛。庆徵使韩兴一,郑百亨率城中避乱人。分守城堞。燕尾之西。丰德郡守李圣渊守之。其北。开城留守韩仁及都事洪霆守之。甲串以下。佥知俞省曾守之。仙源以下。全昌君柳廷亮守之。广城以下。海嵩尉尹新之守之。韩兴一,郑百亨与任善伯各率家僮。坐南门上。怀恩君率诸宗亲。坐东门上。闵光勋,吕尔弘二三朝士。坐西门上。北门则人数不足。不得守。贼兵屯聚越边。以红夷大炮乱放。如雷声震天地。人莫敢近前。庆徵与副捡察李敏求惶怯莫措。避坐仓舍底。一军挠乱。不成行列。贼以者皮船数只。载数十馀人。泛中流。庆徵来言政丞前。城中事虚疏。吾当还入。为守城计。二 大君及金尚容,朴东善,赵翼,赵庆扬,
在涧集卷之二 第 442H 页
李擢诸人将随入。任善伯以佐郎掌料。见此奋欲进战。事无可为。自投水中。船人拯之而来在津仓。进言于 大君曰。长江天设之险。舍此欲何之。国之存亡。在此一举。整敕军伍。固当死守。大将还入。不但众心沮丧。军兵亦必溃散。 大君深以为然。顾谓庆徵。令公不可入。庆徵不得已还坐仓底。善伯又告 大君曰。贼船轻疾如飞。我战船则重迟。难运于潮退之时。今不可专恃舟师。莫如布阵镇海楼下狭隘之处。大张炮矢。期于血战。且守城有同儿戏。驱出城中军卒。开用体府军器。专力于津头为宜。座上张姓一人。从以力赞之。 大君曰。佐郎之言是矣。我当走马入城。军丁器械。躬自领来。此意不可不告于大将。便急往告之。善伯告于庆徵。庆徵唯唯而已。俄以贼船忽前进。一手持盾。一手摇橹。留守张绅以舟师大将。自广城乘晓潮上来。未及甲串一马场。潮退急。不能运动。忠清水使姜晋昕自燕尾亭。率舟师而来。为贼炮所败。不得进。贼一船泊津头。官军欲放炮。湿药未燥。火不发。贼登岸。官军不战自溃。于是贼乘胜。四十馀船。乱渡争先。叫噪之声。动山掀海。庆徵,敏求弃马。与张
在涧集卷之二 第 442L 页
绅同乘战船而去。贼如入无人之境。两两作队向府。自远望之。但见剑光如电而已。
右江都日记一编。见轶作者姓名。或云是罗参议万甲所著。或云是岭南士人南礏所录。不知定谁是。其记录陷城始末。颇纤悉如目前事。读之。足令人陨泪于千载之下。中间载吾五世祖参判府君事。视家牒所述。语意稍详该。盖府君始自留司之日。屡阽危殆。终乃潜赍金币。输入江都。出万死。仅获一生。曾王父撰府君表。亦言敌骑纵横。佹不得脱。即此是已到江都后。金庆徵,李敏求辈游谈玩愒。未尝深访守御之策。府君以秩卑小官。当危急存亡之际。挺身进言。劈画利害。如指诸掌。非平日胸中究讲得失成败有素。亦何能若是之痛快晢白。日记称二 大君。即我 孝庙及麟坪公子。 孝庙既深然府君所言。苍黄窘遽。弗克施于事为。此殆天意。亦无可奈何。然以日记言之。当时诸公。举惶駴敛手。祸迫呼吸。不能设一策措一事。其直前奋发。构画大计。只府君一人而已。彼金议政,李尚书,沈都正数公。不幸值天地翻覆之会。拚命自靖则有之。于事亦何补之有。噫其悲矣。且日记中府君投水一节。家牒无见。以势推之。似是府君
在涧集卷之二 第 443H 页
临危感慨。初虽为此。逮被船人拯救。城陷而辱不及。于是乎托身海航。以免于难。是皆裁量事宜。取舍莫不有义而然。然当丙丁倾败。仅脱南汉江都之厄者。孰不张目谈春秋。持作家计。究其平生。为义不纯。多不胜识者之讥。独府君于当时事。如彼其有卓然可称之实。终竟缄舌默默。不以自言于人。人亦无以此诩扬府君者。古人所谓吾既挤其名而与之者。殆府君之谓欤。后来曾王父表文大指。亦体府君此意。刊落繁细。略言其事之概而已。若非此日记传录。来世子孙。当无以详知府君所进言如何。以此论之。今之世。其过称先德。汲汲欲眩耀于后人者。所用心果何如哉。希圣于是。窃有感焉。敢识一言于其后。
书先府君手笔放翁拟古诗后
 牛迹可使圜。羊角可使直。惟使刚者柔。造物不可得。世方贵软熟。刚实不可为。为刚死道傍。已矣何所悲。 宁忍千日饥。野葛不可烹。宁枉百里道。捷径不可行。自古风俗坏。善士亦沦胥。橘柚禹包贡。后世称木奴。 坐卧北窗下。百事废不治。脱粟与大布。衣食裁自支。温饱岂不欲。违道余心悲。地下见先人。所冀尚有辞。
   
在涧集卷之二 第 443L 页
偶阅此诗。感古人之先获我心。书以贴壁。昕夕寓目。聊用自警而自慰云尔。
先君子通籍立朝三十年。内外实仕。未满三期。前后居三司显涂。不过五六朔。当官临事。未尝不尽所欲言。绝不以利害祸福动其心。丁未封事。触犯一世大忌讳。不但见罪退斥者衔怨切骨。当时柄轴诸人。亦疑其简嫚。不助己意。厌恶特甚。铨郎被劾。已见其兆。明年。因一微事。起而挤之。不遗馀力。向来衔怨者。后又登庸。二憾在朝。先君子一斥不复十六年。龂龂者犹未已。先君子废归松楸。引分自靖。无丝发几微见于辞色。家人或发怨尤之言。先君子辄曰。荣辱有前定。非人力所能为。尔辈独不闻范忠宣橘州民舍之言乎。他日不肖侍在傍。从容请近世党人之失。先君子颦蹙久之曰。我朝朋党。起自 穆陵中世。今几二百年。其源甚微。末流转大。竟至戈戟相寻。杀戮互加。彼此所争。忠者非真忠。逆者非真逆。其势不得不有荡平之论。 君上所以虚伫而听纳者。臣下所以披沥而承奉者。名与义。岂不美矣。但事有是非枉直。人有优劣善恶。今若都不辨理。惟以平匀调停为务。彼此并立。南北交对。自外观之。诚隐然若无党。无党反
在涧集卷之二 第 444H 页
成一大党。入主出奴。士君子廉愧风节。从而扫地无馀。吾恐他日一溃决。搢绅之祸。当烈于前时。国亦随其敝。吾虽不及见。乃尔辈前头之忧也。后来谆谆教诏子弟。无非此义。亲交相与之际。或有牵动较计。游移前却者。亦必折之以道理。不为一毫假借。听者意藐如。或自引去不顾。先君子亦终不之恤也。甲寅秋间。亲笔书此诗。始揭座。旋即抉去之。别净写他幅。贮置巾箧中。盖想其微意。不欲以是遽㬥之人也。先君子既下世。不肖悉收拾平日手迹。藏弆之久。今日因曝蠹。出阅旧藏。更得见此纸。抚玩手泽。不觉涕血交零。呜呼。自癸亥至今。世道几百变。士大夫平素以标榜自高者。终竟委靡堕落。不自振发。其能特树于平陆成江之际之人。十不一二。视数十年前规模气象。真成一番世界。未知自吾先君子观今日朝著。其忧之果更如何也。此又吾后裔子孙所当相戒而勿坠者也。悲夫。岁庚辰夏至。不肖孤希圣涕泣谨书。
厓西集跋
厓西尹公既下世之十有六年。公嗣孙坊仲礼以公遗集属希圣。使任其删正之役。受而编次成帙。诗一千二百四十七首。文二百十二首。为卷凡十有四。仲
在涧集卷之二 第 444L 页
礼请于卷末。有一言之识。窃念吾先王父暨先君子。与公素为纪群之交。希圣从少出入公门下。孤露以还。前辈长老。凋落几尽。独公岿然临世。若鲁灵光。及公老归松坡。与弊居相近。一莽苍间耳。月辄往候。每示出其箧藏著述。从容商确。亹亹竟日晷。故公平日所用功次第。亦略承闻。公文章沉实典重。力追两汉正轨。归宿于韩欧诸家。诗学陶杜而为之。间参以我东之苏斋,简易。词与笔。俱得其长。未可以偏至独造言之也。盖观乎公世。当 明陵季年。于时立帜文苑之士。先后相望。喙喙争鸣。二三作家外。率以浮心荡气。𥳽弄虚景。见其才矣。在古人范我驰驱之义。去之已远。若公之意象密奥。工夫专笃。宁隐而不欲露。宁拘而不欲肆。根本有馀法度。故在者不易遽得。记昔坡湖承诲之夕。公尝执爵自叹曰。始余之留意古文辞。汝王父遁窝公,孚斋严仲成实倡之。中晚吟咏。与耻庵宋仲润酬和居多。今年垂八耋。自量所进或胜前。诸公皆作泉下人。其谁知之。噫。公所云。因论文字发之。此则当俟后世之具眼。其实公又有大于是者。世见知尤寡。公平生简倨。无少交合。耻为庸夫巧伧龌龊附丽之行。衰暮通籍。都三司历宰相。公则视之
在涧集卷之二 第 445H 页
为太空浮云。尺寸未尝藉于人而得之。八十年观居。终作元佑一完人。是在公卓然有可称之实。殆非诗文末艺所可掩。使吾先王父先君子与诸公至今在者。未知以希圣此言为何如也。岁舍己丑之嘉平节。西河任希圣书于 孝寝直斋。
谨书日本画先王考小像后
在昔 明陵辛卯夏。先王考奉 命使日本。以翌年壬辰春返槎。粤八年己亥。又因通信行还。对马岛主致书王考。兼寄献王考小像一障子。盖闻其江户宴享时。倩国工模写出累本。此其一也。障子既出来。见者皆以为壁后传写。槩多失真。无可髣髴。王考即就所贮匮面。亲书不似二字。后王考下世三十馀年。不肖诣议诸父。以为王考既已留下手迹。永久奉蓄。事多有不便。仍出揭堂上。欲取水洗净。适堂下一老婢有逮事王考之人。移时瞻仰。归与同伴言彼堂上画像。甚类先大爷中年仪形。不肖闻来。不觉心惕焉出汗。遂乃罢其洗净之议。程子尝曰。一毛发有不相似。便是非其亲。此诚宜然。然或一毛发有相似。犹可想象其万一。老婢所言既如此。为子孙者。义不当亵以弃之。因以奉蓄。又几三十年。今焉历数伏睹王考在
在涧集卷之二 第 445L 页
世时。无一人存者。不肖亦七耋垂死。疑信终难遽决。然后来子孙。若以此障子。谓为王考真像。诚有所不可欲以非真而去之。此又不肖辈之所未克断定者。兹故就障子下端。概此曲折以识之。作为示后之图云尔。岁辛丑仲秋之廿有二日。不肖孙希圣谨书。
在涧集卷之二(西河任希圣子时著)
 箴铭
  
丙戌元朝五箴(并序)
  [丙戌元朝五箴序]
   昔余于二十七岁戊午元朝。读晦斋先生五箴。深服先生自警诫悔责之至意。辄取其馀指。复续成五箴。其目与先生所作。或有异同。曰立志,改过,勤学,慎言,接物。是有所受于退溪先生赞。先生实有所事。而非空言也之训也。后三十五岁丙寅元朝。又为五箴。其目曰奉先以礼。事亲以诚。居家以和。处事以谨。修身以严。当时盖新免丧。感于所值者为切。故发诸言语。与前虽略殊。若夫饬己大方。亦自料其无甚相反也。今年五十五岁丙戌元朝。又为五箴。其目曰简思虑,节嗜欲,谨动静,了荣辱,壹死生。自戊午至今三十年之间。悲欢迭承。情意旋变。今之所愿为。殆非昔之所尝
在涧集卷之二 第 446H 页
欲。人见我前后三箴。其将谓我何哉。嗟夫。沧桑百转。万事瓦裂。人寿非金石之固。在世当几何。从今到死之日。腾腾任运。任运腾腾。随处随遇而安之。如斯而止矣。如斯而足矣。后之读此箴者。若观余平素之所历履。亦可以知余今日之所存也夫。
  其一简思虑箴
人生于天。禀厥灵觉。七情既具。思虑随作。何思何虑。圣者则然。众或纷如。歧走万千。冰凝火焦。渊沦天飞。顷刻之间。八达四驰。制之伊何。在顺其则。其往毋追。其来毋逆。弗来弗往。简于是庶。是谓圣然。何思何虑。
  其二节嗜欲箴
惟皇降衷。物各有欲。不能无嗜。亦不无欲。嗜欲万殊。非必食色。系情为累。非必沉溺。始或不节。终焉太肆。人兽之分。毫忽判异。斯古至人。必审厥初。用刚自克。随念即除。岂曰遽绝。庶几知节。节之不已。渐至于绝。
  其三谨动静箴
动静之理。阴阳较然。不可偏废。两用始全。何世懵昧。靡所折中。静沦空虚。动亦倥偬。相尔威仪。验尔言行。无不尔嘉。逌谨动静。尔之不谨。或失偏颇。威仪其隳。
在涧集卷之二 第 446L 页
言行则那。凡厥作止。下人攸视。钦哉训辞。造次必是。
  其四了荣辱箴
煌煌朱芾。车高马驷。人以为荣。我以为耻。弊弊短褐。饭朝粥夕。众谓可辱。余谓可乐。富贵如何。贫贱如何。无然歆动。无然咨嗟。有书一箧。有诗一囊。我取人弃。人短我长。谁荣谁辱。谁尊谁卑。我不自了。其谁知之。
  其五壹死生箴
死生于人。亦云大矣。达者胸中。略不挂置。岂彼为异。恶乎云然。如是我闻。漆园老仙。有生于无。始反其终。是寄是归。何去何从。南面居贵。髑髅弗易。苦海靡津。帝王犹戚。哀荣一纲。脩短一抔。拍手高呵。涧畔病叟。
鲸须尺铭(并序)
   此吾先祖妣奁中物也。祖妣既丧。吾慈氏受赐于吾先曾祖妣。及乎吾妻。今以与吾子妇。是盖历四世。其慎守而勿失焉。铭曰。
传之斯久。惟女工之是勤。藏之必谨。惟手泽之是存。于乎兹一物之微。尚恐失坠于后昆。岂以祖妣懿嘉之则。而不思绍乎厥闻。
在涧集卷之二(西河任希圣子时著)
 杂著
  
趾儿加冠祝辞
   
在涧集卷之二 第 447H 页
汝年十六。已过圣人志学之岁。今将冠汝首。古昔先王制是礼。重其为成人之始。必筮日戒宾。三加以祝而字之。自吾前世尚简质。未克讲此。固久矣。兹不欲于汝而特行之。故只依家庭旧事。略之为单加而已。既无宾赞。字之亦自吾。但念礼意不贵其文。而所尚者本实。今汝名若字。盖亦有义存焉。遂述祝辞八章。用以戒汝。昔赵文子既冠。智武子称成季之文暨宣孟之忠以告之。君子谓之善祷。汝能诵服斯训。蚤夜孳孳。以光大先业。勿替而益笃焉。则继述之孝。当不外是矣。汝其勉之哉勉之哉。
远矣吾胄。兴自崖祖。悫实勤敏。作我门户。馀事文章。致班卿月。大启后人。率履弗越。(悫实勤敏四字。见泽堂所撰神道碑文中。)
尚矣疏老。异姿天钟。清文峻节。为世攸宗。 上曰戆直。朝称麟凤。何寿弗永。未究展用。
允矣沼翁。天畀亦丰。受福不那。行之自躬。宽和谨畏。惧或倾溢。七十年间。所守如一。
哿矣卮叟。型范同宗。彪炳其辞。夷矌之胸。风流炤映。落笔惊座。仕虽少却。自树也大。
在涧集卷之二 第 447L 页
我大王父。夙勤诗书。博学宏辞。是以有誉。进于朝廷。端简自将。众望所归。传远则光。(结句一作王国之光。)
祖考迈往。慨焉高蹈。希文敬舆。同一趋造。中年遁迹。渔钓江湖。秉义之远。孰我敢逾。
恭念先子。蹑武决科。早岁蜚英。玉堂金华。惟其不遇。可卷而怀。超然自晦。与道是偕。
汝爷早世。犹徵厥文。岂徒如我。五十无闻。名汝趾常。字曰持世。尚思追美。其永勿替。
 始汝出后。不但为嗣吾家大宗。实亦不忍负卮斋叔父临纩恳惓之托而然也。不幸数年以来。汝兄汝弟相继夭歾。吾反为穷独人。先祀凛乎有如发之危。今吾所望于汝者。岂浅浅焉而已哉。古人之言曰。欲法尧舜。先法祖宗。斯义也非独邦国为然。凡为人子孙者。固当皆有此心。且如吾两家先德。视他尤有异焉。若汝坚守勿坠。立得基址。虽由是造乎圣贤之域。其必沛然有馀地矣。八章定次第。亦出于重其所后之意。末章语意相连续。不可分而二之。故不得不如此说下。汝宜知之也。
墨溪七述
在涧子离违庭垄。栖泊汉师。星霜外嬗。肝腑中悲。乃
在涧集卷之二 第 448H 页
柔兆之纪蕤宾之夏。收挈琴几。孑居于墨溪之西社。芒芒乎芴芴乎。寐而或惕。觉则亦昏。𢠵惘惝慌。若造乎无始之垠。乃有呵前拥后。珥貂踞轩。竖颐伸颏。倏翕而驰奔者焉。戴冕拖组。搢圭盭金。翔趋跄立。麾导而况临者焉。被褐蹑弊。吮墨搦管。肩耸口呻。旁魄而偃蹇者焉。霞衣星冠。佩玦提麈。光晔眸炯。凌摩而吞吐者焉。振衲卓锡。念呗赞偈。心冥形寂。浮休而颓憩者焉。深衣大带。庄颜正色。规旋矩折。雍容而中节者焉。在涧子于是。将入趑趄。欲走躅踯。众宾强之。登坐于侧。宾曰。盛哉今日之会。诚不世希有之事。盍就尔席。各言其志。
呵前拥后者。率尔而诺曰。崇高莫大乎富贵。俊哲之所不能忘。而人情之所同歆嗜者也。居则穹门宎厦。崇座重茵。披轻拥煖。馔玉罗珍。赵冶燕嫭。楚舞越讴。兰镫宝鸭。桂酿琼筹。穷欢悉娱。卜宵继晷。百粤之瑰宝。二川之锦绮。充牣阗溢。典计者不能偻指。出则驯驷逸骑。丹毂绣轴。吏控胥卫。道喝行辟。进奏退宣。恩纡宠昵。握宪提纲。阳生阴杀。权侔造化。力排泰华。喜则河润千里。怒则霜坠九夏。姻戚藉其馀泽。可以跨郡县。僮御窃其绪威。可以胁僚椽。冠冕之伦。仰其喉
在涧集卷之二 第 448L 页
颐而为之荣辱。黔黎之属。望其画诺而为之忻戚。人至于此。亦可以明得意也。
戴冕拖组者。辗然而咍曰。不义而富贵。君子耻焉。是奚异蛆嘬败醢。蚁聚弃膻。而咈唧于瓮盎之边哉。夫天之降任于斯人也。将以济斯世而安斯民也。非直厚其生而荣其身也。是以豪杰之士。得其君如鱼之水也。遇其时如驷之砥也。口衔天经。手斡地轴。铃节六辔。纲揭九罭。神谟鬼算。幽赞明决。鸿筹石画。远稽近合。垂衣岳狩。固不敢侔。誓师诰民。亦莫与仇。汉纲唐目。我揭我张。宋宽明严。于以酌商。教以迪之。政以导之。恩以怀之。威以惧之。域以都鄙。维以井邑。联以官府。等以爵秩。均畴分役。制其业也。学校师田。齐其俗也。高墉浚池。豫其㬥也。充藏塞庾。积其富也。朱紫黻缨。旌其淑也。金木斧钺。惩其慝也。斗斛权衡。我其平之。章程度式。我其明之。三礼九仪。我其差之。六乐八风。我其和之。令行于流水之源。信著于四时之序。泽洽于雨露之濡。化暨于幽遐之裔。于是呻吟者歌讴。沟壑者衽席。奸究者化驯。狺猘者率服。触者糜梗者蹶。弱者强颠者持。建万世之业。筑不拔之基。光于宗祖。庇诸后昆。丹青模形。鼎彝勒勋。然后游五湖而
在涧集卷之二 第 449H 页
逐鸱夷。辞万户而慕赤松。则蛟龙逝于深渊而不可罿也。鸿鹄蹈于青冥而不可笼也。岂不诚大丈夫哉。被褐蹑弊者。攘袂而称曰。皋稷之谟。周召之烈。非书非诗。既磨既灭。管仲之仁。微春秋不著。武侯之忠。至纲目乃曙。子虽有盖世之勋泽民之德。曾不借余数寸之管。则将同腐于草木矣。信乎文章。经国之业而不朽之事也。爰自绳革。厥道攸始。橐钥玄宰。炉锤群汇。钜包宇宙。纤括毫芒。幽抉神鬼。昭揭日星。鸿功骏德。赖之以传。懿则嘉训。资之以宣。三代之隆。天下化成。仲尼既没。斯文遂丧。诸子睢盱。众体分张。沾剩馥者。建瓴于词垣。窃一斑者。立帜于文场。蝉噪蜩唧。莫可究详。苟能浸涵六籍。咀嚼百家。味饫书醇。英掇诗葩。羲易髓剔。戴记光磨。圣笔简严。程其条科。漆园吊诡。素臣浮誇。湘浦高洁。茏门闳肆。俱攘其羭。或割其美。海韩泉柳。澜欧潮苏。兼包并育。沃膏丰腴。逮于盛明。与之驱驰。阳明之理。空同之词。弇山之大。雪楼之高。韅靷鞅绊。并驾齐镳。诠仁播义。则董贾逊席。褒衮诛钺。则班范韬笔。冶铸埏埴。则潘陆魂悸。纹缬彩纂。则徐庾魄夺。铺张侈丽。则相如腼颜。宏赡典密。则更生屈膝。深则蛟龙潜藏。幽则魑魍并出。富则河海浩
在涧集卷之二 第 449L 页
汗。高则嵩岱𡺚崒。华则绮绣陆离。珍则玙璠错落。贲之则火藻于章。奏之则韶匀于乐。其与卑卑于事功。龊龊于名实者。岂可同日而说哉。
霞衣星冠者。禹步而咤曰。文章技之小者也。鹦鹉之能言。伶优之供戏。而精弊神耗。岁费月糜。何足道哉。夫大块假我以形魄。泰媪载我以游魂。林甡之物。咸归于凘尽而我独存。埃马之微。皆局于机斡而我独尊。无为之先。我参其元。万有之后。我超其纷。株守黄庭。键闭玄关。勇持三剑。默蕴八琼。十邪自屏。九难已平。挈气之母。窅尔运衡。握道之枢。茔然镜清。不劳抽添而水火自行。不施炉鼎而铅汞自成。无见于目而日月让其明。无闻于耳而雷霆收其声。无思于心而鬼神潜其灵。静笃致虚。虚极归根。绵绵若绝。入于无垠。无垠之牝。众妙之门。滑消形鍊。形遗气营。气超精专。精宝神扬。神兮恍惚。与物不撄。模之不捉。察之无觌。窈兮冥兮。其莫晢兮。混兮沌兮。其莫晢兮。闪兮铄兮。抱于一兮。飘兮瞥兮。立于独兮。于是脱屣尘寰。浮避四极。骖鸾骑茏(一作龙)。排鳞鼓翼。飞升清都。凌跨绛阙。会木公于扶桑。邀王母于玄圃。与众帝而为邻。凋三光而不老。彼挥霍于一时。震耀于千古。充栋而汗牛。罄
在涧集卷之二 第 450H 页
竹而联缥者。犹且影灭于一息。声沉于暂眺。而况无病而呻吟。啽哢而腐草者哉。
振衲卓锡者。膜拜而进曰。有气则有形。有形则有尽。水趋于涸。火归于烬。水火物之不息者。犹消烁而泯绝。矧血肉之附于躯壳者乎。四大既立。五蕴随积。爱流成海。情尘为岳。群魔游戏。厚障翳塞。不有大觉。孰拯斯溺。大觉安在。在于自性。自性如如。本来惺惺。恒沙微尘。敛入极细。大界三千。周遍无际。过去之劫。未来之世。不生不灭。常照常寂。坚同金刚。利比霜锷。湛凝渌池。光茔宝鉴。若日屏氛。如玉勿玷。超色独现。离相自用。视欲如贼。视形如俑。随缘而应。万法不穷。随法而化。万境俱空。眼洞八门。心悟三昧。酌而不竭。流而不滞。于是廓开觉路。远泛慈航。腾游诸天。普度群生。重昏夜晓。火宅晨凉。二十七品。无劳六师之张皇。三十六种。不待百泉之堤防。并可千印。直点万灯。智舍方便。功圆上乘。拄口毗邪。则师利叹得意之妙。现身迦卫。则侯王索华严之宝。何如怖死贪生。迷不知悟。窃造化之权。而为自私之具者哉。
深衣大带者。徐趋而言曰。富贵者。志于温饱饕餮之民也。事业者。逐于功利夸毗之群也。文章者。习于浮
在涧集卷之二 第 450L 页
华雕篆之人也。惟彼二氏。弥近乱真。老氏认无。如芽靡根。佛氏證空。若车不轮。觑我之诚。实昧化元。或以为一。抱而存神。或以为寂。因而遗身。泯泯棼棼。醉梦之昏。于皇上帝。降衷惟均。圣谟贤范。耳提口谆。规模参传。切近鲁论。豢嗜邹辩。义利之分。璧拱思述。性命之源。无邪诗蔽。持敬礼云。书揭执中。常典大坟。易著随时。启羲演文。春秋居正。或贬或尊。周官先教。是经是纶。会之一心。勿惰勿惛。志立则勇。知至为仁。钥开鬼关。坦入正门。澄此灵台。事我天君。莫霄而升。毋渊而沦。体涵其用。察著其存。安宅不旷。大路是遵。风光月霁。鸢飞鱼跃。周图邵象。默阐昭析。洛训关铭。端扩条达。考亭之书。奥闯微彻。修辞立言。则况雄喑默。订经释传。则融成退斥。达则道行。踵伊肩周。穷则道明。继程绍朱。小由洒扫。充以至于治平之教。微自戒慎。驯以致于位育之妙。此古所谓天民者也。虽不取遽而望之。亦安得不俛焉而自效也。
在涧子视倦听疲。久之不应。宾曰。吾辈摅素竭蓄。倒囷倾瓶。何子之瞠乎若有望而不得。倏乎若有求而反失。慄乎若有企而又远耶。意者陋吾之言而小吾之见乎。在涧子起谢曰。富贵如可得而求。则吾为之
在涧集卷之二 第 451H 页
执鞭矣。事业如可得而建。则吾为之胝胼矣。文章如可得而述。则吾为之椠研矣。迅驷催隙。吾所慕久视之仙也。苦海滔天。吾所喜出世之禅也。至于大道。则使吾远于禽兽者。岂非吾服膺而拳拳者乎。虽然。求画难逢。宰习已缠。只自心慌意怯。吻咄视睊而已。若夫河汉之辩。卷之以讷。黼黻之华。敛之以质。𦇯纶之才。示之以拙。天人之学。藏之以密。和其光同其尘。而世不得以抵其圭角也。守其愚虚其实。而人不得以窥其阃阈也。吾闻其语而未见其人也。昔吾之瞠乎倏乎慄乎者。殆根于内而依于因者耶。无已则有一焉。有赵孟不能贱之贵。非齐景民无称之富。则虽粝饭藜羹。绳枢瓮牗。可以无羡乎倘来之富厚矣。喜怒中而心君泰。孝悌惇而家道睦。则虽力田而不能逢年。干策而不能契合。可以无慕乎适会之事业矣。光辉动于俯仰之间。法则著于语默之常。则虽辞不能达意。学不能通方。可以无事乎组织之文章矣。耻徇欲而忘生。戒丧志于玩物。眉之烦恼不挂。口之雌黄不设。则何必熊经而鸟伸。饵金而鍊石哉。辨乎荣辱之境。超乎忧喜之端。去意与智。冥视达观。则何必跏趺而入定。匍匐而舍檀哉。独见昭旷之原。默契流行
在涧集卷之二 第 451L 页
之体。伸乎万物之表。泯于声臭之閟。则亦何必逊于徒窃其秕糠。曲谨于鞠跽者乎。言未已。众宾苶然色沮。若有揖避之状。廓然而寤。乃枕肱于一饷焉尔。
   丙戌夏。余为董刻先阡表石。往来松楸。以间归家。心怦怦多不乐。偶阅架书。得枚叔曹子建七发七启诸作。读之。恍然若有悟。于是辄仿其意而为之。非敢曰埒美竞爽。盖亦言其志耳。后之人。尚亦知余之所存也哉。涧翁书。
至日十诫
  勿妄言语
○言语者。德之符。诚伪之所以别也。昔温公告刘元城以行己立诚之要。曰自不妄语始。今欲收敛身心。稍用力于实际。亦舍是言何求哉。余于平日。言语多不简默。初发口不自知。后来点检。可悔十居八九。甚或才发口。悔已随之。且辞气之际。或不能委曲周详。亦或吐吞含糊。脉络不分明。人听之。鲜有识其归趣。毕竟争端。亦多因此而生。今当痛刮改。虽一言语之微。必先度其可否。可则言。不可则不言。又必首尾照顾。使听者了了无疑。若事之稍涉争辨。绝勿强聒以取人好胜之讥。大抵言虽皆中理。若多。便涉支蔓。古语曰。吉人之辞寡。凡人出语。虚伪不实。固
在涧集卷之二 第 452H 页
不足道已。虽非虚伪。或烦絮琐屑。以厌人听闻。亦恶乎可哉。况今世道衰薄。风俗浇讹。片言之误。皆足以召祸招殃。枢机之门。尤不可以不慎也。
  勿妄戏谑
○张子曰。戏谑不惟害事。志亦为气所流。大凡人于初戏谑时。岂必有大段恶心恶念。而然其意亦必曰姑且为是。资谈笑而已。然君子之行。初不以内外异同。今于言语动作之间。一向流荡。不知所检。其中也几何不从而迁矣。余观世人。其平居言行之鄙俚无识。以戏谑失之者多。且古之所贵乎朋友。以交相切磋。有琢磨之益故也。今则异是。必嘲侮讥弄。恶言互加。习俗滔滔。恬不为怪。虽十年阻阔。一见叙寒暄外。必继之诙谐。以是为莫逆。或论道义讲文艺。有所云云。又虚辞例让。以退转为能事。吕蒙所谓士别三日。刮目相对。岂如是哉。余尝谨守此戒。然于波荡之时。亦不免随而汨没。莫能自拔。此其偷惰志业。又非寻常多言语之比。若不勇改旧辙。则何以进于道哉。
  勿妄论人物长短
○评骘人物。亦穷理之一事。何不可之有。然其是非权衡。既不能明于中。徒欲以一己臆见。断定人长短得失。十不中一二。且人非尧舜。每
在涧集卷之二 第 452L 页
事安能尽善。但取其长舍其短可矣。今欲吹毛觅疵。切切讥议。见人之过。惟恐㬥扬不尽。是非忠厚君子之所用心也。况一言脱口。仇怨有立至者乎。
  勿妄谈朝政得失
○士之责。只在于读经传攻文艺。尚志修行而已。既不出身立朝。朝廷政令。虽有得失。非士所可与。且今党议横流。标榜各分。指目之来。无人得免。一堕此臼。便是千丈坑堑。士于此时。谨当缄口囚舌。逃此名之不暇。奈何褰裳而就之哉。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又曰。居是邦。不非其大夫。为士者宜固守此戒而勿违。县官得失。处乡里者。方受其风化。尤不宜挂诸齿颊之间也。
  勿妄作徵逐交游
○朋友居五伦之一。曾子曰。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古之友道。若是重也。今之世异焉。益友常少。损友常多。所滔滔徵逐。皆势利之面朋耳。不过汲引名誉。吹嘘文藻。喜则加膝。怒则坠渊。若求其真切偲互琢磨。相勉以责善之道。百不一二。且世情深险。朝为刎颈。夕相戈戟。亦多有之。交游之道。尤难也。往余在京师。出入寻访。殆无虚日。谈笑解颐。饮食衎衎则有之。以此荒嬉废业。终年不读一卷书。道义之言。未尝入吾耳。此固余自甘于垫没。辅仁之道。亦
在涧集卷之二 第 453H 页
何如哉。到今屏伏穷山。鸟兽之同群。南村素心之好。亦无其人。更安有徵逐之可论。然于往事。可悔实多。故于此发之。以为来后之戒耳。
  勿妄问卜相星命
○吉凶祸福之理。微眇难见。方技术数之学。不载经传。程叔子与邵康节同居洛三十年。未尝一言及数。只曰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吾知此而已。余于是或不能忘情。若闻诸家之有名称者。必从而问。虽其人未必有真知的见。毁誉之来。觉此念随动。久则渐知其为心术之病。且业此者。多是庶流贱人。皆妖诞慌虚。不足深信。中亦偶然。为士者可与之周旋亲昵于其间乎。自今当断置此数事。一切不问卜相星命外。诸方琐屑之技。尤不愿见也。
  勿妄评断人诗文
○余性本质钝。世间百事。都无通晓。独于文字。稍有癖好。平居对人论说。半是文谈。然其扬扢之际。所见多偏。有不合意。虽众人交相称誉。必直斥无隐。若此者。余非故异于人。即见处然耳。诋责之来。亦乌得免。且思之。今文章诸家所述作。长短得失。自不相掩。律诸古作家。诚多可憾。要之积工所到。皆自出运用。自见机轴。一字一句之微。亦未尝容易放下。是其妍丑美恶。具眼者当自知之。余何敢以
在涧集卷之二 第 453L 页
未到之见。妄加雌黄。犯人轻僭之讥也。至如亲旧长老。吾所当致敬而尽礼者。凡文字之间。毋论其长短。俱不可对人轻议之也。
  勿妄窥人书籍
○余每过人家。架上有书籍。辄抽以翻览。人或病其杂乱。余亦自知其不紧。自此当绝意不为。若人手所记录往复书札文字。尤不可以一字半行见也。
  勿妄观驳杂之书
○读书之法。先经后史。有馀力。诸子百家。亦可以次第治之。但人精力有限。学之有缓急。今欲不择精粗。博观而兼取。将见意思纷纶。工夫汗漫。终至于莫可收拾。如此。不论道学文章。俱无可成之理。余年十六七。始留意书史。今又十馀岁。中间非有大段事故。未尝暂释卷。考所业。视往岁不大进。是殆分限力量。有所不逮。亦由于贪多务得。不曾专精一书之故。所看读。皆成卤莽。茫然不得其要耳。今当以往事为戒。洗涤净尽。别立规模。先将经史中尤精最急者。或看或读。要精熟通透。从前驳杂无紧要之书。悉屏去眼前。使心境朗澈。书味专一。若此循序渐进。诸子百家。始可以节次下手。工夫或有日进之望矣。
  
在涧集卷之二 第 454H 页
勿妄意著述之业
○学之道。非汲汲乎辞也。古之修辞立言。以垂后世者。皆有以自得乎心。其见乎辞。非得已也。今以区区浅近之学。剽剟古人绪馀。欲自托于著述之林。求为不朽。无论其文工拙之如何。为计已疏。至若诗。又文之藻。其华而不实。本不足以专心致志。然其陶写性情。纾忧娱悲。非诗莫可。古人亦不专废。今或疲精役神。聚会啽哢。以刻画为能事。雕篆为高致。得三数百篇章。便侈然自大。欲以是凌跨前人。高步艺苑。可谓不量之甚。风雅之道。岂如是哉。余于平日。颇有文字癖。其所述作。不无弊帚自珍之意。到今思之。直是可笑。自此当断绝此念。专意读书。不敢从事于无用之文。虽或时有所作。亦不敢以是借誉求知于人。史称刘湛博涉书史。不为文章。不喜谈议。余尝三复此言而爱之也。
 今日长至。闭关静坐。窃有感于易卦七日来复之义。噫。天道有刚反之象。于人可无反身修省之工乎。此十条。皆吾切己工夫。请以是朝夕观省。代盘盂之警。以为吾身阳复之渐。己未至日朝。静修主人书于青坪山中。